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试题及答案(完整)
排骨汤怎么做有营养-凌乱什么意思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试题及答案(完整)
满分:
120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 分)
1
、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或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鲜腴
狼籍
虬枝
辟邪
密匝匝
(zd)
• •
濒临
(bln)
交卸
(xid)
坦荡如砥
旁逸斜出
张目结舌
恢慨欲睡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
)
• • ♦ •
(p6 sud)
婆娑
A.
. •
迂腐
(yu)
B.
•
秀硕
(qi )
C.
.
琐屑
(xi@)
D.
.
.
俯瞰
(kdn)
.
3.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今年十一假期,前来秦始皇陵兵马俑游玩的人络绎不绝。
B.
小草虽然是微不足道的角色’它却以顽强的生命力为世人所钦佩和赞颂。
C.
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情节起伏跌宕,抑扬顿挫。
D.
上海一人工湖惊现巨幅“中国地图”,这一巧妙设
il
•可谓独具匠心。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能否彻底治理环境污染,留住碧水蓝天,关键在于有关部门严格执法。
B.
针对各种交通乱象,滨州警方将全面整治并排查道路交通设施安全隐患。
C.
在优秀文学作品的影响下,你会发现自己少了一份庸俗,多了一份雅致。
D.
针对“十一”黄金周期间人们纷纷外出旅游的现状.我们要积极倡导文明岀
行、安全
出行,切忌不可拥堵。
5
、 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仰着头,才望见峰顶,中间是一线蔚蓝的天空。
)
B.
拥有这么好的资源却不利用,这不是一种资源浪费吗?
C.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D.
隔壁教室里好像是李老师在上课。
6,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 “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
1
9
② 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
③
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④ 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
⑤ 用这两个词语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恰当没有了。
A. @®®®@ B. ®®@@®
C.
7
、经典诗文默写
(1)
东皋薄暮望,
⑵
⑶
⑷怀民亦未寝,
。(王绩《野望》)
D.
•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将以遗所思。(《庭中有奇树》)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 、开创未来,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誓
言,
(5)
铭记历史、
彰显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钟声《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好学者以术干'齐侯,齐候纳之,为
诸公子之
傅;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禄富其家,爵荣其
亲。施氏之邻人孟
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羡施氏之有,因从请进
趋之方。二子以实告孟氏。
孟氏之一子之秦,以术干秦王。秦王曰:“当今诸侯
力争,所务兵食而已。若用仁义治吾
国,是灭亡之道。”遂宫
2
而放之。其一子
之卫,以法干卫侯。卫侯曰:“吾弱国也,而
摄乎大国之间。大国吾事之,小国
吾抚之,是求安之道•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若全而
归之,适于他国,为吾之
.
患不轻矣。”遂刖之而还诸鲁。既反,孟氏之父子叩胸而让'施氏,施氏曰:“凡 .
得时者吕,失时者亡。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且天
下理无常
是,事无常非。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此用与不
用,并定是非也。”
孟氏父子舍然无愠容,曰:“吾知之矣,子勿重言!”
(节选自《列子•说符》)
(注释)①干:这里是劝说的意思。②宫:酷刑的一种。下文的“刖”也是酷刑
的一种。
③让:责问,责备。
1.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 9
A.
羡施氏之有
B.
孟氏之一子之秦
C.
当今诸侯力争
D.
遂宫而放之
2.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
抚
(2)
反
(3)
愠
3.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
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
(2)
今之所弃,后或用之。
4-
选文告诉我们哪些道理?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①
林语堂曾说,“读书,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
灵。”
读书可以使人增长学问见识,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即“开茅塞,除鄙见”,
这是阅读大
多数书籍都可以带来的好处。读书还可以“养性灵”,这种好处,则
非品读经典而不可得。
品读经典可以养成知识丰富、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性灵,
可以让人生从浮躁走向宁静、
从浅陋走向优雅。总之,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 灵。
②
何谓经典?唐代史学家刘知儿说:“自圣贤述作,是曰经典。'‘他认为,
古代
圣贤所述所作的就是经典。这个解释有些道理。圣贤的思想往往能够洞穿古
今,必然是
经典。但问题乂来了,圣贤何以成为圣贤?实际上,还是靠其著述留
存后世,为后人所
接受、认可、推崇。有学者曾总结过经典的特性:传世性、权
威性、耐读性、累积性。
可以说,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关键在于其蕴含的思想
精髓能触及人们的心灵。它们代
表着时代精神,能够穿越时空、启迪后人。因而,
经典是历史选择出来的最具价值的书
籍。
③
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圣贤哲人的思考。
4
乂如,马
克思、
恩格斯的著作历来为共产党人所推崇,百读不厌,回味无穷。品读马克思、
恩格斯的经
典著作,不仅有助于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
点、方法来研究人
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而且可以引发我们对世界观、人生
观、价值观的深入思考,
3 9
启迪智慧,荡涤心灵。
④ 品读经典,人们可以穿越到遥远的古代,仿佛身临历史现场,感受古人的
风采。
B
《史记》中荆轲刺秦王,一番悲壮,一幕惊险。从《史记》中可以看出,
作者司马迁的追
求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将失败的英
雄项羽列入“本纪”,为
匈奴作列传,还专辟《货殖列传》记录那些在当时为世
人所不屑的商人。品读这部历史经
典,我们可以读出并且学习司马迁的大气魄、 大胸怀。
⑤
品读经典,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人美景也美;
“七八
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让人感到清新、舒旷,意境悠长。阅读叙事
文学作品,就如同步入历史人物
K
廊:刘兰芝、焦仲卿的悲剧让人感叹,巾帼英
雄花木
兰的形象令人叹奇,梁山泊一百单八好汉的忠义令人回肠荡气,等等。文
学经典往往也是
历史经典。例如,柱甫的“三吏” “三别”,书写了安史之乱的
历史场景。匚又如,一
部《红楼梦》通过对贾家的细致描写,掲示了封建社会大 厦将倾的历史趋势。
⑥ 品读经典未必能让人学会一项生存技能,但可以培养高尚的心灵。此经典
蕴含的
深刻哲思、美妙文辞,给人带来的并非单一的启迪,而是多元的文化熏陶,
使我们在潜移
默化中气质得到提升、心灵得到洗礼、心胸变得开阔、见识更加高 远。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
通读全文,拟写一个能作为中心论点的标题。
2.
文章开头引用林语堂的话,其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是证明论点的事实论据
B-
引出中心论点
C.
使论点更有说服力
D.
激发阅读兴趣
3.
文章第③段说:“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你如何理解这句
话的含义?
请简要回答。
4.
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5.
下面这句话放在文中
ABCD
哪一处最为合适?请简述理由。
孔子所强调的“仁者爱人”,一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今天依然具有
不可替代
的价值。
2
、江南的春天
4 9
陈荣力
① 持续的阴雨,让江南的春天有点姗姗来退。
②
其实,人们对每个春天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记得第一次强烈感到春天扑
面而来
的,是四十余年前的那个三月。那时我正在浙东杭州湾畔的一个乡村供销
站上班,来回途
中要穿过一个村庄和一大片江南的田野。村庄有粉墙瓦舍、修竹
桃杏,有短巷石径、小院
篱笆;田野有河流蜿蜒、田媵阡陌,有青山远隐、岸柳
斜逸。许是囿于上下班的匆忙,往
日,对江南乡村的这般景致我多是熟视无睹。
而那天早上当我一踏上穿越田野的土路时,
一阵近乎沸腾的蛙鸣声如波涛一般向
我卷来。咯咯咯,咕咕咕,咯咯咕,咯咕咯咕……正
是仲春稻秧鹅黄半绿的时机,
那暴雨骤落、万锅齐沸的蛙鸣,儿乎来自每一寸水田、每一
截沟渠、每一滩泥洼、
甚至毎一缕
I
」光和呼吸。清晨的阳光照在秧苗上,连着那铺天盖
地的蛙鸣,整个
田野都恍如一层嫩绿的薄毯绒绒起伏、软软沉浮。
③
春天第一次在我十八岁的生命里烙下华美的印记,定格成湿漉漉的底片。
而那铺
天盖地的蛙鸣声,如春天的歌唱和宣言,是如此的鲜亮、如此的蓬勃、如
此的溢满生机和
活力。声音一一春天的声音,也成为我真切认知春天的第一个关 键词。
④
乂一次为春天所感动和震撼的是儿年后的一个下午,我骑车到一个海涂农
场送货。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起,经过二十多年肩挑车推,那时我老家的杭州
湾畔已围起了近三
十万亩的涂地。以老浙东海塘为界,塘外那三十来万亩的涂地,
春种油菜,秋收棉花,堪
称浙东的“北大仓”。
⑤
那天当我吃力地将车蹬上海塘,歇息时不经意抬起头,刹那间,我被深深
地震慑
和惊呆了。那是一幅怎样宏伟、浩大、摄人心魄的巨卷啊!但见海塘外凡
万亩的油菜花如
金黄的海洋向天的尽头无穷连绵,没有树木,没有建筑,甚至看
不见_只飞鸟。田畴之上、
天地之间,有的只这一片广袤得连天接云、浓烈得让
人窒息的金黄。风从海边吹过来,天
际尽头一缕金黄缓缓起伏、慢慢滚动。那金
黄的起伏滚动愈来愈大、愈来愈浓,很快凝成
道、连成块、涌成云,转眼间那金
黄就卷成金色的波涛、掀起金色的骇浪了……
⑥
都说江南的春天多是小家碧玉的纤丽和精致,倘若你也看到过江南的田野
上儿万
亩油菜花连天接云、大气怒放的春天,那么我相信你肯定会为这种说法感 到羞愧的。
⑦ 色彩作为我感知江南春天的第二个关键词,让我对江南春天的瑰丽和雄
奇,有了
身心俱澄的崇仰和膜拜。它也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华丽、完美的春天,
从来不是自然界
单方面的杰作。气象、物候的驱使加上人类的劳作,两者的和谐、
互动、美美与共,才构
筑成春天瑰丽雄奇的画图,而且永葆天人合一的生机和蓬 勃。
5
9
⑧
春天是缤纷烂漫的代名词。然而这缤纷烂漫,乂何止是自然界万紫千红、
美不胜
收的春天的摄录和写真?
⑨
三年前,映山红开满山岗的季节,我到浙东四明山区的一所小学看望“结
对帮扶”
儿年的一位女孩。那位女孩特别的内向和不善言辞。那天当我与女孩的
老师交谈后正要与
女孩告别时,刚才还站在身边的女孩忽然不见了。老师让同学
寻找未果,我只得向老师告
别怏怏离开。不料我刚走到校门口,女孩气喘吁吁地
从后面追了上来。她-边叫着“叔叔”,
一边递上一捧开得正旺的映山红。她低
着头,满脸通红,就像做了一件错事。刹那间,我
的眼眶有点潮湿。一路上我特
别小心地捧着那捧映山红,因为我知道我捧着的其实就是一
个春天。
⑩
此刻,久违的太阳正洒下一地金光,窗外的玉兰和箭竹上,小鸟在快乐地
咽啾,
紫薇J绽起了浅浅的嫩芽。虽然持续阴雨让江南的春天有点姗姗来迟,但
我己看见江南的
春天了,而且我认为它是最美的!
(摘编自
2019
年
3
月
27
日《人民日报》)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
文章以“我”对江南春天的感受为行文线索,脉络清晰。
B.
第②段主要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写出“我”对江南春天的感知。
C.
“我”认同江南的春天多是小家碧玉的纤丽和精致的说法。
D.
第⑨段中女孩送“我”映山红,让“我”内心感到无比温暖。
2.
第②段中为什么要写往日“我”对江南纟村的景致熟视无睹?请简要分析。
3.
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1)
而那天早上当我一踏上穿越田野的土路时,一阵近乎沸腾的蛙鸣声如波涛
一般向我
卷来。(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2)
田畴之上、天地之间,有的只这一片广袤得连天接云、浓烈得让人窒息的
♦
♦
金黄。(赏析加点词语)
4.
文章最后一段划线句子,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5.
“我”认为江南的春天是最美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章从哪三个层面来
写江南春
天之美。
6 9
四、写作题(40分)
我们都是平凡的人,我们所经历的事大多是平常的小事,但我们若深入观察,仔
细领悟,
会发现在凡人小事的背后,其实也有很多令我们感动或者让我们深思的 东西。
请以《凡人小事的背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
文体自选(诗歌除
外),不少于
600
字;
(2)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
名、
校名、地名:
(3)
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7 9
参考答案:
C
D
C
徙倚欲何依 仍怜故乡水
舉条折其荣 相与步于中庭 缅怀先烈
珍爱和平
1. B
2.
(1)
安抚,抚慰
(2)
通“返”,返回
(3)
生气,发怒
3.
(1)
他的(另一个)儿子前往卫国,用兵法劝说卫侯。
(2)
现在放弃的,以
后也
许会用到。
4.
(1)
天下没有永远不变的道理,处理事情要随机应变。
(2)
他人的成功经 验不能
盲
U
照搬。
(3)
做事应适应形势,抓住机遇。
(4)劝说他人时要了解对 方的需要。
1.
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
2. A
3.
品读经典’可以引发思考,启迪智慧,陶冶情操。
4.
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以《史记》中的史实为例,充分论证了 “品读经典,
人们可以穿越到遥远的古代,仿佛身临历史现场,感受古人的风采这一分论点。
5.
放在
A
处最为合适。因为孔子是古代圣贤,“仁者爱人”的思想富有哲理性,
是典型
论据,能论证“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圣贤哲人的思 考”的分论点。
1. C
2.
欲扬先抑与下文“我”对江南春天的真切感知形成对比;突出表现江南春天
8 9
美好景致绐“我”的感动与震撼。(意对即可)
3.
(1)
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突出表现)蛙鸣声之大、气
势之
盛,表现江南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2)
“窒息”原意是呼吸困难甚至停止,这里是指“我”被眼询广袤浓烈的金
黄色
油菜花震撼住了,突出江南春天的瑰丽和雄奇。
4-
环境描写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的优美画面;烘托出作者愉悦之情,对自然界、
人与人
之间美好春天的憧憬:深化主题。
5
.①通过声音,“我”感知到自然界的春天生机蓬勃;②通过色彩,“我”感
知人与自
然和谐互动;③通过结对帮扶,“我”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互助。 四
9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