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西南财经大学录取分数线-非主流情侣网名超拽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二)阅读下文,完成17-20题。(11分)
植物“气象员”
张晓天 <
br>①植物不仅供给人们氧气和果实,而且也可以预报天气。人
们在生产过程中,观察到了一些植物预
报天气的规律。发现它们
可以预报阴雨和温度。
②天气晴朗时,南瓜蔓梢是向上翘起生长的。
如果发现南瓜
蔓梢下垂,那是天气转为阴雨的征兆;如果在连绵阴雨的天气
里,南瓜蔓梢由下垂
转为上翘,那就表明阴雨天气即将结束,晴
朗的天气马上就会到来。南瓜蔓为什么能指示天气呢?原来,
天
气在变化时,南瓜有向阳性和向阴性,这是南瓜在进化过程中为
了更好地适应天气保护自身所
形成的特性。
③风雨草生长在我国西双版纳的密林中,能预报风雨,它开
花的习性很特殊,没
有固定的时间。可每当暴风雨来临之前的两
三天,它那小巧玲珑的花就开放了。而且暴风雨过后,它的花
开
得越发齐整和鲜艳,好像只有经过暴风雨的洗礼,才能显露其本
身。
第 1 页
共 1 页
④“含羞草害羞,天将阴雨。”天气正常时,你用手指触动它的叶柄,叶子马上就会合拢,但是很快就会恢复常态。如果叶
片自然下垂合拢,便是阴雨天气的征
兆。
⑤在秘鲁的安第斯山区生长着一种奇特的“晴雨花”,它的
花瓣紧密无隙,吸水性和透气
性都很弱。因此,每当下雨前气压
低、空气中的水气密度饱和时,花蕊深处的露珠也就消失了。这
种现象是表明晴朗天气即将逝去,阴雨天马上就要到来。因此,
当地居民将这种花称为“晴雨花”。
⑥在炎热的夏季里,茅草的叶子和茎的交界处会冒出一小团
水沫来,好像螃蟹吐沫那样,因此老
百姓总结出“茅草叶柄吐
沫,明天冒雨干活”的农谚。
⑦在瑞典的南部生长着一种名叫“三色
鬼”的草,人们称它
为“天然寒暑表”,因为这种草对温度的变化极为敏感。在20℃
以上时,
它的叶片都是向斜上方伸出;温度若降低到15℃时,枝
叶就向下运动,直到与地面平行时为止;当温度
下降到10℃时,
枝叶向下弯曲:如果温度回升到原来的状况,叶片就会恢复到原
状。
⑧栗子树不但感觉灵敏,而且还能预测天气。进入冬季以
后,在预测到有霜或下雪的坏天气将要来临时
,它会提前几个星
期长出芽来。研究证明,栗子树是在对夜间的时间长度进行“测
量”之后,预
知严冬的到来。
第 1 页 共 1 页
⑨在我国东北各省,农
民喜欢在房前屋后或田边地头种植鬼
子姜,用它的块茎来腌制咸菜。据观察,鬼子姜能准确预报初
霜,在它开花10天左右,就要降第一场霜了,从而提醒农民做好
防霜抗冻的准备工作。
(选自xx年第5期《百科知识》,略有删改)
17、选文标题运用了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3分)
18、下面农谚适合用于本文的一项是()(2分)
A、河里泛青苔,必有大雨来。
B、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C、老鹰盘旋,天气转晴。
D、子夜杜鹃啼,来日晒干泥。
19、选文第⑥⑦段的位置能否调换,为什么?(3分)
20、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看看说明了什么道理。(3分)
链接材料:
杏花开了
,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
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庄稼;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
懂得它在
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大自然的语言》)
阅读《动
物的忧伤》,完成10(8)段都依次说了那些动物的
寂寞情形?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来说明?(4分
)
14、第(6)段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第 1 页 共 1
页
15、由文中的信息得知蚂蚁和猴子哪种动物更难以承受孤
寂?为什么?(2分)
(二)阅读《动物的忧伤》。(15分)
10、动物也会感到忧郁、苦闷和沮丧。(2分)
11、原文用问句开头,提起人们注意,引发读者思考,又引
起下文,改为陈述句就没有这样的
效果了。(2分)
12、动物也有感情。(2分)
13、猴子、小鸟、鱼、昆虫。(2分)
是按照从高级动物到低级
动物对寂寞环境的适应能力逐渐下降,忧伤程度逐渐加重的逻辑
顺序来
说明的。(2分)
14、举例子。(1分)举戴菊鸟和长尾山雀被关进笼子以后,就
会很忧郁
,很孤独,因而很快就死去。(1分)以此说明对低级动物
来说寂寞就更难以忍受了。(1分)
15、蚂蚁更难以承受孤寂。(1分)相对蚂蚁,猴子是更高级的
动物,它们可以尝试把其他种类的动
物<比如人)作为自己的伙
伴。(1分)
阅读下文,完成21—25题。(18分)
天赐良“源”
浩瀚的海洋不仅面积占整个地球表面积的
70、8%,而且是世界
上最大的太阳能接收器:6000万平方千
米的热带海洋平均每天吸收的太阳能就相当于2500亿桶石
油所含
的热量。吸收太阳热能的海洋表面温度较高,而在一定深度下的
第 1 页 共 1 页
海水温度较低。海洋表面在太阳的照射之下,和长期未受到光线
照射
的深海产生了温差,一般在热带地区,地层与1000米深处的
海水温差可达25℃。由于存在温差,就
可以利用海洋表面和海洋
深处的温度差来发电。按资源普查的经验公式计算, 在几种海洋
能利
用中,海洋温差能可开发总装机容量为148亿兆瓦。单从数
量上来讲,温差能是最大的。
A
利用海洋温差产生电力的研究已有120多年的历史,海洋温
差发电的概念最早于1881年提
出,但是当时世界上大部分科技发
达的国家都处于纬度较高的温、寒带地区或者是内陆国,缺乏发
展海洋温差发电的基本条件。1926年法国科学家克劳德利用分别
装在两个烧瓶里的28℃温水和冰
块实现了温差能至电能之间的转
换。这个试验虽然产生的电力不大,只能使几个灯泡发光,但却
已经从原理上说明利用海洋温差发电是完全可能的。
理论上的可行并不代表在工程上就可以立即应用。
海洋温差
发电直到上世纪70年代全球爆发能源危机时期,在美国夏威夷成
功建设了世界上第一
座海洋温差发电装置后才得到重视,近年来
的研究使它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B
海洋温差发电机系统是由蒸发器、涡轮机、发电机、冷凝器
等几部分组成。各部分间由很大的管道连接。
蒸发器中是一种在
13~15℃间即可蒸发的液体物质,向其中导入15~28℃的表层温
第
1 页 共 1 页
海水时,工作流体因受温海水加热,而致沸腾,蒸汽经由连接管
路送到涡轮机,使其 转动。
逸出的蒸汽则汇入冷凝器,当向其中导入1~7℃的深层冷海
水时,这些蒸汽受冷凝结成液态的
工作流体,随由其他装置重新
送回蒸发器。这样的操作周而复始地进行,只要表层温海水管与
深
层冷海水管间存有温差,即能经由上述循环从海水中不断获得
电力。
广阔的利用前景 对于海洋温差能的利用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它工作过程中
所需换热面积大,导致建设费用较高,并
且海水会腐蚀设备,海
洋生物也会在机器工作过程中进入设备等等。但是海洋温差能发
电对能源
的浪费远远低于普通火力发电。当海洋电站离陆地较近
时,可考虑直接向陆地上的变电站输送电能;人们
还可以利用海
水在工作过程中分解出的氢作为燃料,或从浓缩海水中提取铀、
重水以及一些稀有
金属,送往陆地供核电站使用。同时它几乎不
会产生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因此对海洋温差能这种清洁能源
的利
用前景可谓分广阔。
21、文章第①段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简
要分析其作用。(4分)
22、请在文章的
A、B两处分别撰写两个适当的小标题。(4分)
A:B:
第 1 页 共 1 页
23、简要说明“海洋温差能”为什么“利用前景可谓 分广
阔”。(4分)
24、下列句子中删去加点的词语对原句意思表达影响最小的
一项是(3分)
A、一般在热带地区,地层与1000米深处的海水温差可达
25℃。
B、单从数量上来讲,温差能是最大的。
C、但却已经从原理上说明利用海洋温差发电是完全可能的。
D、同时它几乎不会产生污染物和温室气体。
25、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本文内容,写出你从中的发现或思
考。(3分)
材料:
上海电力公司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发电项目,风力、太
阳能、生物质能发电齐头并进。根据测算,世博会召
开时,上海
并网清洁能源发电将达到1
46、4兆瓦,其中风电1
39、4兆瓦、
太阳能光伏发电7兆瓦,可为世博园区提供三分
之一的用电量。这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6万吨。
(二)(18分)
21、(4分)列数字、作比较。(2分)突出说明海洋是世界
上最大的太阳能接收器。(2分)(或:突出说明海洋接受太阳能
数量之大)
22、(4分)
第 1 页 共 1 页
A、漫长(长久)的研究历史(2分)。
B、海洋温差发电机的工作流程。(2分)
23、(4分)(1)几种海洋能利用中数量最大;(2)对
能
源的浪费低;(3)产生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少。(答出 任意两
点即可)
24、(3分)C
25、(3分)清洁能源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四、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完成9~12题。(12分)
低碳生活处处可为
冯云
①面对环境的恶化,科学家都鼓励人们过低碳生活。那么,
什么是低碳生活呢?
②
低碳生活涉及碳足迹,碳足迹表示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的
碳耗费量,是测量某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因每日
消耗能源而产生
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一种指标。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
石能源而直接排
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
有较多的第一碳足迹,因为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
放出大
量二氧化碳。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
碳,比如消费一瓶普通的
瓶装水,会因它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
生的碳排放而带来第二碳足迹。碳足迹越大,说明你对全球变暖<
br>所要负的责任越大。碳足迹越小,说明你对环境的保护做出的贡
献越大。
第 1 页
共 1 页
③就个人而言,每个人可以从自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尽量减低碳足迹,选择低碳生活。例如,少开一天车,少吃
一顿肉食大餐,少用一次性筷子,少
开一盏灯等等,都可以减少
碳足迹;甚至用餐做菜时选择烹饪方式也可以减少碳足迹。以土
豆为
例,用烤箱烘烤土豆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用锅煮的要多,而用
锅煮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比微波炉做产生的多。
所以,用微波炉做
土豆就是一种更好的低碳生活。
④另外,棉布衣服与化纤衣服,爬楼梯与坐
电梯,走路与开
车等等,都是前者是低碳生活,后者是高碳生活。生产化纤衣服
要消费更多的石
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所以应当选择
棉布衣服。在家居用电上,使用风电或水电等清洁能源产
生的碳
排放会比使用热电低。在交通出行方面,小排放量汽车在同距离
时碳排放量较少,应大力
推广小排量节能环保型汽车。
⑤尽管低碳生活值得提倡,但是,由于工作需要或其他原
因,人
们不时会进入高碳生活。这时就应当对自己的高碳生活进
行补偿。这种补偿就是所谓的碳中和。这种补偿
就是碳中和。碳
中和指的是,人们可以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生产)直接或间接制
造的二氧化碳排
放量,如果过高,则可以通过植树等方式把这些
排放量吸收掉,或者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
本,然
后个人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他们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
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
碳量,以达到降低温室效应的目的。可
以说,碳中和就是人们对自己高碳生活的补偿。
第 1
页 共 1 页
⑥因此,人类的低碳生活处处可为。
(摘自《百科知识》,xx年第12期,有删改)
9、本文围绕“低碳生活处处可为”谈了哪几个方面?请简要
概括。(3分)
答:
10、“生产化纤衣服要消费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
二氧化碳”一句中为什么连用两个
“更多的”?(2分)
答:
11、第③段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
分)
答:
12、从全文看,文章主要内容是介绍“低碳生活”,但为什
么还要谈“高碳生活”?(3分)
答:
四、(12分)
9、(3分)谈了三个方面:(1)从碳足迹谈什么是低碳
生
活;(2)个人日常生活可以减少碳排量,选择低碳生活;(3)
面对高碳生活应利用碳中和
进行补偿,降低碳排放。(每点1
分,要点概括恰当即可)
10、(2分)两个“更多的”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
学性。它强调了与生产棉布衣服相比,生产化纤衣服将带来更多
第 1 页 共 1 页
的碳排放。说明了生活中通过选择衣服也可以选择低碳生活。
(语意相近即可)
1
1、(4分)运用了举例子和作比较的方法(2分)。运用人
们生活中熟悉的例子,说明了生活中个人是
可以选择低碳生活的
(1分);运用作比较的方法,让人们更具体,更明确地知道了那
一种烹饪
方式更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助于人们在生活中有
效地选择低碳生活(1分)(语意相近即可)
12、(3分)①高碳生活是无法回避的,必须正视,因此写高
碳生活是对前面低碳生活内容的
补充,使文章内容更加全面、完
整。(2分)②高碳生活通过补偿可以降低碳排放,因此谈高碳生
活有助于加强对“低碳生活处处可为”这一认识的理解。(1分)
(语意相近即可)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第 1 页 共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