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温柔似野鬼°
837次浏览
2020年12月12日 08:2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欢迎领导标语-死性不改国语

2020年12月12日发(作者:姜永宁)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声音》
第一课:《听听声音》
1. 我们周围的声音在 强弱、高低、长短 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
2. 音叉是一种 发声仪器 ,用来 调试乐器 和 测试音高 。
3. 敲击大小不同的两支音叉,小音叉发出的声音高,大音叉发出的声音低。

第二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 一个物体(比如音叉、钢尺、橡皮筋、铁钉等)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
这种运动称为 振动 。
2. 声音是由 物体振动 产生的,如果停止振动声音就会马上停止。

第三课:《声音的变化》
1. 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
体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2. 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 述,由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决定,振动得越快,声音就
越高;振动得越慢,声音就越低。

第四课:《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1. 在拨动钢尺时,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尺子振动时发出的音高也会改变 ,因为尺
子振动的快慢改变了。
2. 尺子伸出桌面越短, 发出的声音越高 ;尺子伸出桌面越长, 发出的声音越 低。

第五课:《声音的传播》
1. 声音以 波 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
种物质,从一个 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2. 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3. 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真空环境中不能传播声音。

第六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1. 我们的耳朵可分为 外耳、中耳、内耳 ,外耳有耳道;中耳有鼓膜和听小骨;内耳有耳
蜗和听觉神经。
2. 一个 振动的物体 会使它周围的 空气 发生振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朵,外耳的
耳廓 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 耳道 传到鼓膜,引起 鼓膜 的振动。耳中的 听小骨 再将振动
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 液体 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刺激 听觉神经 —— 产生了信号,
大脑 接受了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

第七课:《保护我们的听力》
1. 耳朵 是我们的 听觉器官 ,需要精心呵护
2. 保护我们听力的方法有:远离噪声 、控制物体发声 。



第二单元《我们的身体》
第一课:《身体的结构》
1、从外形上看,人的身体一般可以分为 头、颈、躯干、四肢 四部分组成。
2、人体的外部特点可以 直接观察 ,内部特点可以 借助一些工具 ,也可以用看、听、
闻、摸的方法感觉。

第二课:《骨骼、关节和肌肉》
1、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个支架,这就是 骨骼 。骨骼 支撑 着我们的身体, 保护 着我
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2、人体的活动由 骨骼、关节 和 肌肉 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
肉的组合形式也不同。
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灵活。

第三课:《运动起来会怎样(一)》
1、人的呼吸器官有:鼻腔、气管、支气管 、肺 等。
2、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 气体交换,使 氧气进入血
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3、肺活量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
4、为什么运动时呼吸会加快?因 为人体运动的过程中,需
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呼吸的次数要比平时多,以便呼出和
吸入比平 时多的气体。

第四课:《运动起来会怎样(二)》
1、人体需要的氧气由 肺 吸入后进入 血液,再由 心脏 通过 血管 输送到身体的各个
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再排出体外。
2、为什么运动时心跳会加 快?因为伴随着身体运动量的增加,人需要的氧气增加,心跳
也就逐渐加快,以便输出更多的血液来运输 氧气。

第五课:《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1、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 口腔、食道、胃、小肠 和 大肠。食物被食道 运输 到
胃里,在胃里被进一步 磨碎 和 分解 ,在小肠里被 吸收 。
2、如果食物在体内消化得好,我们就会吸收更多的营养,为运动、生长提供能量。

第六课:《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1、口腔是食物消化开始的地方,是由 牙齿、舌头、唾液 共同完成的。牙齿有咬碎食
物的作用;舌头有搅拌的作用;唾液有湿润食物的作用。
2、牙齿按形状给牙齿分类,可分为 门齿、犬齿、臼齿。门齿有咬断食物作用;犬齿有
撕裂食物作用;臼齿有磨碎食物作用。
3、老人们常说“细嚼慢咽”的道理是牙齿将食物磨碎,以利于食物在体内消化。

第七课:《相互协作的人体器官》
1、 人的一切活动都需要依靠身体各个器官的协同工作才能完成。
2、 我们身体的各部分器官之间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第三单元《运动和力》
第一课《让小车运动起来》
1、地球上的物体都受到一个( 向下)的力,这就是(重力)。生活例子:树上苹果掉落,
小孩子从滑滑梯滑下,水往低处流,都是由于 (重力)的作用。
3、(一定的拉力)能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在小缆车实验中,拉力的大小用(垫 圈的
个数)来表示。
4、小车实验时,每种情况至少测量(三次),求(平均值),力求实验结果更准确。

第二课《用气球驱动小车》
1、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 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
2、充气的气球具有能量,(喷气)时可以产生(动力)。
3、(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反冲力运动的。

第三课《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1、拉长的橡皮筋具有能量,(释放)后可以产生(动力)。
2、橡皮筋、弹簧在受到外力作 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
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3、(弓箭、拉力器)和各式各样的(弹簧)都利用了物体的弹力。
4、一定条件内,用橡皮 筋作动力的小车,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小车的行驶速度(越
快),行驶距离也(越远)。

第四课《弹簧测力计》
1、(弹簧测力计)是用来(测量力大小)的一种工具,生活中常被叫做(弹簧秤)。
2、弹 簧测力计的组成主要包括(提环、指针、刻度板、挂钩和弹簧),使用弹簧测力计
时,先要调零。 3、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到拉力会伸缩)的特征制成的。拉力(越大),弹簧伸得
(越长) ,示数也(越大)。
4、科学上用(牛顿)作为力的单位,简称(牛),用字母(N)表示。

第五课《运动与摩擦力》
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 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
物体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2、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
3、生 活中增大摩擦力的例子有(鞋底的花纹、汽车轮胎的花纹)等,减小摩擦力的例
子有(给齿轮加润滑油、 自行车轴承)等。
4、自行车上增大摩擦力的做法有(轮胎、脚蹬子表面采用做花纹的方法使表面粗糙 ,刹
车采用增加压力的方法),减小摩擦力的做法有(安装滚珠、加润滑油)等。

第六课《运动的小车》
1、运动的小车、发光的灯泡、燃烧的蜡烛、拉长的橡皮筋都具有能量。
2、能量还可以储存在(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
3、坡度越(大),小车滑下的速度就越(快),木块被撞后滑行的距离越(远)。



第七课《设计制作小车(一〉》
1、设计制作的一般流 程是(明确问题,制订方案,实施方案,评估与改进)。2、小车的
车架起(支撑、固定)作用,车身要 求(美观)。
3、确定小车的设计方案,一般要绘制(设计图),从(多个角度)画出小车,并标注主 要
部分的(尺寸)。

第八课《设计制作小车飞二)》
1、工程师会将( 不成功的模型看成一个有价值的学习机会,并根据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
(反思并改进),做出更好的(解 决方案)。
2、小车制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有(不走直线,橡皮筋动力不足,气球吹气时间太短)等。

雷锋日记内容-红楼梦人物性格分析


炸鸡腿的做法-淘宝打听


节日祝福短信大全-promoted


dnf时空石-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4个月孕妇食谱


情侣透明皮肤-第二乐章


对症下药需良方-希望英语官网


太古的盟约-丁香花开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