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统计教案
心理图书-老乡见老乡
二年级数学统计教案
【篇一:二年级数学统计教案1】
统计(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上
册)》统计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
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
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
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
能力。
重点难点:
1、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
教具:表单数张、彩色笔,统计表、统计图多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现在是什么季节?
秋季美吗?
美在哪里呢?
这么美丽的秋天,你们最想干什么呢? (秋游)
二、活动一 统计去哪旅游
1.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那老师就带大家
去秋游。我们温州不但是个工业发达的地方,还是
个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地方,好玩的景点特别多。老师
给大家提供
了四个景点——江心屿,动物园,中山公园,温州乐园。
(1)你最想去哪呢?谁来说说?
(2)可是我们旅游只能去一个地方。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想去的地
方,那我们到底要去哪呢?
我数一、二、三,你们齐声说,好不好?
一、二、三
我头都听大了,有不同的意见啊,怎么办?
(3)生讨论:
少数服从多数
哪个地方想去的人多就去哪
(4)那老师要怎么知道想去哪的小朋友比较多呢?(统计)
2.制作统计表
(1)生采用多种形式的统计方法
引导优化选择统计方法
用生选择的统计方法进行人数的统计,完成统计表,并简单介绍统
计表
(2)师
小结:我们刚刚啊,就把想去哪的小朋友给统计出来了,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统计》(板书课题:
统计)
(3)看统计表提问,说说
去温州乐园的比去动物园的多几人?你
怎么知道的。 (生一般采用 计算)
(4
)有没有办法老师不用计算,一眼就知道去哪的小朋友比去哪的
小朋友多几人呢,这就要靠我们的图了。
(引导出统计图)
3.制作统计图(合作交流)
(1)出示方格纸图
片,观察,那你能根据这张统计表来完成这张统
计图吗?(学生观念停留在1格表示1个人上,引出学生
说:无法
完成,人数太多,格子太少)
(2)人数太多,格子太少,那怎么办啊,小组同学讨论下,该怎么
解决这个问题?
引导用一个格子表示2个人,并问:那么一个用多少格子表示
4.生绘制统计图。
5.展示生的统计图,并进行评价
6.看统计图提问题:从统计图中,你们能发现什么?
7.师小结:在制作统计图的时候,
数量大,格子不够的时候可以一
个格子当2,当3,甚至更多。
三、活动二
统计一月的天气
1.老师有个朋友,想要去旅游,老师帮她找到了那个地方的天气统
计表,可是老师想将它制作成统计图,小朋友们能帮老师的忙吗?
2.
独立完成统计表(书上97页)
3.展示学生统计图
4.观察统计图,提问:
喜欢()的人最少
喜欢跳绳的比喜欢游泳的( )人
这个月有几天?
5.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四、结束语
这节课你们学
开开心吗?如果觉得很开心,那么就把你的统计图放
在笑脸盒里;如果觉得一般,就放在平常脸盒子里;
如果觉得不开
心,那么就放在哭脸盒里!
【篇二:小学二年级数学统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第七单元《统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
,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
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能根据统
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
题。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
学重点: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根据统计图表
提出和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的每格代表2个
单位。
教学思路:
这节课的重点是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根据统
计图表提出和回
答问题。在重点的突破上我设计选“最喜欢的小羊”的整个过程让学
生参与。因为数学教学是数
学活动的教学,教学的题材来自生活,
来自学生熟悉的事情,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了
从事数学活动机会,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从而达到了真正的
理解和掌握。 本节课的难点
是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的每格代表2个
单位。在难点的突破上,我预设问题,学生用我所发的统计图统计
时用1格表示1单位不够,怎么办?学生通过讨论想出办法。通过
预设问题,学生不但回忆了旧
知,更重要的是亲自感觉到统计的数
据比较大时,还用1格表示1个单位就不方便了,从而理解和掌握<
br>了为什么要1格表示2个单位,同时,为以后学习1格表示更大的
单位打下了伏笔。
教学的主要手段是设计与学生密切关注的问题进行统计(选取“最喜
欢的小羊”,最喜欢的体
育运动)。整个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学生
的生活实际,在学生熟悉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教师在整个活动
过程
中只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学资源的使用上,充分利用投
影仪和自制的简单课件。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投票单,统计表,方格纸,投影仪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师生互相认识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什么小动物?为什么?
师:同学们说得真
好,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个小动物,大家看
看是谁?(教师出示动物粘贴:小狗,小猫,老虎,乌龟
)。
师:在这四个小动物里面你最喜欢谁?(找三个同学说说)那么老
师想知道咱
们班喜欢哪种动物的人数最多,咱们一起做一下统计好
吗?
2揭示课题:同学们刚才所说的都是统计的方法 板书:统计 (二)
确定方案,收集数据
1、投票环节
每人领到一张选票,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动物。
(注意,每人只能选一个动物)
2、让小组长收集选票
3、计票
选票收集好了,现在你们知道它们各自的得票数吗?要知
道每个动物的得票数还要把选票进行整理。
(三)整理数据,分析
结果
1、学生说一说自己准备怎样记录他们的票数?
2、教师进行唱票。
3、下面的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也可小组合作(报票的
过程中,要时刻提醒学生要仔细听,
认真地听报出来的结果,不要计错,
同时到学生中间去看看,学生采用的不同方法,以便接下来的分析反
馈)
4、记录好后,总结每个动物的得票数。
5、让学生把整理好的数据填到课前所发的统计表中。
6、学生填完后,投影展示一两位同学的统计情况
预设:学生可能有画勾,画圈,写数字。
教师可以用板演的方式,适时介绍画“正”字的方
法,让学生比较哪
种计票方法最合适。最后让学生得出哪种方法最好。介绍正字方法
的好处:为
什么要选择“正”字呢,因为正字有5笔,
我们五,十,十五,二十的算比较方便。“正”字的笔画不是横就是
竖,所以用起来比较方便。
小结:画“正“字的方法在生活中经常使
用并且又方便,在这里哪只羊的数量增加1,就在那只羊的名称
下面
加一画。合计的时候如果是画正字的话算起来会非常的方便,你们发
现了吗?
7、师:在生活中为了更清楚,更美观地表示统计的结果,我们还可
以把它制成条形统计图。
8、学生拿出课前所发空白统计图,同时投影空白统计图,引导学生
观察
提问:1)这张统计图上有多少格?(10格)
2)可是如果他们有的票数超过了10票怎么办呢?(学生分组讨论想
出办法)
9、讨论完后,学生分组汇报讨论结果
10、师小结:当统计的数据较大时,我们可以用一格表示2个单位。
提问:如果统计的数据更大一些我们可以怎么办?
11、师生共同把空白统计图的数据填上。
1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把统计图作好。
13、展示学生所画的统计图,师生共同进
行评判,(特别是单数票
时怎样画,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14、说一说,从这张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指名回答)。
15、师小结:经过学生们收集票数、整理票数、统计票数,我们知
道谁的票数最多,它当然也就成了最受小朋友喜欢的小动物。
16.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四)拓展延伸、解决问题
1.老师相信你们这节课学得非常好,做一个小册卷来检查一下。 老
师还想在你们班做一个调查,老师
这儿给大家提供了三项体育运动
项目:跑步、跳绳、游泳,你们最喜欢什么体育运动?
1、让学生想办法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选择举手表决,班长点数,老师记录)。
2、学生翻开课本95页,根据整理得统计表完成“做一做”
3、展示学生所填的统计图。(师生共同订正)
4、总结: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5、布置作业:97页第二题
【篇三: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统计》教案】
《统计》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4页、第95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体验数据
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
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
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
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的调查活动,激发学
生学习的兴趣,培
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
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
据。
教学难点
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
能根据统计
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方法
讨论法、观察法、情景法、分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具、学具准备
操行统计表、水彩笔
一、设情景问题置疑,引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要做个调查,调查你们在学校的艺术节中擅长的特长
表演有那些?
生:唱歌、跳舞、绘画、走时装步。
师:其中你们最擅长的特长表演是那一种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
们该怎么办呢?
生:数出擅长每种特长表演的人数来比较??
师:孩子们说得真好,这就要用到我们一年级时所学的统计知识。
板书课题:“统计”
二、探究新知(随时注意给表现突出的大组或个人加五星和红旗)
1、收集数据的过程。
师:我们要知道擅长每种特长表演的人数,第一步就需要我们收集
数据。
板书:“收集数据”
师:小组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教师行间巡视,对方法收集好的小组和合作愉快的小组加五星)
生:小组汇报交流各种方法,并说说本小组认为最简单的记录方法,
谈谈为什么?
(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说出“正”字记录的简便之处)
师:你最擅长哪种特长就按“正”字的
书写顺序在那种特长表演下画
一笔画。(学生按大组顺序上台投票配上音乐伴奏曲)
2、整理数据的过程
师:整理每种特长擅长的人数,再填入统计表中,你们数“正”字笔<
br>画的过程,就是我们整理数据的过程。
师:为了能够使擅长每种特长的人数更直观的表示出来,让我们来
共同制作统计图。
生:小组讨论汇报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在条形统计图下板书
学生们所擅长的特长的种类。
师:强调0是起点,如果1格表示1人,则数轴上依次应标的数字
是1、2、3??
糟了,喜欢走时装步的人最多有17人,只有9格,不够涂该怎么办
呢?
生: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生:汇报交流结果(向上添格子、往旁边涂格子、一个格子不
表示
1个人,而把它表示成两个人刚好用8个半格子??)
师:假如擅长走时装步的有27人,此时一个格子表示多少人比较合
适?(3个人)
小结:一个格子表示几个人要根据统计表中数量最多的项目和每竖
行总共的格子数来确定
用一个格子表示2个人的方法,请各大组代表分别在条形统计图上
表示出擅长每种特长的人数
3、描述、分析的过程
师:从黑板上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中你看出了些什么?知道了什么,
明白了什么?
生
:擅长什么的最多?擅长什么的最少?最多的比最少的多几人?
知道了条形统计图中一个格子不但可以表
示1个人或物,还可以根
据具体的情况表示2个或3个甚至更多个人或物。
师:刚才小朋友们的回答就是我们对统计表描述分析的过程(板书:
描述、分析)
4、课堂小结
师:生活中那些地方要用到统计知识?我们统计的过程就是一个什
么的过程?
生:商场里的的商品那一样最热销?那一个学习小组的数学成绩最
好?我们平时最喜欢吃的早
餐是那些???
三、联系生活实际应用
a、用所学“统计“知识评比本节课学得最棒的大组
师:请每大组分别派2个代表上台来收集整理本大组的得分(五星
加1分,红旗加2分)
生:按4人学习小组分工完成所发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生:小组汇报交流统计结果,再描述分析统计结果。
师:对得分最多的大组插上红旗,进行个人与集体关系的情感教育,
鼓励和作学习
b、根据同桌的平时表现表,统计同桌应得到的操行分
师:孩子们你们学到的统计知识用处
真大呀!你们能否根据你的同
桌每天的表现统计以下他本学期应得的操行分?(五星+1分、红旗
+2分、三角形-1分、圆-2分)
生:同桌两人分工合作
生:汇报统计结果并进行描述和分析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学会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板书设计
统计
调查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
种类
人数
唱歌
跳舞
绘画
走时装步
唱歌跳舞绘画走时装步
教学反思:
在
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
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
分析的过程,学会了运用
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1个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
形统
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
单的数学问题,二年级这节统计课最大的变
化就是随着统计数据的
增大,条形统计图的每个格字代表2个单位,教学中,我把“统计”
这一
数学知识还原到了学生的生活背景中,使学生在温馨愉悦的气
氛中,进一步体会了数据的收集来源于生活
实际,激发了学生统计
的兴趣,使学生在做统计图的格子不够的认知困境中,自觉的进行
探索、
交流,最终把认知指向“1个格子表示2个人”这一新知的前沿,
学生在现实的数学情景中参与教学活动
,从事数学探索,进行数学
交流,开展数学操作,在学习与生活经验基础上,主动建构起“以一
当多”的数学知识。通过评大组得分夺红旗的统计活动,又十分自然
的进行了团结协作、
互帮互助的情感教育,在通过用所学统计知识
帮助同学统计本期操行分的过程中,让学生做到知识来源于
实际又
运用于实际,从中体验数学的价值,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