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
天边的眷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电影《流浪地球》主要讲的是地球经过木星时摆脱木星引力,重新踏上流浪征途的故
事。实际上在刘慈欣
创作的同名小说《流浪地球》中,地球经过木星的过程有惊无险,只
是电影有意制造“噱头”,将这一情
节夸大而已。那么,地球要“流浪”,为什么非得经过木
星呢?其实非常简单,就是为了让地球利用木星
的引力弹弓效应加快速度,使其脱离太阳
系。
引力弹弓就是利用行星的重力
场来给太空探测船加速,将它甩向下一个目标,也就是把
行星当作“引力助推器”。木星就是太阳系中一
个优良的加速器,这不仅在影视作品中呈
现,在现实中更是如此。人类向外太阳系发射的数十件航天器中
,大部分用到了木星的引
力弹弓效应,比如“旅行者一号”、“旅行者二号”、“先驱者号”、“新视野
号”探测器等等,都
曾经利用过木星的引力弹弓效应加速,这样的好处是使航天器的速度大大加快,而且
还能
节省燃料。1977年,由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研制的“旅行者二号”在肯尼迪航天<
br>中心成功发射升空,1981年经过木星时,从秒速不到10公里加速到了秒速35公里左右,
获
得了可以离开太阳系的速度。经过几十年的飞奔后,旅行者二号已经航行到了210亿公
里外的遥远距离
。实际上,不止是木星具有引力弹弓效应,较大质量的天体都可以让围绕
它运行的物体获取引力弹弓效应
,太阳系中的8大行星连同太阳都可以进行引力弹弓效应
的运用,我们的地球也一样。比如我们要去月球
探测,但是我们的长征三号乙型火箭并没
有能力把“嫦娥四号”直接发射到月球轨道上,于是在发射之后
,依靠地球的引力弹弓效应
增加速度和扩张轨道,最终让“嫦娥四号”进入环月轨道运行。
而在《流浪地球》这部作品中,刘慈欣安排了太阳和木星共同给地球加速。故事中讲到
曾经有一段时间地球时而靠近太阳时而远离太阳,这个时候正是在利用太阳的引力弹弓效
应给地球加速;
后来地球又运行到了木星的附近,开始利用木星的引力弹弓效应加速,这
也是因为木星的质量巨大,是地
球质量的318倍,可以把航天器加速到脱离太阳系引力的
程度。不过在电影中,由于木星引力出现不稳
定状况,导致地球难以脱离木星引力甚至出
现了撞向木星的可能性,幸好人类齐心协力克服了困难,地球
才又开启了航向新家园的征
程。
但如果真的将地球运行到木星附近,利用其
引力弹弓效应的话,将是十分不可取的,因
为木星的引力足以将近距离的地球拉变形。电影中,地球的大
气已经被木星吸收,在如此
近的距离,地球势必会被木星引力揉成一个熔岩星球,甚至有被拉碎的可能,
这是绝对不
可以尝试的。所以要让地球利用木星的引力弹弓效应并不容易,这需要在很远的距离上才能保证安全,然而距离太远的话,引力弹弓的加速效应却不明显了。
(1)电影《流浪地球》中用木星给地球加速的做法,在现实中是否可行?为什么?
(2)文章列举“旅行者二号”和“嫦娥四号”的例子,各有什么作用?
(
3)一位父亲为女儿手绘《流浪地球》的讲解图在网迅速走红。请你结合文意,给他的手
绘图配上简要的
文字,解说引力弹弓效应的原理。
(4)这篇文章将刊登在微信公众号”科普大世界
”上,你认为下列哪一个选项最适合做这篇
文章的标题?请说明理由。
A.木星的具有引力弹弓效应
B.为什么地球要经过木星呢
C.地球要流浪,木星怎么帮
【答案】 (1)不可行。如果距离过近,地球会被木
星引力揉成熔岩,甚至被拉碎;如果
距离太远,引力弹弓的加速效应不明显。
(2)
举“旅行者二号”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人类的太空探测船可以通过木星引力弹弓效应获得
加速,脱离太阳系
;举“嫦娥四号”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引力弹弓效应不止是木星独有,较大
质量的天体都可以让围绕它运行
的物体获取这一效应。
(3)当地球运行到木星附近时,被木星引力捕获,围绕木星运行;木
星运行的速度与地球
运行的速度叠加,地球运行的速度大大加快;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地球脱离木星引力
,进
而飞向外太阳系。
(4)选C。这个标题含义丰富,既指出木星如何引力弹弓效
应将地球送出太阳系(怎
样),又含蓄指出这一做法不太现实(怎能),符合文章的主要内容;用“流浪
”“帮”一词
形容地球运行以及木星引力弹弓效应十分生动,激发读者兴趣;标题工整,便于记忆,能<
br>加深读者印象。
【解析】【分析】(1)可分析最后一段“但如果真的将地球运
行到木星附近,利用其引力
弹弓效应的话,将是十分不可取的,因为木星的引力足以将近距离的地球拉变
形。电影
中,地球的大气已经被木星吸收,在如此近的距离,地球势必会被木星引力揉成一个熔岩
星球,甚至有被拉碎的可能,这是绝对不可以尝试的。所以要让地球利用木星的引力弹弓
效应并不容易
,这需要在很远的距离上才能保证安全,然而距离太远的话,引力弹弓的加
速效应却不明显了”等句,即
可整理出正确答案。
(2)举“旅行者二号”的例子的作用,可提取第2段“曾经利用过木
星的引力弹弓效应加
速,这样的好处是使航天器的速度大大加快,而且还能节省燃料”“获得了可以离开
太阳系
的速度”等句;举“嫦娥四号”的例子的作用,可分析第2段“实际上,不止是木星具有引力弹弓效应,较大质量的天体都可以让围绕它运行的物体获取引力弹弓效应”等句,即可整理
出答案。
(3)首先要读懂原文,运用原文所讲的相关知识,或从文中提取关键性的信息来讲清引<
br>力弹弓效应的原理。一定要把过程写清楚:地球运行到木星附近——被木星引力捕获——
围绕木星
运行——两种速度叠加加快了运行速度——脱离木星——飞向外太阳系。
(4)拟题时无损
原意,不能丢掉语段中重要的信息;抓住关键词语。如“地球要流浪,木
星怎么帮”为好,结构上,照应
了文章开头“电影《流浪地球》”的例子。语言上,“流
浪”“帮”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有趣,激
发读者兴趣。内容上,指出木星如何引力弹弓
效应将地球送出太阳系的,又含蓄指出这一做法不太现实。
这样分点来答,既使答案内容
完整无缺,又使答案内容层次清晰。
故答案为:⑴
不可行。如果距离过近,地球会被木星引力揉成熔岩,甚至被拉碎;如果距
离太远,引力弹弓的加速效应
不明显。
⑵ 举“旅行者二号”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人类的太空探测船可以通过木星引力弹弓
效应获得加
速,脱离太阳系;举“嫦娥四号”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引力弹弓效应不止是木星独有,较大质<
br>量的天体都可以让围绕它运行的物体获取这一效应。
⑶ 当地球运行
到木星附近时,被木星引力捕获,围绕木星运行;木星运行的速度与地球运
行的速度叠加,地球运行的速
度大大加快;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地球脱离木星引力,进而
飞向外太阳系。
⑷ 选
C。这个标题含义丰富,既指出木星如何引力弹弓效应将地球送出太阳系(怎样),
又含蓄指出这一做法
不太现实(怎能),符合文章的主要内容;用“流浪”“帮”一词形容地
球运行以及木星引力弹弓效应十
分生动,激发读者兴趣;标题工整,便于记忆,能加深读
者印象。
【点评】⑴本
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通篇阅读,分出层次,梳理脉络,全盘把握,根
据题干要求找出答案区域,找
到关键语句分析,或用自己的语言简洁概括。
⑵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事物或事理,一要注意事例的代表性,二要注意例子的适量
性。 运用举例
子的说明方法好处(作用):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更生动形象,读者
更明白,增强说服力。
⑶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及知识迁移的能力。题干要求结合文意,给这位父亲的手绘图
《流浪地球》配上简要的文字。目的是解说弓引力弹弓效应的原理。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
能力。首先要读
懂原文,运用原文所讲的相关知识,或从文中提取关键性的信息来讲清引
力弹弓效应的原理。
⑷本题考查文章标题的把握,注意结合文章内容,选择最合适的标题。
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5G,连接美好未来
①每年三四月份,草长莺飞日,赏花正当时,玉渊潭公园都会迎来樱花节。今年的樱花
节,游客感到购票
更方便,游园体验更舒适。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是北京市公园管
理中心将5G网络技术应用到景区
,节省了游客入园时间。
②无论3G,4G还是5G,这其中的“G”代表Gene
ration(代)的意思。5G指的是第5代
移动通讯网络,它是目前4G网络下一代的升级版。
③从理论上讲,5G网络速度将是4G的百倍甚至更多,其峰值数据传输速率可达
20Gbps,甚至能达到25Gbps。这将给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游戏的普及提供
可能。目前,用手机在线玩AR、VR游戏还比较困难,这主要是因为现在的4G网络达不到
AR,V
R技术所需的网速。5G时代,人们的移动娱乐生活将更加丰富精彩。
④5G能够连
接大量物联网设备,具有低延迟的特点。从固定的用户终端,一直到时速
500千米的超高速列车,5G
保证未来用户的数据连接不会掉线,从而建立一个更智能、更
连接的世界。今年4月3日,全国首例5G
远程心脏微创手术由广州教授团队“隔空”指导,
高州医院医生主刀实施。相距400公里,手术画面却
几乎没有延迟,身处广州的医学专家
仿佛亲临现场。如果信号传递慢,网络反应延迟,指令下达出现迟缓
,就难以达到理想效
果。5G技术为优质医疗资源共享插上了翅膀,给病患带来福音。
⑤未来,5G网络信号无处不在。目前,在日常生活中,上班族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烦
恼
:乘坐地铁时,刚好客户打来微信电话,还没谈几句便因网络信号不佳而被迫中断,这
种情况将不会再发
生,5G基站是一种微基站,身量更小、分布更多,可以发出比4G信号
塔更高密度的信号,因此解决了
地下空间等区域信号存在盲点的问题。对于普通用户来
说,这就意味着将获得更高质量的
语音和视频通话服务。
⑥目前,中国的5G产业仍处于发展阶段,有着巨大的商业潜
能,前景广阔。5G与各行
业深度融合后,会涌现出自动驾驶、工业互联网、智慧医疗等大量新兴业态。
2019年的央
视春晚,中国电信率先通过5G网络实现4K高清直播和视频回传,全程流畅无卡顿、无
中
断。
⑦移动通信技术的更新换代不是一蹴而就的,仍有一些发展难题需要
不断解决。中国迈
入5G时代的铿锵步伐,正不断激发着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尽想象。
(根据《人民日报》《科学大众》等资料整理)
(1)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2)按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第④段中画线句中的“几乎”能否去掉?为什么?
②第⑥段中画线句中“涌现”的意思是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
(3)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联系全文概括5G网络的特点。
【答案】 (1)通过写5G网络技
术应用到景区后使游客游园体验更舒适的事例,引出本文
的说明对象5G网络技术,增强文章趣味性,激
发阅读兴趣。
(2)①不能,“几乎”是“接近于”的意思,说明手术画面接近于没有延迟,
若删去则变成手
术画面没有延迟,说法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②“涌现”指的是人或
事
大量的出现,写出了5G与各行业深度融合后,会大量出现新兴业态,体现了5G产业巨大
的
商业潜能、前景广阔。
(3)作比较、列数字。列出了20,25等数字并将5G的网络速度
与4G的网络速度进行比
较,准确具体、突出强调了5G网络速度快的特点。
(4)
①网络速度快;②能够连接大量物联网设备,低延迟;③信号无处不在;④有巨
大的商业潜能,前景广阔
。
【解析】【分析】(1)这篇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 5G网络技”,开头叙述5G
网络技术应
用到景区后使游客游园体验更舒适的事例,这样一方面因此了本文的说明对象,另一方面也增强文章趣味性,激发阅读兴趣。
(2)①首先要理解“几乎”的意思,然后再结合
句意分析其表达效果,最后根据再通过表
达效果答题。“几乎”就是“差不多”“接近于”的意思,
手术画面却几乎没有延迟 ,就是说 手
术画面接近于没有延迟,但并不是没有延迟,如果去掉,就变成
手术画面没有延迟,这与
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因此不能删去。②首先要理解“涌现”
的意思,然
后再结合句意分析其表达效果。②“涌现”指的是人或事大量的出现,结合句意分析,5G<
br>与各行业深度融合后,会大量出现新兴业态,因此这个词语非常生动、形象地体现了5G
产业巨大
的商业潜能、前景广阔。
(3)结合句子内容分析,这句话把通过数据对5G和4G网络进
行比较,运用了作比较、
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通过数字的比较准确具体、突出强调了5G网络速度快的特
点。
(4) 本题的答题区域在文章第③④⑤⑥段,从中筛选出关键词或中心句概括即可。
第
③段说明了5G网络速度快的特点;第④段说明5G能够连接大量物联网设备,具有低延
迟的
特点
;第⑤段说明5G信号无处不在的特点;第⑥段说明5G有巨大的商业潜能,前
景广阔。
故答案为:⑴ 通过写5G网络技术应用到景区后使游客游园体验更舒适的事例,引出本文<
br>的说明对象5G网络技术,增强文章趣味性,激发阅读兴趣。
⑵ ①不能,“几乎”
是“接近于”的意思,说明手术画面接近于没有延迟,若删去则变成手术
画面没有延迟,说法与事实不符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②“涌现”指的是人或事大
量的出现,写出了5G与各行业深度融合后,
会大量出现新兴业态,体现了5G产业巨大的
商业潜能、前景广阔。
⑶ 作比较、
列数字。列出了20,25等数字并将5G的网络速度与4G的网络速度进行比
较,准确具体、突出强调
了5G网络速度快的特点。
⑷ ①网络速度快;②能够连接大量物联网设备,低延迟;③信
号无处不在;④有巨大
的商业潜能,前景广阔。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说明文首段
作用的能力。说明文首段在内容上的作用有:引出说
明内容或说明对象,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而结构上的
作用是:引出下文。答题时要在理解
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其作用。
⑵本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特点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字词能否删去题型,首先要表明观
点,答
案一般都是否定的,分析理由的思路是:该词表示什么,句中什么意思,去掉后会
怎么样,与原文不符,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⑶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的分析能力。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举例子、分类别、下定
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作引用等。解答此类题型,首
先要了解
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的来分析说明方法,最后根据
文章的内容或者文段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作用即可。
⑷本题考查提
取并概括内容的能力。这类题目答题技巧:①要根据题目的指向意义,明
确在文中搜索内容的范围;②有
些内容,直接在提取范围中摘录即可获取,但有的内容不
是直接传递的,而需对该确定范围的内容进行归
纳、整合后才能获得;③将提取的内容进
行优化与整合,最后以简洁、恰当的语言加以归纳。
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关于风筝的起源有很多说法,比如斗笠、树叶说,认为风筝的出现受到被风吹起的斗笠、树叶的启发,还有帆船、帐篷说,飞鸟说等。观点虽不统一,但风筝很早就出现在中
国并无异议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记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蜚一日而败。弟子
曰:‘先生之巧,至能使
木鸢飞。’”可见春秋战国时期已有风筝,不过为木质。
随着造纸术的发展,
从唐朝开始,纸糊的风筝逐渐兴起。到了宋代,放风筝已经成为
当时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明清时期,风
筝的制作技艺、装饰技艺得到空前发展。至清朝
道光年间达到鼎盛。
(摘编自《早春的风筝》)
【材料二】
风筝上绘
制的图案十分丰富,它们往往寄寓人们追求幸福的愿望,蝙蝠并不美丽,但
因与“遍福”
“遍富”谐音,中国人就常把它作为象征“福”的吉祥图案绘制在风筝上。以“福燕”
为代表的传统北京
沙燕风筝,整个翅膀上都画满经过美化的蝙蝠。除此以外,我们熟悉的
传统吉祥图案也不少,如“龙凤呈
祥”“鲤鱼跃龙门”“百鸟朝凤”等,这些风筝图案无不表现了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各国的风筝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日本风筝是由中国传入的,学界一般认为传入时间是中国唐代,图形多为长方形和半圆形,上面没有任何装饰。到了明治时代,浮世绘的画
风成为日本
风筝的独特风格。在泰国,风筝则有男女之别,男筝称为鸟筝,女筝称为鱼
筝。鸟筝一般有2米高,又叫
“猜朗康”;鱼筝形如钻石,也称“白宝”,放飞时要由七个女
子操控。
(摘编自网络)
【材料三】
在北宋张择端的《清
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当时放风筝的情景。河边,有身着不同
色彩衣服的六人。其中,两个着成年男子
在放风筝,风筝高飞在空;一小童立在旁边抬头
凝望,身后一人着深色衣服,怀抱衣着鲜艳的孩子,亦是
盯着高空中的风筝;稍远处的树
下,站着两个男子,同样注视着高飞在空中的风筝。
(摘编自《<清明上河图>中看清明民俗》)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主要介绍了关于风筝的哪几方面内容?
(2)请简析材料二中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材料二中划线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
(4)材料三的内容印证了材料一中的哪句话?
【答案】
(1)风筝的起源、发展过程、图案寓意、各国风筝的独特风格。
(2
)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中国人常把蝙蝠图案绘制在风筝上,寄寓人们追
求幸福的愿望。<
br>
(3)“一般”是“通常”的意思,表限定你,说明学界对风筝从中国传
入日本的时间并没有定
论,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4)到了宋代,放风筝已经成为当时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
【解析】【
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信息提取和概括能力。阅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
①根据材料
中的“关于风筝的起源有很多说法”可概括出“风筝的起源”②“从唐朝开始,纸
糊的风筝逐渐兴起。到
了宋代,放风筝已经成为当时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明清时期,风
筝的制作技艺、装饰技艺得到空前发展
。至清朝道光年间达到鼎盛。”---发展过程。③“风
筝上绘制的图案十分丰富,它们往往寄寓人们追
求幸福的愿望---无不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
活的憧憬。”-------图案寓意。④“各国的风筝都
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可分析概括为“各国风
筝的独特风格”。
(2)首
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
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
,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划线句:以“福燕”为代表的传
统北京沙燕风筝,整个翅膀上都画满
经过美化的蝙蝠。“北京沙燕风筝”是一个例子,此例
是为说明“中国人常把蝙蝠图案绘制在风筝上,寄
寓人们追求幸福的愿望”。
各种说明方法的答题技巧:①举例子:这里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通过举……具体的实
例对……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②分类别:这里运用分类别
的说明
方法,对……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更清楚更明确)。③作比较:这里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④作诠释:这里运用作
诠释的
说明方法,对事物的……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⑤打比方:这
里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
法,将……比作……,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⑥作描写
(摹状貌):这里运用作描写(摹状
貌)的说明方法,对事物的……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
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⑦下定义:这里运用下定义
的说明方法,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
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⑧列
数字:这里运用列数字
的说明方法,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⑨
列图
表:这里运用列图表的说明方法,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
直观。
(3)说明文的语言考查类型1、划线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
题。
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
语?并说明理由。对策:答:①不可以。②原词的意思或内容。③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
容。④换了后意思
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对策:答:
①表态(删还是不删)。位定性。
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
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
等表数量。③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
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④xx词体
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类型
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
,并体会。类型5:指代——“这
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对策:
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
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br>
(4)先概括材料三的内容:在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当时放风筝的情景。然后在材料一中找到能印证北宋人喜爱放风筝的这句话:到了宋代,放风筝已经成为
当时人们喜
爱的户外活动。
4.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港珠澳大桥的“科技密码”
①远眺,全长55公里双向六车
道的港珠澳大桥宛若蛟龙,蜿蜒腾越于蔚蓝色的海面
上,大桥将珠三角地区连成一片,珠海,澳门同香港
间的车程由3小时缩短至半小时,形
成港珠澳一小时经济生活圈。
②这是世
界上最长的跨海桥梁工程,也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科技大桥。根据规划,港珠澳
大桥工程项目要穿越30万
吨级巨轮通行的航道,同时毗邻香港国际机场,大桥要满足30
万吨级巨轮通行的需求就得建高,要满足
附近机场航班降落的限高需求又得建矮,经过综
合考量大桥的最合理方案确定为“桥、岛、隧交通集群工
程”,即在航道海域大桥沉入海
底,搭建深埋深管同时在海道两端建起人工道连接桥生。
③外海人工建岛和海底沉管隧道,是港珠大桥建设的难中之难。
④
从上空俯瞰港珠奥大桥,巨龙在离岸20多公里处倏忽隐没,再在6公里外腾空而
起,隧道两端的小岛批
似蚝贝,工作人员都亲切地称其为“贝壳岛”,这是在外海“无中生
有”造出的两座面积10万平方米的
小岛。科研人员设计了多个方案,最后探索出外海快速
筑岛技术,即采用120个巨型钢圈筒直接固定在
海床上插入海底,再在中间填上形成人工
岛。“每个圆简直径有22米,大概和篮球场一般大;最高达5
1米,相当于18层楼高;重
达550吨,与架A380‘空中客车’相当。”工程当年开工,当年成岛
,创造了世界妃录。
⑤海底沉管隧道,同样也是庞然大物,5.6公里的沉管隧道由
33个巨型混凝土管节组
成,每个管节长180米、宽38米、高11.4米,重量达8万吨。要让3节
巨型管节在水下
近50米的海底软基环境下对接安放,难度堪比航天器交会对接,需要精准的遥控、测绘
、
超算等一系列技术支撑。面对世界首例深埋沉下管的岛隧工程,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合作
攻关
,创造性的运用“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技术,飞跃了这一国际技术禁区。
⑥这是世界
最大的钢结构桥梁,能抗16级台风7级地震,设计使用寿命长达120年,
大桥仅主梁钢板用量就高达
42万吨,相当于10座鸟巢或50座埃菲尔铁塔的重量,这在
我国桥梁史上是从未有过的大桥的钢桥面
铺装面积达到50万平方米,也创造了世界纪录。
⑦施工现场紧邻航道,每天来往航
船多达4000余艘。另外,这片海域是国家一级保护
动物中华白海豚的自然保护区,也对建设者提出了
严峻桃战。为了满足工程质量、工期和
安全的需要,也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这座大桥全部采用了“
搭积木”的方式来建道。
港珠澳大桥的所有构件,不论大小,都是在岸上工厂整件制造,然后运至海上,
像“搭积
木”一般拼装在一起,实现了精密制造、精安装,体现了我国的整体科研水平和装备实力。
⑧在施工过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白海豚的干扰?工程团队与多家科研院所合作,<
br>300多次出海跟踪,拍摄30多万张照片,标识了海域内的白海豚数量,并摸清白海豚生活
习性
,在施工时采取了针对性保护措施。大桥主体工程完工后,白海豚的数量,由施工之
初的约1400头,
增加到了约1800头。
⑨港珠澳大桥工程项目,从可研阶段到开工建设,科技创新
的理念贯穿始终,这个超级
工程集结了我国在桥梁设计和施工、材料研发、工程装备乃至生态环保领域的
上千名科技
工作者,在关键技术、关键装备、关键材料领域取得全面突破,为我国交通建设行业的自主创新、技术进步起到引领作用。
(1)港珠奥大桥的“科技密码”有哪些?请根据文章内容饰要概括。
(2)文章第②段画线句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第⑧段中划线词语“全部”和“无论……都”之间有什么关系?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4)港珠澳大桥是一项科技创新工程请你再简要介绍一项能体现我国科技创新实力的工程<
br>项目。
【答案】 (1)①探索出外海快速筑鸟技术,建
成人工岛;②创造性运用半刚性沉管新结
构技术;③采用“搭积木”的方式建造。然后拼装成桥。
(2)运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对“桥、鸟、隧交通集群工程”加以具体的解释,使说明对
象“桥、岛、隧交通集群工程”概念清晰、通俗易懂。
(3)无论……都对“全部”进行进
一步的限制,表明桥梁的大大小小部分,全部使用“搭积
木”方式完成,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br>
(4)C919大型客机采用先进气动布局和新一代超临界机翼等先进气动力设计技术、结构<
br>设计技术和较大比例的先进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减轻飞机的结构重量:采用先进的电传
操纵和主
动控制技术,提高飞机综合性能,改善人为因素和舒适性,采用先进客舱综合设
计技术,提高客舱舒适性
;采用先进的维修理论、技术和方法,降低维修成本。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概
括说明内容和说明对象的特征。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然
后根据提干要求提取关键句作答即可。如可提取
4段的“探索出外海快速筑岛技术,即采用
120个巨型钢圈筒直接固定在海床上插入海底,再在中间填
上形成人工岛”,5段的“创造性
的运用‘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技术”,7段的“这座大桥全部采用了‘
搭积木’的方式来建道”几句
分析整理即可。
⑵“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即在航道海域大桥沉入海底,搭建深埋深管同时在海
道两端建起人工道连接桥生”运用的是作诠释的说明
方法。“即”就是作诠释说明方法的标志
性语言。具体的解释上文的说明对象即“桥、岛、隧交通集群工
程”。答作用时一定要找到
文段中的说明对象。说明方法就是为说明对象服务的。
⑶
本题考查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原句为“这座大桥全部采用了‘搭积木’的方式来
建道。港珠澳
大桥的所有构件,不论大小,都是在岸上工厂整件制造……”。从句意考虑,
“无论……都……”限制了
“全部”,目的是强调桥梁的所有部分,都是靠“搭积木”方式完成的。
“无论……都……”是起强调作
用的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
⑷本题考查补充说明内容。这是考查考生对我国科技创新实力的
了解。此题答案比较开
放,只要能答出近几年我国重大的科技创新项目并加以介绍均可。当然在介绍其中
的“科技
密码”时,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
故答案为:⑴①探索出外海快速筑鸟技术
,建成人工岛;②创造性运用半刚性沉管新结
构技术;③采用“搭积木”的方式建造。然后拼装成桥。<
br>
⑵运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对“桥、鸟、隧交通集群工程”加以具体的解释,使说明对象“桥、岛、隧交通集群工程”概念清晰、通俗易懂。
⑶无论……都对“全部”进行进一步
的限制,表明桥梁的大大小小部分,全部使用“搭积木”方
式完成,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⑷C919大型客机采用先进气动布局和新一代超临界机翼等先进气动力设计技术、结构设计
技术和较大比例的先进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减轻飞机的结构重量:采用先进的电传操纵
和主动控制技
术,提高飞机综合性能,改善人为因素和舒适性,采用先进客舱综合设计技
术,提高客舱
舒适性;采用先进的维修理论、技术和方法,降低维修成本。
【点评】⑴本题考查分析说明对
象的特征。答题时应注意,,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
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根据这些语句将最关键的
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提取出来做答。
⑵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答题时应注意作诠释是
对事物的特征具体的解释说
明,对“桥、岛、隧交通集群工程”的特点说明更准确通俗易懂。
⑶本题考查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答题时应注意,首先要解释词的含义,并指明
其作用
,最后说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严密性的特点。
⑷本题考查补充说明内容。答题时应注
意,这种题考查学生的综合知识和素质,要对所给
材料有准确地把握,然后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补充合适的体现我国科技创新实力
的工程项目。
5.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永恒之莲——长生草
①
长生草是多肉植物中的一种,在分类学上属于景天科,长生草属。它曾是被忽略的草
根阶层,给人摆不上
台面的印象。但是,现在它的魅力越来越大,形象越发高大上,已然
成为美化环境的生力军。
②长生草的形态特征与它的生存环境密不可分。长生草原本生活在欧洲中南部的高山
上
,那里到处都是贫瘠的碎石,山高风大。在这种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它的叶片肥厚多
汁,储存了宝贵的水
和营养。叶片轮生,每株8到18枚,排列紧密。整个花株的形态与盛
开的莲花相似。它的花是是粉色系
、呈星形。它通常侧芽繁殖,有的也通过叶心分裂繁
殖。欧洲人见到这种花朵一样的植物冬天也不凋落,
而且繁殖得越来越多,认为它可以永
生。于是取名长生草。
③长生草的进化
历史要从一百多年前说起。那时欧洲百姓开始把长生草从野外带回家
园,用它来美化环境。他们将长生草
从石缝中拔下来,粗暴地扔到屋顶上,顽强的长生草
就把根扎在在瓦片间,长出一座空中花园。后来园艺
家们也关注到这种神奇植物,通过近
百年的杂交培育,目前已有400多个园艺品种。除蓝色之外,彩虹
中的其他颜色都能在长
生草中见到,长生草的家族可谓异彩纷呈!中国早就引进了长生草,但仅限于极少
的几个
品种。近两年,更多的多肉玩家赴欧洲考察,拍回长生草的各种照片,于是长生草圈粉无
数,各种新鲜的园艺品种漂洋过海来到中国,走进寻常百姓家。
④那么如何养好长生草?
⑤长生草在野外是生长在石缝中的,所以它的根喜欢透气。
栽培时最好用泥炭、椰土、
珍珠岩、剩的蜂窝煤烧碎渣等充分混合的土,这样的土透气透水。南方潮湿,
所以大颗粒
的比例要多一点;北方干燥,则小颗粒的比例要多一点。
⑥长生
草的家乡没有大树遮阳,它只能全天暴露在阳光下,又饱受寒风阵阵。家庭栽培
时,春季秋冬这三个季节
最好把花盆放在有阳光的窗台上,保证长时间日照。在这样的环
境中,长生草会呈现出最美的颜色。夏季
高温高湿,对长生草是个考验。这个季节要避免
它晒到直射阳光,但又不能太暗,需要明亮的散射光。还
要少浇水,因为空气湿润,土壤
很热,过多的水会把植物闷死。可在凉爽的夜间稍微浇点水。如果长生草
是超级大群生长
的,就很难在特别潮湿的环境里生长,那么最好忍痛分株,否则容易腐烂。
⑦长生草容易染上“根粉蚧”(一种吸食根部汁液的白色小虫),可以用蚧必治
、速扑杀
或呋喃丹等药物灌根,但这几种药都属于高毒性农药,最好不要轻易使用。最安全的是整
盆土倒掉,清洗根部后,将它植入新土中。
⑧造景时可以将长生草群植在一起,形
成“百花齐放”的壮观美景;也可以利用长生草侧
芽繁殖的特点,打造长生草“瀑布”;还可以把它种在
墙缝里、砖块间,欣赏它原生的味
道。
⑨长生草,是欧洲的老明星,中国的小新贵。永恒之莲,魅力无限。
(选自《博物》,有删改)
(1)选文②~⑧段主要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长生草?
(2)选文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分析选完第⑨段划线词语“小新贵”的妙处,并概括出选文的语言特点。
(4)佳琪的妈妈麦拉了长生草,并细心培植。下列做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春天,妈妈把它放在窗台上,让它享受充足阳光。
B.夏天,妈妈担心长生草缺水,每天早晨都给它浇水。
C.发现长生草生出白色小虫,妈妈给它清洗根部,更换土壤。
D.为提升长生草的观赏性,妈妈买来大花盆,进行群植。
【答案】
(1)形态特征,进化历史,培植方法,造景方法。
(2)列数字、作比较,准确突出地说明了长生草叶片的数量和形态特点。
(3)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长生草受到国人关注的时间短、喜爱程度深的特点。体现了说明文
语言生动性
的特点。
(4)B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
生提取信息并概括的能力。回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在审
清题干的基础上找到答案范围,然后精读该语段,
根据理解得出切题的答案。分析这几段
的内容可知,第二段介绍长生草形态特征,第三段介绍长生草的进
化历史,第五、六、七
段介绍长生草的培植方法,第八段介绍长生草的造景方法。
(
2)此题考查说明方法的辨析及作用。解答时首先要知道有哪些,其次要知道其特征及作
用。另外,说明
方法的作用是由效果的关键词和其内容上的作用两部分组成的。效果关键
词如:准确、具体、形象生动、
条理清晰。内容上一般证明的是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之前
的句子,而且大多证明本段的中心句。“每株8
到10枚”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排列紧
密“整个花株的形态与盛开的莲花相似”运用了作比较的说
明方法。画线句具体准确地说明
了长生草叶片的数量和形态特点。
(3)此题考查的
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取信息并概括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相关段
落来分析。“小新贵”中的“新
”字写出了长生草受到国人关注的时间短,“贵”字写出了国人对
长生草喜爱的程度深。
(4)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
性语言,
把握中心句。根据第六段“还要少浇水,因为空气湿润,土壤很热,过多的水会把
植物闷
死”可知B项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1)形态特征,进化历史,培植方法,造景方法。
(2)列数字、作比较,准确突出地说明了长生草叶片的数量和形态特点。
(3)生
动形象地写出了长生草受到国人关注的时间短、喜爱程度深的特点。体现了说明文
语言生动性的特点。<
br>
(4)B。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做这
类题目的方法是:找出与题
目相关的段落原文,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找准关键词,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辨析能力。要了解常用说明方法的类型和它们的一般
作用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
释、打比方、摹状貌、
引资料等10种。先要辨析运用的说明方法,然后分别分析其作用。
(3)本题考查学生对重
要词语的品析能力。“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解答此题,先要理解
词语的本义,然后再在通读全文、整
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词语的表达
效果。
(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
章内容的解读能力。解答时要认真阅读文章,,抓住文章的主要信
息,提取关键语句,整合语言,做出概
括回答。
6.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微塑料——海洋中的新型污染物
①最近,一篇关于英国女王向塑料宣战的文
章在“朋友圈”刷屏,据说白金汉宫等王室房
产内将禁用抛弃式塑料吸管和塑料瓶。这一新闻再次引发了
人们对海洋塑料污染问题的关
切。
②塑料垃圾是海洋不能承受之重。据统计
,全球每年有1000万—2000万吨的塑料垃圾
进入海洋,随时间的流逝破碎成不计其数的微塑料存
在于水体中,能够存在数百年时间。
③微塑料,指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个体。如今
,微塑料的分布区域已遍及地球各个角
落,从近岸河区域到大洋,从赤道海域到南北极,从海洋的表层到
大洋的超深渊带,人类
都发现了它的踪迹。根据来源,微塑料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初生微塑料,其成品就
是微塑
料粒,例如日化用品中含有的微塑料及塑料微珠在运输过程中泄露进入环境;另一类是次
生微塑料,也就是体积较大的塑料垃圾进入自然环境后,经光照、物理、化学及生物降解
作用,碎片化形
成的微塑料。
④海洋微塑料极易被生物当作饵料而误食。这是由于其与海洋食物链底
端生物处于相同
的尺寸范围,而且表面可以附着微生物和其它海洋生物。在食物网的流动过程中,对生物
产生物理和化学上的危害。例如,无法被消化也不容易排出体外的微塑料,在海洋生物的
消化道
中长期累积,会使生物产生饱腹感,导致营养不良甚至因无法摄食而死亡;微塑料
自身的化学毒性以及从
环境中吸附的化学毒物,可能会对摄食的生物产生直接伤害,并且
可能在食物链中的各个水平生物体内富
集。
⑤微塑料还可能造成入侵物种及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在海洋环境中的微塑料就像
一艘乘
风破浪的小船,相对于漂浮的藻类和其它生物残骸等自然基质,它的性质更加稳定,能搭
载附着在表面的微生物随洋流旅行,其中包含的部分有害微藻和水产致病菌,可能对海洋
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⑥现在,荷兰、澳大利亚和美国都有人发明了海洋塑料垃圾收集
装置,对塑料垃圾有很
好的收集效果,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投入运行后的管理,包括收集的塑料垃圾如何进
一步处
理、分类、利用等。如果主要靠公益,没有政府资金支持,推广就很困难。
⑦面对现在海洋塑料污染和微塑料问题,一方面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完善与塑料污染管控
相关的法律,建立
良好的废弃塑料回收循环利用机制;另一方面需要我们从自身做起,改
变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消费习惯,减
少废弃塑料垃圾的产生。例如,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
—塑料袋、塑料吸管、塑料餐具等的使用,尽量使
用耐用品;减少对塑料瓶装饮用水的消
费,外出携带水杯;对被过度包装的产品说“不”,提倡简约的生
活方式;在购置美妆、个
人护理类用品时,阅读产品成分标签,不购买含有塑料微珠的产品等。让我们共
同向海洋
中的“新型污染物”宣战!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4月13日,有删改)
链接:
科
学家已经在许多食品中发现了微塑料。有研究表明,平均每只海洋生物胎贝中含有1.8
个微塑料粒,每
公斤食盐中含有1--10个,每瓶啤酒中甚至含有上百个。微塑料对人有危
害要考虑剂量。东海每立方
的海水中只含有几个甚至不到一个微塑料粒,虽然微塑料可以
通过水产品等进入人类食物链,但其对人类
健康是否造成危害还未被科学证实。
(选自《南方日报》2018年5月17日,有删改)
(1)下列对“微塑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微塑料是指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个体,体积与海洋食物链底端的生物相当,能随着洋
流流动。
B.微塑料是塑料垃圾经过物理、化学及生物降解作用,从而形成的塑料微珠,进入环境会<
br>产生污染。
C.微塑料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危害体现在其加速了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造成
了其他物种的入
侵。
D.人类食物链中的微塑料来源于水产品,其对人类的健康是否
造成危害,还有待科学证
实。
(2)下列对短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先用新闻引出话题,接着介绍微塑料的来源、分布和分类,然后说明其危害及治理<
br>面临的困难。
B.选文第②段列举的数字,说明海洋塑料垃圾数量多,存留时间长,表
明治理海洋塑料污
染形势严峻。
C.微塑料对海洋的污染表现在它能像小船一样随洋
流旅行,进入超深渊带,产生有害微藻
和水产致病菌。
D.塑料垃圾的再分类、循环
利用和设备的运行管理、推广,是海洋塑料垃圾收集装置投入
使用后的新课题。
(3)阅读下面材料,结合选文,分析可能导致海鸟死亡的几种原因。
英国南极科考
队在距离极点1500米的南乔治亚岛考察时,在死亡的海鸟胃中发现了微塑
料、包装袋碎片等物。
【答案】 (1)A
(2)C
(3)第一种:海鸟胃中的微型塑料使其具有饱腹感,导致营养不良甚至因无法摄食而死。
第二种:微塑料的毒性,吸附的毒物,导致海鸟死亡。
第三种:海鸟食用了含有微塑料的海洋生物而死。
【解析】【分析】⑴根据“微塑料
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初生微塑料,其成品就是微塑料粒,
例如日化用品中含有的微塑料及塑料微珠在运输
过程中泄露进入环境;另一类是次生微塑
料,也就是体积较大的塑料垃圾进入自然环境后,经光照、物理
、化学及生物降解作用,
碎片化形成的微塑料”的来源,B项概括不全面。根据“微塑料还可能造成入侵
物种及病原
微生物的传播”是“可能”,不是绝对,C项内容理解错误。根据链接材料,人类食物链中的
微塑料不只是来源于水产品,如啤酒,D项错误。据此,答案为A。
⑵根据“在海洋
环境中的微塑料就像一艘乘风破浪的小船……能搭载附着在表面的微生物随
洋流旅行,其中包含的部分有
害微藻和水产致病菌,可能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影响”这句
话,题目中的“进入超深渊带”无根据;“产
生有害微藻和水产致病菌”原句是“包含”。据此,
C项的理解分析是不正确的。故答案为C。
⑶本题材料中的“海鸟胃中发现了微塑料、包装袋碎片等物”可大致推断海鸟死亡可能是“微
塑
料”造成的。结合文章第4段内容所写的“微塑料”对海洋生物的危害来分析可能导致海鸟
死亡的原因。
注意答题的完整性。
故答案为:⑴A
⑵C
⑶第一种:海鸟胃中的微型塑料使其具有饱腹感,导致营养不良甚至因无法摄食而死。
第二种:微塑料的毒性,吸附的毒物,导致海鸟死亡。
第三种:海鸟食用了含有微塑料的海洋生物而死。
【点评】⑴本题考查分析说明对象
的特征。答题时应注意,作答时要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
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
选项。
⑵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答题时应注意,要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
提
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根据这些语句将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
句提
取出来做答。
⑶本题考查理解作者见解和探究启示。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作者的见解和说
明内容,
迁移到所给材料,和原文比照分析可能导致海鸟死亡的原因。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生物钟
①在生物进化中
,脊椎动物大脑两半球中间生成了特殊的生理调节器——松果体。它与
动物的昼夜活动节律密切相关。而
人们通常把生物体内激发生物节律并使之稳定维持的内
部定时机制称为生物钟。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每
到夜晚,身体各器官的活动相对减缓,
产生的热量变少,体温也跟着下降,人就变得迷糊起来。到了清晨
,器官系统的活动加
快,体温开始升高,精神随之振奋。这就是生物钟调节的结果,如果人的活动经常不
按生
物钟的节律运行,就会感到身体不适。
②那么,能否像
拨动时钟一样调节生物钟,重新安排人的活动节律呢?这正是生物学家
一直在研究的课题。
③例如,15年前,有人把小鼠的松果体暴露在12小时黑暗与12小时光亮交替的条件
下,褪黑激素(松果体的分泌物质)的数量便随着黑暗与光亮交替上升或下降,这说明生
物钟对生物节
律的调节与褪黑激素密切相关。1987年,美国科学家阿尔利维用大约相当于
日出后1小时的阳光强度
的光治疗“季节性失调症”,不但缓解了病人的抑郁症状,还改变
了褪黑激素的分泌。
④经过广大科研人员的不断努力,现在已初步搞清,生物钟改变的量和方向取决于每天
光脉冲照射的时间,人体温达到最低点前后(约早晨5点)是关键,紧随最低点之后照射
可使生物钟提前
,在最低点之前照射则使生物钟推后,在体温接近峰值时(16—17点之
间)照射,对生物钟不产生影
响。光线与生物钟之间是怎样相互作用的呢?一般认为光线
通过视网膜与松果体之间的神经直接调节生物
钟的活动,光照可以通过调节褪黑激素的分
泌,使生物钟周期朝光线影响的相反方向变化。
⑤但是,目前很多科学家认为事情并不那么简单,因为人的生活环境十分复杂,一年有
季节变化,一天有阴晴雨雪,各种人造光的刺激随处可见,生产、科研、社交活动丰富多
彩,都可能对生
物钟的运转产生影响,因而对生物钟的理论还必须深入探讨。
(1)根据第①段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什么是生物钟?
(2)生物钟对人体有什么作用?
(3)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一个横线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
例
如,15年前,有人把小鼠的松果体暴露在12小时黑暗与12小时光亮交替的条件下,褪
黑激素(松果
体的分泌物质)的数量便随着黑暗与光亮交替上升或下降。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
(4)根据文章第⑤段内容概括对人的生物钟的理论“还必须深入探讨”的原因。
【答案】 (1)松果体控制生物体的昼夜生物节律的定时机制。
(2)调节身体活
动的节律运行,使身体感到舒适(使人夜晚休息,白天有精力。否则,身
体会不适)。
(3)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4)生活环境复杂和人造光刺激随处可见,加上社会活动丰富,都会影响生物钟运转。
【解析】【分析】(1)提取第1段第3句“人们通常把生物体内激发生物节律并使之稳定
维持
的内部定时机制称为生物钟”分析压缩,即可得出正确答案:“生物钟”应是指生物体内
的一种内部定时
机制。
(2)可分析压缩第1段“每到夜晚,身体各器官的活动相对减缓,产生的热量变少
,体温
也跟着下降,人就变得迷糊起来。到了清晨,器官系统的活动加快,体温开始升高,精神
随之振奋。这就是生物钟调节的结果,如果人的活动经常不按生物钟的节律运行,就会感
到身体不适”等
句,即可整理出正确答案。
(3)考 “例如,15年前,有人把小鼠的松果体暴露在……
”明显属于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例如”是举例子说明方法标志性语言。两个“12小时”属于典型的列
数字的说明方法。“把小
鼠的松果体暴露在12小时黑暗与12小时光亮交替的条件下……随着黑暗与光
亮交替上升或
下降”为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4)通读文章第5段
,把握大意。对照考题,找到答题区,筛选出相关的语言材料,选
好答题的角度,组织好答题的语言。如
可分析第5段“因为人的生活环境十分复杂,一年有
季节变化,一天有阴晴雨雪,各种人造光的刺激随处
可见,生产、科研、社交活动丰富多
彩,都可能对生物钟的运转产生影响,因而对生物钟的理论还必须深
入探讨”等句,即可整
理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⑴松果体控制生物体的昼夜生物节律的定时机制;
⑵调节身体活动的节律运行,
使身体感到舒适(使人夜晚休息,白天有精力。否则,身体
会不适);
⑶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⑷生活环境复杂和人造光刺激随处可见,加上社会活动丰富,都会影响生物钟运转。
【点评
】。⑴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提取,信息的筛选、分析、提取这类题,
做题时,应首先明确信
息筛选的方向,有了明确的目的,就有了筛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
是正确理解所找信息的内涵,从而进行
恰当取舍,避免有所偏颇或答非所问;
⑵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首先阅读文章,
找到相关语句进行一一对应即可作
答;
⑶本题主要考查的说明方法的作用,需要结
合语段具体分析,然后用相应的说明方法的作
用答题模式进行解答;
⑷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题干和文章关键句即可解答。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你“吃”过牡丹花吗
①
提起牡丹,就会想起“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然而,记者日前在河北省
秦皇岛市的一片农
田里看到了一种可以“吃”的牡丹:油用牡丹。它的根﹣﹣丹皮是一味传
统的中药材,种子可以加工成食
用牡丹籽油,牡丹花蕊可以加工成牡丹花蕊茶。
②我国油用牡丹专家、国家林业局油
用牡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主任李育材介
绍说,油用牡丹是我国所独有的、土生土长的、原生态
的灌木,共有9个种、1个亚种和1
个变种,全部原产于我国,广泛分布于我国20多个省区。
③2006年,中国林科院检测出了牡丹籽油的各项成分。检测结果表明,牡丹籽油中各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元素含量较高,是一种高端食用油。菏泽随之进行了小规模、专业化的
实验性生产
并取得了成功。2010年4月,国家林业局在菏泽组织召开了50多位专家参加
的发展油用牡丹的专题
论证会,参会专家一致认为山东菏泽市发展油用牡丹基地前景广
阔,效益可观。2011年3月,在进行
了多项安全试验的基础上,由国家卫生部发布了关于
批准牡丹籽油作为新资源食品的公告。
④牡丹籽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2.26%,特别是其中的亚麻酸含量达40%以上。亚麻酸
是构成人体脑细胞和组织细胞的重要成分,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自身不能合成又不能替代的
多不饱
和脂肪酸,有“血液营养素”“维生素F”和“植物脑黄金”之称。与其他油料作物相比,
油用牡丹具有
产量高、出油率高、油质好、适应性广等特点。
⑤2011年8月,李育材牵头在山
东菏泽和河南洛阳率先搞起了试点栽培及综合开发利
用,全面拉开了我国油用牡丹发展的序幕。
⑥截至2014年底,全国已种植油用牡丹122.48万亩,年产牡丹籽1
612.59万公斤,牡
丹籽油加工企业49家,吸纳就业23.63万人。
⑦目前,以油用牡丹为原料,已开发出高档食用油、高档化妆品、保健品、药物、日用
品五大类数十种产
品,有的已经投入市场,受到消费者欢迎。李育材说,油用牡丹根系发
达,耐干旱、耐瘠薄、耐高寒,不
仅具有良好的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固碳增氧、涵养水
源等生态效益,还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据测算,
种植油用牡丹比种植传统作物每亩地能
多收入几千元,可以有效调整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并且油用
牡丹种下后,30﹣50年
不用换茬,之后仅需要锄草、施肥等一般管理即可,省工、省时,节约成本。
(1)对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提起牡丹,就会想起“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引资料)
B.油用牡丹是我国所独有的、土生土长的、原生态的灌木,共有9个种、1个亚种和1个
变种。(
列数据)
C.……有“血液营养素”“维生素F”和“植物脑黄金”之称。(分类别)
D.与
其他油料作物相比,油用牡丹具有产量高、出油率高、油质好、适应性广等特点。
(作比较)
(2)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说明对象:牡丹花可以“吃”。
B.第②段画线句中的“多”一词表示超过20个省区的意思,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第③段说明对牡丹花籽油的检测及试验性生产的情况。
D.说明文有时间、空间、逻辑三种说明顺序,本文按逻辑顺序进行说明。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第③段可知,牡丹籽油含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元素,是一种高端食用油。
B.
近年来,菏泽推广种植,可以取得良好的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固碳增氧、涵养水源等
生态效益。
C.文章第⑤段,通过列举李育材率先搞起试点栽培的事例来真实说明油用牡丹具有较高的
经济效益。
D.以油用牡丹为原料开发出的产品受到消费者欢迎。
【答案】 (1)C
(2)D
(3)C
【解析】【分析】(1)本文主要考查说明文的说明方法。ABD.正确。C.有误,应为打
比方的说
明方法。故选:C。
(2)本题主要对说明文进行综合考查,包括说明对象、顺序、语言特
点及内容的理解。
ABC.正确。D.有误,本篇文章主要是按时间顺序来说明。故选:D。
(3)本文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BD.正确。C.有误,第五段通过列举李育材率
先搞起试点栽培的事例主要是说明从这个时候开始,我国的油牡丹事业开始发展起来,为
下段其产量和促
进就业做铺垫。故选:C。
故答案为:⑴ C
⑵ D
⑶ C
【点评】⑴本文主要考查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
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
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
⑵本题主要对说明文进行综合考查,包括说明对象、顺序、语言特点及内容的理解。
⑶本文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选项正误。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小满
①小满节气
,在每年5月20日至22日之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也是夏季
的第二个节气。今年小满交
节时刻为5月20日22时36分。
②寒来署往是气候,鸟语花香是物候。小满是一
个表征物候的节气。其关注点不在气,
而在物。古书称“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这时,
北方冬小麦等夏熟作物籽
粒开始饱满,但还没有完全成熟,所以叫“小满”。小满是最“接地气”的节气
。
③农谚有“小满小满,麦粒渐满”的说法。此时,小麦度过一冬的休眠期后,经过
返青拔
节,抽穗开花,亟须熏风暖熟,虽然仍是一片青绿,但有着一股蓄势待发的劲头。麦穗已
经抽齐,麦粒鼓着腮帮一般,泛出一层透明的绿色。等到这晶莹的嫩绿变为黄绿,麦子也
即将成热了。农
谚又云“小满未满,还有危险”。小麦成长的最后阶段灌浆期十分关键,籽
粒才刚刚盈实,若碰到灾难天
气或病虫害,麦粒未经过充分的乳熟期,小麦的品质便会大
打折扣。
④在南
方地区,小满还有“小满小满,江河渐满”的说法,反映了这时南方降雨增多的气
候特点。确实,从小满
开始,全国各地渐次进入夏季,雨量越来越大,江河的水位也逐渐
上涨。
⑤
此时,南方的旱稻早已抽穗,农人除了给旱稻施肥,还要忙着栽插中稻,“秧奔小满
谷奔秋”,小满正是
适宜水稻栽插的季节。农人们将培育好的秧苗按间隔,齐整地栽插在地
里。若是高度机械化的地区,就采
取机器种植了。但最重要的,是“水”。若小满雨水不
丰,稻田田坎干裂,就无法栽插水稻;若雨水过丰
,栽插好的稻苗便经不住大雨的袭击,
秧苗轻则东倒西歪,重则被雨滴打伤。南方的小满节气,充满了对
水的期许。
⑥小满,是麦子的秋,是水稻的夏。
(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文章第①②段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并分析其作用。
(3)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
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渐次进入夏季,雨量越来越大,江河的水位也逐渐上涨。
(4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
慧,人们也由此制订
了《二十四节气气候农事歌》。请在下列横线上填上相关的节气名
称,将农事歌补充完整。
①________天暖地气开,冬眠蛰虫苏醒来。
②________春始草青青,种瓜点豆好时辰。
③________结冰又结霜,抓紧秋翻蓄好墒。
(注:墒,土壤适合种子发芽和作物生长的湿度。)
【答案】 (1
)逻辑顺序。作者按照逻辑顺序依次介绍了以下内容:小满的时间;小满的
含义;小满时小麦的生长特点
;小满时的气候特点;小满时农事的特点。
(2)说明方法:①列数字,如“今年小满交节时
刻为5月20日22时36分”。作用:使说
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②下定义,如“小满是一个表征物
候的节气”。作用:更科学、更
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了事物的特征。③引用说明,如“古书称‘四月中,
小满者,物质于此
小得盈满’”。作用:增强了说明文的趣味性和权威性。
(3)不
能删,“渐次”意思是逐渐,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逐渐进入夏季,体现了说明文语
言的准确性。
(4)惊蛰;清明;霜降
【解析】【分析】⑴本文围绕“小满”这一节气
,说明了①小满的时间;②小满的含义;
③小满时农作物的生长特点;④小满时的气候特点;⑤人们饮食
的注意事项。本文属于
事理说明文,事理说明文通常使用逻辑顺序。
⑵首先要了解
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的来分析说明方
法,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者
文段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作用即可。
如文章第②段“古书称‘四月中,小满者,物
致于此小得盈满’”是引用古书的记载,是属于
“引用”或“引资料”,引用农谚说明了小满节气的含义
和农作物生长的特点,生动有趣。再
如“今年小满交芾时刻为5月20月22时36分”。是列数字,具
体准确地说明了今年小满节
气到来的时间。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⑶“渐次
”意思是依次,意思是说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陆续进入夏季,这样更符合实际,
表现我国幅员辽阔,天
气变化不可能是一致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⑷首先对二十四节气有熟练的掌握,
由“蛰虫苏醒来”可知是“惊蛰”;由“种瓜点豆好时辰”
结合谚语“清明前后,种瓜种豆”可知是“清
明”节气;由“结冰又结霜”可知是“霜降”。
故答案为:⑴ 逻辑
顺序。作者按照逻辑顺序依次介绍了以下内容:小满的时间;小满的含
义;小满时小麦的生长特点;小满
时的气候特点;小满时农事的特点。
⑵ 说明方法:①列数字,如“今年小满交节时刻为5
月20日22时36分”。作用:使说明
更准确,更有说服力。②下定义,如“小满是一个表征物候的节
气”。作用:更科学、更本
质、更概括地揭示了事物的特征。③引用说明,如“古书称‘四月中,小满者
,物质于此小
得盈满’”。作用:增强了说明文的趣味性和权威性。
⑶ 不能删,
“渐次”意思是逐渐,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逐渐进入夏季,体现了说明文语言
的准确性。
⑷① 惊蛰 ;② 清明 ;③ 霜降 。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说明顺
序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说明文常用的说明顺序有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前两种比较容易判
断,逻辑顺序最多。
⑵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答题时应注意,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
例子、分类别、下
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作引用等,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作答
。
⑶本题考査对文章语言的理解把握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说明文语言在准确的前提下,有
的平实,有的生动。解答此类题目,须整体感知全文,从内容和效果方面作答。
⑷
本题考查对二十四节气的掌握。答题时应注意,它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
中
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内容分
析作答。
10.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小题。
中国第五大发明——汉字
①汉字是当今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从甲骨文算起,已有3500年以土的历
史了。古埃及的圣体字、巴比伦的楔形文字、中美洲的古玛雅文字等相继成为历史的陈
迹,唯汉字独存
。中国人用数千年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来的奇迹,在世界文字史上是独一无
二的。它承载了中国五千年灿烂
文明,至今仍旧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尤其是汉字计算机输
入的优越性,使
汉字的奇迹更令世人惊叹和信服。汉字堪称中国“第五大发明”。
②汉字具有超越方
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著名学者安子介先生说,“中国由黑龙江
到云南,汉字全通。”“中华文化连
绵五千年,是用汉字记载的。”“西方字母的形式,根据
历史说也是由象形而来,后来变成拼音,各国文
字不同,相互联结的纽带断了,结果欧洲
分成大小十数个国家。如果中国早年也走这条路,早已出现江苏
国、广东国了。我国方言
这样多,汉字的语音无法在‘语音学’上统一,但在文字使用上自古及今都是一
脉相承的。汉
字对汉族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凝聚作用。”可见,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
这对汉民族的形成和中国的统一具有重要的作用。
③汉字可以引发想象和联
想。由于汉字以形表意,使用汉字时观其形而得其意,其中必
定有想象和联想产生。并非仅仅由象形字直
接演化过来的字如此,如“日”“月”等。会意字
也是如此,如“休息”的“休”字,由“人”和“木”
两部分组成,就是“人”靠着“树”歇息。我们从
字形的拼组关系中便可想象出这字的意义。其实,有些
形声字的声旁也是表意的,如“文
盲”的“盲”字,声旁“亡”既表音也表意,“盲”就是“亡”了“目
”。因此,汉字引发想象和联想
的强大作用值得我们重视。
④汉字有利于发
展大脑智力。从神经心理学和神经语言学的研究成果看,拼音文字是偏
向大脑左半球的“单脑文字”,而
汉字是大脑左、右两半球并用的“复脑文字”;拼音文字认
知中“语音编码”方式起主要作用,而汉字认
知中则是利用“多重编码”方式,语音、字形和
语义编码兼用。学习汉字可以开发大脑左、右半球的潜力
,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因此,
从音、形、义三者结合上去学习汉字是科学的方法。
⑤与中华文明共存共荣的古老汉字,具有独特的形式 和经久不息的生命力。我们要重新
认识汉字的价值
,充分发掘汉字的奥秘,以迎接汉字“发挥威力”的新时代。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古埃及的文字是圣体字,古巴比伦的文字是楔形文字,而更多西方国家一直都是拼音文
字。
B.我国的方言尽管在“语音学”上统一,但在文字使用上自古至今都一脉相承。
C
.学习拼音文字偏向于开发大脑左半球的潜力,而学习汉字,可以开发我们大脑左、右半
球的潜力。
D.中国人用数千年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来的汉字,与中华文明共存共荣,具有独特的形式和
经久不息的生命力。
(2)依据本选文,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是“从甲骨文算起”,文章结尾为“以迎接汉字‘发挥威力’的
新时代”,由此判断此
文的说明顺序是时间顺序。
B.第③段的说明对象是“汉字以形表意,使用汉字时观其行而得其意”。
C.拼音
文字认知中是利用“语音编码”方式起作用,汉字认知中是利用“多重编码”的方式,语
音、字形和语义
编码兼用。
D.本文的语言兼具平实性和生动性的特点,蕴含了作者对中华文明的热爱之情。
(3)下列对文中说明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甲骨文算起,已有3500年以土的历史了。”该句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
明了汉字的历史悠久。
B.第②段主要采用了“引资料”的说明方法,引用安子介先生的话
说明了汉字具有超越方言
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
C.第③段主要采用了“举例子”
的说明方法,是为了生动具体地说明象形字和会意字能引发
想象和联想的特点。
D.第④段主要采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汉字在发展大脑智力上的作用。
【答案】 (1)A
(2)D
(3)C
【解析】【分析】(1)
不符合愿意,A古埃及的文字是圣体字,古巴比伦的文字是楔形
文字,但它们相继成为历史的陈迹
,更多西方国家一直都是拼音文字在文中也没有依
据。 BCD符合愿意。
(2)A 文章使用的不是时间顺序,而是从概括到具体的逻辑顺序。 B 第③段的说明对象
是“
汉字可以引发想象和联想 ”。C
原文中的说法是:拼音文字认知中是利用“语音编码”方
式起主要作用。D表述正确。
(3)ABD分析正确。C
第③段主要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是为了生动具体地说明
象形字和会意字及有些形声字的声旁
能引发想象和联想的特点。
故答案为:⑴A;⑵D;⑶C
【点评】⑴本
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这类的题,往往题目中的句子会存在答非所
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
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因此从原文中找出相关
的句子仔细辨析即可。
⑵
本题考查阅读说明文的多方面的能力:分析说明对象的能力;分析说明方法及作用的能
力;品析说明文语
言的能力;分析说明顺序的能力等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①认真阅读
文章,理解文章内容,并用简洁、
准确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②掌握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
法及作用,并结合有关内容进行分析;③掌握说明
文的语言准确、简明、严密的特点,并
结合有关内容进行赏析;④筛选与选项内容有关的信息,并与选项
进行比较,判断选项是
否与原文相符。
⑶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的分析能力。
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
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摹状
貌、引用。做这样的题,要在
平时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及其特的基础上再结合文章有关内容判断所使用的
说明方法,最
后再结合语段内容分析其作用。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电影《流浪地球》主要讲的是地球
经过木星时摆脱木星引力,重新踏上流浪征途的故
事。实际上在刘慈欣创作的同名小说《流浪地球》中,
地球经过木星的过程有惊无险,只
是电影有意制造“噱头”,将这一情节夸大而已。那么,地球要“流浪
”,为什么非得经过木
星呢?其实非常简单,就是为了让地球利用木星的引力弹弓效应加快速度,使其脱
离太阳
系。
引力弹弓就是利用行星的重力场来给太空探测船加速,将它甩向
下一个目标,也就是把
行星当作“引力助推器”。木星就是太阳系中一个优良的加速器,这不仅在影视作
品中呈
现,在现实中更是如此。人类向外太阳系发射的数十件航天器中,大部分用到了木星的引
力弹弓效应,比如“旅行者一号”、“旅行者二号”、“先驱者号”、“新视野号”探测器等等,都
曾经
利用过木星的引力弹弓效应加速,这样的好处是使航天器的速度大大加快,而且还能
节省燃料。1977
年,由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研制的“旅行者二号”在肯尼迪航天
中心成功发射升空,198
1年经过木星时,从秒速不到10公里加速到了秒速35公里左右,
获得了可以离开太阳系的速度。经过
几十年的飞奔后,旅行者二号已经航行到了210亿公
里外的遥远距离。实际上,不止是木星具有引力弹
弓效应,较大质量的天体都可以让围绕
它运行的物体获取引力弹弓效应,太阳系中的8大行星连同太阳都
可以进行引力弹弓效应
的运用,我们的地球也一样。比如我们要去月球探测,但是我们的长征三号乙型火
箭并没
有能力把“嫦娥四号”直接发射到月球轨道上,于是在发射之后,依靠地球的引力弹弓效应
增加速度和扩张轨道,最终让“嫦娥四号”进入环月轨道运行。
而在《流浪地球》
这部作品中,刘慈欣安排了太阳和木星共同给地球加速。故事中讲到
曾经有一段时间地球时而靠近太阳时
而远离太阳,这个时候正是在利用太阳的引力弹弓效
应给地球加速;后来地球又运行到了木星的附近,开
始利用木星的引力弹弓效应加速,这
也是因为木星的质量巨大,是地球质量的318倍,可以把航天器加
速到脱离太阳系引力的
程度。不过在电影中,由于木星引力出现不稳定状况,导致地球难以脱离木星引力
甚至出
现了撞向木星的可能性,幸好人类齐心协力克服了困难,地球才又开启了航向新家园的征
程。
但如果真的将地球运行到木星附近,利用其引力弹弓效应的话,将是十分不可取
的,因
为木星的引力足以将近距离的地球拉变形。电影中,地球的大气已经被木星吸收,在如此
近的距离,地球势必会被木星引力揉成一个熔岩星球,甚至有被拉碎的可能,这是绝对不
可以尝试的。所
以要让地球利用木星的引力弹弓效应并不容易,这需要在很远的距离上才
能保证安全,然而距离太远的话
,引力弹弓的加速效应却不明显了。
(1)电影《流浪地球》中用木星给地球加速的做法,在现实中是否可行?为什么?
(2)文章列举“旅行者二号”和“嫦娥四号”的例子,各有什么作用?
(
3)一位父亲为女儿手绘《流浪地球》的讲解图在网迅速走红。请你结合文意,给他的手
绘图配上简要的
文字,解说引力弹弓效应的原理。
(4)这篇文章将刊登在微信公众号”科普大世界
”上,你认为下列哪一个选项最适合做这篇
文章的标题?请说明理由。
A.木星的具有引力弹弓效应
B.为什么地球要经过木星呢
C.地球要流浪,木星怎么帮
【答案】 (1)不可行。如果距离过近,地球会被木
星引力揉成熔岩,甚至被拉碎;如果
距离太远,引力弹弓的加速效应不明显。
(2)
举“旅行者二号”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人类的太空探测船可以通过木星引力弹弓效应获得
加速,脱离太阳系
;举“嫦娥四号”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引力弹弓效应不止是木星独有,较大
质量的天体都可以让围绕它运行
的物体获取这一效应。
(3)当地球运行到木星附近时,被木星引力捕获,围绕木星运行;木
星运行的速度与地球
运行的速度叠加,地球运行的速度大大加快;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地球脱离木星引力
,进
而飞向外太阳系。
(4)选C。这个标题含义丰富,既指出木星如何引力弹弓效
应将地球送出太阳系(怎
样),又含蓄指出这一做法不太现实(怎能),符合文章的主要内容;用“流浪
”“帮”一词
形容地球运行以及木星引力弹弓效应十分生动,激发读者兴趣;标题工整,便于记忆,能<
br>加深读者印象。
【解析】【分析】(1)可分析最后一段“但如果真的将地球运
行到木星附近,利用其引力
弹弓效应的话,将是十分不可取的,因为木星的引力足以将近距离的地球拉变
形。电影
中,地球的大气已经被木星吸收,在如此近的距离,地球势必会被木星引力揉成一个熔岩
星球,甚至有被拉碎的可能,这是绝对不可以尝试的。所以要让地球利用木星的引力弹弓
效应并不容易
,这需要在很远的距离上才能保证安全,然而距离太远的话,引力弹弓的加
速效应却不明显了”等句,即
可整理出正确答案。
(2)举“旅行者二号”的例子的作用,可提取第2段“曾经利用过木
星的引力弹弓效应加
速,这样的好处是使航天器的速度大大加快,而且还能节省燃料”“获得了可以离开
太阳系
的速度”等句;举“嫦娥四号”的例子的作用,可分析第2段“实际上,不止是木星具有引力弹弓效应,较大质量的天体都可以让围绕它运行的物体获取引力弹弓效应”等句,即可整理
出答案。
(3)首先要读懂原文,运用原文所讲的相关知识,或从文中提取关键性的信息来讲清引<
br>力弹弓效应的原理。一定要把过程写清楚:地球运行到木星附近——被木星引力捕获——
围绕木星
运行——两种速度叠加加快了运行速度——脱离木星——飞向外太阳系。
(4)拟题时无损
原意,不能丢掉语段中重要的信息;抓住关键词语。如“地球要流浪,木
星怎么帮”为好,结构上,照应
了文章开头“电影《流浪地球》”的例子。语言上,“流
浪”“帮”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有趣,激
发读者兴趣。内容上,指出木星如何引力弹弓
效应将地球送出太阳系的,又含蓄指出这一做法不太现实。
这样分点来答,既使答案内容
完整无缺,又使答案内容层次清晰。
故答案为:⑴
不可行。如果距离过近,地球会被木星引力揉成熔岩,甚至被拉碎;如果距
离太远,引力弹弓的加速效应
不明显。
⑵ 举“旅行者二号”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人类的太空探测船可以通过木星引力弹弓
效应获得加
速,脱离太阳系;举“嫦娥四号”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引力弹弓效应不止是木星独有,较大质<
br>量的天体都可以让围绕它运行的物体获取这一效应。
⑶ 当地球运行到木星附近时,
被木星引力捕获,围绕木星运行;木星运行的速度与地球运
行的速度叠加,地球运行的速
度大大加快;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地球脱离木星引力,进而
飞向外太阳系。
⑷ 选
C。这个标题含义丰富,既指出木星如何引力弹弓效应将地球送出太阳系(怎样),
又含蓄指出这一做法
不太现实(怎能),符合文章的主要内容;用“流浪”“帮”一词形容地
球运行以及木星引力弹弓效应十
分生动,激发读者兴趣;标题工整,便于记忆,能加深读
者印象。
【点评】⑴本
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通篇阅读,分出层次,梳理脉络,全盘把握,根
据题干要求找出答案区域,找
到关键语句分析,或用自己的语言简洁概括。
⑵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事物或事理,一要注意事例的代表性,二要注意例子的适量
性。 运用举例
子的说明方法好处(作用):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更生动形象,读者
更明白,增强说服力。
⑶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及知识迁移的能力。题干要求结合文意,给这位父亲的手绘图
《流浪地球》配上简要的文字。目的是解说弓引力弹弓效应的原理。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
能力。首先要读
懂原文,运用原文所讲的相关知识,或从文中提取关键性的信息来讲清引
力弹弓效应的原理。
⑷本题考查文章标题的把握,注意结合文章内容,选择最合适的标题。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在中国人眼里,获得四代、五代同堂的
经历,才算是达到了人生最幸福的境界。从人
类进化的历史上看,这不仅仅是中国人的幸福观,更是整个
人类的幸福观。
②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别说是四代、五代同堂,就是三代同堂,也
曾经是人类一个很
遥远的梦。
③前不久,人类学家对原始人的牙齿化石进行
了研究,发现在13万年前,没有一个人
的寿命超过30岁,而这正是他们变成祖父母的年龄。在这个年
龄之前,他们的孙辈们还没
有出生,所以他们不可能实现三代同堂的美梦。但当人类学家着眼于新石器时
代早期的欧
洲人时,竟然发现老年人和年轻人的比例是2:1,这意味着此时有很多人已经可以见到他<
br>们的孙辈出生。换句话说,直到大约3万年前,多数人类祖先圆了三代同堂的美梦。
④人类学家指出,人类能圆三代同堂的美梦,是一个很伟大的进步,它对促进人类飞速
发展起到了重要作
用。
⑤早些时候,以色列研究人员利用遗传学技术,从非洲克瓦人、桑人等土著人身
上采集
了600多个完整的线粒体DNA基因组样本。通过样本对比,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约7万年前,人类一度濒临灭绝,只剩下2000来人。但为什么没有灭绝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
那时剩
余的人类生存能力很强,因而平均寿命也比较长,超过30岁的人已经出现了,这说
明三代同堂的现象已
经出现了。这让祖父母们可以把传统狩猎技术等知识传授给后代。无
疑,这些知识武装和保护了后代。正
是凭借这些,人类才最终走出濒临灭绝的险境,又重
新发展壮大起来。因此,我们可以说三代同堂的最大
作用是增强了人类自身抵抗灭绝风险
的能力。
⑥最新的研究表明,在现代人
身上,也能看到三代同堂对人类发展的切实帮助。美国生
物举家发现.与孙辈生活在一起的老人更加积极
乐观,也愿意参加体育运动,他们得病的
几率比那些不能与孙辈一起生活的人要低20%
.而他们的孙辈则更活泼,更健康.反应也
更快。这说明,三代同堂对促进人类自身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不
可低估的作用,而这种作用
在早期人类社会中,意义更重大,好处也更多。
⑦但由此也引发了一个新鲜有趣的问题:如果未来人类能够实现六代、七代同堂的美
梦,那么它还会促进
人类社会的迅猛发展吗?现在看来,我们还不能在人类寿命延长与人
类社会迅猛发展之间简单划等号,因
为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明显
阻碍。但不管怎样,我们都必须承认,人类历史上的
三代同堂确实对人类社会发展起到了
不可磨灭的促进作用。
(选自《大科技》,有删改)
(1)选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2)请简要说明④⑤⑥三个自然段的顺序不可以调换的原因。
(3)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人类学家对原始人牙齿化石的研究表明,13万年前没有一个人寿命超过30岁。
B.以色列研究人员利用遗传学技术,从非洲土著人身上采集基因样本进行研究。
C.研究表明,与孙辈生活在一起的老人更加积极乐观,他们的孙辈更活泼健康。
D.人类寿命不断延长,对人类未来社会的迅速发展将完全发挥积极的作用。
【答案】 (1)三代同堂对社会(或人类)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2)④段与⑤⑥
段在结构上是总分关系(或是由概括到具体的逻辑顺序);另外第⑤
段和第④段的说明内容是按照从原始
人到现代人的顺序说明的(或按照“研究”的时间顺序
说明的)。
(3)D
【解析】【分析】(1)通读全文,梳理脉络,分清层次,综合考虑,提取要点,找到关键<
br>句分析,如“人类能圆三代同堂的美梦,是一个很伟大的进步,它对促进人类飞速发展起到
了重要
作用”“我们可以说三代同堂的最大作用是增强了人类自身抵抗灭绝风险的能力”“三
代同堂对促进人类
自身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等句,即可整理出正确答案:三
代同堂对社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
(2)④段总说三代同堂对促进人类飞速发展的重要作用;⑤⑥段分别说明“三代同堂的
最大作用是增强了人类自身抵抗灭绝风险的能力”“三代同堂对促进人类自身的健康发展起
到了
不可低估的作用”。⑤和⑥也是按时间顺序说明的。
(3)D“将完全发挥积极的作用”说
法过于绝对,原文⑦段原句为“我们还不能在人类寿命
延长与人类社会迅猛发展之间简单划等号,因为人
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
一个明显阻碍”。
故答案为:⑴
三代同堂对社会(或人类)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⑵ ④段与⑤⑥段在结构上是总分关系(或
是由概括到具体的逻辑顺序);另外第⑤段
和第④段的说明内容是按照从原始人到现代人的顺序说明的(
或按照“研究”的时间顺序说
明的)。
⑶ D
【点评】⑴本题
考查概括说明文说明中心的作用。答题时首先要通读全文,然后明确说明
对象及特征,最后再找出文中表
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概括作答。
⑵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说明文说明顺序的能力。
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
序、逻辑顺序,把握说明文的说明顺序,需要理解各部分的说明
内容,然后再根据说明内
容判断所使用的说明顺序。说明顺序明确之后,能不能换就一目了然了。
⑶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是说明文常有的题型,这样的题非常简单,答题时
首先要整体了解文章内容,然后再从中筛选出与题目中有关的句子,分析其有无差别即可
正确答题。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数据 云气象
①我们平时从电视、报纸、网站或手机上获取的看似简单的天气预报,其背后却有着极
其庞杂的数据采集和分析作支撑。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天气预报是经过“云计算”得到的
大数据产品。
②为了获取精确的气象预报,气象部门历来都会收集大量数据,组成超大的“数据库
”。
这些数据来自一个庞大的观测网络。目前,全国有2000多个地面站、120多个高空探测
站、6颗在轨卫星、5万多个自动监测站、600多个农业检测站、300多个雷达站等,逐日
逐小时
甚至逐分钟对不同地点、不同高度的各种气象要素进行监测。仅在贵州,每天就有
85个气象站、3万多
个区域自动气象站、7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2个探空雷达站对
贵州境内的各种气象要素进行实时监
测。
③随着预报业务的不断发展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的应用,这些数据变得更加精密
,数量
也持续增加,气象预报也变得越来越精确。现在,我们已经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电脑、手
机
、电视、网站等查询天气预报,其精度甚至可以精确到一公里、一小时以内。
④早晨
起床后穿薄的还是厚的衣服?要不要进行晨练?长假期间是否要外出旅游?旅游
时需要带哪些随身物品…
…如何选择,天气预报会为你提供有效参考。
⑤随着各行各业对气象信息的需求越来
越大,气象部门还需要针对不同领域、不同行
业、不同群体制作相应的气象产品,包括面向社会群体的公
众气象服务,面向水利、电
力、交通、农业以及其他部门或企业的专业专项服务,以及针对干旱、暴雨、
森林火险、
雷电等灾害性天气的气象灾害预报预警服务等。
⑥比如说能源,
可以通过分析电力负荷历史加上气象数据进行用电量估算;农业方面,
通过某一地的农耕历史与相关气候
信息,就可以指导农户进行农作物种养殖结构调整;还
有交通,航班准点率历史加上机场历史天气特征,
就可以得到航班延误预测……这些日益丰
富的气象产品构成了气象大数据的重要部分,让我们的生活变得
更加丰富、便捷。
⑦当气象邂逅大数据,气象大数据将大有作为,它必将更大程度减
轻灾害损失,为社会
创造更多的财富,为人们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2)根据文章的内容,说说日益丰富的气象产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便捷?
(3)请分析第②自然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分析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现在,我们已经可以随时随地通过
电脑、手机、电视、网站等查询天气预报,其精度甚至
可以精确到一公里、一小时以内。
【答案】 (1)气象大数据。
(2)可以通过分析电力负荷历史加
上气象数据进行用电量估算;通过某一地的农耕历史与
相关气候信息,就可以指导农户进行农作物种养殖
结构调整;航班准点率历史加上机场历
史天气特征,就可以得到航班延误预测。
(3
)运用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为了获取精确的气象预报,气象
部门组建庞大的观
测网络用来收集大量数据,组成超大的“数据库”。
(4)“随时随地”表示范围广,“1公
里、1小时”表示精度高。这些限制性的词语的使用,
具体准确地表明了随着预报业务的不断发展,以及
大数据、云计算的应用,这些数据变得
更加精密,数量也持续增加,气象预报也变得越来越精确。
【解析】【分析】(1)结合文章标题“大气象 云数据”和文章中“当气象邂逅大数据,气
象
大数据将大有作为”、气象部门历来都会收集大量数据,组成超大的“数据库”等句子可以得
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气象大数据。
(2)根据题干内容,再结合文章内容,可以在文中第⑥
段找到答案,即⑥比如说能源,
可以通过分析电力负荷历史加上气象数据进行用电量估算;农业方面,通
过某一地的农耕
历史与相关气候信息,就可以指导农户进行农作物种养殖结构调整;还有交通,航班准点
率历史加上机场历史天气特征,就可以得到航班延误预测……做答时只需将第⑥段的内容
归纳整
理即可。
(3)结合第②段划线句子中的“2000多个地面站、120多个高空探测站、6
颗在轨卫星、
5万多个自动监测站、600多个农业检测站、300多个雷达站等,”可知,运用了列数
字的
说明方法;仅在贵州,每天就有85个气象站、3万多个区域自动气象站、7部新一代多普
勒天气雷达、2个探空雷达站对贵州境内的各种气象要素进行实时监测。很明显是举例子
的说明方法,通
过这些说明方法就是为了说明为了获取精确的气象预报,气象部门历来都
会收集大量数据,组成超大的“
数据库”。这一观点,答题时需要将这些内容整合一下。
(4)例句中的“随时随地”、“一
小时”、“一公里”对空间和时间都起到了一个限制作用,更
能说明随着预报业务的不断发展以及大数据
、云计算的应用,这些数据变得更加精密,数
量也持续增加,气象预报也变得越来越精确。这一观点。<
br>
故答案为:(1) 气象大数据。
(2) 可以通过分析电力负荷历史加
上气象数据进行用电量估算;通过某一地的农耕历史
与相关气候信息,就可以指导农户进行农作物种养殖
结构调整;航班准点率历史加上机场
历史天气特征,就可以得到航班延误预测。
(3) 运用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为了获取精确的气象预报,气
象部
门组建庞大的观测网络用来收集大量数据,组成超大的“数据库”。
(4) “随时随地”
表示范围广,“1公里、1小时”表示精度高。这些限制性的词语的使用,
具体准确地表明了随着预报业
务的不断发展,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的应用,这些数据变得
更加精密,数量也持续增加,气象预报也变得
越来越精确。
【点评】(1)本题考查对说明对象的把握。说明对象一般存在于标题中,分析
标题可知,
文章的说明对象是气象大数据。
(2)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根据提问, 气象产品 , 包括面向社会群体的公众气象服
务
,面向水利、电力、交通、农业以及其他部门或企业的专业专项服务等,找到⑥自然段
即
可筛选出相关信息。
(3)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的辨析。 画线句子中有大量准确的具体数字
,应该属于列数字
说明方法的运用。仅在贵州,属于举例子说明方法的的标识。
(4
)本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的理解与赏析。说明文语言要求表达准确到位、生动形象等,
具体分析划线词语
的表达效果属于哪一种即可。
14.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古人的智慧一一榫卯
①
①“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②
陪伴是最深情的
告白,有一种地老天荒的相守,有一种生
死相随的浪漫叫——榫卯。
②榫卯是在两个构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结合的一种连接方
式。凸出部分叫榫,凹进部分
叫卯,一凸一凹,凸的榫嵌入凹的卯里,两个木构件便咬合在一起。不用钉
子,也不用绳
子,两个需要连接的物体, 各自一点改变,
可以形成一个结构整体。一连二,二
连三,三接万物,这个整体想要多大就可以有多大。
③榫卯结合,岿然不动,山西应县木塔就是最好的说明。这座始建于公元1056年的木
塔,历经很多次地震袭击,依然高高耸立,其功臣之一,就是榫卯。全塔有数以万计的木
构件,全以榫
卯咬合的方式连接、固定,以至于牢固不破。
④木质材料由纵向纤维构成,只在纵向
上具备强度和韧性,横向容易折断。榫卯通过变
换其受力方式,使受力点作用于纵向,避弱就强。另外,
本质材料受温度、湿度的影响比
较大,榫卯同质同构的链接方式使得连接的两端共同收缩或舒张,整体结
构更加牢固。而
铁钉等金属构件与木质材料在同样的热力感应下,因膨胀系数的不同,从而在连接处引起
松动,影响整体的使用寿命
⑤在牢固的基础上,不同的榫卯满足于不同的应
用方式,结构样式更是丰富多样。历数
榫卯样式,其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型:一类主要是作面与面的接合,
也可以是两条边的拼
合,还可以是面与边的交接构合,如“燕尾榫”、“穿带榫”等。另一类是作为“点
”的结构方
法,主要用作横竖材丁字结合,成角结合,交叉结合以及直材和弧形材的伸延接合,如“格<
br>肩榫”、“半榫”等。还有一类是将三个构件组合在一起并相互连结的构造方法,这种方法除
运用
以上的一些榫卯联合结构外,都是一些更为复杂和特殊的做法,如常见的有“托角
榫”“长短榫”等。三
种结构的优势也各不相同。
⑥榫卯结构在我国古代建筑、家具的主体建构中所占比例
较大。建筑中的木构是梁柱系
统,家具中的木构是框架系统,两个结构系统之间同样都靠榫卯来连接,构
造原理相同。
根据建筑物体积、材质、用途等方面的不同,榫卯呈现出不同的连接构建方式。我国古建<
br>筑梁柱之间多以馒头榫、箍头榫、半榫、透榫、燕尾榫这五种榫卯方式相互搭配,穿插配
合。
⑦明清家具的制作几乎用到了所有的榫卯种类,展现了榫卯结构进化的最终样式。作为<
br>一种巅峰技艺,榫卯结构组合的家具比用铁钉连接的家具更加结实耐用。(甲)榫卯结构
是木件之
间多与少、高与低、长与短的巧组合,可限制木件向各个方向的扭动,而铁钉连
接的家具就做不到。(乙
)金属材质容易锈蚀或氧化,我们经常会发现许多明式家具虽已
距今百年但木质仍坚硬如初,如果用铁钉
组合这样的家具,很可能木质完好,但连接金属
的锈蚀老化等因素,也会使家具散架。除
耐用外,榫卯结构的制品还具有有利于运输和维
修等优势。
⑧榫卯是古代劳
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俗话说“榫卯万年牢”,不用一颗铁钉,便可做到扣
合严密、间不容发,使用百年而
依旧坚固美丽。当你看到颠三倒四、横七竖八的各个木构
件依照一种关系被连接的天衣无缝时,你就会有
一种顿悟:任何一个世界、组织、团体,
都是有关系连接在一起的,而“关系”的精髓就是榫入卯眼。榫
卯结构就是这样令人开悟,
并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文化。
(出自《新华网》有改动)
[注音与注释]①榫卯:sǔnmǎo
②出自汉乐府民歌《上邪》。
(1)在第②段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________各自一点改变, ________可以形成一个结构整体。
(2)本文第①段的作用是________
(3)本文围绕“榫卯”,依次从 ________、________、榫卯的类型、______
__、________五
个方面进行说明。
(4)阅读第⑦段,回答下列问题。
①榫卯结构组合的家具的优点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
②(甲)(乙)两处画线句能否删去其中的一句?请说明理由:___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运用了列图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对榫卯进行了说明。
B.第④段所说明的榫卯结构牢固的原因都属于物理性质。
C.榫卯结构可以分为三
类。其中,第三类将三个构件组合在一起并相互连结的构造方法优
势最大。
D.我国古代建筑、家具的主体建构是榫卯结构,两者的结构系统相同,构造原理相同。
【答案】 (1)只要;就
(2)引用乐府民歌,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引出本文说明
对象榫卯,形象地说明了榫和卯之
间的密切关系。
(3)榫卯的定义;榫卯的优点(榫卯牢固的特点及原因);榫卯的应用;榫卯的文化价
值
(4)结实耐用;有利于运输和维修;不能,甲乙两处虽然都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强<
br>调突出说明了榫卯结构组合的家具的结实耐用,但是说明角度不同:甲句是从榫卯结构的
角度,乙
句是从榫卯材质的角度进行说明,且两者之间是按照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组合
的,符合人们认知事物的客
观规律。
(5)B
【解析】【分析】(1)解答此题时,学生先判
断两个分句之间的关系是条件关系,表示条
件关系的关联词有:只要……就……、 只有……才……
、无论……都…… 、不管……也……、即
使……也……。再代入选择即可。(2)本文中开头段的作用
是:由乐府民歌形象的说明榫卯之
间的关系,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榫卯。
(3)
文章采用逻辑顺序,第一段到第三段引出说明对象榫卯,第四段到第七段说明了榫
卯的功能和功效,第八
段介绍了榫卯的文化价值。围绕榫卯,第二段介绍榫卯是什么;第
三、四自然段介绍了榫
卯的优点;第五自然段介绍了榫卯的类型;第六、七自然段介绍了
榫卯的应用,最后一自然段介绍了榫卯
的文化价值。
(4)①根据文中的“榫卯结构组合的家具比用铁钉连接的家具更加结实耐用
”和“除耐用
外,榫卯结构的制品还具有有利于运输和维修等优势。”可知,榫卯结构组合的家具的优点
是结实耐用和利于运输和维修。②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句子的分析。学生先应该表明态度不
能删去
,其次分析原因。这一段主要是在讲榫卯作为家具的优点,更加结实耐用,甲句是
从榫卯结构的角度与铁
钉进行比较,说明榫卯结构更能稳固家具;乙句是从榫卯和铁钉的
材质进行比较,通过比较两者的使用寿
命,说明榫卯结构的家具更加耐用。并且两者之间
是按照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组合的,符合人们客观规律
。
(5)A.本文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对榫卯进行了说明。并未用到列图表
和
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选项错误。C.根据“还有一类是将三个构件组合在一起并相互连结的构
造方法,这种方法除运用以上的一些榫卯联合结构外,都是一些更为复杂和特殊的做法,
如常见的有“托
角榫”“长短榫”等。三种结构的优势也各不相同。”文中并未提到将三个构件
组合在一起并相互连结的
构造方法优势最大。选项错误。D.根据文中的“建筑中的木构是梁
柱系统,家具中的木构是框架系统,
两个结构系统之间同样都靠榫卯来连接,构造原理相
同。”两者之间的构造原理相同,结构系统不同。选
项错误。故选B。
故答案为:⑴ 只要 ; 就
⑵ 引用乐府民歌,
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引出本文说明对象榫卯,形象地说明了榫和卯之间
的密切关系。
⑶ 榫卯的定义 ; 榫卯的优点(榫卯牢固的特点及原因) ; 榫卯的应用 ; 榫卯的应用
⑷①结实耐用 ;有利于运输和维修 ;
②不能,甲乙两处虽然都运用了作比较
的说明方法,强调突出说明了榫卯结构组合的家
具的结实耐用,但是说明角度不同:甲句是从榫卯结构的
角度,乙句是从榫卯材质的角度
进行说明,且两者之间是按照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组合的,符合人们认知
事物的客观规
律。
⑸ B
【点评】⑴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运用,注意结合语境分析各分句间关系,选择合适的关联
词语。
⑵本题考查语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注意说明文手段作用常常是引出说明对象,
吸引读者阅
读兴趣等。
⑶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时需要阅读全文
,找到与问题相关的段落,抓
住关键语句作答。
⑷①本题考查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和句子分析能力。根据文中的第⑦段重点句子的理解
作答。
②先表明态度不能删去,其次分析原因。
⑸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选项正误。
1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书香缕缕为何来
①打从认字开始,我们便开始了与书为伴的生活,虽然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
,传统
的纸质书不断受到电子阅读器的冲击,但仍有许多人执著地钟爱纸质书。纸质书除了能给
人手捧书卷的实在感,那时不时地从书页中飘散出来的缕缕书香,也时常令爱书人陶醉,
有人喜欢新书的
油墨香,也有人享受旧书特有的“时间的味道”。
②那么究竟是什么造就了“书香”呢?
③书,无论新旧,都会释放出几百种挥发性有
机化合物,与所有香味一样,书香之源可
以被追溯到若干化学成分。“新书气味”主要有三个来源:纸品
本身以及制造中使用的化学
物质、用于印刷的油墨以及用于书本装订的胶黏剂。
④纸品制造的过程经常需要用到化学品。例如用“苛性钠”(氢氧化钠)来提高造纸木浆
的pH值,并使
木浆纤维膨胀,“上浆剂”常用来提高纸的耐水性。这些化学品可以通过它们
的反应或者其他过程,释放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到空气中,成为我们可以察觉到的气味,油
墨和胶黏剂也一样。
⑤不同的纸张,胶黏剂和油墨的使用会影响到“新书气味”。所以不是所有的新书闻起来
都一样。
⑥通常来说,是纸张中的化合物分解导致了“旧书气味”的产生。纸张包含纤维素、少量<
br>的木质素还有其他化学成分。虽然现代的高品质纸品会通过化学过程来清除木质素,但是
纸张中的
纤维素分解过程仍然会缓慢发生,这是因为周围环境中存在酸性物质。这些反
应,统称为“酸水解”,“
酸水解”会产生各种各样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其中很多可能有助于
产生旧书的气味。
⑦现已明确的,纸质书在由新变旧的过程中(化学降解过程)产生的有机化合物和它们
各自的气味有:苯
甲醛有杏仁般的气味、香兰素有香草般的气味、乙苯和甲苯有馨甜的气
味、2﹣乙基乙醇有轻微的花香气
味。
⑧据说 , 外国有家公司曾经生产了一系列的气雾剂来复制“书香”的味道
,销量很好,
卖到断货,看来人们对书香门第的追求,古往今来仍未改变。也许有一天,人们希望自己<
br>闻起来像本书,“书香味”香水就会应运而生。还有一些释放的化合物可以用来确定旧书降
解的程
度,糠醛便是这些化合物之一 , 可以用来确定书籍的年代和成分。
(1)对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有人喜欢新书的油墨香,也有人享受旧书特有的“时间的味道”。(作比较)
B
.例如用“苛性钠”(氢氧化钠)来提高造纸木浆的pH值,并使木浆纤维膨胀,“上浆剂”常
用来提高
纸的耐水性。(举例子)
C.……各自的气味有:苯甲醛有杏仁般的气味、香兰素有香草般的
气味、乙苯和甲苯有馨甜
的气味、2﹣乙基乙醇有轻微的花香气味。(分类别)
D.不同的纸张,胶黏剂和油墨的使用会影响到“新书气味”。(摹状貌)
(2)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说明对象看,本文属于事物说明文;从语言特色看,本文属于生动说明。
B.说明文有时间、空间、逻辑三种说明顺序,本文按逻辑顺序进行说明。
C.标题
“书香缕缕为何来”用设问,点明本文的说明内容﹣﹣书香的来源,引发读者思考,
激发阅读兴趣。
D.第⑧段加点词“据说”“之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同的纸张,胶黏剂和油墨的使用会影响“新书气味”。所以不是所有的新书闻起来都一
样。
B.“酸水解”会产生各种各样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其中很多可能有助于产生旧书的气味。
C.第①段从人们对“书香”的不同感受谈起,更容易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D.第⑦段说明纸质书在由新变旧的过程中产生的气味只有四种。
【答案】
(1)D
(2)A
(3)D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说明方法的掌握。ABC.正确。D.有误,应为举例
子的说明方法。
(2)A.有误,本文从对象上看是事理说明文。BCD.正确。
(3)ABC.正
确。D.有误,文章中说的是“现已明确的”,有时间限制,是迄今为止已发
现的,选项曲解了。
故答案为:⑴ D;⑵ A;⑶ D
【点评】⑴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
字、作比较、下定义和打比方等,先辨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
法,然后结合内容来分析表达
效果即可。
⑵本题是对说明文的综合考查。注意标题的赏析、说明顺序的把握及词语的准确运用。
⑶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选项正误。
16.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鳖鱼是海洋系统的“整容师”
①鳖鱼是海洋中的庞然大物,也是食肉类的凶猛鱼类,号称“海中狼”。可是,最近它被
贴上了“整容师”的标签,因为它可以改变海洋中很多鱼的眼睛和尾鳍的尺寸。听到这些,
你是否感到
十分惊讶呢?
②原来,在海洋系统中,许多小鱼都有着较大的眼睛和有力的尾鳍,帮
助它们及时发现
并快速躲避鲨鱼的攻击和吞食。尤其在鲨鱼出没捕食的低光环镜下更加如此:一定尺寸的
尾鳍可以保证鱼类突然加速游动,以此来远离鲨鱼的追捕。但是,在2018年1月,西澳大
利
亚大学等研究机构人员的最新研究发现,近年来由于人类对鲨鱼的大量捕杀,导致多种
鲨鱼濒临灭绝。鲨
鱼数量的减少,使得其他鱼类的生存得到了暂时的和平安稳,导致它们
的形态也正在发生明显的改变,如
:眼睛变小,尾鳍变小。因此,鲨鱼就成了海洋系统里
的“整容师”。
③研
究人员对澳大利亚西北海域罗利沙洲和斯科特礁两个珊瑚礁系统中7种不同的鱼类
专门进行了对比分析。
这两个珊瑚礁有着相似的自然环境,但不同的是,罗利沙洲禁止捕
鱼,鲨鱼数量比较稳定,而斯科特礁允
许对鲨鱼进行商业捕捞,且已经持续了一百多年。
研究人员分别在两个珊瑚礁海域进行了采样捕捞,并测
量出了所捕捞鱼的体长、体宽、眼
部和尾鳍大小。结果发现,与罗沙洲的鱼类相比,斯科特礁同种鱼类的
眼睛尺寸小46%,
尾尺寸小4%。
④研究人员解释说,人
类捕捞鲨鱼使其数量减少,会造成一系列生态后果,小鱼的眼睛
及尾鳍尺寸等发生变化仅仅是一个方面,
其实,鲨鱼数量的减少还在悄悄地影响着其他海
洋生态系统。
⑤首先,鲨鱼
数量的大幅度减少,那些体弱多病,基因突变导致畸形的鱼,就不会及时
被消灭,进化过程中的优胜劣汰
也不能更好地延续下去。那些没有被吃掉的弱鱼,病鱼就
会一直繁殖下去,直到基因退化,这不利于种群
的健康发展,对整个海洋生物多样性,优
化性将是一个致命打击。
⑥其次,
鲨鱼数量的大幅度减少,将使海洋生态环境无法正常维持,水质环境会进一步
恶化。因为,鲨鱼是海洋系
统名副其实的“清道夫”。它可以通过清理腐烂的大型海洋动物
尸体,来净化海洋生态环境。
⑦由此看来,鲨鱼在保持海洋生态系统平衡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称它为海洋系统
的“整容师”一点儿也不过分。
(1)鲨鱼在保持海洋生态系统平衡中发挥了哪些方面的作用?
(2)有文章第③段中画线句子除了列数字以外,还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其实,鲨鱼数量的减少还在悄悄地影响着其他海洋生态系统。”为什么用“悄悄”一
词
?
【答案】 (1)①可以改变海洋中鱼的眼睛和尾鳍的大小。②维护海洋生态平衡
,有利于
种群的健康发展。③净化海洋生态环境,改善水质。
(2)作比较。通过斯
科特礁鱼类和罗利沙洲鱼类的比较,准确地说明了鲨鱼对海洋中许多
鱼的眼睛和尾鳍尺寸的影响。
(3)“悄悄”一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鲨鱼数量的减少对其他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缓慢的过
程,表明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析】【分析】(1)第①段介绍了最近它被贴上
了“整容师”的标签,因为它可以改变
海洋中很多鱼的眼睛和尾鳍的尺寸。第④段介绍了研究人员解释说
,人类捕捞鯊鱼使其数
量减少,会造成一系列生态后果,小鱼的眼睛及尾鳍尺寸等发生变化仅仅是一个方
面,其
实,鲨鱼数量的减少还在悄悄地影响着其他海洋生态系统。第⑤段那些没有被吃掉的弱
鱼
,病鱼就会一直繁殖下去,直到基因退化,这不利于种群的健康发展,对整个海洋生物
多样性,优化性将
是一个致命打击。第⑥段介绍了鲨鱼数量的大幅度减少,将使海洋生态
环境无法正常维持,水质环境会进
一步恶化。由此可以概括出鲨鱼在保持海洋生态系统平
衡中发挥了三个方面的作用。
(2)根据句子“与罗利沙洲的鱼类相比,斯科特礁同种鱼类的眼睛尺寸小46%,尾鳍尺寸
小40%”
可以判断用的是作比较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相比”是作比较说明方法标志性的语
言。准确地说明了鲨
鱼对海洋中许多鱼的眼睛和尼鳍尺寸的影响。进而说明“鲨鱼就成了海
洋系统里的‘整容师’”。
(3)本文是一篇生动的说明文,抓住生动说明文的语言特色——生动来分析即可。“悄悄”指声音低微,不声不响。多形容声音很轻,有寂静安静之意,另外,也表示“小声地,偷偷
地”的意
思。用在这里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鲨鱼数量的减少对其它海洋生物系统的影响是缓慢
的,潜移默化的,是容
易被人忽视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故答案为:⑴①可以改变海洋中鱼的
眼睛和尾鳍的大小。②维护海洋生态平衡,有利于
种群的健康发展。③净化海洋生态环境
,改善水质;
⑵作比较。通过斯科特礁鱼类和罗利沙洲鱼类的比较,准确地说明了鲨鱼对海
洋中许多鱼
的眼睛和尾鳍尺寸的影响;
⑶“悄悄”一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鲨鱼数量
的减少对其他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缓慢的过程,
表明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点
评】⑴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提取,信息的筛选、分析、提取这类题,做
题时,应首先明确信
息筛选的方向,有了明确的目的,就有了筛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是
正确理解所找信息的内涵,从而进行
恰当取舍,避免有所偏颇或答非所问;
⑵本题主要考查的说明方法的作用,需要结合语段具
体分析,然后用相应的说明方法的作
用答题模式进行解答;
⑶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
特点的分析,为了说明的更加准确,说明文中常用一些表示修饰和
限制的词语。
17.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小题。
太空垃圾对航天器构成潜在威胁
①随着航天技术的广泛应用,人类发射航天器的数量越来越多,太空垃圾也相应增多,
专家估计,目前,地球轨道上直径超过1厘米的太空垃圾数量,已超过75万件。
②
大空垃圾的来源很多,有运载火箭的残骸、宇航员进行舱外作业时不慎丢失的工具
等。退役的人造卫星,
若没能坠入大气层烧毁,就会成为长期环绕地球飞行的太空垃圾。
如果两枚航天器不幸发生碰撞,则会产
生大量碎片,造成更多的垃圾。例如图09年,美国
的通信卫星“铱星33号”与退役的俄军事卫星“宇
宙2251号”在近地轨道上相撞,产生大量
的碎片。这些碎片之间还继续相互撞击,产生更多更细小的
碎片,形成级联效应。
③太空垃圾会破坏正在运行的卫星、飞船等航天器,即便是极
其微小的太空垃圾,也会
因巨大的相对速度造成严重的破坏,它们会像子弹一样击穿卫星、空间站等昂贵
的航天
器。太空垃圾不断增多,会导致环绕地球的轨道被大量的太空垃圾所占据,人类将因此无
法继续安全地发射新的航天器。
④对于依旧飞行在轨道上的垃圾,科学家则仍然在寻
找对策。目前,航天大国都已经意
识到绝对不能再任由太空垃圾增长下去,毕竟大型卫星、宇宙飞船、太
空望远镜都是动辄
上亿的金贵货。
⑤当然,初步的计划以及构想还是有的。
一些学者提出,可以通过机器人、绳网、电磁
线缆、激光等手段对付太空垃圾。欧空局就计划研发一种轨
道清理卫星,携带绳网、机械
臂等装置,将捕获的退役卫星一同带回大气层烧毁。这种名为欧洲离轨器的
卫星,最早有
望在2023年升空。另一种方案的难度则要大得多:从地面或者太空向这些垃圾发射一束
激
光,利用产生的光压来迫使其改变飞行轨道,最终让其坠入大气层烧毁。
⑥目前,美国、俄罗斯等国的空间监视系统已经在实时监控大于10厘米的太空垃圾。
如果国际空间站等
高价值航天器面临相撞风险,可以实施紧急变轨,避开垃圾。不过,大
于10厘米的太空垃圾只有不到3
万枚,与小于10厘米的太空垃圾相比,数量微乎其微。
对于10厘米以下的太空垃圾,现有监视系统依
然力不从心。
(文章选自2019年03月01日《科普时报》,内容有删改)
(1)文中介绍了哪三种太空垃圾?请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2)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每个横线只填一种说明方法)
①例如图
09年,美国的通信卫星“铱星33号”与退役的俄军事卫星“宇宙2251号”在近地
轨道上相撞,产
生大量的碎片。________
②大于10厘米的太空垃圾只有不到3万枚,与小于10厘
米的太空垃圾相比,数量微乎其
微。________、________
(3)太空垃圾会对航天器构成怎样的威胁?
(4)对于依旧飞行在轨道上的垃圾,科学家都有哪些计划和构想?
【答案】 (1)①运载火箭的残骸、宇航员进行舱外作业时不慎丢失的工具;②没能坠入
大气
层烧毁的退役的人造卫星;③航天器互相碰撞,产生的大量碎片。
(2)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3)会破坏正在运行的航天器;无法安全发射新的航天器。
(4)①通过机器人、
绳网、电磁线缆、激光等手段捕获太空垃圾,将其带回大气层烧
毁。②从地面或者太空向这些垃圾发射一
束激光,利用产生的光压来迫使其改变飞行轨
道,最终让其坠入大气层烧毁。
【解析】【分析】(1)通读全文后,根据题干要求找到答案区域是作答的关键。如可分析
第2段“大空
垃圾的来源很多,有运载火箭的残骸、宇航员进行舱外作业时不慎丢失的工具
等。退役的人造卫星,若没
能坠入大气层烧毁,就会成为长期环绕地球飞行的太空垃圾。
如果两枚航天器不幸发生碰撞,则会产生大
量碎片,造成更多的垃圾”,即可整理出正确答
案。
(2)①“例如图09年,美
国的通信卫星……在近地轨道上相撞,产生大量的碎片”明显属
于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例如”是举例子
说明方法的标志性语言。②“大于10厘米”“不到3
万枚”“小于10厘米”显然属于列数字的说明方
法;而“与小于10厘米的太空垃圾相比,数
量微乎其微”属于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3)太空垃圾会对航天器构成的威胁,可提取第3段“太空垃圾不断增多,会导致环绕地
球的轨道被大
量的太空垃圾所占据,人类将因此无法继续安全地发射新的航天器”等句分析
压缩,即可概括出破坏正在
运行的航天器;无法安全发射新的航天器的答案。注意题干“答
案连标点在内不超过30字”的要求。<
br>
(4)通读全文,把握大意。对照考题,找到答题区,筛选出相关的语言材料。如可分析第5段“一些学者提出,可以通过机器人、绳网、电磁线缆、激光等手段对付太空垃圾。欧
空局就计
划研发一种轨道清理卫星,携带绳网、机械臂等装置,将捕获的退役卫星一同带
回大气层烧毁”“另一种
方案的难度则要大得多:从地面或者太空向这些垃圾发射一束激
光,利用产生的光压来迫使其改变飞行轨
道,最终让其坠入大气层烧毁”等句,稍加整理压
缩,即答案。
故答案为:⑴ ①
运载火箭的残骸、宇航员进行舱外作业时不慎丢失的工具;②没能坠入
大气层烧毁的退役的人造卫星;③
航天器互相碰撞,产生的大量碎片。
⑵ 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⑶ 会破坏正在运行的航天器;无法安全发射新的航天器。
⑷ ①通过机器人、绳网、电磁
线缆、激光等手段捕获太空垃圾,将其带回大气层烧毁。
②从地面或者太空向这些垃圾发
射一束激光,利用产生的光压来迫使其改变飞行轨道,最
终让其坠入大气层烧毁。
【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要求考生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
章的内容,根据题
干要求找到答案区域,进行概括。
⑵本题考查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运用,要求考生在平时掌握
常见的说明方法,结合具体的语
句进行辨析理解其说明方法。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文
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结合题
干的要求,找到答案区域,提取要点
进行回答。
⑷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通读全文,把握大
意。对照
考题,找到答题区,筛选出相关的语言材料。
18.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放下手机,不然你真的会瞎
李斐然
①微软的报告称,77%的18岁到24岁的年轻人会在做任何事之
前先伸手去找自己的手
机。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博士亚当·奥尔特研究了这种技术上瘾的现象。在他的调
查里,超
过59%的人承认,他们依赖社交媒体,如果超过半小时没有上网查看,他们就会觉得焦躁不安,无法集中精力。在另一次调研中,46%的人表示,他们无法忍受没有智能手机的生
活。显然
,我们被眼前的这个屏幕迷住了,逐渐上瘾。
②为什么屏幕会吞没我们的生活,抢走
这么多的时间?在采访了开发者,查阅了数据报
告后,我终于开始明白,我们每个人身边究竟在发生什么
——根据微软加拿大分公司发布
的关于人类注意力的研究报告,在2000年,普通人的注意力能保持1
2秒,而到了2013
年,人们只能聚焦8秒。人类的注意力正在萎缩,但绝大多数科技产品赖以生存的
基础,
就是用户的注意力。所以,一个成功产品经理的职责,就是在一个又一个8秒内不断地释
放新的刺激点,锁住用户的注意力。
③这一切细微设计,从医学角度看,简直就是一
出悲剧。在正常状态下,人类的眼睛每
分钟要眨15到20下,也就是说,每隔3秒钟左右,眼睛有一次
不自主的眨眼,这个过程
被称为“瞬目过程”。每一次完全的瞬目过程,上下眼睑完全覆盖眼球表面,让
泪液均匀分
布在角膜和结膜上,保持它们的湿润,并且让眼球得到至少0.2秒的休息。
④但是,电子屏幕设计本身就是对眼睛的一种刺激,导致它无法实现完全地眨眼,每分
钟眨眼次数减少一半,甚至减少至13。更要命的是,屏幕还在源源不断跳出新的刺激点,
眼球就会不自
主地被吸引过去,从一个刺激点接连不断地转移到另一个刺激点,在移动过
程中,眼睛持续保持紧张状态
,完全瞬目次数明显减少。
⑤屏幕上的这些设计,导致眼睛内膜泪液分布不均匀,增
加了泪液的蒸发。最新的研究
发现,过度使用屏幕最终会影响泪腺分泌 , 因为泪腺受到的刺激少了
,总体分泌量就会
受损。我们的眼睛会更容易疲劳,也更容易患上干眼症,进而诱发更多眼部疾病。这种
看
似并不严重的状态积年累月会影响人类视力,特别是代际视力变化。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
预估
,到2050年,全球会有超过一半的人近视,而东亚地区这个比例会更高。
⑥那么,医生能给我们提供帮助吗?
⑦“阳光对视觉发育的影响,是
小儿眼科和视光学领域最热的课题之一。”北京大学第一
医院的眼科医生文静说。大量研究数据证明,太
阳光照充足的环境,能够形成周边离焦,
减缓眼轴伸长,还能刺激视网膜释放多巴胺,促进维生素D的合
成,光谱均匀的日照对眼
睛也有保护作用。
⑧对照太阳和屏幕的光谱,就能
清晰地看到它们之间的差异——太阳的光谱,是一种连
续的全光谱,它拥有不同波段的光,这种光源经过
长距离的传递,均匀地弥散在我们的眼
睛里,温和而均匀地剌激视网膜细胞发育,在过去的数千年里,养
护着人类的眼睛。研究
者的建议是,儿童需要每天在至少1万勒克斯的光照下待3个小时,才能有效避免
近视。
但问题是,它很难实现……
⑨每年夏天,很多小升初的孩子会来医院
看眼睛,他们在诊室里崩溃大哭,无法接受自
己一生要与衰弱的视力共存这个事实。而在此之后,他们还
将继续面临一个更严酷的世
界,永远在线,永远看着屏幕工作。只不过,活在此刻,还是要放下工作,走
出房间,去
晒晒太阳。
(摘自《博客天下》2018年第21期,有删改)
(1)手机屏幕对我们的眼睛有哪些伤害?请分点概括。
(2)第②段划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今年的
两会上,很多代表提出“加强视力保护应是国家战略,全社会的行动”,请结合
文章内容,谈谈应该如何
保护眼睛,提高视力。
【答案】
(1)①8秒钟内不断释放刺激点,锁住用户的注意力;
②导致眼睛无法完全眨
眼,每分钟眨眼的次数减少;
③导致眼睛内膜泪液分布不均匀,眼睛容易疲劳,诱发眼
疾。
(2)运用了列数据和
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从时间长短上做对比,科学准确且突出有力地说
明了人类的注意力正在萎缩这一特点
,体现了说明文的科学性。
(3)①少使用手机,少看电子屏幕;②不要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
看;③多去室外晒太
阳,见太阳光。
【解析】【分析】(1)可提取第2段“
到了2013年,人们只能聚焦8秒。人类的注意力正
在萎缩,但绝大多数科技产品赖以生存的基础,就
是用户的注意力”,第4段“电子屏幕设
计本身就是对眼睛的一种刺激,导致它无法实现完全地眨眼,每
分钟眨眼次数减少一半,
甚至减少至13”,第5段“最新的研究发现,过度使用屏幕最终会影响泪腺分
泌,因为泪腺
受到的刺激少了,总体分泌量就会受损。我们的眼睛会更容易疲劳,也更容易患上干眼症,进而诱发更多眼部疾病”等句,即可整理出正确答案。
(2) “12秒”“8秒
”这显然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在2000年,普通人的注意力能保
持12秒,而到了2013年
,人们只能聚焦8秒”整句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
明了本段的观点句,即“人类的注意力
正在萎缩”。在答作用时一定要找到文段中的观点句
或说明对象。说明方法就是为说明观点和说明对象服
务的。
(3)首先要读懂原文,运用原文所讲的相关知识,来谈应该如何保护眼睛,提高视
力的
问题。告知读者在生活中如何做到正确使用手机。此题的答案比较开放,所提建议合理即
可
。如浏览手机的时间不要太长,不管是玩游戏还是看书,每隔一段时间一定要休息下,
眺望远处。或闭上
眼睛。如果是儿童,则建议一次最多玩15~20分钟。注意光线的强弱
度,要让有效的
光线从左前方照射过来,以免阴影长时间对视力造成影响。经常做眼保健
操,加强视力训练或“走出房间
,去晒晒太阳”等。
故答案为:⑴①8秒钟内不断释放刺激点,锁住用户的注意力;
②导致眼睛无法完全眨
眼,每分钟眨眼的次数减少;
③导致眼睛内膜泪液分布不均匀,眼睛容易疲劳,诱发眼
疾;
⑵运用了列数据和作
比较的说明方法。从时间长短上做对比,科学准确且突出有力地说明
了人类的注意力正在萎缩这一特点,
体现了说明文的科学性;
⑶①少使用手机,少看电子屏幕;②不要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看;
③多去室外晒太阳,
见太阳光。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提取
,信息的筛选、分析、提取这类题,做
题时,应首先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有了明确的目的,就有了筛选
的范围和标准;其次是
正确理解所找信息的内涵,从而进行恰当取舍,避免有所偏颇或答非所问;
⑵本题考查的是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根据标志性语言判断说明方法类型,结合上下文及该
段的说明中心,分析其说明作用即可;
⑶本题的答案比较开放,答题时要读懂原文,运用原
文所讲的相关知识,根据课文内容,
说法合理即可。
19.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中国墨
①古代文人曰
:“有佳墨者,犹如将之有良马也。”墨在“文房四宝”中的地位不言而喻,
好的墨锭常被冠以“金不换
”的美名。2007年,乾隆的御墨在拍卖中拍出448万元的天价,
“中国墨”引起了更多的关注。<
br>
②为什么墨的价值如此昂贵呢?这源于它制作工艺的复杂与考究。墨其实是一种“烟”
,
是一种以油烟、松烟等为原料纯手工制成的黑色颜料。它的制作,首先要点燃桐油、猪油
等各
种油类或松木取烟;再在烟中加入鸡蛋白、鱼皮胶、牛皮胶和各种香料、药材等,和
成烟料团;然后将烟
料团放入铁臼中捣练三万次左右,或用铁锤锤击一万次左右,制成墨
团;最后把墨团放入墨模中,合紧锤
砸即可制成松烟墨或油烟墨的成品——“烟墨”。
③烟墨的选择和应用直接影响到书
画作品的神采,由于制作原料的差异,松烟墨色乌光
泽度差,胶质轻,只宜写字;油烟墨色黑,有光泽,
多用于绘画。中国画一般多用油烟
墨,只有着色的画偶尔用松烟墨。墨的浓淡更是影响作品艺术效果的直
接要素。浓墨书写
时行笔实而沉,墨不浮,具有凝重沉稳,神采外耀的效果。淡墨介于黑白之间,呈灰色
调,给人以清远淡雅的美感。涨墨是指过量的墨水在宣纸上溢出笔画之外的现象,这种墨
法既保
持了笔画的基本形态,又线面交融,富有朦胧的墨趣。
④由于人们对墨的喜爱,“墨
”已经超过了它作为一种书写工具的内涵,成为构成中国文
化的重要元素。从字形上看,“墨”字上“黑
”下“土”,表明墨是用黑灰制成的;后来,“墨”因
它的颜色而有了“黑色”的意思;“墨”又因用它
创作的艺术作品的形式,引申为“诗文或书
画”。“墨客”指的就是善于书写作画的文人,他们的作品被
称为“墨迹”,珍贵的字画则被称
为“墨宝”。
⑤成语“胸无点墨”用来形
容一个人没有学问。“惜墨如金”形容绘画写作诗文的态度极其
严谨,从不轻易落笔,“
舞文弄墨”常指玩弄文字技巧,而“孟母三迁”更是把“近朱者赤,近
墨者黑”的内涵演化到极致了。<
br>
(有删改)
(1)第③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阅读全文,说说本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中国墨的?
【答案】
(1)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晰地说明了墨的浓淡更是影响作品艺术效
果的直接要素。
(2)文章是从墨的制作过程(或墨价值昂贵的原因或墨制作工艺的复杂与考究)、墨的选
择和
应用、墨的意义的演变(或墨的文化内涵)三个方面来介绍中国墨的。
【解析】【分析
】(1)划线句子分别说明了“浓墨”“淡墨”“涨墨”的情况,属于分类别的说
明方法。(2)第2段
首句“ 为什么墨的价值如此昂贵呢?这源于它制作工艺的复杂与考
究。
”第3段首句“烟墨的选择和应用直接影响到书画作品的神采 ”。第4、5段首句“
,成
为构成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 ”“ 成语“胸无点墨”用来形容一个人没有学问。
”揭示了文章
的逻辑结构,只要稍加归纳即可。
故答案为:⑴
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晰地说明了墨的浓淡更是影响作品艺术效果
的直接要素。
⑵ 文章是从墨的制作过程(或墨价值昂贵的原因或墨制作工艺的复杂与考究)、墨的选择
和
应用、墨的意义的演变(或墨的文化内涵)三个方面来介绍中国墨的。
【点评】⑴这种题型的
特点是在文中抽出一个或几个句子,要求辨别这些句子所运用的说
明方法,并分析运用这种说明方法的作
用。解答这种题型的方法是:一是熟记并正确理解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
作诠释等常见说明方法的定义,这
是必要的基础功课;二是分析说明方法时一定要联系句子所在的段落内
容进行分析,因为
任何说明方法的运用都是为了说明某一内容服务的。
⑵本题需要
从全篇出发把握文章逻辑结构。文本并不难理解,结构层次也很清晰,主要抓
住每段第一句进行综合归纳
即可把握。
20.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小题。
陶俑
秦兵马俑出土以后,我在京城不止一次见到有人指着在京工作的陕籍乡
党说:瞧,你长
得和兵马俑一模一样!话说得也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在相貌上的衍变是极其缓
慢的。我是陕西人,又一直生活在陕西,我知道陕西在西北,地高风寒,人又多食面食,
长得腰
粗膀圆,脸宽而肉厚,但眼前过来过去的面孔,熟视无睹了,倒也弄不清陕西人长
得还有什么特点。史书
上说,陕西人“多刚多蠢”,刚到什么样,又蠢到什么样,这可能是
对陕西的男人而言,而现今陕西是公
认的国内几个产美女的地方之一,朝朝代代里陕西人
都是些什么形状呢,先人没有照片可查,我只有到博
物馆去看陶俑。
最早的陶俑仅仅是一个人头,像是一件器皿的盖子,它两眼望空,嘴
巴微张。这是史前
的陕西人。陕人至今没有小眼睛,恐怕就缘于此,嘴巴微张是他们发明了陶埙,发动起
了
沉沉的土声。
到了秦,就是兵马俑了。兵马俑的威武壮观已妇孺皆晓,马
俑的高大与真马不差上下,
这些兵俑一定也是以当时人的高度而塑的,那么,陕西的先人
是多么高大!但兵俑几乎都
腰长腿短,这令我难堪,却想想,或许这样更宜于作战。古书上说“狼虎之秦
”,虎的腿就
是矮的,若长一双鹭鸶腿,那便去做舞伎了。陕西人的好武真是有传统,而善武者沉默又<
br>是陕西人善武的一大特点。兵俑的面部表情都平和,甚至近于木讷,这多半是古书上讲的
愚,但忍
无可忍了,六国如何被扫平,陕西人的爆发力即所说的刚,就可想而知了。
汉代的俑
就多了,抱盾俑,扁身俑,兵马俑。俑多的年代是文明的年代,因为被殉葬的
活人少了。抱盾俑和扁身俑
都是极其瘦的,或坐或立,姿容恬静,仪态端庄,服饰淡雅,
面目秀丽,有一种含蓄内向的阴柔之美。汉
兵马俑出土最多,仅从咸阳杨家湾的一座墓里
就挖出三千人马。这些兵马俑的规模和体型比秦兵马俑小,
可骑兵所占的比例竟达百分之
四十。汉时的陕西人是善骑的。
魏晋南北朝的
陶俑多是武士,武士里相当一部分是胡人。那些骑马号角俑,舂米俑,甚
至有着人面的镇墓兽,细细看去
,有高鼻深目者,有宽脸彪悍者,有眉清目秀者,也有饰
“魋髻”的滇蜀人形象。
隋至唐初,天王俑、三彩女侍俑、骑马女俑、梳妆女坐俑等名俑大量出土。唐崇尚的不
仅是力量型,同时
还是表现型。男人都在展示着力量,女人都在展示着自己的美,我们看
到了女人的发式多达一百四十余种
。这是多么自信的时代!陕西人习武健身的习惯可从一
组狩猎骑马俑看到,陕西人的幽默诙谐可追溯到另
一组说唱俑。从那众多的昆仑俑,骑马
胡人俑,骑卧驼胡人俑,牵马胡人俑,你就能感受到陕西人的开放
、大度、乐于接受外来
文化了。而一组塑造在骆驼背上的七位乐手和引吭高歌的女子,使我明白了陕西的
民歌戏
曲红遍全国的根本所在。
宋代的捧物女绮俑从安康的白家梁出土,她
们文雅清瘦,穿着“背子”。还有“三搭头”的
男俑。宋代再也没有豪华和自信了,而到了明朝,陶俑虽
然一次可以出土三百余件,仪仗
和执事队场面壮观,但其精气神已经殆失,看到了那一份顺服与无奈。如
果说陕西人性格
中某些缺陷,呆滞呀,死板呀,按部就班呀,也都是明清精神的侵蚀。
每每浏览了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陶俑,陕西先人也一代一代走过,各个时期的审美时尚不
同,意识形态多异,陕西人的形貌和秉性也在复复杂杂中呈现和完成。俑的发生、发展至
衰落,是陕西人
的幸与不幸,也是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的幸与不幸。
(1)文章是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来介绍“陶俑”的,请从文中找出四条有关“陶俑”的特点。
(2)文中第四段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五段中“多”字能不能删掉?为什么?
(4)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
A
.秦兵马俑的高大与真马不差上下,兵俑几乎都腰长腿短,和说明秦时代的人们确实生的
腰长腿短。
B.扁身俑,兵马俑,或坐或立,姿容恬静,仪态端庄,服饰淡雅,面目秀丽,有一种含蓄
内向的阴柔之美。
C.唐宋时期,天王俑、三彩女侍俑、骑马女俑、梳妆女坐俑等名俑大量
出土。我们看到了
女人的发式多达一百四十余种。
D.能让我们感受到陕西人的开放
、大度、乐于接受外来文化的特点的俑来自那众多的昆仑
俑,骑马胡人俑,骑卧驼胡人俑,牵马胡人俑等
。
【答案】 (1)秦以前的陶俑两眼空望,嘴巴微张;秦代陶俑高大,腰长
腿短;汉代陶俑
瘦小;魏晋南北朝陶俑多为武士,剽悍和清秀兼有;隋至唐初男俑显示力量,女俑显示柔
美;宋代陶俑丧失豪华和自信;明清陶俑无精气神。
(2)作比较、列数字。更具体
准确的说明汉兵马俑的规模和体型特点,也说明骑兵数量增
多,进而推知汉时陕西人善射的特点。
(3)不能,“多”表示数量多,但不是全部,删掉后就变成全部的意思了,与事实不符,这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4)D
【解析】【分析
】(1)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从文中分别筛选出秦以前、秦代、汉
代、魏晋、隋唐、宋代、明清
陶俑的外形或气质上的特点即可。
(2)认真分析这句话,可以看出这句话把汉代兵马俑和
秦代兵马俑从规模和题型进行对
比,具体准确的说明汉兵马俑的规模和体型特点,而列举“三千人马”和
“百分之四十”的数
字,则比较准确具体说明了汉兵马俑出土最多和汉时陕西人善射的特点。
(3) 首先要理解“多”的意思,这里“多”表示数量多,这句话的意思是魏晋南北朝的陶俑
大部分是武士,但不是全部,删掉后就变成全部的意思了,与事实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
语言的准确性
,科学性。因此不能删去。
(4)A
兵佣几乎都腰长腿短并不是说明秦时代的人们确实生的腰长腿短,而是这样更宜于
作战。 B
抱盾俑和扁身俑都是极其瘦的,或坐或立 或坐或立,姿容恬静,仪态端庄,服饰
淡雅,面目秀丽,有一
种含蓄内向的阴柔之美。C“唐宋时期”说法不正确,应为隋唐时
期。 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⑴ 秦以前的陶俑两眼空望,嘴巴微张;秦代陶俑高大,腰长腿短;汉代陶俑瘦
小;
魏晋南北朝陶俑多为武士,剽悍和清秀兼有;隋至唐初男俑显示力量,女俑显示柔
美;宋代陶俑丧失豪华
和自信;明清陶俑无精气神。
⑵ 作比较、列数字。更具体准确的说明汉兵马俑的规模和体
型特点,也说明骑兵数量增
多,进而推知汉时陕西人善射的特点。
⑶ 不能,“多
”表示数量多,但不是全部,删掉后就变成全部的意思了,与事实不符,这体
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科学性。
⑷ D
【点评】⑴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此题比较容易,
只要能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
合语境就能很顺利地找到答案。
⑵本题考查对说
明方法及其作的分析能力。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
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
义、作诠释、画图表、摹状貌、引用。做这样的题,要在
平时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及其特的基础上再结合
文章有关内容判断所使用的说明方法,最
后再结合语段内容分析其作用。
⑶本题考
查品析说明文语言的能力。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是准确、严密、简明。答题时要结
合有关语句进行分析,可
先从正面说明词语的含义和作用,再说删去之后变成了什么意
思,最后加上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等
语句。
⑷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这类的题,往往题目中的句子会存在答非所问、偷
换概
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因此从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仔细
辨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