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两则学弈教案

别妄想泡我
564次浏览
2020年12月11日 12:3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最美乡村女教师-面包机做蛋糕

2020年12月11日发(作者:戚烈云)


1 文言文两则

整理:南昌市青山湖区上海路小学 龚爱英
【教学目标】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
内容。
3 .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 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点】
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 道理,学习孔子实事
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难点】
背诵课 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
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教师做好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 了
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
起学习两篇融 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成语导入:“专心致志” 这个成语你熟悉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专
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 《学弈》。(板书:
学弈)
介绍孟子资料: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 子舆。战国时邹国
(现山东邹县)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
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他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
仁、义、礼、智等天赋 道德意识。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
屈”等论点。《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 ,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
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3.释题:“弈”指 什么?“学弈”又是什么意思呢?(“弈”,本来专
指下围棋,“学弈”就是学下围棋。现在的“对弈” ,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




于下围棋。)
4.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及时归纳整理并板书:(1)谁学下棋?(2)
怎么学下棋? (3)学得结果怎么样?(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
道理?
5.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学弈》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教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最好能背诵)。
从而感染学生, 激发其诵读兴趣。
2.读后学生评价,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老师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顿符号,以对学生朗读有所帮助。
3.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为止。(教师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
反复朗读)
4.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正误。
5.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直
到读熟为止。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
遇有困难教师及时帮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也可向教师请教。
教师及时就文 中比较难理解的词句进行指导:如“之”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不同;
“与”是通假字,同“欤”,表示疑 问或反问,跟“吗”“呢”相同;弗若,不
如;为是其智弗若与,在这句话里,“为”应读第四声;然, 这样。
3.学生对照注释,讲解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教师及时讲解学生理解
中的难点。
(《 学弈》参考译文: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
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 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
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 个人一起学习,却学
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4.同桌互相讲说故事内容。
四、自读思考,体会文中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解答就课题提出的问题
1.谁学下棋?谁是老师?――有两个人学下棋,老师是全国最善于下棋
的弈秋。
2. (这两个人)怎么学下棋?――“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其中一个人专心致 志,只听弈秋的教导,注意力十分集中,一心一意);“一
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 射之”(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
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学习时注意力不 集中,三
心二意)。
3.学得结果怎么样?“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虽然后一个人 同前一
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
解答这个问题后,教师可以追问:是什么 原因使“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引导学生理解: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在智力上有多大 差别,而是
他们的学习态度不同――前一个专心致志,后一个三心二意。)
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习、做事必须专心致志,
不可三心二意。)
五、联系生活,深化认识
1.请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
(做什么事只有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2.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
(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中的经历充分发言,认识到不专心产生的不
良结果,增强做事专心致志的意识。 )
六、复述故事,背诵课文。
1.同桌互相讲故事
2.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全文注释如下:
弈秋(人名),通(全)国之( 文言助词,的)善(擅长)弈(下棋)
者(的人)也(文言助词)。使(让)弈秋诲(教)二人弈,其( 其中)一人专
心致志(集中意志),惟(只)弈秋之(文言助词,有提起动词性谓语“为”的
作 用,从而使句中的“弈秋之为”取消了句子的独立性,成为了“听”的状语。――
这一点只对教师讲,之 所以提出这个“之”字,使为了和本文其他“之”字含义
相区别。)为听,一人虽听之(他,指代弈秋) ,一心以为鸿鹄(天鹅)将至(原
是生丝绳,这里指系着丝绳射鸟用的箭)(到),思(想)援(拉开) 弓(弓箭)
缴而射之(它,指鸿鹄),虽与(和)之(他,指代另一个学生)俱(一起)学,
弗 (不)若(如)之(他)矣(文言助词)。为(因为)是(这,指这个人)其
(他的)智(智力、智慧) 弗若与(文言助词,同“吗”)?曰(说):非(不
是)然(这样)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请生背诵《学弈》。
2.板书课题:文言文两则两小儿辩日
3.介绍资料:《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列子》 相传为列御寇的
论集。列御寇,战国时郑国人,《列子》共8篇,其中保存了许多民间故事、寓
言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杞人忧天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4.理解课题,质 疑问难:(1)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知道了文
中的主人公是两个小孩;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是 写两个小孩辩日这件事)(2)
看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①他们为什么争辩?②他们各自的观点是 什么?
依据是什么?③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教师及时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二、总结学法,明确目标
1.回顾学习《学弈》一文的过程,总结学习方法。
(1)理解课题,提出问题。
(2)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4)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
2.明确方法,自主学习
* 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速要慢,适当停顿,到读通顺为止,。
(2)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师生及时评价。
*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对照注释,弄懂词句,理解故事的内容。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
(3)请学生参考注释,用现代口语复述故事,并根据学生复述的状
况进行即时疏通点拨。
(译文如下:孔子到东方去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询问
他俩争论的原因。一个小孩说:“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
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 离人近。前一个小孩
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
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 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孔子听了,不
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 知道的事情多呢?”)
3.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1)两小儿为什么争辩?(太阳是远是近)


(2)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 依据是什么?(①一小儿的观点是:“我
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依据是:“日初出大如车 盖,及日中,则
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近,中午离人
远,他是根据形状大小来判断的。②另一小儿的观点是: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
近也。依据是:“日初出 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远,中午离人近 ,他是根据温度来判断的。)
(3)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孔子不能决也――孔子也不能判断谁
对谁错。)
( 4)对两小儿所持观点,你同意哪一种?为什么?(引导学生积极发表
看法,保护他们大胆发表自己见解 的积极性。)
(教师适时补充资料供学生阅读:其实太阳早上和中午离我们的距离是
一样的。①远小近大的原因:A、早晨和中午的时候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
的。由于视觉的误差。同 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
小的物体群中则显得大。同样的道理,早晨的太阳 ,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
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的太阳就显得小了 。B、
同一物体白色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
的时候, 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显得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
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 ②日初凉、日中热的原因:A、早晨太阳斜射
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待的面积里, 直射比斜射热量高。
B、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
4.学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1)两小儿聪明可爱,善于动脑,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大胆质疑,勇于
争辩。
(2)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 尽管学识渊博,可是仍然“知之为知
之,不知为不知”,引导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生分组表演故事。(学生自由选择使用现代话或使用文言文表
演)
(3)学生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学弈 (学下围棋)
其一人:专心致志


(学生自创)警示语:________________
一人:三心二意

两小儿辩日

初出 日中
小儿甲: 近(大如车盖) 远(小如盘盂)
(以太阳大小判断离人远近)
小儿乙:远(沧沧凉凉) 近(热如探汤)
(以感觉冷热判断离人远近)
结果:孔子不能决也。

红色童话-红领巾心向党歌词


不再联系夏天-全国劳动模范


护理部主任-好的游戏名


番禺长隆野生动物园-驭剑士技能加点


嫣然一笑-回环曲折


初四-描写夏天景色的诗句


choose的名词-工程报价单模板


手套织法-辽宁旅游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