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 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训练及答案
b2c电子商务-淘宝有权收回会员名
中考语文 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训练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人工智能时代,天气如何预报
①天气预报的发展,经历了从定性预报、描述
性预报向数字化、网格化预报的过程。比
如,我国气象部门原来发布的城镇天气预报,内容只包括240
0多个城镇的天气现象、高低
温和风速风向预报,频次也只是一天三次,预报的时间精度和空间精度不够
高。
②2012年,国家气象中心推出了一个新的预报产品,即大城市精细化预报,
该产品把全
国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24小时内的天气预报进行细化,每6小时开展一次预报,降水量<
br>可以预报到毫米。但即便这样也不够精细,不能满足各行业及公众的需求。
③
于是,“网格预报”这一概念被引进到我国的精细化预报业务中。如何理解它呢?可以这
样比喻,就像地
球上的经纬网一样,我们可以把中国以及每个城市所在的区域分解成许多
个5公里×5公里甚至1公里×
1公里的网格,而公众就是生活在这样的一个个网格中,每
个网格中的天气情况也会有所差异。与原来的
定点预报相比,它在空间上更加精细,也更
具针对性。拿北京的预报来说,原来的预报只是以南郊观象台
这一个点的气温、降水等来
代表整个城市的天气情况,但通过开展网格化预报,北京的天气不再由一个定
点来反映,
针对北京的气象服务和天气预报可以精细地反映在整座城市每个不同的网格之中。网格化预报的精细程度不仅体现在空间上,还反映在可以每天以更高频次更新和发布上。原来一
天的天气预
报只会涉及一种天气现象,现在网格化预报可以做到全国范围内逐3小时预
报。随时随地,公众都能了解
到自己当前所处的网格未来是什么样的天气,能够清楚地了
解气温、降水、风等多个基本气象要素。除了
对陆地上的网格进行预报外,气象部门还将
我国的责任海区划分为多个10公里×10公里的网格,并进
行海上能见度、海上大风等要素
的精细化预报。
④在原先的预报产品中,公
众接触较多的就是气温、风和天气现象这三个要素,而当前
的陆地和海洋预报产品就已细化到四大类__
个气象要素。第一类是基本要素,即气温、降
水、降水相态、风、云量、相对湿度等。以前,12小时的
预报中就只反映一个要素值,现
在有了更精细的逐3小时预报,可以反映不同时段的要素值。第二类是环
境气象要素,包
含雾、霾、沙尘暴、能见度等。第三类是灾害性天气要素,包含短时强降水、雷暴、雷暴
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预报。第四类是海上气象要素,在产品中具体体现为海上大风、
海上能
见度、海上天气现象等预报。
⑤与以前的天气预报相比,网格预报是精细定量的数字
化预报。在方便公众获取更精准
更精细的天气预报之余,还将有助于预报员开展高影响天气预报和气象灾
害风险预报预
警,同时基于精细的智能网格预报开展的地质灾害、暴雨洪涝、高温干旱等影响预报准确<
br>率也会大大提高。
⑥未来,气象部门还将发展结合物理机理与数值预报大数据
挖掘应用的智能预报技术。
一方面,基于数值预报机理的数理统计形成复杂预报模型、预报方法;另一方
面,通过基
于气象大数据的挖掘萃取、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将与天气预报更深入地结合。
⑦人工智能对预报提出了挑战,但也给人类带来机遇。击败世界围棋排名第一人柯洁的
“阿尔法狗”发展到现在,已经脱离了靠大量棋谱来“喂养”的阶段,凭深度学习就能不断进
步。气象与围棋都有所不同,围棋虽然内部机理比较复杂但规则相对简单,而气象是个更
为复杂的系
统,受影响的因素太多。比如降雨,即便水汽、湿度条件都满足了,但大气没
有抬升水汽无法凝结,空气
中没有“凝结核”,雨滴也不会长大掉落地面。因此,“智能”并
不意味着预报员在这一过程中毫无“用
武之地”。预报员的优势在于丰富的经验和对关键天
气形势的把握,在智能预报发展过程中,预报员多年
的预报经验可以用来“喂养”机器和模
型。在灾害天气过程的预报服务中,预报员仍将发挥关键作用。<
br>
(作者:宗志平 薛峰,有改动)
(1)通读全文,概括“网格预报”的优越性。
(2)第④段画线部分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第⑦段划线词“喂养”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4)简述本文的说明思路。
【答案】 (1)“网格预报”的时间精度和
空同精度高,可以提供更为细致和丰富的预报内
容内;预报准确率大大提高。
(2)列数字、作比较.将当前的预报产品和原先的预报产品的气象要素数目进行比较,突
出当前预
报产品中气象要素的丰富多样。
(3)预报员对智能工具无法做出准确判断的天气
进行具体分析和把握,以此对智能预报的
不足加以补充和完善。
(4)首
先介绍天气预报的发展过程;然后重点说明网格预报的优越性;最后指出未来天气
预报将机一部完善智能
预报技术。
【解析】【分析】(1)考查对文中重要信息的提取。
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提干
要求提取关键句作答即可。可分析整理 “与原来的定点预报相比,
它在空间上更加精细,
也更具针对性”,“网格化预报的精细程度不仅体现在空间上,还反映在可以每天
以更高频
次更新和发布上”,“与以前的天气预报相比,网格预报是精细定量的数字化预报”“同时基<
br>于精细的智能网格预报开展的地质灾害、暴雨洪涝、高温干旱等影响预报准确率也会大大
提高”等
句。
(2)考查说明方法的类型及其表达作用。“三个要素”“细化到四大类”明显运用了列
数字的
说明方法。“原先的预报产品……而当前的陆地和海洋预报产品就已细化到……”则运用了典型的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有力的说明了“网格预报”做到了“精细化预报”。
(3)考查
对文章重要词语的理解。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答出“喂养”的语境义。原句为“预
报员多年的预报经验可
以用来‘喂养’机器和模型”,这里的“喂养”是指预报员对智能预报的
不足加以补充和完善。此句是说
智能工具在预报天气出现漏洞的时候,预报员可以发挥很
大的作用。也就是“在灾害天气过程的预报服务
中,预报员仍将发挥关键作用”。
(4)考查说明文是说明思路。通读全文,整体把握后再作
答。1、2自然段介绍的是天气
预报的发展过程。3—6段重点说明网格预报的优越性。7段指出未来天
气预报将是更加完
善的智能预报技术。答此类题,考生要学会抓住关键词句(语言标志)和段落,准确提
取
和归纳答题信息。没有词语作为标志就要仔细阅读文章内容,读懂内容后用“首先……
然
后……接着……最后……”等术语作答。
故答案为:(1)“网格预报”的时间精
度和空同精度高,可以提供更为细致和丰富的预报内
容内;预报准确率大大提高。
(
2)列数字、作比较.将当前的预报产品和原先的预报产品的气象要素数目进行比较,突
出当前预报产品
中气象要素的丰富多样。
(3)预报员对智能工具无法做出准确判断的天气进行具体分析和把
握,以此对智能预报的
不足加以补充和完善。
(4)首先介绍天气预报的发展过程;
然后重点说明网格预报的优越性;最后指出未来天气
预报将机一部完善智能预报技术。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做这类题目的方法是:找出与题
目相关的段
落原文,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找准关键词,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的辨析能力。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以及作用是说明文常考
的题型。解答此类题型,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来
分析说明方法,然后根据文段的内容所
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作用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词语的品析能力。“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解答此题,先要理解
词语的本义
,然后再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词语的表达
效果。
(4)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说明思路。需在把握全文内容的基础上,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答
题思路是:文
章先……,然后……,再……,最后……
2.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九旬美国物理学家阿瑟·阿什金因为发明“光镊技术”,获得20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很多
科研界人士甚至压根没听说过“光镊”这种技术。“光镊”虽然内涵深奥,但其实稍加简介就
能
让普通人建立概念。今天,我们就先试着让大家了解一下这个能够以光的力量来操纵细
胞的诺贝尔奖成就
。
“光镊”诞生的发想——光之力
伴随着上世纪60年代以来激
光束流相关的产生、控制技术的进展,利用光来操作微小物
体的“光镊”随之登上了历史舞台。阿瑟·阿
什金教授曾在贝尔实验室和朗讯科技公司任职,
他很早就开始进行光操控微粒的研究工作,并最终于19
86年公开了他的第一代“光镊”。
大家都知道光可以协助动物产生视觉,可以为植
物提供能量来源,可以加热物体,但是
对“光的力学领域”可能并不熟悉。实际上,光镊正是利用了“光
的力”(也译为光压、辐射
压等等),并诞生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什么是“光的力”?
中学物理中,我们已经了解了光同时具有波和粒子的双
重性质,所谓波粒二象性。与人
体被飞来的棒球击中后产生冲击一样,光的粒子即光子在接触物体后,同
样会对该物体施
加力的作用。
你可能会感到奇怪,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没有被强烈的日光或者探照灯击倒在地呢?
这是因为,光的压力大概仅仅在10亿分之一到100亿分之一N这个数量级 ,
所以说能
用肉身感受到光压的人显然是不存在的。
然而,越
是微小的物体,就越容易被微小的力所撼动。例如,红血球、细菌一类人体细
胞或者微生物等等都对光压
非常敏感。来自光的微小压力可以让微小的物体在不受到积压
破坏的前提下进行移动。
光镊是如何让光操控微粒成为可能的
具体来说,光镊系统一般由照明光路和控制光路构成。
照明光路负责采集成像所需的
信号,而控制光路用来控制和限制微小物体的运动。控制
光路的核心是汇聚性能特别好的激光束发射系统
。
激光的特性之一就是可以被汇聚到一个十分微小的光斑上,这是普通光源所无法实现
的。
对于所要操控的微小物体来说,这种激光束汇聚形成的强聚焦光斑会形成一个类似“陷
阱”的机构(称为三维光学势阱),微粒将会被束缚在其中。
一旦微粒偏离这个“陷
阱”中的能量最低点(即位置的稳定点),就会受到指向稳定点的
恢复力作用,好像掉进了一个无法摆脱
的“陷阱”一般。如果移动聚焦光斑,微粒也会随之
移动,因此便能实现对微粒的捕获和操控。
光镊技术早已大显神通
光镊技术在生物学研究领域已经有了相当广泛的应用
,例如将不同细胞挤压在一起,或
者向细胞中注入微量物质或者微小物体一类场合,都是光镊大显身手的
时机。
又比如,在环境科学领域,经常会有区分水中数种微小物体的需求,利用光镊
可以将各
种物质在无损条件下容易地分离,给之后的精密分析创造良好的条件。
此外,在操控的同时,鉴于激光波长良好的稳定性和高精度,光镊还可以同时获得大量
空间测量数据。<
br>
一个有趣的应用实例就是,有研究人员利用光镊测量了驱动蛋白在微管上行走的距离数
据,从而推算出驱动蛋白每走一步的能量正好相当于一个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堪称光
镊操
控性和测量性结合的绝好案例。
________________
其实,直到笔者打出“光镊”两个字的时候,搜狗输入法还没有录入这个词组……相信对于
绝大多数人来
说,光镊都是一个相当陌生的概念。光镊技术所代表的一系列微操控技术,
的的确确为人类在诸多领域带
来了极为便利的工具。此番斩获诺奖,虽然出乎大多预测所
料,却也名副其实。相信随着诺贝尔奖的颁发
,光镊技术必然会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股科
普风潮。
(1)“光的压力大概仅仅在1
0亿分之一到100亿分之一N这个数量级”运用了哪种说明方
法,其作用是什么?
(2)“光镊系统一般由照明光路和控制光路构成”中“一般”能删除吗,为什么?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获得 2018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光镊”技术,虽然内涵深奥,但其实稍加简介就能让普通
人完全明白。
B.波粒二象性是指光同时具有波和粒子的双重性质,所以光子在接触物体后,同样会对该
物体
施加力的作用。
C.负责采集成像所需信号的是照明光路,控制和限制微小物
体运动的是控制光路,后者的
核心是汇聚性能特别好的激光束发射系统。
D.将不同
细胞挤压在一起,或者向细胞中注入微量物质或者微小物体一类场合,都是光镊
技术在物理学研究领域已
经有了相当广泛应用的印证。
E.光镊技术虽然是相当陌生的概念,但是它所代表的一系列微
操控技术,的的确确为人类
在诸多领域带来了极为便利的工具。
【答案】
(1)列数字,直观准确地说明了光的压力非常小,所以人感受不到光的压力。
(2)不能删
除,因为“一般”意味着有特殊情况,删除“一般”就成了没有例外,与实际情况
不符,不符合说明文语
言准确性的要求。
(3)A,D
【解析】【分析】⑴从“10亿分
之一到100亿分之一”这些区间数字看出,用了列数字的说
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光的压力极小,所以
能用肉身感受到光压的人显然是不存在的。
⑵限制性词语不能删去,应为“一般”意思是多
数情况下,光镊系统多数由照明光路和控制
光路构成。还可能存在特殊情况,如果删去,就变成了全部由
照明光路和控制光路构成。
与事实不符,“一般”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⑶
A项错误,原文是“建立概念”,与“完全明白”有相当大的不同。D项错误,不是“物理
学”,是“生
物学”。
故答案为:⑴
列数字,直观准确地说明了光的压力非常小,所以人感受不到光的压力。
⑵ 不能删除,因
为“一般”意味着有特殊情况,删除“一般”就成了没有例外,与实际情况不
符,不符合说明文语言准确
性的要求。
⑶ A 、D
【点评】⑴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答题时应注意,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来分
析说明方法,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者文段的内容所体现出来
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作
用即可。
⑵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答题
时应注意,这种题目往往要结合说明语言的
准确性严密性的特点答题,比较二者的区别,还要加上“删去
后不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
规律或与客观事实不符合”之类的表述。
⑶本题考查
理解内容和筛选信息。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
句,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
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
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①日落确实很美,色彩绚丽,变化多端。可是观赏者不会想到吧,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
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②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线散射。
1871年,英国科学家瑞利证明,短波光
的散射比长波光要强得多,所以,阳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
被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
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红色光强10倍以上(这首先可以解释为什么天空
总是蔚蓝色
的)。由于日落日出的时候,阳光所穿透的大气层增厚,而黄、红色光穿透能力最大,所以此时太阳看起来深黄、殷红。一般来进,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 ,
因此,落
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③由于地球表面和大气层都
是弯曲的,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
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衰减,
再加上太阳沉入地平线后所造成的地球影
子,就在天空中呈现出蓝灰色的暗弧;而高层大气密度小,光散
射弱,就产生了暗弧上的
亮弧。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随着太阳的下落而升向天顶,随着黑暗的降临而
消失。至
于美丽的紫光,是因为人眼的叠合效应,使通过大气尘埃的红色光与高层大气中较纯空气
的蓝色散射光叠合而产生的。
④太阳扁的幻觉,不只出现在日落,太阳跳出地平线
时也是如此。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
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因而光线折射也随之发生变化,所以,当
落日下缘接触地平线
时,折射使落日的高度和宽度之比为26.5:32,观赏者眼睛里的太阳自然就是
扁的。
⑤最令人迷惑的幻觉,是日落时的太阳看上去要比高挂天空时大两倍半到三倍
半,就像
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但实际上,在大气层外天文学家用各种仪器观测,包括用照相
机拍照,已经证明黄昏的太阳与中午的太阳大小是一样的。
(1)下列对人们看日落时产生的幻觉及幻觉产生的原因,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颜色深黄、股红——光线散射和波光长短原理
B.暗弧上的亮弧——高层大气密度大,光散射弱
C.四方天空出现述人的紫光——人眼的叠合效应
D.接近地平线时太阳变扁了——光线折射原理
(2)下列选项中的说明方法在选文④⑤段中运用到的一项是( )
①作比较
②分类别 ③打比方 ④下定义 ⑤列数字 ⑥作诠释
A.①②③⑤
B.②④⑤⑥
C.①③④⑥
D.①③⑤⑥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选文②④段画波浪线句中“一般来讲”和“不只”的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
br>B.选文重在介绍日落时产生的一些自然现象。文中提及的奇异现象大都是幻觉,而夕阳本
身并没
有任何变化。
C.选文部分的说明顺序体现科学原理的复杂与简单,故说明时从颜色及与颜色
有关的暗
弧、亮弧,说到太阳的外形和大小。
D.那些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现象可
能蕴含着深刻的科学道理,选文部分给了我们这样的
启示。
【答案】
(1)B
(2)D
(3)B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原文内
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
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逐项进行分析即
可。B项判断错误,高层大气密度小。
(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辨析。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
征,然
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者文段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说明方法的
种类即
可。D项正确,选文④⑤段运用了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作诠释的说明方法。
(3)本题
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学生要把握关键情节,注意标志性词语,尽量利
用文本中的信息。要结合
文章中心及上下文,逐项进行分析即可。B项理解分析错误,文
章重在介绍人们看日落时产生的幻觉及幻
觉产生的原因。
故答案为:(1)B;(2)D;(3)B
【点评】对说
明方法的辨识及其作用的理解分析时,首先要了解举例子、分类别、列数
字、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
画图表、作诠释、摹状貌、引资料等常见说明方法的特征
及其作用。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
××特点。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
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
更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
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
特点。使说明
更有说服力。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
揭示事物的
特征事理。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
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
趣味性。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
事物的××特点。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
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
懂,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
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
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颠倒。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
征事理加
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
章开头,还起
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微塑料:“微”不足道却影响世界
在2018年欧洲消化医学会肠胃病学学
术会议上,奥地利科学家报告,在人类的粪便样品
中首次发现微塑料引发了人们新的担忧。
国际上普遍将环境中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定义为微塑料。这种物质在自然界本来是不
存在的,完全是人造的结果。自然界中的微塑料有两种来源。一种是原生来源,即塑料在
制造出来时,就
是体积很小的塑料微粒,如牙膏磨砂洗面奶等日用品中的柔珠。柔珠有助
于增加液体密度、去除角质,同
时也让产品变得新鲜好看。另外还有在生产和运输的过程
中因泄露而进入环境的塑料微粒。另一种是次生
来源,主要是塑料废弃物在进入海洋环境
后,受到风浪和紫外线的影响和海洋生物的吞食,逐渐破碎而形
成的微小颗粒。
海洋微塑料极易被生物误食。研究表明,小至浮游生物,大到鯨鱼,
它们和塑料遭遇的
结果往往是致命的。微塑料能进入动物血液,淋巴系统,甚至肝脏,造成肠道甚至生殖
系
统的损害。那微塑料会危害人体健康吗?有研究认为,人类摄入的微塑料,尽管大部分随
粪便
排出,但仍会有少量的存留在体内,长期的蓄积,就可能造威危害。直径小于20微米
的微塑料是可以进
入血液循环系統的,这些细小的颗粒如果进入血液,危害就难以预料。
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微塑料具有较
强的吸附性,它可以积聚持久性有毒污染物。同时也可
作为传播有毒或致病微生物的载体,对人体健康构
成威胁。目前,每个成人每年通过呼
吸、饮用水、食用贝类所摄取的微塑料颗粒可高达32000个。尽
管微塑料对于人类的影响
还没有定论,但潜在的危险是存在的。
面对日益严重的塑料污染,全球范围的禁塑行动陆续展开。
近段时间,英国呼吁在全
球范围内禁止柔珠。柔珠很小,很难被过滤系统拦截,被排放
到河流、湖泊和海洋中,造威环境污染。在
美国纽约,每年大约有__吨的柔珠被冲进下水
道。最终,柔珠成为海洋垃圾,被海洋生物误食,存留在
他们的体内。有研究证实,每盘
牡蛎平均就有________颗柔珠。
我
国海南省宣布自2019年起分类逐步推进全面禁塑行动。全面禁止在海南生产、销售和
使用一次性不可
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加快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应用。海南还将建立全
生物降解塑料产业示范基地,组
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引进先进企业与本地企业合作,形
成岛内一次性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生产能力,培
育良好的产业和市场环境,保障一次性全
生物降解塑料制品替代生产和禁塑工作的顺利实施。对于短期内
无法替代的饮料瓶、洗发
水瓶等一次性塑料标准包装物,海南省提出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采用国际
普遍实施
的押金回收制度,建设回收体系进行回收,提高责源化回收利用效率。这是国际最前沿的
环境保护、资源利用政策措施。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11月5日,《新民晚报》2019年2月25日等,有删改)
【链接材料1】关于海洋塑料的事实
每年,1300成吨塑料注入海洋
海洋垃圾中,一次性塑料占50%
海洋塑料垃圾占全球垃圾的60%至80%
受到塑料危害的海洋生物种群数量已达817种
【注】塑料包装中很多是不可回收的快递塑料包装、胶带。
(选自新浪网)
【链接材料2】塑料袋早已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弃之不用”并不容易。与其等到不得不
付出
惨重代价,不如现在就采取有效措施,长远规划,统筹安排,将塑料“绳之以令”。具
体而言:一要“堵
”,从源头上遏制;二要“疏”,让各方共同参与。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6月9日“民生·民声”专栏,有删改)
(1)阅读选文和链接材料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从来源看,海洋里的水生物误食的微塑料都属于次生的微塑料。
B.存留在人体内的微塑料,经过长期的蓄积,可能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C.微塑料既可以通过海洋贝类进人人体,也可以通过呼吸、饮用水进入人体。
D.海洋塑科垃圾占全球垃圾的一半以上,对海洋生物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2)选文划线处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针对链接材料2的说法,请你概括选文中海南省禁塑行动的内容加以印证。
(4)有人认为,微塑料与个人无关,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1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A
(2)通过举例子和列数据,说明微塑料由海洋生物
进入人类餐桌,对人类的影响。事实胜
于雄辩,数字醒目清晰,使说明的内容一目了然,使读者更易接受
或理解。
(3)海南分类逐步推进全面禁塑行动。全面禁止不可降解一次塑料同时建立全生物
降解塑
料产业示范基地,寻找替代品;对于短期内无法替代的实施押金回收制度,建设回收体系
进行回收。
(4)微塑料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日常使用的各类包装产生的塑料垃
圾在垃圾
产生中占有极大的比重。这些都是产生微塑料的源头。所以微塑料与我们每个人都有关
系,我们都应该在生活中减少或不使用塑料包装,或参与分类回收利用,让我们的未来更
绿色、更环保。
【解析】【分析】⑴ A项“海洋里的水生物误食的微塑料都属于次生的微塑料”“都属于”
太
过于绝对,与原文不符。“误食的微塑料”来源, 一种是原生来源 ,
还有在生产和运输的过
程中因泄露而进入环境的塑料微粒,另一种是次生来源,
⑵
结合画线句的内容,从“19吨、50颗”这些数字表明词语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画
线句列举了美
国纽约,每年大约有19吨的柔珠被海洋生物误食,存留在他们的体内。这就
是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通过举例子和列数据,说明前文中“微塑料具有较强的吸附
性,它可以积聚持久性有毒污染物。同时也
可作为传播有毒或致病微生物的载体,对人体
健康构成威胁。”说服力强。
⑶
针对链接材料二中:不如现在就采取有效措施,长远规划,统筹安排,将塑料“绳之以
令”。具体而言:
一要“堵”,从源头上遏制;二要“疏”,让各方共同参与。仔细阅读选文最
后两段内容,由“英国呼吁
在全球范围内禁止柔珠”“我国海南省宣布自2019年起分类逐步
推进全面禁塑行动。全面禁止在海南
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
具,加快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应用。”“对于短期内无
法替代的饮料瓶、洗发水瓶等一次性
塑料标准包装物,海南省提出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采用国际普
遍实施的押金回收制
度,建设回收体系进行回收,提高责源化回收利用效率。”把这几点,分条整理出来
即可。
⑷ 按照题目要求,细读材料一,从中筛选出关键信息,结合生活实际,围绕“微塑
料与个
人”的关系,从“环保”的角度谈论。生活中有很多快递塑料包装、胶带,我们都使用过。所以微塑料与我们每个人都有关系,我们都应该在生活中减少或不使用塑料包装,或回收利
用,让我们
的未来更环保。据此整理作答。
故答案为:⑴A;
⑵ 通过举例子和列数据,说明微塑料由海洋生物进入人类餐桌,对人类的影响。事实胜于
雄辩,数字醒
目清晰,使说明的内容一目了然,使读者更易接受或理解。
⑶ 海南分类逐步推进全面禁塑
行动。全面禁止不可降解一次塑料同时建立全生物降解塑料
产业示范基地,寻找替代品;对于短期内无法
替代的实施押金回收制度,建设回收体系进
行回收。
⑷ 微塑料和我们的日常生活
息息相关,我们日常使用的各类包装产生的塑料垃圾在垃圾产
生中占有极大的比重。这些都是产生微塑料
的源头。所以微塑料与我们每个人都有关系,
我们都应该在生活中减少或不使用塑料包装
,或参与分类回收利用,让我们的未来更绿
色、更环保。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内
容和筛选信息。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语段,找
到关键语句,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
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
⑵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答题时应注意,必须要结合文
段的内容来分析说明方
法,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者文段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作用
即可。
⑶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概括文章信息。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
信息
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概
括
作答。
⑷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发表观点。答题时应注意,,一定要认真研读材料,整体把握
材料
大意,在此基础上, 根据文意结合实际情况发表观点。
5.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坡鹿——琼岛精灵
①被誉为“东方夏威夷”的海南岛,位于我国领土最南端,是一个风景如画,气候宜人的
热带岛屿。这里
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闻名遐迩的大田国家级坡鹿保护区就是其中之一。这
里生存着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唯
一的海南坡鹿野生种群。
②海南坡鹿的形态与梅花鹿相似,但体型相对较小,而且成
年个体的背部没有白色斑
点。雌鹿的体重为60公斤左右,雄鹿体重130公斤左右。海南坡鹿的毛色呈
红棕或黄棕
色,雄性个体的毛色比雌性暗,在繁殖季节中毛色变得更深,为棕色或棕褐色。当年出生的鹿仔的毛色呈红棕色,背部有明显的与梅花鹿相似的白斑。雄鹿仔在6个月时头上冒出
角,随后骨
化突出成为不分叉的直角,在2岁以后才长出具有眉枝和主干的完整形态的
角。与梅花鹿相比,雄性坡鹿
的角型非常简单,只有眉枝和不分叉的主干,在主干的末端
有2—3个突起的结节。雌性坡鹿不长角。<
br>
③海南坡鹿是比较典型的晨昏活动的物种,每天在太阳还没出来之前就开始进食,边走
边吃,地上的草、灌木的嫩枝条、树叶都是它们喜欢的食物。多年研究发现,海南坡鹿采
食的植
物有215种,其中经常并大量采食的有70—80种。
④海南坡鹿视觉与嗅觉出奇
的灵敏,通常对一公里以外的动静都会有反应。每当受到惊
吓时,立刻腾空而起,跨四五米宽的山沟,飞
离地面有两人多高,毫不费力,弹跳力极
强。如果留心,就会发现,海南坡鹿种群的警惕性很高,分工也
很明确,每当清晨或傍晚
觅食进餐时,必有一只公鹿负责放哨,东张西望,一丝不苟,其他伙伴则优哉游
哉地边吃
喝边玩耍。一旦发现情况,立着两耳观察的哨鹿 ,
一声惊啸,所有鹿便火速撒开四路,
像出弦的箭一般,朝着预定的方向疾奔而去。
⑤在近20多种鹿类动物中,凤毛麟角般的海南坡鹿最为珍贵,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都
非常高。鹿茸、鹿
筋、鹿胎都是高档滋补品,对强身健体、防寒保暖、壮阳补肾乃至延年
益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经
济价值,比常见的梅花鹿高出十几倍。早在上个世纪八
十年代,一只坡鹿的售价就已突破万元。
⑥历史上,除了中部山地外,海南坡鹿在海南岛内几乎都有分布。海拔低于200米的丘
陵、草地是它们的栖息地。根据海南地方志——琼州志的记载,海南坡鹿在明清两个朝代
还常见于澄迈、琼山、琼海、定安、崖州(现三亚市)、陵水、万州(现万宁市)、临高
等地。在上个
世纪50年代初期,还能见到海南坡虎与牛群在草地上一起吃草的景象。
⑦但是,到
了1963年,研究人员在考察海南岛的鸟兽区系时,海南坡鹿只有100只左
右。1976年再次考察
确认海南坡鹿仅剩26只。自1990年起先后有83只海南坡虎被迁移
出去,在它们原来的分布区邦溪
、三亚、琼海、文昌等7个地点建立起新的半圈养种群。
到了2000年底,海南坡鹿已经超过1000
只,海南坡鹿种群数量正逐步恢复。这说明,随
着海南各界对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认识不断增强,海南
坡鹿越来越受到重视,生存环境
日益得到改善。
⑧海南坡鹿从生态学意义上
看,是生物链上不可缺少的环节;从动物学的角度看,对开
展科学研究,发展经济、文化、医学等事业,
都有重大意义。但海南坡鹿生存所需的条件
十分苛刻,如遇到干旱造成水涸、草死、树枯等环境严重恶化
的情况,即使生活在保护区
内的坡鹿也会受到威胁。为此,海南省委、省政府正不惜投入巨大的人力、财
力、物力,
实施“坡鹿迁地野放保护工程”,扩展坡鹿分布区,改善坡鹿的生存条件,给坡鹿提供足够<
br>的生活空间。
⑨“保护海南坡鹿,倡导绿色生活,构建美丽家园”是我们的期
许。只有齐心协力,我们
才能将生物多样性这一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筑得越来越牢,促进人与自然
的和谐共
生。
(选自《野生动物杂志》,作者张文斌,宋延龄,有制改)
(1)第②段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第④段主要说明了海南坡鹿的什么特征?
(3)品读下面两个句子,分析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所有鹿便火速撒开四蹄,像出弦的箭一般 , 朝着预定的方向疾奔而去。
②历史上,除了海南岛中部山地外,海南坡鹿在海南岛内几乎都有分布。
(4)据了
解,有些人担心海南坡鹿这一琼岛精灵会灭绝,请从第⑦或第⑧段中寻找依
据,写几句话,消除他们的顾
虑。
【答案】 (1)用作比较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将海南坡鹿的形态与梅花鹿相
比较,并通
过具体数据,准确、突出地说明了海南坡鹿的形态特征,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2)说明了海南坡鹿视觉和嗅觉出奇的灵敏这一特征。
(3)①“箭一般”形容速
度非常快,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坡鹿的机警和敏捷,体现了说明文
语言的生动性。②“几乎”表示十分接近
,是差不多的意思,说明历史上海南坡鹿的分布之
广,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示例一:随着海南各界对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认识不断增强,海南坡鹿越来越受到
重视,生存环
境日益得到改善,因此不必担心海南坡鹿会灭绝。
示例二:海南省委、省政府正不惜投入
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实施“坡鹿迁地野放保护
工程”,扩展坡鹿分布区,改善坡鹿的生存环境,给
坡鹿提供足够的生活空间,因此不必担
心海南坡鹿会灭绝。
【解析】【分析】⑴“海
南坡鹿的形态与梅花鹿相似,但体型相对较小,而且成年个体的背
部没有白色斑点”“与梅花鹿相比,雄
性坡鹿的角型非常简单,只有眉枝和不分叉的主干,
在主干的末端有2-3个突起的结节。雌性坡鹿不长
角”为作比较。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
悉梅花鹿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
具体而鲜明的印象。海南坡鹿的特征也往
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说明对象的特点突出。“雌鹿的体重为6
0公斤左右,雄鹿体重130
公斤左右”等句为列数字。突出地说明了海南坡鹿的形态特征,使所要说明
的海南坡鹿具体
化,以便读者理解。使说明更科学,更准确。
⑵考查对说明文内容
的理解,具体考查对海南坡鹿的特征的把握。可分析第4段的观点
句,即语段首句“海南坡鹿视觉与嗅觉
出奇的灵敏”一句,即可整理出这一语段说明的是海
南坡鹿视觉和嗅觉出奇的灵敏这一特征。
⑶① 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的特点。“箭一般”是一种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容速度极
快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坡鹿的机警和敏捷。 ② 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几乎”
本义:差一点
,差不多,接近。语境义:准确地说明历史上海南坡鹿的分布之广。一定要
注意说明文限制性词语的使用
,这些限制性的副词往往都能准确地说明事物或事理。解题
时,从使用的恰当以及删除后的不准确,一正
一反两个方面来说明这个词语的重要性。
⑷提取第7段“随着海南各界对环境保护、生态平
衡的认识不断增强,海南坡鹿越来越受
到重视,生存环境日益得到改善”,第8段“为此,海南省委、省
政府正不惜投入巨大的人
力、财力、物力,实施‘坡鹿迁地野放保护工程’,扩展坡鹿分布区,改善坡鹿
的生存条件,
给坡鹿提供足够的生活空间”等句分析,即可整理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⑴ 用作比较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将海南坡鹿的形态与梅花鹿相比较,并通过
具体
数据,准确、突出地说明了海南坡鹿的形态特征,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⑵
说明了海南坡鹿视觉和嗅觉出奇的灵敏这一特征。
⑶ ①“箭一般”形容速度非常快,形象
生动地写出了坡鹿的机警和敏捷,体现了说明文语
言的生动性。②“几乎”表示十分接近,是差不多的意
思,说明历史上海南坡鹿的分布之
广,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⑷ 示例一:
随着海南各界对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认识不断增强,海南坡鹿越来越受到重
视,生存环境日益得到改善
,因此不必担心海南坡鹿会灭绝。
示例二:海南省委、省政府正不惜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
、物力,实施“坡鹿迁地野放保
护工程”,扩展坡鹿分布区,改善坡鹿的生存环境,给坡鹿提供足够的生
活空间,因此不必
担心海南坡鹿会灭绝。
【点评】⑴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答题时应注意,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来分
析说明方法,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者文段的内容所体现出
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作
用即可。
⑵本题考查准确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答题
时应注意,通过阅读课文,在分析、归纳的基
础上去提炼其特征。有时,事物的特征还不止一个。只有准
确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才
能深入理解说明对象。
⑶本题考查对说明语言的分析
。答题时应注意,欣赏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也是在考查说
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和准确性的特点,结合具体
内容和词语的作用分析。
⑷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答题时应注意,首先要读懂原文
,运用原文所讲的相关
知识,提取文章句子或者自己归纳要点回答,来消除他们的顾虑。
6.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呦呦之蒿,中国神药
①“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是《诗经》中的
句子。在2015年10月5日之前,有谁
能想到,这句诗竟能和诺贝尔奖联系起来﹣﹣名字来自《诗经
》的中国药物学家屠呦呦,
因首次提取出治疗疟疾的“神药”青蒿素,而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青蒿素之
母”,也因此获
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②青蒿素所对
抗的疟疾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死亡人数极高的疾病之一,是一种极为可
怕的瘟疫。几千年来,人们深受其
害却不知如何防治。自1878年发现其“真凶”﹣﹣疟原虫
开始,全世界的科学家就发起了寻找抗疟药
的“攻坚战”。屠呦呦带领她的中草药抗疟研究
小组,从古代医术《肘后备急方》中发现治疗疟疾的方法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
汁,尽服之。”医术中所说的青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他们采用乙醚提
取的方法,经过 190
次反复试验,终于在第191次提取出青蒿中的有效抗疟成分﹣青蒿素。
③青蒿素是一种味苦的无色针状晶体。进入人体后,它首先作用于疟原虫的细胞膜、
线粒体、内质网、并
对核内染色质产生一定影响,让疟原虫的细胞内迅速形成自噬泡,并
将细胞液不断排出虫体外,是疟原虫
损失大量细胞液而死亡。正是这一治疟原理,是青蒿
素当之无愧地成为疟疾的“天然克星”。
④青蒿素治疗疟疾效果显著,是抵抗疟疾耐药性最好的药物。中国发现青蒿素时,美国也研制出一种抗疟新药﹣﹣化学合成的甲氟喹,但疟原虫很快就适应了它,产生耐药
性,临床使用
后患者还出现了明显的不良反应。而对于青蒿素这种从中草药中提取的药
物,疟原虫对它完全没有抵抗能
力。1976年1月,柬埔寨爆发疟疾,因疟原虫已经产生耐
药性,疫情一时难以控制。中国医疗队携带
一批青蒿素在柬埔寨大显神威,挽救了一大批
疟疾患者的生命
⑤但青
蒿素也有一定的局限和不足。提取青蒿素的原料贵且稀缺,近十几年来,科学
家一直在研究人工合成青蒿
素,但收效甚微。国内外许多著名化学公司也进行了长达30多
年的化学合成研究,但回报率过低,目前
难以形成产业化。
(作者:杨先碧,文章有删改).
(1)选文运用的说明顺序是( )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D.由部分到整体
(2)短文第②﹣④自然段没有采用的一种说明方法是( )
A.举例子
B.下定义
C.作比较
D.列数字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青蒿素所对抗的疟疾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死亡人数最多的疟疾,是一种极
为可怕的瘟
疫。
B.文章主要介绍说明了青蒿素的提取之困难,青蒿素的形态和治虐
原理、显著的治虐效果
和局限、不足。
C.文章第一段引用了《诗经》中的句子,既
于题目呼应,点出说明对象,又引出下文对青
蒿素的介绍。
D.第⑤段最后一句中划线的“目前”一词从时间上加以限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答案】 (1)C
(2)B
(3)A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说明顺序的判断。说明顺序分为时间、空间和逻辑三类,
要根据文章
的内容来判断。本文主要介绍了青蒿素的作用、性状、治疗效果,以及它所具
有的不足,可以看出运用的
是逻辑顺序,故选C。
(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判断。解答此题关键要了解常用
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再根据具
体的内容来判断。文章第④段:“1976 年 1 月,柬埔寨爆发疟
疾,因疟原虫已经产生耐药
性,疫情一时难以控制”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第②段:“经过 190
次反复试验,终于在
第 191 次提取出青蒿中的有效抗疟成分﹣青蒿素”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第
④段中,又
将中国的青蒿素与美国的一种抗疟新药﹣﹣化学合成的甲氟喹进行比较,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可见没有用的说明方法是下定义,故选B。
(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解答此题在文中找到与四个选项相对应的内容,进行仔
细的分析比对,即可作出选择。其中分析有误的
一项是A,文章第②段表述:青蒿素所对
抗的疟疾是地球上最古老的、 死亡人数极高的疾病之一,
是一种极为可怕的瘟疫。
答案:(1)C(2)B(3)A
【点评】文章
第①段以《诗经》的句子,引出被誉为“青蒿素之母”的中国药物学家屠呦
呦;第②~④段,分别介绍青
蒿素的作用、性状,及对疟疾的治疗效果;第⑤段补充介
绍了青蒿素的局限和不足。
7.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小题
中国第五大发明——汉字
①汉字是当今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从甲骨文算起,已有3500年以土的历
史了。古埃及的
圣体字、巴比伦的楔形文字、中美洲的古玛雅文字等相继成为历史的陈
迹,唯汉字独存。中国人用数千年
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来的奇迹,在世界文字史上是独一无
二的。它承载了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至今仍旧具
有旺盛的生命力。尤其是汉字计算机输
入的优越性,使汉字的奇迹更令世人惊叹和信服。汉字堪称中国“
第五大发明”。
②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著名学者安子介先生说
,“中国由黑龙江
到云南,汉字全通。”“中华文化连绵五千年,是用汉字记载的。”“西方字母的形式
,根据
历史说也是由象形而来,后来变成拼音,各国文字不同,相互联结的纽带断了,结果欧洲
分成大小十数个国家。如果中国早年也走这条路,早已出现江苏国、广东国了。我国方言
这样多,汉字的语音无法在‘语音学’上统一,但在文字使用上自古及今都是一脉相承的。汉
字对汉族产
生了不可估量的凝聚作用。”可见,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
这对汉民族的形成和中国
的统一具有重要的作用。
③汉字可以引发想象和联想。由于汉字以形表意,使用汉字
时观其形而得其意,其中必
定有想象和联想产生。并非仅仅由象形字直接演化过来的字如此,如“日”“
月”等。会意字
也是如此,如“休息”的“休”字,由“人”和“木”两部分组成,就是“人”靠着“树
”歇息。我们从
字形的拼组关系中便可想象出这字的意义。其实,有些形声字的声旁也是表意的,如“文
盲”的“盲”字,声旁“亡”既表音也表意,“盲”就是“亡”了“目”。因此,汉字引发想象和联想<
br>的强大作用值得我们重视。
④汉字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从神经心理学和神经
语言学的研究成果看,拼音文字是偏
向大脑左半球的“单脑文字”,而汉字是大脑左、右两半球并用的“
复脑文字”;拼音文字认知
中“语音编码”方式起主要作用,而汉字认知中则是利用“多重编码”方式,
语音、字形和语
义编码兼用。学习汉字可以开发大脑左、右半球的潜力,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因此,从
音、形、义三者结合上去学习汉字是科学的方法。
⑤与中华文明共存共荣的
古老汉字,具有独特的形式和经久不息的生命力。我们要重新
认识汉字的价值,充分发掘汉字的奥秘,以
迎接汉字“发挥威力”的新时代。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古埃及的文字是圣体字,古巴比伦的文字是楔形文字,而更多西方国家一直都是拼音文<
br>字。
B.我国的方言尽管在“语音学”上不统一,但在文字使用上自古至今都一脉相承。
C.学习拼音文字偏向于开发大脑左半球的潜力,而学习汉字,可以开发我们大脑左、右半
球的潜力。<
br>
D.中国人用数千年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来的汉字,与中华文明共存共荣,具有独特的形式和经久不息的生命力。
(2)依据本选文,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是“从甲骨文算起”,文章结尾为“以迎接汉字‘发挥威力’的新时代”,由此
判断此
文的说明顺序是时间顺序。
B.第③段的说明对象是“汉字以形表意,使用汉字时观其行而得其意”。
C.拼音
文字认知中是利用“语音编码”方式起作用,汉字认知中是利用“多重编码”的方式,语
音、字形和语义
编码兼用。
D.本文的语言兼具平实性和生动性的特点,蕴含了作者对中华文明的热爱之情。
(3)下列对文中说明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甲骨文算起,已有3500年以土的历史了。”该句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
明了汉字的历史悠久。
B.第②段主要采用了“引资料”的说明方法,引用安子介先生的话
说明了汉字具有超越方言
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
C.第③段主要采用了“举例子”
的说明方法,是为了生动具体地说明象形字和会意字能引发
想象和联想的特点。
D.第④段主要采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汉字在发展大脑智力上的作用。
【答案】 (1)A
(2)D
(3)C
【解析】【分析】⑴A项有误,由原文“西方字母的形式,根据历史也是由象形而来,后来
变成拼音”
可知,“西方国家一直都是拼音文字”错。
⑵A.本文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B.第③段的
说明对象应是“汉字可以引发想象和联
想”;C.原文说的是“拼音文字认知中‘语音编码’方式起主要
作用”。
⑶C选项中遗漏了“形声字也能引发想象和联想”这一点。
故答案为:⑴A;⑵D;⑶C。
【点评】⑴信息筛选类题目答题技巧:①要根据题目
的指向意义,明确在文中搜索信息的
范围;②有的要求筛选的信息可能只涉及几句话,也有的可能涉及到
一段甚或几段乃至全
篇。有些信息,直接在筛选范围中摘录即可获取,但有的信息不是直接传递的,而需
对该
确定范围的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后才能获得;③将提取的内容进行优化与整合,最后以简
洁
、恰当的语言加以归纳。
⑵分析说明文语言生动、形象性时,要结合句子中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运用
,抓住句中
关键词,分析其遣词造句是怎样进行生动、形象说明的。
⑶说明方法主
要有下定义、作诠释、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分析时注意结合文章的
内容分析作用。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炎黄子孙的情意结—中国结
采薇
①中国结作为我国特有的手工编织工艺品,渊源久远,始于上古,兴于
唐宋,盛于明
清。最初,古人的铜镜背后一般都有绳纽,可以系上绳饰,方便手持。后来,窗帘、帐钩、笛箫、香袋等下方常系有美观的装饰结。几千年来,这些美丽的绳结代代流传,它们
从旧石器时
代的缝衣打结推展至汉朝的仪礼记事,再演变成为今天精致的艺术品。因其外
观对称精致,符合我国传统
装饰的习俗和审美观念,故命名为“中国结”。从《红楼梦》第
三十五回“白玉钏亲尝莲叶羹,黄金莺巧
结梅花络”中的描写来看,中国结在清代是一种非
常流行的装饰品,而且已经不局限在女性服饰之中。只
不过那时不叫“中国结”,而叫“络
子”。
②中国结包含着非常多变且丰富
的结绳工艺,有同心結、团锦结、双钱结、十字结、吉
祥结等,其工艺之精妙令人啧啧称奇。中国结以其
独特的东方神韵和丰富多样的变化,充
分体现了我国人民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北京申办奥运会的
过程中,中国结作为我
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深受各国朋友的喜爱。
③中国结
的编制大致可分为基本结、变化结及组合结三大类,它们具有共通的编结原
理,可归纳为基本技法与组合
技法。基本技法是以单线条、双线条或多线条来编结,运用
线头并行或线头分离的变化,做出多彩多姿的
结或结组。而组合技法是利用线头延展、耳
翼延展及耳翼勾连的方法,灵活地将各种结组合起来,完成一
组组变化万千的结饰。
④一件结饰讲究整体美,不仅要用线恰当、线
纹平整、结形匀称,结与饰物还要搭配协
调。选线时要注意色彩,若为古玉一类的古雅物件配编中国结,
应选择含蓄的色调,诸如
咖啡色或墨绿色;若为一些色彩单调、深沉的物件编中国结,夹配少许金、银或
亮红等色
调醒目的细线,会使整个结饰有栩栩如生之感。除了用线,一件结饰还包括镶嵌的圆珠、
管珠等坠子,以及各种金银、玉石、珐琅等饰物,如果选配得当,整件结饰会显得更加璀
璨夺目。
⑤中国结丰富多样的图案样式常常包含着美好的寓意,如最常见的同心结寓意白头偕老、永结同心,团锦结寓意花团锦簇、前程似锦,如意结寓意万事称心、吉祥如意,桂花
结寓意高贵
清雅、富贵无疆,双喜结寓意双喜临门,双钱结寓意财源广进……那车前窗上挂
着的红红的平安结寄托着
家人温馨的祈愿,吉字结、馨结、鱼结合成“吉庆有余”的意思。
在新婚仪式上装饰的盘长结寓意一对相
爱的人永远相随相依,永不分离。烟袋上的蝴蝶结
因“蝴”与“福”谐音,寓意福在眼前、福运迭至。一
根长长的丝线,曲曲折折中表达着人们
的美好愿望,一串中国结就是一串代代相传的祝愿。
⑥中国结所展现的情致与智慧正是中华古老文明的审美内涵。对炎黄子孙而言更有着独
特的寓意。绳线曲折回环、紧密相连,正如炎黄子孙紧密团结、心连一处。如今,中国结
随着华人的脚步
走向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每逢我国传统佳节,都能看到红红火火的中国
结。无论是海外游子,还是驻守
乡土的亲人,对所有炎黄子孙来说,挂起中国结的地方就
是家。
(1)下列关于“中国结”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国结为我国所特有,它是上古时期就已出现的一种手工编织工艺品,历史悠久。
B.中国结得名的原因与其外观对称精致有关,它符合我国传统装饰的习俗和审美观念。
C.中国结在编结原理相通的基础上,采用不同技法编结出类型不一、各具特色的结饰。
D.中国结在《红楼梦》中有记载,清代称其为“络子”,是当时流行的女性专有饰品。
(2)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题目点明说明对象,揭示文章内容,指出中国结与炎黄子孙的关联,富有吸引力。
B.第①段中划线的词语“一般”,表示绳纽出现的频率,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中国结图案寓意丰富美好。
D.本文按逻辑顺序介绍中国结的起源、得名、工艺、编制、搭配及图案寓意等相关
(3)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A.中国结以其独特的神韵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唯一象征,北京申奥时深得各国的青睐。
B.为达到整体美的效果,古玉一类的物件应配编含蓄色调的结,要讲究搭配的协调性。
C.结饰变化万千靠组合技法,此法利用线头并行、耳翼延展及勾连,将各种结灵活组合。
D.中国结蕴含炎黄子孙团结一心的独特寓意,所以,挂有中国结的地方就有华人家庭。
【答案】 (1)D
(2)C
(3)B
【解析】【分析】⑴D项“是当时流行的女性专有饰品”是错误的。
⑵C项表述错误,第⑤段画线句没有使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⑶A项中的“唯一”不符合实际;
C表述不准确,“结饰变化万千”靠的是基本技法与组合技法;
D中的“挂有中国结的地方就有华人家庭”说法太绝对,不符合实际。
故答案为:⑴D;⑵C;⑶B。
【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做
题前,首先要通读全文,然后结合题干
提供的内容和原文比较,找出与原文不同的地方辨析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整体感知文章以及信息收集筛选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力求做到把握文章
脉络,划分阅读区间,抓住文章中心句和重点句,理清信息要点,从而快速判断是非。
(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说明文内容的能力。作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在仔细审题的基础上,
筛选出与问题相关的
答题区域,再进行提炼概括,就可得出答案。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小满
①小满节气,在每年5月20日至22日之间,是二十四节
气中的第八个节气,也是夏季
的第二个节气。今年小满交节时刻为5月20日22时36分。
②寒来署往是气候,鸟语花香是物候。小满是一个表征物候的节气。其关注点不在气,
而在物。古书称“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这时,北方冬小麦等夏熟作物籽
粒开始饱满,
但还没有完全成熟,所以叫“小满”。小满是最“接地气”的节气。
③农谚有“小满
小满,麦粒渐满”的说法。此时,小麦度过一冬的休眠期后,经过返青拔
节,抽穗开花,亟须熏风暖熟,
虽然仍是一片青绿,但有着一股蓄势待发的劲头。麦穗已
经抽齐,麦粒鼓着腮帮一般,泛出一层透明的绿
色。等到这晶莹的嫩绿变为黄绿,麦子也
即将成热了。农谚又云“小满未满,还有危险”。小麦成长的最
后阶段灌浆期十分关键,籽
粒才刚刚盈实,若碰到灾难天气或病虫害,麦粒未经过充分的乳熟期,小麦的
品质便会大
打折扣。
④在南方地区,小满还有“小满小满,江河渐满”的说
法,反映了这时南方降雨增多的气
候特点。确实,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渐次进入夏季,雨量越来越大,
江河的水位也逐渐
上涨。
⑤此时,南方的旱稻早已抽穗,农人除了给旱稻施
肥,还要忙着栽插中稻,“秧奔小满
谷奔秋”,小满正是适宜水稻栽插的季节。农人们将培育好的秧苗按
间隔,齐整地栽插在地
里。若是高度机械化的地区,就采取机器种植了。但最重要的,是“水”。若小满
雨水不
丰,稻田田坎干裂,就无法栽插水稻;若雨水过丰,栽插好的稻苗便经不住大雨的袭击,
秧苗轻则东倒西歪,重则被雨滴打伤。南方的小满节气,充满了对水的期许。
⑥小满,是麦子的秋,是水稻的夏。
(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文章第①②段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并分析其作用。
(3)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
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渐次进入夏季,雨量越来越大,江河的水位也逐渐上涨。
(4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
慧,人们也由此制订
了《二十四节气气候农事歌》。请在下列横线上填上相关的节气名
称,将农事歌补充完整。
①________天暖地气开,冬眠蛰虫苏醒来。
②________春始草青青,种瓜点豆好时辰。
③________结冰又结霜,抓紧秋翻蓄好墒。
(注:墒,土壤适合种子发芽和作物生长的湿度。)
【答案】 (1)逻辑顺序。作
者按照逻辑顺序依次介绍了以下内容:小满的时间;小满的
含义;小满时小麦的生长特点;小满时的气候
特点;小满时农事的特点。
(2)说明方法:①列数字,如“今年小满交节时刻为5月20日
22时36分”。作用:使说
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②下定义,如“小满是一个表征物候的节气”。作
用:更科学、更
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了事物的特征。③引用说明,如“古书称‘四月中,小满者,物质于
此
小得盈满’”。作用:增强了说明文的趣味性和权威性。
(3)不能删,“渐次”
意思是逐渐,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逐渐进入夏季,体现了说明文语
言的准确性。
(4)惊蛰;清明;霜降
【解析】【分析】⑴本文围绕“小满”这一节气,说
明了①小满的时间;②小满的含义;
③小满时农作物的生长特点;④小满时的气候特点;⑤人们饮食的注
意事项。本文属于
事理说明文,事理说明文通常使用逻辑顺序。
⑵首先要了解说明
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的来分析说明方
法,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者文段
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作用即可。
如文章第②段“古书称‘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
此小得盈满’”是引用古书的记载,是属于
“引用”或“引资料”,引用农谚说明了小满节气的含义和农
作物生长的特点,生动有趣。再
如“今年小满交芾时刻为5月20月22时36分”。是列数字,具体准
确地说明了今年小满节
气到来的时间。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⑶“渐次”意
思是依次,意思是说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陆续进入夏季,这样更符合实际,
表现我国幅员辽阔,天气变
化不可能是一致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⑷首先对二十四节气有熟练的掌握,由“
蛰虫苏醒来”可知是“惊蛰”;由“种瓜点豆好时辰”
结合谚语“清明前后,种瓜种豆”可知是“清明”
节气;由“结冰又结霜”可知是“霜降”。
故答案为:⑴ 逻辑顺序
。作者按照逻辑顺序依次介绍了以下内容:小满的时间;小满的含
义;小满时小麦的生长特点;小满时的
气候特点;小满时农事的特点。
⑵ 说明方法:①列数字,如“今年小满交节时刻为5月2
0日22时36分”。作用:使说明
更准确,更有说服力。②下定义,如“小满是一个表征物候的节气”
。作用:更科学、更本
质、更概括地揭示了事物的特征。③引用说明,如“古书称‘四月中,小满者,物
质于此小
得盈满’”。作用:增强了说明文的趣味性和权威性。
⑶ 不能删,“渐
次”意思是逐渐,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逐渐进入夏季,体现了说明文语言
的准确性。<
br>
⑷① 惊蛰 ;② 清明 ;③ 霜降 。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辨
析说明顺序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说明文常用的说明顺序有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前两种比
较容易判断,逻辑顺序最多。
⑵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答题时应注意,常见的说明方
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
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作引用等,结合具体内容
分析作答。
⑶本题考査对文章语言的理解把握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说明文语言在准确的前
提下,有
的平实,有的生动。解答此类题目,须整体感知全文,从内容和效果方面作答。
⑷本题考查对二十四节气的掌握。答题时应注意,它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
中时
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内容分
析作答。
10.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永恒之莲——长生草
①长生草是多肉植物中的一种,在分类学上属于景天科,长生草属。它曾是被忽略的草
根阶层,给人摆不上台面的印象。但是,现在它的魅力越来越大,形象越发高大上,已然
成为美化环境的
生力军。
②长生草的形态特征与它的生存环境密不可分。长生草原本生活在欧洲中南
部的高山
上,那里到处都是贫瘠的碎石,山高风大。在这种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它的叶片肥厚多
汁,储存了宝贵的水和营养。叶片轮生,每株8到18枚,排列紧密。整个花株的形态与盛
开的莲花相似
。它的花是是粉色系、呈星形。它通常侧芽繁殖,有的也通过叶心分裂繁
殖。欧洲人见到这种花朵一样的
植物冬天也不凋落,而且繁殖得越来越多,认为它可以永
生。于是取名长生草。
③长生草的进化历史要从一百多年前说起。那时欧洲百姓开始把长生草从野外带回家
园,用它来美化环境
。他们将长生草从石缝中拔下来,粗暴地扔到屋顶上,顽强的长生草
就把根扎在在瓦片间,长出一座空中
花园。后来园艺家们也关注到这种神奇植物,通过近
百年的杂交培育,目前已有400多个园艺品种。除
蓝色之外,彩虹中的其他颜色都能在长
生草中见到,长生草的家族可谓异彩纷呈!中国早就引进了长生草
,但仅限于极少的几个
品种。近两年,更多的多肉玩家赴欧洲考察,拍回长生草的各种照片,于是长生草
圈粉无
数,各种新鲜的园艺品种漂洋过海来到中国,走进寻常百姓家。
④那么如何养好长生草?
⑤长生草在野外是生长在石缝中的,所以它的根喜欢透气。
栽培时最好用泥炭、椰土、
珍珠岩、剩的蜂窝煤烧碎渣等充分混合的土,这样的土透气透水。南方潮湿,
所以大颗粒
的比例要多一点;北方干燥,则小颗粒的比例要多一点。
⑥长生
草的家乡没有大树遮阳,它只能全天暴露在阳光下,又饱受寒风阵阵。家庭栽培
时,春季秋冬这三个季节
最好把花盆放在有阳光的窗台上,保证长时间日照。在这样的环
境中,长生草会呈现出最美的颜色。夏季
高温高湿,对长生草是个考验。这个季节要避免
它晒到直射阳光,但又不能太暗,需要明亮的散射光。还
要少浇水,因为空气湿润,土壤
很热,过多的水会把植物闷死。可在凉爽的夜间稍微浇点水。如果长生草
是超级大群生长
的,就很难在特别潮湿的环境里生长,那么最好忍痛分株,否则容易腐烂
。
⑦长生草容易染上“根粉蚧”(一种吸食根部汁液的白色小虫),可以用蚧必治、
速扑杀
或呋喃丹等药物灌根,但这几种药都属于高毒性农药,最好不要轻易使用。最安全的是整
盆土倒掉,清洗根部后,将它植入新土中。
⑧造景时可以将长生草群植在一起,形成
“百花齐放”的壮观美景;也可以利用长生草侧
芽繁殖的特点,打造长生草“瀑布”;还可以把它种在墙
缝里、砖块间,欣赏它原生的味
道。
⑨长生草,是欧洲的老明星,中国的小新贵。永恒之莲,魅力无限。
(选自《博物》,有删改)
(1)选文②~⑧段主要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长生草?
(2)选文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分析选完第⑨段划线词语“小新贵”的妙处,并概括出选文的语言特点。
(4)佳琪的妈妈麦拉了长生草,并细心培植。下列做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春天,妈妈把它放在窗台上,让它享受充足阳光。
B.夏天,妈妈担心长生草缺水,每天早晨都给它浇水。
C.发现长生草生出白色小虫,妈妈给它清洗根部,更换土壤。
D.为提升长生草的观赏性,妈妈买来大花盆,进行群植。
【答案】
(1)形态特征,进化历史,培植方法,造景方法。
(2)列数字、作比较,准确突出地说明了长生草叶片的数量和形态特点。
(3)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长生草受到国人关注的时间短、喜爱程度深的特点。体现了说明文
语言生动性
的特点。
(4)B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
生提取信息并概括的能力。回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在审
清题干的基础上找到答案范围,然后精读该语段,
根据理解得出切题的答案。分析这几段
的内容可知,第二段介绍长生草形态特征,第三段介绍长生草的进
化历史,第五、六、七
段介绍长生草的培植方法,第八段介绍长生草的造景方法。
(
2)此题考查说明方法的辨析及作用。解答时首先要知道有哪些,其次要知道其特征及作
用。另外,说明
方法的作用是由效果的关键词和其内容上的作用两部分组成的。效果关键
词如:准确、具体、形象生动、
条理清晰。内容上一般证明的是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之前
的句子,而且大多证明本段的中心句。“每株8
到10枚”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排列紧
密“整个花株的形态与盛开的莲花相似”运用了作比较的说
明方法。画线句具体准确地说明
了长生草叶片的数量和形态特点。
(3)此题考查的
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取信息并概括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相关段
落来分析。“小新贵”中的“新
”字写出了长生草受到国人关注的时间短,“贵”字写出了国人对
长生草喜爱的程度深。
(4)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
<
br>性语言,把握中心句。根据第六段“还要少浇水,因为空气湿润,土壤很热,过多的水会把
植物闷
死”可知B项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1)形态特征,进化历史,培植方法,造景方法。
(2)列数字、作比较,准确突出地说明了长生草叶片的数量和形态特点。
(3)生
动形象地写出了长生草受到国人关注的时间短、喜爱程度深的特点。体现了说明文
语言生动性的特点。<
br>
(4)B。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做这
类题目的方法是:找出与题
目相关的段落原文,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找准关键词,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辨析能力。要了解常用说明方法的类型和它们的一般
作用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
释、打比方、摹状貌、
引资料等10种。先要辨析运用的说明方法,然后分别分析其作用。
(3)本题考查学生对重
要词语的品析能力。“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解答此题,先要理解
词语的本义,然后再在通读全文、整
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词语的表达
效果。
(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
章内容的解读能力。解答时要认真阅读文章,,抓住文章的主要信
息,提取关键语句,整合语言,做出概
括回答。
11.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小题。
5G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①2018年,我国多地开展5G试点。以高速率
、高可靠、低时延、超大数量终端网络为
特点的5G,正在走入我们的生活。5G时代来临,普通用户将
收获哪些红利,又需要做好
什么准备?
②5G+上网,超快网速需设备升级
。每秒传输10GB,相当于1秒钟能下载一部高清电
影,速度是4G网络的100倍……从4G到5G
的升级,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意味着用户上网
体验的大升级。用户可以轻松在手机上看高清电影,玩VR
(虚拟现实)游戏更加流畅真
实。
③铺设5G网络,需要大量基础设施投入
。为了获得更快传输速率,需要建设数量更
多、密度更大的5G基站,基站设备、天线选址建设、优化调
试等方面,都需要比4G高得
多的资本投入。
④对于用户来说,目前的主流
手机均不支持5G,用户想“尝鲜”,先得换一台新手机。预
计我国将在2019年下半年生产出第一批
5G手机。想要升级换代,还得耐心等待。
⑤5G+出行,无人驾驶应安全第一。湖
北一司机对无人驾驶技术既兴奋又忐忑。一方
面,司机变乘客,解放了双手;另一方面,把生命安全拱手
交给看不见、摸不着的人工智
能,总是不太放心。今年3月,中国电信、中兴通讯、百度公司在雄安新区
完成国内首个
基于5G网络实况环境下的无人驾驶车测试。测试中,无人车转向、加速、刹车不在话下,未来,无人车还将针对红绿灯信息、天气信息、路面情况处理等接受一系列测试。
⑥今年4月,重庆宣布将建立基于分级自动驾驶的智慧交通及自动驾驶演示验证与示范
平台。5月17日
,工信部相关人士提出将在5G和车联网领域推动人工智能应用。
⑦
5G+家居,还可以提升智慧生活家居体验。业内人士指出,5G网络地址数量大,允许
每个人都拥有很
多台物联网设备,5G网络的功耗又相对较低,能保障较长的续航时间,加
之网络延迟小、出错概率小,
因此为智能家居等物联网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⑧有网友担心,到了5G时代,很多
智能家居由手机操控。如果发生手机丢失、手机信
息泄露,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后果不堪设想。
(1)选文主要从________几个领域说明了5G时代来临之前我们应该先做好准备。
(2)5G来了,对于普通用户来说需要做什么准备?
(3)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一个横线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
每
秒传输10GB,相当于1秒钟能下载一部高清电影,速度是4G网络的100
倍……________
、________
(4)阅读下面链接的材料,回答问题。
【链接
材料】智能家居是在互联网影响之下物联化的体现。智能家居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家
中的各种设备(如音视
频设备、照明系统、窗帘控制、空调控制、安防系统、数字影院系
统、影音服务器、影柜系统、网络家电
等)连接到一起,提供家电控制、照明控制、电话
远程控制、室内外遥控、防盗报警、环境监测、暖通控
制、红外转发以及可编程定时控制
等多种功能和手段。与普通家居相比,智能家居不仅具有传统的居住功
能,兼备建筑、网
络通信、信息家电、设备自动化,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交互功能,甚至为各种能源费用节
约
资金。
①通过阅读选文和连接材料,说说5G对于智能家居的发展起什么关键性作用?
②请举出一个智能家居的例子。
【答案】
(1)5G+上网、5G+出行、5G+家居
(2)用户想“尝鲜”,得先换一台新手机。
(3)列数字;作比较
(4)①5G网络功耗较低,续航时间较长,网络延迟小、出错概率小,能为智能家居发展
提供技术
保障。②家中安装视频健康设备,远程监控家里的一切。定时电饭煲,定时自动
煮饭。
【解析】【分析】(1)据第②段“5G+上网,超快网速需设备升级”第⑤段“5G+出行,无
人驾驶应安全第一”第⑦段“5G+出行,无人驾驶应安全第一”,抽取关键词即可。
(
2)据第④段“对于用户来说,目前的主流手机均不支持5G,用户想‘尝鲜’,先得换一台
新手机”,
抽取关键词句即可作答。
(3)本句例举“10GB”“100倍”等数据,属于列数字的
说明方法;“速度是4G网络的100
倍”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4)①本题考
查文本内容和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本题据第⑦段“5G网络的功耗又相对
较低,能保障较长的续航时间
,加之网络延迟小、出错概率小,因此为智能家居等物联网
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抽取关键词句即可概括
。②本题考查列举事例。本题可根据材料对
智能家居的定义和范畴介绍,举出事例。将家里的空调与WI
FI连接,进行远程开关机等操
作。
故答案为:⑴
5G+上网、5G+出行、5G+家居
⑵ 用户想“尝鲜”,得先换一台新手机。
⑶ 列数字 、作比较
⑷ ①5G网络功耗较低,续航时间较长
,网络延迟小、出错概率小,能为智能家居发展提
供技术保障。②家中安装视频健康设备,远程监控家里
的一切。定时电饭煲,定时自动煮
饭。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信息的筛选和整合
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整体感知文中,
理解文中的内容,抓中心语句进行回答。
⑵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文中内容的理解能力。要求考生整体感知文中,理解文中的内容,
结合题干的要求
,确定答题的范围,找中心语句进行回答。
⑶本题考查说明文说明方法的理解。要求考生在
平时掌握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注意对
语句的辨析和理解。
⑷本题考查考生对文
本内容和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抓中心语句,抽取
关键词语进行概括。
12.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各题。
“朋友圈”的前世今生
①近年来,微信风头正健,男女老幼皆会在“朋友圈”里晒晒个人私事,传传八卦新闻。
实际上,“朋友圈”并不是21世纪的专属产物,早在几个世纪前,甚至更久以前就已经存在
了。
②“朋友圈”的雏形其实是名为albaamicorum的纸书(拉丁文直译为“朋友
书”,英文可译
为Friends'Books,即“友人之书”),它堪称当今各类社会媒体的老祖宗
,寿龄已高达几个
世纪。
③荷兰历史学家苏菲研究了这段有趣的历史细节,
发现从1560年起,一些北欧年轻人
就开始用这种纸书记录朋友圈的种种,不过鉴于17世纪的社会风
俗,男孩和女孩运用这些
书刷“朋友圈”的目的各不相同。在当时,男孩通常会被送去欧洲著名的大学机
构镀金,拜
谒当时的思想巨头、学术大家,“朋友圈”对他们来说更像是今天的职业社交网站,其目的<
br>是求教方家。一位名叫迈克尔的少年在周游欧罗巴大陆的过程中,就留下了一册极为典型
的“朋友
圈”纸书。除了记录在各处的旅行见闻外,还包括与贵族会面的图片。这样的插图
不仅博人眼球,且彰显
身份。另外,他还在纸书上面形象地诠释了他对一些古老问题的见
解,就像我们在朋友圈上发表观点一样
。
④女孩则往往被送去修道院,或者去宫廷做仕女,这有助于她们将来成功成为名媛
淑
女。虽然不能像男孩那样到处去旅游,但她们也有自己的友谊书。如果说男孩版朋友圈填
满了
科学家和艺术家笔录,那么女孩版的则更像脸书和微信,晒晒与朋友、钦慕者的通信
往来,记点圈内笑话
,描绘社交事件的细节等。当然,它不会像日记那样被锁在抽屉里默
默珍藏,而是要与大家一起分享的,
这给当时社交圈子非常狭窄的女孩们带来了莫大的乐
趣。
⑤这些装饰精美的
“朋友圈”记录册和我们熟悉的微信非常相似,区别只在技术层面。“照
片”是被画出来的——这比拍照
难度大多了,各账号不是转发阅读文章,而是在留言页上写
下自己喜欢的格言、警句、诗歌等。这样的“
朋友圈”可以帮助历史学家逼真地还原当时的
风土人情,甚至还能拼凑出长达400年的关系网络。若再
把视线放远一些,我们可以看到
中国古人在一千多年以前就热衷于用纸笔搜集好友、同僚
的图文信息,并广为分享了。且
不说皇亲贵胄、达官名士游历名山大川,即使平民百姓近处郊游、赶集等
,也会把这一天
感受最深的事情涂鸦记录下来,然后供街坊邻居传看,兴味十足。
⑥古人旅游途中还喜欢在崖壁山石、亭台楼阁等地方题诗刻字,这也是发朋友圈的一种
方式,既能体现自
己的文化品位,又能获得许多陌生朋友点赞,是颇为风雅的一件事,许
多诗词碑刻就是这么成为经典的。
传说1400多年前,李白登黄鹤楼,目睹眼前之景,再看
崔颢的《黄鹤楼》一诗,大为折服。于是提笔
在黄鹤楼上怅然题写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
颢题诗在上头”,这应该算是历代文人墨客朋友圈里最有面
子的“点赞”了吧?
⑦正如《圣经》中所言,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现代人自以为时
髦的“朋友圈”,在几百
年甚至千年前就已经被中外古人们抢先体验了。
(1)阅读全文,说说文章以“‘朋友圈’的前世今生”为题有何好处。
(2)文章介绍了朋友圈“前世”的两种形式,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3)阅读第②段,分析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表达作用。
它堪称当今各类社会媒体的老祖宗 , 寿龄已高达几个世纪。
(4)第⑥段画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选择一种,简要分析表达作用。
【答案】 (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介绍了朋友圈由古至今的变化过程,亲切自
然,
既是说明的对象,也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2)纸书;题诗刻字
(3
)“老祖宗”原意为祖先,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说明“朋友书”是今天各种社交媒体
的最早表现形
式,突出其历史之久。
(4)举例子、引资料,有力地说明为“朋友圈”点赞在一千多年前就
已经存在,并非今人的
创造。
【解析】【分析】(1)此文标题中的“前世今
生”点明了说明对象“朋友圈”的历史和今天,
且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br>
(2)根据题目要求仔细阅读文章内容,仔细梳理与题目有关的句子,如“一些北欧年轻人<
br>就开始用这种纸书记录朋友圈的种种”“古人旅游途中还喜欢在崖壁山石、亭台楼阁等地方
题诗刻
字”,提取两种形式“纸书、题诗刻字”。
(3)“老祖宗”本义指祖先,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说明了“朋友书”的历史悠久。
(4)句中引用传说,李白在黄鹤楼上为崔颢题写赞语的例子,表明运用的是举例子和引
资料
,结合整个句子来看,来真实具体地说明了第⑥段的中心句:人旅游途中还喜欢在崖
壁山石、亭台楼阁等
地方题诗刻字,这也是发朋友圈的一种方式,既能体现自己的文化品
位,又能获得许多陌生朋友点赞。增
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故答案为:⑴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介绍了朋友圈由古至今的变
化过程,亲切自
然,既是说明的对象,也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⑵ 纸书 ;
题诗刻字
⑶ “老祖宗”原意为祖先,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说明“朋友书”是今天各
种社交媒体的
最早表现形式,突出其历史之久。
⑷
举例子、引资料,有力地说明为“朋友圈”点赞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经存在,并非今人的创
造。
【点评】⑴本题考查说明文题目的作用。说明文的题目常用引出说明对象。激发读者阅
读
兴趣,介绍说明对象某种牲的作用。
⑵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赏析和概述,根据题
目要求仔细阅读文章内容,仔细梳理与题目有
关的句子。
⑶本题考查赏析句子。作答时,需先明确所用修辞,然后结合语境分析表情达意上的效果
即可。
⑷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细读划线句可知,这句话是一个具体的例子,并引用了李白的诗
句。所
以说明方法是举例子和引用。说明方法的作用一般是为了介绍说明对象的某种特
征,增加说服力的作用。
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即可。
1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向大海也能要“药”
刘诗瑶
①前不久,由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和上海绿谷制药联合研发的治
疗阿尔茨海默症新药“甘露寡糖二酸”(GV
—971)顺利完成临床Ⅲ期试验,在新药研制上迈
过了最关键的一步。该药物是从海藻中提取的海洋寡
糖类分子,其新颖的作用模式与独特
的多靶作用特征,为阿尔茨海默症药物研发开辟了新路径。
②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是巨大的生物资源库。以海洋生物和海洋矿物中的有效
成分为基础开发的药物就是海洋药物。据中国海洋大学、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
验室学委会主
任管华诗院士介绍,目前认识和开发的海洋药物主要来自海洋生物资源。
③人类主要
生活在陆地上,所研发的药物主要来源于陆地,但使用多了,就有可能产生
耐药性。于是,人们将目光转
向了浩瀚深邃的海洋。
④除了够新,海洋药物还够“奇”。据管华诗介绍,为了适应
在深海环境中的生存、繁
衍、防御等活动,深海生物进化出了独特的基因,耐寒耐热耐高压等,能够产生
结构奇
特、活性多样显著的海洋天然产物,它们为现代创新药物研发提供了重要结构信息,是肿
瘤、心脑血管疾病、免疫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人类重大疾病药物先导化合物发现的重
要源泉。
⑤半个多世纪以来,全球共有13个海洋创新药物被批准上市,其中管华诗院士1985年
开发上市的我国首个海洋新药藻酸双酯钠(PSS)就是其中之一。进入21世纪后,海洋药
物
的开发和上市速度明显加快,十几年间,先后有8个海洋药物被美国FDA(食品药品监
督管理局)或欧
盟EMEA(欧洲药品评估局)批准上市。到2016年,海洋药物的全球市场
达到86亿美元,已成为
蓝色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一极。
⑥据了解,世界各国尤其是美国、日本及欧盟等国家纷
纷制订相应计划,斥巨资开发海
洋生物资源,海洋药物已经成为国际医药领域竞争的热点。
⑦但向大海要“药”,并不容易。
⑧首先是采样难。要“药”的第
一步是到海里获取海洋天然产物,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结构
特异而复杂,且含量极微。这需要深海设备的支
撑,这对于任何国家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
投入。其次是培养难,从海洋采集完生物资源,仅仅是完成了最
前端步骤,还需在陆地上
充分模拟海洋环境,对生物进行培养,延续研究。
⑨“再次是研发难,从化合物到活性化合物、先导化合物、候选药物,最终通过
Ⅰ、
Ⅱ、Ⅲ期临床试验形成市场上的药物,链条上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让新药‘夭折’。”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杨献文研究员表示,若无企业参与,单纯依靠高校和科研院所
很难进行新药
研发。
⑩尽管困难重重,我国科研人员和制药公司依然坚持不懈地进行海洋药物开发
,并取得
了一定成果。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中科院海洋所、中国海洋大学、中山大学等科
研院所及高校都是海洋药物开发的重要力量。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07月27日)
(1)文章第①段由“新药‘甘露
寡糖二酸’(GV-971)顺利完成临床Ⅲ期试验”说起,有什么
作用?
(2)总体上看,海洋药物具有什么特征?向大海要“药”又面临怎样的困难?
(3)体会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表达效果。
人类主要生活在陆地上,所研发
的药物主要来源于陆地,但使用多了,就有可能产生耐药
性。
(4)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分析其作用。
【答案】 (1
)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本文的说明中心(“说明内容”也可
以)——向大海也能要“药
”。
(2)海洋药物的特征:一是够新、二是够“奇”;面临的困难:一是采样难、二是研发难。
(3)“可能”表示推测(不确定),在句中的意思是陆地上研发的药物用多了,人类产生耐药性的可能性大,但并不完全肯定,避免绝对化,“可能”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意思对即
可)
。
(4)主要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通过具体的数字和列举“管华诗院士开发的
海洋创新药”是13个别批准上市的药物之一的例子,准确具体地说明了半个世纪以来海洋
药物
的开发情况。
【解析】【分析】(1)此文开头以实验说起,说明了在新药研制上迈过
了最关键的一步,
引出对向大海也能要“药”的说明,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④段“除了够新,海洋药物还够‘奇’”作答。⑦段“但向大海要‘药’,并不容易。”提示
了第二问的答题区域,在此段以下,不难找到⑧段“首先是采样难。”⑨段“再次是研发
难”。
(3)本句中的“可能”是估计、推测出来的,表示不确定,如果删去,则过于绝对化,与事
实
不相符。最后一定不要忘了强调: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4)句中“
13个海洋创新药物”表明运用的是列数字,举“管华诗院士开发的海洋创新药”的
例子,结合整个句子
来看,作者通过举这些实例和数据,来具体准确地说明半个世纪以来
海洋药物的开发情况。
<
br>故答案为:⑴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本文的说明中心(“说明内容”也可
以)——
向大海也能要“药”。
⑵海洋药物的特征:一是够新、二是够“奇”;面临的困难:一是采样难、二是研发难。
⑶“可能”表示推测(不确定),在句中的意思是陆地上研发的药物用多了,人类产生耐药性的可
能
性大,但并不完全肯定,避免绝对化,“可能”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意思对即
可)。 ⑷主要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通过具体的数字和列举“管华诗院士开发
的海洋创
新药”是13个别批准上市的药物之一的例子,准确具体地说明了半个世纪以来海
洋药物的开发情况。<
br>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说明文开头语段的作用的理解能力。考生要注意掌握说明文语
言的特点,结合语境及说明对象进行分析。注意语言的位置及其内容。
⑵本题考查说明文说
明对象特征的理解与分析,考生要熟读文章,从文章中提取关键的信
息,找到相应的答案,难度不大。<
br>
⑶此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加强训练,掌握此类题型的答题
模式。
⑷本题考查说明文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和分析。考生要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能
联系
具体的语境分析其作用。考生要注意运用基本的术语进行回答。
14.阅读《泥土的歌唱》,回答问题
泥土的歌唱
①我国古代依据制作材料的不同,把乐器分为八种,称为“八音”, 其中有一音曰土。
②土——顾名思义,就是由泥土发出的声音,泥土本身是发不出声音的,即使一定要它
发音也要伴随着尘
土飞扬的壮观场景。但是人类大约在1万到1. 5 万年前获得了一项革
命性的技艺,那就是借助水和
火将土重新幻化为一种全新的形态,也就是陶。
③经过这一神奇的转化过程,泥土不
仅拥有了全新的样貌,而且也被赋予了全新的质地
与功用。毫无疑问,这项技艺是古代人类最重要的发明
之一,当然作为早期文明的先锋的
中国先民,在这方面也拥有明显的优势,通过甲骨文中的陶字,我们就
可以清楚的看到,
至少在4000年前,中国人已经开始使用陶轮制陶了。陶轮的使用,或者说借助陶轮
的转
动,人们就可以制造出比较标准的圆形器皿。
④土本身是不发声的,但
是由土制成的陶器,则既可以作为吹奏乐器,又可以作为打击
乐器。尤其是那些比较标准的圆形器,在发
音的原理上,与葫芦完全一样,所以很容易让
古人通过自然的联想,而发现它们拥有的音乐天赋。这里面
,最著名的,当然就是埙。
⑤这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大约有七千年的历史。最初埙
大多是用石头和骨头制
作的,后来发展成为陶制的,形状也有多种,如扁圆形、椭圆形、球形、鱼形和梨
形等,
其中以梨形最为普遍。
⑥作为一种在民间的生产劳动过程中产生出来
的,充满了草根气息的乐器的埙,经历了
漫长阶段,最初的埙只有最上面的一个孔,大约在四五千年前,
埙由一个音孔发展到两个
音孔,能吹三个音。又过了大约1000年,也就是3500
前,埙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有了三
个音孔,能吹四个音。到公元前1000 多年的晚商时期,埙发展到
五个音孔,能吹六个音、
到公元前7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埙已有六个音孔,能吹出完整的五声音阶和
七声音阶
了。埙由一个音孔发展到六个音孔--上一、前三、后二经历了3000多年的漫长岁月。20
04
年,河北邢台的侯义敏,对传统的埙进行改良,设计出了10孔的低音埙。这种埙与古代的
埙相比,音域宽广,音色低沉深厚,空灵柔美。
⑦还有一种比较著名的陶制乐器,虽
然在古代的名声并不很好,但是在最近突然时来运
转了。这种乐器就是缶。缶本来是一种实用器皿,具体
的说就是一种大肚子小口儿的盛酒
瓦器,和咱们现在看到的泡菜坛子差不多。后来,随着
青铜时代的来临,逐渐被青铜器所
取代,至少在贵族的生活中是这样的。
⑧像这样的一个器物,要想作为乐器来使用,毫无疑问只能充当打击乐器了。
⑨用装
酒的坛子当乐器,一边拍打着这个装酒的坛子,一边唱歌,通常来说给人的联想
都是醉鬼,或者性情豪放
的经不起任何酒精催动的野蛮人的形象。事实上,李斯在他的那
篇著名的《谏逐客今》的文章中,就有“
击瓮叩缶,弹筝博髀”的句子,意思就是,秦国饮
宴时,贵族士大夫们往往在喝到半醉时,以击瓦缶、拍
大腿来打拍子而歌。就是以此为
例,来说明秦国当时文化的落后。也就是说,在古代击缶而歌并不是什么
文明的象征,恰
恰相反,那是文化落后粗俗的标志。
⑩但是击缶这种乐器,
在2008年突然时来运转了,一段荡气回肠的击缶而歌,让这种
古老的乐器,不仅突然以一个完全正面
的新形象获得了一瞬但足以永恒的新生。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古人使泥土“歌唱”的过程。
(2)请将下面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填写在括号中。(每空填一种说明方法)
①这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大约有七千年的历史。________
②这种损与古代的损相比,音域宽广,音色低沉深厚,空灵柔美。________
(3)根据选文,填写下表A、B、C处内容。
时间
大约七千年前
大约在四五千年前
大约3500前
“损”的发展阶段
只有最上面的一个孔
A________
进一步发展,有了三个音孔,能吹四个音
公元前1000多年的晚商时期
B________
公元前7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
C________
2004年
设计出了10孔的低音坝
(4)如何理解第⑦段加点词“时来运转”的含义。
【答案】
(1)古人借助水和火将泥上制成陶,再用陶轮制造出比较标准的圆形器皿,再
将圆
形器皿作为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使泥土歌唱。
(2)列数字;作比较
(3)发展到两个音孔,能吹三个音;发展到五个音孔,能吹
六个音;;损已有六个音孔—
—上一、前三、后二,能吹出完整的五声音阶和七声音阶。
(4)古代击而歌是文化落后粗俗的标志,而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一段荡气回
肠的《
击行而歌》,让“行”这种古老乐器获得了永恒的完全正面的新形象。
【解析】【分析】(1)泥土本身是发不出声音的,但是人类大约在1万到1. 5 万年前获
得了一项革命性的技艺,那就是借助水和火将土重新幻化为一种全新的形态,也就是陶。
人们又借助陶轮
的转动,制造出比较标准的圆形器皿。这种标准的圆形器皿则既可以作为
吹奏乐器,又可以作为打击乐器
就可以唱歌了。据此答题即可。
(2) ①“七千年的历史”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②这句话把现代的这种损与古代的
损从音域和音色两方面对比,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
(3)本题比较简单,只要能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即可从文中筛选出准确答<
br>案。根据“大约在四五千年前,埙由一个音孔发展到两个音孔,能吹三个音
”可筛选出A处
答案;根据“到公元前1000 多年的晚商时期,埙发展到五个音孔,能吹六个音”可
以筛选出
B处答案。根据“到公元前7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埙已有六个音孔,能吹出完整的五声音<
br>阶和七声音阶了”可以筛选出C处答案。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从文章第⑨段“
也就是说,在古代击缶而歌并不是什么文明的象
征,恰恰相反,那是文化落后粗俗的标志”可以看出古代
击而歌是文化落后粗俗的标志,而
根据“在2008年突然时来运转了,一段荡气回肠的击缶而歌,让这
种古老的乐器,不仅突
然以一个完全正面的新形象获得了一瞬但足以永恒的新生”可知“时来运转”的含
义是:在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一段荡气回肠的《击行而歌》,让“行”这种古老乐器获得了
永恒的完全正面的新形象。
故答案为:⑴ 古人借助水和火将泥上制成陶,再用陶
轮制造出比较标准的圆形器皿,再将
圆形器皿作为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使泥土歌唱。
⑵1、列数字 ;2、作比较
⑶1、发展到两个音孔,能吹三个音;2、发展到
五个音孔,能吹六个音;3、损已有六个
音孔——上一、前三、后二,能吹出完整的五声音阶和七声音阶
。
⑷ 古代击而歌是文化落后粗俗的标志,而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一段荡气
回肠
的《击行而歌》,让“行”这种古老乐器获得了永恒的完全正面的新形象。
【点
评】⑴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
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
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
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
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⑵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的分析能力。说明文常用的说明
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
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摹状貌、引用。做这样
的题,要在平时
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及其特的基础上再结合文章有关内容判断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⑶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这道题,需要阅读全文,寻找相关段落,提炼关键信息
解答。
⑷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关键语句含义的能力。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
二要
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
1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被误解的食品添加剂
①说到食品添加剂,估计很多人会敬而远之,一些人对食品添加剂还存有根深蒂固的误
解。那么,我们对
食品添加剂必须退避三舍吗?
②事实上,食品添加剂只是众多添加剂中的一种。添加
剂还包括:饲料添加剂、药品添
加剂、塑料添加剂、涂料添加剂、油墨添加剂、汽油添加剂等。三聚氰胺
是添加剂,但它
是水泥添加剂,在水泥里面作为高效减水剂;也是塑料添加剂,在塑料里面作为阻燃剂;
还可以作为涂料添加剂,在涂料里面作为甲醛吸收剂。但是,三聚氰胺不是食品添加剂。
苏丹红
、三聚氰胺、瘦肉精、吊白块在食品中都是非法添加物。所以,正确认识食品添加
剂,严
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对维护食品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③也许有人会好奇,为何
一定要使用食品添加剂呢?其实,对于现代生活来说,食品添
加剂不但重要而且必要。因为,如果没有它
们,我们的生活反倒会更加危险。
④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因食用致病微生物污染的食
品引发疾病,是食品安全头号问题,
所以如果不使用防腐剂和保鲜剂等食品添加剂的话,肉制品、烘烤食
品、方便食品、水
果,甚至酱油和醋等食物或调味品就很容易被致病微生物污染,从而危害人体健康。而
那
些号称不添加防腐剂的食品,事实上更容易在开封后受到污染和变质,且无污染和无添加
往往
是商家为了迎合消费者心理而造出的噱头而已。
⑤有些人不喜欢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
物往往是带有一种传统的情结。但食品添加剂并非
现代食品工业的产物,而是和人类文明历史一样的悠久
。如油、盐、酱、醋以及点豆腐用
的卤水,炸油条用的明矾和小苏打,都是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早就
已经成为我们饮食
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⑥食品添加剂作为现代食品工业的
重要组成部分,按规定使用对人体是无害的,且可以
改善食品的品质和色、香、味,以及防腐、保鲜。正
是因为有了食品添加剂的发展,才有
大量的方便食品供应,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⑦我国古代的哲人就告诉过我们“过犹不及”“适可而止”,如果拿食品添加剂当饭吃,那肯定也是不行的。所有的食品安全都涉及量的问题,这也是我们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标准严格限
定的原因。
⑧那么,也许有的人会说,每种食品添加剂虽然都在标准内,但是一天吃
那么多食物,
加在一起摄入的量还安全吗?答案是安全的,《GB2760—2014》中规定了食品添
加剂在各
种食品中的最大使用量,其目的是确保一天吃多种食品时,其食品添加剂的摄入量不超过
每日允许摄入量(ADI)。而这个ADI值是经过国家卫生部门评估而来的,也就是在确保不
产生健
康风险的情况下,以体重为基础的人体每日可能摄入的食品添加剂量。所以即使一
天吃很多种食品,也不
会造成摄入的食品添加剂过量。
⑨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会对特殊人群造成不利影响的
食品添加剂。如甜味剂阿斯巴甜,
在《GB2760—2014》中规定添加阿斯巴甜的食品应标明:“
阿斯巴甜(含苯丙氨酸)”。此
外,像二氧化硫、硫磺、亚硫酸盐等含硫食物在婴幼儿食品中禁止使用,
在可以添加的食
品中也有严格的最大使用量和残留量的规定,以避免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
⑩因此,食品添加剂并不是洪水猛兽,它已经为非法添加物背了太多的黑锅了。我们需
要科学地认识它,理性地对待它。食品添加剂本身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躲不开也
无需躲开。我们
应该用科学的方法去打开食品添加剂的潘多拉魔盒,用好的一面去造福人
类,并通过标准防止危害的一面
出现。
(1)下列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食品添加剂”。
B.本文运用时间说明顺
序,先说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再说添加食品添加剂的益处,最后
写食品添加剂的特殊性。
<
br>C.第④段的划线词“目前”是对时间的限制,不排除以后会有其他的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
言的
准确性。
D.第③段画线句子是反问句,有加强语气的作用,突出人们好奇的程度。
(2)下列表述不准确的是( )
A.添加剂种类繁多,食品添加剂是其中的一种。
B.防腐剂、保鲜剂、小苏打、苏丹红都是食品添加剂,适当的添加在食物中是必要的。
C.担心每天吃大量的食物造成食品添加剂摄入过量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D.食品添加剂早已渗透在人们日常生活之中,想完全拒绝它是不切合实际的。
(3)对下列说明方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添加剂还包括:饲料添加剂、药品添加剂、塑料添加剂、涂料添加剂等。(分类别)
B.《GB2760—2014》中规定了食品添加剂在各种食品中的最大使用量。(列数字)
C.食品添加剂作为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按规定使用对人体是无害的。(下定
义)<
br>
D.食品添加剂并非现代食品工业的产物,而是和人类文明历史一样的悠久。如油、盐、
酱、醋以及点豆腐用的卤水,炸油条用的明矾和小苏打,都是食品添加剂。(作比较)
【答案】 (1)C
(2)B
(3)A
【解析】【分析】(1)A项,有误。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是“如何科学地认
识食品添加
剂”B项,有误。“运用时间说明顺序”是错误的,本文运用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
序。D项,有误。“是
反问句”是错误的,第③段画线句子是设问句。故选C。
(2)B项,“苏丹红都是食品添
加剂”是错误的。第②段,“苏丹红、三聚氰胺、瘦肉精、
吊白块在食品中都是非法添加物”。
(3)B项,有误。是引资料的说明方法。C项,有误。是作诠释的说明方法。D项,有
误。
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故选A。
故答案为:⑴C;⑵B;⑶A
【点评】
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熟读文章,理解文
章的内容,对选项进行逐
项的审读,结合对文章的理解仔细辨析,判断正误。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
析,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意,对选项内容在
文章中找到对应的地方,进行比照,判断正误。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说明文的说明方法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掌
握常用的说明方法,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辨析,进行判断。
16.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怎样才算认识一朵花(有删改)
闫晗
①近两年,博物学突然火起来,选带着各色识图软件,不知道花的名手
不要紧,手机拍
下一张照片,上传至软件,立即就合由现其学名,时代在进步,技术带来诸多使利。可怎
样才算真的认识一来花呢?
②现在是个流行二手“知识胶囊”的时代,有人
替你读书,替你思考,把简单粗暴的结果
告诉你。读了某篇书评,你就以为了解了整本书;听了几分钟电
影解析,就有了与人聊天
的谈资;别人的观点很新奇,你现被投喂得心满意足。可是,你真的承它们建立
连接,拥
有它们了吗?(A)
③植物和人一样,你记使一个
人的名字就算了解他了吗?哪怕是生活在周围的熟人,有
些也不过是点头之交。他们的个性、喜好、热气
腾腾的生活或是完解和苏且,我们都一无
所知,有的只是相适时无关紧要的一句末破。(B)
④那些写植物写得好的文章,大都掺杂着人生体验和领悟,作者与那些花草有一些私人
的故事,吴于童年、故乡、城市、风土人情,甚至友情和爱情。这样才算认识和了解它
们,跟它们拥有了
一段与众不同的关系。写美食的文章也一样,通过一种食物,我们想看
到的往往是金、温暖、慰籍和自己
的人生。(C)
⑤大数据带给我们很多信息,众多人的爱好、品位在商家那里有了判
断,你被大多数人
代表和选择了。小学生都可以用大数据分析苏轼了,看上去根新潮。可没有人能代替你
的
感受,个人的记忆博物馆是无法故平地、被量化的。(D)
⑥就像你与那
些植物的关联,你与身边一个义一个人交换过的能量、拥有的故事、经历
过的陪伴一样。有无限的细节和
微妙的感受,藏在某个地方。可能表达不出来,但是你知
道,它们真实存在着,而且无比重奏。
(1)结合第②段内容说说你对“二手‘知识胶囊’”的理解。
(2)根据要求答题。
①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②以下材料放在哪一处最合适?(填字母)为什么?
材料:那些电影被剥离了配乐、
光影的魔术,只第下一个同举的故事框架;那些名著的细
节、人物对白你看不到,只有别人的印象和评价
,而缺乏自己感性的、直观的经验。
③说说本文第③段在说明方法上的特点及其作用。
(3)怎样才算认识一朵花?阅读文章后用自己的话回答这一问题。
【答案】 (1)“知识胶囊”,由药学概念演变而来,指用胶囊包装的知识。二手知识胶囊
是
指借别人的分析理解文章获得对某一知识的了解,并不是直接获得。
(2)①由身边事说起增
强趣味性和亲切感;引出说明的话题。②放在A处。因为这一段
以观影和读书为例,说明了“流行二手‘
知识胶囊’”现象,并在结尾设问,材料正好与前文呼
应。③作者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形象而鲜明地说明
记住花的名字并不能算了解一朵花。
(3)只有认识和了解了花里掺杂的人生体验和领悟,作
者与那些花草背后关于童年、故
乡、城市、风土人情,甚至友情和爱情的故事,才算认识一朵花。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胶囊'是药学概念,”知识
胶囊“是由此演变而来,指用胶囊包装的知识。从第二段中的语句意思可以概括出”二手知
识胶
囊'指借别人的理解而获得对知识的一定了解,并不是自己去直接学习思考而获得。
(2)
①考查考生对文段在文章机构上的作用的理解能力。第一段的内容是讲述我们每个
人身边的事情,增强亲
切感,同时也引出了说明的对象。②材料以观影和读书为例,说明
了“流行二手知识胶囊”现象,所以应
放在A处。③从“植物和人一样”可以判断所使用的说
明方法是:作比较,说明了记住花的名字并不能算
了解一朵花。
(3)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能力。考生要仔细阅读文本后,
联系文本的
内容进行概括回答。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语句进行回答。如第四段中“那些写植物写得好的文<
br>章,大都掺杂着人生体验和领悟,作者与那些花草有一些私人的故事,吴于童年、故乡、
<
br>城市、风土人情,甚至友情和爱情。这样才算认识和了解它们。”归纳出答案:只有认识和
了解了
花里掺杂的人生体验和领悟,作者与那些花草背后关于童年、故乡、城市、风土人
情,甚至友情和爱情的
故事,才算认识一朵花。
故答案为:⑴“知识胶囊”,由药学概念演变而来,指用胶囊包装
的知识。二手知识胶囊是
指借别人的分析理解文章获得对某一知识的了解,并不是直接获得。
⑵“知识胶囊”,由药学概念演变而来,指用胶囊包装的知识。二手知识胶囊是指借别人的
分
析理解文章获得对某一知识的了解,并不是直接获得。
⑶只有认识和了解了花里掺杂的人生
体验和领悟,作者与那些花草背后关于童年、故乡、
城市、风土人情,甚至友情和爱情的故事,才算认识
一朵花。
【点评】⑴考生对文本要认真阅读,对文本语言要善于归纳。
⑵考生在平时要注意知识点的积累,掌握说明方法的种类,并且能够联系具体的语句阐述
其作用。
⑶考生要注意联系文本,根据问题在文本中找到答案。
1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在中国人眼里,获得四代、五代同堂的
经历,才算是达到了人生最幸福的境界。从人
类进化的历史上看,这不仅仅是中国人的幸福观,更是整个
人类的幸福观。
②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别说是四代、五代同堂,就是三代同堂,也
曾经是人类一个很
遥远的梦。
③前不久,人类学家对原始人的牙齿化石进行
了研究,发现在13万年前,没有一个人
的寿命超过30岁,而这正是他们变成祖父母的年龄。在这个年
龄之前,他们的孙辈们还没
有出生,所以他们不可能实现三代同堂的美梦。但当人类学家着眼于新石器时
代早期的欧
洲人时,竟然发现老年人和年轻人的比例是2:1,这意味着此时有很多人已经可以见到他<
br>们的孙辈出生。换句话说,直到大约3万年前,多数人类祖先圆了三代同堂的美梦。
④人类学家指出,人类能圆三代同堂的美梦,是一个很伟大的进步,它对促进人类飞速
发展起到了重要作
用。
⑤早些时候,以色列研究人员利用遗传学技术,从非洲克瓦人、桑人等土著人身
上采集
了600多个完整的线粒体DNA基因组样本。通过样本对比,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约7万年前,人类一度濒临灭绝,只剩下2000来人。但为什么没有灭绝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
那时剩
余的人类生存能力很强,因而平均寿命也比较长,超过30岁的人已经出现了,这说
明三代同堂的现象已
经出现了。这让祖父母们可以把传统狩猎技术等知识传授给后代。无
疑,这些知识武装和保护了后代。正
是凭借这些,人类才最终走出濒临灭绝的险境,又重
新发展壮大起来。因此,我们可以说三代同堂的最大
作用是增强了人类自身抵抗灭绝风险
的能力。
⑥最新的研究表明,在现代人
身上,也能看到三代同堂对人类发展的切实帮助。美国生
物举家发现.与孙辈生活在一起的老人更加积极
乐观,也愿意参加体育运动,他们得病的
几率比那些不能与孙辈一起生活的人要低20%.而他们的孙辈
则更活泼,更健康.反应也
更快。这说明,三代同堂对促进人类自身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而这种作用
在早期人类社会中,意义更重大,好处也更多。
⑦但由此也引发了一个新鲜有趣的问题:如果未来人类能够实现六代、七代同堂的美
梦,那么它还会促进
人类社会的迅猛发展吗?现在看来,我们还不能在人类寿命延长与人
类社会迅猛发展之间简单划等号,因
为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明显
阻碍。但不管怎样,我们都必须承认,人类历史上的
三代同堂确实对人类社会发展起到了
不可磨灭的促进作用。
(选自《大科技》,有删改)
(1)选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2)请简要说明④⑤⑥三个自然段的顺序不可以调换的原因。
(3)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人类学家对原始人牙齿化石的研究表明,13万年前没有一个人寿命超过30岁。
B.以色列研究人员利用遗传学技术,从非洲土著人身上采集基因样本进行研究。
C.研究表明,与孙辈生活在一起的老人更加积极乐观,他们的孙辈更活泼健康。
D.人类寿命不断延长,对人类未来社会的迅速发展将完全发挥积极的作用。
【答案】 (1)三代同堂对社会(或人类)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2)④段与⑤⑥
段在结构上是总分关系(或是由概括到具体的逻辑顺序);另外第⑤
段和第④段的说明内容是按照从原始
人到现代人的顺序说明的(或按照“研究”的时间顺序
说明的)。
(3)D
【解析】【分析】(1)通读全文,梳理脉络,分清层次,综合考虑,提取要点,找到关键<
br>句分析,如“人类能圆三代同堂的美梦,是一个很伟大的进步,它对促进人类飞速发展起到
了重要
作用”“我们可以说三代同堂的最大作用是增强了人类自身抵抗灭绝风险的能力”“三
代同堂对促进人类
自身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等句,即可整理出正确答案:三
代同堂对社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
(2)④段总说三代同堂对促进人类飞速发展的重要作用;⑤⑥段分别说明“三代同堂的
最大作用是增强了人类自身抵抗灭绝风险的能力”“三代同堂对促进人类自身的健康发展起
到了
不可低估的作用”。⑤和⑥也是按时间顺序说明的。
(3)D“将完全发挥积极的作用”说
法过于绝对,原文⑦段原句为“我们还不能在人类寿命
延长与人类社会迅猛发展之间简单划等号,因为人
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
一个明显阻碍”。
故答案为:⑴
三代同堂对社会(或人类)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⑵ ④段与⑤⑥段在结构上是总分关系(或
是由概括到具体的逻辑顺序);另外第⑤段
和第④段的说明内容是按照从原始人到现代人的顺序说明的(
或按照“研究”的时间顺序说
明的)。
⑶ D
【点评】⑴本题
考查概括说明文说明中心的作用。答题时首先要通读全文,然后明确说明
对象及特征,最后再找出文中表
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概括作答。
⑵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说明文说明顺序的能力。说明文的说明顺
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
序、逻辑顺序,把握说明文的说明顺序,需要理解各部分的说明内容,然后再根
据说明内
容判断所使用的说明顺序。说明顺序明确之后,能不能换就一目了然了。
⑶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是说明文常有的题型,这样的题非常简单,答题
时
首先要整体了解文章内容,然后再从中筛选出与题目中有关的句子,分析其有无差别即可
正确
答题。
18.阅读关于“板桥道情”的讨论帖,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楼:汪曾祺先生在《故里杂记》里,写到民间艺人怀抱渔鼓,手打筒板,唱《板桥道
情》“老
渔翁,一钓竿……”
二楼:接着是“靠山崖,傍水漪,扁舟往来无牵绊,沙鸥点点清波远,荻
港萧萧白昼寒,高
歌一曲斜阳晚,一刹时波摇金影,蓦抬头日薄西山。”
三楼:这部
是最后,这只是十首送情词中的第一首“派霸”,我上传一幅渔翁图给你们看
着。
四楼:多美啊!谁给这幅画起个有诗意的名字呢?
五楼:第二首词是“樵夫”,后面还有“头陀”“道人”“书生”“乞丐”等。
六楼:“头陀”什么人啊?
七楼:《西游记》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四人好像都是头陀……
(1)下文是《西游记》中孙悟空与樵夫的对话。接着孙悟空还向樵夫打听什么地方?他要
干什
么事?
行者近前作礼道:“樵哥,闻讯了。”那樵子撇了
柯斧,答礼道:“长老何往?”行者道:“敢
问樵哥,这可是翠云山?”樵子道:“正是……”
(2)下文划线的句子是解说“扬州道情”的。请问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道情脱离原先的宗教色彩而回归市井后,在我国的许多地方流行。扬州道情是其中重要的
一支
。许多文人也为道情作词,最著名的就是郑板桥所作的道情词,即板桥道情。
(3)根据示例,从“渔翁”唱词中选一句词作为渔翁图的名字,写一则回复四楼的帖子。
【示例】我选“高歌一曲斜阳晚”这句唱词作为渔翁图的名字。你看,忙碌了一天的渔翁正<
br>面对着夕阳的余晖,纵情放歌呢。这种画面与“高歌一曲斜阳晚”所创造的意境相符,词和
画都流
露了豁达、乐观的情怀。
【答案】
(1)行者道:“有个铁扇仙的芭蕉扇现在何处?”他要借芭蕉扇。
(2)举例子
具体有力地说明许多文人也为道情作词
(3)我选“扁舟来往无牵绊”这句唱词作为渔翁图的
名字。你看,夕阳之下一叶扁舟在河水
之处悠闲地划过,平静的水面无遮无拦。这种画面
与“扁舟来往无牵绊”所创造的意境相
符,词和画都流露了闲适恬淡的生活态度。
【解析】【分析】⑴ 《西游记》第五十九回·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有这样
的
情节:行者近前作礼道:“樵哥,问讯了。”那樵子撇了柯斧,答礼道:“长老何往?”行
者道:“敢问
樵哥,这可是翠云山?”樵子道:“正是。”行者道:“有个铁扇仙的芭蕉洞,在
何处?”樵子笑道:“
这芭蕉洞虽有,却无个铁扇仙,只有个铁扇公主,又名罗刹女。”行者
道:“人言他有一柄芭蕉扇,能熄
得火焰山,敢是他么?”樵子道:“正是正是,这圣贤有这
件宝贝,善能熄火,保护那方人家,故此称为
铁扇仙。我这里人家用不着他,只知他叫做
罗刹女,乃大力牛魔王妻也。”据此答题即可。
⑵ 根据“许多文人也为道情作词,最著名的就是郑板桥所作的道情词,即板桥道情”可知这
段话运用了举板桥道情的例子,运用了举例的说明方法,具体有力地说明许多文人也为道
情作词
。
⑶答题要点:
①我选哪一句唱词作为渔翁图的名字;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这句诗的
画面;③ 这种画面与“所选的
那句唱词”所创造的意境相符,词和画都流露了什么感情。比
如选择“扁舟来往无牵绊”,抓住“扁舟”
这个意象进行联想和想象,描述诗句所展示的画
面,抓住“无羁绊”体会诗人闲适恬淡的生活态度。
故答案为:⑴ 行者道:“有个铁扇仙的芭蕉扇现在何处?”他要借芭蕉扇。
⑵ 举例子 具体有力地说明许多文人也为道情作词
⑶ 我选“扁舟来往无牵
绊”这句唱词作为渔翁图的名字。你看,夕阳之下一叶扁舟在河水之
处悠闲地划过,平静的水面无遮无拦
。这种画面与“扁舟来往无牵绊”所创造的意境相符,
词和画都流露了闲适恬淡的生活态度。
【点评】⑴此题考查名著阅读和积累。课本中“名著导读”所推荐的篇目都应该认真阅读,
包括
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都应该熟记,做题时,静下心来,按照题干要求,
仔细回忆思考作答。
⑵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的分析能力。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
br>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摹状貌、引用。做这样的题,要在
平时掌握
常用的说明方法及其特的基础上再结合文章有关内容判断所使用的说明方法,最
后再结合语段内容分析其
作用。
⑶本题考查理解古诗内容及思想感情的能力。理解诗句内容,首先要抓住诗句中的人
、
物、景、事进行分析,然后再把这些内容综合起来考虑。而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
结合
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
物、意象来体会。<
br>
19.阅读选文
材料一:
怀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于2003年7月14日开园,前身为湖南怀化工业园区。2006年
4月,经
国家发改委审定、省人民政府批复为省级工业园区。2016年7月14日,经省人
民政府批复,设立怀
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8年2月28日,国务院同意怀化高新技
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
术产业开发区,实行现行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政
策,规划面积为4平方公里,四
至范围:东至池黔公路,南至竹站溪,西至舞水河,北至
中方镇。
材料二:
怀化地处武陵、雪峰两大山脉之间,森林覆盖率高达70.83% ,素有
“广木之乡、水果之
乡、药材之乡的美誉。水能理论蕴藏量499万千瓦,是全国十大水电基地的主体地
带;有
中药材1900多个品种,其中175种国家重点中药材。茯苓、天麻产量居全国第一。硅
砂、重晶石储量居全国前列。黄金、铜、磷储量分居湖南第一、三、四位。
怀化高
新区位于贵阳—重庆—宜昌—长沙—桂林这一半径400公里的环形空间中心,其
东西对接长三角经济区
、长株潭两型试验区与成渝经济区,连接新丝绸之路渝新欧国际
铁路大通道;南北对接环北部湾、珠三角
与长江经济带,是商贸物流的最佳辐射半径,是
投资兴业的黄金投资圈。
怀
化是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湘黔、焦柳、渝怀铁路和正在开工建设的怀邵衡铁路,
在园区成“米”字行
交汇贯通;沪昆、杭瑞、包茂、娄怀高速公路贯穿其中。沪昆高铁1小
时通达长沙、贵阳,2小时通达昆
明、武汉,4小时通达上海、广州;距园区20公里的芷
江机场已开通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
成都、昆明、海口、西安等多个城市的航
班;沅江高等级航道通江达海,筹建中的口岸海关将打通境内外
的通关大道。
材料三:
怀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贸总收入统计表(2012-2017)
年份
成规模企业(家)
产值收入(亿元)
2012
19
2013
38
2014
69
2015
114
2016
135
2017
151
51
102
238
598
675
804
怀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武陵山片区科技创新中心。与中南大学、
湘潭大学、湖南农
业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等20家院所、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拥有怀化学院、湖
南医
药学院、怀化职业技术学院3所本科院校及市级以上创新平台30个。近五年,怀化高新区
获科技进步奖123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9项、市级113项;专利申请3638件,授
权226
4件。
怀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产业与生态互动、经济
与绿色互
补,规划生态景观绿地总面积3平方公里。以建设生态园区为抓手,划定生态“红线”,大力推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城融合、生态环境和管理体制“六个一体化”,
生态建设
成效明显。
(1)从材料一中我们获知“2018年2月28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怀化高新技术
产业开发区升
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除材料二第一段提到的物产丰富等原因之外,请再从材料
二、材料三中找出国务院作此批复的理由。
(2)以上材料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任举一例,并说明其作用。
(3)材料二画线的句子中,“将”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4)根据你所在地的物产、交通、地理人文环境等优势,向当地政府提出一条经济发展的
建议,并说明
理由。
【答案】 (1)资源丰富,包括木材、中草药、能源、矿产等;是商贸物流
的最佳辐射半
径,是投资兴业的黄金投资圈;是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是武陵山片区科技创新中心。<
br>
(2)示例:材料二中通过画图表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一目了然的用图表向读者说明了怀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贸总收入6年来的高速增长。
(3)不能。“将”字表达的
是一种将来时,即还没有达成的预期,这是事实状况。去掉后,
就不能准确地表达这样的信息,会给人误
解,不符合说明文语言的要求。
(4)示例:我们县中药材种类多,产量大。建议政府在当地
建一个中药材种植产业示范
园。综合发展药材种植、药材观光和采购、药材深加工等
<
br>【解析】【分析】(1)考查对材料的理解与概括。仔细阅读材料二、材料三,从怀化“水
能理论
蕴藏量499万千瓦,是全国十大水电基地的主体地带;有中药材1900多个品种,
其中175种国家
重点中药材。茯苓、天麻产量居全国第一。硅砂、重晶石储量居全国前列”
可得出理由:资源矿产丰富;
再从“是商贸物流的最佳辐射半径,是投资兴业的黄金投资
图”,“怀化是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怀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武陵山片区科技创新
中心”可提炼得出其他几个理由。
(
2)材料二中的“森林覆盖率高达70.83%”“水能理论蕴藏量499万千瓦,是全国十大水电
基地
的主体地带;有中药材1900多个品种,其中175种国家重点中药材”运用列数字的说
明方法,具体
准确地说明了怀化资源丰富的特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材料三运用列图表
的说明方法,直观清晰地说明
了怀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贸总收入情况,更一目了然。
(3)本句中的“将”是“将来”
的意思,表明“沅江高等级航道通江达海,筹建中的口岸海关
打通境内外的通关大道”是未来的设想,如
果删去,则与事实不相符,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
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4)如,
怀化是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交通发达,药材种类多,产量大,矿产丰富,建
议政府在当地开设一个物
流中心,将怀化的物资可以方便快捷地运送到全国各地。
故答案为:⑴ 资源丰富,包括木材
、中草药、能源、矿产等;是商贸物流的最佳辐射半
径,是投资兴业的黄金投资圈;是全国综合交通枢纽
城市;是武陵山片区科技创新中心。
⑵ 示例:材料二中通过画图表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
、一目了然的用图表向读者说明了
怀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贸总收入6年来的高速增长。
⑶ 不能。“将”字表达的是一种将来时,即还没有达成的预期,这是事实状况。去掉后,就
不
能准确地表达这样的信息,会给人误解,不符合说明文语言的要求。
(4) 示例:我们县中
药材种类多,产量大。建议政府在当地建一个中药材种植产业示范园。
综合发展药材种植、药材观光和采
购、药材深加工等 。
【点评】⑴信息的筛选、分析、提取这类题,做题时,应首先明确信息
筛选的方向,有了
明确的目的,就有了筛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是正确理解所找信息的内涵,从而进行恰
当
取舍,避免有所偏颇或答非所问。
⑵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常见的说
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
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作引用等。解答时首
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
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
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
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
⑶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的理
解与分析。解答此类题要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
先说明词语的意思,再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
,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
征事理,最后强调这个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
br>(4)开放性试题,答家不唯一。针对某种情况提出建议,所提建议一定要有可行性,不能是
空洞
的口号,要有针对性。
20.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不可或缺的城市风景——斑马线
①说起斑马线,我们最熟悉的,由多条相互平行的白实线组成的人行横道线,因(kù
sì)斑马身上的条纹而被称为斑马线。
②斑马线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罗马
时期的“跳石”(见下图)。当时四轮马车与行人混行
引发了许多道路堵塞和交通事故。于是,人们在马
路上砌起凸出路面的“跳石”,行人可以
踩着它们穿越马路。“跳石”成为一种指示行人过街的标识,这
就是斑马线的祖先。1951年
10月31日,世界上第一条斑马线在英国诞生。
③最有名的斑马线也在英国。1969年,著名的披头士乐队发行了最后一张唱片——《艾比路》,该唱片的封面为四位歌手走在伦敦艾比路的一条斑马线上。2012年,艾比路斑马
线被英
国政府提升到文物地位,成为伦敦的文化地标。
④斑马线像是拦腰搭在道路上的白色
飘带,看似简单朴素,却不是随意画出来的。按照
设置规范,斑马线最小宽度为3米,可以根据行人流量
以1米为一级予以加宽,行人越多
的地方斑马线越宽。构成斑马线的白色平行粗实线的线宽为40~45
厘米,两条平行粗实线
之间的距离为60~80厘米。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设置斑马线呢?一是未设置人行
过街设施的
路口,二是行人横过道路较为集中的路段。
⑤作为城市交通生态
中的一个重要标识,斑马线在指引车辆和行人有序通行、保护行人
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漫漫车流
中,法律赋予了斑马线上行人优先的路权,机动车
临近时须减速避让,遇到行人正在通过时还应停车让行
。斑马线作用的发挥,需要机动车
尊重行人的路权,也需要行人珍惜自己的权利,两者缺一不可。
⑥然而,现状并不令人乐观。由于机动车和行人互争斑马线,致使斑马线成为交通事故的多发地。据统计,我国近三年发生在斑马线上的交通事故多达1.4万起,致死人数高达
<
br>3898人。机动车未按规定让行,行人在斑马线上“散步”等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
⑦现在,为了提高斑马线的醒目程度,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有的城市在斑马线色彩搭配
和视觉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如彩色斑马线、3D立体斑马线等感谢关注“沈姐的语
文课堂”微信
公众号。随着手机的普及,“低头族”看手机过马路成为新的安全隐患,为此有
的城市推出了闪灯斑马线
——在斑马线上安装多条醒目的灯带,斑马线在灯带的映照下与
路口的信号灯同步变换颜色,为“低头族
”过马路提供有效的警示。
⑧斑马线是城市中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唯有守法守序,
才是对这道风景的最好守护—
—这,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
(1)根据拼音写汉字。
kù sì
________
(2)下列对第④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斑马线的宽度根据规范不应超过4米。
B.构成斑马线的白色粗实线须平行排列。
C.斑马线的宽度与人流量无关。
D.所有的路口都应设置斑马线。
(3)依据文本内容,摘录相关信息并作概括,完成下表。
信息摘录
①________斑马线的祖先
信息概括
斑马线的起源
1951年,世界上第一条斑马线在英国诞生②________
斑马线之“最”
指引车辆和行人有序通行③________
④________
(4)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
(5)文中提到,有的城市对斑马线设置进行了大胆尝试,你是否认同?请结合文本内容简
述理由。
【答案】 (1)酷似
(2)B
(3)古罗马时期的
“跳石”;最有名的斑马线是(英国伦敦)艾比路斑马线;保护行人安
全;斑马线的作用
(4)具体说明近三年来,我国发生在斑马线上的交通事故之多,后果之严重,强调了重视
斑马线作
用的重要性。
(5)示例1:认同。这些大胆尝试增强了视觉效果,使斑马线更醒目,让行人
和车辆能更
清楚地注意到斑马线,尤其是为“低头族”提供了有效的警示,能更好地发挥斑马线的作用。感谢关注“沈姐的语文课堂”微信公众号!
示例2:不认同。斑马线有严格的设置规
范,对其颜色、宽度、间距等都有明确的规定,
随意改变既不符合设置规范,也有可能对路人的视觉造成
干扰,不利于发挥斑马线的作
用。
【解析】【分析】⑴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
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
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酷似kù
sì:极似,很像。
⑵根据第④段“斑马线最小宽度为3米,可以根据行人流
量以1米为一级予以加宽,行人
越多的地方斑马线越宽”,可知A选项所说的“不应超过4米”是错误的
。B项正确。C项“斑
马线的宽度与人流量无关”也是错误的。根据第④段“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设置斑马
线呢?一
是未设置人行过街设施的路口,二是行人横过道路较为集中的路段”。可知D选项所说的
“所有的路口都应设置斑马线”是错误的。
⑶通读全文,根据表格提示,找准答题区间,提
取相关词句或加以概括即可。①根据原文
第二段:斑马线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的“跳石”、“跳
石”成为一种指示行人过街的
标识,“这就是斑马线的祖先”可概括为古罗马时期的“跳石”;②根据原
文第三段“最有名的
斑马线也在英国——四位歌手走在伦敦艾比路的一条斑马线上。2012 年,艾比
路斑马线被
英国政府提升到文物地位,成为伦敦的文化地标”可概括为:最有名的斑马线是(英国伦敦)艾比路斑马线;由原文第5段“斑马线在指引车辆和行人有序通行、保护行人安全方面
具有重要
的作用”可知③填“保护行人安全”,④填“斑马线的作用”。
⑷“我国近三年发生在斑马线
上的交通事故多达1.4万起,致死人数高达3898人”可以明显
看出其作用是:具体说明近三年来,
我国发生在斑马线上的交通事故之多,后果之严重。
根据前文“斑马线作用的发挥,需要机动车尊重行人
的路权,也需要行人珍惜自己的权利,
两者缺一不可”,根据后文“机动车未按规定让行,行人在斑马线
上“散步”等是导致事故的
主要原因”可以概括出第二个作用:强调了重视斑马线作用的重要性。第二个
作用相信很多
考生答不出来,细心的同学可以看看分值,按分值做答,确保万无一失。
⑸此题为开放性题目。首先阅读题目中“你是否认同?”,出题人间接告诉你可以选择认同
或不认同并
说明理由,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表达清楚即可。认同的话,从原文中提取“提
高斑马线的醒目程度,更
好地发挥其作用”为“低头族”过马路提供有效的警示等有价值信
息,加以简单概括组织答案;不认同的
话,要反向做答。类似题目,最好是选择赞同,因
为答案就在文中。
故答案为:⑴酷似;⑵B;
⑶古罗马时期的“跳石”;最有名的斑马线是(英国伦敦
)艾比路斑马线;保护行人安全|斑
马线的作用
⑷具体说明近三年来,我国发生在斑
马线上的交通事故之多,后果之严重,强调了重视斑
马线作用的重要性。
⑸示例1:
认同。这些大胆尝试增强了视觉效果,使斑马线更醒目,让行人和车辆能更清
楚地注意到斑马线,尤其是
为“低头族”提供了有效的警示,能更好地发挥斑马线的作用。
感谢关注“沈姐的语文课堂”微信公众号
!
示例2:不认同。斑马线有严格的设置规范,对其颜色、宽度、间距等都有明确的规定,<
br>随意改变既不符合设置规范,也有可能对路人的视觉造成干扰,不利于发挥斑马线的作
用。
【点评】⑴本题考查字形和汉字的正确书写。答题时应注意,理解词义斑马线和“斑马花
纹
”及其相似,填“酷似”,“似”是多音字,不要混淆。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
说明文语言特点。答题时应注意,把选项信息与原文
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提取关键词语进行归纳辨析
。
⑶本题考查归纳要点和提取筛选信息。答题时应注意,第一例是具体词句,第二列是内容<
/p>
归纳,不全是摘录文中句子作答。
⑷本题考查分析列数字说明方法的作
用。答题时应注意,根据数字所在的句子,联系前后
文,才能较全面地做答,具体说明并强调斑马线作用
的重要性。
⑸本题考查探究启发和个性化阅读。答题时应注意,表明态度之后,谈阅读材料后
受到的
启示、感想或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或扩散联想到其它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