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真题汇编(答案)
农村住户调查方案-微波炉清洁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真题汇编(答案)
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①20世纪四十年代末,由于美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利用测量原子稳定能级之间跃迁的方
式来计时的方法后,计时方式进入了所谓的“原子钟时代”。
②原子钟的计时方式
是采用测量一种稳定的原子能级之间的跃迁频率作为计时的方法。
在1967年,国际度量衡大会决定采
用原子钟来定义基本时间单位。到20世纪末,一方面
通过进一步对原子钟的使用条件进行严格规定,另
一方面通过技术改进,例如使用激光冷
却和原子俘获,以及更精密的激光光谱技术,使原子钟的精确性有
了更大的提高。这种精
确的计时装置使时间的计量更加统一和准确,为科学技术研究、现代生产活动和人
们的日
常生活都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于是有人将之称为“时间魔盒”。
③进
入21世纪,科学家不但在原子钟的准确性方面继续努力,还在原子钟的微型化和
节能化方面狠下功夫,
使得新一代原子钟实现了芯片级的跃升,所需能量也大大降低,从
而在稳定性和精密性方面再一次得到了
极大的优化,并进入到了商业化推广阶段。
④当前,原子钟在工作物质方面也开始多
样化,不再限于铯元素。工作模式则分为光学
原子钟和量子原子钟等多种不同的模式。原子钟甚至已经突
破了单纯原子的界限,开始朝
着原子核和单个离子特性测量的方向发展。特别重要的进展还在于,如今的
原子钟
________已作为一种精确的计时装置得到应用,________成为科学家研究宇宙天
体乃至地
形地貌等更广泛科学领域的新型探测工具。
⑤我们已经知道时间并
非绝对均匀的流逝过程,在不同的引力条件下时间流逝是有一定
差异的。反映到原子钟的运行上,其时间
快慢也由于引力场的作用而有所差异。但一般原
子计时装置可能无法觉察到这种微小差异,只有超精密的
原子钟才有可能探测到这个差
异。基于这个思路,在目前更新一代原子钟技术的基础上,科学家开始通过
探测其时间差
异来研究不同宇宙天体的变化所引起的引力波现象。据英国《自然》杂志的报道,科学家<
br>也在利用便携式微型精密原子钟来测量山脉的高度,其原理也是基于山峰和谷底引力变化
所导致的
时间差异。
⑥可以预见,随着原子钟技术的不断发展,一方面其为更广阔的科学技术
领域,例如宇
宙天体、人造卫星、地形地貌、半导体芯片等的研究应用创造新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将普<
br>及到更广泛的生产和生活领域,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1)①请用比喻
的修辞为本文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要求题目中包含本文的说明对象。
________
②从全文看,本文依次介绍了原子钟的发明、特点、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划线句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技术改进的方式和作用。
B.直到2
1世纪,新一代原子钟实现了芯片级的跃升,才使得原子钟在精确性方面有了极大
的提高。
C.第⑤段援引英国《自然》的报道,说明了原子钟在科研上的应用原理。
D.在原
子钟的运行上,其时间快慢也由于引力场的作用而有所差异。但只有超精密的原子
钟才有可能探测到这个
差异。
(3)第④段的横线处缺少一组关联词,小明用“既……又……”来填
空,小芳用“不仅……
还……”来填空,你赞同谁的观点?并说说你赞同的理由。
【答案】 (1)“时间魔盒”原子钟;发展;应用(用途)
(2)B
<
br>(3)我赞同小芳的观点。理由:“不仅……还……”是递进复句的关联词语。前面主要讲的是
原
子钟在计时方面的应用,而第⑤小节讲到“原子钟成为科学家研究宇宙天体乃至地形地
貌等更广泛科学领
域的新型探测工具”,体现出原子钟用途的进一步扩大,比前一个用途更
进一层。而“既……又……”是
并列关系的关联词,不能体现层进关系。
【解析】【分析】(1)从全文看,本文依次
介绍了“原子钟”的发明、特点、发展和应用等
内容。由此可知,本文说明的对象是“原子钟”。结合文
章第②段“这种精确的计时装置使
时间的计量更加统一和准确,为科学技术研究、现代生产活动和人们的
日常生活都带来了
很大的方便,于是有人将之称为‘时间魔盒’”,可将题目拟写为:“时间魔盒”原子
钟。答案
是多元的。据此可完成本题的作答。
(2)依据“进入21世纪,科学家
不但在原子钟的准确性方面继续努力,还在原子钟的微
型化和节能化方面狠下功夫,使得新一代原子钟实
现了芯片级的跃升,所需能量也大大降
低,从而在稳定性和精密性方面再一次得到了极大的优化,并进入
到了商业化推广阶段”可
知,B项的“直到21世纪,新一代原子钟实现了芯片级的跃升,才使得原子钟
在精确性方
面有了极大的提高”的概括,与原文表达的意思不完全一致。故答案为B。
(3)阅读文本可知,“已作为一种精确的计时装置得到应用”与“成为科学家研究宇宙天体
乃至地形地貌等更广泛科学领域的新型探测工具”句意之间的关系是递进关系,所以应该选
用表递进关系
的关联词语“不仅……还……”。而不应该选用表并列关系的“既……又……”。据此
应该赞同小芳的观
点。
故答案为:⑴“时间魔盒”原子钟;发展;应用(用途)
⑵B;
⑶我赞同小芳的观点。理由:“不仅……还……”是递进复句的关联词语。前面主要
讲的是原
子钟在计时方面的应用,而第⑤小节讲到“原子钟成为科学家研究宇宙天体乃至地形地貌
等更广泛科学领域的新型探测工具”,体现出原子钟用途的进一步扩大,比前一个用途更进
一层。而“
既……又……”是并列关系的关联词,不能体现层进关系。
【点评】⑴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说明
对象及其特征的梳理概括能力。解答时抓住关键句进行
即可。
⑵本题考查对文章内
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时认真审题,将内容放入原文进行对比,
注意不可妄加猜测。
⑶本题考查复句的运用能力。解答时需要认真审题,明确此题的考查重点,先点明观点,
然后
再结合内容表达需要的是什么关系的复句,最后进行效果差别叙述即可。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说不尽的萤火虫
①
中国有着悠久的萤火虫文化。早在先秦时期,萤火虫就成为先民的关注对象,《诗
经》中“町疃鹿场,熠
耀宵行”就是描述萤火虫的。古代诗人常借萤火虫抒情达意,唐代杜
牧的“银烛秋光冷画
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便是千古绝唱。
②20世纪40年代,科学家受萤火虫发光
器的启发,发明出荧光灯。萤火虫发出的荧光
是种生物光,它不同于其他的光会伴生热量的损耗,是目前
已知唯一几乎没有热损耗的光
源因此也叫“冷光源”。荧光灯的发明大大提高了能源使用率,但与萤火虫
的发光率相比还
差得太远
③最近,研究人员在研究萤火虫发光器时,还意外
发现了一种锯齿状排列的鳞片,它可
以提高发光器的亮度。科学家将其应用在二极管(LED)的设计中
,制作出模仿萤火虫发光
器天然结构的LED覆盖层,可使其效率提高50%以上。这种新颖设计可能会
在几年内应用
在LED生产中。
④萤火虫特有的虫荧光素酶基因,在基因工
程中也越来越多地作为遗传标记的首选来检
测基因表达。人们不但利用萤火虫的基因来检测癌细胞,还利
用基因转移技术把萤火虫的
基因转移到玉米中,较快地培育出具有抗病虫害的玉米新品系。
⑤萤火虫喜欢植被茂盛、水质干净、空气清新的环境,凡是萤火虫种群分布的地区,都
是生态环境保护得比较好的地方。
⑥遗憾的是,如今,萤火虫在部分地区已越来越少
见。除了自然天敌外,人类成了萤火
虫最大的“天敌”。美国一些医药公司为了获取萤火虫体内特有的虫
荧光素和虫荧光素酶,
出价购买萤火虫,导致人们大肆捕捉萤火虫。在日本,上世纪60年代的工业污染
和城市扩
张,致使萤火虫幼虫的生存率直线下降。
⑦萤火虫求偶时,雌雄之
间会发出特异的闪光信号以吸引异性并交尾。然而城市的亮光
干扰了它们的闪光交流,当萤火虫感知到外
界灯光时,就会停止发光、飞行、求偶,最终
导致种群减少甚至灭绝。
⑧那
些曾在林间泽畔“熠耀宵行”的萤火虫,如今已与我们渐行渐远,保护萤火虫不能光
着眼于一个物种,而
是要通过保护整片栖息地来保护许多物种。总之,我们应多想想如何
对自然更友好,与万物共存共荣。<
br>
(选自《新华文摘》2014年13期,有删改)
(1)下列对选文的有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采用逻辑顺序,依次说明了萤火虫在文化建设、科学研究、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作
用。
B.第⑥段中画线句子,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除自然天敌外,人类成了萤火虫
最大
的“天敌”。
C.作者笔下的萤火虫既是文化的,又是科学的,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
D.本文通
过对“如今,萤火虫在部分地区已越来越少见”的原因分析,呼吁人们要对自然更
友好,与万物共存共荣
。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删去后,对句意影响较小的一项是( )
A.萤火虫发出的荧光是一种生物光,它不同于其他的光会伴生热量的损耗,是目前已知唯<
br>一几乎没有热损耗的光源。
B.美国一些医药公司为了获取萤火虫体内特有的虫荧光素
和虫荧光素酶,出价购买萤火
虫,导致人们大肆捕捉萤火虫。
C.荧光灯的发明大大提高了能源使用率,但与萤火虫的发光率相比还差得太远。
D.保护萤火虫不能光着眼于一个物种,而是要通过保护整片栖息地来保护许多物种。
(3)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科 学家受萤火虫发光器的启发而发明的荧光灯,在减少热损耗方面成效显著,但发光率
不如萤火虫。
B.科学家模仿萤火虫发光器的天然结构,制作出的LED覆盖层,会在几年内运用到LED生产中。
C.萤火虫对生存环境要求很高,凡是萤火虫种群分布的地区,都是生态环境保护 得比较好
的地方。
D.人们利用基因转移技术把萤火虫的基因转移到玉米中,能够较 快地培育出具有抗病虫害
的玉米新品系。
【答案】 (1)A
(2)D
(3)B
【解析】【分析】(1)A从“早在先 秦时期”“20世纪40年代”“最近”“如今”可以看出本文采
用的是时间顺序,而不是时间顺序。B CD分析正确。
(2)此题没有划线句。我根据平时的经验选几个词语吧。A“几乎”没有 热耗能,并不是没
有热耗能,只是热耗能非常少,去掉后就变成没有热耗能了,这与事实不符。B“一些 ”从数
量上进行限制,如果去掉就变成美国所有的公司都是这样做的,这与事实不符。C“大大”强调了荧光灯的发明提高的能源效率很高,去掉后就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D这句话提议大
家保护栖息 地的物种,“许多”去掉后句意变化不大。
(3)ACD符合文意,B不符合文意,原文只是说可能会在几年内运用到LED生产中。
故答案为:⑴A;⑵D;⑶B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阅读说明文的多方面的能力: 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梳理文章说
明顺序的能力;分析说明方法及作用的能力;品析说明文语言的能力; 筛选并整合信息的
能力等。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①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并用简洁、准确的 语
言概括文章内容;②掌握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并结合有关内容进行分析;③
掌握说 明文的语言准确、简明、严密的特点,并结合有关内容进行赏析;④掌握梳理说明
文说明顺序的能力并结 合文章内容分析文章使用的说明顺序等,判断选项是否与原文相
符。
⑵本题考查品 析说明文语言的能力。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是准确、严密、简明。答题时要结
合有关语句进行分析,可先从 正面说明词语的含义和作用,再说删去之后变成了什么意
思,最后加上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等语句 。
⑶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
内容,然后把题目中各个选项与原文有关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其说法是否与原文相
符,最 后选出符合题意要求的答案。
3.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小题。
严密监视海岸线的“千里眼”
①目前,来自海上的恐怖袭击、海盗、走私以 及非法移民等犯罪活动越来越猫獗。因
此,对于濒海国家来说,完善的海岸监视和防御系
统成为海岸线上不可缺少的“眼睛”和“耳
朵”。高科技的发展,使得现代海岸监视手段已不再是传统的
观测塔,而是向着高技术、多
平台、多手段和多层次的方向发展,出现了陆、海、空等多种海岸监视系统
。
②海岸监视雷达是海岸监视系统中最重要的设备。它采用了短脉冲的窄波束,配备
高增
益天线,以提高系统的远距离监视灵敏度和分辨率。美国制造的“衣萨特”雷达的天线孔径
达5.5米—7.5米,能承受速度高达每秒78米的狂风,可安装在高塔上进行远距离、超
远距离监测
。海岸监视系统不仅需要能够发现目标的雷达,还需要能从多个船只中识别出
真正有用目标的自动识别系
统。自动识别系统每分钟可处理2000条信息,每2秒钟更新一
次数据。另外,自动识别系统提供的信
息很容易添加到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的雷达图片上,
有效弥补雷达盲区和因干扰或天气等原因造成的信息缺
失,扩展系统的实际覆盖范围。为
了使犯罪分子防不胜防,布置在海边的监视系统必须要有很强的机动能
力。为此,各国都
在积极研制方便快捷的机动海岸监视系统。
③海岸监视系
统还需要借助水下传感器。它可以将水下需要探测的目标与海洋生物或海
面反射等干扰物区分开。操作人
员综合主动成像声呐和被动声呐提供的信息,确定探测目
标的性质。
④在所
有的海岸线海空监视系统中,最有名的是美国的海军空间监视系统。该系统是美
海军航天司令部空间监视
中心负责操纵的,由3座大功率发射站和6座接收站组成。整个
系统可监视4800公里海岸线,监视范
围从海岸线向外延伸达1600公里。
⑤卫星定位系统也是监测海岸线的一个重要手
段。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导航定位与数字
通信基本功能可以有机结合,通过装配在舰船上的用户终端为舰
船导航。同时利用系统特
殊的定位体制将移动目标的位置信息和其他相关信息传送至指挥所。通过完成移
动目标的
动态可视化显示以及指挥指令的发送,实现海岸移动目标的指挥监控,达到有效地确定非
法目标位置的目的。
(1)文章以“严密监视海岸线的‘千里眼’”为题有什么好处?
(2)通读全文,看看第②段与第③段能不能调换顺序,为什么?
(3)陆地海岸监视系统包括哪些?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4)指出文中画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美国制造的“衣萨特”雷达的天线
孔径达5.5米—7.5米,能承受速度高达每秒78米的狂
风,可安装在高塔上进行远距离、超远距离
监测。
(5)高科技的发展在服务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请联系实际,举例说明(不少于两个)。
【答案】 (1)点明文章的说明对象;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海岸监视系统比作“千里眼”,形象生动;吸引读者注意,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2)不能。因为②段到③段采用的是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
(3)①海岸监视
雷达,提高系统的远距离监视灵敏度和分辨率,能够发现目标。②自动
识别系统,识别出真正有用目标,
有效弥补雷达盲区和因干扰或天气等原因造成的信息缺
失,扩展系统的实际覆盖范围。③机动海岸监视系
统,有很强的机动能力,使犯罪分子防
不胜防。
(4)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说明了海岸监视雷达远距离监视的特点。使说明更准
确,更有说服力。
(5)略
【解析】【分析】(1)这篇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海
岸监视系统,题目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海岸监视系统比作“千里眼”,形象生动;吸引读者注意,激发
读者阅读兴趣。据此答题
即可。
(2)结合这两段的说明内容分析,第②段说明的是海岸监视雷达、自动识别系统以及机
动海岸监视系统
,第③段说明的是水下传感器,这两段的说明顺序是从主要到次要的逻
辑顺序,因此不能颠倒。
(3)从第②段中提取出海岸监视系统的组成部分以及各自的作用即可。第②段说明的是
海岸
监视雷达、自动识别系统以及机动海岸监视系统 ,海岸监视雷达是海岸监视系统中最
重要的设备,自动
识别系统能有效弥补雷达盲区和因干扰或天气等原因造成的信息缺失,
扩展系统的实际覆盖范围。
机动海岸监视系统,有很强的机动能力,使犯罪分子防不胜
防。
(4) 结合语境
分析,第②段在说明海岸监视雷达的工作原理以及作用后,举美国制造的
“衣萨特”雷达进行说明,然后
通过数字准确、具体说明这种雷达的天线孔径以及能承受的
风速。这样使说明更准确、有说服力。
(5)此题联系实际生活举两个高科技的发展在服务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的事例即可。如
智能家居、无人驾驶汽车等都解放了人类的双手,服务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故答案为:⑴
点明文章的说明对象;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海岸监视系统比作“千里眼”,
形象生动;吸引读者注意,
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⑵
不能。因为②段到③段采用的是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
⑶ ①海岸监视雷达,提高系统
的远距离监视灵敏度和分辨率,能够发现目标。②自动识
别系统,识别出真正有用目标,有效弥补雷达盲
区和因干扰或天气等原因造成的信息缺
失,扩展系统的实际覆盖范围。③机动海岸监视系统,有很强的机
动能力,使犯罪分子防
不胜防。
⑷ 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海岸监视
雷达远距离监视的特点。使说明更准确,
更有说服力。
⑸ 略
【点评】⑴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文标题作用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有说明文标题作用的知识
储备,说明文标
题作用有:①表明说明对象或是说明内容;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
标题如若是设问句,还有启迪读者
思考,引发读者探究兴趣的作用。答题时要结合标题和
全文内容分析其作用。
⑵本
题考查分析说明文顺序的能力。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
序。答题时要在梳理
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使用的说明顺序。说明顺序明确之后,能不能
换就一目了然了。
⑶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类题目答题技巧:①要根据题目的指向意
义,明
确在文中搜索信息的范围;②有些信息,直接在筛选范围中摘录即可获取,但有的
信息不是直接传递的,
而需对该确定范围的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后才能获得;③将提取的
内容进行优化与整合,最后以简洁、恰
当的语言加以归纳。
⑷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的分析能力。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有:
举例子、列数字、
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摹状貌、引用。
做这样的题,要在
平时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及其特的基础上再结合文章有关内容判断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最
后再结合语段内容分析其作用。
⑸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语文学习一定要与实际
生活联系起来,答这样的题关键是平时要
关注生活,关注高新科技的发展。
4.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宣纸的“前世今生”
①“宣纸制作技艺”与 2009 年 10 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
作名录。宣纸虽为世人熟知,但不少人对其发展演进级内涵变化并不十分了解,仍将不同
历
史时期具有不同内涵的宣纸混为一谈,因为有必要对选址的“前世今生”一探究竟。
②“宣纸”二字连用,成为表示纸张的专有名词,始于唐代《历代名画记》:“江东地润
无
尘,人多精艺,好事家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蜡之,以备摹写。”这种“宣纸”还不是用青檀
皮和沙田稻草为原料生产出来的纸张,而是“蜡之”后才可以用的皮纸。可见唐代“宣纸”
是
宣州地区所产高级纸张的总称,是以产地而称的。
③宋末元初,“以蔡伦术为生业”的曹氏一支因避乱迁徙到安徽泾县小岭,根据当地条
件开始了以青檀皮为原料的宣纸试制和生产。宋末经元到明中叶之前,皖南山区社会相对
稳 定
,文化繁荣,促进了当地造纸业的快速发展。小岭盛产优质青檀皮,而当地的两股山
泉一股偏碱,一股偏
酸,为宣纸制浆时需要偏碱、捞纸时依赖弱酸的用水要求提供了恰到
好处的
保障。天时之机、地利之便加上人之勤奋,沾着黄山,九华山的秀气,染着巢湖、
太平湖的 灵气,泾县
宣纸开始崭露头角。当然这时的宣纸还是稚嫩,主要用于装裱托纸
等,还不宜用于书画。
④明朝中叶后,选址的原料已非采用青檀皮一中,而是掺和了沙田稻草。由于青檀皮的纤维较长,单一用青檀皮浆作为原料,成纸性质较硬,柔韧性不足,在这种纸上进行书
法绘画时,
润墨性稍逊。而稻草的纤维较短,用青檀皮浆掺和稻草浆造纸,则增加了成纸
的绵柔度和书法绘画的润墨
效果。及至清代,宣纸已经普遍采用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两种原
料制成。
宣纸因其质地绵韧、纹理纯净、不蛀不腐、润墨性强的独特禀赋,成为书画家们
的最爱。
⑤如今,宣纸产地早已由小岭传播到泾县及其周边地区。国内少数地方曾在原产地技术人员指导下生产过仿宣,但产品质量难与正宗宣纸相比。今天所谓正宗宣纸,就是用生
产自
安徽泾县及周边地区的青檀皮和沙田稻草做原料,用泾县特有的山泉水以及传统工艺
精制而
成的书画、裱拓用纸。
⑥宣纸是中国书画艺术的重要载体,中国的书法和绘画离了它便无从表达艺术的妙
味。经历
了上千年岁月,独占天时地利、绝活秘笈的宣纸,依然花信尚存,青春不衰。
(作者:曹天生。有删改)
(1)“宣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请按时间顺序加以说明。
(2)第④段中划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简要分析第③段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答案】 (1)①唐代宣纸是宣州地区所产高级纸张的总称,是以产地命名的。②宋末至
明朝
中叶,“宣纸”以青檀皮为原料制成的纸张,用于装裱托纸等。③明清时期,“宣纸”是
用青檀皮和沙田
稻草两种原料制成的高级书画纸张。④如今,“宣纸”用泾县及周边地区的
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作原料,用
传统工艺精制而成的书画、裱托用纸。
(2)作比较;把单一用青檀皮
纤维成纸和掺加了沙田稻草纤维的纸作比较,突出强后者绵
柔度高、润墨效果好的特点。
(3)“相对”示例:“相对”表限制,准确地说明了皖南山区社会稳定的程度,
强调了当地造
纸业快速发展物条件。“崭露头角”示例: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说明了泾县宣纸的
独特品质开始显示出来,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解析】【分析】(1)本
题考查说明对象的特征。解答此题尽量从原文中找原词原句,若
没有,则注意段意、中心句。文章在第②
~⑤段,按时间顺序,从唐朝宣纸的起源,一
直到现代社会宣纸的使用,对宣纸的发展演变做了具体的介
绍,从这些段中筛选内容概括
即可。
(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
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
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
其作用。根据句子内容,可以看出作者将单一用青檀皮纤维成纸和
掺加了沙田稻草纤维的
纸进行了比较,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来突出掺加了沙田稻草纤维的纸绵柔度
高、润
墨效果更好。
(3)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解答第一个划线词,可先说
明词语的意思,说明用了该
词句子的意思,再说明删去此词句子的意思,最后强调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
的准确性与
严密性。“相对”在句子中起到了限制作用,表现皖南山区社会稳定的程度。第二个词“崭露
头角”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宣纸,则可从修辞的角度来进行分析。
【点评】本文可分为
三个部分:第一部分(①),引出说明的对象,交代探究的原因;第
二部分(②~⑤),按时间顺序,介
绍宣纸的起源、发展与演变的过程;第三部分
(⑥),总结全文,再次强调宣纸在中国书画艺术中重要作
用,并表达深情的赞美。
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悟空”探“妖”
①2015年12月17日8时12分,“悟空”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它是一只非常勤奋
的“猴子
”,每天要绕地球飞行15圈,从不偷懒。
②“悟空”是我国第一颗主要用来探测暗
物质的人造卫星。其实,它就是一台空间望远
镜,担负着寻找暗物质粒子、研究暗物质特性及其空间分布
规律等任务。
③一般人听到“暗物质”会一脸茫然:这是什么“妖魔鬼怪”?为什么
要寻找它?顾名思
义,暗物质就是通过人眼和其他设备看不到的物质。天文学家在长期的观测研究中发现
:
许多星系中存在额外的、看不见的引力源,宇宙的总质量其实远远大于已知物质的总质
量。他
们据此推测,宇宙中应该还存在着一种“暗物质”。我们已知的各种物质基本上都要
受电磁力的影响,要
么吸收光,要么反射光,要么就自己发光;但暗物质不与光波发生作
用,它对电磁力无动于衷,所以我们
无法看到它。
④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对暗物质的研究依然不明朗。目前,能够确定的
是,宇宙总能量
的26.8%由暗物质贡献,普通物质只占4.9%,暗物质的能量是普通物质的5倍以
上。有这
样隐形的庞然大物存在于宇宙中,却又看不见摸不着,这的确让科学家心痒难耐。而且,
暗物质与我们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科学家发现,所有发光物质提供的引力无法抵消星系
内旋转时产生
的离心力,因此推测,是暗物质在提供额外引力,以阻止星系解体。也就是
说,没有暗物质就没有星系,
也就没有人类。而且,作为一种全新的、未知的粒子,暗物
质很有可能开创前所未有的应用空间。
⑤那么,怎样才能找到传说中的暗物质呢?“悟空”的任务,就是上天捕捉暗物质粒子碰<
br>撞湮灭时产生的高能电子。简单地说,“悟空”在观测中如果突然发现某一速度的电子射线
数量变
多了,但这又无法用现有理论来解释,那么这些电子射线很有可能是暗物质湮灭时
产生的。
⑥全世界各国的科学家都希望能够第一个观测到这部分电子射线,从而获取暗物质存在
的证据。除“悟空”外,目前世界上用以探测暗物质的设备,还有国际空间站的阿尔法磁谱
仪和美国宇航
局的费米空间望远镜。而中国的“悟空”,是迄今为止观测范围最宽、能量分
辨率最优的暗物质粒子探测
卫星。
⑦2017年末,“悟空”工程团队在世界权威科学杂志《自然》上发表论文
,宣布获得了世
界上最精确的高能电子宇宙射线能谱,该能谱将有助于发现暗物质存在的蛛丝马迹。接下
来的2018年,我们希望“悟空”不负众望,用火眼金睛找到更多线索,早日探到“妖”的真
容。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悟空”主要用来寻找暗物质粒子、研究暗物质特性及其空间分布规律。
B.暗物质不受电磁力的影响,所以不能通过人眼和其他设备看到。
C.“悟空”可以通过捕捉到的宇宙中的高能电子来探寻暗物质的踪迹。
D.与其他探测器相比,“悟空”性能更加杰出,已率先发现暗物质。
(2)下列对文章写作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文按照时间顺序说明了“悟空”的任务、暗物质的特性、“悟空”探寻暗物质的方式及成
果。
B.“悟空”是一颗人造卫星,“妖”指暗物质,以“‘悟空’探‘妖’
”为题,生动形象,吸引读者。
C.选文第③段连用两个设问句,加强语气,引出对“悟空”探“妖”方式的具体说明。
D.选文第⑤段中划线词语“很有可能”表明探寻暗物质前景不容乐观,语言表达既准确又含
蓄。<
br>
(3)选文第④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目前,能
够确定的是,宇宙总能量的26.8%由暗物质贡献,普通物质只占4.9%,暗物质的
能量是普通物质
的5倍以上。
【答案】 (1)D
(2)A
(3)列
数字、作比较。准确说明了暗物质在宇宙中的比重以及和普通物质在宇宙中的多
少、能量上的大小悬殊与
差距,从而让读者对暗物质对有清楚的了解。
【解析】【分析】⑴概括文章内容,①抓
关键语句,在一篇说明文中,说明的中心内容有
时集中在一两句话,这些关键句有可能出现在文章的开头
、结尾和中间。②提取关键词
语,有时文章的某一内容要点分散在一些段落中,提取这些段落中的关键词
语,进行归纳
总结。在第六段中确实提到“悟空”的性能更加杰出,但并没有提到它率先发现暗物质,选
项D与原文不符,因此选D。
⑵作答时要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
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
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
解答时要认真核
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A错,应是逻辑顺序。
⑶解答此题首先要
了解说明文的常用方法及其特征,然后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
特征和什么问题来表达其作用。通
过“26.8%”、“4.9%”可知该句运用的是列数字的说明方
法,说明暗物质和普通物质在宇宙总
能量中所占的比例分量大小。而“暗物质的能量是普通
物质的五倍以上”一句则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将暗物质的能量与普通物质的能量相比
较,以此来准确突出暗物质的能量之多。
故答
案为:⑴D;⑵A;⑶列数字、作比较。准确说明了暗物质在宇宙中的比重以及和普通
物质在宇宙中的多
少、能量上的大小悬殊与差距,从而让读者对暗物质对有清楚的了解。
【点评】⑴本题考查概
括内容和说明对象特征。答题时应注意,对各个选项准确把握意
思,还原到文段中去,逐项对比辨析正误
,D项比照第六段判断。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准确把握能力。答题时应注意,审题后
确定答案范围,精读
相应语段,根据这些语句将最关键的核心扣题的语句提取做答。
⑶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答题时应注意,根据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判断文段
内容看说明了事
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在太空捡垃圾
①宇宙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空洞,尤其在地球周
围。科学调查显示,如今的地球已要
被来自卫星和火需的五万多块碎片包围,包括旧卫星上掉下来的装置
、工具和火箭残片,
其中有许多残片绕着地球以极快的速度飞行,最快可达2.8万千米小时,可能造成
灾难性
事故,并对地球轨道的电信网络造成破坏。这些太空垃圾是从1957年苏联发射“伴侣号”卫<
/p>
星之后,在人类探索太空的50多年间积累起来的。卫星之间相撞以及反卫星武器答试验使
得这个问题念加严重。偶然条件下,太空垃圾甚至能摧毁国际空间站。如何清除这些太空
垃圾是
会世界太空探索机构所面临的独特问题之一,因为它们都试图在频繁发送卫星和管
理太空拉圾之间寻求平
衡。
②如今,来自斯坦福大学和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科学家们从壁虎身上吸
取灵
感,开发出一种全新的抓手机器人,能像壁虎一样牢牢吸附物体。自然界中,壁虎强大的
脚
拥有令人难以置信的吸附力,甚至能取代吸力杯。在显微镜下,可发现壁虎的脚下布满
皮瓣,与任何表面
完全接触时,都会产生静电力,帮助壁虎黏附在上面。
③斯坦福大学机械工程教授马
克·库特科斯基指出,宇宙是真空环境,又不存在磁场,简
单的吸盘或磁铁都不起作用,而能黏附物体并
适应空间温度变化的黏合剂既昂贵又难以制
造。因此,研究者模仿壁虎的脚制作出一种“夹子”,能够在
正确方向上轻微推动宇宙垃
圾,使之聚集。
④研究者介绍,如果将压敏元件
粘贴到漂浮物上,垃圾依然会飘走,但若先用胶垫接触
漂浮物,再将垫子锁在一起,垃圾就会被固定住,
跟随机械一起移动。目前,机器人已在
零重力环境下的喷气推进实验室通过了测试,现在正使用耐力更强
的材料重新制作,并运
往国际空间站进一步测试。
⑤日本刚发射的一艘宇宙
飞船将使用700米长的机械爪,来清除地球轨道上的人造物体
残片。由于残片的数量巨大,机械只能清
除其中的一小部分。
⑥减少太空垃圾,可使太空对于宇航员更安全,还可能为空间站
以及价值数亿关元的气
象和通信卫星提供更好的保护。
(1)阅读第②自然段,说说科学家们从壁虎身上获取了什么样的灵感?
(2)第⑤段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读了本文,你觉得太空垃圾的危害有哪些方面?
【答案】 (1)壁
虎的脚下布满皮瓣,与任何表面完全接触时,都会产生静电力,因而拥
有令人难以置信的吸附力。
(2)举例子、列数字。(答出l个即可)以日本发射带有机械爪的宇宙飞船为例说明人类
对于清除太空垃圾的研究探索,“700米”说明清理的能力和范围很小。“数量巨大”与“一小
部分”
对比说明清理难度很大,任重而道远。
(3)示例:①运行速度飞快,对太空中的气象和通信卫星等正常使用的飞行物造成危害
②能对地球轨道的的电信网络造成成破杯。③偶然条件下,甚至可以摧毁国际空间站。
④对航天
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解析】【分析】(1)从文章第②段中筛选出壁虎的脚具有吸附力原因的句子即可。
(2)结合这一段内容分析,这一段举了日本发射带有机械爪的宇宙飞船的例子,运用了
举例
子的说明方法,有力地说明了说明人类对于清除太空垃圾的研究探索。“700米”属于
列数字的说明方
法,和浩瀚的宇宙相比,说明这种宇宙飞船清理的太空垃圾的能力和范围
很小。
(
3)首先从文中筛选出太空垃圾危害的句子:许多残片绕着地球以极快的速度飞行,最
快可达2.8万千
米小时,可能造成灾难性事故,并对地球轨道的电信网络造成破坏;太空
垃圾甚至能摧毁国际空间站;
减少太空垃圾,可使太空对于宇航员更安全,还可能为空间
站以及价值数亿关元的气象和
通信卫星提供更好的保护。然后据此整合出答案即可。
故答案为:⑴ 壁虎的脚下布满皮瓣
,与任何表面完全接触时,都会产生静电力,因而拥有
令人难以置信的吸附力。
⑵
举例子、列数字。(答出一个即可)以日本发射带有机械爪的宇宙飞船为例说明人类对
于清除太空垃圾的
研究探索,“700米”说明清理的能力和范围很小。“数量巨大”与“一小部
分”对比说明清理难度很
大,任重而道远。
⑶ 示例:①运行速度飞快,对太空中的气象和通信卫星等正常使用的飞
行物造成危害②
能对地球轨道的的电信网络造成成破杯。③偶然条件下,甚至可以摧毁国际空间站。④<
br>对航天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提取。做
题时,应首先明确信息筛选的方
向,有了明确的目的,就有了筛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是正确理解所找信
息的内涵,从而
进行恰当取舍,避免有所偏颇或答非所问。
⑵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
及其作的分析能力。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
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作
诠释、画图表、摹状貌、引用。做这样的题,要在
平时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及其特的基础上再结合文章有
关内容判断所使用的说明方法,最
后再结合语段内容分析其作用。
⑶本题考查提取
并概括内容的能力。这类题目答题技巧:①要根据题目的指向意义,明
确在文中搜索内容的范围;②有些
内容,直接在提取范围中摘录即可获取,但有的内容不
是直接传递的,而需对该确定范围的内容进行归纳
、整合后才能获得;③将提取的内容进
行优化与整合,最后以简洁、恰当的语言加以归纳。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密码正在被“杀死”
①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我们,每天都会面临一项重大的考验。这项考验无数次冲击了我
们对自己记忆力的
信心,这个考验就是——记住密码。为了安全,我们把密码设置得五花
八门各不相同,这实在是不好记!
可即便如此,密码安全还是问题。通过穷举、盗取信用
证书、网络钓鱼等技术手段,那些不怀好意的人就
能轻而易举获得我们辛辛苦苦设置的密
码。
②随着近年来重大数据泄露事故
的频发,过去基于密码在线身份证验证的技术已经难以
维持互联网经济的稳定发展,安全界关于“密码已
死”的呼声越来越高。
③越来越多全新的验证方式陆续出现,逐步替代了密码在一些
场景中的应用,最典型的
例子就是苹果公司推出的Touch ID指纹识别技术。
④此外,人脸识别(已成熟应用在门禁、软件等领域)、声纹识别(信息、金融领域)
也在快速发展。这
些新的验证机制带有极强的生物属性,难以复制、验证方便,而基于密
码另一形态的数字证书也发展迅猛
,在通讯、金融领域已广泛应用。
⑤通过指纹、虹膜等人体固有生理特征,再结合计
算机、光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
学原理对个人身份进行识别判定,确实能够将人们从繁琐的密码迷宫
中解脱出来。在这样
的背景下,一个推动“去密码化”的强认证协议标准组织FIDO联盟应用而生。F
IDO的目标
是创建一组新的协议,支持对Web应用持续的、安全的、无需密码的访问(即所谓的非密
码强认证)。
⑥该联盟认为,指纹识别的功能不应该仅是设备解锁这
么简单,它应该让服务、移动支付
甚至企业管理变得更为高效。他们将其终极目标概括为4个字:“杀死
”密码。
⑦FIDO将用户的密码凭证储存在某些设备中,用户的密码不会被发送出
去,而是在设备
内部通过软件来处理,企业如果要使用FIDO的认证方式,只需要在服务器上安装验证
软
件,然后在客户和员工的设备上安装相应的插件或应用程序即可。一旦验证通过,软件会
将密
钥
①
发送到登录服务器,此过程中系统不会保存任何登录信息。之后,登录服务器会
发
送密钥到用户设备上,表示验证已经通过。与目前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模式相比,这种
登录方式很难被黑
客破解。
⑧FIDO标准支持任何一种认证方法,可选用的手段包括生物特征识别、
USB验证令牌、
NFC技术和一次性密码等。不论是用传统的硬件认证,还是用指纹、虹膜、声纹等这
类生
物辨识,依照FID0的标准,都能够当作身份识别认证使用。
⑨FI
DO联盟的成员越来越多,包括谷歌、黑莓、微软、阿里巴巴等诸多世界知名的公
司。他们遵循一个统一
的技术和安全标准,随之带来的是双赢的结果,比如指纹识别从一
项技术落地到实际应用场景中。
⑩设备厂商在加入FIDO联盟之后,可以在其设备中放置一颗安全芯片,保证用户的账<
br>户和信息安全。当然,用户也可以自行购买指纹识别器一类的设备。
⑪指纹识
别技术还不完美,但这只是一个开始。谷歌正在开发一款USB钥匙扣,用他可
以直接登录账户;微软虽
然没有透露更多细节,但亦表示正在考虑寻求代替密码的另一种
方式。
⑫从
未来的发展趋势看,会有越来越多的场景通过人体的面容、指纹、声纹等方式进行
验证。我们可以预见,
需要单纯密码的场合会越来越少,重要的是从现在开始,保养好我
们的嗓子、手指和脸才是王道。
(选自《百科知识》,作者晓野,有删改)
【注释】①密钥:不同于密码。通俗
地说,密码是设置的,而密钥是一种参数,是通过一
系列的运算规则得到的,远比密码复杂。
(1)细读选文标题,完成以下题目。
①选文标题中“杀死”一词所用的双引号作用是________
A.表示引语
B.着重强调 C.特殊含义 D.特定称谓
②结合全文,“杀死”在文中的含义
是:________。密码被“杀死”的原因是:________。
(2)某企业决
定使用FIDO认证方式,请结合选文第⑦段,从以下7项中找出这一企业使
用FIDO认证方式的相关
步骤,排序后依次将字母填入到流程图的方框中。
A.员工登录企业服务器B.员工设备上安装应用程序C.员工发送密码到应用软件
D.服务器安装验证软件E.软件发送密钥到服务器F.服务器发送密钥到员工设备
G.服务器保存员工密钥
________→ ________→ 验证通过→
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当前的密码存在着难以记忆的问题,因此导致了重大数据泄露事故频发。
标准是只支持指纹、虹膜、声纹、脸部辨识等生物识别的一种认证方法。
C.世界知名公司都加入了FIDO联盟,旨在能够优先使用”指纹识别”等新技术。
D.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人们,未来会越来越多的场景用到生物识别的验证方式。
(
4)请结合全文,第⑤至⑨节从定义、目标、认证方式、成员等方面对“FIDO联盟”进行
介绍,语言
简洁不超过100字。
【答案】 (1)C;被替代;不好记、不安全
(2)D;B;E;F
(3)D
(4)示例:FIDO联盟是一
个推动“去密码化”的强认证协议标准组织。目标是创建一组新
协议,支持对Web应用持续、安全、无
需密码的访问。它支持生物识别等任何一种认证方
式,其成员包括谷歌、微软等诸多世界知名公司。
【解析】【分析】(1)①这里的“杀死”并不是指真的杀死他,而是指随着社会、技术的<
br>发展,密码会慢慢地被其他技术取代,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所以双引号在这里表示特殊
含义。故
选C。②根据文章第③段“越来越多全新的的验证方式陆续出现,逐步替代了密
码在一些场景中的应用”
和第⑥段“指纹识别的功能不应该仅是设备解锁这么简单,它应该
让服务、移动支付甚至企业管理变得更
为高效”可知,密码正在被“杀死”的意思用其他的技
术取代密码,所以“杀死“意思是替代。根据文章
第①段“项考验无数次冲击了我们对自己
记忆力的信心,这个考验就是--记住密码。”“为了安全,我
们把密码设置得五花八门各不相
同,这实在是不好记!可即便如此,密码安全还是问题”,可以推断“杀
死“密码的原因是密
码太多不好记,并且不安全。
(2)根据“企业如果要使用F
IDO的认证方式,只需要在服务器上安装验证软件,然后在
客户和员工的设备上安装相应的插件或应用
程序即可。一旦验证通过,软件会将密码发送
到登录服务器,此过程中系统不会保存任何登录信息。之后
,登录服务器会发送密钥到用
户设备上,表示验证已经通过。”可以推断,如果要使用这种HDO认证方
式,首先要在服
务器上安装验证软件,后在员工设备上安装应用程序,软件发送密钥到服务器,服务器发
送密钥到员工设备。所以正确顺序是DBEF。
(3)A.根据原文“通过穷举、
盗取信用证书、网络钓鱼等技术手段,那些不怀好意的人
就能轻而易举获得我们辛辛苦苦设置的密码“可
知,当前的密码存在着难以记忆与重大数据
泄露事故频发之间并无关系,这是强加因果。B.根据原文“
FIDO标准支持任何一种认证方
法,可选用的手段包括生物特征识别、USB验证令牌、NFC技术和
一次性密码等“可知,
FIDO标准不只是支持指纹、虹膜、声纹、脸部辨识等生物识别。C.根据原文
“设备厂商在
加入FIDO联盟之后,可以在其设备中放置一颗安全芯片,保证用户的账号和信息安全“
可
知,世界知名公司都加人了FIDO联盟,是为了保证自己的账号和信息安全。D.正确。故
选:D。
(4)第⑤自然段介绍了FIDO联盟是一个推动“去密码化的强认证协议标准组
织FIDO联盟
应运而生。他们的目标是创建一组新的协议,支持对Web应用持续的安全的、无需密码
的
访问。第⑧自然段介绍了他的认证方式:FIDO标准支持任何一种认证方法,可选用的手
段
包括生物特征识别、USB验证令牌、NFC技术和一次性密码等。第⑨自然段介绍了它的
成员:FID
O联盟的成员越来越多,包括谷歌、黑莓、微软、阿里巴巴等诸多世界知名的公
司。根据文章内容,筛选
有效信息,然后用合理的语言串联起来。
故答案为:(1)①C;
②被替代;不好记、不安全。
(2)DBEF
(3)D;
(4)示例:FIDO联盟是一个推动“去密码化”的强认证协议标准组织。目
标是创建一组新
协议,支持对Web应用持续、安全、无需密码的访问。它支持生物识别等任何一种认证
方
式,其成员包括谷歌、微软等诸多世界知名公司。
【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章
标题的理解。双引号的作用有:表直接引用;特殊含义;强
调意思;特定称调;反语或讽刺。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根据题干,找到答题区域,确
定为
第⑦段,然后找到相关内容,仔细阅读,读懂FIDO认证方式方法,再进行排序。
(3)
本题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这是一道选择题,从文中找出与四个选项相对应的内
容,进行仔细的分析比对
,即可作出正确的选择。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筛选和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此题时,
需根据题干信息从文章
中找出有用信息。
8.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DNA存数据
①2016年4月,著名的好莱坞影视技术公司特
艺集团的研发团队宣称自己已经在几段
DNA上储存了100万份电影《月球旅行记》的拷贝。
②DNA一直是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它能将数量惊人的数据储存在极小的体积里,因此
也是最高效的:在体积不到一只蚂蚁的百分之一的人类细胞核中,DNA包含有35亿对碱
基,后者是
编码遗传信息的最基本的材料。在硬盘上,信息以“字节”(0或1)形式记录,
每个字节要占200纳
米(0.0002毫米)的空间;而在DNA上,记录一个字节只需0.2
到0.3纳米。
③那么,DNA如何记录视频的呢?特艺集团请来美国基因学家当顾问。他们首先将电影
数码化,转化成电脑能识读的二进制语言,也就是转化成一系列0和1的编码。然后研究
人员将这些二
进制编码转化成由四个碱基(A,C,G,T)构成的DNA编码。得到这串编
码后,就能制成相应的D
NA序列,并在合成器(一组能自动拼接A,C,G,T的机器)的
帮助下,拷贝数千份。这样就获得了
DNA片段,它们如同发丝一样漂浮在装有液体的玻璃
容器里,每一份都包含着电影的一个片段。
④DNA储存的另一张王牌就是它的持久性。只要储藏空间保持寒冷干燥且避光,保存时<
br>效可能长达数世纪,甚至更长。人们在冰层里发现了几万年前猛犸象的DNA,还能成功将
其破译
出来,这就是最好的证明。现有的其他载体,无论是硬盘、CD还是DVD,最多只能
保存数十年。并且
,这些载体一旦过了保存期限,硬件就会更新换代,再也找不到能读取
它们的机器了。但DNA储存就没
有此类问题:只要有人类存在,就一定会有破译编码的技
术。
⑤不过DNA
储存还无法立即取代硬盘。读取(排序)尤其是写入(合成)所需的时间
还是太漫长了。不仅如此,这两
个步骤目前耗资甚巨,合成成本可达数百甚至数千欧元。
⑥但数十年
后,或许DNA储存就会普及。对于没有迫切使用需求的信息,我们就可以
考虑用DNA来储存。事实上
,DNA储存已经引起了电影公司、博物馆、档案馆,还有诸如
亚马逊、Google之类有长期信息储
存需求的机构的兴趣。
⑦信息技术巨头微软公司即于2016年4月宣布,将购买1
000万条DNA,用于研究数据
储存。这次可以肯定的是,科学终于追上了科幻小说的步伐。
(1)下列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碱基是DNA编码遗传信息的最基本的材料。
B.电影数码化是通过合成器将电影资料转化成二进制语言的。
片段如头发丝一样漂浮在装有液体的玻璃容器里,可见DNA储存都是在液体里。
D
.2016年4月,好莱坞影视技术公司特艺集团的研发团队宣称自己已经购买1000万条
DNA,储
存了100万份电影《月球旅行记》的拷贝。
(2)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选择一种说明其作用。
(3)第⑥段划线词语“或许”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
【答案】
(1)A
(2)示例一:作比较,将一个字节在DNA和硬盘上占空间进行比较,突出说明了
DNA储
存的高效。
示例二: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DAN储存的高效。
(3)“或许”
表推测,是可能的意思,说明了数十年后,DNA储存可能就会普及,这个词语
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
准确严密的特点。
【解析】【分析】(1)B项,表述有误,原文是“他们首先将电影
数码化,转化成电脑能
识读的二进制语言”。C项,“可见DNA储存都是在液体里”表述有误,“都是
”太绝对。D
项,“宣称自己已经购买”表述有误,应该是“将购买1000万条DNA”。故选A。<
br>
(2) “在硬盘上,信息以‘字节’(0或1)形式记录,每个字节要占200纳米(0.
0002毫
米)的空间;而在DNA上,记录一个字节只需0.2到0.3纳米。”句中用到的说明方法
有:作比较,列数字。结合其中一种方法分析即可。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通过将“硬
盘”
和“DNA”进行比较,具体有力地说明了DNA的存储空间大。
(3) “但数十年后,
或许DNA储存就会普及”句中“或许”一词表示推测。说明数十年后
“DNA储存会普及”可能实现。
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故答案为:⑴ A;
⑵示例一:作
比较,将一个字节在DNA和硬盘上占空间进行比较,突出说明了DNA储存
的高效;示例二:列数字,
具体准确地说明了DAN储存的高效;
⑶“或许”表推测,是可能的意思,说明了数十年后
,DNA储存可能就会普及,这个词语的
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解答本题把选项中的内容放在原文中印
证,能找到依据
的正确,与原文不符或没有的为错误的;
⑵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根据语段中的一些关键词先来判断说明
方法,熟记一些常见的说明方法,结合文段分析,在根据文章内容
或者文章的内容所体现
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其作用;
⑶本
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的分析,为了说明的更加准确,说明文中常用一些表示修饰和
限制的。
9.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自动驾驶塑造未来
①1939年,通用汽车公司在纽约世博会上展出了世界上第一辆自动驾驶概念车
Fu
turama。此后,科技发达国家都开展了关于自动驾驶技术的初步探索和基础研究。作为
人工智能最
具商业价值的领域之一 , 自动驾驶产业广受热捧,发展迅速。国际电气和电
子工程师协会预测,到
2040年全球75%的新款汽车都将会是自动驾驶。自动驾驶在推动人
类交通革命的同时,也必将塑造
城市的未来。
②目前,世界各国正在积极开展自动驾驶技术的基础研究,抢占人工智
能的竞争高地。
2016年,日本发布《自动驾驶普及路线图》,允许自动驾驶汽车2020年在高速公
路上通
行。2017年,德国通过了针对自动驾驶汽车的法案,并于同年提出了自动驾驶指导原则。我国在2017年发布实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
南》。
当前,我国在自动驾驶道路测试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17年12月,深圳首次
在开放道路上进行
了无人驾驶公交的试运行测试,此后,上海、北京、重庆相继为自动驾
驶测试车辆颁发了测试牌照。根据
麦肯锡的研究,中国未来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
市场。
③然而,目前
国际上尚无统一的自动驾驶等级划分标准。我国正在积极制定自动驾駛等
级划分标准。美国曾将自动驾驶
技术分为5个等级。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按照智能化程度
将自动驾驶汽车划分为“完全人类驾驶、辅助驾
驶、部分自动驾驶、有条件自动驾驶、高度
自动驾驶、完全自动驾驶”6个标准等级。据比标准,当前配
备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几乎都
在4级标准以下,且处于基本测试阶段。2017年,加利福尼亚常规公路
测试公里数最高的
自动驾驶汽车厂商,测试里程总数不超过40万公里,技术人员无干预的行驶里程也低
于
6000公里。此外,路测也仅限于乘用车场景,并没有实现多个行业都已经出现的应用场景
的全覆盖,距离真正意义上“完全自动驾驶”的目标还有相当长的距离。
④作为交通
领城的又一次重大革命,自动驾驶将面临一系列复杂的问题。一是自动驾驶
的安全性问题。2018年3
月,接连发生的两起自动驾驶汽车交通事故,敲响了自动驾驶的
安全警钟。同时,自动驾驶汽车通过网络
与外界实现大规模数据交互,一旦受到网络黑客
攻击很可能失去车辆控制权。二是自动驾驶汽车的事故责
任主体问题。可以预见,与传统
的以司机为中心的责任认定相比,自动驾驶所引发的事故责任主体将会发
生改变。随着汽
车的控制权被逐渐交给计算机系统,汽车制造商相关产品供应商或者是乘用人,都有可能
成为责任主体。三是自动驾驶引发的社会伦理问题。例如,在将要发生事故时,是拯救车
上的乘
客还是挽救路人?一旦自动驾驶汽车上路,必然面临上述这类伦理性难题,这些技
术伦理价值导向一经确
立,将成为自动化规则被大规模植入到自动驾驶程序,对人类社会
产生重大影响。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第①段列
举通用汽车公司在纽约世博会展出世界上第一辆自动驾驶概念车的事例,引出
了本文的说明对象。
B.第①②两段中,划线词语“之一”和“相继”分别从范围和时间两个方面进行界
定和说明,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举例子和列数字,
说明当前的自动驾驶汽车还没有达到国际标准统
一规定的自动驾驶等级。
D.可以预
见,自动驾驶发展所引发的事故责任主体的改变,将给汽车保险行业的保险业务
带来重大变化。
(2)本文围绕“自动驾驶塑造未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说明?请简要概括。
(3)文章第④段,在说明顺序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 (1)C
(2)①自动驾驶技术的基础研究方面;②自动驾驶等级划分的
国际标准方面;③自动驾
驶面临的问题方面。
(3)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层次清晰
,逻辑严密。安全性是自动驾驶最重要的问题,事故
责任主体认定与安全性密切相关,社会伦理是前两个
问题的延伸。
【解析】【分析】
(1)ABD正确。C有误,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的自动驾驶等级划分标
准。
(2
)在通读文章的基础上筛选出第②③④段的中心句整理成答案即可,第②段:目
前,世界各国正在积极开
展自动驾驶技术的基础研究,抢占人工智能的竞争高地;第③
段:介
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的自动驾驶等级划分标准;文章第④段:
作为交通领城的又
一次重大革命,自动驾驶将面临一系列复杂的问题。
(3)结合
第④段内容分析。这一段首先介绍了自动驾驶的安全性问题,接着介绍了自动
驾驶汽车的事故责任主体问
题,最后介绍了自动驾驶引发的社会伦理问题。这是按照由主
到次的逻辑顺序介绍的。
故答案为:⑴C;
⑵ ①自动驾驶技术的基础研究方面;②自动驾驶等级划分的国
际标准方面;③自动驾驶
面临的问题方面。
⑶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层次清晰,逻辑
严密。安全性是自动驾驶最重要的问题,事故责任
主体认定与安全性密切相关。社会伦理是前两个问题的
延伸。
【点评】⑴本题考查阅读说明文的多方面的能力: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分析说明方法
及
作用的能力;品析说明文语言的能力;分析说明文段落作用的能力等。做这样的题,要求
学生
:①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并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②掌握
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
及作用,并结合有关内容进行分析;③掌握说明文的语言准确、简
明、严密的特点,并结合有关内容进行
赏析;④结合全文内容,分析首段的作用,并与选
项进行比较,判断选项是否与原文相符。
⑵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类题目答题技巧:①要根据题目的指向意
义,明
确在文中搜索信息的范围;②有些信息,直接在筛选范围中摘录即可获取,但有的
信息不是直接传递的,
而需对该确定范围的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后才能获得;③将提取的
内容进行优化与整合,最后以简洁、恰
当的语言加以归纳。
⑶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文说明顺序的能力。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
序、空间顺序、逻
辑顺序。答题时要在梳理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使用的说明顺序。
10.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小题。
音乐能使我们更聪明吗?
①音乐能让人变得更聪明?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
的!无论演奏乐器还是听音乐,对大
脑的影响远比我们想象得多。
②演奏乐
器为何能使人聪明?如果把大脑比作一座工厂,那么听音乐和演奏乐器对于这
座工厂来说是一项大工程,
许多个重要的车间都会被调动起来。科学家们曾经用核磁共振
技术扫描过乐手,发现各个重要的大脑区域
,都对音乐产生了强烈反应。比如,对于弹钢
琴之类,需要双手进行的乐器演奏,就刺激锻炼了大脑的胼
胝体,这个部分连接了大脑左
右两侧半球,非常重要,如果长期受到刺激,人的协调能力就会得到很大的
改善。人在演
奏乐器或者跳舞时的触觉反应,刺激了大脑中的运动皮层,这个部门专门控制人的肢体运<
br>动。除此之外,参与的其他部分还有,负责记忆功能的海马体、负责情绪控制的杏仁核、
负责视觉
感受和反应的视觉皮层等,这些重要部位在音乐声当中共同运作,产生了和谐的
脑电波,使得脑功能达到
最优化状态。
③另外,乐器的演奏中,无论是弦乐、管乐还是弹拨乐、打击乐,左手
的运动总是要超
过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倍,而左手的使用可以促进大脑右半球的发育,对提高整个大脑的储
存、传递信息的能力,提高思维速度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双手互相配合的运
动,对提
高整个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极有益处,会使工作的效率提高。
④当然,如果你对学习乐
器演奏望而生畏,常常听听音乐,对大脑也是大有裨益。科学
家们已经通过实验证明,音乐,尤其是复杂
的古典音乐,对大脑各种功能也能产生良性刺
激。
⑤首先,听音乐能增强我
们的空间分析能力。举例来说,像解决特别困难的问题,安排
复杂的事情,搞清楚它们之间的关联,解答
谜题之类的活动,都需要我们的空间信息想象
和处理能力。研究表明,进行空间分析的脑力活动和听古典
音乐是相同的。所以,当我们
欣赏古典音乐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就好像在处理空间信息,在不知不觉中,
大脑得到了锻
炼。
⑥其次,听音乐能增强我们的听觉处理能力。音乐家们的
听觉能力显然比普通人更强,
他们的听觉注意力,即区分不同声音的能力及能记住所听见的内容的能力都
比常人要好。
这是因为音乐改善了大脑功能。普通人如果提高了这些能力,对考试、记住重要的信息、<
br>改善语言回忆能力都有很大帮助。
⑦音乐能让人变得聪明,如果在学习或工作
时选择背景音乐,效果是否更好呢?科学家
早就发现,音乐可对人的情绪和行为产生微妙影响。但英国伦
敦教育学院的专家们通过一
项新研究发现,不同种类的背景音乐对孩子学习能力的影响竟大不相同。
⑧专家们将受试儿童分成A,B,C三个组。A组儿童欣赏阿尔比诺尼轻柔优美的《慢<
br>板》,B组儿童聆听克尔特林的爵士乐《三位一体》,而C组儿童则什么也不听。此后,
三组儿童
又都接受了阅读理解、记忆单词、背诵课文和四则运算测试,而测试内容完全是
刚刚新学的知识。最后的
结果显示,平均成绩最优的是A组,其次是C组,最差的是B
组。
⑨专家们
的解释是:过分活跃或带有攻击性的背景音乐,不能像轻柔优美的背景音乐那
样,对孩子
的大脑认知机构起积极作用,相反却只会起消极作用。
⑩可见,在某种情况下,音乐
能帮助你更快完成一些枯燥的任务。如果你要学习复杂的
新知识,就需要全神贯注,最好把音乐关了。因
为研究表明,音乐会减弱对新知识的认知
及学习能力。
(1)列提纲是一种传统的、
比较实用的阅读方法。请根据你对选文内容和结构的理解,将
每部分或每层次的内容要点写在相应的横线
上,完成下面这个结构的提纲。
总说:________。
分说:(一)________;
(二)________;
(三)________。
(2)指出下面语句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①如果把大脑比作一座工厂,那么听音乐和演奏乐器对于这座工厂来说是一项大工程,许
多个重
要的车间都会被调动起来。________
②音乐家们的听觉能力显然比普通人更强,他们
的听觉注意力,即区分不同声音的能力及
能记住所听见的内容的能力都比常人要好。________<
br>
(3)听音乐对大脑功能有何作用?
(4)你的同学王冰喜欢在预
习新课时听摇滾音乐,请你结合本文知识劝她改掉这个习惯,
你会怎么说?
【答案】 (1)音乐能让人变得更取明;演奏乐器使人聪明的原因;听音乐对大脑的益
处;背
景音乐对学习能力的影响
(2)打比方;作比较
(3)听音乐能增强我们的空间分析能力;听音乐能增强我们的听觉处理能力。
(4
)预习新课就是学习新知,过分活跃或常有攻击性的背景音乐会减弱你对新知识的认知
及学习能力,起消
极作用。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结构的理解能力。第一段“音乐
能让人变得更
聪明?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的!”总说“音乐能让人变得更聪明”;然后分说,从“①演
奏
乐器为能使人聪明”;“②常常听听音乐,对大脑也是大有裨益;“③不同种类的背景音乐
对
孩子学习能力的影响竟大不相同”三个方面加以阐述说明。
(2)①“比作一座工厂”可知是
打比方。②“音乐家们的听觉能力显然比普通人更强”可知
是作比较。
(3)根据题
目要求,找到对应的段落,然后筛选提取符合题目要求的句子“⑤首先,听音
乐能增强我们的空间分析能
力。”“⑥其次,听音乐能增强我们的听觉处理能力。”作答即
可。
(4)劝说,指
通过规劝从而让他人接受自己的建议,其基本要求是讲明道理,消除顾虑,
语气委婉。首先要看清劝说对
象,语境设置是要求你劝说王冰;其次针对情况,王冰喜欢
在预习新课时听摇滾音乐,然后组织语言进行
劝说。劝说时要注意有称呼语,说话得体有
礼貌。
故答案为:⑴ 音乐能让人变得更
取明;演奏乐器使人聪明的原因;听音乐对大脑的益处;
背景音乐对学习能力的影响
⑵ 打比方;作比较
⑶
听音乐能增强我们的空间分析能力;听音乐能增强我们的听觉处理能力。
⑷ 预习新课就是学
习新知,过分活跃或常有攻击性的背景音乐会减弱你对新知识的认知及
学习能力,起消极作用。
【点评】⑴说明文的结构一般是总分总、总分、分总,根据题干提示本文为总分的结构,
考生要
依据提示,找准段落,理清文章的层次。在概括要点时找文中的关键句或段首句。
⑵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对说明方法要掌握,并且能够对句子进行说明方法的判断。
⑶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段的理解,考生要在具体的段落中找到相应的答案。回答时要尽量用
原句进行回答。<
br>
⑷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生要注意用语要得体,语气要委婉,要针对具体问题组织语言。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奇妙的人体海洋
陈夏法
①对于生命来说,水比阳光更重要。地球之所以物种繁茂,生命昌盛
,是因为有约占地
球面积71%的海洋。水是生命不可缺少的部分。
②人体
的内部就是一个奇妙的“海洋”。经科学测定,一个身体质量为70千克的成年
人,分布在各种组织和骨
骼中的体液达到45~50千克,占体质的65%~70%。一个人的胚胎
发育到3天时,所含的体液达
97%,与海洋中的水母(如海蜇等)所含的水一样多;发育
到3个月时,所含的体液达91%;新生儿
身上含水量达80%;1岁以上的孩子身体内的含
水量就和成人一样了。
③
(A)原始生命在海洋中诞生以后,海洋中的生物逐渐向陆地迁移,并把诞生地的海水
带到自己的体内,
而在后代中留下了从海洋起源的印记。(B)为了说明人身上的血液与大
洋中的纯海水有不可分割的密切
关系,前苏联科学家弗·杰普戈利茨还特地对海水和人类血
液进行了对此测量,结果发现海水和人血中溶
解的化学元素的相对含量惊人地接近。(C)
在海水中,氯为55.0%,钠为30.6%,氧为5.6
%,邻为1.1%,钙为1.2%,其他元素为
6.5%;而在人血中,氯为49.3%,钠为30.0
%,氧为9.9%,邻为1.8%,钙为0.8%,其他元
素为8.2%。(D)这绝不是偶然的巧合,
而是人身上的海洋印记,是人类来自海洋的最好佐
证。
④海水的固有特征就
是带有成味,否则不成其为海水。人体血液中就带有这种海水特有
的稍咸的味道。当你在进食时,如果不
慎咬破舌头,伤口流出了血,你就尝到了血的成
味。经测定,人血的含盐度一般为1%左右,比普通海水
的平均含盐度低一些,而且,科学
家在考察地球历史中发现,在原始生命诞生时期,海洋中并没有那么多
的盐分,比今日要
低得多。之后大陆上的盐分逐渐随水流注入海洋,海水才慢慢变得成起来。而在鱼类进
化
到两栖类,并由海中登上陆地的时候,其成度就相当于现在人血的成度。会不会是因为人
类的
远祖在登陆时只带上了当时的海中物质,并以此代代相继,所以人血的含盐度就比现
在的海水要低一些呢
?
⑤这个道理在医学上得到了普遍承认。当人体因某种疾病而大量失水时,或者出血
过多
时,医生的首要任务就是给患者静脉中注射生理盐水,最常用的是含0.85%氯化钠的水溶
液。炎热的夏天,在地里劳动的农民和在炼钢炉前干活的工人,每天都要流掉大量的汗
水,出汗过多,人的机体就会因失水失钠而致病,医生总是要劝这些人多喝些淡盐开水。
这就是向人体内
部“海洋”中补充“海水”,就是维持生命必需的。
(选自《大自然探索》,原题《奇妙的人体海洋印记》)
(1)从全文看,“人体海洋”的奇妙表现在哪些方面?
(2)第②段使用了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等多种说明方法。
(3)下面这句话是从第③段中抽出来的,它在文中的正确位置应
该是________。这一点
人类也不例外。
①(A)处 ②(B)处
③(C)处 ④(D)处
(4)第⑤段画线句的“这个道理”指的是什么?
(5)标题“奇妙的人体海洋”运用何种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 (1)①人体的水占体重比例与地球上海洋面积的比例相近;②人血中化学元素
的相
对含量与海水惊人地接近;③人体血液中带有海水特有的稍咸的味道。
(2)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或举例子)
(3)②
(4)人
类的远祖在登陆时只带上了当时的海中物质,并以此代代相继,所以人血的含盐度
就比现在的海水要低一
些。
(5)①比喻;把人体的内部比作“海洋”,生动有趣,吸引读者注意,引发阅读的兴趣
。
②总括全文内容,明确本文的说明对象。
【解析】【分析】⑴在整体感知文
章内容的基础上,可知文章第②③④段具体说明了人
体海洋的奇妙之处,运用归纳法概括出各段说明的内
容即可。第②段说明的内容是:人体
的水占体重比例与地球上海洋面积的比例相近;第③段说明人血中化
学元素的相对含量与
海水惊人地接近;第④段说明人体血液中带有海水特有的稍咸的味道。
⑵ 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人体的内部就是一个奇妙的‘海洋’”运用了
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 一个身体质量为70千克的成年人,分布在各种组织和骨骼中的体液达到45~
50千克,占
体质的65%~70% ”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
一个人的胚胎发育到3天时,所含的体液
达97%,与海洋中的水母(如海蜇等)所含的水一样多
”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3)结合语境分析,“ 这一点人类也不例外”中的这一点就
是指“原始生命在海洋中诞生以
后,海洋中的生物逐渐向陆地迁移,并把诞生地的海水带到自己的体内,
而在后代中留下
了从海洋起源的印记 ”,这句话应放在(B)处。
⑷ 结合语
境分析,“这个道理”指的是前面第④段中的最后一句话:人类的远祖在登陆时
只带上了当时的海中物质
,并以此代代相继,所以人血的含盐度就比现在的海水要低一
些。把问句变成陈述句即可。
⑸题目“ 奇妙的人体海洋把人体的内部比作“海洋”,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作用是生动
有趣,吸引读者注意,引发阅读的兴趣。结合全文说明内容分析,这个题目总括全文内
容,明确本文的说
明对象。
故答案为:⑴ ①人体的水占体重比例与地球上海洋面积的比例相近;②人血中化
学元素
的相对含量与海水惊人地接近;③人体血液中带有海水特有的稍咸的味道。
⑵ 打比方 列数字 作比较(或举例子)
⑶ ②
⑷ 人类的远祖在登陆时只带上了当时的海中物质,并以此代代相继,所以人血的含盐度就
比现在的海水
要低一些。
⑸ ①比喻;把人体的内部比作“海洋”,生动有趣,吸引读者注意,引发阅读
的兴趣。②
总括全文内容,明确本文的说明对象。
【点评】⑴本题考查提取并概括内
容的能力。这类题目答题技巧:①要根据题目的指向意
义,明确在文中搜索内容的范围;②有些内容,直
接在提取范围中摘录即可获取,但有的
内容不是直接传递的,而需对该确定范围的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后
才能获得;③将提取的
内容进行优化与整合,最后以简洁、恰当的语言加以归纳。
⑵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分析能力。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
类别、列数字、
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等。使用说明方法是
为了更准确、更具体、更生动地
说明事物的特征或阐述事理。因此,解答此类试题,需要
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理清文章思路,把握
说明对象的特征或阐述的事理,抓住标志
词语,确定说明方法,并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作用。
⑶本题考查根据语境补写句子的能力。答题的关键是要理解文段内容,然后分析这句话与
哪一
处联系紧密即可做出正确选择。
⑷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此题比较容易,只要能
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
语境就能很顺利地找到答案。
⑸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文
标题作用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有说明文标题作用的知识储备,说
明文标题作用有:①表明说明对象或是
说明内容;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标题如若
是设问句,还有启迪读者思考,引发读者探究兴趣的作用
。答题时要结合标题和全文内容
分析其作用。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植物在早晨冒汗
①春
末、夏日、秋初的清晨,正是气候潮湿、天气凉爽、空气清新的时刻,如果你仔细
观察,就会发现一个奇
妙的现象:许多植物,如栎树、苦楝树、黄果树等高大乔木,水
稻、高粱、玉米等禾本农作物,西红柿.
辣椒等蔬菜,滴水观音等观赏性植物,它们均“怕
热”,从叶尖或叶缘淌下一滴滴“汗珠”来。这些“汗
珠”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犹如夏夜里的群
星。植物“挥汗如雨”,第一滴“汗珠”从叶子上掉下后,叶尖
马上又形成第二滴“汗珠”,体积
再逐渐增大、掉落,然后第三滴“汗珠”、第四滴“汗珠”,滴滴答答
掉个不停。
②许多人会问:这难道不是露珠吗?其实不然,露珠是指凝集在地面及地
上物体表面的
水珠,通常在晴朗少风的夜晚出现。而那些植物,冒出来的“汗珠”掉落后,马上又会冒出
新的“汗珠”,如此反复,显然不是露珠。况且,露珠的水滴很小,一般覆盖于整张叶片的
表面
,也不会从叶尖滴落。很明显,我们见到的水滴就是从植物体内流出来的“汗珠”。
③科学家为此做了实验,发现这些“汗珠”里含有少量的无机盐和其他物质,就跟人类的
汗水一样。那么
,植物为什么会在凉爽的清晨反其道而行之,如此“怕热”而“汗如雨下”
呢?
④原来,植物通过根部吸收的水,是需要排出体外的。白天,它们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
用
,叶面上的气孔张开,大量水分就通过这些气孔蒸发掉了,所以我们用肉眼看不到它的
“汗水”。可到了
晚上,气孔“打烊”,全部关闭,而根仍在源源不断地吸水。这样,植物体
内的水分就会过剩,需要寻找
出口。于是,叶尖叶練上的“水孔”就成了它们的“闸口”。
⑤植物生理学上,科学
家们把植物“出汗”称为“吐水”。植物“吐水”越多,吸收的水分和
养分就越多,根系也就越发达。这
说明,吐水是植物健壮的标志,是农作物高产和树木繁
茂的基础。据观测,芋头的一片幼叶在适合的条件
下,一夜可“吐”出一百五十滴左右的
水。被移载不久的农作物,如果开始“吐水”了,就说明它们已经
成活了。
⑥说来也奇怪,许多植物的“汗水”里竟然含有特定物质。如白桦、棕榈树
含糖,一般通
过“排汗”的方式来排出,这些“汗水”香甜味美,早在远古时就被人们用来酿酒、熬糖。
⑦此外,植物的“汗水”还有利于自身繁衍。有些植物的“香汗”芳香袭人,常引诱
某些昆
虫前来传粉。植物的“汗水”有相生或相克的特性,如小麦的“汗水”对马铃薯晚疫病就有预防作用,所以马铃薯可以种在刚收割宪小麦的土地上;而在向日葵旁种豌豆,则会两败
俱……
⑧另外,人们还利用植物的“汗水”为病人服务。如松树的挥发性分泌物可治疗肺结核;<
br>五味子对减轻人的疲劳、增强视力、养脾安神等有一定功效;云杉、白桦、椴树的叶片有
杀伤白色
葡萄球菌的作用。
(选自《知识窗》2017年第7期)
(1)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植物为什么会在凉爽的清晨“怕热”而“汗如雨下”。
(2)第⑤段中划线词语“左右”能否删去?为什么?
(3)选文④⑤两段的位置能否调换?请说说理由。
(4)第⑦段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
(1)植物通过根部吸收的水需要排出体外。白天通过叶面上的气孔蒸发。晚
上,气孔关闭,而根仍在源
源不断地吸水.过剩的水分从叶尖叶缘上的水口流出。
(2)不能删去。“左右”是大约、大
概的意思,表估计推测,这句话是说芋头一夜可“吐”出
大约一百五十滴,如果去掉就太绝对了,与实际
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不能。第④段写植物在早晨冒汗的原因,承接第
③段结尾的问句;第⑤段写植物生
理学上“吐水”(或冒汗)的作用。是按逻辑顺序排列的,不能调换。
(4)举例子。通过举小麦与马铃薯、向日葵与豌豆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植物的“汗<
br>水”有相生相克的特性。
【解析】【分析】(1)文章第④段具体说明植物在凉
爽的清晨“汗如雨下”的原因,从中
筛选出关键语句概括即可。
(2)首先要理解
“左右”的意思,然后再结合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大约、大概的意思,
表估计推测,这句话是说芋头一
夜可“吐”出大约一百五十滴,如果去掉就太绝对了,与实
际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因此
不能删去。
(3)结合这两段的说明内容分析,第④段说明说明植物“汗如雨下”的原因,
第⑤段植物
生理学上“吐水”(或冒汗)的作用,是按照从外到内的逻辑顺序安排材料的,因此不能删<
br>去。
(4)结合这一段的具体内容分析,作者首先说明植物的“汗水”有相生或相克
的特性,然
后举了举小麦与马铃薯、向日葵与豌豆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植物的“汗水”有相生相<
/p>
克的特性。 据此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⑴ 植物通过根部吸收的
水需要排出体外。白天通过叶面上的气孔蒸发。晚上,
气孔关闭,而根仍在源源不断地吸水.过剩的水分
从叶尖叶缘上的水口流出。
⑵ 不能删去。“左右”是大约、大概的意思,表估计推测,这
句话是说芋头一夜可“吐”出大
约一百五十滴,如果去掉就太绝对了,与实际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
的准确性。
⑶ 不能。第④段写植物在早晨冒汗的原因,承接第③段结尾的问句;第⑤段写
。是按逻
辑顺序排列的,不能调换。
⑷ 举例子。通过举小麦与马铃薯、向日葵与
豌豆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植物的“汗水”
有相生相克的特性。
【点评】⑴此题
考查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
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
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作答。可以从原文以
下语句来概括。
⑵本题考
查品析说明文语言的能力。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是准确、严密、简明。答题时要结
合有关语句进行分析,可
先从正面说明词语的含义和作用,再说删去之后变成了什么意
思,最后加上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等
语句。
⑶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文顺序的能力。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
辑顺
序。答题时要在梳理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使用的说明顺序。说明顺序明确之后,能不能
换
就一目了然了。
⑷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的分析能力。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
子、列数字、
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摹状貌、引用。做这样的题,要在<
br>平时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及其特的基础上再结合文章有关内容判断所使用的说明方法,最
后再结合
语段内容分析其作用。
13.阅读赵竹青的《天气预报越来越准的背后》,完成下列小题。
①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精准预测天气向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如今,随着预报的
准确度大幅提升,
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习惯根据天气预报来指导出行。这一场预测天气的
革命是如何悄然发生的?
②据了解,目前,国际上天气预报的有效性已从早期的1-3天,提高到5-7天。这主要是得益于数值天气预报的贡献。世界气象组织将数值天气预报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技发
展之一,
《自然》杂志则盛赞数值天气预报的发展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③上世纪六十年代,
随着科技的进步,气象监测从单纯的站点监测变为包含气象卫星遥
感的全球监测,气象学飞跃发展为大气
科学,气象预测也从天气图经验预报发展到如今的
数值天气预报。
④数值天
气预报是指以物理数学理论为基础,用电子计算机做出的客观定量预报。时至
今日,较准确的定量数值天
气预报能及时预测气象灾害,对于防灾、减灾、救灾贡献了至
关重要的力量,极大地保护了公众的生命财
产安全。
⑤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曾庆存院士首创“半隐式差分法”,在世界上
第一个成功求
解原始方程作数值预报,并发展了数值天气预报的数学物理基础理论,是国际数值天气预<
br>报理论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卫星大气红外遥感研究中提出“最佳信息层”和反演方法,被世
界各主要卫星数据处理和服务中心所采用,服务于实时天气预警和短期天气预报。他倡导
并参与
研制“国之重器”的国家大科学装置——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为国家防灾减灾、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大气环境治理等重大问题提供科学支撑,推动地球系统科学不同学科
之间的学科交叉和融合,促进我国地
球系统科学整体向国际一流水平跨越。
(据2019年3月23日《人民网》同题文章删改)
(1)文章开头引用俗语“天有不测风云”有什么作用?
(2)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①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
_和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
________。
②请分析
第④段“时至今日,较准确的定量数值天气预报能及时预测气象灾害,对于防
灾、减灾、救灾贡献了至关
重要的力量,极大地保护了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一句中加下划
线的“较准确的”能否删去,并说明理由
。
________
(3)下列说法符合文章原意的一项是( )
A.随着天气预报准确度的大幅提升,人们都已经习惯根据天气预报来指导出行。
B.上世纪60年代,随着科技进步,气象监测从单纯的站点检测变为由气象卫星遥感的全球
检
测。
C.“数值天气预报是指以物理数学理论为基础,用电子计算机做出的客观定量预报。”
这一句
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地向读者阐释了什么是“数值天气预报”。
D.曾庆存院士提出的“最佳信息层”和反演方法,被世界各国卫星数据处理和服务中心所采
用,服务
于实时天气预警和短期天气预报。
【答案】 (1)①引出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天气预报越
来越准的原因。②表现天气预测
的不易,与下文写如今天气预报的准确度大幅提升形成对比,突出数值天
气预报的贡献之
大。
(2)列数字;作比较;数值天气预报作出的贡献(天气预报越
来越准,天气预报的有效性
越来越强);不能删去。“较准确”起修饰限制作用,表明只有比较准确的定
量数值天气预
报才能及时预测气象灾害,,删去则不能强调“定量数值”的准确性对天气预报准确性的重
要性(必要性),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3)C
【解析】【分析】(1)文章开头引用俗语“天有不测风云”,首先引出本文说明的主要内<
br>容,同时说明天气预测的难,且与下文说明的天气预报的准确度大幅提升形成对比,突天
气预报的
作用。据此理解作答。
(2)①语句“据了解,目前,国际上天气预报的有效性已从早期的
1-3天,提高到5-7
天”中的“1-3天”和“5-7天”,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并把“过去”
和“现在”的预报时长加以
对比,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天气预报越来越准,天气
预报的有效
性越来越强的特点。②语句“时至今日,较准确的定量数值天气预报能及时预测气象灾
害,对于防灾、减灾、救灾贡献了至关重要的力量,极大地保护了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中
的“较准确”,在句子是起修饰限制作用,表明只有比较准确的定量数值天气预报才能及时
预测气象
灾害,若删去,则不能准确表达所说的意思,“较准确的”一词的使用,体现了说
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据
此理解作答。
(3)依据“随着预报的准确度大幅提升,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习惯根据天气
预报来指导出
行”可知,A项的“人们都已经习惯根据天气预报来指导出行”的说法太绝对。错误。依据
“上
世纪六十年代,随着科技的进步,气象监测从单纯的站点监测变为包含气象卫星遥感的全
球
监测”可知,B项“气象监测从单纯的站点检测变为由气象卫星遥感的全球检测”的说法与
原文不符。C
项,正确。D项,依据“他在卫星大气红外遥感研究中提出‘最佳信息层’和反
演方法,被世界各主要卫
星数据处理和服务中心所采用,服务于实时天气预警和短期天气
预报”可知,是“被世界各主要卫星数据
处理和服务中心所采用”,不是全部。据此,答案为
C。
故答案为:⑴ ①引出本
文说明的主要内容:天气预报越来越准的原因。②表现天气预测
的不易,与下文写如今天气预报的准确度
大幅提升形成对比,突出数值天气预报的贡献之
大。
⑵ ①列数字、 作比较 ;
数值天气预报作出的贡献(天气预报越来越准,天气预报的有效
性越来越强) ;② 不能删去。“较准
确”起修饰限制作用,表明只有比较准确的定量数值
天气预报才能及时预测气象灾害,,删去则不能强调
“定量数值”的准确性对天气预报准确
性的重要性(必要性),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⑶ C
【点评】⑴本题考查说明文首段的作用。说明文的首段常有引出说明对
象,介绍说明对象
某种特征,并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⑵①本题考查说明方法
。这句话中有准确的数字,并把早期与当下的期限做了对比,这
是列数字和作比较
的说明方法,两种说明方法综合运用,准确突出的介绍了天气预报越来越准的情况。
②本题
考查说明文的语言。“较准确”起到了限制作用。说明只有比较准确的数据才可及时
预报天气,如果去掉
,则体现不出较定量数值的准确对天气预报准确性的影响。
⑶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选项正误。
14.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古人的智慧一一榫卯
①
①“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②
陪伴是最深情的
告白,有一种地老天荒的相守,有一种生死相随的浪漫叫——榫卯。
②榫卯是在两
个构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结合的一种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凹进部分
叫卯,一凸一凹,凸的榫嵌入凹
的卯里,两个木构件便咬合在一起。不用钉子,也不用绳
子,两个需要连接的物体,
各自一点改变,
可以形成一个结构整体。一连二,二
连三,三接万物,这个整体想要多大就可以有多大。
③榫卯结合,岿然不动,山西应县木塔就是最好的说明。这座始建于公元1056年的木
塔,历经很多次地震袭击,依然高高耸立,其功臣之一,就是榫卯。全塔有数以万计的木
构件,全以榫
卯咬合的方式连接、固定,以至于牢固不破。
④木质材料由纵向纤维
构成,只在纵向上具备强度和韧性,横向容易折断。榫卯通过变
换其受力方式,使受力点作用于纵向,避
弱就强。另外,本质材料受温度、湿度的影响比
较大,榫卯同质同构的链接方式使得连接的两端共同收缩
或舒张,整体结构更加牢固。而
铁钉等金属构件与木质材料在同样的热力感应下,因膨胀系数的不同,从
而在连接处引起
松动,影响整体的使用寿命
⑤在牢固的基础上,不同的榫卯
满足于不同的应用方式,结构样式更是丰富多样。历数
榫卯样式,其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型:一类主要是作
面与面的接合,也可以是两条边的拼
合,还可以是面与边的交接构合,如“燕尾榫”、“穿带榫”等。另
一类是作为“点”的结构方
法,主要用作横竖材丁字结合,成角结合,交叉结合以及直材和弧形材的伸延
接合,如“格
肩榫”、“半榫”等。还有一类是将三个构件组合在一起并相互连结的构造方法,这种方法
除
运用以上的一些榫卯联合结构外,都是一些更为复杂和特殊的做法,如常见的有“托角
榫”“
长短榫”等。三种结构的优势也各不相同。
⑥榫卯结构在我国古代建筑、家具的主体
建构中所占比例较大。建筑中的木构是梁柱系
统,家具中的木构是框架系统,两个结构系统之间同样都靠
榫卯来连接,构造原理相同。
根据建筑物体积、材质、用途等方面的不同,榫卯呈现出不同的连接构建方
式。我国古建
筑梁柱之间多以馒头榫、箍头榫、半榫、透榫、燕尾榫这五种榫卯方式相互搭配,穿插配<
br>合。
⑦明清家具的制作几乎用到了所有的榫卯种类,展现了榫卯结构进化的最
终样式。作为
一种巅峰技艺,榫卯结构组合的家具比用铁钉连接的家具更加结实耐用。(甲)榫卯结构<
br>是木件之间多与少、高与低、长与短的巧组合,可限制木件向各个方向的扭动,而铁钉连
接的家具
就做不到。(乙)金属材质容易锈蚀或氧化,我们经常会发现许多明式家具虽已
距今百年但木质仍坚硬如
初,如果用铁钉组合这样的家具,很可能木质完好,但连接金属
的锈蚀老化等因素,也会使家具散架。除
耐用外,榫卯结构的制品还具有有利于运输和维
修等优势。
⑧榫卯是古代劳
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俗话说“榫卯万年牢”,不用一颗铁钉,便可做到扣
合严密、间不容发,使用百年而
依旧坚固美丽。当你看到颠三倒四、横七竖八的各个木构
件依照一种关系被连接的天衣无缝时,你就会有
一种顿悟:任何一个世界、组织、团体,
都是有关系连接在一起的,而“关系”的精髓就是榫入卯眼。榫
卯结构就是这样令人开悟,
并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文化。
(出自《新华网》有改动)
[注音与注释]①榫卯:sǔnmǎo
②出自汉乐府民歌《上邪》。
(1)在第②段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________各自一点改变, ________可以形成一个结构整体。
(2)本文第①段的作用是________
(3)本文围绕“榫卯”,依次从 ________、________、榫卯的类型、______
__、________五
个方面进行说明。
(4)阅读第⑦段,回答下列问题。
①榫卯结构组合的家具的优点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
②(甲)(乙)两处画线句能否删去其中的一句?请说明理由:___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运用了列图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对榫卯进行了说明。
B.第④段所说明的榫卯结构牢固的原因都属于物理性质。
C.榫卯结构可以分为三
类。其中,第三类将三个构件组合在一起并相互连结的构造方法优
势最大。
D.我国古代建筑、家具的主体建构是榫卯结构,两者的结构系统相同,构造原理相同。
【答案】 (1)只要;就
(2)引用乐府民歌,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引出本文说明
对象榫卯,形象地说明了榫和卯之
间的密切关系。
(3)榫卯的定义;榫卯的优点(榫卯牢固的特点及原因);榫卯的应用;榫卯的文化价
值
(4)结实耐用;有利于运输和维修;不能,甲乙两处虽然都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强<
br>调突出说明了榫卯结构组合的家具的结实耐用,但是说明角度不同:甲句是从榫卯结构的
角度,乙
句是从榫卯材质的角度进行说明,且两者之间是按照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组合
的,符合人们认知事物的客
观规律。
(5)B
【解析】【分析】(1)解答此题时,学生先判
断两个分句之间的关系是条件关系,表示条
件关系的关联词有:只要……就……、 只有……才……
、无论……都…… 、不管……也……、即
使……也……。再代入选择即可。(2)本文中开头段的作用
是:由乐府民歌形象的说明榫卯之
间的关系,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榫卯。
(3)
文章采用逻辑顺序,第一段到第三段引出说明对象榫卯,第四段到第七段说明了榫
卯的功能和功效,第八
段介绍了榫卯的文化价值。围绕榫卯,第二段介绍榫卯是什么;第
三、四自然段介绍了榫卯的优点;第五
自然段介绍了榫卯的类型;第六、七自然段介绍了
榫卯的应用,最后一自然段介绍了榫卯的文化价值。<
br>
(4)①根据文中的“榫卯结构组合的家具比用铁钉连接的家具更加结实耐用”和“除耐用<
br>外,榫卯结构的制品还具有有利于运输和维修等优势。”可知,榫卯结构组合的家具的优点
是结实
耐用和利于运输和维修。②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句子的分析。学生先应该表明态度不
能删去,其次分析原因
。这一段主要是在讲榫卯作为家具的优点,更加结实耐用,甲句是
从榫卯结构的角度与铁钉进行比较,说
明榫卯结构更能稳固家具;乙句是从榫卯和铁钉的
材质进行比较,通过比较两者的使用寿命,说明榫卯结
构的家具更加耐用。并且两者之间
是按照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组合的,符合人们客观规律。
(5)A.本文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对榫卯进行了说明。并未用到列图表和
列
数字的说明方法,选项错误。C.根据“还有一类是将三个构件组合在一起并相互连结的构
造方法,这种
方法除运用以上的一些榫卯联合结构外,都是一些更为复杂和特殊的做法,
如常见的有“托角榫”“长短
榫”等。三种结构的优势也各不相同。”文中并未提到将三个构件
组合在一起并相互连结的构造方法优势
最大。选项错误。D.根据文中的“建筑中的木构是梁
柱系统,家具中的木构是框架系统,两个结构系统
之间同样都靠榫卯来连接,构造原理相
同。”两者之间的构造原理相同,结构系统不同。选项错误。故选
B。
故答案为:⑴ 只要 ; 就
⑵ 引用乐府民歌
,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引出本文说明对象榫卯,形象地说明了榫和卯之间
的密切关系。
⑶ 榫卯的定义 ; 榫卯的优点(榫卯牢固的特点及原因) ; 榫卯的应用 ;
榫卯的应用
⑷①结实耐用 ;有利于运输和维修 ;
②不能,甲乙两
处虽然都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强调突出说明了榫卯结构组合的家
具的结实耐用,但是说明角度不同
:甲句是从榫卯结构的角度,乙句是从榫卯材质的角度
进行说明,且两者之间是按照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
组合的,符合人们认知事物的客观规
律。
⑸ B
【点评】⑴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运用,注意结合语境分析各分句间关系,选择合适的关联
词语。
⑵本题考查语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注意说明文手段作用常常是引出说明对象,
吸引读者阅
读兴趣等。
⑶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时需要阅读全文
,找到与问题相关的段落,抓
住关键语句作答。
⑷①本题考查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和句子分析能力。根据文中的第⑦段重点句子的理解
作答。
②先表明态度不能删去,其次分析原因。
⑸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选项正误。
1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刷脸时代”来临,您准备好了吗?
①“漂亮的脸蛋能出大米吗?”曾是一句著名的电影台词。在刷脸支付时代来临的当下,
每一张普通的脸蛋都有可能刷出钱来,作为一种新型支付方式,刷脸支付采用了人工智
能、生物识别、
大数据风控技术,让用户在无需携带任何设备的情况下,凭借刷脸完成支
付。
靠谱的刷脸技术
②刷脸认证的靠谱程度到底有多高?准确度能与人眼识别相
比吗?对此,有关专家举了
个例子:像《碟中谍》里汤姆•克鲁斯那样采用人皮面具这招,已无法从目前
人脸识别技术
下蒙混过关,因为其识别准确率已达到99.99%。
③刷脸
支付具有以下特点:采用人脸检测技术,可防止用照片、视频冒充真人,有高安
全性;人脸比对结果实时
返回,有高实时性;采用海量人脸比对,有高准确率。例如某餐
饮企业在进行人脸识别前,会用3D红外
深度摄像头进行检测,判断采集到的人脸是否是
照片、视频等,能有效避免各种人脸伪造带来的身份冒用
情况。
尤其利好老年人
④刷脸技术用于银行卡等的小额支付时,
对老年人很友好。老年人一般记性会变差,各
种卡的密码又不能设得太简单。刷脸支付,用户不必记住多
个复杂的密码,降低了老年用
户使用难度。
⑤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很好地解
决身份证、社保卡等容易丢失或被盗的问题。在授权的
应用程序上,用户刷脸完成身份核
验后,就能领取电子交通卡、电子社保卡等,不再需要
随身携带实体证件。部分人担心的因化妆等使容颜
发生变化的问题,要看具体情况。机器
可识别化妆,但若整容幅度过大,或脸部信息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变
,则可能无法识别。不
过,使用者只需去系统更新脸部照片就可解决。
进入“弱隐私”时代
⑥刷脸支付就好比是一把“芝麻开门”的钥匙,开启系
统进入应用过程中,大量用户的“人
脸”信息被采集并储存。与之连通的商业机构等均有可能“正当”地
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包
括姓名、职业、手机号……还有你的脸,甚至你不同的表情等。在信息即价值的
时代,这样
精准翔实的“立体”资料,必将成为各方环伺围猎的目标。但并不是说,“人脸”被收录就必
然指向泄漏,乃至被用来行骗牟利;只是刷脸技术的成熟,让我们真正进入了一个“弱隐
私”时
代。加之行业内各自为政,缺乏统一标准,使得形势更为严峻。
⑦在这个技术日新月
异、个人信息收录十分便捷的时代,如何看好我们的“脸”,值得我
们每个人深思。
(根据谈璎同题文章改编)
(1)下面对第②段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打比方 作比较
B.举例子
打比方
C.举例子 列数字
D.作比较 列数字
(2)下列语句中属于生动说明的一项是( )
A.某餐饮企业在进行人脸识别前,会用3D红外深度摄像头进行检测。
B.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身份证、社保卡等容易丢失或被盗的问题。
C.
机器可识别化妆,但若整容幅度过大,或脸部信息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变,则可能无法识
别。
<
br>D.刷脸支付就好比是一把“芝麻开门”的钥匙,开启系统进入应用过程中,大量用户的“人脸”
信息被采集并储存。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人脸识别技术。
B.第②段举汤姆•克鲁斯的例子
,是为了具体说明刷脸认证准确度高,已无法在“人脸识别
技术下蒙混过关”。
C.
文中第⑥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地说明了各方对个人信息的
争相抢夺情况。<
br>
D.文末划线的“脸”指代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职业、手机号、你的脸、你的不同表情等。
(4)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A.作为一种新型的支付方式,刷脸支付采用了人工智能、生物识别、大数据风控技术,让
用户在无需携
带任何设备的情况下,凭借刷脸完成支付。
B.刷脸支付具有高安全性、高实时性、高准确率的特点。
C.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身份证、社保卡等容易丢失或被盗的问题。
D.“人脸”被收录就必然指向泄漏,乃至被用来行骗牟利。
【答案】 (1)C
(2)D
(3)C
(4)D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辨析说明方法。细读第二段可知,
列举汤姆•克鲁斯的例
子,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用“99.99%”具体的数字,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故选:C。
(2)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辨析。说明的语言分两类:平实的语言与生动的
语言,选项
D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刷脸支付”比作“钥匙”,来生动形象地说明刷脸支付的特点,是
说
明文生动语言的表现。故选:D。
(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ABD
.正确。C.有误,这句话中并没有用到说明方
法,只是用生动说明的方法进行了介绍说明。故选:C<
br>
(4)本题考查筛选信息。ABC.正确。D.有误,根据第六段中的“但并不是说”可知本
项
表述过于绝对。故选:D
故答案为:⑴ C;
⑵
D;
⑶ C;
⑷D。
【点评】⑴本题考查说明
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根据语段中的一些关键词先来
判断说明方法,熟记一些常见的说明方法
,结合文段分析,在根据文章内容或者文章的内
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其作用;
⑵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的分析,为了说明的更加准确,说明文中常用一些表示修饰和
限制
的词语。这句话中的几乎表示强调和范围,并不排除有的城市没有立交桥,如果去
掉,语气过于肯定,与
事实不相符。几乎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⑶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把
选项中的内容放在原文中印证,能找到
依据的正确,与原文不符或没有的为错误的;
⑷解答本题把选项中的内容放在原文中印证,能找到依据的正确,与原文不符或没有的为
错误的。
16.阅读《泥土的歌唱》,回答问题
泥土的歌唱
①我国古代依据制作材料的不同,把乐器分为八种,称为“八音”,
其中有一音曰土。
②土——顾名思义,就是由泥土发出的声音,泥土本身是发不出声
音的,即使一定要它
发音也要伴随着尘土飞扬的壮观场景。但是人类大约在1万到1. 5 万年前获得
了一项革
命性的技艺,那就是借助水和火将土重新幻化为一种全新的形态,也就是陶。
③经过这一神奇的转化过程,泥土不仅拥有了全新的样貌,而且也被赋予了全新的质地
与功用。毫无疑问,这项技艺是古代人类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当然作为早期文明的先锋的
中国先民,在这
方面也拥有明显的优势,通过甲骨文中的陶字,我们就可以清楚的看到,
至少在4000年前,中国人已
经开始使用陶轮制陶了。陶轮的使用,或者说借助陶轮的转
动,人们就可以制造出比较标准的圆形器皿。
④土本身是不发声的,但是由土制成的陶器,则既可以作为吹奏乐器
,又可以作为打击
乐器。尤其是那些比较标准的圆形器,在发音的原理上,与葫芦完全一样,所以很容易
让
古人通过自然的联想,而发现它们拥有的音乐天赋。这里面,最著名的,当然就是埙。
⑤这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大约有七千年的历史。最初埙大多是用石头和骨头制
作的,后来
发展成为陶制的,形状也有多种,如扁圆形、椭圆形、球形、鱼形和梨形等,
其中以梨形最为普遍。
⑥作为一种在民间的生产劳动过程中产生出来的,充满了草根气息的乐器的埙,经历了<
br>漫长阶段,最初的埙只有最上面的一个孔,大约在四五千年前,埙由一个音孔发展到两个
音孔,能
吹三个音。又过了大约1000年,也就是3500
前,埙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有了三
个音孔,能吹四个音。到公元前1000 多年的晚商时期,埙发展到
五个音孔,能吹六个音、
到公元前7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埙已有六个音孔,能吹出完整的五声音阶和
七声音阶
了。埙由一个音孔发展到六个音孔--上一、前三、后二经历了3000多年的漫长岁月。20
04
年,河北邢台的侯义敏,对传统的埙进行改良,设计出了10孔的低音埙。这种埙与古代的
埙相比,音域宽广,音色低沉深厚,空灵柔美。
⑦还有一种比较著名的陶制乐器,虽
然在古代的名声并不很好,但是在最近突然时来运
转了。这种乐器就是缶。缶本来是一种实用器皿,具体
的说就是一种大肚子小口儿的盛酒
瓦器,和咱们现在看到的泡菜坛子差不多。后来,随着青铜时代的来临
,逐渐被青铜器所
取代,至少在贵族的生活中是这样的。
⑧像这样的一个器物,要想作为乐器来使用,毫无疑问只能充当打击乐器了。
⑨用装
酒的坛子当乐器,一边拍打着这个装酒的坛子,一边唱歌,通常来说给人的联想
都是醉鬼,或者性情豪放
的经不起任何酒精催动的野蛮人的形象。事实上,李斯在他的那
篇著名的《谏逐客今》的文章中,就有“
击瓮叩缶,弹筝博髀”的句子,意思就是,秦国饮
宴时,贵族士大夫们往往在喝到半醉时,以击瓦缶、拍
大腿来打拍子而歌。就是以此为
例,来说明秦国当时文化的落后。也就是说,在古代击缶而歌并不是什么
文明的象征,恰
恰相反,那是文化落后粗俗的标志。
⑩但是击缶这种乐器,
在2008年突然时来运转了,一段荡气回肠的击缶而歌,让这种
古老的乐器,不仅突然以一个完全正面
的新形象获得了一瞬但足以永恒的新生。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古人使泥土“歌唱”的过程。
(2)请将下面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填写在括号中。(每空填一种说明方法)
①这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大约有七千年的历史。________
②这种损与古代的损相比,音域宽广,音色低沉深厚,空灵柔美。________
(3)根据选文,填写下表A、B、C处内容。
时间
大约七千年前
大约在四五千年前
大约3500前
“损”的发展阶段
只有最上面的一个孔
A________
进一步发展,有了三个音孔,能吹四个音
公元前1000多年的晚商时期
B________
公元前7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
C________
2004年
设计出了10孔的低音坝
(4)如何理解第⑦段加点词“时来运转”的含义。
【答案】
(1)古人借助水和火将泥上制成陶,再用陶轮制造出比较标准的圆形器皿,再
将圆
形器皿作为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使泥土歌唱。
(2)列数字;作比较
(3)发展到两个音孔,能吹三个音;发展到五个音孔,能吹
六个音;;损已有六个音孔—
—上一、前三、后二,能吹出完整的五声音阶和七声音阶。
(4)古代击而歌是文化落后粗俗的标志,而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一段荡气回
肠的《
击行而歌》,让“行”这种古老乐器获得了永恒的完全正面的新形象。
【解析】【分析】(1)泥土本身是发不出声音的,但是人类大约在1万到1. 5 万年前获
得了一项革命性的技艺,那就是借助水和火将土重新幻化为一种全新的形态,也就是陶。
人们又借助陶轮
的转动,制造出比较标准的圆形器皿。这种标准的圆形器皿则既可以作为
吹奏乐器,又可以作为打击乐器
就可以唱歌了。据此答题即可。
(2) ①“七千年的历史”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②这句话把现代的这种损与古代的
损从音域和音色两方面对比,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3)本题比较简单,只要能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即可从文中筛选出准确答
案。根
据“大约在四五千年前,埙由一个音孔发展到两个音孔,能吹三个音
”可筛选出A处
答案;根据“到公元前1000 多年的晚商时期,埙发展到五个音孔,能吹六个音”可
以筛选出
B处答案。根据“到公元前7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埙已有六个音孔,能吹出完整的五声音<
br>阶和七声音阶了”可以筛选出C处答案。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从文章第⑨段“
也就是说,在古代击缶而歌并不是什么文明的象
征,恰恰相反,那是文化落后粗俗的标志”可以看出古代
击而歌是文化落后粗俗的标志,而
根据“在2008年突然时来运转了,一段荡气回肠的击缶而歌,让这
种古老的乐器,不仅突
然以一个完全正面的新形象获得了一瞬但足以永恒的新生”可知“时来运转”的含
义是:在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一段荡气回肠的《击行而歌》,让“行”这种古老乐器获得了
永恒的完全正面的新形象。
故答案为:⑴ 古人借助水和火将泥上制成陶,再用陶
轮制造出比较标准的圆形器皿,再将
圆形器皿作为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使泥土歌唱。
⑵1、列数字 ;2、作比较
⑶1、发展到两个音孔,能吹三个音;2、发展到
五个音孔,能吹六个音;3、损已有六个
音孔——上一、前三、后二,能吹出完整的五声音阶和七声音阶
。
⑷ 古代击而歌是文化落后粗俗的标志,而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一段荡气
回肠
的《击行而歌》,让“行”这种古老乐器获得了永恒的完全正面的新形象。
【点
评】⑴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
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
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
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
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⑵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的分析能力。说明文常用的说明
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
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摹状貌
、引用。做这样的题,要在平时
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及其特的基础上再结合文章有关内容判断所使用的说
明方法。
⑶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这道题,需要阅读全文,寻找相关段落,提炼关键信息
解答。
⑷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关键语句含义的能力。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
二要
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
17.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怎样才算认识一朵花(有删改)
闫晗
①近两年,博物学突然火起来,选带着各色识图软件,不知道花的名手
不要紧,手机拍
下一张照片,上传至软件,立即就合由现其学名,时代在进步,技术带来诸多使利。可怎
样才算真的认识一来花呢?
②现在是个流行二手“知识胶囊”的时代,有人
替你读书,替你思考,把简单粗暴的结果
告诉你。读了某篇书评,你就以为了解了整本书;听了几分钟电
影解析,就有了与人聊天
的谈资;别人的观点很新奇,你现被投喂得心满意足。可是,你真的承它们建立
连接,拥
有它们了吗?(A)
③植物和人一样,你记使一个人的名字就算了
解他了吗?哪怕是生活在周围的熟人,有
些也不过是点头之交。他们的个性、喜好、热气腾腾的生活或是
完解和苏且,我们都一无
所知,有的只是相适时无关紧要的一句末破。(B)
④那些写植物写得好的文章,大都掺杂着人生体验和领悟,作者与那些花草有一些私人
的故事,吴于童年
、故乡、城市、风土人情,甚至友情和爱情。这样才算认识和了解它
们,跟它们拥有了一段与众不同的关
系。写美食的文章也一样,通过一种食物,我们想看
到的往往是金、温暖、慰籍和自己的人生。(C)<
br>
⑤大数据带给我们很多信息,众多人的爱好、品位在商家那里有了判断,你被大多数人
代表和选择了。小学生都可以用大数据分析苏轼了,看上去根新潮。可没有人能代替你的
感受,
个人的记忆博物馆是无法故平地、被量化的。(D)
⑥就像你与那些植物的关联,你
与身边一个义一个人交换过的能量、拥有的故事、经历
过的陪伴一样。有无限的细节和微妙的感受,藏在
某个地方。可能表达不出来,但是你知
道,它们真实存在着,而且无比重奏。
(1)结合第②段内容说说你对“二手‘知识胶囊’”的理解。
(2)根据要求答题。
①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②以下材料放在哪一处最合适?(填字母)为什么?
材料:那些电影被剥离了配乐、
光影的魔术,只第下一个同举的故事框架;那些名著的细
节、人物对白你看不到,只有别人的印象和评价
,而缺乏自己感性的、直观的经验。
③说说本文第③段在说明方法上的特点及其作用。
(3)怎样才算认识一朵花?阅读文章后用自己的话回答这一问题。
【答案】 (1)“知识胶囊”,由药学概念演变而来,指用胶囊包装的知识。二手知识胶囊
是指借别人的分析理解文章获得对某一知识的了解,并不是直接获得。
(2)① 由身边事说起增强趣味性和亲切感;引出说明的话题。②放在A处。因为这一段
以观影和读书为例,说明 了“流行二手‘知识胶囊’”现象,并在结尾设问,材料正好与前文呼
应。③作者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形 象而鲜明地说明记住花的名字并不能算了解一朵花。
(3)只有认识和了解了花里掺杂的人生 体验和领悟,作者与那些花草背后关于童年、故
乡、城市、风土人情,甚至友情和爱情的故事,才算认识 一朵花。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胶囊'是药 学概念,”知识
胶囊“是由此演变而来,指用胶囊包装的知识。从第二段中的语句意思可以概括出”二手 知
识胶囊'指借别人的理解而获得对知识的一定了解,并不是自己去直接学习思考而获得。
(2)①考查考生对文段在文章机构上的作用的理解能力。第一段的内容是讲述我们每个
人身 边的事情,增强亲切感,同时也引出了说明的对象。②材料以观影和读书为例,说明
了“流行二手知识胶 囊”现象,所以应放在A处。③从“植物和人一样”可以判断所使用的说
明方法是:作比较,说明了记住 花的名字并不能算了解一朵花。
(3)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能力。考生要 仔细阅读文本后,联系文本的
内容进行概括回答。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语句进行回答。如第四段中“那些写 植物写得好的文
章,大都掺杂着人生体验和领悟,作者与那些花草有一些私人的故事,吴于童年、故乡、
城市、风土人情,甚至友情和爱情。这样才算认识和了解它们。”归纳出答案:只有认识和
了解 了花里掺杂的人生体验和领悟,作者与那些花草背后关于童年、故乡、城市、风土人
情,甚至友情和爱情 的故事,才算认识一朵花。
故答案为:⑴“知识胶囊”,由药学概念演变而来,指用胶囊包 装的知识。二手知识胶囊是
指借别人的分析理解文章获得对某一知识的了解,并不是直接获得。
⑵“知识胶囊”,由药学概念演变而来,指用胶囊包装的知识。二手知识胶囊是指借别人的
分 析理解文章获得对某一知识的了解,并不是直接获得。
⑶只有认识和了解了花里掺杂的人生 体验和领悟,作者与那些花草背后关于童年、故乡、
城市、风土人情,甚至友情和爱情的故事,才算认识 一朵花。
【点评】⑴考生对文本要认真阅读,对文本语言要善于归纳。
⑵考生在平时要注意知识点的积累,掌握说明方法的种类,并且能够联系具体的语句阐述
其作用。
⑶考生要注意联系文本,根据问题在文本中找到答案。
18.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小题。
5G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①2018年,我国多地开展5G试点。以高速率、高可靠、低时延、超大数量终端网络为
特点的5G, 正在走入我们的生活。5G时代来临,普通用户将收获哪些红利,又需要做好
什么准备?
②5G+上网,超快网速需设备升级。每秒传输10GB,相当于1秒钟能下载一部高清电影,速度是4G网络的100倍……从4G到5G的升级,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意味着用户上网
体验 的大升级。用户可以轻松在手机上看高清电影,玩VR(虚拟现实)游戏更加流畅真
实。
③铺设5G网络,需要大量基础设施投入。为了获得更快传输速率,需要建设数
量更
多、密度更大的5G基站,基站设备、天线选址建设、优化调试等方面,都需要比4G高得
多的资本投入。
④对于用户来说,目前的主流手机均不支持5G,用户想“尝鲜”,
先得换一台新手机。预
计我国将在2019年下半年生产出第一批5G手机。想要升级换代,还得耐心等
待。
⑤5G+出行,无人驾驶应安全第一。湖北一司机对无人驾驶技术既兴奋又忐忑
。一方
面,司机变乘客,解放了双手;另一方面,把生命安全拱手交给看不见、摸不着的人工智
能,总是不太放心。今年3月,中国电信、中兴通讯、百度公司在雄安新区完成国内首个
基于5G网络实
况环境下的无人驾驶车测试。测试中,无人车转向、加速、刹车不在话
下,未来,无人车还将针对红绿灯
信息、天气信息、路面情况处理等接受一系列测试。
⑥今年4月,重庆宣布将建立基
于分级自动驾驶的智慧交通及自动驾驶演示验证与示范
平台。5月17日,工信部相关人士提出将在5G
和车联网领域推动人工智能应用。
⑦5G+家居,还可以提升智慧生活家居体验。业
内人士指出,5G网络地址数量大,允许
每个人都拥有很多台物联网设备,5G网络的功耗又相对较低,
能保障较长的续航时间,加
之网络延迟小、出错概率小,因此为智能家居等物联网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⑧有网友担心,到了5G时代,很多智能家居由手机操控。如果发生手机丢失、手机
信
息泄露,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后果不堪设想。
(1)选文主要从________几个领域说明了5G时代来临之前我们应该先做好准备。
(2)5G来了,对于普通用户来说需要做什么准备?
(3)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一个横线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
每
秒传输10GB,相当于1秒钟能下载一部高清电影,速度是4G网络的100
倍……________
、________
(4)阅读下面链接的材料,回答问题。
【链接
材料】智能家居是在互联网影响之下物联化的体现。智能家居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家
中的各种设备(如音视
频设备、照明系统、窗帘控制、空调控制、安防系统、数字影院系
统、影音服务器、影柜系统、网络家电
等)连接到一起,提供家电控制、照明控制、电话
远程控制、室内外遥控、防盗报警、环境监测、暖通控
制、红外转发以及可编程定时控制
等多种功能和手段。与普通家居相比,智能家居不仅具有传统的居住功
能,兼备建筑、网
络通信、信息家电、设备自动化,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交互功能,甚至为各种能源费用节
约
资金。
①通过阅读选文和连接材料,说说5G对于智能家居的发展起什么关键性作用?
②请举出一个智能家居的例子。
【答案】
(1)5G+上网、5G+出行、5G+家居
(2)用户想“尝鲜”,得先换一台新手机。
(3)列数字;作比较
(4)①5G网络功耗较低,续航时间较长,网络延迟小、出错概率小,能为智能家居发展
提供技术
保障。②家中安装视频健康设备,远程监控家里的一切。定时电饭煲,定时自动
煮饭。
【解析】【分析】(1)据第②段“5G+上网,超快网速需设备升级”第⑤段“5G+出行,无
人驾驶应安全第一”第⑦段“5G+出行,无人驾驶应安全第一”,抽取关键词即可。
(2)据第④段“对于用户来说,目前的主流手机均不支持5G,用户想‘尝鲜’,先得换一台
新手机”,抽取关键词句即可作答。
(3)本句例举“10GB”“100倍”等数据,
属于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速度是4G网络的100
倍”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
4)①本题考查文本内容和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本题据第⑦段“5G网络的功耗又相对
较低,能保障较
长的续航时间,加之网络延迟小、出错概率小,因此为智能家居等物联网
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抽取关键
词句即可概括。②本题考查列举事例。本题可根据材料对
智能家居的定义和范畴介绍,举出事例。将家里
的空调与WIFI连接,进行远程开关机等操
作。
故答案为:⑴
5G+上网、5G+出行、5G+家居
⑵ 用户想“尝鲜”,得先换一台新手机。
⑶ 列数字 、作比较
⑷ ①5G网络功耗较低,续航时间较长,网络延迟小、
出错概率小,能为智能家居发展提
供技术保障。②家中安装视频健康设备,远程监控家里的一切。定时电
饭煲,定时自动煮
饭。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信息的筛选和整合的能力,解答此
题要求考生整体感知文中,
理解文中的内容,抓中心语句进行回答。
⑵本题考查的
是考生对文中内容的理解能力。要求考生整体感知文中,理解文中的内容,
结合题干的要求,确定答题的
范围,找中心语句进行回答。
⑶本题考查说明文说明方法的理解。要求考生在平时掌握说明
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注意对
语句的辨析和理解。
⑷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和材料
的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抓中心语句,抽取
关键词语进行概括。
19.阅读下面的文章后,完成下列小题
丝绸之路能更名吗?
①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首次提出“丝绸之路”这个概念,因为他通过考察,认为当时路上运输的主要货物是丝绸。尽管西域考古挖掘出一些丝织品,但这只说明“丝绸之路”确
实运送过
丝绸,而不能说明运送的主要物品是丝绸。今天“丝绸之路”大名鼎鼎,也是西北
旅游的黄金招牌,但仔
细想来,这个名称只是一个西方人站在西方的立场和角度提出来
的。一条路的货物流向应是双向的,从东
向西运送的是丝绸,那么从西向东运什么?
②社科院考古所的巫新华先生和同事们所
进行的“玉石之路”考察,不仅回答了这个问
题,而且使这个问题更进一步地深化。如果说“丝绸之路”
从东向西运送的是丝绸,那么大
量的事实证明,从西向东运送的重要货物是玉石。历来的考古发掘中,都
会发现大量的玉
器。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中出土了750多件玉器,其中一部分玉经鉴定是来自新疆的和
田
玉。这说明至少在商代“玉石之路”就运行了。殷商以后,新疆的和田玉开始源源不断地进
入
中原,形成一个又一个用玉、赏玉的高潮。
③更为奇特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服药成风
,玉的功用竟然在饰品、礼器、艺术品之外,
又添一项:口服。当时服用的药主要是用玉
屑制成的“玉石散”。著名思想家,药学家葛洪
说:“玉亦仙药,但难得……当得璞玉,乃可用也,得于
‘于阗’(古时于阗下辖和田县)白玉
尤善。”可见,一般的玉勉强可用,如果能服用“和田玉”,那就
相当今天服用“脑黄金”了。
唐宋元明清,新疆和田玉一直是中原最受欢迎的紧俏商品,甚至一直到今天
,如果你到北
京的民间文物市场潘家园去看看,就会发现新疆和田玉仍然紧俏如初。
至此,可以认为
“丝绸之路”似乎叫做“丝玉之路”更为贴切。
④无独有偶
,与西北“丝绸之路”相对应的是蜿蜒在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和青藏高原的“茶马
古道”。“茶马古道”这
名称是一个年轻的中国学者李旭和他的5个朋友首先提出来的。李旭
解释说:茶是古道上运输的主要物品
,马是运输的主要工具,因此谓之为“茶马古道”。有
意思的是,还有一篇讲茶马古道的文章,作者是一
位藏族学者格勒,但他对“茶马古道”的
解释是“茶马互市”。“茶马互市”是指从宋朝开始,朝廷在四
川等省设茶马司,专门负责用
茶叶与少数民族交换马匹,因此“茶马古道”是茶与马互换的通道。这种解
释与李旭等的解
释有些差别,这种差别也许双方都没有意识到。然而正是这种无意识的差别,蕴含有深层
的文化内涵。“茶马古道”四个字在李旭等汉族学者脑海里唤起的画面是,大山褶皱中艰难
跋涉
的马帮和马背上的茶叶,而在藏族学者格勒眼前推出的却是高原草地上纵横驰骋的骏
马和以马易茶的场景
。
(1)简要分析本文标题的特点和作用。
(2)第③段划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联系全文内容
,谈谈你对第②段“社科院考古所的巫新华先生和同事们所进行的‘玉石
之路’考察,不仅回答了这个问
题,而且使这个问题更进一步地深化。”一句的理解。
【答案】 (1)采用问句的
形式,引起读者对丝绸之路名称的思考;设置悬念,激发读者
的阅读兴趣;概括了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
(2)引用或引资料,通过说明魏晋时期玉石口服的特点,说明丝绸之路从西向东运送玉石<
br>的事实,增强说服力。
(3)社科院考古所“玉石之路”的考察不但解答了货物流通的
双向问题,而且揭示了“丝绸
之路”命名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解析】【分析】
(1)标题“丝绸之路能更名吗?”,从语言角度分析,采用疑问句的形式
来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关注,
能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从内容上分析,揭示了文章说明的
主要内容。这样分点来答,既使答案内容完整
无缺,又使答案内容层次清晰。
(2)“玉亦仙药,但难得……当得璞玉,乃可用也,得于
‘于阗’(古时于阗下辖和田县)白
玉尤善”一句明显运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第2段中的
观点句“那么大量的事
实证明,从西向东运送的重要货物是玉石”或“新疆的和田玉开始源源不断地进入
中原,形
成一个又一个用玉、赏玉的高潮”。在答作用时一定要找到文段中的观点句或说明对象。说明方法就是为说明观点和说明对象服务的。
(3)“社科院考古所的巫新华先生和同事
们所进行的‘玉石之路’考察,不仅回答了这个问
题,而且使这个问题更进一步地深化”一句的前半句很
好理解,难在对“使这个问题更进一
步地深化”含意的理解。通过阅读全文,我们可以分析出“使这个问
题更进一步地深化”,是
指揭示了“丝绸之路”命名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文章不但解答了“丝绸之路”的
命名问题,而
且揭示了“丝绸之路”命名所反映的文化背景。
故答
案为:⑴采用问句的形式,引起读者对丝绸之路名称的思考;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
阅读兴趣;概括了文
章说明的主要内容。
⑵引用或引资料,通过说明魏晋时期玉石口服的特点,说明丝绸之路从
西向东运送玉石的
事实,增强说服力。
⑶社科院考古所“玉石之路”的考察不但解
答了货物流通的双向问题,而且揭示了“丝绸之
路”命名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点评】
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标题的理解能力。考生要注意对文章整体感知,了解文章内
容,理清思路,注意平时对
文章标题理解角度和方法的积累,及基本术语的掌握和运用。
⑵标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的
理解。解答此题考生要掌握常用说明方法技巧作用,要结合
句子进行分析理解,掌握答题的基本模式。<
br>
⑶标题考查关键语句的理解能力。考生要熟读文章,理解句子的意思,结合具体的段落进行分析理解。
20.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放下手机,不然你真的会瞎
李斐然
①微软的报告称,7
7%的18岁到24岁的年轻人会在做任何事之前先伸手去找自己的手
机。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博士亚当
·奥尔特研究了这种技术上瘾的现象。在他的调查里,超
过59%的人承认,他们依赖社交媒体,如果超
过半小时没有上网查看,他们就会觉得焦躁
不安,无法集中精力。在另一次调研中,46%的人表示,他
们无法忍受没有智能手机的生
活。显然,我们被眼前的这个屏幕迷住了,逐渐上瘾。
②为什么屏幕会吞没我们的生活,抢走这么多的时间?在采访了开发者,查阅了数据报
告后,我终于开始
明白,我们每个人身边究竟在发生什么——根据微软加拿大分公司发布
的关于人类注意力的研究报告,在
2000年,普通人的注意力能保持12秒,而到了2013
年,人们只能聚焦8秒。人类的注意力正在
萎缩,但绝大多数科技产品赖以生存的基础,
就是用户的注意力。所以,一个成功产品经理的职责,就是
在一个又一个8秒内不断地释
放新的刺激点,锁住用户的注意力。
③这一切
细微设计,从医学角度看,简直就是一出悲剧。在正常状态下,人类的眼睛每
分钟要眨15到20下,也
就是说,每隔3秒钟左右,眼睛有一次不自主的眨眼,这个过程
被称为“瞬目过程”。每一次完全的瞬目
过程,上下眼睑完全覆盖眼球表面,让泪液均匀分
布在角膜和结膜上,保持它们的湿润,并且让眼球得到
至少0.2秒的休息。
④但是,电子屏幕设计本身就是对眼睛的一种刺激,导致它无
法实现完全地眨眼,每分
钟眨眼次数减少一半,甚至减少至13。更要命的是,屏幕还在源源不断跳出新
的刺激点,
眼球就会不自主地被吸引过去,从一个刺激点接连不断地转移到另一个刺激点,在移动过程中,眼睛持续保持紧张状态,完全瞬目次数明显减少。
⑤屏幕上的这些设计,
导致眼睛内膜泪液分布不均匀,增加了泪液的蒸发。最新的研究
发现,过度使用屏幕最终会影响泪腺分泌
, 因为泪腺受到的刺激少了,总体分泌量就会
受损。我们的眼睛会更容易疲劳,也更容易患上干眼症,
进而诱发更多眼部疾病。这种看
似并不严重的状态积年累月会影响人类视力,特别是代际视力变化。根据
世界卫生组织的
预估,到2050年,全球会有超过一半的人近视,而东亚地区这个比例
会更高。
⑥那么,医生能给我们提供帮助吗?
⑦“阳光
对视觉发育的影响,是小儿眼科和视光学领域最热的课题之一。”北京大学第一
医院的眼科医生文静说。
大量研究数据证明,太阳光照充足的环境,能够形成周边离焦,
减缓眼轴伸长,还能刺激视网膜释放多巴
胺,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光谱均匀的日照对眼
睛也有保护作用。
⑧对照太
阳和屏幕的光谱,就能清晰地看到它们之间的差异——太阳的光谱,是一种连
续的全光谱,它拥有不同波
段的光,这种光源经过长距离的传递,均匀地弥散在我们的眼
睛里,温和而均匀地剌激视网膜细胞发育,
在过去的数千年里,养护着人类的眼睛。研究
者的建议是,儿童需要每天在至少1万勒克斯的光照下待3
个小时,才能有效避免近视。
但问题是,它很难实现……
⑨每年夏天,很多
小升初的孩子会来医院看眼睛,他们在诊室里崩溃大哭,无法接受自
己一生要与衰弱的视力共存这个事实
。而在此之后,他们还将继续面临一个更严酷的世
界,永远在线,永远看着屏幕工作。只不过,活在此刻
,还是要放下工作,走出房间,去
晒晒太阳。
(摘自《博客天下》2018年第21期,有删改)
(1)手机屏幕对我们的眼睛有哪些伤害?请分点概括。
(2)第②段划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今年的
两会上,很多代表提出“加强视力保护应是国家战略,全社会的行动”,请结合
文章内容,谈谈应该如何
保护眼睛,提高视力。
【答案】
(1)①8秒钟内不断释放刺激点,锁住用户的注意力;
②导致眼睛无法完全眨
眼,每分钟眨眼的次数减少;
③导致眼睛内膜泪液分布不均匀,眼睛容易疲劳,诱发眼
疾。
(2)运用了列数据和
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从时间长短上做对比,科学准确且突出有力地说
明了人类的注意力正在萎缩这一特点
,体现了说明文的科学性。
(3)①少使用手机,少看电子屏幕;②不要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
看;③多去室外晒太
阳,见太阳光。
【解析】【分析】(1)可提取第2段“
到了2013年,人们只能聚焦8秒。人类的注意力正
在萎缩,但绝大多数科技产品赖以生存的基础,就
是用户的注意力”,第4段“电子屏幕设
计本身就是对眼睛的一种刺激,导致它无法实现完全地眨眼,每
分钟眨眼次数减少一半,
甚至减少至13”,第5段“最新的研究发现,过度使用屏幕最终会影响泪腺分
泌,因为泪腺
受到的刺激少了,总体分泌量就会受损。我们的眼睛会更容易疲劳,也更容易患上干眼症,进而诱发更多眼部疾病”等句,即可整理出正确答案。
(2) “12秒”“8秒
”这显然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在2000年,普通人的注意力能保
持12秒,而到了2013年
,人们只能聚焦8秒”整句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
明了本段的观点句,即“人类的注意力
正在萎缩”。在答作用时一定要找到文段中的观点句
或说明对象。说明方法就是为说明观点和说明对象服
务的。
(3)首先要读懂原文,运用原文所讲的相关知识,来谈应该如何保护眼睛,提高视
力的
问题。告知读者在生活中如何做到正确使用手机。此题的答案比较开放,所提建议合理即
可。如浏览手机的时间不要太长,不管是玩游戏还是看书,每隔一段时间一定要休息下,
眺 望远处。或闭上眼睛。如果是儿童,则建议一次最多玩15~20分钟。注意光线的强弱
度,要让有效的 光线从左前方照射过来,以免阴影长时间对视力造成影响。经常做眼保健
操,加强视力训练或“走出房间 ,去晒晒太阳”等。
故答案为:⑴①8秒钟内不断释放刺激点,锁住用户的注意力; ②导致眼睛无法完全眨
眼,每分钟眨眼的次数减少; ③导致眼睛内膜泪液分布不均匀,眼睛容易疲劳,诱发眼
疾;
⑵运用了列数据和作 比较的说明方法。从时间长短上做对比,科学准确且突出有力地说明
了人类的注意力正在萎缩这一特点, 体现了说明文的科学性;
⑶①少使用手机,少看电子屏幕;②不要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看; ③多去室外晒太阳,
见太阳光。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提取 ,信息的筛选、分析、提取这类题,做
题时,应首先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有了明确的目的,就有了筛选 的范围和标准;其次是
正确理解所找信息的内涵,从而进行恰当取舍,避免有所偏颇或答非所问;
⑵本题考查的是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根据标志性语言判断说明方法类型,结合上下文及该
段的说明中心,分析其说明作用即可;
⑶本题的答案比较开放,答题时要读懂原文,运用原 文所讲的相关知识,根据课文内容,
说法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