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三篇】
初中数学教案设计-联系人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三篇】
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
###
小编整理了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协 助
!
《分桃子》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初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体验平均分的过程,体
验数学
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2
、能准确用语言表述“分”的过程和结果,通过度一分的活动,
培养
学生的动手操作水平,初步的抽象概括水平。
3
、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体会平均分的过程和含义。
教具准备:
CAI
、小圆片、三角形、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
引探准备
小熊过生日,请来了很多小动物一起庆祝。并准备了很多好吃的 招待大
家。
二、 引探过程
1
、小猴分桃
(
1
)、观察画面,猜一猜
2
只小猴会怎么分
8
个桃子?能够用 小圆片
代替桃子分成
2
堆,看看你能想到几种分法。
2
)、集体交流方法,课件显示
(
3
)、总结
4
种分法
,
提问:在这些分法中,你认为哪一种分法 最公
平?
2
、游戏:分铅笔
(
1
)、出示
10
支铅笔,要分给两个同学,而且要求他们分到的 一样
多,应该怎么分?
(
2
)、学生展示后小结:像刚才分铅笔这样,每个人分到的都
同样
多,我们就把这种分的方法叫做“平均分”。
(
3
)、出示
13
支铅笔平均分给
3
个同学,结果会怎样?(隐含
余数
的思想。)
3
、巩固练习:判断几组图形哪些是平均分,哪些不是?说说你
的想
法。
4
、小兔分胡萝卜
(
1
)、
4
只小兔分萝卜,分得不公平,吵起来了。那怎样才能使
4
只小兔平均分
24
个胡萝卜呢?
(
2
)、小组同学讨论讨论,用小棒代替萝卜分一分、摆一摆。
(
3
)、指名上台边说边摆,展示分的过程。
(
4
)、小组讨论交流: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需要平均分的情 况?
(
5
)、刚才我们讨论的平均分都是有具体数量,能够一个一个
分的。
在生活中还有一些没法数,却也要平均分的情况。比如:
3
个小
朋友平均分
一瓶可乐,那又要怎么分呢?(试一试)。
三、引探实践
1
、分松果
(
1
)、出示
26
个松果图,如果每只松鼠分
3
个,猜一猜,来了
几只松
鼠?
(
2
)、拿出学具纸,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分一分,找出准
确答案。
(
3
)、汇报交流、展示学生作业。
(
4
)、大家用各自不同的方法表示,但都是将它们
就是多余的。
5
个分一份,
一共能够分成
5
份,也就说明来了
5
只小松鼠。不过最后还有
1
个剩 下的,也
2
、小动物分组
(
1
)、回忆一下,小熊都邀请了哪些伙伴来过生日?
(
2
)、
12
只小动物分组做游戏,每组的数量要一样多,也就是
要平均
分,能够怎么分?独立思考。
(
3
)、小组内交流。能够用
12
个三角形代替小动物摆一摆、分 一分。
(
4
)、集体交流,课件出示。
四、引探小结。
五、教学反思
我说课的内容是新世纪小学数学第三册,平均分的第一种分法,
这个内容
是学生体会除法意义的重要基础。本课的素质教育目标包括 三个方面:
一、知识教学点:使学生初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体验平均
分的过
程,同时使学生初步体会“余数”的思想,体验数学与生活实
际的密切联系。
二、水平训练点:能准确用语言表述“分”的过程和结果,并通
过度一分
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水平和初步的抽象概括水平。
三、德育渗透点: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 生良好的
思想品德。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
方式,强
调为学生提供现实而有趣的学习内容,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
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促使他们实行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的学习。
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改革的思想和新的教育理念,我
精心设计
了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在教学中,以引探教学法为主,结合
多种教学手段,针对
不同的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
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
课堂中来。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用童话故事的形式趣味导入,而且一直
以小熊过
生日、请客这个条线作为贯穿整堂课的主轴,使教学活动具
有整体性和节奏感,
同时,学生的积极性高,又为后面的教学活动创 设了有利条件。
在探究新知部分,首先安排的是小猴分桃。在这里,我激励学生
先猜一猜
两只小猴可能会怎么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表现意识,再
让学生动手分一分,
互相交流各自的想法。我在倾听孩子们想法的同
时,又抓住了恰当的机会实行情
感教育。然后再通过说一说“你认为
哪种分法最公平?”,引导学生逐步体会
“同样多”、“一样多”的
含义。在此基础上,我又组织学生展开了分铅笔的游
戏,将
10
支铅笔
分给
2
个人,要求每个人分到的同样多,以此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
“同样多”
的思想,从而引出平均分的含义。当然,“平均分”在日
常生活中应用得比较
多,所以我并没有用固定的语言实行表述,而是
用同样多、一样多等词语来代
替。然后我又引导学生将
13
支铅笔平均 分给
3
个人,使学生初步体会余数的
思想,将数学知识纵向延伸。
为了进一步巩固平均分的含义,我设计了一道判断题,让学生判
断哪组图
形的分法是平均分,哪组不是,并说说自己判断的理由。虽
然题目比较简单,但
能让绝大部分学生的想法得到肯定,体验到成功
的乐趣,从而激发起他们更强烈
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特别是对数
学知识的直接兴趣,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就
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
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就会越学越想学、爱学,
有兴趣的学习 才会事半功倍,才会更有主动性。
之后,我设计的是小兔分萝卜,用小兔的争吵声来吸引学生解决
实际问
题。这个部分比前面稍加难度,分的份数增加到了
4
份。在教
学中,通过学生
自己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边交流边摆学具,并指名上
台演示自己的方法,使学生
清楚地看到平均分的过程,有利于形象直
观地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符合学生的认
知特点。值得说明的是在组织
学生“平均分”时,我并没有规定统一的方法,而
是学生自主思考,
实践,这样,学生在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水平得到了培
养,主动 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为了让学生体会平均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我进一步将活
动延伸,
引导学生回想在生活中遇到的平均分的现象,将数学与生活
联系得更加紧密,同
时,学生的兴趣更浓了。在这个时候,我抓住机
会,引导学生理解没有具体数量
的平均分的方法,比如几个人分
1
瓶
饮料、分豆子、分米等,让学生进一步体
会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具体使 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总之,整个引探过程是学生的思维在童话故事里“动中学、学中
乐”的过
程,既发挥了引与探的作用,又体现了学生在愉快中学习。
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三部分,引探实践。在这里,我安排了两类
练习题,
一类是孕伏题,也就是为今后学习做准备的题,通过“分松
果”的活动使学生初
步体会另一种等分的现象:“已知有
26
果,每只
小松鼠分到的都是
5
个,猜
一猜,来了几只小松鼠?”学生将图画纸 上的
26
果,借助于“圈一圈”、“划
一划”等方法,将外部程序内化
为智力活动,初步建立了平均分第二种分法的表
象。同时又使学生进
一步体会了余数的思想。二是开放题,也就是具有一定思考
性、方法
答案有开放的题。“将整堂课出现的
12
只小动物分组做游戏,要求每
组数量同样多,能够怎么分?”小组合作交流,通过度、摆学具来寻
找答案。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在这个思考的过程中,学生的思
维并没有局
限在一点上,而是放开了去,形成了本堂课的又一个讨论 表现的高潮。
最后,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做了一个自我评价,师生一起
融入到小
动物的游戏场景中,愉快地结束了课堂教学。
《分苹果》
一、情景导入
1
、同学们喜欢吃苹果吗?
2
、出示只题图:你估计一下,大概有多少个?我们一起来数数 吧。
3
、揭示课题。
二、感受新知
1
、 动手操作 现在老师想把这
10
个苹果分成两堆,每堆有几 个,能够
怎样分呢?谁来帮帮老师呢?
2
、学生汇报分的情况
学生边说老师边在电脑上拖动苹果演示学生的分法。
3
、引导学生有条理地分
4
、
根据这种分法,你能说出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板书:
1
和
9 1+9=10 9+1=10 10-9=1 10-1=9 2
和
8
2+8=10 8+2=10 10-2=8
10-8=2
4
、对数游戏
老师出示一张数学卡片,你伸出的手指数和老师的数字合起来是
10
。如我出
2
,我出
8
,
2
和
8
组成
10
。
三、巩固练习
1
)
连线
2
)
摘苹果
3
) 猜电话号码
四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分糖果》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大数目物品实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 性与合理
性。
2
.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经验。
3
.经历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合作的意识和水平。
〖教材分析〗
“分糖果”是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的第
3
课。此前学生已
经具有一
定的对小数目物品实行平均分的经验。“把
20
块糖果平均分 给
5
个小朋
友”,是本节课承上启下的实践活动,通过具体操作及与
同伴交流,进一步感受
分的策略的多样性、合理性;还要“把你分的 过程在表中记录下来”,为“把
100
根小棒平均分给小组的小朋友”
提供分步完成的经验与策略。实际上,从对
大数目物品实行平均分的
实践活动中要获得的是试商的经验。
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把
30
名学生分成
6
组,分别是两个
4
人组,两个
5
人组
和两个
6
人组。)活动一:介绍每组人数。(通过了解各小组的
人数情况,复
习平均分的含义。)请小朋友介绍自己所在小组的人数,
要求是:不能直接说
出人数,但能够出一道与平均分相关的数学问题,
让大家算出你们小组的人
数。
根据每组小朋友介绍的情况,大家思考:今天我们班的分组是平
均分
吗?为什么?如果平均分组,每一组有多少人?
活动二:分
20
块糖果。
1
.提出问题。
展示一包糖果请小朋友观察,猜猜有多少块糖果。
提出问题:如果把
20
块糖果平均分给
5
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 分几
块?
2.
动手分一分。
请小朋友用
5
个圆片代表
5
个小朋友,用
20
根小棒代替糖果,
先想想
你准备怎样分?每次分几块?几次分完?然后,动手分一分。
在分的时候把你分的过程在表中记录下来。(展示表格)横着第 一行表
示
5
位小朋友,竖着第一列表示分的次数,中间表示每次分的
(学生在分的时候,教师巡视辅导,请个别小朋友把自己的想法 在黑板
上展示。)
3
.交流分糖果的方法。(既要体会分法的多样性,更要体会平 均分小数
目的物品时
应用乘法口诀的简便性。)
小朋友都分完后集体交流。先看黑板上展示的分法,有不同分
法 的小朋
友能够上台展示自己的表格。对每一种分法,都要引导学生边
分边估:每次分
了多少块糖果,还剩多少?几次分完?
发现一次就能分完
20
块糖果的,请他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要提 倡和鼓
励学生把平均分与应用乘法口诀结合起来。
活动三:分
100
块糖果。(大数目的平均分)
1.
提出问题。
“
20
块糖果平均分给
5
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几块”的问题
解决
了,如果糖果再多一些,小朋友还会分吗?
拿出一大包糖果,让小朋友把它与
20
块糖果实行对比,估计它 有多少
块糖果。
提出问题:如果把
100
块糖果平均分给你们小组的小朋友,每个 小朋友
分到多少块?
2.
分组分一分。
用
100
根小棒代表
100
块糖果,这么多糖果怎样分呢?第一次分
几块
呢?希望第一次分了之后,剩下的更少一些,便于更快地把糖果
分完。所以小
组首先要商量第一次分几块比较合适,再实行分工(有
人负责分,有人记录,
有人检查),最后再动手分,在表格中认真记 录分的过程。
(教师巡视、参与小组活动,引导学生思考:第一次分几根,要
用去多
少根,还剩多少根,第二次能够怎么分……)
3.
汇报小组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在各组汇报时,要注重是否有以下两种有价值的分法
(
1
)第一次每人分
10
根,要追问他们的想法,给予鼓励和肯定。
(在够分的情况下,
10
根
10
根地分,便于口算一共用去几根,还剩几 根。
如
6
人小组,第一次每人分
10
根,
6
个
10
就是
60
,还剩
40
根。
(
2
)在一边分一边估算的过程中,用上乘法口诀的。
对于
6
人小组的分法,还要着重引导思考:剩下的
4
根为什么不 继续
分。
4
.小组讨论。(给学生再次机会,调整或改进原来分的策略。)
让你们重新把
100
块糖果平均分给本组的每一位同学,你们会怎
么分?
至少要分几次才能分完呢?
活动四:制定乘车方案。(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鼓励学生发表各 种乘车
的意见。)
有
3
种车:限乘
4
人,限乘
6
人,限乘
11
人,
50
位小朋友出去 郊
游,怎样乘车比较合适?
〖教学反思〗
1
.使用身边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的
意识。课
堂教学开始时,我引导学生向全班小朋友介绍自己小组的人
数,体会人数不同
不是平均分,把抽象的“平均分”的意义蕴含在具
体的生活中,使数学生活
化。
2
.创设情境,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意义,感受
“分法的
不同策略”。课堂中我创设了“分糖果”的情境,通过两次
“分一分”的活
动,让学生体
会到虽然分的方法是多样的,但是分的结果是相同的。
在解决分
100
块糖果的问题时,在活动前我有意识地提醒学生明
确分
工,在活动时又有针对性地参与到各组的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
在分较大数
目的物品时,一次分不完,能够分步分,能够用表格记录
分的过程;每次不必
一块一块地分,边分边根据剩下的数量来确定下
次分多少更合适。在课堂中注
重让学生自己感受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 与方法。
3.
重视估计意识的培养。本节课,我结合教学内容,在每次动手
分糖果
时都设计了一个较好的小环节“观察估计糖果的块数”。特别
是第二次估计一
大包糖果有多少块时,引导学生把它与
20
块糖果实行
对比,培养学生有依据
地实行估计活动,创设了一次提升估计意识、
增强数感的机会。上完课后,我
感觉到对大数目物品实行平均分的策
略,学生感知得还是不够,特别是每次分
多少,能够怎么分。在分
100
块糖果时,我是否能够这样提问:“请小朋友先
估计一下,每人大约
能够分到多少块?”因为学生具有
100
以内加、减法的知
识,应该能
够说出“至少
10
块”。
〖案例点评〗
教师结合教材与当时的讲课情况,展开了介绍小组人数和
两次
“分糖果”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会“平均分”的含义。在
分糖
果的活动中,教师在尊重学生分法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到分法
的多样性,体
会分大数量物品时哪一种分法比较合适。另外,在这节
课中,每次分糖果前,
教师都让学生先估计有多少块糖果,再开始分,
培养了学生的估计意识。仅仅
课堂有些超时,教师是否应该根据当时
课堂的活动情况,即时地调整和取舍教
学环节。最后一个活动“租车 方案”
可作为备用活动,有时间则实行,没时间
则舍弃,这样的课堂 才更自然、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