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答案)

萌到你眼炸
725次浏览
2020年12月12日 23:0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广东旅游胜地-客运站

2020年12月12日发(作者:詹大)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答案)

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大洋中脊的特殊地质结构》一文,回答下列小题。

大洋中脊的特殊地质结构

梁鑫峰

①自古以来,人类就知道陆地上有山脉,其实海洋里也有山脉,这些山脉被称作大洋中
脊。

②人们意识到海底也有山脉,只不过100多年的时间。大洋中脊的发现,可以追溯到
1872年英国“挑战者”号的全球调查。“挑战者”号上的科学家利用测深锤发现大西洋中部有
一处高 高隆起的地方。1925-1927年,在德国“流星”号考察期间,科学家利用声学回声测深
法再次确 认了这条山脉的存在。他们还发现,这条位于大西洋底的山脉竟然通过好望角,
延伸到了印度洋。

③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间,印度洋中脊和东太平洋中脊也陆续被发现。“二战”后,船载声< br>学设备的发展极大促进了人们对大洋中脊的研究。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地质学家已经
知道地 球上每个大洋的洋底都有山脉,并且这些山脉连成一个巨大的海底山脉系统。

④大洋 中脊的发现使得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也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正是因为大洋中脊的发
现,让魏格纳的大陆漂移 学说开始得到重视,诞生了海底扩张学说,并进一步发展成现在
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板块运动理论。

⑤大洋中脊的特殊地质结构的一个特点是:大洋中脊是新的海洋洋壳生成的地方。大洋中脊的中轴线上坐落着众多的“火山口”。在那里,灼热的岩浆由地幔向上涌,逐渐冷却,
结合周围 已软化的岩石,形成新的洋壳。新生成的洋壳挤压大洋中脊两边已有的地壳,不
断向外扩张,并最终在板 块的交界边缘俯冲回地幔去。因此,洋壳在大洋中脊出生,在板
块与板块的撞击中消亡。在过去的几十亿 年里,大洋洋壳就这样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⑥研究发现,大洋中脊相对其中轴线几 乎是对称的,这也是大洋中脊的特殊地质结构的
一个特点。从中轴线往外,水深逐渐増加。比如大西洋中 脊的中轴线处水深大约为2500
米,但其外沿的水深则有5000多米。究其原因,中轴线处的洋壳刚 刚形成,温度最高,因
此其密度较小,所以也就升得最高。在几百万年的地质时间尺度上,中轴线处的洋 壳往外
移动,其温度逐渐降低,密度增加,随之也就慢慢沉了下去。于是,这些高大的海底山脉
就形成了。有时,这些山脉还会露出海面形成岛屿,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冰岛。

⑦大洋 中脊的特殊地质结构还有一个特点:大多数大洋中脊的中轴线处存在一个中央裂
谷。大洋中脊就像是被从 中轴线处劈开来一样。不过,不同的大洋中脊,其中央裂谷的形
态也不同。比如,大西洋中脊的中央裂谷 非常巨大,大概有25-30千米宽,且有1000-2000
米深;而位于东太平洋中脊的中央裂谷只 有不到1000米宽,深度也不到100米。产生这
些差别主要是因为不同大洋中脊处新生成地壳的扩张 速度不同。扩张速度快的(大于5厘
米年)大洋中脊会呈现出如东太平洋隆起样的结构,扩张速度慢的( 小于5厘米年)则
更像大西洋中脊。

⑧大洋中脊以其特殊的地质结构吸引着 众多地质学家、海洋学家和生物学家。他们的发
现和研究极大推动了人类对于地球和生命的认识进程。< br>
(选文有删改)


(1)下面对大洋中脊的特殊地质结构有哪些特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洋中脊是新的海洋洋壳生成的地方,大洋中脊相对其中轴线几乎是对称的,大多数大< br>洋中脊的中轴线处存在一个中央裂谷。

B.大洋中脊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872年英国“挑战者”号的全球调查。

C.1925-1927年,船载声学设备的发展极大促进了人们对大洋中脊的研究。

D.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德国“流星”号考察期间,科学家利用声学回声测深法确认了
地球上 每个大洋的洋底都有山脉。

(2)下面对文章第⑦自然段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列数字、下定义、举例子

B.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C.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

D.打比方、下定义、列数字

(3)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自然段画线句子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只不过”是“仅仅”的意思,准确地说明了人
们对 海底山脉的认识时间并不长,并不是很了解。

B.大洋中脊的发现,让大陆漂移学说开始得到 重视,诞生了海底扩张学说,并进一步发展
成为板块运动理论。

C.大洋中脊中轴线 上众多“火山口”喷出的灼热的岩浆,由地幔向上涌,逐渐冷却成为岩
石,形成了新的洋壳

D.大洋中脊以其特殊的地质结构吸引着众多地质学家、海洋学家和生物学家。

【答案】 (1)A

(2)B

(3)C

【解析】【分析】(1)A.正确。BCD三项都不是说明“大洋中脊的特殊地质结构的特点”。
故答 案为A。

(2)语句“比如,大西洋中脊的中央裂谷非常巨大,大概有25-30千米宽, 且有1000-
2000米深;而位于东太平洋中脊的中央裂谷只有不到1000米宽,深度也不到10 0米”没有
使用“打比方、下定义”两种说明方法。故答案为B。

(3)依据题目 内容,从文章中筛选出相关的语句进行比对分析即可作答。C项,依据“在
那里,灼热的岩浆由地幔向上 涌,逐渐冷却,结合周围已软化的岩石,形成新的洋壳”可
知,“逐渐冷却成为岩石,形成了新的洋壳” 的说法是错误的。据此,答案为C。

故答案为:⑴A;⑵B;⑶C。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必须在理解文句,分析文章内容,准确把
握文意的基础上 ,层层筛选,剥离出有效信息,获得充足可靠的依据,然后进行合理的推
测。

⑵本 题考查说明方法的掌握。细读材料可知,从文中的“比如”就能判断出这是运用举例子
的说明方法。
⑶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辨析,解答筛选文中信息的题目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
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刷脸时代”来临,您准备好了吗?

①“漂亮的脸蛋能出大米吗?”曾是一句著名的电影台词。在刷脸支付时代来临的当下,
每一张普通的脸蛋都有可能刷出钱来,作为一种新型支付方式,刷脸支付采用了人工智
能、生物识别、 大数据风控技术,让用户在无需携带任何设备的情况下,凭借刷脸完成支
付。

靠谱的刷脸技术

②刷脸认证的靠谱程度到底有多高?准确度能与人眼识别相 比吗?对此,有关专家举了
个例子:像《碟中谍》里汤姆·克鲁斯那样采用人皮面具这招,已无法从目前 人脸识别技术
下蒙混过关,因为其识别准确率已达到99.99%。

③刷脸 支付具有以下特点:采用人脸检测技术,可防止用照片、视频冒充真人,有高安
全性;人脸比对结果实时 返回,有高实时性;采用海量人脸比对,有高准确率。例如某餐
饮企业在进行人脸识别前,会用3D红外 深度摄像头进行检测,判断采集到的人脸是否是
照片、视频等,能有效避免各种人脸伪造带来的身份冒用 情况。

尤其利好老年人

④刷脸技术用于银行卡等的小额支付时, 对老年人很友好。老年人一般记性会变差,各
种卡的密码又不能设得太简单。刷脸支付,用户不必记住多 个复杂的密码,降低了老年用
户使用难度。

⑤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很好地解 决身份证、社保卡等容易丢失或被盗的问题。在授权的
应用程序上,用户刷脸完成身份核验后,就能领取 电子交通卡、电子社保卡等,不再需要
随身携带实体证件。部分人担心的因化妆等使容颜发生变化的问题 ,要看具体情况。机器
可识列化妆,但若整容幅度过大,或脸部信息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变,则可能无法识 别。不
过,使用者只需去系统更新脸部照片就可解决。

进入“弱隐私”时代

⑥刷脸支付就好比是一把“芝麻开门”的钥匙,开启系统进入应用过程中,大量用户的“人脸”信息被采集并储存。与之连通的商业机构等均有可能“正当”地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包
括姓名 、职业、手机号……还有你的脸,甚至你不同的表情等。在信息即价值的时代,这样
精准翔实的“立体” 责料,必将成为各方环伺围猎的目标。但并不是说,“人脸”被收录就必
然指向泄漏,乃至被用来行骗牟 利;只是刷脸技术的成熟,让我们真正进入了一个“弱隐
私”时代。加之行业内各自为政,缺乏统一标准 ,使得形势更为严峻。

⑦在这个技术日新月异、个人信息收录十分便捷的时代,如何 看好我们的“脸”,值得我
们每个人深思。

(根据谈璎同题文章改编)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人脸识别技术。

B.第②段举汤姆·克鲁斯的例子,是为了具 体说明刷脸认证准确度高,已无法在“人脸识别
技术下蒙混过关”。

C.文中第⑥段 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地说明了各方对个人信息的


争相抢夺。< br>
D.文末划线的“脸”指代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职业、手机号、你的脸、你的不同表情等。

(2)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A.作为一种新型的支付方式,刷脸支付采用了人工智能、生物识别、大数据风控技术,让
用户在无需 携带任何设备的情况下,凭借刷脸完成支付。

B.刷脸支付具有高安全性、高实时性、高准确率的特点。

C.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身份证、社保卡等容易丢失或被盗的问题。

D.“人脸”被收录就必然指向泄漏,乃至被用来行骗牟利。

(3)文章题目“刷脸 时代’来临,您准备好了吗?”隐含着哪些意思?请结合全文内容进行
探究。

【答案】 (1)C

(2)D

(3)刷脸技术准确、便捷,刷脸 时代的到来是必然的,我们要做好拥抱这个时代的准备;
但刷脸的同时可能会泄露个人隐私,让我们进入 一个“弱隐私”时代,我们要提高保护个人
隐私的意识。

【解析】【分析】⑴ C项有误。首先,作诠释指文章中对事物的性质和特征进行解释的一
种说明方法,第⑥段划线的句子不符 合这样的特点;其次,作诠释的作用是具体形象地说
明了事物的特点,便于读者理解,因此题中的“科学 准确”也是错误的。

⑵D项有误。第⑥段“但并不是说,‘人脸’被收录就必然指向泄漏, 乃至被用来行骗牟
利”,本选项是断章取义。

⑶“您准备好了吗?”意指要注意的 几个方面。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回答。首先,心理
上要接受并学习,“每一张普通的脸蛋都有可能刷 出钱来”“凭借刷脸完成支付”“某餐饮企业
在进行人脸识别”“刷脸技术用于银行卡等的小额支付”即 指工作、生活方方面面要用上,你
得有准备;得有准备地接受它带来的各种风险;另外,生活方式会发生 变化,刷脸首先需
要“个人信息收录”,需要“用3D红外深度摄像头进行检测”或“在授权的应用程序 上”进行,
因此你要准备相应的终端设备。

故答案为:⑴C;⑵D;

⑶ 刷脸技术准确、便捷,刷脸时代的到来是必然的,我们要做好拥抱这个时代的准备;但
刷 脸的同时可能会泄露个人隐私,让我们进入一个“弱隐私”时代,我们要提高保护个人隐
私的意识。
【点评】⑴本题考查说明文综合理解。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结合说明
文对象、特征、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语言等方面的知识,回到文中仔细辨析正误。

⑵ 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筛选信息。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语段,找到相关联
关键语句,然后提 取信息仔细故选,比照辨析正误。

⑶本题考查理概括文章信息。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 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
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 语句概括作答。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炎黄子孙的情意结—中国结


采薇

①中国 结作为我国特有的手工编织工艺品,渊源久远,始于上古,兴于唐宋,盛于明
清。最初,古人的铜镜背后 一般都有绳纽,可以系上绳饰,方便手持。后来,窗帘、帐
钩、笛箫、香袋等下方常系有美观的装饰结。 几千年来,这些美丽的绳结代代流传,它们
从旧石器时代的缝衣打结推展至汉朝的仪礼记事,再演变成为 今天精致的艺术品。因其外
观对称精致,符合我国传统装饰的习俗和审美观念,故命名为“中国结”。从 《红楼梦》第
三十五回“白玉钏亲尝莲叶羹,黄金莺巧结梅花络”中的描写来看,中国结在清代是一种非
常流行的装饰品,而且已经不局限在女性服饰之中。只不过那时不叫“中国结”,而叫“络
子” 。

②中国结包含着非常多变且丰富的结绳工艺,有同心結、团锦结、双钱结、十字结 、吉
祥结等,其工艺之精妙令人啧啧称奇。中国结以其独特的东方神韵和丰富多样的变化,充
分 体现了我国人民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北京申办奥运会的过程中,中国结作为我
国传统文化的象征 ,深受各国朋友的喜爱。

③中国结的编制大致可分为基本结、变化结及组合结三大类 ,它们具有共通的编结原
理,可归纳为基本技法与组合技法。基本技法是以单线条、双线条或多线条来编 结,运用
线头并行或线头分离的变化,做出多彩多姿的结或结组。而组合技法是利用线头延展、耳
翼延展及耳翼勾连的方法,灵活地将各种结组合起来,完成一组组变化万千的结饰。

④一件结饰讲究整体美,不仅要用线恰当、线纹平整、结形匀称,结与饰物还要搭配协
调。选线时要注意 色彩,若为古玉一类的古雅物件配编中国结,应选择含蓄的色调,诸如
咖啡色或墨绿色;若为一些色彩单 调、深沉的物件编中国结,夹配少许金、银或亮红等色
调醒目的细线,会使整个结饰有栩栩如生之感。除 了用线,一件结饰还包括镶嵌的圆珠、
管珠等坠子,以及各种金银、玉石、珐琅等饰物,如果选配得当, 整件结饰会显得更加璀
璨夺目。

⑤中国结丰富多样的图案样式常常包含着美 好的寓意,如最常见的同心结寓意白头偕
老、永结同心,团锦结寓意花团锦簇、前程似锦,如意结寓意万 事称心、吉祥如意,桂花
结寓意高贵清雅、富贵无疆,双喜结寓意双喜临门,双钱结寓意财源广进……那 车前窗上挂
着的红红的平安结寄托着家人温馨的祈愿,吉字结、馨结、鱼结合成“吉庆有余”的意思。< br>在新婚仪式上装饰的盘长结寓意一对相爱的人永远相随相依,永不分离。烟袋上的蝴蝶结
因“蝴” 与“福”谐音,寓意福在眼前、福运迭至。一根长长的丝线,曲曲折折中表达着人们
的美好愿望,一串中 国结就是一串代代相传的祝愿。

⑥中国结所展现的情致与智慧正是中华古老文明的审 美内涵。对炎黄子孙而言更有着独
特的寓意。绳线曲折回环、紧密相连,正如炎黄子孙紧密团结、心连一 处。如今,中国结
随着华人的脚步走向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每逢我国传统佳节,都能看到红红火火的中 国
结。无论是海外游子,还是驻守乡土的亲人,对所有炎黄子孙来说,挂起中国结的地方就
是家 。



(1)下列关于“中国结”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国结为我国所特有,它是上古时期就已出现的一种手工编织工艺品,历史悠久。

B.中国结得名的原因与其外观对称精致有关,它符合我国传统装饰的习俗和审美观念。

C.中国结在编结原理相通的基础上,采用不同技法编结出类型不一、各具特色的结饰。

D.中国结在《红楼梦》中有记载,清代称其为“络子”,是当时流行的女性专有饰品。

(2)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题目点明说明对象,揭示文章内容,指出中国结与炎黄子孙的关联,富有吸引力。

B.第①段中划线的词语“一般”,表示绳纽出现的频率,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中国结图案寓意丰富美好。

D.本文按逻辑顺序介绍中国结的起源、得名、工艺、编制、搭配及图案寓意等相关

(3)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A.中国结以其独特的神韵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唯一象征,北京申奥时深得各国的青睐。

B.为达到整体美的效果,古玉一类的物件应配编含蓄色调的结,要讲究搭配的协调性。

C.结饰变化万千靠组合技法,此法利用线头并行、耳翼延展及勾连,将各种结灵活组合。

D.中国结蕴含炎黄子孙团结一心的独特寓意,所以,挂有中国结的地方就有华人家庭。

【答案】 (1)D

(2)C

(3)B

【解析】【分析】⑴D项“是当时流行的女性专有饰品”是错误的。

⑵C项表述错误,第⑤段画线句没有使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⑶A项中的“唯一”不符合实际;

C表述不准确,“结饰变化万千”靠的是基本技法与组合技法;

D中的“挂有中国结的地方就有华人家庭”说法太绝对,不符合实际。

故答案为:⑴D;⑵C;⑶B。

【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做 题前,首先要通读全文,然后结合题干
提供的内容和原文比较,找出与原文不同的地方辨析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整体感知文章以及信息收集筛选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力求做到把握文章
脉络,划分阅读区间,抓住文章中心句和重点句,理清信息要点,从而快速判断是非。

(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说明文内容的能力。作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在仔细审题的基础上,
筛选出与问题相关的 答题区域,再进行提炼概括,就可得出答案。


4.阅读《新的发电形式》一文,回答后面小题

①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是当 今世界各国人民非常关心的两件大事。目前,大部分国家的
电力生产以利用矿物燃料的火力发电为主。但 是,用这种方式发电,效率很低,大量的热


能被浪费掉,并且还带来严重的硫污染和热污 染。于是一些科学家为了开发更多的新能
源,已把研究课题转向人类自身的生物能这一领域,利用人体生 物能发电现已初见成效。

②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 生化学能量。像新陈代谢过
程中,葡萄糖和氧分子的反应就有能量释放出来。若稍加利用,这种能量就可 以转化为电
能。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开始了人体生物电池的研究。

③据专 家介绍,人体生物电池的电极是由两根长2厘米、直径约17000纳米的碳纤维制
成,在每根碳纤维的 外层还涂有一种聚合物,此外还有一种作为催化剂的葡萄糖氧化酶,
聚合物的作用是将碳纤维与葡萄糖氧 化酶连接成一个电路,而葡萄糖氧化酶则是用来加速
葡萄糖与氧分子的化学反应。这种人体生物电池在3 7℃、pH为7.2的环境下工作,这很接
近人体血液的温度和酸碱度,它产生的动力可以驱动一个监控 糖尿病的小型传感器。

④人体生物能发电还有其他形式。当一个人坐着或站立时,就 会持续产生重力势能。此
时,若能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就能将这种能转换成电能。美国有一家公司将发 电装置埋
在行人拥挤的公共场所,外面是一排踏板。当行人从板上走过时,体重压在板上,使与踏
板相连的摇杆向另一个方向运动,从而带动中心轴旋转,使与之相连的发电机启动。

⑤除此,人体生物能中的热能也可被利用。人每天都要散发大量的热能,而且是通过辐
射传播出去。一般 一个50千克重的成年人一昼夜所散发的热量约为2500千卡,利用人体
的热能制成的温差电池,可以 将人体的热能转换成电能。这种温差电池做得很精致,只要
被在衣服口袋里就能工作。它可以起到电源的 作用,给助听嚣、微型发电机等供电。

⑥人体能源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 没有污染。如此神奇的能源是我们每个人
都具有的,充分利用它,使会为我们的社会节约更多的能源。< br>
(有删改)

(1)选文介绍了哪几种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的形式?

(2)体会第②段中划线词“一些”的表达效果。

(3)选文第⑤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 (1)利用化学能发电;利用重力势能发电;利用热能发电。

(2)“一 些”的意思是一部分,在数量上加以限制,在这里突出强调了人体中存在着一部分
化学物质,而并非全部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列数字,通过具体的数字准确说明了利用人体的热能制 成的温差电池,可以将人体的
热能转化成电能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 解析】【分析】(1)第②段“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
生化学能量。” 第④段“人体生物能发电还有其它形式。当一个人坐着或站立时,就会持续
产生重力势能。”第⑤段“除 此以外,人体生物能中的热能也可被利用。”据此提取即可。

(2)一些”的意思是一部分,在数量上加以限制。

(3)第⑤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 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通过具体的数字准确说明了温差电
池,可以将人体的热能转化成电能的特点。使说 明更有说服力。

故答案为:(1)利用化学能发电;利用重力势能发电;利用热能发电。

(2)“一 些”的意思是一部分,在数量上加以限制,在这里突出强调了人体中存在着一部分
化学物质,而并非全部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列数字,通过具体的数字准确说明了利用人体的热能制 成的温差电池,可以将人体的


热能转化成电能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 br>【点评】(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先划分说明部分的层次结构,然
后归纳 概括即可。

(2)本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理解。要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性这一特点答 题。答题
格式:①说明词语的意思,②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如: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
物“……”的特征事理,③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主要说明方法有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等,这些都是
很具体形象的说明方法。


5.阅读《生命与气候》,完成后面小题。

生命与气候

林道之

你能想到吗?千百万年以来,地球的气候是由地球的两大生命王国— —动物界与植物界
的斗争所决定的。动物吸进氧气而呼出二氧化碳,植物则吸进二氧化碳而放出氧气。二 氧
化碳为温室气体。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动物能使地球升温,而植物则使地球降温,如果哪
一方 占上风,那么地球就会面临温室效应或又一次严寒期。

五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大爆炸 ”时期,地球被各种各样的生物占领着。当时的士壤中到处
都是把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的节肢动物,使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达今天的20倍,当
时的气候极其温暖。

但是,植 物很快进行了反击。化石显示,4.5亿年前,含有木质素的植物首次出现,木质
素使细胞壁坚硬,这样 植物就得以长大,地球上出现了第一批树木。随看全球的植物空前
大量生长,毫无约束的光合作用使植物 从空气中吸取着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含量大大减
少,而不能吸收木质素的、饥饿的节肢动物对此无能为 力一地球进入了严寒期。动物次通
过进一步进化进行了回击。当时的主角是白蚁和恐龙,它们学会了如何 食用木质素,如何
繁荣昌盛。它们粗重的呼吸及对植被的破坏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达今天的3倍, 地
球大部分地区酷热潮湿,又恢复了温室效应。

然而植物并没有被消灭。在 6500万年前,恐龙因为小行星的碰撞或其他灾难而彻底消失
后,植物抓住了这一机会,突破点是第一 批草地的出现护青草本身不会保存很多二氧化
碳,但能形成软土。软土可以保存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使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降低。
事实上,草地生态系统含有的碳比森林生态系统还多。

过去约4000万年,大量草地布满全球,取代了许多年以前的森林地带。在草地的影响
下,地球逐渐降 温,终于在200万年前进入冰川期。

大约1万年前,由于人类活动的显著增强,地 球上空气的二氧化碳含量再度升高。尤其
是近百年来,地球的温室效应愈来愈明显。

也许,地球上的整个生物圈就像我们所熟知的生物个体调节其体内环境那样,不停地调
节着地球的大气环 境是在主动地调节环境,使气候能适合地球上生物生存进化的需要。换
句话说,地球的生物圈,而不是在 被动地,适应环境。

果真如此 , 数十亿年的气候变迁不仅仅是太阳或地球的原因,生物为了自己的利益也
深深参与其中了。


(选
自《大科技》2018年第3期,有改动)

(1)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气候与生命的关系。

(2)贯穿全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它与说明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3)本文最后一段中划线的词语“果真如此”能否删去,为什么?

(4) 联系本文内容,调动知识储备,请你谈谈若干年后,地球的气候可能发生怎样的变
化,并简述理由。

【答案】 (1)生命与气候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2)时间顺序。说 明内容(生命和气候)就是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变化的。时间验证着生命
和气候的关系;生命和气候的斗争 推动着时间向前。

(3)不能删去。说明的准确要求我们表述的必须和事实是一致的。果真如 此,是因为人类
存在的时间之前的历史,还没有得到完全的科学论证,还含有推断的成份。所以不能删< br>去。

(4)如果人类都能像中国一样承担责任,保护生态,若干年后,地球气候可能会 比现在更
好;如果都像美国那样退出世界气候协定,不愿为保护世界生态出力献力,若干年后,地
球气候可能会风暴肆虐,海平面上升,很多低海拔国家消失……

【解析】【分析】( 1)细读文章,发现答案应该从第一段中找,由关键句子“地球的气候
是由地球的两大生命王国——动物 界与植物界的斗争所决定的”“动物能使地球升温,而植
物则使地球降温。如果哪一方占上风,那么地球 就会面临温室效应或又一次严寒期”概括作
答即可。

(2)说明顺序主要有:时间顺 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三种。抓住本文表示时间的词语“5
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大爆炸’时期”“化石 显示,4.5亿年前”“在6500万年前”“过去约4000万
年”“大约1万年前”可知本文是按照 时间顺序写的。本文内容是生命与气候的共同进化,进
化过程是按照时间进行的,所以采用时间顺序。< br>
(3)“果真如此”的意思是“如果的确这样”,也就是说前面的观点如果成立,会产生后面的
结果。如果删去,与原文意思不符,和事实情况也有明显不一致,因此不能删去。

( 4)根据文章内容,对今后气温的变化进行预测,抓住关键点“气候是由两大生命系统的
斗争决定的”进 行推断。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类题型,绝对不能脱离文章内容。要
运用议论性的语言,语言通顺 、有条理。

故答案为:(1)生命与气候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2)时 间顺序。说明内容(生命和气候)就是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变化的。时间验证着生命
和气候的关系;生命和 气候的斗争推动着时间向前。

(3)不能删去。说明的准确要求我们表述的必须和事实是一致 的。果真如此,是因为人类
存在的时间之前的历史,还没有得到完全的科学论证,还含有推断的成份。所 以不能删
去。

(4)如果人类都能像中国一样承担责任,保护生态,若干年后,地球 气候可能会比现在更
好;如果都像美国那样退出世界气候协定,不愿为保护世界生态出力献力,若干年后 ,地
球气候可能会风暴肆虐,海平面上升,很多低海拔国家消失……

【点评】(1)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答题时应注意,通读全文,准确把握


说明对象及其 特征,归纳中心句,主要从第7段概括主要内容。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说明顺序。答题时 应注意,2到6段开头都有时间从古到今演变的
词语,很容易判断是时间顺序。

(3 )本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掌握。答题时应注意,先解释词语,再分析句子的意
思,说明删去此词 句子的意思的改变,最后强调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

(4)本题考查的是内 容的延伸和应用。答题时应注意,由文章内容延伸到现实生活,对现
实生活中相关现象进行解释。进行合 理性的推断和大胆想象。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
验。再迁移到文段 中来。


6.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农业3.0时代

所 谓农业3.0时代,是相对农业1.0、2.0时代而言。农业1.0时代对应于传统农业
社会,其特征 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自给自足,技术水平较低,耕作主要依靠人力和畜
力,对风调雨顺、地力水源等自 然因素依赖度高。农业2.0时代开启于近代以来的工业社
会,其特征是工业革命的成果逐渐反哺于农业 ,机械、化肥、农药等工业品广泛使用,农
业基础设施全面改善,“靠天吃饭”的局面得到较大改观,农 产品“量”的问题基本解决。

农业3.0时代则发端于后工业社会和信息化社会,它 既是对农业2.0时代的继承,也
是对农业2.0时代的超越;它的技术水平更高、生产效率更高,同时 也更加个性化、更具
丰富性;它不仅满足“量”的需求,也能很好地满足“质”的要求。总之,这是一种 完全不一
样的、颠覆性的农业。

农业3.0时代的农业样态,更是林林总总 ,琳琅满目,比较重要的就有智慧农业、绿色
农业、定制农业、品质农业、有机农业、循环农业、体验农 业、休闲农业、养生农业、观
光农业等等,以及由这些农业样态交叉融合而来的新样态。

比如智慧农业,它把信息技术引入农业的生产、流通、销售、管理等环节,依托物联
网 、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以及智能农业装备,依托大数据,实现农业的精细化种植和智能
化生产,实现农业 全产业链的升级再造。

又比如绿色农业,它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与民众对高品 质、安全健康农产品的需
求相对接,采用农药减量、生态循环、施用有机肥等绿色生产方式,生产市场认 可的绿色
农产品,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类似这样的农业样态不 断兴起,“农业+”“+农业”,农业正在抛弃单纯的“地里刨食”,告别
简单粗放、整齐划一,迈向一 个新时代——农业3.0时代。

(节选自2017《半月谈》13期)

(1)选文使用的说明顺序是( )

A.时间顺序

B.逻辑顺序

C.空间顺序

(2)选文主要使用的说明方法有( )

A.打比方、作比较

B.列数据、打比方


C.举例子、列数据

D.分类别、作比较

(3)下列选项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介绍了农业3.0时代的含义及其样态。

B.农业1.0时代是单纯的“地 里刨食”,自给自足的传统时代;农业2.0时代是简单粗
放、整齐划一,广泛使用工业品的时代;农业 3.0时代是信息化、技术化水平更高的新时
代。

C.蔬菜种植基地引进的水肥一体 化设备,可以感知土壤和环境的变化,根据这个变化给蔬
菜提供种植需求,这是智慧农业的一种体现。< br>
D.删掉“农业2.0时代的基础设施全面改善,‘靠天吃饭’的局面得到较大改观。”这句话 中
的“较大”一词,更能准确体现农业1.0到2.0时代的惊人变化。

【答案】 (1)B

(2)D

(3)D

【解析】【分析】 (1)此题考查说明顺序的相关知识。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
部联系,人们认知事物的过程来 安排说明顺序,认知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
具体到抽象。这篇文章依次说明了农业3.0时 代的概念、样态和前景,运用的是逻辑顺
序。故选B。

(2)此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 法的辨析,辨析说明方法要全面掌握说明方法的分类及各种说
明方法的语言标志。“比较重要的就有智慧 农业、绿色农业、定制农业、品质农业、有机农
业、循环农业、体验农业、休闲农业、养生农业、观光农 业等等,以及由这些农业样态交
叉融合而来的新样态”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详细说明了农业3.0 时代的农业样态;
“它的技术水平更高、生产效率更高,同时也更加个性化、更具丰富性”运用了作比较 的说
明方法,突出了农业3.0时代的特点。故选D。

(3)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 容的准确把握能力。作答时要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
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 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
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 干的选项。D项有误,“较大”
是一个表示程度的词语,突出了工业革命的成果对于农业的作用,删去了 则表达不出这种
效果。

故答案为:(1)B;(2)D;(3)D。
【点评】(1)本题考查的是说明文的写作顺序及内容的概括能力。说明文顺序有三种:时
间顺序、 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时间顺序的文章表示时间的词比较多,空间顺序方位词比
较多,逻辑顺序表示逻辑 关系的词比较多。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2)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辨析能力。说明 文的说明方法以及作用是说明文常考
的题型。解答此类题型,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来分析说明方法,然 后根据文段的内容所
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

(3)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 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做这类题目的方法是:找出与题目相关的
段落原文,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找准相 关语句,准确辨析。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如何保存未来数据

任志方

①数千年来,人类一直在用各种手段保存信息。尽管在过去几十年里 ,人类存储的数据
量出现了极大增长,我们的生活,我们的记忆越来越多地以数字形式储存在我们的硬盘 里
或“云端”,但这些数据的寿命却很短,甚至长不过我们的一生。如何才能将这些数据长期
保 存不丢失?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正在着手解决这个问题。

②2017年2月,英国南安 普顿大学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的数据存储技术,利用玻璃中的
微型纳米结构去编码信息。基于这一技术, 标准尺寸光碟能保存约360TB的数据,而在温
度190℃左右的环境中可维持长达138亿年,这一 时间和宇宙的历史相仿,是地球年龄的
近3倍。

③这一技术被称作“五维数 据存储”,它最初发表在2013年的一篇论文中。自那时以
来,科学家不断推动这项技术的优化发展, 最终要实现商用。

④五维光碟能使用位于玻璃碟片内的微型物理结构(即“纳米格栅 ”)保存信息,通过读
取折射的激光能够呈现5种数据状态,这也是这种技术名称的来源。利用激光技术 设备,
可以知道纳米格栅的方向、激光折射的强度以及用X、Y、Z轴表示的空间中的位置。因
此,想对于传统光碟,五维光碟的数据存储密度更大,例如传统的蓝光光碟能保存128GB
的数据,而 五维光碟存储的数据量是蓝光光碟的3000倍,即360TB。

⑤由于玻璃是一种 坚固的材料,只有很高的温度才能导致玻璃熔化或变形,而玻璃又有
着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因此,这种五 维光碟能确保数据在非常长的时间里保存,不会丢
失。

⑥在五维光碟长期保 存数据信息的情况下,如何使这些数据信息让未来的人解读?那就
是保存所有的软件,存放在云端的服务 器上,使它们永不过时,就好像博物馆一样,只不
过这个博物馆是数字形式的。通过对软件的数据内容和 操作系统做一个快照,然后进行长
期保存。在未来漫长的时间中,这些快照还需要根据当时的技术环境, 从一个云端移到另
一个云端,方便任何需要者使用。

⑦五维数据存储技术对 人们将来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尤其对图书馆和博物馆
未说更有潜力。科学家认为,这一技术可 以在不久的将来得到商用。尽管在五维光碟中记
录信息还需要用到成本高昂的实验室激光设备,但光碟数 据的读取并不困难,南安普顿大
学的科研团队表示,类似DVD播放器的五维光碟读取设备将在未来几十 年面市。

(摘自《意林》2018年1月下,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说明对象的概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未来数据

B.硬盘或“云端”

C.五维数据存储技术

D.图书馆和博物馆

(2)下可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2013年以来,科学家不断推动“五维数据存储”技术的优化发展,最终要实现商用。

B.五维光碟的数据存储密度比传统光碟大,它存储的数据量是蓝光光碟的3000倍。


C.在五维光碟长期保存数据信息情况下,未来的人可通过云端服务器上的软件,解读过去< br>的数据信息。

D.五维数据存储技术对图书馆和博物馆来说很有潜力,五维光碟读取设 备将在未来几年面
市。

(3)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结构形式为“总一分一总”,七个自然段划分为:①‖②③④⑤⑥‖⑦

B.第②段中运用的“约”“左右”“近”等概数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第④段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五维光碟的特
性。

D.第⑤段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先说明玻璃具备坚固性和化学稳定性的原因,再说明五维
光碟 能长久保存数据的结果。

【答案】 (1)C

(2)D

(3)A

【解析】【分析】⑴通读全文,整体把握,读懂内容后再作答。从文 章的第2自然段开始
到文章的最后,都在介绍“五维数据存储”,所以C项为本文的说明对象。其它几项 的说法
都失之偏颇。

⑵作答时要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 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
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 认真核
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D项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未来几年”与原文“未来几十年”明< br>显不相符。

⑶A项“总一分一总”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结构形式应为“总一分”,七 个自然段的划分为:
①‖②③④⑤⑥⑦。

故答案为:⑴C;⑵D;⑶A。

【点评】⑴本题考查把握说明对象。答题时应注意,从题目、开头结尾、各段中心句寻找
共同的 话题,归纳说明对象就是:“五维数据存储”。

⑵本题考查准确理解关键句子意思。答题时应 注意,选项对照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
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

⑶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筛选信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和作者的见
解, 把各个选项和文章相关内容比照,提取有效信息分析选择。


8.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石墨烯,潜在应用令人惊喜

①2017年,英国和中国的科学家先后利用不同方法,实现了对氧化石墨烯层间距的精准
控制,使得体 积较小的水分子可以顺利通过,而盐离子则被“堵在门外”。该成果展现了氧
化石墨烯在海水淡化领域的 巨大潜力。

②氧化石墨烯是石墨烯的“孪生弟弟”。自2004年英国物理学家在实 验室内用看似不可
思议的“撕胶带”的方法,从大块石墨中剥离出科学家曾理论预言不可能稳定存在的单 层石
墨烯以来,石墨烯这一科学名词已变得家喻户晓。短短十几年,围绕石墨烯的各项研究发

< p>
展迅猛,并展现出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③石墨烯是“碳材料家族”中 的一员,是由一个个碳原子在平面内按照六边形蜂窝状结构
排列形成的一种层状材料。由于其厚度只有一 个碳原子的大小,约为0.34纳米,相当于一
根头发丝的二十万分之一。是人类迄今为止发现的最薄材 料,石墨烯也被称作是一种二维
材料。

④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二维原子结构 ,石墨烯展现出了许多普通三维材料并不具备的奇
异性质。单层石墨烯的透光率高达97.7%,肉眼看 过去几乎是完全透明的。它有着绝佳的
导热性,传热导能力是金刚石的两倍以上。石墨烯的机械强度极大 ,比钢铁还要强200
倍。如果把1平方米的单层石墨烯做成一张吊床,区区0.34纳米的厚度便可以 稳稳地承载
一只猫。石墨烯还具有十分优良的电学性质,导电性比银和铜还强,载流子迁移率比碳纳米管和硅还高。

⑤基于石墨烯极其优异的物理特性,人们对它的应用寄予厚望。 近十年的研究表明,石
墨烯在基础研究、高频电子器件、柔性显示、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新能源电池、超 级电
容、航空航天等领域有着非凡的应用潜力,被誉为“黑金”和“新材料之王”。

⑥在众多潜在应用中,石墨烯净水技术不仅在原理上具备较高的可行性,在实验室也取
得了许多重大突破 。众所周知,活性炭作为一种常见的传统污水处理材料,内部有很多疏
松的孔隙,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 而石墨烯特殊的层状和孔状结构,使其吸附能力是活性
炭的成百上千倍。在此基础上,科学家通过微观调 控、修饰与改性,制造出许多种不同的
具有超高效吸附特性的石墨烯基吸附材料,它们不仅能吸附超过自 身质量数百倍的污染
物,还可以循环使用,大大降低使用成本。可以说,石墨烯在污水处理和海水淡化方 面提
供了令人惊喜的全新解决方案。

⑦目前,中国石墨烯产业已被列入《“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中国制
造2025”重点发展领域之一。我国石墨烯领域的 研究水平在国际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包
括石墨烯净水技术在内的一些技术突破正逐渐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应用。我们相信,与石墨
烯有关的新技术、新发明会在不远的将来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给人类带来巨大 福音。

(选自2018年3月28日《人民日报》,作者袁家浩,有改动)

(1)选文第③段中划线词语“迄今为止”能否删去?为什么?

是人类迄今为止发现的最薄材料,石墨烯也被称作是一种二维材料。

(2)选文第④段画线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石墨烯的机械强度极大,比钢铁还要强200倍。

(3)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单层石墨烯的透光率极高,所以肉眼看过去是完全透明的。

B.石墨烯具有十分 优良的电学性质,导电性比银和铜还强,载流子迁移率比碳纳米管和硅
还高。

C.在 众多潜在应用中,石墨烯净水技术不仅在原理上具备较高的可行性,在实验室也取得
了许多重大突破。< br>
D.我国石墨烯领域的研究水平在国际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包括石墨烯净水技术在内的一些技术突破正逐渐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应用。

【答案】 (1)不能删去,“迄今为止”意 思是到现在为止,起限制作用;说明石墨烯是人


类到现在为止发现的最薄材料,以后还可 能发现更薄的材料。如果删去,与事实不符。这
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2)列数字、作比较,准确突出说明了石墨烯的机械强度极大。

(3)A

【解析】【分析】⑴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体现在修饰、限制性词语的选用上。主要是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等方面的修饰限制性副词和数量词等词语。
“迄今为止 ”从时间上进行了限制,强调石墨烯只是人们目前发现的最薄材料,并不排除在
将来还会有新的发现,体 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⑵解答时要知道说明方法的种类: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作比 较、列数字、打比方。
要知道每种说明方法的标志,判断具体的说明方法和作用。画线句子很明显运用了 列数字
的说明方法,从“比”字可以看出还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通过将石墨烯与钢铁的机械
强度进行比较,突出说明了石墨烯的机械强度之大,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

⑶看到题目首 先在要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
然后根据这些语句将最关键的 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提取出来做答。

A项有误,从原文可知,“单层石墨烯的透光率高达97. 7%,肉眼看过去几乎是完全透明
的”,并不是“完全透明”。

故答案为:⑴不能删 去,“迄今为止”意思是到现在为止,起限制作用;说明石墨烯是人类
到现在为止发现的最薄材料,以后 还可能发现更薄的材料。如果删去,与事实不符。这个
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⑵列数字、作比较,准确突出说明了石墨烯的机械强度极大。

⑶A。
【点评】⑴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答题时应注意,方法:正面阐释—反面说明
—综合阐述 ,先从正面说明词语的含义和作用,再说删去后的影响,最后加上“这体现了说
明的准确性”这句话作为 总结。

⑵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答题时应注意,根据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理解文 字
信息判断,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

⑶本题考查理解内 容和提取信息。答题时应注意,选项对照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
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 ,比照辨析正误。


9.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耐寒植物如何过冬

李耕拓

①植物生长活动的最低温度通 常是0℃。秋天之后,有些植物特别是很多一年生草本植
物纷纷枯萎。到了更为寒冷的冬季,冰封的大地 上几乎看不到红花绿叶,但也有些“英雄好
汉”是不怕严寒的。

②通常而言 ,即便是同一种植物,冬季和夏季的抗冻能力也不一样在夏季活动期多不耐
寒,在冬季休眠期则更为耐寒 。这是因为春夏季节,植物生长旺盛,养分消耗多于积累,
因而其抗冻能力较弱。如北方的梨树,在-3 0~-2℃低温下能平安越冬,在春天却抵挡不住
微寒的袭击;松树的针叶,冬天能耐30℃的严寒,夏 天如果人为地降温到-8℃就会冻死,


就是这个道理。

③到 了秋天,情形就变了,秋季白昼温度高日照强,叶子的光合作用旺盛;而夜间气温
低,树木生长缓慢,养 分消耗少,积累多,于是树木越长越“胖” , 变粗壮并木质化,树叶
里合成了更多的脱落酸(休眠 素),这种植物激素被输送到植物枝梢的尖端和侧芽后,这
些部位的新陈代谢会受到抑制,从而进入休眠 状态,不再萌芽生长,植物体也停止生长。
这意味着植物的物质和能量消耗大大减少,养分因此被积蓄起 来,树木逐渐有了抵御寒冷
的能力,即使叶子在冬天被冻掉,小枝依旧完好无损。

④耐冻植物都有休眠的特点,它们常使用“沉睡”的妙法来对付冬寒。一般而言,处于休
眠状态的植株抗 寒力强,并且植株休眠越深,抗寒能力越强事实上,多年生植物的季节性
休眠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 植物应对不利环境的一大绝招。

⑤此外,每一棵树木都有一副“甲胄”,保护它们娇 嫩的组织不受寒气侵袭。这副“甲胄”
就是木栓层。每年夏天,树木都在树干和树枝的皮下储存木栓组织 ——死的间层。木栓既
不透水,也不透气。停滞在其气孔中的空气能够阻挡树木的热量向外散发。树木年 龄越
大,木栓层越厚。因此,老树、粗树的抗寒能力比枝嫩干细的小树强。

⑥另外,植物还常常会通过细胞膜脱水或合成液态抗冻有机物来增强细胞的抗冻性。有
的植物会通过降低 自身含水量以适应低温环境,安全过冬。具体来说,就是将水从细胞内
排到细胞外,防止细胞内的水结冰 。

⑦植物之所以能够这样做,是因为其体内既有自由水,也有结合水,二者的“脾气 ”大相
径庭:自由水在100℃沸腾,0℃时结冰;结合水要高于100℃才沸腾,在比0℃低得多的< br>温度下才会结冰。冬天,植物体内的自由水减少后结合水所占比例则相对增加,使细胞液
浓度增高 ,不易结冰,植物因此可以忍受更低的温度。

⑧当然,如果以上方法还不足以抵抗严 寒,一些植物还会通过增加糖或蛋白质、脂肪的
含量,或者增强生物膜系统结构的稳定性来练就更高更强 的御寒本领。

(有删改)

(1)本文主要介绍了耐寒植物过冬的哪些方法?

(2)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⑦段中划线的“这样”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4)下面有关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①段划线词“几乎”表示对程度的界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B.第③段划线的“越长越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木积累养分越来越多的样子。

C.第⑤段中划线的“甲胄”,是指树木在树干和树枝的皮下储存的木栓组织——木栓层。

D.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一些植物耐寒抗冻的方法。

【答案】 (1)①使用“沉睡”休眠的方法来对付冬寒(“进入休眠状态,减少物质和能量消
耗”或“蓄积物质和能量,减少消耗”);②形成“甲胄”——木栓层,保护它们的组织不受寒
气侵袭; ③通过细胞膜脱水或合成液态抗冻有机物来增强细胞的抗冻性。

(2)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

作用:用北方的梨树和松树的针叶这两个例子 ,准确、鲜明地说明了“同一种植物,冬季和
夏季的抗冻能力也不一样”这一特点。


(3)将水从细胞内排到细胞外,防止细胞内的水结冰。

(4)D

【解析】【分析】(1)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章第④⑤⑥段依次介绍了耐寒植物过冬的方法,把这几段的中心句提取出来就是这个问题的答案。

(2)第二段说明的内容是: 通常而言,即便是同一种植物,冬季和夏季的抗冻能力也不
一样。结合划线句内容分析,这部分举了北方 的梨树和松树的针叶的例子,并把每个例子
在冬天和在春天所能承受的温度进行比较,因此,这部分内容 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列
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鲜明地说明了“同一种植物,冬季和夏季的抗冻能力 也不一样”这
一特点。

(3)“这样”是一个代词,它所指代的内容都能在它前面 附近的区域找到,这里的“这样”要
从第⑥段中找,它指代的内容是:将水从细胞内排到细胞外,防止细 胞内的水结冰。

(4)ABC理解和分析正确。D错在“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一些植物 耐寒抗冻的方法”,
文章第④⑤⑥段依次介绍了耐寒植物过冬的方法,从“此外”“另外”可以看出,这 几段是
按照从主到次的逻辑顺序介绍的。

故答案为:⑴ ①使用“沉睡”休眠的方 法来对付冬寒(“进入休眠状态,减少物质和能量消
耗”或“蓄积物质和能量,减少消耗”);②形成“ 甲胄”——木栓层,保护它们的组织不受寒
气侵袭;③通过细胞膜脱水或合成液态抗冻有机物来增强细胞 的抗冻性。

⑵ 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作用:用北方的梨树和松树的针叶这两个例子, 准确、鲜明
地说明了“同一种植物,冬季和夏季的抗冻能力也不一样”这一特点。

⑶ 将水从细胞内排到细胞外,防止细胞内的水结冰。

⑷ D

【点评】 ⑴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
容,然后提炼出文章中的 关键词或中心句,最后再归纳概括。

⑵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分析能力。说 明文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
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等 。使用说明方法是
为了更准确、更具体、更生动地说明事物的特征或阐述事理。因此,解答此类试题,需 要
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理清文章思路,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或阐述的事理,抓住标志
词语 ,确定说明方法,并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作用。

⑶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做这样的题 ,首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
然后锁定答案区域并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 br>
⑷本题赏析说明文语言的能力和分析说明顺序的能力。答题时首要要在理解文章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理解并分析说明文的语言。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
序。答题时 要在梳理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使用的说明顺序。最后根据分析做出选择。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生物钟

①在生物进化 中,脊椎动物大脑两半球中间生成了特殊的生理调节器——松果体。它与
动物的昼夜活动节律密切相关。 而人们通常把生物体内激发生物节律并使之稳定维持的内
部定时机制称为生物钟。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 每到夜晚,身体各器官的活动相对减缓,


产生的热量变少,体温也跟着下降,人就变得迷 糊起来。到了清晨,器官系统的活动加
快,体温开始升高,精神随之振奋。这就是生物钟调节的结果,如 果人的活动经常不按生
物钟的节律运行,就会感到身体不适。

②那么,能否 像拨动时钟一样调节生物钟,重新安排人的活动节律呢?这正是生物学家
一直在研究的课题。

③例如,15年前,有人把小鼠的松果体暴露在12小时黑暗与12小时光亮交替的条件
下,褪黑激素(松果体的分泌物质)的数量便随着黑暗与光亮交替上升或下降,这说明生
物钟对生物节 律的调节与褪黑激素密切相关。1987年,美国科学家阿尔利维用大约相当于
日出后1小时的阳光强度 的光治疗“季节性失调症”,不但缓解了病人的抑郁症状,还改变
了褪黑激素的分泌。

④经过广大科研人员的不断努力,现在已初步搞清,生物钟改变的量和方向取决于每天
光脉冲照射的时间,人体温达到最低点前后(约早晨5点)是关键,紧随最低点之后照射
可使生物钟提前 ,在最低点之前照射则使生物钟推后,在体温接近峰值时(16—17点之
间)照射,对生物钟不产生影 响。光线与生物钟之间是怎样相互作用的呢?一般认为光线
通过视网膜与松果体之间的神经直接调节生物 钟的活动,光照可以通过调节褪黑激素的分
泌,使生物钟周期朝光线影响的相反方向变化。

⑤但是,目前很多科学家认为事情并不那么简单,因为人的生活环境十分复杂,一年有
季节变化,一天有阴晴雨雪,各种人造光的刺激随处可见,生产、科研、社交活动丰富多
彩,都可能对生 物钟的运转产生影响,因而对生物钟的理论还必须深入探讨。

(1)根据第①段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什么是生物钟?

(2)生物钟对人体有什么作用?

(3)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一个横线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

例 如,15年前,有人把小鼠的松果体暴露在12小时黑暗与12小时光亮交替的条件下,褪
黑激素(松果 体的分泌物质)的数量便随着黑暗与光亮交替上升或下降。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

(4)根据文章第⑤段内容概括对人的生物钟的理论“还必须深入探讨”的原因。

【答案】 (1)松果体控制生物体的昼夜生物节律的定时机制。

(2)调节身体活 动的节律运行,使身体感到舒适(使人夜晚休息,白天有精力。否则,身
体会不适)。

(3)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4)生活环境复杂和人造光刺激随处可见,加上社会活动丰富,都会影响生物钟运转。

【解析】【分析】(1)提取第1段第3句“人们通常把生物体内激发生物节律并使之稳定
维持 的内部定时机制称为生物钟”分析压缩,即可得出正确答案:“生物钟”应是指生物体内
的一种内部定时 机制。

(2)可分析压缩第1段“每到夜晚,身体各器官的活动相对减缓,产生的热量变少 ,体温
也跟着下降,人就变得迷糊起来。到了清晨,器官系统的活动加快,体温开始升高,精神
随之振奋。这就是生物钟调节的结果,如果人的活动经常不按生物钟的节律运行,就会感
到身体不适”等 句,即可整理出正确答案。

(3)考 “例如,15年前,有人把小鼠的松果体暴露在…… ”明显属于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例如”是举例子说明方法标志性语言。两个“12小时 ”属于典型的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把小
鼠的松果体暴露在12小时黑暗与12小时光亮交替的条件下… …随着黑暗与光亮交替上升或
下降”为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4)通读文章第5段 ,把握大意。对照考题,找到答题区,筛选出相关的语言材料,选
好答题的角度,组织好答题的语言。如 可分析第5段“因为人的生活环境十分复杂,一年有
季节变化,一天有阴晴雨雪,各种人造光的刺激随处 可见,生产、科研、社交活动丰富多
彩,都可能对生物钟的运转产生影响,因而对生物钟的理论还必须深 入探讨”等句,即可整
理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⑴松果体控制生物体的昼夜生物节律的定时机制;

⑵调节身体活动的节律运行, 使身体感到舒适(使人夜晚休息,白天有精力。否则,身体
会不适);

⑶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⑷生活环境复杂和人造光刺激随处可见,加上社会活动丰富,都会影响生物钟运转。

【点评 】。⑴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提取,信息的筛选、分析、提取这类题,
做题时,应首先明确信 息筛选的方向,有了明确的目的,就有了筛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
是正确理解所找信息的内涵,从而进行 恰当取舍,避免有所偏颇或答非所问;

⑵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首先阅读文章, 找到相关语句进行一一对应即可作
答;

⑶本题主要考查的说明方法的作用,需要结 合语段具体分析,然后用相应的说明方法的作
用答题模式进行解答;

⑷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题干和文章关键句即可解答。


1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鳖鱼是海洋系统的“整容师”

①鳖鱼是海洋中的庞然大物,也是食肉类的凶猛鱼类,号称“海中狼”。可是,最近它被
贴上了“整容师”的标签,因为它可以改变海洋中很多鱼的眼睛和尾鳍的尺寸。听到这些,
你是否感到 十分惊讶呢?

②原来,在海洋系统中,许多小鱼都有着较大的眼睛和有力的尾鳍,帮 助它们及时发现
并快速躲避鲨鱼的攻击和吞食。尤其在鲨鱼出没捕食的低光环镜下更加如此:一定尺寸的
尾鳍可以保证鱼类突然加速游动,以此来远离鲨鱼的追捕。但是,在2018年1月,西澳大
利 亚大学等研究机构人员的最新研究发现,近年来由于人类对鲨鱼的大量捕杀,导致多种
鲨鱼濒临灭绝。鲨 鱼数量的减少,使得其他鱼类的生存得到了暂时的和平安稳,导致它们
的形态也正在发生明显的改变,如 :眼睛变小,尾鳍变小。因此,鲨鱼就成了海洋系统里
的“整容师”。

③研 究人员对澳大利亚西北海域罗利沙洲和斯科特礁两个珊瑚礁系统中7种不同的鱼类
专门进行了对比分析。 这两个珊瑚礁有着相似的自然环境,但不同的是,罗利沙洲禁止捕
鱼,鲨鱼数量比较稳定,而斯科特礁允 许对鲨鱼进行商业捕捞,且已经持续了一百多年。
研究人员分别在两个珊瑚礁海域进行了采样捕捞,并测 量出了所捕捞鱼的体长、体宽、眼
部和尾鳍大小。结果发现,与罗沙洲的鱼类相比,斯科特礁同种鱼类的 眼睛尺寸小46%,


尾尺寸小4%。

④研究人员解释说,人 类捕捞鲨鱼使其数量减少,会造成一系列生态后果,小鱼的眼睛
及尾鳍尺寸等发生变化仅仅是一个方面, 其实,鲨鱼数量的减少还在悄悄地影响着其他海
洋生态系统。

⑤首先,鲨鱼 数量的大幅度减少,那些体弱多病,基因突变导致畸形的鱼,就不会及时
被消灭,进化过程中的优胜劣汰 也不能更好地延续下去。那些没有被吃掉的弱鱼,病鱼就
会一直繁殖下去,直到基因退化,这不利于种群 的健康发展,对整个海洋生物多样性,优
化性将是一个致命打击。

⑥其次, 鲨鱼数量的大幅度减少,将使海洋生态环境无法正常维持,水质环境会进一步
恶化。因为,鲨鱼是海洋系 统名副其实的“清道夫”。它可以通过清理腐烂的大型海洋动物
尸体,来净化海洋生态环境。

⑦由此看来,鲨鱼在保持海洋生态系统平衡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称它为海洋系统
的“整容师”一点儿也不过分。

(1)鲨鱼在保持海洋生态系统平衡中发挥了哪些方面的作用?

(2)有文章第③段中画线句子除了列数字以外,还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其实,鲨鱼数量的减少还在悄悄地影响着其他海洋生态系统。”为什么用“悄悄”一
词 ?

【答案】 (1)①可以改变海洋中鱼的眼睛和尾鳍的大小。②维护海洋生态平衡 ,有利于
种群的健康发展。③净化海洋生态环境,改善水质。

(2)作比较。通过斯 科特礁鱼类和罗利沙洲鱼类的比较,准确地说明了鲨鱼对海洋中许多
鱼的眼睛和尾鳍尺寸的影响。

(3)“悄悄”一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鲨鱼数量的减少对其他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缓慢的过
程,表明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析】【分析】(1)第①段介绍了最近它被贴上 了“整容师”的标签,因为它可以改变
海洋中很多鱼的眼睛和尾鳍的尺寸。第④段介绍了研究人员解释说 ,人类捕捞鯊鱼使其数
量减少,会造成一系列生态后果,小鱼的眼睛及尾鳍尺寸等发生变化仅仅是一个方 面,其
实,鲨鱼数量的减少还在悄悄地影响着其他海洋生态系统。第⑤段那些没有被吃掉的弱
鱼 ,病鱼就会一直繁殖下去,直到基因退化,这不利于种群的健康发展,对整个海洋生物
多样性,优化性将 是一个致命打击。第⑥段介绍了鲨鱼数量的大幅度减少,将使海洋生态
环境无法正常维持,水质环境会进 一步恶化。由此可以概括出鲨鱼在保持海洋生态系统平
衡中发挥了三个方面的作用。

(2)根据句子“与罗利沙洲的鱼类相比,斯科特礁同种鱼类的眼睛尺寸小46%,尾鳍尺寸
小40%” 可以判断用的是作比较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相比”是作比较说明方法标志性的语
言。准确地说明了鲨 鱼对海洋中许多鱼的眼睛和尼鳍尺寸的影响。进而说明“鲨鱼就成了海
洋系统里的‘整容师’”。

(3)本文是一篇生动的说明文,抓住生动说明文的语言特色——生动来分析即可。“悄悄”指声音低微,不声不响。多形容声音很轻,有寂静安静之意,另外,也表示“小声地,偷偷
地”的意 思。用在这里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鲨鱼数量的减少对其它海洋生物系统的影响是缓慢
的,潜移默化的,是容 易被人忽视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故答案为:⑴①可以 改变海洋中鱼的眼睛和尾鳍的大小。②维护海洋生态平衡,有利于
种群的健康发展。③净化海洋生态环境 ,改善水质;

⑵作比较。通过斯科特礁鱼类和罗利沙洲鱼类的比较,准确地说明了鲨鱼对海 洋中许多鱼
的眼睛和尾鳍尺寸的影响;

⑶“悄悄”一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鲨鱼数量 的减少对其他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缓慢的过程,
表明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点 评】⑴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提取,信息的筛选、分析、提取这类题,做
题时,应首先明确信 息筛选的方向,有了明确的目的,就有了筛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是
正确理解所找信息的内涵,从而进行 恰当取舍,避免有所偏颇或答非所问;

⑵本题主要考查的说明方法的作用,需要结合语段具 体分析,然后用相应的说明方法的作
用答题模式进行解答;

⑶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 特点的分析,为了说明的更加准确,说明文中常用一些表示修饰和
限制的词语。


12.说明文阅读

大洋中脊的特殊地质结构

梁鑫峰

①自古以来,人类就知道陆地上有山脉;其实海洋里也有山脉,这些山脉被称作大洋中
脊。

②人们意识到海底也有山脉,只不过100多年的时间。大洋中脊的发现,可以追溯到
1872年英国“挑战者号”的全球调查。“挑战者”号上的科学家利用探测锤发现大西洋中部有
一处高 高隆起的地方。1925- 1927年,在德国“流星”号考察期间,科学家利用声学回声测
深法再次 确认了这条山脉的存在。他们还发现,这条位于大西洋底的山脉竟然通过好望
角,延伸到了印度洋。
③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间,印度洋中脊和东太平洋中脊也陆续被发现。二战后,船载声学< br>设备的发展极大促进了人们对大洋中脊的研究。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地质学家已经知
道地球 上每个大洋的洋底都有山脉,并且这些山脉连成一个巨大的海底山脉系统。

④大洋中 脊的发现使得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也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正是因为大洋中脊的发
现,让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 说开始得到重视,诞生了海底扩张学说,并进一步发展成现在
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板块运动理论。

⑤大洋中脊既是海洋深处的巨大山脉,又是新的海洋洋壳生成的地方。大洋中脊的中轴
线上坐落着众多的“火山口”。在那里,灼热的岩浆由地幔向上涌,逐渐冷却,结合周围已
软化的岩石, 形成新的洋壳。新生成的洋壳挤压大洋中脊两边已有的地壳,不断向外扩
张,并最终在板块的交界边缘俯 冲回地幔去。因此,洋壳在大洋中脊出生,在板块与板块
的撞击中消亡。在过去的几十亿年里,大洋洋壳 就这样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⑥研究发现,大洋中脊相对其中轴线几乎是对称的。从 中轴线往外,水深逐渐增加。比
如大西洋中脊的中轴线处水深大约为2500米,但其外沿的水深则有5 000多米。究其原
因,中轴线处的洋壳刚刚形成,温度最高,因此其密度较小,所以也就升得最高。在 几百
万年的地质时间尺度上,中轴线处的洋壳往外移动,其温度逐渐降低,密度增加,随之也

< p>
就慢慢沉了下去。于是,这些高大的海底山脉就形成了。有时,这些山脉还会露出海面形
成 岛屿,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冰岛。

⑦虽然同为巨大的山脉,但是海底山脉和陆地山脉的 生成机制不同。陆地山脉大多是由
板块相互挤压形成的,大洋中脊则是新的海洋洋壳生成的地方。大多数 大洋中脊的中轴线
处存在一个被称为中央裂谷的特殊结构,形态类似山谷。大洋中脊就像是被从中轴线处 劈
开来一样。不过,不同的大洋中脊,其中央裂谷的形态也不同。比如,大西洋中脊的中央
裂谷 非常巨大,大概有25-30千米宽,且有1000-2000米深:而位于东太平洋中脊的中央裂
谷只 有不到1000米宽,深度也不到100米。这些差别主要是由于不同大洋中脊处新生成
地壳的扩张速度 不同。扩张速度快的(大于5厘米年)大洋中脊会呈现出如东太平洋隆起样
的结构,扩张速度慢的(小于 5厘米年)则更像大西洋中脊。

⑧大洋中脊以其特殊的地质结构吸引着众多的地质学 家、海洋学家和生物学家。他们的
发现和研究极大推动了人类对于地球和生命的认识进程。(选自《中国 国家地理杂志》,略
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德国“流星”号考察期间,科学家利用声学回声测深法再次发现大西洋底的山脉通过好
望角,延伸到印度洋。

B.二战后,船载声学设备的发展极大促进了人们对大洋中脊 的研究,东太平洋中脊和印度
洋中脊陆续被发现。

C.大洋中脊的发现,让大陆漂移 学说开始得到重视,诞生了海底扩张学说,并进一步发展
成为板块运动理论。

D.大 洋中脊中轴线上众多“火山口”喷出的灼热的岩浆,由地幔向上涌,逐渐冷却成为岩
石,形成了新的洋壳 。

(2)大洋中脊的特殊地质结构有哪些特点?

(3)请分析第⑦段画波浪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答案】 (1)C

(2)①大洋中脊是新的海洋洋壳生成的地方;②大洋中脊相对其中轴线几乎是对称 的;③
大多数大洋中脊的中轴线处存在一个中央裂谷。

(3)①举例子,列举大西洋 和东太平洋的例子,具体说明了不同大洋中脊其中央裂谷的
形态也不同:②列数字,准确说明了两个中央 裂谷的宽度和深度;③作比较,突出说明了两
个中央裂谷的差别很大。(答出其中任意两种即得2分)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错误,题干中“ 再次发现大西洋底的山脉通过好望角”的说法与原文“再次确认了这条山
脉的存在。他们还发现这条位于 大西洋底的山脉竟然通过好望角”的说法不符合。

B:错误,题干中“二战后……东太平洋 中脊和印度洋中脊陆续被发现。”与原文“在接下来的
几十年间,印度洋中脊和东太平洋中脊也陆续被发 现。”不符合。

C:正确;

D:错误,题干中“逐渐冷却成为岩石, 形成了新的洋壳。”与原文“结合周围已软化的岩
石,形成新的洋壳。”不符合。

故选:C。


⑵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信息的提取。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然后 根据提干要求提取关键句
作答即可。如可提取第五段″大洋中既是海洋深处的巨大山脉,又是新的海洋洋 売生成的地
方”,第六段“研究发现,大洋中脊相对其中轴线几乎是对称的”,第七段“大多数大洋中脊
的中轴线处存在一个被称为中央裂谷的特殊结构”等句作为答案;

⑶本题考查说明 方法及其表达作用。“比如,大西洋中脊的中央裂谷非常巨大”明显运用了
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比如” 就是标志性词语。“大概有25---0千米宽,且有1000--2000米
深”等是列数字的说明方 法。“大西洋中脊的中央裂谷非常巨大……而位于东太平洋中誉隆的
中央裂谷只有不到1000米宽,深 度也不到100米”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答作用时一定要
找到文段中的观点句或说明对象。说明方法就 是为说明观点和说明对象服务的。

故答案为:⑴ C;

⑵①大洋中脊 是新的海洋洋壳生成的地方;②大洋中脊相对其中轴线几乎是对称的;③大
多数大洋中脊的中轴线处存在 一个中央裂谷;

⑶①举例子,列举大西洋和东太平洋的例子,具体说明了不同大洋中脊其中 央裂谷的形
态也不同:②列数字,准确说明了两个中央裂谷的宽度和深度;③作比较,突出说明了两个< br>中央裂谷的差别很大。(答出其中任意两种即得2分);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文 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解答本题把选项中的内容放在原文中印
证,能找到依据的正确,与原文不符或没有 的为错误的;

⑵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找到与问题 相对应的内
容,即可从文中筛选出句子作答;

⑶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 和分析能力,根据语段中的一些关键词先来判断说明
方法,熟记一些常见的说明方法,结合文段分析,在 根据文章内容或者文章的内容所体现
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其作用。


13.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怎样才算认识一朵花(有删改)

闫晗

①近两年,博物学突然火起来,选带着各色识图软件,不知道花的名手 不要紧,手机拍
下一张照片,上传至软件,立即就合由现其学名,时代在进步,技术带来诸多使利。可怎
样才算真的认识一来花呢?

②现在是个流行二手“知识胶囊”的时代,有人 替你读书,替你思考,把简单粗暴的结果
告诉你。读了某篇书评,你就以为了解了整本书;听了几分钟电 影解析,就有了与人聊天
的谈资;别人的观点很新奇,你现被投喂得心满意足。可是,你真的承它们建立 连接,拥
有它们了吗?(A)

③植物和人一样,你记使一个人的名字就算了 解他了吗?哪怕是生活在周围的熟人,有
些也不过是点头之交。他们的个性、喜好、热气腾腾的生活或是 完解和苏且,我们都一无
所知,有的只是相适时无关紧要的一句末破。(B)

④那些写植物写得好的文章,大都掺杂着人生体验和领悟,作者与那些花草有一些私人
的故事,吴于童年 、故乡、城市、风土人情,甚至友情和爱情。这样才算认识和了解它
们,跟它们拥有了一段与众不同的关 系。写美食的文章也一样,通过一种食物,我们想看


到的往往是金、温暖、慰籍和自己的 人生。(C)

⑤大数据带给我们很多信息,众多人的爱好、品位在商家那里有了判断 ,你被大多数人
代表和选择了。小学生都可以用大数据分析苏轼了,看上去根新潮。可没有人能代替你的
感受,个人的记忆博物馆是无法故平地、被量化的。(D)

⑥就像你与那些 植物的关联,你与身边一个义一个人交换过的能量、拥有的故事、经历
过的陪伴一样。有无限的细节和微 妙的感受,藏在某个地方。可能表达不出来,但是你知
道,它们真实存在着,而且无比重奏。

(1)结合第②段内容说说你对“二手‘知识胶囊’”的理解。

(2)根据要求答题。

①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②以下材料放在哪一处最合适?(填字母)为什么?

材料:那些电影被剥离了配乐、 光影的魔术,只第下一个同举的故事框架;那些名著的细
节、人物对白你看不到,只有别人的印象和评价 ,而缺乏自己感性的、直观的经验。

③说说本文第③段在说明方法上的特点及其作用。

(3)怎样才算认识一朵花?阅读文章后用自己的话回答这一问题。

【答案】 (1)“知识胶囊”,由药学概念演变而来,指用胶囊包装的知识。二手知识胶囊
是 指借别人的分析理解文章获得对某一知识的了解,并不是直接获得。

(2)①由身边事说起增 强趣味性和亲切感;引出说明的话题。②放在A处。因为这一段
以观影和读书为例,说明了“流行二手‘ 知识胶囊’”现象,并在结尾设问,材料正好与前文呼
应。③作者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形象而鲜明地说明 记住花的名字并不能算了解一朵花。

(3)只有认识和了解了花里掺杂的人生体验和领悟,作 者与那些花草背后关于童年、故
乡、城市、风土人情,甚至友情和爱情的故事,才算认识一朵花。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胶囊'是药学概念,”知识
胶囊“是由此演变而来,指用胶囊包装的知识。从第二段中的语句意思可以概括出”二手知
识胶 囊'指借别人的理解而获得对知识的一定了解,并不是自己去直接学习思考而获得。

(2) ①考查考生对文段在文章机构上的作用的理解能力。第一段的内容是讲述我们每个
人身边的事情,增强亲 切感,同时也引出了说明的对象。②材料以观影和读书为例,说明
了“流行二手知识胶囊”现象,所以应 放在A处。③从“植物和人一样”可以判断所使用的说
明方法是:作比较,说明了记住花的名字并不能算 了解一朵花。

(3)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能力。考生要仔细阅读文本后, 联系文本的
内容进行概括回答。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语句进行回答。如第四段中“那些写植物写得好的文< br>章,大都掺杂着人生体验和领悟,作者与那些花草有一些私人的故事,吴于童年、故乡、
城市、风 土人情,甚至友情和爱情。这样才算认识和了解它们。”归纳出答案:只有认识和
了解了花里掺杂的人生 体验和领悟,作者与那些花草背后关于童年、故乡、城市、风土人
情,甚至友情和爱情的故事,才算认识 一朵花。

故答案为:⑴“知识胶囊”,由药学概念演变而来,指用胶囊包装的知识。二手知 识胶囊是
指借别人的分析理解文章获得对某一知识的了解,并不是直接获得。

⑵“ 知识胶囊”,由药学概念演变而来,指用胶囊包装的知识。二手知识胶囊是指借别人的
分析理解文章获得 对某一知识的了解,并不是直接获得。


⑶只有认识和了解了花里掺杂的人生 体验和领悟,作者与那些花草背后关于童年、故乡、
城市、风土人情,甚至友情和爱情的故事,才算认识 一朵花。

【点评】⑴考生对文本要认真阅读,对文本语言要善于归纳。

⑵考生在平时要注意知识点的积累,掌握说明方法的种类,并且能够联系具体的语句阐述
其作用。

⑶考生要注意联系文本,根据问题在文本中找到答案。


14.阅读下文,回答后面小题。

火山喷冰

①伴着 阵阵“轰隆轰隆”的巨响声,地动山摇,构成山体的冰块与岩石大面积滚落,那是
阿胡那火山在爆发喷射 。这个庞然的山峰高约4千米,底部直径约为30千米,体积相当于
半座珠穆朗玛峰。奇妙的是,阿胡那 火山喷射的不是热浪滚滚、灼人赤红的岩浆,而是白
色的、冷气逼人的冰岩浆。这种含水、氨、冰、甲烷 和氯化物的混合物,被强大的能量推
向高空,形成数百米乃至数万米的白色喷流。瀑布似的落到地表时, 冰岩浆呈液态四下流
淌,当遇到温度较低的时候,便凝结成了形态各异的固体。

②众所周知,地球上的火山喷出的都是岩浆,为什么这座火山偏偏与众不同,喷出的却
是冰呢?原来,这 座火山不属于地球,阿胡那火山是太阳系内已知最大的小行星谷神星上
最庞大的山峰,而谷神星则是围绕 着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主带运行。可是,阿胡那火
山与人类先前见过的所有山峰全然不同,它的山体 并没有古老的撞击坑,而是布满了年轻
垂直的条状结构。

③冰火山是在太阳 系的其他行星上存在的地貌类型,通常出现在冰冻卫星或其他一些表
面温度低于-150℃的天体上。在 形态上,冰火山与地球上的火山很相似,它们在地表凸
起,顶端有一个巨大的凹陷,当喷发时,会爆发出 四处流淌的液体。但与地球火山的主要
区别在于,地球火山主要由岩石和重金属组成,冰火山主要由坚固 的冰壳构成,冰火山的
岩浆也是冰冻的沉积物,所以喷发时,会出现大量冰块被喷出的奇异景观。

④据资料显示,地球火山喷发是因为压力和密度差造成的。当岩浆温度比周围岩石更高时,密度就会更低,这种压力差会使得岩浆做上升运动,当岩浆上升时,岩浆释放的气体
会形成气泡 ,释放大量压力,这一压力使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⑤可阿胡那火山是一座冰火 山,它又是如何喷发的呢?冰火山的喷发原理和地球火山十
分相似。由于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导致热能 聚集,或由于潮汐摩擦而生热,致使深部冰
层熔融。如果这时,上部冰层破裂,深部融化了的冰水就会像 地球内部的岩浆一样,在周
围压力的挤迫下,沿裂缝喷发,这就是冰火山爆发的过程。而如果冰岩浆跟周 围的环境温
度相差不大,冰火山就会处于休眠状态,也可能成为永远的死火山。

⑥不过,虽然阿胡那冰火山的名字听上去似乎是火山的一种类型,喷发过程又跟地球火
山类似,但严格意 义上说,它只是有与地球火山相似的地貌,并不是真正的火山。

⑦无独有偶,在冰岛 北部的格里姆斯维特火山,曾有过一次十分壮观的冰火山爆发场
面?从火山口喷射出来的不是灰、砾,也 不是岩浆,而是大量透明洁净的冰块。那次爆发
持续了两周,每秒钟喷射出的冰块约有420立方米,在 火山特大爆发时可达2000立方
米。那次爆发抛出的冰块约有1.3万立方千米。据记载,冰岛的火山 喷发冰块现象,古代


也有过类似的情况,这是高纬度冰层广布地区火山爆发所特有的现象 。

(选自2018年第9期《奇闻怪事》)

(1)文章采用了何种说明顺序?请简要说明。

(2)文章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结合具体事例做简要说明。

(3)文章第③段中的划线词语“通常”能否去掉?为什么?

(4)文章第①段文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案】 (1)文章采用了逻辑 顺序,作者依次介绍了冰火山与活火山的成分构成、地表
形态、喷发原理。

(2)做 比较。将冰火山与地球上的活火山做比较,通过二者的成分构成、地表形态、喷发
原理的异同点的比较, 说明冰火山的特点。

(3)不能去掉。“通常”起限制作用,表示冰火山出现在冰冻卫星或其 他一些表面温度低于
-150℃的天体上是一般情况,还会有特殊或例外的情况。如果去掉,就没有特殊 或例外的
情况了,与事实不符。“通常”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4)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说明对象及对其喷发原理的介绍。

【解析】 【分析】(1)文章作者依次介绍了冰火山与活火山的成分构成、地表形态、喷发
原理。可见使用的是逻 辑顺序。

(2)解答时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 ,根据
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如第③段将“冰火山
与地球火山进行比较,运用的是作比较。结合整个句子来看,作者通过举两者的比较,突
出说明冰火山的 特点。

(3)本句中的“通常”意思是“一般”情况下,起限制作用,但不包括特殊情况, 如果删去,
过于绝对化,与事实不相符。最后一定不要忘了强调: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
性、严密性。

(4)此文开头以阿胡那火山喷发的例子,引出本文要说明对象,引出对其 喷发原理的解
释说明,同时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故答案为:⑴ 文章采用了逻辑顺序,作者依次介绍了冰火山与活火山的成分构成、地表形
态、喷发原理。

⑵ 做比较。将冰火山与地球上的活火山做比较,通过二者的成分构成、地表形态、喷发原
理 的异同点的比较,说明冰火山的特点。

⑶ 不能去掉。“通常”起限制作用,表示冰火山出 现在冰冻卫星或其他一些表面温度低于-
150℃的天体上是一般情况,还会有特殊或例外的情况。如果 去掉,就没有特殊或例外的情
况了,与事实不符。“通常”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br>
⑷ 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说明对象及对其喷发原理的介绍。

【点评】⑴本题考查说明顺序,常用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⑵本题 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根据语段中的一些关键词先来判断说明
方法,熟记一些常见的 说明方法,结合文段分析,在根据文章内容或者文章的内容所体现
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其总用。

⑶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的分析,为了说明的更加准确,说明文中常用一些表示修饰和< br>限制的。


⑷本题考查说明文首段的作用。说明文首段一般有引出说明 对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的
作用。本文首段是一则新闻,通过这则新闻引出了本文的说明对象,同时激 发了读者的阅
读兴趣。


1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汉字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文字之一,其数量惊人,由于电脑键盘不可能为每一个汉字造一
个按键,因此,需要替汉字编码,通过敲击多个按键来输入一个汉字。最早的汉字输入
法,一般认为是2 0世纪80年代初期出现的拼音输入法。但是,早期的拼音输入法有个致
命的弱点,就是单字重码率非常 高,常常要翻很多页才能找到所需的汉字,输入效率低
下。

1983年,王 永民推出了跨时代的五笔字型输入法,该输入法只使用英文字母键中的25
个参与编码,极大地解决了输 入速度慢这一顽症;一旦背熟了“字根表”,就可以实现“盲
打”。尽管五笔字输入法有诸多好处,但“ 难学”这个致命弱点让其难以高度普及。反倒是拼
音输入法,因为操作最为简单,始终没有被抛弃。
21世纪初期,拼音输入法有了长足的改进,特别是2005年以后,以搜狗为代表的新 一
代拼音输入的异军突起。它充分借助互联网的优势,通过自动升级词库等方式,保持词库
最新 状态;嵌入了网络搜索功能,智能化程度较高。随着各种个性化皮肤的涌现,其屏幕
展现形式也更加丰富 多彩。

2016年,搜狗CEO王小川提出搜狗拼音输入法将推出智能回复功能。王 小川称:未来输
入法不只是一个表达工具,它可以理解你的想法,别人向你提问,输入法会自动代替你回
复。搜狗已经逐步上线这样的功能,目前大概有5%—10%的问题可以直接给出答案。

研究现代中国的历史学家汤博·马拉尼说,中国在打字技术方面正大踏步前进,而西方远
远落后在后面。马拉尼指出,在电脑键盘上打英文,“是使用键盘的最基本方式”,在键盘
上按下“a ”键,“a”就会出现在屏幕上,“这不需要使用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和内存”;但是,在
连接到一台中文 电脑的键盘键入“a”,计算机将会“智慧”地推测你可能会打出的汉字,键入
一个汉字,本质上是键入 一组指令来检索一个特定的汉字。最后,马拉尼赞扬道:“使用键
盘上26个英母按键,敲击出数万个繁 复美丽的汉字,几代华人为此进行不懈的努力。”
(摘编自武锐《中文输入法,智慧的代码》)

(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五笔字型输入法的特点。

(2)文中划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文章最后一段是历史学家汤姆·马拉尼的评价,其中包含几层意思?请简要概括。

【答案】 (1)输入速度快、准确率高、难学难记。


(2)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这样表达更加真实可信、具体准确。


(3)肯定中国打字技术发展迅速;强调中文输入法的智慧;称赞几代华人的不懈努力。

【解析】【分析】(1)一旦背熟了“字根表”,就可以实现“盲打”。 这句话说明了五笔字型
一旦学会,打字速度极快,但后面的句子又强调了学起来很难。

(2)大概有5%—10%,属于列数字,这种说明方法让表达很准确,也很可信。


(3)中国在打字技术方面正大踏步前进,而西方远远落后在后面。这句话表达了汤姆 ·马
拉尼对中国汉字输入技术的肯定和赞赏,而这一突出成就与华人不懈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故答案为:(1)输入速度快、准确率高、难学难记。

(2)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这样表达更加真实可信、具体准确。

(3)肯定中国打字技术发展迅速;强调中文输入法的智慧;称赞几代华人的不懈努力。

【点 评】(1)本题考查对说明对象特点的把握。与五笔字型输入法相对应的是拼音输入
法,两种输入法各有 特点,而且呈互补状况。

(2)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的辨析与理解。首先读一读句子,看是 否是举例或列数字,两
种说明方法都很好辨认,举例是最基本的说明方法,浅显易懂,列数字则能让表达 更加具
体准确。

(3)本题考查对说明文内容的理解。阅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看人 物的观点态度怎样,抓
住实质、围绕作品主题进行分析即可。


16.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扇子的起源和功用

付秀宏

①晋代《古今注》记载,扇子发端于股代,以鸟羽制成,作仪卫之美 。三国孔明之羽
扇,非为自用,而是仪令之物。汉代之后,湖南竹扇、山东纨扇问世,才用之除热取凉。
及宋时,折扇由朝鲜传入神州,张合自如,风行一时,苏东坡曾有“高丽白折扇,展之广尺
余” 的妙语。

②但是,中国人对扇子的使用发展到后来却是艺术功用大于实际功能。一般 来说,扇面
之书画创作,以美态愉悦于人;而制作裱糊之时,却以精妙工艺潜化自身。苏州檀香扇、杭州续绢扇、新会火画扇、自贡竹丝扇、江苏麦秆扇,声名退途。书画家在扇面写字取
景,不求形似 ,但求神韵。飘逸造清凉,执扇祛暑气。

③明代大书画家祝枝山曾喻书扇为美女舞于 瓦砾,乃盆景之象。其实,书扇环肥燕瘦,
气候虽小,却能做到风云际会。吴子深、张大千等人的行书扇 ,文字如神龙升腾,达数十
万港元之高价,令世人刮目。任伯年和赵之谦联袂的扇面,墨笔与金石同在, 更价值不
菲。

④喜好收藏明清闺秀折扇小楷的张中行,最爱其“形娟秀而神 柔婉”。明清的书法扇面,
最出众的是女性手迹,有薛素素、黄媛介、叶小鸾、周淑禧、李陀那、董小宛 和马守真,
或闺阁气韵,或工笔娟秀,或运风挟雷。

⑤作为艺术品,扇面之 画讲究气韵迷人。鸟兽虫鱼、人物山水,无不能画,贵在品位。
有时仅画菊一枝、白菜一棵,也要清风雅 意。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唐寅扇面画《秋江垂
钓》,________,令人冥思。北京故宫博物馆珍藏的 纵长59.5厘米、横宽152厘米的明
代大折扇,一面画的是柳阴赏花,气息飘动,闲情如梦;一面画 的是松下读书,主仆对
语,儒风拂面。此画出自明宣德帝朱瞻基之手,为中国之最大折扇,乃罕见传世宝 物。

⑥对于工笔书画家,定是意象在心中涌现,心迹在扇上流注。对于收藏使用者, 必是悠
然处见有意趣,挚爱间涌出性情。一朋友购得一把雪白鹅毛扇,折起像白鸽回巢,展开似
白鹤亮翅,遂赞曰:“美,此处无墨胜有墨。”另一同事的客厅壁上,挂一把竹扇,白扇面


只写四字隶书“宁静致远”,此时无声胜有声。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第①段按什么顺序写的?说明了什么内容?

(2)说说第②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3)认真阅读第⑤自然段,联系本段上下文内容,为段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4)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列出其中三种来,并举例说说各自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 (1)时间顺序。扇子的起源与功用的演变。

(2)结构上起过渡作用;内容上统领下文。

(3)清幽深邃

(4)三种说明方法是举例子、引资料、列数字。

①举例子,举出孔明羽扇的例子具体说明扇子发端时制作材料与功用。

②引资料,引用苏东坡的诗句形象说明朝鲜折扇张合自如的特点。

③列数字,列举明代大折扇长度和宽度的数字,准确说明它是中国最大的。

【解析】【分析】⑴根据“ 殷代 ”、“三国”、“汉代”、“宋朝”可以判断是时间顺序。制作材
料:鸟的羽毛、 竹扇、纨扇、折扇。功用: 仪卫之美 、 仪令之物 、 除热取凉 。归纳说
明内容:扇子的起源与功用的演变。

⑵“ 中国人对扇子的使用发展到后来却是艺术功用大于实际功能 ”一句,内容上说明扇子的
功用演变为艺术 功用大于实际功能,引出并统领下文的说明内容,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
渡作用。

⑶根据“ 一面画的是柳阴赏花,气息飘动,闲情如梦;一面画的是松下读书,主仆对语,
儒风拂面 ”,可以看出环境的清幽雅致,读书的画面悠闲的文雅深邃,据此归纳为:清幽
深邃。

⑷分析说明方法及特征,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来分析说明方法,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或
者文段的内容, 主要运用三种说明方法是举例子、引资料、列数字。 结合句子理解体现出
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作用即可。

故答案为:⑴ 时间顺序。扇子的起源与功用的演变。

⑵ 结构上起过渡作用;内容上统领下文。

⑶ 清幽深邃

⑷ 三种说明方法是举例子、引资料、列数字。

①举例子,举出孔明羽扇的例子具体说明扇子发端时制作材料与功用。

②引资料,引用苏东坡的诗句形象说明朝鲜折扇张合自如的特点。

③列数字,列举明代大折扇长度和宽度的数字,准确说明它是中国最大的。

【点评】⑴本题考 查分析说明顺序和归纳说明内容。答题时应注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正确地理清文章思路容易判断是时间顺序,提取关键
信息归纳说明内容。

⑵本题 考查分析段落的作用。答题时应注意,中间段落一般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从
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分 析作用。

⑶本题考查概括内容要点。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 的标
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分析概括作答。


⑷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答题时应注意,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下定
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引资料、画图表、作诠释、摹状貌等。对使用某
种说明 方法作用的分析,先要明白各种说明方法的通常的作用,再与说明对象的特征和具
体语境结合起来。

17.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弹簧床垫告诉你“左侧现象”

1878年,席梦思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张弹簧 床垫,从此人们就与弹簧床垫结下了不解之
缘。然而130多年后的今天,弹簧床垫在为人们带来舒服睡 眠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隐
患。

最初,科学家们并没有发现床垫会成为健康 的杀手之一。只是在对科学界的一个奇怪的
“左侧现象”进行研究时,偶然发现床垫隐藏的不为人知的秘 密。

所谓“左侧现象”,即指人们身体左侧患癌症的几率明显高于右侧,如左侧胸部 患乳腺癌
的几率高于右侧10%,左侧身体患黑素瘤的几率也高于右侧。

这 一现象引起了很多科学家的重视,来自瑞典的研究者赫伯特和约翰森在近期的《病理
生理学》杂志上都认 同了这个观点。此外,他们还表示,这两类癌症的发病原因远没有人
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其实跟我们日 常的睡觉习惯有很大的联系。

在过去的30年中,乳腺癌和黑素瘤的发病率都呈稳步 上涨的趋势,然而医学界对这两类
癌症的发病原因仍然不甚明了。

有人指出 ,经常在太阳下暴晒会增加黑素瘤的发病率;可是经过科学家的观测研究,太
阳的强度在近30年内几乎 没有发生变化。更重要的是,黑素瘤生长的地方往往是臀部、大
腿和躯干部分,而这些地方恰好是被衣服 遮住了,不可能直接暴露在阳光之下。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增加了这类癌症的发病率呢?

一条来自日本的线索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在日本,乳腺癌发病率明显低于西方国家, 仅仅占瑞典的3%,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也只有
美国和英国的10%,而且也没有出现明显的“左侧现象” 。

于是研究者就开始对日本人的生活习惯开始研究,有一个重要的现象引起了研究者的注
意。

他们发现,日本人睡觉的地方和其他国家的明显不同:比如日本人的床垫通常是直接铺
在房间的地板上,不同于世界上大多数将弹簧床垫铺在床架上。

因此,房间内的家具和癌症之间的关系也就浮出水面了。

话锋转到另一边,在200 7年瑞典就有研究指出,生活在被调频广播和电视传输塔覆盖地
区的人们患黑素瘤的可能性明显高于其他 地方。流行病学家也表示,调频广播和电视传输
的电磁辐射波会削弱免疫系统,从而提高癌症的发病率。

试想一下,当金属弹簧床遇到电磁辐射波会有怎样的“化学反应”?

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在美国,床架和床垫都是采用金属材料,床的长度刚好是调频广
播和电视传输波的一半,而一半的传输波刚好可以与金属发生共振,从而产生强烈的电磁
波。

在弹簧床垫上睡觉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其实是暴露在电磁辐射下。


想想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床上度过,如果长期受电磁辐射的侵害,寿命 也会因
此缩短三分之一。

而在日本,绝大多数的床都不是用金属做成的,且 调频广播和电视的传输波也不是其他
国家经常用的87-108赫兹,因此日本的癌症率相对较低。
回到文章开头提出的“左侧现象”,答案也明朗化了。

此前 有研究表明,男人和女人都更倾向于靠右侧睡觉,尽管有关这一现象的原因尚不清
楚,但是右侧睡觉可以 减轻心脏的重量压力,此外,心跳声也比往左侧睡觉低。因此,当
我们侧右睡觉时,身体的左侧就会暴露 在强磁辐射下,并且这种强度会放大两倍。

这就是“左侧现象”在除了日本以外的其他国家表现明显的原因。

(节选自《读者》)

(1)简要概括这篇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

(2)根据文意,简要解释“左侧现象”产生的原理。

(3)从说明方法的角度说说文中划线句的作用。

(4)根据文意,请提出两条能够有助于消除“左侧现象”,保持健康的措施。

【答案】 (1)说明了(什么是)“左侧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

(2)金属弹簧 床和床架与调频广播和电视传输波发生共振,从而产生强烈的电磁波,当人们
在弹簧床垫上靠右侧睡觉的 时候,身体就会受到电磁辐射的侵害,长此以往就会产生“左现
象”。

(3)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并且突出地说明了日本的癌症发病率低。
< br>(4)①将弹簧床内的金属物遹通换成非金属物颀(或者将弹簧床垫换成传统的棕棚垫、草
墊)。 ②房间里不要摆放电视机、收音机等最容易接收传输信号的家电。

【解析】【分析】( 1)本文开头“弹簧床垫在为人们带来舒服睡眠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隐
患”,引出“左侧现象”,接着 说明了什么是“左侧现象”。“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增加了这类
癌症的发病率呢?”说明其产生的原因 。

(2)根据原文语句“到底是什么原因增加了这类癌症的发病率呢” 可知,答案应到下 面的
文章中寻找,再根据“这就是左侧现象在除了日本以外的其他国家表现明显的原因”可知,
答案在文章中间部分,从前向后寻找切题的语句,如“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在美国……而
一半的传输波 刚好可以与金属发生共振,从而产生强烈的电磁波”“当我们侧右睡觉时,身
体的左侧就会暴露在强磁辐 射下,并且这种强度会放大两倍”由此我们可以提取概括出正确
答案。

(3)结合 画线句的内容,从“在日本,乳腺癌发病率明显低于西方国家,仅仅占瑞典的
3%,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也 只有美国和英国的10‰”这些数字表明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
法;“明显低于”表明运用了作比较的说 明方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日本的癌症发病率低”
来分析表达效果即可。

(4) 由文章可知,金属物质易与调频广播和电视传输波发生共振,从而产生强烈的电磁
波,对身体健康不利, 我们可以提出将弹簧床换成木床,把床垫内的金属物质通通换成非
金属物质。再如睡觉的房间里不要摆放 电视机、收音机等最容易接收传输信号的家用电
器。再如睡觉时,把家用电器关闭等。

故答案为:⑴说明了(什么是)“左侧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


⑵金属弹簧床和床架与调频广播和电视传输波发生共振,从而产生强烈的电磁波,当人们在
弹簧床垫上靠 右侧睡觉的时候,身体就会受到电磁辐射的侵害,长此以往就会产生“左现象”。

⑶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并且突出地说明了日本的癌症发病率低。

⑷① 将弹簧床内的金属物遹通换成非金属物颀(或者将弹簧床垫换成传统的棕棚垫、草
墊)。②房间里不要摆 放电视机、收音机等最容易接收传输信号的家电。

【点评】⑴本题主要考查内容概括,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段意,整合信息,归纳回答。

⑵本 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提取,信息的筛选、分析、提取这类题,做题时,应
首先明确信息筛选的 方向,有了明确的目的,就有了筛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是正确理解
所找信息的内涵,从而进行恰当取舍 ,避免有所偏颇或答非所问。

⑶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根据语段中 的一些关键词先来判断说明
方法,熟记一些常见的说明方法,结合文段分析,在根据文章内容或者文章的 内容所体现
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其总用。

⑷本题考查提出建议的能力。针 对某种情况提出建议,建议一定要有可行性和针对性。作
答本题时,可根据文本当中“左侧现象”产生的 原理,制定具体的消除措施。不要求统一答
案,言之成理即可。


1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形神兼备中国画

郭晓光

①中国画历史悠久,在中国数千年的绘画发展史上,画家辈出,名作 荟萃,在世界美术
领域绽放出璀璨的光辉。

②中国画有整套独特的表现手法 ,不追求形象的逼真,而着力于意境的表现,要求做到
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中国画主要以笔墨纸砚为工 具,有“书画同源”之说。中国画的颜料
由天然的植物或矿物制成。画作以水墨为主体色,也因常用朱红 色和青色,所以又称为“丹
青”。

③中国画按照题材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④人物画是以人物为主体的绘画。从传世的人 物画作中,后人可以一窥中国古代帝王将
相的面容,还能看到仕女图表现的宫廷生活和风俗画中展现的市 井百态等。这些画作人物
形象惟妙惟肖,注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例如明代曾鲸的代表作《王时敏像》 ,画作中
人物画得不大,线条流畅遒劲,形象栩栩如生;背景则大幅留白,突出了人物形象;同时
配以书法题字,更彰显了人物的精神气度。

⑤山水画是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对象 的画作。中国人自古以来就认为山水蕴含着天地
宇宙间无穷的奥妙,由此形成了独到的山水观。中国的山 水画常常运用散点透视法,利用
远近、高低的对比,营造出江山万里、山谷深邃的立体效果,极具空间感 。例如宋代山水
画的代表作《千里江山图》,这是一幅恢宏壮丽、色彩斑斓的巨幅山水作品,画卷长11.915米、高0.515米,画幅几乎是同时期《清明上河图》的两倍。此画以略带俯视的角
度横向展开全景式的大山大水,呈现出一派万象皆容的场景。画卷采用散点透视法,远近
距离分明,空间 层次清晰。在色彩表现上,该画以色调浓重的矿物颜料绘成,较同时期流
传下来的其他青绿山水画作都要 鲜艳。全画除青绿主色外,还以赭石来渲染山脚、天色,


并以笔墨线条皴染山石,使山峰 的立体感和明暗效果格外鲜明生动。元代书法家、鉴赏家
溥光和尚在此画题跋中称其“独步千载,殆众星 之孤月也”。

⑥花鸟画主要以花草树木、禽鸟鱼虫为题材。花鸟画表现的是边、角、 点的小景,注重
笔情墨趣。中国花鸟画并不只是纯粹的写生,而是紧紧抓住动植物与人的关系,表达画家
的思想情感。所以,中国花鸟画重视形似但不拘泥于形似,更崇尚意境与情趣。例如南宋
赵孟坚 的《春兰图》,描绘了两株生于杂草丛间的幽兰,摇曳多姿,舒展飘逸。兰叶、花
瓣均以淡墨一笔绘出, 笔法潇洒灵动、柔中带刚,画面旷淡清幽、意蕴无穷。画中左方题
诗一首,以兰喻人。全图诗、书、画、 印完美结合,表现了画家洁身自好、清高脱俗的追
求。

⑦中国画体现出中华 民族的哲学思想。人物画表现的是人类社会的生活风貌,山水画表
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花鸟画则表现 大自然的各种生命状态。三者的结合,构成了中国
人对人生和宇宙的整体认识。画家们在创作时会自觉体 现“天人合一”的观念,这是中国人
对哲学思考的艺术表现,也体现了艺术的真谛。

⑧中国画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将诗、书、印等元素与画结合,这些元素丰富了画面
的内容,提升了图 画的境界。中国画有壁画、屏风、卷轴、册页、扇面等多种画幅形式,
并以特有的装裱工艺装潢画幅,给 人带来更多的审美感受。

⑨领略中国画的魅力,不仅要欣赏画面,还要从古人的妙笔中感受他们的性情与哲思。

(节选自《中国画》,有删改)

(1)分别说说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各自有怎样的特色。

(2)选文第④段画线句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领略中 国画的魅力,不仅要欣赏画面,还要从古人的妙笔中感受他们的性情与哲
思”,说说中国画蕴含了怎样的 “哲思”。

(4)请根据选文信息,说说下面的《梅花》扇面中,除了画以外,还可 以增添哪些中国画
的元素?请简要说明增添的理由。


【答案】 (1 )人物画:人物形象惟妙惟肖,注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山水画:常常运
用散点透视法,利用远近、高 低的对比,营造出江山万里、山谷深邃的立体效果,极具空
间感。花鸟画:注重笔情墨趣;重视形似但不 拘泥于形似,更崇尚意境与情趣。

(2)画线句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了明代曾鲸的《 王时敏像》的例子,具体真切地
说明了人物画人物形象惟妙惟肖,注重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特征。

(3)体现“天人合一”的观念,构成了对人生和宇宙的整体认识。

(4)示例 一:可以增添与梅花有关的诗句,诗句与梅花相得益彰,不仅提高了扇面的观赏
性,且以梅喻人,还体现 出人的精神追求。再盖上印章,将诗、书、画、印结合起来,可
以丰富画面的内容,提升图画的境界。示 例二:可以增添“凌寒独自开”这句诗,并盖上印
章。这句诗能表现出梅花不畏严寒的品质,诗与画融为 一体,突显出人的高洁品格。题诗
盖印,使画面更丰富,意境更深远。

【解析 】【分析】(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作答此类问题,一定要认真读题,仔细


分析 文本内容。根据题目的要求,结合文本中的关键性提示语句即可作答;

细读文本第四自然段 抓住关键句“这些画作人物形象惟妙惟肖,注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风
貌。”即可概括能出人物画的特色;< br>
细读第五自然段。抓住关键句“中国的山水画常常运用散点透视法,利用远近、高低的对比,营造出江山万里、山谷深邃的立体效果,极具空间感”即可概括出山水画的特色;

细读第六自然段。抓住关键句“注重笔情墨趣。中国花鸟画并不只是纯粹的写生,而是紧
紧抓住动植物与 人的关系,表达画家的思想情感。”和“中国花鸟画重视形似但不拘泥于形
似,更崇尚意境与情趣”这两 句即可概括出花鸟画的特色。

(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由画线句“例如”可知, 这句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
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在它附近的上下文中,它的前一句“这些画作人物形 象惟妙惟肖,
注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就是举例子要说明的特征。

(3)本题考 查对文章主题的把握和理解能力。抓住关键段第七自然段。结合关键句“三者
的结合,构成了中国人对人 生和宇宙的整体认识。画家们在创作时会自觉体现“天人合一”
的观念,这是中国人对哲学思考的艺术表 现,也体现了艺术的真谛。”即可得出中国画蕴含
了“天人合一”的观念,构成了对人生和宇宙的整体认 识的哲思;

(4)本题考查拓展应用能力。这是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此题可根据第8 段“中国画
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将诗、书、印等元素与画结合,这些元素丰富了画面的内容,提升了图画的境界”给扇面添加诗、印等内容。

故答案为:⑴人物画:人物形象惟妙惟肖 ,注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山水画:常常运用
散点透视法,利用远近、高低的对比,营造出江山万里、 山谷深邃的立体效果,极具空间
感。花鸟画:注重笔情墨趣;重视形似但不拘泥于形似,更崇尚意境与情 趣;

⑵画线句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了明代曾鲸的《王时敏像》的例子,具体真切地 说
明了人物画人物形象惟妙惟肖,注重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特征;

⑶体现“天人合一”的观念,构成了对人生和宇宙的整体认识;

⑷示例一:可以增添与梅花 有关的诗句,诗句与梅花相得益彰,不仅提高了扇面的观赏
性,且以梅喻人,还体现出人的精神追求。再 盖上印章,将诗、书、画、印结合起来,可
以丰富画面的内容,提升图画的境界。示例二:可以增添“凌 寒独自开”这句诗,并盖上印
章。这句诗能表现出梅花不畏严寒的品质,诗与画融为一体,突显出人的高 洁品格。题诗
盖印,使画面更丰富,意境更深远。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筛选信 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审清题意,然后从文本中圈画
出符合题意的关键词句,再进行刷选、整合;< br>
⑵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画图表、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假设等。要掌握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⑶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 理解和提取,信息的筛选、分析、提取这类题,做题时,应
首先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有了明确的目的, 就有了筛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是正确理解
所找信息的内涵,从而进行恰当取舍,避免有所偏颇或答非所 问;

⑷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联系生活的能力,以帮助对文意的理解。这类题型有助 于
让学生独立发表见解,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1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柳畔鸳鸯作伴,花边蝴 蝶为家。”蝴蝶离不开花儿,花儿也离不开蝴蝶,蝴蝶与开花植
物的相互适应是协同进化的典范。那么, 地球上是先有蝶还是先有花呢?以前科学界认
为:虹吸式口器的出现是适应吮吸花蜜而发生的进化。然而 ,荷兰进化生物学家蒂莫•范尔
代克等人最近的研究显示,虽然在当今的地球生态系统中蝴蝶扮演着关键 的授粉角色,但
早在开花植物出现之前蝴蝶就已存在。只不过在进化的早期﹣﹣大约2亿年前蝴蝶刚出现
时,它们可能靠吮吸水滴和破损叶片的渗出物来补充水分。至今,仍然有少数蝴蝶保留了
这种原 始特性,例如,枯叶蛱蝶和琉璃蛱蝶主要以腐烂的水果或树液为食。另一些蝴蝶则
将这种原始特性发扬光 大,例如,炎热的夏天,燕凤蝶常在溪滩上一边吸水,一边从尾部
有节奏地射水,利用水分带走热量,降 低体温。随着进化历程的推进,裸子植物出现了,
蝴蝶很快就尝到了裸子植物营养丰富的传粉滴的甜头。 不过,原始蝴蝶对裸子植物仅仅是
单方面利用,直到大约1.5亿年前开花植物诞生后,蝴蝶在吸食花蜜 时也起到了传粉作
用,双方形成了互利关系,于是蝴蝶和开花植物就开始协同进化。

关于蝶恋花,苏轼有一句诗特别有名:“明日黄花蝶也愁。”秋天,菊花独放,是蝴蝶唯
一的依傍,重阳 节后菊花色香大减、即将凋零,迷恋菊花的蝴蝶,也不禁愁眉紧锁。花和
蝴蝶相互依存,断掉任何一环, 都可能引发一系列难以预料的问题。正如美国气象学家爱
德华•罗伦兹所言:亚马孙丛林里一只蝴蝶偶尔 扇动几下翅膀,两周后可能会引发得克萨斯
州的一场龙卷风。在生物界中确实存在着类似的“蝴蝶效应” :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
如因为喜欢花朵的芬芳而随手采摘,或者因为欣赏蝴蝶的美丽而随意捕捉, 都可能对我们
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产生不可预测的影响。正如社会生物学的奠基人爱德华•威尔逊所言:
“地球表面的土壤、水、大气层,经由生物圈的活动,进化了几亿年才达到现在这种状态。
而这 个由生物构成、极端复杂的生物圈,其中的活动都是以极精确但又脆弱的地球能量流
动及有机物质循环, 紧密地环环相扣。”

“鲜红未许佳人见,蝴蝶争知早到来。”是唐朝诗人戎昱写槿花 的精彩诗句,从中我们也
可以看到蝴蝶对于鲜花的热爱。“时逢舞蝶寻香至”,春暖花开之时,蝴蝶与花 共舞。蝴蝶
是花卉的爱情使者,花卉是蝴蝶的食品供应商,二者合作共赢。然而,蝴蝶既有天使般可爱的模样,也有魔鬼般恶毒的心肠。它们在与花卉合作时也经常夹带一点私货:悄悄把虫
卵产在这些 植物的枝叶上,以便其幼虫孵化出来时不愁吃喝。例如,菜粉蝶就是这样对待
十字花科植物的。用咀嚼式 口器啃食植物的蝴蝶幼虫可能是害虫,但是,蝴蝶的成虫却是
益虫,它们帮植物传粉授精,在维持生态平 衡方面功不可没。

(《百科知识》2019年04期)

(1)对下面语句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至今,仍有少数蝴蝶保留了这种原始特性,例如,枯叶蛱蝶和琉璃蛱蝶主要以腐烂的水
果或树液为食 。(举例子)

B.关于蝶恋花,苏轼有一句诗特别有名:“明日黄花蝶也愁。”(引资料)

C.蝴蝶既有天使般可爱的模样,也有魔鬼般恶毒的心肠。(打比方)

D.直到大约 1.5亿年前开花植物诞生后,蝴蝶在吸食花蜜时也起到了传粉作用。(列数
字)

(2)下列语句属于生动说明的一项是( )


A.大约2亿年前蝴蝶刚出现时,它们可能靠吮吸水滴和破损叶片的渗出物来补充水分。
B.秋天,菊花独放,是蝴蝶唯一的依傍,重阳节后菊花色香大减、即将凋零,迷恋菊花的
蝴蝶,也 不禁愁眉紧锁。

C.地球表面的土壤、水、大气层,经由生物圈的活动,进化了几亿年才达到 现在这种状
态。

D.蝴蝶的成虫却是益虫,它们帮植物传粉授精,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功不可没。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最近,科学界一致认为:蝴蝶的虹吸式口器并不是为适应吮吸花蜜而发生的进化。

B.蝴蝶与开花植物之间的协同进化,是经历了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才逐渐形成的。

C.花和蝴蝶相互依存,失去任何一方,都会产生一系列难以预料的破坏性后果。

D.蝴蝶幼虫以啃食植物为生,是害虫;它的口器为咀嚼式口器,与成虫不同。

(4)下列对原文说明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举枯叶蛱蝶和燕凤蝶的例子说明,早在开花植物之前蝴蝶就已存在。

B.第二段为了说明花与蝴蝶的依存关系,引用专家观点,层次清晰,逻辑性强。

C.“爱情使者”“食品供应商”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形象、生动。

D.文章在说明过程中,多处引用古典诗词,增添了文采,使文章更具可读性。

【答案】 (1)C

(2)B

(3)B

(4)A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说明方法。ABD.正确。C.有 误,从修辞的角度来看,
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而不是比喻,所以说明方法不可能是打比方。故选 :C。

(2)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ACD.用词平实准确,简洁明了。是平实说明。B .运用拟
人的手法,生动形象,是生动说明。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文章 内容的把握,注意通读全文,把握文意,结合选项,聚焦所涉及
段落,然后揣摩选项正误。A.有误,原 文是“然而,荷兰进化生物学家蒂莫•范尔代克等人
最近的研究显示,虽然在当今的地球生态系统中蝴蝶 扮演着关键的授粉角色,但早在开花
植物出现之前蝴蝶就已存在”,所以“最近,科学界一致认为:蝴蝶 的虹吸式口器并不是为
适应吮吸花蜜而发生的进化”说法错误。B.正确。C.有误,原文是“花和蝴蝶 相互依存,
断掉任何一环,都可能引发一系列难以预料的问题”,“花和蝴蝶相互依存,失去任何一方,都会产生一系列难以预料的破坏性后果”说法太绝对化。D.有误,原文是“用咀嚼式口
器啃食 植物的蝴蝶幼虫可能是害虫,但是,蝴蝶的成虫却是益虫”,“蝴蝶幼虫以啃食植物
为生,是害虫;它的 口器为咀嚼式口器,与成虫不同”与原文不符。故选:B。

(4)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 解掌握。A.有误,第一段举枯叶蛱蝶和燕风蝶的例子说
明,大约2亿年前蝴蝶刚出现时,它们可能靠吮 吸水滴和破损叶片的渗出物来补充水分。
BCD.正确。故选:A。

故答案为:⑴C;

⑵ B;

⑶ B;


⑷ A。

【点评】⑴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和分析能 力,根据语段中的一些关键词先来
判断说明方法,熟记一些常见的说明方法,结合文段分析,在根据文章 内容或者文章的内
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其作用;

⑵本题考查说明 文语言特点的分析,为了说明的更加准确,说明文中常用一些表示修饰和
限制的词语;

⑶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把选项中的内容放在原文中印证,能找到
依据 的正确,与原文不符或没有的为错误的;

⑷本题考查的是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解答本题 把选项中的内容放在原文中印证,能找
到依据的正确,与原文不符或没有的为错误的。


2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机器人改善我们的生活

①从儿童玩伴到老人关爱陪护,从外卖订餐送餐到银 行业务办理,从扫地、擦窗到物流
服务,从驾校的机器人教结到代替或者协助人类进行安防、巡检的安防 机器人,可以说只
要是能产生大量数据的行业,人工智能(英文缩写为AI)都实现了完美的尝试,并改 善了
我们的生活。这些能够实现24小时工作的机器人,让人看得见,也能摸得着,让人们充分
享受看随之而来的便利。

②京东开启无人机时代当前,你有可能会看到这样一幅景象 :一架无人机缓缓降落在快
递送货站点。你可能会以为这仅仅是一场自拍的结束,实则不然,这是顾客订 购的货物到
了,进行配送的虽然不是快递小哥,但这个“快递员”也非常准时。京东无人机在2016年 经
历了多地、多次的成功试运营后,2017年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启动了无人机日常配送运
营 ,开始为周边的农村用户提供便捷的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

③我国第一辆无人公交车 在深圳开始试运行2017年12月2日,4台“阿尔法巴智能驾驶
公交系统”的深圳巴士集团公交车在 福田保税区首发试运行。这是全球首次在开放道路上进
行的智能驾驶公交试运行。该系统是一个整体解决 方案,能够实时对其他道路使用者和突
发做出反应,它的安全性,可靠性已经完全符合公交试运行的要求 。并且它还具备人工和
智能驾驶两种模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切换。

④医 疗人工智能堪比权威专家上海有多家医院,已成功地将人工智能应用到医学影像识
别、疾病辅助诊断、外 科手术、基因测序等方面,成为医生的“超级助手”。智能化机器看
似无情无义,但诊断起来却是有理有 据,它能够帮助医生结合既往病历,为患者制定出规
范化的治疗方案。一些患者不必再长途跋涉来医院就 诊,只需把相关信息通过网络发送到
机器终端,智能机器会综合大数据已有的信息进行判断,并及时把诊 断结果反馈给患者。
同时,它还大大提升了疾病随访和并发症监控的效率及准确度。

⑤水下机器人大显身手“水下机器人”也称作无人遥控潜水器,是一种工作于水下的极限
作业机器人。它 的活动范围大,在水下停留时间长,可以在水中做全方位的机动,还能钻
入民居、古井等潜水员无法进入 的地方寻找目标和拍摄画面,在紧急教援、水下勘探,考
古发掘和文物修复等复杂作业中常大显身手。< br>
⑥绘画机器人Andy美图秀秀中的Andy运用人脸识别技术和图像分割技术,辨识 脸部、


头发以及身体各区块。通过对大量插画资料的分析和学习,构建出不同应用场景的 图像生
成模型,只要上传一张自拍照,Andy就能画出不同风格的插画像,风格多变。人工一般需要好几个小时才能完成的人物插画图,Andy只需短短几秒就能搞定。

⑦每一 种生活方式的改变都在提醒人类,AI机器人时代正在款款走来。随着科技的不断
发展,电影《超能查派 》中具有自我意识的人工智能机器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也会来到
我们的身边。

(1)对选文的说明内容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

机器人时代正在款款走来。

B.人工智能在许多领域改善了我们的生活

C.京东开启无人机时代。

D.医疗人工智能堪比权威专家。

(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第③段介绍了我国首次试运行的智能驾驶公交车,在国际上已处于领先地位。

B.第④段医疗人工智能的优势是帮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并可远程诊病、反馈诊断结果,
提升疾病随 访和并发症监控的效率及准确度。

C.选文第⑤段说明水下机器人是一种适用于水下活动范围 大、停留时间长的极限作业的无
人遥控潜水器。

D.选文第⑥段把Andy完成一张 插画图所用时间与人工通常用时作比较,突出说明Andy操
作的便捷省时。

(3)下列对选文的写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第③段划线词语“实时”一词,强调说明该系统能够对其他道路使用者和突发状况迅
速做出同步 反应,突出了它的安全性、可靠性,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

B.选文第⑥段划线词语 “一般”一词,对人工人物插画图所需要的时间做了限制,不排除特
殊情况,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 密。

C.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为空间顺序,从京东、深圳、上海等地说明了人工智能在许多领 域
改善了我们的生活。

D.选文的语言风格既平实又生动,其中“快递员”“超级助 手”“大显身手”“款款走来”等词语使
行文活泼而富有情趣。

【答案】 (1)B

(2)A

(3)C

【解析】【分析】 (1)本文的标题是“机器人改善我们的生活”,从文章第①段“从儿童玩
伴到老人关爱陪护,从外卖订 餐送餐到银行业务办理,从扫地、擦窗到物流服务,从驾校
的机器人教结到代替或者协助人类进行安防、 巡检的安防机器人,可以说只要是能产生大
量数据的行业,人工智能(英文缩写为AI)都实现了完美的 尝试,并改善了我们的生活”的
概述内容可知,这篇文章的说明的内容是:人工智能在许多领域改善了我 们的生活。故答
案为B。

(2)文章第③段中并未提及“在国际上已处于领先地位”。属于无中生有。故答案为A。

(3)本文采用的是先总说,公分母分述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不是空间顺序。据此C


项所说“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为空间顺序”是错误的。故答案为C。

故答案为:⑴B;⑵A;⑶C。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首先阅读文章 ,找到相关语句进行一一对应
即可作答;

⑵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 答此题把选项中的内容放在原文中印证,能找到
依据的正确,与原文不符或没有的为错误的;

⑶本题考查了学生利用文章知识迁移到材料并进行判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围绕文章的主
要内 容作答。

消肿的食物-c语言门


素菜谱-对你的爱歌词


饺子推荐-98年属啥


鸡尾酒的做法-马步


不再问-六级成绩分布


模具技工-如何填报高考志愿


女孩图片-个性特点怎么写


疏不间亲-动漫萌妹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