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ego歌词-去除下眼袋
2020年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
第1课:什么叫机械
1、能够帮助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工具装置,都可以称做机械。
2、像钳子、筷子、针、水果刀这样的机械,结构比较简单,它们属于简单机
械。
3
、像电钻这样的机械,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简单机械构成的,比较复杂,
它们属于复杂机械,也可以叫
做机器。
4、机械可以分成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两类。
5、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
6、如果没有这些机械的帮助,会出现什么情况?请举例说说?
答:如果没有锤子,就很难顺
利的钉钉子;如果没有刀具,要切碎一些物品就
很困难,甚至无法做到等。
7、古人如何利用这些工具降低难度或省力的?
答:数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知道利用石斧、
石锯、石镰、弓箭等作为生产和
狩猎的工具,利用独木舟作为水上交通工具。这些工具的使用就含有简单
机械的
原理。
8、古代机械与当代机械作对比,当代机械可以降低工作难度和提高工作效率。
第2课:怎样移动重物
1、要移动重物,你能想出什么轻松的办法吗?
答:用一
根棍子就是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这种叫做“杠杆”的装置包括了一
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棍子,
人和支点之间长长的棍子放大了人的力,所
以人就能轻松地撬动重物。
2、一根硬棒,在力的
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这种装置叫做杠杆。杠杆的三
要素是支点、力点、重点。
3、当杠杆的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省力; 当杠杆的力
点到支点的距离
小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费力;当杠杆的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
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既不省力也不费
力。
4、利用杠杆原理的工具有:钳子、筷子、起钉锤、开瓶器、镊子等。
5、古希腊有一位科学家阿基米德曾经说过,如果能找到一个支点,就能把整个
地球撬起来。说说你怎样
看待这句话?有道理吗?能做到了吗?
答:这句话有道理,但是做不到。要撬动整个地球需要巨大的力
。根据杠杆的
平衡条件可知:在阻力和阻力臂不变时,增加动力臂可以省力。要力减小到人具
有
的力量大小。需要的动力臂长度非常长,可用光年为单位。因此这句话有道理,
但是做不到。
第3课:斜坡的启示
1、
搬自行车上台阶、把重物搬上卡车都是一件较困难的事,你有好的解决方
法吗?
答:利用斜坡可用搬自行车上台阶、把重物搬上卡车。
2、斜坡就是一个斜面,斜面也是一种简单机械。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3、斜面坡度越小,所需的拉力越小。即坡度越小越省力。
4、斜面的长度不变时,高度越大,拉力越大;斜面的高度不变时,长度越大,
拉力越小。
5、想一想,怎么才能爬上陡峭的山?
答:有时候,仅仅有斜坡是不够的。环绕的斜面坡度更小,爬山时更省力。
6、螺丝钉上的螺纹与斜面有什么关系?
答:螺旋是一种变形的斜面。斜面的斜坡越长,绕在圆柱形物体上的螺纹就越
密。
7、盘山公路为什么要修成这样呢?
答:斜面坡度越小,用的力越小,盘山公路比斜坡公路更省力。
8、怎样掰开这段圆木呢?
答:斧子的剖面结构是两个背对背的斜面,我们把这种形状叫做“楔形”。
9、楔形、螺旋和盘山公路都是斜面的变形。
10、利用斜面原理的工具有刀、叉、针、铲、斧子、螺丝钉等。
第4课:拧螺丝钉的学问
1、像螺丝刀、方向盘这一类,有一个轮固定在可以转动的轴上的机械叫做轮
轴。轮轴也是一种
简单机械。
2、轮轴有省力的作用,省力的多少和轮与轴的大小比例有关,在轴相同的
情
况下,轮越大越省力。
3、利用轮轴原理的工具有螺丝刀、方向盘、水龙头、门把手等。
第5课:国旗怎样升上去
1、为什么向下拉绳子,国旗会升上呢?
答:国旗是利用滑轮升上去的。滑轮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2、滑轮就是一个绕了根绳子的带沟槽的轮子。把绳子套在轮子的槽里,绳子
才不会滑下来。
3、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
滑轮叫做动滑轮。
4、定滑轮能改变用力的方向,不省力;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省力。
既省力又可以改变
力的方向的是滑轮组。
5、国旗是利用定滑轮升上去的。利用滑轮的机械还有吊车。
6、滑轮看作是杠杆的一种变形。
答:在定滑轮上,中心圆点好比杠杆的支点,两边的半径就
是杠杆的阻力臂、
动力臂,所以,定滑轮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只能改变用力方向。在动滑轮上,支
点在轮的边缘,动力臂为轮的直径,阻力臂为轮的半径,所以它能省一半的力,
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第6课: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
1、现在的自行车车轮能够转动是因为链条将动力从踏板那里
传到后轮上。像
自行车链条这样的装置叫做“传动装置”。能把动力从一个部分传递到另一个部
分的装置叫传动装置。
2、传动装置可分为齿轮传动、链条传动和皮带传动。
3、钟表的主
要传动装置是齿轮传动;自行车的主要传动装置是链条传动;缝
纫机的主要转动装置是皮带传动。 4、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的相同点:都可以改变运动速度。不同点:齿轮传动
能改变用力方向;不能
较长距离传力。链条传动不能改变用力方向;能较长距离
传力。链条传动优点:可以长距离传动;缺点:
承受力稍差,准确性稍差。齿轮
传动:优点:承受力强,准确性高;缺点:不能长距离传动。
5、简单机械有杠杆、斜面、轮轴、滑轮。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
第1课:折形状
1、物体大多数是由锥、台、柱、球四种基本的简单形状构成的。
2、人们从一些动植物的形状中得到启发,设计了柱状钢管、瓦楞纸、薄壳结
构的建筑等。
3、把薄的材料用不同的方式折叠或弯曲,可以提高材料的承受力。而且,折
叠或弯曲的形状不
同,其承受力也是不相同的。
4、在三角形纸筒、正方形纸筒、六边形纸筒、圆形纸筒中,圆形纸筒承受力
最大。
第2课:搭支架
1、通常,结构由支架构成,三角形支架最稳固、结实,所用材料也最少。不
稳定的结构,可以通过架梁的方式增加其三角形结构,使它变得稳定。
2、铁塔、高压线塔、石油井架、起重臂都属于支架结构,都运用了三角形结
构最稳定的原理。
3、被称为“钢铁巨人”的艾菲尔铁塔在法国。
框架结构的铁塔的特点是上轻
下重,上小下大。
第3课:建桥梁
1、认识各种桥的特点:
按形状分:平板桥、拱桥、斜拉桥等。按材料分:木桥、石桥、钢桥
、混凝土
桥、钢筋混凝土桥等。按桥梁总长度或跨度分:特大桥、大桥、中桥和小桥等。
按用途
分:铁路桥、公路桥、管道桥、多用桥等。
2、 赵州桥是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3、
桥梁的承重力跟桥梁的形状有关。拱桥最结实,最适合将整个桥面上的重
量分散开来。斜拉桥比平板桥牢
固,平板桥最不牢固,因为它的桥面没有支撑结
构。
第4课:造房子
<
br>1、人类在几千年前就开始造房子。古时候,人们用树枝和茅草造房子;现在,
我们用钢筋、水泥
、砖块建造平房和大厦。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不管是平房还
是楼房,房子的主要功能都是避暑御寒。
2、古代的房子与今天的高楼大厦有什么不同?
答:大小不一:古代房子一般矮小,现在的高
大。房子形状不同:古代的像笼
子,样式简单;现代的有盒式的、层式的,样式新颖、结构复杂。用途不
一:古
代房子是为了居住、能遮风挡雨;现代的房子用途很广,有体育馆、厂房、展览
厅、影剧
院等等。建筑材料不同:古代的是草、木、竹结构,现代的是钢筋水泥
结构。
3、我们周围的
房子,千姿百态,各具特色。雄伟的摩天大楼、古朴的百姓民
居、精致的园林庭院、奇异的艺术殿堂,既
给人们提供了使用空间,又给人们以
艺术享受,为人们增添了生活情趣。这一座座优秀的建筑,是科学与
技术的完美
结合。
第三单元: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
第1课: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
1、我们已经知道植物会结出种子,种子可以长成新的植株。除此之外,植物
繁殖后代还有另一
种方式:利用植物体上的一小部分来繁殖后代。
2、植物会结出(种子),种子可以长成新的植物。
3、除了用种子繁殖外,植物还可以用根、茎、叶进行营养繁殖。
3、用根繁殖的植物有:萝
卜、胡萝卜、甘薯等;用茎繁殖的植物有:马铃薯、
生姜、水仙、吊兰等;用叶繁殖的植物有:落地生根
、宝石花等。
4、生姜、吊兰、水仙、马铃薯等植物进行营养繁殖时,一定要带着一个芽或
“芽眼”。 5、人们为了提供植物的成活率和保证植物的品质,想出了嫁接、扦插、压条、
细胞培养等繁殖方法
。
第2课:动物怎样繁殖后代
1、在自然条件下,我们看到的大多数动物的新个体都得通过
雌雄的结合才能
产生。动物的繁殖包括雌雄的识别、交配、生产、对后代的哺育等一系列复杂的
行为,这些行为都是动物的本能。
2、动物爸爸似乎都比动物妈更“漂亮”,猜猜可能是什么原因?
答:在自
然进化的过程中,总是“漂亮”的能存活下来,更有利于向雌性求偶,
完成繁殖任务;而更“威武”,是
表明在与同性的战斗中更容易取胜,这也是生
物进化的结果。
3、一些动物实行“一夫一妻”制,如天鹅、鸳鸯,它们总是双双相守,直至
生命的终结。
4、在自然条件下,大多数动物都是通过雌雄结合进行有性繁殖。
5、动物的两种基本繁殖方式是卵生和胎生。
6、产卵或下蛋的繁殖方式叫卵生;直接生出小动物的繁殖方式叫胎生。
8、动物的特殊繁殖
方式有:蜗牛——雌雄同体;海马——雄性育儿;皱唇鲨
——卵胎生;鸭嘴兽——卵生、哺乳;水螅、海
葵——无性繁殖(出芽繁殖、分
裂繁殖)。
第3课:我是怎么出生的
1、人类是通过两性结合繁殖自己后代的。
2、我在妈妈“肚子”里住了十个月。妈妈在怀孕的时候有恶心、呕吐、偏食
等不良反应。 我
出生时妈妈有非常疼痛、虚弱、劳累等情形。刚出生时我非常
弱小,胎体丰满,身长约50厘米,体重3
千克左右。
3、孕妇临产前,胎儿、胎盘及羊水的总重量约为5.5千克。
4、珍爱生命
,回报父母养育之恩的方法:①学做负重活动,体验妈妈怀孕时
的负担;②多做家务,减轻父母的劳累;
③努力学习,以优异的学习成绩回报父
母等。
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
第一课:认识常见岩石
1、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有些岩石裸露在空气中,更多的岩石被水或泥沙、
土壤覆盖。
2、岩石的用途有建筑房屋、铺路搭桥、石桌、石凳、制作观赏石等。
3、岩石是天然形成的石头,不是经过人为加工的混合物。
4、可以用放大镜观察岩石的颜色
、结构,用锤子敲击观察岩石的软硬、用滴
盐酸观察岩石是否冒气泡等方法,了解常见岩石的特征。
5、地质学家按岩石的生成方式,把岩石分成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类。
6、由岩浆冷却形成的岩石叫岩浆岩;由泥、沙、岩石碎屑沉积形成的岩石叫
沉积岩;在高温高压下发
生变化形成的岩石叫变质岩。
7、属于岩浆岩的岩石有花岗岩、玄武岩;属于沉积岩的岩石有砂岩、页
岩、
石灰岩;属于变质岩的岩石有片麻岩、大理岩。
8、沉积岩里常有化石、煤、石油、天然气。
9、化石是古代动植物的遗骸或痕迹。
10、煤是埋在地下的古代植物,在高温高压下经历复杂的化学变化后形成的。
11、石油、
天然气是湖泊、海洋里的生物死后沉积到水底被泥沙覆盖,经过千
百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
第2课:认识矿物是性质
1、可以从颜色、结构、透明度、光泽、形状、硬度等方面认识矿物的性质。
2、大自然中,
这些成分集中且有一定结构的石头叫做矿物。它们是构成岩石
的“积木”,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 3、花岗岩是花斑状,很硬,内含三种不同的矿物,白色的是石英,粉色的是
长石,黑色的是云母。
4、赤铁矿是棕红色的。赤铁矿可以炼铁。铁器的使用是人类历史发展中最重
要的事件之一。人
们很早就知道把赤铁矿磨成粉末,与液体混合做成颜料。
5、石墨质软,呈黑灰色。它是制造铅笔芯的主要原料。
6、在白色无釉瓷板上刻划,可以看到矿物的颜色。
7、把矿物标本分成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类。
7、方解石和白云母是两种常见的能透光的
矿物。白云母一层一层的薄片,橡
书本里一页一页的纸张。
8、做眼镜和放大镜镜片的矿物是石英。
9、方铅矿有金属光泽,它含有一种常见的金属——铅;而石膏看起来却很黯
淡。
10、硬度是指抵抗外力机械作用的强度,它是矿物的重要特征之一。
11、
手指甲、铜钥匙、小刀刃、玻璃是按照由软到硬的顺序排列的。手指甲能
划动的矿石硬度为软;手指甲刻
不动而铜钥匙能刻动的硬度为较软;铜钥匙刻不
动而小刀刃能刻动的硬度为较硬;小刀刃刻不动而玻璃能
刻动的硬度为硬。
12、滑石是所有矿物中最软的一种,它有很强的滑腻感,纯净的滑石是生产化妆用品的好原料。金刚石是自然界中最坚硬的矿物,用途很广。制作玻璃刀的材
料用的就是天然或人
造的金刚石,质优粒大的金刚石则可以做成精美的钻石饰
品。
14、石英是制造玻璃的重要原
料,透明的石英称为水晶,可以做各种首饰。萤
石又称氟石,是制造牙膏的重要原料,可以防止龋齿。
15、各种矿物的形状有很大的差别,比如石英晶体有八个面,呈六角形;萤石
晶体多为六个面
的立方体。
16、有些矿物可以做燃料,供给人们热能,例如煤、石油、天然气等。
17、
有些矿物可以提炼出金属,例如铁矿石、铜矿石、铝矿石,经过提炼分别
可以得到铁、铜、铝。
第3课: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
1、人类很早就认识到岩石和矿物的用途,其开采矿物资源的活
动也一直没有
停止过。矿物资源是有限的,正在日益减少。按现在的开采速度,有的矿物只够
开
采几十年了。
2、地球上的资源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的,比如水资源、气候资源、
土
地资源;另一类是不可再生的,如天然气、石油及各种矿物资源。很多矿物资
源都是不可再生资源。不可
再生资源需要经过几百万年的时间才能形成,或者根
本就不能再形成。面对日益枯竭的矿物资源,人们正
在采取各种积极措施进行保
护。
3、我们能为保护矿物资源做的是:(1)要节约使用矿物资
源。(2)回收利
用矿物资源(3)要保护好这些矿物资源(4)积极开发新资源(5)加大宣传力度,合理开发和利用。
4、据资料统计,我国对矿物资源的回收利用率不到30%。对此,你有什么好
建议?
答:(1)采用各种先进的采矿方法、设备与运输机械,以加强采矿能力,
合理开发中
低品位矿石,提高矿物回收率。(2)提高资源回收利用、企业的
劳动生产效率。(3)加大相关产业资
金扶持力度。
第五单元:人体的“司令部”
第1课:大脑
1、世界上最复杂的“机器”是(大脑)。
2、脑的质量约1400克,大脑的质量占脑重的
80%,约1120克。大脑的大小
和形状像两只并拢的拳头。
3、大脑的表面像核桃,有凹
陷的沟和隆起的回,可增加大脑皮层的表面积大
脑的软硬像豆腐;颜色是淡粉红色的。
4、大
脑有管理人的感觉、运动、说话、情绪、记忆、分析、推理等功能,所
以被称为人体的司令部。
5、大脑对人体的管理,是一种交叉的关系。即左大脑半球支配右侧身体的运
动,右大脑半球控制左侧
身体的运动。人的大脑中,左半球偏重于管理语言等功
能,右半球则偏重于管理空间概念等功能。 6、人的大脑中,左脑偏重于管理语言等功能,如语言、书写、数学、逻辑;
右脑偏重于管理空间概
念等功能,如音乐、绘画、情感、技艺。
7、保护大脑的方法有:①充足的睡眠;②加强体育锻炼;③
全面均衡的营养;
④保持欢快的情绪;⑤不吸烟、不酗酒;⑥逗着玩不能打脑袋;⑦运动时保护头
部。
8、人睡眠不足时,会有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情绪波动、思维反应不
灵敏等症状。
第2课:神经
1、大脑和脊髓合称为神经中枢。 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人类的一切感觉
活动(包括视觉和听觉等)、思维和情绪、语言能力和运动技能,都是在大脑的
指挥下进行工作
的。脊髓是低级的神经中枢,它既是大脑和躯干的联系通道,又
可以完成简单的反射活动,如膝跳反应就
是一种简单的反射。
2、神经分布于人的全身。从脑发出的脑神经,主要分布在人体的头部和内脏;<
br>从脊髓发出的脊神经,主要分布在人体的躯干和四肢。
3、神经就像电话电缆,
起着传递信息的作用。传入神经(又称感觉神经)负
责把信号从身体的各个器官传递到神经中枢,传出神
经(又称运动神经)负责把
信号从神经中枢传向身体各处。
4、人接受信号并作出反应的的过
程是(接受信号——传入神经——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作出反应)
5、测试神经分布的
密度差异和反应速度差异,把眼睛闭起来,让同学用两支
铅笔的笔尖轻轻触碰你身体的不同部位。体验哪
个部位可以感到有两个笔尖,哪
个部位感觉只有一个笔尖。
答:分布在全身各处的神经是不同
的,有些地方分布多,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敏
感;有些地方分布少,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迟钝。
6
、研究身体不同部位反应的快慢,橡皮从相同高度落下,砸到手背和脚背上
时,你的反应快慢是否一样?
请用实验验证一下。
答:橡皮砸在手背上,刺激的信号通过手臂上的传入神经送到脊髓传入大脑;橡皮砸在脚背上,刺激的信号通过腿部的传入神经送到脊髓传入大脑,后者信
号通过的“线路”长,
所以反射需要的时间也长。因此,橡皮砸到脚背上的反
应要比砸到手背上的反应慢一些。
7、人们是如何接受信号并作出反应的?
答:头部的视神经→大脑→脊髓→传出神经→腿部运
动;头部的听神经→大
脑→脊髓→传出神经→手臂活动
9、人体不同的活动,其神经传导的线路是不同的。
第3课:感觉
1、眼睛、耳朵
、鼻子、舌头等,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分布在这些器官里
的神经将接受到的各种刺激产生的信号传入
大脑,人就有了各种感觉。
2、眼睛是接受光线的感觉器官。视神经将落在视网膜上的信号及时传送给
大
脑,大脑分析后弄清楚信息的含义,人就产生了视觉。通常情况下,人类从外
界获得的信息约
90%来自眼睛。因此,视觉在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活动中占有
极其重要的地位。
3、 耳
朵是接受声音的感觉器官。听神经将信号传递给大脑,由大脑去识别这
些声音的意义,人就产生了听觉。
4、皮肤也是一种感觉器官。大脑接受了来自皮肤的刺激以后,就产生了冷热、
疼痛和压力等感觉。
5、嗅觉和味觉是密切相关的。当你在进食的时候,嗅觉增强了你的味觉,所以吃东西的时候你会感觉到格外的香。一旦嗅觉失灵,品味的能力就会下降许
多。
6、分
布在眼、耳、鼻、舌、肌肉和皮肤等处的传入神经能把各种感觉信号送
给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产生的
神经信号则通过传出神经送到肌肉等处,指
挥身体对外界的各种刺激作出反应。
第六单元:交流与质疑
第1课:交流
1、交流是通过书面和口头语言的形式,与其他人一起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实验
成果的过程。 <
br>2、进行口语交流时,耐心、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是重要的,虚心、完整地
倾听别人的讲述同样
也很重要。
3、.口语交流的常用形式有描述、讨论、辩论;书面交流的常用形式有:图表、
海报、图画。除教材介绍的之外,还有更多的交流形式,如:参加讨论会、刊物
交流、电子邮件
、书信等。
第2课:质疑
1、科学注重事实与证据,容不得虚假和轻信。质疑就是有根据地
对自己的和
别人的探究是否合理提出疑问。
2、我们应该去质疑别人,也应该接受别人的质疑。
3、生活中、学习时我们可以去质疑:(
1)我们所要探究的问题是否明确、可
行。(2)推理的过程是否合理。(3)一些流行的说法是否正确
。(4)收集证
据的方法是否符合探究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