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2013

绝世美人儿
755次浏览
2020年12月12日 14:0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猜字游戏-讨厌

2020年12月12日发(作者:卞荣)


1、我们的民族小学
学习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 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
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具有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或CD碟片。
3.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资料 袋中的图片)瞧,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
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他 们分别是哪个民族的,让他们自我介绍一下吧!安排几位学生
戴上相关民族的头饰,学生简单介绍这些民 族的资料。
教师相机出示相关词语:傣族 景颇族 阿昌族 德昂族
2.顺势切入,初读课文
清晨,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早早地起了床,迎着朝阳,踩着露珠 ,蹦蹦跳跳,
高高兴兴地朝同一个地方走去,他们要去哪呀?(我们的民族小学)对,那可是一个充满欢
笑,美丽而可爱的地方,今天咱们一起去走一走,看一看,保证你们去了就舍不得离开。
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趣味识字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坪坝 傣族 阿昌族 德昂族,摔交 穿戴 招引 蝴蝶 孔
雀舞 铜铃 粗壮 凤尾竹
2.指名读,正音。
3.开火车,练读。
4.做游戏巩固字词。
a、“贴字”游戏:教师出示图片,请小朋友根据图片找到和图片有关的生词。
(例:傣族姑娘的图片下就可以贴“傣族”“孔雀舞”)
b、玩找字游戏:抽出生字,教师读生字,小朋友找到相应的卡片贴在黑板上。
5.同桌相互听读课文,在读中巩固识字。
1


朗读感悟
1.学生逐段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同桌间互相说说读了这一段知道了些什么?
2.组织朗读比赛,你最喜欢读哪段,读出你的感情来。

第二课时

朗读感悟
1.读读说说,学习第一自然段。
a、自读感悟
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根据下列提示展开想象,读后交流描述:
早晨,同学们来上学了,我好象看到了这样的情景: 。
学生读后交流描述。
b、指导朗读:早晨的校园多美啊,你喜欢这时的校园吗?那么就把你的喜欢的情感用你
的 朗读来表达出来吧。
学生自读自练,指名交流。
2.读读说说演演,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a、你喜欢这所民族小学吗?
分组讨论 交流,引导学生说出喜欢的理由,如:上课时民族小学的学生读课文非常好听,
下课时他们尽情嬉戏,非 常快乐等等。
b、这读书的声音究竟有多好听啊?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引导 学生理解“窗外十分安静„„”一句,体会正因为同学们读书的声音非常好听,所
以树枝不摇了,鸟儿不 叫了,蝴蝶不飞了,猴儿也来了。
C、情景表演:几个小朋友分别扮演树枝、鸟儿、蝴蝶、猴子, 请“它们”做评委,其
他小朋友感情朗读第二、三自然段,如果读得好的话,“它们”就如课文所示,围 拢过来静
静地聆听。
d、激情朗读:同学们读得可真好,为了鼓励大家,今天老师允许大 家一起和民族小学
的小朋友一起游戏,你想玩什么?
引导学生口述,再朗读该部分。
3 、读读画画,学习第三自然段。
a、同桌互读。
b、联系前面的课文,带着你的感情,放飞你的想象,画画你脑海里的民族小学。
复习生字
2


1.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通过已学过的生字帮助巩固新学生字 ,如提土旁加平
还读píng,虫字旁加胡依然读hú。注意渗透偏旁表义的思想。
2.边用课件演示要求写的十二个字,边指导书写。
3.学生写字,教师相机指导,组织评议。
拓展活动
民族小学的许多学生都很想和大都市的小朋友交个笔友,他们很想知道你们 是否喜欢他
们热爱的民族小学,也很想了解你们的生活。请小朋友们给他们写封信,这样他们就可以通< br>过你们获得更多的信息了。
学生写信后在学习园地里展示。教师从媒体上寻找信息,选择一 所边疆小学的学生与本
班同学开展“手拉手结对子“活动。
教学后记:
课文后面安 排了本学期第一次“综合性学习”,内容是把自己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我在本
篇课文教学结束后,向学 生进行布置。这次活动是根据本组专题安排的,目的是通过记录课
余生活这一形式,把课内外结合起来, 把动脑、动口和动手结合起来,使阅读、口语交际、
习作等训练内容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全面提高学生的 语文素养。
“综合性学习”提出了活动内容、要求以及记录活动的方式。并例举了用文字叙述、填
表格、画图画三种形式,因此我可引导学生选择一两种,也可以选教材没有提到的其他形式。
再 根据“综合性学习提示”中的要求,进行阶段性的交流,为“语文园地”中的汇报、交流
做好准备。

2.金色的草地
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11个生字,学会弟、呵、欠、揪、 引、注、并、返、升、随并正
确书写;正确读写开心、一本正经、揪掉、引人注目、合拢;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善于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收 集资料,自读识字,表演揣摩兄弟两人的心理神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
象力和创造力,进而探究性地 发现草地变色的原因,真实体验大自然给人们带来的快乐,增
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
3


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 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
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课外搜集有关蒲公英的文字资料或开花时的图片或亲自观察一下。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同学们见过草地吗 ?它们是什么颜色的?(指名学生回答)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学习〈金
色的草地〉,板书课题,学生 齐读课题。
二、据题置疑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让学生自由提出问题,能解决的 ,让学生进行回答,不能
解决的,留在学文时解决)。
三、分小组自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小组长带领组员商量准备用什么方法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
2、教师指导提出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可概括为四读:
一读:扫读(扫除障碍读)。小声自由 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把不认识的字或不懂
的词做上记号,查字典解决。
二读:连读。小组内成员分自然段连读课文,读通课文,检查字的读音。
三读:想读。小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四读:选读。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4、检查自学情况
(1)(板书生字)在自学生字时,你有哪些困难?(在字音、字型、字义等方面的困难)
在自学生字时,你还有哪些好的方法要告诉同学们?
师生共同解决困难,教师相机指导理解开 心、一本正经、揪掉、合拢,可让学生做一做相
应的动作,重点理解合拢。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说说 哪些内容比较吸引你的注意。通过读课文,你解决了哪些
问题。
检查学生可前搜集有关蒲公英的资料,先让他们说一说,然后对照课文的描写和课文中的插
4


图,让学生进行比较、观察,蒲公英是什么样子的?花是什么颜色的?有什么不同之处。
教师简单介绍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外皮黄棕色,叶根生,花为头状花序。
(4) 本课生字较多,要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记忆。要指导读准字音,如蒲、傍,识
字要与词语的学习结 合。
四、回顾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学了哪些知识,并带领学生复习一下重点的内容。
第二课时

一、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第一自然段
1、为什么草地会是金黄色的?
(1)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2)看满地盛开蒲公英花的图理解草地是金黄色的,结合感受读一读句子。
第二自然段
(3)1、同桌齐读,感受文中的哥弟俩是怎么玩的。
(4)2、指名两位学生上台像他们这 样玩一玩,一名学生上台帮忙读一读文本。课件播放蒲
公英四处飘散的样子。
(5)3、师生评一评,相机理解“一本正经、使劲、假装”几个词语。
(6)4、再指导读第二自然段,请两位学生上台演一演,一生帮忙读。
(7)5、一起来玩一玩,体会玩蒲公英带来的乐趣。
(8)6、一起在读一读本段最后一句,理解“引人注目”一词。
第三自然段
1、指名一生朗读,看看你发现了什么?自由说。
2、出示填空题:
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
早晨,花朵--------,是-------,草地是----------。
中午,花朵--------,是-------,草地是----------。
傍晚,花朵---------,是-------,草地是---------。
(1)同桌互相说一说。
(2)指名说一说,加上动作说一说,不看提示说一说。
5


3、齐读本段。
第四自然段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又发现了什么或新的想法?
(理解最后一句话,为什么一起起床,一起睡觉?)
二、小结:学了这篇课文,你能说说你理解的这是一片怎样的草地啊?
三、机动:摘抄好句子,听写与基础训练练习。
板书设计
2、金色的草地

蒲公英 一本正经 揪掉
草地 许许多多 金色 开心



3.爬天都峰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
程。
过程与方法:能过课件感受天都峰的“又高又陡”,双而体会小姑娘和老爷爷爬山前的心理
活动 ;通过朗读学习并讨论了解爬山的过程是,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
过程中,善于互相 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
程。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6


2、教学挂图。
3、课件
第一课时
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 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
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
图片资料?板 书:天都峰
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
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 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
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a. 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b. 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c. 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通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石级:石头台阶。
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 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
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按“爬山前-爬山时- 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
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指导写字,掌握笔顺
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
7


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
布置作业
1、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生字、词。
3、把课文第2段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紧扣课题,承前启后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 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
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
“哩” 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 10自然段,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
读。
3、“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 ?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
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a. 出示第4段重点句, 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
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b. 体会“我”的心理,指导朗读3、4自然段。
4、“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a. 学生读书圈划。
b. 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
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c. 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
d. 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段。
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
8


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a. 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
b. 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
c. 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2、小组讨论、 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
上峰顶的。指导朗读。
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评点: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第三课时
课外延伸,交流课余生活
1、这几天,你是不是把自己课余生活记录下来 了呢?请你把一周学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别
忘了写上自己的收获、感受。
2、指名交流,师生评议。
完成作业:听写、基础训练练习。
课后反思:知识技能 目标完成地不错,但是情意目标稍欠火候,对于战胜困难,互相学习鼓
励品质,只能初步地培养。原因可 能是学生家庭条件较好,生活较舒适,没有碰到过什么困
难,所以没有实际生活的体会。

4、槐乡的孩子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愉。。掌握生字词。
2、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3、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读----思---发表见解---体会---再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的内容,培养自读能力,并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教法:阅读教学法
9


教具准备:卡片,槐乡槐花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言激趣,提示课题。
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
交学 费,体会到了种种劳动的乐趣,他们就是------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各自轻声读,遇到生字拼读一下,较长的句子或者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读几遍。
2、分成小组组织朗读,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
3、各组代表分段朗读。
三、细读课文,感知理解。
1、出示图片,介绍槐树槐花。
2、读读议议。A:槐树什么时候开花?那花苞是什么样的?文中还把槐花比做什么?
B:槐米有什么作用?
C:课文哪部分介绍了槐米?读读相关的课文。
D:八月份,天气怎么样?谁能描述一下?找出课文中相关的句子朗读。
E:虽然天气炎热, 勤劳的槐乡孩子绝不会错过槐树开化的时节,他们是怎样分工合作割槐
花的?练习分角色朗读。
四、欣赏评价,深化感悟。
1、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句子?有笔画出来,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
2、通过课文的朗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3、引 导小结:快乐不只是来自于休闲、享受,劳动中也有无穷的乐趣。同学们,让我们也
像槐乡的孩子那样去 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第二课时
一、说话训练。
组织学生说说自己在课余时间所从 事过的劳动,比如参加公益劳动,在家里帮助家长做家务。
先想一想准备说哪些方面的内容,想好以后, 再说说自己劳动的经过和感受。
二、听写生词。
三、完成基础训练,难题事先引导提醒。
10


板书设计:
勤劳懂事,分担父母的辛劳
4 槐乡的孩子 可爱 吃苦耐劳,有很强的自立精神
以苦为乐,快乐的歌声、甜蜜的微笑


语文园地一
知识目标:
1、完成习作。
2、准确区别区别的不同读音。
3、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
情感目标:
熟练背诵古诗。
能力目标:
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口语交际 我们的课余生活
1、导入:
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小学孩子的课间活动,与苏 联小朋友一起发现了蒲公英
的秘密,目睹了槐乡孩子爬上高高的槐树割槐花挣学费的情形,我们安排了自 己的课余活动,
认真执行计划,这一阶段的课余生活充实而有乐趣,许多同学都想把乐趣与大家分享。
2、生分四人小组,在组内展示各自的课余生活记录本,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
3、全班交流
每组推选一位优秀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4、评议
(1)看学生他们的课作生活安排有何不同?(注意内容充实)
(2)选拔优秀,颁发小奖品。
(3)生谈交流后自己的打算。
二、习作指导
11


1、导入。
2、生选择写作题材
游戏娱乐生活:踢毽子、跳皮筋、跳绳„„
课余辅导训练:网页制作、科技小发明、绘画写生、足球比赛„„
个人爱好:小收集、小饲养、小种植、小演奏家„„
家务劳动家庭帮手:洗衣服、餐具、打扫卫生„„
3、写法指导:
这篇文章只需集中写一项课余活动或一件课余发生的事。
4、生拟定提纲、评议。
5、生起草。
6、生交流,师生共同评议。
7、生各自修改。
8、誊写文章。
三、日积月累
1、生自由轻声读词语,注意每一行两个词语中的加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
2、指名横着诚。
3、揭示发现:
每一行两个词语中带点字字形相同,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4、齐读巩固。
四、读读认认
1、生各自轻声读本题中的各组字,读不准的借助注意拼读。
2、比赛:谁读得正确、流利。
3、谈谈这一题中每一组字的共同之处。
4、齐读巩固。
5、单独指读横线条中的生字。
五、读读背背
1、师范读古诗。
2、师引导。
3、生模仿读。
4、比赛读。
12


5、师生合作、表演。
6、竞赛背诵。
六、展示台
1、小组交流各自展示什么内容,以什么形式展示。
2、了解展示准备。
3、举行展示会,各组轮流介绍,然后参观学习。
4、评选优秀展示组。

5、灰雀
学习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
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 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
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2 .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
得知错就改是 诚实的表现。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 读中感悟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多媒体课件。
4.收集关于列宁的生平、故事等资料。

第一课时
13


一、交流资料 合作学习
1.出示列宁照片,这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 宁同志。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
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1)学习小组交流资料(教师下组参与,发现有价值的交流资料)
(2)全班交流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
宁身上的看 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
二、读通课文,自主学习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
“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三、指导学习,读懂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4.巧妙结 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
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 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课堂作业
1、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
打招 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二、深入学习,读懂第3至10自然段
14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 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
找、读一读。
2.屏幕出 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
思。
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b. 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
什么?板书:爱 。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
段。
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 br>学生加强语气。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 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
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
5.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6.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三、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自由朗读11-13自然段。 < br>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
怎么会 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列宁尊
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5.你 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
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 自然段。
6.小结板书,总结课文。
四、收集故事、积累提高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
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15



6 、小摄影师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 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突然、立刻、
人行道”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 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
怀备至的感情
二.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
怀备至的感 情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课前预习、准备
1.学生自渎课文,自学生字、词。
2.学生收集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3.教师准备投影片和道具。
第一课时
一.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学生说说课前自渎课文的情况以及体会,介绍搜集到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二.重点检查读书情况
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便。
2.在学习小组内份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小组内互相正音。
3.画出不理解的字词,通过读句子、联系生活实际、同伴讨论等方法初步理解。
4.投影出示本课生字,指名认读。
5.自由说说课文的大体内容。
三、深入理解课文,探研文章的思想感情
1.分角色朗读课文,这篇课文在写作上很大的特点 是对话很多。从人物的对话中,你们体会
到什么?
16


(1)高尔基喜爱小男孩。
(2)小男孩崇敬、热爱高尔基。
2.默读课文,自读自悟
(1)从那些地方看出高尔基喜爱小男孩,用“ ”画出有关句子
(2)从那些地方知道小男孩崇敬热爱高尔基,用“ ”画出有关句子。
3.学习小组交流情况。
4.全班反馈交流。
5.老师小结板书。
这篇 文章通过人物的对话,展示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体现了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
关怀爱护,及孩子 们对他的崇敬、热爱。
四.开展讨论
这两个人物,你更喜欢谁?为什么?
五.课堂作业
读、背、写一句高尔基的名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男女生、同练习分角色朗读高尔基和小男孩的对话,注意运用适当的语气表达情感。
2.教师范读,在指名读,师生给予评价。
二.课堂实践活动
1.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
2.学生两人一组,借助道具自由组合表演课本剧,提示学生注意 语言、表情、动作的协调统
一,进入课文描述的情景。
三.识字写字
1.投影出示下列词语:
阳光明媚 鞠了个躬 咧开嘴 吩咐 准备停当 胶卷
秘书 杂志社 记者 突然 侧过脸
a.读一读
b.用实物、动作、换词、造句等方法再度感悟词义。
c.各小组以竞赛的方法用带点的字口头组词,词语组得又多又正确的小组获胜。
17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要写的字,并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学生瞄红仿写,然后说说自己什么字写得好,介绍经验。
四.扩展训练
“请转 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高尔基对记者和小
男孩的态度上形成了 宣明的对比。联系上文,小男孩好不容易进了高尔基的办公室,高尔基
又是那么地配合他的拍照 ,可万 事俱备,他却忘了带胶卷,所以他哭了,这是懊悔,这是
自责。对这一点,高尔基是完全能体会到的。因 此高尔基希望小男孩再来。小男孩还会再来
吗?讨论中让学生联系全文,找出自己的看法的依据,并发挥 想象,续写故事。
五.板书
6小摄影师


喜爱
高尔基 小男孩
热爱

对话、细节描写


7、奇怪的大石头
教学时间:9月23号 9月26号
一.学习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 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
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 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
关系,认识好奇心 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二.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
18


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课前准备
1.发动学习收集李四光的生平资料、图片、童年故事。
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查字典找资料。
3.生字、新词卡片。
五.教学方针
讨论,探究学习.
第一课时
一.投放多媒体,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
我国 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奇怪的大石头 》(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
2.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著名、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陨(yǔn)石、大坑(kēng)、
卧进、突兀(wù)、旅行、考察、秦(qín)岭、流域(yù)、遗(yí)迹、
研究、震(zhân)惊
三.解决一些术语词
1.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 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
石质的陨星。
2.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3.突兀:高耸。
4.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 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
了多次冰川作用。
5.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 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
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 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
19


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6.秦 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解线。分布有
冰川槽谷、角峰等 。
三.完整地齐读课文。
四.默读课文,勾出不理解的地方.
五.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藏”字17画,第六笔为“┖”。
“卧”字,左“臣”,右“卜”,注意“臣”的笔顺,第三笔为“┐”。
“旅”字,注意左下部分的笔顺。
3.各自抄写。
第二课时
一.四人小组讨论解决上节课提出的问题,把仍不能弄懂的记录下来.
二.全班反馈,归纳整理提出的问题.
三.老师引导解决读懂文章必须弄懂的问题.
(一).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
让我们到现 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1.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教师板画石头(或实物投影仪显示课文插图,或电脑多媒体课件显示巨石),讨论:
a)这是块怎样的石头?(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
b)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如果使用电脑多媒体课件的话,继续演示李四 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
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内容 描述。
3.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
二.分角色读3-----8自然段.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 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
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20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
(三).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
读后讨论。
a.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a)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二十多年;
b)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c) 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
这里来的。
b.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四.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3.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 果,貌似平常
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
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五.作业设计:
小练笔:我的小发现





8、我不能失信
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获得启示。
3.培养独 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宋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的原因。
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透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寻找搜集与宋庆龄有关的课外资料。
教学课时:一课时
21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有谁订阅过《儿童时 代》这本杂志?哪位同学知道这份儿童刊物最早的创办
者是谁?(宋庆龄)那么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谁自告奋勇来说一说?
让学生利用自己寻找搜集到的资料,并结合课后资料袋中的内容向大家介绍。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关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
《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轻声读课文,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3.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课文前面导语中提到的 “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告诉我们什
么”展开探讨交流。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提到了哪几个人?他们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爸爸 妈妈

宋庆龄
到 教

伯伯家 小珍
c.宋庆龄想不想去伯伯家?她为什么不去?
d.别人是怎样劝说她的?她又是怎么回答的?
(让生找出课文中的相关句子进行回答)
e.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 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可她突然
想起今天要教小珍学叠花篮,不管爸爸妈妈怎样劝说,但她为了 守信就留了下来。
三、分角色朗读
1.布置任务:以4人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一人读 旁白,其余三人分别读爸爸、妈妈和
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全班交流,进行比赛。
2 .各小组安排角色进行练习,教师巡视。教师在巡视在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体会宋庆龄和她父
22


母亲当时的所思所想,准确读好每一个关键问语,每一句话的语气、语调。
3.请三至四个小组进行朗读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出优胜组。
5.全班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讨论深化
1.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宋庆龄这样做到底对不对?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示?
2.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你是怎么处理的?
3.小结:俗话说得好“ 一诺值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大家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同学
们也能像宋庆龄一样守信用,重诺言 。
板书设计:

爸爸 到 伯伯家

宋庆龄

妈妈 教 小珍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1.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同时认 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
交流读后感想。
2.写一篇习作,介绍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3.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
4.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
5.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重难点1.口语交际2.习作练习
课前准备:收集自己准备讲的名人故事中涉及的名人图片、名人像,讲名人故事时用。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讲名人故事
一、谈话导入
23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结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 光、宋庆龄等许多名人,课外大家也在读名
人故事、寻找名人资料,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 会。
分组举行
1.调整座位,各小组围坐在一起。
2.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所画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
3.交 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
以提问,也可以补 充;讲完后评选本组“故事大王”1—2名。
4.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
二、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教师颁奖。
2.荣获 “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
精彩故事。哪位“故 事大王”给全班同学讲?
挑选一、二名“故事大王”讲故事。
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
三、畅谈感想 < br>1.听了组内同学讲的名人故事、“故事大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可以谈谈
对名 人行为、品格的评价,可以联系自身和现实情况发表感想。
2.学生畅谈感想。
3.一位位 名人是一座座丰碑,他们的崇高思想与品格就像一座座灯塔,让我们将他们的形象
永远铭记在心中,从他 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一、交代任务
学了这组课文,我们结识了好几位名人,他们或关爱自然,或平易近人,或善于 思考,或诚
实守信,一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我们大家也有许多熟悉的人,在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 br>写的事,这次我们就来学着写一写。
二、选材构思
1.你最熟悉的人有哪些?哪一个留给你较好的印象?概括介绍一下,口头填写下表。
人 物—— 该人物给自己的印象————————
24


李四光 遇事爱思考,善于提出问题
宋庆龄 诚实守信,答应别人的事坚决做到
„„
2.该人怎么会留给你这样的印象的?他身上有什么值得写的事?
引导学生围绕给自己留下 较好印象的人展开回忆,提示要介绍“值得写的事”——值得宣传
介绍的、值得他人学习的事。
3.我们就来把这件事写下来。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把以下几个要点考虑一下,把事
情想清楚 。
把事情想清楚。
事情发生的时间
事情发生的地点
事情中的主要人物
事情的起因
事情的经过
事情的结果
三、动笔起草
1.下面就请大家动笔打草稿,把自己熟悉的人身上值得写的事写下来,注意着 重写清楚该人
在这件事中的举动、表现。
2.学生动笔写草稿,教师巡视。
四、修改誊写
1.大家邀请有代表性的一、二位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
2.师生共同评议。
3.针对已发现的问题修改自己的习作。
4.誊写习作。提示格式及书写字迹要求。
5.写完后找机会把自己写的文章读给描写的那个人听,请他评评写得怎样。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一、读文猜人
1.教师挑选几篇以同学为介绍对象 的优秀习作,请作者隐去习作中同学名字,向大家朗读,
25


全班同学猜一猜写的是谁。对被同学猜出了,且公认为描写准确的小作者加以表彰。
2.议一议,为什么该同学没说出名字而我们也能猜出习作写的是谁?
3.请作者介绍为什么能把同学介绍得如此准确、生动?
引导学生明确,要了解一个人平时要多关注他,做个有心人;写作时要用心回忆。
二、再读欣赏
1.请以其他人物为写作对象的优秀习作作者朗读习作。
大家听后议议评评。
2.教师朗读其他同学习作中的一些精彩句段。

第四课时
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轻轻读读本题中的三个句子,相互比较,这些句子有何异同。
2.出示抄有本题内容的小黑板或实物投影仪显示,学生交流发现。
a.指名读句子。
b.学生交流发现,教师引导总结。
这三句句子都是写人物说的话的,句子中加引号的部分都 是引用人物说的原话。在引用人物
原话时,通常要交代说话者是谁,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语气等,这部 分内容的位置可以有
所不同,可以放在引用的人物话语的前边,可以放在后边,也可以放在中间。
3.齐读句子、体会。
4.到学过的课文中再找找相应的例子,并说明属于哪一类形式。
二、读读背背
1.我们读了不少的名人故事,了解了名人崇高的品格,生动的事迹,而 名人们说过的一
些话也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多积累一些名人名言,时常回味一下,可以使自己获得启迪, 从
中汲取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些。
2.请各人轻声读书上提供的名人名言,把其中的生字拼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3.指名朗读交流。教师相机正音指导。
4.想想这些名言的意思,并且试着放声读出感情。
5.指名再读,师生评价。
6.齐读巩固。
26


7.交流各自课前收集的名人名言,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三、成语故事
1.我们汉语中有很多成语都是从历史故事演变来的,一个成语背后包含着一个 故事,了解这
样的一些故事会使你获得知识,获得教益。今天就来学一个成语故事——《闻鸡起舞》。
2.各自轻声读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借助注音认真拼读,把故事读通顺。
3.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正音正句。
4.各自再读。
5.同桌间试讲。把故事讲给同桌听,相互学习、指正。
6.了解了这个故事,以后我们一看 到“闻鸡起舞”这个成语就会想到听到鸡叫就起床练武习
艺的祖逖、刘琨。以后说话写作,你想表示珍惜 时间、发奋努力这个意思时,就可以用上“闻
鸡起舞”这个成语。


9、《夜书所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一、导入
小朋友们 ,你喜欢背古诗吗?我们一起来背诵一首古诗——李白的《静夜思》。(师生配
乐背诵)你能用自己的话 说说《静夜思》的意思吗?(“思”在这里是“思念故乡”的意思)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首古诗也是表 达诗人思念家乡感情的。
二、新授
(一)学习《夜书所见》
1、出示诗题、作者 姓名。读诗题,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那书是什么意思呢?谁能连起
来说说?你对叶绍翁了解多少?知 道多少讲多少!(师:叶绍翁是我国宋代的一个大诗人。
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 ,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
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抓住“见”字提问,诗人此 时见到了怎样的情景?让我们
先自己读一读,想一想,不懂的词语查一查注释。
2、指名读诗 。读中引导学生想象诗中的景象——梧叶、秋风、儿童、促织、篱落、灯,引
导学生整体感知诗意。(读 着读着,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脑海里浮现出什么?)作者在
他乡看到了这些景物,引起了作者什么感 情呢?
3、请大家再自己读读这首诗,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27


引导朗读交流,读中感悟。抓住“送寒声”“动客情”“一灯明”这些关键词语,引导学生体
会作者此刻 的心情。
师:现在谁来给我们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
师:读得真好啊!我刚刚听你把“送寒 声”的“寒”读得特别好,我想问问,你是怎么读得
这么好的呢?
生:我觉得我是把诗读得有感情了。
师:是啊,你想,萧萧的秋风啊,把梧桐树叶吹得纷纷落了下来。诗人此时会有怎样的感觉?
生:有点寒冷的感觉。
师:诗人只是觉得身上寒冷吗?
生:除了身上寒冷外,他肯定也很心寒,他现在一个人在外地,肯定很孤独。
师:你体会得多 好啊!诗人此时孤身一人在外地,看到萧萧的秋风吹落枫叶,心里感到非常
孤独。请你再读一读这句诗。 (个别读、齐读)动客情,使诗人产生了什么感情?
师:谁来读读后面两句诗?
生读
师:这两句写了什么?此时诗人看到这些情景,又会想到什么呢?
生1:他会想到自己的亲人。
生2:他会想到自己的亲人和自己童年时的小伙伴。
师:是啊,他可能会想到自己童年时跟小伙伴一起捉蟋蟀的场景,可能会想到小时侯一起玩
时有趣的事, 可能会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可是现在呢?自己一个人在外地,童年的伙伴们
还能记起我吗?再读一读, 好吗?
生:知有儿童捉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师:诗人一个人在外地,多孤单啊!读——
生:知有儿童捉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师:他看到萧萧的落叶,看到捉促织的儿童,他心里又是多凄凉啊,读——
生:知有儿童捉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师:我在这里这么孤单,我的朋友啊,你们能想起我吗?读——
生:知有儿童捉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请大家把整首诗联起来.读一读,好好感受感受 < br>(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
看到远 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这样的景象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
28


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
4、谁愿意来当当这思念故乡的叶绍翁?配乐
(二)、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介绍诗人的背景:唐朝的诗人王维15岁时离开了 故乡到长安去参加科举考试,20岁时
考上进士。在这段时间里,他一直漂泊在外,自然会产生思乡念亲 之情,尤其是佳节到来之
际,这种情感更加强烈。
2、出示诗句,师配乐诵读
读诗题,解题。抓住“忆”字引入诗文学习。
师:谁来给我们读读诗题?
生读
师:这么长的题目你都能读好很了不起!谁再来读读?
生读
师:你读的很有感情!知道题目的意思吗?
生:就是九月九日思念山东的兄弟。
师:九月九日是什么日子?
生:是重阳节,是亲人团聚的日子。
师:在人们团聚的日子里思念在山东的兄弟,山东是山东省吗?
生:不是,是华山以动,是作者的家乡
师:对了,是华山以东,那么这个题目意思还可以怎么说?
生:重阳节思念自己家乡的兄弟。
师:是啊,当人们用传统的方式来庆祝节日的时候,独在异乡的诗人怎能不更加怀念家乡的
亲人 呢!自己读一读,想想诗人此时会怎样“忆”亲人?
3、你认为哪个句子最能表达诗人此刻的思念之情?读给大家听听,再说说你的体会。
教师相 机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从“倍”字生发联想——诗人平
时就常常思念自己的 故乡,每到佳节良辰,思乡之情尤切,更加凸显诗人客居他乡的孤独。
师:重阳佳节,秋阳高照,遥想 此刻兄弟们一定插上茱萸香草了,一定在饮菊花酒了,一定
在登高远眺了,你们可知道?我一个人——
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我仿佛听到兄弟们的欢声笑语,他们也一定正在 惦念着我。我的心里又多了一丝安慰。
“遥知——”
29


生接
师:遍插茱萸少一人,唯独少了我一个人啊!怎能不让我——
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4、师生合作,有感情诵读全诗。
当这两首诗同时呈现在你的面前,当你读出两位生活在 不同时代的诗人共同的思乡怀亲之
情时,你想对家乡、对亲人说些什么?
5、小结:我们能生 活在自己的亲人身边,是多么幸福!我们能认识这么多朋友,大家就像
一家人似的愉快相处,是多么幸福 !幸福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在感受亲情的同时,更应该珍
惜亲情。时刻记得关心我们身边的人,也让他们 感受到幸福。
6、师生配乐背诵古诗两首。
三、拓展延伸
古往今来,怀乡思亲的 人们留下了许多千古佳句。出示《杂诗》《游子吟》《夜雨寄北》等。
课后,同学们还可以再找一找,把 自己喜欢的背下来,好吗?



9、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及《夜书所见》诗句字条。
2、学生课前查阅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3、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1、学生交流课前所查阅的资料。
2、教师引述:我国宋 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
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 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板书课题,理
30


解“书”的意思。
3、看图说话:(出示课文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
你 们看到了什么。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要发散学生的思维)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体会情感:假如 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
样的心情?(根据课堂情况可让学 生写一写)
5、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四、趣味活动
1、我说你读。方法:
(1)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2)老师点挂图上的景物,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2、字条连诗。
方法:老师出示某句诗的字条,学生接续后面一句诗(多连几次,让学生基本会背)。
3、情境背诗。
方法:学生可自由下位,把诗背给最要好的同学听。
五、识字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促、深
2、让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六、拓展活动
你还读过哪些诗人所作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
31


第二课时
一、课前游戏,复习导入
1、说说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 有哪些习俗。(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也可以以连线
的方式出现节日、日期和习俗。)
2、小组比赛背诵《夜书所见》。
3、揭示课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理解“忆”的意思。
二、小组合作,讨论自学
1、根据学《夜书所见》的方法,小组讨论确定本诗怎么学习。
自学基本步骤:
(1)自读:读准字音,并借助课后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词义。
(2)自思: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自读中产生的疑惑。
(3)交流:读读、说说、问问。
2、学生按自己小组议定的方法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师生交流,解决疑难
1、每组读诗,说说读懂了什么,并提出小组学习时所产生的问题及解决的结果。
2、其他组的同学与老师参与其中,或讨论解决或补充己见。
四、感情朗读,启发想象
1、 指名朗读诗文。问:你们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2、引导以情促读。问:你能用读来表现出这种思想感情吗?
3、引导以读促发想象。问:同学们在读时头脑中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情景,能交
流一下吗?
4、学生交流想象的景像,并再次有感情朗读。
五、趣味活动
1、 生字连词背诵。
方法:请学生把生字按出现的先后顺序在本子上或黑板上排列,再连起来,试着背诵。
2、诗句连对。老师说诗句意思,学生背相应句子。
3、情境练背。学生当小小诗人,或加动作或加表情,先自己朗读再上台表演,达到背诵。
4、赛诗会。
方法:(1)集体赛:每个小组背一、两首古诗,一首课内的,一首课外的,看 哪一组背得既
响亮又流利。
32


(2)个人赛: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比赛,看谁背得最有感情。
六、识字写字
1、出示要求写的生字,组词朗读。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 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重点指导“异、插”的
写法。
3、书写生字
七、拓展活动
1、你还读过哪些描写秋景的诗,背给同学听听。
2、有机会到公园或田野里走走,看看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点,想想自己心
中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推荐相关的古诗:《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杂诗》(唐•王
维)三首古诗。

10、风筝
教学目标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读写“ 精心、希
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 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
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能模仿作者心理描写的方法,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4、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
教学重点
1、“村”、“丧”的字形,“磨”、“坊”的读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
1、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2、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课前准备
1、寻找一篇细致描写放风筝的文字片段,有条件地可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2、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
33


第一课时
一、唤起情感,导入学习
1、唤起情感:童年的生活都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 语,也有滴滴泪水。你觉得童年最
大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
2、导入学 习: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就让我们走进
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 享他们的快乐吧!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 么读,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把自己喜欢的读给同桌听听,请同桌评出读得好的,给予表扬。(师巡视,了解学情)
3、感知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做风筝 放风筝 找
风筝。(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复杂到简单一步一步的归纳,切忌敷衍。)
三、读中悟情,以情促读
1、以读代讲学习第1自然段,请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评。教师 注意指导“最大的快乐
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 自读本段,边读边把自己读懂的和不懂的勾下来、写下来。(估计学情:学生能读懂做
风筝所用的材料是 什么?他们做完风筝后的心情。对于“憧憬”、“依然”二词,学生可能不
大明白。)
(2)学生汇报。
学生在说用什么做风筝时,教师可让孩子结合自身经历及收集的资料谈谈看 法。“憧憬”一
词可根据“泡泡”的提示引导学生查字典,或在具体的语境中解决。“依然”一词可用近 义
词“仍然”,通过换词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3)当学生在谈到书中孩子的心情时,引导他们读两个句子:
a、我们精心的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b、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教法:多种形式读,体会作者高兴的心情。
(4)假如就是你在做风筝,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让学生入情入境)
(5)多种方式读全段。
3、学习第三自然段。
34


(1)角色转换: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2)创设情境:让我们 一起去感受一下孩子们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吧!播放多媒体课件,或
者教师有感情地朗读一篇细致描写放风 筝场面的文章,让学生入情入境。
(3)引导表达:刚才同学们欣赏了放风筝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与大家交流交流。
(4 )角色转换: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产生
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
(5)品味课文:用心多遍朗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文中孩子和我们一样的
感受。
需要精读的句子:a、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 br>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
b、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注:此二句可根据课堂情况,分析写法,如第一句中动词“托”“牵”的用法。
(6)深入赏读: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自豪)再读全段课文。
四、小组自学生字,交流学法。
1、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注:“拼”“村” “丧”的读音需特别注意,磨的读音:二声(摩擦)、四声(磨面);坊的读
音:一声(牌坊)、二声( 作坊)。
2、观察生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注:“村”可与“材”进行比较记忆,“丧”的下面部分没有一撇。
3、练习书写生字。
五、课堂练习
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
一、诵读回味 表现情感
1、 选择第1自然段至第3自然段中你最喜爱的一段话读给大家听,读出感情。
2、 作者在做风筝,放风筝时的心情怎样?用一个词概括。
二、细读深究 体悟感情
1、学习第4自然段
a、读一读:用心读读第4自然段,能发现“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35


b、说一说:说说你读后的发现。
c、试一试:能不能用读表现出不同的心情来?(可采用多次读的方式进行)
重点读好这个句子: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方式:读、体会、“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可表演。
d、评一评:你们觉得这些同学读得 怎么样,从哪些语词的朗读上能感受到“我们”的快乐
或难受。
2、学习5、6、7、8自然段
(1)师:假如你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飞了,你会怎样呢!
(2)师: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请读读5、6、7、8自然段。
重点读好: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3)体验: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难过而 又不甘心的情感。(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
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为主要体会句。)
三、回顾课文,畅谈感受
1、放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着急,为什么还 说放风筝是快乐的呢?
你有过这种生活体验吗?
2、一个提问下,帮助学生再次疏导出全文线 索,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并再次
朗读几个描写心情的重点句。
四、课堂练习
1、把自己玩耍、活动时候的心情告诉大家,写一写。
2、写几个描写心情的词语,并在小组内交流。



10、《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语言感悟、积累和运用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描写的景物特点,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热爱自然的兴趣和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是抓住哪些景物特点来写秋天的雨的。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雨吗?谁来说说我们曾经学过哪些关于雨的课文? (《春雨》《雷雨》等)
36


试着背一背。
2、秋天的雨给我们送 来了五彩缤纷的世界,给我们带来了丰收的喜悦。这节课老师想和同
学们一起分享《秋天的雨》。(板书 课题
二、播放画面,感受美景
1、瞧,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礼物:秋天的雨景。你们想欣 赏吗?(学生欣赏美丽的多媒
体画面)
2、秋天的雨景美吗?你们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三、动情朗读,文中寻美
1、个性化读书。(自主读)
2、展示朗读水平。(读中评)
3、默读感悟,集体交流。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抓住哪些景物特点来写秋天的雨的?
(2)交流各自的阅读 感受,分享“收获”的快乐。(根据学生的发言,老师相继出示课文的
有关句子及相应画面。)
四、小组研读,互动探究
同学们通过读书交流,明白了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秋天的雨的。 现在选择你最感兴趣的
一个方面,自由组合,深入研读。
1、出示研读方法。
(1 )自读你感兴趣的内容,想一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进行观察的?秋天的雨给植物染上了
哪些颜色?
(2)细细品读这些词句,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旁边。
(3)你最喜欢这一段中的哪句话?为什 么?怎样读好你喜欢的句子?(学生研读,老师巡
视参与其中。)
2、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下列表格。
我看到我闻到我听到(发现)植物(图)颜色水果(图)
五、心灵对话,交流体验
各小组汇报交流,其他小组可提出疑问,老师适时点拨、鼓励。
六、反复诵读,体会升华
七、引申创作,体验成功
1、播放歌曲《小雨沙沙》;
37


2、学生自由组合,创编歌词;
3、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作品,作者朗读;
4、配乐试唱学生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八、积累运用,拓宽发展(三题任选一题)
1、收集课内课外描写秋天的词句,贴到墙报上。
2、把自己心中的秋天画下来。
3、和爸爸、妈妈去秋游,把自己看到的秋景写下来。 反思:1、趣味性的导入。上课开始,教师就从旧课导入新知,再通过欣赏秋雨的多媒体课
件,创设 生动直观的情境,让学生初步感受秋雨之美,激发起学习的兴趣。
2、个性化的朗读。从自由练读、整 体感知到自主质疑、解难导行,再到默读研读、思考探
索,最后交流体验、熟读成诵,都是让学生在主动 、积极的朗读中,在丰富的情感活动中,
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发现并提出问题。
3、合 作性的学习。在教学中设置了让学生交流各自的阅读感受,让大家分享“收获”的快
乐:小组研读、互动 感悟;小组探究,完成表格;心灵对话、交流体验;自由组合,创作歌
词等环节,展开合作学习,落实教 学目标。
4、探究性的运用。最后引申创作,仿编歌词,让学生巩固新知,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布< br>置课后作业,引导积累运用,拓宽发展,让学生在课内外都学会探究性地学语文、用语文。

11、秋天的雨
教学目标
1、认识“钥、匙、趁”等8个生字。会写“盒、扇、邮 ”等10个字。能读写“清凉、留意、
扇子”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教学重点
1、“爽”“柿”的字形,“扇”“梨”“粮”的读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1、能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体会作者在谴词造句方面的特点。
38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让学生在父母的带领下到户外去感受秋天,还可查阅资料从文字图片上去感受秋天。
第一课时
一、欣赏秋色,育情导学
1、教师引述:这儿有几幅画面,想让同学们欣赏一下,并说说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好吗?
2、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教师一一出示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展示课件。
3、唤起情感:你觉得这样的景色美吗?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4、学生交流看法和感受。
5、想象导学:
a、请发挥一下你们的想象力,说说是谁把美好的秋色带到我们的眼前? < br>b、有位朋友觉得是那清凉而又温柔的雨把秋天带给了我们。在他的眼里,那细细的雨犹如
一位变 幻神奇的魔术师,想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吗?
二、听读课文,感知内容
1、播放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要求:边听边想象画面。
2、听了之后你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初步体悟本文语言文字的美。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把自己认为美的多读几遍。
3、 把自己认为美的读给同桌听听。
4、 快速阅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的?
三、品读课文,想象动情
1、 品读第一自然段。
(1)营造气氛,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谈谈自己对本段的看法。
(2)在 品读时,注意读好“清凉和温柔”“轻轻地”“留意”,其中“留意”一词需引导学生
理解。(留心、在 意等)
(3)想象画面:秋天的大门被打开以后,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
2、 品读第二自然段。
(1)引导学生朗读:秋天的大门打开后,作者首先看到的是什么?
(2)指名学生朗读后并回答。
(3)采取赛读的方式让学生欣赏性地朗读课文,喜欢哪一句 就读哪一句,并把那一句所描
写的景物简单地画一画。
39


(4)品说文字:你觉得这一段中哪一句说得格外有趣?
(5)联系生活,丰 富想象:你能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色,像书上那样用美的语言表
达出来吗?
四、变读为述,积累语言
1、师引:假如是在诗歌朗诵会上,你打算用怎样的方式把这两段内容朗诵给大家听?
2、让学生先在四人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进行朗诵练习。
3、指名学生上台进行表演性朗诵并评点。
四、识字写字
1、学习生字,交流学法。
注:“枚”的右边不是“文”;“柿”的右边易错。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你有什么话要提醒大家?
3、练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回顾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秋天的雨就象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有着一盒五彩缤纷的 颜料,她把秋天的田野染得格外
美丽,引读第二自然段 。
3、引导学生背诵第二自然段。
二、交流感悟,丰富想象
1、品悟、想象第3自然段内容。
a、教师引导:谁能说说你从第3自然段里,看到了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
b、学生交流后,再围绕“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让学生想象:秋天的雨里还藏着哪些香味。
c、出示“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这句话,读后让学生说说小朋友的脚怎会被香味
勾住? d、转换角色,让学生进一步想象,交流感受:假如你当时在果树下、花丛中,最想做的事
是什么?
e、让学生带着这种美好的情感再读第3自然段,可让学生评赏谁读得好,以评促读。
2、品悟、想象第4自然段。
a、师转换话题:秋天的雨不光带来了色彩和香味,还挺会关心人的呢!谁来读读第4自然
段?
40


b、多人次指名学生读后,可让学生说说,秋天的雨举起金色的小喇叭, 他会对一些好朋友
关心地说些什么?
c、引导学生具体、丰富地想象后,可进一步调动学生的 经验积累,让学生说说:你还知道
其他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
d、语言训练:出示说话卡片: “它告诉大家,_________。小喜鹊______,小松鼠_______,
小青蛙_____ __,松柏_______,杨柳树叶_______,大家都在准备过冬了。” 先让学生说说
其它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然后讨论交流这些话如果放在文中放在哪里最合适。
三、总结拓展
1、出示课文第1—4自然段的开头每句,让学生背诵课文,学生愿意背哪部分就背哪部分。
秋天的雨,是一把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有一盒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藏着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吹起_____________。
3、 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活动:美丽而又丰 收的秋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学了这篇课文
后,此时同学们最想做的又是什么事?(教师可根据学生 的兴趣爱好,在课余组织指导学生
开展观察活动,为语文园地的教学活动先作铺垫。)



12、听听,秋的声音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体会。
3.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教学重点:边读边想,能交流体会,自己创作诗歌。
教学难点:创作诗歌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1.各种声响(如风声、雨声、落叶声、蛐蛐声等)的录音带。
2.配套的课文朗读磁带。
3.旋律优美的轻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
41


一、游戏导入,展开想象
1.游戏导入:同学们,自然界中有 许多美妙的声音,你们想欣赏一下吗?下面我们做一个
听录音猜声音的游戏,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听, 然后说一说你听到了哪些声音。(播放声
响录音带)
2.展开想象:听着这些美妙的声音,你 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再次播放声响录音
带,引导学生想象并交流。
3.有一位诗人 在秋天里听到许多美妙的声音,就写下了这么一首诗,你们想听听吗?(揭
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遍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3.指名学生读,喜欢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三、品读想象,体会交流
1.品读第1—3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边读边展开想象:你 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
的画面?(可以让学生从看到的、听到的这些方面来想象)。
2.指名学生进行描述,把自己想象的画面描述得美一点。
3.学生评议并补充画面,把画面说生动、说形象。
4.带着这种美好的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一节。
5.加动作读自己喜欢的一节。
四、仿写诗歌,积淀语言
1.教师有感情地配乐诵读第4—5节。
2.读后引述: 听听,秋的声音还有许多许多,让我们一起走近每一片叶,每一朵花„„去
听听他们的声音,并仿照课文 第1.2节或第3节的样子,也来作一段诗,好吗?
3.播放声响录音带,说一说你听到哪种声音最美。
4.学生自由作诗,在小组交流,几个小伙伴可以合作一首诗。
5.选派代表诵读,给学生配上音乐。
五、品读体会,升华情感
1.指名诵读最后一节。
2.交流:从这一节感受到了什么?
3.带着这种情感齐读最后一节。
42


六、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可以一个人诵读,也可以和其他同伴一起合作诵读。可以边诵读边
加 上动作。
2.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合作诵读自己编的诗。
七、作业 自编一首诗。

语文园地三
教学准备1.让学生到大自然观察秋天。2.搜集秋天的资料。
一、感悟秋天──创设情境,引发真情
1.图片、录像引入。
(1)师:同学们, 上周我们学习了第三单元的四篇描绘秋天的课文,谁来说说秋天是怎样
的景象?
(学生们可以根据手中搜集的秋天的资料或结合自己身临秋天的感受来谈秋天。)
(2)教师 渲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是个丰收的季节,秋天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乐趣:
小伙伴们放风筝的身影、 玩耍嬉戏的场面都让我们回味无穷。秋天里红红的枫叶,黄黄的叶
子,清凉的秋雨„„这么美丽的秋天, 同学们想亲眼去看看吗?(播放录像,帮助学生丰富
秋天的印象。)
(3)师:刚才同学们自 己描绘了秋天,现在我们又亲眼看了看秋天的景象,我相信此时此
刻你们心中的秋大一定是五彩斑斓、丰 富多彩的吧!那就请你借助手中的画笔,把心中的秋
天画出来吧!播放一段轻音乐,边听边画。(通过音 乐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拓展习作思路。)
(4)教师小结:同学们利用画笔画出了心中的秋天,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说说秋天吧!
[设计 意图:教师的任务不是硬性要学生怎么写,而是引导、启发,让学生在选材、构思的
过程中产生不同的感 受,自由抒发。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找寻习作素材,为学生的自主习作
提供条件和广阔空间。因此本部分 设计了学生亲临大自然感受秋天,在日常生活中捕捉秋天,
放录像回味秋天,描绘秋天。目的是让学生身 临其境,从特定的环境中感知,丰富积累,为
下一步“说” 好秋天埋下伏笔。]
二、说秋天──拓展思路,展开话题
1.小组交流。
师:请大家把你心中的秋天讲 给小组同学听听,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学生小组交流,教师
巡视,参与交流。)
43


2.集体交流。
(1)指名上台描绘秋天,及时进行评价与指导。
师:听了这位同学描绘的秋天,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说)
生:他说秋天里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多美呀!
师:你听得可真 认真!是呀,刚才那位同学注意用上了咱们平时课文中积累的词句来说秋天,
他多会学习呀!(随机板书 :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
(2)再找一人描绘秋天后,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师:他观察得多 仔细呀!不仅说出美丽的景象,还体会到了秋收时人们的喜悦之情。这就说
描写秋天时不仅可以写秋景, 还可以写秋天里的人(随机板书:景、人)
(3)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相机指导。
教师抓 住学生发言,在习作的内容上继续给予指导(例如,描写秋天的文章里还可以写秋天
里的事情以及秋天带 给我们的欢乐。)
3.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 双方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灵活
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使学生在宽松 和谐的氛围中无拘无
束、自由奔放地进入习作中态。本部分的教学设计就是遵循以上理念通过学生自由的 说和教
师的有机指导,使与生拓展思路、善于表达,为下一步“写”秋天奠定基础。
三、写秋天──引导习作,抒发真情
1.习作导入。
师:同学们描绘的秋天这么美 ,那现在请你提起笔,把你心中的秋大写下来,怎么想的就怎
么写,别忘了用上咱们平时积累的词句,好 吗?
2.开始习作。
学生根据要求,结合自己的画或图片开始进行秋天的片断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
意的表达。因此,在此部分 的设计中,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表达真情实感,最终写出优秀的
文章。]
四、品秋天──评析习作,交流真情
1.小组评析。
师:请同学们写好后读给小组内同学听听,让同学们评一评。
2.集体评析。
44


实物投影出示几个学生的习作,让全班同学评议。
3.小结延伸。
师:同学们,习作是心与心交流的书面表达形式,选择真实的事例,抒发真实的感情,带给
我们无穷的乐 趣。课后,请大家把习作念给家长或同学听一听,让他们评一评,然后根据别
人的意见自己改一改,抄一 抄,把习作和图画一起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里,互相交流,互相
学习,好吗?
[设计意图:学 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
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 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方式。这一步的设计目的是重视学生在自我 修改和相互修改中提高习作能力。

13、《花钟》教学设计
一、出奇的课堂导入(解释花钟)观看花钟课件
师:认真看屏幕,告诉我,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花钟
师:刚才快上课时有位家长问我“花钟”是什么东西?我说上课了,我们班 的学生会告诉你
的。现在让我们来告诉在座的家长吧!什么是花钟?
生1:用花做成的钟就叫花钟。
生2: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做成像钟一样的就叫花钟。
师:(我想采访你, 你是怎么知道的呢?——预习真是好习惯!大家都应该像你学习,掌声
送给他!)
孩子们,在 花钟这一课完整地告诉我们花钟是什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朗读课文,
然后再完整地告诉大家 ,好吗?
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并且把花圃修建得象钟面一样,这就是花钟。师:家长们理< br>解了吗?
反思:利用和重组了来自听课家长的资源。这一出奇制胜的开头,不仅马上把听课家长 的注
意力集中起来,更激起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究欲望。能够帮助在座的家长解难这可是学
生最乐意做的事,也是学生感兴趣的事,更是学生引以为自豪的事。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
我将教学活动 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当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
二、学习第一段
师:那老师看着花钟,这么说“我看到什么花开了,就知道几点钟了”,这句话对吗?
45


生:错,应该是“我看到什么花开了,就大致知道几点钟了”,是不确定的。
师:你很会发现,这句话里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没有。
师:去读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如果学生一开始就没有发现,那么就让他们读课文)
师:“我看到什么花开了,就大致知道几点了”,现在对了吗?
(生还是说对)
师:(范读第3自然段)发现了吗?
生(豁然开朗):错,应该是“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
师:是啊,作者用词是非常确切的。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来感受感受。
(一起来读读这句话: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大致知道是几点钟。)
反思:在以往的 教学中,如果要体会某个词在句子中的确切性或重要性,老师往往拿出两个
句子进行比较,让学生读一读 、比一比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这次,我让学生认真倾听,仔
细辨别,并让学生自行发现句子中的错误、 知识点的不科学。
师:我看到牵牛花开了,现在大致是凌晨四点;蔷薇花开了,现在大致是五点;睡莲 开了,
大致是七点;午时花开了,大致是中午十二点,万寿菊开了,大致是下午三点;烟草花开了,大致是傍晚六点;月光花开了,大致是七点;夜来香开了,大致是晚上八点,昙花开了,大
致是九点 (边出示图片边说,让学生认识各种花)
师:孩子们,那你们有没有注意张老师说些什么啦?
生:你只说牵牛花开了,睡莲开了„„
师:真会倾听,我们把刚才说的连起来就是,(出示: 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
艳丽的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了; 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
傍晚六点,烟草花开了;七点左右,月光花开了;晚上八点夜来香开了;九点左 右,昙花开
了。)自己读一读,你觉得怎样?你觉得这段话写得怎么样?
生1:“开了”一词用得太多了。
生2:“开了,开了”,太单调了,有点烦。
生3:“什么花开了,什么花开了”,太枯燥乏味,一点儿也不美。
师:课文是不是跟老师这样写的?(生答不是)同样写“花开了”,文中是怎样写的?
找到那 一段,认真读一读,画一画,请挑其中一句,反复朗读,想象一下这花的样子?(生
反馈)
46


生:“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牵牛花还真像个调皮可爱的小男孩儿。
师:(满脸笑容)你也来吹吹看。
(生边做吹喇叭的动作,边读这句话。)
师:(灿烂地笑)唉呀!吹得还真响呢。
生:“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就是这样(他用双手捂着脸,再打开,露出一张可爱的笑脸)。
师:(大笑)哇,还真像个迷人的花仙子。
生:“万寿菊欣然怒放。”(边做动作边说)就像 过年时放烟花一样,“嘭──啪”,很快地向
四面八方绽放,五彩缤纷。
师:(会心地笑)真是一位豪爽的花大姐。(生边做心花怒放的动作,边读这句话)
师:我们 欣赏了这么多美丽的花,我觉得这些花就好像是我们班的学生,他们各有各的性情,
各有各的姿态。真是 五彩斑斓,生机勃勃。请大家同桌读一读(加上动作、表情)一起看着
大屏幕说一说。
反思: 学生通过听、读、辨,自己发现问题,发现了我们平常说的口头语是那样单调、枯燥
乏味,激起了学生去 寻求、去感受,去体验丰富、生动有趣的语言美的欲望,体现了新课标
自主探究的精神。同样是写“花开 了”,课文里却用了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方式,让学生真
真切切地体会到语言的丰富和精妙。我就想想通 过这样的语言活动,培养、发展了学生的语
言能力。
三、巧妙的学科融合
师:接下去老师要考考大家数学学得怎么样?究竟会不会认钟?
师:哟,万寿菊开了。
生:现在大致是下午三时。
师:哇,蔷薇开了。
生:现在大致是早上五点。
师:“大致”是什么意思?你们还能换个词来说吗?
师:你看,夜来香开了。
生:大概是晚上八点。
师:烟草花开了。
生:大约是傍晚六点。
师:月光花开了。
生:现在是晚上七点左右。
47


师:午时花开了。
生:也许到十二点了。
(小组里演一演) 接下来,请9朵花上来表演,我们说时间,他们排成钟面,用上语言、动作、表情来表达!
(2组)
所以:(生接“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大致知道是几点钟”)
师:作者给各种花的开 放都“穿上了“诱人的词汇,让花显得这么美,这么动人,现在让我
们一起配着音乐,加上动作来齐读第 一段,感受花的美丽,好吗?
反思:就在这几句简单的对话中,数学、常识、语文三门学科的知识都有 了巧妙的融合、重
组:让学生学会看钟,是早上几点,下午几点,还是晚上几点,这是数学方面的知识技 能;
而让学生知道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了解什么花大致是几点开,这又是常识知识;
“万寿菊开了,大致是下午三时。蔷薇开了,大致是凌晨五点。”这又是用“大致”进行了
说话训练,接 着又用了“也许、左右、大概、大约”等词来回答,不仅加深了对“大致”的
理解,更是一种词语的活用 ,词语的内化。真可谓是一举多得,而且组合得是那样不露声色,
浑然一体。
四、延伸
师:孩子们你们发现第一段最后是什么号?那代表什么呢?
想不想知道还有哪些花也会在整点开放呀?
师:都有哪些花呢?不知道能通过什么方法知道呢 ?是啊,老师就是通过查图书、网络收集
了这些花的知识。大家来看一看。
谁也能用小作者的表达方式来描述一下花。
句式说话。_____点,______花________。
师:真能干,一个个都简直成 了小诗人了。各位小诗人,刚才我们通过认花、了解花是什么
时候开放的以及用诗人般的言语描绘网上的 花,现在,你们对花的感受不一样了吧!带上你
独特的体验看图背第一段。
师:那么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我们下节课继续来学习。
(第二课时解决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写字、词。)

14 、《蜜蜂》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48


1.会认“试、验、 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
试验、纸袋、证实” 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 br>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二、课前准备:
生字卡
留心和收集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
第一课时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蜜蜂引路》这篇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吗?
法国著 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法布尔为了证实蜜蜂会辨别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
验,你想知道是个怎样 的实验吗?让我们走进《蜜蜂》这篇课文一同去看看,同时也看看实
验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
1.循序渐进读课文。
第一遍:边读边找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争取把字音读准确。
第二遍:再读 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还需要借助课后的生字表。如果不小心忘
了还可以再看看生字表。
2.互帮互助学生字。
出示生字卡,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
评。
3 .按序逐段来反馈。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争取对课文的脉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4.呼应导语。
现在你知道法布尔做了一个什么有趣的实验了吗?
三、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读准字音。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第二课时
49


一、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二、细读课文
默读课文,明确默读要求。
a.初次默读,感知全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b.再次默读,带着问题思考: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做了一个怎样的
实验?结 果怎样?。
c.同桌复述故事:用自己的话将实验的过程说一说。
三、精读课文,感悟作者严谨的科学作风和探索精神
1.细细品读,画出体现作者严谨科学作 风的词句。引导学生从实验的目的,实验的过程,
实验的结论几个方面去体会。
a.实验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证实“听说”一词,体现作者不亲信盲从,探个究竟。
b.实验的过程,考虑周全吗?能不能少掉一个环节?
捉自家蜜蜂,便于观察;给蜜蜂做记号 ,为了与其他蜜蜂区别在两里外放飞,更能说明问题;
叫女儿等在蜂窝旁,为了掌握蜜蜂飞回来的时间等 。考虑周密,体现作者做事严谨。
c.实验的结论为什么没有明确的答案?
有明确的肯定, 也有模糊存疑,符合科学现象,不能坦然说出自己无法解释的结论,更能说
明他对待科学严谨,实事求是 。
2.思考推测:另外三只蜜蜂迷失方向的原因。
3.齐读课文,讨论交流:从法布尔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四、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将你收集到的相关知识与同学们一同分享。
板书设计:

14蜜蜂

做记号 做事严谨
实验 放 实事求是
得出结论

50




15.玩出了名堂
学习目标:
1.会 认6个生宇,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
放大镜、细微、阅读 、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
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 物的,从而激发好
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4.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 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
的启发;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在玩中获得的乐趣或收获。
2.了解显微镜的知识,收集有关微生物的资料。
3.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在游戏和在玩中会到了哪些乐趣。
2、同学们在自己的玩中体会到了乐 趣,甚至有人在玩中出了名堂,同学们想知道是谁玩出
了什么名堂吗?请听故事《玩出了名堂》。(教师 生动地讲故事)
二、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学生采用自主识字的方式进行。)
会认的字:阅、固、调、皇、俄、拜
会写的字:堂、镜、闲、待、阅、腿、随、调、简、拜、访、具
1、其中“调”“待”是多音 字,在课文中分别读tiao、dai;还可以读diao。(调动)dai
(等待)。
51


2、注意引导学生区分形近字和同音字,比如,“堂”与“常”、“镜”与“境”、“访 ”与“坊”;
3、注意“拜”起笔是撇不是横,右边是四横不是三横,“具”的里面是三横,不要少写一横。
4、比较“闲” 与“阅”、“闭”,“腿” 与“随”,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他们分清楚。
5、同学们在玩中的发现能够谈谈吗?从玩中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三、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列文虎克是什么人?(职业是什么?)
2、他玩的是什么?
3、他玩出了什么名堂?
四、作业:生字组词
第二课时
一、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内容。
1、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五个自然段)
2、哪几自然段讲了列文虎克玩并且出了名堂?
3、“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三、四自然段)
4、分组讨论从哪几个方面写列文虎克是怎样玩出了名堂的?
从三个方面:
(1)一边看门,一边磨镜片,玩放大镜;
(2)玩放大镜,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发明了显微镜;
(3)接下去写的是在玩显微镜的过程中发现了微生物。
5、课文中对小人国、居民、玩具三 个词语加了引号,你认为这是为什么?(这是对微观世
界和微生物的拟人说法和对显微镜的形象表述(借 代),加上引号,不仅起到强调的作用,
还使这些词语具有特殊的意味,避免了使用一些术语的枯燥,增 强了所要表达意思的趣味性
和可感性。)
6.引导学生简单归纳中心内容。
7、拓展练习
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开拓学生的思路。课文虽然讲的是列文虎克的玩耍,而 实质是讲观
察、好奇心和求知欲,它们是科学创造和发明的出发点和原动力。如富兰克林就是由于好奇< br>心而揭开雷电之谜的。还有爱迪生,他小时候常常对人类的各种奇异的创造惊喜万状。他曾
悄悄把 家里的钟表偷出来,一件件拆开,然后再装上,一心要了解它的秘密,相信学生会对
52


这些事例有所了解,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交流交流。
二、小练笔
有了前面所受到的启发和收获,让学生写一写玩中的乐趣和收获。要鼓励学生想怎么写
就怎么写,写出自 己在玩中的乐趣和收获,但要注意这是小练笔,不能拔高要求。
板书设计:
列文虎克——玩镜片——做放大镜——玩放大镜——做显微镜——发现微生物




16* 找骆驼
学习目标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
3.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分角色朗读的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朗读的时候,要读出老人与
商人 的口气。这是本课的重点;重点是理解老人观察很仔细,分析很具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一、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1、读准字音,了解这一课里写谁找骆驼,找到了没有,大致上知道怎样找到骆驼的。
2、在大体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探究老人是怎样指点商人找到骆驼的。
(1)阅读老人的判断句子,再读他观察的发现的句子。
(2)引导学生将老人的判断和观察 到的现象—一对应,从中弄清现象与判断、原因与结果
之间的关系。
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
二、通过阅读理解词语
课文中的 一些词语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如“忿忿”“不紧不慢”“至于”“果
然”,在课文当中都有 特定的意义,如“不紧不慢”,既反映了老人性格上的特点,更体现了
他的胸有成竹;再如,用了“至于 ”一词,就强调了与发现骆驼沿途出现的一些现象相比,
骆驼往哪去了的问题,就显得不重要了。
三、学生问题提出与讨论
53


1、课文为什么先写了老人的判断,然后才写老人的观察?
2、说说自己用心观察,认真思索,获得的发现。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留心观察生活,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并注意听听同学的发现,互 相交流。
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
2.习作练习:写一则观察 日记,写出自己观察中最感兴趣`自己最想写的。做到格式正确,
内容有新鲜感,培养学生写日记的良好 习惯。
3.自主发现:能主动发现形近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分。
4.日积月累:读读背背一首农谚歌谣,读读认认关于人体器官的三行词语。
5.拓展延伸:通过宽带网了解鲁班的故事,也可以到图书馆`上网等收集更多的资料。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观察中的发现
1.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身边的 许多事物,都有着无穷的奥秘,我们学习的本组课文,有的作者留意了
鲜花的开放,有的作者注意了蜜蜂 的飞行,列文虎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只要你留心观
察,就会有许许多多的发现。
这段时 间,你都作了哪些观察?有哪些新的发现?把你观察中的发现告诉同学,并注意听听
其他同学的发现。如 果对谁的发现感兴趣,可以和他一起探讨。
2.小组交流
前后两方的同学组成四人小组,相 互交流自己在观察中的发现,共同分享发现的快乐,探讨
自然的奥秘。交流时可以互相问答,互相补充, 互相评价。
a.我观察了夜晚的天空,认识了北斗七星„„b.我发现鱼睡觉时是睁着眼睛的„„
c.我发现只要一碰到含羞草,它就把叶子闭拢了„„
3.全班交流
每组推荐出介绍得好的`大家都感兴趣的到班上进行交流,共同探讨,进行评价。
4.小结延伸
同学们的发现真神奇,真美妙!看来只要我们在生活中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勤于动手,善
54


于动脑,就能有所发现,有所收获!
同学们,神奇美妙的大自然等着你们去探 索,希望你们处处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做个生活
的有心人!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写一则观察日记
1.前几天,有些孩子把观察到的事物写进了日记里,在口语交
际中,我们 也交流了自己在观察中的发现,孩子们的发现真是神奇美妙。下面就让我们先来
交流一下我们写好的日记 ,听听同学的意见。
学生交流,评议,学习别人的优点。
2.在口语交际中,在同学的日记 里,我们发现好多同学在观察中都有新发现。也许你有更
多的发现要想说,今天我们就选择你最感兴趣, 最想写的内容,再写一则观察日记。
学生讨论交流: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你准备写哪些内容? 提示:可以是可爱的小动物,可以是有趣的植物,美丽的风景,也可以是你心爱的物品„„
可以说它 的形状`颜色,也可以说它的动作`姿态„„
把你准备介绍的事物描述给同学听。
3.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4.放声朗读,检查修改。读读句子是否通顺,词语是否恰当,标点是否正确。
5.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评议。
6.全班交流,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师生共同评议。
7.再次修改,大声读读。
8.誊写作文,注意格式,字迹工整。
《观察中的发现》口语及习作教学反思
这次作文课先上,首先让学生汇报自已的观察,由于受 花钟那一课的影响,很多学生把观察
都定位在植物身上,所以班内近一半以上的学生说的都是自已家种的 花花草草,而学生在汇
报时,将重点都定在了发现一词上,大家都很积极,好像争着比谁的发现最多最奇 ,但把观
察中忽视了,所以大部分学生口语表达的重点都是自已观察到的内容的描述,而我也被学生的积极迷了眼导致也一个劲地跟着学生走,所以习作时学生写的都是自已观察到的样子,而
怎么观察 到的,自已观察时所做了什么,这个过程学生却大多数都是只字不提。发现这个现
象后,我开始引导学生 重点将自已是怎么观察的,自已发现新现象的过程描述清楚,所以在
写作时,学生就不单单是“我观察到 南瓜的花是„„”而是将自已是如何观察到的,及观察
55


时自已是否认真等过程写了下来这就为观察的内容提供的真实性的证词。
第三课时
自主探索 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 的词语,读准字音。注意每一行三个词语中的加点字,想想自己有
什么发现。
2.组交流: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听听同学的发现跟自己有什么不同,讨论交流。
3.指名朗读,注意正音,齐读巩固。
4.全班交流,说说你的发现。
5.教师引 导`小结:这四行词语,每一行带点的都是形近字,其中有些音同,有些音近,有
些音异。引导学生从音 `形`义上加以区别,进行扩词练习。
6.拓展练习:形近字组词。

17、孔子拜师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 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
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 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1、认写生字。
2、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
教学难点:
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师准备:生字词语卡片、孔子及老子的图片及资料;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交流资料。
56


1、师引入课题。
问:通过预习,了解到课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答:孔子拜老子为师的事。
2、 老子是我国历史上了不起的思想家,孔子则是我国最伟大的教育家,谁对他们有所了
解, 赶紧介绍给大家。
3、 生介绍。(再介绍过程中分别出示“老聃”、“孔丘”,并认记“丘”。)
4、看来孔子和老子都是非常有学问,了不起的大学者。那为什么孔子会拜老子为师呢?让
我们 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到课文中去了解。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生自读课文,说说读懂了哪段?这部分主要讲的什么?
2、生汇报交流,师总结:
孔子绝意拜师-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认真求学-受到人们的敬重
3、问题探究,引入对全文的品读。
师提问: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思考、交流。
三、细读课文,品读词句。
(一)、齐读一段,提问思考。
1、老师提出阅读要求:
课文一来就向我们介绍了孔子当时的地位及拜师的原因,齐读第一段,边读边思考。
2、有了这些了解之后,你觉得孔子怎么样?
3、自己再读第一自然段,看你还能有什么了解和收获。
(二)、反复品读,揣摩词句。
1、师引入:
决定拜师以后,孔子便毅然赶往洛阳,一路上历尽艰辛,孔子最终来到洛阳 ,拜师成功了
吗?我们一起细细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2、提问:这一段写得很详细,用词十 分准确,请你自己反复地读一读、品一品,看看哪些
词语让你最感动,哪些地方让你感受最深刻。再结合 书上的内容,看你能不能说说词语的意
思。
3、生读文、勾画、体会、交流。
(1)、重点词语理解:
57


风餐露宿:这个词语一般用来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说明孔子一路上的艰辛。
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
终于: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路途十分遥远,因此用终于。
提问:为什么如此艰辛,孔 子仍要不远千里去拜师呢?你从这些感受到孔子都有哪些优秀的
品质?
(2)、分角色朗读对话,说一说通过朗读感受到他们说话都怎么样?
(谦虚礼貌)
(3)、对比理解两组近义词的不同用法。
学生找出这两组近义词:“拜访”-“拜见”,“迎候”-“等候”。
①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
②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
通过对比朗读,细 细品味:“拜访”是敬辞,“访问”的意思,“拜见”是“拜会、会见”的
意思,是从客人方面说的。
①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②多谢老师等候。
老师讲解“迎候”和 “等候”都是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等候”
则不表示迎接的意思。
生体会:老子说:“我就在这儿迎候”“迎候”这个词让你对老子有了什么了解?
“多谢老师等候”换成“迎候”好不好?为什么?
(三)、齐读三段。
1、学词“毫无保留”、“传授”。
2、说说通过学习了这一段,你对孔子和老子又有了什么新的了解。
3、谁能把你从课文中了解到的对孔子和老子的认识完整地说一说,先练一练,再举手汇报。
三、所以课文最后一段告诉我们(生读):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四、再读全文,再感受。
第二课时
一、学习生字。
1、认字,并提示重点字音。
迎yíng 等děng 品pǐn
2、组词竞赛。
58


3、学字。
重点指导:
尘: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迎:没有一撇,或一横。
等:中间几横应长短不一。
境:右边是“竟”。
授:形声字,右边是“受”,不是“爱”。
4、学生说说其他字应该注意些什么。
5、练习。
二、交流名言。
1、书上的名言。
(1)读一读。
(2)背一背。
2、组交流收集到的名言,最好能简单地说一说,这句名言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3、小组推代表交流。
第三课时(综合性学习)
一、教师激情导入。
1、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你都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文化?
2、生举手汇报。
3、进一步指出:传统文化不一定都是很古的,我们的生活中就有许多博大 精深、丰富多彩
的传统文化,它就在我们身边,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4、设疑进入课文中提示:
到底都有哪些呢?课文中给我们例举了。
二、自学综合性学习。
1、自己读一读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你觉得提示了哪几个方面?请用笔作上记号。
2、汇报交流。(师:板书分类)
3、师生扩展开再说一说。
剪、扎、编、织、绣 、 雕、塑、绘、„„
(泥人、彩绣、陶艺、微雕、篆刻)
传统文化 戏剧、民族艺术、 园林建筑、民族舞蹈„„
59


节日风俗、风俗习惯、各地风俗、各族民族风情„„
三、确定目标,准备开展综合性活动。
1、设想开展活动的方式。
(1)、学生说一说。
(2)、教师建议。
2、组成活动小组。
(1)、自我选择合作伙伴,确定负责人。
(2)、确定活动目标。
(3)、拟定活动计划:
A、确定内容
B、确定活动方式
C、确定哪位同学负责哪一部分
D、设计出活动计划
学习与做人

18、盘古开天地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暗等14个字;
2、积累本课优美词句,并会简单的运用。
3、在课文的语言中,感受想象的艺术魅力,发挥自己的想像。
4、感受祖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了解神话故事,激发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教学目标2、3、4
三、教学难点教学目标3、4
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开课激起导入
小朋友,每天我们抬起头会看到蓝蓝的天空,每天,我们踩着脚下的土地。 我们会看到高山,
会看到河流和湖泊,你有没有想过,这些都 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们的祖先也会思考这 样的
问题,那时科学技术不发达,还不能解释这些种种现象,所以就有了很多有趣的神话故事。
60


你想不想跟老师一起去看一看,远古的人们的眼中,天地是怎么形成的呢?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生自读课文,勾画生字
2、生小组自学生字,看看谁的识字方法好。
3、交流识字
4、汇报
5、教师用卡片检查识字效果。强调“血”“宗”的读音。指名读、小组读、开火车读。
6、 把生字放在课文中,能读好吗?学生自己练习读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尽量把课文读
流利。
三、写字教学
1、“肢、肌、肤”
观察这几个字的结构,学会把结构相似的、想近的,结合起来学习。
观察这几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练习写一写。
2、“丈”
注意与大字区分,以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丿”要在田字格中间位置
其余几字都 可以让学生自学完成。注意提醒学生组词和字音。
3、练习写字,老师巡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二、新课学习
1、通过上节课的阅读,谁能大概给我们讲一讲这个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
2、天和地 倒底是怎样分开的呢?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指名读、小组读。找一找这一段里
意思相反的词语。大家比 一比,看谁找得多。
3、读一读你找出来的词语。
4、天地分开了,世上的万物又是怎么来的?齐读课文3、4自然段。
5、说一说,盘古的身体是如何化作世界万物的?指名说,同桌说。
6、仔细读一读文章中写盘古变化时的句子。
7、注意多音字“倒”,自己查字典,学一学这个多音字。
8、文章最后为什么说盘古是人类的老祖宗?

61


19、赵州桥
学习目的: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 设计、参加、雄伟、全部、横
跨、创举、减轻、冲击力、重量、节省、坚固、美观、石栏、栏板、图案、 前爪,回首、遥
望、双龙戏珠、才干、宝贵、遗产“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3、了解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4、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指导学生了解关于赵州桥的知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同 学们,近年来,随着咱们重庆的的发展,嘉陵江和长江的江面上修建了很多座桥,今天老
师老师要带同学 们去河北省赵县的 河上的一座石拱桥(板书:19、赵州桥)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请同学们打开书本,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读课文,遇到带拼音的生字时,多留
意识记,力求读 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自己不明白的词语或句子做上记号。
2、生读文,解决生字,教师巡视。
3、指名读文,抽查课文熟练度。
4、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重点指导“智 (zhi)慧(hui)”;“县”可以结合生活识记;用熟字变偏旁“底、低”识记
“抵”,“准、谁 ”识记“雕”;多音字“爪”可以通过查字典来识记。
5、交流质疑,并且疏通课文的结构:
一自然段写赵州桥的位置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谁设计的和参加建造的,离现在多长时间
了。先给赵 州桥一个很简要的介绍,并且指出,赵州桥世界闻名。
二自然段接着就写它设计的特点。写它与其它的桥不同的地方
三自然段写桥的美观。
四自然段写一座这样雄伟、美观的桥,是劳动人民设计建造的,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

三、合作写字:
1、“县”可以在识记时就提示写法:上面是两横,不是三横,且与竖相连。
62


2、“设”的右上角的第二笔是横折弯,不是横折弯钩。
3、“横”不要把“由”写成了“田”。
4、“举”字下面只有两横,不是三横,并注意上面三点的写法。
5、“参”的下面三撇的写法,占位。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模仿。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通过朗读课文,知道了赵州桥是一座非常有名的桥,它的 设计非常独特,
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去看看它到底为什么这么出名。它的设计到底有什么独到之处 ,
请翻开书听老师读课文。
2、请大家像老师这样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教师个别辅导)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同学们读得不错。下边让我们用心地把课文读懂:
师:谁先把第一段读一下?
这 座桥世界闻名,全世界很多人都知道这座桥。这座桥为什么这么闻名呢?因为它在设计上
有独特的地方。 第二段就写赵州桥在设计上的特点,下面请同学们默读第二段。一边看课文,
一边看书上的插图,弄清赵 州桥在设计上有什么特点,也就是它和别的桥比,有什么独特的
地方。
学生默读
2、出示赵州桥的挂图,拿它跟别的桥比较,特别的地方是什么呢?
(1)、别的桥下有桥墩,这座桥没有桥墩,只有拱形的大桥洞。
这是它的第一个特点。非常 雄伟,(板书长、宽)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没有桥墩,
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 多宽的河面上。(板书: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
(2)、一般的桥只有一个大桥洞,没有两边的小桥 洞,而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
个拱形的小桥洞。(板书: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3、理解“创举”:
师:为什么说“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生:以前的桥从来都没有设计过桥身上加小桥洞,赵州桥却有了,并能减轻冲击力,节省石
料。
63


教师见机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4、有感情的朗读第二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这一段是写赵州桥的什么呀!课文中的一句话告诉了我们,谁能找出来?
第一句话告诉了我们,这段是写赵州桥的美观。
2、第一句话好在哪里?
既总结 了前一个自然段的内容是写赵州桥的坚固,又提示大家这个自然段要讲的是赵州桥
的美观。起到了承上启 下的作用,这是一个过渡句。
3、赵州桥的美观体现在哪些地方?
主要体现在赵州桥栏板上的雕刻很美上。
4、找出写这些雕刻很美的句子读读。
图案有几种?(三种)
指导朗读,并解决学生不懂的地方。(可以借助图片,让学生较形象的 了解赵州桥栏板上的
美丽图案。
四、结尾升华
1、师:这样一座设计独特、雄伟美观的大桥,是什么时候建的? 设计人是谁?(隋朝、李
春。)
2、一个普普通通的石匠,他和广大劳动人民一起建造了这样 一座桥,而且这座桥建造在远
离今天一千三百多年前,举世闻名,所以,这充分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 慧和才干,赞扬
了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板书赞扬劳动人民)
五、看板书复述课文,试着背诵。
六、课后拓展
1、抄写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背诵自己认为写得很好的自然段。
2、运用自己的语言夸夸赵州桥。

20、名杨中外的画
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地情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3、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感悟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内容。
64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印刷品(包括邮票)和光盘,有条件的可要求上网。教师准备有关挂图,有条件的应准备光盘或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导语: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 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
代的小百科全书。这幅图到底画了些什么?有些什么特点?《一幅名扬中外 的画》这篇课文
作了具体的介绍。课文文笔优美,描写生动,大家一定会喜欢的。
二、 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并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师生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2、出示“阅读提示”,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找到答案,然后小组交流。
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
(一、概说画面上的人物很多,主要是从人物所从事的行业之 多来表现的。二、画上的街市
非常热闹,介绍了画面上各种人物的形态;三、介绍了北桥头的场景)
3、学生质疑,随机解决一些问题。
三、 赏读,展开想象
教师:(张贴挂图或播放光盘《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图美,文也美,课文生动地
表 达了画面的内容,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一边读课文,一边看图画,并随着课文展开想象,
尽情地欣赏《清 明上河图》中的美丽风光。
1、《清明上河图》中都有哪些行业的人物?
2、画上的街市的热闹表现在什么地方?
4、北桥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读文、看图、想象、交流问题。
5、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为什么说《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四、 美读,表达情感
教师:我们要通过朗读,把《清明上河图》的美表达出来,你最喜欢哪一部分,就读哪 一部
分的文字,先自己读,然后读给同学们听一听。

语文园地五
一、我的发现
65


1、自己把全部词语读一读;
2、比一比,看一看,词语中的带点字,你能发现什么?
3、这些是字在同一个词中,意思是相反的,你能不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
4、再读词语。
二、日积月累
读读背背
1、观察,下面的图片,都是什么?(邮票)你发现这些邮票有什么特点?(动物)
2、这些 动物很有意思,你能观察出来吗?对,他们就是十二生肖。你知道,你的属相是什
么吗?
3、你知道属相是怎么来的吗?(教师讲解属相来历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人们 说:“我们要选十二种动物作为人的生肖,一年一种动物。”
天下的动物有多少呀?怎么个选法呢?这样 吧,定好一个日子,这一天,动物们来报名,就
选先到的十二种动物为十二生肖。
猫和老 鼠是邻居,又是好朋友,它们都想去报名。猫说:“咱们得一早起来去报名,可
是我爱睡懒觉,怎么办呢 ?”老鼠说:“别着急,别着急,你尽管睡你的大觉,我一醒来,
就去叫你,咱们一块儿去。”猫听了很 高兴,说:“你真是我的好朋友,谢谢你了。”
到了报名那天早晨,老鼠早就醒来了,可是它光想 到自己的事,把好朋友猫的事给忘了。
就自己去报名了。
结果,老鼠被选上了。猫呢?猫因为睡懒觉,起床太迟了,等它赶到时,十二种动物已
被选定了。
猫没有被选上,就生老鼠的气,怪老鼠没有叫它,从这以后,猫见了老鼠就要吃它,老
鼠就 只好拼命地逃。现在还是这样。
你知道哪十二生肖吗?
它们是:老鼠、牛、老虎、兔子、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怎么让小小的老鼠排在第一名呢?这里也有个故事。
报名那天,老鼠起得很早,牛也起得很早。它 们在路上碰到了。牛个头大,迈的步子也
大,老鼠个头小,迈得步子也小,老鼠跑得上气不接下气,才刚 刚跟上牛。老鼠心里想:路
还远着呢,我快跑不动了,这可怎么办?它脑子一动,想出个主意来,就对牛 说:“牛哥哥,
牛哥哥,我来给你唱个歌。”牛说:“好啊,你唱吧---咦,你怎么不唱呀?”老鼠说 :“我
在唱哩,你怎么没听见?哦,我的嗓们太细了,你没听见。这样吧,让我骑在你的脖子上,
66


唱起歌来,你就听见了。”牛说:“行罗,行罗!”老鼠就沿着牛腿子一直爬上 了牛脖子,让
牛驮着它走,可舒服了。它摇头晃脑的,真的唱起歌来:
牛哥哥,牛哥哥,过小河,爬山坡,驾,驾,快点儿罗!
牛一听,乐了,撒开四条腿使劲跑,跑到 报名的地方一看,谁也没来,高兴得昂昂地叫
起来:“我是第一名,我是第一名!”牛还没吧话说完,老 鼠从牛脖子上一蹦,蹦到地上,吱
溜一蹿,蹿到牛前面去了。结果是老鼠得了第一名,牛得了第二名,所 以,在十二生肖里,
小小的老鼠给排在最前面了。
4,后来,人们就按他们到的顺序,制定了十二生肖的顺序,并用它来给每一年命名。
5、读一读,看谁能记下来。
三、读读认认
1、自己观察学习,用以前加一加的方法自学生字
2、小组学习,注意给它们区分和组词。
3、教师检查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和展示台

一、交流展示收集和了解的中化传统文化(展示台)
完成前面综全性学习的展示,小组评一评,哪些小朋友完成得好。
二、口语交流
1、各组小朋友在自己的组里,把你收集的资料讲给同学们听一听;
2、各组交流
3、小组商量,用什么方式集中展示小组成果。
4、小组代表汇报,不完整的小组成员可以补充。
5、想一想,再把你最想告诉大家的写下的来。

第三课时
习作评改(略)
传统文化离我们不远
今天的作文课分两课时进行,由于近两周来让学生小组进行商量比赛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看
67


哪一组了解得多,所以昨天的自习课就开始让学生进行汇报,每组先在组内介绍自已了解 的
内容,然后选出讲得最好的同学,这名同学代表本组介绍,在汇报中有一个介绍了本组各个
成 员所了解的内容,所以其它小组都开始纷纷效仿,结果一节课全班只交流了八个小组,还
有四个小组没有 交流完,不过在交流中学生确实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几乎每
组学生交流的内容都有渊源的 介绍、实物的展示及文化的发展方向等。本来我还想这次口语
交际比较难,如果交流困难的话就只进行口 语交际让学生随意写写日记好了,没想到学生准
备得挺充分,还有一组同学带了一大纸箱的陶瓷、泥俑等 手工艺品向大家展示传统文化的多
姿多彩。索性今天就让学生们继续交流自已的资料,几乎又用了半节课 的时间,学生们又了
解了不少传统节日的来历等。交流完后我请学生谈谈自已对传统文化的感受,有的学 生激动
地说,传统文化的用处真大,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然后我问他们在你听了这么多小
组的汇报后,你对哪一种传统文化了解最详细最清楚了?请试着讲一讲,因为一二年级的小
朋友现在还 不知道他们等着你们介绍呢。学生一听要让他们当老师,不由开始积极思量,于
是我请他们同桌互相介绍 ,介绍时把对方当作自已的学生,讲完后互相可以提意见。又找了
两个学生单个站起来讲。但学生只讲了 主题,于是我又引导学生回忆《富饶的西沙群岛》及
《赵州桥》的写法,给人家讲呀要先总体讲等。学生 立即明白了,我又请学生试着开头,有
的学生就开始学着变换:“泥的作用还不小呢?我们身边的很多装 饰品都是用它做成的
呢„„”。课堂还有五分钟时间,我留给学生读刚才的两课,学习作者生动的语言。

21、古诗两首
教学目的:1、对照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3、会朗诵、背诵两首古诗,会默写《望天门山》。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中国是 诗的国度,古诗作为我国悠久文化的宝贵遗产,深受同学的喜欢,最近课余你又收
集了哪些古诗,背给大 家听一听,好吗?
2.指名由学生自由背诵古诗。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望天门山》。板书课题。
68


二、学习古诗。
1、对李白进行简要介绍。
2、第一步:1).谈谈你对李白的了解。
2).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教师点拨。
第二步:
1.小组合作,利用字典、注释、插图自学古诗互相交流。
重点词:天门、楚江、中断、天(通)、至此回(在这里打转)
2.通过自学,你明白了什么?全班交流。
3.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请提出来大家解决(集体解决)
4.抽学生说说本诗的意思。教师可做适当讲解。
5.再读这首诗,边读边想描绘的画面。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抽学生上黑板把想到的画面画下来,结合画面讲述。
第三步: < br>1.再用喜欢的方式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学生能体会多少就体会多
少 ,教师适当点拨)
2.交流。
第四步:
1.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有感情地朗读本诗,先自由读,再读给全班听。
2.背诵这首诗。
三、学写生字。
1、学生自由准备,为要求会写的4个生字组词,想给哪个字组就给哪个字组 ,能组几个就
组几个。
2、观察这些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3、老师指导书写并示范。
4、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写,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业。
1.背诵本古诗。
2.搜集、背诵李白的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69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大家还记得吗?请大家一起背一背。
2、这节课我们将去领略另一首古诗的迷人风光。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二、学习生字。
1、 请小朋友们自由读古诗,在读的同时用铅笔勾出生字,多读几遍。
2、谁愿意当小老师教大家认读生字?(师出示生字卡片)
3、 独立思考:用什么方法识记这些生字最快。
4、 全班交流思考的结果。(说得好的教师给予表扬,同时重复强调,让生加深印象。)
5、 对生字进行扩词训练。
三、学习古诗。
1、 对苏轼进行简要介绍。
2、第一步:1).谈谈你对苏轼的了解。
2).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教师点拨。
第二步:
1、组合作,利用字典、注释、插图自学古诗互相交流。
重点词:潋滟、空蒙、奇、西子
2、过自学,你明白了什么?全班交流。
3、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请提出来大家解决(集体解决)
4、学生说说本诗的意思。教师可做适当讲解。
5、读这首诗,边读边想描绘的画面。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抽学生上黑板把想到的画面画下来,结合画面讲述。
第三步: < br>1、用喜欢的方式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学生能体会多少就体会多
少, 教师适当点拨)
2、交流。
第四步:
1、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有感情地朗读本诗,先自由读,再读给全班听。
2、背诵这首诗。
四、完成课后练习。
我应和学生一起起步
70



22、富饶的西沙群岛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 丰富、五光十色、深蓝、
杏黄、交错、高低不平、各种各样、懒洋洋、披甲、威武、成群结队、飘飘摇摇 、颜色、形
状、千奇百怪、渔业工人、四脚朝天、茂密、肥料、祖祖辈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国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4、学习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难点: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国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知道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了解西沙群岛的特点: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教学重难点:初步感知课文,对课文有个总体印象。
课前准备:1、生字卡 2、挂图 3、地图 4、布置学生预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一定 还记得《日月潭》吧,她在祖国的宝岛台湾。(出示地图)在祖国的南海上,
有一群岛屿,叫西沙群岛。 (板书课题,解释“岛”。)
2、同学们通过课前预习,对西沙群岛有了哪些了解?交流一下,好吗? (随机对认真预习
的学生给以表扬、鼓励。)你们还很想知道什么?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富饶的西沙群岛的。
二、学生自学:
1、读课文;
2、圈画、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
3、思考问题:全文主要讲的什么?弄清每自然段讲的什么?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 指名认读生字 纠正读音
71


2、读生词
3、全文共7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四、学习课文
1、齐读第1自然段:
画出重点句子,认识总述句(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此段在全文起总述的作用。
2、怎样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1)自渎2~6自然段,弄清每段讲的什么。
(2)小组讨论每段内容;
(3)说说每段的内容,方法:逐段朗读、讨论,同时板书;
(4)结合板书小结。
板书设计:
风景优美 海水:五光十色 瑰丽无比
海底:珊瑚 海参 大龙虾 鱼
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
物产丰富 海滩:贝壳 海龟 鸟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的:
1、感情朗读课文。
2、学习2~7自然段,了解内容。
3、读句子,理解意思,说说课文是怎样围绕句意写具体的。
4、鼓励学生查找有关资料。
教学重难点:
1、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课后第2题,说说课文是怎样围绕写具体的。
课前准备:
1、挂图 2、小黑板 (课后第2题) 3、布置学生查找图片、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见上节课板书)
72


二、提出本节课内容、要求 :学习后几个自然段,感情朗读课文,知道每段写的什么,理解
句意,说说课文是怎样围绕句意写具体的 。
三、学生自读3~6自然段
1、自渎 自了解;
2、小组交流:说说西沙群岛物产怎样丰富?
四、讨论回答:西沙群岛怎样丰富?(同时板书)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重点指导3、4段 (出示挂图,指指海底有些什么)
(1)指4人分句分段朗读 评议指导
(2)齐读
(3)出示小黑板句子:(第4段的最后一句)
a、说说对句子的理解(是说西沙群岛海底的鱼很多);
b、说说课文是怎样围绕句意写具体 的,在文中将“有的„„有的„„”打点,再读一读、
说一说。(形状各异)
2、感情朗读5、6段
(1)指导感情朗读
(2)出示句3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说说句子的意思 (西沙群岛的鸟多)
课文是怎样写具体的?(用鸟蛋多、鸟粪多说明鸟多。)
3、齐读第7段
(1)说主要内容,把与第1段相似的句子找出画“~~~”
(2)知道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总结的作用)
4、小结:(见板书)
全文用总述——分述——总结的方法写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和物产丰富。齐读课题:
富饶的西沙群岛
六、资料、图片交流
1、方法:课前结合课文查找有关资料、图片;
2、课上鼓励介绍资料、图片;
3、小组交流;
4、学生结合课文质疑,集体讨论解疑。
73


七、你是说一说、写一写还是画一画“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来表达你的喜爱之情?

板书设计:
22. 富饶的西沙群岛
小黑板 挂图
总述: 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海水:五光十色 瑰丽无比
分述: 海底:珊瑚 海参 大龙虾 鱼(非常多)
海滩:贝壳 海龟 鸟(多)
总述: 更加美丽 更加富饶

第 三 课 时
教学目的:
1、在读中品词品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2、初步认识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宝岛。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具准备:生字卡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自渎课文 说说西沙群岛怎样美丽富饶。全文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描写
的?(总述——分述——总述)
二、学生质疑,讨论解疑
重点:海水为什么会五光十色?
引导朗读第2段的第3句原因。知道因果关系的句子。
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你最喜欢西沙群岛的什么,请你选择读一读,能读出喜爱的感情吗?
2、重点指导朗读第3段:
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 惊奇赞美的语气
海参„„. 语气要低粗、稍慢
74


大龙虾„„ 要读出威武的语气
四、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1、自背2、指名背
3、说说你是怎样背出你喜欢的段落?
4、互背
五、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边读边看偏旁;
2、自记字 小组讨论易错字;
3、质疑 指导书写难字:
威:“戈”字旁,“女”上一横不能少。
武:最后不能多一撇,不是“戈”字旁。
插:右边的笔顺
4、学生练习书写 师巡视指导
5、评议 表扬书写认真的学生。


23、美丽的小兴安岭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 读写“嫩绿、汇成、欣赏、密密层层、挡住、视
线、献出、可口、鲜嫩、名贵、药材、又松又软”等词语 。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4、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学习作者抓住景色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二、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学习生字新词,理清层次,学习第一、 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学习第三至第五自然段
第三课时:学习第六自然段,总结全文,学写生字。

第一课时
一、资料展示交流
75


学生出示课 前收集的有关小兴安岭的文字或图片资料,互相交流,激发学生对小兴安岭向往
的情感。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
2、出示生字,抽读。 重点指导:“涨”是翘舌音,“葱”是平舌音,“融、涨、葱、挡”是
后鼻音,“浸、剑、舔”是前鼻音 。
3、用多种方法识字字形。
三、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齐读1自然段。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2、自读2自然段,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来描写春天的景色的?
树木——积雪——春水——小鹿
3、出示句子,体会用词的准确。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抽出”是长出的意思,但用“抽出”,就 把枝条快速而有力长出来的样子写出来了,很生
动形象;枝条一般是笔直的、长长的,像一把剑,把枝条 “长出”说成“抽出”,非常贴切。
这个词可以用换词法来理解,使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到“抽出”更准确 ,更形象。“嫩绿”可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或通过实物展示来理解。
“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侧着脑袋”,写小鹿欣赏水中影子的神态。 “欣赏”是讲小鹿一边喝水,一边看着溪里流水
的样子,好像在欣赏自己的影子。可引导学生想像小鹿的 可爱神态。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同 学们,我们用“读懂一段写景文章”的方法,学习了这一课“春天”的部分,让我们
欣赏到小兴安岭生机 勃勃的春天。可是,我们还没有看够春天的美景,夏天又来了,让我们
迎着夏天灿烂的阳光,再次走进美 丽的小兴安岭。
二、 学习第三自然段
1. 看录像
2. 小组学习第三自然段,用学习“春天”的方法理解课文,自学后,同位可交换意见,解
76


决疑难问题。
学习方法:①边读边想,主要写了什么景物。
②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和词语。
③感情朗读课文。
3. 据学法导读
⑴这一段描写了夏天小兴安岭什么景物?
(板书:树木、浓雾、阳光、野花)
⑵夏天的树木是怎样,读有关句子
①教师出示句子,让学生找出最能突出夏天小兴安岭树木特点的词,理解“葱葱茏茏”。
②用换词方式,体会“密密层层”、“封”的准确性
③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你从哪儿可以具体看出来?(“挡”、“遮”)
④教师范读,再指导读好这个句子。
过渡:刚才这个句子是老师最喜欢的句子,你又喜欢哪句?
(3)第二句:“浓雾”
①出示这句子,让学生自己找出不理解的词
②看图,帮助学生理解“浸”
③想象情境,指导朗读
雾在山谷里飘起,由于森林被叶子封得严严实实的,雾不易散去,整个 森林就像泡在浓雾中。
你要是置身其中,你感觉怎样?能读出你的感觉吗?
(4)第三句:“太阳”
①出示句子,让学生质疑
②看图理解“缕”、“像利剑”
③朗读这个句子
(5)第四句:“野花”
①出示句子,说说这句好在哪儿?
②齐读句子
(6)小结:
这一段,作者抓住了夏天花木繁茂的特点。先从夏天的 早晨写起,写出了小兴安岭早晨特
有的朦胧美,再写太阳渐渐升高,阳光驱散浓雾,出现了利箭一样的金 光,大花坛似的草地。
从这段描写中,我们看出作者很注意突出季节特点。
77


三、 默读课文,自学第四、第五自然段
我们知道小兴安岭的春天、夏 天都很美,那秋天、冬天又怎样呢?你们想知道吗?现在,
老师让你们自己去走一走,看一看。
(学生继续用上述方法,默读课文,自学四、五自然段,看看学生是否真的掌握了“读懂一
段写景文章 ”的方法)
1. 检查自学情况
①第四、第五自然段各写了什么景物?
②在“秋天”、“冬天”一段,哪个句子写得好?
③出示句子:a.落叶在林间飞舞b.西北风呼呼地刮着
(词语替换法,让学生理解“飞舞”更能表现秋天的欢快、活泼;“刮”突出西北风非常猛
烈)
2. 小结:
秋天果实累累,遍地是名贵药材,无边的森林尽是宝藏,这多么令人惊喜!
冬天,小兴安岭雪花纷飞,动物们独特的过冬方式给文章增添了无穷的情趣。
这两段,作者也是抓住景物的特点,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刻写出来的。
3. 指导学生读出丰收的喜悦及动物的不同表现。
四、 总结
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抓住 景物在不同季节的特点,进行生动、具体的描述,向大家展
示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面。
只短短的几分钟,我们大家在小兴安岭里一同度过了春、夏、秋、冬,那里景色诱人,
你觉得小兴安岭是 个什么地方?(大花园、宝库)
齐读最后一段
五、 师生配合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3 美丽的小兴安岭
绿色的海洋
春 抽出新枝 长出嫩叶 原木
夏 葱葱茏茏 密密层层
秋 落叶飞舞 果实累累
冬 树上积雪 动物过冬
78


大花园 宝库

第三课时
一、生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兴安岭的季节。
二、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出示句子“小兴 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这是用“美丽的大花园”
和“巨大的宝库”来形容小 兴安岭的美丽和物产丰富,说它是美丽的大花园是因为这里树木
葱茏,流水潺潺,野花盛开,即使是冬天 ,雪花飞舞,银花满地,也无比的美丽;说是巨大
的宝库,是由于它盛产木材,还有山葡萄、蘑菇、木耳 以及人参等名贵药材及珍贵动物。这
句话是对全文的概括。
三、学生字。
1、给生字归类。
左右结构:11个
同偏旁:汇和浸,欣和软,刮和舌(舌做部首和独立成字时写法不同)。
比较生字的比例:如“挡”和“刮”一个是左窄右宽,一个是左宽右窄。
“赏”师范写。
四、生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

24、 “东方之珠”
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课文。
2.理解词语“琳浪满目、物美价廉、一应俱全、璀璨” 能仿照第五自然段的写法,学会围绕
中心句写几句话。
3.了解香港的美丽和繁华,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释题。
1.板书:齐读课题一遍:东方之珠。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小声读课文一遍,,边读边想课 文写了“东方之珠”的什么?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遇到
79


生字多几遍。
2.检查预习生字词,多音字词组情况。
香港(gǎng) 贸(mào)易 琳浪(láng)满目 物美价廉(lián) 粤(yu
â)菜 佳肴(yáo) 一应(yìng)俱全 海豚(tún) 清
澈(châ) 闪耀(yào) 霓(ní)红灯 璀璨(càn) 应(y
īng)该 答应(yìng)
3.理解不懂的词语。
(1)提出不懂的词。
(2)指名理解不懂的单词说说侈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3)师归纳方法:①联系上下文理解。②查词典。③问父母。上网。
4.了解各段主要内容。
(1)让学生自由的读课文。
(2)保说说你知道哪段主要写的什么。(学生想说哪段就说哪段
5.了解本文主要内容。
6.再读课文了解香港的美。
第二课时
一、复习感知。
1.师生共同写课题“东方之珠”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东方之珠”的哪里?美吗?
2. 请你用“东方之珠”一词说一句话。
(“东方之珠”是我同的香港。“东方之珠”是“美食天堂”。香港是一颗无比璀璨。)
二、细读课文。
1.看录相,看后说说你的感受。
2.课文是怎样写出香港的美丽和繁华。
先默读第一片自然段。
读了这段你知道了些什么?
(我知道了“东方之珠”的是香港。香港在祖国的南端„„)
3.细读2.3.4.5自然段。结合录相说说你最喜欢哪些?为什么?读后交流。
4.认真再读2—5自然段,喜欢的段落多读读,体会你喜欢它什么?
5.细读第二自然段。
80


(1)第一段写的什么?用一个来形容。(繁华:师板书)哪些同时写出了香港的繁华?
(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2)认我们去看看她的繁华吧。(看录相)
(3)多么繁 华的香港啊,你看了后心情怎样?(高兴、激动)请你怀着此刻的齐把第二自
然段读一遍全班齐读。
6.细读第3自然段。
师:香港我们领略了香港的繁华,认我们去看看香港有什么好吃的。
(1)看录相,看了后侈想怎么样?
(2)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
(3)人们为什么把香港称作“美食天堂”?读后交流。
7.细读第4自然段。
(1)喜欢海洋公园的同学请你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2)师生引读。
(3)你觉得香港的海洋公园好玩吗?为什么?
(因为公园里有海豚和海狮出色的表演,一会儿„„有时„„有时„„)
(4)既然海洋公园这么好玩, 海豚海狮多么可爱,你愿意把这段背下来,以后讲给你的小伙
伴、爸爸、妈妈听吗?
8.细读第5自然段。
(1)每当夜幕降临,整个香港流光溢彩,显得更加美丽繁华。
(2)自由朗读看看书上怎样写灯的。(灯的海洋)
a.用“﹏”勾出中心句。用“=”勾出中心词
b.“灯的海洋”从何看出来。读好比喻句。
c.你得香港怎么样?(用了一个描绘、美丽、漂亮、繁华都可,师相书:美丽。)
(3)结合录相,指导有感情的的朗读。
9.香港的海洋公园是那样的迷人,街市是那样的繁华,每一个人都禁不住由衷地赞叹。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0. 师小结:这颗“东方之珠”在离开祖国母亲怀抱一百年后终于 在1997年7月1日,在每
一个中华儿女的期盼是回来了,我们衷心祝愿香港的明天更加美好,永远闪 耀在世界的东方。
三、作业。
仿照课文第五自然段的写法,任选其中一句写一段话。(注意带点的词)
81


课外时,同学们个个生龙活虎。
妈妈事非常细致。
小明很爱学习。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1.学习一字多义
2.会背优美的古诗名句,培养学生对古诗句的欣赏能力
3.会照样子写词语
4.了解我国的物产和风光资料,让学生感受祖国的美丽富饶
5.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并能较好地将其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目标1.5.
教学设计: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口语交际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最喜欢或最想去哪里旅游呢?(多指名回答)
(根据学生回答选几个有代表性的地方)那我们就到这几个地方去玩玩吧。
2.按景点数分组 ,组成“旅游团”,选一个“导游”,其他的“游客”可以向导游提问,导游
要介绍景点和回答游客的问 题。
3.生展示,评出“最佳导游”、“最佳游客”等。
二、习作
1.刚才同学 们的介绍真精彩,我们玩得真开心,见到了这么多这么美的景色,那你愿意把你
最喜欢的景色写下来让更 多的人喜欢它吗?
2.选出较优秀的让学生读一读,评一评,改一改。
二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自己读读两组句子和学习小伙伴的话,你有什么发现?
2.你还能知道哪些字也有这样的特点?
二、日积月累
1.古诗中有很多关于写景的美句,鼓励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并背诵下来。
82


2.自己读读三组词语,你有什么发现?你能照样子说出其他的词语吗?

25矛和盾的集合
学习目标:
知识 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 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
紧张”等16个词语。
能力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
3.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情感 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教学重点:
1、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等16个词语。
2、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3、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教学难点:
1、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等16个词语。
2、理解、体会 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3、谁就会是胜利者”
的道理。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坦克的图片、文字资料。(师生)
2.收集与发明创造有关的资料。(师生)
3.准备好相关的挂图和词语卡片。(师)
4. 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预习课文。(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阅读单元导语,2、了解单元主题。
3、浏览本组内容,4、了解课文梗概。
5、故事引入,6、揭示课题。
1、讲成语故事《自相矛盾》。(可由学生讲)
2、谈话:在人们纷纷嘲笑卖矛和盾的人自相矛盾时,更有聪明人想到了别的,是什么呢?
83


我们一起学习25课,《矛和盾的集合》。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四、检查预习,自学生字。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提问:认识这些字和词吗?读一读。(指名读,学生边听边正音)
2、你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说说你记字的方法。(引导学生在预习时,自主识字。)
3、谈 话:现在我们让这些生字回到课文中,考考你是否还认识它们。学生小声自读课文,
巩固生字的识记。
4、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除了留心听他读得怎样,同时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
事?
5、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小组讨论,评评谁说得既清楚又简单。指名说。
6、自由交流:通过昨天的预习,以及今天读和听,你还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自由谈读
文后的感受, 鼓励学生表达个性化的感悟。)
五、指导生字书写。
1、出示要写的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巩固识记:分组交流记字的窍门。
提出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3、重点指导:“矛、兵”的笔顺。
4、扩词练习,检查积累。
5、指导生字书写。
6、小结写字情况。
六、课后作业。
1、听写本课词语。(见词语表)
2、进一步读熟课文,争取解答课后问题。
3、用“?”标出不理解的地方,其他问题可提在笔记本上。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词语(字卡背后)
2、听写本课要求掌握的词语。
84


小黑板出示词语,学生订正,改错。
3、提问:听写的词语中有不懂的吗?(学生互问互答)
4、板书“大显神威”,这是什么意思?(初步理解)
围绕这个词,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引 导,如:谁“大显神威”?它具有什么“神威”?它
为什么能大显神威?)
二、围绕“大显神威”,感悟课文内容。
1、从书中找到“大显神威”。提问:是谁“大显神威”?生答后,引读5自然段。
2、小结 ,过渡: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那么,坦克是
怎么来的呢?
学生自由回答。
你从哪里找到了答案?引导学习1-4自然段。
3、默读1-4自然段,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坦克是怎样发明的。
独立读书思考。分组交流改进。指名发言说明。
小结:发明家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了坦克。
4、指导朗读1-4自然段。
引导:小声读这部分课文,把你认为用得好的词和句勾下来,待会儿与同学交流。
交流好词佳句。联系上下文理解“难以招架”、“固然”等词。
朗读课文。
5、了解了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以及坦克在战场上的“神威”,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引读6自然段。
出示句子“谁善于„„胜利者。”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你是怎么明白这个道理的?
小结:通过具体事例明白了这个道理。
说明:用具体事例来说明道理是写文章常用的方法,不能空讲道理,举例最有说服力。
三、拓展思维,深化明理。
1、读文后“泡泡”里学习伙伴的话“我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 句话”。提问:你能举例说
明这句话吗?
先分组讨论,再在全班交流。
2、谈话:矛和盾很早就有,为什么别人不能像发明家一样发明出坦克呢?(生自由回答)
小结归纳:我们应做生活的有心人,处处留心观察。从你的发现中受到启发,解决更多生活
85


中的问题。
四、布置综合性学习“做生活的有心人”。
1、观察生活,发现不便之处,作记录。
2、思考改进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记录。
3、尝试把其中一项做成看得见的作品,在展示台上展示。
(可根据学生建议增减活动。)

26利亚的木匣
教学目标
1.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2. 并从中获得启示,3.培养学生要多动脑筋,4.勤
于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 光看待问题,5.解决问题的方法。
6.会认3个生字,7.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8 .斧头,9.手锯,10.玩意,
11.免得,12.抢走,13.难过,14.算术,15.当初,1 6.随便,17.仍然,18.敌人,
19.台阶,20.所以,21.懂得”等词语。
2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3.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科利亚怎样从挖木匣中得到启发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明白科利亚认真思考的过程, 以及顺利挖出木匣并悟出了其中所蕴含的
道理。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生字、新词,理解意思。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
(一)识记生字,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自学生字词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从课文的题目看,2.《科利亚的木匣》,3.这篇课文主要是围绕着什么写的?(木匣)
86


这篇课文围绕着木匣写了一件什么事?都写了哪些内容?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初读课文,划出生字词。
2.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情况。
1.指2.名3.按自然段读课文(每人读一自然段),4.注意学生生字词的读音。
5.指6.名7.读生字词。
8.正音
9.读准多音字的字音。
本课有 两个多音字。“量”本课读liang(2声),还有个读音是liang(4声);另一个多音字
是“ 数”,它可以读“shu”和“shu)”,本课两个读音同时出现,“科利亚刚学数数”,第一
个数读 “sh(”,第二个数读“sh)”。
5.分析字形结构记住字形,理解字义。
在学生识记 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你还会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和理解字义?引导学生按
汉字的特点,记字形,理 解字义,培养学生识字能力。
区别“匣”和“箱”的字义,“匣”比较小,“箱”一般比较大。它们的 共同点,都是盛东西
用的。
(4):区分字形
斧和爷;锯和据;免和兔;抢和枪;难和滩;阶和价。
(四)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带着问题读课文。?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1)学生自己小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小组讨论,这课写了一件什么事?
(3)指名汇报:本课写的是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事。
2.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学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87


一、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 ,并从中得到启示,明白事物总是在发展变
化的,无论什么事物,都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对待它,而要 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采取相应
的做法。并且培养学生多动脑,勤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二)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示”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三)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认真学习课文后三个自然段,从中受到启发。
三、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明白科利亚认真思考的过程,以及顺利挖出木匣并悟出了其中所蕴
含的道理。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交待学习目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科利亚的木匣 》一课的生字和新词,并且初读了课文,知道了本课写的
是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事。本节课继续学习 这一课,通过学习,让我们知道科利亚埋木
匣和挖木匣的经过,并且使我们得到一些启示。
(二)讲读课文
小声读课文,边读,边对照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想: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即什么线索)写
的?
本文是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示”的顺序写的。
1.学习课文第1部分
(1)出示思考题:
①科利亚是怎么埋木匣的?
②科利亚为什么埋木匣?
(2)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3)指名读第2自然段:找出科利亚埋木匣的动词:放、盖、 踩、撒,从埋木匣的这一连
串的动作中,你体会到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
(4)指名读第3自然段:说一说科利亚为什么把木匣埋起来?
一是因为全家人要躲避战争, 东西多不能带走。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科利亚善于动脑筋,
善于观察思考,他见妈妈把家里的箱子埋 起来,受到启发,所以自己也学着妈妈的样子把木
匣埋起来。
出示句子让学生体会理解:
88


“科利亚只会数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
“科利亚数到十,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
让学生读这两个句子,体会“只„„就„„”的用处。
在这里“只”强调了科利亚的年龄小,只会数到十,因此就量十步。
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很 大,就是因为他只会数十步,年龄小,才造成后边挖木匣时,挖不
着,为后边的内容埋下了伏笔。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出示思考题:
①妈妈是在什么情况下,什么时间,挖埋在地下的箱子的?
②妈妈是怎么挖的?
③你怎样理解妈妈说得话?
(2)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的4~7自然段。
(3)个人读之后,小组学习讨论。
(4)画出妈妈说的话,让学生谈谈自己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妈妈的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强 调了算术真有用,第二层意思是假设当初不是数三十步埋箱子,
而是随便挖坑埋箱子,那现在肯定就不好 找到了。同时,这里也渗透着,科利亚也是照妈妈
的样子埋的木箱,挖的木匣,那为什么挖不着呢?怎么 算术又不管用了呢?原因在哪里呢?
这里又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5)学习课文8~12自然段:
①读第8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科利亚是怎么挖木匣的?
出示句子:他挖呀,挖呀,坑已 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
仍然没有找到。
科利亚把坑挖得很深,朝左挖、朝右挖,说明挖得面积比较大,还是没挖着。
②学习9和10自然段:
让学生小声读课文,想:当小伙伴们笑科利亚的时候,他是怎么做的?
理解“也许”,是可能的意思。
让学生反复读第十自然段,谈谈自己的理解。
科利 亚心想:自己的方法没有错呀,既然家里的大箱子都没有被法西斯挖走,那么自己的小
木匣也不会被法西 斯挖走。从科利亚的话中,暗示了他当时思维的过程,所以想来想去,认
为“这里面一定有原因。”
89


③读课文第11自然段:
通过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从“科利亚丢下铲子,坐在台阶上,用手摸着脑门想。”看出科利亚遇事开动脑筋,认真思
考。从科 利亚的话中体会三层意思:一是经过思考,他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当时很激动,会
很大声地告诉大家,用 了叹号。二是找到了为什么挖不着木匣的原因。三是料定自己会马上
找到木匣的。
让学生体会当时科利亚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④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齐读这段,理解果然的意思。
3.学习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科利亚学着妈妈的样子,照妈妈的方法,自己量了十步埋下了木 匣。后来,又用和妈妈同样
的办法去挖木匣,妈妈很快挖到了她埋的箱子,而科利亚没有挖到自己埋的木 匣。后来,经
过科利亚动了一番脑筋,知道了自己没有挖到木匣的原因是,四年前埋的木匣,那时自己年
龄小,步子也小,现在九岁了,步子大了一倍,那时量十步,现在应当量五步,果然量五步
挖到 了木匣,从这件事中,科利亚受到了很大的启示。
(1)默读课文,划出科利亚受到了什么启发?再 读一读,你是怎么理解的?(2)出示科利
亚说的话,一方面进一步理解他的话的意思。
科利 亚善于动脑筋,勤于思考,他从自己埋木匣,挖木匣的过程中,悟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那就是他懂得了 周围的一切都在发展变化,面对着发展变化的事物,不能采用固定不变的态
度,应当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
1.自己默读,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得到启示”的顺序,说一说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的,怎样挖木匣的,他从中得了什么启示。
2.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3.指名说一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总结全文:师生共同完成。
1.用最简练的语言说一说本课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本文写的是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事。
2.学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懂得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在发展变化之中,看问题不能用固定不变 的态度,要用发展的眼光看
问题。
90


【板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
埋木匣:四年前 5岁 步小 十步
挖木匣:四年后 9岁 步大 五步
受到启发:勤动脑,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27 陶罐和铁罐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2、认识“陶、懦、恼”等6个生字,
3、会写“陶、谦、虚”等到14个生字,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御厨、奚落、懦弱,
5、轻蔑、和睦相处、覆灭”等词语。
6、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7、分角色朗读课文。

重点:读懂课文课文主要内容。
难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一、导入新课
1、 揭示课题:
2、出示课文插图,这就是国王御橱里的两只罐子,你们仔细看看,哪只 是陶罐,哪只是铁
罐,你上怎么看出来的?
3、学生交流,教师点拨(从外形上看,左边是铁 罐,是用铁做的。右边是陶罐,是用陶土
做的,上边还有美丽的花纹。从神态上看,铁罐眉毛竖着,邪视 着陶罐,嘴巴翘得老高,好
象对陶罐不屑一顾的样子,一幅骄傲自大的样子。而陶罐是用温和的眼睛看着 铁罐,笑眯眯
的,一幅容忍的样子。从个头上看,铁罐自以为比陶罐高大,陶罐不敢和它比,因此把头昂
得高高的。)
4、谈话:今天我们学习这则寓言,就是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小故事。通过 他们的对话,
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下面我们就带着一种探究的心里去读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 准字音、读
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互帮互助学生字。
91


出示生字开火车读生字 ,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
正读音,点评。
重点指导“懦”(nuo)“恼”(nao)声母都是鼻音n 3、读下列词语:
奚落 谦虚 傲慢 懦弱 轻蔑 争辩 恼怒
相提并论 和睦相处 羞耻 氧化 无影无踪
4.交流学 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
课文字、词障碍。
三、再读课文,完整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国王御厨里自以为坚硬的铁罐看不起陶罐。 许多年后,被埋在土里的陶罐依旧光洁如新,
而当年坚硬的铁罐却不复存在了。完全氧化掉了。)
四、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
奚落 谦虚 傲慢 懦弱 轻蔑 争辩 恼怒
相提并论 和睦相处 羞耻 氧化 无影无踪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自读课文,感知陶罐和铁罐的特点
1、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2、它为什么看不3、起陶罐?请同4、学们自读课文,5、用~~~
画出 铁罐奚落陶罐的话,6、并对不7、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8、学生自读,9、教师巡视
10、学生交流质疑,11、教师点拨,12、引导解疑。
13、从找出的语句中可以看出, 14、铁罐有什么特点?(骄傲自大、目中无人)陶罐呢?(谦
虚、友好、克制)
5、从铁罐 对陶罐所说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陶罐听了铁罐的话之后表现出什么样的态度,
说明了什么?
板书: 谦虚 傲慢
三、指导多读,深刻体会铁罐和陶罐的特点。
1、自读课文,画出铁罐和陶罐的神态的词语。
2、教师指导读。(铁罐的神态是:“傲慢——轻蔑——恼怒”陶罐是:“谦虚——自尊”)
3、同桌轮换分角色朗读。
92


4、教师巡视、指导。
5、抽一、两组在班上读,大家评议。
四、揭示寓意,总结全文
1、许多年过去了 ,2、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自读课文找出描定陶罐和铁罐最终结局
的语句。
2、当陶罐被人们擦洗干净后他说了什么?这说明什么?
学生交流,教师完成板书:
光洁、朴素、美观 无影无踪
3再读课文,说说你喜欢陶罐还是铁罐,为什么?
4、学生交流。
5、教师小结
同学们知道了陶罐自始至终谦虚大度,宽容自尊,铁罐是傲慢轻蔑怒不可遏。我们应该向陶
罐学 习。
思考:通过学习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全班讨论。结合自己的理解或生活实践回答这个问题。
板书设计
27、 陶罐和铁罐
陶罐 铁罐
谦虚 傲慢

光洁、朴素、美观 无影无综

28狮子和鹿
学习目标:
一、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三、 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过程:
93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课前板书:28* 狮子和鹿)今天我们学习28课,读读课题。瞧,课题上带有“ *”,
这样的课文我们以前也学过,大家回忆一下,学这种课文有什么要求?(生:这是略读课文,要求我们自己采用各种方法去学习,只需要读懂大致意思„„)自己学习课文内容你会用哪
些方法? (如:查字典、词典、联系上下文等)现在我们继续用这些方法来学习这个故事,
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 边思考,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你觉得什么地方有趣,还有什么地方
有疑问,都请做上记号。二、读课文 ,体会鹿的情感变化1、 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你能
用比较短的几句话说清楚吗?先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然后再指名说,注意引导学生把内容
说清楚完整,尽量用简短的话。)
2、 这个故事非 常有意思,文中的这只鹿先是十分欣赏自己美丽的角,讨厌难看的腿,后来
美丽的角使它差一点命丧虎口 ,难看的腿却帮它虎口逃生,(师边板书:欣赏 美丽的角 险
些丧命 讨厌 难看的腿 虎口逃生)真是出人意料,我们把自己当作这只鹿,再来读读课
文,体会体会鹿的感情。3、 鹿的感情有哪些变化?(师板书:愉快地欣赏——失望地抱怨
——惊慌地逃命——叹气)4、 和你的同 桌配合起来读一读,还可以加上动作演一演,尽量
把这只鹿自得地欣赏—抱怨—惊慌地逃命—叹气的样子 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师巡视,指
名上台演一演,同学评一评,师引导学生对照课文进行评价) 让学生对略读课型的学习要
求有所了解; 对学习方法进行提示,读的时候要求学生边读边用铅笔勾画, 旨在通过教给
自学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归纳把握能力。体
现读的层次,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在演和评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进一步理解课
文内容。
5、 看到这样的结果,你有 什么想法呢?(学生各抒己见,不强求一致)三、联系《陶罐和
铁罐》再读课文。学完了这两课,你觉得 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吗?生活中也常常有这样的事,
和小组的同学谈一谈。四、 读故事《公鸡和母鸡》,说说故事所讲的道理。
板书:28* 狮子和鹿
欣赏 美丽的角 险些丧命讨厌
难看的腿 虎口逃生
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通过比较,开阔思路和视野,学习用多种方式进行阅读。
《 狮子和鹿》教后反思:这节课因是自读课,所以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已读,要求读准读通,
读出问题,读出 自已的感受,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读后,让学生说说自已的启示,并根据课
文中的道理,联系生活中的实 际例子来讲一讲。学生各自发表了意见,有的学生说自已明白
94


了,好看的 东西并不一定是有用的,不好看的东西并不是没有用的。有的学生说明白了好看
的东西有时也会变得十分 令人讨厌,不好看的东西有时却会使自已有所成就。更有一个同学
范朋飞说自已明白了,一个人长得虽然 漂亮,但有时并不一定美,要看他的心是不是也很好,
是不是能为大家做好事。同学们更总结了“有毒的 蘑菇往往是漂亮的”。不管做什么都不能
只看外表的。看来我们从课文里确实是能教学生学会很多东西。 同时我也突然有了一个计划:
现在市面上虽然有很多儿童读物,但很多内容却并不能引导学生有一颗美好 的心灵,我想为
我的学生们多写一些这样的故事,让孩子们在故事中慢慢学会做人。

语文园地七
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1、 在交际中能就自己的真实想法发表自己的建议。
2、 学会听别人说,边听边思考。
3、 从中受到新的启示,培养创造精神。
教学过程:
1、 想一想。
生活中很多很不方便的地方。比如,夜里要开灯,摸来摸去找不到开关;擦高楼上的玻璃又

烦又不安全------想一想,你有过吗?
2、 读一读
读本次口语交际提示,明确交际的内容和要求。
3、 说一说。
小组交流,谈自己 在生活当中遇到的不便之处。如果问题已经解决,说说自己是怎么解决的,
也可以选一个大家感兴趣的问 题讨论怎样解决。
4、 议一议。
把小组交流好的同学推荐到班里汇报,交流有无更好的方法。
5、 评一评
哪一组问题提得好,问题解决得好。
习作
教学目标:想象作文,编写童话故事
95


教学过程:
1、 写前启发。先讲一讲读过的童话故事,带入 童话故事的王国。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为
学生创设充分的想象空间。
2、 提出习作要求。出示课文中的图,供学生选择,也可选择其他动物。想象动物之间可能
发生的事。
3、 写前交流。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准备写的动物及他们之间的故事,大家互相启发,取长补
短 ,进一步开阔思路。
4、 动笔写故事。
5、 全班交流评议。选择故事编得有趣、情节曲 折的或某一点写得好的在全班交流;同时指
出存在不足,提出修改意见。
6、 修改自己的作文。
7、 把自己写的童话故事读给朋友听,分享习作的快乐。
我的发现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发现反义词,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了解语言的一些现象,并积累词语。
教学过程:
1、读一读:自由读词语
2、谈一谈:读学习伙伴的话。你发现了吗?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3、教师总结:每组是意思相反的词,上边一列词,感情比较厌恶,叫贬义词;下边一列词,
感情比较喜欢或者是敬佩,叫褒义词。
4、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其他反义词语。
日积月累
教学目标:
1、积累八个字组成的成语,并能理解其意思。
2、通过生字连词,认识八个生字词语。
教学过程:
一、“读读背背”
1、 自读成语,思考:这些成语什么意思?告诉了我们什么?
2、 小组交流成语意思,可查字典解决。
96


3、全班交流。
“千里 之行,始于足下”:千里的路程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是由从小到大
逐渐积累的。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比喻学问、成绩达到很高的程度后还要继续努力,向前发展。
“耳 听为虚,眼见为实”:耳听不如眼见,亲眼见到才是实的。强调深入实际,亲自调查的
重要。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金子不全是纯金,人都有缺点,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
4、在小组里检查背诵;进行背诵竞赛,然后看谁能最先背出相关的八字成语。5、5、交流

己还知道的一些八字成语。
二、“连连认认”
1、 借助拼音自读,试着连一连。
2、 汇报并说理由:
“谎”,与说话有关,左边是言字旁。
“笛”,笛子是竹子做的,所以是竹子头。
“棍”,木棍是木头做的,是木字旁。
“港”;港都与水有关,左边是三点水。
“愤”,愤怒与心情有关,左边是竖心旁。
“袜”,袜子跟衣物有关,左边是衣字旁。
“捆”,捆书要用手,左边是提手旁。
“妇”,妇女是女子,左边是女字旁。
3、 齐读——指名读——扩词练习

成语故事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地读懂故事内容。
2、 理解寓意,明白这个故事讽刺了思想方法保守僵化的人,不能跟着形式的变化而改变看

或方法。
3、结合实际会谈自己的体会。
97


教学过程:
一- “成语故事”
1、自学成语故事:读不懂的可看图、请教同学、查字典等。
2、结合实际说说自己对这个成语的体会。
二、“成语故事擂台”
1、自由准备成语故事
2、 然后分小组举行擂台赛,获胜者参加全班的擂台赛。
教师可和学生共同制定一张评分卡,师生共同评议,对优胜者给予表扬。

29、掌声
学习目标
1、认识“麻、症”等10个生字。会写“愿、姿”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掌声 、文静、
愿意”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尊重别人、关爱别人。特别是给身处困境的人鼓励与帮助。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英子的变化中说说自己的想法。
课前准备
1、展示屏。
2、搜集一些反映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关爱的名3、言或谚语。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我们每个人都听过掌声,有此掌 声是你给别人的,有些掌声是别人给你的。掌声响起来,你
的心情怎样?(让学生自由说说)今天我们一 起来学习一篇课文,出示课题:“掌声”,齐读
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98


1、学习一读课文(自由读),2、要求读准字音,3、遇到不4、认识 的生学借助拼音多读几
遍,5、把字音读准;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6、把句子读顺畅。
7、学生二读课文(和同8、座合作读),9、可以每人读一节,10、互相指11、正读错的地
方。
12、学生三读课文(指13、名14、读或开火车读),15、每人一个自然段,16、读后请学生< br>进行评价。指17、出优点和不18、足。
19、学生四读课文(默读),20、想一想:课文 围绕掌声讲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说说课
文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变化
1、屏显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内容,2、让学生自由读,3、读后说说英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屏显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内容:指5、读,6、读后让学生说说这时的英子又给你留下了什
么印象? (联系第一自然段,7、理解“忧郁“的意思。)
8、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和第四两个自然段。
9、课文读到这儿,10、你有什么疑问呢?
引导学生提出: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变化呢? 这个问题提出来之后,可作为下一阶段学生
自主阅读的目标。培养学生边读边疑边悟的能力。
四、指导认字和写字
1、屏显本课的生字。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要求认识的字。
3、引导观察要求写的字。重点探讨“姿 、势、吞、烈、普”这5个上下结构的字的写法。
教师板书给学生看。
4、学生练习写13个字。及时展示学生写的字,5、进行评价、指6、点。
五、拓展活动
学生继续搜集有关反映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关爱的名言和谚语。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提问,明确阅读目标
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变化的呢?)
二、精读课文,自己释疑
1、学生自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2、带着以上的问题自读自悟。
99


要求学生在文中勾勾画画,可以适当地写一点读书感受。
3、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教师提出讨论的要求:
分工明确:组长负责,确定代表小组发言的人。
人人参与:要求每一个人在小组内都发言。
4、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每一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余成员可以补充。
学生发言的要领主要是认识掌声对英子的帮助,谈从两次掌声中体会到了什么。
5、指6、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
a.学生自己先练读。
b.然后展示朗读水平,可以进行赛读,挑战读。
学生读后,组织学生进行评议,哪个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三、拓展延伸,加深认识
1、屏显英子信的内容:“我永远不2、会忘记那一次掌声,3、因 为它使我明白,4、同5、
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6、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 面对生活。”
a.学生齐读这段话。
b.联系全文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
7、生 活中,8、你得到过掌声吗?当时有什么感受呢?你给别人掌声吗?当时又是怎么想的
呢?
9、学了课文,10、又谈了那么多,11、还想对自己或别人说些什么呢?
四、抄写词语
先读、记,再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五、交流搜集的名言,背诵积累
1、你搜集到了哪些有关反映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关爱的名2、言或谚语呢?
3、组织学生交流。
4、让学生读读背背这些名5、言或谚语。
六、实践活动
假如你的一个好朋友考试考得不好,他很难过,请你写一两句鼓励他的话。

30、一次成功的实验
100

qq透明皮肤修改器-胡芦丝


广播电视业务-加法结合律教案


田径比赛规则-qq打不开怎么回事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男的qq名字


中学生消费调查报告-activex控件


excel中输入身份证号码-游白水书付过翻译


没有车没有房-最流行的qq网名


闪亮的瞬间-羊毛坐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