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研--挑战传统教研模式

别妄想泡我
966次浏览
2020年12月12日 16:1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圣骑士pk加点-china是什么意思中文

2020年12月12日发(作者:解琬)


网络教研--挑战传统教研模式

网络教研--挑战传统教研模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各区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重
要,新老教师 之间的教研协作与成果共享也越来越迫切。然
而,由于地域的限制、经费的限制,广大体育教师的横向交
流不甚通畅,人数少、时间短的培训会仅起到了在点上的交
流,而无全局意义。所以,不少教育 主管部门开始基于网络
技术组织一些网络教研活动,不少体育教育工作者也自发地
开始了很多形 式的网络教研活动,这对于促进新课程的进一
步开展大有裨益。

一、开展网络校本教研活动的优势
网上教研是一种以网络为手段开展教研工作的新方式。它充
分利用网络资源,跨越时空,实现专家与教师、教师与教师
间的互动,体现民主平等,扩大了教 研工作的辐射面,为广
大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一个崭新的平台。所以借
助于网络开展 的体育教研活动与常规体育教研相比,具有自
身独特的优势:


1 .突破区域,使教研活动无限扩展。网络的最大优势就在
于能让处于不同地方的人能够互相协作,取长补 短,高效完
成任务。网络教研正是利用这种优势,通过各种教育论坛或
者基于在线通讯工具的教 研群体,大家可以进行区域内或跨
区域的教研活动;利用论坛发贴等方式还能够解决众多教师
参 加教研活动的时间不一致的问题,实现异步交流。大家能
围绕同一个主题共同开展研究、共享成果,这是 传统体育教
研时代根本无法想象的。网络教研达到了一种跨区域的共
享、互补的功效,能够实现 异步、同步相结合的更加以人为
本的教研。

2.多主体,使教研能够人人受益。 传统的交流方式,由于
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只能有少数几个人发言,点到即止,
交互面小、 意见难以充分表达。在网络环境下,每一个网上
教研的参与者都可以针对研讨的内容随时利用BBS畅所 欲
言,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发表意见,交流密度高,交互面广。
同时,网络的隐蔽性使大家没有 了怕说错话让人见笑的拘
泥,多了份畅所欲言的希冀和专注研讨的平和,少了正襟危
坐的做作和 冒犯他人的顾虑,多了份“不惧权威,更爱真理”
的潇洒和率真。这更有利于引起参与人员对教学思想和 教学
方法的深刻思考,无论授课者还是听课者,都有更大的收获,
真正起到体育教学研讨的作用 ,从而使每一个教研人员都从


中获益。

3.延续研究,指导面广 。传统的体育教研活动,一旦活动
结束,研讨也就随之结束。而网络教研,大家的观点都留在
网 上,研究者可以在活动后自主安排时间对各家观点进行深
入的分析和研究,而且还可以把继续学习的心得 通过网络与
别的教师交流,即使彼此不在同一地方,或者没有参加教研
的体育教师也可以通过阅 读论坛上的帖子,了解各家观点,
参与研讨。由于网络已深入到各所学校,因此影响面比较大,
指导的面也更加广泛。

二、网络校本体育教研的效应及理论价值
基于网络的论 坛(BBS)这个时尚流行的网络沟通工具自被
引入教育至今,通过在线学习、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和资 源
共享,为广大一线的体育教师提供了内容丰富、理念新颖、
技术先进、实用便捷的优秀课程资 源。同时为老师们提供了
对学科教学的有关问题开展专题讨论的平台。教师可以将自
己在教学中 的想法及要讨论的问题发布到论坛上“发帖”。
有想法要说明的教师可以“跟帖”对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 意
见。这种方式有助于教师间不受时间、人员、空间限制,经
常性地交流研究、集思广益,有助 于教师研修方式的个性化
发展。



比如,由华东师范大学季浏教授 领衔的教育部教师发展研究
中心主持的中国体育与健康课程网,一直在寻找合适的路
径,试图充 分利用网络平台,推进校本研修的经验交流和分
享。期间,全国的许多区域都不同程度地参与到以网络为 媒
介的项目中来。为了更充分地实现专家与教师的对话与互
动,增加各区域间的平等交流,也为 了真正能为我们的教师、
教研人员解答一些实际问题,体育与健康课程网已多次成功
地举办了在 线校本体育研修活动。以下是最近一次由重庆市
渝中区发起的一次体育研讨活动的基本情况。

(一)研讨主题:“课改中体育教学内容的确定与变化”
(二)活动时间:2006年7月1日下午 14:00——16:00
(三)地点:中国体育与健康课程网-在线论坛
(http:)
(四)在线嘉宾:特邀华东师范大学季浏、汪晓赞两位专家
(五)参与方法:
1.在新思考网里注册成会员。(http:)
2.点击进入体育与健康课网的“在线论坛”。
3.凭用户名和密码登陆,点击帖子,即可参加在线研讨,
与专家交流。


(六)活动过程:
“各位老师,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欢迎来到课堂论坛参
加在线研讨,本次研讨主题为‘课改中体育教学内容的确定
与变化’,和大家一起研讨的是华东 师范大学季浏、汪晓赞
两位专家。请老师、朋友们在线以发帖的形式提问,前面征
集的问题将在 研讨过程中穿插回答。请大家及时刷新页面,
以便获取最新信息。下面我们研讨开始……”7月1日下午
14:00,来自天南海北的网友们借由新思考教育论坛,与网
络一端的季浏、汪晓赞两位专家 展开了热烈而坦诚的对话与
探讨。

(七)活动效果:
短短120分钟 内,双方发贴、回帖就达到160余帖,点击率
达1400多人次。此次在线研讨主要以重点讨论和自由 问答
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话题所及有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
生评价、因材施教的问题、教与 学的方式转变等当前体育教
学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在你来我往的平等对话中,既有
温馨感人 的嘘寒问暖,又有针锋相对的论辩争鸣,认识越辩
越清,真理越辨越明,共识慢慢凝聚,心结点点疏通… …
评析与解读:
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教研的三个核心
要素, 共同构成了校本教研的三位一体的关系。网络教研中


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 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
的专业引领三种力量同样缺一不可,而且与常规校本教研相
比发挥着更大 的效应。

1.网络教研实现了教师的自我反思和改进──成长专业化
论坛,使 教师有了自由发表心声的地方。教师的教学苦恼、
问题、体会,都可以通过“发贴”的形式自由地发表在 论坛
上。当老师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发贴到论坛时,阅读者要细心
地读贴,对帖子所介绍的问题、 现象或是进行询问,或是进
行答复,或是表明自己的观点,这些都促进了教师进一步反
思,实现 了从现象到问题原因的研究。但有时教师发表的帖
子中,有好多自己认为是得意之作,而网上的其他教师 会不
留情面,他们对任何帖子都可以提出自己的质疑、批评。在
质疑与批评的讨论中,促进发贴 的教师反思。同时,对别人
帖子的质疑和批判,也是促进自己对教学的思考。

2.网络教研实现了教师与教师间的互动──同伴互助化
教研必须以教师的发展为本,必须确 立教师在教研工作中的
主体地位,让教师成为教研的主人,通过教研来培养教师、
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作为单个个体,虽然拥有相同的学历,
由于工作单位、工作环境及个人素质的不同,若干年后,他
们业务素质的差异就会显现出来。网络教研,打破了“空间”、


“环境”的限制 ,互动的网络教研资源已经成为教师学习的
有力工具。网络教研,因为她的共享性使得人人参与、人人< br>发表意见成为可能,教师们通过阅读论坛上的帖子,了解各
家观点,参与研讨。这样,教师个体之 间的素质差异得以缩
小,而优秀教师的互助作用得以强化,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
“教师与教师间 的互动”。

3.网络教研实现了专家与教师间的互动──引领专业化
在体育新 课程的实施中,我们的教师体验着探索带来的快
乐,品味着创造带来的收获,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因为对新 课
程理念的“水土不服”而生成困惑,感到迷失,这就亟需身
边的专家给予及时的指导与关注。 一方面,传统体育教研活
动往往由专家或领导主讲,其他教师参与讨论。这样的形式
很容易造成 人云亦云的虚假教研,因为大家不好意思明确提
出反对意见。另一方面,由于受条件的限制,更多的专家 并
不能很容易地深入到地方教研,缺乏对实践进行明确的指
导,甚至过高或过低估计了地方情况 。通过网络教研,专家
可以定期地参与讨论一些疑难问题,既解决了一线体育教师
的困惑,也有 利于教师发表真实的言论,这对专家了解基层、
调整学术方向也有益处。

4.网络教研改变了研、教分离的状态──教研广泛化


网络教研增强了教师参 与教研的自主性、回应解决问题的及
时性和实现互动交流的广泛性。网络教研带来的另一个不凡
的现象就是“泛研”现象的产生。“泛研”不仅是针对内容
广泛化教研,也不仅是针对活动的教研广泛开 展,而是指教
研手段、教研过程、教研形式等教研行为、教研思维的广泛
化。教研不再仅仅是以 教研部门为中心,而是能够使得教师
在超越时空的同时还能超越自我,构成丰富多彩的“社会大
教研”。所以,网络教研不再仅仅是一种参与形式而是一种
行为变革,更是一种创新思维,这会对教研的 动力、教研的
质量进行深度催化。

三、开展网络校本体育教研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应正确把握网络教研与常规体育教研工作的关系。开展
网络教研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更有效 地提高体育教学研究
的水平、质量和效益。因此,它和常规体育教研工作的目标
完全一致,发展 也应该同步。网络教研和常规体育教研各有
特点,二者应该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在加强网络教研,
提高网络教研水平的同时,常规教研、常规教学管理等工作
非但不能削弱,而且要利用网络教研 去促进常规教研水平、
教学管理工作的进一步上台阶。

2.教研活动的成功与否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者的准备


工作和主持活动过程中对反馈信息的敏感性,网络教研 也不
例外。主持者必须制定明确的研讨主题,设计合理的活动程
序,做好必要的物质准备,并善 于在活动过程中发现典型的、
有价值的问题,捕捉各种重要信息,积极引导研讨,使讨论
紧紧围 绕主题展开、逐步深化,还要及时归纳,落实预定的
教研目标。

3.根据研修的 主题,参加活动的体育教师,应结合自己的
工作,认真思考,积极发言。达到相互切磋,相互交流,达< br>成共识,共同提高的目的。对此,组织管理者应提前从网上
发布网上教研的主题,使大家事先有所 准备,发言时不偏离
主题;参与者应提高发言的质量,提高研究的深度和研究的
能力,从而达到 预期的目的。

4.突出“教研”二字。在一次教育部新课程网络教研研讨
会上, 马复教授认为:“学科网站应基于研究,研究的成份
少,对教师的帮助不大。同时要有针对热点问题的视 频研讨,
网站的定位是原创性、在线研讨、理论提高和解决问题。”
因此,网络体育教研应针对 当前新课改背景下一些体育教学
热点问题进行研讨,要关注体育教师的发展,突出人文性是
网络 教研工作不可勿视的重要部分。还要防止网络教研脱离
学术专业,走上闲聊、诉苦的庸俗化,甚至因为不 正当活动


走上低级化。所以,注意净化网络教研的空气,形成良好的
体育学术氛 围是需要特别加以重视的。

总之,网络校本教研,以促进教师自我表现为动因,实现着< br>在跨区域、大范围、多层面的交流和相互的影响,对于促成
教师的自我实现与成长有着传统学校教 研所不能替代的作
用,必将成为现代校本教研的一种极其重要的方式。

诗歌的分类-聂荣瑧简介


弹药刷图加点-被遗忘的角落


老人生日送什么-伊斯兰教的标志


赞美春天的诗-梅花香自苦寒来


党的纪律是-创意婚纱摄影


凶相毕露-长歌当哭


项目需求分析-鬼吹灯之龙岭迷窟小说


赏金出装-秋天的树叶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