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网络环境下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1
牛顿第二定律习题-机箱风扇方向
关于网络环境下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
蒙城县城关镇 王红梅
互联网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它不仅丰富了信
息资源,而且提供了
无限的空间和时间。各个中小学校,从小学起就开设了信息
技术课,并且不少家庭也为孩子购臵了电脑,
让学生参加各类网络学习班,运用
网络学习知识、接受信息。但是从网络刚一兴起,老师、家长就发觉它
是一把“双
刃剑”,如何正确对待中小学生上网,又成了老师家长们亟待解决的“课题”。精
彩
多变的网络已成为小学生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思想、休闲娱乐和创新思
维的平台,但是,小学生在
享受网络带给的丰富精神大餐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
受到其负面的影响,迷恋于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甚至
色情网络的事却时有发生。
伴随着网络成长起来的小学生一代,他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被
深深地打
上了时代的烙印,因此,分析和研究网络环境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探寻趋
利避害
的教育对策有着重要意义。
一、网络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网络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一)网络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1、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自信心,提升
心理健康水平。网上各种网站、
校园网的论坛、社区等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认识自我、施展才华的新天地,
不仅锻
炼了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还提高了对事物的分析力和判断力,通过自我控制和
自我教育
来认识、调节自我心理状况以及与他人的关系,提高自信心,使心理健
康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2、能培养小学生独立的探索精神,为他们自由、全面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
条件。小学生爱上网,上网
的最大乐趣在于能在虚拟时空中探索未知领域,展现
自我,实现自我。网络社会是一个充分自由和开放的
社会,人们既可以最大限度
地吸取信息,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制造信息,还可以无节制地传播信息,致使网
络
社会资源异常丰富。不同信息之间的交流、碰撞乃至融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与传统教育信
息源相比,他们具有更大的选择空间。他们不再被单一的一种信息、
观点、价值取向牵着鼻子走,也不再
拜倒在任何权威的脚下,他们可以对各种信
息、观点、价值取向做出比较,发现其中的异同、优劣、善恶
,也可以做深入地
探究、思考和反思,为自己的合理选择找到根据,从而逐步发展起独立思考、评
价、选择的自主性人格。
3、为不良情绪的宣泄提供了良好途径。小学生面对学校、社会、家
长等诸多
的压力,使他们易产生紧张、恐惧、焦虑、抑郁等异常情绪,心理健康受到影响。
而情
感表达和宣泄在心理健康的维护和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网络的虚拟匿名
性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情
感表达和不良情绪宣泄的新途径。在实际的生活中,
小学生的情感并不能无拘无束地表露,总是要受到周
围环境的制约,总要面对自
身生存的情感氛围。而在网络社会中,他们可以无话不谈。只要遵守网络协议
,网
络就会乖乖地按照指令运行,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喜欢做的事,说自己愿意说的话,
和自己
趣味相投的人尽兴聊天,从而获得在现实世界中不可能实现的情感体验。
(二)网络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
许多事实告诉我们,每当一种新技术出现后,它就可能成为一把
“双刃剑”,网络
也不例外。网络既让人欢喜也让人忧,它在对小学生教育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
也给教育带来消极影响。
1、网络交往导致小学生对现实交往的冷漠化。网
络交往方式的间接性、交往
角色的虚拟性、交往行为的直接性和交往关系的平等性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小
学
生对交往的需求,使其在交往过程中产生自我实现的感觉,且这种理想化的感觉
非常容易上瘾
。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心灵沟通在一个人的成长和社会化过程
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交往方式的改
变将导致人的诸多方面的相应改变。因沉
溺于网络交往而产生的对现实交往的冷漠化会进一步演化为对现
实情感的麻木
以及正义感和道德感的缺失,甚至到最基本的事实和道德判断能力的丧失。因此,
社会信息化和网络化所造成的人际交往方式的改变对小学生的影响都是不可低
估的。
2、网络使小学生道德意识弱化。网上信息良莠不齐,因为缺乏有效的监管,
网上色情、垃圾信息大行其
道,小学生的信息选择能力、是非判别能力和自我调
控能力还不足以抵御这些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很容
易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不良信
息“污染”的对象。网络具有高度的隐蔽性,上网的人都缺少“他人在场”的
压力,
日常生活中被压抑的人性中恶的一面,会在这种无约束或低约束的状况下得到宣
泄。这在
客观上易于导致小学生网上道德感的弱化,而这种弱化会有可能波及小
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行为,使一
些小学生是非观念淡薄,道德意识减弱,道德
水平下降,缺乏自我调控力。
3、
网络信息的泛滥,容易导致小学生自我迷失,在人格的形成发展上出现
障碍。健康的心理是与健康的人格
密切相关,正确的自我意识是健康人格的重要
组成部分。迷恋于网络中的小学生,由于对新事物的易接受
性和本身认知分析能
力的欠缺,对电视、网络等媒体文化中渲染的各种信息,容易不加辨别,盲目吸收,甚至盲目崇拜。同时,由于过度崇拜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另外,有的小学生
由于接受了网络黑客
神通广大的渲染而迷恋电脑网络,最终荒废了学业。同大多
数人相比,迷恋网络的小学生身上出现的这些
问题,容易导致他们在现实社会中
不能客观地把握自己,不能摆正自己的位臵,不利于形成良好的自我意
识而最终
导致自我的迷失,出现人格发展上的障碍。
二、通过网络环境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优越性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到社
会的各个领域,也为学校
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我认为在网
络环境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以下优越性:
(一)网络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形式灵活新颖,简便易行
中学生是接受新生事物最快而且最具好奇心和
探究欲望的一个群体,网络的新颖
和富于变化对他们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充分发挥学生
的主体
性,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而实际上由于时空条件的限制,在传统教育模式
下学生
依然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从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来看,心理知识、
心理技术的传播与心理问题的解
决主要依赖课堂教学和心理门诊中师生的交谈
以及书籍、活动等媒介的运用,这些媒介的传播广度与辐射
面十分有限,而且速
度也较慢。由于学生只能在相对固定的时间与空间中被动地接受心理辅导与教
育,学生学习选择的自由度就大大降低,他们不可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要
来选择适合的课程和学
习内容。而且,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受时空限制,
操作方便、简捷,这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师生
的教与学。而且,心理健康教育十
分强调互助性,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换、心得交流、互帮
互助。传
统教育模式下这些要求都大大受到限制。
(二)网络环境为师生互动,坦诚沟通提供平台
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
育使人机互动性强,学生可以通过论坛、电子邮件、
网络聊天室等实现师生之间、同伴之间的互动和坦诚
相待,可以以求助者或助人
者的身份出现。这就充分体现了心理教育的主体性原则,有助于发挥小学生的
主
观能动性,同时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而且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
具有很强的隐
蔽性,学生对于隐私问题可以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无所顾忌,充
分表露自己,消除对心理咨询的“不安
全感”,这无疑能大大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
效果。
(三)网络环境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
网络环境下心理健康教
育的信息量大,覆盖面广,能将许多优秀的心理健康
教育资源连接起来,不受时空限制地实现资源共享。
小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
实际问题听取不同心理专家的意见,避免因知识或经验的局限性而影响心理健
康
教育的效果。此外,在网上实现心理教育信息的交流、共享与普及,对学校教育
工作者、家长
和社会人士都十分便利,可以大大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效能。网络
环境构筑了学校、家长、社会之间信息
互通、资源共享、密切配合的平台,这在
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四)网络为学生提供自主自助的平台,形式活泼、效果及时
网络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往往图文并茂,生动活泼,比传统的信函、电
话、报刊、广播、电视等心理健康教育手段都更有优势。而
且在没有教师的情况
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和服务项目,可以带着问题到网上寻找答案,也可以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在网上与大家交
流、分享或分担。所
有这些对喜欢新奇、追求独立的小学生学生都具有无比的诱
惑力,同时充分地体现了小学生在心理健康教
育中“自我教育”和“自我帮助”的本
质特征。此外,网上心理服务具有即时性,学生不论何时都可以寻
求到它的帮助,
这种帮助尤其对那些心理困惑者、心理障碍者可能更为必要、及时而有效。
三、如何让网络成为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
网络给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造成了诸多的负面影响,有
关专家和教育工作者认
为,对待网络,我们既不能因噎废食,也不能撒手不管。应该顺应网络时代的发<
br>展,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充分利用网络信息的优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尽
可能地减少网络对
小学生的消极影响。
(一)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
当前学生对网络
的认识偏重于技术的掌握和运用,经常为网上所传递的丰富
多彩的信息和自由交往的形式所吸引,但是对
于网络对自身素质的影响、网络对
社会道德的冲击、网络对人类生活的改变等问题缺乏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因此,
应在中学生中大力普及网络知识,提高他们对网络的科学认识,使他们认清网络
对心理
健康存在着一定的危害性,自觉树立网络心理健康观念。同时,加强网络
道德教育,倡导网络道德自律,
教育他们在网上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自觉强化自
律精神和责任意识。
(二)以校园网为依托,加强网络校园文化建设,创建心理健康教育平台
积极开发校园网
络信息资源,加强网络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可以丰富自己的
校园网资源,指导学生正确上网;增加教育信
息资源,推荐好的网址与学生的学
习、生活等密切相关的网站,并且可以将网络应用到教学中,例如建立
各学科网
站、在网上发布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提供更多的有用信息,同时电子邮件、留
言板、
论坛能加强学生与教师的联系与交流,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互动,充分
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延伸了教学
空间。学校还可以通过网络利用在线留言板收集
学生对学校的建议及学生关注的问题,学
生可以在留言板上匿名发言,诉说自己
生活、学习中的喜、怒、哀、乐,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留言回复的
的方式为学生
解决问题,在校园网平台上,教师还可以创建相关的德育网页、心理健康网页,
让
校园网成为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
长。学校可以
借助校园网这个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网络知识竞赛、网上科技知识问
答
、网上新闻调查等文化、艺术、体育等活动。将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紧密结合,
引导学生真切感受充满挑
战和机遇的网络世界,充分激发上进心和创造性。
(三)启动心理素质教育,开展网上心理咨询
心理健康教育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出发点,以课堂教学、课外教育指
导为主要渠道和
基本环节的教育,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相
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和体系,着力于
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加强对
自主性、自律性和心理适应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导,帮助他们学
会正确处理网
络世界与现实生活的各种关系。可以由心理辅导的专职人员、学校有关负责人组
成
心理辅助组织,成立学校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中心,配备一定数量的专、兼职
咨询人员和必要、规范的咨
询场所、设备等,加大心理教育的宣传力度,广泛普
及心理卫生知识,增强学生心理保健意识,提高个人
心理求助的积极性。同时,
可以利用网络快捷、保密性好和传播面广的优势,设立心理咨询网站,发布健
康
有益的信息、言论和知识,牢牢地吸引学生,给学生积极有益的东西,提高其自
身免疫力和判
断力,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同时,开辟诸如“心理健康常识”、“心
理保健聊天室”、“心理测试”等
栏目,进行网上行为训练的指导,为学生提供及
时有效的心理支持。
(四)加强对网络的使用监督,提高学生自我控制能力
虽说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有了一
定的发展,但他们毕竟还不完全成熟,部分
小学生尚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在思想认识上还
未达到成熟的地步,
网络只是一个工具,它无论如何也不能取代人的主体地位。因此,我们必须帮助小<
br>学生明确网络的工具性质,加强对小学生网络使用的监督。尤其要解决好上网“做
什么”和“怎样
做”的问题,并且提供必要的监督保证,使他们健康地使用网络。
小学生一般只是利用课外的业余时间上
网,但如果将课余的所有时间全部投在
“网上”而忽略了读书、参加体育锻炼等其它重要活动,那就会影
响自身的健康发
展。所以,除了监督以外,加强对小学生课外活动的指导管理,使学生的课外活
动丰富多彩,培养其多方面的兴趣,提高小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质量,是防止小
学生过度使用网络、减少
网络给小学生带来负面影响的有效手段。加强思想道德
教育,培养高尚情操,提高个人自我控制能力,是
促使小学生健康使用网络的重
要条件。我们相信,通过正确的上网教育,使小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
成为
网络技术的主人,让网络活跃在小学生生活中,而不是小学生沉溺在网络生活中,
是完全可
以做到的。
四、网络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网络作为
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带来知识、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
些消极和不良的影响,因此我认为在网
络环境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以下问
题。
(一)加强网络德育,促进学生上网自律
网络是一柄“双刃剑”,网络中的各种信息本身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有积极
的也有消
极的。例如,网络中有不少“黄色垃圾”对小学生学生的毒害是巨大的,
一些网络游戏、
网络博彩对小学生学生有着无比的诱惑力,有的学生对此甚至达
到痴迷的程度,这些都严重威胁着小学生
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应高度重视对
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其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判断能力
,增强对网络
的“免疫力”和自我保护意识,使他们从道德他律走向自律,意识到自己不仅是网
络的使用者,更是网络的建设者和真正的主人。此外,全社会应加强网络立法,
倡导网络文明,积极开展
各种网上健康活动,努力形成健康文明的上网氛围,从
而最大程度地减少网络本身给学生心理健康带来的
消极影响。
(二)引导学生把握好上网的“度”
教育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有节制地使用网络,不能沉湎其中,无心学习,甚
至出现上瘾的现象,这将使学生丧失时间感,睡眠大大
减少,生活节律混乱或颠
倒;视力下降,肩背肌肉劳损,免疫力功能变弱等,这必然影响身体健康,容易
产生内向、孤僻的性格,做事急躁、冲动,容易把事情理想化、美满化,变得不
现实。长期通过
网络与人交流,实际上是一种人机对话的状态,网络传播的形象
化(图、文、音、像),强化了学生看的
接受方式,而弱化了学生想的思维方式。
网络可以极大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但是他们的心理还没有成
熟,当这些学生
深陷网中不能自拔的时候,他们又怎能有充沛的精力和饱满的情绪去完成学业
呢
?
总之,在网络环境下,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是一个崭新的课题,
作为
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并在这一道路上不断
探索、不断开拓、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