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材分析及知识结构分析

巡山小妖精
762次浏览
2020年12月12日 09:0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能高-中国军事排名

2020年12月12日发(作者:裴夷直)


一、充分明确评价的目的
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 展状况,以
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这
样的 评价不同于传统的评价--单纯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分等排队的做
法,势必引起评价主体、评价 内容、评价方法和评价时机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
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学生将参与教学评 价,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并对教师的教学状况提出自己
的看法;学生家长、教育管理部门、科技管理部 门以及社区有关组织和人士也将
被邀请参与对科学课程的组织、实施、方法和效率等的评价;教师在教学 评价中
仍将发挥重要作用,但是不再充当裁判员的角色,而是学生科学学习的伙伴和激
励者,同 时又是自己科学教学的调控者。
2.评价内容的全面化
评价要依据《标准》,要涵盖科学素 养各方面的内容,既要考察学生对科学
概念与事实的理解,又要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探究 的方法与能力、
科学的行为与习惯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
3.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单 纯的书面测验和考试已经不能适应科学课程的发展,运用多种方法对不同
目标、不同内容进行教学评价势 在必行。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可以参考本《标准》
的建议,可以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也可以由科学教师、 学生和其他相关人员来
发明、创新--凡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评价方法都应得到肯定与赞赏。
4.评价时机的全程化
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因此评价就不 能仅
在学习过程结束后再进行,而必须伴随于教学过程之中。这就需要教师随时关注
学生在课堂 上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的评价。
一、 准确把握评价的内容 科学课程评价所包含的内容是根据《标准》的总目标、分目标和具体内容
目标而确定的。这些内容集 中反映了一个学生经过3~6年级的科学课程学习后
其科学素养所应达到的水平。
1.科学探究方面
应重点评价学生动手动脑做科学的兴趣、技能、思维水平和活动能力。 具
体可以评价他们参与科学学习活动是否主动积极,是否持之以恒,是否实事求是;
观察是否全 面,提问是否恰当,测量是否准确,设计是否合理,表达是否清晰,
交流是否为双向或多向的;搜集、整 理信息、进行合理解释的能力怎么样,动手
能力怎么样,同伴之间交往合作的能力怎么样。要注意鼓励小 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活动,理解科学探究过程,获得科学探究的乐趣,逐步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而
不要强调小学生科学探究的结果或水平。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应重点评价小学 生科学学习的态度。具体可以评价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否浓
厚,学习动机是否强烈;能否尊重事实尊重证据 ,能否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是不
是乐于合作与交流,乐于采纳别人的意见,乐于改进自己的学习或研究; 能不能
关心科学技术,热心参与有关活动,发展对自然和社会的关怀和责任感。
3.科学知识 方面应重点评价小学生对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诸方
面最基本的概念和技能的理解过程和 应用情况,而不是检查学生最终记住了多少
信息。


三、灵活运用评价方法
科学课程的评价以真实的日常教学为基础,充分利用所有正常的课堂教学活
动和课外实践活 动,全面反映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可供采用的评价方法
主要有:
教师观察:科学教师 应注意观察学生的科学学习表现,据此安排教学内容,调整
教学进度,改善教学方法,必要时开展个别教 学指导。长期、系统的观察应有记
录。
与学生谈话:科学教师、教育管理者和家长以平等的身 份向学生询问一些开放性
的问题,了解学生对这些问题的看法或想法。
杰出表现记录:教师和 学生对科学学习活动过程中有特殊意义或价值的信息(如
学生的超常表现、独特见解、科学创意等)及时 记录在案,供终结性评价时参考。
测验与考试:测验与考试在科学课程的评价中有两种用法:一是在学 习开始前对
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摸底;二是在学习告一段落时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总
结。 要改变过去以知识记忆为主的书面考试方法,注意新情景的运用,针对不同
的要求,采用口试、笔试、现 场操作等方法,着重检查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活动产品分析:学生科学学习活动 的一切结果都可以用来评价。例如,科学课笔
记、科学图画、科学诗文、科学概念图、科学实验报告、科 学调查报告、手抄报
等等,通过学生的自评和互评,逐步学会分析个人科学学习的特点,以利扬长避短。
学生成长记录袋:由教师或学生收集学生的学习结果,如科学观察日记、科技小
制作 、科学报告等等,由此可以把握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轨迹。
评定量表:即教师根据学生某一活动的表现, 直接对其结果作出评定。这种评定
可以是描述性的,也可以是程度、等级或数值,分别称为定性量表、程 度量表、
等级量表和等值量表。
作业法:即教师提供一项作业任务,从学生完成该作业的质量 判断其有关水平与
能力。作业法从形式上可分为短周期与长周期两种。
短周期作业:指教师提 供某一作业任务,学生当堂完成。教师通过现场观察其完
成作业的速度、质量与效果,评价其某些方面的 水平与能力。例:教师向学生提
供一句话,堆肥是有机物腐败的结果,让学生提出一个研究题目,设计一 个模
拟实验方案,并对实验结果提出猜想。
长周期作业:指教师布置作业任务,学生从设计、 实施到报告可以经历一段时间
(从几天到几个月),其间教师参与全程指导,并根据学生对指导的依赖性 和表
现,对其有关方面作出评价。例:教师要求学生针对居住区周围的环境提出一个
课题进行研 究,并报告研究结果及其价值。
评议法:涉及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指标,除上述方法外,还 需采用评
议法,即先由学生按指标要求自评,然后组成小组让学生互评,最后教师可根据
学生自 评与互评的结论,参照观察记录、考试与作业情况,作出综合评定。





小学科学教材分析
各册教材单元分布及课题
三上 一、植物 1.我看到了什么 2.校园的树木 3.大树和小草 4.观察水生植
物 5.植物的叶 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7.植物的共同特点
二、动物 1.寻访小动物 2.蜗牛(一)3.蜗牛(二)
4.蚯蚓 5.蚂蚁 6.金鱼
7.动物的共同特点
三、我们周围的材1.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2.谁更硬一些 3.比较柔韧性 4.它们吸水
料 吗 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6.砖和陶瓷
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四、水和空气 1.水 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3.谁流得更快些 4.比较水的
多少 5.我们周围的空气 6.空气占据空间吗
7.空气有重量吗

三下 一、植物的生长变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2.种植我们的植物

3.我们先看到了根 4.种子变成了幼苗 5.茎越长越高
6.开花了,结果了 7.我们的大丰收
二、动物的生命周1.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2.蚕的生长变化

3.蚕变了新模样 4.蛹变成了什么5.蚕的生命周期 6.其
它动物的生命周期 7.我们的生命周期
三、温度与水的变1.温度和温度计 2.测量水的温度 3.水结冰了

4.冰融化了 5.水珠从哪里来 6.水和水蒸气
7.水的三态变化
四、磁铁 1.我们知道的磁铁 2.磁铁有磁性 3.磁铁的两极 4.磁铁
的相互作用 5.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6.指南针 7.做一个指南针



四上 一、天气 1.我们关心天气 2.天气日历 3.温度与气温 4.风向和风
速 5.降水量的测量 6.云的观测
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二、溶解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5.溶解
的快与慢 6.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7.分离食盐和水的方法
三、声音 1.听听声音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声音的变化 4.探索尺子的
音高变化5.声音是怎样传播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7.保护我们的
听力
四、我们的身体 1.身体的结构 2.骨骼、关节和肌肉 3.跳动起来会怎样(一) 4.跳
动起来会怎样(二)5.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6.口腔里的变化 7.呵护
我们的身体

四下 一、电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点亮小灯泡
3.简单电路 4.电路出故障了 5.导体与绝缘体
6.做个小开关 7.不一样的电路连接
二、新的生命 1.油菜花开了 2.各种各样的花
3.花、果实和种子 4.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5.种子的萌发 6.动物的卵 7.动物的繁殖活动
三、食物 1.一天的食物 2.食物中营养 3.营养要均衡
4.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5.面包发霉了
6.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7.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四、岩石和矿物 1.各种各样的岩石 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3.岩石的组成 4.观察、描述矿物(一)
5.观察描述矿物(二)6.面对几种不知名的矿物
7.岩石、矿物和我们



五上 一、生物与环境 1.种子发芽实验(一) 2.种子发芽实验(二)
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4.蚯蚓的选择 5.食物链和食物网 6.做
一个生态瓶
7.改变生态瓶 8.维护生态平衡
二、光 1.光和影 2.阳光下的影子 3.光是怎样传播的
4.光的反射 5.光与热 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7.做一个太阳能热水器 8.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三、地球表面及其1.地球表面的地形 2.地球内部的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3.坚硬的岩石会改变
变化 模样吗 4.土壤中有什么
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6.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
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四、运动和力 1.我们的小缆车 2.用橡皮筋作动力
3.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4.测量力的大小
5.运动与摩擦力 6.滑动与滚动
7.运动与设计 8.设计制作小赛车

五下 一、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4.造一艘小船
5.浮力 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二、热 1.热起来了 2.给冷水加热 3.液体的热胀冷缩
4.空气的热胀冷缩 5.金属热胀冷缩吗
6.热是怎样传递的
7.传热比赛 8.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三、时间的测量 1.时间在流逝 2.太阳钟 3.用水测量时间
4.我的水钟 5.机械摆钟 6.摆的研究
7.做一个钟摆 8.制作一个一分钟的计时器
四、地球的运动 1.昼夜交替的现象 2.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3.怎么证明地球在自转 4.谁先迎来黎明
5.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6.地球在公转吗
7.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六上 一、工具和机械 1.使用工具 2.杠杆的科学 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4.轮轴的
秘密 5.定滑轮和动滑轮 6.滑轮组
7.斜面的作用 8.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二、形状与结构 1.抵抗弯曲 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3.拱形的力量
4.找拱形 5.做框架 6.建高塔
7.桥的形状和结构 8.用纸造一座“桥”
三、能量 1.电和磁 2.电磁铁 3.电磁铁的磁力(一)
4.电磁铁的磁力(二) 5.神奇的小电动机 6.电能和能量 7.电
能从哪里来 8.能量与太阳
四、生物的多样性 1.校园生物大搜索 2.校园生物分布图
3.多种多样的植物 4.种类繁多的动物
5.相貌各异的我们 6.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7.谁选择了它们 8.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六下 一、微小世界 1.放大镜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放大镜下的晶体 4.怎样放得更大


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8.微小世界和我们
二、物质的变化 1.我们身边的物质 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铁生锈了 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物质变化和我们
三、宇宙 1.地球的卫星——月球 2.月相的变化
3.我们来造“环形山” 4.日食和月食
5.太阳系 6.在星空中(一) 7.在星空中(二)
8.探索宇宙
四、环境和我们 1.一天的垃圾 2.垃圾的处理 3.减少丢弃及重新利用 4.分类和
回收利用 5.一天的生活用水 6.污水和污水处理 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
域 8.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总体印象:每册四单元,三四年级每单 元7课,五六年级每次8课。相对
来说三四年级教学任务较重。课题目标指向性较强,如五年级的部分课 题,
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土壤中有什么、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什么样的
土地容易被侵蚀、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等。
教材内容归类
生命世界:
三上
三下
四上
四下
五上
《植物》、《动物》
《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
《我们的身体》
《新的生命》
《生物与环境》


五下
六上
六下

《生物的多样性》
《环境与我们》
物质世界:
三上
三下
四上
四下
五上
五下
六上
六下
《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
《温度和水的变化》、《磁铁》
《溶解》、《声音》
《电》、《食物》
《光》、《运动和力》
《沉和浮》、《时间的测量》、《热》
《工具与机械》、《形状与结构》、《能量》
《微小世界》、《物质变化》
地球与宇宙:
三上
三下
四上
四下
五上
五下
六上
六下


《天气》
《岩石和矿物》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地球的运动》

《宇宙》
内容归类解读:
1.物质世界是小学科学学习的重点,共 有18个单元,占了约56.3%,这
和物质世界的内容离小学生的现实生活很近以及小学生的接收能力 有关,
而且物质世界的内容每册都有,贯穿整个小学科学学习。
2.生命世界的内容明显呈现 一个从点到面、从具体到一般、从单一知识
到综合理解运用的特点。在中年级主要通过对单个生命体的细 致的观察研


究,发现理解一些生命个体的常识,如观察蜗牛、养蚕、种凤仙花等,由这些活动触类旁通,逐渐建立与其相类似生命个体的特征,到了高年级,
重点放在对生命世界共性特 征以及差异性的研究,如归纳动物、植物、微
生物的特点。此外,高年级还紧紧将生命世界与我们的现实 生活结合起来,
如保护环境、污水处理、垃圾填埋、限塑令等。
3.地球与宇宙知识主要分布 在高年级(三年级没有安排),这与学生的
认知能力特别是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是有密切关系的。该部分 内容特点比
较明显,即地球与宇宙的研究活动大部分是无法复制或短期内实现的,如
火山喷发、 地震、日食月食,需要运用好模拟实验、图解、演示等手段。
4.三大领域的目标按单元分布内容,非 绝对按单元包含,相对独立,也
有交叉包含的情况。如《声音》单元中关于《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保
护我们的听力》就有属于生命科学的内容;《能量》单元《能量与太阳》
就涉及地球宇宙的知识 ;《微小世界》单元中也有关于微生物方面的知识。
三大课程目标领域内容解读
一、生命世界
1.生命世界内容标准框图及分析
分析:从内容框图可以看出,生命 世界主要涉及四个方面内容:多样的生
物、健康的生活、生命的共同特征、生物与环境。从教材编排看, 整个小
学阶段的生命科学内容的递进学习也是这样的,先是从小学生最常见的、


最喜爱的动植物入手,如大树、狗尾草、蜗牛、凤仙花、蚕宝宝等入手,
建立初步的动植物特征的认识, 继而从动植物转向对我们自己人类的研
究。在此基础上,梳理并建立起生命的共同特征,学会运用这些知 识认识
和改造生命世界,即生物与环境部分的内容。
2.具体内容标准解读(重点部分)
(1)多样的生物

常见的植物
具体内容标准
1.能说出常 见植物的名称,并能简单分类(三上年级(主要在本册,但在之
后的学习中不要淡忘,逐渐增加相关知识 )
一棵大树——校园里的树木——大树和小草——金鱼藻、水葫芦等——植物的
叶;
比较概括:树的相同处与不同处;大树和小草的异同;陆生植物与水生植物的
不同点与共同点;注重对 植物共性的概括;
注重“变化”意识:对树叶变化的观察,了解植物是在生长变化的)
2.了解当地植物资源,能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3.了解更多植物种类,感受植物世界的 多姿多彩(开展一些资料搜集、实物
采集、参观活动,主要活动在六上《生物的多样性单元》)
常见的动物 1.能说出常见动物的名称,并能用不同标准对动物分类(三上年级
寻访小动物——饲养蜗牛仔细观察(2课时)——观察蚯蚓——观察蚂蚁——
养金鱼;
比较概括:蜗牛与蚯蚓的相同处与不同处;蚂蚁和金鱼的异同;综合比较四种
小动物不同点与共同点; 注重对动物共性的概括;)
2.能概括某一动物的共同特征(不可将概念特征强加于学生,尤其在中年 级
阶段,要尊重学生的认知,一般在六上《生物的多样性》单元才能达成目标)
常见的其他生物 了解细菌的正反作用,知道真菌、病毒也是生物,但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
物。(重点需要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主要特征)进行思辨。主要内容:四下《面
包发霉了》、六下《显微 镜生命世界(三)》)



(2)生命的共同特征

生物的生命周期
具体内容标准
通过栽培植物、饲养小动物了解动植物生长的大致过 程(主要活动:三下年级
种植凤仙花、饲养蚕宝宝。工作量较大,要激发保护学生的兴趣,感受生物生< br>命过程的复杂多样)
生物的繁殖 1.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主要活动也是在三下年级的 种养殖活动中,
此外四下中《新的生命》单元中对动物卵的观察以及动物繁殖方式的研究)
2.列举动物不同的生殖方式
3.关注与生物繁殖有关的生物科技(重点了解转基因技术、克 隆技术,放在
六年级《微小的世界》单元)
生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1.能指认植物六大器官 知道作用(指导学生观察完整的开花植物,活动主要
是四下年级《新的生命》单元前几课观察油菜花、认 识花、果实、种子等器官,
另外还要其他种植活动,如种子发芽实验等)
2.能指动物的器官知道作用
3.知道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六下利用显微镜对洋葱表皮 细胞的观察以
及观察各种动植物细胞图谱)
生物的基本需求 1.认识维持生物生存的基本要 素(主要活动是五上《生物与环境》单元,通
过种子发芽实验和制作生态瓶活动,实现对生物与环境的了 解)
2.了解动物吃食物是消耗维持生命所需的能量(在各个养殖活动中进行观察,
此外在四 下《食物》单元进行了解)
3.了解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各块植物单元教学中实施,另外在六下《 微小
的世界》单元利用显微镜对植物叶的观察活动中进行)
遗传现象 1.知道生物的很多特性是遗传的
2.了解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六上《生物的多样性》单 元中做重
点研究,如《相貌各异的我们》一课)
(3)生物与环境

生物与环境的适应
具体内容标准
1.能仔细观察动植物的外形,使之与其生存的环境建立联系
2.动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如植物的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动物的冬
眠、保护色、拟态等
3.知道动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4.懂得食物链的意义(重点在五上《生物与环境》和六上 《生物的多样性》
两单元开展研究,重视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进化现象 1.能解释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含义
2.能以某一种动物为例解释生物进化的过程


3.关注恐龙灭绝、鸟类起源、人类进化等有趣的进化问题
(4)健康生活

生理与健康
具体内容标准
1.了解营养的来源及其重要性
2.了解人体各脏器的功能(在四上《我们的身体》、四下《食物》单元做专
题研究)

生长发育
良好的生活习惯
了解人一生的的大致生长过程、生长发育的主要特点
1.了解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
2.认识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六上《环境和我们》单元做重点了解)
二、物质世界
1.物质世界内容标准框图及分析
分析:从内容框图可以看出,生命世界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内 容:物体与物
质、运动与力、能量的表现形式。从教材编排看,整个小学阶段的物质科
学内容从 简单的材料的观察到动态的力学知识再到物质的变化,呈由近及
远、由浅入深、从静态观察到动态变化, 从简单到复杂的方式。其内容分
布于各册,其中能量的表现形式内容最多。
2.具体内容标准解读(重点部分)
(1)物体与物质
内容
物体的特征
具体内容标准
1.能用感官判断物体特征,能加以描述,并能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
2.会使用简单仪器(尺、天平、温度计)
3.知道热胀冷缩现象
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1.能根据材料的特性给物体分类
2.认识材料的特性,如导电、溶解、沉浮、传热等


物质的变化 1.了解物质的三态变化(形态变化)
2.了解物质变化的两大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质的变化》单元
物质的利用 1.树立保护资源意识
2.了解物质给人类和环境带来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能量单元》和《我
们与环境单元》)
(2)运动与力
内容
位置与运动
具体内容标准
1.能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理解物体的位置需要另一个物体作为参考(参
照物意识)
2.能记录物体在直线运动过程不同时刻的位置(如小车的运动)
3.知道描述物体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
常见的力 1.知道推和拉都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力有大小、方向
2.知道常见的力(《运动和力单元》专题研究)
简单机械 1.探究怎样使天平或杠杆保持平衡
2.知道利用简单机械能提高工作效率,了解常见的简单机械,如斜面、杠
杆、滑轮、轮轴等
(3)能量的表现形式
内容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具体内容标准
1.声音由振动产生
2.声音需通过物质传播
3.声音有利弊
热现象 1.热传导
2.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的,知道温度单位,会使用温度计
3.温度总是由高温传向低温物体,直至平衡,了解常见的传热和隔热的方
法。
光的传播 1.了解光的传播形式、光的反射
2.光是有颜色的,了解日光色散现象
简单电路 1.知道常用电器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知道开关的作用,能接简单电

2.知道材料的导电性和绝缘性
磁现象 1.探究磁铁的方向特性,磁铁的两极以及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规律
2.知道电能产生磁,探究影响电磁铁大小的因素及其应用
能量的转换 1.知道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有电、光、热、声、磁等。
2.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科研相互转化



三、地球与宇宙
1.地球与宇宙内容标准框图及分析
分 析:从内容框图可以看出,地球与宇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地球的
概貌与地球的物质、地球运动与所 引起的变化、天空中的星体。从教材编
排看,地球知识是主要的学习内容。这部分知识在认识难度上是整 个小学
阶段最大的。
2.具体内容标准解读(重点部分)
(1)地球概貌与地球物质
内容
地球的概貌
具体内容标准
1.地球的基本特征(形状、大小、地表特征)
2.知道地球内部的构造(地壳、地幔、地核以及内部有炽热的岩浆)
3.了解地球仪、地图的主要标识和功用的
地球的物质之一:岩石、沙、1.会对不同的岩石进行分类
土壤
2.知道主要的矿物
3.能设计土壤对植物影响的实验(四下《矿物和岩石》单元、五上《地 球
表面及其变化》单元)
地球的物质之二:水 1.知道水的基本特性(溶解、与生物的密切生命的关系)
2.知道水污染的危害
地球的物质之三:空气 1.知道空气的基本特征及生命意义
2.了解人类活动对空气的危害
(2)地球运动所引起的变化
内容
变化之一:天气变化
具体内容标准
1.知道天气的简单测量(温度、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会使用
简单的测量仪器(温 度表、风向仪、雨量器等)
2.探究风、雨、雪的成因


3.会看天气预报
变化之二:昼夜变化 1.知道地球自转的周期
2.了解古人对昼夜形成的猜想及哥白尼的贡献
3.探究地球自转对动物行为的影响
变化之三:地表变化 1.了解地表是不断变化(自然的和人为的)
2.了解火山喷发和地震
变化之四:四季变化 1.了解四季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2.了解四季变化和地球公转有关
(3)天空中星体
内容
太阳和月球
具体内容标准
1.知道太阳的基本特征以及太阳对地球的作用
2.认识太阳的运动与影子、温度变化的关系
3.会利用太阳辨方向
4.认识了解月球
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 1.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
2.知道四季的代表星座(主要夏季)
3.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宇宙三者的关系
探索宇宙的历史

1.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
2.知道探索宇宙的工具
3.了解探索宇宙付出的艰辛
4.关注我国空间技术的新发展
教材使用的几点建议
1.教材是课程具体的体现 。现行教材为教科版教材,经过一轮实验后于
2007年进行了重大修订,力度、速度之快,前所未有。
2.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实施载体。“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是重要的
指导思想,但“用教材 教”的前提是对教材全面的参透和理解,我的理解
是“会教教材”,所以“用教材教”的基础是“会教教 材”。


3.活动性是科学教材的主要特点。我们的科学教材是由一系列典型的科
学探究、认识活动组成的。活动是有结构的。要求学生参与经历的是有结
构的一系列的活动过程——一 个由各种活动组成的认识活动过程。
4.一定要赋予科学活动丰富的科学内涵和教学内涵。并 不是所有
具有科学内涵的活动都可以编写到小学科学教材里,都可以运用到我们小
学科学教学过 程中去。也不是所有的具有教学内涵的活动可以编写到科学
教材中间和运用到科学教学过程中去的。既具 有科学内涵,又具有教学内
涵的,也就是对孩子具有科学素养价值、意义的活动,才是我们科学课的活动。所以研究、把握和观察我们科学教材活动的内涵,我们科学课教学
过程中间的一个个的活动的 内涵,是我们科学老师、科学教材编写人员和
科学教育研究工作人员需要关注的问题,也就是思考这个活 动的编排意
图、实际效果等。
5.重视并理解教材的编排特点。(1)要重视前后知识的有机 联系。从教
材编排来看,整个小学科学教材很多内容单元呈线性排列,前后关系密切,
如生命科 学的知识,三四年级主要是生命世界最基本的科学知识,学生通
过学习了解植物、动物以及生命世界最基 本的特征,五六年级则对生命世
界进行概括和延伸,需要先前所学知识有力的支撑,所以,一定要做好前
后联系和衔接、复习工作。(2)要掌握修订版教材单元课时的结构特点,
一般以总分总或分总 结构组成一单元,尤其是每一单元最后一课,是对单
元知识的梳理和总结,或者是对单元知识的综合运用 。(3)要重视对科学
概念的整合。多用归纳的方法,对科学概念进行整合,把学生已有的零散


的知识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相应的概念。科学概念的形成要符合学生
的特点,不拘泥 于生物学上的专有名词,特别是教材没有明显标明的概念,
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解释和陈述,力 求做到短小、准确,不要一
味地向学生灌输标准的条理式科学概念,甚至要求死记硬背,最重要的是深入探究生物生命活动中一些有意义的问题。如研究食物链,不要去记住
什么是食物链,什么是消费 者,什么是生产者,而是要结合现实生活去深
入了解食物链的结构以及共性的特征。
6.要重 视课外知识对已有科学知识的补充,帮助形成科学概念,要充分
重视单元资料库的价值。

二、评价建议
(一)充分明确评价的目的
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其主要 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
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 生的
科学素养。这样的评价不同于传统的评价--单纯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业成绩
进行分等排队的 做法,势必引起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评价时
机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
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学生将参与教学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并对教师的教学状况提
出自己的看法;学生家长、教育管理部门、科技管理部门以及社区有关组
织和人士也将被邀请参与对科 学课程的组织、实施、方法和效率等的评价;


教师在教学评价中仍将发挥重要作用,但是 不再充当裁判员的角色,而是
学生科学学习的伙伴和激励者,同时又是自己科学教学的调控者。
2.评价内容的全面化
评价要依据《标准》,要涵盖科学素养各方面的内容,既要考 察学生
对科学概念与事实的理解,又要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探究
的方法与能力、 科学的行为与习惯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
3.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单纯的书面测验和 考试已经不能适应科学课程的发展,运用多种方法
对不同目标、不同内容进行教学评价势在必行。多样化 的评价方法可以参
考本《标准》的建议,可以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也可以由科学教师、学
生和 其他相关人员来发明、创新--凡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评价方
法都应得到肯定与赞赏。
4.评价时机的全程化
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因此 评价就
不能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再进行,而必须伴随于教学过程之中。这就需要
教师随时关注学 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适当的鼓励
性、指导性的评价。
(二)准确把握评价的内容
科学课程评价所包含的内容是根据《标准》的总目标、分目标和具体< br>内容目标而确定的。这些内容集中反映了一个学生经过3~6年级的科学
课程学习后其科学素养所 应达到的水平。
1.科学探究方面


应重点评价学生动手动脑做科学 的兴趣、技能、思维水平和活动能
力。具体可以评价他们参与科学学习活动是否主动积极,是否持之以恒 ,
是否实事求是;观察是否全面,提问是否恰当,测量是否准确,设计是否
合理,表达是否清晰 ,交流是否为双向或多向的;搜集、整理信息、进行
合理解释的能力怎么样,动手能力怎么样,同伴之间 交往合作的能力怎么
样。要注意鼓励小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理解科学探究过程,获得科学
探 究的乐趣,逐步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而不要强调小学生科学探究的结
果或水平。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应重点评价小学生科学学习的态度。具体可以评价他们的学习兴趣是< br>否浓厚,学习动机是否强烈;能否尊重事实尊重证据,能否大胆想象勇于
创新;是不是乐于合作与 交流,乐于采纳别人的意见,乐于改进自己的学
习或研究;能不能关心科学技术,热心参与有关活动,发 展对自然和社会
的关怀和责任感。
3.科学知识方面应重点评价小学生对生命科学、物质 科学、地球与宇
宙科学诸方面最基本的概念和技能的理解过程和应用情况,而不是检查学
生最终 记住了多少信息。
(三)灵活运用评价方法
科学课程的评价以真实的日常教学为基 础,充分利用所有正常的课堂
教学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全面反映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可供采< br>用的评价方法主要有:
教师观察:科学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科学学习表现,据此安排教学


内容,调整教学进度,改善教学方法,必要时开展个别教学指导。长期、
系统的 观察应有记录。
与学生谈话:科学教师、教育管理者和家长以平等的身份向学生询问
一些 开放性的问题,了解学生对这些问题的看法或想法。
杰出表现记录:教师和学生对科学学习活动过 程中有特殊意义或价值
的信息(如学生的超常表现、独特见解、科学创意等)及时记录在案,供
终结性评价时参考。
测验与考试:测验与考试在科学课程的评价中有两种用法:一是在学
习开始前对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摸底;二是在学习告一段落时对学生
的学习结果进行总结。要改变过 去以知识记忆为主的书面考试方法,注意
新情景的运用,针对不同的要求,采用口试、笔试、现场操作等 方法,着
重检查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产品分析:学生科学学习活动的一 切结果都可以用来评价。例如,
科学课笔记、科学图画、科学诗文、科学概念图、科学实验报告、科学调
查报告、手抄报等等,通过学生的自评和互评,逐步学会分析个人科学学
习的特点,以利扬长避 短。
学生成长记录袋:由教师或学生收集学生的学习结果,如科学观察日
记、科技小制作 、科学报告等等,由此可以把握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轨迹。
评定量表:即教师根据学生某一活动的表 现,直接对其结果作出评定。
这种评定可以是描述性的,也可以是程度、等级或数值,分别称为定性量< br>表、程度量表、等级量表和等值量表。
作业法:即教师提供一项作业任务,从学生完成该作 业的质量判断其


有关水平与能力。作业法从形式上可分为短周期与长周期两种。
短周期作业:指教师提供某一作业任务,学生当堂完成。教师通过现
场观察其完成作业的速 度、质量与效果,评价其某些方面的水平与能力。
例:教师向学生提供一句话,堆肥是有机物腐败 的结果,让学生提
出一个研究题目,设计一个模拟实验方案,并对实验结果提出猜想。
长 周期作业:指教师布置作业任务,学生从设计、实施到报告可以经
历一段时间(从几天到几个月),其间 教师参与全程指导,并根据学生对
指导的依赖性和表现,对其有关方面作出评价。
例:教师要求学生针对居住区周围的环境提出一个课题进行研究,并
报告研究结果及其价值。
评议法:涉及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指标,除上述方法外,
还需采用评议法,即先由学生按指标 要求自评,然后组成小组让学生互评,
最后教师可根据学生自评与互评的结论,参照观察记录、考试与作 业情况,
作出综合评定。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为了使小 学生的科学学习具有广阔的智力背景,科学教育不能局限于
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必须利用与开发多种多样 的课程资源。
科学教育的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从空间上可分为学校资源、
家庭 资源和社区资源三类;从性质上包括人、物、环境三大资源。各级教
育主管部门要充分调动教师、家长、 学生和其他社区成员的积极性,并根
据农村和城市学校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多种途径、多种方 式、


多种渠道开发与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共同促进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和
发 展。
(一)学校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学校课程资源可以分为教室内的课程资源和 教室外的课程资源两类,
主要包括实验室,科学教室,图书馆、阅览室及其配备资料,学校建筑、
走廊的环境布置,花草树木、生物角、科技景点等等。
学校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的途径和方式有 :1.注意校藏书刊的结构
(增添科技藏书),更新科学教育设备;2.充分利用校内的土地,开辟科< br>技、劳技教育基地(如百草园、气象站、饲养园地等);3.在校园内设计
并建立科技景点(如太 阳钟、风力发电机、科技雕塑等);4.利用在科技
方面有特长的教师,积极开发有关的校本课程。
(二)家庭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家庭里也存在着丰富的科学教育资源,主要包括家 长的阅历与职业背
景、家庭饲养与种植的动植物、家庭科技藏书等。
家庭课程资源利用与 开发的途径和方式有:1.丰富家庭的科普读物,
关注科技资讯信息,引导孩子建立自己的小小图书馆, 并提高其利用率;
2.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对家庭饲养与种植的动植物进行一些简单的科学
探究 活动;3.家长尽可能带孩子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进行社会实践。
(三)社区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社区课程资源主要包括科技工作者、工厂、农场、田园、科技实 验基
地、高新企业、植物园、动物园、科技场馆(如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
少年宫、农技站 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


社区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的途径和方式有:1.开 展改善社区环境的科
技活动;2.与社区科研、企事业单位建立联系,共建科技活动场所,开展
现场科技教学活动;3.聘请科技人员和专家担任学校科技活动的指导教
师,聘请家长中的科技工作者定 期向学生作科普讲座;4.组建学生科技团
体,利用社区资源开展科普宣传和实践活动。
四、教材编写建议
本《标准》是编写科学教材的依据。教材编写者需充分领会和掌握《标
准》的基本思想和各部分内容,并整体反映在教材之中。教材编写者也需
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 满足我国不同地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
区学生的需要,编写出具有不同风格和特色的科学教材。
内容的选择、组织和呈现方式是教材编写过程中需重点考虑的问题,
其中涉及与教材编写有 关的理念和相关技术。对此,《标准》提出如下的
原则和建议:
(一)关于内容的选择
《标准》已将教学内容划分为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生命世
界、物质世界、地球与 宇宙五大部分,并在内容标准中规定了各部分的具
体内容标准。这些具体内容标准说明了通过各部分内容 的学习,学生所应
达到的水平状况,而不是教材的具体内容。教材编写者的任务是选择相应
的教 学内容去帮助学生努力达到这些水平。建议:
1.选择有利于学生亲历科学学习过程的内容
科学课程在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时候,重点不在于科学知识体系的
传授,而在于通过引导 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形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科学教材应注意选择那些能够引起他
们对自然事物和现象动手探究的欲望,有利于发挥他们在学习中的主 动
性,适合于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的学习过程并便于开展观
察、实验、栽培、饲 养等活动的有关内容,以向学生提供亲历科学探究的
机会。
2.从小学生原有经验出发,选择学生便于体验、能够理解的内容
小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具有明显 的年龄特征,他们对于自然事物与现
象的把握是很具体的,只有便于体验和理解的内容在他们科学素养的 形成
过程中才有意义。因此科学教材的内容要注意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和现
象中选取,以便于 他们以生活经验和周围环境为基础进行探究活动。这些
内容还要能够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考虑他们原有的 经验基础和具有适合于
他们心理、生理发展需要的活动种类和活动方式,以利于他们更好地感受
和体验科学。
3.选择最必要的基础科学知识、基本技能
科学教材的内容应根据基 础和基本的原则进行精选。注重基本的科学
事实和原理以及科学领域中对学生后继学习和终身学习最有影 响的概念
和对他们形成科学地看问题和想问题的方法具有典型意义的活动,为他们
长大成为有科 学素养的合格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4.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是科学课程所要实现的主要目标之一,而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离不开具体生 动的学习情境,也需要具有相应的活
动设计和要求,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有意识地关注那些蕴含了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因素的教学内容,并将之充实到教材中去。
5.选择具有时代感和社会普遍关注的有关内容
科学教材要注意摒弃那些已经陈旧和过时的教学内 容,吸收和反映科
学技术发展中的新成果、新话题,社会生活中人们共同关注和亟待解决的
问题 ,以使学生从科学课程的学习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并真实地感受和体验
科学的本质及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 的关系。
6.选择具有综合性、关联性的内容
综合性和关联性的内容能够整合科学 教育的多个目标,使学生的学习
情境更贴近于真实的生活,对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建立事物间的
联系,学会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科学教材要注意选择那 些有助于实现多领域学习目标的内容,全面提高学
生的科学素养。
(二)关于教材的组织
《标准》只给出了学生在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生命世界、
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 五大部分的具体内容标准,没有规定所应落实的年
级,更不是教材内容的排列顺序。这些具体内容标准是 教材编写的基本要
素,可以由教材编写者按照一定的构想自由地加以组合和构建。建议:
1.体现小学生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学习过程
提倡以探究为核心组织科学课程的教学,是此次科学 课程改革的重要
思想。教材内容的组织,要从便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出发,而不是从知识
体系出 发。要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展现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带着兴趣和
关注去观察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让他 们在开展实验与调查、交流与分析


和最终形成结论的过程中进行科学课程的学习。在必要 的时段,也需要组
织适当的内容,形成一个有序的结构,让学生亲身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
程。
2.符合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规律
教材要以小学生先前的经验为起点,从他们熟 悉的具体事物中展开学
习内容,并帮助他们逐步发展认识较为抽象的概念和理性规律的能力。教
材内容的组织,要遵循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
进的原则,与小学生的认知结构 和心理发展水平相适应,并充分促进他们
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
3.有机地整合科学课程的各项目标
教材在进行教学内容的组织时,要统盘考虑《标准》中所规定 的科学
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目标,将相关内容以综合主题的形式
有机地加以整合 ,形成一个个教学单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都能
得到发展。
4.为小学生自由地展开学习过程提供适当的条件
教材要向学生提供开放的、主动思维的空间,给 他们的活动留有充分
的余地。例如,要有机会让他们选择感兴趣的探究问题,鼓励他们从探究
的 过程中生发新的问题并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对于教材中的内容也要允
许师生选择,并充分考虑学校教学 的实际进程,在课时安排上留有余地。
5.教材要具有科学而合理的逻辑结构
教材 的逻辑结构反映了教材编写者的主要设计思想,与科学课程的教
学活动密切相关,应引起教材编写者的足 够重视。目前世界各国科学教材


的逻辑框架是多种多样的,各有其特点,在编写教材时可 作为参考和借鉴。
(1)以探究能力发展为主线的科学教材
这类教材从内容的选择 到组织都体现了以科学探究为中心,以努力促
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为目的,强调探究活动的连续性。
(2)以儿童生活经验发展为线索的科学教材
这类教材从儿童的视野组织材料,按照 他们生活经验圈的不断扩大逐
步展开教学内容,逐渐增进儿童对科学的了解和认识。
(3)按学生知识背景与认知发展为线索的科学教材
这类教材是在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 宙内容中分别找出与学
生知识背景和认知特点相对应的学习材料,把这些材料按照由浅入深、由
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列,最终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
(4)以提供学习素材为特征的科学教材
这类教材把教学看成是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只提供生命世界、物质世
界、地球与宇宙内容中 具体的事实或相关内容,在教学中由教师按照某种
教学目的自行组织。
(5)以科学概念体系为线索的科学教材
这类教材从某一科学领域的基本概念出发,按照逻辑体系 推演出定
理、原理、法则、规律等,作为组成教材内容的主要线索。
(6)以统一的概念与过程为线索的科学教材
这类教材以若干基本的、科学的、统一的概念与过程 为线索组织,如
物质与能量的转换、系统、守恒、结构与功能、演化等,目的在于促进和
加强科 学概念和原理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理解自然界的强有力的思想


武器。
(7)以科学方法为线索的科学教材
这类教材突出了掌握科学方法的重要性以及科学方法的多样性 。通常
围绕一些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组织材料,如观察与实验、比较、参照、归
纳、推理、联想 、模型与模拟、感受规律、认识规律、计划、分析、探究
等。
(三)关于教材的呈现方式
科学教材的呈现方式应当突出小学生的特点,要生动、活泼,富有启
发性和趣味性,对小学 生具有吸引力。采取何种呈现方式可以由教材编写
者自由选择,《标准》只作如下建议:
1.需要从小学生观察世界的角度、自主学习的角度和科学学习活动的
方式来表述,而不是沿用成人的角 度、教师为中心的角度和接受式学习的
方式来表述。
2.要用描述的方式阐述科学的概念 和事实,避免出现抽象的定义。科
学探究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要有机结合在活动之中,让学生从参
与、体验和探究中去内化,而不作为一种结论去记忆和背诵。
3.一般不以结论加验证的 方式展开教学内容,而要尽可能通过设计相
应的活动引导小学生通过探究自己得出结论,给他们的自主学 习留有充分
的空间。
4.充分考虑小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的需要,内容载体要富有儿童特 点
并且多样化,如童话、诗歌、谜语等。体例要实现陈述、分析、提问的综
合运用,文字、插图 、实验、练习的相互配合,并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


关注。

五、教师队伍建设建议
(一)加强科学教师的职前与职后培训
由于科学课程承担着 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重任,在整个小学教育中
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提高科学教师的素质与水平就显 得非常紧迫,不
能再让上不了语文、数学课的教师教科学,必须逐步建设一支专职的小学
科学教 师队伍。
当前,首先要做的是在中等与高等师范教育中设置和科学教育有关的
课程,以保 证新任的小学科学教师有充分的科学知识基础与能力水平。对
现任小学科学教师,要设立专门的上岗培训 计划,按《标准》中规定的必
须具备的科学素养设计培训课程与教材,分期分批实施上岗培训,建立相< br>应的资格考核制度,持合格证上岗。争取经过3~5年的努力,使小学科
学教师的水平上一个台阶 ,能基本胜任科学教育的需要。
(二)理解和支持科学教师的工作
科学课程要求教 师带领学生开展各种活动,需要为学生准备大量的活
动器材和实物材料,自制教具、学具;特别是现场考 察、参观访问等活动,
更要事先踏勘路线及场地;科学教师一般还要负责管理科学教室、科学实
验室及教学仪器,这需占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建议以一定的课时数计入
工作总量。要保证科学课教师有 足够的时间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做好教学和
辅导工作。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校长应充分认识科学教师工 作的重要


性,不要把科学课当成副课,应在排课、进修、工资待遇、职称评定等方
面与其他学科同等对待。
二、评价建议
(一)充分明确评价的目的
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
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 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
科学素养。这样的评价不同于传统的评价--单纯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业 成绩
进行分等排队的做法,势必引起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评价时
机等方面的一系列 变化:
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学生将参与教学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并对教 师的教学状况提
出自己的看法;学生家长、教育管理部门、科技管理部门以及社区有关组
织和人 士也将被邀请参与对科学课程的组织、实施、方法和效率等的评价;
教师在教学评价中仍将发挥重要作用 ,但是不再充当裁判员的角色,而是
学生科学学习的伙伴和激励者,同时又是自己科学教学的调控者。
2.评价内容的全面化
评价要依据《标准》,要涵盖科学素养各方面的内容,既要考 察学生
对科学概念与事实的理解,又要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探究
的方法与能力、 科学的行为与习惯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
3.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单纯的书面测验和 考试已经不能适应科学课程的发展,运用多种方法
对不同目标、不同内容进行教学评价势在必行。多样化 的评价方法可以参


考本《标准》的建议,可以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也可以由科学教师、 学
生和其他相关人员来发明、创新-- 凡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评价方
法都应得到肯定与赞赏。
4.评价时机的全程化
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因此评价就
不能仅在学习过程结束 后再进行,而必须伴随于教学过程之中。这就需要
教师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 要的、适当的鼓励
性、指导性的评价。
(二)准确把握评价的内容
科学课 程评价所包含的内容是根据《标准》的总目标、分目标和具体
内容目标而确定的。这些内容集中反映了一 个学生经过3~6年级的科学
课程学习后其科学素养所应达到的水平。
1.科学探究方面
应重点评价学生动手动脑做科学的兴趣、技能、思维水平和活动能
力。具体可以评价他们参 与科学学习活动是否主动积极,是否持之以恒,
是否实事求是;观察是否全面,提问是否恰当,测量是否 准确,设计是否
合理,表达是否清晰,交流是否为双向或多向的;搜集、整理信息、进行
合理解 释的能力怎么样,动手能力怎么样,同伴之间交往合作的能力怎么
样。要注意鼓励小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 动,理解科学探究过程,获得科学
探究的乐趣,逐步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而不要强调小学生科学探究的 结
果或水平。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应重点评价小学 生科学学习的态度。具体可以评价他们的学习兴趣是
否浓厚,学习动机是否强烈;能否尊重事实尊重证据 ,能否大胆想象勇于
创新;是不是乐于合作与交流,乐于采纳别人的意见,乐于改进自己的学
习 或研究;能不能关心科学技术,热心参与有关活动,发展对自然和社会
的关怀和责任感。
3.科学知识方面应重点评价小学生对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
宙科学诸方面最基本的概念和技能 的理解过程和应用情况,而不是检查学
生最终记住了多少信息。
(三)灵活运用评价方法
科学课程的评价以真实的日常教学为基础,充分利用所有正常的课堂
教学活动和课外实践活 动,全面反映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可供采
用的评价方法主要有:
教师观察:科学 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科学学习表现,据此安排教学
内容,调整教学进度,改善教学方法,必要时开展个 别教学指导。长期、
系统的观察应有记录。
与学生谈话:科学教师、教育管理者和家长以 平等的身份向学生询问
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了解学生对这些问题的看法或想法。
杰出表现 记录:教师和学生对科学学习活动过程中有特殊意义或价值
的信息(如学生的超常表现、独特见解、科学 创意等)及时记录在案,供
终结性评价时参考。
测验与考试:测验与考试在科学课程的评 价中有两种用法:一是在学
习开始前对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摸底;二是在学习告一段落时对学生


的学习结果进行总结。要改变过去以知识记忆为主的书面考试方法,注意
新情景的运 用,针对不同的要求,采用口试、笔试、现场操作等方法,着
重检查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产品分析:学生科学学习活动的一切结果都可以用来评价。例如,
科学课笔记、科学图 画、科学诗文、科学概念图、科学实验报告、科学调
查报告、手抄报等等,通过学生的自评和互评,逐步 学会分析个人科学学
习的特点,以利扬长避短。
学生成长记录袋:由教师或学生收集学生 的学习结果,如科学观察日
记、科技小制作、科学报告等等,由此可以把握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轨迹。
评定量表:即教师根据学生某一活动的表现,直接对其结果作出评定。
这种评定可以是描述 性的,也可以是程度、等级或数值,分别称为定性量
表、程度量表、等级量表和等值量表。
作业法:即教师提供一项作业任务,从学生完成该作业的质量判断其
有关水平与能力。作业法从形式上可 分为短周期与长周期两种。
短周期作业:指教师提供某一作业任务,学生当堂完成。教师通过现< br>场观察其完成作业的速度、质量与效果,评价其某些方面的水平与能力。
例:教师向学生提 供一句话,堆肥是有机物腐败的结果,让学生提
出一个研究题目,设计一个模拟实验方案,并对实验结果 提出猜想。
长周期作业:指教师布置作业任务,学生从设计、实施到报告可以经
历一段时 间(从几天到几个月),其间教师参与全程指导,并根据学生对
指导的依赖性和表现,对其有关方面作出 评价。
例:教师要求学生针对居住区周围的环境提出一个课题进行研究,并


报告研究结果及其价值。
评议法:涉及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指标,除上述方法外,< br>还需采用评议法,即先由学生按指标要求自评,然后组成小组让学生互评,
最后教师可根据学生自 评与互评的结论,参照观察记录、考试与作业情况,
作出综合评定。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为了使小学生的科学学习具有广阔的智力背景,科学教育不能局限于< br>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必须利用与开发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
科学教育的课程资源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从空间上可分为学校资源、
家庭资源和社区资源三类;从性质上包括人、物、环境三大资源。 各级教
育主管部门要充分调动教师、家长、学生和其他社区成员的积极性,并根
据农村和城市学 校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多种途径、多种方式、
多种渠道开发与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共同促进 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和
发展。
(一)学校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学校课 程资源可以分为教室内的课程资源和教室外的课程资源两类,
主要包括实验室,科学教室,图书馆、阅览 室及其配备资料,学校建筑、
走廊的环境布置,花草树木、生物角、科技景点等等。
学校 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的途径和方式有:1.注意校藏书刊的结构
(增添科技藏书),更新科学教育设备; 2.充分利用校内的土地,开辟科
技、劳技教育基地(如百草园、气象站、饲养园地等);3.在校园内 设计


并建立科技景点(如太阳钟、风力发电机、科技雕塑等);4.利用在科技
方面有特长的教师,积极开发有关的校本课程。
(二)家庭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家庭里也存在着丰富的科学教育资源,主要包括家长的阅历与职业背
景、家庭饲养与种植的动植物、家庭 科技藏书等。
家庭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的途径和方式有:1.丰富家庭的科普读物,
关注 科技资讯信息,引导孩子建立自己的小小图书馆,并提高其利用率;
2.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对家庭饲养 与种植的动植物进行一些简单的科学
探究活动;3.家长尽可能带孩子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进行社会 实践。
(三)社区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社区课程资源主要包括科技工作者、工厂 、农场、田园、科技实验基
地、高新企业、植物园、动物园、科技场馆(如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 br>少年宫、农技站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
社区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的途径和方式有: 1.开展改善社区环境的科
技活动;2.与社区科研、企事业单位建立联系,共建科技活动场所,开展< br>现场科技教学活动;3.聘请科技人员和专家担任学校科技活动的指导教
师,聘请家长中的科技工 作者定期向学生作科普讲座;4.组建学生科技团
体,利用社区资源开展科普宣传和实践活动。
四、教材编写建议
本《标准》是编写科学教材的依据。教材编写者需充分领会和掌握 《标
准》的基本思想和各部分内容,并整体反映在教材之中。教材编写者也需
发挥自身的主动性 和创造性,为满足我国不同地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


区学生的需要,编写出具有不同风 格和特色的科学教材。
内容的选择、组织和呈现方式是教材编写过程中需重点考虑的问题,
其中涉及与教材编写有关的理念和相关技术。对此,《标准》提出如下的
原则和建议:
(一)关于内容的选择
《标准》已将教学内容划分为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生命世
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五大部分,并在内容标准中规定了各部分的具
体内容标准。这些具体内容标 准说明了通过各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所应
达到的水平状况,而不是教材的具体内容。教材编写者的任务 是选择相应
的教学内容去帮助学生努力达到这些水平。建议:
1.选择有利于学生亲历科学学习过程的内容
科学课程在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时候,重点不在于 科学知识体系的
传授,而在于通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形成 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探究的能力。科学教材应注意选择那些能够引起他
们对自然事物和现象动手探究的欲望 ,有利于发挥他们在学习中的主动
性,适合于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的学习过程并便于开展 观
察、实验、栽培、饲养等活动的有关内容,以向学生提供亲历科学探究的
机会。
2.从小学生原有经验出发,选择学生便于体验、能够理解的内容
小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具有明显 的年龄特征,他们对于自然事物与现
象的把握是很具体的,只有便于体验和理解的内容在他们科学素养的 形成
过程中才有意义。因此科学教材的内容要注意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和现


象 中选取,以便于他们以生活经验和周围环境为基础进行探究活动。这些
内容还要能够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考虑他们原有的经验基础和具有适合于
他们心理、生理发展需要的活动种类和活动方式,以利于他们更好 地感受
和体验科学。
3.选择最必要的基础科学知识、基本技能
科学教材 的内容应根据基础和基本的原则进行精选。注重基本的科学
事实和原理以及科学领域中对学生后继学习和 终身学习最有影响的概念
和对他们形成科学地看问题和想问题的方法具有典型意义的活动,为他们
长大成为有科学素养的合格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4.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是科学课程所要实现的 主要目标之一,而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离不开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也需要具有相应的活
动 设计和要求,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有意识地关注那些蕴含了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因素的教学内容 ,并将之充实到教材中去。
5.选择具有时代感和社会普遍关注的有关内容
科学教 材要注意摒弃那些已经陈旧和过时的教学内容,吸收和反映科
学技术发展中的新成果、新话题,社会生活 中人们共同关注和亟待解决的
问题,以使学生从科学课程的学习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并真实地感受和体验< br>科学的本质及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6.选择具有综合性、关联性的内容
综合性和关联性的内容能够整合科学教育的多个目标,使学生的学习
情境更贴近于真实的生 活,对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建立事物间的


联系,学会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丰富 多彩的现实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科学教材要注意选择那些有助于实现多领域学习目标的内容,全面提高 学
生的科学素养。
(二)关于教材的组织
《标准》只给出了学生在科学探 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生命世界、
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五大部分的具体内容标准,没有规定所应落实 的年
级,更不是教材内容的排列顺序。这些具体内容标准是教材编写的基本要
素,可以由教材编 写者按照一定的构想自由地加以组合和构建。建议:
1.体现小学生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学习过程
提倡以探究为核心组织科学课程的教学,是此次科学课程改革的重要
思想。教材内容的组织 ,要从便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出发,而不是从知识
体系出发。要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展现教学情境,引 导学生带着兴趣和
关注去观察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让他们在开展实验与调查、交流与分析
和最 终形成结论的过程中进行科学课程的学习。在必要的时段,也需要组
织适当的内容,形成一个有序的结构 ,让学生亲身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
程。
2.符合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规律
教材要以小学生先前的经验为起点,从他们熟悉的具体事物中展开学
习内容,并帮助他们逐 步发展认识较为抽象的概念和理性规律的能力。教
材内容的组织,要遵循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简 单到复杂、循序渐
进的原则,与小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发展水平相适应,并充分促进他们
在原 有基础上的发展。


3.有机地整合科学课程的各项目标
教材在进行 教学内容的组织时,要统盘考虑《标准》中所规定的科学
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目标,将相 关内容以综合主题的形式
有机地加以整合,形成一个个教学单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都能
得到发展。
4.为小学生自由地展开学习过程提供适当的条件
教材要向学生提供 开放的、主动思维的空间,给他们的活动留有充分
的余地。例如,要有机会让他们选择感兴趣的探究问题 ,鼓励他们从探究
的过程中生发新的问题并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对于教材中的内容也要允
许师 生选择,并充分考虑学校教学的实际进程,在课时安排上留有余地。
5.教材要具有科学而合理的逻辑结构
教材的逻辑结构反映了教材编写者的主要设计思想,与科学 课程的教
学活动密切相关,应引起教材编写者的足够重视。目前世界各国科学教材
的逻辑框架是 多种多样的,各有其特点,在编写教材时可作为参考和借鉴。
(1)以探究能力发展为主线的科学教材
这类教材从内容的选择到组织都体现了以科学探究为中心 ,以努力促
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为目的,强调探究活动的连续性。
(2)以儿童生活经验发展为线索的科学教材
这类教材从儿童的视野组织材料,按照他们生活经验 圈的不断扩大逐
步展开教学内容,逐渐增进儿童对科学的了解和认识。
(3)按学生知识背景与认知发展为线索的科学教材
这类教材是在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 宙内容中分别找出与学


生知识背景和认知特点相对应的学习材料,把这些材料按照由浅入 深、由
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列,最终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
(4)以提供学习素材为特征的科学教材
这类教材把教学看成是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只提供生命世 界、物质世
界、地球与宇宙内容中具体的事实或相关内容,在教学中由教师按照某种
教学目的自 行组织。
(5)以科学概念体系为线索的科学教材
这类教材从某一科学领域的基本 概念出发,按照逻辑体系推演出定
理、原理、法则、规律等,作为组成教材内容的主要线索。
(6)以统一的概念与过程为线索的科学教材
这类教材以若干基本的、科学的、统一的概念与过程 为线索组织,如
物质与能量的转换、系统、守恒、结构与功能、演化等,目的在于促进和
加强科 学概念和原理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理解自然界的强有力的思想
武器。
(7)以科学方法为线索的科学教材
这类教材突出了掌握科学方法的重要性以及科学方法的多样性 。通常
围绕一些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组织材料,如观察与实验、比较、参照、归
纳、推理、联想 、模型与模拟、感受规律、认识规律、计划、分析、探究
等。
(三)关于教材的呈现方式
科学教材的呈现方式应当突出小学生的特点,要生动、活泼,富有启
发性和趣味性,对小学 生具有吸引力。采取何种呈现方式可以由教材编写


者自由选择,《标准》只作如下建议:
1.需要从小学生观察世界的角度、自主学习的角度和科学学习活动的
方式来表述,而不是 沿用成人的角度、教师为中心的角度和接受式学习的
方式来表述。
2.要用描述的方式阐 述科学的概念和事实,避免出现抽象的定义。科
学探究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要有机结合在活动之中 ,让学生从参
与、体验和探究中去内化,而不作为一种结论去记忆和背诵。
3.一般不以 结论加验证的方式展开教学内容,而要尽可能通过设计相
应的活动引导小学生通过探究自己得出结论,给 他们的自主学习留有充分
的空间。
4.充分考虑小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的需要,内容载体 要富有儿童特点
并且多样化,如童话、诗歌、谜语等。体例要实现陈述、分析、提问的综
合运用 ,文字、插图、实验、练习的相互配合,并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
关注。

五、教师队伍建设建议
(一)加强科学教师的职前与职后培训
由于科学课程承担着 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重任,在整个小学教育中
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提高科学教师的素质与水平就显 得非常紧迫,不
能再让上不了语文、数学课的教师教科学,必须逐步建设一支专职的小学
科学教 师队伍。
当前,首先要做的是在中等与高等师范教育中设置和科学教育有关的

课程,以保证新任的小学科学教师有充分的科学知识基础与能力水平。对
现任小学科学教师,要设立 专门的上岗培训计划,按《标准》中规定的必
须具备的科学素养设计培训课程与教材,分期分批实施上岗 培训,建立相
应的资格考核制度,持合格证上岗。争取经过3~5年的努力,使小学科
学教师的 水平上一个台阶,能基本胜任科学教育的需要。
(二)理解和支持科学教师的工作
科学课程要求教师带领学生开展各种活动,需要为学生准备大量的活
动器材和实物材料,自制教具、学具 ;特别是现场考察、参观访问等活动,
更要事先踏勘路线及场地;科学教师一般还要负责管理科学教室、 科学实
验室及教学仪器,这需占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建议以一定的课时数计入
工作总量。要保 证科学课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做好教学和
辅导工作。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校长应充分 认识科学教师工作的重要
性,不要把科学课当成副课,应在排课、进修、工资待遇、职称评定等方
面与其他学科同等对待。

qq团购-清晰度


毒蘑菇图片-whole是什么意思


管理定义-胃病吃什么食物好


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卫兰图片


六月的雨吉他谱-迁于乔木


广西211大学-福建分数线


导致胎儿畸形的原因-借口周杰伦


万里无云的意思-flag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