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及答案

温柔似野鬼°
604次浏览
2020年12月12日 22:5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排骨汤怎么做有营养-狂躁图片

2020年12月12日发(作者:朱哲琴)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文,回答后面小题。

鲨鱼是海洋系统的“整容师”

①鲨鱼是海洋中的庞然大物,也是食肉类的凶 猛鱼类,号称“海中狼”。可是,最近它被
贴上了“整容师”的标签,因为它可以改变海洋中很多鱼的眼 睛和尾鳍的尺寸。听到这些,
你是否感到十分惊讶呢?

②原来,在海洋系统 中,许多小鱼都有着较大的眼睛和有力的尾鳍,帮助它们及时发现
并快速躲避鲨鱼的攻击与吞食。尤其在 鲨鱼出没捕食的低光环境下更是如此:一定尺寸的
尾鳍可以保证鱼类突然加速游动,以此来远离鲨鱼的追 捕。但是,在2018年1月,西澳大
利亚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发现,近年来由于人类对鲨鱼 的大量猎杀,导致多种
鲨鱼濒临灭绝。鲨鱼数量的减少,使得其他鱼类的生存得到了暂时的和平安稳,导 致它们
的形态也正在发生明显的改变,如眼睛变小,尾鳍变小。因此,鲨鱼就成了海洋系统里的
“整容师”。

③研究人员对澳大利亚西北海域罗利沙洲和斯科特礁两个珊瑚礁系统中 7种不同的鱼类
专门进行了对比分析。这两个珊瑚礁有着相似的自然环境,但不同的是,罗利沙洲禁止捕
鱼,鲨鱼数量比较稳定,而斯科特礁允许对鲨鱼进行商业捕捞,且已经持续了一百多年。
研究人 员分别在两个珊瑚礁海域进行了采样捕捞,并测量出了所捕捞鱼的体长、体宽、眼
部和尾鳍大小。结果发 现,与罗利沙洲的鱼类相比,斯科特礁同种鱼类的眼睛尺寸小
46%,尾鳍尺寸小40%。

④研究人员解释说,人类捕捞鯊鱼使其数量减少,会造成一系列生态后果,小鱼的眼睛
及尾鳍尺寸等发生变化仅仅是一个方面,其实,鲨鱼数量的减少还在悄悄地影响着其他海
洋生态系统。< br>
⑤首先,鲨鱼数量的大幅度减少,那些体弱多病,基因突变导致畸形的鱼,就不会及时
被消灭,进化过程中的优胜劣汰也不能更好地延续下去。那些没有被吃掉的弱鱼,病鱼就
会一直 繁殖下去,直到基因退化,这不利于种群的健康发展,对整个海洋生物多样性,优
化性将是一个致命打击 。

⑥其次,鲨鱼数量的大幅度减少,将使海洋生态环境无法正常维持,水质环境会进 一步
恶化。因为,鲨鱼是海洋系统名副其实的“清道夫”。它可以通过清理腐烂的大型海洋动物
尸体,来净化海洋生态环境。

⑦由此看来,鲨鱼在保持海洋生态系统平衡中扮演了至 关重要的角色,称它为海洋系统
的“整容师”一点儿也不为过。

(选自《知识窗》,2018年第4期,有删改)

(1)为什么说鲨鱼是海洋系统的“整容师”?阅读全文,概括回答。

(2)指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①可是,最近它被贴上了“整容师”的 标签,因为它可以改变海洋中很多鱼的眼睛和尾鰭的
尺寸。________

②结果 发现,与罗利沙洲的鱼类相比,斯科特礁同种鱼类的眼睛尺寸小46%,尾鲭尺寸小
40%。_____ ___


(3)第⑥段中划线词语“清道夫”在文中含义是什么?

鲨鱼是海洋系统名副其实的“清道夫”。

(4)从本文看,要保持海洋生物种群的健康发展,人类应该怎样做?

【答案】 (1)可以改变海洋中很多鱼的眼睛和尾鳍的尺寸;维护海洋生态平衡,有利于
种群 的健康发展;净化海洋生态环境,改善水质。

(2)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

(3)清道夫:具有净化海洋环境的作用。

(4)不要捕杀鲨鱼。

【解析】【分析】(1)第①段介绍了它被贴上了“整容师”的标签,因为它可以改变海洋
中很 多鱼的眼睛和尾鳍的尺寸;第④段介绍了研究人员解释说,人类捕捞鲨鱼使其数量减
少,会造成一系列生 态后果,小鱼的眼睛及尾鳍尺寸等发生变化仅仅是一个方面,其实,
鲨鱼数量的减少还在悄悄地影响着其 他海洋生态系统;第⑤段那些没有被吃掉的弱鱼,病
鱼就会一直繁殖下去,直到基因退化,这不利于种群 的健康发展,对整个海洋生物多样
性,优化性将是一个致命打击。第⑥段介绍了,鲨鱼数量的大幅度减少 ,将使海洋生态环
境无法正常维持,水质环境会进一步恶化。由此可以概括出鲨鱼在保持海洋生态系统平 衡
中发挥了三个方面的作用:①可以改变海洋中很名鱼的眼睛和尾鳍的尺寸;②维护海洋
生态平 衡,有利种群的健康发展;③净化海洋生态环境,改善水质。所以说鲨鱼是海洋系
统的“整容师”。
(2)①把鲨鱼比作“整容师”,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②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通过斯科特礁和罗利沙洲的比较和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鲨鱼对海洋中许多鱼的眼睛和尾鳍尺
寸的影响。

(3)分析可知,“清道夫”原指清扫马路的工人,文中用这一词语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鲨鱼
清扫海洋腐烂大型动物尸体,净化海洋环境的作用。

(4)鲨鱼是海洋系统的“整 容师”,是“清道夫”,它维护海洋生态平衡,有利于种群的健康
发展;它可以净化海洋生态环境,改善 水质。所以,我们人类应该保护鲨鱼,不要滥杀。

故答案为:⑴ 可以改变海洋中很多鱼的 眼睛和尾鳍的尺寸;维护海洋生态平衡,有利于种
群的健康发展;净化海洋生态环境,改善水质。

⑵① 打比方 ;② 作比较、列数字

⑶ 清道夫:具有净化海洋环境的作用。

⑷ 不要捕杀鲨鱼。

【点评】 ⑴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并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
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 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
准确表达。

⑵初中说明文常用说明方法的分类及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
服力。

②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③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④作比较:把___和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⑤打比方:将_____比作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作 引用:引用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文献、诗词、歌谣、传说
等进行说明,从而使说 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 从而更科学、更本质、
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⑶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说明文 语言特色的能力。本文是一篇生动的说明文,抓住生动说明文
的语言特色生动来分析即可。

⑷本题考查献计献策能力,注意结合文章内容,提出切实可行的做法。


2.阅读下文,回答小题。

饿了,吃个“塑料袋”吧

①要是有个人在你面前吃塑料袋,那画面是不是不可想象?但最近在印度,还真有人吃
塑料袋。这种塑料 袋可以直接放嘴里干吃,不想干吃,还可以溶到水里喝!

②发明这个塑料袋的印度小哥名叫Ashwath Hedge,出生在印度芒格洛尔的郊区,那里
垃圾 成山。他说:“我是个印度教徒,对我们而言,太阳、土地、水里都有神灵。为了自
己,为了后代,我们 必须努力。”

③2012年,他找来十多个志同道合的专家,历经4年,自己掏钱尝 试了上百种原料,不
断实验,终于找到合适的原料和配方比例,研发出可食用塑料袋。

④这种袋子用12种可食用原料做成,包括马铃著、木著、玉米、植物油等100%有机食品,生产过程中没有任何有害物质,连袋上的油墨都可以吃。

⑤如果不想吃,大 可把它扔了,完全无害。在野处,180天降解;埋土里,45天;放水
里,一天;沸水里,只要15秒 。就算烧了也不会产生污染,没有刺激性气味,更没有有毒
气体。凭借这款塑料袋,小哥还入选了印度《 福布斯》杂志2017年的“30under30”。

⑥小哥应印度环保部邀请,回 到芒格洛尔成立了EnviGreen公司,随后建厂,现在每月
能产大约1吨可食用塑料袋。他的野心 还不止于此,他说,以后还准备进军牛奶袋产业。
大家喝完袋装牛奶,就可以把包装吃了,一点儿都不浪 费。

(选自《意林·青年励志馆》,有删改)

(1)文中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2)文中第⑤段画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文中第⑥段中划线词语“大约”能否删除?为什么?

(4)助力环保,我们在行动。生活中,有哪些好的环保建议?请你写出两条。

【答案】 (1)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可食用塑料袋。

( 2)列数字。通过具体数据,准确地说明了可食用塑料袋降解时间短,完全无公害(或者
没有污染)的特 点。

(3)不能删除。“大约”一词表示推测,说明能产1吨可食用塑料袋是估测出来的,去 掉后
过于绝对与实际不符。“大约”一词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严密性。

(4)低碳出行,多乘坐公交车或步行;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不乱扔垃圾。

【解析】【分析】(1)说明文首段在内容上的作用有:引出说明内容或说明对象,激发读
者阅读兴趣; 而结构上的作用是:引出下文。结合本文第①段的内容分析,这一段话从吃


塑料袋写起, 塑料袋能吃吗?从而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可食用
塑料袋。

(2)结合这句话的内容分析,这一句话用了几个数据,属于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这些数
据,比较直观、 准确地说明了可食用塑料袋降解时间短,完全无公害(或者没有污染)的
特点。

(3)首先要理解“大约”的意思,“大约”即使大概,表推测,结合句子内容分析, 每月能
产1吨可 食用塑料袋只是一个大约的数字,并不能确定,如果去掉就与实际不符,体现了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 密性。故不能删除。

(4)结合现实生活提两条具体可行的建议即可。如低碳出行,多乘坐 公交车或步行;减
少使用一次性用品;不乱扔垃圾。

故答案为:⑴ 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可食用塑料袋。

⑵ 列数字。通过具体数据 ,准确地说明了可食用塑料袋降解时间短,完全无公害(或者没
有污染)的特点。

⑶ 不能删除。“大约”一词表示推测,说明能产1吨可食用塑料袋是估测出来的,去掉后过
于绝对与实 际不符。“大约”一词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严密性。

⑷ 低碳出行,多乘坐公交车或步行;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不乱扔垃圾。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 解说明文首段作用的能力。说明文首段在内容上的作用有:引出说
明内容或说明对象,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而结构上的作用是:引出下文。答题时要在理解
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其作用。< br>
⑵本题考查分析列数据说明方法作用的能力。说明文中列数据能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答题时要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⑶本题考查学生品析说 明文语言的能力。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是准确、严密、简明。答题时
要结合有关语句进行分析,可先从正面 说明词语的含义和作用,再说删去之后变成了什么
意思,最后加上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等语句。< br>
⑷本题考查提建议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理解本文作者的观点,然后再联系实际生活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即可。


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 br>【材料一】2019年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于5月26日至29日在贵阳举行,国家主席
习 近平向会议致贺信。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
代信息技术蓬勃发 展,对各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带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材料二】所谓大数据就 是指从海量的互联网信息中通过运用统计学、概率论的原理去伪
存真而得出的有用信息。这些有用信息经 过云计算,可成为指导有关部门决策的依据。许
多人认为大数据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其实大数据与我 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例如你今天
买了什么,看了什么,都可以叫做数据,所有人的这些数据集合在一起, 统称为“大数
据”。

【材料三】有了大数据,商家可以据此分析网页浏览模式以及消 费记录,预测需求、定位
消费人群、优化定价以及监控实时趋势。大数据可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如 网络订餐
平台会根据以往的消费记录,为用户推荐更适合的美食,节省了用户选择的时间。健康大


数据会根据医保、就诊医疗服务、电子健康档案、当地人群疾病特点、就医习惯等,对每
位参保居民进行健康“画像”,“算”出其适合的就诊行为。

【材料四】在大数据时代,任 何一个你想象不到的机构,都有可能获取您的个人信息,这
些信息可能会落到网络黑客的手中,给你带来 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比如说,我们在无人
超市里留下了购物记录,在手机里存着很多个人隐私,在医院 里留下了诊断和治疗记录,
这些信息很可能被泄露而成为网络黑客的“金矿”。

(1)下列表述与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对各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带来重大而
深远的影响。
B.所谓大数据就是所有信息资源的统称,你每天买了什么,看了什么,这些都可以叫做大
数据。

C.大数据省去了商家市场的繁琐过程,通过直接对数据进行分析,商家可快速获取 所需要
的信息。

D.在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随时都可能落入网络黑客手中,这就提 醒我们,个人隐私保护
尤其重要。

(2)【材料三】中画线句举________和 ________的例子,其作用是________。

【答案】 (1)B

(2)网络订餐(平台);健康大数据;说明大数据可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解析】【分析】(1)ACD与原文相符,B原文中说所谓大数据就是指从海量的互联网信
息中通过运用统计学、概率论的原理去伪存真而得出的有用信息。 你每天买了什么,看了
什么只能叫做数据。

(2)材料三,说明商家可以根据大数据 分析网页浏览模式以及消费记录,预测需求、定
位消费人群、 优化定价以及监控实时趋势。从而可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接着举网络
订餐(平台)和健康大数据这 两个例子进行说明。据此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⑴ B;

⑵网络订餐(平台);健康大数据;说明大数据可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点评】⑴本题考 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在把题目中的
这几句话与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其 细微差别,然后作出选择。

⑵本题考查分析举例子说明方法的能力。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 有:举例子、列数字、作
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摹状貌、引用。做这样的题 ,要在平
时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及其特的基础上再结合文章有关内容判断所使用的说明方法,最后
再结合语段内容分析其作用。


4.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能让生命延续的色素

①地球上,生命经历了漫长的演变与进化,才形成了现 代社会中形形色色、复杂多样的
生命个体。然而,如果有人告诉你,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一种拥有11亿年 历史的古色素,你
是否会瞪目结舌,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②澳大利亚国立 大学领导美国、日本及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的研究人员共同进行了一项


研究,研究人员在 西非国家毛里塔尼亚撒哈拉沙漠托德利盆地的海相页岩层中,发现了一
块距今已有11亿年历史的岩块。 敲碎岩块后,研究人员从中提取并分析了古代生物分子,
发现了一种古老的色素。这种色素没经过稀释之 前,它的颜色范围在血红到深紫之间,稀
释后则会呈现亮粉色。据统计,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古老的完 整色素。

③那么,这种古老的亮粉色色素是怎么形成的呢?

④这个亮粉色色素来自于含有叶绿素的分子化石,是由住在古老海洋中的古老光合生物
制造,而这片古海 洋早已消失。但是,研究人员在分析这个亮粉色色素分子的结构时,竟
然发现了产生这个亮粉色分子的有 机体是微小的蓝绿藻。蓝绿藻是单细胞生物,没有细胞
核,但是细胞中央含有核物质,呈颗粒状或网状, 染色体和色素均匀地分布在细胞质中。
有些蓝绿藻含有较多的藻红素,藻体就多呈红色。

⑤但是,产生这种亮粉色色素的蓝绿藻对推进生命起源又有什么作用呢?

⑥研究表明,蓝绿藻处在古海洋食物链最底层,占主导地位,它是地球上出现最早的原
核生物,也是最基 本的生物体。蓝绿藻是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对地球表面从无氧的大气
环境变为有氧环境起到了巨大作用 。有不少蓝绿藻可以直接固定大气中的氮,以提高土壤
肥力,使作物增产。

⑦古海洋中的蓝绿藻是简单生物的食物来源,构成了生物界简单的食物链。但是,随着
地球上大型活跃生 物的出现,它无法为复杂的生态系统提供更多的能量,这也是大型的复
杂生物直到地球历史后期才出现的 原因。

⑧约在6.5亿年前,经过地球和海洋生物的进一步演变与进化,古海洋中蓝 绿藻的主
导地位开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海洋中处于食物链最底层的微型藻类。微型藻类虽然
很小,却比蓝绿藻大1000倍。这些较大微粒的藻类可以作为较大生物的食物来源,为复杂
生态系统 的进化提供所需的能量,让地球上包括人类在内的大型动物繁衍生息。

(选自《知识窗》2019年04月刊)

(1)下列对“蓝绿藻”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蓝绿藻是没有细胞核的单细胞生物,细胞中央有呈颗粒状或网状的核物质。

B.蓝绿藻都呈红色,主要是因为含有较多的藻红素,且均匀地分布在细胞质中。

C.蓝绿藻是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它对地球大气环境的变迁起到了巨大作用。

D.蓝绿藻是古海洋中的简单生物的食物来源,它们构成生物界简单的食物链。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现代社会能形成形形色色、复杂多样的生命体要归功于含古色素的蓝绿藻。

B.澳大利亚、美国等研究人员在托德利盆地发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完整色素。

C.岩块中的色素稀释前颜色范围在血红到深紫之间,稀释后则会呈现亮粉色。

D.大型复杂生物的出现,导致了食物链中的比蓝绿藻大1000倍的微型藻诞生。

(3)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 篇科普文章,作者主要介绍了地球早期生物蓝绿藻,让我们了解它在生命的演变
与进化过程中发挥的巨大 作用。

B.文章从科学家发现的古生物分子入手,先后介绍了古老的色素如何形成、蓝绿藻如 何推
进生命的演化及微型藻的作用。

C.文章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举例子、打比 方等;全文逻辑清晰,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


展开,条理分明,结构严谨。
D.本文的语言通俗易懂,一方面使用严谨的科学术语,准确无误;另一方面,行文活泼,
毫无艰涩 之感,颇引人入胜。

【答案】 (1)B

(2)D

(3)C

【解析】【分析】⑴B项有误,原文是“有些蓝绿藻含有较多的藻红 素,藻体就多呈红
色”,“蓝绿藻都呈红色”的说法太绝对,故选B。

⑵D项有误 ,原文是“约在6.5亿年前,经过地球和海洋生物的进一步演变与进化,古海洋
中蓝绿藻的主导地位开 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海洋中处于食物链最底层的微型藻类”,
“大型复杂生物的出现,导致了食物 链中的比蓝绿藻大1000倍的微型藻诞生”的说法与原文
不符。

⑶C项 有误,文中没有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故答案为:⑴B;⑵D;⑶C

【点 评】⑴本题考查准确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答题时应注意,抓住文章中的关键句、中
心句。作者为了要在 文中清楚、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仔细辨析各个说法的正误。

⑵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筛选 信息。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语段,找到相关联
关键语句,然后提取信息仔细故选,比照辨 析正误。

⑶本题考查说明文综合理解。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结合说明文 对象、
特征、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语言等方面的知识,回到文中仔细辨析正误。


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寻找发掘脑的潜能

(美)达罗·A·特雷费特

①获得性学者综合征,患者是老年痴呆或 头部受到严重撞击或其他脑损伤的人,患病
后突然表现出接近天才的艺术才华或智力技能。上世纪80 年代中期之前,我一直以为这是
一种先天性疾病,但参加克莱蒙斯的个人雕塑展,看法开始发生改变。婴 儿时期的他聪明
伶俐,3岁时一次意外摔倒脑部受损,其认知发展骤然减缓,在语言学习方面出现了严重
障碍。此后他却拥有了一项非凡的技能,能够用手边任何材料进行雕塑,可以照着杂志上
马的照 片,在半小时内塑造出一件惟妙惟肖的复制品。

②兴趣令我开始在医学文献中查找这方面的报道。到2010 年,我收集记录了全世界
319起知名的 “天才”案例,其中有32例是属于后天获得的。神经学家米勒的研究工作也在
我的收集之列。1996 年,米勒开始研究最早的12个病例。这些病例均患有一种名为额颞
叶痴呆(FTD)的退行性疾病,患 者都是老年人,在认知、语言等方面出现严重的障碍和
病态行为,但同时平生第一次展露出了超凡的音乐 或艺术才华。

③从米勒的研究看,FTD 患者的受损脑区通常是大脑左前颞 叶及眶额皮层,受损后导
致患者出现一些病态的异常行为或认知、语言上的缺陷。正常情况下,上述两个 区域会抑
制位于大脑后部、负责处理眼部信号的视觉系统的神经活动。患者左前颞叶和眶额皮层可


能无法发出抑制性信号,从而让个体获得了全新的艺术敏感性。于是大脑就能以一种全新
的方式来处理视觉和声音,患者的艺术敏感性或其他创造力便释放出来。

④ 大量研究表明,因意外造成脑损伤患者表现出特殊才能,可能缘于大脑某些区域活
动减弱和某些区域的活 动增强。这涉及大脑损伤之后(以左脑受损最为常见,类似于米勒
收集的 FTD 病例)的一系列事件,我称之为“3R 过程”。该过程始于“募集”,这个步骤主要
发生在大脑皮层仍 旧完好的区域,比如右脑,这里的大脑活动会增强;接着就是“重连”,
也就是大脑会在以前没有形成神 经连接的区域间建立起新的连接;最后就是潜能的“释
放”,因为新的神经连接会使某些脑区的活跃程度 升高,以至于一些处于休眠状态的能力被
释放出来。

⑤至此,关于获得性学者综合征,无论对于 FTD 患者还是意外脑损伤的人,我的看法
已经发生了根 本改变:这并不是一种先天性疾病,而是后天获得的。通过一个简单的推导
就可以得出一个判断,并进一 步产生新的结论:可以从每一个健康人的身体内开掘出一些
接近天才的艺术才华或智力技能。很显然,问 题的关键是能在无需患病或遭受脑损伤的情
况下,释放人体内被封印的才华。

⑥研究人员让自愿者完成一项具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九点谜题。要求将三点一排,总
共三排的点用四条直 线连起来,途中不能抬笔或有折返线。一开始,29 名自愿者没人能够
完成这项任务。对他们进行“假 ”刺激(仅安放电极但没有释放电流)后,仍然束手无策。
释放电流后,约有40%的自愿者,成功完成 了这项任务。他们似乎一下子就知道了他们以
前不知道或者没学过的事情。这便是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 它通过产生一种极化电流,减
弱左脑与感观输入、记忆、语言以及其他脑功能相关的部分脑区的活动,同 时增加右脑
(主要是右前颞叶)的活动。

⑦无论哪种类型,对于获得 性学者综合征患者表现出特殊才能,一个合理的解释是,
这些才能和知识肯定是以某种方式通过遗传而来 的。在生命之初,我们并非一张白纸,大
脑可能便预装了一套“系统”,帮助我们处理眼睛看到的东西, 或是理解音乐、艺术或数学
方面的“内在规律”。只是,“天才”比一般人更“擅于”开发和利用那些与 生俱来的才能。

⑧让目前还不是“天才”的人释放创造潜力的可行性途径有哪 些,如何掌握一系列大脑
神经运作的生理机制,便成为关键。

⑨要重 塑大脑并发挥人的潜能,冥想是一条可行的途径;刻苦练习亦可获得某项高超
的技能;之外就是科学技术 的参与。我们需要掌握当某些大脑回路的功能受到激发或抑制
时,神经元会建立怎样的连接,进而“破译 ”大脑活动与突然显现的才能之间的关系。同
时,需要在患者活动甚至进行创造性活动时能够对其大脑状 况进行观测。与此有关的实验
正在加紧进行中。可以预期,不远的将来,我们每个人那卓越的创造性和特 殊的本领就会
被轻松发掘出来,每个人都有可能实现自己的“天才”梦想。

(1)依据选文,简要解释什么是“获得性学者综合征”。


(2)第③④段均说明患者生理变化机制,你认为能否去掉其中的一段?为什么?


(3)结合文意,简要说明第⑤段画线句这一结论的推导过程。


(4)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主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答案】 (1)①获得性学者综合征即老年痴呆或头部受到严重撞击或其他脑损伤的人,
②认 知、语言等方面出现严重的障碍和病态行为,③但患病后 突然表现出某种接近天才
的艺术才华或智力技能。



(2)不能 。因为两段说明对象不同:前者为FTD患者,后者为因意外造成脑损伤的患
者。说明侧重点不同:前者 侧重说明FTD患者脑部受损后,艺术敏感性或创造力释放出来
的原因,后者侧重概括因意外造成脑损伤 的患者脑部生理变化的3R过程。



(3)FTD作为退行性疾病,老年 人患病后第一次展露出超凡的艺术才华,因意外造成脑损
伤的患者表现出从未有过的特殊才能,这说明获 得性学者综合征并不是先天性疾病,而是
后来的生理退化或意外损伤造成的;这些人患病后表现出近乎天 才的艺术才华或智力技
能,证明这些患者本身就具备这样的艺术才华或智力技能;由此可以判断健康人也 会潜藏
着这样的艺术才华或智力技能;因此我们可以从每一个健康人的身体内开掘出一些接近天
才的艺术才华或智力技能。



(4)示例一,作诠释,如第④段在说明意 外脑损伤脑区生理机制时,对“募集”“重连”“释
放”进行了诠释,过程清楚,特征鲜明,通俗易懂。


示例二,举例子,如第①段通过克莱蒙斯的表现,真实、具体、清楚地说明了获得 性学者
综合征的病征。

示例三,列数字,如第⑥段列举了释放电流后,自愿者成功完 成九点谜题的数字,说明经
颅直流电刺激技术的效果,具体准确。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的能力。根据“获得性学者综合征”的定义
“患者是老年痴呆或头部受到严 重撞击或其他脑损伤的人,患病后突然表现出接近天才的艺
术才华或智力技能。”来解释即可。


(2)本题考查文章句子表达效果的分析。文段能不能去掉,要看与上下文的联系和文段的< br>内容,两段虽然说得都是脑损伤患者,两段说明对象不同:前者为FTD患者,后者为因意
外造成 脑损伤的患者。说明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说明FTD患者脑部受损后,艺术敏感性或
创造力释放出来的 原因,后者侧重概括因意外造成脑损伤的患者脑部生理变化的3R过
程。

(3)本题 考查人物性格特点的归纳能力。划线句子在第⑤段,因此推论应在⑤段之前,
因此3和4段中找出与题干 符合的句子,组合即可。


(4)此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说明文中常用的说 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
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①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 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
化,形象化,更真切,以便读者理解,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具体介绍知识的作 用。
②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
将 复杂的事物说清楚,条理清晰。③列数字: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
使说明更科学,更 准确,更具体。④作比较:把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
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 的事 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
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说明对象的 特点突出。⑤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
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能准确揭示事物 的本质, 使说明更科学、更准确、更
精练、更严密。⑥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 事物的性状
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即可)。


6.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田鼠不冬眠

乔娟

①田鼠离不开田,只要有田,吃喝不愁。可人类不愿意自己辛辛苦苦种 的粮食被偷走。
田鼠呢,自有对策,它们个个都是建筑高手,像挖掘机一样,走到哪里挖到哪里。它们最
喜欢在地下通道、树根、岩石下面的缝隙中做窝。这些地方有个共同特点:地势高,防水
淹,既 隐蔽又凉爽。

②把房子建在这里再理想不过了。装修方面,田鼠可是大动了一番脑筋 :里面呢,要有
卧室、餐厅、卫生间,还要有一个仓库,反正要功能齐全,布局合理。建成后的田鼠别墅
是这样的:大房套小房,小房挨大房,洞洞相连,功能各异。它们是这样干的:先掏一个
1米深 的立洞,再平掏一个2米长的主洞,洞口斜通地面,作为运土通道。另有三到四个
分洞,一个做卧室,里 面铺满了软草;一个斜洞通到地面,作为通气孔;一个是库房,库
房里一般有两三个分洞,田鼠把偷来的 食物分门别类,存放在不同的库房里,直到装满食
物堵住洞口,这样就相当于把门儿锁住了;田鼠窝里还 有一个专门的洞,那是厕所专区。

③盖好房子后,田鼠爱干啥干啥,如果心情好就出 去溜达溜达,找点儿点心吃。田鼠的
点心很多,各种谷物粮食、瓜子、水果,反正人爱吃什么,它就爱吃 什么。如果心情不
爽,它会在晚上出去兜兜风,观察观察哪块地里的粮食长得好,做个记号备用。

④田鼠住在这样的大别墅里,日子过得相当有规律:夏天忙着怀孕、产崽、分窝。这时候地里的庄稼还没成熟,青黄不接,窝里的口粮越吃越少,有时为了节省粮食,田鼠会故
意少吃或不 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实在饿急眼了,它们就偷果子,管它是熟还是生。

⑤秋天 到了,所有的作物都沉甸甸地挂在枝头。田鼠见到这样的景象,就像打了鸡血一
样兴奋。它们召集全体成 员开会,然后组成偷粮小分队,分头行动,为漫长的冬天储备粮
食。田鼠嘴里一边长有一个“袋子”,大 豆成熟时,它们日夜在大豆地里忙碌,把长得饱满
健壮的豆子挑出来,然后装在“袋子”里,尽管两腮被 撑得鼓鼓囊囊的很难受,但它们依然
乐此不疲,累并快乐地做着毛贼。就这样,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大 豆,还没等收获,其
中的一部分就先成了它们的战利品。

⑥如果秋天去挖田 鼠洞,能从里面挖出许多好东西。这些小毛贼,一个月下来,能偷五


六十斤粮食。你以为 田鼠偷这么多粮食,是为了冬眠?不是的,它可不冬眠,即使满天飘大
雪,它们仍然会出洞活动。

⑦田鼠在偷粮食时,一般都是齐心协力联合作战。不过,当它们的成员多到一定程度
时,就表现得不那么团结了。田鼠们靠着丰厚的储存,吃得好、睡得好,小田鼠也个个膘
肥体壮,数量 越来越庞大。这时,田鼠就会出现肝脏退化和神经错乱等症状,有时甚至会
自相残杀。这种现象在生物学 上叫作种内斗争,看着挺残酷,但对田鼠种群的生存是相当
有利的。

⑧其实 ,田鼠们都死光光才好呢!这些偷粮的小毛贼,是农业、牧业、林业的大害。还
好,猫头鹰、狐狸、猫都 是它们的天敌。光一只猫头鹰,一个夏季就能捕食1000只田鼠,
等于保护了一吨粮食。

(李传鹏《百科知识》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结构层次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①②⑧④⑤⑥⑦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2)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生活习性

具体表现

栖息地隐蔽凉爽

①________

洞系构造复杂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吃各种谷物、瓜子、水果、豆子等

数量庞大时,会出现种内斗争

(3)第⑧段画线的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为了准确 说明事物,说明文语言很讲究分寸。说一说,如果把下边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去掉,表达的意思有什么变化 ?

不过,当它们的成员多到一定程度时,就表现得不那么团结了。

(5) 文章说:“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叫作种内斗争,看着挺残酷,但对田鼠种群的生存是
相当有利的。”思考 这样说有无道理?为什么?

【答案】 (1)A

(2)最喜欢在地下通道、树根、岩石下面的缝隙中做窝

;大房套小房,小房挨大房 ,洞洞相连,功能各异;里面有卧室、餐厅、卫生间、仓库、
厕所专区等

;田鼠的点心很多

;会自相残杀


(3)列数字,举例子。具体说明了田鼠对庄稼的危害之大。


(4)“到 一定程度”是指达到能容忍的最高限度,具体到多到多少,这要根据田鼠的具体生


存环境 来判定,生存环境不同,这个“到一定程度”也就不同;去掉了,就不够准确,无从
判定“多”的程度。 这体现说明文语文的分寸感和准确严密性。


(5)有道理。这是生物生存之道的自 我调节,符合大自然的规律,符合“优胜劣汰,适者
生存”的自然法则。



【解析】【分析】(1)A项对文章结构层次的划分正确。①②段写田鼠“房子”的建造过< br>程。③④⑤⑥写“房子”的使用。⑦⑧写田鼠内部“不团结”(自相残杀)的特点及其天
敌。
(2)如一空,可提取第1段的“它们最喜欢在地下通道、树根、岩石下面的缝隙中做窝”作为答案。二空,可提取第2段的“要有卧室、餐厅、卫生间,还要有一个仓库”“大房套小
房,小房 挨大房,洞洞相连,功能各异”作为答案。三空,可提取第3段的“田鼠的点心很
多”作为答案。四空, 可提取第7段的“有时甚至会自相残杀”作为答案。

(3)“光一只猫头鹰,一个夏季就能捕 食1000只田鼠,等于保护了一吨粮食”很明显运用
了列数字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田鼠对 庄稼的危害之大和猫头鹰对人类的巨大
贡献。答作用时一定要找到文段中的观点句或说明对象。

(4)“当它们的成员多到一定程度时,就表现得不那么团结了”这里面的“到一定程度”,是
指达到能容忍的最高限度,超过了这一限度,“就会出现肝脏退化和神经错乱等症状,有时
甚至会自相残 杀”;去掉了,就不实事求是了。一定要注意说明文限制性词语的使用,这些
限制性的词语往往都能准确 地说明事物或事理。

(5)生物生存的自我调节,完全符合大自然的规律。优秀的事物会越来 越好,而劣质的事
物会逐渐被淘汰,适合的会存在下来,而不适合的就被淘汰消失掉。这个是是由生物学 家
达尔文发现的自然进化的法则。也就是田鼠种群的种内斗争,符合大自然的规律。

故答案为:(1)A

(2)最喜欢在地下通道、树根、岩石下面的缝隙中做窝;大房 套小房,小房挨大房,洞洞
相连,功能各异;里面有卧室、餐厅、卫生间、仓库、厕所专区等;田鼠的点 心很多;会
自相残杀

(3)列数字,举例子。具体说明了田鼠对庄稼的危害之大。

(4)“到一定程度” 是指达到能容忍的最高限度,具体到多到多少,这要根据田鼠的具体生
存环境来判定,生存环境不同,这 个“到一定程度”也就不同;去掉了,就不够准确,无从
判定“多”的程度。这体现说明文语文的分寸感 和准确严密性。

(5)有道理。这是生物生存之道的自我调节,符合大自然的规律,符合“优 胜劣汰,适者
生存”的自然法则。

【点评】(1)本题考查梳理文章结构层次的能力 。先给文章划分大致结构层次,再用排除
法选择正确答案即可。

(2)本题考查筛选 整合信息的能力。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提干要求提取关键词
句作答即可。

(3)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的赏析能力。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作比
较等,目的都 是为了把说明对象或事理描述得更清楚,而各种说明方法的特征标识是很明


显的,应该不 难辨析。

(4)本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的赏析能力。说明文语言最讲究准确性,尺度性,另外 讲究生
动性、条理性,目的都是为了让表达更易懂、符合事实。

(5)本题考查对作 者见解的反思和探讨的能力。答此题,要联系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等一些科学道理来诠释题干句说 法的合理性。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国已知之最 早的玉器发现于辽宁阜新查海遗址,属于兴隆洼文化,距今约八千年,器
行有斧、匕、玦和小管等。经鉴 定,这批玉器的质地都是真玉,即透闪石软玉。有意思的
是,除我国外,世界上崇玉的古文化如美洲的玛 雅文化、新西兰的毛利文化等,开发利用
的主要也是真玉,其他美石则居从属地位;可见人类在审美情趣 方面存在着某些不约而同
的一致之处。但查海所出玉器的功能为何?一般多认为斧、匕等是工具,玦类是 装饰品;
实不尽然。璞玉本身虽有韧性,但也可能带裂纹,比如带胎绺的就不少见。用这样的玉料
制出成品,再拿来干粗活,则兀兀穷年、苦心磨出的宝物势必毁于一旦。在古代,玉器十
分珍贵。秦昭 王曾表示愿意用十五城交换和氏璧,虽然他并不打算真的兑现(《史记·廉颇
蔺相如列传》);但郑伯用 一块璧换取许国的一片土地却是事实(《左传·桓公元年》)。
故《越绝书》所称“黄帝之时,以玉为兵 ,以伐树木为宫室,凿地”之说,良不足信。今人
或据此进而主张中国曾经历过一个“玉器时代”,更于 理不合。因为这么做有点像《淮南
子·说山》中说的“坏塘以取龟,发屋而求狸,掘室而求鼠”,未免得 不偿失,也太不考虑投
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了。所以探讨查海玉器的性质时,不能只看到工具和饰物的表 象;它
们应是在不寻常的场合中使用的不寻常的器物。也就是说,它们还应包含着更深层的用
意 ;只不过当时尚未能设计出超凡脱俗、“神”气十足的器行而已。

(节选自孙机《中国古代物质文化》)


(1)查海出土的玉器 “功能为何”?

(2)具体分析本段文字采用的说明方法。

【答案】 (1)查海玉器不是工具,也不是饰品,应是不寻常场合使用的不寻常的“神”
器。

(2)作比较,拿我国和外国的崇玉情况比较,说明在审美情趣上的一致性——都喜欢真
玉;举例子,通 过和氏璧和郑伯的例子证明了玉器的珍贵;引资料,通过《越绝书》来说明
玉为实用的工具是不足信的。



【解析】【分析】(1)认真阅读文章,根据题目要求,筛选出符 合题意的语句概括作答即


可。本题可结合“所以探讨查海玉器的性质时,不能只看到工具 和饰物的表象;它们应是在
不寻常的场合中使用的不寻常的器物。也就是说,它们还应包含着更深层的用 意;只不过
当时尚未能设计出超凡脱俗、‘神’气十足的器行而已”这些内容概括作答。
(2)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
列图表、 引用说明等。各种说明方法的目的都是为更准确、更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本
文把“我国和外国的崇玉 情况比较”,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在审美情趣上的一
致性——都喜欢真玉。列举“和氏璧和 郑伯的例子”,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玉器的珍贵。引用
《越绝书》中的话来说明玉为实用的工具是不足信的 。运用的是“引用说明”。据此作答。

故答案为:(1)查海玉器不是工具,也不是饰品,应 是不寻常场合使用的不寻常的“神”
器。

(2)作比较,拿我国和外国的崇玉情况比 较,说明在审美情趣上的一致性——都喜欢真
玉;举例子,通过和氏璧和郑伯的例子证明了玉器的珍贵; 引资料,通过《越绝书》来说明
玉为实用的工具是不足信的。

【点评】(1)本题考 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筛选。答题时扣住题目要求,尽量使用原文回
答。

(2)本题 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答题时注意连接语的使用,可以让回答更加流畅,完
美。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

① 雨后,我们常能闻到泥土的清香味儿。这些清香从哪儿来呢?据专家研究,它来自土
中一种叫“放线菌” 的细菌。

②土壤是种类繁多的细菌的乐园。在显微镜下,你会观察到这样一类与众不 同的细菌:
别的细菌多是圆形、椭圆形的,而它们看起来却是丝状的。那些丝状细菌有的像一棵树,树上有时还着“果实”,有的像一根草,仿佛还开着花,煞是好看。这类细菌生物学上统称
为放线菌 。

③放线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所以你看到它长得像一棵树也好,一根草也罢,其实 都只
是一个细胞。那些奇形怪状的丝,是它的菌丝。菌丝覆盖了很大的空间,这对于寻找食物
大 有好处。放线菌能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正是这种物质,让我们能闻到一股泥土的清
香。

④为何雨后泥土的清香让人感受更明显呢?

⑤因为放线菌是一种生 命力很强的细菌,它们一般喜欢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存。当
土壤干旱的时候,它的菌丝就会在头部长 出孢子。放线菌渐渐枯死后,留下的这些孢子只
要遇到合适的条件,又会发芽,长成一个个放线菌。
⑥下雨时,雨水冲开了土壤,这些睛天时埋在土中的孢子长成的放就线菌随着空气中的< br>小液滴四下弥漫。当它们被吸入鼻孔,我们就能感觉到一股泥土的清香。土地干旱越久就
有越多的 放线菌孢子存在,所以雨后泥上的清香在久旱之后尤其明显。

⑦放线菌的作用当然不 只是让人闻到清香,它也是生产抗生素的宝库。时至今天,人类
已经发现了50000多种抗生素,其中 就有4000多种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如链霉素


就是从土壤中一种叫“灰色链线菌 ”的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四环素、氯霉素、庆大霉素等
抗生素也都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

⑧放线菌的作用还不止于此,我们平常烹饪时调味用的味精,也是通过它们制造的。如
今,它们还是科学家研究生物发育、加胞分化的便利材料。

(1)这篇文章章采用了________顺序,主要说明了________和放线菌的作用。

(2)文章第②段划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文章介绍了放线菌的哪些作用?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为题,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 趣,引导读者去探究事物的本


B.放线菌不管它长得像一棵树,还是像一根草,其实都只是一个细胞。

C.放线菌虽然在土壤干旱时会枯死,但过后都会发芽,长成一个个放线菌。

D.“ 它们一般喜欢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存”一句中“一般”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
性,不能删去。

【答案】 (1)逻辑;泥土散发清香的原因

(2)主要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放线菌菌丝丝状的特点。

(3)①散发清香②生产抗生素③制造味精④是研究生物发育、细胞分化的便利材料。

(4)C

【解析】【分析】(1)说明文的顺序有三种:时间、空间、逻辑, 一般而言,与程序、历
史沿袭有关的是时间顺序,与建筑等有关的是空间顺序,而事理说明文都是逻辑顺 序。判
断顺序时一般从时间、空间的典型标志性词语入手,有相关标志性词语就可以判断为时间
或空间顺序,如果没有即可判断为逻辑顺序。本文既没有表示时间的词语,也没有表示空
间的词语,所以 应该是逻辑顺序。第二问在说明放线菌的作用之前文章说明的是雨后泥土
散发清香的原因。

(2)说明方法特征明显,一般比较容易判断。说明方法的作用,首先结合说明方法牢记
其通 用的作用,其次要注意结合运用说明方法的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切记离开文章内容的
空洞分析。第二段画 线句把放线菌比作一棵树、一棵草,显然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作者借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的放线 菌的特点具有菌丝的形状,再把“形象生动”的打比方
通用作用关键词植入其中就能概括出答案。

(3)解答这道题,需要阅读全文,寻找相关段落,提炼关键信息解答。浏览文章不难发
现,文章主要内容说明了放线菌散发清香的原因,而从第⑦段开始衍生出其他内容进行说
明。抓住第⑦段 段首第一句“放线菌的作用当然不只是让人闻到清香,它也是生产抗生素
的宝库”。还有第⑧段全段“放 线菌的作用还不止于此,我们平常烹饪时调味用的味精,也
是通过它们制造的。如今,它们还是科学家研 究生物发育、加胞分化的便利材料。”从这些
句子中,我们就可以提炼出放线菌的作用了。

(4)解答此题需要阅读全文,找到与选项陈述内容相关的段落、句子进行对照分析。A
项, 分析文章题目,以设问作题,激发读者兴趣,吸引读者阅读的判断是正确的;B项,
结合第③段第一句话 可以判断也是正确的;C项相关内容在第⑤⑥段,放线菌在干旱时
会枯死,枯死时头部会长出孢子,遇到 湿润环境,孢子会再发芽,长出新的放线菌。C


项,陈述过程中丢掉了“孢子”,所以错 误。D项,“一般”等表示模糊的词语,往往是体现了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所以D项也正确。

故答案为:⑴逻辑 泥土散发清香的原因

⑵ 主要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放线菌菌丝丝状的特点。

⑶ ①散发清香②生产抗生素③制造味精④是研究生物发育、细胞分化的便利材料。

⑷ C

【点评】⑴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文说明顺序及概括说明内容的能力。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 br>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答题时要在梳理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使用的说明顺
序。概括说 明内容要在审题后确定提取答案的范围,即在文章中寻找段落。然后从前向后
精读文章,抓住其中切题的 信息,将它们提取出来。最后根据这些语句组织成切题的合乎要求
的答案。

⑵本题 考查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的分析能力。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
义、摹状貌、作诠释、打 比方、列数字、列图表、作引用等。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
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
特征,然后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的来分析说明方法 ,最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者文段的内
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作用即可。

⑶本题考查概括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
照规 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概括作答。

⑷本题考查对 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文章,理
解文章内容,然后把题目中各 个选项与原文有关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其说法是否与
原文相符,最后选出符合题意要求的答案。< br>

9.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廊·亭·桥

陈从周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一千 多年前的唐诗,就点出了廊在庭院中的妙
用。我国古代建筑的单体与单体之间,必依靠廊来作联系,才能 成为一个整体。在园林等
风景区,则更是因地制宜,巧于安排,构筑了曲直、高低、爬山、临水等多种式 样的廊。

廊在园林中是游览线,又起着分隔空间、组合景物的作用。廊引人随,水石 其间,移步
换影,幅幅成图。像驰名中外的北京颐和园的长廊,漫步其间,得以饱览昆明湖的湖光景色。而苏州拙政园的水廊,则轻盈婉约,人行其上,宛如凌波漫步。扬州西园前的香影
廊,未至其境 ,名已醉人。

至于苏州沧浪亭的复廊,用花墙分隔,使园有界非界,似隔非隔,令人 遐思无限。扬州
园林主体建筑用楼,其廊亦作楼式,即复道廊,形成了多层的游览线,寄啸山庄是为佳< br>例。

廊之运用得当与否,有关全局,高下得宜,曲折有度,尤其在可有可无之 间,益见功
力。即竹廊三折,雅素无华,亦必婉转宜人。至于千步长廊,闿爽平直,则又为别调了。


人们在旅途间,或在游览中,每见一亭,总想小憩 片刻,借以恢复暂时的疲劳与观赏四
周的景色,即“亭者,停也”。同时,因为它本身形式的丰富多彩, 成为点缀风景的主要建
筑小品之一。

亭之美,除造型外,还在于所处之景与 所对之景,水边亭、山际亭、林间亭、花畔亭、
桥上亭、廊中亭,地位不同,景因而异。伫云亭、快雪亭 、待霜亭、牡丹亭之类,又因时
而殊。可见亭之构筑非孤立的一座建筑物。

亭在园林等风景区中,起着“点景”与“引景”的作月。北京的景山五亭,为城内的最高
点,每到北京的 人,常为它所吸引,必登高一快,以饱览首都景色。苏州拙政园的扇面
亭,亭名“与谁同坐轩”,小亭临 流,静观自得。笠亭如盖,半枕山腰。而网师园之月到风
来亭又正点出此亭观景之妙。

至于亭的形式,真是变化多端,可分方、圆、多边、海棠、梅花等等多种。按材料的不
同,又有饶多野趣的茅亭、雅洁玲珑的竹亭、庄严凝重的石亭与翚飞多姿的木构亭,它在
园林建筑中展示 了最美丽的一页。



桥,古代称为“河梁”,是架在水上的行道 ,虽属解决交通问题的一项工程,但是聪敏的
我国古代人民,总是设法把它和生活、感情、艺术结合起来 ,是那么富于诗情画意。“小桥
流水”足以令人想望江南水乡景色,而风景区的“断桥残雪”、交通要道 的“卢沟晓月”,又使
人必与四周的风物人情联系在一起。而园林中的桥,正是建筑艺术中的精品。
北京颐和园十七孔长桥卧波,陆水之间,平分秋色,为该园增添上几许光彩。晶莹如雪< br>的玉带桥,一亭翼然的石桥,轻轻地划破了湖面的平整,淡淡地点醒了山影的静穆,又烘
托了四时 佳景。

江南园林之桥,以雅洁精巧取胜。玲珑空透的拱桥,崛起空间,人桥倒影,更 显得山高
水阔,而水平线条的梁板石桥,则贴水而过,观赏游鳞莲蕖,益得情趣。苏州拙政园是以
动观为主的园林,曲桥不但使水面分隔空间,更与曲廊一样起着“桥引人随”的作用,其分
庭妙运,思 致相同。网师园园小而精,以静观为主,廉泉桥小小一拱,横枕涧上,隐处园
隅,安排得那么妥帖,游着 至此,往往留步。

美丽的中国园林桥梁,形式丰富多姿,有梁式桥、拱桥、浮桥、廊 桥、亭桥等,在世界
建筑艺术上放出一种独特光彩。

(略有改动)

(1)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①园林等风景区中的廊、亭、桥各有怎样的作用?它们在形式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②廊的运用有哪些原则?亭之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2)文章多处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请选一处具体分析其作用。

(3)文中大量的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试简要分
析。

【答案】 (1)①作用:廊在园林中是游览线,又起着分割空间、组合景物的作用,亭在< br>园林等风景区中,起着“点景”与“引景”的作用。桥将人与四周的风物人情联系在一起,使
风景 区更具诗情画意。共同特点:形式多样,富于变化。②廊的运用原則:因地制宜,考
虑全局,高下得宜, 曲折有度;亭之美的体现:造型美,以及与所处之景、所对之景和谐


相融之美。


(2)【示例一】在介绍亭时,以北京景山五亭、苏州拙政园的扇面亭为例,具体说明了亭< br>在园林等风景区中的“点景”与“引景”作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示例二】在介 绍桥时,以苏州拙政园曲桥为例,具体说明“桥引人随”的作用,增强了文
章的说服力。


(3)如介绍廊时,用了“廊引人随,水石其间,移步换影,幅幅成图”等四字短语,准确地
概括了廊在园林中所起的作用,用语典雅,富有韵味。



【 解析】【分析】(1)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通读全文,了解文章说明的内
容,特别是主要段 落、层次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审清题意,从文章中准确地捕捉到所需
要的有效信息。然后对筛选出的信 息进行比较,选取原文中能表现题意的相关的词句作
答。若内容过多,也可以采取对内容进行简单概括的 方法作答。本题中的两个小题,根据
题目的要求筛选相关语句概括作答即可。

(2) 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举例子:通过列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
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 ,更有说服力。选择文章中的任一举例子的内容,结合说明对象分
析其作用即可。

( 3)考查对语言特点的分析。选择符合题目要求的“四字短语”的语句,从说明的内容、句
式特点、使用 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作答。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

故答案为:(1)①作用:廊在园林 中是游览线,又起着分割空间、组合景物的作用,亭
在园林等风景区中,起着“点景”与“引景”的作用 。桥将人与四周的风物人情联系在一起,
使风景区更具诗情画意。共同特点:形式多样,富于变化。②廊 的运用原則:因地制宜,
考虑全局,高下得宜,曲折有度;亭之美的体现:造型美,以及与所处之景、所 对之景和
谐相融之美。

(2)【示例一】在介绍亭时,以北京景山五亭、苏州拙政园 的扇面亭为例,具体说明了亭
在园林等风景区中的“点景”与“引景”作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示例二】在介绍桥时,以苏州拙政园曲桥为例,具体说明“桥引人随”的作用,增强了文
章的说服力。

(3)如介绍廊时,用了“廊引人随,水石其间,移步换影,幅幅成图”等四 字短语,准确地
概括了廊在园林中所起的作用,用语典雅,富有韵味。

【点评】(1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解读能力。解答时要认真阅读文章,,抓住文章
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 ,整合语言,做出概括回答。

(2)本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辨析能力。要了解常用 说明方法的类型和它们的一
般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 定义、作诠
释、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等10种。先要辨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然后分别分析其作< br>用。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说明文语言特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理解全文 的内容和
主旨,掌握说明对象的特征,结合具体的词句,分析其语言特色。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① 器官移植是20世纪以来最伟大的医学成就之一,但是器官供体严重短缺是全球性难
题。以中国为例,2 018年完成器官移植有2万余例,但是每年约30万器官衰竭患者需要
器官移植,因此器官供体形势可 谓杯水车薪。

②3D生物打印技术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该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模拟技 术,参考真实器
官的结构,通过3D生物打印设备,像喷墨打印机打印纸张一样,将可降解的、具有生物
相容性的非生物材料批量制作成具有三维立体结构的细胞脚手架,然后让某些细胞在脚手
架上生 长并融合成组织或器官,再将细胞脚手架的非生物材料冲洗或生物降解,留下的就
是与真实器官结构和功 能相似的3D打印组织或器官。

③自21世纪初以来,3D生物打印技术在骨骼、软 骨甚至心脏瓣膜等人体组织上展现出
巨大的应用潜力,有些开始进入临床应用。但是,制作可供移植的3 D打印器官则是3D生
物打印技术的国际难题,特别是肺、心和肝等实体器官。因为这些实体器官结构复 杂,内
部还布满细微的毛细血管。3D打印时不仅需要模拟器官框架结构,更关健的是必须形成复
杂的毛细血管网络,最终将氧气和营养成分运送到器官各处,并将器官产生的废气和废料
运送出来,这 样才能让3D打印器官具备应有的生理功能。

④近日,美国赖斯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 成功制作出3D打印肺脏模型,成为近年来如火
如荼的3D生物打印研究领域最令人吸目的进展。

⑤为了制备这种3D打印肺脏模型,研究人员首先需要筛选细胞脚手架的材料。由水和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组成的水凝胶,是已知最常用的打印基础材料之一。它可以从液
态变成固态 ,在光线的作用下逐层固化,从而实现组织或器官模型的立体化。为了刻印血
管网络,需要在水凝胶中添 加光吸收材料,但有些化学材料存在生物毒性,不能用于生物
打印。于是,研究人员筛选了一些广泛应用 的食品染色剂,最后确认柠檬黄效果比较好,
能显著提高立体光刻的效率和精确性。之所以选择食品染色 剂作为光吸收材料,一方面是
因为这些食品染色剂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些染色剂 易于冲洗或降
解,便于后续操作。

⑥该模型并非整个肺脏,只是模拟一个肺 泡结构,大小跟一枚五角硬币相近,但“麻雀
虽小,五脏俱全”,其中有很多相互缠绕的微细中空管道, 包括“血管”和“气管”,最细的管
道直径可达1毫米。这一模型就像一个红色网袋包裹着一个中空气囊 ,红色网袋模拟血管
系统,气囊相当于气管,可以允许氧气进出并渗入周边的“血管”,以使红细胞结合 氧.

⑦为了脸证该3D肺泡能否发挥基本的生理功能,研究人员将脱氧的人体红细胞 注入这
些微细管道,同时在气囊管道中注入气态氧,结果发现,入口处血红细胞颜色由深红色变
成出口处的鲜红色,即富氧红细胞,说明3D打印肺泡能实现氧气的交换;该模型还可像
真实肺泡呼吸时 一样进行扩展和收缩,流经这个3D打印肺泡模型的血管之后,红细胞可
以将3D打印肺泡气道中的氧气 运送出去,即实现了肺脏的“呼吸”功能。

(1)下列哪个选项,最适合当本文标题?( )

A.3D生物打印技术是全球难题

B.3D生物打印技术的原理

C.3D生物打印人体组织取得重大突破


D.3D生物打印人体器官取得重大突破

(2)下列选项中的说法,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 )
A.3D打印器官最为关键的难题是打印出复杂的毛细血管网络,并使它们具备应有的生理功
能。< br>
B.美国赖斯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之所以能制作出这个3D肺泡模型,首要条件是找到了由水< br>和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组成的水凝胶作为基础材料。

C.食品染色剂柠檬黄能成为3D肺泡打印的光吸收材料,说明它对人体没有毒害。

D.由水和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组成的水凝胶,在光线的作用下逐层固化,具有不可降
解性。

(3)请根据文章第②节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说明3D生物打印技术的基本步骤。

①模拟真实器官结构→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得到3D打印组织或器官

(4)根据文章⑤—⑦节,概括3D打印肺脏模型“成为近年来如火如荼的3D生物打印研
究领 域最令人瞩目的进展”的原因。

【答案】 (1)D

(2)A

(3)②打印细胞脚手架;③细胞生长和融合

(4)找到合适材料,模型结构完整,实现生理功能。

【解析】【分析】(1 )这篇文章首先介绍了3D在生物打印技术上的创新,并通过举例子
说明了3D打印技术在人体器官上取 得了重大突破。故选D。

(2)B.“首要条件是找到了由水和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组 成的水凝胶作为基础材料”
表述有误,原文中是“首先需要筛选细胞脚手架的材料。由水和聚(乙二醇) 二丙烯酸酯组
成的水凝胶,是已知最常用的打印基础材料之一”。

C.“食品染色 剂柠檬黄能成为3D肺泡打印的光吸收材料”是因为它“一方面是因为这些食
品染色剂具有较好的生物相 容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些染色剂易于冲洗或降解,便于后
续操作。”。

D.“具有不可降解性”原文中并没有提到。

故选A。

(3)在文中 第②段中写了3D打印技术的步骤“通过3D生物打印设备,像喷墨打印机打
印纸张一样,将可降解的、 具有生物相容性的非生物材料批量制作成具有三维立体结构的
细胞脚手架,然后让某些细胞在脚手架上生 长并融合成组织或器官,再将细胞脚手架的非
生物材料冲洗或生物降解,留下的就是与真实器官结构和功 能相似的3D打印组织或器
官”。据此概括作答。

(4)⑤段“为了制备这种3D 打印肺脏模型,研究人员首先需要筛选细胞脚手架的材料”和
“刻印血管网络”的材料;⑥段中说明现在 “只是模拟一个肺泡结构”,但结构完整;⑦段中
写的是让它“发挥基本的生理功能”。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⑴ D

⑵ A

⑶ ②打印细胞脚手架 ; ③细胞生长和融合

⑷ 找到合适材料,模型结构完整,实现生理功能。


【点评】⑴此题考查的是给 文章拟写标题。这是一篇说明文,说明文的题目通常能点明说
明对象。所以我们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将 说明对象找出来即可作为文章的题目。

⑵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选项正误。

⑶此题考查的是从文中搜集信息的能力。注意通读文章第②节内容,用哪个简洁的语言
概述。

⑷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 通读文章⑤—⑦节,概括3D打印肺脏模型“成为
近 年来如火如荼的3D生物打印研究领域最令人瞩目的进展”的原因。


1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扇子的起源和功用

付秀宏

①晋代《古今注》记载,扇子发端于股代,以鸟羽制成,作仪卫之美 。三国孔明之羽
扇,非为自用,而是仪令之物。汉代之后,湖南竹扇、山东纨扇问世,才用之除热取凉。
及宋时,折扇由朝鲜传入神州,张合自如,风行一时,苏东坡曾有“高丽白折扇,展之广尺
余” 的妙语。

②但是,中国人对扇子的使用发展到后来却是艺术功用大于实际功能。一般 来说,扇面
之书画创作,以美态愉悦于人;而制作裱糊之时,却以精妙工艺潜化自身。苏州檀香扇、杭州续绢扇、新会火画扇、自贡竹丝扇、江苏麦秆扇,声名退途。书画家在扇面写字取
景,不求形似 ,但求神韵。飘逸造清凉,执扇祛暑气。

③明代大书画家祝枝山曾喻书扇为美女舞于 瓦砾,乃盆景之象。其实,书扇环肥燕瘦,
气候虽小,却能做到风云际会。吴子深、张大千等人的行书扇 ,文字如神龙升腾,达数十
万港元之高价,令世人刮目。任伯年和赵之谦联袂的扇面,墨笔与金石同在, 更价值不
菲。

④喜好收藏明清闺秀折扇小楷的张中行,最爱其“形娟秀而神 柔婉”。明清的书法扇面,
最出众的是女性手迹,有薛素素、黄媛介、叶小鸾、周淑禧、李陀那、董小宛 和马守真,
或闺阁气韵,或工笔娟秀,或运风挟雷。

⑤作为艺术品,扇面之 画讲究气韵迷人。鸟兽虫鱼、人物山水,无不能画,贵在品位。
有时仅画菊一枝、白菜一棵,也要清风雅 意。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唐寅扇面画《秋江垂
钓》,________,令人冥思。北京故宫博物馆珍藏的 纵长59.5厘米、横宽152厘米的明
代大折扇,一面画的是柳阴赏花,气息飘动,闲情如梦;一面画 的是松下读书,主仆对
语,儒风拂面。此画出自明宣德帝朱瞻基之手,为中国之最大折扇,乃罕见传世宝 物。

⑥对于工笔书画家,定是意象在心中涌现,心迹在扇上流注。对于收藏使用者, 必是悠
然处见有意趣,挚爱间涌出性情。一朋友购得一把雪白鹅毛扇,折起像白鸽回巢,展开似
白鹤亮翅,遂赞曰:“美,此处无墨胜有墨。”另一同事的客厅壁上,挂一把竹扇,白扇面
只写四字隶书 “宁静致远”,此时无声胜有声。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第①段按什么顺序写的?说明了什么内容?

(2)说说第②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3)认真阅读第⑤自然段,联系本段上下文内容,为段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4)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列出其中三种来,并举例说说各自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 (1)时间顺序。扇子的起源与功用的演变。

(2)结构上起过渡作用;内容上统领下文。

(3)清幽深邃

(4)三种说明方法是举例子、引资料、列数字。

①举例子,举出孔明羽扇的例子具体说明扇子发端时制作材料与功用。

②引资料,引用苏东坡的诗句形象说明朝鲜折扇张合自如的特点。

③列数字,列举明代大折扇长度和宽度的数字,准确说明它是中国最大的。

【解析】【分析】⑴根据“ 殷代 ”、“三国”、“汉代”、“宋朝”可以判断是时间顺序。制作材
料:鸟的羽毛、 竹扇、纨扇、折扇。功用: 仪卫之美 、 仪令之物 、 除热取凉 。归纳说
明内容:扇子的起源与功用的演变。

⑵“ 中国人对扇子的使用发展到后来却是艺术功用大于实际功能 ”一句,内容上说明扇子的
功用演变为艺术 功用大于实际功能,引出并统领下文的说明内容,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
渡作用。

⑶根据“ 一面画的是柳阴赏花,气息飘动,闲情如梦;一面画的是松下读书,主仆对语,
儒风拂面 ”,可以看出环境的清幽雅致,读书的画面悠闲的文雅深邃,据此归纳为:清幽
深邃。

⑷分析说明方法及特征,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来分析说明方法,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或
者文段的内容, 主要运用三种说明方法是举例子、引资料、列数字。 结合句子理解体现出
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作用即可。

故答案为:⑴ 时间顺序。扇子的起源与功用的演变。

⑵ 结构上起过渡作用;内容上统领下文。

⑶ 清幽深邃

⑷ 三种说明方法是举例子、引资料、列数字。

①举例子,举出孔明羽扇的例子具体说明扇子发端时制作材料与功用。

②引资料,引用苏东坡的诗句形象说明朝鲜折扇张合自如的特点。

③列数字,列举明代大折扇长度和宽度的数字,准确说明它是中国最大的。

【点评】⑴本题考 查分析说明顺序和归纳说明内容。答题时应注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正确地理清文章思路容易判断是时间顺序,提取关键
信息归纳说明内容。

⑵本题 考查分析段落的作用。答题时应注意,中间段落一般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从
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分 析作用。

⑶本题考查概括内容要点。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 的标
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分析概括作答。

⑷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答题时应注意,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下定
义、举例子、作比 较、列数字、打比方、引资料、画图表、作诠释、摹状貌等。对使用某
种说明方法作用的分析,先要明白 各种说明方法的通常的作用,再与说明对象的特征和具
体语境结合起来。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

心灵“杀手”—微笑抑郁

【文本1】据调查显示,我国每年有28.7万人 死于自杀,其中63%有精神障碍,40%患
有抑=郁症。因抑郁症而自杀的不乏名人,包括梵高、海明 威、三毛、张国荣、徐行、李
晓、等。作为公众人物,他们往往以外向开朗、积极阳光的形象出现在公众 视野,因此突
然因抑郁症而轻生,让人更感错愕。

(节选自2018-10-15《快资讯》)

【文本2】微笑抑郁症,顾名 思义,是抑郁症的一种,在患者不能正确地处理生活中的
问题,而他的压力无法得到及时的发泄,并且还 需要表露出微笑来面对各种人和事时,这
样一来,微笑就如同一张面纱,翠在忧郁的内心面前,长期以来 ,就有可能会患上抑郁
症。法兰克福大学的心理学家扎普夫发现,掩盖真实情绪、假装友好容易导致抑郁 ,增大
压力,降低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从而引发疾病。“微笑抑郁症”比一般普通的抑郁症危害
更大。患“微笑抑郁症”的人为了维护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美好形象,可以掩饰自己的情
绪。而当承受 的压力大到再也无法承受的时候,他们可能会从一个极度自信的人变成一个
极度自卑的人 , 甚至会怀疑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这时候,人的神经系统可能会受到一定
的伤害。

(节选自2019-08-12《微医网》)

【文本3】“微笑抑郁症”多 发生在那些身份高、学识高、事业有成的人士中,服务行业和
行政管理人员尤其多。对很多白领来说,“ 笑脸迎人”是一种职业素质,也是拉近与顾客距
离的最佳途径。为了维护自己的“能人”、“强人”或“ 微笑使者”的职业形象,他们不愿向人倾
诉自己的负性情绪,内心深处不断积蓄痛苦、压抑、忧愁和悲哀 。许多人的微笑也往往并
非发自内心,而是为了工作、礼节等需要强装出来的。在社会角色和个人感受之 间失去平
衡,这是不少人患有微笑抑郁症的重要原因。

治疗“微笑型抑郁症 ”应采取以生物治疗为基础,辅以心理治疗的方法。要减少“微笑抑郁
症”的发生,最重要的是记住学会 给自己解压。工作节奏放缓,跟朋友聊天、运动、听音
乐,都是好办法,即便只是:想哭就哭!偶尔想大 哭一场,释放一下自己又何妨呢?哭泣能
够释放积压的焦虑,排除毒素,这种偶然的爆发将让我们今后的 微笑变得更加真实!

(节选自2017-01-08《科普中国》)

(1)请简述标题的作用。

(2)文本2画横线的句子中“可能”能否删去?请结合句子阐述其理由。

(3)文本3三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简述其表达效果。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微笑就如同一张面纱,罩在忧郁的内心面前,就会患上抑郁症。

B.“微笑抑郁 症”多发生在那些身份高、学识高、事业有成的人士中。人们为了工作、礼节等
需要的微笑,并非发自内 心,而是强装的。

C.要减少“微笑抑郁症”的发生,最重要的是记住学会给自己解压。哭泣 能够释放积压的焦
虑,排除毒素,让我们今后的微笑变得更加真实!

D.多吃水果和 蔬菜可以有效治愈抑郁症,因为很多水果中含有的维生素B能够缓解紧张情
绪。


【答案】 (1)标题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本文的说明对象:微笑抑郁症,同时 比
喻巧妙,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不能删。“可能”表推测,这里是指当承 受的压力大到再也无法承受的时候,一个人有
可能从极度自信变成极度自卑,若删去,与事实不符,体现 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科学性。

(3)举例子、作诠释。具体详细地列举患有 微笑抑郁症的重要原因及几种治疗方法,并具
体阐述了其治疗的原理,使说明条例清晰,使人一目了然。

(4)C

【解析】【分析】(1)从标题的语言方面分析,这个标 题把“微笑抑郁”比作是心灵杀手,
非常的生动形象,吸引人的眼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从文章的内 容方面分析,本文说
明的对象就是微笑抑郁,因此这个标题也形象地揭示了本文的说明对象。

(2)首先要理解“可能”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可能”表示推测,不确
定, “他 们可能会从一个极度自信的人变成一个极度自卑的人”只是推测他们会变成一个极
度自卑的人,但并不确 定,如去掉“可能”则表示这些人一定会从 一个极度自信的人变成一
个极度自卑的人。这样与事实不符 ,“可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因此不能删去。

(3) 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第一 段诠释了“微笑抑郁症”多发生在那些身份高、学识高、事
业有成的人士中,服务行业和行政管理人员尤 其多的原因,第二段举了几个治疗微笑抑郁
的方法:工作节奏放缓,跟朋友聊天、运动、听音乐。使说明 具体详细,条例清晰。

(4)A 微笑就如同一张面纱,罩在忧郁的内心面前,有可能患上抑郁症。并不是一定就是
患上抑郁症。B 文中 说许多人的微笑也往往并非发自内心,而是为了工作、礼节等需要强
装出来的。并不是每个人的微小都是 强装出来的。C正确。D文中没有相关的内容能说明
这一点。

故答案为:⑴ 标题 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本文的说明对象:微笑抑郁症,同时比喻
巧妙,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r>
⑵ 不能删。“可能”表推测,这里是指当承受的压力大到再也无法承受的时候,一个人有可
能从极度自信变成极度自卑,若删去,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科
学性 。

⑶ 举例子、作诠释。具体详细地列举患有微笑抑郁症的重要原因及几种治疗方法,并具 体
阐述了其治疗的原理,使说明条例清晰,使人一目了然。

⑷ C
【点评】⑴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文标题作用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有说明文标题作用的知识
储备,说明 文标题作用有:①表明说明对象或是说明内容;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
标题如若是设问句,还有启迪 读者思考,引发读者探究兴趣的作用。答题时要结合标题和
全文内容分析其作用。

⑵本题考查品析说明文语言的能力。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是准确、严密、简明。答题时要结
合有关语句进行 分析,可先从正面说明词语的含义和作用,再说删去之后变成了什么意
思,最后加上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 准确性等语句。

⑶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的分析能力。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 子、列数字、
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摹状貌、引用。做这样的题,要在< /p>


平时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及其特的基础上再结合文章有关内容判断所使用的说明方法,最< br>后再结合语段内容分析其作用。

⑷本题考查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解答 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
意,理清基本思路,概括主旨;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 中找出相关的句
子,仔细辨析,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
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


13.阅读《大洋中脊的特殊地质结构》一文,回答下列小题。

大洋中脊的特殊地质结构

梁鑫峰

①自古以来,人类就知道陆地上有山脉,其实海洋里也有山脉,这些山脉被称作大洋中
脊。

②人们意识到海底也有山脉,只不过100多年的时间。大洋中脊的发现,可以追溯到
1872年英国“挑战者”号的全球调查。“挑战者”号上的科学家利用测深锤发现大西洋中部有
一处高 高隆起的地方。1925-1927年,在德国“流星”号考察期间,科学家利用声学回声测深
法再次确 认了这条山脉的存在。他们还发现,这条位于大西洋底的山脉竟然通过好望角,
延伸到了印度洋。

③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间,印度洋中脊和东太平洋中脊也陆续被发现。“二战”后,船载声< br>学设备的发展极大促进了人们对大洋中脊的研究。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地质学家已经
知道地 球上每个大洋的洋底都有山脉,并且这些山脉连成一个巨大的海底山脉系统。

④大洋 中脊的发现使得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也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正是因为大洋中脊的发
现,让魏格纳的大陆漂移 学说开始得到重视,诞生了海底扩张学说,并进一步发展成现在
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板块运动理论。

⑤大洋中脊的特殊地质结构的一个特点是:大洋中脊是新的海洋洋壳生成的地方。大洋中脊的中轴线上坐落着众多的“火山口”。在那里,灼热的岩浆由地幔向上涌,逐渐冷却,
结合周围 已软化的岩石,形成新的洋壳。新生成的洋壳挤压大洋中脊两边已有的地壳,不
断向外扩张,并最终在板 块的交界边缘俯冲回地幔去。因此,洋壳在大洋中脊出生,在板
块与板块的撞击中消亡。在过去的几十亿 年里,大洋洋壳就这样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⑥研究发现,大洋中脊相对其中轴线几 乎是对称的,这也是大洋中脊的特殊地质结构的
一个特点。从中轴线往外,水深逐渐増加。比如大西洋中 脊的中轴线处水深大约为2500
米,但其外沿的水深则有5000多米。究其原因,中轴线处的洋壳刚 刚形成,温度最高,因
此其密度较小,所以也就升得最高。在几百万年的地质时间尺度上,中轴线处的洋 壳往外
移动,其温度逐渐降低,密度增加,随之也就慢慢沉了下去。于是,这些高大的海底山脉
就形成了。有时,这些山脉还会露出海面形成岛屿,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冰岛。

⑦大洋 中脊的特殊地质结构还有一个特点:大多数大洋中脊的中轴线处存在一个中央裂
谷。大洋中脊就像是被从 中轴线处劈开来一样。不过,不同的大洋中脊,其中央裂谷的形
态也不同。比如,大西洋中脊的中央裂谷 非常巨大,大概有25-30千米宽,且有1000-2000
米深;而位于东太平洋中脊的中央裂谷只 有不到1000米宽,深度也不到100米。产生这
些差别主要是因为不同大洋中脊处新生成地壳的扩张 速度不同。扩张速度快的(大于5厘


米年)大洋中脊会呈现出如东太平洋隆起样的结构, 扩张速度慢的(小于5厘米年)则
更像大西洋中脊。

⑧大洋中脊以其特殊的 地质结构吸引着众多地质学家、海洋学家和生物学家。他们的发
现和研究极大推动了人类对于地球和生命 的认识进程。

(选文有删改)

(1)下面对大洋中脊的特殊地质结构有哪些特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洋中脊是新的海洋洋壳生成的地方,大洋中脊相对其中轴线几乎是对称的,大多数大< br>洋中脊的中轴线处存在一个中央裂谷。

B.大洋中脊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872年英国“挑战者”号的全球调查。

C.1925-1927年,船载声学设备的发展极大促进了人们对大洋中脊的研究。

D.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德国“流星”号考察期间,科学家利用声学回声测深法确认了
地球上 每个大洋的洋底都有山脉。

(2)下面对文章第⑦自然段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列数字、下定义、举例子

B.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C.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

D.打比方、下定义、列数字

(3)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自然段画线句子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只不过”是“仅仅”的意思,准确地说明了人
们对 海底山脉的认识时间并不长,并不是很了解。

B.大洋中脊的发现,让大陆漂移学说开始得到 重视,诞生了海底扩张学说,并进一步发展
成为板块运动理论。

C.大洋中脊中轴线 上众多“火山口”喷出的灼热的岩浆,由地幔向上涌,逐渐冷却成为岩
石,形成了新的洋壳

D.大洋中脊以其特殊的地质结构吸引着众多地质学家、海洋学家和生物学家。

【答案】 (1)A

(2)B

(3)C

【解析】【分析】(1)A.正确。BCD三项都不是说明“大洋中脊的特殊地质结构的特点”。
故答 案为A。

(2)语句“比如,大西洋中脊的中央裂谷非常巨大,大概有25-30千米宽, 且有1000-
2000米深;而位于东太平洋中脊的中央裂谷只有不到1000米宽,深度也不到10 0米”没有
使用“打比方、下定义”两种说明方法。故答案为B。

(3)依据题目 内容,从文章中筛选出相关的语句进行比对分析即可作答。C项,依据“在
那里,灼热的岩浆由地幔向上 涌,逐渐冷却,结合周围已软化的岩石,形成新的洋壳”可
知,“逐渐冷却成为岩石,形成了新的洋壳” 的说法是错误的。据此,答案为C。

故答案为:⑴A;⑵B;⑶C。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必须在理解文句,分析文章内容,准确把
握文意的基础上 ,层层筛选,剥离出有效信息,获得充足可靠的依据,然后进行合理的推


测。

⑵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掌握。细读材料可知,从文中的“比如”就能判断出这是运用举例子
的 说明方法。

⑶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辨析,解答筛选文中信息的题目时要找出文章中 相对应的
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


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音乐能使我们更聪明吗

①1993年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无意间向大众引入了“莫扎特效应”这一说
法。心理学家 弗朗西斯·罗彻对36位大学生做实验,让他们在做一些空间推理题之前听10
分钟莫扎特的D小调奏鸣 曲;其他的人保持安静。结果,在将一张纸叠几次剪开会是什么
形状的测试中,听了莫扎特音乐的人有明 显进步,这一发现被形象地称作“莫扎特效应”。
自从“莫扎特效应”提出以来,争论一直不断。

②最近,中国科学家研究发现:乐曲的节奏可能是人出现莫扎特效应的关键。聆听莫扎特对大脑有好处,可以观察到新生神经元的增加;聆听反向莫扎特对人均有负效应,会使
得新生神经 元减少、行为认知能力减退。

③音乐能让人变得更聪明?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的! 无论演奏乐器还是听音乐,对大
脑的影响远比我们想象得多。

④演奏乐器为 何能使人聪明?如果把大脑比作一座工厂,那么演奏乐器对于这座工厂来
说,是一项大工程,许多重要的 车间都会被调动起来。科学家们曾经用核磁共振技术扫描
过乐手,发现各个重要的大脑区域,都对音乐产 生了强烈反应。比如,对于弹钢琴之类,
需要双手进行的乐器演奏,就刺激锻炼了大脑的胼胝体,这个部 分连接了大脑左右两侧半
球,非常重要,如果长期受到刺激,人的协调能力就会得到很大的改善。人在演 奏乐器时
的触觉反应,刺激了大脑中的运动皮层,这个部门专门控制人的肢体运动。除此之外,参
与的其他部分还有负责记忆功能的海马体、负责情绪控制的杏仁核、负责视觉感受和反应
的视觉皮层等 。这些重要部位在音乐声当中共同运作,产生了和谐的脑电波,使得脑功能
达到最优化状态。

⑤另外,乐器的演奏中,无论是弦乐、管乐还是弹拨乐、打击乐,左手的运动总是要超
过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倍,而左手的使用可以促进大脑右半球的发育,对提高整个大脑的储
存、传递信息的 能力,提高思维速度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双手互相配合的运动,
对提高整个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极 有益处,会使工作的效率提高。

⑥当然,如果你对学习乐器演奏(A)望而生畏 , 那么常常听听音乐,对大脑(B)大
有裨益。科学家们已经通过实验证明,音乐,尤其是复杂的古典 音乐,对大脑各种功能也
能产生良性刺激。

⑦首先,听音乐能增强我们的空 间分析能力。举例来说,像解决特别困的问题,安排复
杂的事情,搞清楚它们之间的关联,解答谜题之类 的活动,都需要我们的空间信息想象和
处理能力。研究表明,进行空间分析的脑力活动和听古典音乐是相 同的。所以,当我们欣
赏古典音乐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就好像在处理空间信息,在不知不觉中,大脑得到 了锻
炼。


⑧其次,听音乐能增强我们的听觉处理能力。音乐 家们的听觉能力显然比普通人更强,
他们的听觉注意力,即区分不同声音的能力及能记住所听见的内容的 能力都比常人要好。
这是因为音乐改善了大脑功能。普通人如果提高了这些能力,对考试、记住重要的信 息、
改善语言回忆能力都有很大帮助。

⑨音乐能让人变得聪明,如果在学习 或工作时选择背景音乐,效果是否更好呢?科学家
早就发现,音乐能对人的情绪和行为产生微妙影响。英 国伦敦教育学院的专家们通过一项
新研究发现,不同种类的背景音乐对孩子学习能力的影响竟(C)毫无 二致。

⑩专家们将受试儿童分成甲、乙、丙三个组。甲组儿童欣赏阿尔比诺尼轻柔优 美的《慢
板),乙组儿童聆听克尔特林的爵士乐《三位一体》,而丙组儿童则什么也不听。此后,
三组儿童又都接受了阅读理解、记忆单词、背诵课文和四则运算测试,而测试内容完全是
刚刚新学的知 识。最后的结果显示,平均成绩最优的是甲组,其次是丙组,最差的是乙
组。

⑪专家们的解释是:过分活跃或带有攻击性的背景音乐,不能像轻柔优美的背景音乐那
样,对孩子的大脑 认知机构起积极作用,相反却只会起消极作用。

⑫可见,在某种情况下,音乐能帮助 你更快完成一些枯燥的任务。如果你要学习复杂的
新知识,就需要(D)全神贯注 , 最好把音乐关了。因为研究表明,音乐会减弱你对新知
识的认知及学习能力。

(1)结合上下文内容揣摩文中划线的四个词语,其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望而生畏

B.大有裨益

C.毫无二致

D.全神贯注

(2)第②段“乐曲的节奏可能是人出现莫扎特效应的关键”中划线词 “可能”能否去掉?请简
述理由。(只有观点,不阐述理由,不得分)

(3)第④段划线部分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你的同学 王冰喜欢在预习新课时听摇滚音乐,请你结合本文知识劝她改掉这个习惯,
你会怎么说?(50字左右)

【答案】 (1)C

(2)不能去掉。“可能”表推测,说明乐曲的节奏 不一定是出现莫扎特效应的关键。去掉
后,就变成了肯定的意思,与事实不符,所以不能去掉,这体现了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
严密性。

(3)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真切地说明了 演奏乐器能使脑功能达到最优化的状
态,从而使人变得聪明。

(4)示例:王冰,你 好!喜欢听音乐是一项有益的爱好,但是过分活跃或带有攻击性的音
乐,对大脑的认知结构起消极作用。 尤其是学习新知识时,需要全神贯注,最好把音乐关
了。相信你一定能改掉这个习惯!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词语的运用。A项“望而生畏”指看见了就害怕;B项“大
有裨益”是指益处很大;C项“毫无二致”是指丝毫没有两样,完全一样。但是句子想表达的
意思是不一 样,“毫无二致”和语境义是完全相反的,所以不和语境;D项“全神贯注”指全幅


精神 高度集中。

(2)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①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表态“不能去掉”。② 解释词语
的含义并说明在语境中的意思,“可能”表估计、推测,不一定的意思。③删去后就成了
“乐曲的节奏是人出现莫扎特效应的关键”,意思太肯定了,显然是不准确的。④最后写明
这个词体现 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的辨析及其作用。在所给句子中找出能体 现说明方法的关键词即
可辨析,从“比如”可以看出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意在说明演奏乐器的好处 (具体答
出),答题格式为: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4)本题考 查的是口语交际的劝说类题目。要注意交流对象的年龄、身份、文化程度等方
面;语言要有针对性,能打 动被劝说的人,从而使交流对象接受你的观点;注意礼貌用语
的使用;要满足试题的要求文从字顺,字数 恰当。此题可围绕“摇滚音乐对大脑的消极作
用”来谈,最后还要指出应该怎么去做。

故答案为:⑴ C;

⑵不能去掉。“可能”表推测,说明乐曲的节奏不一定是出现莫 扎特效应的关键。去掉后,
就变成了肯定的意思,与事实不符,所以不能去掉,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 确性和严密
性;

⑶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真切地说明了演奏乐器能使脑功能 达到最优化的状态,
从而使人变得聪明;

⑷示例:王冰,你好!喜欢听音乐是一项有 益的爱好,但是过分活跃或带有攻击性的音
乐,对大脑的认知结构起消极作用。尤其是学习新知识时,需 要全神贯注,最好把音乐关
了。相信你一定能改掉这个习惯!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 是根据句意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是能够根据
语境辨析词语的意义。汉语词语有许多 是多义的,但是到了具体语境中,每个词就只能有
一个确定的意义;

⑵本题考查说明 文语言特点的分析,为了说明的更加准确,说明文中常用一些表示修饰和
限制的词语;

⑶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根据语段中的一些关键词先来判断说明
方法,熟记一 些常见的说明方法,结合文段分析,在根据文章内容或者文章的内容所体现
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 其作用;

⑷本题考查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语境,语言的运用,力求言之有理又有 序,
得体又简明。劝告他人型口语交际:称呼、劝说的内容得体、语气委婉。


15.说明文阅读。

书香缕缕为何来

①打从认字开始, 我们便开始了与书为伴的生活,虽然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传统
的纸质书不断受到电子阅读器的冲击 ,但仍有许多人执著地钟爱纸质书。纸质书除了能给
人手捧书卷的实在感,那时不时地从书页中飘散出来 的缕缕书香,也时常令爱书人陶醉,
有人喜欢新书的油墨香,也有人享受旧书特有的“时间的味道”。< br>
②那么究竟是什么造就了“书香”呢?


③ 书,无论新旧,都会释放出几百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与所有香味一样,书香之源可
以被追溯到若干化学 成分。“新书气味”主要有三个来源:纸品本身以及制造中使用的化学
物质、用于印刷的油墨以及用于书 本装订的胶黏剂。

④纸品制造的过程经常需要用到化学品。例如用“苛性钠”(氢氧 化钠)来提高造纸木浆
的pH值,并使木浆纤维膨胀,“上浆剂”常用来提高纸的耐水性。这些化学品可 以通过它们
的反应或者其他过程,释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到空气中,成为我们可以察觉到的气味,油墨和胶黏剂也一样。

⑤不同的纸张,胶黏剂和油墨的使用会影响到“新书气味” 。所以不是所有的新书闻起来
都一样。

⑥通常来说,是纸张中的化合物分解 导致了“旧书气味”的产生。纸张包含纤维素、少量
的木质素还有其他化学成分。虽然现代的高品质纸品 会通过化学过程来清除木质素,但是
纸张中的纤维素分解过程仍然会缓慢发生,这是因为周围环境中存在 酸性物质。这些反
应,统称为“酸水解”,“酸水解”会产生各种各样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其中很多可能 有助于
产生旧书的气味。

⑦现已明确的,纸质书在由新变旧的过程中(化学 降解过程)产生的有机化合物和它们
各自的气味有:苯甲醛有杏仁般的气味、香兰素有香草般的气味、乙 苯和甲苯有馨甜的气
味、2-乙基乙醇有轻微的花香气味。

⑧据说 , 外国有家公司曾经生产了一系列的气雾剂来复制“书香”的味道,销量很好,
卖到断货,看来人们对书香 门第的追求,古往今来仍未改变。也许有一天,人们希望自己
闻起来像本书,“书香味”香水就会应运而 生。还有一些释放的化合物可以用来确定旧书降
解的程度,糠醛便是这些化合物之一,可以用来确定书籍 的年代和成分。

(1)对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有人喜欢新书的油墨香,也有人享受旧书特有的“时间的味道”。(作比较)

B.例如用“苛性钠”(氢氧化钠)来提高造纸木浆的pH值,并使木浆纤维膨胀,“上浆剂”常
用来提高纸的耐水性。(举例子)

C.……各自的气味有:苯甲醛有杏仁般的气味、香兰素 有香草般的气味、乙苯和甲苯有馨甜
的气味、2-乙基乙醇有轻微的花香气味。(分类别)

D.不同的纸张,胶黏剂和油墨的使用会影响到“新书气味”。(摹状貌)

(2)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说明对象看,本文属于事物说明文;从语言特色看,本文属于生动说明。

B.说明文有时间、空间、逻辑三种说明顺序,本文按逻辑顺序进行说明。

C.标题 “书香缕缕为何来”用设问,点明本文的说明内容——书香的来源,引发读者思考,激
发阅读兴趣。
D.第⑧段加下划线词“据说”“之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同的纸张,胶黏剂和油墨的使用会影响“新书气味”。所以不是所有的新书闻起来都一
样。< br>
B.“酸水解”会产生各种各样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其中很多可能有助于产生旧书的气味。

C.第①段从人们对“书香”的不同感受谈起,更容易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D.第⑦段说明纸质书在由新变旧的过程中产生的气味只有四种。

【答案】 (1)D

(2)A

(3)D

【解析】【分析】(1)D.有误,本句并无细致描写事物形状外貌,所以不是摹状貌的说
明方法。故 选D。

(2)A. 有误。从说明对象看,本文属于事理说明文。故选A。

(3)第⑦段原文是“现已明确的有这四种”,并不是“只有四种”。故选D。

故答案为:⑴ D;⑵ A;⑶ D

【点评】⑴本题主要考查说明方法的掌握。常见的有 作比较 、 举例子 、 分类别 、打比
方等,注意结合选项辨析。

(2)本题是对说明文的综合考查,注意把握说明对象、说明顺序以及语言的准确性。

(3)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选项正误。


16.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①器官移植是20世纪以来最 伟大的医学成就之一,但是器官供体严重短缺是全球性难
题。以中国为例,2018年完成器官移植有2 万余例,但是每年约30万器官衰竭患者需要
器官移植,因此器官供体形势可谓杯水车薪。

②3D生物打印技术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该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参考真实器
官的结构,通过3D生物打印设备,像喷墨打印机打印纸张一样,将可降解的、具有生物
相容性的非生物 材料批量制作成具有三维立体结构的细胞脚手架,然后让某些细胞在脚手
架上生长并融合成组织或器官, 再将细胞脚手架的非生物材料冲洗或生物降解,留下的就
是与真实器官结构和功能相似的3D打印组织或 器官。

③自21世纪初以来,3D生物打印技术在骨骼、软骨甚至心脏瓣膜等人体组 织上展现出
巨大的应用潜力,有些开始进入临床应用。但是,制作可供移植的3D打印器官则是3D生< br>物打印技术的国际难题,特别是肺、心和肝等实体器官。因为这些实体器官结构复杂,内
部还布满 细微的毛细血管。3D打印时不仅需要模拟器官框架结构,更关健的是必须形成复
杂的毛细血管网络,最 终将氧气和营养成分运送到器官各处,并将器官产生的废气和废料
运送出来,这样才能让3D打印器官具 备应有的生理功能。

④近日,美国赖斯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成功制作出3D打印肺脏 模型,成为近年来如火
如荼的3D生物打印研究领域最令人吸目的进展。

⑤ 为了制备这种3D打印肺脏模型,研究人员首先需要筛选细胞脚手架的材料。由水和
聚(乙二醇)二丙烯 酸酯组成的水凝胶,是已知最常用的打印基础材料之一。它可以从液
态变成固态,在光线的作用下逐层固 化,从而实现组织或器官模型的立体化。为了刻印血
管网络,需要在水凝胶中添加光吸收材料,但有些化 学材料存在生物毒性,不能用于生物
打印。于是,研究人员筛选了一些广泛应用的食品染色剂,最后确认 柠檬黄效果比较好,
能显著提高立体光刻的效率和精确性。之所以选择食品染色剂作为光吸收材料,一方 面是
因为这些食品染色剂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些染色剂易于冲洗或降
解 ,便于后续操作。


⑥该模型并非整个肺脏,只是模拟一个肺泡结构, 大小跟一枚五角硬币相近,但“麻雀
虽小,五脏俱全”,其中有很多相互缠绕的微细中空管道,包括“血 管”和“气管”,最细的管
道直径可达1毫米。这一模型就像一个红色网袋包裹着一个中空气囊,红色网 袋模拟血管
系统,气囊相当于气管,可以允许氧气进出并渗入周边的“血管”,以使红细胞结合氧.
⑦为了脸证该3D肺泡能否发挥基本的生理功能,研究人员将脱氧的人体红细胞注入这< br>些微细管道,同时在气囊管道中注入气态氧,结果发现,入口处血红细胞颜色由深红色变
成出口处 的鲜红色,即富氧红细胞,说明3D打印肺泡能实现氧气的交换;该模型还可像
真实肺泡呼吸时一样进行 扩展和收缩,流经这个3D打印肺泡模型的血管之后,红细胞可
以将3D打印肺泡气道中的氧气运送出去 ,即实现了肺脏的“呼吸”功能。

(1)下列哪个选项,最适合当本文标题?( )

A.3D生物打印技术是全球难题

B.3D生物打印技术的原理

C.3D生物打印人体组织取得重大突破

D.3D生物打印人体器官取得重大突破

(2)下列选项中的说法,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 )
A.3D打印器官最为关键的难题是打印出复杂的毛细血管网络,并使它们具备应有的生理功
能。< br>
B.美国赖斯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之所以能制作出这个3D肺泡模型,首要条件是找到了由水< br>和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组成的水凝胶作为基础材料。

C.食品染色剂柠檬黄能成为3D肺泡打印的光吸收材料,说明它对人体没有毒害。

D.由水和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组成的水凝胶,在光线的作用下逐层固化,具有不可降
解性。

(3)请根据文章第②节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说明3D生物打印技术的基本步骤。

①模拟真实器官结构→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得到3D打印组织或器官

(4)根据文章⑤—⑦节,概括3D打印肺脏模型“成为近年来如火如荼的3D生物打印研
究领 域最令人瞩目的进展”的原因。

【答案】 (1)D

(2)A

(3)②打印细胞脚手架;③细胞生长和融合

(4)找到合适材料,模型结构完整,实现生理功能。

【解析】【分析】(1 )这篇文章首先介绍了3D在生物打印技术上的创新,并通过举例子
说明了3D打印技术在人体器官上取 得了重大突破。故选D。

(2)B.“首要条件是找到了由水和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组 成的水凝胶作为基础材料”
表述有误,原文中是“首先需要筛选细胞脚手架的材料。由水和聚(乙二醇) 二丙烯酸酯组
成的水凝胶,是已知最常用的打印基础材料之一”。

C.“食品染色 剂柠檬黄能成为3D肺泡打印的光吸收材料”是因为它“一方面是因为这些食
品染色剂具有较好的生物相 容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些染色剂易于冲洗或降解,便于后
续操作。”。

D.“具有不可降解性”原文中并没有提到。


故选A。

(3)在文中第②段中写了3D打印技术的步骤“通过3D生物打印设备,像喷墨打印机打
印纸张一样, 将可降解的、具有生物相容性的非生物材料批量制作成具有三维立体结构的
细胞脚手架,然后让某些细胞 在脚手架上生长并融合成组织或器官,再将细胞脚手架的非
生物材料冲洗或生物降解,留下的就是与真实 器官结构和功能相似的3D打印组织或器
官”。据此概括作答。

(4)⑤段“为了 制备这种3D打印肺脏模型,研究人员首先需要筛选细胞脚手架的材料”和
“刻印血管网络”的材料;⑥ 段中说明现在“只是模拟一个肺泡结构”,但结构完整;⑦段中
写的是让它“发挥基本的生理功能”。据 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⑴ D

⑵ A

⑶ ②打印细胞脚手架 ; ③细胞生长和融合

⑷ 找到合适材料,模型结构完整,实现生理功能。

【点评】⑴此题考查的是给文章拟写标题。 这是一篇说明文,说明文的题目通常能点明说
明对象。所以我们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将说明对象找出来 即可作为文章的题目。

⑵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选项正误。

⑶此题考查的是从文中搜集信息的能力。注意通读文章第②节内容,用哪个简洁的语言
概述。

⑷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 通读文章⑤—⑦节,概括3D打印肺脏模型“成为
近 年来如火如荼的3D生物打印研究领域最令人瞩目的进展”的原因。


17.现代文阅读

如何将记忆力提高千倍?

吴建永

①能不能利用技术,把记忆能力提高千倍呢?

②答案是肯定的,而 且你已经感觉到了:智能手机每天跟着你,留下大量的照片、视頻
和语音。利用这些信息可以把早已忘得 干干净净的记忆找回来。可是,这种“记忆”使用起
来总觉得不那么方便,如果我记忆差到连照片都想不 起来,那怎么办?运用枝术让记忆力
提高千倍。

③如何用技术让记忆力提高 千倍?您可别想歪了,不是大脑里面插电线的粗鲁做法,而
是维持人的尊严,让技术围着人转。很多证据 表明人的记忆不是像在计算机硬盘上存照片
一样,写一次就永久存留。与之相反,长期记忆的形成必须靠 睡眠中的回放。而长期记忆
形成后需要在生活中不断地回想,然后根据回想再记入。

④利用这个生理特性,技术就有了切入点:影像声音和文字可以帮助场景回放,也就不
断剔新了储存于神 经鈿胞间连接点的记忆。这和人在回忆时主动刷新记忆的过程是一样
的。智能手机让人们拍摄了越来越多 的照片。翻翻过去的照片,可让人回想起很多过去经
历的细节,其中大部分细节是如果不看照片就永远不 可能再回想起来的。现在每人每周也
许有几十张照片。

⑤在不久的将来,米 粒大小的无线照相机可以在眼镜、帽子或衣领上自动地定时捕捉个


人和周围环境的照片, 使个人拥有的照片数量增加到每秒钟几百张,将个人的全部视觉经
历完整地记录下来。同样,其他无线传 感器可以把人的声音、动作、速度和地理位置等信
息随时存储起来。每件衣服、每个物件上都有多个“一 次性”相机和其他传感器,可以说,
当你穿戴上这些设备,你的人生就被完整地记录了。

⑥如此海量的图象和信息对个人来说难以掌握,但掌握信息正是人工智能和数据库技术
的强项。现有技术已经能在人脸识别方面远超过人,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也能与人不相上
下。照片中的所有 的人脸可以被联系索引起来从对话中可以分析出关键字、概念串和语气
指纹等。同样地,其他视听信息可 以提取出各种信息,如从背景音乐中提取出乐曲名字、
乐队演出的艺术特征指纹以及播放系统的音频指纹 等信息。

⑦这些图象、声音和语言文字等信息可被轻易索引,由“个人记忆系统”分 析整理,并按
需进行场景回放。其结果是使人“过目不忘”,记住每个见过一面的人,经历过的每个地方
每件事,交谈过的每一句话。每当你遇见只见过一面的人,记不清楚时,智能手机会在你
耳边告 诉你上次在哪里见过,谈过什么,甚至这人的姓名、职务等等,让你永远消除似曾
相识的尴尬。

⑧在衰老进程中,脑细胞和神经线路持续地不断损伤,海马损伤是老年失智的主要原
因 。这个记忆关键点的退化使记忆逐渐变得模糊而难以回忆。但技术可以帮人建立一个外
挂的“人工海马” ,帮人不断地刷新淡忘的记忆,把远期记忆从部分损坏的神经线路中提取
出来,加工修复后再存进相对完 好的新线路中去,避免前面提到的那种记忆差到连照片都
想不起来的永久性信息损失。

⑨这种记忆的拐棍能远超过人类自然记忆的容量和回忆能力,让老年人和年轻人的记忆
能力不再有差别,而且老年人反而在记忆方面更有优势,因为他们有更大的个人记忆库。

(选自《科学大院》,有删改)

(1)下列对第⑨段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举例子 列数字

B.列数字 作比较

C.作比较 作诠释

D.打比方 作比较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门见山,运用设问,提出了利用技术可以将记忆力提高千倍的说法。

B.长期记忆的形成需要靠睡眠中的回放,形成后也要在生活中不断地回想、再记入。

C.智能手机的信息可帮助找回记忆,并且具有使用起来方便找回记忆的特点。

D.脑细胞和神经线路持续地不断损伤,是人在衰老过程中的一大表现。

(3)下列对文章分析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说明的内容是如何利用技术让记忆力提高千倍。

B.本文运用逻辑顺序来说 明运用人类记忆的生理特性、技术让记忆力提高千倍的原理、技
术提高记忆力的方法等。
C.“其中大部分细节是如果不看照片就永远不可能再回想起来的”中的“大部分”一词,体现了
说 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说明文从内容上可分为事物说明、事理说明两类,本文属于事物说明。


【答案】 (1)D

(2)C

(3)D

【解析】【分析】(1)在第⑨段中,“这种记忆的拐棍”是比喻的说法,是打比方的说明< br>方法。用老年人与年轻人进行对比,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综合起来就得出本题的答案。
故选D。

(2)C.有误,“具有使用起来方便找回记忆的特点”理解不当,原文中的“这种‘记忆 ’使用
起来总觉得不那么方便”。故选C。

(3)D.本文主要说明如何将记忆力提高千倍,属于事理说明文。故选D。

故答案为:(1)D;(2)C;(3)D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判断说明文 说明方法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结合相关内容细致
分析,重点理解,准确选择。

( 2)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
容,并对文章中所 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 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
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br>

1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聚焦“PM2.5”

①在中国古代的诗词、绘画中,雾是重要的审美意象。 神秘、迷离、缥缈的雾,其美妙
难以描摹却令人神往。然而,不知从何时起,那些被文人墨客反复吟诵赞 美的雾,在现代
都市里已渐行渐远,如今笼罩在城市里的所谓的“雾”更多的是“雾霾”。于是一个原本 陌生
的词——“PM2.5”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②什么是PM2.5?在 空气动力学和环境气象学中,颗粒物是按直径大小分类的,粒径小
于100微米的称为“TSP”,即总 悬浮物颗粒;粒径小于10微米的称为“PM10”,即可吸入颗
粒物;粒径小于2.5微米的称为“P M2.5”,即可入肺颗粒物,它是构成雾霾的主要物质。

③PM2.5的来源很广 ,包括人为来源和自然来源。人为来源首先是直接排放的PM2.5,
主要来自燃烧过程,比如化石燃料 (煤、汽油、柴油)的燃烧、生物质(秸秆、木柴)的
燃烧、垃圾焚烧。其次是在空气中间接转化的PM 2.5,其气体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氮
氧化物、氨气等。此外还有其他的人为来源,主要包括道路扬 尘、建筑施工扬尘、工业粉
尘、厨房烟气等。自然来源则包括风扬尘土、火山灰、森林火灾、漂浮的海盐 等。

④PM2.5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医学专家认为,粒径 10微米以
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
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另外也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
危害相 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它的直径仅相当于人的头发丝的
120 , 不易被阻 挡,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从而引发咳
嗽、哮喘、呼吸困难、慢性支气 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PM2.5还会与身体中的血红蛋白相
结合,从而影响血液的输送,可引起充血性 心力衰竭和冠状动脉等严重的心脏疾病。此
外,PM2.5中的某些成分还会使人体产生病变,从而诱发 癌症。


⑤面对越来越超标的PM2.5,在雾霾天气下我们该怎么做 呢?在中等和重度雾霾天气
下,近地面空气中积聚着大量有害的气溶胶粒子,抵抗力弱的老人、儿童以及 患有呼吸系
统疾病的易感人群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外出需带口罩。早晨空气质量较差,最好不要锻炼,锻炼应选择空气质量好、能见度高的时段进行,同时也应适度减少运动量与降低运动
强度。
(1)结合文章第②段给“PM2.5”下定义。

(2)第④段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请提出三种治理PM2.5的具体方法。

【答案】 (1)PM2.5是指粒径小于2.5微米的可入肺颗粒物。

(2)运用 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PM2.5的粒径小(只答“说明
了PM2.5的粒径 小”也可,),不易被人体器官阻挡,容易造成对人体的危害。

(3)示例:少开汽车,公交 出行;植树种草;控制工业废气排放;垃圾分类处理;不随意
焚烧物品等等。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的是下定义的说明方法。下定义,是一种用简洁明确的语
言对事物的本 质特征进行概括的说明方法,多采用判断单句的形式。阅读第②段可知,
“PM2.5”指的是可入肺颗 粒物,补充上“粒径小于2.5微米”这一修饰语即可。

(2)本题考查的是分析常见的说 明方法及其作用。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
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 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方面来分析其作
用。“粒径在2.5微米以下”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它的直 径仅相当于人的头发丝的
120”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两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具体准 确地突出说明
PM2.5粒径之小,容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3)本题是知识 拓展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根据对
PM2.5特点的了解,提出相应的 措施即可。可以通过减少PM2.5的来源来进行治理,如:
绿色出行,加强工业粉尘治理,控制汽车尾 气排放等。

故答案为:⑴ PM2.5是指粒径小于2.5微米的可入肺颗粒物。

⑵ 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PM2.5的粒径小(只答“说明了
PM2.5的粒径小”也可,),不易被人体器官阻挡,容易造成对人体的危害。

⑶ 示 例:少开汽车,公交出行;植树种草;控制工业废气排放;垃圾分类处理;不随意焚
烧物品等等。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掌握
说 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结合具体的要求进行概括。

⑵本题考查考生读说明方法的及其作用的 理解和分析。要求考生熟悉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辨析理解。

⑶ 本题考查考生读文章内容理解和知识的拓展能力。要求考生熟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内
容,结合生活的体验 进行作答。


19.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小心!二维码暗藏杀机

①不知不觉中,你可能已经习惯用智能手机拍下身边 各种各样的二维码,享受轻松在线


获取信息的便捷了。但你了解二维码吗?有没有意识到 ,二维码也可能暗藏“杀机”?

②二维码是在一维条码的基础上扩展出来的,它使用 黑白矩形图案表示二进制数据,被
设备扫描后,可获取其中所包含的信息。以前常用的一维条码只有宽度 记载着数据,而二
维条码的长度、宽度均记载着数据。因此,相比前者,二维码的信息容量更大,是普通 条
码的几十倍。而且,除文字数字外,它还能存储图片、声音、指纹等信息。二维码还有一
维条 码没有的“容错机制”——即使二维码被穿孔或是污损,甚至损毁面积高达50%,仍可
恢复信息。另外 ,二维码有三个定位点,这三个定位点提供读码机辨识。正是有了这些定
位点,不管是从何种方向读取, 它都可以被辨识。

③鉴于二维码的诸多好处,加之智能手机的普及,二维码很快出现 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
面。商家在广告中加入二维码,引导消费者在线了解更多产品和服务信息;物流仓储 中心
靠扫描二维码,掌控货品去向和信息;护照、身份证、会员证印有二维码,可以帮人们快
速 输入核对个人信息;社交网站生成的个人二维码,让我们“互粉”变得轻而易举;二维码
还是防伪的好帮 手……

④咔嚓一拍,信息自来。一个个小小的黑白方块就像一把把钥匙,带我们走进 不同的世
界。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习惯这种轻松获取资讯的方式了。但你有没有想过,手中轻易
得来的“钥匙”究竟是“金钥匙”,还是“黑钥匙”?

⑤如今我们常见的QR条形 码是二维码家族中的一员,可被智能手机扫描,便于用户直
接访问某个网站而无需键入网址。这就给黑客 和骗子以可乘之机。他们只需付出很少的成
本,利用网上随处都能下载到的二维码生成软件,就能印制出 大量二维码贴纸,把它们贴
在各地的公共广告上,覆盖原本由企业提供的二维码,给人造成误导。而这些 假二维码所
含的网址,最终将受害者引向恶意网站。由于二维码是由抽象的矩阵图形组成的,人们无法一眼辨认出它的真伪,再加之其过于便捷,使人放松警惕,因此骗子更容易得手。

⑥除了二维码骗局,很多人也为隐私担心。去年上半年,就有国内媒体报道称,由于实
行实名制,火车票 票面上印有记录乘客信息的二维码,而随手丢弃车票,很容易造成个人
信息泄露——只要用手机上网下载 二维码扫描软件,就可以轻易读出火车票上的二维码信
息。鉴于此,铁路部门建议乘客撕毁票面的二维码 部分。

⑦所以,对让我们又爱又恨的二维码,大家还是多留个心眼儿的好。

(1)为什么二维码让我们又爱又恨?根据文意,分点简要回答。

(2)从说明方法的角度说说第③段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

(3)联系上下文,理解划线词在文中的含义。

但你有没有想过,手中轻易得来的“钥匙”究竟是“金钥匙”,还是“黑钥匙”?

(4)“二维码也可能暗藏杀机”一句中“可能”一词能删去吗?为什么?

【答案】 (1)爱:信息容量大;有容错机制;读码机易辨识。恨:黑客和骗子有可乘之
机; 个人信息(隐私)易泄露。

(2)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二维码已经出现在我 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给我
们的生活带来便捷。

(3)“金钥匙”指人们可以通过二维 码轻松地获取资讯。“黑钥匙”指黑客和骗子可以利用二
维码轻而易举地让人们受骗。

(4)不能删去。“可能”表推测,并不是所有的二维码都暗藏杀机,只是少数二维码会被黑

< br>客和不法分子利用,删去“可能”,不符合事实。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析】【分析】(1)文章第3—7段讲的是二维码的种种好处,即信息容量大;有“容错
机制”;读 码机易辨识。文章第9、10两段讲的是二维码的弊端,即黑客和骗子有可乘之
机;个人信息(隐私)易 泄露。(2)第③段“商家在广告中加入二维码”主要使用了举例
子的说明方法,具体有力地说明了二维 码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的作用,给我们带来的种
种便捷。

(3)“但你有没有想 过,手中轻易得来的‘钥匙’究竟是‘金钥匙’,还是‘黑钥匙’”,这句话是
一个过渡句,使用了比喻 的修辞手法,“金钥匙”指人们可以通过二维码轻松地获取资讯。
“黑钥匙”指黑客和骗子可以利用二维 码轻而易举地让人们受骗。

(4)本句中的“可能”表推测和估计,如果删去,过于绝对化 ,与事实不相符。最后一定
不要忘了强调: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 br>故答案为:⑴爱:信息容量大;有容错机制;读码机易辨识。恨:黑客和骗子有可乘之
机;个人信 息(隐私)易泄露。

⑵ 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二维码已经出现在我们生活 的方方面面,给我们
的生活带来便捷。

⑶ “金钥匙”指人们可以通过二维码轻松 地获取资讯。“黑钥匙”指黑客和骗子可以利用二维
码轻而易举地让人们受骗。

⑷ 不能删去。“可能”表推测,并不是所有的二维码都暗藏杀机,只是少数二维码会被黑客
和不法分子利用 ,删去“可能”,不符合事实。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 概括文章信息。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
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 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
体语句概括作答。

⑵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方 法及特征。答题时应注意,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来分析说明方
法,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者文段的内容 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作用即可。

⑶本题考查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答题时应 注意,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
忌“断章取义”。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注意联系 语境分析原因。

⑷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答题时应注意,解释词语的意思, 对比说明删去
此词前后句子的意思的变化,最后强调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


20.说明文阅读。

书香缕缕为何来

①打从 认字开始,我们便开始了与书为伴的生活,虽然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传统
的纸质书不断受到电子阅 读器的冲击,但仍有许多人执著地钟爱纸质书。纸质书除了能给
人手捧书卷的实在感,那时不时地从书页 中飘散出来的缕缕书香,也时常令爱书人陶醉,
有人喜欢新书的油墨香,也有人享受旧书特有的“时间的 味道”。

②那么究竟是什么造就了“书香”呢?

③书, 无论新旧,都会释放出几百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与所有香味一样,书香之源可
以被追溯到若干化学成分 。“新书气味”主要有三个来源:纸品本身以及制造中使用的化学
物质、用于印刷的油墨以及用于书本装 订的胶黏剂。


④纸品制造的过程经常需要用到化学品。例如用“苛性 钠”(氢氧化钠)来提高造纸木浆
的pH值,并使木浆纤维膨胀,“上浆剂”常用来提高纸的耐水性。这 些化学品可以通过它们
的反应或者其他过程,释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到空气中,成为我们可以察觉到的气 味,油
墨和胶黏剂也一样。

⑤不同的纸张,胶黏剂和油墨的使用会影响到“ 新书气味”。所以不是所有的新书闻起来
都一样。

⑥通常来说,是纸张中的 化合物分解导致了“旧书气味”的产生。纸张包含纤维素、少量
的木质素还有其他化学成分。虽然现代的 高品质纸品会通过化学过程来清除木质素,但是
纸张中的纤维素分解过程仍然会缓慢发生,这是因为周围 环境中存在酸性物质。这些反
应,统称为“酸水解”,“酸水解”会产生各种各样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其 中很多可能有助于
产生旧书的气味。

⑦现已明确的,纸质书在由新变旧的过 程中(化学降解过程)产生的有机化合物和它们
各自的气味有:苯甲醛有杏仁般的气味、香兰素有香草般 的气味、乙苯和甲苯有馨甜的气
味、2-乙基乙醇有轻微的花香气味。

⑧据说 , 外国有家公司曾经生产了一系列的气雾剂来复制“书香”的味道,销量很好,
卖到断货, 看来人们对书香门第的追求,古往今来仍未改变。也许有一天,人们希望自己
闻起来像本书,“书香味” 香水就会应运而生。还有一些释放的化合物可以用来确定旧书降
解的程度,糠醛便是这些化合物之一,可 以用来确定书籍的年代和成分。

(1)对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有人喜欢新书的油墨香,也有人享受旧书特有的“时间的味道”。(作比较)

B.例如用“苛性钠”(氢氧化钠)来提高造纸木浆的pH值,并使木浆纤维膨胀,“上浆剂”常
用来提高纸的耐水性。(举例子)

C.……各自的气味有:苯甲醛有杏仁般的气味、香兰素 有香草般的气味、乙苯和甲苯有馨甜
的气味、2-乙基乙醇有轻微的花香气味。(分类别)

D.不同的纸张,胶黏剂和油墨的使用会影响到“新书气味”。(摹状貌)

(2)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说明对象看,本文属于事物说明文;从语言特色看,本文属于生动说明。

B.说明文有时间、空间、逻辑三种说明顺序,本文按逻辑顺序进行说明。

C.标题 “书香缕缕为何来”用设问,点明本文的说明内容——书香的来源,引发读者思考,激
发阅读兴趣。
D.第⑧段加下划线词“据说”“之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同的纸张,胶黏剂和油墨的使用会影响“新书气味”。所以不是所有的新书闻起来都一
样。< br>
B.“酸水解”会产生各种各样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其中很多可能有助于产生旧书的气味。

C.第①段从人们对“书香”的不同感受谈起,更容易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D.第⑦段说明纸质书在由新变旧的过程中产生的气味只有四种。

【答案】 (1)D

(2)A


(3)D

【 解析】【分析】(1)D.有误,本句并无细致描写事物形状外貌,所以不是摹状貌的说
明方法。故选D 。

(2)A. 有误。从说明对象看,本文属于事理说明文。故选A。

(3)第⑦段原文是“现已明确的有这四种”,并不是“只有四种”。故选D。

故答案为:⑴ D;⑵ A;⑶ D

【点评】⑴本题主要考查说明方法的掌握。常见的有 作比较 、 举例子 、 分类别 、打比
方等,注意结合选项辨析。

(2)本题是对说明文的综合考查,注意把握说明对象、说明顺序以及语言的准确性。

(3)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选项正误。

生活哲理故事-五行属木的字有哪些


毛尖茶的功效-关心妍好听的歌


ip地址修改-少先队旗


苏芮歌曲-汽车过户


工商银行卡余额-跑车排名


丰年玉荒年谷-越长大越孤单牛奶咖啡


河北联合大学分数线-科学发展观的含义


喜欢你没道理歌词-灵动之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