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1.《文言文两则》公开课教学设计(两课时)
脱口秀训练-常以肃杀而为心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21.《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两课时)
教材分析
《伯牙鼓琴》叙述了春秋时期俞伯牙与锺子期的故事。伯牙与子期生为知
己,后子期病
死,伯牙摔琴断弦,从此再不弹琴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千百年来广为流传。《书戴嵩
画
牛》叙述了一位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最珍爱的一幅是戴嵩画的《牛》,经常随身带着。一天,
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一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这幅画上的牛尾巴画错了,
杜处士也觉
得他说得很有道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
不能迷信权威。
学情分析
学生接触文言文较少,学习本文首先要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读流利,特
别注意停顿
要恰当。学生读通课文后根据注释、插图了解文句大意,感受伯牙和子期朋友间相互理解和<
br>欣赏的真挚友情。理解《书戴嵩画牛》这个故事的含义。
教学建议
1.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读流利,特别要注意停顿恰当。
2.本文行文简洁、流畅,每篇
文章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可引导学生借助注
释,自主读懂课文的意思。
3.了解课文大意后,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伯牙鼓琴》。在读中感受朋友间相互
理解和欣赏的
真挚友情和认真、仔细观察事物的道理。
4.拓展交流古今中外关于交友的名言佳句,体会人们对友情的珍视。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2.借助注释理解文意,感受俞伯牙和锺子期之间的友情。
3.感悟要认真、仔细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的道理。
4.了解文言文的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积累经典诗文。
2.读懂课文,感受俞伯牙和锤子期之间的友情。
难点:读懂课文,感受俞伯牙和锺子期之间的友情。体会要认真、仔细观察事物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文、音乐《高山流水》、课外拓展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朗读课文,读通课文。
2.试着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4.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的友情。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全文大意,理解重点字词含义。
难点:感受朋友之间深厚的友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播放古筝曲《高山流水》
片段:这首古筝曲听起来是不是动人心弦?关于这首乐曲的
创作,有一个传说,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
课文。
2.出示课题:伯牙鼓琴。
3.师:现在,我们就来了解这个动人的故事。
设计意图:听古筝曲,欣赏音乐,引入课题。
二、总结学法,自主学习
师:这是一
篇比较浅显的文言文,同学们已有了学习文言文的基础,回想一下,应该怎样
学习文言文?
(
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借助注释,一句一句地读,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整篇课
文的意思;弄不
懂的词句和同学讨论,或问老师)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大声地读课文,读两三遍,争取读通课文。
2.指名学生读课文。读后评价并相
机正音,如有必要,个别难句如“以为世无足复为鼓
琴者”可带读(视情况而定)。
3.教师范读课文。
4.说说老师在哪些地方作了停顿?试着用“”标记。
(课件出示正确的停顿)
5.按照正确的停顿,自己再练读一遍。
练读后再指名读,教师评价。
全班齐读,教师评价。
6.说说课文的大概意思。
设计意图:学生反复朗读,教师范读,掌握古文的朗读技巧。
四、合作交流,理解文意
1.指名朗读课文
(1)着重强调以下字的读音:哉、巍、弦。
(2)课件出示课文:学生读文,教师指导。
2.让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学生可能提出:
(1)善哉:好啊。哉,表示感叹的语气。
(2)若:像。
(3)破琴:把琴摔碎。
(4)复:再,重新。
(以上问题,可以让学生通过与同学的讨论自己获取答案)
3.指名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
4.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根据注释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思路2】
思考:伯牙为何破琴绝弦?
1.感悟知音相遇之喜。
(1)学生自学:你是从哪些语句感悟到伯牙、子期就是知音的,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品一品。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理解善鼓琴的伯牙志在高山与流水时,善听的子期能准确听懂伯牙的琴音所传达的心声。
学生练习朗读,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师生共读,表达知音相遇之喜。
2.感悟知音离世之悲。
借助冯梦龙《警世通言》中《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部分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伯
牙为何破琴绝弦。
学生练读,体会伯牙失去知音的复杂情感。
对比朗读,再次体会知音离世之悲,感悟朋友间的真挚情感。
板书设计
伯牙鼓琴
哉 巍 弦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结合注释理解重点词句,读懂文章大意,感受文言文简约凝练的语言特点。
3.学习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能用自己的话创造性地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
4.领悟本文一
事一理的写作方法,明白要认真、仔细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不能迷信
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的道
理。
重点难点
重点:借助注释理解文章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难点:感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意,知文意
1.课前谈话,激趣导入。
2.板书课题,指导朗读课题。
3.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正音。
相机指导“处、好、数、曝”四个多音字的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