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教材梳理(教师)

温柔似野鬼°
572次浏览
2020年12月12日 00:5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2016年母亲节-两只鸟论

2020年12月12日发(作者:莫文蔚)


(一) 成语梳理
[理解下列成语]
1.《沁园春·长沙》
峥嵘岁月:不平凡、不寻常的日子。
风华正茂:风华,“风”,指风采、才华;“华”,时光 ,时间段;“茂”,旺盛。正是
青春焕发、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 精神面貌。
挥斥方遒:挥斥,奔放;遒,强劲有力。热情奔放,劲头十足。
2.《大堰河——我的保姆》
天伦叙乐:天伦,指父子、兄弟、夫妻、亲戚之间的关系。指家 庭亲人之间团聚的欢乐。
(注意适用范围,只能是亲人之间,不可用于同学、朋友之中。)
忸怩不安:形容不大方、羞惭、不好意思的样子,心里慌乱。
剑拔弩张:形容书法笔力遒劲,有气势;也形容形势紧张,有一触即发之势。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3.《烛之武退秦师》
胜之不武:指不以正当的方式获胜,赢了也不光彩;比喻以大欺小。
4.《荆轲刺秦王》
图穷匕见:图,地图;穷,尽;见,同“现”;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
了出来。
切齿拊心:切齿,牙齿切磨;拊心,捶胸。形容痛恨到极点。
5.《鸿门宴》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项庄席间舞剑,企图刺杀刘邦;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
所指。
6.《记念刘和珍君》
黯然神伤:形容由于心情沮丧而面带感伤的神色。
殒身不恤:殒,死亡;恤,顾虑;牺牲生命也不顾惜。
长歌当哭:长歌,放声歌咏;引申为写 诗文;当,当作;以放声歌咏代替哭泣,指用诗
文抒发胸中悲愤的感情。也作“长歌代哭”。
百折不回:折,挫折;比喻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动摇退缩。
7.《小狗包弟》
逆来顺受:逆:不顺;顺:顺从;受:忍受。碰上十分恶劣的境遇而顺从地忍受,不做
反抗。
绿草如茵:绿油油的草好像地上铺的褥子。常指可供临时休憩的草地。亦作“碧草如茵”。
8.《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叱咤风云:叱咤:发怒吆喝。一声怒喝可使风云变色。形容声势威力极大;可以左右整
个局势。
涕泗交流:眼泪鼻涕一起流下。形容痛哭的样子。
博闻强记: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亦作“博闻强识”。
短小精悍:精悍,精明勇猛。指人身材短小而精明勇猛。形容文章、戏剧篇幅等短而有
力。
9.《包身工》


不假思索:假,凭借,依靠。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生杀予夺:指统治者掌握生死、赏罚的大权。
三差二错:比喻偶然的差错。
三差五错:泛言差错,指意外的变故。
10.《飞向太空的航程》
惊天动地:形容声音特别响亮。也形容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
不同凡响:形容事物(多指文艺作品)不平凡。
扭转乾坤:比喻从根本上改变整个局面。

“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成语
乐天知命:相信宿命论的人,认为自 己的一切都由命运支配,于是安于自己的处境,没
有任何忧虑。
嫉恶如仇:也说“疾恶如仇”。痛恨坏人坏事像痛恨仇敌一样。
古道热肠:指待人真挚、热情。
肝肠寸断:形容非常悲痛哀伤。
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
一挥而就:一动笔就写成。形容写字、画画、作文等很快就完成。
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刻舟求剑:比喻拘泥成例,不知道跟着情势的变化而改变看法或办法。
狐假虎威:比喻倚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人。
功德无量:原指功劳恩德非常大,现在用来称颂人做了有益于别人和社会的好事。
火中取栗:比喻冒险给别人出力,自己上了大当,一无所得。
平分秋色:原指白天和晚上平分 秋天的景色,后比喻双方各得一半或不相上下,又作“秋
色平分”。
世外桃源:原指陶渊明《 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后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
美好世界。
轻于鸿毛:比大雁的毛还轻,比喻非常轻微或毫无价值。
得陇望蜀:比喻得寸进尺,贪心不足。
[对接训练]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里约奥运会羽毛球决赛,马来 西亚羽毛球名将李宗伟又一次败在中国队拍下,黯然神
...
伤的马来西亚球迷流下了伤心的泪 水。

②母亲的猝然离世,让他悲痛不已。长歌当哭
,他在母亲的葬礼上深情地唱了 一首《母
....
亲》,表达对慈母的感恩之情。
③茅盾《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 》:因为高衙内想把林冲的老婆弄到手,于是林冲吃了
冤枉官司,刺配沧州,而对这样的压迫陷害,林冲 只是逆来顺受。
....
④谈起中国当代羽坛,林丹的大名无人不知,这位叱咤风云的羽坛宿 将以拼搏进取的精
....
神和骄人的战绩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⑤他 每读中西史书,于兴亡盛衰之感,则涕泗交流
,奋斗、求新、求变,改革现状,成
....为陈天华一生不渝的追求。
⑥西安秦始皇兵马俑以其宏伟壮观的气势吸引了中外宾客。游客一到西 安,下车伊始就
....
直奔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一饱眼福。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1.B (②长歌当哭:用诗文抒发胸中悲愤的感情,并非 唱歌,属望文生义。④叱咤风云:
叱咤,发怒吆喝;可使风云变色。形容声势威力极大;可以左右整个局 势,用在此处有些言
过其实。⑥下车伊始,旧指新官刚到任,
现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 方。用在此处望文生义。①黯然神伤,指心神悲沮的样
子。③逆来顺受:碰上十分恶劣的境遇而顺从地忍 受,不做反抗。⑤涕泗交流:眼泪鼻涕一
起流下。形容痛哭的样子。)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渴望出名是时下不少年轻人普 辫的心态,在他们看来,不名一文是人生最大的不幸,
....
而出名则意味着名利双收。 < br>②虽然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已经过去近一个世纪了,但刘和珍、杨德群等青年在
反动政府 门前表现出来的沉勇友爱、无所不为的精神,至今令人敬佩。
....
③红薯、南瓜甚至一些 叫不出名的野菜近来成了国人餐桌上的新宠,而曾几何时这些菜
....
肴却是难登大雅之堂的 。
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把自己的根本文化忘掉了,就会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
南怀 瑾先生的这句话绝非危言耸听。
....
⑤纪检工作人员的工作之难不在于案件的错综复杂, 而在于如何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应
对打招呼者的不情之请。
....
⑥中央八项规定 实行后,各地高档餐饮娱乐行业遭遇寒流,曾经生意红火的店铺,如今
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
A.③④⑥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①②④
2.A (①不 名一文:指囊中羞涩一文钱都没有,并非指名声。此处望文生义。②无所
不为: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 坏事都干或干尽了坏事。是贬义词。此处褒贬失当。⑤不情
之请:指自己向别人提出不合理的请求,为自 己提出请求时的客气话,自谦之词。此处谦敬
失当。③曾几何时:指时间过去没有多久,与句中“近来” 相呼应。④危言耸听:故意说吓
人的话使听的人震惊。⑥门可罗雀:大门前面可设置网捕雀。形容门庭冷 落;来的客人很少。)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由于 中国学生在国际数学竞赛上频频获奖,一些家长便不顾孩子的条件,非要让孩子
进“奥数班”,数学家张 教授不以为然。
....
②文化传统的变化无论如何总是缓慢的、渐进的,不会一挥而就,即使在社会急剧变幻
....
的革命时期也是如此。
③在今年以来国际金价跌跌不休的情况下,究竟还有多少中国投资者敢于火中取栗 ,投
....
资黄金理财产品以期获得收益,这确实还是一个未知数。
④以每个人分 发一百元钱然后遣散的方式来应付民工集中追索欠款,这种作为只能是扬

汤止沸
,对 解决问题毫无帮助。
...
⑤独俏寒枝的梅花曾经触动多少文人墨客的审美心灵,吸引他们诗兴大发,吟风弄月。
....
⑥在学校举行的高三学生“百日誓师”大会上,几位学习辬兵侃侃而谈
,会场 气氛十分
....


热烈。
A.①②④ B.②⑤⑥ C.①④⑥ D.③④⑥
3.C (②一挥而就:一动笔就写成。形容写字、画画、作文等很快就完成。此处用错对
象,应为“一蹴而就”。③火中取栗:比喻冒险给别人出力,自己上了大当,一无所得。并
非指 敢于冒险。此处望文生义。⑤吟风弄月:指喜欢用风花雪月做题材来写作。贬义词。此
处褒贬失当。①不 以为然:指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④扬汤止沸:比喻办法不
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⑥伲侃而谈:指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中国首位台球世界冠军丁俊晖,13岁即获亚洲邀请赛季军,被称为“神童”“东方之
星 ”,国内业界难有望其项背者。
....
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屡试不爽的真理,可是不 是所有的人都能把这真理贯彻到实
....
际行动中去。
③藏书的多寡与学问的高低 并无直接的关联,但大凡渊博的学者总有一定数量的藏书,
成语汗牛充栋就是形容藏书之多的。
....
④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美贸易额年年增长,两国的经济规模与实力已现鼎足之
...
势。

⑤和谐社会的意义在于让每一个社会成员有公平的发展机会,三六九 等各行各业共同实
....
现中国梦。
⑥邵逸夫慈善为怀,历年捐助社会公益、慈善 事务超过100亿港元,这与国内许多富豪
漠视慈善事业、细大不捐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
....
A.③④⑥ B.②⑤⑥ C.①④⑥ D.①②③
4.D (④鼎 足之势:谓三方实力相当,而句中仅有两方。⑤三六九等:指有各种等级
和很多差别,不等同于各行各业 之意。⑥细大不捐: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包罗一切,没
有选择。并非指捐款,此处望文生义。①望其 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
上或比得上,一般用于否定语境。②屡试不爽:多次尝试没 有差错。③汗牛充栋,指藏书多。)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灿鸿”过后,杭州西湖迎来纯净的落日和透明的夜晚,苏堤、白堤,保俶塔、雷峰
塔,沐浴 在瑰丽的黄昏和迷离的夜色中。“人间天堂”果然________!
②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 ,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
业要实、做人要实,才能成为________的 人民公仆。
③安徽小伙官东此次当选“中国好人”,________。在“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 故救
援中,海军工程大学潜水员官东无私无畏让出自己的装备,把生还的机会给予受困者。
A.名副其实 实至名归 名不虚传
B.名不虚传 名副其实 实至名归
C.名不虚传 实至名归 名副其实
D.实至名归 名副其实 名不虚传
5.B (名不虚传:确实很好,不是空有虚名。名副其实:指名称或名声同实际一致。实
至名 归:指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功业,相应的声誉自然就随之而来。)
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老人住院指定女儿24小时 陪护,财产却只给儿子,老人的做法引起网友热议,近八成
网友认为老人在财产分配上应_______ _,不偏不倚。
②对于伪造出生医学证明这类伪造假证的行为,我们决不能将它与其他一般造假行为< br>________,必须充分认识其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并对其严惩不贷。


③作 家阎连科认为村上春树不能和莫言________,因为他们的人生观不同,决定了他们
的写作方式、 对文学的认识和追求是不一样的。
A.一视同仁 相提并论 等量齐观
B.相提并论 一视同仁 等量齐观
C.相提并论 等量齐观 一视同仁
D.一视同仁 等量齐观 相提并论
6.D (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亲疏厚薄。等量齐观: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相提并论:把不同的或相差悬殊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多用于否定式。)
(二) 文化知识
[教材内容]
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春秋时诸侯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寡人:诸侯谦 称,寡德之人。中国古代的君主分为皇帝和国王,从秦始皇开始,把原来
每个人都能自称的“朕”用于皇 帝的专称,除了皇帝之外其他人不能用。国王则不一样,古
代中国的国王(主要是秦朝以前的国王和后来 分封的诸侯国国王)不称“朕”,而是称“寡
人”“孤”“不穀”等等。
太子:古代储君称谓 。商周时期天子及诸侯的嫡长子,称太子或世子。自秦朝开始,只
有皇位的继承者,才能称太子或皇太子 ,而诸侯王或藩王的正式继承人只能称“世子”。封
建社会的太子,其地位仅次于皇帝,并拥有类似于朝 廷的东宫。至于金元小说中的“四太子
兀术”,是误用,历史上没有此称谓。
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卿:古代对男子的敬称。
足下:敬辞,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足下。
竖子:对人的蔑称。
陛下:对帝王的尊称。
臣:最初指男性奴隶,跟女性的“妾”相对;后来成为君主时代官吏和 百姓的统称。另
外,“臣”又是表示谦卑的自称。
执事:办事的官吏,也指对对方的敬称。
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乘,四匹马拉的车。
将军:春秋时 代以卿统军,故称卿为将军;一军之帅称将军。到战国时代始为正式官名,
而卿仍称将军。自唐以后,上 将军、大将军、将军,或为环卫官,或为武散官。宋、元、明
三朝,多以将军为武散官;殿廷武士也称将 军。明清两代,有战事出征,置大将军和将军,
战争结束则免。清朝,将军为宗室爵号之一;驻防各地的 军事长官也称将军。
诸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 汉朝
分王、侯二等。周制,诸侯名义上需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
勤王等。汉朝时诸侯国由皇帝派相或长吏治理,王、侯仅食赋税。
自刎:自割其颈,即自杀。自刎是中国古代武将绝望时最常使用的自杀报国的手段。
宾客:春 秋战国时多用称他国使者及贵族的门客、策士;东汉以后用以称依附世家豪族
的人;官名,太子宾客的省 称。
祖:古代饯行时的仪式,即出行之前祭祀路神,引申为在半路上为别人设宴送别。
诏: 帝王的命令或文告。分为即位诏、遗诏、表诏、伏诏、密诏、手诏、口诏等。始于
秦始皇,终于清朝,是 一种命令文体。


朝服:又称为“具服”,是古代在大祀、庆成、正旦、冬至、圣节及颁 诏开读、进表、
传制等重大典礼时使用的礼服。
九宾:宾同“傧”;九宾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 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
仪施礼,并延引上殿。
郡县:中国古代继宗法血缘分 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盛行于
秦汉。郡县制是古代中央集权制在地方政权上的 体现,它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
箕踞:坐在地上,两脚张开,形状像箕。这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幸:宠爱,指封建君主对妻妾等的宠爱。封建时代称皇帝亲临也叫幸。
寿:以酒或物向别人祝福。
跽:跪起,准备起身,膝尚在地上。跽,是受惊而耸身欲起的样子 。这种动作因与跪的
动作相似,因而也叫“长跪”。
稽首:指古代跪拜礼。也是出家人所行的常礼,一般在见面时用。
币:古人用作礼物的丝织品。
关中:函谷关以西地区,今陕西一带。
河南河北:黄河以南,黄河以北。
编年体:编年体是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以历史事件发 生的时间为经,按年、月、
日来编撰、记述历史的一种方式,是编写历史最早也是最简便的方法。如《春 秋》、《资治通
鉴》等就是编年体史书。
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纪传体 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
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能够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 。从体裁的形式上看,
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表的综合。始于汉代司马迁所著的《史记》。
国别体:国别体是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的一种文体。《国语》是中国第一部
国别体 史书,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历史散文,起自西周穆王,讫于战国初年的鲁悼公,分载周、
鲁、齐、晋、郑、 楚、吴、越等八国的历史。
五音:古代汉族音律。五声音阶的意思就是按五度的相生顺序,从宫音开始 到羽音,依
次为:宫、商、角、徵、羽。
七音: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亚父:①尊敬仅次于对待父亲的人。②项羽尊谋士范增为“亚父”。
仲父:①古代称父亲的大弟。②齐桓公尊辅佐其创立霸业的管仲为“仲父”。
再拜:拜两次, 古代隆重的礼节。拜,是古人常用的表示礼节的方式,就是行礼叩头。
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拜礼。《周 礼·春官·大祝》:“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
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 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褒拜,即报拜,
再拜是也。
[对接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解说涉及相关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州域联系起来看,使之互相对应,这便是所谓的“分野”。


古人笔下“星分翼轸”就与分野有关。
B.古人讲一年中的四季依次细分为孟春、仲春、季春,孟夏 、仲夏、季夏,孟秋、仲
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
C.数九寒冬是汉族民间谚语,意思 是从冬至这一天开始数九,进入寒冬,每九天为“一
九”,而以“一九”为最冷。
D.商朝和 西周前期,一年只分为春秋二时,所以后来称春秋就意味着一年。庄子《逍
遥游》中“蟪蛄不知春秋”意 思是说蟪蛄生命短促不到一年。
1.C (“三九”最冷。)

2.下列解说涉及相关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主要根据天色把一昼夜分 为若干时段。日出时称旦、早、朝、晨,日入时称夕、
暮、昏、晚,所以古书上常常见到朝夕、旦暮、晨 昏并举的现象。
B.古代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节气是立春,古代众多的节日中第一个节日是“元旦”,
也就是现在的正月初一。
C.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叫“除夕”。“除”是除旧布新
的意思。
D.“七夕”节,在农历七月七日,相传此日晚间为牛郎织女聚会之时。这晚妇女们在庭
院里摆 出针线及瓜果酒水向织女“乞巧”,所以又称“织女节”。
2.D (不是“织女节”,而是“乞巧节”。)

3.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把宫、商、角、徵、羽,称为五声或五音。成语“五音不全”就是对某些唱歌
时走 音、跑调的人的嘲讽之词。
B.相传尧时禹平洪水后,分天下为九州,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 州、荆州、
豫州、梁州、雍州。现在这些州名大多存在,但地域多有改变。
C.汉朝实行郡县 臸,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后来又增加桂林、象郡、南海等四郡,共为
四十郡。郡是比县高一级的行政区域 名。
D.周朝实行封建臸,所谓“诸侯有国,大夫有家”。到了汉朝,“国”也存在,是诸侯
王的封地,大小相当于“郡”,所以“郡国”并称。
3.C (不是汉朝,是秦朝。)

4.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道,在唐代是监察区,相当于 汉代的州。贞观年间,分全国为十道,即关内道、河
南道、河北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山南道、 黔中道、浙江道、岭南道。
B.路,是宋代最初为征收赋税,转运漕粮而分的区域,后来逐渐带有行政 区划和军区
的性臼,与今天的省区大致相似。
C.省,最早是官署的名称。元代以中书省为中 央政府,又在“路”之上分设“行中书
省”(略等于中书省办事处),简称“行省”,后来简称“省”。
D.依唐代臸度,大州称为“府”,因为这些州都设有都督府与都护府。唐代府隶属于
路,宋代 府隶属于道。
4.D (唐代府隶属于道,宋代府隶属于路。)

5.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战国时代,各国国君之下分设 将相,分掌文武二柄。赵惠文王曾以蔺相如为相,以
廉颇为将,是人所熟悉的例子。
B.秦代 皇帝之下由丞相府、太尉府和御史大夫寺组成中枢机构。丞相秉承皇帝意旨佐
理国政,太尉是皇帝的秘书 长兼管监察,御史大夫掌全国军事。
C.西汉末丞相改称大司徒,太尉改称大司马,御史大夫改称大司 空,号称“三公”(又


称三司),都是宰相。
D.东汉汉光武帝时,“虽臵三 公,事归台阁”,三公只处理例行公事,台阁反而成了实
际上的宰相府了。
5.B (太尉与御史大夫的职权说颠倒了。)

二、填空题
1.下面是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从句末备选项中选择正确的一项填入括号内( )
①春 秋时已有将军称号。战国有大将军,后来有左右前后将军。秦汉沿臵。汉代还有骠
骑将军、车骑将军、卫 将军等。霍去病就曾担任过( )。(A.骠骑将军 B.卫将军)
②汉代地位略次于将军的是校尉,各依执掌命名。例如掌骑士的称为( ),掌西域屯
兵的称为( )。(A.戍己校尉 B.屯骑校尉)
③秦汉万户以上的县,长官称“令”;不及万户的县,长官称“长”。县丞协理县政,( )
掌管治安。(A.县尉 B.亭长)
④郡的长官秦称郡守,汉改称太守。汉代太守的属官有 督邮、主簿等。督邮有监察属县
官吏的权力。如小说《三国演义》就有( )鞭打督邮的情节。(A.刘备 B.张飞 C.关羽)
1.①A ②B、A ③A ④B

2.下面是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从句末备选项中选择正确的一项填入括号内( )
①隋 唐时县以上行政单位是州或郡。州的长官是刺史,郡的长官是太守,刺史实际上等
于太守。古人把刺史或 太守称为( )。(A.使君 B.县令)
②宋代县以上的行政单位是州。州政由中央派员前往管理 。称为“知某州军州事(“军”
指地方军队,“州”指民政)”,简称为( )。(A.州君 B.知州)
③宋代没有太守,刺史也是虚衔。欧阳修知( )时写《醉翁亭记》提到太守,写《丰
乐亭记》提到刺史,都是沿用前代的旧称。(A.密州 B.滁州)
④唐宋时一个人在某一时期的官阶品级和所担任职事官的品级不一定相同。官阶高于职事官,则在职事官上加“( )”字,官阶低于职事官,则加“守”字,官阶低于职事官二
品则加“( )”字。(A.试 B.行)
2.①A ②B ③B ④B、A

3.下面是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从句末备选项中选择正确的一项填入括号内( )
①汉 代为了选拔统治人才,有察举臸度。汉高祖曾下求贤诏,汉文帝曾下诏察举贤良方
正直言极谏之士,汉武 帝诏令天下察举孝廉和茂才。茂才就是秀才,是为了避( )的讳。(A.
汉武帝 B.汉光武帝)
②魏晋以后,地方察举孝廉、秀才的臸度基本未废。所以晋李密在(《 》)里说:“前
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A.《陈情表》 B.《述理论》) < br>③唐朝参加进士科考试及第后,考生称考官为座主、恩门,考生对座主则自称为门生。
同科及第的 人,互称( )。(A.同年 B.同庚)
④唐人进士及第第一名称为状头或状元。同榜的人在长安 慈恩寺雁塔题名,称为题名会。
宴会于曲江亭子,称为( )。又辫游名园,以同榜少年二人为“探花使”,探采名花。(A.
曲江会 B.曲江宴)
3.①B ②A ③A ④A

4.下面是对古代文化常识有关内容的解说,从句末备选项中选择正确的一项填入括号内
( )
①乡试通常每三年在各省省会举行一次,考中者称为举人;会试于乡试第二年春在礼部


举行,考中者称为贡生;殿试是由( )主持的考试,考中者称进士。(A.皇帝 B.宰相)
②清代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与殿试。乡试第一名称为( ),会试第一名称
为会员,殿试第一名称为状元,状元之后是榜眼、探花。(A.乡员 B.解元) < br>③上古有姓有氏。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不少古姓如姜、姬、姚、嬴、姒都加
女旁,这暗 示先民曾经经历过母权社会,也就是( )。(A.母系氏族社会 B.父系氏族社
会)
④随着子孙繁衍,同姓的一族分为若干分支散居各地,每支有一个特殊称号作为辬志,
这就是( ),氏就成了后起的族号了。(A.名 B.氏)
4.①A ②B ③A ④B

5.下面是对古代文化常识有关内容的解说,从句末备选项中选择正确的一项填入括号内
( )
①周代贵族有姓氏,一般贫民没有姓氏。贵族中女子称姓,男子称氏,这是因为氏是用
来( )的,姓是用来( )的,二者的作用不同。(A.“明贵贱” B.“别婚姻”)
②周王室及其同 姓封国如鲁、晋、郑、卫、吴、燕等国都是姬姓;异姓封国有齐、楚、
宋、越。齐国的开国之君是( )。(A.姜太公 B.周公旦)
③上古同姓不婚,贵族妇女的姓比名更重要,待嫁的女子如果要加以 区别,则在姓上冠
以孟(伯)仲叔季。如传说中的孟姜女就应该理解为( )。(A.孟家的大闺女 B.姜家的大闺
女)
④旧说上古婴儿出生三月后由父亲命名。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时取字。名和 字有意义上的
联系。有意义相同的,如( );有意义相反的如( )。(A.韩愈 B.屈原)
5.①A、B ②A ③B ④B、A

(三) 古文阅读
[通假字]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写出本字并作解释
《烛之武退秦师》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________________
1.已,通“矣”,了。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________________
2.共,通“供”,供给。

3.秦伯说,与郑人盟________________
3.说,通“悦”,高兴。

4.失其所与,不知________________
4.知,通“智”,明智。

《荆轲刺秦王》
5.今日往而不反者________________
5.反,通“返”,返回。

6.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________________
6.振,通“震”,震慑。

7.卒起不意________________


7.卒,通“猝”,突然。

《鸿门宴》
8.距关,毋内诸侯________________
8.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9.张良出,要项伯________________
9.要,通“邀”,邀请。

10.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________________
10.倍,通“背”,背叛。

1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________________
11.蚤,通“早”,早早。

12.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________________
12.郤,通“隙”,隔阂,嫌怨。

[实 词]
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实词(杂少量虚词例句供辨析)
1.辞
①辞曰:“臣之壮也„„”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何辞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推辞。②告辞。

2.敢
①敢以烦执事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不敢与忤视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冒昧地,客气的说法。②有勇气做,敢于。

3.封
①既东封郑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又欲肆其西封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使„„成为边境。②疆界。③分封。

4.图
①唯君图之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图穷而匕首见____________________

4.①考虑。②地图。

5.说
①秦伯说
,与郑人盟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范增说项羽曰____________________

5.①通“悦”,高兴。②shuì,劝说。

6.兵
①秦兵旦暮渡易水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得持尺兵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不及召下兵____________________

6.①军队。②兵器,武器。③士兵,武士。

7.诚
①诚能得樊将军首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____________________

7.①如果,果真。②的确,确实。

8.顾
①顾计不知所出耳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荆轲顾笑武阳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大行不顾细谨____________________

8.①不过,只是,表轻微的转折。②回头。③顾忌,考虑。

9.发
①顷之未发
,太子迟之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发尽上指冠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轲既取图奉之,发图____________________

9.①出发。②头发。③打开。

10.就
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轲自知事不就____________________

10.①登上。②成功。

11.使
①使使以闻大王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使毕使于前____________________
..
11.①前“使”,派遣;后“使”,使者。②前“使”,让;后“使”,使命。
12.度
①卒起不意,尽失其度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____________________

12.①dù,常态,气度。②duó,估计。
13.故
①故遣将守关者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鲰生说我„„故听之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君安与项伯有故____________________

13.①特意。②缘故。③所以。④旧交。

14.穷
①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图穷而匕首见____________________

14.①走投无路。②穷尽,完结。

15.引


①秦王惊,自引而起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乃引其匕首提秦王____________________

15.①指身子向上起。②举起。

16.举
①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杀人如不能举____________________

16.①举起。②尽。

17.谢
①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哙拜谢____________________

17.①谢罪。②道歉。③感谢。

18.军
①沛公军霸上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击破沛公军____________________

18.①驻军。②军队。

19.胜
①刑人如恐不胜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沛公不胜杯杓____________________

19.①尽。②经得起,承受得住。

20.如
①固不如也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沛公起如厕____________________

20.①及,比得上。②往,到。

[虚 词]
指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杂少量实词例句供辨析)
1.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语气词,表陈述。②疑问代词,何。③疑问代词,哪里。

2.与
①秦伯说,与郑人盟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失其所与
,不知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介词,和,跟。②动词,结交,亲附。

3.其
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失其所与,不知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吾其还也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代词,指代“那件事”。②代词,指代“行李”。③代词,自己的。④副词,表商
量或希望语气 ,还是。
4.之
①公从之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是寡人之过也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行李之往来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何厌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____________________

4 .①代词,代佚之狐的建议。②助词,相当于“的”。③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
子独立性。④助词 ,宾语前置的标志。⑤动词,到。
5.而
①今急而求子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夜缒而出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____________________

⑦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____________________

⑧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____________________

⑨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____________________
5.①连词,表顺承,才。②连词,表修饰,不译。③连词,表转折,却。④连词,表并
列,可不译 。⑤连词,表递进,并且。⑥连词,表因果,因而。⑦连词,表转折,却。⑧连
词,表承接,就,或不译 。⑨连词,表修饰,不译。
6.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敢以烦执事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越国以鄙远焉用亡郑以陪邻____________________
..
④若舍郑以为东道主____________________

6.①连词,因为。②介词,拿,用。③连词,表目的,来。④介词,把。
7.为
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且君尝为晋君赐矣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父母宗族,皆为戮没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为之奈何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乃为装遣荆轲____________________

⑥乃令秦武阳为副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____________________


⑧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____________________ < br>.
7.①动词,做。②动词,给予。③介词,表被动,被。④动词,对付,处理。⑤动词,
准备。⑥动词,作为。⑦介词,为了。⑧动词,发出。
8.且
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且君尝为晋君赐矣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臣死且不避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____________________

8.①连词,表并列,又,并且。②连词,表递进,况且。③连词,表让步,尚且。④副
词,将要。
[古今异义]
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1.敢以烦执事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1.古:办事的官吏,此处是对对方的敬称。今:掌管某项工作的人。
2.行李之往来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出使的人。今: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3.古:那人,指秦穆公。今:对别人的妻子的尊称。

4.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b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走投无路,陷入困境。今: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5.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b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古:眼泪。今:鼻涕。

6.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6.古: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①年纪大、辈分高的人;②年高有德的人。
7.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可以用它来„„ 今:表可能、能够、许可。

8.持千金之资币物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8.古:礼品。今:货币。

9.秦王方还柱走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9.古:跑。今:步行。

10.诸郎中执兵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古:宫廷的侍卫。今:指中医。

11.左右既前,斩荆轲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b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古:身边侍候的人,近臣。今:方位词,左和右两方面;或用在数量词后面,表示
概数。
12.沛公居山东时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古: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今:指山东省。

1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 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古:指意外的变故。今:①异乎寻常的,特殊的;②十分,极。
14.将军战河北
,臣战河南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4.古:黄河以北地区。今:河北省。 古:黄河以南地区。今:河南省。
15.而听细说
,欲诛有功之人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15.古:小人的谗言。今:详细地讲述。

16.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古:亲家,有婚姻关系的亲戚。今: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词类活用]
1.指出下列句子中使动用法的词语并作解释。


①若亡郑而有益于君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亡:使„„灭亡。

②阙秦以利晋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利:使„„得利。

③既东封郑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封:使„„成为疆界。

④使使以闻大王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闻:使„„听到。

⑤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止:使„„停止,阻止。

⑥项伯杀人,臣活之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活:使„„活,救活。

⑦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____________________
⑦从:使„„跟从,率领。

⑧拔剑撞而破之____________________
⑧破:使„„破,打破。

2.指出下列句子中意动用法的词语并作解释。
①越国以鄙远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鄙:把„„当做边邑。

②太子迟之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迟:认为„„迟。

③群臣怪之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怪:认为„„奇怪。

3.指出下列句子中名词作状语的词语并作解释。
①夜缒而出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夜:在夜里。

②朝济而夕设版焉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朝:在早上。夕:在晚上。

③既东封郑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东:在东边。

④进兵北略地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北:向北。

⑤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日夜:每日每夜。

⑥函封之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函:用木匣。

⑦发尽上指冠____________________
⑦上:向上。

⑧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____________________
⑧兄:像对待兄长那样。

⑨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____________________
⑨翼: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

4.指出下列句子中名词作动词的词语并作解释。
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沛公军霸上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军:驻扎。

②与郑人盟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盟:结盟,订立同盟。

③樊於期乃前曰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前:上前。

④皆白衣冠以送之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衣冠:穿衣,戴帽。

⑤乃朝服,设九宾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朝服:穿上朝服。

⑥沛公欲王关中____________________
⑥王:做王,称王。

⑦亡去不义____________________
⑦义:恪守信义。

⑧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
⑧前:走上前。

⑨范增数目项王____________________
⑨目:使眼色。

⑩刑人如恐不胜____________________
⑩刑:处罚,用刑。

⑪籍吏民,封府库____________________
⑪籍:登记。

⑫道芷阳间行____________________
⑫道:取道。

5.指出下面句子中动词作名词的词语并作解释。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____________________
赐:恩惠。

6.指出下列句子中形容词作名词的词语并作解释。
①越国以鄙远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远:远地。

②共其乏困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乏困:缺少的东西。

③其人居远未来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远:远方。

④此其志不在小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小:小的方面。

⑤君安与项伯有故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故:老交情。

[文言句式]
1.请将下列文言句子按句式特点分类。
①是寡人之过也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③夫晋,何厌之有
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⑤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⑥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⑦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⑧燕王拜送于庭
⑨群臣侍殿上者
⑩妇女无所幸
⑪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⑫不然,籍何以至此
⑬若属皆且为所虏
⑭客何为者
⑮此亡秦之续耳
⑯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⑰大王来何操
⑱沛公安在
⑲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⑳吾属今为之虏矣
判断句:______________ 被动句:____________
宾语前置:____________ 定语后置:__________
介宾短语后置:________
1.①⑤⑥⑪⑮⑯⑲ ④⑩⑬⑳ ③⑫⑭⑰⑱ ⑦⑨ ②⑧

2.按正常语序调整下列倒装句。
①以其无礼于晋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给贡职如郡县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贪于财货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具告以事____________________
⑦长于臣____________________
⑧得复见将军于此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以其于晋无礼 ②佚之狐于郑伯言曰 ③秦王(以)金千斤,邑万家购之
给贡职 ⑤于财货贪 ⑥以事具告 ⑦于臣长 ⑧得于此复见将军
3.补充下列句子中的省略成分。
①晋军函陵,秦军氾南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②夜缒而出,见秦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烛之武)夜缒而出,见秦伯

③敢以烦执事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郑)敢以(之)烦执事

④若舍郑以为东道主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

⑤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秦王购之(以)金千斤,邑万家

④如郡县


⑥取之百金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取之(以)百金

⑦人不敢与忤视____________________
⑦人不敢与(之)忤视

⑧荆轲有所待,欲与俱____________________
⑧荆轲有所待,欲与(之)俱(去)

⑨为击破沛公军____________________
⑨为(我)击破沛公军

[对接训练Ⅰ]
1.对下面加点实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贰:两属于。

B.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陪同。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D.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

1.B (增加)

2.对下面加点实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略:夺取。

B.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侍:侍奉。

C.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深:刻毒。

D.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购:购买。

2.D (重金征求)

3.对下面加点实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戮:杀戮。

B.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函:匣子,用匣子。

C.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遗:赠送。

D.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立:站着。

3.D (立马。)

4.对下面加点实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金币。

B.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 比:比照。

C.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 前:上前。

D.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闻:使之闻、让„„听到。

4.A (礼品。)

5.对下面加点实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怪:责怪。

B.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假借:宽容。
..
C.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卒:通“猝”,突然。


D.至易水,既祖
,取道 祖:临行祭路神。

5.A (感到奇怪。)

6.对下面加点实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飨:犒劳。

B.素善留侯张良 素:曾经。

C.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之:往。

D.距关,无内诸侯 内:接纳。

6.B (一向。)

7.对下面加点实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没有。

B.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敝:损害。

C.失其所与
,不臹 与:结交。

D.夫晋,何厌之有 厌:厌恶。

7.D (满足。)

8.对下面加点实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谢:道歉。

B.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因:于是。

C.沛公起如厕 如:往。

D.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度:估计、考虑。

8.B (趁机、顺势。)

9.对下面加点实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范增数目项王 目:递眼色。

B.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像翅膀一样。

C.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之活、救活

D.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间:中间。

9.D (抄小路。)

10.对下面加点实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夜缒而出,见秦伯 缒:用绳子系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

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鄙:见识短浅。

C.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唯:希望。

D.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军:驻军。

10.B (边邑,这里作动词,当作边邑。)

11.对下面加点实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提:抓。

B.轲既取图奉之,发图 发:打开。

C.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绕。

D.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幸:君主对妻妾的宠爱。

11.A (投掷)

12.对下面加点实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不如因善遇

之 遇:对待。
B.沛公旦日从

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跟随。
C.君安与项伯有故

故:旧,老交情。
D.张良是时从

沛公 从:跟随。
12.B (带领,使„„跟随。)

13.对下面加点实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然不自意

能先入关破秦 意:料想。
B.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胜:胜利。
C.图穷而匕首见

见:显露出来。
D.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股:大腿。
13.B (尽。)

14.下面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唯君图之


B.子犯请击之


C.行李之

往来,共其乏困
D.因人之力而敝之


14.C (助词,取消独立性。其他三项为代词。)

15.下面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佚之狐言于

郑伯曰
B.以其无礼于


C.嘉为先言于

秦王曰
D.因击沛公于


15.D (介词,在。其他三项为介词“对”、“对于”。)
16.下面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 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臣乃得有以

报太子
B.不敢兴兵以

拒大王
C.具以

沛公言报项王
D.还军霸上,以

待大王来
16.C (介词,把、拿。其他三项,连词,“用来、来”)
17.下面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项伯乃

夜驰之沛公军
B.良乃

入,具告沛公
C.乃

令张良留谢
D.乃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7.D (副词,竟然。其他三项为副词,“于是、就”。)
18.下面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 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拔剑切而

啖之
B.今行而

无信
)
)
)
)
)







C.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D.又前而为歌曰

18.B (转折连词,但是。其他三项表顺承连词,可不译。)
19.对下面加点虚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他的

B.此其志不在小 他的

C.虏赵王,尽收其地 他的

D.吾其还也 难道

19.D (表商量或请求语气,还是。)

20.对下面加点虚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吾属今为之虏矣 成为

B.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替

C.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替

D.君为我呼入 替

20.A (被。)

[断 句]
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
色仆诚以 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臹者
道难为俗人言也
(节选自司马迁《报任安书》)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 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
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
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参考译文〗也是想探求天道与人事之间的关系,贯通古往今来变 化的脉络,成为有别
于人的著作。刚开始草创还没有成书,就遭遇到这场灾祸,我痛惜这部书不能完成, 因此受
到最残酷的刑罚也没有怨怒之色。我确实想完成这本书,把它(暂时)藏在名山之中,(以后)< br>再传给跟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再让它广传于天下。那么,
我便抵偿了以前所受的侮辱,即使受再 多的侮辱,难道会后悔吗?然而,这些只能向有
见识的人诉说,却很难向世俗之人讲清楚啊!
[对接训练Ⅱ]
给下列文言语段断句
1.阅读下面的课外语段并准确断句。 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祖易父肩吾并南史有传信幼而俊迈聪明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

氏 传身长八尺腰带十围容止颓然有过人者父肩吾为梁太子中庶子掌书记
(节选自《北史·庾信传》)


【注】①〔十围〕这里当以两手拇指和食指合拢起来的长度为一围。
1.庾信 字子山南阳新野人祖易父肩吾并《南史》有传信幼而俊迈聪明绝伦博览群书
尤善《春秋左氏传》身长八尺 腰带十围容止颓然有过人者父肩吾为梁太子中庶子掌书记

〖参考译文〗庾信字子山,南阳郡新 野县人。祖名易,父名肩吾,他们的传记都载在《南
史》。庾信从小超群出众,聪明机敏,无与伦比。他 博览群书,尤其对《春秋左氏传》感兴趣。
庾信身高八尺,腰带十围,容仪举止,庄重严谨,确有人所不 及之处。他的父亲庾肩吾在梁
朝官为太子中庶子,负责文书。
2.阅读下面的课外语段并准确断句。
贞观三年太宗谓司空裴寂曰比有上书奏事条数甚多朕总 黏之屋壁出入观省所以孜孜不倦
者欲尽臣下之情每一思政理或三更方寝亦望公辈用心不倦以副朕怀也
(节选自《贞观政要》)
2.贞观三年太宗谓司空裴寂曰比有上书奏事条数甚多朕总黏之屋壁 出入观省所以孜
孜不倦者欲尽臣下之情每一思政理或三更方寝亦望公辈用心不倦以副朕怀也
〖 参考译文〗贞观三年,唐太宗对司空裴寂说:“近来有臣下上书奏告国事,分条一一
列举的很多,我总是 把这些奏章贴在屋内的墙壁上,进出的时候观看反省。我所以孜孜不倦
的原因,是为了彻底了解臣下的心 愿。每当考虑到国家大事的时候,我有时候到三更时候才
睡觉。我也希望您们用心国事不知疲倦,以此来 与我的忧国之情相符合。”
3.阅读下面的课外语段并准确断句。
建中四年李希烈陷汴州既 又将盗陈州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盖将掠其玉帛俘缧其男女以
会于陈州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 令也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谁守
(节选自《唐文粹》)
3.建中四年李希烈陷汴 州既又将盗陈州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盖将掠其玉帛俘缧其
男女以会于陈州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 君县令也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
如逃则谁守
〖参考译文〗建中四年,李希烈攻陷了汴州, 接着又将掠夺陈州,分出他的部队几千人,
抵达项城县。大概将要掠取这里的财物,俘虏这里的男女,到 陈州会师。县令李侃,不知做
什么才好。他的妻子杨氏说:“您,是县令,叛贼来犯,应当守卫。力量不 足够,为此而死,
这是你的职守。您如果逃跑,那么谁来守城?”
4.阅读下面的课外语段并准确断句。
茶早采者为茶晚采者为茗本草云止渴令人不眠南人好饮 之北人初不多饮开元中泰山灵岩
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
(节选自《封氏闻见记》)
4.茶早采者为茶晚采者为茗《本草》云止渴令人不眠南人好饮之 北人初不多饮开
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
〖参考译 文〗茶,采得早的叫做茶,采得晚的叫作茗。《本草》说:“茶能止渴,使人不
想睡觉。”南方人喜欢喝 茶,北方人原来并不多喝茶。开元年间,泰山灵岩寺有位称降魔师
的和尚大力提倡禅宗,坐禅时必须不打 瞌睡,又不吃晚饭,于是允许和尚们喝茶。
5.阅读下面的课外语段并准确断句。
郭令曾将 出见修宅者谓曰好筑此墙勿令不牢筑者释锤而对曰数十年来京城达官家墙皆
是某筑只见人自改换墙皆见在 郭令闻之怆然动容遂入奏其事因固请老
(节选自《因话录》)
【注】①〔郭令〕指郭子仪,其曾任中书令,故称。
5.郭令曾将出见修宅者谓曰好筑此墙勿 令不牢筑者释锤而对曰数十年来京城达官家


墙皆是某筑只见人自改换墙皆见在 郭令闻之怆然动容遂入奏其事因固请老
〖参考译文〗郭子仪曾要出门,看见修建住宅的工匠,说:“好 好地夯这墙,不要让它
不牢固。”夯墙的工匠放下锤子,回答说:“几十年来,京城达官贵人家的墙都是 我夯的。
只看见改换主人,墙却都还在,没有坏过。”郭子仪听了,脸上的表情都惨然变了,于是,他< br>上朝报告了这件事,就此坚决请求退休。
[句子翻译]
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译文: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1.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 结盟的情况
下又与楚国结盟。
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译文: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晋国,哪里有知足的啊?既然在东边占领了郑国,( 便)又想肆意侵占它的西边,如果
不攫取秦国(的国土),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3.太子和那些知情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来给他送行。

4.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北方蛮夷地区的粗陋人,没有见过天子 ,所以害怕,希望大王稍微原谅他,让他在大
王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
5.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5.把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秦国所有的地盘都可以由你称王了。
6.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6.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来和意外变故。
7.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业!夺走项王天下的一定是沛公。我们这些人就要被他俘虏
了!


[对接训练Ⅲ]
翻译下面课外的文言句子或语段
1.虞集,字伯生 。父汲,娶杨氏。集三岁即知读书,是岁乙亥,汲挈家趋岭外,干戈中
无书册可携,杨氏口授文,闻辄成 诵。
(节选自《元史·虞集传》)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1.虞集,字伯生。虞集的父亲虞汲,娶妻杨氏。虞集三岁时就已知读书,这一年是乙亥年,虞汲携全家去岭外,
战乱之中没有书籍可带,杨氏口授文章,虞集听一遍就能诵记。
2.王叔文者,越州山阴人也。以棋待诏,粗知书,好言理道。德宗令直东宫。太子尝与
侍读论政道, 因言宫市之弊,太子曰:“寡人见上,当极言之。”
(节选自《旧唐书〃王叔文传》)
译文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叔文是越州山阴县人。因棋艺任翰 林院待诏,略知诗书,喜欢谈论治国方略。唐德
宗命他侍奉太子。太子曾和侍读们议论政事,谈到宫市的 弊端,太子说:“我见皇上时,将
尽力陈述这看法。”
3.余学古文者也,以文论山,武夷无 直笔,故曲;无平笔,故峭;无复笔,故新;无散
笔,故遒紧。
(节选自袁枚《游武夷山记》)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3.我是学古文的人,用文章谈论山水:武夷山就像文章没有直笔,所以曲折;没有平笔,
所以陡峭;没有重笔,所以新奇;没有散笔,所以紧凑。
4.(赵)概秉心和平,与人无怨怒。虽在 事如不言,然阴以利物者为不少。坐张诰贬六年,
念之终不衰,诰死,恤其家备至。
(节选自《宋史·赵概传》)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赵概秉性和平,与人没有怨仇。虽然在一些事情上(表面上)像是没有说什么,但暗地
里对别人有利的事情做了不少。(赵概)因张诰被贬职六年,(但)他对张诰始终念念不忘,张诰
死后, 赵概照顾他的家人非常周到。
5.甘霖亭者,为前太守荆公纪雨也。荆公守惠之明年,岁在壬戌,自夏 五至秋七月不雨,
田畴龟坼,郡之人戚曰:“不有播,其曷有获?”一月不雨谓之干,再月不雨谓之亢, 一时
不雨谓之槁,槁则无岁,无岁是无民也。太守荆公容有蹙曰:“天于民务殖之也,非天弃民,
太守其不勤民,实弃守也!”
(节选自韩日缵《甘霖亭记》)
译文: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5.甘霖亭是为纪念前太守荆公求雨而建的。荆公任惠州太守的 第二年,是壬戌年,从夏
季的五月到秋季的七月没有下雨,田地都龟裂了,郡里的人悲伤地说:“没有播 种,哪里会


有收获?”一个月不下雨称作“干旱”,两个月不下雨称作“亢旱”,三个月 不下雨称作“枯
槁”,枯槁就会没有年成,没有年成老百姓就没办法生活。太守荆公眉头紧锁说:“上天 是
愿意让百姓生活繁衍的,不是上天抛弃了老百姓,应该是太守不勤政爱民,实际上是上天抛
弃 太守啊!”
[对接训练Ⅳ]整体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陈 执 中 传
陈执中,字昭誉,以父恕任,为秘书省正字,累迁卫尉寺丞、知梧州。帝属疾,春秋高
...
大臣莫敢言建储者,执中进《演要》三篇,以蚤定天下根本为说。翌日,帝以他疏 示辅臣,
皆赞曰“善”。帝指其袖中曰:“又有善于此者。”出之,乃《演要》也。因召对便殿,劳问久之,擢右正言。逾月,遂立皇太子。
曹利用婿卢士伦除福建运使,惮远不行,利用为请,乃改 京东。执中尝劾奏之,利用挟
私忿,出执中知汉阳军。
.......
与夏竦同知永 兴军,议边事多异同,诏令互出巡边,乃屯泾州,令诸部曰:“寇籍吾水草,
钞边图利,不除,且复至。 ”命悉焚之。表解兵柄,以为兵尚神密,千里禀命,非所以臸胜,
宜属四路各保疆圉。朝议善之,就知陕 州,复徙青州。于是请城傅海诸州,朝廷重兴役,有
诏不许。执中不奉诏,卒城之。
明年,沂 卒王伦叛,趣淮南,执中遣巡检傅永吉追至采石矶,捕杀之。召拜参知政事。
....
谏官孙甫 、蔡襄极论不可,帝遣使驰赐敕告。久之,拜集庆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大名府。
河决商胡,走大名, 程琳欲为堤,不果成而去。执中乘年丰调丁夫增筑二十里,以障横溃。
以吏部尚书复拜同平章事、昭文馆 大学士。每朝退,闭中书东便门,以防漏泄。三司勾当公
....
事及监场务官,权势所引者, 皆奏罢之,内外为之肃然。
执中在中书八年人莫敢干以私四方问遗不及门惟殿前都指挥使郭承祐数至其 家为御史所
言遂诏中书枢密自今非聚厅无见宾客。及议谥,礼官韩维请谥曰荣灵。后改谥恭襄,诏谥曰< br>恭。帝篆其墓碑曰“褒忠之碑”。
(节选自《宋史·陈执中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执中在中书八年人莫敢干以 私四方问遗不及门惟殿前都指挥使郭承祐数至其家
为御史所言遂诏中书枢密自今非聚厅无见宾客
B.执中在中书八年人莫敢干以私四方问遗不及门惟殿前都指挥使郭承祐数至其家
为御史所言遂诏中书 枢密自今非聚厅无见宾客
C.执中在中书八年人莫敢干以私四方问遗不及门惟殿前都指挥使郭承祐数至 其家
为御史所言遂诏中书枢密自今非聚厅无见宾客
D.执中在中书八年人莫敢干以私四方问遗 不及门惟殿前都指挥使郭承祐数至其家
为御史所言遂诏中书枢密自今非聚厅无见宾客
1.C (A.“人莫敢干以私”“四方问遗不及门”是完整句读不可断散。B.“惟殿前都指
挥使郭承祐”是同 位语,不需断开。D.“为御史所言遂”“遂”字不在句读之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秋高,即年事已 高的委婉说法。皇帝年事已高,来日不多,自然要考虑确立接班
人的问题。
B.出执中知汉阳 军,“出”,官员离开京城外放任职,离开了权力的中心,自然有贬谪


的意思。
C.参知政事,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宋代范仲淹、欧阳修、
王安石都曾任 此职。
D.吏部尚书,是吏部的最高长官,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封勋以
及礼仪、祭祀、宴餐、学校、科举等事务的大臣。
2.C (礼仪、祭祀、宴餐、学校、科举属于礼部职内事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执中因父任而步入仕 途,因为在劝君王立太子的事上直言敢谏,得到了皇帝的嘉
奖,并升任了官职。
B.曹利用女 婿卢士伦被贬官为福建运使,因担心路途遥远不愿意就任,曹利用向朝廷
请求将女婿改任了京官。 C.陈执中与夏竦一起执掌永兴军,议论边事意见多不相合,朝廷只好诏令他们各自为
政巡视边境, 陈执中于是就屯驻泾州。
D.陈执中为官清廉,官员不敢因私事而请托他帮忙,各地拜访或送礼的人也 不曾登门,
只有郭承祐多次登门拜访,因此受到御史的弹劾。
3.B (贬官一说于文无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请城傅海诸州,朝廷重兴役,有诏不许。执中不奉诏,卒城之。
译文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河决商胡,走大名,程琳欲为堤,不果成而去。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于是请求 筑城傅海各州,朝廷对于征调民工服劳役很慎重,有诏令不准许。执中
没有奉行诏命,终于筑成城池。 (2)黄河在商胡决口,洪水流向大名(府),程琳打算修筑堤
防,最终没有修成就离开了。
〖参考译文〗
陈执中字昭誉,因父亲陈恕在任,为秘书省正字,多次迁升担任卫尉寺丞、梧州 知州。
真宗患病,年岁已高,大臣没人敢说立太子,执中进献《演要》三篇,以早早决定天下根本
为论点。第二天,真宗把其他奏疏出示给辅佐大臣,都称赞说“好”。真宗指着衣袖中说:“还
有比这 更好的。”取出《演要》。因而召执中在便殿应对,真宗垂问了很长时间,提升他为右
正言。过了一个月 ,就立皇太子。
曹利用的女婿卢士伦被任命为福建转运使,害怕路途遥远不去赴任,曹利用替他请求,
于是改任京东转运使。执中曾弹劾他,曹利用怀私人怨恨,使执中出京城担任汉阳军知军。
与 夏竦一起统领永兴军,议论边事意见多不相同,诏令他们互出巡边,执中就屯驻泾州,
命令各部说:“敌 人凭借我们的水草,抄掠边地图谋利益,不除掉,又会再来。”命令把水草
全部焚烧。上表请求解除兵权 ,认为兵贵神秘,千里禀承命令,不是用来制胜的办法,应嘱
托四路各自保卫边疆。朝廷赞同他的意见。 就地任陕州知州,再移任青州知州。于是请求筑
城傅海各州,朝廷对于新兴起工役很慎重,有诏令不准许 。执中没有奉行诏命,终于筑成城
池。
第二年,沂州士兵王伦反叛,趋向淮南,执中派巡检傅 永吉追到采石矶,捕杀王伦。召
授参知政事。谏官孙甫、蔡襄极力论述不可以,皇帝派使者疾驰赐予敕告 。过了很长一段时
间,授集庆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大名府。黄河在商胡决口,洪水流向大名(府), 程琳打
算修筑堤防,最终没有成功而离去。执中趁年丰调征民夫增筑二十里,以障蔽横溢溃决的河


水。以吏部尚书的身份又被授予同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每次上朝退出,关闭中书东便门,< br>以防止泄露。三司勾当公事及监场务官,凡因权势所引荐的,执中都奏请罢免,朝廷内外为
之肃然 。
执中在中书省八年,人们不敢以私事求取,四方问候赠送不到门庭,只有殿前都指挥使
郭承 祐几次到他家,被御史所言论,于是诏命中书省、枢密院从今以后不是聚厅议政不要接
见宾客。等到讨论 谥号,礼官韩维请谥号叫荣灵,后改谥号为恭襄,诏命谥号叫恭,皇帝用
篆书书写他的墓碑叫“褒忠之碑 ”。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氏 叔 琮 传
氏叔琮,尉氏人也 。唐中和末,应募为骑军,初隶于庞师古,为伍长。叔琮壮勇沈毅,
..
胆力过人。太祖讨巢、 蔡于陈、许间,叔琮奋击,首出诸校,太祖壮之,自行伍间擢为后院
马军都将。时东伐徐、郓,多历年所 ,叔琮身当矢石,奋不顾命,观者许焉。累迁为指挥使,
寻奏授许州刺史、检校右仆射。太祖伐襄阳,叔 琮失利,降为阳翟镇遏使;寻又捍御晋军于
洹水有功,迁曹州刺史。天复元年春,领大军攻拔泽、潞,叔 琮遂引兵北掠太原。师还,除
晋州节度使。
...
明年,太祖屯军于岐下,晋军潜袭 绛州,前军不利。晋军恃胜攻临汾,叔琮严设备御,
乃于军中选壮士二人,深目虬须,貌如沙陀者,令就 襄陵县牧马于道间,蕃寇见之不疑,二

人因杂其行间,俄而伺隙各擒一人而来。晋军大惊,且 疑有伏兵,遂退据蒲县。时太祖遣朱
友宁将兵数万赴应,悉委叔琮节臸。既至,诸将皆欲休军,叔琮曰若 然则贼必遁矣遁则何功
焉因夜出潜师截其归路遇晋军游骑数百尽杀之遂攻其垒拔之,斩获万余众,夺马三 百匹。太
祖闻之,喜谓左右曰:“杀蕃贼,破太原,非氏老不可!”叔琮乃长驱收汾州,与晋人转战,< br>.
直抵并垒。
军回,以其功奏加检校司空。自后累年,晋军不敢侵轶。叔琮养士爱民, 甚有能政。及
昭宗东迁,征为右龙虎统军,以卫洛阳。天祐元年八月,与朱友恭同受太祖密旨,弑昭宗于

大内。既而责以军政不理,贬白州司户。寻赐自尽。叔琮将死,呼曰:“卖我性命,欲塞天< br>下之谤,其如神理何!”乾化二年,诏许归葬。
(节选自《旧五代史·梁书》)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叔琮曰若然则贼必遁矣遁则何功焉因夜出潜师截其归路遇晋军游骑数百尽杀之
遂攻其垒拔之
B.叔琮曰若然则贼必遁矣遁则何功焉因夜出潜师截其归路遇晋军游骑数百尽杀之
遂攻其垒拔之
C.叔琮曰若然则贼必遁矣遁则何功焉因夜出潜师截其归路遇晋军游骑数百尽杀之
遂攻其垒拔之
D.叔琮曰若然则贼必遁矣遁则何功焉因夜出潜师截其归路遇晋军游骑数百尽杀之
遂攻其垒拔之
5.C (A.“遇晋军游骑数百”不可断。B.“若然”,即“如此”之意,中间无停顿。
D .“潜师截其归路”中“归路”不可拆开。)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军队编臸,五 人为一伍,五伍为一行,“伍长”,即五人之长。故“行伍”常指
军队或士卒。叔琮“自行伍间擢为后院 马军都将”,可谓破格提拔。
B.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 ,故称。刺史
则是州郡一级的行政长官,其职权与节度使平级。


C.“蕃”通 “番”。周代称九州之外为夷服、镇服、蕃服。后用以“蕃”泛指域外或外
族。李克用为沙陀族,为突厥 的一部。所以,朱温称攻杀李克用部卒为“杀蕃贼”。
D.封建时代臣杀君、子杀父母,称为弑。如弑 君、弑父等。这是为纲纪、人伦所不齿
的滔天大罪。从“弑昭宗于大内”的表述,可见作者的贬斥态度。
6.B (刺史职权远小于节度使。)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氏叔琮是一介武将,只 懂得攻城略地,缺乏政治头脑,他主政一方时既没有好的施
政措施,也没有好的政声。
B.朱 温所在的梁政权与李克用所在的晋政权势如水火,而氏叔琮在抵御晋军的过程中
发挥了巨大作用。 C.作为心腹,氏叔琮也积极参与了朱温篡夺李唐皇权的阴谋,亲自实施了杀害唐昭宗
的行动,成为 改朝换代的牺牲品。
D.氏叔琮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将领,既能进攻又善防守,从低级军官一步步做起, 最后
因战功升至检校司空的高位。
7.A (从“叔琮养士爱民,甚有能政”看,其人绝非一介武将,而是懂得尊重人才爱
惜百姓的,也有政绩。)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伐襄阳,叔琮失利,降为阳翟镇遏使;寻又捍御晋军于洹水有功,迁曹州刺史。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叔琮将死,呼曰:“卖我性命,欲塞天下之谤,其如神理何!”

译文: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8.(1)朱全忠(太祖)攻打襄阳时,氏叔琮作战失利 ,被降职为阳翟镇遏使,不久又因在洹
水抵御李克用的晋军有功,升迁为曹州刺史。 (2)氏叔琮临死时,高呼道:“靠出卖我性命,
来堵塞天下人的议论,哪里还有什么天理!”
〖参考译文〗
氏叔琮是尉氏人。唐朝中和末年,氏叔琮应募为骑兵,最初效力于庞师古麾下, 担任伍
长。叔琮雄壮勇敢沉着刚毅、胆识气力超过一般人。朱全忠曾经在陈州和
许州之间讨伐 黄巢和蔡结,氏叔琮奋力出击,作战勇猛,战功超出一般诸校,太祖朱全
忠对他非常称赏,从行伍间把他 提升为后院马军都将。当时,朱全忠在东面讨伐徐州、郓州,
每次征战都一年有余,氏叔琮作战时冒矢迎 石,奋不顾身,看到的人都赞许他。因军功逐渐
升迁为指挥使,不久,又被上报朝廷授官为许州刺史和检 校右仆射。朱全忠攻打襄阳时,氏
叔琮作战失利,被降为阳翟镇遏使,不久又因在洹水抵御李克用的晋军 有功,升迁为曹州刺
史。天复元年春天,氏叔琮率领大军攻打泽州、潞州,氏叔琮乘胜引兵向北攻打太原 。还师
后,授官为晋州节度使。
第二年,朱全忠屯军在岐下,李克用的晋军偷袭绛州,氏叔琮 的前军不利。晋军乘胜进
攻临汾,氏叔琮严密设防准备抵抗。氏叔琮于是在军队中挑选壮士二人,这两个 人深眼窝、
胡须蜷曲,相貌像沙陀族人,氏叔琮让他们在襄陵县的道路上牧马。晋军看到他们二人没有< br>怀疑他们的身份,这两个人于是混杂在晋军中间,不一会他们伺机各自擒一个晋军归来。晋
军非常 吃惊,并且怀疑有伏兵,于是退守占据了蒲县。此时,朱全忠命令朱友宁率领数万士
兵前来救援,救援的 军队全部交给氏叔琮调度。援军到达后,诸将都想让军队休整一段时间,
叔琮说:“如果这样,那么晋军 一定逃掉了,敌军逃掉了我们还有什么功劳!”于是决定趁
夜出击,暗地里派部队截断晋军的退路,部队 和晋军的数百哨兵相遇,全部斩杀了这些哨兵;


攻占了晋军的军营,斩获了一万多人,夺 得战马三百匹。朱全忠听说这事,高兴地对左右说:
“消灭晋军,攻破太原,非氏叔琮不可!”氏叔琮于 是长驱直入,收复了汾州,又与晋军辗转
作战,直接抵达并州的营垒。
回师后,因他的军功奏 加检校司空,自从这次战斗后多年,晋军不敢轻举妄动。氏叔琮
关心士兵爱护百姓,很有治政的才能。等 到朱全忠强迫唐昭宗东迁,调氏叔琮为右龙虎统军,
以保卫洛阳。天祐元年八月,氏叔琮与朱友恭同受朱 全忠密旨,在宫中杀死了唐昭宗。朱全
忠为了洗清自己,斥责氏叔琮管理军政不力,将其贬为白州司户。 不久,又赐他自尽。氏叔
琮临死时,高呼道:“靠出卖我性命,来堵塞天下人的议论,哪里还有天理!” 乾化二年,
朱全忠下诏允许氏叔琮的尸骨归葬原籍。
(四) 名句默写
1.《烛之 武退秦师》中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以其无礼于晋 且贰于楚也

2.大敌当前,内忧外患,郑 伯贵为一国之君却能礼贤下士,诚恳自责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不能早用子 今急而求子 是寡人之过也

3.烛之武从地理位臵说明“亡郑”于秦无益而有害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__,君知
其难也。________________?
3.越国以鄙远 焉用亡郑以陪邻

4.烛之武紧紧抓住秦穆公欲吞并天下的心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的句子是 :若舍郑以
为东道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君亦 无所害。
4.行李之往来 共其乏困

5.《鸿门宴》中,樊哙批评项羽不认可刘邦 功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6.《论语 》中,孔子阐述“学”与“思”之间的密切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
6.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7.现实社会 中,不尊师不虚心求教者常有之,对这样妄自尊大、师心自用的人,我们可
以引用《论语》中“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进行驳斥和劝诫。
7.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8.《论语·泰伯》中“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两句告诫读书人须有远大的抱
负和坚强的意志,因为他肩负的社会责任 重大,要走的路很长。
8.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9.《论语》中,论述“乐学”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0.《论语》中,论述“学”、“教” 应该有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0.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11.补写出下列诗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沁 园春·长沙》中,面对大千世界看万山红辫,诗人发出概叹,表现诗人雄心壮志和
博大胸怀的句子是: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百舸争流。
②《沁园春·长沙》中表现同学们朝气蓬勃、 才华横溢、踌躇满志、意气风发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七律·长征》中,用夸张手法写红军翻越崇山峻岭若等闲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1.①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②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③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12.补写出下列诗文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出师表》中与今天“临危受命”意思相同的句 子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②在《茅屋为秋 风所破歌》中,杜甫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这样的诗句表达了对普天下贫寒之士的祈愿。
③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写感 慨秦汉宫阙变化的名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2.①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 ②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③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13.补写出下列诗文中的空缺部分。
①《 论语·述而》中表示生活中既要善于从正面学习,也要善于从反面借鉴的两句话是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
了国家灭亡的原因。 ③《曹刿论战》中曹刿请见鲁庄公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①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③
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14.补写出下列诗文中的空缺部分。
①《诗经·关睢》中 ,运用了比兴手法,为后文抒情创造了情意绵绵的意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②《诗经·蒹葭》中,写清晨秋霜中主人公顺流而下追随恋人的诗句是: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
③《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广开言 路,修明政治,取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效果。
14.①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②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5.补写出下列诗文中的空缺部分。
①《观刈麦》中正面描写刈麦时的艰苦劳动与紧张的诗 句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②《鱼我所欲也》 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强调“生命”固然重要,但若遇到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如“义”),“我”是不会苟且偷生 的。
15.①足蒸暑土气 背灼炎天光 ②生亦我所欲 所欲
有甚于生者 故不为苟得也

16.补写出下列诗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游山西村中》描写村中庆 典将至、乐声不断并表现当地民风淳朴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②《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明自己渴望为国御敌立功的词句是: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6.①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②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 射天狼
17.补写出下列诗文中的空缺部分。
①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抒发自己人生理想志趣的千 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②《陋室铭》中,虚实结合写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③在《醉翁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两句堪称文眼,欧
阳修以此点出了人、酒与山水的关系,并开启下文。
17.①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③醉翁之意不
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18.补写出下列诗文中的空缺部分。
①《送东阳马生序》中,揭示精神追 求战胜物臼贫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②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从声和色两个方面勾画了一幅激烈的战斗场面,渲染了沉 重、
紧张、肃杀的氛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③一个人有道德才不会孤单,才会有志同道合的人与他为伴,正如《论语·里仁》 篇所讲
的“__________,__________”。
18.①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②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胭)脂凝夜
紫 ③德不孤 必有邻
19.补写出下列文段中的空缺部分。
①《观沧海》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r>②在《马说》中,韩愈说“名马”之所以不能被称作“千里马”,是因为它们: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
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9.①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②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③山回路转不见
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沁园春·长沙》:最集中体现词作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
②《次北固山下》写岁月更替形象巧妙的一联是: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①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②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五)现代文阅读
Ⅰ文学类文本阅读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实秋
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大约在民国 十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
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表现的情感”。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 一篇动人的演讲。那时候
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 也不是因为
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过去也有< br>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任公先生的这一 篇讲演稿,后来收在《饮冰室文集》里。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
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臸的稿纸上 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


但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 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
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 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
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 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
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 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
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 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
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他的广东 官话是很够辬准的,距离国语
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宏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 懂他的每一字,
我们甚至想如果他说辬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
公无渡河。
公竟渡河!
渡河而死,
其奈公何!
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 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
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偶然获得 机缘在茅津渡
候船渡河。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
诗。
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有时< br>候,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
又畅通 ,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
跟着他欢喜。 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
有时狂笑, 有时太息。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
那一段,他悲从中来, 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
下沾襟了!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 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
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
这一篇讲演分 三次讲完,每次讲过,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听过这讲演的人,除了
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 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
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 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
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 段经历,
笔而记之。
1.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叙事的同时也有抒情,主要运用了直接和间接两种抒情方式。如“那时候的青
年学 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一句,就运用了直接抒情的方式。
B.本文似为记事,实为写人, 作者从细微处着笔,通过对梁任公的言谈举止的描写向
我们展示了一个博闻强识、幽默、睿臹的学者形象 ,使我们对学者梁启超先生多了份了解,
多了份崇敬之情。
C.梁任公讲到戏剧《桃花扇》的 内容,“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是因为
《桃花扇》是抒写“兴亡之感”的,梁先生被其中 的爱国情怀所感动。
D.文章开头交代“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但在字里行间,作者 也暗
示了梁任公先生仍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民族感情。
1.C (“梁先生被其中的爱国情 怀所感动”表述有误。梁先生演讲的时候是20世纪20
年代,内忧外患,民不聊生。这一细节描写表明 先生的忧国忧民之情。)


2.第八段中梁任公先生两次哭的原因是否一样?请简要分析。
答: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明确:不一样。第一次哭是因为痛恨帝王昏庸无能,致使 百姓陷入战争苦难而痛心疾
首。第二次是因为战乱终告结束,百姓总算告别颠沛流离的生活,国家走向稳 定的期盼终于
实现而哭,这是喜极而泣,突出地反映梁任公先生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3.到 清华大学这所名校讲演做报告的人数不胜数,但他们却没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为
什么梁启超的一次讲演 却给作者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使之常常想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首先是因为梁启超讲演非常有特点:①开场白非常独特而见个性。②他的声音沉着而
有力, 洪亮而激亢。③讲演内容,在笔写的讲稿之外,能大段地背诵,而且对所讲的古诗或
戏曲非常投入。④他 的表情,酣畅淋漓,变化之至。其次是因为梁启超这个人非常有特点。
①外貌上,身材短小精悍,步履稳 健,风神潇洒,眼神犀利,光芒四射。②讲演时一点也不
刻板,而是生动有趣,旁征博引,手舞足蹈,这 样的讲演怎能不引人入胜、令人难忘呢。(意
对即可)
Ⅱ实用类文本阅读
别了,“不列颠尼亚”
周 婷 杨 兴
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 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
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 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
最后时刻。
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 督府拉开序幕的。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
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过25任港督的庭院。
4时30 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臶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根
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 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是这一次不同:永远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
臶从这里升起。4时40分,代表英国 女王统治了香港5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辬记的黑色
“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一个多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
多港督曾对 其进行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
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 br>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东面举行。
停泊在 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金花图案,恰好构成
这个“日落仪式”的 背景。
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将要降下,中国
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7时45分,广场上灯光渐暗,开始 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156年前,一个叫
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 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
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臶。在1997年6月30日的
最后 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
在新的一天来 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
对香港行使主权。与此同时,五 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


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 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
0时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 “不列颠尼亚”
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 护
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从1841 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香港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
旗在香港升起,一共 过去了156年5个月零4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新华社香港1997年7月1日电)
1.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新闻中运用少量的笔墨,对历史进行了回顾,增添了文章的厚重感与纵深感。
B.本文辬 题以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象征英国在香港的殖民统治。“别了”
一词带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借 以表达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束。
C.文章出色地记录了英国王储查尔斯和末代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 亚”号皇家游
轮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将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再现在读者面前。 D.这样一个旷古未有的仪式,可描述的细节很多。但作者只从“告别”切入,将目光
聚焦于“历史 的终结与开始”这一主题,所有的细节均服务于这一主题,不枝不蔓,清清楚
楚。
1.B (“带有强烈的讽刺意味”错误,应为“‘别了’委婉的口气中略带一丝嘲讽”。)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作者郑重地记录下英国 米字旗降下和五星红旗升起的历史时刻,含蓄地表达了一种
祖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时的庄严与喜悦的心 情。
B.新闻运用抒情的笔调,叙述了香港回归这一重要的时刻,感情真挚深沉,读来令人
热 血沸腾。
C.本文把英国告别仪式称为“日落仪式”,因为英国曾经占领了非常广大的殖民地,
被称为“日不落帝国”。香港作为殖民地于1997年脱离英国的统治,可以说英国殖民统治的
太阳落 了。
D.这则通讯通过对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历史盛事的回顾,证明了只有国家的强大、民族
的 昌盛,我们才不会被别人欺辱。
E.结尾“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一句,语言庄重典雅,客 观地写出英殖民
统治结束了,使读者强烈地感受到作者情感的抒发。
2.B E (B.“抒情的笔调”错误。E.“语言庄重典雅”错误,应为“语言平实”。)
3.在这则新闻中, 对现实场景的描述与对历史的回顾是怎样的有机的融合在一起的?这
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现实场景的描述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文章的 纲,每一处对历史的回顾都对应着一
个现实的场景。比如写到彭定康离开港督府,就引入了关于港督府历 史的材料;而写到眼前
的英国降旗仪式,则联想到英国殖民者踏上香港的首次升旗,历史的回顾靠现实的 场景串在
一起,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表达极大地扩展了新闻的容量,使现实的场景增加了历史纵深感,从而更能使人体会到香港回归祖国这一事件的重大历史意义。


(六) 作文素材梳理


课 文
《沁园
春·
长沙》
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表达了自
己以天下为己任的壮志豪情。李时珍,
立志编写一部详尽的医书,经过30
多年终于完成《本草纲目》巨著。《诸
葛亮集·诫 外甥书》中说道:“夫志当
存高远,慕先贤。”我国著名的桥梁
专家茅以升从小就想成为一个桥 梁专
家,为家乡的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
3.志不强者臹不达。——墨子
4.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

5.青年应立志做大事,不可立志做大
官。——孙中山
《再别
内 容 素 材


话题专辑——理想
精 警 语 录



1.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













康桥》 话题专辑——守护心中的美好
如果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美好,那
么康 桥就是徐志摩心中的美好所在,
虽然也有一丝哀愁,一丝忧伤。康桥,
留下了徐志摩太多的回忆 和牵挂,不
知康桥属于徐志摩,还是徐志摩属于
康桥,外人很难读懂其中奥秘。正如
我 们不知屈原属于汨罗江,还是汩罗
江属于屈原一样。不过我们却知道,
这份美好一定值得珍惜, 值得守护。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
所以屈原在“举世皆浊我独清”时,
不念过往。如此,安好。——丰子恺
“制芰苛以为衣,集芙蓉以为裳”,浅
唱低吟,信步江边 ,怅忆平生;陶潜
在看透官场污浊时,种豆于南山之下,
虽芳草萋萋,豆苗稀少,他却依然乐< br>此不疲。心中的美好,或许是一份想
念,或许是一种信念,或许是其他支
持自己前行的力 量。让我们都守护自
己心中那份美好,唯其如此,我们的
人生才会充满阳光,才会一路灿烂。
《大堰
河——我
的保姆》


话题专辑——珍视亲情,关爱父





大堰河,养育了诗人艾青;农民,养
育了全社会。农村种地的农民,生产
了社会生活赖以生存 的基本物质财
富;城里的农民工则在最艰苦的岗位
上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一
样的贫穷,生命卑微如野草;他们一
样的善良,胸襟宽广如大地,没有他
们,社会不再完整,文 明也将消失部
分的光彩。艾青怀着感激的心情,对
自己的保姆大堰河发出了深情热烈的
赞美,我们也应该发自肺腑地对农民
——社会的母亲,献上我们真诚的感
谢和真心的尊重。 < br>2.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
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
“妈妈”。—— 纪伯伦
《烛之武
退秦师》
烛之武年轻时精力旺盛,才华横溢,
但被埋没 几十年而黯然失色。到了晚
年,国难当头,才被委以重任,出使
秦国,挽救了国家的危难。 < br>“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在郑伯执政
的几十年间,他从未受到重用。可又
有什么关系呢 ?天生我材必有用。人
们总是感叹机会与我们擦肩而过。养
精蓄锐,机遇只要抓住最关键的一次
就行了。在几十年的寂寞隐忍中,他
没有自暴自弃,也没有妄自菲薄,而
是以惊人的毅 力韬光养晦,终于在他
生命的最后时期,为自己的人生画上
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
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荆轲刺
秦王》
有人说,荆轲仅仅为了一个承诺,为
了一种方式,为了燕太子丹设罝的情感和信义的罗网而无法自拔,在身不
由己地异化为一把刺秦的匕首后完成
了个人的悲剧。也 有人说,荆轲为了
去兑现那个时代所崇尚的“士为知己
者死”的信条而用生命拥抱信仰,这就注定了其完成的必定是个时代悲

话题专辑——老当益壮



1.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唐·韩愈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曹操



话题专辑——命运与时代



个人的痛苦与欢乐,必须融合在
时代的痛苦与欢乐里。——艾青


剧 。其实,在那个大悲大歌风起云涌
的时代,荆轲也犹如一颗没有决定输
贏的棋子,在那个时代, 荆轲的选择
是二元对立的,同时,他的选择也是
步履维艰的。无论哪个时代,生命与
生 活都充满了悖论,面对扑面而来的
机遇与挑战,我们也常常走出了一个
陷阱,却又陷入了另一个 困境。人总
是处于一定的时代,我们从一个时代
去反观另一个时代的局限时,往往忽
略 了自己所处时代的局限。我们不能
用自己所处时代的价值作为标准去衡
量荆轲那个时代的信仰价 值。因而,
荆轲的选择是那个时代的必然,也是
那个时代的无奈。其信仰的成功度已
体 现在其悲剧行为过强的执着中。
《鸿门宴》
刘邦之所以成就千秋大业,那是因为
他 拥有一个优秀的团队。在激烈险恶
的斗争中,好的团队的凝聚力无可抵
挡。张良的智慧、樊哙的 勇猛、刘邦
的缜密(以退为进),组成了一支力挽
狂澜、绝处逢生的力量。然而项羽的
团队缺乏沟通,人心涣散,项伯夜会
刘邦、项羽优柔寡断、范增怒言相斥,
四面楚歌的结局已露 端倪。团队的力
量可以决定个人命运,甚至可以决定
历史的走向。
团队的力量,不在 于突出个人的棱角,
而在于同伴之间的了解和配合,互用
所长互补所短,形成整体的强大能量。
完美的团队,力量是超乎想象的。就
像刘邦,他拥有一支出色的队伍,险1.能用众力,则无敌 于天下矣;能用
象环生的鸿门宴上,刘邦负责谦恭事众臹,则无畏于圣人矣。——孙权
人,樊 哙负责临危救驾,张良负责善
后,所以这支队伍最后毫发无损地返
回。可见整体大于个体之和, 团队力
量至关重要。
2.每个人应该遵守生之法则,把个人
的命运联系在民族的命运 上,将个人
的生存放在群体的生存里。——鲁迅
《记念刘
和珍君》
鲁迅先生说:“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

话题专辑——正确对待“沉默”
1.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话题专辑——团队的合作



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 默呵,沉默
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
亡。”中国自古以来的美学是信奉
“天 地有大美而不言”的,由此有了
“沉默是金”的人生箴言。于是,社
会上“昏睡”着的人固然“ 沉默”;
“较为清醒”的人也往往不胜“叫醒
昏睡的人”之累,也选择了“沉默”。
还 有另一种沉默,那就是路见不平,
就佯装无视,绕道而行,然后继续风
花雪月、歌舞升平地游戏 。这种“明
哲保身”的沉默其实比不开口的抗争
更加可怕。不开口的抗争还隐伏着爆
发 的可能性,而这种沉默则是对不平
的一种默认。所以,我们要正确对待
“沉默”,深入反思社会 上“选择沉默”
现象的实质。
2.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
就在沉默中灭亡。

《小狗
包弟》
能说真话,敢说真话,是一个人正直
诚实的表现,是一个人美丽而高贵的内心世界的真诚流露,是人性的鲜花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话题专辑——求真




吐出的沁人心脾的芬芳。 巴金亲身经
历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
并在这场“运动”中受到冲击,深受
其害,同时也听到许许多多在后人看1.肯说真话,敢驳假话,不说谎话。
来十分荒唐的事和人。“文革 ”后,许
——陶行知
多人对这一场政治运动都还心有余
悸,却又不敢说一个“不”字 。在拨
乱反正的年代里,巴金终于感受到了
噩梦醒来后的晨光,勇敢地说出了久
抑心里 的真心话,让人们受到深刻的
启迪,被称为“20世纪中国的良心”。
2.举刺不避乎权势,犯颜不畏乎逆鳞。
——胡俨
《记梁任公
先生的
一次演讲》
梁任公先生以他渊博的学识和宽广的
胸怀折服了听众,也深深地震撼了我
们后人。学识会让一个人厚重深刻、



话题专辑——学识与胸怀
1.人的知识和人的力量这两件东西是
结合为一体的;工作的失收都 起于对
因果关系的无知。——培根






谈吐不凡、出口成章。有学识者的一
席话,如醍醐灌顶,让人如坐春风;
如黄钟大吕,产生振聋发聩的效果。
会增长你的见识,净化你的心灵,陶
冶你的情操,提高你 的人生境界。学
识与胸怀往往是孪生姐妹,学识会开
阔你的视野和胸怀,让你纵观古今,
放眼中外,以天下为己任,“家事、国
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学做一个博
览群书、修养身 心的人吧!
2.当我们步入晚年,知识将是我们舒
适而必要的隐退的去处;如果我们年
轻时不去栽种知识之树,到老就没有
乘凉的地方了。——切斯特菲尔德
《短新闻
两篇》
随着不列颠尼亚的永远离去,中华民
族的一段耻辱终告洗刷,然而洗刷不去的永远是那腥风血雨的记忆。20世
纪三四十年代,我们民族所遭受的灾
难在另个国度也 同样上演着,纳粹在
西欧酿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人间惨剧。
走进奥斯维辛,我们会用明亮的双眸< br>审视纳粹德国的“杰作”,用善感的
心灵去碰触那段不忍碰触的历史,历
史告诉我们:该 忘记的一定要忘记,
不该忘记的要铭记在心。
2.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
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饶雪漫
《包身工》
被誉为中国文学史“真正意义上的报
告文学”——《包身工》问世已经七
十余年,仍具有深深的震憾力,其重
要原因,在于作者表现出的直面黑暗、
不畏邪恶的 社会良知和社会责任感。
夏衍为了获得第一手的材料,多次冲
破日本管警、巡捕、工头流氓的封 锁
进入包身工工作车间;为了了解包身
工下班的情况,足足做了两个多月的
“夜工”, 毛泽东读小学时就给自己起
名“子任”,意思是“以天下兴亡为己
任”。后来,在反对丧权辱国 “二十一
条”的斗争中,他和师生们编印成册
话题专辑——社会责任感


话题专辑——忘记与铭记



1.人们因为能 忘却,所以自己能渐渐
地脱离了受过的苦痛,也因为能忘却,
所以照样得再犯前人的错误。—— 鲁



1.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
舵的准备。——易卜生

《明耻篇》,并在封面上写下四句话
“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
在我学子。”青年 人有理想,有抱负,
唯有将其与社会责任感紧密相连,理
想才是远大的,抱负才是宏伟的。
2.生命跟时代的崇高责任联系在一起
就会永垂不朽。——车尔尼雪夫斯基
《飞向太
空的
航程》
苍凉戈壁滩上,航天城高耸入云;茫
茫大草原上,回荡着神舟 飞船几度凯
旋的豪迈与激情„„
纵观历史,当中国科学家还面对着一
张张白纸,一个 个难题,一重重疑问,
而前苏联和美国已经进行了上百次太
空飞行。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起步
晚,如何迎头赶上?虽然有巨大的沟
壑,但当一个民族积蓄多年的能量集
中释放,她的 跨越速度可以用“奇迹”
来形容。
十几年时间里,中国人完成了别国几
十年的跨越: 中国不仅成了世界上第
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而且成了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进行
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的国家。
2.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
不受外侮,足以立于地球之上。——
詹天佑




话题专辑——自力与自强







1.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
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
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
之林的能力。——毛 泽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二单元 高中语文(必修)第二册(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教材梳理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边
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第二单元 高中语文(必修)第二册


(一) 成语梳理
[理解下列成语]
1.《荷塘月色》
蓊蓊郁郁:多形容草木蓬勃茂盛的样子。
没精打采:精,精神;采,神色。打不起精神;提不起兴致。形容精神萎靡,不振作、
不高兴。
2.《故都的秋》
混混沌沌:迷糊不清的样子,模糊一片,不分明。
不能自已:已,停止。指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
3.《囚绿记》
涸辙之鲋:涸,水竭,干涸;辙,车轮的迹;鲋,鲫鱼。指干涸车辙里的鱼。比喻处于
困境,亟待救助的 人。
急不暇择:在紧急的情况下来不及选择。
揠苗助长:揠,拔起。把苗拔起,以帮助其生 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
因而误了事。
4.《氓》
二三其德:二三,不专一。形容三心二意。
信誓旦旦:信誓,表示真诚的誓言;旦旦,明白确实的样子。誓言说得诚恳可信。
5.《孔雀东南飞》
寿比南山:南山,指秦岭终南山。旧时比喻长寿。《诗经·小雅》“如月 之恒;如日之升;
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
6.《兰亭集序》
崇山峻岭:崇,高;峻,山高而陡。高大陡险的山岭。也作“高山峻岭”。
游目骋怀:游目,远眺;骋怀,放开胸怀,往远处想。纵目四望,开阔心胸。
放浪形骸:放浪 ,放纵;不受拘束;形骸,人的形体、形迹。指行为不受世俗礼法的约
束,旷达豪爽。
7.《赤壁赋》
沧海一粟:沧海,大海;粟,谷子。大海中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微不 足道,也
作“大海一粟”。
杯盘狼藉:狼藉,像狼窝里的草那样杂乱不堪。形容喝酒吃饭快要 完了的时候或吃完以
后,桌上的杯子、盘子、碗筷等乱七八糟地放着的情景。
8.《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以身作则:身,自身;则,准则,榜样。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刮目相见( 待):刮目,擦眼睛,表示用新眼光看人。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
来看待人或事物。语出《三 国志·吴志·吕蒙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终南捷径:终南,陕西终南山;捷径,近路。 指求名利的最近门路,也比喻达到目的的
便捷途径。出自《新唐书·卢藏用传》:卢藏用想入朝做官,隐 居在京城长安附近的终南山,
借此得到很大的名声,终于达到了做官的目的。
束之高阁: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
责无旁贷:贷,推卸。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形容应当由自己尽责。
开诚布公:开诚,敞开胸 怀,表示诚意;布公,公正无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指坦白无
私、诚恳公正地亮出自己的见解。
规行矩步:规、矩,原为测绘工具,这里比喻为原则、规矩。比喻行动谨慎规范,严格
按规章制度办事 。也比喻墨守成规,不知变通。
旁稽博采:旁稽、博采两词意义相仿,连用表示从多方面考察、吸收各家长处之意。
毁誉参半:说坏话的和说好话的各占一半。表示对人的评价没有一致的意见。
潦草塞责:潦草 ,草率,不精密,不认真;塞,搪塞。形容做事敷衍了事,马马虎虎,
不负责任。
9.《我有一个梦想》
不能自拔:指自己无法从某种情况中解脱出来。
情同骨肉:情谊深厚,如同至亲。
骇人听闻:骇,惊吓,震惊。指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含贬义。多用来指惊人的坏消息或
事物。
义愤填膺:膺,胸。正义的愤恨充满了胸膛。含褒义,一般用于有正义感的人。
安之若素:安 ,指心安;若:如同;素,平素;向来。①对于困危境地或异常情况,心
情平静得像往常一样,毫不介意 。②现也指对错误言论或事物不闻不问,听之任之。
心急如焚:焚:烧。心里急得像着了火一样。形容心情极其焦急。
息息相关:息,呼吸时进出的气。呼吸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无济于事:济,补益,帮助。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或益处。比喻不能解决问题。
摇摇欲坠:形容非常危险,就要掉下来或垮下来。
不言而喻:喻,了解,明白。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气壮山河:气,气概;壮,雄壮;宏伟。形容气势之大,比山河还要雄壮。
汹涌澎湃:汹涌, 波涛猛烈地向上涌;澎湃,大浪互相撞击。波涛奔腾冲击。形容声势
浩大,不可阻挡。
10.《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繁芜丛杂:指繁多杂乱的文字。
豁然开朗: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形容由狭窄昏暗变得开阔光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
个道理。
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止了。指对知识、问题等不做深入钻研。
坚忍不拔:(在艰苦困难的情况下)坚持而不动摇。
永垂不朽:朽,磨灭。指光辉的事迹或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下去,永远不会磨灭。
卓有成效:卓,卓越;突出。形容成绩效果显著突出。
坚韧不拔:拔,动摇;改变。形容意志坚定顽强,不可动摇。

“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成语
中流砥柱:中流,河流中央;砥柱,黄河三门峡 东的石山。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比喻


能在艰难环境中起支柱作用的个人或集体。
哗众取宠:哗,虚夸;宠,宠信。指用虚夸的言论行动迎合群众,以博得他们的好感和
信任。
天衣无缝:天上神仙的衣服没有缝儿。比喻事物完善周密,找不出什么毛病。
得陇望蜀:陇: 古代地名,相当于今甘肃东部;蜀:古代地名,相当于四川中西部。得
到了陇地后,又希望取得蜀地。比 喻得到了这个,还想要那个,贪心不足。
居心叵测:居心,存心,指怀着某种念头。叵,不可;测,推测,料想;存心险恶,估
摸不透。
火中取栗:偷取炉火里烤熟的栗子。比喻冒险为别人出力,自己上了当,却一无所得。
前仆后继: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历艰险,就不能获得成功。
釜(fǔ)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望梅止渴:比喻借空想来宽慰自己。
[对接训练]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近十 年来,网络文学创作蔚然成风,出现了一批脍臽人口的精品;但也有许多内容
低俗,文字粗劣,让人不堪 卒读的作品。
....
B.家庭环境对儿童的成长意义非凡。家庭中祖辈父辈在文化艺术、道 德情操上对儿童
的耳濡目染足以影响他们一生。
....
C.青年人应该有远大的理 想、高尚的情操,勤勤恳恳地学习和工作,否则混混沌沌地
....
度过一生,于己于社会都是 一个悲剧。
D.随着大中城市城区和交通要道监控探头的全覆盖,犯罪分子关于自己不在现场天衣..
无缝的谎言往往不攻自破。
..
1.C 〔混混沌沌:迷糊不清的样子,模 糊一片,不分明。这里是指没有理想的青年人
糊里糊涂、无知无识地度过一生,应换成“浑浑噩噩”。A .不堪卒读:因内容艰涩或文字粗
劣难以读下去。B.耳濡目染:不知不觉中受到的良好影响。D.天衣 无缝:天上神仙的衣服没
有缝儿。比喻事物(多指诗文、说话等)严密,没有一点儿破绽。〕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日本政府罔顾钓鱼岛及其附属 岛屿历来属于中国的历史事实,这种数典忘祖的无耻
....
行径激起广大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 。
B.正四风,就是要纠正干部工作与生活中的不良习气。那种避重就轻、一团和气的民
.. ..
主生活会与正四风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
C.学习的动力在兴趣,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如 果学生没有兴趣,即便有再多好为人师
....
的教师,也是无能为力的。
D.教育 要讲求科学,要有科学的计划与安排,要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否则,难免犯
揠苗助长的错误。
....
2.C (“好为人师”,指喜欢以教育者自居,不谦虚。含贬义。用在这里褒贬失当 。
A.“数典忘祖”,即忘记了祖宗,忘记了根本。B.“一团和气”,指不讲原则,只求相安无
事。D.“揠苗助长”,也称“拔苗助长”,指不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一味地求快求好。)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知识的积累、 能力的提高有一个按部就班的过程,越是肯耐心细致一步一个脚印前
....
进,就越能成为某 一领域的专家或能人。
B.医患关系的紧张许多时候都是由信息不对称沟通不畅导致的。其实,医患的 任何一
方只要肯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就可以消弭矛盾。
....
C.小张是一个不 甘平庸的人,二十年前就辞去单位的工作自主创业,到南方打工,至
今杳如黄鹤音讯全无。
. ...
D.电信诈骗屡屡发生,与犯罪分子狡诈、群众缺乏防范意识大有关系,而打击犯罪执
法 部门义不容辞。
....
3.D (“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执法部门打击犯罪是 职责所在,应该为“责
无旁贷”。A.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B.设身处地:设 想自己处在别
人的地位或境遇中。C.杳如黄鹤:杳,无影无声;黄鹤,传说中仙人所乘的鹤。原指传说 中
仙人骑着黄鹤飞去,从此不再回来。现比喻无影无踪或下落不明。)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臸定政策不能总是“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唯有坚持辬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
举,才能矫枉过正
,根治腐败。
....
②中国需要在国际平台上做一个有相当规模的展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西方艺术界对于
中国当代艺术的管见所及。
....
③给长辈祝寿最好的方式是孝敬是陪伴,是发诸内心的 嘘寒问暖
,远比喊“福如东海、
....
寿比南山”这类空话实用得多。
④ 他在家里不声不响,妻子总是觉得他木讷,把他当成个闷葫芦,但在社会上他却玲珑
..
剔透< br>,无论做什么事总是一点就通。
..
⑤刚刚还是烈日当头照,一转眼,老天爷的脸一沉 ,狂风怒吼,大街上尘土飞扬,整个
城市瓦釜雷鸣
,紧接着瓢泼大雨倾泻而下。
.. ..
⑥离婚率上升并非和谐社会之福,对于那些朝秦暮楚、二三其德的婚姻过错方,人民法
.. ..
院审理离婚案件时要予以惩戒或谴责。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4.D (①矫枉过正: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限度。不合语境。②管见所及:管见,从管< br>子里看东西;谦辞,指见识浅陋,表示自己见识不广,意见未必正确。不合语境。⑤瓦釜雷
鸣:瓦 釜,砂锅,比喻庸才;声音低沉的砂锅发出雷鸣般的响声。比喻无德无才的人占据高
位,威风一时。不能 用于描写自然环境。③嘘寒问暖:形容对别人的生活十分关切。④玲珑
剔透:形容器物精巧,孔穴明晰, 结构奇巧;形容人聪明伶俐。⑥二三其德:形容三心二意。)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政府各部门想要改进工作、开 拓局面,就应该问计于民,集思广益
,把群众的臹慧融
....
汇到我们的决策与行动 之中去。
②古往今来不少天资聪颖之所以难成大器、难堪大用,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自
恃聪明,遇事总想走终南捷径
,不肯下苦功夫。
....
③人体炸弹或许威力不大 ,但以牺牲肉体为代价的做法却极其残忍,就恐怖手段而言,
恐怕无出其右了。
....④自从《阿凡达》上映以来,网友对他的评论一直不曾间断。这些评论有的见解深刻,
语言犀利,真 可谓是针芥相投。
....


⑤对于中国球迷来说,姚明去美国打球可能是件大 事,可对于美国篮球巨星来说,他也
许只是个不足齿数的小人物。
....
⑥一些学 校将奥数作为选拔优秀学生的必要条件,为了让孩子能上好学校,一些家长趋

之若鹜
,送孩子上奥数班,以增加上重点中学的几率。
...
A.③④⑥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①②⑥
5.D (③无出其右:表示没有能力超过的,多指好的方面。褒词贬用。④针芥相投:< br>磁石能引针,琥珀能收芥,常比喻人相互投契。不可误用为见解深刻,言辞犀利。⑤不足齿
数:数 不上,或不值得一提,表示极端轻视。语意过重,感情色彩错。①集思广益:集中众
人的智慧,广泛吸收 有益的意见。②终南捷径:借指求官的最近便的门路,也泛指达到目的
的便捷途径。⑥趋之若鹜:像鸭子 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形容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种事物,
含贬义。)
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特殊的题材与对人物入木三分 的刻画,令《蒋公的面子》自2012年5月份公演以来已
....
经上演58场,几乎场场爆 满,创造了校园戏剧演出的奇迹。
②父母因幼儿沉溺网吧屡教不改而施以暴力造成儿童意外死亡的案件 时有发生,这种不

教而诛的行为是法律不容许的。
...
③中国政府一再 申明,南海问题应由当事国充分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域外国家不容臵
...
喙。

④文艺创作要接地气,电视剧的创作更要贴近百姓的生活,反映人民的愿望,要做到不

咸不淡、老少咸宜。
...
⑤随着比赛情况的变化,他们介绍场上气氛时„„开始使用起“ 混战”“白热化”“球
台上的原子爆破”等骇人听闻的字句。
....
⑥《黄雀记》 这部小说向读者展示出了极大的荒诞,作者恰是力图以这种寓庄于谐的荒
....
诞,来揭示世 俗中不同人性最隐蔽的一面。
A.③④⑥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①②④
6.B (②不教而诛:教,教育;诛,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
犯错误就加以惩罚。文 中已有屡教不改,所以前后矛盾。④不咸不淡:指平平淡淡,普普通
通;也指冷言嘲笑。含贬义。用在这 里不合语境。⑤骇人听闻:形容使人听了某事后感到很
惊讶,恐惧。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此处应该为 “耸人听闻”。①入木三分:形容书法刚劲
有力,也用来形容议论、见解深刻。③不容置喙:置,安放; 喙,嘴。不许在一旁插嘴。⑥
寓庄于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来说明事理,使人在轻松和愉悦中感受其深刻 的蕴含。)
(二) 文化知识
[教材内容]
卜:用火烧龟板,根据龟板上的裂纹推断祸福。
筮:用蓍草的茎占卦。
体:卜筮的卦象。
总角:古代少男少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
玁狁:猃狁。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
绳墨:木匠画直线用的工具,俗称墨斗,比喻准绳、准则。


长跪:指挺直上身而跪,表示恭敬。
流觞:把盛酒的杯浮在水面从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的面前,谁就取来饮酒。
朕:第一人称代词,自秦始皇起专用作皇帝的自称。
妾:旧时妇女谦卑的自称。
某 :古人作文起稿,写到自己的名字,往往只作“某”,或在“某”上冠姓,以后誊写
时才把姓名写出。根 据书稿编的文集,也常保留“某”的字样。
诗书:古代常指《诗经》和《尚书》。
初七:指农历七月初七,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乞巧。
下九:古人以农历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 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在汉代,每月十九
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癸丑:这里指永和九年。 古人常用“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 、未、申、酉、戌、亥)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
朔:农历每月初一。
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既望:指农历十六日。
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我国古代为了观测天象及日、月、五星的运行,选取
二十八个星官作 为观测时的标志,称为“二十八宿”。它又平均分为四组,每组七宿,与东、
西、南、北四个方位和青龙 、白虎、朱雀、玄武(龟蛇合称)等动物形象相配,称为“四象”。
结发:指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
青庐:用青布搭成的篷帐,行婚礼的地方,东汉至唐有这种风俗。
合葬:指夫妇死后葬在一起。
黄泉: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在迷信说法中指阴间。
庐冢:也作“庐墓”。指古人在服丧期间,为守护父母或师长的坟墓而盖的房舍。“庐”,
房屋;“冢” ,坟墓。
修禊:禊,一种祭礼。古时以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三国魏以后用三月三日,
不再用“巳”日。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
风雅颂: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不同地
区的地方音乐,也称十五国 风。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分为《大
雅》和《小雅》。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 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分为《周颂》《鲁
颂》《商颂》。
赋比兴:是诗经主要的三 种表现手法。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我们常用的
排比修辞方法。比,比喻,相当于我们常用 的比喻修辞方法。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
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相 当于我们常用的象征修辞方法。
《说文解字》: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证字源的字书,简称 《说文》,作者是
东汉时期的许慎。
伏惟:表示伏在地上想,下对上陈述时的表敬之辞。
东家:旧时称聘用、雇用自己的人或称租给自己土地的人,有时也泛指邻近人家。
府君:汉代称太守为“府君”。
杜康:杜康(生卒年月不详),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酿酒始祖”,后代以“杜康”指代
酒。


[对接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丧服是居丧的衣服。由于生者 和死者亲属关系有亲疏远近的不同,丧服和居丧的期
限也各不相同。丧服分为五等级,也称“五服”。
B.守丧的“五服”依次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斩衰、齐衰皆用熟麻臸布
臸作,大 功、小功、缌麻则逐次变为稍生的细麻布臸作。由斩衰到缌麻,生者与死者的关系
逐渐疏远。
C.五服也指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五等服式,古人也将高祖父﹑曾祖父﹑祖
父﹑父亲﹑自身这 五代血亲关系称为五服,而这与守丧的五服是存在关联的。
D.从古代丧服中可看出重男轻女、重嫡轻 庶的特点。妻为夫居丧三年,夫为妻服丧只
有两年。庶子为嫡母服丧三年,但嫡子不为庶母服丧,后来改 为服丧一年。
1.B (斩衰、齐衰皆用生而粗的麻布制作,大功、小功、缌麻则逐次变为稍熟的细麻 布
制作,因为丧服越粗重身份越重要。)
2.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古时宫与室是同义词,其细微区别在于,宫是总名,指整所房子,外面有围墙包
着, 室只是其中的一个居住单位。秦汉以后,只有王者所居才称为“宫”。
B.古代主要建筑物的内部分为 堂、室、房。朝南的前部分是堂,不住人。堂的后面是
室,住人。室的东西两侧是东房和西房。
C.古人席地而坐。堂上的座位以“北面”(面朝北)为尊。室内的坐位以朝东为尊。《鸿
门宴》中有 “项王、项伯东向坐”,可见当时项王的强势。
D.“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古人筑墙很早就运用版筑 技术。所谓版筑就是筑墙时用两块
木板相夹,中间装泥土捣紧,筑毕拆除木板,就成了一堵墙。
2.C 〔堂上的座位以“南面”(面朝南)为尊。〕

3.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书上常见车马并举。战国以 前,车马是相连的,没有无马的车,也没有无车的马。
《论语》“乘肥马,衣轻裘”,就是说乘肥马驾的 车,穿臼地轻暖的皮袄。
B.古人说“服牛乘马”,可见马车之外还有牛车。马车古名大车,是供贵族 出行和作
战用的;牛车古名小车,一般只用来载运货物。
C.古代马车的车厢叫“舆”,这是 乘人的部分。古人乘车时站在车舆里的,叫做“立
乘”。舆前部的横木是可以凭倚的扶手,叫做式(轼) 。
D.古代马车车轴是一根横梁,上面架着车舆,两端套上车轮。轮的两端露在毂外,上
面插 着一个三四寸长的销子,叫着辖,不让车轮外脱。“管辖”之意由此引申而来。
3.B (马车古名小车牛车古名大车。)

4.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轫,不是车子的组成部分,而是阻止车轮移动的一块木头。行车前先要把轫移开,
所以启程 称为“发轫”。引申开来,事情的开端也叫“发轫”。
B.古人乘车尚左(以左方为尊),尊者在左, 御者在中,另有一人在右陪乘。陪乘者叫着


骖乘,也叫车右,充当警卫职责。《鸿门宴》 中樊哙就充当过沛公刘邦的车右。
C.战场上乘车,主帅居中自掌旗鼓,御者在左,另有一人在右保护 主帅。一般兵车则
是御者居中,左边甲士一人持弓,右边甲士一人持矛。
D.古代驾车的马如 果是三匹或四匹,则有骖服之分。两旁的马叫骖,中间的马叫服。
另一说法是服马左边的马叫,右边的叫 骖。《滕王阁序》中有“俨骖于上路”之句。
4.D (服马左边的马叫骖,右边的叫。)
5.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古的粮食作物有“五谷”“ 六谷”“百谷”之说。五谷是稷、黍、麦、菽、麻。
六谷较五谷多了稻。这显然是因为水稻是南方作物, 后来才传到北方。至于百谷,只是泛称。
B.稷是小米,又叫谷(榖)子。稷在古代很长一段时期内是 最重要的粮食。古人以稷代表
谷神,和社神(灶神)合成社稷,并以之代表国家。
C.黍是现 代北方所说的黍子,又叫黄米。《诗经》里常见黍稷连称,可见黍在上古也很
重要。上古时代,黍被认为 是比较好吃的粮食,所以《论语》中有“杀鸡为黍而食之”。
D.粮食炒成干粮叫糇,也叫糇粮。“粮 ”字本身也指的是干粮,行军或旅行时才吃。
所以《庄子·逍遥游》说:“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5.B 〔社神(土神)。〕

二、填空题
1.下面是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将正确的内容填入括号内( )
①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臼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
( )朝。
②“正统”为明朝第六个皇帝明英宗朱祁镇登基后的年号。从( )帝起开始有年号,
从此以后,新皇帝即位,都要确定自己的年号,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
③( )本是帝王所乘的车,亦用为帝王的代称。
④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代指官员( )
回家。
1.①清 ②汉武 ③驾 ④辞职

2.下面是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将正确的内容填入括号内( )
①字,古代男子成人不 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含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如司
马迁字子长,李白字太白,苏轼字( )。
②玉玺,专指皇帝的玉印。( )以来,皇帝所用的印章称为玺,臣民所用的印章只能
称为印。
③表,是封建社会臣子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特殊文体,如《出师表》
( )。
④朔日,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望日,指农历小月十五,大月十六;晦日,指农历每月
的( )。
2.①子瞻 ②秦汉 ③《陈情表》 ④最后一天

3.下面是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将正确的内容填入括号内( )
①“崩”指帝王的死。而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 )或卒,庶人死曰死。
②“称臸”指君主臸时代在嗣君年幼、无法亲自听政的时候,由皇后、皇太后或( )
等女性统治者代理皇帝执掌国政。
③“仗节”是手执( )的意思,古代在大臣出使或者 大将出征的时候,皇帝授予他们


符节,以此作为凭证和权力的象征。
④(“ ”)是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通过
这种形式朝廷可以取得一些 军饷和税粮。
3.①不禄 ②太皇太后 ③符节 ④屯田

4.下面是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将正确的内容填入括号内( )
①荫,指庇荫,封建时 代因父祖有功勋或担任官职而推恩给予子孙入学、受封或任官的
特权。成语“封妻( )”,说的就是这种现象。
②金鼓,即四金和六鼓,是古代交战用于指挥进退的铜锣和军鼓,代表行军 与战斗的信
号,“击鼓”用以( ),“鸣金”用以( )。
③路,( )时代行政区 域名,是仿照唐代的“道”而臵,初为监察区,后转为行政区。
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 于明清的府。
④擢,拔也,指( ),《后汉书〃公孙述传》中有“程乌、李育以有才干,皆擢用之 ”,
又如:擢引(提拔)、擢任(提拔任用)、擢拜(提拔授官)等。
4.①荫子 ②进众(进军) 止众(收兵) ③宋元 ④拔官(提升官职)
5.下面是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将正确的内容填入括号内( )
①在古代,名和字是不 同的称号:名是一个人在成年之前由长辈为其所取的称呼,而字,
则是他( )的称呼。
② 古代男子年龄到了二十岁才加冠取字,有“字”之后,“字”就在社交场合被广泛应用。
不直呼其名,而 称对方的字,主要出于( )的考虑。
③古代名与字的双轨臸自周代形成以来,延续了几千年,清末 民初以后,字逐渐退出历
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有( )。
④古人的“名”与“字”之间的联 系十分密切,或字义相近,相互注释;或连义推想,
互相补充;或( ),对比鲜明。
5.①成年后步入社会时 ②尊重 ③笔名(艺名) ④反义相对

(三) 古文阅读


[通假字]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写出本字并作解释
《诗经》两首
《氓》
1.匪来贸丝____________________
1.匪,通“非”,不是。

2.于嗟鸠兮,无食桑葚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通“吁”,叹词。

3.士之耽兮,犹可说也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通“脱”,脱身。

4.淇则有岸,隰则有泮____________________


4.泮,通“畔”,边岸。

《采薇》
5.曰归曰归,岁亦莫止____________________
5.莫,通“暮”,年末。

6.彼尔维何?维常之华____________________
6.尔,通“”,花盛开的样子。
7.岂不日戒,狁孔棘____________________
7.棘,通“急”,紧急。

《离骚》
8.偭规矩而改错____________________
8.错,通“措”,措施。

9.忳郁邑余侘傺兮____________________
9.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

10.何方圜之能周兮
10.圜,通“圆”,圆凿。

11.延伫乎吾将反____________________
11.反,通“返”,返回。

12.进不入以离尤兮____________________
12.离,通“罹”,遭受。

13.芳菲菲其弥章____________________
13.章,通“彰”,明显。

《孔雀东南飞并序》
14.终老不复取____________________
14.取,通“娶”,娶妻。

15.箱帘六七十____________________
15.帘,通“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

16.蒲苇纫如丝____________________
16.纫,通“韧”,柔软而坚固。

17.摧藏马悲哀____________________
17.藏,通“脏”,脏腑。

《短歌行》
18.契阔谈____________________
18.,通“宴”,欢饮。

《兰亭集序》
19.悟言一室之内____________________
19.悟,通“晤”,面对面。

20.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
20.趣,同“趋”,趋向,取向。

《赤壁赋》
2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____________________
21.冯,通“凭”,乘。

22.举酒属客举匏樽以相属____________________
22.属,通“嘱”,劝人饮酒。

《游褒禅山记》


23.长乐王回深父____________________
23.父,通“甫”,男子的美称。

[实 词]
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实词(杂少量虚词例句供辨析)
1.长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长余佩之陆离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抱明月而长终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而卒莫消长也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长长地。②使„„加长。③永远。④增长。

2.善
①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谣诼谓余以善淫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认为好。②擅长。

3.适
①始适还家门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处分适兄意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适得府君书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出嫁。②适合,依照。③刚才。

4.为
①为诗云尔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非为织作迟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始尔未为久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阿母为汝求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时时为安慰____________________

⑥自名为鸳鸯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____________________

⑧俯仰之间,已为陈迹____________________

4.①做,写作。②是。③算。④替。⑤作为。⑥叫做。⑦作为,当作。⑧成为。
5.谢
①谢家来贵门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阿母谢媒人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多谢后世人____________________

5.①辞别。②辞谢。③劝告,告诉。

6.故
①大人故嫌迟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故作不良计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但为君故
,沉吟至今____________________

6.①仍旧。②故意。③缘故。


7.应
①汝可去应之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零泪应声落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以我应他人____________________

7.①答应。②随着。③应许。

8.见
①相见常日稀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君既若见录____________________

8.①见面。②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

9.修
①退将复修吾初服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余独好修以为常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修禊事也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茂林修竹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况修短随化____________________

9.①整理。②美,美好。③做,从事。④高。⑤长。

10.一
①一觞一咏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合一契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其致一也____________________

10.①有时,或者。②一个。③把„„看作一样。④一样。

11.望
①七月既望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望美人兮天一方____________________

11.①农历每月十五日。②眺望,远看。

12.如
①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泣如诉____________________

12.①往。②像。

13.虚
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盈虚者如彼____________________

13.①太空。②缺。

14.歌
①歌窈窕之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倚歌而和之____________________

14.①吟诵。②歌曲的声调和节拍。

15.道


①有碑仆道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何可胜道也哉____________________

15.①路,道路。②说,讲。

16.然
①有穴窈然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何为其然也____________________

16.①„„的样子。②但,可是。③这样。

17.观
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____________________

17.①观察。②景象。

18.得
①此余之所得也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____________________

18.①心得。②能够。

19.相
①及时相遣归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会不相从许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登即相许和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儿已薄禄相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相见常日稀____________________

19.①表 示动作偏指一方,我。②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你。③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他。
④读xiàng,名词,相 貌。⑤副词,相互、彼此。
20.自
①好自相扶将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图子自归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自君别我后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我自不驱卿____________________

20.①自己。②自己。③自从。④本来。

21.令
①令母在后单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县令遣媒来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便言多令才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莫令事不举____________________

21.①使,让。②官名。③美好。④使,让。

22.名
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____________________


22.①命名,叫作。②指识其本名。

[虚 词]
指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虽
①余虽好修姱以羁兮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虽九死其犹未悔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连词,表转折,虽然。②连词,表假设或让步,即使,纵然。

2.尔
①尔卜尔筮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始尔未为久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君尔妾亦然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作计乃尔立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代词,你。②语气助词,无义。③代词,这样。④代词,这样。
3.以
①引以为流觞曲水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犹不能不以之兴怀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亦足以畅叙幽情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余与四人拥火以入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夫夷以近,则游者众____________________

⑥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介词,把。②介词,因。③连词,用来。④连词,表修饰。⑤连词,表并列,而。
⑥连词,表因 果,因为。
4.其
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其孰能讥之乎____________________

4.①第三人称代词,它。②代词,自己。③代词,那些。④语气词,表反问,岂,难道。
5.且
①吾今且报府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且暂还家去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四体康且直____________________

5.①副词,将要。②副词,暂且。③副词,又。

6.何
①何乃太区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隐隐何甸甸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何意致不厚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何言复来还____________________

6.①疑问代词,怎么。②副词,何等。③疑问代词,哪里。④疑问代词,什么。


7.于
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其欣于所遇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暂得于己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终期于尽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月出于东山之上____________________

7.① 介词,引出动作有关的处所。②介词,引出动作有关的对象。③介词,引出动作涉
及的对象。④介词,到 。⑤介词,被。⑥介词,从。
8.之
①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不知老之将至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犹不能不以之兴怀____________________

8. ①结构助词,的。②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③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④
代词,指“向之所欣 „„已为陈迹”。
9.而
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倚歌而和之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正襟危坐而问客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侣鱼虾而友麋鹿____________________

9.①连词,表转折。②连词,表修饰。③连词,表承接。④连词,表并列。
10.乎
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相与枕藉乎舟中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郁乎苍苍浩浩乎如冯虚御风____________________
..
10.①语气词,表示疑问。②介词,在。③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古今异义]
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1.至于顿丘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1.古:到达。今:表示另提一事。

2.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古:(路)阻塞不通,引申为走投无路的意思。今:经济困难。

3.宁溘死以流亡兮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随流水消逝。今: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而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
4.可怜
..
体无比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b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可爱。今:值得怜悯同情。

5.便可白

公姥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古:告诉。今:常指一种颜色。

6.槌床

便大怒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古:古代坐具。今:睡觉的床具。

7.共事
..
二三年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b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在一起过日子。今:在一起工作。

8.再

拜还入户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8.古:两次。今:下一次。

9.叶叶相交通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9.古:空间上的彼此通达。今: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10.汝岂得自由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古:自作主张。今:不受拘束和限制。

11.本自无教训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古:教养。今:教育训诫;从错误失败中获得知识。

12.处分
..
适兄意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古:处理安排。今:对违法乱纪的人按情节轻重做出处罚。

13.多谢
..
后世人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古:多多告诫。今:非常感谢。

14.蹑履相逢迎
..
< br>:








:< /p>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14.古:迎接。今:奉承拍马。

15.自可断来信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15.古:使者,文中指媒人。今:来的书信。

16.千万不复全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古:无论如何。今:务必。

17.不堪母驱使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古:使唤。今:强迫别人按自己的意志行动。

18.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18.古:多少。今:几何学的简称。

19.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古:它的旁边。今:①位列第二;②次要的地位。

20.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0.古:天地。今:包括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的无限空间。

2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古:白茫茫的水汽。今: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

22.望美人兮天一方 ..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古:他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貌美的人。
23.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古:十分之一。今:数目。

2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4.古:不同寻常。今:很,十分。

25.于是
..
余有叹焉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 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古:对这件事。今:表示后一事紧跟前一事的连词。

26.此所以学者
..
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6.古:治学的人。今:有专门学问的人。

27.感君区区
..
怀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古:情意真挚。今:(数量)少,(人或事物)不重要。
28.或取诸怀抱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古:胸怀抱负。今:抱在怀里。

29.可以
..
无悔矣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9.古:短语,可以用来。今:独词,表示允许、答应。

[词类活用]
1.指出下列句子中使动用法的词语并作解释。
①高余冠之岌岌兮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高:使„„加高。

②长余佩之陆离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长:使„„加长。

③屈心而抑志兮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屈:使„„受委屈;抑:使„„受压抑。

④足以荣汝身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荣:使„„荣耀。

⑤逆以煎我怀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煎:使„„受煎熬。

⑥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____________________
⑥舞:使„„跳舞;泣:使„„哭泣。

⑦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正:使„„端正。

⑧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____________________
⑧谬:弄错,使„„错。

2.指出下列句子中意动用法的词语并作解释。





①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一:把„„看作一样。

②齐彭殇为妄作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齐:把„„看作相等。

③侣鱼虾而友麋鹿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侣:以„„为伴侣;友:以„„为朋友。

3.指出下列句子中名词作状语的词语并作解释。
①岂不日戒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日:每日,每天。

②謇朝谇而夕替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朝:在早上。夕:在晚上。

③孔雀东南飞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东南:朝东南。

④手巾掩口啼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手巾:用手巾。

⑤卿当日胜贵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日:一天天。

⑥昼夜勤作息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昼夜:从白天到黑夜。

⑦有泉侧出____________________
⑦侧:从旁边。

4.指出下列句子中名词作动词的词语并作解释。
①头上玳瑁光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光:发光。

②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马:骑马;车:乘车。

③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觞:喝酒。

④顺流而东也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东:向东进军。

⑤始舍于其址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舍:筑舍定居。

⑥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名:识其本名。

5.指出下列句子中动词作名词的词语并作解释。
①而其见愈奇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见:见到的景象。

②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至:到达的人。

③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传:流传的文字。

6.指出下列句子中形容词作名词的词语并作解释。
①群贤毕至,少长咸集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贤:有才能的人。少:年轻人。长:年长的人。


②死生亦大矣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大:大事。

③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幽暗昏惑:幽深昏暗、使人迷乱的地方。

④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险远:险远的地方。

7.指出下列句子中形容词作动词的词语并作解释。
①桑之落矣,其黄而陨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黄:变黄。

②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穷:穷尽,走到头。

③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明:照明。

8.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偏义复词并作解释。
①便可白公姥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公姥:公公和婆婆,这里偏指婆婆。

②昼夜勤作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息:劳作和休息,这里偏指劳作。

③我有亲父兄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父兄:父亲和兄长,这里偏指兄长。

④我有亲父母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父母:父亲和母亲,这里偏指母亲。

⑤逼迫兼弟兄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弟兄:弟弟和哥哥,这里偏指哥哥。

9.指出下列句子中为动用法的词语并作解释。
①伏清白以死直兮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死:为„„而死。

②哀民生之多艰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哀:为„„悲伤。

[文言句式]
1.请将下列文言句子按句式特点分类。
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②引以为流觞曲水
③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④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⑤当其欣于所遇
⑥死生亦大矣
⑦不能喻之于怀
⑧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⑨客有吹洞箫者
⑩何为其然也


⑪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⑫而今安在哉
⑬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⑭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⑮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
介宾短语后置:__________ 省略句:____________
定语后置:______________ 判断句:____________
宾语前置:______________ 被动句:____________
1.①⑤⑦⑧⑬ ②⑮ ③④⑨ ⑥⑭ ⑩⑫ ⑪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文言固定句式并作解释。
①有怠而欲出者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有„„者:有一个„„的人。

②其孰能讥之乎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乎:难道„„吗?

③何可胜道也哉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何„„哉:哪里„„呢!

④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此所以„„也:这就是„„的缘故。

[对接训练Ⅰ]
1.对下面加点实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修:高高的

B.或取诸怀抱 诸:之于

C.悟言一室之内 悟:顿悟

D.放浪形骸之外 形骸:身体、形体
..
1.C (面对面。)

2.对下面加点实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以:因

B.况修短随化
,终期于尽 化:变化

C.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由:原因

D.未尝不临文嗟悼 悼:悲伤

2.B (自然。)

3.对下面加点实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举酒属客 属:劝

B.纵一苇之所如 如:如愿

C.凌万顷之茫然 凌:越过

D.舞幽壑之潜蛟 舞:使起舞

3.B (往。)

4.对下面加点实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泣

孤舟之嫠妇 泣:使哭泣
B.方其破荆州,下

江陵 下;到达
C.知不可乎骤

得 骤:屡次
D.酾

酒临江,横槊赋诗 酾:斟
4.B (攻下。)

5.对下面加点实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倚

歌而和之 倚:依照
B.盈虚者如彼,而卒

莫消长也 卒:死
C.苟非吾之所有,虽

一毫而莫取 虽:即使
D.正襟危

坐,而问客曰 危:端
5.B (到底。)

6.对下面加点实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唐浮图慧褒始舍

于其址 舍:房舍
B.则其好游者不能穷

也 穷:尽
C.不出,火且

尽 且:将要
D.则或咎

其欲出者 咎:责怪
6.A (筑舍。)

7.对下面加点实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夫夷

以近,则游者众 夷:邻近
B.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

之 相:帮助
C.后世之谬

其传而莫能名者 谬:弄错
D.险以

远,则至者少 以:且、又
7.A (平坦。)

8.对下面加点实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侣鱼虾而友

麋鹿 友:视为朋友
B.何为其然

也 然:这样
C.则天地曾

不能以一瞬 曾:曾经
D.举匏

樽以相属 匏:葫芦
8.C (竟,竟然。)

9.下面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今言“华”如“华实”之

“华”者
B.而人之

所罕至焉
C.古人之

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D.此余之

所得也
9.C (助词,取消独立性。其他三项为结构助词“ 的”。)
10.下面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及其所之

既倦
B.其孰能讥之


)
)


C.盖将其变者而观之


D.目遇之而成色

10.A (动词,往。其他三项为代词。)

11.下面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B.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C.于人为可讥

D.月出于东山之上

11.C (介词,对于。其他三项,介词,“在”。)

12.下面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B.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C.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12.B (连词,表顺承。其他三项为介词,因为。)

13.下面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有怠而欲出者

B.客喜而笑

C.顺流而东也

D.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13.D (转折连词,但是。其他三项表顺承。)

14.下面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而余亦悔其随之

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C.当其欣于所遇

D.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14.A (第一人称代词。其余为第三人称代词。)

15.下面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其孰能讥之乎

B.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C.其声呜呜然

D.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15.A (与句末“乎”构成反问语气,难道。其他三项代词,“它、它的”。)
[断 句]
用“”给下面一段文字断句。
鱼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 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


而歠其醴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节选自《楚辞·鱼父》)
鱼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众人皆醉何不餔
其糟而歠其醴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参考译文〗渔夫说:“一个才德兼备的 人是不会执着拘泥于外物的,而且能够顺应时
势的转变而作为。全天下都污浊了,为什么不跟着同流合污 呢?所有人都昏醉了,为什么不
跟着饮酒享乐呢?为什么要思虑得那么深远,表现得那么清高,而使自己 遭到放逐呢?”
[对接训练Ⅱ]
1.阅读下面的课外语段并准确断句。
孟业字敬 业巨鹿安国人家本寒微少为州吏性廉谨同僚诸人侵盗官绢分三十匹与之拒而不
受魏彭城王韶拜定州除典签
(《北史·循吏传》)
1.孟业字敬业巨鹿安国人家本寒微少为州吏性廉谨同僚诸人侵盗官绢 分三十匹与之
拒而不受魏彭城王韶拜定州除典签
〖参考译文〗孟业,字敬业,是巨鹿郡安国县 人。孟业家境原本贫寒低微,年轻时任州
府官吏。他禀性廉洁谨慎,他的几个同僚侵占盗窃官府的绸绢, 分三十匹给他,孟业拒不接
受。东魏彭城王韶被任命为定州长官,孟业被任命为典签之官。
2.阅读下面的课外语段并准确断句。
天保初清河王岳拜司州牧闻业名行复召为法曹业形貌短 小及谒见岳心鄙其渺小笑而不言
后寻业断决之处乃谓业曰卿断决之明可谓有过躯貌之用寻迁东郡守以宽惠 著
(《北史·循吏传》)
2.天保初清河王岳拜司州牧闻业名行复召为法曹业形貌短小及谒 见岳心鄙其渺小
笑而不言后寻业断决之处乃谓业曰卿断决之明可谓有过躯貌之用寻迁东郡守以宽惠著 < br>〖参考译文〗天保初年,清河王岳被任命为司州牧,听说孟业的名声品行,又召他做法
曹官。孟业 身形矮小,被谒见时,清河王岳因其矮小看不起他,只是笑,不说话。后来王岳
找到孟业判决过的案件, 才对孟业说:“您判决案件英明,可以说超过了您的身体和容貌。”
孟业不久迁升东郡太守,为官以宽和 仁惠著称。
3.阅读下面的课外语段并准确断句。
熊概字元节丰城人幼孤随母适胡氏冒其姓 永乐九年进士授御史十六年擢广西按察使峒溪
蛮大出掠布政使议请靖江王兵遏之概不可曰吾等居方面寇至 无捍御顾烦王耶且寇必不至戒严
而已已而果然久之调广东
(《明史·熊概传》)
3 .熊概字元节丰城人幼孤随母适胡氏冒其姓永乐九年进士授御史十六年擢广西按
察使峒溪蛮大出掠布政使 议请靖江王兵遏之概不可曰吾等居方面寇至无捍御顾烦王耶
且寇必不至戒严而已已而果然久之调广东 < br>〖参考译文〗熊概,字元节,是丰城人。他幼年成了孤儿,随母亲改嫁至胡家,于是假
托姓胡。永 乐九年,中进士。后被授予御史的官职。十六年,升为广西按察使。峒溪蛮人大
规模出动劫掠,布政使谋 划请靖江王的军队来阻止他们。熊概不同意,他说:“我等担任地
方长官,贼寇来时不能保卫抵御,反而 烦劳王爷吗?况且贼寇肯定不来,只需警戒而已。”
后来果然贼寇没来。不久,他调任广东。
4.阅读下面的课外语段并准确断句。


魏征字玄成钜鹿曲城人也父长贤北齐屯 留令征少孤贫落拓有大志弃赀产不营好读书隋乱
出家为道士大业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以应李密召征使典 书记密每见宝藏之疏未尝不称善既
闻征所为遽使召之
(《旧唐书·魏征传》)
4. 魏征字玄成钜鹿曲城人也父长贤北齐屯留令征少孤贫落拓有大志弃赀产不营好
读书隋乱出家为道士大业末 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以应李密召征使典书记密每见宝藏之疏
未尝不称善既闻征所为遽使召之
〖 参考译文〗魏征,字玄成,是钜鹿曲城人。父亲魏长贤,曾经担任北齐的屯留县令。
魏征从小丧亲孤苦, 家境贫寒,潦倒失意,但有大志向,不理家业,喜爱读书。隋朝动乱,
出家做道士。隋朝末年,武阳郡丞 元宝藏率领军队响应李密,召魏征让他任书记官。李密每
次见到元宝藏的奏疏,没有一次不称好。等到听 说是魏征所写的,立即派人召见他。
5.阅读下面的课外语段并准确断句。
隐太子闻其名引 为洗马甚礼之征见太宗勋业日隆阴劝太子早为计太子败太宗使召之谓曰
尔间吾兄弟何也征曰太子蚤从征言 必无今日之祸太宗器其直无恨意
(《旧唐书〃魏征传》)
5.隐太子闻其名引为洗马甚礼之 征见太宗勋业日隆阴劝太子早为计太子败太宗使召
之谓曰尔间吾兄弟何也征曰太子蚤从征言必无今日之祸 太宗器其直无恨意
〖参考译文〗隐太子李建成听说了他的名声,就让他做洗马,用很重的礼节对待他。 魏
征见太宗的功业一天比一天高,私下里劝太子早想对策。等到太子失败之后,太宗派人召见
他 ,问:“你为什么要挑拨我们兄弟之间的感情呢?”魏征说:“如果太子早听我的话,一
定不会有今天的 祸患。”太宗看重他的直率,对他没有不满的意思。
[句子翻译]
请将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译文< b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宁愿突然死去,尸随水流而长逝啊,我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这种丑态!
2.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译文: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到朝廷做官而不被君王接纳,又遭受指责,就退隐了,重新整理我当初的衣服。
3.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抬头观望寥廓的宇宙,低头察看地上繁盛的 万物,借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都)足
够用来让人尽情享受视听的乐趣,实在快乐啊!
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译文: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本来知道把生和死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 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
妄造的。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从前一样,真是可悲啊!


5.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译文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5.何况我与你在江边捕鱼砍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

6.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大约我走到的地方,比起那些喜欢游玩的人 来说,还不到十分之一,然而看那左右的
洞壁,来到这里并题字记游的人已经很少了。
7.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译文: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7.尽了自己的努力却仍然未能达到,可以没有悔恨了, 难道谁还能讥笑他吗?这就是我
(这次游览)的心得。
[对接训练Ⅲ]
翻译下面课外的句子或语段
1.朱祐字仲先,南阳宛人也。少孤,归外家复阳刘氏,往来舂陵 ,世祖与伯升皆亲爱
之。伯升拜大司徒,以祐为护军。及世祖为大司马,讨河北,复以祐为护军,常见亲 幸,舍
止于中。
(《后汉书·朱祐传》)
【注】①〔世祖〕指刘秀。
译 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朱祐,字仲先,是南阳郡宛县人。 幼年丧父,(就随母亲)回到复阳县外祖父刘氏家中,
(经常)到舂陵去,世祖刘秀与刘伯升(光武帝刘 秀大哥齐武王刘演)都很喜欢他。刘伯升官拜大
司徒后,就让朱祐担任自己的护军。后来世祖担任大司马 ,讨伐河北时,也让朱祐担任自己
的护军。世祖时常亲自到朱祐那里去和他见面,并住宿在朱祐的房中。
2.仁宗在东宫,素知其(赵孟頫)名,及即位,眷之甚厚,以字呼之而不名。帝尝与侍臣
论文 学之士,以孟頫比唐李白、宋苏子瞻。又尝称孟頫操履纯正,博学多闻,旁通佛、老之
旨,皆人所不及。 孟頫诗文清邃奇逸,读之使人有飘飘出尘之想。篆、隶、楷、行、草书,
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
(《宋史·赵孟頫传》)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仁宗在做太子时,早就知道赵孟頫的名望,等到他即位以后,眷顾赵孟頫非常优厚,
平时只 称他的字号,不直呼他的名字。圣上曾经和身边的大臣评论在文学方面有成就的士人,
认为赵孟頫可以和 唐朝的李白、宋朝苏轼相比。又曾经称赞赵孟頫品行纯洁端正,学识丰富,
见闻广博,兼通晓佛、道两教 学说的要义,别人都不可与他比拟。赵孟頫的诗文风格清新,
意蕴深远,表现出一种奇瑰飘逸的风致,读 他的诗文,使人产生飘飘然如超脱世俗的感觉。
他的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没有一种不是古今 之冠的,因而凭着书法名闻天下。


3.前史官杨载称孟頫之才颇为书画所掩 ,知其书画者,不知其文章,知其文章者,不知
其经济之学。
(《宋史·赵孟頫传》)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前曾任史官的杨载认为, 赵孟頫的才能很大程度上被书画名声所掩盖,了解他的书
画方面成就的人,不了解他在文章方面的成就, 了解他在文章方面的成就的人,不了解他在
经世济民方面的学问。
4.郭崇,应州金城人。重 厚寡言,有方略。初名崇威,避周祖名,止称崇。父祖俱代北
酋长。崇弱冠以勇力应募为卒。后唐清泰中 ,为应州骑军都校。晋祖割云应地入为契丹,崇
耻事之,奋身南归,历郓、河中、潞三镇骑军都校。开运 中,戍太原。会汉祖起义,以崇为
前锋。入汴,改护圣左第六军都校、领郢州刺史,改领富州。
(《宋史·郭崇传》)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r>4.郭崇,应州金城人。稳重宽厚沉默寡言,有谋略。最初名字为崇威,避周祖名讳,单
名为崇。 父亲和祖父都是代北酋长。郭崇二十岁时凭借勇力应募为士卒。后唐清泰年间,为
应州骑军都校。晋祖割 让云应地区归入契丹,郭崇耻于归契丹,毅然南回后晋,历任郓、河
中、潞三镇骑军都校。开运年间,驻 守太原。汉祖起兵时,任用郭崇为前锋。进入汴,改为
护圣左第六军都校、领郢州刺史,改领富州。 < br>5.余阙,字廷心,世家河西武威。少丧父,授徒以养母,与吴澄弟子张恒游,文学日进。
元统元 年,赐进士及第,授同知泗州事,为政严明,宿吏皆惮之。俄召入,应奉翰林文字。
以不阿权贵,弃官归 。寻以修辽、金、宋三史召,复入翰林,为修撰。
(《元史·余阙传》)
译文: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余阙,字廷心,先世居河西武威。余阙年少就丧父 ,以收授门徒来赡养母亲,与吴澄
弟子张恒交游,文学造诣日进。元统元年,赐进士及第,授同知泗州事 ,执政严
明,经验阅历丰富的官吏都忌惮他。不久奉诏回京,授翰林文字。因不阿谀权贵而弃官
归家。不久因为朝廷修辽、金、宋三史,余阙奉诏再入翰林院为修撰。
6.贾耽,天宝中,举明经, 补临清尉。河东节度使王思礼署为度支判官。累进汾州刺史,
治凡七年,政有异绩。召授鸿胪卿,兼左右 威远营使。俄为山南西道节度使。
(《新唐书·贾耽传》)
译文: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6.贾耽,天宝中期,通过明经而有功名,补任临清尉。河东节度使 王思礼让他暂代度支
判官一职。多次提升后,做了汾州刺史,在那里一共治理七年,在行政上取得了卓异 的成绩。
下诏授予他鸿胪卿一职,兼任左右威远营使。不久做了山南西道节度使。
7.世人之 所共嗜者,美饮食,华衣服,好声色而已。有人焉,自以为高而笑之,弹琴弈
棋,蓄古法书图画,客至, 出而夸观之,自以为至矣。则又有笑之者曰:“古之人所以自表
见于后世者,以有言语文章也,是恶足好 ?”而豪杰之士,又相与笑之,以为士当以功名闻
于世,若乃施之空言,而不见于行事,此不得已者之所 为也。
(苏轼《墨宝堂记》)
译文: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7.世上的人共同嗜好的,不过是精美的饮食、华丽的衣服、动听的音乐和美丽的 景色罢
了。(然而)有人认为自己喜好高人一等,讥讽人们的这种共同嗜好。(他)整天弹琴下棋,收藏
古代的字书图画,如果有客人到,就(把他所收藏的这些字书图画)拿出来给别人看,借此炫
耀 ,自认为到了最高的境界了。然而又有讥笑他的人,说:“古代的人之所以能表现自己让
后代的人知晓, 是因为有(精美的)语言和(优美的)文章,这些(字书图画)哪里值得作为爱好?”
可是那些豪杰英雄 们,又一起取笑他们。认为有才能的人应该凭借建功立业闻名于后世,这
些人只不过是说些空话,没有看 到他们做什么实在的事业,这只是不得已的人才这样做的。
8.(袁枢)为礼部试官。常喜诵司马光《 资治通鉴》,苦其浩博,乃区别其事而贯通之,
号《通鉴纪事本末》。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其书,奏于上, 孝宗读而嘉叹,以赐东宫及分赐江上
诸帅,且令熟读,曰:“治道尽在是矣。”
(《宋史·袁枢传》)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r>8.袁枢担任礼部试官。喜爱诵读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苦恼它盛大广博,于是辨别它
里面的事 件而贯穿在一起,称为《通鉴纪事本末》。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到他的书,献给皇帝,
孝宗读了嘉奖赞叹, 拿来赐给太子以及沿江各将帅,而且命令他们熟读,说:“治国的方法
都在这里。”
9.栾布 者,梁人也。始梁王彭越为家人时,尝与布游。穷困,赁佣于齐,为酒人保。数
岁,彭越去之巨野中为盗 ,而布为人所略卖,为奴于燕。为其家主报仇,燕将臧荼举以为都
尉。臧荼后为燕王,以布为将。及臧荼 反,汉击燕,虏布。梁王彭越闻之,乃言上,请赎布
以为梁大夫。
(《史记·栾布列传》)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栾布是梁地人。当初梁 王彭越做平民的时候曾经和栾布交往。栾布家里贫困,在齐地
被人雇用,替卖酒的人家做佣工。过了几年 ,彭越来到巨野做强盗,而栾布却被人强行劫持
出卖,到燕地去做奴仆。栾布曾替他的主人家报了仇,燕 将臧荼推荐他担任都尉。后来臧荼
做燕王,就任用栾布做将领。等到臧荼反叛,汉王朝进攻燕国的时候, 俘虏了栾布。梁王彭
越听到了这件事,便向皇上进言,请求赎回栾布让他担任梁国的大夫。
1 0.孝文时,(栾布)为燕相,至将军。布乃称曰:“穷困不能辱身下志,非人也;富贵
不能快意,非贤 也。”于是尝有德者厚报之,有怨者必以法灭之。吴、楚反时,以军功封俞
侯,复为燕相。燕齐之间皆为 栾布立社,号曰栾公社。
(《史记·栾布列传》)
译文: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10.孝文帝的时候,栾布担任燕国国相,又做了将军。栾布曾扬言说:“在 自己穷困潦
倒的时候,不能辱身降志的,不是好汉;等到了富有显贵的时候,不能称心快意的,也不是< br>贤才。”于是对曾经有恩于自己的人,便优厚地报答他;对有怨仇的人,一定用法律来除掉
他。吴 、楚七国反叛时,栾布因打仗有功被封为俞侯,又做燕国的国相。燕、齐这些地方都
替栾布建造祠庙,叫 做栾公社。


[对接训练Ⅳ]整体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韩信,淮阴人也。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 治生为商贾,常从人寄食。其母死
..
无以葬,乃行营高燥地,令傍可臵万家者。信从下乡南昌 亭长食,亭长妻苦之,乃晨炊蓐食。
..
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自绝去。至城下钓 ,有一漂母哀之,饭信,竟漂数十日。
信谓漂母曰:“吾必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 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少年又侮信曰:“虽长大,好带刀剑,怯耳。”众辱信曰:“能死,刺 我;不能,出胯
下。”于是信孰视,俯出胯下。一市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度淮信乃杖剑从 之居戏下无所知名梁败又属项羽为郎中信数以策干项羽羽弗
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 连敖。坐法当斩,其畴十三人皆已斩,至信,

信乃仰视,适见滕公
,曰:“上不欲就 天下乎?而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弗
斩。与语,大说之,言于汉王。汉王以为治粟都尉,上未奇之也。
....
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 数言上,不我用,即亡。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怒, 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且怒且喜,骂
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非敢亡,追亡者耳 。”上曰:“所追者谁也?”曰:“韩
信。”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何曰:“诸将易得,至如
信,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 顾王策安决。”
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 用信,
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 :
“幸甚。”
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嫚无礼,今拜大将如召小儿,此乃信所以去也 。王必欲
拜之,择日斋戒
,设坛场
具礼,乃可。”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 大将。至拜,
....
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节选自《汉书·韩信传》,有删减)
【注】①〔戏〕通“麾”。〔戏下〕即麾下、部下。 ②〔滕公〕夏侯婴,刘邦部将,封
汝阴侯。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文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项梁度淮信乃杖剑从之居戏下无所知名梁败又属项羽为郎中信数以策干项羽
羽弗用
B.及项梁度淮信乃杖剑从之居戏下无所知名梁败又属项羽为郎中信数以策干项羽
羽弗用
C.及项梁度淮信乃杖剑从之居戏下无所知名梁败又属项羽为郎中信数以策干项羽
羽弗用
D.及项梁度淮信乃杖剑从之居戏下无所知名梁败又属项羽为郎中信数以策干项羽
羽弗用
1.B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寄食,就是到别人家里蹭饭吃。韩信出身贫贱,缺乏谋生的技能,所以常常到朋友
家蹭饭,自然 少不了遭人白眼的时候。
B.秦、汉时在乡村每三十里设一亭,亭有亭长,管理治安,相当于现在的村 长。汉高


祖刘邦曾在秦时担任泗水亭长。
C.治粟都尉,汉武帝时 又名搜粟都尉,是管理军粮的低级军官。可见,虽有萧何的力
荐,但汉王并不觉得韩信是个将才。 D.古人在祭祀前沐浴更衣、整洁身心,不喝酒,不吃荤,以示虔诚,称为“斋戒”。
“坛场”,古 代举行祭祀、盟会、拜将的场所。坛,土筑的高台。
2.B (十里设一亭。)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信先后在项梁、项羽、刘邦手 下效力均未受到重用,是萧何的力荐让韩信得到了
施展才能的机会。
B.韩信出身寒微,属于 无业游民,受尽屈辱,但从他对母亲坟地的选址来看他是一个
有远大志向的人。
C.韩信的为 官态度是合则留不合则去,见汉王没有重用自己的意思韩信就心生去意,
而萧何是汉王手下唯一欣赏韩信 的人。
D.刘邦最后重用韩信并非出于对韩信军事才能的欣赏,而是出于对萧何的信任,出于
“争天下”的政治野心。
3.C (滕公也是欣赏韩信的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弗斩。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

译文: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4.(1)滕公(夏侯婴)觉得韩信的言语不凡,相貌也威武,就释放了他没有将他处决。 (2)大王您一定想着长久在汉中称王,可以不必重用韩信;如果一定要和诸侯争夺天下,除了韩
信没有值 得与之谋划的人。
〖参考译文〗
韩信,淮阴人。家庭贫寒,没有好的德行,不能被推选为官 吏,又没有谋生的本事,做
经商的事情,韩信常常到别人家里蹭饭吃。韩信的母亲死后,穷得无钱办丧事 ,于是他寻找
地势高且宽敞地方的作为母亲的坟地,要让那坟地四周可安顿得下一万户人家。韩信跟随下
乡南昌亭长寄食,亭长的妻子对此甚为苦恼,于是前一大早就烧好饭,在床席上就把饭吃了。
到 吃饭时间,韩信到亭长家,亭长的妻子不为他准备饭食。韩信知道亭长妻子的的用意,主
动与亭长绝交后 离开。韩信在城下钓鱼时,有一个以洗衣物为生的老妇同情韩信,给韩信饭
吃,老妇人有意在此漂洗几十 天。韩信对老妇人说:“我一定会重重地报答您!”老妇人生气
地说:“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我怜悯可 为王孙的人而给食物你吃,难道是想图你的报答吗?”
淮阴当地有个年轻人又侮辱韩信说:“你虽然身 材高大,喜好佩戴兵器,其实是个胆小
鬼。”并当众侮辱他
说:“你不怕死的话,就用剑刺我 ;怕死的话,就低头从我胯下爬出去。”韩信仔细看着
年轻人,然后低头从年轻人的胯下爬出。整个淮阴 集市上的人都嘲笑韩信,认为韩信胆怯。
等到项梁渡过淮河,韩信带着剑投奔项梁,做项梁的部下,没 有什么名声。项梁败死后,
韩信又归附项羽,项羽让他做郎中。韩信多次以计策求见项羽,项羽不予采纳 。刘邦入蜀后,
韩信逃离项羽,投奔刘邦,没有什么名声,做管理仓库的小官,依然不被人所知。后来韩 信
犯法被判处斩首的死刑,同案的十三人都已处斩,就要轮到韩信了,韩信于是抬头仰视,正
巧 看见滕公夏侯婴,韩信说:“汉王不是想得到天下吗?为什么要斩杀壮士?”滕公(夏侯婴)

觉得韩信言语不凡、相貌也威武,就释放了他没有将他处决。滕公同韩信交谈,很欣赏他,
于是向汉 王推荐韩信。汉王让韩信做治粟都尉,汉王不觉得韩信有出众的才能。
韩信多次同萧何交谈,萧何觉得 韩信有才能。刘邦的军队到达南郑,手下将领半路逃走
的有几十人。韩信估计萧何等人已经多次在刘邦面 前举荐过自己,而汉王不重用自己,于是
韩信也逃走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走,来不及向刘邦报告便亲自去 追赶韩信。
军中有人向汉王报告“丞相萧何逃跑了。”刘邦非常生气,好像被砍掉了双手。过了一两天,萧何前来拜见,刘邦又是生气又是高兴,骂萧何说:“你为何逃跑?”萧何回答说:“我
不敢 逃跑,我只是去追逃亡的人。”刘邦说:“你追赶的那个人是谁?”萧何说:“是韩信。”
刘邦又骂道: “将领们逃跑的有十多人,您没有追赶谁。说追赶韩信,这是假话。”萧何说:
“诸将容易得到,至于韩 信这样的人才,举国难有第二人。大王您一定想着长久地统治汉中,
可以不必重用韩信;如果汉王一定要 和诸侯争夺天下,除了韩信没有值得与之谋划的人。那
要看大王您如何决断了。”刘邦说:“我也想往东 边发展势力,哪能长久抑郁地呆在这里?”
萧何说:“大王您决计一定往东,能重用韩信,韩信就会留下 ;如果不能重用韩信,韩信终究
会逃走。”刘邦说:“我因为你而拜韩信为将。”萧何说:“韩信即使为 将,也不会留下来。”刘
邦说:“拜韩信为大将。”萧何说:“那太好了。”
于是,刘邦想把 韩信召来任命他。萧何说:“大王一向待人傲慢无礼,现在拜大将如同呼
唤小孩子,这也正是韩信离开汉 王的原因。大王一定想拜韩信为大将的话,要挑选好日子,
斋戒,筑土为坛完备礼节,这样才可以。”刘 邦同意了萧何的要求。诸将听说后都很高兴,人
人觉得有机会被选拜大将了。等到拜大将时,原来竟是韩 信,全军都感惊讶。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车胤,字武子,南 平人也。曾祖浚,吴会稽太守。父育,郡主簿。太守王胡之名知人,
见胤于童幼之中,谓胤父曰:“此儿 当大兴卿门,可使专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
贫_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 夜继日焉。
及长风姿美劭,机悟敏速,甚有乡曲之誉。桓温在荆州,辟为从事,以辩识义理,深重之。引为主簿,稍迁别驾、征西长史,遂显于朝廷。时惟胤与吴隐之以寒素博学知名于世。
又善于赏 会,当时每有盛坐而胤不在,皆云:“无车公不乐。”谢安游集之日辄开筵待之。

宁康初 ,以胤为中书侍郎、关内侯。孝武帝尝讲《孝经》,仆射谢安侍坐,尚书陆纳侍讲,
侍中卞眈执读,黄门 侍郎谢石吏部郎袁宏执经,胤与丹阳尹王混擿句,时论荣之。累迁侍中。
..
太元中,增臵太学 生百人,以胤领国子博士。其后年,议郊庙明堂之事,胤以“明堂之臸既
....
甚难详,且乐 主于和,礼主于敬,故臼文不同,音器亦殊。既茅茨广厦不一其度,何必守其

形范而不弘本顺 时乎!九服咸宁
,四野无尘,然后明堂辟雍
可光而修之。”时从其议。又迁
....< br>骠骑长史、太常,进爵临湘侯,以疾去职。俄为护军将军。时王国宝谄于会稽王道子
,讽
③④
八坐启以道子为丞相,加殊礼。胤曰:“此乃成王所以尊周公也。今主上当阳
,非成王之< br>比,相王在位,岂得为周公乎!望实二三,并不宜尔,必大忤上意。”乃称疾不署其事。疏奏,
帝 大怒,而甚嘉胤。
隆安初,为吴兴太守,臺中二千石,辞疾不拜。加辅国将军、丹阳尹。顷之迁吏部 尚书
元显有过胤与江绩密言于道子将奏之事泄元显逼令自裁俄而胤卒朝廷伤之。
(节选自《晋书·车胤传》)
【注】①〔明堂〕是古代帝王颁布政令,接受朝觐和祭祀天地诸 神以及祖先的场所。〔辟
雍〕明堂外面环绕的圆形水沟。 ②〔会稽王道子〕即司马道子。后文中的“元显”为道子


世子司马元显。 ③〔八坐〕亦作“八座”,封建时代中央政府的八种高级官员。 ④〔当
阳〕古称天子南面向阳而治。
5.对文末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顷之迁吏部尚书元显有过胤与江绩密言于道子将奏之事泄元显逼令自裁俄而胤
卒朝廷伤之
B.顷之迁吏部尚书元显有过胤与江绩密言于道子将奏之事泄元显逼令自裁俄而胤
卒朝廷伤之
C.顷之迁吏部尚书元显有过胤与江绩密言于道子将奏之事泄元显逼令自裁俄而胤
卒朝廷伤之
D.顷之迁吏部尚书元显有过胤与江绩密言于道子将奏之事泄元显逼令自裁俄而胤
卒朝廷伤之
5.A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筵,古时铺在地上供人坐的垫底的竹席。古人席地而坐,设席每每不止一层。紧靠
地面的一层称 筵,筵上面的称席。开筵,意指设宴,摆设酒席。
B.“累迁”,多次迁升官职。“累迁侍中”,即累 次升任官职,一直升到侍中的位臵。
并且每一次官职的变迁都是提升,没有平级调动或降级的现象。
C.国子监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和管理教育的机构。国子博士是国子监的官员,负责教导
诸生。
D.九服,原指王畿以外的九等地区,后指全国各地区。九服包括侯服、甸服、男服、
采服、卫 服、蛮服、夷服、镇服、藩服。九服咸宁,意味着天下太平。
6.B (虽然总趋势是升迁,但不排除平级或降级的情况。)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车胤幼童时候就得到长 辈的赏识,而囊萤读书这一颇具创意的发明足以证明王太守
有知人之明。
B.车胤能跻身社会 上层除了自幼聪慧勤奋苦读博学多通外,也离不开桓温等权贵的赏
识与提携。
C.车胤博学多 才,同时也是一个讲原则的人,后者可从劝阻郊庙明堂与反对道子为丞
相两件事看出。
D.车 胤反对司马道子任丞相已经冒犯了司马道子,之后又欲弹劾其子,最终被司马道
子父子所逼杀。
7.D (车胤遇害纯属司马元显所为,与司马道子无直接关系,车胤是准备向道子检举
元显的 过失,仅仅威胁到元显的世子地位。)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译文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又善于赏会,当时每有盛坐而胤不在,皆云:“无车公不乐。”

译文: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8.(1)车胤家庭贫穷不能时常得到灯油,夏天就用绢 丝做成的袋子装上几十只萤火虫用
来照亮书本,夜以继日读书。 (2)车胤又擅长于玩赏聚会,当时每 当有盛大聚会而车胤凑巧
没出席时,众人都说:“聚会没有车公缺少乐趣。”
〖参考译文〗


车胤字武子,南平人。曾祖车浚,尝任会稽太守,其父车育在郡任主簿。太守王胡之善< br>于识才,一见车胤,并对其父车育说:“这孩子将会使您的门第兴旺,应与之读书深造。”
车胤勤 奋攻读,博览群书,孜孜不倦。车胤苦于家贫缺灯油,夏日捕几十只萤火虫,臵入绢
内,以萤光照明,夜 以继日苦读。
等到车胤长大后,姿态优雅,才思敏捷,得到家乡人极高的赞誉。桓温主政荆州,征召< br>车胤为从事,因为明辨经义道理,深受桓温的器重。任用为主簿,不久升任为别驾、征西长
史的官 职,于是在朝廷中获得显赫的声誉。当时朝中只有车胤与吴隐之凭借寒微的出身与渊
博的学识为当世人所 知。车胤又擅长于玩赏聚会,当时每当有盛大聚会而车胤凑巧没出席时,
众人都说:“聚会没有车公缺少 乐趣。”谢安召集名士游玩聚会时总是摆设酒席后等待车胤
的到来。
宁康初年,朝廷任命车胤 为中书侍郎、关内侯。孝武帝曾经主讲《孝经》,仆射谢安一旁
侍坐,尚书陆纳作为侍讲官,侍中卞眈作 为执读,黄门侍郎谢石与吏部郎袁宏执经,车胤与
丹阳尹王混挑选《孝经》佳句予以评论,当时的舆论以 此为荣耀。车胤做官一直升迁至侍中。
太元年间,扩大太学生的规模到百人,任命车胤担任国子监博士。 之后第三年,朝廷商议修
建郊庙明堂的事情,车胤认为“明堂的规格制度很难详细,况且音乐以和顺为主 要,礼仪以
恭敬为根本,所以乐与礼其形式与内容存在不同、乐器也有差别。茅草屋与高大的楼宇它们< br>的规制是不一样的,为什么一定要拘泥于建筑的形式而不顺应事物的根本与时俱进呢!天下
平定, 四境安宁,这样之后,明堂辟雍可以光大而修建之。”当政者听从了车胤的建议。不久,
车胤升任为骠骑 将军、太常卿,进爵为临湘侯,因病辞去职位。不久,任命为护军将军。当
时,王国宝巴结会稽王司马道 子,讽喻朝中官员启用司马道子为丞相,并加以特殊的礼遇。
车胤说:“这是仿效周成王尊重周公的故事 。现在皇上当政,不是周成王可比的,相王司马道
子在位,难道能够成为周公吗?名与实相差甚远,都不 适宜,一定极大忤逆皇上的旨意。”于
是借口有病不处理公务。官员们的奏疏上报朝廷后,皇帝非常生气 ,而对车胤大为嘉奖。
隆安初年,车胤做吴兴太守,俸禄满二千石,以生病为由不上任。朝廷加封车胤 为辅国
将军、丹阳尹。不久,升任为吏部尚书。(司马道子的世子)司马元显有过错,车胤和江绩暗中向司马道子报告,打算启奏于朝廷,事情泄露,司马元显逼迫车胤自杀。不久车胤就辞世
了,朝廷 对车胤的去世甚为感伤。
(四) 古诗阅读


[教材内容]
1.阅读《氓》,回答下面的两个问题。
①结合《氓》中的经典诗句,说说比兴手法在该诗中的成功运用。
答: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②诗歌在刻画“氓”的性格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比”,就是“以此物比彼物”。比如《 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就是以
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就是以桑叶的枯黄飘落,
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也就 是铺垫。在《诗


经》中比兴之法是交融在一起的。比如“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对于诗 歌后面的内容多有暗
示与铺垫,也是“起兴”的手法。比兴手法的交互使用,能具体、生动地描述社会生 活,寄
托深远的情思。 ②诗歌在刻画“氓”的形象时运用了对比表现手法。婚前的“氓”,憨厚、纯朴、善良,对女主人公一往情深;婚后的“氓”,势利、蛮横、粗鲁,对女主人公的态度是
“二三 其德”。前后判若二人,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其表达效果是凸显了人物的性格,表达了
鲜明的爱憎。
2.阅读《采薇》,回答下面的两个问题。
①《采薇》前四章开头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有何特点?有何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②结合《采薇》的前三章说说古诗重章叠句的特点,并简述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薇亦作止”“薇亦柔止”“薇亦刚止 ”“维常之华”等句描绘了自然景物的细致
变化,暗示了时令的迁移,表现了戍边者思归的迫切心情与御 敌报国的坚强意志。更具体形
象地表达了戍边者的丰富情感。 ②重章叠句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 诗歌上下段用相
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以表情达意,既能使上下句段连贯流畅,又能通过语句的重复与变 化
强调诗歌的情感和主旨。《采薇》前三章的开头相似中有变化,以描绘自然风景与劳作情景为
主,结尾以思归与戍边作结。一唱三叹,动人心魂。
3.阅读《离骚》(节选),回答下面的两个问题。
①《离骚》多用比兴手法。“善鸟香 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
君”。请找出一些例子来,并简要分析它们各自的寓意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诗人采用了哪些意象描写自己?体会这些意象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3.①“灵修”本意是神仙,这里指君王。“蛾眉”(即美貌)比拟自己的美德,以“众女”
肆意造谣中伤比拟朝臣对自己的造谣中伤。“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鸷”指鹰、
雕 一类凶猛的鸟,“鸟”指一般的鸟,这里分别比拟诗人自己和周围群小。“制芰荷以为衣兮,
集芙蓉以为 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所写的衣着佩饰都比拟诗人的美德。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 菲菲其弥章”,比拟诗人的品德更加高洁。 ②描写自己意象的诗句
有:“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茝 ”,“众女嫉余娥眉兮”,“鸷鸟之不群兮”,“步余马
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退将复修吾初 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以蕙
,揽茝:象征诗人追求高尚的节操。以蛾眉(美女)比 喻自己品德和情操的高尚。把自己和
楚怀王的关系比喻为痴心女子和负心郎等等。
4.阅读《孔雀东南飞》,回答下面的两个问题。
①“事事四五通”,诗歌描绘刘兰芝临 别梳妆尤为仔细。透过“新妇起严妆”,我们
可以体会女主人公怎样的心情?
答: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②兰芝无辜被遣归,究竟是何原因?你能说出几种吗? < br>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①临别时有意精心修饰,作为对封建 家长制的无言的抗争。借此延缓别离时间的到来,
反映了兰芝痛苦矛盾的心情。临别时精心修饰,是为了 维护自身的尊严。 ②第一种,焦母
蛮横,棒打鸳鸯;第二,兰芝外表柔顺,其实个性刚烈,婆媳形如水 火;第三,婚后无生育,
引起焦母的怨恨;第四,夫妻恩爱,焦仲卿明里暗里向着妻子,引发焦母的嫉恨 。
5.阅读《涉江采芙蓉》,回答下面的两个问题。
①《涉江采芙蓉》里写“采芙蓉” 赠给所思之人,这对全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对情


感的抒发有什么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诗歌的内容上看,这首诗的前四句和后四句 有不连贯的地方,似乎是叙述的角度
发生了变化。你是怎样理解这种变化的?
答: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5.①芙蓉,即荷花。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的感觉。屈原 < br>的作品里也视“荷”为香草,认为它具有美好的品质。因此,起首“涉江采芙蓉”一句,
营造了清 幽、高洁的意境。诗人借江上的芙蓉与芳草起兴,流露出对爱人的思念,并抒发了
欲归不得的哀伤或惆怅 之情。 ②既可以把该诗理解为女子思夫之作,也可以把该诗理解为
游子思归之作。前一种理解,则诗歌 的后半部分为虚写;后一种理解,则诗歌的前半部分为
虚写。
6.阅读《短歌行》,回答下面的两个问题。
①《短歌行》中“忧”字出现多次,作者忧的是什么?这首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样的?
答: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②怎样理解“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深刻寓意?
答: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6.①“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忧”的是人生苦短,自己老之将至而大业未 成;“青青
子衿,悠悠我心”,“忧”的是人才难得。这首诗的情感基调是沉郁顿挫、慷慨激昂。 ②以
乌鹊比喻天下的贤士。乌鹊无枝可依,暗喻贤士遭遇乱世,欲寻明主而不可得的悲苦情形,
也为 自己敞开胸襟效法周公延揽贤才而作铺垫。
7.阅读《归园田居》(其一),回答下面的两个问题。
①“尘网、樊笼”“羁鸟、池鱼”等意象各比喻什么?作者运用这些比喻,表达怎样
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首诗是怎样描绘田园环境和生活的?试进行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7.①“尘网”“樊笼”,比喻使人受拘束的尘世,比喻统治阶级的上层社会,比喻官场< br>生活。用这种比喻,表示诗人已经看透了官场的污秽黑暗,表达了对官场极大嫌弃。“羁
鸟”“池 鱼”比喻误入官场的人,是陶渊明自比,意在说明误入官场,深受束缚,迫切要求
摆脱束缚,回归陇亩的 心志。这里一方面表现了陶渊明对误入官场的痛心,对黑暗官场的嫌
弃,一方面表现了他渴望摆脱官场束 缚,回归田园,获得自由的迫切心情。 ②先写近景,
从自己的住宅写起。在方圆十几亩的宅基上,有八 九间简陋的茅舍,枝高叶密的榆树柳树,
阴影遮住了房子的后檐;桃红李绿的果树,排列在屋子的前边。 接着写远景,远处的村庄隐
约可见,村落里缭绕着一缕缕轻柔的炊烟。深巷里传来了阵阵的狗叫声,树顶 上公鸡正在啼
鸣。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出乡间的宁静、和平。从近景转到远景,犹如电影镜头
慢慢拉开,将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入到深远的背景之中。画面很淡很淡,味道却很浓
很浓 ,令人胸襟开阔、心旷神怡,衬托出作者心满意足的欣慰的情绪。

[诗歌赏析]
1.《短歌行》赏析
透过《短歌行》,我们窥见了诗人同时也是政治家曹操复杂而深沉的内心 世界。豪放不羁


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纠结、忧伤同时又豁达、昂扬的心。人生苦短,贤 才难求。古往今来
的政治精英们都曾面临着这两方面的困境。
慷慨悲凉,是整首诗的情感基调 。而诗人所关注的有个体生命的短暂,更有匡时济世的
责任与担当。“唯才是举”,诗人对人才的渴求, 只有周公可比。而要达到天下归心的境界,
岂是容易之事?所以诗人不是简单地自比周公,而是以这一道 德高辬激励自己,也激励后人。
2.《归园田居》赏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田园诗,是作者辞官回乡后的次年写下的。
诗人笔下的方宅、草屋、桃李、远 人村、墟里烟、狗吠、鸡鸣,都是农村生活最寻常的
景物,真实而亲切。诗人用臼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 把这些景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远景
和近景、动与静的结合中,将这样宁静安详却不失生机的农村生活 画面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使人读后油然而生羡慕之情。
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源于对官场的厌倦 。而优美如画、宁静祥和的村居生活,不正是诗
人梦寐以求的吗?一句“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道出 了诗人发自内心的欢喜。
3.《饮酒》(其八)赏析
《饮酒》(其八)
[晋]陶渊明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姿。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注】①〔凝霜〕严霜,寒霜。 ②〔远望时复为〕是“时复为远望”的倒装句。 ③
〔尘羁〕尘世的羁绊,犹言尘网。
赏析:
《饮酒》共二十首。四十岁之后,陶渊明离开彭泽县,辞官归田,饮酒赏菊,过着自由
自在的农 家生活,写下这组诗。在本诗中,作者以青松自喻,抒发了坚贞高洁的情志,彰显
了不为尘俗羁绊的态度 。
诗人用有些树木比松树高,遮掩了松树的雄姿,比喻人在特定环境的不被看重。又用寒
冬到 来,万木凋零,只有松树更加郁郁葱葱,喻为人品格要坚贞,要高尚。诗人又通过联想,
感叹自己这一生 好像在梦幻里。“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表达的是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以及
对人生理想的坚守。
4.《晚春》赏析
《晚 春》
[唐]孟浩然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
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酒伴来相命,开樽共解酲。
当杯已入手,歌妓莫停声。
【注】①〔解酲(chéng)〕以饮酒来消除酒病。
赏析:
写晚春的诗歌大多感伤缠绵,但孟浩然的《晚春》却别开生面、颇有新意。
诗人先写晚春时节自然环境的变化,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接着,诗人写生机勃勃的春日
里与友人饮酒、听 歌的诸多乐趣。“无可奈何花落去”,既然留不住春,倒不如尽兴玩赏。
尽管有“林花扫更落”的遗憾, 但不要忘了还有“径草踏还生”的惊喜,生命是不会停止的。


至于诗人与友人的饮酒作 乐,也应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待。因为诗句中虽有及时行乐的意
味,但更多的是抒发对生活的热爱,对晚春 的激赏。
[对接训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其一)
[唐]杜 甫

有客有客字子美,白头乱发垂过耳。

岁拾橡栗随狙公
,天寒日暮山谷里。

中原无书归不得,手脚冻皴皮肉死。
呜呼一歌兮歌已哀,悲风为我从天来。
【注】①〔客〕杜甫自称。因是客居同谷,所以这样称呼自己。 ②〔狙公〕猕猴。 ③
〔皴〕皮肤受冻裂开。〔皮肉死〕皮肤冻得失去知觉。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长歌当哭,写出了诗人处于穷愁绝境之时的潦倒与悲苦。
B.诗歌第一联自道名字,自画形象,自言困厄的同时也透出几分自嘲与乐观。
C.诗人的悲惨境遇表现在物臼生活的极度匮乏:缺衣少食、忍饥挨饿。
D.岁拾之“岁”,指岁暮,因下句有“天寒日暮”四字,故可从省,也避免了重复。
E.尾联在叙事写景的基础上集中抒情,仿佛风也在为诗人的悲惨遭遇呼号、悲鸣。
1.D E (A.这首诗是七言古诗,从题目中“歌”字及诗歌的首尾两联的用语特点可看出。
B.“自嘲”或 许有之,但“乐观”绝对没有。C.还有精神方面的苦痛。)
2.诗人笔下的自己是怎样一个形象?诗中“中原无书归不得”一句有何深意?
答: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①诗人笔下的自己是一个穷困潦倒、形容枯槁、为生计所 苦的老者形象。既有温饱问
题的重压,更有国家破亡的悲苦;②“中原无书归不得”一句含义深厚。既有 关河阻绝,亲
人音讯不通的悲苦,也有战乱频仍,亲人生死不明的感伤。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横吹曲辞·陇头吟
[唐]王 维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
,节旄空尽海西头。
【注】①〔太白〕即金星。古人认为它主兵象,可据以预测战事。 ②〔典属国〕汉代
掌藩属国事务的官职,职位不高。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
A.“长安少年”充满游侠豪气,夜登戍楼观察“太白”(金星)的星象,表现了他渴望建


立边功的壮志豪情。
B.边塞凄凉的月色下,在此服役的“陇上行人”用呜咽的笛声寄托自己的愁思。
C.“关西老将”闻笛声而思乡之情顿发,不禁悲从中来,老泪纵横。
D.从“关西老将”身经百战、手下的偏将也受赏封万户侯,可见他宝刀不老、威震边
陲。
E.苏武以“典属国”的身份出使匈奴被留十九年,持节牧羊,臣节不亏,赢得世人尊
敬。
1.A B (C.“关西老将”的流泪主要在于朝廷的封赏不公。D.与前一项相同,意在凸显
封赏不公。E.苏武归汉后封“典属国”,职位不高,也属于封赏不公。)
2.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感情?“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空尽海西头”一句对表达这
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答: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对统治者赏罚不公、慢待功臣的行为的悲 愤之情。“苏武才为典属国,节
旄空尽海西头”一句,引苏武与关西老将类比,恰恰说明了关西老将的遭 遇不是偶然的、个
别的。功大赏小,功小赏大,朝廷不公,古来如此。这样使悲愤之情的抒发越发显得深 刻有
力。
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故洛阳城有感
[唐]杜 牧
一片宫墙当道危,行人为汝去迟迟。
①②
毕圭苑里秋风后,平乐馆前斜日时。
③④
锢党岂能留汉鼎,清谈空解识胡儿。

千烧万战坤灵死
,惨惨终年鸟雀悲。
【注】①〔毕圭苑〕东汉灵帝时筑的宫苑。 ②〔平乐馆〕汉宫殿名,又名平乐观。 ③
〔锢党 〕禁锢党人。东汉桓帝时宦官专权,士族李膺和大学士郭泰等人联合起来反对宦官,
被称为“党人”。灵 帝时起用党人以除宦官,事泄,李膺等七百多人被杀,凡党人的门生故吏
五服之内亲属都免官囚禁,史称 “党锢之祸”。 ④〔清谈空解识胡儿〕崇尚清谈的人枉自认
识到胡儿的叛逆本性,却对叛乱束手无策。 清谈之人指王衍、张九龄等人。〔胡儿〕指西晋时
的石勒与唐朝的安禄山等人。 ⑤〔千烧万战坤灵死〕指洛阳经历过多次兵火战乱后成为废
墟。〔坤灵〕地神。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
A.“一片宫墙当道危”中的“宫墙 ”即故洛阳城的城墙,“危”字写出了宫墙摇摇欲坠
的险状。
B.颈联对仗工整,描绘故洛阳城的自然风景,渲染了一种冷寂、肃杀与萧索的气氛。
C.颔联怀古,盘点与故洛阳城相关的文物古迹,并作出深刻的评价。
D.从“清谈空解识胡 儿”一句可以看出诗人的“有感”不限于前朝,更有对唐朝由盛
转衰历史教训的总结。
E.尾 联写洛阳饱经战火的摧残,自然植被破坏严重,连鸟雀也失去了生存与繁殖的条
件,故而发出悲声。
1.B D (A.“危”不是摇摇欲坠,而是“高”。C.不是“怀古”而是“咏史”,对历史
人物或事件发表观点、作出评价。E.以“鸟雀悲”凸显生灵涂炭、人民生活的悲惨。)


2.首联中“行人为汝去迟迟”之句,表达了怎样的情绪?对全诗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首联中“行人为汝去迟迟”之句, 表达的是后代之人经过故城遗址时因内心的苦痛与
感伤,彷徨不忍离去的惆怅之感。此句引领全诗,与尾 联中“惨惨终年鸟雀悲”相呼应,提
醒今人免蹈历史覆辙。
(五) 名句默写
1. 在《赤壁赋》中,苏轼侧面描写客的洞箫声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1.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2.《诗经·卫风·氓》一诗中,写女子没有什么过错,而男子的行为却前后不一致的两句
诗是: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女也不爽 士贰其行

3. 《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动地表现了作者任由 小舟飘
荡于广阔江面时的潇洒惬意。
3.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4 .《离骚》中,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的两句
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5.《离骚》中,用香草作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既替余以蕙纕兮 又申之以拦茝

6.《短歌行》中,运用典故和借代手法,借女 子对男子的思念表达对贤才渴望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7.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要效仿先贤、献身正道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7.伏清白以死直兮 固前圣之所厚

8.《离骚》中描述违背辬准、苟合于人之行为 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8.背绳墨以追曲兮 竞周容以为度

9.《赤壁赋》中,借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 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9.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10.《赤壁赋》中 ,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的
感叹: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六) 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故都的秋(节选)
郁达夫 < br>①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
鱼台的柳影 ,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
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 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
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 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
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 (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
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 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
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②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
晨起来, 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
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 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
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 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
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③秋蝉的 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
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 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
叫,在北方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 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④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⑤在灰沉沉的 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
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阳 又露出脸来了,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
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 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
微叹着互答着地说:
⑥“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⑦“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了!”
⑧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⑨北方的果树 ,到秋天,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
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 。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
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 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
了,北方便是沙尘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 ,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
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 Days。
⑩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的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赞颂秋的文字的特别的多。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我虽则外国诗文念的
不多,也 不想开出帐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文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
各国的诗文的Anth ology来,总能够看到许多并于秋的歌颂和悲啼。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
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 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
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地特别能引 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不单是诗
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 定能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秋之
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不过在中国,文字 里有一个“秋士”的成
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辫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 国的文人,
与秋和关系特别深了,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 br>底。
⑪南国之秋,当然也是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

< br>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⑫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 ,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
一的零头。
1.下面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牵牛花的色彩“ 以蓝色或白色者为最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这
充分说明作者对色彩的研究也颇有造诣,也反映 了作者对颜色的看法。
B.文中两次写到声音,一是“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一是“秋蝉的衰弱的残声 ”。对
这两种声音的描写,以声写静,更能让读者感受到北国秋天的“清、静、悲凉”。
C. 《故都的秋》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故都”两字指明描写的地点,含有深切的眷
念之意,“秋”字确 定了描写的内容,题目明确而又深沉。
D.文章在写景之余宕开一笔插入对写秋诗文的议论,创造了一 种文化氛围,使全文在
自然气息之外再添一种文化气息,显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开阔的思路。
1.A (蓝色或白色的冷色调,重在表现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只对颜色本身发表
看法, 而没有联系到作者的主观感情。)
2.画线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简要赏析。 < br>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结构上承上启下,由上文对秋蝉的 描写自然过渡到下文对秋雨及“都市闲人”的描
写;②内容上,突出表现了北方秋雨的特点,充分表达了 作者的赞美之情。
3.评论家认为,文章写北平之秋,却以“故都的秋”为题,别有一番深意。对此, 你有
何看法?请结合全文进行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①“故都”指明了描写的地点,又通过一个“故”字,暗指昔日的北平已经成为过眼
烟 云,饱含了作者对北平的深切眷恋之情。②“秋”确定了本文描写的内容,与“故都”结
合起来,既表明 作者所描写的秋景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统一,又使文章的主题明确而深
沉。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恩格斯
①3月 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不过
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 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②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 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
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 觉到。
③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
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
从事政治、 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臼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
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 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
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
做得相反。
④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 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
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 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社
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⑤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要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
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
的领域是很多 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⑥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 要的。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
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 发现——它的实际应
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 般历史
发展产生革命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例如,他曾经密切地注视马赛尔〃德< br>普勒的发现。
⑦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 加推翻
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
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
很少有人像 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最早的《莱因报》(1842年),
巴黎的《前进报 》(1844年),《德意志-布鲁塞尔报》(1847年),《新莱茵报》(1848-1849
年) ,《纽约每日论坛报》(1852-1861年),以及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在巴黎、布鲁塞
尔和 伦敦各组织中的工作,最后,作为全部活动的顶峰,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老
实说,协会的这位 创始人即使别的什么也没有做,单凭这一结果也可以自豪。
⑧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 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臸政
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 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
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 时才给以回敬。现在
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 对他表
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可以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⑨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1.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 br>A.文中先提“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后提“对于历史科学”的原因是,欧洲是
无产阶级革 命运动的发源地。
B.文章先写马克思在历史科学方面的发现,后写他对革命实践的贡献,原因是,他 是
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C.“一生中能有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个这样的 发现,也已经是幸福
的了。”这两句话的深层含义是:两个发现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极其伟大的意义,其 成就和
贡献是非常巨大的。
D.“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 句中“这样”指上段中
“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 域是很多
的,而且其中任何—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的研究”,“这”指“他作为科学家”。
1.A (文章第二段既是对马克思的哀悼也是对马克思的高度评价,从第7段开头句“因
为马 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可以看出,文中先提“对于欧美战斗
着的无产阶级”, 后提“对于历史科学”的原因是,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2.下列对选文中有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6段中, “感到衷心喜悦”与“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两种喜悦程度的差
别说明,马克思主要从人类社会的进 步,从革命的角度注视科学的发展。
B.这篇演说词综合运用了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 式。如,文章2段用
抒情的方式表达了对马克思逝世无比悲痛的感情。
C.“豁然开朗”和“ 在黑暗中摸索”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剩余价值理论对无产阶级革
命事业的指导意义。
D.文 章主要从两方面论述了马克思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贡献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


奋斗一生 的伟大精神。
2.B (选文第一段用议论的方式表达了对马克思逝世无比悲痛的感情。)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1段“停止思想”,运用了 讳饰的手法,突出了马克思的卓越、伟大,也突
出了作者对作为思想家的马克思的去世的遗憾、惋惜和哀 悼之情。
B.文中将马克思的发现与达尔文的发现进行对比,突出了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
规律的意义之重大。
C.这篇演讲稿对马克思的逝世表达了深切的悼念,对马克思生前为无产阶级革 命做出
的伟大贡献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热情的赞颂。
D.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论述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伟大贡献,结构严谨,逻辑严
密。
3.B (这里不是对比,而是类比。对比是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
对的 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而类比是由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
相似的性质,推断 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形式。)

(七) 作文素材梳理

课 文
《荷塘
月色》
在大是大非面前,历史上许多仁人志< br>士视尊严为生命,他们宁为玉碎,不
为瓦全,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许
多美谈。陶渊明 不为五斗米折腰,苏
武宁牧羊塞外也不投降,文天祥高吟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
“救济粮”。宁可站着生,也绝不跪
着死,这就是生命 的尊严和骨气!
2.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
世民
3.贞松辬于岁寒,忠臣亮于国危。——
《晋书》
4.三生不改冰霜操,万死常留社稷身。
——海瑞
5.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桓

《故都
的秋》
郁达夫笔下的秋,是一种“清、静、
悲凉”的况味。同样是秋天,刘禹锡
内 容 素 材

话题专辑——尊严
精 警 语 录


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话题专辑——心态
1.我可以拿走人的任何东西,但有一
样东西不行,这就是在特定环境下选







高歌“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 情到
择自己的生活态度的自由。——弗兰
碧霄”;马致远悲吟“古道西风瘦马,
克 < br>断肠人在天涯”;李清照怜惜“满地
黄花堆积,憔悴损”;毛泽东却抒发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的豪情。
一个人眼中有一个怎样的世界取决于
他有怎样的心态,是消极悲观,还是< br>昂扬向上。
2.世界如一面镜子:皱眉视之,它也
皱眉看你;笑着对它,它也笑着看你 。
——塞缪尔·约翰逊
3.差不多任何一种处境——无论是好
是坏——都受到我们对 待处境的态度
的影响。——西尼加
4.心态若改变,态度跟着改变;态度
改变,习惯 跟着改变;习惯改变,性
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人生就跟着
改变。——马斯洛
《囚绿记》
因了自己的孤独,也固了自己的渴盼;
因了自己的抑郁,也因了自己的喜 爱,
而把那满富浆液的绿“囚”在室中,
这被囚禁的绿呀,由青苍,变柔绿,
变嫩黄; 变细瘦,变娇弱,变病秧。
且不管陆蠡先生要用这来象征什么,
而我从中分明发现当代人的一种 通
病,因为爱一样东西至于极点,就想
把它据为己有,牢牢掌控。这种心态,
对于物, 无异于作践;对于人,则简
直是戕害。要清楚,无论你爱什么,
如果你是真爱,最爱,那就请你 放开
手,把它置于最适合的环境,让它独
立地存大,独立地展现;让它独立地
成长,让 它独立地成熟。是绿就要享
受阳光,是绿就要追求自由,是绿怎
能受“囚”。
2.自由只存在于束缚之中,没有堤岸,
哪来江河。——金斯伯格
3.自由是上帝赐给人类的最大幸福之
一。——塞万提斯
4.自由意味着责任,这就是大多数人
都畏惧它的缘故。——萧伯纳
5.自由之于人类,就像亮光之于眼睛
空气之于肺腑爱情之于心灵。——英
话题专辑——自由




1.自由只有通过友爱才得以保全。
——雨果









格索尔
6.自由意味着责任,这就是为什么大
多数人都畏惧它的缘故。——肖伯纳
《诗经》
两首
悲剧是把美撕碎给人看,鲁迅如是说。
氓妇正是用自己沉痛的人生经历把少女时代最美的梦想——爱情无情地撕
碎,血淋淋地展示给世人:鲜嫩的桑
叶必然会枯黄飘零 ,忠厚的丈夫会变
得无比残暴,昨天还信誓旦旦地承诺
明天就会“不思其反”,爱情之美转眼就会随风而逝。
我敬佩这种撕碎,这种展示,就像敬
佩德国每年都在全国展示反映纳粹 暴
行的图片。敢于正视并反思自己悲剧
人生的,一定拥有坚韧强大的心灵;
敢于直面并 批判自己民族悲剧历史
的,一定是个清醒自信的国家。正视
悲剧,促人成熟。在人生废墟上的反
思,得出的往往是高峻的智慧。
2.被人揭下面具是一种失败,自己揭
下面具是一种胜利。——雨果
3.反躬自省是通向美德和上帝的途
径。——瓦茨
4.每个人都会犯错,但是只有愚人才
会执过不改。——西塞罗
5.多有不自满的人 的种族,永远前进,
永远有希望。多有只知责人不知反省
的人的种族。祸哉,祸哉!——鲁迅
《离骚》
一缕清香一份洒脱,做真正的自我,
展示高洁与傲岸,那是陶潜的五斗诗< br>魂!一江春水一曲悲歌,做真正的自
我,满载大江与汪洋,那是文天祥的
零丁绝唱!一页 历史一面镜子,做真
正的自我,昭示理性与忠贞,那是屈
平的水中离骚!
2.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但丁
3.对于宇宙,我微不足道;可是,对
于我自己,我就是一切。——辛涅科

4.世界上最重要的事就是认识自我。


话题专辑——反思




1.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
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 ,使我们有改正
的机会。——海涅








话题专辑——自我


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






——(法国思想家)蒙泰涅
《孔雀
东南飞》
屈原在汨罗江边的纵身一跳,唤醒了
多少有骨气的文人,这一跳,为他们< br>树立了坚守的榜样;刘兰芝“举身赴
清池”的一跃,感动了多少痴男怨女,
这一跃,让他 们明白了坚守爱情的力
量;陶渊明“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
田”,这“守拙”二字,让多少人明
白了坚守品格的高尚。
2.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郑思肖
3.君子独处守正,不桡众枉。——《汉
书·刘向传》
4.宁肯孑然而自豪地独守信念,也莫
不辨是非地随波逐流。——丘吉尔
《归园
田居》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国
文人里,又有谁能将心澄净到如此境界,以至于只剩下南山之菊?陶渊明
选择了归隐之路。这一路走得潇洒,
走得清明。然而, 陶潜除了饮酒采菊
之外,还做了些什么?这或许连他自
己都无法回答。归隐之路为中国无数文人选择,但正如余秋雨所言:“自我
完善式的道德导致了整体上的不道
德。”或许是历史 的机缘,促成了一座
文学的丰碑。但历史的路若要向前延
伸,凭千万个陶渊明能够走出吗?
2.格局,布局,步局。心中有多大,
舞台就有多大。——郭台铭
3.谋大事者,首重格局。——曾国藩
4.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
众。——《商君书》
《兰亭
集序》
人总是要面对死亡的,任何生命都无
法抗拒时间的无情吞噬。“死亡”是
如此强大而不 可抗拒,因而个体生命
在它面前是如此渺小而脆弱。因此,
谁都无法回避对死亡的思考。林语堂
说:“能见到死亡的人也能见到人类




话题专辑——生命






话题专辑——坚守


1.奋不顾身,临时守节。——苏轼





话题专辑——格局





1.性格决定命运,气度影响格局。——
余世维

1.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古
诗十九首》


喜剧 的意识,于是他很迅速地变成诗
人了。”王羲之是这样的诗人。他深知
“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 为妄作”,忘
生死,轻成败,是基于对生命本质和
人生真谛的感悟。因而他们对有限的
生命更是倍加珍惜,在平平淡淡从从
容容中书写出生命价值的箴言。
2.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
而已。——庄子
3.生命在闪耀中现出绚烂,在平凡中
现出真实。——伯克
4.生命如同寓言,其价值不在长短,
而在内容。——塞内卡
5.生命的意义是在于活得充实,而不
是在于活得长久。——马丁·路德
6.内容充 实的生命就是长久的生命。
我们要以行为而不是以时间来衡量生
命。——小塞涅卡










《赤壁赋》 话题专辑——乐观
赤壁之下,多少英雄往事,多少骚客
留情。赤壁 的美,赤壁的妙,在大文
豪苏轼的笔下,以极简的笔墨跃然生
辉,意境悠长,令我陶醉。景中有 情。
苏子的人生哲理,虽有佛老思想的随
遇而安、唯我自然相适的消极因素,
但也有身 处逆境而不消极颓废,豁达
1.真正的快乐是内在的,它只有在人
开朗,超然物外。在当时是难 能可贵
类的心灵里才能发现。——布雷默
了!赋中对江山风景的热情赞美,对
历史英 雄的倾慕向往,对理想的追求,
无不使我们受到感染。合卷闭目,静
心坐思,现代人生又何尝不 是如此?
困难与坎坷虽无穷尽,但是只要有开
朗乐观的心态、辽阔旷达的胸襟,何
畏之 有?
2.人生的道路都是由心来描绘的。所
以,无论自己处于多么严酷的境遇之
中, 心头都不应为悲观的思想所萦绕。
——稻盛和夫
3.天地专为胸襟开豁的人们提供了无
穷无尽的赏心乐事,让他们心情受用,
而对于心胸狭窄的人们则加以拒绝。
——雨果
4.我相信过,如果怀着愉快的心情谈
起悲伤的事情,悲伤就会烟消云散。




——高尔基
5.切莫垂头丧气,即使失去了一切,
你还握有未来。——奥斯卡·王尔德
《游褒
禅山记》
几乎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远大志向,


话题专辑——坚持



但真正可以踏上成功彼岸的人却为数
不多 ,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实,探寻
“志”的过程正如入华山洞的过程,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 其见愈
奇”,当我们离目标越来越近时,会
发现路变得越来越窄,兴许有时还会
1.坚 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
碰上电闪雷鸣的坏天气。大多数人会的精神。——伏尔泰
被这 样的情景吓坏,或是埋怨暴雨后
的小路过于泥泞,因此不愿再前进,
于是,他们就这样背离成功 而去。而
那些“不怠”的人终会在黑暗中发现
那个代表着希望的小光点,然后在柳
暗花 明中找到落脚的终点站。
2.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
萨迪
3.只有毅力 才会使我们成功,而毅力
的来源又在于毫不动摇,坚决采取为
达到成功所需要的手段。——车尔 尼
雪夫斯基
4.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5.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
念。——罗曼·罗兰
《就任北京
大学校长
之演说》
千年之前,春秋战国的战乱年代里却
上演了空前而惊世 的文化盛宴,诸子
百家的争鸣之声穿透史册、书卷,穿
越时空仍然在耳畔掷地有声;千年之后,蔡元培先生的“不以自己思想来
束缚他人,亦不以他人之思想来束缚
自己”这一名言震 醒了求索中的多少
中国人,而“学术自由,兼容并包”
的思想又延续至今,令人感佩。
所以,请尊重不同的看法,不同的选
1.宽容意味着尊重别人的无论哪种可
择,请用心去领会 并呵护真正的和谐,
能有的信念。——爱因斯坦
各个民族的不同风俗习惯,请给予保







话题专辑——尊重







护;各 个地区的不同生活习性,请给
予宽容;尊重商店里买不同饮料的人;
尊重音像店里买古典音乐或 是流行摇
滚音乐的顾客„„正是每个人的不同
特性构成这变幻的多彩的大千世界,
没有 不同就没有真正的和谐。
2.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
一个人,彼此之间留一点分寸 ,有一
点余地。就像禅宗所推崇的一个境界,
叫做花未全开月未圆。——于丹
3.尊重真理就是聪明睿臹的开端。
——赫尔岑
4.尊重那些与你抗争的人,因为你争
的是理,不是去损毁对方的人格。——
刘墉
5.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
血;另一颗心宽容。——纪伯伦
《我有一
个梦想》
追溯着世界的旅途,我看到了麦哲伦
环游世界的梦想,他用广阔的胸怀迎< br>接波澜壮阔的波涛,用梦想书写着生
命的厚重与责任。纵使行程中的他遭
到土著人的屠戮 ,现实的残酷却没有
将他的梦想抹杀削弱。后人沿着他梦
想的轨迹,走向世界。收回目光,我< br>看到了马丁·路德金的梦想,丑陋而顽
固的现实一次又一次打击着这位“追
梦者”,但他 的梦想凝集了所有黑人的
正义和力量,现实,终于因他的执著
而跪拜在这一伟大民族战士的脚下 。
我又看到了徐本禹朴实无华的笑容,
他没有像自己的同学一样追求花前月
下香车宝马 ,更没有因现实的残缺而
逃遁,而是倾自己的梦想于偏远支教
之中。他们,都是现实中坚强的追 梦
者!
2.很难说什么是办不到的事情,因为
昨天的梦想,可以是今天的希望,并< br>且还可以成为明天的现实。——罗伯

3.梦想一旦被付诸行动,就会变得神
圣。——阿·安·普罗克特
4.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


话题专辑——梦想






1.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们< br>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
直到这些梦想成为事实。——林语堂






会变得空虚而渺小。——车尔尼雪夫
斯基
5.最初所拥有的只是梦想 ,以及毫无
根据的自信而已。但是,所有的一切
就从这里出发。——孙正义
《在马克
思墓前
的讲话》
生命可以消亡,精神之光却可以永远
璀璨。物质的生命敌 不过自然的法则
而最终消亡,但精神的生命却可以因
为它的巨大影响力而永存。马克思为
人类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指
导着后人斗争与发展的方向,后人在
学习他的理论的同时 ,也就延续了他
的精神生命。因此,生命的长度我们
可能无法把握,生命的宽度却可以拓
展,把生命放在历史的刻度上,才能
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
2.真正的幸福只有当你真实地认识到
人生的价值时,才能体会到。——穆
尼尔纳素夫
3.最美好的人生途径就是创造价值。
——池田大作
4.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
用深度量去衡量的。——列夫托尔斯

5.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
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亚里士
多德




话题专辑——人生价值




1.如果不献身给一个伟大的理想,生
命就是毫无意义的。——何塞·黎萨尔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第
三单元 高中语文(必修)第三册(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教材梳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边
文,请据需要手 工删加)
第三单元 高中语文(必修)第三册


(一) 成语梳理
[理解下列成语]
1.《林黛玉进贾府》
孽根祸胎:灾祸的根源。旧指坏的儿子。
不经之谈:经,通常的道理、法则等;谈,话。指荒唐的没有根据的言论。
便宜行事:便宜, 方便合适;行事,处理事情。指根据实际情况或临时变化,不必请示
自行处理的事情。
敛声屏气:敛,收束;屏,抑止。抑制语声和呼吸。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
雕梁画栋:梁, 房梁,古代考究的房梁常雕刻有花纹图案;栋,支柱。指房屋有十分华
丽的彩绘装饰。形容房屋富丽堂皇 。
顾盼神飞:目光炯炯,神采飞扬。
2.《祝福》
少不更事:少,年少;更,经历。指年纪轻,阅历不多。形容缺乏经验或不懂人情世故。
沸反 盈天:沸,翻滚;反,翻转;盈,充满。沸腾翻滚的声浪喧天。形容人声嘈杂喧嚣,
乱成一片。
百无聊赖:百,泛指多,各个方面;聊赖,凭借;指生活或感情上的寄托。指生活中思
想感情没有依托 ,精神空虚,感觉什么都没意思。
惴惴不安:因担心害怕而心中不安。惴惴,恐惧、担忧的样子。
走投无路:投,投奔。无路可走,无处投奔,比喻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形容处境极
端困难。
天有不测风云:比喻灾祸是无法预料的。
3.《老人与海》
皮开肉绽:皮肉都裂开了,形容伤势严重,多指受残酷拷打。
为所欲为:做想要做的事。形容任意而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4.《蜀道难》
一 夫当关万夫莫开:意思是山势又高又险,一个人把着关口,一万个人也打不进来。形
容地势十分险要。
5.《琵琶行》
犹抱琵琶半遮面:比喻行事迟缓,拖拖拉拉。
门前冷落鞍马稀:无 人光顾以致门庭冷落。常指人失势后无人攀附巴结,也形容店家生
意清淡,无人光顾。
江州司 马:语出自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当时指白


居易自 己,现在引申为官位不高或失意的文人。
6.《寡人之于国也》
五十步笑百步:败逃五十步 的人讥笑败逃一百步的人。比喻缺点或错误性质相同,只有
情节或重或轻的区别。
7.《劝学》
青出于蓝:青,靛青;蓝,蓼蓝,一种含有靛青素的草。靛青从蓼蓝草中提炼出 来,但
颜色比蓼蓝更深。常比喻学生胜过老师。
锲而不舍:锲,雕刻;舍,停止。不停地雕刻。比喻做事或学习有恒心。
8.《过秦论》
追亡逐北:亡、北,指溃败(的军队)。追击败走的敌军。
9.《师说》
不耻相师: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10.《动物游戏之谜》
各执己见:各自坚持自己的意见或见解。
众说纷纭:指人多嘴杂,各有各的说法,相互议论纷纷。常与“莫衷一是”连用。
偭规越矩:违背正常法度。
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11.《宇宙的边疆》
朝气蓬勃:朝气,早晨清新的空气,比喻进取、振作的精神状态。蓬勃 ,旺盛的样子,
形容生气勃勃,充满旺盛的向上的活力。
好大喜功:好,爱好,喜欢;功,功 绩,成就。指不管条件是否许可,一心想做大事立
大功。多用以形容浮夸的作风。
气势磅礴:磅礴,广大无边的样子。形容气势雄伟壮大。
璀璨夺目: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光辉灿烂,耀人眼睛。
川流不息:川,河流。形容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奄奄一息:奄奄,形容气息微弱;息,气息。形容气息微弱,全身瘫软,濒临死亡。
人才济济:济济,众多的样子。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
炫耀武功:后指做事冒进浮夸;图大贪功。
12.《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细枝末节:比喻极小的或无关紧要的事。
高深莫测:高深的程度无法测度。常用以讽刺故弄玄虚者。
自鸣得意:自己表现自己,显得十分称心如意。
撒手人寰:人寰,指人间。指离开人间,即死亡。
刨根究底:比喻追究底细。同“刨根问底”。
在所不辞:决不推辞(多用在冒险犯难情境)。
畏葸不前:畏惧退缩,不敢前进。

“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成语
锦衣纨绔:锦衣,鲜艳华美的衣服;纨绔,古时富贵人家子弟所穿的细绢裤。指达官贵
人的后代 。
饫甘餍肥:饫,饱食;餍,吃饱。饱食肥美的食品,形容生活优裕,奢侈。
蓬牖茅椽:牖 ,窗;椽,放在檩上架着屋顶的木料。用蓬草、茅柴搭的房屋。形容住房
简陋,生活贫困。
绳 床瓦灶:绳床,即交椅,也叫胡床;瓦灶,土坯炉灶。指简陋的生活用具。形容非常


贫穷 。
沽名钓誉:沽,买;钓,用饵引鱼上钩,比喻骗取。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
钟 灵毓秀:钟,凝聚,集中;毓,养育。凝聚了天地间的灵气,孕育着优秀的人物。指
山川秀美,人才辈出 。
钟鸣鼎食:钟,古代乐器;鼎,古代炊器。击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的豪华排场。
树倒猢狲散:树倒了,树上的猴子就散去。比喻靠山一旦垮台,依附的人也就一哄而散
了。
捉襟见肘:拉一拉衣襟,就露出臂肘。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
心劳日拙 :心劳,费尽心机;日,逐日;拙,笨拙。现多指做坏事的人,虽然使尽坏心
眼,到头来不但捞不到好处 ,处境反而一天比一天糟。
日暮途穷:天黑下去了,路走到了尽头。比喻到了末日或衰亡的境地,也比 喻到了无路
可走的地步。
三教九流:泛指宗教、学术中各种流派或社会上各种行业。也用来泛 称江湖上各种各样
的人。也说“九流三教”。
指点迷津:津,渡口。针对事物的困难处,提供解决的方向、办法或途径。
寄人篱下:本指文章著述因袭他人,后用以比喻依附别人过活,不能自立。
偷天换日:比喻暗中玩弄手法,改变事物的真相,用以欺骗别人。
无独有偶:虽然罕见,但不只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多含贬义)。
[对接训练]
1.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
A.我们要在养成好脾气、好品格上下功夫 ,唯我独尊稍有不满就拔刀相向的人,是与
....
和谐社会格格不入的。
B.中国 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中国诗一挥而就达到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
....
乏变化, 而且逐渐腐化。
C.厨房里传来叹息声——不祥的叹息声„„他躺在被子底下,小心翼翼
,生 怕会出什
....
么事,生怕小贼溜进来。
D.朱光潜先生是中国现代美学奠基人, 学贯古今,融会中西,真可谓学富五车,汗牛
..
充栋。
..
1.A (拔 刀相向:指动武。B.“一挥而就”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用在这里不符
合语境,应改为“一蹴而 至”并去掉“达到”。C. “小心翼翼”形容小心谨慎。不合语境,
应为“战战兢兢”。 D.“汗牛充栋”形容藏书多。不合语境。)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只有不断提高个人道德素臼,才能净化社会风气、改善全民的生存环境。楚弓楚得
,< br>....
受益的是社会的全体成员。
B.黄昏时分,暮色苍茫,朝山海关方向望去,只 见一抹如烟似雾的淡影和四野的炊烟
暮霭融合在一起,像三春烟雨中的景色一样扑朔迷离。
. ...
C.一部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的战争题材电影《南京!南京!》仅臸作费投入就达8000
万元。影片还没有开拍,已经被各大媒体炒得满城风雨。
....
D.白居易在地方为官时 很注意接近民众,不管是乡间农夫还是下里巴人
,他都能谈得
....


来,从他们那里得到很多创作素材。
2.A (楚弓楚得:楚国人丢掉的弓,仍然被楚国人拾到了。比 喻自己丢失的东西落入
与自己同为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人手中。形容肥水没有外流。B.扑朔迷离:比喻事 物错综复杂,
难于辨别。使用对象不当。C.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一般指坏 事。
感情色彩不当。D.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使用对象不当。)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应用文,比如“合同”“调查报告”“总结”等官样文章
,一般不使用文学语言。
....
B.一番耐心的开导如醍醐灌顶
,他心头的重重疑虑全都消除了。
....
C.近年来,随着中国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许多留学在外事业有成的青年才俊纷纷回
国创业,楚才晋用
,为中国经济注入了活力。
....
D.对于房价在全国略胜一筹 的北京来说,经济适用房的低价位无疑对工薪阶层具有巨
....
大的吸引力。
3.B (醍醐灌顶: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彻底醒悟。A.官样文章:只有形式,照例敷衍的
虚 文滥调。贬义词,感情色彩不对。C.楚才晋用:比喻本国的人才被别国所使用,有时也比
喻用人不当。 D.略胜一筹:比较起来,稍微好一些。对于房价的比较,不说胜负、好坏,而
说高低。不合语境。)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这张三本来就是个耳软心活之人 ,这不,别人几句连蒙带哄的话,就使他马上改变
....
了自己原来的看法,信以为真了。
B.他这样做自以为很稳妥,其实是如履薄冰
,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
....
C.这已是张校长第二次在全校师生大会上三令五申地强调爱惜生命谨防溺水。 ....
D.在《群英会蒋干中计》中,作者罗贯中运用生动细致的动作、神态描写,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胸无城府却又自作聪明、十分迂腐可笑的蒋干形象。
....
4.A (耳软心 活:指轻易相信别人的话,自己没有主见。B.如履薄冰:形容小心谨慎,
没有“情况危急”的意思。C .三令五申:再三地命令和告诫。与“第二次”抵触。D.胸无城
府:为人坦率,不用心计。褒贬失当。 )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我们宣传《北京市控臸吸烟 条例》,意在增强居民的控烟意识,拒绝吸烟和“二手烟”
的危害,让控烟令落地生根
,不走过 场,最终达到真正禁烟的目的。
....
②受强冷空气影响,黑龙江多地降雪,气温持续下降 ,空中喷温水秒变冰雾,地面倒水
瞬间结冰,人们在室内座位上坐了半天,仍然觉得席不暇暖
, 冰凉透骨。
....
③旧时代的凄风苦雨和战争的血火考验,铸就了老一辈革命家始终不渝的 理想信念。反
....
观我们,和平与安逸好像消解了我们的精神“钙臼”。
④在市 区有些只允许单向通行的小街巷,却经常遇到逆向行驶的车辆,司机对交通指示
辬志习焉不察
, 给这些单行道“添堵”。这引起市民不满。
....
⑤古巴在政治上深谙左右逢源的生存之道 。它积极改善古美关系,又深化与俄罗斯的战
....
略合作关系,还与拉美几乎所有国家特别 是巴西和委内瑞拉保持良好的双边关系。
⑥家园被毁,亲人受伤,但战士何伟说:“我知道家中亲人没 有生命危险就可以了,这
里的群众更需要救援。”这是一种境界。无独有偶
,这样的事也发生在 武警四川总队中队长
....
杨昌军身上。
A.①③⑤ B.①③⑥ C.③④⑤ D.②⑤⑥


5.A (②席不暇暖:形容很忙,多坐一会儿的时间都没有。望文生义。 ④习焉不察:
习惯于某种事物而觉察不到其中的问题。使用错误。⑥无独有偶: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 ,
还有一个成对。多用于贬义。①落地生根:比喻切切实实、一心一意地做好所从事的工作。
使 用正确。③凄风苦雨:形容天气恶劣;也比喻悲惨凄凉的境遇。使用正确。⑤左右逢源:
形容做事得心应 手,怎样进行都很顺利;也形容办事圆滑。使用正确。)
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欧洲杯决赛场上,随着葡萄牙 前锋埃德尔在加时赛第109分钟的一脚劲射破门,整个
球场顿时沸腾起来,葡萄牙球迷热情的欢呼声、 叫喊声不绝如缕。
....
②都市职场女性剧《欢乐颂》播出以来,大家评价很高,叫好声一 片,它成了2016年臽

手可热的电视剧目之一。
...
③除了朋友圈里 的微商推销外,张女士还常被各种名目的诸如“最萌宝贝”“最美人物”
等等投票刷屏搞得不胜其烦。
....
④毕加索的抽象画风格为何引人注目?人们一直对此莫衷一是。即便是同一个欣赏者,
....
在不同时间去看毕加索的作品,感受似乎都有所不同。
⑤市民对城市日益堵 塞的交通怨言颇多,但市民是否深刻反思过自己对红灯视而不见、
横穿公路、跨越防护栏等不可理喻的行 为呢?
....
⑥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身边的人和事都是美好的,但在现实生活中,真的没有毫 无瑕疵的
人或事,因此不必求全责备。
....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②⑤ D.③④⑥
6.D (①不绝如缕: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与前文“球场顿时沸 腾,欢呼声
叫喊声”矛盾。②炙手可热:气焰很盛,权势很大。不能形容电视剧热门。⑤不可理喻:不< br>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不合语境。③不胜其烦:烦琐得让人不
能忍受 。正确。④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正确。⑥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
美无缺。正确。)
(二) 文化知识
[教材内容]
庠序:庠、序,都是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 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
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太学:古代设在京城 的全国最高学府。明清时最高学府称国子监,入监读书的人称监(jiàn)
生。国子监掌管人员为祭酒 、司业;教学人员为教授、博士、直进、助教等。
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
黎民:即“平民”“众民”之意。也称“蒸黎”“黎元”等。
黔首:战国时秦国及后来秦王朝 对平民的贱称。黔,黑色。黔首,犹如黑头。据说秦尚
黑色,当时平民皆用黑布包头,故名。
布衣:即平民。古代平民穿麻布葛衣,故“布衣”成了平民的代称。
氓隶:下层平民。
君子:特指有学问的人。


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的职业以祝祷、占卜等为主,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
乐师:以演奏音乐为职业的人。
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神明:①天地间神的总称。②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③人的精神。
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须停顿处为读。
六艺:①指六 经:《诗》《书》《礼》《乐》《易》《春秋》。《乐》已失传,这是沿用古代的
说法。②指礼、乐、射 、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
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 ,在今山西西南部。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而南,故称山西境
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西河:又称河西,黄河以西的地区。
山东: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作为一个地 理区域的名称,最早始于战国
时期,当时秦人称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区为“山东”,为一个地域性的泛 称。有时“山东”
也指太行山以东的地区。
八荒:原指八方最边远的地方,后泛指周围、各地。
中原:中原最基本的意义是指黄河中下游 一带地区,意为“天下至中的原野”,这一地
区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在古代被华夏民族视为天下中心。
四海:泛指天下,古以中国四境有海环绕,各按方位为“东海”“南海”“西海”和“北
海”, 但亦因时而异,说法不一。
六合:①上下和东西南北四方,即天地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②指结婚选 好日子,要
年月日的干支都相适合。
连衡: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使它们各自同秦国联合 ,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也作
“连横”。
合从:是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从,通“纵”。
入朝:指属国、外国使臣或地方官员谒见天子。
胡人:狭义也就是指匈奴人,后泛指北方少数民族。“胡”是古代北方游牧渔猎民族的
自称。
蛮夷:泛指华夏中原民族以外的少数民族。古代往往用蛮、夷、戎、狄、胡、越等来泛
指四方异 族。
陶朱:春秋时期越国的范蠡,他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到陶(今山东定陶西北),
自称陶朱公,他因善于经营生意而致富,所以后人常以“陶朱”为富人的代称。
宗庙:古代帝王、诸 侯祭祀祖宗的庙宇。帝王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
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宗庙也是 朝廷和国家政权的代称。
七庙:历代帝王为维护宗法制度,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太祖庙居中,左三昭 ,右三穆。
后以“七庙”为王朝的代称。
鞭笞:古刑罚。
风骚:①原指《诗》中的 《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借指诗文、文采。②体态
俊俏美好,如《红楼梦》第三回:“身量 苗条,体格风骚。”③也指人风流放荡。
新正:农历新年正月。
阴司:指阴间。


[对接训练]
1.下列句子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内艰”,古代指遭逢父母丧事。按照当时的规定,父母死后官员应离职家居守丧,
服丧期 满后复出做官。
B.“夺情”指夺去官员孝亲之情,官员不必离职居家守丧。官员遭遇父母离世,本应 弃
官归家守丧,但因朝廷留用,可不归家服丧,着素服处理公务。
C.“乞留”指百姓请求挽 留官员。明朝重视当地百姓对地方官任期届满后去留的意见。
考绩优异的官员因百姓“乞留”可提升官级 或留任原职。
D.“大计”是明代考核外官的臸度,根据官员德业表现的等第来定赏罚。
1.A (内艰,指遭逢母亲丧事。)

2.下列句子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 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使用有别,名供长辈呼唤;字
是供平辈和晚辈称呼的。
B. “署”表示授予官职,“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
“权”则表示 暂代官职。
C.“民”是对百姓的称谓,常见的百姓称谓还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D.“蛮”,由于受时代的限臸,古代学者对四方异族的了解十分有限 ,对他们的异同也
没有深入调查,认真识别,往往用蛮、夷、戎、狄、胡、越等来泛指四方异族。
2.B (“署”表示代理、暂任官职。)

3.下列句子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的名和字之间是有联 系的,有的名与字含义相同或相近,比如诸葛亮,字孔明,
“亮”与“明”的字义十分相近;有的则含义 相反,如袁盎,盎是充盈的意思,字“丝”,
则是少的意思。
B.孝文帝即汉文帝,“孝文” 是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贵族、大臣、后妃等具
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与品德修 养所给予的称号,有褒有贬,如范仲淹的“文
正”是褒,周厉王的“厉”是贬。
C.古人坐姿 有多种,“席地而坐”的“坐”与我们现在的坐姿是相同的。“箕踞”的坐
姿则是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 坐着,形状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如“轲自知事
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D.皇后,皇帝的正妻。在后宫的地位就如同天子,是众妃子之主。古代皇后所居的寝
宫多位于后宫正中 央,因此皇后寝宫称为“正宫”或“中宫”。“中宫”“正宫”也就成了
皇后的别称。
3.C (古人席地而坐,与我们现在的坐姿不同,古人双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
4.下列句子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花黄”作为古代妇女面 部的一种额饰,臸作原料丰富、色彩鲜艳、形状多样,这些
装饰物,使得词人笔下的女子更妩媚动人。
B.早在南北朝时期,妇女在脸上粘贴装饰物,就已经成为了一种风尚。《木兰辞》中描
写木兰 得胜归家,换回女儿装的场景中就有“对镜贴花黄”。
C.晚唐词人温庭筠的《菩萨蛮》中,一句“小 山重叠金明灭”可以说全是在写女子的
妆容。“小山”即“小山眉”,“金”指女子额前的装饰物。 < br>D.“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中的“严妆”指简单的梳洗打扮。刘兰芝遭遣归,自

< br>然无心打扮。
4.D (“严妆”,即盛装,仔细地梳妆打扮。)

5.下列句子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 举臸度中的中央考试,是考取贡士的考试,考中的前三名分
别叫状元、榜眼、探花。
B.“勤王”,多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
C.“工部”,三省 六部是西汉以来逐步形成的封建王朝最高政府机构。三省:中书省、
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吏部、户部 、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D.“敕”,中国古代帝王诏令文书的名称之一,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
5.A 〔在会 试中考中的生员,再参加由皇帝主持的殿试,殿试一般分为三甲(宋代为
五甲),其中第一甲的前三名分 别为状元、榜眼、探花。〕
6.下面是对古代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将正确的内容填入括号内。
①在古代,名和字是不同的称号:名是一个人在成年之前由长辈为其所取的称呼,而字,
则是他 ( )的称呼。
②古代男子年龄到了二十岁才加冠取字,有“字”之后,“字”就在社交场合被广泛 应用。
不直呼其名,而称对方的字,主要出于( )的考虑。
③古代名与字的双轨臸自周代 形成以来,延续了几千年,清末民初以后,字逐渐退出历
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有( )。
④ 古人的“名”与“字”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或字义相近,相互注释;或连义推想,
互相补充;或( ),对比鲜明。
6.①成年后步入社会时 ②尊重 ③笔名、艺名 ④反义相对

7.下面是对古代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将正确的内容填入括号内。
①河内:中国古代地方,位于今河南省境内。“河内”广义泛指( )中游北面的地区,
约相当于今豫北地区,狭义则专指河内郡(今沁阳)。
②古汉语中“明年”指“( )”,而在现代汉语中,“明年”指“今年的后一年”,古
今意 义不同。“进”在文中指“晋升”“提拔任用”。
③左迁:犹言“下迁”,指降低官职调动。汉代时贵右( ),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④ 黄初:三国时期曹魏的君主魏文帝曹丕的年号。帝王年号纪年法是中国古代常用的纪
年法之一,国君( )称为“改元”。
7.①黄河 ②第二年 ③贱左 ④改用新的年号

8.下面是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解说,将正确的内容填入括号内。
①古代京官外放担任 地方官称“出”,如白居易《琵琶行》中“予出官二年”就是外放,
外放多有贬谪之意。如《岳阳楼记》 中“( )”一句,就是例子。
②庠序,指的是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孟子 》中有“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其中的“悌”的意思是( )。
③国子监是中国 古代的中央官学,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国家管
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和国家设立 的( )。
④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 )。掌管全
国土地、赋税、户籍、军需、俸禄、粮饷、财政收支。
8.①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②弟弟敬重兄长 ③最高学府 ④户部尚书
9.下面是对古代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将正确的内容填入括号内。
①舍,古时行军以( )为一舍,如退避三舍;军队住一宿也叫舍。
②《六经》,指《诗》《书》《礼》《易》( )《春秋》六部经书。
③礼部,古代的官署,隋唐起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学校等事宜。礼部 的副长


官是( )。
④赠,追赠,古代皇帝给( )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或荣誉称号。
9.①三十里 ②《乐》 ③礼部侍郎 ④已死

10.下面是对古代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将正确的内容填入括号内。
①统治者执掌政权,叫“用事”;官吏到职办公,叫“( )”,两词中的“事”均指
政事。
②( ),指封建时代太子所居住的宫殿阁,也借指太子本人;汉代又指太后所居之宫。
③ “执事”一词含义众多,有“从事某事”“职守之人”“仆从”等意义。另外,还表敬
称。如“若亡郑而 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中的“执事”可译为( )。
④幸,古代多指帝王对女子及大臣的宠爱,如宠幸等;也指帝王(
10.①视事 ②东宫 ③您 ④到某地去


(三) 古文阅读
[通假字]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写出本字并作解释
《蜀道难》
1.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____________________
1.匪,通“非”,不是。

《寡人之于国也》
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通“毋”,不要。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____________________
3.颁,通“斑”,(头发)花白。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____________________
4.涂,通“途”,道路。莩,通“殍”,饿死的人。

《劝学》
5.木直中绳,以为轮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煣”,使弯曲。

6.虽有槁暴,不复挺者____________________
6.有,通“又”,再一次;暴,通“曝”,晒干。

7.则知明而行无过矣____________________
7.知,通“智”,智慧。

8.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____________________
8.生,通“性”,资质、禀赋。

《过秦论》
9.合从缔交约从离衡____________________
9.从,通“纵”,合纵。

10.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何,通“呵”,呵斥、盘问。

11.而倔起阡陌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
11.倔,通“崛”,突出、突起。

12.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巡幸等。

上海九龙柱的传说-鸭绿江晚报


帅气哥哥摸一摸-老牛舐犊


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为什么qq老掉线


工商银行卡余额查询-富贵春深


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的规定-都江堰水利工程


桌面没有图标怎么办-沉迷


我仰望星空-电饼铛食谱大全


旭日不出-剪贴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