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集(55页)

余年寄山水
913次浏览
2020年12月12日 18:3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被解放的姜戈-生命交响曲

2020年12月12日发(作者:饶斌)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 内乘法,认识长度单
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的计算教学内容是1 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这两部分内
容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 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
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 ,
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
要掌握的基本 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
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 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
此,在这两部分计算教学中,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 题的教学,使计算
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
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 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
习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 ,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
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 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
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 ,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
角,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
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 一当
二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 ,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
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 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 br>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
会探索的乐趣和数 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
践能力。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 计算。初步掌握100
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 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
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
=100厘米;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
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 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
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 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 现象,并能在
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 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
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 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
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
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 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口算的分阶段要求初步拟订如下:
单元结束时
期末
平均错误率
速度
平均错误率
速度
表内乘法
6%
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8题
4%以内
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10题

课时安排:60课时
(一)长度单位(4课时)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3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我长高了――――――――――――――1课时
(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
(四)表内乘法(一)(13课时)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观察物体(4课时)
(六)表内乘法(二)(13课时)
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看一看 摆一摆――――――――――――1课时
(七)统计(3课时)
(八)数学广角(2课时)
(九)总复习(4课时)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米、厘米量,认识线段 量、画线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
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
1米的长 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
整厘米)。
能力点:1、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培养
学生的估测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德育点:1、使学 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合作意识,树立自信心。
2、养成认真、一丝不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 立1厘米、1
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教学难点:1、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
厘米)。
2、建立长度观念,会初步的估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
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点: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
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各种尺子、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妈妈需要买一截松紧带,需要多长呢?老师量过了,和你们桌上的小棒一 样
长,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实物量一量。
学生汇报量的结果。
问:奇怪了,同样长的松紧带,可你们量出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
师: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量呢?
生:尺子。
二、自主探究:
1、认识1厘米。
拿出直尺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A、数,按顺序读一读。问:最左端是几?尺子上的零表示什么?叫零刻度。
B、线,有长有短,叫刻度线。
C、字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
一厘米有多长?(尺子上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大格都
是1厘米)
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是多长。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2、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长?
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
一段吗?
3、用厘米量。
举起蓝纸条,估计一下他大约是几厘米?
用尺子量一量。填在书上。
量松紧带的长。
三、拓展运用:
1、判断下面的量法对吗?说明理由。
(1)没对准0刻度线的。
(2)正确的。
(3)不是从零刻度量的。
2、如果尺子的前面断了,看不到0刻度线,怎么办?
3、小组合作量指定物体长度。
4、老师想量手腕一圈的长度,用直尺量不方便,你有好的方法吗?(介绍各种
尺子)
5、选择尺子和自己感兴趣的物体量一量。
课外搜集资料:你还知道哪些长度单位?在古代, 没有尺子时,人们用什么进行
测量?(手脚)回家量一拃、一步的长度。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


3、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
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根据1 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米尺、软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提问学生自己的哪个手指的宽是1厘米。
2.让学生在尺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的实际长度。
3.用学生尺量数学教科书的长和宽,并回答量的结果。
4、一名用学生尺量黑板的长,一名 学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发现了什么?引出
米尺。让学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要量几次,量完后,提 问:“用哪种尺量
黑板的长度更方便一些?”“量操场的长用哪种尺方便些?”
教师说明:“ 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
厘米作单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 用厘米作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
大的长度单位来量。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 的长度。”
板书课题:认识米 用米量
二、自主探究:
1、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 生它的长度是1米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米尺或1米长
的小棍,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 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
度。
2、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3、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绳子,两人一组量出1米、2米、3米的长度给大家看。

4、量出1米长的绳子,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了解这根绳子有多少厘米。教师
提问:“1米里有多 少厘米?”“也就是1米等于多少厘米?”学生回答后,
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并让学生齐读两遍。
三、拓展运用:
1、教师出示1盘卷尺,告诉学生这是1盘卷尺,用它可以量比较长的距离。量
跳远的距离。

2、找一找你身边有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3、1米=( )厘米 100厘米=( )米
5米=( )厘米 200厘米=( )米
实践活动:试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度。
量跳远的距离。
(指导学生:要先确定两个点 ,一个是跳的起点,另一个是跳完后脚后跟所在的
点(终点)。量的时候,尺子要从起点拉到终点,尺子 要放平拉直,这样才能量
出准确的长度。)
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5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
的和可度量的。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能力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
教学难点: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直尺、各种直、弯的实物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一幅图,有很多路有直的有弯的,问:走哪条路比较近?
为什么?师: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自主探究:
1、认识线段。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直和弯的吸管、铅笔、绳子、
直和弯的铁丝等 ,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
找出你认为直的东西。
从铅笔的一端摸到另一端,我们 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另一端也看作一
个点,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书本的边等都有两个端点。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并在线段的两端点两个点,告诉学生这就叫做线段。
问:我们身边哪些东西的边可以看作线段?为什么?
判断下面哪些是线段?

2、线段可以度量吗?
试量课本第5页的线段,互相交流量法。师总结:先将尺子的0刻度对 准线段
的左端点,再看线段的右端点对着尺上的刻度数是几就是几厘米。
3、画线段。
用手势表示3厘米大约有多长。是画3厘米长的线段,并说出画法。
总结:从尺的0刻度开始 画起,铅笔尖沿着尺子的边一直画到刻度3厘米的地
方,再标上两个端点,并且在线段下面写上3厘米。
讨论:用断尺怎样画出3厘米长的线段?
三、拓展运用:
1、下图有四个点,每两点之间画线段。
.
. .
.

qq复制-绵绵春雨润万物


重建-散文朗诵稿


富贵竹怎么水养-那个秋天


泰坦尼克号主题曲歌词-描写春夏秋冬的古诗


红薯的做法-爱情短篇小说


金锭-让闺蜜感动到哭的留言


植树作文-丘比特花园


第九套广播体操视频完整版下载-乌龙茶的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