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材解读的方法策略的研究课题方案
鸽子汤下奶吗-中国时代之声演讲团团长
“小学语文阅读教材解读的方法、策略的研究”课题方案
——柳城县东泉中心小学
一、问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
发展思
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
分。语文教
材是以几十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为主体。这些作品是学生学习祖
国语言的典范,是识字的有效途径,是
学习作文的范例,是了解民族文化传统、
拓展知识视野、培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锻炼思维能力的凭借
。语文课中,
阅读教学占的比重大,用的课时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投入的精力大,花费
的时
间多。因而,人们一提到语文课,往往想得较多的是阅读教学,不难看出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
位。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
程” 。可是,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语文教师觉得越来越不会教了,
这也基本是针对阅读教学而发出的。首先
是因为在语文教学课堂中集中地反映
出一个教师的语文教学理念,集中地表现出一个教师驾驭教材、控制
课堂、组
织学生、运用教法的能力和水平。其次,阅读课是以一篇篇文章为师生课堂对
话的中介
。而且每篇文章,都是一个以文字为媒介的、表达特定思想感情的、
有篇章结构的统一整体。每篇文章都
富有思想性、情意性和美感性;每篇文章
都讲究结构完整、用语准确、表达清楚。语文教师要研究和处理
好每篇文章,
都要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全方位的理论素养,甚至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
由此
可见,阅读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
课堂教学,是由“教”与“学”两方面构成的,二者是相辅相成
的。语文
阅读重在过程,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是在过程中培养起来的,然而,老师们在课
堂教学中
总是强调和重视教师的教法,从课前的备课到课堂教学过程的各个环
节的设计,主导思想都是考虑教师如
何教,强调的是教师的教法,而忽略了过
程中读、悟、用、说、写等方法的指导;在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
中,虚化现象
比较普遍,热热闹闹走过场,认认真真搞形式,语言训练不到位,不落实。
从我们调研的情况看,导致阅读教学低效的因素归纳起来有:目标不明确,
对年段阅读目标、
课时阅读目标把握不准;不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特别是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一
讲到底,一问到底充斥课堂;泛
读、滥读比比皆是,只一味的读,没有层次、没有点拨、甚至没有要求;
不重
视对教材进行有机整合。总之,对学生的阅读指导,教师从观念上就不重视,
没有把指导学
生学会读书、引导学生阅读他们应该读的好书当作自己的责任,
根本没有进行任何形式的阅读指导,“缺
招”,即理念上认可阅读对学生成长
的重要影响和不可替代性,但实际上基本处于无为状态,既不了解学
生的阅读
需求和困惑,也缺少可操作的指导方法,难以进行有思考、有具体策略、有效
果的阅读
指导。因而对阅读教材解读的方法、策略进行研究,从而达到提高阅
读教学的有效性迫在眉睫。
二、概念的界定
解读教材包括学习《语文课程标准》、通读小学语文教材、研读每一篇课文及其练习、吃透教学参考用书和相关的教学参考资料等。它要着力解决以下
两个问题:
一是要整体地把握教材。
1、要了解义教新课标语文教材作了哪些调整和变动。
2、要了解教材编排特点及编辑意图。
二是要准确地理解教材。
所谓准确,主要指
的是对文章主题思想、表达方法、字词句段的理解没有
偏失,切合文章的本意。要准确地理解教材,还必
须重视咬文嚼字。
三、研究的目的、内容及理论支撑
1、研究目的
依托广大课题
参与教师通过大量的日常教学、教研活动的不断实践,过本
课题的研究,科学、高效地培养教师养成深入
钻研教材的习惯,总结、掌握符
合本地情况的教材解读的方法、策略和途径,不断积累,最终形成教师解
读教
材的习惯、思维、 能力,使教师更加科学、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
语文素养的
同时,教师自身专业素质也获得发展和提升。
2、研究的内容
为避免贪、全
,该课题将紧紧围绕《语文课程标准》,针对小学三年级阅
读教材的解读进行研究,在研究出一定的规律
后再进行推广。
3、理论依据:
(1)教材观:
①教材不仅具有工具意义,而且
教材文本还负载文化信息,具有文化意义;
②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为教师采取多种教学策略
提供了有利
的条件;
③教材是学生系统高效有序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主要手段,也是形成
健
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④
教材是为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使用的材料,语文教学“不是教教材,
而是用教材教”,它的积极意义
在于立足教材施教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科学合
理的超越,而不是对教材顶礼膜拜的“教材本位主义”。
(2)课程观
①要立足于教材,又要超越教材
②要创造性使用教材
(3)教学观:
①“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②“语文教材无非是
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
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
反三’这个标的精要地
‘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
四、课题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实施步骤、预期成果
(一)研究的方法
本课
题在柳州市教科所《提高小学语文教师教材解读能力的实践研究》总
课题的指导下开展研究,以行动研究
法为主,以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
等为辅。
1、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
在一定理论指导下,把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研究,尤
其注重实践者也要成为研究者,研究的结果
要及时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
方法。在这里,课题组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本课题组研
究的实
践者,同时也成为本课题研究的研究者。在实践中研究中,不断反思和总结,把研究的结果及时运用于实践。
2、调查法
调查法主要是通过调查,深入课堂弄清当前
课堂教学现状,从中发现问题。
为解决问题,为探索和改进当前课堂教学现状提供相关依据,以便有针对
性地
研究。以期达到最佳研究实效。
3、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主要是通过对本课
题研究过程中较有效的研究工作进行及时的
总结提炼,形成成果在学校推广应用,促进本课题研究的进一
步深化研究。
4、文献法
文献法就是收集有关文献资料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实施材料。
(二)研究的思路
本课题决定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三年级语文阅读教材为载体,以课堂教
学为主渠道,以阅读教学效益
为核心,以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为重点,探索
出小学语文阅读教材解读的方法与策略。
(三)研究步骤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本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前进。
第
一阶段:(2009.4—2009.8)进行文献研究,设计课题方案,开展教师
新课程理论知识的现
状调查分析,制定课题计划,落实人员分工。
第二阶段:(2009.9—2010.8),课题研究实施阶段。
第三阶段:(2010.
9—2010.12)课题组进行结题的相关工作,整理与课题
相关的材料,完成研究报告和相关课题成
果资料的整理工作。
(四)研究措施
为确保研究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提高研究成果的信度
和效度,我们拟采
取以下措施进行课题研究:
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
组
长:覃建恒
副组长:罗泽渊 彭水兰 何高恒
成 员:罗 菁 周世章
陈庆萍 张小琴 卢 姬
2 、加强管理,指导研究
课题组成
员实行层层负责制。子课题组在总课题组的领导下,由子课题组
组长负责,子课题组组织各实验教师参与
实验研究。各实验教师要积极地参与
学校开展研究活动,起到辐射作用。课题负责人参与并指导课题研究
,随时了
解研究进展及困惑。在课题研究推进过程中,课题组应按研究方案认真开展研
究,完成
研究任务,并在每学期初制定研究计划,每学期末进行研究小结。
3、加强交流,突出实效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通过网络研讨教研活动内容,交流实验情况。
(2)开展教师听评课活动,加强教师间的交流。
4、提炼成果,总结推广
参研人员要强化成果总结意识和成果推广意识,对过程性研究成果认真进
行总结、提炼。
(五)预期成果
课题研究报告、个案、教案评析、论文、总结等。
“小学语文阅读教材解读的方法、策略的研究”执研计划
——柳城县东泉中心小学
一、指导思想:
以真抓实干,“教”“研”结合的教科研精神为指引,以学校发展
为目标,
将学校课题研究作为抓手,扎实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材解读的方法、策略的
研究》的
实践研究, 依托广大课题参与教师通过大量的日常教学、教研活动的
不断实践,过本课题的研究,科学
、高效地培养教师养成深入钻研教材的习惯,
总结、掌握符合本地情况的教材解读的方法、策略和途径,
不断积累,最终形
成教师解读教材的习惯、思维、 能力,使教师更加科学、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同时,教师自身专业素质也获得发展和提升。
我们将本着科学的态度,遵循
规律,循序渐进,认真抓好课题研究工作:
(1)紧密结合课程改革,进一步认真扎实开展课题组工作,
追求务实精神,营
造求真、科学严谨的教研氛围,抓好课题研究的现实性与效益性。(2
)加强全
校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交流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共同
成长。(
3)在教导处的统筹下,协同探讨常规教研、课题研究、学校整体改革
的有机结合。我们力图通过以上工
作,做好课题的研究工作,全面提高教师思
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推动课题研究的深入化、实效化、有效化
,全面推进课程
改革。
经过为了扎实有效地开展好课题实验,特将实验研究工作计划如下:
二、成立课题领导小组
为确保研究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提高研究成果的信度和效
度,学校成立
了以中心校校长为组长、各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处及语文学科教研组组长为
成员
的领导小组,对实验准备阶段的进行调查研究和理论学习,确定课题组成
员及实验班级,拟定课题研究方
案与计划。
附:
组 长:覃建恒
副组长:罗泽渊 彭水兰 何高恒
成 员:罗 菁 周世章 陈庆萍 张小琴 卢 姬
三
、加强管理,指导研究
课题组成员实行层层负责制。子课题组在总课题组的领导下,由子课题组
组长负责,子课题组组织各实验教师参与实验研究。各实验教师要积极地参与
学校开展研究活动,起到
辐射作用。课题负责人参与并指导课题研究,随时了
解研究进展及困惑。在课题研究推进过程中,课题组
应按研究方案认真开展研
究,完成研究任务,并在每学期初制定研究计划,每学期末进行研究小结。
四、依托课堂课堂教学,开展实验研究
课堂教学引路,本学期,通过公开课,研
讨课,观摩课等交流研讨活动,
全面开展评课议课,投入充足的时间集中精力,围绕课题研究的重点展开
扎实
有效的研究和实践探索。承担实验班的实验教师每学期准备举行1—2次研讨课观摩交流活动。
五、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教研水平
要实施科研兴校,更好地做
好课题实验研究工作,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
教师队伍,对课题组成员加强培训,提升教科研水平。为此
,学校教导处计划
采取多种方式培训教师:
1、本课题组组长带领成员认真学习课题方案,明
确课题研究方向,深入了
解课题研究方法,结合实际,扎实有效地开展研究。另外本课题组成员每人订<
br>一份跟语文教学有关的杂志,开展“分享阅读”(组员阅读到好的文章作好记
号推荐给其他组员阅
读),定期组织学习交流,不断提升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
养。
2、开展好课题组理论学习活动
,由课题组负责人组织各实验教师搜集相关
课题的学习理论资料,在课题研讨会上做专题培训四次。 <
br>3、加强集体备课研究,充分发挥课题组成员的智慧、力量,人人上研究课,
达到资源共享、同伴
互助的目的。
六、不断总结经验,实现资源共享
1、主动探索课堂教学,构建探索教材解读
的方法和策略,为我校该课题
研究的全面推广总结有价值的经验,
2、加强交流,突出实效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通过网络研讨教研活动内容,交流实验情况。
(2)开展教师听评课活动,加强教师间的交流。
3、提炼成果,总结推广
参
研人员要强化成果总结意识和成果推广意识,对过程性研究成果认真进
行总结、提炼,详实记载组内研究
活动;认真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总结经验,
要求实验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勤思考,多动笔,积极撰写教学
反思,案例和论
文,从而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初步形成论文案例集。
以上
计划有很多方面还需要在具体实验过程中进一步完善、充实。有优良
的教研氛围、精细的管理和实验教师
的实践钻研,相信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一
定会取得实质性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