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的基本方法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答案)
英雄联盟段位级别-湖北省高考改革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的基本方法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答案)
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小题。
夜空为什么是黑的
①有时,天文学中最简单的问题却是最难回答的。夜空为
什么是黑暗的?你会说:“因
为太阳下山了。”但是还有恒星在闪耀啊。如果宇宙是无限的,充满着无数
颗恒星,那么夜
晚将和白天一样明亮。这种理论和观测之间的矛盾被称为奥伯斯悖论。
②奥伯斯是19世纪德国的一位天文学家,他认为,按照静止、均匀、无限的宇宙模
型
,天空中散布着无数个均匀分布的发光恒星,尽管距离越远,单个恒星的亮度越小,但
考虑到所有星光在
宇宙中任一点的光照总和,以及近距离恒星对后面星光的遮掩效应,整
个天空就和太阳一样明亮,而实际
上夜空却是黑的。理论与实际观察结果就是这样矛盾。
简单地说,黑夜应是白夜。
③为了解决奥伯斯悖论,天文学家提出了多种理论加以解释,但都不能自圆其说。
④
有的天文学家认为,星空中存在着吸光物质,物质吸收了来自恒星的星光,使天空黑
了下来。但实际上,
空间中的吸光物质无法使夜空变暗。物质在遮挡光线的同时,也会被
光线所加热,进而发光,它们将会和
恒星一样明亮。这就像大雨中的树,起先叶子还能保
护地面不受雨淋,可是不久雨水便会从叶子上滴落下
来,最终地面还是会湿的。有人则认
为奥伯斯的理论是根据恒星均匀分布在宇宙中计算出来的,而实际上
恒星分布并不均匀,
有的星区恒星多,有的星区恒星少。因此,在宇宙中存在亮区和暗区,而地球就处在
暗
区,所以天空是黑的。还有天文学家用大爆炸理论解释这一现象,认为大爆炸后出现了许
多星
云,逐渐凝聚成各种天体,宇宙不断向外膨胀,大量恒星远离地球而去,这些恒星的
光也不能到达地球。
所以,在地球上看到的星空是黑的。这些理论似乎都有道理,但又不
能很好地解释奥伯斯悖论。
⑤令人惊讶的是,第一个为奥伯斯悖论给出最合理解释的不是装备齐全的天文台的天文
学家,而是一位著名的美国诗人——爱伦·坡。爱伦·坡认为,之所以遥远恒星的光没有照亮
星空是因为
它们还没有到达地球:我们无法看到比宇宙更远的地方。用现在的话讲,我们
无法看到150亿光年之外
的东西。所以,黑暗的夜空是宇宙诞生的证据。1901年,物理学
家开尔文对这一解释进行了量化,开
尔文的计算结果表明,若要夜空变得明亮,我们至少
要能看到数百万亿光年远的范围。由于宇宙的年龄现
在远小于1万亿光年,所以夜空是黑
的。
⑥从爱伦·坡开始,天文学家已对
黑暗的夜空有了一个比较可信的解释:宇宙还太年轻。
1964年,天文学家哈里森发现了另一个可能正
确的解释:宇宙拥有的能量太少。哈里森计
算表明,若要照亮夜空,可观测宇宙需要的能量为现今的10
万亿倍——每颗恒星的发光度
要上升10万亿倍,或者恒星的数目要增加10万亿倍。另外,恒星不可能
永生,就算宇宙
无限老,夜空仍旧是黑暗的,原因是恒星总是会死亡的。
⑦
爱伦·坡和哈里森的解释为夜晚的黑暗上了双保险。点亮整个宇宙就像是用一根蜡烛花
上一个小时来加热
一幢房子:一个小时太短了,即使你能等更长的时间,可是在完成这项
任务前,蜡烛也已燃尽了。
(1)根据文章第①段的内容,概括什么是奥伯斯悖论?
(2)为了解决奥伯斯悖论,科学家们提出了哪些不能自圆其说的假设?
(3)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一个横线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
①用现在的话讲,我们无法看到150亿光年之外的东西。________
②点亮
整个宇宙就像是用一根蜡烛她花上一个小时来加热一幢房子;一个叫、时太短了,
即使你能等更长的时间
,可是在完成这项任务前,蜡烛也已燃尽了。________
(4)“令人惊评的是,第一
个为奥伯斯悖论给出最合理解释的不是装备齐全的天文台的天
文学家,而是一位著名的美国诗人—爱伦·
坡。”这一现象给了你什么启示?
【答案】
(1)理论上讲整个夜空应该和白天一样明亮,而实际上夜空却是黑的。
(2)星空中存在着
吸光物质,物质吸收了来自恒星的星光,使天空黑了下来在宇宙中存在
亮区和暗区,而地球就处在暗区,
所以天空是黑的。
(3)列数字;打比方
(4)创新发现、创造发明更需要大胆的假设,丰富的想象。
【解析】【分析
】(1)通读全文,了解文章说明的内容,特别是主要段落、层次的内容。
在此基础上,审清题意,从文
章中准确地捕捉到所需要的有效信息。选取原文中能表现题
意的词句作答。本文第2段介绍什么是奥伯斯
悖论。根据其中的“整个天空就和太阳一样明
亮,而实际上夜空却是黑的”概括作答。
(2)根据文本中的“星空中存在着吸光物质,物质吸收了来自恒星的星光,使天空黑了
下”
和“在宇宙中存在亮区和暗区,而地球就处在暗区,所以天空是黑的”来概括作答。
(3)
①语句“用现在的话讲,我们无法看到150亿光年之外的东西”中运用了“150亿光年”
的数据,运
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黑暗的夜空是宇宙诞生的证据”。
②语句“点亮整个宇宙就
像是用一根蜡烛她花上一个小时来加热一幢房子;一个小时太短
了,即使你能等更长的时间,可是在完成
这项任务前,蜡烛也已燃尽了”,把“点亮整个宇
宙”比作“蜡烛她花上一个小时来加热一幢房子”,运
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
明了夜空看起来是黑色的原因。据此,①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
法;②句运用了打比
方的说明方法。
(4)本题开放性试题。对这一知名悖论做出
合理解释的不是著名的科学家,而是一个美
国的诗人,这是因为科学家的思想有些僵化,而诗人的想象力
却让爱伦•坡得出了合理的解
释。作答时可从人的“想象力重要”的角度来谈启示即可。答案是多元的。
故答案为:⑴理论上讲整个夜空应该和白天一样明亮,而实际上夜空却是黑的;
⑵星空中存在着吸光物质,物质吸收了来自恒星的星光,使天空黑了下来在宇宙中存在亮
区和
暗区,而地球就处在暗区,所以天空是黑的;
⑶列数字;打比方;
⑷创新发现、创造发明更需要大胆的假设,丰富的想象。
【点评】⑴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
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
,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达;
⑵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作答此类问题,一定要认真读题
,仔细分析文本内容。根据
题目的要求,结合文本中的关键性提示语句即可作答;
⑶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根据语段中的一些关键词先来判断说明
方法,熟记一些
常见的说明方法,结合文段分析,在根据文章内容或者文章的内容所体现
出来的说明对象
的特征来分析其总用;
⑷本题的答案比较开放,答题时要读懂原文,运用原文所讲的相关知
识,根据课文内容,
说法合理即可。
2.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光谱”鼻子探知人体疾病
苏格兰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的科学家
们正在开发一种称为“光谱”的人造鼻子,这种神奇
的鼻子借助探测人体的气味,可告诉当事人是否有病
。科学家们正在探索将这种奇妙鼻子
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和化妆品的质量控制上,最终让其成为一种交
警测试可疑吸毒司机
的有效工具。
利用病人身上的气味进行医疗诊断,早在
一个世纪前就应运而生。但是苏格兰的科学家
目前正在尝试的是利用先进的化学方法探测不同的气味,然
后再利用计算机屏幕给予病人
一种免除了忧虑的警报或者告诉他们可能患有什么样的疾病。
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化学系的教授安德鲁.米尔斯说,这些神奇的装置仍在开发阶段。
目前可实用的装置还需一段时日,迄今已经取得了进展。测试气味和利用气味来医疗的想
法,早在100
多年前就有人尝试了,现在只不过是重新研究而已。他还说,人的疾病通常
是与化学气味联系在-起的,
这种气味可用来快速过滤和大规模的过滤。比如,天花、肝衰
竭、糖尿病等疾病,医生往往可以从病人的
呼吸中诊断知道.即使是麻疹,也有一-
种化学
气味。人的各种疾病都带有一定的化学气味,这是经过临床实践得出来的。
目前,米尔斯教授正与他的合作人保罗·斯拉文一起致力人造鼻子的开发。他说这种鼻子
将由一系列排列
的成分构成。根据所探测到的气味,这些装置将改变颜色和光的强度,他
说:“这种显示将会说‘正常或
者没问题’或者一些令人担忧的东西,接着它将有希望识别与
其相关的何种疾病,但不一定会让人感到恐
惧。”他还说:“它也许会说‘你得去看医生了’。
但是在医院,它会提供全套的诊断建议,说‘我未曾
看到过这种气味’,除了患这种或那种疾
病的病人之外。”
米尔斯认为,制
造一种用于实验室和医院的台式机器,而且还是手提式的,这种机子虽
谈不上高质量,但必须是能识别出
各种令人关注的明显气味,且不带有主观色彩,无论是
冬天还是夏天,无论是当事人是否感冒,这种检测
都将是准确的。
目前,科学家们正在开发一种适用于医院、实验室、医生手术和工作
场所的一种桌面装
置;同时,再开发一种便携式的装置,可以在家里或野外使用。据悉,一部便携式的装
置
最初可能要耗资几百英镑,而台式实验室装置则需几千英镑,米尔斯说,如果该装置得到
普及
,价格就不会成为问题了。
(1)这篇文章主要说明了“光谱”鼻子的________和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光谱”鼻子。
(3)第③段中主要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它的作用是________。
(4)推断“光谱”鼻子能否检测出感冒,请分别从文中找出依据。
(5)根据文章内容,选出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利用病人身上的气味进行医疗诊断,早在100多年前就有人尝试了,现在只不过是重新
研究而已
。
B.科学家正在开发的“光谱”人造鼻子成功后,将能借助探测人体的气味
在医院提供全套的
诊断建议。
C.“你得去看医生了”,这种说法不属于令人担忧的东西。
D.“光谱”鼻子能识别出各种令人关注的明显气味,并且肯定不会带有主观色彩。
【答案】 (1)(工作)原理;(应用)前景
(2)能根据所探测到的人体气味,
确定颜色和光的强度,从而判断出当事人是否有病的人
造鼻子。
(3)举例子;具体地说明人的疾病通常是与化学气味联系在一起的
(4)能。人的各种疾病都带有一定的化学气味。
否。无论是当事人是否感冒,这种检测都将是准确的。
(5)C
【解析】【分析】⑴ 说明对象是 一种称为“光谱”
的人造鼻子,这种神奇的鼻子借助探测人
体的气味,可告诉当事人是否有病
。主要说明人造鼻子的工作原理,应用前景。
⑵这是根据事物特征下定义,注意准确揭示事
物的本质,恰当准确地限定,“光谱”鼻子是
一种借助探测人体的气味,可告诉当事人是否有病的人造鼻
子。
⑶“
比如,天花、肝衰竭、糖尿病等疾病,医生往往可以从病人的呼吸中诊断知道.即使
是麻疹,也有一-
种化学气味。人的各种疾病都带有一定的化学气味,这是经过临床实践得
出来的 ”,运用举例子的说明
方法,说明人的各种疾病都带有一定的化学气味,根据所探
测到的人体气味,确定颜色和光的强度,从而
判断出当事人是否有病,人造鼻子就是运用
这个原理。
⑷
“光谱”鼻子能否检测出感冒 ,根据“ 这种神奇的鼻子借助探测人体的气味,可告诉当事
人是否有病
”,人的各种疾病都带有一定的化学气味,所以能检测出感冒。当然这种装置还
在摸索阶段, 科学家希
望她能识别出各种令人关注的明显气味,且不带有主观色彩,无论
是当事人是否感冒,这种检测都将是准
确的,目前判断它不能有效监测感冒。
⑸C项“ 这种说法不属于令人担忧的东西
”有误,根据 “它也许会说‘你得去看医生了’。但是
在医院,它会提供全套的诊断建议,说‘我未曾
看到过这种气味’,除了患这种或那种疾病的
病人之外。”这句话说明装置监测的准确性目前还不够准确
,把握性不大,因此有的错误结
论是令人担忧的。
故答案为:⑴(工作)原理;(应用)前景。
⑵
能根据所探测到的人体气味,确定颜色和光的强度,从而判断出当事人是否有病的人造
鼻子。
⑶ 举例子,能根据所探测到的人体气味,确定颜色和光的强度,从而判断出当事人是否有
病
的人造鼻子。
⑷ 能。人的各种疾病都带有一定的化学气味。否。无论是当事人是否感冒,
这种检测都将
是准确的。
⑸C
【点评】⑴本题考查分析说明对
象和内容。答题时应注意,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
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事
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
文指出说明内容。
⑵本题
考查分析说明对象特征。答题时应注意,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精读相应语段,找
到关键语句,然后将最
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词句提取出来做答。
⑶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方法及特征。答题时应注意,
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来分析说明方
法,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者文段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
征来分析作用即可。
⑷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概括文章信息。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
清题干,确定信息
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
概
括作答。
⑸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筛选信息。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
语段,找到关键语
句,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
3.阅读下文,回答小题。
验证码到底有什么用
①
年底的网络售票高峰中,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的“12306图形验证码系统”让很多购
票者“吐槽”
:在较低画质下分辨橘子、橙子;鱿鱼、章鱼以及明星照片等,有一些确实难
以分辨。对此人们不禁要问
,那么复杂的验证码系统,到底有什么用?
②要回答这个问题,必先弄明白何为验证码。
③验证码实际上是一种Web自动程序
。它有一个充满科学气息的名字——“全自动区分
电脑和人类的图灵测试”,这是由机器来向操作者提问
,从而鉴别操作者是人还是机器的一
种测试。这种测试目前主要分四类:
④
图形验证码:又叫主流验证码,开始只提供静态的图片,比较容易被某些软件识别;
后来变成动态的验证
码图片,使得识别器不容易讲识哪一个图层才是真正的验证码图片。
这种验证码的防垃圾注入几乎可以达
到100%,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验证码创新模式;同时它
的动画效果可以多达百种,所以还可以增强网站
页面的美观效果。而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
心的验证码就属于这种类型。
⑤手
机短信验证码:是通过发送验证码到手机,用以验证客户的真实性。大型网站尤其
是购物网站,都提供这
种功能,这就可以比较准确和安全地保证购物的安全性。
⑥手机语音验证码:验证码
实现自动语音播报,同时短信也能发送到客户手机上,确保
万无一失。如果有拨通失败的,系统还能自动
重播,确保不漏摔任何一个,这就能从根本
上解决网站用户收不到验证码的问题。
⑦视频验证码:是验证码中的新秀。这种由数字、字母和中文组合成的验证码嵌入到
MP4等视频中,增
大了破解难度。视频中的验证码字母、数字组合,字体的形状、大小、
速度快慢,显示效果和轨迹的动态
变换,增加了恶意抓屏破解的难度,其安全度远远高于
普通验证码,而且这种验证码使得用户不会感觉枯
燥,同时又降低了用户识别的难度,使
得用户更容易辨认。但目前这种验证码因技术难度太高,还没得到
推广。
⑧大家弄明白了什么是验证码以及主要类型,下面我们就来介绍它的作用。
⑨验证码
的主要作用是“拦截不合理的入侵”。比方说若要进入一个页面,就必须通过验
证,这时操作者就要依次
输入数字、字母或者有时还要加上来自互联网文档中无法被计算
机辨识、但用户可以肉眼识别的文字图像
(就如12306图形验证码);而操作者只有通过
了验证才可以顺利打开网页,否则不
行。它在防恶破解密码、防论坛灌水、防刷票等方面
的使用原理都是这样。
⑩就拿12306验证码来说,它存在的最大意义,就是区分在页面上进行操作的是人还是
自动化软件,
从而可以有效阻止黄牛恶性囤票。而它的“进化史”其实也是一部不断与黄牛
和抢票软件“斗智斗勇”的
历史:从一开始的简单数字、字母、加减法,到闪烁变形字母、
干扰线变形字母再到现在的图形验证。<
br>
⑪面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验证码设计也越来越复杂,程序员正在与破解者进行着
一场仿佛没有终点的“拉锯战”。但无论如何,验证码仍然是各网站反黑客恶意操作之必不
可少
的一项保障系统,就如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的12306图片验证码一样,目前还是会
继续使用下去的
,直到被另一种全新的、功能更好的反黑客软件所取代。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
(2)第④段中划线的“几乎”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3)第⑨段划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视频验
证码”即将在生活中推广,根据你的生活体验,它可以应用到哪些地方?请用
简洁的语言加以说明。
【答案】 (1)验证码
(2)不能删去。“几乎”起限制作用,是“接
近于”的意思,说明了验证码防垃圾注入的程度
接近于完美,去掉后与事实不符,过于绝对。“几乎”体
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
性。
(3)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地说明了验证码的主要作用是“拦截不合理的入侵”。
<
br>(4)游戏账号、QQ账号、微博账号、支付宝、手机银行等更换设备或者异地登录、或者
输入密
码连续出现错误后可用视频验证码。
【解析】【分析】(1)结合全文说明内容分析,
本文题目是验证码有什么用,第①②段
首先引出验证码,第③④⑤⑥⑦段说明什么是验证码及验证码的分
类,第⑨⑩⑪段
说明验证码的作用。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就是验证码。
(2)首先
要理解词义的意思,“几乎”是差不多,接近于的意思,结合句意分析,这一句
通过列数据的方法说明动
态验证码防垃圾的效果,“几乎”可以达到百分之百,就是接近百
分之百,差不多是百分之百,但并没有
达到百分之百,如果去掉就说明达到了百分之百,
这与实际不符,“几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故不能删去。
(3)结合这句话的内容分析,这里举了验证码在几个地方所起的作用,因此用了举例子
的说明方法,
具体地说明了验证码的主要作用是“拦截不合理的入侵”。
(4)视频验证相比图形验证来
说更复杂,更不容易入侵,需要付钱时或可以使用这种验
证形式,如游戏账号、QQ账号、微博账号、支
付宝、手机银行等更换设备或者异地登
录、或者输入密码连续出现错误后可用视频验证码。
此题联系生活体验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⑴ 验证码;
⑵ 不能删去
。“几乎”起限制作用,是“接近于”的意思,说明了验证码防垃圾注入的程度接
近于完美,去掉后与事
实不符,过于绝对。“几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⑶
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地说明了验证码的主要作用是“拦截不合理的入侵”。
⑷ 游
戏账号、QQ账号、微博账号、支付宝、手机银行等更换设备或者异地登录、或者输
入密
码连续出现错误后可用视频验证码。
【点评】⑴本题考查把握说明文说明对象的能力。一般说
明文的标题就是本文的说明对
象,如果标题不是文章的说明对象,就要结合文章的内容,要在逐段梳理说
明内容的基础
上进行判断。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语言特点的分析理解能力。解
答字词能否删去题型,首先要表明
观点,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分析理由的思路是:该词表示什么,句中
什么意思,去掉后
会怎么样,与原文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⑶本题考
查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的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
方法及特征,然后必须要
结合文段的内容的来分析说明方法,最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者文
段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
分析作用即可。
⑷本题考查联系生活实际答题的能力。这样的题考查的就是生活体验,生活
中的语文也是
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平时生活中要多多留心,做生活的有心人。答题时只要有一定<
br>的生活体验就非常的容易。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高考加分“瘦身”是怎么回事?
2014年9月,国务院出台了《
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减少
和规范考试加分为贯彻落实《实施意见》有关要
求,2014年12月,教育部、国家民委、
公安部、国家体有总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五部门联合印
发了《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
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五部门《意见》明确,2015年1月1日起
,取消6项全国性
加分项目,对于仍保留相关学生加分资格的省份,加分分值不超过5分,同时,《意见
》
还明确要求各地取消地方性体育、艺术、科技、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加分项目,并
进一
步大幅减少其他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据统计,今年全国性加分项目已按要求全部调
整到位,地方性加分
项目将从2014年的95个逐年减少,到2018年仅剩35个,减幅
63%,各地普遍降低了地方性
加分项目分值,缩小了适用范围。
材料二:高考加分政策民意调查
(一)对于目前全国各地压加分项目及分值和增加高考加分项目民意情况调查表
项目
占比
大幅压缩加分项目及分值
增加见义勇为加10-20分
态度
支持
反对
91.47%
4.05%
3.56%
68.44%
(二)对于高校不同录取方式的民意情况调查表
方式
占比
裸分录取
自主录取
适当加分录取
其它
态度
支持
51.10%
11.73%
19.83%
17.34%
材料三:高考加分背后的民意“温差”
“你孩子的分数在全省排多少名”,成了高三学生家长们眼下谈论最多的话题。
家长们心
情纠结的背后,是每年高校招生1分压倒上万人的现实。在这种激烈的竞争现实下,今年
全国各地出台的高考加分新政广受社会关注。高考期间,中国教育报等媒体记者就高考加
分这一问题展
开了问卷调查。作为普通家长的陈女士对于高考加分有质疑,地告诉记者,
大多数的家长对加分高度警惕
,认为加分给了一些人钻空子的机会,并对一些加分项目表
达不满。北京一位既是中学教师又是考生家长
的丁先生表示,近几年随着高校招生改革进
程的加快,一些高考加分项目实际上在高校自主招生中已经有
所考虑,这样,两者在优惠
政策的制度设计上其实存在一定的重叠。记者在随机抽样调查中发现,被调查
区域内的绝
大多数农村考生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无高考加分,今年19岁的张桓(化名)“2012年高
考
课分”全县30名的他进入录取环节后,名次跌至70多名,最后无缘自己心仪的学校。张桓
的经历,实际上折射出农村学生在高考竞争中无法遮蔽的劣势。
陕西师范大学史赧碰
教授认为,由于大部分普通家庭的孩子没有高考加分机会,出于对
自己孩子公平的考虑,受访者更期待国
家取消各种高考加分项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
出一些地区在制定高考加分政策时,与民意存在较大的
“温度差”。
(1)根据材料一,请分析国务院、五部门相断出台了给高考加分“瘦身”的政
策之后,全国
各地高考加分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2)材料二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任选一种分析其作用。
(3)下列选项中对选文内容表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减少和规范考试加<
br>分。
B.被调查区域内的农村考生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无缘高考加分,都反对高考加分。
C.受访者绝大部分赞成大幅压缩高考加分项目、降低加分分值,认为这样更能体现社会公
平性。
D.由于大部分普通家庭的孩子没有高考加分机会,出于对自己孩子公平的考虑,受访者更
期待国家取消各种高考加分项目。
(4)结合三则材料,联系实际谈谈你对高考加分的看法。
【答案】 (1)加分项目逐年减少,到2018减幅63%,普遍降低了地方性加分项目分
值,
缩小了适用范围。
(2)画图表、列数据、作比较。
用
图表,清晰、醒目的把要说明的对象及内容展示给读者,一目了然,信息全面,说服力
极强。
(3)B
(4)高考加分有存在的必要,对于鼓励少数对国家做出重大贡
献人的子女,个人认为是可
以理解的。但应该减少加分的项目,严格加分的制度和审核就可以了。
【解析】【分析】⑴通读材料一,根据“对于仍保留相关学生加分资格的省份,加分分值不<
br>超过5分”一句,可看出高考加分的分值减少;“取消6项全国性加分项目”“各地取消地方
性体
育、艺术、科技、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加分项目,并进一步大幅减少其他地方
性高考加分项目”,
可见项目也大幅减少;“各地普遍降低了地方性加分项目分值,缩小了
适用范围”还表现
出加分适用范围的缩小。
⑵阅读材料二,给出两个高考加分政策民意调查的统计图表,表格
中给出相关的统计数
据,是画图表和列数据的说明方法。以图表的形式,可以让说明一目了然,读者快速
了解
主要信息;列数据主要是为了增强说服力,让人们对某一事物或现状特点了解的更准确。
选
择其中一种说明方法分析出作用即可。
⑶B项有误,材料三中表述的是“被调查区域内的绝
大多数农村考生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无
缘高考加分”,同时材料中并没有指出他们对高考加分持何种态度
。所以选项中的“都反对
高考加分”过于绝对化。故选B。
⑷解答此题根据材料中
阐述的“高考加分”的改革,表明自己的观点及理由即可。可结合自
己的实际,结合材料中表述出的某一
点来重点阐述。比如身在农村,在体育、艺术方面的
训练比不上城市;信息闭塞,无法参加各种比赛等等
,都可以作为支撑自己观点的理由。
故答案为:⑴ 加分项目逐年减少,到2018减幅6
3%,普遍降低了地方性加分项目分值,
缩小了适用范围。
⑵ 画图表、列数据、
作比较。用图表,清晰、醒目的把要说明的对象及内容展示给读者,
一目了然,信息全面,说服力极强。
⑶B
⑷ 高考加分有存在的必要,对于鼓励少数对国家做出重大贡献
人的子女,个人认为是可以
理解的。但应该减少加分的项目,严格加分的制度和审核就可以了。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概括文章信息。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
确定信
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
体语句概括作答。
⑵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答题时应注意,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来分析说明方
法,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者文段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作用即可。
⑶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筛选信息。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
句,然后提取最
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
⑷本题考查表述自己的观点看法。答题时要注意
:①开门见山,观点明确;②有理有
据,说服力强;③有条有理,主次分明;④用词恰当,言简意赅。<
br>
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被无人驾驶塑造的未来社会
①无人驾驶不再只是科幻电影中遥不可及的设想
。李开复在“WISE2016独角兽大会”,上
说:“人工智能市场前景最大的一个领域应该是无人驾
驶。”迄今,全球10多家汽车巨头和
互联网公司纷纷涌入无人驾驶领域。据有关人士预测,2030年
无人驾驶汽车的销量可达
9540万辆,这意味着10多年后,75%的汽车都是无人驾驶汽车。
②安全性是公众能否接受无人驾驶汽车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所有无人驾驶汽车研发团队需要攻克的难点。百度公司高级副总裁、自动驾驶事业部总经理王劲说:“无人驾驶汽车的
安全性能
将达到人类驾驶员的100倍。”驾驶员从反应到制动需要1.2秒,制动距离40
米,安全视距50米
。计算机从反应到制动只需0.2秒,制动距离6.7米,视距超过200
米 , 还没有疲劳驾驶、
酒后驾车等问题。数据显示,93%的交通事故是由人为疏忽造成
的,无人驾驶可减少人
为失误,使因疏忽造成的事故率降低至1%。
③王劲认为:“无人驾驶汽车最先进的
是它的学习能力。今天是人在教车怎么开,每一
次纠偏都会上传到云端,无人驾驶汽车的大脑会进入深度
学习阶段,获得的能力将会被下
载到每一辆车上。”一辆车进步,所有车都进步,久而久之,大数据会让
无人驾驶汽车变得
越来越聪明。
④无人驾驶汽车将在未来颠覆人们的出行方
式,车子没有方向盘,刹车和油门踏板也用
不上,在出发时,只需按下启动按钮,就可以到达目的地。<
br>
(文郑依妮,有改动)
(1)下列有关第②段划线部分的理解与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突出说明了无人驾的安全性远超人类驾驶。
B.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突出说明了交通事故多是由人为疏忽造成的。
C.运用列数字、举例子的方法,其体说明了无人驾驶可以减少人为失误。
D.运用列数字、举例子的方法,具体说明了无人驾驶可以降低事故发生率。
(2)下列说法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无人驾驶汽车是人工智能市场前景最大的一个领域。
B.10多年后,75%的家庭汽车都将成为无人驾驶汽车。
C.安全性是所有无人驾驶汽车研发团队需要攻克的难点。
D.无人驾驶汽车没有方向盘、刹车和油门踏板。
【答案】 (1)B
(2)A
【解析】【分析】⑴从句中的“1.2秒”“40米”等数字可以判
断是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而且这句话是将“无人驾驶汽车”“人类驾驶员驾驶汽车”两者之间的反
应时间、制动距离以
及视距进行比较,突出说明 突出说明了交通事故多是由人为疏忽造成的
,故选B。
⑵B项错误,原文中的表述是“10多年后,75%的汽车都是无人驾驶汽车。
”是已经都是无
人驾驶汽车了,不是“将要成为”;
D项错误,通过分析原文中的
句子“车子没有方向盘,刹车和油门踏板也用不上”,原文讲
的是“刹车和油门踏板也用不上”不代表没
有。
C项有误,“ 安全性是公众能否接受无人驾驶汽车的决定性因素
”,人们接受是最大的难
题。
A项正确,故选A.
故答案为:⑴B;⑵A
【点评】⑴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答题时应注意,
根据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
及特征,然后判断文段内容看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
其作用。
⑵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筛选信息。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语段,找到
关键语
句,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
6.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坡鹿——琼岛精灵
①被誉为“东方夏威夷”的海南岛,位于我国领土最南端,是一个风景如画,气候宜人的
热带岛屿。这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闻名遐迩的大田国家级坡鹿保护区就是其中之一。这
里生存着我国乃
至世界范围内唯一的海南坡鹿野生种群。
②海南坡鹿的形态与梅花鹿相似,但体型相
对较小,而且成年个体的背部没有白色斑
点。雌鹿的体重为60公斤左右,雄鹿体重130公斤左右。海
南坡鹿的毛色呈红棕或黄棕
色,雄性个体的毛色比雌性暗,在繁殖季节中毛色变得更深,为棕色或棕褐色
。当年出生
的鹿仔的毛色呈红棕色,背部有明显的与梅花鹿相似的白斑。雄鹿仔在6个月时头上冒出角,随后骨化突出成为不分叉的直角,在2岁以后才长出具有眉枝和主干的完整形态的
角。与梅花鹿
相比,雄性坡鹿的角型非常简单,只有眉枝和不分叉的主干,在主干的末端
有2—3个突起的结节。雌性
坡鹿不长角。
③海南坡鹿是比较典型的晨昏活动的物种,每天在太阳还没出来之前就
开始进食,边走
边吃,地上的草、灌木的嫩枝条、树叶都是它们喜欢的食物。多年研究发现,海南坡鹿采
食的植物有215种,其中经常并大量采食的有70—80种。
④海南坡鹿
视觉与嗅觉出奇的灵敏,通常对一公里以外的动静都会有反应。每当受到惊
吓时,立刻腾空而起,跨四五
米宽的山沟,飞离地面有两人多高,毫不费力,弹跳力极
强。如果留心,就会发现,海南坡鹿种群的警惕
性很高,分工也很明确,每当清晨或傍晚
觅食进餐时,必有一只公鹿负责放哨,东张西望,一丝不苟,其
他伙伴则优哉游哉地边吃
喝边玩耍。一旦发现情况,立着两耳观察的哨鹿 ,
一声惊啸,所有鹿便火速撒开四路,
像出弦的箭一般,朝着预定的方向疾奔而去。
⑤在近20多种鹿类动物中,凤毛麟角般的海南坡鹿最为珍贵,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都
非常高。鹿茸、鹿
筋、鹿胎都是高档滋补品,对强身健体、防寒保暖、壮阳补肾乃至延年
益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经
济价值,比常见的梅花鹿高出十几倍。早在上个世纪八
十年代,一只坡鹿的售价就已突破万元。
⑥历史上,除了中部山地外,海南坡鹿在海南岛内几乎都有分布。海拔低于200米的丘
陵、草地是它们的栖息地。根据海南地方志——琼州志的记载,海南坡鹿在明清两个朝代
还常见于澄迈
、琼山、琼海、定安、崖州(现三亚市)、陵水、万州(现万宁市)、临高
等地。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初
期,还能见到海南坡虎与牛群在草地上一起吃草的景象。
⑦但是,到了1963年,
研究人员在考察海南岛的鸟兽区系时,海南坡鹿只有100只左
右。1976年再次考察确认海南坡鹿仅
剩26只。自1990年起先后有83只海南坡虎被迁移
出去,在它们原来的分布区邦溪、三亚、琼海、
文昌等7个地点建立起新的半圈养种群。
到了2000年底,海南坡鹿已经超过1000只,海南坡鹿种
群数量正逐步恢复。这说明,随
着海南各界对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认识不断增强,海南坡鹿越来越受到
重视,生存环境
日益得到改善。
⑧海南坡鹿从生态学意义上看,是生物链上
不可缺少的环节;从动物学的角度看,对开
展科学研究,发展经济、文化、医学等事业,都有重大意义。
但海南坡鹿生存所需的条件
十分苛刻,如遇到干旱造成水涸、草死、树枯等环境严重恶化的情况,即使生
活在保护区
内的坡鹿也会受到威胁。为此,海南省委、省政府正不惜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实施“坡鹿迁地野放保护工程”,扩展坡鹿分布区,改善坡鹿的生存条件,给坡鹿提供足够
的生活空
间。
⑨“保护海南坡鹿,倡导绿色生活,构建美丽家园”是我们的期许。只有齐心协
力,我们
才能将生物多样性这一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筑得越来越牢,促进人与自然
的和谐共
生。
(选自《野生动物杂志》,作者张文斌,宋延龄,有制改)
(1)第②段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第④段主要说明了海南坡鹿的什么特征?
(3)品读下面两个句子,分析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所有鹿便火速撒开四蹄,像出弦的箭一般 , 朝着预定的方向疾奔而去。
②历史上,除了海南岛中部山地外,海南坡鹿在海南岛内几乎都有分布。
(4)据了
解,有些人担心海南坡鹿这一琼岛精灵会灭绝,请从第⑦或第⑧段中寻找依
据,写几句话,消除他们的顾
虑。
【答案】 (1)用作比较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将海南坡鹿的形态与梅花鹿相
比较,并通
过具体数据,准确、突出地说明了海南坡鹿的形态特征,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2)说明了海南坡鹿视觉和嗅觉出奇的灵敏这一特征。
(3)①“箭一般”形容速
度非常快,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坡鹿的机警和敏捷,体现了说明文
语言的生动性。②“几乎”表示十分接近
,是差不多的意思,说明历史上海南坡鹿的分布之
广,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示例一:随着海南各界对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认识不断增强,海南坡鹿越来越受到
重视,生存环
境日益得到改善,因此不必担心海南坡鹿会灭绝。
示例二:海南省委、省政府正不惜投入
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实施“坡鹿迁地野放保护
工程”,扩展坡鹿分布区,改善坡鹿的生存环境,给
坡鹿提供足够的生活空间,因此不必担
心海南坡鹿会灭绝。
【解析】【分析】⑴“海
南坡鹿的形态与梅花鹿相似,但体型相对较小,而且成年个体的背
部没有白色斑点”“与梅花鹿相比,雄
性坡鹿的角型非常简单,只有眉枝和不分叉的主干,
在主干的末端有2-3个突起的结节。雌性坡鹿不长
角”为作比较。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
悉梅花鹿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
象。海南坡鹿的特征也往
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说明对象的特点突出。“雌鹿的体重为60公斤左右,雄
鹿体重130
公斤左右”等句为列数字。突出地说明了海南坡鹿的形态特征,使所要说明的海南坡鹿具体
化,以便读者理解。使说明更科学,更准确。
⑵考查对说明文内容的理解,具体考
查对海南坡鹿的特征的把握。可分析第4段的观点
句,即语段首句“海南坡鹿视觉与嗅觉出奇的灵敏”一
句,即可整理出这一语段说明的是海
南坡鹿视觉和嗅觉出奇的灵敏这一特征。
⑶①
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的特点。“箭一般”是一种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容速度极
快,形象生动地写出
了坡鹿的机警和敏捷。 ② 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几乎”
本义:差一点,差不多,接近。
语境义:准确地说明历史上海南坡鹿的分布之广。一定要
注意说明文限制性词语的使用,这些限制性的副
词往往都能准确地说明事物或事理。解题
时,从使用的恰当以及删除后的不准确,一正一反两个方面来说
明这个词语的重要性。
⑷提取第7段“随着海南各界对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认识不断增强
,海南坡鹿越来越受
到重视,生存环境日益得到改善”,第8段“为此,海南省委、省政府正不惜投入巨
大的人
力、财力、物力,实施‘坡鹿迁地野放保护工程’,扩展坡鹿分布区,改善坡鹿的生存条件,
p>
给坡鹿提供足够的生活空间”等句分析,即可整理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⑴ 用作比较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将海南坡鹿的形态与梅花鹿相比较,并通过
具体
数据,准确、突出地说明了海南坡鹿的形态特征,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⑵
说明了海南坡鹿视觉和嗅觉出奇的灵敏这一特征。
⑶ ①“箭一般”形容速度非常快,形象
生动地写出了坡鹿的机警和敏捷,体现了说明文语
言的生动性。②“几乎”表示十分接近,是差不多的意
思,说明历史上海南坡鹿的分布之
广,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⑷ 示例一:
随着海南各界对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认识不断增强,海南坡鹿越来越受到重
视,生存环境日益得到改善
,因此不必担心海南坡鹿会灭绝。
示例二:海南省委、省政府正不惜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
、物力,实施“坡鹿迁地野放保
护工程”,扩展坡鹿分布区,改善坡鹿的生存环境,给坡鹿提供足够的生
活空间,因此不必
担心海南坡鹿会灭绝。
【点评】⑴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答题时应注意,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来分
析说明方法,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者文段的内容所体现出
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作
用即可。
⑵本题考查准确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答题
时应注意,通过阅读课文,在分析、归纳的基
础上去提炼其特征。有时,事物的特征还不止一个。只有准
确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才
能深入理解说明对象。
⑶本题考查对说明语言的分析
。答题时应注意,欣赏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也是在考查说
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和准确性的特点,结合具体
内容和词语的作用分析。
⑷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答题时应注意,首先要读懂原文
,运用原文所讲的相关
知识,提取文章句子或者自己归纳要点回答,来消除他们的顾虑。
7.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塑料袋真的应该抵制吗
①2008年的一纸“限塑令”施行至今已有十年,其间围绕塑科袋的争议一直没有停歇。由
于不可降解
,塑料袋早已成为多数环保主义者的眼中钉肉中刺,海龟和海鸟误食塑料袋后
死亡的图片更激起人们对塑
科袋的痛恨。
②但其实,人们对塑料袋的认识,大多是错误的。
③伤害海洋动物的是所有垃圾,而不仅仅是塑料袋。事实上,塑料袋在垃圾整体当中所
占比例很低。20
08年,北京每年产生废旧塑料包装垃圾14万吨,仅占整个生活垃圾的
3%,在上海,这个数字是7%
。
④流行于环保主义者中间的一种说法是,塑料袋每年在全球范围内造成10万只海
洋哺
乳动物和100万只海鸟的死亡。
⑤不过这些健康风险并不会发生在所
有的海鸟身上,它对于那些通过反刍喂养幼鸟的物
种影响比较显著。而且,目前的证据不足以证明塑科袋
与海洋哺乳动物和海鸟的死亡率有
相关关系,来自美国海洋哺乳动物委员会专家的研究表明,塑料袋对于
海洋哺乳动物的伤
害远没有被遗弃的渔网、渔具,缆绳等严重,
⑥海洋哺乳
动物的生存环境的确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塑料袋定是杀
死海洋动物的
凶手。一个名叫卡斯卡迪亚的专业动物尸检组织对2010年4月死于美国西稚
图海滩的灰鲸进行解制之
后发现,在鲸鱼的胃中存在塑料袋、小毛巾、手套。鞋子和其他
垃圾,同时这只灰鲸头部还有一个明显的
由螺旋浆造成的伤口。
⑦海洋哺乳类动物误吞塑料袋的比例并不比误食其它垃圾高,
靠限制塑料袋保护海洋动
物并不比限制鞋子、手套更有效,
⑧环保组织常用
吞下了塑科袋的海龟照片来证明海龟是白色污染的受害者。不可否认,
这种情况也许确实存在,但是图片
的超强冲击力也不能直接证明塑料袋对海龟的影响。
⑨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
在2008年发布的报告显示,塑料袋极少是海龟死亡的
主要原因。如果要减少对海龟的伤害,禁止钓鱼
比限制使用塑料袋更有用。根据美国海洋
渔业局的统计,造成海龟非正常死亡最多的人类活动是渔业而非
塑料袋制品污染。
⑩因此,对海洋动物而言,塑料袋并不是环保主义者口中的“冷血杀手”。
⑪除了伤
害海洋动物之外,塑料袋对大气、土壤、水的污染和对石油的消耗也一直为人
诟病。然而真相出乎人们意
料。
⑫2005年,苏格兰政府发布了全面评估塑料袋和纸袋对环境影响的报告,结
果认为属于
环境友好型的纸袋和布袋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环保,生产时,纸袋要比塑料袋多消耗
10%的能量,耗水量更是塑科袋的四倍,生产纸袋所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是塑科袋的3.3
倍。结束
使用周期后,纸袋还会造成2.7倍于塑料袋的固体废弃物。
⑬同时,塑料袋使用的
便捷已经让许多家庭主动对塑料袋进行“绿色处理”。他们会把超
市和菜市场的塑料袋拿回家储存,在套
垃圾桶和装东西时拿出来二次甚至多次使用。
⑭不可降解性被认为是塑料袋的原罪,
然而它的破坏力往往与低回收利用率绑定在一
起,“不可降解”四个字听起来十分骇人,但事实上,除了
塑料制品外,金属制品和玻璃制
品也不可降解,玻璃制品自然腐烂需要1000年左右,是塑料制品的5
倍。
⑮人不可能把这些材料的使用都一并禁止,因此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不可降解的
材料能
否被妥善地处理。塑料袋处理的尴尬在于焚烧会污染大气,填埋又污染土地,回收利用就
成为它最好的去处。
⑯国原本塑料可以通过回收再利用成为制塑的原料,发热发电的
材料,从此变废为宝,
改过自新,然而低回收率却阻碍了这一切。欧洲国家塑料的回收率在45%以上,
德国和日
本的回收率都在60%以上,可中国的回收率却仅有25%,
⑰限
制塑科袋对环保的作用远不如人们预期的那么大,只要回收利用得当,塑料袋也并
非罪大恶极。
——摘自《青年文摘》2018年第9期(有删改)
(1)为什么说“对海洋动物而
言,塑料袋并不是环保主义者口中的‘冷血杀手’”?请结合选文
说明理由。
(2)文段⑧中划线的“也许确实”是否矛盾?请结合文段作简要分析。
(3)选文第⑥段和第①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选择其中任意两种说明方法分析其
作用。
(4)结合选文内容和生活实际,请你谈谈塑料袋是否可用,为什么?
【答案】 (1)①塑料袋在垃圾整体当中所占比例很低,②被遗弃的渔网、渔具,缆绳等
对海
洋动物伤害更大,③海洋动物误食其他垃圾更多,④人类渔业活动是最大的杀手。
(2)不矛盾。因为,“也许”是表推测,因为作者觉得没有确凿可信的证据证明这是事实,
但也知
道海龟吞食的垃圾中确有塑料袋,海龟的死塑料袋脱不了干系。所以两词连用表示
这样一种事实,就更准
确。
(3)第⑥段主要用了举例子,第①段主要用了打比方。
(4)我认
为可用。塑料袋方便、便宜,给人们生活带来很多便利。但我认为的可用,也应
该加以宣传和引导,一是
尽量少用,不用或重复利用;二是做好垃圾分类,让塑料能二次
三次,甚至循环利用,三是开发可快速降
解的塑料袋。这样,就能化解矛盾,既保护环
境,也有利人类生活。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说明文的整体阅读能力,涉及的考点有筛选概括文章内容、说
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说明
方法和理解拓展等。
(1)本题考查整合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整体
感知文意的基础
上,有效提取信息,然后准确表达。阅读第①—⑩段,可以提取到该问题的有效信息:<
br>从第③段概括出“塑料袋在垃圾整体中所占比例很低”;从第⑤段概括出“被遗弃的渔网、
渔具,
缆绳等对海洋动物伤害更大”,从第⑥段概括出“海洋动物误食其他垃圾更多”;从
⑦—⑩段概括出“人
类渔业活动是最大的杀手”。
(2)本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特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要明确
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说明文
的语言有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的区别,二者的说明都遵循准确、科学的前提,
只不过后者
比前者在说明时或穿插传说、趣闻,或进行描写,或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将说明对象介绍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本文属于平实说明。平实的语言中同样包含着说明语言的准确
和科学,这
里“也许”和“确实”看似矛盾,实则是有机的统一,符合实情,科学准确。
(3)本题主要
考查说明方法的辨析和理解。解答此题要掌握说明文所有说明方法及其作
用,并能准确辨析每种说明方法
的不同特点和它相应的作用。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
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本
题第⑥段拿一个名叫卡斯卡迪亚的专业动
物尸检组织2010年4月一次解剖的事实来说明本段的中心—
—海洋生物的死塑料袋作用很
小。第①段用“眼中钉肉中刺”来比喻环保人士对塑料的恨。
<
br>(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拓展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文章想要表达的中心
思想,
结合文章,结合实际,写出自己有建设性的看法。避免空话、熟话、套话。
【点评】(1)本
题考查学生理解说明文内容的能力。作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在仔细审题的
基础上,筛选出与问题相关的答
题区域,再进行提炼概括,就可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语言特色的分析能力
。解答这类题,先解释这个词的本义,再
解释该词语在这个句子中所起的作用,最后说这个词体现了说明
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
性。
(3)本题考查的是说明方法的判断。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以及作用是说明文常考的题型。解
答此类题型,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来分析说明方法。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拓展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文章想要表达的中心
思想,结
合文章,结合实际,写出自己有建设性的看法。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黑洞”照片让我们看见了什么
余建斌
①(甲)在遥远的宇宙深处,一个很小的区域内存在
着一个质量为太阳65亿倍的天
体,它具有的超强引力使得光也无法逃脱其“手心”。在距离这个天体5
500万光年的一颗行
星上,人类用巨大的望远镜接收到长途跋涉而来的天文信号,从而勾勒出这个被称
为黑洞
的天体模样。
②“我们捕获到了黑洞的首张照片”,北京时间4月1
0日21时,“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
在全球多地同时召开发布会,天文学家们欣喜地公布了人类首张黑
洞照片——这个被直接
“看”到的黑洞,位于室女座星系团超巨椭圆星系M87的中心,它的确像一片阴
影,被一个
明亮程度不一的光环所环绕。在科学家眼中,模糊而简单的暗影十分迷人,它是最接近黑洞本身的图像,透露着黑洞的许多本质。
③“成为有史以来第一批‘看见’黑洞
的人类,真幸运!”继人类在2015年通过引力波探测
“听到”了两个黑洞的“合体”之后,首张照片
成为黑洞存在的直接“视觉”证据。就像一位研究
黑洞20多年的科学家所评论的,这张看起来有点模糊
的照片意义非凡,它再次验证了爱因
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对黑洞的预言是对的,并将进一步帮助科学家解答
星系演化等一系列宇
宙本质问题。(乙)
④首张黑洞照片,是对人类好奇心
和探索欲的褒奖和回馈。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不断催生
着人类的探索事业。从100多年前黑洞预测的提出
到50年前“黑洞”一词的流传,从100年
前两支科学探险队前往非洲海岸和巴西,通过1919年的
日食观测光是否会因太阳引力而弯
曲,到如今“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派遣团队前往世界上最高和最偏僻
的射电观测台站,去
再一次检验对引力的理解,对黑洞的寻找是一场跨越百年的好奇心之旅。将照片“洗
”出
来,让所有人都看见黑洞,不仅能让人们欣赏到自然之美,打开对宇宙的新视角,同时也
将
进一步拨动探索的心弦、激起好奇心的涟漪,形成穿越时空的力量。
⑤来自遥远宇宙
的信号像雷声中的蝉鸣,仅有好奇心还不足以分辨,还需要科学的智慧
和执着的努力。这次观测是个难以
想象的大科学计划:全球超过200名科学家参加,包括
中国参与的全球13个合作机构支持,智慧地利
用分布于火山、沙漠、南极点等全球8个高
海拔地区的射电望远镜,组成一个口径如地球直径大小的虚拟
望远镜,每年只有大约10天
的短暂观测时间,需要无比精准的同步观测和超级计算机对海量观测数据的
分析,以及长
达两年的“冲洗”……人类历史上的首张黑洞照片,无疑是人们用智慧和汗水在探索蓝图上
画
下的完美图案。
⑥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就像有人形容:当黑洞
照片上的光被射出时,人类的
先祖还与猿猴一样在树上游荡,还不知道群星是何等的美丽,当这些光线抵
达这个蓝色星
球时,它们依然还是它们,而我们已经张开了探索的眼睛。看似渺小的人类,用探索之心<
br>总可以发现新的世界、做出伟大的壮举。(丙)只要像打造地球望远镜一样汇聚人类共同
的力量,
那些关于宇宙奥秘的新窗口将一扇接一扇地被打开。
(《人民日报》2019年04月15日05版,有删改)
(1)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②段中,科学家认为暗影“迷人”是因为作为最接近黑洞本身的图像,模糊看不清更给
人以无限遐想
。
B.第③段中认为“幸运”的原因是人类第一次看到了通过望远镜和引力波探测合成的黑洞
照
片。
C.第④段举了预测黑洞、观察日食、“事件视界望远镜”项
目等多个事例,是为了体现科学
理论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D.第⑥段首句引自
苏轼的《前赤壁赋》,意思是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间,渺小得如海中
的一颗谷粒,用于此更凸显了人类
的渺小。
(2)阅读文中画线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它具有的超强引力使得光也无法逃脱其“手心”。(“手心”一词在文中指什么?)
②这次观测是个难以想象的大科学计划:……(列举了许多具体数据,有何作用?)
(3)下面这句话应该放在(甲)(乙)(丙)中的哪一处?请简述理由。
“科
学是永无止境的,它是一个永恒之谜”,爱因斯坦的这句话将继续伴随未来更多的科学
探索。
(4)除了黑洞的天体模样,“黑洞”照片还让人们看到了什么?请根据文意,分点概括,至
少
两点。
【答案】 (1)D
(2)①黑洞(天体)的范围。②参
与机构和科学家多、观测点分布广、观测时间短、分
析精准、分析时间长等内容强调了该科学计划的复杂
性,突显了科学家的智慧和执着努
力。
(3)放在(丙)处。因为爱因斯坦的话,重
在强调科学探索永无止境,且说的是“将伴随
未来更多的科学探索”,与文末对未来提出希冀相契合。<
br>
(4)①人类以往的好奇心(探索欲)是会得到褒奖的;②科学家执着努力是有回馈的;
③未来,人类用探索之心必能发现新世界、做出伟大壮举的信心。
【解析】【分析】
(1)A错误,科学家认为暗影“迷人”是因为它是最接近黑洞本身的图
像,透露着黑洞的许多本质。表
现天文学家们欣喜之情。B错误,“幸运”是因为天文学家
们“成为有史以来第一批‘看见’黑洞的人类
。C错误,体现人类好奇心和探索欲在科学探究
中的重要作用。
(2)①根据“这
个完全黑暗的神秘天体就像是一块阴影,隐藏在发光气体形成的明亮光环
内。在距离这个天体5500万
光年的一颗行星上,人类用巨大的望远镜接收到长途跋涉而来
的天文信号,从而勾勒出这个被称为黑洞的
天体模样。”可推至“手心”指的是天体的范围。
②本题考查列数字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参与机构
和科学家多、观测点分布广、观测
时间短、分析精准、分析时间长等数据,结合整个句子来看,作者通过
举这些数据,来具
体强调了该科学计划的复杂性,突显了科学家的智慧和执着努力。
(3)此题要联系上下文内容,看这句话与哪一处衔接最紧密, 因为爱因斯坦的话,重在
强调科学探索
永无止境,且说的是“将伴随未来更多的科学探索”,与文末对未来提出希冀
相契合。
(4)根据“首张黑洞照片,是对人类好奇心和探索欲的褒奖和回馈。”“来自遥远宇宙的信
号像雷声中的蝉鸣,仅有好奇心还不足以分辨,还需要科学的智慧和执着的努力。”“用探
索之心总可以
发现新的世界、做出伟大的壮举。”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⑴ D;
⑵ ①黑洞(天体)的范围。②参与机构和科学家多、观测点分布广、观测时间短、分析
精准、分析时间长等内容强调了该科学计划的复杂性,突显了科学家的智慧和执着努力。
⑶
放在(丙)处。因为爱因斯坦的话,重在强调科学探索永无止境,且说的是“将伴随未
来更多的科学探索
”,与文末对未来提出希冀相契合。
⑷ ①人类以往的好奇心(探索欲)是会得到褒奖的;
②科学家执着努力是有回馈的;③
未来,人类用探索之心必能发现新世界、做出伟大壮举的信心。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
粗
知大意,理清基本思路,概括主旨;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相关
的句子,仔细辨析
,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
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
误。
⑵①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文章,理解
文章内容,然后锁定答案区域并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②本题考查分析列数据
说明方
法作用的能力。说明文中列数据能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
说服力。答题时要结
合具体语句分析。
⑶本题考查衔接句子的能力。答题时要结合上下文内容进行分析答题。
⑷本题考查提取并概
括内容的能力。这类题目答题技巧:①要根据题目的指向意义,明
确在文中搜索内容的范围;②有些内容
,直接在提取范围中摘录即可获取,但有的内容不
是直接传递的,而需对该确定范围的内容进行归纳、整
合后才能获得;③将提取的内容进
行优化与整合,最后以简洁、恰当的语言加以归纳。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鲨鱼是海洋系统的“整容师”
柳静
①鲨鱼是海洋中的庞然大物,也是食肉类的凶猛鱼类,号称“海中狼”
。可是,最近它被
贴上了“整容师”的标签,因为它可以改变海洋中很多鱼的眼睛和尾鳍的尺寸。听到这
些,
你是否感到十分惊讶呢?
②原来,在海洋系统中,许多小鱼都有着较大
的眼睛和有力的尾鳍,帮助它们及时发现
并快速躲避鲨鱼的攻击与吞食。尤其在鲨鱼出没捕食的低光环境
下更是如此:一定尺寸的尾
鳍可以保证鱼类突然加速游动,以此来远离鲨鱼的追捕。但是,在2018年
1月,西澳大利
亚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发现,近年来由于人类对鲨鱼的大量猎杀,导致多种鲨
鱼濒临灭绝。鲨鱼数量的减少,使得其他鱼类的生存得到了暂时的和平安稳,导致它们的
形态也
正在发生明显的改变,如眼睛变小,尾鳍变小。因此,鲨鱼就成了海洋系统里的“整
容师”。
③研究人员对澳大利亚西北海域罗利沙洲和斯科特礁两个珊瑚礁系统中7种不同的鱼类
专门进行了对比分析。这两个珊瑚礁有着相似的自然环境,但不同的是,罗利沙洲禁止捕
鱼,鲨鱼数量比
较稳定,而斯科特礁允许对鲨鱼进行商业捕捞,且已经特持续了一百多
年。研究人员分别在两个珊瑚礁海
域进行了采样捕捞,并测量出了所捕捞鱼的体长、体
宽、眼部和尾鳍大小。结果发现,与罗利沙洲的鱼类
相比,斯科特礁同种鱼类的眼睛尺寸
小46%,尾鳍尺寸小40%。
④研究
人员解释说,人类捕捞鯊鱼使其数量减少,会造成一系列生态后果,小鱼的的眼
睛及尾鳍
尺寸等发生变化仅仅是一个方面,其实,鲨鱼数量的减少还在悄悄地影响着其他
海洋生态系统。
⑤首先,鲨鱼数量的大幅度减少,那些体弱多病,基因突变导致畸形的鱼,就不会及时
被消灭,进化过程中的优胜劣汰也不能更好地延续下去。那些没有被吃掉的弱鱼,病鱼就
会一直繁殖下去
,直到基因退化,这不利于种群的健康发展,对整个海洋生物多样性,优
化性将是一个致命打击。
⑥其次,鲨鱼数量的大幅度减少,将使海洋生态环境无法正常维持,水质环境会进一步恶化。因为,鲨鱼是海洋系统名副其实的“清道夫”。它可以通过清理腐烂的大型海洋动物
尸体,来
净化海洋生态环境。
⑦由此看来,鲨鱼在保持海洋生态系统平衡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
角色,称它为海洋系统
的“整容师”一点儿也不为过。
(选自《知识窗》,2018年第4期,有删改)
(1)鲨鱼在保持海洋生态系统平衡中发挥了哪些方面的作用?
(2)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阅读下列句子,按要求作答。
①其实,鲨鱼数量的减少还在悄悄地影响着其他
海洋生态系统。(为什么用“悄悄”一
词?)
②鲨鱼是海洋系统名副其实的“清道夫”。(“清道夫”一词有何表达效果?)
(4)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文章内容,写出探究结论。
【链接材料】人们做梦也不会
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狼吃掉
一一些鹿,使森林中的鹿群不会发展得太快
太多,森林就不会被鹿群糟蹋得这么惨;同时
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这反过来帮了鹿的忙,解除了传染病
对鹿群的威胁。
(选自专题《狼》,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答案】 (1)①可以改变海洋中很多鱼的眼睛和尾鳍的尺寸;②维护海洋生态平衡,有
利种
群的健康发展;③净化海洋生态环境,改善水质。
(2)作比较,列数字。通过斯
科特礁和罗利沙洲的比较和数字,准确地说明了鲨鱼对海洋
中许多鱼的眼睛和尼鳍尺寸的影响。
(3)①“悄悄”一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鲨鱼数量的减少对其它海洋生物系统的影响缓慢的
过程
,表明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②清道夫原指清扫马路的工人,文中生动形象地表现
了鲨鱼清扫海洋腐烂
大型动物尸体,净化海洋环境的作用。
(4)狼捕杀鹿遏制了鹿的大量繁殖对草原森林的破坏
,狼捕杀的多数是病鹿,从而避免了
传染病在鹿群中传播,让鹿群能健康地繁殖发展,维护了生态平衡。
说明人不能破坏生态
平衡,否则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解
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
选的方向,即挑选
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
作答。鲨鱼在保持海洋生态系统平
衡中的作用:①可以改变海洋中很名鱼的眼睛和尾鳍的
尺寸。②维护海洋生态平衡,有利种群的健康发展
。③净化海洋生态环境,改善水质。
(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解答
此类题型,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
征,然后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来分析说明方法,然后
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者文段的内容所
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作用即可。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
作比较,列数字的
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鲨鱼对海洋中许多鱼的眼睛和尼鳍尺寸的影响。
<
br>(3)本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与生动性的理解。解答此题时,要结合题干的要求,在
文中找
出能够充分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生动形象的例子,加以分析即可。最好先解
释这个词语的意思,再
说出该词运用好的原因,然后答出所体现的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悄
悄”表明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清道夫”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鲨鱼清扫海洋腐烂大型动物尸
体,净化海洋环境的作用。
(4)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原文和几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找
到几则材料关
注的共性问题,加以整合,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一条最主要的信息。说明
人不能破坏生态平衡,否则会
带来严重的后果。
故答案为:(1)①可以改变海洋中很名鱼的眼睛和尾鳍的尺寸;②维护海
洋生态平衡,
有利种群的健康发展;③净化海洋生态环境,改善水质。
(2)作比较
,列数字。通过斯科特礁和罗利沙洲的比较和数字,准确地说明了鲨鱼对海洋
中许多鱼的眼睛和尼鳍尺寸
的影响。
(3)①“悄悄”一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鲨鱼数量的减少对其它海洋生物系统的影响
缓慢的
过程,表明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②清道夫原指清扫马路的工人,文中生动形象地表现
了鲨鱼清扫海洋腐烂大型动物尸体,净化海洋环境的作用。
(4)狼捕杀鹿遏制了鹿的大量繁
殖对草原森林的破坏,狼捕杀的多数是病鹿,从而避免了
传染病在鹿群中传播,让鹿群能健康地繁殖发展
,维护了生态平衡。说明人不能破坏生态
平衡,否则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点评】(
1)这道题考查概括说明内容,本文提取段落的中心句即可,第1、2、3、4
段,可以改变海洋中很名
鱼的眼睛和尾鳍的尺寸;5段,维护海洋生态平衡,有利种群的
健康发展;6段,净化海洋生态环境,改
善水质。
(2)这道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能力。解答时要知道说明方法的种
类:分
类别,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要知道每种说明方法的标志,做题时
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看说
明了事物什么特
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运用作比较,列数字,准确地说明
了鲨鱼对海洋中许多鱼的眼睛和
尼鳍尺寸的影响。
(3)说明文语言准确性与生动性体现在具体的词句中,说明文语言以科学
、严谨、准确为
根本要求,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语言的准确性,最本质的要求是符合客观事
实。但是生动语言也是准确说明的必要补充,打比方,摹状貌等方法就起到这样的作用。
“悄悄
”一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鲨鱼数量的减少对其它海洋生物系统的影响缓慢的过程——
准确性。②清道夫,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鲨鱼清扫海洋腐烂大型动物尸体,净化海洋环境的
作用——生动性。
(4)根据说明文内容,连接探究材料,这种题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要让学生对所给
材料有准确
地把握,然后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再迁移到文段中来。思考角度:就
材料回答问题、阅读材料后
受到的启示、感想、从材料出发,或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扩
散联想到其它方面。答题要
点:狼捕杀病鹿避免了传染病在鹿群中传播,让鹿群能健康地
繁殖发展,维护了生态平衡。启示启发:人
不能破坏生态平衡,否则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10.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亚洲狮的困境
①
提起狮子,多数人只会想到非洲,但其实狮子直到10万年前还是地球上分布范围最
广的大型陆地动物之
一,足迹遍布全世界。随着人类走出非洲并迅速扩张,美洲、欧洲和
东亚的狮子先后遭到灭绝,南亚和西
亚则直到数百年前还一直有狮子活动。事实上,古罗
马斗兽场用到的狮子大都来自西亚,欧洲角斗士们是
在和亚洲狮做生死搏斗。
②亚洲狮虽然杀死了不少角斗士,但最终还是败给了人类。
目前全亚洲只有印度还能找
到野生的亚洲狮,它们全都生活在位于古吉拉特邦的一个名为“吉尔”(Gi
r)的野生动物保
护区内。2017年进行的一次狮群普查显示,该保护区内生活着大约600头狮子,
种群数量
基本稳定。
③2018年9月,有人在保护区发现了两头幼狮的尸
体,虽无明显外伤,但保护区工作人
员坚持认为这属于偶发事件,不值得大惊小怪。没想到,此后的3周
时间里保护区内陆续
发现了23头死狮子,其中7头死于保护区东南角的一小块森林内。这下官方无法再
用“自
然原因”来解释了,只能立刻采取措施,将那片森林里剩下的19头狮子全部抓住并隔离起
来。两个月之后,这19头狮子中的16头也死了,只剩下3头还活着。
④尸检显
示,一种名为“犬瘟热”的病毒(CVD)很可能是罪魁祸首。那场“狮瘟”杀死了
1000多头非洲狮
,大约相当于塞伦盖提大草原狮群总数的30%。随后进行的DNA测序结
果证明,此次印度犬瘟热病毒
和上次东非流行的犬瘟热病毒属于同一个品种,很可能就是
从东非传过来的。
⑤看过《动物王朝》的读者一定记得,狮子是群居动物,吃喝拉撒都在一起,所以传染
病很容易在狮群中
传播开来。吉尔保护区的狮群密度又非常大,危险系数就更高了。该保
护区的总面积只有1400平方公
里,专家估计最多只能养活300头狮子,目前的密度是这
个数字的两倍,属于严重超载。
⑥这个状态之所以还能维持下去,主要原因在于保护区周边居民饲养了很多家畜,它们
为狮子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食物来源。
⑦问题在于,家禽家畜一直是传染病最主要
的源头,不但人类传染病如此,狮类传染病
也一样。这个“犬瘟热”很可能来自印度村民家里养的狗,这
些喜欢到处乱跑的家狗一直是
亚洲狮的重要食物来源。
⑧还有一个危险因素
值得一提,那就是亞洲狮的免疫系统很可能出了问题。吉尔保护区
建于20世纪初期,当年有位库曾勋爵
(LordCurzon)来吉尔森林打猎,发现这里居然还有
活着的亚洲狮,但总数已不足20头,这
位英国贵族建议当地土司立即建立保护区,这才保
住了亚洲狮最后的香火。由此说来,今天的这600头
亚洲狮都是当年那十几头狮子的后
代。早有研究显示 ,
近亲后代的免疫系统往往有缺陷,对传染病的抵抗力很低。
⑨为了保护亚洲狮的基因
纯洁性,我们不可能通过引入非洲狮的办法来增加遗传多样
性,只能想办法改善它们的居住环境,来减轻
突发性的自然事件给它们带来的威胁。为了
防止出现意外,国际动物保护学界一直呼吁将亚洲狮引入周边
一些省份去,印度北部的几
个自然保护区也早已做好了接收的准备,但古吉拉特邦政府一
直将亚洲狮视为该邦的骄
傲,拒绝将亚洲狮迁往他处。
⑩在环境和政治的双重压力下,亚洲狮身处困境,不知能否挺过这一关。
(有删改)
(1)第④段画线句子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第⑥段加下划线词语“这个状态”指的是什么?
(3)第⑧段中画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4)下面句子中的加下划线短语“早有研究显示”能否删去?为什么?
早有研究显示,近亲后代的免疫系统往往有缺陷,对传染病的抵抗力很低。
(5)从全文来看,你觉得亚洲狮面临的“困境”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答案】 (1)列数字和作比较。举具体的数据,并将塞伦盖蒂大草原上因“犬瘟热”死亡
的
狮学数量与塞伦盖蒂大草原狮群总数进行比较,准确地说明了“犬瘟热”病毒的巨大破坏
力。
(2)吉尔保护区的狮群密度非常大,属于严重超载。(意思对即可)
(3)承上启
下(过渡)。承接上文中对家养犬给亚洲狮带来传染病等的阐述(外因),引
出下文对亚洲狮自身免疫系
统缺陷及其带来的危险的阐述(内因)。
(4)不能。“早有研究显示”说明这个结论是经过
研究证实的,并非毫无根据的推断。删去
后与原意不符,加点短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与准确性。
(5)①保护区狮群密度非常大,传染性病毒易传播;②近亲繁殖,免疫系统有缺陷,对传染病抵抗力很低;③保护区政府不愿意将亚洲狮迁往他处。
【解析】【分析】(
1)“那场‘狮瘟’杀死了1000多头非洲狮,大约相当于塞伦盖提大草原
狮群总数的30%。随后进
行的DNA测序结果证明,此次印度犬瘟热病毒和上次东非流行的
犬瘟热病毒属于同一个品种,很可能就
是从东非传过来的”举具体的数据,并将塞伦盖蒂大
草原上因“犬瘟热”死亡的狮学数量与塞伦盖蒂大草
原狮群总数进行比较,准确地说明了“犬
瘟热”病毒的巨大破坏力。据此分析即可。
(2)对“这种状态”的理解,需要结合“吉尔保护区的狮群密度又非常大,危险系数就更高
了。该保护
区的总面积只有1400平方公里,专家估计最多只能养活300头狮子,目前的
密度是这个数字的两倍
,属于严重超载”进行具体理解,主要是吉尔保护区的狮群密度非常
大,属于严重超载。
(3)“还有一个危险因素值得一提,那就是亞洲狮的免疫系统很可能出了问题”在全文中
起
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中对家养犬给亚洲狮带来传染病等的阐述,引出下文对亚
洲狮自身免疫系统
缺陷及其带来的危险的阐述,具体阐释即可。
(4)“早有研究显示”说明这个结论是经过
研究证实的,并非毫无根据的推断,这是不能
删去的,“早有研究显示”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与准
确性,能够使得表达更为准确。
(5)结合“看过《动物王朝》的读者一定记得,狮子是群
居动物,吃喝拉撒都在一起,所
以传染病很容易在狮群中传播开来”“由此说来,今天的这600头亚洲
狮都是当年那十几头
狮子的后代。早有研究显示,近亲后代的免疫系统往往有缺陷,对传染病的抵抗力很
低”“为了防止出现意外,国际动物保护学界一直呼吁将亚洲狮引入周边一些省份去,印
度
北部的几个自然保护区也早已做好了接收的准备,但古吉拉特邦政府一直将亚洲狮视为该
邦的
骄傲,拒绝将亚洲狮迁往他处”等句子可以进行具体概括。
故答案为:(1)列数字和作比
较。举具体的数据,并将塞伦盖蒂大草原上因“犬瘟热”死亡
的狮学数量与塞伦盖蒂大草原狮群总数进行
比较,准确地说明了“犬瘟热”病毒的巨大破坏
力。
(2)吉尔保护区的狮群密度非常大,属于严重超载。
(3)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
中对家养犬给亚洲狮带来传染病等的阐述(外因),
引出下文对亚洲狮自身免疫系统缺陷及其带来的危险
的阐述(内因)。
(4)不能。“早有研究显示”说明这个结论是经过研究证实的,并非毫
无根据的推断。删
去后与原意不符,加点短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与准确性。
(5)①保护区狮群密度非常大,传染性病毒易传播;②近亲繁殖,免疫系统有缺陷,对
传染病抵抗力很
低;③保护区政府不愿意将亚洲狮迁往他处。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常见的说明方法
及其作用的分析能力。做题时首先要了解说
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
数字、打比方)及特征,然
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看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
方面来表达
其作用。
(2)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做题时,一要明
确词语原义,二要揣摩词语
语境义,三要紧密联系文章内容,四要联系文章主旨。
(3)此题考查重要句子的作用的能力。句子的作用要根据其所居的位置来判断。文章中
间的句段连接着
上下文,所以有承上启下或承接上文或引起下文的作用,并为故事情节的
发展做铺垫。一般从内容和结构
两方面来回答。
(4)此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色。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往往体现在一些副
词、连词、形
容词、数量词以及限制性词语和短语上,说明文语言强调准确、明白、简洁是为了能更好<
br>地说明事物的特征,阐述事物之间的联系。另外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还是要抓住根本的
一条,即
客观地、确切地反映事物的真实面貌,明白地、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
(5)此题考查学生
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及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
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
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
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
加以概括提炼。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
在中国人眼里,获得四代、五代同堂的经历,才算是达到了人生最幸福的境界。从人
类进化的历史上看,
这不仅仅是中国人的幸福观,更是整个人类的幸福观。
②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别说
是四代、五代同堂,就是三代同堂,也曾经是人类一个很
遥远的梦。
③前不
久,人类学家对原始人的牙齿化石进行了研究,发现在13万年前,没有一个人
的寿命超过30岁,而这
正是他们变成祖父母的年龄。在这个年龄之前,他们的孙辈们还没
有出生,所以他们不可能实现三代同堂
的美梦。但当人类学家着眼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欧
洲人时,竟然发现老年人和年轻人的比例是2:1,这
意味着此时有很多人已经可以见到他
们的孙辈出生。换句话说,直到大约3万年前,多数
人类祖先圆了三代同堂的美梦。
④人类学家指出,人类能圆三代同堂的美梦,是一个
很伟大的进步,它对促进人类飞速
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⑤早些时候,以色
列研究人员利用遗传学技术,从非洲克瓦人、桑人等土著人身上采集
了600多个完整的线粒体DNA基
因组样本。通过样本对比,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约7万
年前,人类一度濒临灭绝,只剩下2000来人
。但为什么没有灭绝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
那时剩余的人类生存能力很强,因而平均寿命也比较长,超
过30岁的人已经出现了,这说
明三代同堂的现象已经出现了。这让祖父母们可以把传统狩猎技术等知识
传授给后代。无
疑,这些知识武装和保护了后代。正是凭借这些,人类才最终走出濒临灭绝的险境,又重
新发展壮大起来。因此,我们可以说三代同堂的最大作用是增强了人类自身抵抗灭绝风险
的能力
。
⑥最新的研究表明,在现代人身上,也能看到三代同堂对人类发展的切实帮助。美
国生
物举家发现.与孙辈生活在一起的老人更加积极乐观,也愿意参加体育运动,他们得病的
几
率比那些不能与孙辈一起生活的人要低20%.而他们的孙辈则更活泼,更健康.反应也
更快。这说明,
三代同堂对促进人类自身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而这种作用
在早期人类社会中,意义更重大
,好处也更多。
⑦但由此也引发了一个新鲜有趣的问题:如果未来人类能够实现六代
、七代同堂的美
梦,那么它还会促进人类社会的迅猛发展吗?现在看来,我们还不能在人类寿命延长与人
类社会迅猛发展之间简单划等号,因为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明显
阻碍。
但不管怎样,我们都必须承认,人类历史上的三代同堂确实对人类社会发展起到了
不可磨灭的促进作用。
(选自《大科技》,有删改)
(1)选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2)请简要说明④⑤⑥三个自然段的顺序不可以调换的原因。
(3)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人类学家对原始人牙齿化石的研究表明,13万年前没有一个人寿命超过30岁。
B.以色列研究人员利用遗传学技术,从非洲土著人身上采集基因样本进行研究。
C.研究表明,与孙辈生活在一起的老人更加积极乐观,他们的孙辈更活泼健康。
D.人类寿命不断延长,对人类未来社会的迅速发展将完全发挥积极的作用。
【答案】 (1)三代同堂对社会(或人类)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2)④段与⑤⑥
段在结构上是总分关系(或是由概括到具体的逻辑顺序);另外第⑤
段和第④段的说明内容是按照从原始
人到现代人的顺序说明的(或按照“研究”的时间顺序
说明的)。
(3)D
【解析】【分析】(1)通读全文,梳理脉络,分清层次,综合考虑,提取要点,找到关键<
br>句分析,如“人类能圆三代同堂的美梦,是一个很伟大的进步,它对促进人类飞速发展起到
了重要
作用”“我们可以说三代同堂的最大作用是增强了人类自身抵抗灭绝风险的能力”“三
代同堂对促进人类
自身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等句,即可整理出正确答案:三
代同堂对社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
(2)④段总说三代同堂对促进人类飞速发展的重要作用;⑤⑥段分别说
明“三代同堂的
最大作用是增强了人类自身抵抗灭绝风险的能力”“三代同堂对促进人类自身的健康发展
起
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⑤和⑥也是按时间顺序说明的。
(3)D“将完全发挥
积极的作用”说法过于绝对,原文⑦段原句为“我们还不能在人类寿命
延长与人类社会迅猛发展之间简单
划等号,因为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
一个明显阻碍”。
故答案为:⑴ 三代同堂对社会(或人类)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⑵ ④段与⑤⑥段
在结构上是总分关系(或是由概括到具体的逻辑顺序);另外第⑤段
和第④段的说明内容是按照从原始人
到现代人的顺序说明的(或按照“研究”的时间顺序说
明的)。
⑶ D
【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说明文说明中心的作用。答题时首先要通读全文,然后明确说明
对象及
特征,最后再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概括作答。
⑵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说明文说明顺序
的能力。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
序、逻辑顺序,把握说明文的说明顺序,需要理解各部
分的说明内容,然后再根据说明内
容判断所使用的说明顺序。说明顺序明确之后,能不能换就一目了然了
。
⑶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是说明文常有的题型,这样的题非常简单,答题时
首先要整体了解文章内容,然后再从中筛选出与题目中有关的句子,分析其有无差别即可
正确答
题。
12.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小题。
5G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①2018年,我国多地开展5G试点。以高速率
、高可靠、低时延、超大数量终端网络为
特点的5G,正在走入我们的生活。5G时代来临,普通用户将
收获哪些红利,又需要做好
什么准备?
②5G+上网,超快网速需设备升级
。每秒传输10GB,相当于1秒钟能下载一部高清电
影,速度是4G网络的100倍……从4G到5G
的升级,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意味着用户上网
体验的大升级。用户可以轻松在手机上看高清电影,玩VR
(虚拟现实)游戏更加流畅真
实。
③铺设5G网络,需要大量基础设施投入
。为了获得更快传输速率,需要建设数量更
多、密度更大的5G基站,基站设备、天线选址建设、优化调
试等方面,都需要比4G高得
多的资本投入。
④对于用户来说,目前的主流
手机均不支持5G,用户想“尝鲜”,先得换一台新手机。预
计我国将在2019年下半年生产出第一批
5G手机。想要升级换代,还得耐心等待。
⑤5G+出行,无人驾驶应安全第一。湖
北一司机对无人驾驶技术既兴奋又忐忑。一方
面,司机变乘客,解放了双手;另一方面,把生命安全拱手
交给看不见、摸不着的人工智
能,总是不太放心。今年3月,中国电信、中兴通讯、百度公司在雄安新区
完成国内首个
基于5G网络实况环境下的无人驾驶车测试。测试中,无人车转向、加速、刹车不在话下,未来,无人车还将针对红绿灯信息、天气信息、路面情况处理等接受一系列测试。
⑥今年4月,重庆宣布将建立基于分级自动驾驶的智慧交通及自动驾驶演示验证
与示范
平台。5月17日,工信部相关人士提出将在5G和车联网领域推动人工智能应用。
⑦5G+家居,还可以提升智慧生活家居体验。业内人士指出,5G网络地址数量大,允许每个人都拥有很多台物联网设备,5G网络的功耗又相对较低,能保障较长的续航时间,加
之网络延
迟小、出错概率小,因此为智能家居等物联网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⑧有网友担心,
到了5G时代,很多智能家居由手机操控。如果发生手机丢失、手机信
息泄露,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后
果不堪设想。
(1)选文主要从________几个领域说明了5G时代来临之前我们应该先做好准备。
(2)5G来了,对于普通用户来说需要做什么准备?
(3)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一个横线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
每
秒传输10GB,相当于1秒钟能下载一部高清电影,速度是4G网络的100
倍……________
、________
(4)阅读下面链接的材料,回答问题。
【链接
材料】智能家居是在互联网影响之下物联化的体现。智能家居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家
中的各种设备(如音视
频设备、照明系统、窗帘控制、空调控制、安防系统、数字影院系
统、影音服务器、影柜系统、网络家电
等)连接到一起,提供家电控制、照明控制、电话
远程控制、室内外遥控、防盗报警、环境监测、暖通控
制、红外转发以及可编程定时控制
等多种功能和手段。与普通家居相比,智能家居不仅具有传统的居住功
能,兼备建筑、网
络通信、信息家电、设备自动化,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交互功能,甚至为各种能源费用节
约
资金。
①通过阅读选文和连接材料,说说5G对于智能家居的发展起什么关键性作用?
②请举出一个智能家居的例子。
【答案】
(1)5G+上网、5G+出行、5G+家居
(2)用户想“尝鲜”,得先换一台新手机。
(3)列数字;作比较
(4)①5G网络功耗较低,续航时间较长,网络延迟小、出错概率小,能为智能家居发展
提供技术
保障。②家中安装视频健康设备,远程监控家里的一切。定时电饭煲,定时自动
煮饭。
【解析】【分析】(1)据第②段“5G+上网,超快网速需设备升级”第⑤段“5G+出行,无
人驾驶应安全第一”第⑦段“5G+出行,无人驾驶应安全第一”,抽取关键词即可。
(
2)据第④段“对于用户来说,目前的主流手机均不支持5G,用户想‘尝鲜’,先得换一台
新手机”,
抽取关键词句即可作答。
(3)本句例举“10GB”“100倍”等数据,属于列数字的
说明方法;“速度是4G网络的100
倍”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4)①本题考
查文本内容和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本题据第⑦段“5G网络的功耗又相对
较低,能保障较长的续航时间
,加之网络延迟小、出错概率小,因此为智能家居等物联网
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抽取关键词句即可概括
。②本题考查列举事例。本题可根据材料对
智能家居的定义和范畴介绍,举出事例。将家里的空调与WI
FI连接,进行远程开关机等操
作。
故答案为:⑴
5G+上网、5G+出行、5G+家居
⑵ 用户想“尝鲜”,得先换一台新手机。
⑶ 列数字 、作比较
⑷ ①5G网络功耗较低,续航时间较长,网络延迟小、
出错概率小,能为智能家居发展提
供技术保障。②家中安装视频健康设备,远程监控家里的一切。定时电
饭煲,定时自动煮
饭。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信息的筛选和整合的能力,解答此
题要求考生整体感知文中,
理解文中的内容,抓中心语句进行回答。
⑵本题考查的
是考生对文中内容的理解能力。要求考生整体感知文中,理解文中的内容,
结合题干的要求,确定答题的
范围,找中心语句进行回答。
⑶本题考查说明文说明方法的理解。要求考生在平时掌握说明
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注意对
语句的辨析和理解。
⑷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和材料
的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抓中心语句,抽取
关键词语进行概括。
13.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小题。
苏州园林
①设计
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
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
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
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
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
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
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
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
在画图中”的实
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
如
在画图中”的。
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
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
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我想,用
图画来比方,对
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
的。
③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
林池沼宽畅,就
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
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④苏州园林栽种和修
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和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
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
四季不感到寂寞。
⑤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
着,层次多了,景致
就见得深了。
(1)本文是一篇介绍园林建筑艺术的说明文。采用了哪种说明顺序?
(2)文章中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
(3)文章第③段“水面假如成
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中的划线词语“往往”能否删掉?为
什么?
(4)文章第②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答案】 (1)逻辑顺序。
(2)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不能删掉
。“往往”是就一般情况而言,符合实际情况。“往往”一词的使用,体现了说
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
性。
(4)打比方。说明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原因。
【解析】【分析】(1)本文从整体到局部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属于逻辑顺序。
(2)通读全文,在第①自然段中我们不难找出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
站在哪个点上,
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阁画。
(3)原句强调“大多是这样,但又不全是”这一层意思,“往
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
性。
(4)画线句把“园林”比作“美术画”,这是
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说明了苏州园林不讲究
对称的特点。
故答案为:⑴
逻辑顺序。
⑵ 不能删掉。“往往”是就一般情况而言,符合实际情况。“往往”一词的使
用,体现了说明
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⑶ 不能删掉。“往往”是就一般情况
而言,符合实际情况。“往往”一词的使用,体现了说明
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⑷ 打比方。说明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原因。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说明文说明顺序的
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整体感知文章,理
解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注意文章的结构安排。同时
要求考生在平时掌握说明文
常见的说明顺序。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内容的理解,要求
考生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在熟读文章的
基础上进行分析理解。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说明文语言的特点的理解和把握,注意掌握基本的答题模式。
⑷泥土考查
的是说明方法的理解和判断。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掌握基本的说明方法,对语句
准确判断。结合语句的内容
进行分析。
14.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低头族”,你错过了什么
①好莱坞动画大片《机器人总动员》中,描述了
公元2700年时人们的生活:那时的人
类文明高度发达,但由于过度依赖智能设备,人们都变成四体不
勤的大胖子,每时每刻面
对的只有一个支在他们眼前的电脑屏幕。除了和屏幕对话,他们不懂得如何与其
他人交
流,甚至离开屏幕就几乎无法生存……他们就是传说中的“低头族”。
②事实上,世界各地智能手机普及之处,地铁里、公交车上、工作会议上、课堂上、餐
桌上、排队时,甚
至驾车时,总有很多人低着头,手里拿着手机或是平板电脑,手指在触
摸屏上来回滑动,所有的注意力都
集中在手中发亮的方寸屏幕上,对身边的世界漠不关
心。
③首都师范大学心
理咨询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77%的人每天开机12小时以上,
33.55%的人24
小时开机,65%的人表示“如果手机不在身边会有些焦虑”,超过九成的人
离不开手机。智能手机带来
的负面作用,现在己经开始显现了。
④发表在《验光和视觉科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
指出,人们通过手机阅读文本信息或上
网时,眼睛会比手里拿着一本书或一张报纸离得更近,这意味着,
眼睛聚焦手机图文更费
劲,更容易导致头痛和双眼疲劳等问题。
⑤长时间使
用智能手机,会导致眼部结膜血管充血,甚至出现刺痛、流泪、畏光等症
状。而长期低头看手机还会引起
颈椎问题,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低头就可引起颈部的疲
劳,时间长久会引起椎间盘退型性病变、骨质增
生,进而压迫血管和神经。此外,长期玩
手机还会引起失眠、听力下降、手指肌腱炎等健康问题。
⑥因专注于手机而引发的各类事故早已不是新闻。研究表明,走路玩手机导致人们左右看的几率减少了20%,遭遇交通事故的几率增加了43%。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一项统计
显示,
因专注于手机而导致的伤害事件近年来明显上升。2007年有600名行人因看手机而
受伤,2010
年这个数字增加到1500人 ,
研究学者警告说:如果这一趋势继续发展的话,
类似的伤害事件将在未来5年增长一倍。
⑦埋头于网络世界,带来的不仅是对身体的伤害,还有对人们精神世界的影响。2012年10月,青岛市民张先生与弟弟妹妹相约去爷爷家吃晚饭。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
说说话,
但面前的孩子一个个拿着手机玩,老人受到冷落后,一怒之下摔了盘子离席。
⑧有媒
体评论称:老人摔盘离席是现代社会生活的一个典型切片,手机引发的各种情感
危机,在社会的各个角落
里不断重复上演。沉醉于手机的虚拟空间,消解了社会伦理,致
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隔阂。“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站在你面
前,你却在玩手机。”网上广为流传的这句话,反映了
人们对人际交往中手机这个角色的复
杂心态。
(1)第①段写好莱坞动画大片《机器人总动员》,其用意是什么?
(2)请分析第段⑥画线句子使用了说明方法及作用。
(3)下列对文本信息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低头族”除了和屏幕对话,不懂得如何与其他人交流,甚至离开屏幕就无法生存。
B.智能手机带来的负面作用,现在显现已过。
C.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只会导致
眼部结膜血管充血,甚至出现制痛、流泪、畏光等症
状。
D.第⑤段紧接第④段的研
究结论,具体说明长期进行手机阅读导致的健康危害,第⑥段
写的是因专注于手机而引发的各类事故情况
。可见两段的顺序不能调换。
(4)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手机阅读”的看法。
【答案】 (1)一是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二是引出本文说明对象——低头族。
(
2)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专注于手机而导致的伤害事件
明显上升。
(3)D
(4)略
【解析】【分析】(1)结合具
体文章分析,选文开头由好莱坞动画大片《机器人总动员》
写起,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引出对“低
头族”的说明。
(2)句中“2007年有600名行人因看手机而受伤,
2010年这个数字增加到1500人”表明
运用的是列数字和作比较。结合整个句子来看,作者通过举
这些数字和比较,来具体突出
说明专注于手机而导致的伤害事件明显上升的特点。
(3)A错误,与原文“甚至离开屏幕就几乎无法生存”不符。B错误,与原文“智能手机带
来的负面作
用,现在己经开始显现了。”不符。C错误,与原文“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会
导致眼部结膜血管充血,
甚至出现刺痛、流泪、畏光等症状。”不符。
(4)结合生活实际,围绕“手机阅读的利与
弊”来作答即可。如,与传统书籍相比,电子
书交互性更强,使用更便捷,检索起来也更容易,对读者吸
引力也更强。
故答案为:⑴
一是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二是引出本文说明对象——低头族。
⑵
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专注于手机而导致的伤害事件明
显上升。
⑶ D;
⑷示例:与传统书籍相比,电子书交互性更强,使用更便捷,检索起来
也更容易,对读者
吸引力也更强。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说明文重要文段作用
的能力。某一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就
是指该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有:引出说明内容或说明
对象,激发读者阅读兴
趣,发出号召等作用;而结构上通常有:总领全文、承上启下、照应前文等作用。
⑵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的分析能力。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作引用等。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了解
说明文的常
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的来分析说明方法,最后根据
文章的内容或者文段的内容
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作用即可。
⑶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说明结
构的能力。做这样的题,要把题目中各个选项
与原文有关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其说法是否与原文相
符,最后选出符合题意要求的
答案。而说明文的结构有并列式,总分式,递进式,结合说明内容分析其结
构之后,能否
调换就一目了然了。
⑷本题考查发表看法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理解文
章内容和观点的基础上再联系生活实际谈
自己的看法,注意要言之有理,言之有序。
15.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向大海也能要“药”
刘诗瑶
①前不久,由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和上海绿谷
制药联合研发的治
疗阿尔茨海默症新药“甘露寡糖二酸”(GV—971)顺利完成临床Ⅲ期试验,在新
药研制上迈
过了最关键的一步。该药物是从海藻中提取的海洋寡糖类分子,其新颖的作用模式与独特的多靶作用特征,为阿尔茨海默症药物研发开辟了新路径。
②海洋约占地球表面
积的71%,是巨大的生物资源库。以海洋生物和海洋矿物中的有效
成分为基础开发的药物就是海洋药物
。据中国海洋大学、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
验室学委会主任管华诗院士介绍,目前认识和开发的
海洋药物主要来自海洋生物资源。
③人类主要生活在陆地上,所研发的药物主要来源
于陆地,但使用多了,就有可能产生
耐药性。于是,人们将目光转向了浩瀚深邃的海洋。
④除了够新,海洋药物还够“奇”。据管华诗介绍,为了适应在深海环境中的生存、
繁
衍、防御等活动,深海生物进化出了独特的基因,耐寒耐热耐高压等,能够产生结构奇
特、活
性多样显著的海洋天然产物,它们为现代创新药物研发提供了重要结构信息,是肿
瘤、心脑血管疾病、免
疫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人类重大疾病药物先导化合物发现的重
要源泉。
⑤半个多世纪以来,全球共有13个海洋创新药物被批准上市,其中管华诗院士1985年
开发上市的我
国首个海洋新药藻酸双酯钠(PSS)就是其中之一。进入21世纪后,海洋药
物的开发和上市速度明显
加快,十几年间,先后有8个海洋药物被美国FDA(食品药品监
督管理局)或欧盟EMEA(欧洲药品
评估局)批准上市。到2016年,海洋药物的全球市场
达到86亿美元,已成为蓝色经济发展中的重要
一极。
⑥据了解,世界各国尤其是美国、日本及欧盟等国家纷纷制订相应计划,斥巨
资开发海
洋生物资源,海洋药物已经成为国际医药领域竞争的热点。
⑦但向大海要“药”,并不容易。
⑧首先是采样难。要“药”的第一步是到海里获取
海洋天然产物,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结构
特异而复杂,且含量极微。这需要深海设备的支撑,这对于任何国
家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
投入。其次是培养难,从海洋采集完生物资源,仅仅是完成了最前端步骤,还需在
陆地上
充分模拟海洋环境,对生物进行培养,延续研究。
⑨“再次是研发难
,从化合物到活性化合物、先导化合物、候选药物,最终通过Ⅰ、
Ⅱ、Ⅲ期临床试验形成市场上的药物,
链条上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让新药‘夭折’。”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杨献文研究员表示,若
无企业参与,单纯依靠高校和科研院所
很难进行新药研发。
⑩尽管困难重重
,我国科研人员和制药公司依然坚持不懈地进行海洋药物开发,并取得
了一定成果。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
研究所、中科院海洋所、中国海洋大学、中山大学等科
研院所及高校都是海洋药物开发的重要力量。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07月27日)
(1)文章第①段由“新药
‘甘露寡糖二酸’(GV-971)顺利完成临床Ⅲ期试验”说起,有什么
作用?
(2)总体上看,海洋药物具有什么特征?向大海要“药”又面临怎样的困难?
(3)体会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表达效果。
人类主要生活在陆地上,所研发
的药物主要来源于陆地,但使用多了,就有可能产生耐药
性。
(4)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分析其作用。
【答案】 (1
)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本文的说明中心(“说明内容”也可
以)——向大海也能要“药
”。
(2)海洋药物的特征:一是够新、二是够“奇”;面临的困难:一是采样难、二是研发难。
(3)“可能”表示推测(不确定),在句中的意思是陆地上研发的药物用多了,人类产生耐药性的可能性大,但并不完全肯定,避免绝对化,“可能”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意思对即
可)
。
(4)主要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通过具体的数字和列举“管
华诗院士开发的
海洋创新药”是13个别批准上市的药物之一的例子,准确具体地说明了半个世纪以来海
洋
药物的开发情况。
【解析】【分析】(1)此文开头以实验说起,说明了在
新药研制上迈过了最关键的一步,
引出对向大海也能要“药”的说明,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④段“除了够新,海洋药物还够‘奇’”作答。⑦段“但向大海要‘药’,并不容易。
”提示
了第二问的答题区域,在此段以下,不难找到⑧段“首先是采样难。”⑨段“再次是研发
难”。
(3)本句中的“可能”是估计、推测出来的,表示不确定,如果删去,则过于绝对化
,与事
实不相符。最后一定不要忘了强调: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4)句中“13个海洋创新药物”表明运用的是列数字,举“管华诗院士开发的海洋创新药”的
例
子,结合整个句子来看,作者通过举这些实例和数据,来具体准确地说明半个世纪以来
海洋药物的开发情
况。
故答案为:⑴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本文的说明中心(“说明内容”也可
以)——向大海也能要“药”。
⑵海洋药物的特征:一是够新、二是够“奇”;面临的困难:一是采样难、二是研发难。
⑶“可能”表示推测(不确定),在句中的意思是陆地上研发的药物用多了,人类产生耐药性的可
能
性大,但并不完全肯定,避免绝对化,“可能”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意思对即
可)。 ⑷主
要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通过具体的数字和列举“管华诗院士开发
的海洋创新药”是13个
别批准上市的药物之一的例子,准确具体地说明了半个世纪以来海
洋药物的开发情况。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说明文开头语段的作用的理解能力。考生要注意掌握说明文语
言的特点,结
合语境及说明对象进行分析。注意语言的位置及其内容。
⑵本题考查说明文说明对象特征的理
解与分析,考生要熟读文章,从文章中提取关键的信
息,找到相应的答案,难度不大。
⑶此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加强训练,掌握此类题型的答题
模式。
⑷本题考查说明文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和分析。考生要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能联系
具
体的语境分析其作用。考生要注意运用基本的术语进行回答。
16.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马家窑彩陶上的乐和舞
①当
瑞典学者安特生1921年在渑池县发现了仰韶文化后,推断这一文化并不是孤立
的。囿于他当时所具有
的彩陶知识,以及他以欧洲人的习惯性思维,认为这些陶器是从西
往东传播到中原地区的。因此,他溯着
黄河来到兰州寻觅,最后来到了临洮,终于在马家
窑村发现了一大批彩陶,时间要晚于仰韶文化,他把它
们命名为马家窑文化。
②在经过中外学者几十年的后继研究之后,终于认定中国的彩
陶是土生土长的文明,并
不是从外国传播过来的。安特生为这次考察写了一本书,题目叫《黄土的儿女》
,讲述四
千多年前黄土地上的儿女们,用音乐和舞蹈的形式来装饰自己的器具。
③使用黑色来装饰红色的陶器,这是马家窑彩陶的一大特色,红、黑两色并列而
形成的
艺术之韵在马家窑彩陶上被发挥到了(jí zhì)。马家窑陶器上的黑彩,装饰的面积之大,
前所未有,从器口到器底,几乎全部遮盖殆尽,有的甚至爬到了器口的内部,从而形成了
内彩,
具有了一种“满、平、匀”的装饰美。但是,绘器者又极有分寸,这种繁密的布局并
不令人感到窒息和不
快,反而给人一种“宽可走马,密不容针”的美。
④在彩陶的装饰上富有感情,这是
马家窑的彩陶留给人们的印象。密布于马家窑彩陶上
的,都是一些粗细相等、排列均匀的线条,它们刚健
粗放,富有强烈的动感和弹性,在器
物上组成了一幅幅旋转着的画面,犹如江河泻地,激浪奔腾,但在这
一个又一个的漩涡当
中,又会有一些空白的中心点,从而给人以静止的感觉。欣赏着马家窑的彩陶,犹如
在聆
听一首旋律感极强的乐曲,留给人的是一种音乐之美。
⑤马家窑彩陶具
有抽象的纹饰,这一特色形成的图案显得逼真传神。彩陶上绝大多数抽
象的纹饰是螺旋形的图案,有人认
为表现的是水流的涡漩,这些涡漩的样式多种多样:有
的呈带状的二方连续图案,有的呈四方连续图案,
有的是独立纹样,有的漩涡当中留下了
一些带点的圆圈,好像是溅起的泡沫。
⑥还有一些螺旋形的纹饰像是植物的叶子或花朵,它们互相组合,交织成了美丽的图
案,有的花叶中还画
有点状的果实。这表明,当时的马家窑人已经进入了农耕的时代,种
植业已经成为人们依存的主业,他们
通过对植物的崇拜来祈求五谷丰登。
⑦1973年,在马家窑地层的墓葬里,出土了
一件敞口的陶盆,就在这件器皿内沿,古人
用黑彩画了一圈三组人形的图案,每组五人,都留着辫发,手
牵着手,似乎在水滨的树丛
间欢乐歌舞。如果这只盆内装了水,水位线在四道横线处,那么就可以看到舞
蹈人物的美
丽倒影,犹如生活一般真实。
⑧马家窑彩陶上的乐和舞,是研究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富矿,也是华夏文明起
源和繁荣发展的历史见证。安特生在晚年坦承了自己
当年持“文化西来说”的错误,为自己
粗率的论断而道歉。
(1)根据拼音写汉字。
jí zhì(________)
(2)第①段列举瑞典学者安特生发现马家窑彩陶的过程,其作用是________。
(3)第⑤段加下划线词“绝大多数”能否去掉?为什么?
(4)下列选项不符合题意的一项是( )。
A.马家窑彩陶使用黑色装饰红色及具有抽象纹饰的特色。
B.马家窑彩陶上线条组成的画面给人极富动态的旋律美。
C.马家窑彩陶上螺旋形纹饰所形成的图案显得逼真传神。
D.安特生通过自己的研究承认了当年判断的错误并致歉。
(5)下列这段文字,应放在第①③⑤段中的哪一段结尾处?请阐述理由。
马家窑文化位于洮河之滨,濒水而居的人们常见的就是奔腾咆哮的洪水,对水有一种畏
惧和崇拜之情,当
然会把这常见的自然景观表现在他们的生活器皿之上。
【答案】 (1)极致
(2)安特生按照彩陶是从外国传播到中国的推断一路寻觅,引出了说明对象马家窑彩陶;
<
br>并与文章结尾(安特生道歉)呼应。(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3)不能。“绝大多数
”指数量比例很高。表明马家窑彩陶上抽象纹饰中表现水流漩涡的螺
旋形图案占比很高。此外,还应有少
部分像植物叶子或花朵的螺旋形纹饰不能排除在外。
删除就不能体现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
(4)B
(5)第⑤段结尾处。这段文字写了马家窑文化的地理位置及人们对水的情
感。这与有人
认为对彩陶上螺旋形图案表现的是多种水流涡漩的内容相一致。“当然”一句的推测与第⑤
段内容形成因果关系。
【解析】【分析】(1)
“极致”这个词平时用得不是很多,所以书写时要注意。平时对于
类似的这些词语要积累识记。
(2)第①段列举瑞典学者安特生发现马家窑彩陶的过程一方面引出说明兑现,同时激发
读者
阅读兴趣,另外这一情节与结尾的安特生承认错误相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突出了
我们祖先的智慧。据
此理解作答。
(3) “彩陶上绝大多数抽象的纹饰是螺旋形的图案”一句中的“绝大多数
”意思是“大部分”,
但不是全部,去掉后就变成了所有的,与事实不符,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
性。
(4)B项中“给人极富动态的旋律美”表述有误,应该是“给人的是一种音乐之美”
。故选
B。
(5)材料写到了马家窑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们对水的感情,这恰好与
第⑤段的内容相吻
合,第⑤段中的“有人认为表现的是水流的涡漩”,“好像是溅起的泡沫”与材料内容
相照
应。所以应该放在第⑤段最后。
故答案为:⑴ 极致
⑵
安特生按照彩陶是从外国传播到中国的推断一路寻觅,引出了说明对象马家窑彩陶;并
与文章结尾(安特
生道歉)呼应。(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⑶不能。“绝大多数”指数量比例很高。表明马家
窑彩陶上抽象纹饰中表现水流漩涡的螺旋
形图案占比很高。此外,还应有少部分像植物叶子或花朵的螺旋
形纹饰不能排除在外。删
除就不能体现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
⑷B
⑸ 第⑤段结尾处。这段文字写了马家窑文化的地理位置及人们对水的情感。这与有人认
为对
彩陶上螺旋形图案表现的是多种水流涡漩的内容相一致。“当然”一句的推测与第⑤段
内容形成因果关系
。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拼音写汉字的能力,注意结合语境和音节写成正确的汉字,
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判断汉字的写法。
⑵此题考查的是开头的作用。说明文开头
的作用通常有:引出说明对象,吸引读者,激发
读者阅读兴趣等。
⑶本题考查词语的准确运用,注意首先明确观点,然后结合语义明确词语表达的作用。
⑷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感知。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选项正误。
⑸此题考查的是材料
的作用。面对此类试题,首先看看所给的材料说明了什么内容,然后
看看与文章中哪个段落说明的内容一
致,就可以确定它的位置了。
1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形神兼备中国画
郭晓光
①中国画历史悠久,
在中国数千年的绘画发展史上,画家辈出,名作荟萃,在世界美术
领域绽放出璀璨的光辉。
②中国画有整套独特的表现手法,不追求形象的逼真,而着力于意境的表现,要求做到
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中国画主要以笔墨纸砚为工具,有“书画同源”之说。中国画的颜料
由天然的植物
或矿物制成。画作以水墨为主体色,也因常用朱红色和青色,所以又称为“丹
青”。
③中国画按照题材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④人物画是以人物为主体的绘画。从传世的人
物画作中,后人可以一窥中国古代帝王将
相的面容,还能看到仕女图表现的宫廷生活和风俗画中展现的市
井百态等。这些画作人物
形象惟妙惟肖,注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例如明代曾鲸的代表作《王时敏像》
,画作中
人物画得不大,线条流畅遒劲,形象栩栩如生;背景则大幅留白,突出了人物形象;同时
配以书法题字,更彰显了人物的精神气度。
⑤山水画是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对象
的画作。中国人自古以来就认为山水蕴含着天地
宇宙间无穷的奥妙,由此形成了独到的山水观。中国的山
水画常常运用散点透视法,利用
远近、高低的对比,营造出江山万里、山谷深邃的立体效果,极具空间感
。例如宋代山水
画的代表作《千里江山图》,这是一幅恢宏壮丽、色彩斑斓的巨幅山水作品,画卷长11.915米、高0.515米,画幅几乎是同时期《清明上河图》的两倍。此画以略带俯视的角
度横向展开全景式的大山大水,呈现出一派万象皆容的场景。画卷采用散点透视法,远近
距离分明,空间
层次清晰。在色彩表现上,该画以色调浓重的矿物颜料绘成,较同时期流
传下来的其他青绿山水画作都要
鲜艳。全画除青绿主色外,还以赭石来渲染山脚、天色,
并以笔墨线条皴染山石,使山峰的立体感和明暗
效果格外鲜明生动。元代书法家、鉴赏家
溥光和尚在此画题跋中称其“独步千载,殆众星之孤月也”。<
br>
⑥花鸟画主要以花草树木、禽鸟鱼虫为题材。花鸟画表现的是边、角、点的小景,注重
笔情墨趣。中国花鸟画并不只是纯粹的写生,而是紧紧抓住动植物与人的关系,表达画家
的思想
情感。所以,中国花鸟画重视形似但不拘泥于形似,更崇尚意境与情趣。例如南宋
赵孟坚的《春兰图》,
描绘了两株生于杂草丛间的幽兰,摇曳多姿,舒展飘逸。兰叶、花
瓣均以淡墨一笔绘出,笔法潇洒灵动、
柔中带刚,画面旷淡清幽、意蕴无穷。画中左方题
诗一首,以兰喻人。全图诗、书、画、印完美结合,表
现了画家洁身自好、清高脱俗的追
求。
⑦中国画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
。人物画表现的是人类社会的生活风貌,山水画表
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花鸟画则表现大自然的各种生
命状态。三者的结合,构成了中国
人对人生和宇宙的整体认识。画家们在创作时会自觉体现“天人合一”
的观念,这是中国人
对哲学思考的艺术表现,也体现了艺术的真谛。
⑧中国
画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将诗、书、印等元素与画结合,这些元素丰富了画面
的内容,提升了图画的境
界。中国画有壁画、屏风、卷轴、册页、扇面等多种画幅形式,
并以特有的装裱工艺装潢画幅,给人带来
更多的审美感受。
⑨领略中国画的魅力,不仅要欣赏画面,还要从古人的妙笔中感受他们的性情与哲思。
(节选自《中国画》,有删改)
(1)分别说说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各自有怎样的特色。
(2)选文第④段画线句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领略中
国画的魅力,不仅要欣赏画面,还要从古人的妙笔中感受他们的性情与哲
思”,说说中国画蕴含了怎样的
“哲思”。
(4)请根据选文信息,说说下面的《梅花》扇面中,除了画以外,还可
以增添哪些中国画
的元素?请简要说明增添的理由。
【答案】 (1
)人物画:人物形象惟妙惟肖,注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山水画:常常运
用散点透视法,利用远近、高
低的对比,营造出江山万里、山谷深邃的立体效果,极具空
间感。花鸟画:注重笔情墨趣;重视形似但不
拘泥于形似,更崇尚意境与情趣。
(2)画线句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了明代曾鲸的《
王时敏像》的例子,具体真切地
说明了人物画人物形象惟妙惟肖,注重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特征。
(3)体现“天人合一”的观念,构成了对人生和宇宙的整体认识。
(4)示例
一:可以增添与梅花有关的诗句,诗句与梅花相得益彰,不仅提高了扇面的观赏
性,且以梅喻人,还体现
出人的精神追求。再盖上印章,将诗、书、画、印结合起来,可
以丰富画面的内容,提升图画的境界。示
例二:可以增添“凌寒独自开”这句诗,并盖上印
章。这句诗能表现出梅花不畏严寒的品质,诗与画融为
一体,突显出人的高洁品格。题诗
盖印,使画面更丰富,意境更深远。
【解析
】【分析】(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作答此类问题,一定要认真读题,仔细
分析文本内容。根据
题目的要求,结合文本中的关键性提示语句即可作答;
细读文本第四自然段抓住关键句“这
些画作人物形象惟妙惟肖,注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风
貌。”即可概括能出人物画的特色;
细读第五自然段。抓住关键句“中国的山水画常常运用散点透视法,利用远近、高低的对
比,
营造出江山万里、山谷深邃的立体效果,极具空间感”即可概括出山水画的特色;
细读第六
自然段。抓住关键句“注重笔情墨趣。中国花鸟画并不只是纯粹的写生,而是紧
紧抓住动植物与人的关系
,表达画家的思想情感。”和“中国花鸟画重视形似但不拘泥于形
似,更崇尚意境与情趣”这两句即可概
括出花鸟画的特色。
(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由画线句“例如”可知,这句运用
了举例子的说明方
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在它附近的上下文中,它的前一句“这些画作人物形象惟妙惟
肖,
注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就是举例子要说明的特征。
(3)本题考查对文章
主题的把握和理解能力。抓住关键段第七自然段。结合关键句“三者
的结合,构成了中国人对人生和宇宙
的整体认识。画家们在创作时会自觉体现“天人合一”
的观念,这是中国人对哲学思考的艺术表现,也体
现了艺术的真谛。”即可得出中国画蕴含
了“天人合一”的观念,构成了对人生和宇宙的整体认识的哲思
;
(4)本题考查拓展应用能力。这是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此题可根据第8段“中国
画
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将诗、书、印等元素与画结合,这些元素丰富了画面的内容,
提
升了图画的境界”给扇面添加诗、印等内容。
故答案为:⑴人物画:人物形象惟
妙惟肖,注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山水画:常常运用
散点透视法,利用远近、高低的对比,营造出江山
万里、山谷深邃的立体效果,极具空间
感。花鸟画:注重笔情墨趣;重视形似但不拘泥于形似,更崇尚意
境与情趣;
⑵画线句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了明代曾鲸的《王时敏像》的例子,具体
真切地说
明了人物画人物形象惟妙惟肖,注重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特征;
⑶体现“天人合一”的观念,构成了对人生和宇宙的整体认识;
⑷示例一:可以增添与梅花
有关的诗句,诗句与梅花相得益彰,不仅提高了扇面的观赏
性,且以梅喻人,还体现出人的精神追求。再
盖上印章,将诗、书、画、印结合起来,可
以丰富画面的内容,提升图画的境界。示例二:可以增添“凌
寒独自开”这句诗,并盖上印
章。这句诗能表现出梅花不畏严寒的品质,诗与画融为一体,突显出人的高
洁品格。题诗
盖印,使画面更丰富,意境更深远。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筛选信
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审清题意,然后从文本中圈画
出符合题意的关键词句,再进行刷选、整合;<
br>
⑵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画图表、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假设等。要掌握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⑶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
理解和提取,信息的筛选、分析、提取这类题,做题时,应
首先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有了明确的目的,
就有了筛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是正确理解
所找信息的内涵,从而进行恰当取舍,避免有所偏颇或答非所
问;
⑷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联系生活的能力,以帮助对文意的理解。这类题型有助
于
让学生独立发表见解,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1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共享单车的“尴尬”
①自2017年起,杭州除了免费1小时的公共自行车外,各类共享单车品牌打着“共享单车”和“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的旗号大量涌入。据初步统计,杭州现有的共享单车数量
多达7
.3万辆,即将赶超8.68万辆的公共自行车。目前,交通教育部部长李小鹏明确
表态共享单车是一种
模式创新,应积极鼓励支持。
②共享单车的好处不胜枚举,它解决了出行最后公里的
难题。单车出行既节约能源、减
少污染,又益于健康,一举两得。正如Uber的出现及普及,共享单车
顺势而生,让闲置资
源可以高效使用,并带来选择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单车在不同用户手中流转,一直在
路上
的单车终于能实现其作为单车的使命,用户方便了,企业赚钱了,互利共赢。目前已经有
很
多城市在铺设专门的自行车道,方便城市居民使用更环保健康的单车方式出行。但这一
新事物一出现却遭
遇了不少的尴尬。
③共享单车放置杂乱无章,甚至还有安全隐患。从单车经营者自身
来说,并没有按照合
规合理的原则进行摆放。刚运营时,往往集中在地铁口、公园旁、公交站台边等人员
来往
密集的地方,挤占了人行通道,也妨碍了环卫工人清理卫生。从使用者来说,更是随心所
欲
,不负责任。由于一些人图方便,图省力,不是将单车放在指定地点或者安全地方,而
是
任意扔在居民楼下,居民区小孩玩要时弄不好会被压到卡到。
④人为损坏时有发生,
追责难以落实。共享单车由于没有人跟踪监管,也无法跟踪监
管,有些人的劣根性就暴露无遗了。有些人
使用完之后不摆放在指定安全地点不说,而是
摆放在边坡不稳之地,稍有外力单车便会咣当倒地,更有甚
者停放车辆干脆随便一扔,任
单车摔倒,可怜巴巴地趴在地上。还有胆大妄为者,残忍“肢解”单车,让
车座、车锁、链
条等不翼而飞。
⑤有人趁机敲竹杠,增加消费者负担。有些
人钻到钱孔里了,什么钱都有脸赚,连共享
单车这一刚出现的行当也立马盯上了。
⑥共享单车出现的尴尬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按照常理,这些尴尬本来就不应该
存在的,但是却莫
名其妙地存在了。如要究其存在原因,与国民素质息息相关。“己所不
欲,勿施于人”“爱护公共财物”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些最起码的道德难道不是人人都应
该具备的吗?
⑦共享单车无意惹谁,但共享单车却无辜地遭到了一些人的伤害。共享单车若能言,一
定会呐喊:谁能解
除我的“尴尬”?
(本文有删改)
(1)第①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写杭州现
有的共享单车数量即将赶超公共自行车数量,其作
用是什么?
(2)共享单车遭遇了哪些“尴尬”?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回答。
(3)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共享单车放置杂乱无章,甚至还有安全隐患。(“隐患”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②
停放车辆干脆随便一扔,任单车摔倒,可怜巴巴地趴在地上。还有胆大妄为者,残忍
“肢解”单车,让车
座,车锁,链条等不翼而飞。(请简要分析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4)请你从城市规划者
、共享单车经营者和单车使用者任意一个角度,就共享单车如何进
一步健康发展,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
际谈谈你的想法。
【答案】 (1)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客观具体地说明了杭州
共享单车的数量之多,发
展之快,引出后文介绍共享单车遭遇的“尴尬”,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①共享单车放置杂乱无章,甚至还有安全隐患。②人为损坏时有发生,追责难以落
实
。③有人趁机敲竹杠,增加消费者负担。
(3)①“隐患”具体指挤占人行通道,妨碍环卫工
人清理卫生;随意停放,误伤他人。②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可怜巴巴”“肢解”等词语生动形象地说明
了共享单车所遭遇的尴尬之
一“人为损坏严重”,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
4)①城市规划者角度:共享单车有力地缓解了交通拥堵、提倡了低碳绿色出行、解决
了出行最后一公里
的难题,应鼓励支持。我们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协调各家共享单车的
发展,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这样
才能让它得到进一步健康的发展。②共享单车经营者角
度:共享单车借还自由,费用低廉,数量增长迅速
,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我们要提高
管理水平,规范其停放区域,做好车辆的维护和服务工作,这样才
能让它得到进一步健康
的发展。③单车使用者角度:共享单车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它既节约
了能
约,减少污染,有益于健康;在我们使用的过程中, 要“规范使用”,如把它放在指定位置
及安全地点,更要“爱护公共财物”,不随意乱扔乱放,这样才能让它得到进一步健康的发
展。
【解析】【分析】(1)“杭州现有的共享单车数量多达7.3万辆,即将赶
超8.68万辆的
公共自行车”明显使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从内容上看,具体准确地说明了
杭州
共享单车的数量之多和发展之快。从结构上讲,引出后文介绍共享单车遭遇的“尴尬”。同
时说明的内容用在开头,也起到了引人入胜的作用。
(2)可直接提取“共享单车放置杂乱
无章,甚至还有安全隐患”“人为损坏时有发生,追责
难以落实”“有人趁机敲竹杠,增加消费者负担”
作为答案。
(3)①考查“隐患”的指代意义。首先要先找到问题在文章中的位置,因为答
案往往就在
问题处,找到了问题就找到了答案。此题也不例外。可分析整理下文的“往往集中在地铁口、公园旁、公交站台边等人员来往密集的地方,挤占了人行通道,也妨碍了环卫工人清
理卫生。从
使用者来说,更是随心所欲,不负责任。由于一些人图方便,图省力,不是将
单车放在指定地点或者安全
地方,而是任意扔在居民楼下,居民区小孩玩要时弄不好会被
压到卡到”,即可得出答案。②“可怜巴巴
”本义:非常令人可怜的样子。语境义:运用了
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共享单车的遭遇。“肢解
”本义:切开、撕开或分离的肢
体、器官。语境义: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共享单车“人为损坏严重”的现象
,所以说这两个词
语都属于生动性的说明。
(4)题干要求就共享单车如何进一步
健康发展,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想
法。在解读时要能从文中与文章中提取关键性的信息来支
撑自己的观点。用自己的生活实
际和社会实践来阐明观点。观点要明确,理由要有根有据,真实可靠。如
完善法律法规,
对破坏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合理利用城市管理人力资源,综合整治违规随意摆放单车行<
br>为。加大道德素质宣传,发动群众力量,对私自占有共享单车的行为,鼓励举报,并给予
一定小奖
励。鼓励企业提高技术水平,革新单车使用制度,在单车上装信号源,采用对使
用者id和单车定位的方
法,来防止单车被私人占有、被非法利用,更好地发挥共享作用。
也可分别从城市规划者角度、共享单车
经营者角度、单车使用者角度作答。
故答案为:⑴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客观具体地说明
了杭州共享单车的数量之多,发展
之快,引出后文介绍共享单车遭遇的“尴尬”,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⑵①共享单车放置杂乱无章,甚至还有安全隐患。②人为损坏时有发生,追责难以落
实。③有人趁机敲竹杠,增加消费者负担。
⑶①“隐患”具体指挤占人行通道,妨碍环卫
工人清理卫生;随意停放,误伤他人。②运
用了拟人的手法,“可怜巴巴”“肢解”等词语生动形象地说
明了共享单车所遭遇的尴尬之一
“人为损坏严重”,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⑷①城市规划者角度:共享单车有力地缓解了交通拥堵、提倡了低碳绿色出行、解决了
出行最后一公里的
难题,应鼓励支持。我们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协调各家共享单车的发
展,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这样才
能让它得到进一步健康的发展。②共享单车经营者角
度:共享单车借还自由,费用低廉,数量增长迅速,
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我们要提高
管理水平,规范其停放区域,做好车辆的维护和服务工作,这样才能
让它得到进一步健康
的发展。③单车使用者角度:共享单车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它既节约了
能
约,减少污染,有益于健康;在我们使用的过程中, 要“规范使用”,如把它放在指定位置
及安全地点,更要“爱护公共财物”,不随意乱扔乱放,这样才能让它得到进一步健康的发
展。
【点评】⑴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方法及特征。答题时应注意,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来分
析
说明方法,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者文段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作用
即可
。
⑵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概括文章信息。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
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概
括作答
。
⑶本题考查近义词辨理解。答题时应注意,结合具体语境(即上下文意)来判断词义,正
确辨别词语的语境义,修辞方法,结合句意分析表达效果。
⑷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
探究启发。答题时应注意,这种题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对所
给材料有准确地把握,然后充分调动已
有的知识和经验, 就共享单车如何进一步健康发
展,谈谈看法和想法 。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电影《流浪地球》主要讲的是地球
经过木星时摆脱木星引力,重新踏上流浪征途的故
事。实际上在刘慈欣创作的同名小说《流浪地球》中,
地球经过木星的过程有惊无险,只
是电影有意制造“噱头”,将这一情节夸大而已。那么,地球要“流浪
”,为什么非得经过木
星呢?其实非常简单,就是为了让地球利用木星的引力弹弓效应加快速度,使其脱
离太阳
系。
引力弹弓就是利用行星的重力场来给太空探测船加速,将它甩向
下一个目标,也就是把
行星当作“引力助推器”。木星就是太阳系中一个优良的加速器,这不仅在影视作
品中呈
现,在现实中更是如此。人类向外太阳系发射的数十件航天器中,大部分用到了木星的引
力弹弓效应,比如“旅行者一号”、“旅行者二号”、“先驱者号”、“新视野号”探测器等等,都
曾经
利用过木星的引力弹弓效应加速,这样的好处是使航天器的速度大大加快,而且还能
节省燃料。1977
年,由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研制的“旅行者二号”在肯尼迪航天
中心成功发射升空,198
1年经过木星时,从秒速不到10公里加速到了秒速35公里左右,
获得了可以离开太阳系的速度。经过
几十年的飞奔后,旅行者二号已经航行到了210亿公
里外的遥远距离。实际上,不止是木星具有引力弹
弓效应,较大质量的天体都可以让围绕
它运行的物体获取引力弹弓效应,太阳系中的8大行星连同太阳都
可以进行引力弹弓效应
的运用,我们的地球也一样。比如我们要去月球探测,但是我们的长征三号乙型火
箭并没
有能力把“嫦娥四号”直接发射到月球轨道上,于是在发射之后,依靠地球的引力弹弓效应
增加速度和扩张轨道,最终让“嫦娥四号”进入环月轨道运行。
而在《流浪地球》
这部作品中,刘慈欣安排了太阳和木星共同给地球加速。故事中讲到
曾经有一段时间地球时而靠近太阳时
而远离太阳,这个时候正是在利用太阳的引力弹弓效
应给地球加速;后来地球又运行到了木星的附近,开
始利用木星的引力弹弓效应加速,这
也是因为木星的质量巨大,是地球质量的318倍,可以把航天器加
速到脱离太阳系引力的
程度。不过在电影中,由于木星引力出现不稳定状况,导致地球难以脱离木星引力
甚至出
现了撞向木星的可能性,幸好人类齐心协力克服了困难,地球才又开启了航向新家园的征
程。
但如果真的将地球运行到木星附近,利用其引力弹弓效应的话,
将是十分不可取的,因
为木星的引力足以将近距离的地球拉变形。电影中,地球的大气已经被木星吸收,
在如此
近的距离,地球势必会被木星引力揉成一个熔岩星球,甚至有被拉碎的可能,这是绝对不
可以尝试的。所以要让地球利用木星的引力弹弓效应并不容易,这需要在很远的距离上才
能保证安全,然
而距离太远的话,引力弹弓的加速效应却不明显了。
(1)电影《流浪地球》中用木星给地球加速的做法,在现实中是否可行?为什么?
(2)文章列举“旅行者二号”和“嫦娥四号”的例子,各有什么作用?
(
3)一位父亲为女儿手绘《流浪地球》的讲解图在网迅速走红。请你结合文意,给他的手
绘图配上简要的
文字,解说引力弹弓效应的原理。
(4)这篇文章将刊登在微信公众号”科普大世界
”上,你认为下列哪一个选项最适合做这篇
文章的标题?请说明理由。
A.木星的具有引力弹弓效应
B.为什么地球要经过木星呢
C.地球要流浪,木星怎么帮
【答案】 (1)不可行。如果距离过近,地球会被木
星引力揉成熔岩,甚至被拉碎;如果
距离太远,引力弹弓的加速效应不明显。
(2)
举“旅行者二号”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人类的太空探测船可以通过木星引力弹弓效应获得
加速,脱离太阳系
;举“嫦娥四号”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引力弹弓效应不止是木星独有,较大
质量的天体都可以让围绕它运行
的物体获取这一效应。
(3)当地球运行到木星附近时,被木星引力捕获,围绕木星运行;木
星运行的速度与地球
运行的速度叠加,地球运行的速度大大加快;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地球脱离木星引力
,进
而飞向外太阳系。
(4)选C。这个标题含义丰富,既指出木星如何引力弹弓效
应将地球送出太阳系(怎
样),又含蓄指出这一做法不太现实(怎能),符合文章的主要内容;用“流浪
”“帮”一词
形容地球运行以及木星引力弹弓效应十分生动,激发读者兴趣;标题工整,便于记忆,能<
br>加深读者印象。
【解析】【分析】(1)可分析最后一段“但如果真的将地球运
行到木星附近,利用其引力
弹弓效应的话,将是十分不可取的,因为木星的引力足以将近距离的地球拉变
形。电影
中,地球的大气已经被木星吸收,在如此近的距离,地球势必会被木星引力揉成一个熔岩
星球,甚至有被拉碎的可能,这是绝对不可以尝试的。所以要让地球利用木星的引力弹弓
效应并不容易
,这需要在很远的距离上才能保证安全,然而距离太远的话,引力弹弓的加
速效应却不明显了”等句,即
可整理出正确答案。
(2)举“旅行者二号”的例子的作用,可提取第2段“曾经利用过木
星的引力弹弓效应加
速,这样的好处是使航天器的速度大大加快,而且还能节省燃料”“获得了可以离开
太阳系
的速度”等句;举“嫦娥四号”的例子的作用,可分析第2段“实际上,不止是木星具有引力弹弓效应,较大质量的天体都可以让围绕它运行的物体获取引力弹弓效应”等句,即可整理
出答案。
(3)首先要读懂原文,运用原文所讲的相关知识,或从文中提取关键性的信息来讲清引<
br>力弹弓效应的原理。一定要把过程写清楚:地球运行到木星附近——被木星引力捕获——
<
br>围绕木星运行——两种速度叠加加快了运行速度——脱离木星——飞向外太阳系。
(
4)拟题时无损原意,不能丢掉语段中重要的信息;抓住关键词语。如“地球要流浪,木
星怎么帮”为好
,结构上,照应了文章开头“电影《流浪地球》”的例子。语言上,“流
浪”“帮”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生动有趣,激发读者兴趣。内容上,指出木星如何引力弹弓
效应将地球送出太阳系的,又含蓄指出这一
做法不太现实。这样分点来答,既使答案内容
完整无缺,又使答案内容层次清晰。
故答案为:⑴ 不可行。如果距离过近,地球会被木星引力揉成熔岩,甚至被拉碎;如果距
离太远,引力
弹弓的加速效应不明显。
⑵ 举“旅行者二号”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人类的太空探测船可以通
过木星引力弹弓效应获得加
速,脱离太阳系;举“嫦娥四号”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引力弹弓效应不止是木星
独有,较大质
量的天体都可以让围绕它运行的物体获取这一效应。
⑶ 当地球运行
到木星附近时,被木星引力捕获,围绕木星运行;木星运行的速度与地球运
行的速度叠加,地球运行的速
度大大加快;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地球脱离木星引力,进而
飞向外太阳系。
⑷ 选
C。这个标题含义丰富,既指出木星如何引力弹弓效应将地球送出太阳系(怎样),
又含蓄指出这一做法
不太现实(怎能),符合文章的主要内容;用“流浪”“帮”一词形容地
球运行以及木星引力弹弓效应十
分生动,激发读者兴趣;标题工整,便于记忆,能加深读
者印象。
【点评】⑴本
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通篇阅读,分出层次,梳理脉络,全盘把握,根
据题干要求找出答案区域,找
到关键语句分析,或用自己的语言简洁概括。
⑵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事物或事理,一要注意事例的代表性,二要注意例子的适量
性。 运用举例
子的说明方法好处(作用):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更生动形象,读者
更明白,增强说服力。
⑶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及知识迁移的能力。题干要求结合文意,给这位父亲的手绘图
《流浪地球》配上简要的文字。目的是解说弓引力弹弓效应的原理。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
能力。首先要读
懂原文,运用原文所讲的相关知识,或从文中提取关键性的信息来讲清引
力弹弓效应的原理。
⑷本题考查文章标题的把握,注意结合文章内容,选择最合适的标题。
20.说明文阅读
大洋中脊的特殊地质结构
梁鑫峰
①自古以来,人类就知道陆地上有山脉;其实海洋里也有山脉,这些山脉被称作大洋中
脊。
②人们意识到海底也有山脉,只不过100多年的时间。大洋中脊的发现,可以追溯到
1872年英国“挑战者号”的全球调查。“挑战者”号上的科学家利用探测锤发现大西洋中部有
一处高
高隆起的地方。1925- 1927年,在德国“流星”号考察期间,科学家利用声学回声测
深法再次
确认了这条山脉的存在。他们还发现,这条位于大西洋底的山脉竟然通过好望
角,延伸到了印度洋。
③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间,印度洋中脊和东太平洋中脊也陆续被发现。二战
后,船载声学
设备的发展极大促进了人们对大洋中脊的研究。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地质学家已经知
道地球上每个大洋的洋底都有山脉,并且这些山脉连成一个巨大的海底山脉系统。
④大洋中脊的发现使得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也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正是因为大洋中脊的发
现,让魏格纳的大
陆漂移学说开始得到重视,诞生了海底扩张学说,并进一步发展成现在
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板块运动理论。
⑤大洋中脊既是海洋深处的巨大山脉,又是新的海洋洋壳生成的地方。大洋中脊的中
轴
线上坐落着众多的“火山口”。在那里,灼热的岩浆由地幔向上涌,逐渐冷却,结合周围已
软
化的岩石,形成新的洋壳。新生成的洋壳挤压大洋中脊两边已有的地壳,不断向外扩
张,并最终在板块的
交界边缘俯冲回地幔去。因此,洋壳在大洋中脊出生,在板块与板块
的撞击中消亡。在过去的几十亿年里
,大洋洋壳就这样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⑥研究发现,大洋中脊相对其中轴线几乎是
对称的。从中轴线往外,水深逐渐增加。比
如大西洋中脊的中轴线处水深大约为2500米,但其外沿的
水深则有5000多米。究其原
因,中轴线处的洋壳刚刚形成,温度最高,因此其密度较小,所以也就升
得最高。在几百
万年的地质时间尺度上,中轴线处的洋壳往外移动,其温度逐渐降低,密度增加,随之也
就慢慢沉了下去。于是,这些高大的海底山脉就形成了。有时,这些山脉还会露出海面形
成岛屿
,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冰岛。
⑦虽然同为巨大的山脉,但是海底山脉和陆地山脉的生成
机制不同。陆地山脉大多是由
板块相互挤压形成的,大洋中脊则是新的海洋洋壳生成的地方。大多数大洋
中脊的中轴线
处存在一个被称为中央裂谷的特殊结构,形态类似山谷。大洋中脊就像是被从中轴线处劈<
br>开来一样。不过,不同的大洋中脊,其中央裂谷的形态也不同。比如,大西洋中脊的中央
裂谷非常
巨大,大概有25-30千米宽,且有1000-2000米深:而位于东太平洋中脊的中央裂
谷只有不
到1000米宽,深度也不到100米。这些差别主要是由于不同大洋中脊处新生成
地壳的扩张速度不同
。扩张速度快的(大于5厘米年)大洋中脊会呈现出如东太平洋隆起样
的结构,扩张速度慢的(小于5厘
米年)则更像大西洋中脊。
⑧大洋中脊以其特殊的地质结构吸引着众多的地质学家、
海洋学家和生物学家。他们的
发现和研究极大推动了人类对于地球和生命的认识进程。(选自《中国国家
地理杂志》,略
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德国“流星”号考察期间,科学家利用声学回声测深法再
次发现大西洋底的山脉通过好
望角,延伸到印度洋。
B.二战后,船载声学设备的发
展极大促进了人们对大洋中脊的研究,东太平洋中脊和印度
洋中脊陆续被发现。
C.
大洋中脊的发现,让大陆漂移学说开始得到重视,诞生了海底扩张学说,并进一步发展
成为板块运动理论
。
D.大洋中脊中轴线上众多“火山口”喷出的灼热的岩浆,由地幔向上涌,逐渐冷却成为岩
石,形成了新的洋壳。
(2)大洋中脊的特殊地质结构有哪些特点?
(3)请分析第⑦段画波浪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答案】 (1)C
(2)①大洋中脊是新的海洋洋壳生成的地方;
②大洋中脊相对其中轴线几乎是对称的;③
大多数大洋中脊的中轴线处存在一个中央裂谷。
<
br>(3)①举例子,列举大西洋和东太平洋的例子,具体说明了不同大洋中脊其中央裂谷的
形态也不
同:②列数字,准确说明了两个中央裂谷的宽度和深度;③作比较,突出说明了两
个中央裂谷的差别很大
。(答出其中任意两种即得2分)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错误,题干中“再次发现大
西洋底的山脉通过好望角”的说法与原文“再次确认了这条山
脉的存在。他们还发现这条位于大西洋底的
山脉竟然通过好望角”的说法不符合。
B:错误,题干中“二战后……东太平洋中脊和印度
洋中脊陆续被发现。”与原文“在接下来的
几十年间,印度洋中脊和东太平洋中脊也陆续被发现。”不符
合。
C:正确;
D:错误,题干中“逐渐冷却成为岩石,形成了新的
洋壳。”与原文“结合周围已软化的岩
石,形成新的洋壳。”不符合。
故选:C。
⑵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信息的提取。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提干要求提
取关键句
作答即可。如可提取第五段″大洋中既是海洋深处的巨大山脉,又是新的海洋洋売生成的地方”,第六段“研究发现,大洋中脊相对其中轴线几乎是对称的”,第七段“大多数大洋中脊
的中轴
线处存在一个被称为中央裂谷的特殊结构”等句作为答案;
⑶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表达作
用。“比如,大西洋中脊的中央裂谷非常巨大”明显运用了
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比如”就是标志性词语
。“大概有25---0千米宽,且有1000--2000米
深”等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大西洋中
脊的中央裂谷非常巨大……而位于东太平洋中誉隆的
中央裂谷只有不到1000米宽,深度也不到100
米”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答作用时一定要
找到文段中的观点句或说明对象。说明方法就是为说明观点和
说明对象服务的。
故答案为:⑴ C;
⑵①大洋中脊是新的海洋洋壳
生成的地方;②大洋中脊相对其中轴线几乎是对称的;③大
多数大洋中脊的中轴线处存在一个中央裂谷;
⑶①举例子,列举大西洋和东太平洋的例子,具体说明了不同大洋中脊其中央裂谷的形态也不同:②列数字,准确说明了两个中央裂谷的宽度和深度;③作比较,突出说明了两个
中央裂谷
的差别很大。(答出其中任意两种即得2分);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文章内容的理解和
把握。解答本题把选项中的内容放在原文中印
证,能找到依据的正确,与原文不符或没有的为错误的;<
br>
⑵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找到与问题相对应的内容,即可从文中筛选出句子作答;
⑶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根
据语段中的一些关键词先来判断说明
方法,熟记一些常见的说明方法,结合文段分析,在根据文章内容或
者文章的内容所体现
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