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知识测试题答案
化学高考题-青春是经不起挥霍的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知识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67分)
1、科学课程的三个分目标是( 科学探究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科
学知识 );
2、课程标准把三个领域的内容分成五个方面是( 科学探究 )( 情感、态
度、价值观)(
生命世界 )( 物质世界)( 地球与宇宙 )。
3、科学教育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主要包括( 对待科学学习 )(对
待科学)(
对待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对待自然 )
4、科学探究大致涉及(提出问题 )、(猜想结果
)、( 制定计划)、观
察、实验、制作、(搜集证据 )、(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
)等活动,对
别人研究的结论( 提出质疑 )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5、生命世界的具体内容标准包括( 多样的生物 )( 生命的共同特征)(生
物与环境
)( 健康生活 )
6、物质世界的具体内容标准包括( 物体与物质 )( 运动与力
)(能量
的表现形式 )
7、地球与宇宙的具体内容标准包括(地球的概貌与地球的物质
)(地球运
动与所引起的变化)( 天空中的星体 )
8、科学探究活动一般应把握由(简单)到(复杂
)、由(教师扶着走)到
(逐步放开)、由( 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逐步进行。 <
br>9、科学课程最基本的特点是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学习活动,以
形成对自然进行探究的
(态度 )、(技能)和(获取关于自然的知识 )。
10、科学探究方面的评价应重点评价学生的动
手动脑“做”科学的爱好、技
能、思维水平和活动能力。
11、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应重点评价小学生( 科学学习的态度 )。
12、科学知识方面应重点评价小
学生对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科
学诸方面最基本的概念和技能的理解过程和应用情况,而不是
检查学生最终记住
了多少信息。
13、科学课教学在确定教学目标中,涉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具
体目标,其行为
动词主要用(会)、(能够)。涉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具体目标,其行为动
词主要用(体验)、(意识 )。涉及知识的具体目标,其行为动词主要用( 知
道 ) 、(
、认识)、( 理解)
14、科学实验可以分为(验证性实验)、(模拟实验)和(探究性实验)。<
br>新课程大力提倡(探究性实验)。
15、科学教育资源从空间上可分为(学校资源)、(家庭资
源)和(社区资
源)三类;从性质上包括(人)、(物)、(环境)三大资源。
16、观察是过程性评价的有效手段,其观察要点以( 观察对象为标志)和
以(
观察现象为标志 )分为两种。
17、用做档案的方法做学生学业的全过程评价,这种评价法称为(成长记录
袋)评价法。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7分)
1、科学认识是对无限发展客体的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
认识,总是在逼迫
正确的答案,但永远无法达到。(× )
2、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
√)
3、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指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进日常生
活的方式与习惯,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
4、光是一切颜色的来源,没能光,也就没有颜色。(√ )
5、由学生参加的活动都是亲历活动。( ×请注意并非所有由学生参加的活
动都是亲历活动)
6、现代教育技术即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
计、开发、利用、评
价和管理,来完成教育的优化。(√ )
7、定量评价一般总要优于定性评价。(√ )
三、简答题。((每题3分,共12分))
1、小学科学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
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
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2、各部分目标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科 学课程的总目标和分目标,勾画了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大致轮廓。为了使
总目标能够落实到科
学课程的教学组织、教材编写、教师培训及课程资源配置之
中,《标准》 将总目标从科学探究、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和科学知识三个领域进
行分解,提出了分目标,但这绝不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各分目标的达成
是单独进
行的。好的教学活
动,往往能达到多个教学目标。因此,在实践中,各分目标
必须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来加以把握。
3、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什么?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
1.低 估儿童学
习科学的潜能比高估更可怕。儿童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
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日月星空的好奇心
,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
求知欲望和学习 行为。而且,他们想象丰富、思维活跃。例如,中年
级学生已
经能够在头脑中把一个压扁的塑料球复原成圆球,也即借助想象对一个简单过程
进行逆
向思维。又如高 年级学生能够初步建立用数据来检验某种假设或某种观
点的思维方法。即使低年级学生
也决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在人生早年积累起来的
经验是他们学习新事物的基 础。
2.鼓励儿童通过动手动脑学科 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儿童来说,态
度的形成需要实践的
过程,技能的形成需要反复的模仿练习,而知识的获取主要
通过感性经验的积累。他们常常依靠动手操
作来认识和理解世界,而他们所能
认识和理解的也往往局限于他们自己可以动手操作的具体事物。因此,
在科学教
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景、开展多样化活动是十分 重要的。
3.科 学课的教学方
法要富有儿童情趣和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教师的言语
动作应力求形象、直观、生动有趣,引导儿童自己
得出学习的结论,尽量少用或
不用专业术语和 抽象定义,尤其要避免在教学过程的初始阶段把结论告诉
儿童。
儿童的有意注意和坚持性尚在发展之中,所以课堂教学形式应灵活多变,课外中
长期作业
应简便易 行。
4.尊重儿童在科学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根据他们的爱好爱好、情
感态度、知识能力等方面特点,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完成个性化发展。这需要教
师注意观
察和研究小学生的行为。一个优秀的科学教师常常会弯下腰来倾听儿童
的心声。
4、怎样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科 学探究活动一般应把握由简单到复杂、由教师
扶着走到逐步放开、由模
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逐步进行。要给学生一个由生疏到熟悉的过程,不要
要求一步到 位。在教学实施中,科学探究活动可以是全过程的,也可以是部分
地进行,如某些
课侧重在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假设和预测的训练,某些课则侧
重在制定计划和搜 集信息的训练。不必
拘泥于每次活动必须从头到尾、按部就
班地完成一个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把握。
建议:
1.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提问题的训练,一般布置在探究活动的起
始阶段。
2.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
3.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
设想安全措施。
4.注意搜集第一手资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计
图表的方法。
5.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6.组织好探究后期的研讨,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
四、论述题。(每题6分,共12分))
如何理解与体现“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学 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是指在科学学习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
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
,让他们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中自己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
题的方案,自己 动手收集各种资料,开展调
查与实验,自己整理信息,做出解
释或结论,自己写成研究报告,并进行表达与交流。只有这样,学生才
能在学到
科学知识的同时,习得
开展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科学研究的能力,并培养科
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 完成学
生在科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关键是要转变教师的学生观,重新
定位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在以知识传
授为目标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
要任务是接受 知识。至于接受哪些知识,学习哪些内容,则是由
大纲与课程事
先规定了的,学生没有选择的机会和余地,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教师通
过
设计教案,主持上 课,指挥与操纵着课堂教学,处于主体地位。在这样的课
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认为
学生在课堂里的主要任务就是从不懂到懂,不会到会,
而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会 学生,因此,学生应该
完全听教师的。教师让学生做
什么,学生就做什么,不能自己在课堂里随便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唯一应该
做的
就是听从教师的话,按教师的要
求去做。在这种学生观的支配下,学生的主体
地位是很难完成的。
现 代科学教育以培养学生
的科学素养为目的。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不是简
单通过教师的讲授就可以学会的,其中科学方法与能力、
科学态度与价值观的培
养往往需要通 过学生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中体验与感悟。在这类教学中,学生<
br>的参与性和主体性是必须体现的。为此,教师需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不能再按照
以往的学生观看待
学 生在课堂里的角色,要建立学生也是具有主体能动性的人
的学生观,从学生的主体性角度出发,设计
教案,并创设各种条件与机会,完成
学生在课堂里的主动学习。
2、根据课标教学实施建议,举例谈谈怎样有效组织好科学教学活动。
(一)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二)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三)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四)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五)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六)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七)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一、填空。
1.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2.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它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
方式。
3.小学科学的三个分目标是:(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
学知识)。
4.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要求: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全面化);
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时机的(全程化)。
5.科学教育的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
不有。从空间上可分为(学校资源)、
(家庭资源)和(社区资源)三类;从性质上包括(人)、(物)
、(环境)三
大资源。
6.科学课程重点在于通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激发对科
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7.科学课程是(实践性
)很强的课程,教师需带领和指导学生做大量的(观察
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
8.
科学课程中物体与物质部分经过对(物体)--(材料)--(物质)这三
个层次的观察与探讨,了解物
质的一些(基本性质)与(变化过程),使学生的
认识逐渐由具体向抽象过渡。
9.小学科
学的生命世界知识取向浅显,但不等于内容选择随意性零散化和
琐碎化,它体现了(基础性)、(系统性
)与(探究性)等特点。
10、小学科学教学除了讲授之外,还有多种活动:(搜集信息)、(现场
考
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实验)、(专题研究)、(情境模拟)、(科
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种植饲养)、(科学游戏)等。(留五个空,任
意填。)
二、简答题。
1、科学探究式教学有什么特征?
答:(1)学习者围绕科学性问题展开探究活动。(
2)学习者获取可以帮助
他们解释和评价科学性问题的论据。 (3)学习者要根据事实证据形成解释,
对
科学性问题做出回答。(4)学习者通过比较其他可能的解释,特别是那些体现
科学性理解的
解释,来评价他们自己的解释。 (5)学习者要交流和论证他们所提
出的解释。
2、简述科学素养的四大要素。
答: 科学素养的四大要素是:一、科学兴趣(求知本
能),即对科学的好
奇心与求知欲,以及由此生发的亲近科学、体验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二、科学方法(探究核 心),即了解或把握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和程序,知道如何运
用科学技术知识去尝
试解决手头身边的问题;三、科学知识(概念核心),指对
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和 科学技术知识的理解
;四、科学精神(理念行为),即
对科学技术具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形成负责的学习态度
,既勇于探究新知又能够
实事求是,既敢于质疑、独立思考又乐于互助合作。
3、简述科学探究的实现途径。
答:科学探究的实现宜通过三条途径:①贯穿与教学、
学习的全过程,不仅
使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教师讲授中也要引发、引导学生的探索活动。把科学探究渗透在整个科学课教学的全过程。②把科学探究作为教学的一个内容。③在各个
主题中有活动建议,
渗透和体现探究。
4、在科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
答: 教学中的引导,主要是指教师要
创设各种条件、运用各种方法让学生
去经历提问、发现、验证、分析解释、交流等探究过程。如:通过创
设情境引导;
多媒体、演示 实验引导;通过提问引导;通过有效的结构材料引导;通过一起
写
下来归类、分析引导;试图解释引导;展示资料引导;鼓励提问引导;鼓励验
证引导;赞赏特别办
法引导等等。(答题的教师可根据自己的经验与体会,灵
活回答这个问题。)
三、案例分析
1、对于下述课堂上的师生对话,你有何感想?
小学科学课上,老师在介绍木星时,按照教材指出它
有13颗卫星。突然,
有个学生否定了老师的说法:“不,老师,应该是15颗。”另一位学生马上补<
br>充:“不,是16颗。”老师亲切地问第一位学生,“你怎么知道是15颗”,学
生答“我在一本
科普读物上看到的。”老师接着又问另一位学生,他回答,“最
近一期杂志上说是16颗。”这位老师听
了,高兴地对同学们说,“你们真了不
起!课本上有些知识范围确实陈旧过时了,老师好落后了。木星的
卫星究竟有多
少颗,课后我们再研究、核实,好吗?” (说明:答题的老师们可根据自己的实
践经验、学得的理念及独特的感受,发表自己的感想。以下提供的答题思路仅供
参考。)
答题思路: 1.对这位老师的教学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可加以肯定: A、
体现了“用教材教”而
不是“教教材”、“不唯教材”的新理念,让学生知道
知识的更新。
B、能尊重学生,老师能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互学,体现了新课程
理念下教师角色的转换。
C、能对学生进行肯定与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
趣。 2.对这一教学片断还可提出以下建议:
A、可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科学发
展观教学;
B、可借此机会鼓励学生创新,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