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A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马背上的小红军》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烈日灼心剧情-陕西白酒
《马背上的小红军》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四年级 李振华
教学内容:北京版课改实验教材第八册第27课
设计理念:
设计这节课有以下基本理念:
1. “大语文”教育观,课前注重有关长征的资料搜集,帮助
了解背景,理
解人物品质。课后再深入了解长征,激发爱国热情,激励孩子发扬长征精神在社
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知难而进。
2、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从学生已有的经验世界出发,引导质疑。在解决
问
题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潜力,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更多
的东西。
3.根据语文教育的特点,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里,自读感悟、品
读积累。
教材分析:
《马背上的小红军》是本册书第七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是与本单元第一篇课
文《七律·长征》一样赞扬长征精神的,这也是小学语文记录长征的开端。课文
记叙了长征途中一个掉
队的小红军,宁肯牺牲自己也不肯拖累他人的事情,反映
出红军官兵患难相助、生死与共的革命精神,赞
扬了他们一心为他人的崇高品质。
学生分析:
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读、理解、感受人物的语言
、神态及动作描写,体会他们
的心理变化,并通过抓重点词句、朗读和讨论等手段,落实重点,突破难点
。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是如何通过人物的简洁对话和精彩的细节描写,来突出人物形象
,
表现人物品质的。
2、体会小红军为什么在处于极度疲惫,甚至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一次
又一次
巧妙“骗”过陈赓放弃对自己的帮助。
3、体会陈赓到底“对得起”还是“对不起”小
红军,从而体会长征途中红军官
兵患难相助,生死与共的革命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红军长征
中的艰苦生活,体会红军战士患难相助、生死与共的革
命精神以及小红军一心为他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陈赓到底“对得起”还是“对不起”小红军。
教学过程:
一、课前精彩两分钟:《长征》
二、复习引入,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在漫漫长征路上,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而
更为感人的是许多
小红军,他们人小志大,有的用双脚走完了漫漫长征路,有的
则牺牲在长征的途中。《马背上的小红军》
就是陈赓将军在红军过草地时亲身经
历的一件感人至深的事。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与课文内容衔接,了解相关背景,进行课前铺垫。)
1、回忆课文主要内容(根据提示叙述)
这篇课文讲了在红军长征过草地时,一个掉了队的小红军虽然自己
_______,但也不肯
骑____________,不吃________________,说服了______,
最后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板书:陈赓
小红军
2、抓住“说服”在本文的内涵
你认为小红军是用什么方式说服的陈赓?(
说谎,欺骗)说谎、骗人一般人都不
会喜欢,因为这往往是损人利己的,文中的小红军有什么不同呢?(
舍己为人的)
(“骗”加引号)他为什么“骗”陈赓呢?(第一自然段前部分)
过渡:一个小
孩子“骗”一个大人,尤其一个将军也不那么容易,小红军是怎样
“骗”过陈赓的?相信细心品读后你会
找到最佳答案。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抓住课文主要线索。)
出示本节课“学习任务”
三、抓住“骗”,体会人物品质
(一)学习2—10自然段
1、自学提示:
1)默读课文2—10自然段,标出小红军“骗”了陈赓几次。
2)小红军是怎样“骗”陈
赓的?选择自己喜欢一种的方式学习(如列表、
抓重点词语、朗读等),做好记录。
3)在小组内交流,做好汇报准备。
2、自主探究,小组交流
(设计意图:组间合作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批判思维)
3、集体汇报交流
对话
1
2
3
4
陈赓
上马骑一会儿
骑一段路再说
一块走
把它吃了
小红军
体力比你强
同马比赛
等同伴
比你还多
1)小红军用语言骗陈赓:陈赓两次让小红军
骑马,小红军的话说明了小红军要
让陈赓相信他身体很强壮,很有体力;当陈赓要求与他一块儿走时,小
红军说等
同伴只不过让陈赓不必为他担心而已,为的是不拖累陈赓;当陈赓要给他青稞面
时,他
又说谎自己的吃的比陈赓多。
2)小红军用神态来骗陈赓:当时陈赓让小红军“上马骑一会儿吧”时,
小红军
用“满不在乎”、“微微一笑”的神态来表明自己并不疲劳,很有体力,不需要骑
马。
3)小红军还用动作“骗”陈赓:例如“把腰一挺”是小红军想以此表明他很有
体力;他“把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轻拍是怕陈赓发现里面不是干粮。
(设计意图:解决重点,从不同角度理解人物思想,学习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4、归纳四次对话,引导学生体会情感。
师:陈赓先是让小红军骑马,他不骑;接着命令他骑
,他还是不骑,还要跟马比
赛;没办法,陈赓只好要求和他一起走,小红军却说要等同伴;陈赓无可奈何
,
取出一小包青稞面给他,他却说粮袋鼓鼓的。陈赓就是这样,一次一次地帮助(一
帮再帮),
小红军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地说服(一推再推),从这一帮一推、
一帮一推……之中,你体会出了什么
?
教师选学生的发言板书:如“一心为他人”、“患难与共”等。
带着对他们的敬重分角色朗读。
(二)学习11、12、13自然段,升华情感
1、 “不知为什么,陈赓骑在马上心情总是平静不下来,总在想刚才遇到的那个
小鬼。”他在
想些什么呢?(结合第1段小红军外貌及搜集材料谈)
小红军说
体力比你强
同马比赛
等同伴
比你还多
陈赓想 ?
2、师引读11、12段,以读代讲。
3、过渡:孩子们,这是一个真
实的故事,当陈赓将那个小红军抱上马背后,小红
军不久就停止了呼吸。此刻,陈赓全明白了!他明白了
什么?
小红军说
体力比你强
同马比赛
等同伴
比你还多
陈赓想 ?
陈赓全明白了
小红军宁可牺牲自己
也不肯拖累别人呀!
(设计意图:表格内容是相关的,分解、突破难点。)
4、此时此刻,陈赓深深地自责与悔恨
,他深情地搂着小红军,狠狠地捶着自己的
腿说:“陈赓啊陈赓,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呀!”把这句
话改成陈述句。
讨论:陈赓到底“对得起”还是“对不起”这个小红军?为什么?
(抓住“
命令”“只好”“无可奈何”“终于”体会陈赓关心小红军,一帮再帮
已尽职;对自己标准高才悔恨、自
责自己应看出实情)
5、小结:那个小红军叫什么名字,至今谁都不知道,但他牺牲在马背上的那一幕
却深深铭刻在我们的脑海里,永生难忘。这也正是题目用了“马背上的小红军”
的原因。
齐读: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
风雪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更坚。
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让我们把长征精神永远流传下去!
(设计意图:进一步体会主人公的精神。)
四、重刍——整体测试
1、课文主要是用对话的方式突出体现小红军的品质的。 ( )
2、“微微一笑” 和“轻轻地拍了拍”都是动作描写。 ( )
(设计意图:体会神态、语言、动作都能突出人物品格。)
五、反思梳理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哪些写作方法?
(通过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突出人物品质;抓重
点词句理解;用对话方式表达;
用外貌描写衬托等等)
还要学习什么?(发扬精神,努力进取)
(设计意图:总结、归纳、反思能力培养。)
六、布置作业
1、阅读【语文读本】53课(115页)
思考:
2、语文作业本:
一、按原文填空,并回答问题。
这个小家伙不过(
)岁,( )小脸儿,一双( ),两片薄嘴唇,( )有
点翘,穿着(
)的双脚冻得( )。
这是小红军的( )描写。我从( )这个词感觉到小红军
( ), ……
3、阅读
《长征故事》、《红旗飘飘》等书籍,可收看电视连续剧《长征》,也可到
“长征纪念馆”网站查阅有关
资料,对长征做更多的了解,小组合作出一张小报。
板书设计:
27 马背上的小红军
陈赓 (帮) 小红军
(“骗”)
命令 满不在乎 盯着
微微一笑 神态
只好 倔强
一挺 动作
无可奈何 一拉
轻轻拍了拍 语言
终于
患难相助 舍己为人
教学反思:课文既没有波澜壮阔的长征场面,也
没有刻画叱咤风云的人物形象,
只是通过小红军“骗”陈赓这一事例,从侧面反映了长征的艰险,以及上
下两代
人对革命的忠贞不渝的精神。教学中我紧扣“骗”字设计教学,指导学生层层深
入地理解
全文,从中去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