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说明文阅读试题带答案
如何识别假币-大迁徒
2016中考说明文阅读试题(一)
【2016·重庆A卷】(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2题。(20分)
笑,不苦口的良药 梁姗姗
①医学研究证明,笑具有激活人体某些基因的功能。人们通常
认为,基因是恒
定不变的。但事实上很多基因常常处于休眠状态,或者没有积极地制造蛋白质,通
过某种形式的刺激,可以把它们唤醒,笑就是其中一种刺激。
②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曾经对
心脏病患者做了一次测试。研究人员首先找来20
名心脏病患者,观看半小时分别取自喜剧和悲剧的两部
影片片段,两次观看的间隔
时间在 8
个小时。然后,通过超声波测量患者肱
①
动脉的血液流速,结果 20
人中
有14人在看过令人痛苦的电影片段后,血流速度放缓,但在观看电影中的搞笑片段
后,有
19 人血流加速。最后,对患者进行的心电图测试表明,患者观看悲剧电影
时对心脏血流速度产生的影
响,类似于做心算的影响;而观看喜剧电影相当于进行
了一次有氧运动。
③人生来就会笑,但很少有人知道,人持续大笑 100
次,对心脏的血液循环和
肺功能的锻炼,相当于划 10 分钟船的运动效果。只要发笑,嘴角和颧②
骨部位的肌
肉便跟着运动,将嘴和两眼向上提拉。这种面部按摩,可以阻止面部线条下坠
。每
笑一声,从面部到腹部约有 80 块肌肉参与运动,不仅具有减少皱纹的功效,还是
.<
br>一种有效的减肥方式。笑,不正是一种保持青春的
美容操
吗?
...
④不仅如此,笑还是一种最为简单而有效的健身运动。开怀大笑时,随着呼吸
肌群的运动,使胸
腔和支气管先后扩张,增强了换气量和血氧饱和度,有助于心脏
供氧。笑作为一种有效的深呼吸运动,已
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大笑伴随着腹
部肌群的起伏,又是一种极好的腹肌运动。腹肌在大笑中强烈地
收缩和震荡,不仅
有助于把血液挤入胸腔静脉,改善心肌供血,对胃、肠、肝、脾、胰等脏器也是一种极好的按摩。一张一弛之间,使劳累的肌肉在运动中得以放松。
⑤生活需要笑声,的确
,每一个人都需要放缓脚步,静观周围美好的事物,凝
神谛听大自然的天籁,让绷紧的脸
庞舒缓,皱紧的眉宇打开,让微笑在脸上绽放,
才能融解人们彼此之间的冰霜和风寒。引人发笑或是接受
别人开的玩笑,这意味着
你掌握了社会密码,它可以帮助你解决争端,使别人接受你的想法,从而更好地
融
入集体。通过微笑促进人类心理健康,在人与人之间传递愉悦与友善,增进社会和
谐。
⑥笑虽然不用花钱买,不必向人借,却需要“投入”。常和爱笑的人相处,置
身其中立马受
到感染;注意搜集整理引人发笑的笑话、幽默等资料,品味其间自是
忍俊不禁;只要有时间,尽可能去欣
赏喜剧、相声之类让人发笑的艺术,使自己多
笑几声。
⑦朋友,今天你微笑了吗?
(摘选自《大众科学》,有删改)
【注释】①肱:gōng
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也泛指胳膊。 ②颧:huán 眼睛下边
两腮上面突出的骨头。
18. 为什么说“笑”是“不苦口的良药”?请结合全文说说理由。(3分)
19.请概括第②段对心脏病患者的测试过程,并指出所采用的说明顺序。(4分)
测试过程:
说明顺序:
20.第③段划线句除列数据外,还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具体说说它的作用。(4分)
21.请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5分)
(1)每笑一声,从面部到腹部
约
有 80 块肌肉参与运动……
.
(2)笑,不正是一种保持青春的
美容操
吗?
...
22.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
/p>
A.基因不是恒定不变的,只不过常常处于休眠状态。人体基因通过某种形式的刺
激,可以把它们唤醒,笑就是其中一种刺激。
B.腹肌在大笑中强烈地收缩和震荡,犹如一张
一弛的按摩,使劳累的肌肉在运动
中得以放松。
C.大笑时,随着呼吸肌群的运动,
使支气管和胸腔先后扩张,增强了换气量和血
氧饱和度。
D.因为笑能融解人们彼此之间的冰霜和风寒,所以微笑就会在脸上绽放。
【2016·重庆B卷】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2题。(20分)
走进C919:国产大型客机解密 王思磊
①2015年11月2日,国产C
919大型客机首架机正式总装下线。C919的命名颇
具深意,“C”是“中国商飞”英文缩写“CO
MAC”的第一个字母,也代表“China”,
也恰好与“空中客车(Airbus)”和“波音(B
oeing)”的字头构成顺序排列。第一
个“9”代表“长久”,后面的“19”则代表最大载客可达
190座。C919承载着中国
人的“大飞机”梦想。它将在首飞和通过适航测试之后,进入航线运营,
填补航线
上没有中国干线喷气客机的空白。
②科研人员除了考虑大飞机的先进性和科
学性,还在努力提升飞机的经济性和安
全性。飞机的耗油量与飞机的升阻比(升力和阻力的比值)有直接
的关系,升阻比
越高,飞机的气动效率越高,耗油量就越少。而飞机的升力主要来源于机翼,为了
保证飞机的座级,避免“油老虎”的出现,在飞机机翼上动脑筋,便成了提高飞机
气动效率的关键。<
br>
③C919的机翼设计运用了这一超临界翼型
(1)
。相对于古典翼型,超临
界翼型可
使巡航气动效率提高20%以上,巡航速度提高100多千米小时;如果用同一厚度的
标准来设计古典翼型和超临界翼型,超临界翼型的整体阻力比古典翼型要小8%左右,
而这可以减轻飞机
的结构重量,增大结构空间及燃油容积。
④在C919飞机的设计上,超临界
机翼与发动机、机身和吊挂之间还采用了性能
更为优化的局部融合设计,这些设计进一步提高了C919
飞机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⑤在中国武术界,有“内练一身气,外练筋骨皮”的说法。C919
大型客机的研
发,也诠释了这一思想。在机体主结构上,设计人员大量使用了世界先进的第三代
铝锂合金材料,这在国内尚属首次,使用铝锂合金可以实现结构减重并大大提高飞
机寿命。
<
br>⑥如武学人才内外兼修一样,C919也在“内功”上狠下功夫。在民用飞机产业
有个形象的说法
:航电系统是“大脑”,飞控系统是“四肢”,EWIS系统是“经络”。
..
就像人一样,一
架先进的飞机应该拥有聪敏的大脑、灵活的四肢、通畅的经络。
⑦C919“最强大脑”航电
系统的核心——IMA,使用的是目前国际先进的高度集
成数据处理和网络传输技术。这种网络化数据处
理方式,较之前一对一的数据传输
处理方式,是巨大的变革,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处理效率。比如说,飞行
速度、高度
等数据,以前要由大气数据计算机分别建立通路,传输给显示系统、发动机、环境
控
制等系统;现在,只需“把工作都交给网络”。 这要归功于C919使用的目前国际
先进的ARINC
664网络集成技术。C919在数字化和扩展潜力方面,达到了目前民航
..
先进机型的水平
。
⑧C919已顺利下线,并将于2016年迎来首飞,着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有能力研制大型客机的国家。(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16年第1期,有删改。)
【注】(1
)是一种高性能的跨音速翼型。
18.阅读全文,说说C919国产大型客机具有哪些性能。(4分)
答:
国产大型客机的研发是怎样体现“内练一身气,外练筋骨皮”这一思想的?
答:
20.第③段画线处除用了列数据外,还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分析这种说明方法
的作用。(4分)
答:
2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4分)
(1)航电系统是“
大脑
”,飞控系统是“四肢”,EWIS系统是“经络”。
..
答:
(2)C919在数字化和扩展潜力方面,达到了
目前
民航先进机型的水平。
..
答:
22.第⑤⑥⑦段先介绍飞机机体结构,再介绍飞机的航电系统。具体说说这样安
排顺序的好处
。(4分)
答:
【2016·天津卷】阅读《加碘盐有必要吃吗》的节选文字,回答6-8题。
加碘盐有必要吃吗 阮光锋
①有人说,碘盐吃多了会得甲亢,尤其是沿
海地区的人经常吃海产品,所以不
需要吃碘盐。这是真的吗?吃碘盐真的会导致碘超标吗?
②其实,就目前我们的膳食情况来看,不论是沿海居民还是内陆居民,都需要
吃碘盐。
③碘是身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我们脖子上有个腺体叫甲状腺,它需要碘来生
成甲状腺素,甲状腺素具
有加快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尤其是脑发育的作用。如
果缺碘,将会影响大脑发育,容易引发克丁病和
大脖子病。
④碘的饮食来源主要包括食物、加碘食盐及饮用水。含碘丰富的食物主要有海..
带、紫菜和海鱼等。不过,国际上公认的防治碘缺乏病的主导措施就是食盐加碘
。
为什么呢?调查显示,无论是在低碘还是高碘地区,海带、紫菜、海鱼等传统观念
中的补碘食
物对于碘的摄入量都贡献甚微。因为这些食物虽然含碘量较高,但占人
类膳食的比例太小。而且海盐本身
其实也不含碘的。在沿海地区,碘盐仍是当地居
民重要的碘来源,不通过食盐补充的话,碘摄入量就会不
足。所以,即便生活在海
边,仍然需要食用含碘盐。很多人担心碘吃多了会得甲状腺疾病,这是过于担心
了。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每日碘摄入量在1000微克以下一般是安全的。正常饮食的话,
普通
人的碘摄入基本不会超过这个量。
⑤很多人认为碘盐是中国特色,其他国家都不这样
做,其实,恰恰相反。食盐
加碘是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推行的预防和控制碘缺乏病的策略。世界卫生组织
推荐
食盐中的碘添加量为20-40毫克千克,而我国食盐的碘添加量低于这一标准,目前
为2
0-30毫克千克。(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6.下面对“沿海地区的居民仍有必要吃碘盐”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海盐本身其实并不含碘。
B.海带、紫菜、海鱼等传统观念中的补碘食物,占人类膳食的比例太小。
C.碘盐仍是沿海居民重要的碘来源,不通过食盐补充,碘摄入量就会不足。
D.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普通人每日碘摄入量应在1000微克以上。
7.对文章第⑤自然段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列数字、打比方 B.作比较、分类别
C.列数字、作比较 D.分类别、打比方
8.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①自然段针对某些人的错误认识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④自然段加点词“主要”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C.第④自然段加点词“这”指代的是前面提到的“碘摄入量就会不足”。
D.这篇说明文以短小的篇幅、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生活中的科学知识。
【2016·浙江省杭州卷】(二)精准预测天气有多难
人们渴望预知天气
变化,真正做到“未雨绸缪”,但“天有不测风云”,精准
预测天气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影响天气预报准确率的基本原因是大气运动自身具有随机性。大气变化是一个
复杂的运
动过程,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对此,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
有个生动的比喻:“巴西丛林的
蝴蝶扇动一下翅膀,可以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飓
风。”这就是大家熟知的“蝴蝶效应”。在随机性的多
重影响下,任何一种预测结
果,都是要担风险的。人们对天气形成初始状态的观测,总是会有某些误差,
而哪
怕是很小的误差,也会使预测的结果大相径庭。
各种复杂地形也会给大
气运动带来影响。如青藏高原地势较高,受到太阳辐射
后温度上升,尤其是夏天,它便成为高空大气环流
的一个热力源;当气流经过时,
要么从上面越过去,并被加热,要么从旁边绕流过去,从而形成天气系统
比如西南
涡等,这些,使得整个大气环流形势变得十分复杂。可见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也
是,
个爱添乱的“捣蛋鬼”。
何况,不同的天气类型,预报准确率差异很大。像高温、寒
潮、梅雨这些空间
范围较大、时间尺度较长的天气,预报准确率就比较高。全国24小时
晴雨预报和最
高、最低,温度预报,能够做到“八九不离十”。但有些天气发生得突然,具有很
强的局部地域性特征,例如强对流天气,也就是短时间内发生的冰雹、强降雨、强
雷电、龙卷风等,预报
准确率就非常低。
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预报的难度当然就增大了。这如同玩拼图:
如果只有8
个板块,儿童也能拼出来;如果是800块,成人可以拼出来;但如果是8000万块,甚至更多,那“神”也都无法拼出来了。
不过,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数值预报手
段的改选,天气预报准确率正在不断提
升。英国气象局正在开发一种新的计算机模型,气象人员可以利用
它发布面积仅为
1平方公里地区的天气预报。不久的将来,人们可以即时获取更小区域内精确的天
气信息。届时,气象学家发布温布尔登网球赛天气预报时,将不会像现在这样,只
能预报温布尔登所在
的伦敦东南部的天气,而可以把精确度定在比赛场地500米的
范围内。
12.为什么说精准预测天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3分)
答:
13.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4分)
(1)在随机性的多重影响
下,任何一种预测结果,都是要担风险的。(“风险”
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答:
(2)可见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也是个爱添乱的“捣蛋鬼”。(“捣蛋鬼”在文中
有什么表达
效果?)
答:
14.文中画线句写了有关温布尔登网球赛天气预报的内容,有什么作用?(3分)
答:
15.下列诗句描写了不同的天气,预报这两种天气类型有难有易,请运用文中相关
知识分析。
(4分)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答:
【2016·浙江省衢州卷】《如何阅读一本书》译序
郝明义
我是在1999年春节期间,第一次读《如何阅读一本书》,离这本书的初版(1940
年),有六十年
了。
会知道这本书,极为偶然。
前一年,也就是1998年年底
,我和一位译者讨论稿件之后,聊天聊到一部叫
作《益智游戏》(Quiz Show)的电影。电影是
真实故事,主角是1950年代美国哥伦
比亚大学一位英姿焕发的年轻教授,查尔斯·范
多伦(Charles Van
Doren)。查尔
斯?范多伦书香门第,父亲马克·范多伦(Mark Van Doren)不但是
名教授,在美
国文学史上也有其地位(《如何阅读一本书》里就提到他的一些着作)。查尔斯·范
多伦由于博览群书,才气过人,就参加当年风行美国的电视益智节目,结果连续拿
下十四周冠军(今天
网络上还可以找到当年的题目,难度非同小可)。查尔斯?范多
伦固然因而成了英雄,但是他终究不敌良
知的煎熬,最后坦承主办单位提供了他一
些问题的答案。电影在查尔斯?范多伦得知他被学校解聘的黯然
中结束。
那天我在聊天中得知他后来如何又蒙艾德勒(Mortimer
J.Adler)收留,以及
他们两人后来的故事。
艾德勒在美国学界和出版界都
是个传奇的人物。早年因为想当记者,所以辍学
去报社打工,后来为了改善写作,去上大学的夜间部课程
。这时他读到了一本书,
改变了他的一生。这本书就是19世纪英国重要的思想家密尔(John
Stuart Mill)
的自传。艾德勒在读到密尔竟然是在五岁就读了柏拉图的书之后,不但为此哲
学所
着迷,也开始了他在大学的正式求学。(【A】不过因为他拒绝上体育课,所以没能拿
到学
士文凭。但是他留校任教,最后拿到了博士学位。)
艾德勒除了任教,写过第一版的《如何
阅读一本书》之外,还以主编过《西方
世界的经典》,以及担任过1974年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书》
的编辑指导而闻名于
世。
查尔斯·范多伦和艾德勒一起工作后,一方面襄助艾德勒
编辑《大英百科全书》,
一方面把《如何阅读一本书》原来的内容大幅编辑增写,因此,今天我们读到的
《如
何阅读一本书》,作者是由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共同领衔的。
我因为对范
多伦故事的好奇,而去买了《如何阅读一本书》。而最后满足的不只
是我的好奇心,还有对阅读及出版的
重新认识。
一气读完后,有两种强烈的感觉。
先是羞耻。我是个做出
版工作的人,成日与书为伍,结果到那个春节前的两个
月才知道这本书,到自己四十四岁
这一年才读这本书,几乎可说无地自容。之外,
也不免深感懊恼:如果在我初高中青少年时期,就能读到
这本有关如何读书的书,
那我会少走多少阅读的冤枉路?
但,另一个感触则是:何
其有幸。【B】在出版业工作了二十多年之后才读到这
一本书,与其说是不幸,不如说是有幸。这么多年
来,我在阅读的路上,思索固然
很多,困惑也多,想清楚的有一些,想得模糊的更多。就如同书名《如何
阅读一本
书》所言,这本书帮我就读书这件事情的思索和困惑,作了许多印证和总结。如果
没有
经历这么多年的寻觅与颠簸,发现与失落,我读这本书的感受不会这么深刻,
收获也不会这么丰富。因此
不论就读者还是出版者的身份,我相信这本书都深远影
响我的未来。
因此,我必须谢谢介绍这本书给我的汪怡先生。谢谢他那天下午在来来饭店的
指点。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还在台湾商务印书馆工作,所以一方面决定出版这本书,
一方面也决定自己动手翻译
。
但是一旦开始翻译之后,就知道实际的时间多么不够。事实上,这本书几乎全
部
都是朱衣翻译的。我的工作,则是把她的全部译稿再仔细校阅一遍。这样我们经
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琢磨,
才完成了全部工作。如果读者发现翻译上的疏失(一定不
免),责任由我们共同承担。
2003年3月31日亚马逊网络书店的排行榜上,《如何阅读一本书》排名第569
名,历久弥新,
由此可见。现在,就请好好享受这顿知识的盛宴。(选自《如何阅读
一本书》,略有删减)
9.关于自己与《如何阅读一本书》,作者介绍了哪些内容?请分别概括。(3分)
10.下列句子的内容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电影《益智游
戏》介绍了查尔斯·范多伦博览群书,成了《如何阅读一本书》
的作者。
B.译者坦言自己读完这本书后,有两种强烈的感觉:先是羞耻,之外,也不免
深感懊恼。
C.郝明义直到1998年底在来来饭店和汪恰先生聊天时,才知道了《如何阅读
一本书》。<
br>
D.因为这本书“几乎全部都是朱衣翻译的”,所以共同承担翻译上的责任是句
客套话
。
11.结合语境,简要回答下列问题。(4分)
(1)画线的【A】处
,括号里的内容有什么作用?(2分)(2)画线的【B】处,“不
幸”“有幸”分别指什么?(2分)
12.你认为这篇译序能吸引读者阅读《如何阅读一本书》吗?请结合本文简述理由。
(4分)
【2016·山东省济南卷】(一)呦呦之蒿,中国神药
①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是《诗经》中的句子。在 2015 年 10 月 5 日之
前,有谁能想到,
这句诗竟能和诺贝尔奖联系起来——名字来自《诗经》的中国药物
学家屠呦呦,因首次提取出治疗疟疾的
“神药”青蒿素,而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青
蒿素之母,也因此获得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②青蒿素所对抗的疟疾是地球上最古老的、
死亡人数极高的疾病之一, 是一
种极为可怕的瘟疫。几千年来,人们深受其害却不知如何防治。自
1878 年发现其
“真凶”--疟原虫开始,全世界的科学家就发起了寻找抗疟药的“攻坚战”
。屠呦
呦带领她的中草药抗疟研究小组,从古代医术《肘后备急方》中发现治疗疟疾的方
法: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医术中所说的青蒿是一年生
草本植物,采用乙醚提取的方法,经过 190 次的反复试验,终于在第
191 次提取
出青蒿中的有效抗疟成分—青蒿素。
③青蒿素是一种
味苦的无色针状晶体。进入人体后,它首先作用于疟原虫的细
胞膜、线粒体、内质网、并对核内染色质产
生一定影响,让疟原虫的细胞内迅速形
成自噬泡,并将细胞液不断排出虫体外,是疟原虫损失大量细胞液
而死亡。正是这
一治疟原理,是青蒿素当之无愧地成为疟疾的“天然克星” 。
④青
蒿素治疗疟疾效果显着,是抵抗疟疾耐药性最好的药物。中国发现青蒿素
时,美国也研制出一种抗疟新药
—化学合成的甲氟喹,但疟原虫很快就适应了它,
产生耐药性,临床使用后患者还出现了明显的不良反应
。 而对于青蒿素这种从中草
药中提取的药物, 疟原虫对它完全没有抵抗能力。1976 年 1
月,柬埔寨爆发疟疾,
因疟原虫已经产生耐药性,疫情一时难以控制。
中国医疗队携带一批青蒿素在柬埔
寨大显神威, 挽救了一大批疟疾患者的生命。
⑤
但青蒿素也有一定的局限和不足。提取青蒿素的原料贵且稀缺,近十几年来,
科学家一直在研究人工合成
青蒿素,但收效甚微。国内外许多着名化学公司也进行
了长达 30
多年的化学合成研究,但回报率过低,目前难以形成产业化。
⑥中国传统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
“神药是我国传
统中医药先给世界的礼物。未来,通过不断地深入研究,传统中医
药一定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更好地
为人类造福。(作者:杨先碧 文章有删改)
15.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写“中国神药”青蒿素的。 (3 分)
答:
16.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3 分)
答:
17.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④段划线句的表达作用。 (3 分)
1976 年 1 月,柬埔寨爆发疟疾,因疟原虫已经产生耐药性,疫情一时难以控
<
br>制。中国医疗队携带一批青蒿素在柬埔寨大显神威,挽救了一大批疟疾患者的生命。
答:
18.阅读第⑤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3 分)
国内外许多着名化学公司也进行了长达 30
多年的化学合成研究,但回报率过
低,目前难以形成产业化。
..
答:
【2016·山东省淄博卷】(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12分)
小满
①小满节气,在每年5月20日至22日之间,24节气中的第八个节
气,也是夏
季的第二个节气。今年小满交节时刻为5月20日22时36分。
②寒来暑往是气候,鸟语花香是物候。小满是一个表征物候的节气。其关注点
不在气,而在物。古书称“
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这时,北方冬小
麦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还没有完全成熟
,所以叫“小满”。小满是最“接地
气”的节气。
③农谚有“小满小满,麦
粒渐满”的说法。此时,小麦度过一冬的休眠期后,
经过返青拔节,抽穗开花,亟需薰风暖熟,虽然仍是
一片青绿,但有着一股蓄势待
发的劲头。麦穗已经抽齐,麦粒鼓着腮帮一般,泛出一层透明的绿色。等到
这晶莹
的嫩绿变为黄绿,麦子也即将成熟了。农谚又云“小满未满,还有危险”。小麦成长
的最
后阶段灌浆期十分关键,籽粒才刚刚盈实,若碰到灾难天气或病虫害,麦粒未
经过充分的乳熟期,小麦的
品质便会大打折扣。
④在南方地区,小满还有“小满小满,江河渐满”的说法,反映
了这时南方降
雨增多的气候特点。确实,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渐次进入夏季,雨量越来越大,
江河的水位也逐渐上涨。
⑤此时,南方的早稻早已抽穗,农人除了给
早稻增肥,还要忙着栽插中稻。“秧
奔小满谷奔秋”,小满正是适宜水稻栽插的季节。农人们将培育好的
秧苗按间隔,齐
整地栽插在地里。若是高度机械化的地区,就采取机器种植了。但最重要的,是“水”<
br>。若小满雨水不丰,稻田田坎干裂,就无法栽插水稻:若雨水过丰,栽插好的稻苗
便经不住大雨的
袭击,秧苗轻则东倒西歪,重则被雨滴打伤。南方的小满节气,充
满了对水的期许。
⑥小满,是麦子的秋,是水稻的夏。
⑦按中国传统科学理论,四月小满即是一年中阳
气最旺的时节,也是最潮湿闷
热的时节。这时万物生长最为繁茂,人体的新陈代谢也最旺盛。正因为如此
,人体
在小满时消耗的营养物质最多,所以需要及时补充,才能使身体、五脏六腑不至于
有所伤
耗。这时,可以多吃一些清热、暖胃、温补的食品。因为空气潮湿,小满节
气也是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
的高发期,人们要预防湿邪入侵,多吃一些有化湿通
淤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等,
忌食辛辣甘肥、生湿助湿的食
物。
11.本文围绕“小满”这一节气,说明了哪些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3分)
答:
12.文章多次引用农谚进行说明,请概括说说这样写的作用。(2分)
答:
13.科学性是说明文的生命。请结合下面语句中的加点词语做简要分析。(4分)
(1)今年小满交节时刻为
5月日时分
。
..
20
...
22
...
36
...
(2)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
渐次
进入夏季,雨量越来越大,江河的水位也逐渐
..<
br>上涨。
答:
14.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请从你知道的节气中任选—个加以介绍。(3分)
答:
【2016·山东省东营卷】(四)(14分)远离自然,才能保护自然
(美)利努斯·布
罗姆奎斯特等
①对于这位只肯让我们称她为贝尔纳黛特的
村民而言,生活就是一场无休止的
战斗。在刚果民主共和国维龙加国家公园旁,有几小块种植着玉米、小
米和红薯的
田地,贝尔纳黛特和她的邻居们,就是靠这些田地勉强维持着自己与子女的生活。
她
在去年告诉我们说,从国家公园内走失的狒狒和大象为了觅食,不断侵袭她的红
薯地。农民的极度贫困也
为自然环境带来了恶劣影响。世界上仅存的不到900只山
地大猩猩中,有大半数都以维龙加国家公园为
家,这里也生存着一些濒临灭绝的大
象和羚羊。公园内的森林,正在承受着来自木炭贸易的压力,200
7年,当地的木炭
黑帮杀害了公园内的7头大猩猩,以此报复公园对非法砍伐的打击行动。近年来,维龙加国家公园内的300只大象中,先后有250只遭到了偷猎者的猎杀,这可能也
得到了当地那
些不堪园内动物之扰的居民的默许。
②过去几百年里人类不断增长的财富,在整体上
,都对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
但是在自然保护的最前线,人们与原始森林、生物多样性热点以及濒危生物
亲密共
处的地方,对环境造成巨大破坏的,却往往是极度的贫困。
③而生产
力的提高,或许可以掌握21世纪自然保护的关键,就像日本的呜村茂
治农场所展示的那样。嶋村在一处
原为索尼芯片工厂的地方,监管着一座面积2.5
万平方英尺的农场。所有作物都在室内环境中安全地生
长。他将水、肥料和17,500
盏LED照明设备结合在一起,每天可收获多达1万棵生菜——是普通
农场每平方英
尺产量的100倍还多,而用水量仅有普通农场的10%,生产的垃圾也仅有普通农场的20%。人类占用了全世界约半数的无冰陆地表面,大部分都用于生产食物。然而
随着技术的不断
进步,世界人口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很可能会在今后几十年里达到
顶峰并开始衰减。
④这种现象就叫做解耦,将人类的贫困同自然环境遭到破坏而恶化分离开来,
忽
略它们之间的联系,阻止人与自然环境恶性关系的循环,并采取措施解决人类需
求这个主导性问题。而这
就意味着人们可以在提高自身生活水平的同时,减轻对环
境的破坏。人类对食物、资源和能源的需求在不
断升级,在这种情况保护残存野生
环境,将需要加速解耦。就目前看,人类应该而且能够做的是,加快城
市化步伐,
并运用科学技术加强现代集约化农业建设。这个想法或许听上去有悖常理,但是,
在
一些国家,特别是那些发达国家里,人们对土地的大部分破坏活动,均已开始趋
缓,甚至有所减少。举个
例子,由于生产力和生产效能的提高,现在人均需要的耕
地面积,只相当于50年前的一半。于是,在美
国和欧洲的大部分地方,边边角角的
耕地均在逐渐恢复成森林。
⑤社会变迁
将会进一步扩大这些趋势。目前全世界有一半以上的人口都居住在
城市里,到本世纪中叶,该比例将达到
70%。随着农村人口不断迁入城市,出生率
将会出现急剧下降。因此许多人口统计学家认为,在210
0年之前全世界人口就会达
到峰值并开始下降。农村人口的外流,也会带动其他可相互促进的方面提高效
率,
从而同时促进了经济与资源生产力的增长。
⑥对于21世纪的自然保护
工作来说,意义应该十分明确了。国家公园和保护区
仍然是解决措施之一。但是,若不解决这个供需等式
的需求端,真正的栖息地保护
即便有实现的可能,也会相当困难。要在这方面取得成功,就需要用人类技
术取代
自然资源,开发和加入现代能源,这样做已是势在必行。可以期待,野生动植物会
从“万
劫不复”的处境中幸免于难。同时,大家都很清楚,人类对自然的索取甚或
掠夺是“竭泽而渔”“杀鸡取
蛋”式的,也是毁灭式的,65%以上的自然资源、能源
是非再生的,如果不能通过科学技术创造资源和
能源,必然会有走到“山穷水尽”
末路的那一天。当今世界有20亿人口依然依赖着木柴和牲畜粪便等固
体燃料。让所
有人都改用便宜、清洁而且充足的能源技术,是在不伤害环境的前提下,改善人们
生活的关键所在。
⑦什么工具可以减少我们的环境足迹,已经显而易见。要抓住这些
机会,就需
要环保主义者将重点放在基础设施与技术政策上,这些在以往并不在他们的关
注范
围之内。若不实现加速解耦,保护区就无法抵抗人类对食物与能源不断增长的需求,
而维龙
加国家公园里的大象和猩猩们也将面临厄运。
17.依据选文,简要解释什么是“解耦”。(3分)
答:
18.第⑥段作者为什么说“用人类技术取代自然资源,开发和加入现代能源”“势在
必行”?
(4分)
答:
19.联系全文,简要说明文中画线部分所表明的观点的推演过程。(4分)
答:
20.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主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分)
答:
【2016·山东省济宁卷】(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4—16题。(10分)
鱼类也有感情和意识 黄岚 郭原毓
①一直以来,判断动物是否具备人类所拥有的情
感时,要看它们
能否通过“情感发烧”考验。当鸟类、哺乳动物和某些蜥蜴类物种被放入新环境中
时,它们的体温会在短时间里升高1℃~2℃,这是真正的“发烧”,就好像它们在
对新环境感染作出
回应。这种发烧与生物的情绪变化相关联,原理是受到外部刺激,
在此过程中产生了行为和生理上的变化
。
②一些科学家认为,这种“情感发烧”现象仅出现在拥有复杂结
构大脑的动物中,此前
的研究表明,蟾蜍和鱼不能做出类似反应。而英国斯特林大
学的实验给予了鱼类更多选择,得出的结果与
传统认知完全相反。研究人员将72条
斑马鱼分为两个对照组,第一组斑马鱼没有生存环
境的变化,第二组斑马鱼被单独
放在一个小网中,网置于水箱内27℃水温的小格子内——事实上,斑马
鱼喜欢28℃
的水温。15分钟后,研究人员释放了网中的斑马鱼,使它们可以在水箱内的其他5
个格子内自由游动,这5个格子的温度分别从18℃到35℃不等。
③结果他们发现,和对照组
斑马鱼相比,这些鱼类会花更长时间
待在温度更高的水槽里。而且,在此过程中它们的体温会升高2℃~
4℃,这表明它
们也存在“情感发烧”。研究人员表示,此项研究结束了一直以来关于鱼类能不能
意识到环境变化的关键争论,鱼类也具有情感。
④然而这一结论发表后,招致了很多反对的声音
,科学家们依据
不同的判断标准来下结论:认为鱼类没有此能力的科学家指出,鱼类的大脑较小且
简单,缺少哺乳动物大脑中负责协调高层次信息处理的大脑皮质。他们认为,鱼类
几乎没有学习和记忆
能力,只有非常简单的行为技能。根据这一观点,鱼类对新环
境变化的“发烧”反应只是一种条件反射。
⑤也有许多科学家反对上述观点,他们从另外的角度论证鱼类可
能拥有一定程度的情感和意
识能力,并列举了一系列论据:虽然鱼类的大脑与哺乳
动物的大脑在组织上不尽相同,但是在一些结构上
,鱼类大脑也与哺乳动物大脑拥
有相同的进化起源,比如负责情感行为的杏仁核和支撑学习能力的海马体
。英国斯
特林大学的后续试验也证明,如果这些区域受损,鱼类和哺乳动物会出现类似的行
为反
应。
⑥此外,还有一些科学家研究发现,鱼类明显具备学习能力。他
们据此认为,这种学
习能力能够支撑鱼类的一系列复杂行为。许多种鱼类通过记住
意境地图,能够完成极其复杂的导航行为,
比如大马哈鱼每年溯游而上的产卵行为;
有些鱼类懂得观察和记住潜在对手以往的战斗过程,来掌握战争
的主动权;一些鱼
类甚至懂得制造和使用工具,比如它们懂得使用砧骨来撬开软体动物的甲壳。
⑦英国斯特林大学研究团队还发现,鱼类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会对有毒刺激物作出反应
,当它们接触到有毒刺激物时,体温同样会随之增高。这
种行为是心理状态的转变。用于
识别意识存在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所谓的“应激性
体温过高”或“精神性发热”, 这是一种与人体感染
导致的发烧类似的身体反应,
此前一般认为鱼类没有这一特征。当然,这个试验只针对某些表现出“精神
性发热”
现象的鱼类,它们并不能够证明所有鱼类都具有意识。但是,这一事实也意味着,
那些
认为鱼类没有感情的人们以后不能再以鱼类没有“精神性发热”来作为争论依
据。同时,这也表明鱼类也
是可能拥有意识和感知能力的复杂动物,至少是拥有一
定程度的意识和感知能力。最重要的是,这一发现
也影响我们对脊椎动物的情感和
意识能力进化的理解。(选自《广州日报》2016-04-16,有删
改)
14.除“情感发烧”外,鱼类拥有一定程度的情感和意识能力的依据还有哪些?(3<
br>分)
答:
15.指出第⑤段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4分)
答:
16.在科学发现方面,本文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3分)
答:
【2016·山东省泰安卷】 三、(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中国石拱桥》中节选的文字,完成11-13题。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
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
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
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
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
4米,在
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
面的
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是创造
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
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
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
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
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
合龙在一起,做成了一个弧形的桥
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
影响。(四)
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
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引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
不朽的艺术价值,充
分显示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
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
他的名字。
11.去掉加点词语对句子的含义影响最大的一项是( )
A.桥的设计
完全
合乎科学原理
B.施工技术
更是
巧妙绝伦
....
C.
在当时
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D.
充分
显示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
.....
力量
12.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 B.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
C.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D.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
配合得十分和谐
13.对文中引用张鷟的话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赵州桥不朽的艺术价值。
B.客观准确地写出了赵州桥的制造奇特。
C.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
D.客观准确地写出来赵州桥的古朴美观。
【2016·山东省德州卷】
(四)
芙蓉原指荷花,即所谓“出水芙蓉”;有时也
蓉。荷
花是水生草本植物,盛夏开花;木芙蓉是
物,属落叶性灌木,秋天开花。由诗词字句前后
用词,
可推断所称“芙蓉”所指为何。凡诗词内
属夏季景观或水生植物,则所言之“芙蓉”当为
指木芙
木本植
的内容
容所言,
荷花。李
商隐《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芙
蓉塘外有轻雷”和杜荀鹤《春宫怨》“年年越溪
女,相忆采芙蓉”,所指均为荷花。凡诗意可判断所描述
为秋季景观、木本植物、生
长在岸上,且和菊(黄花)或桂同时出现者,所言之“芙蓉”当为木芙蓉,如
柳宗
元《芙蓉亭》:“新亭俯朱槛,嘉木开芙蓉。”已言明此“芙蓉”为“嘉木”,指的是
木芙
蓉。
(节选自潘富俊《草木缘情》,有删改)
20.本文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请简要分析。(3分)
答:
21.下面诗句中的“芙蓉”是指荷花还是木芙蓉?结合选文简析。(2分)
十月芙蓉花满枝,天庭驿骑赐寒衣。
——宋代刘兼《宣赐锦袍设上赠诸郡客》
答:
【2016·山东省枣庄卷】(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8题。(12分)
从蝴蝶效应到人工智能 李二友 杨艳梅
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说:“钉子
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
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体现出马蹄铁
上丢失的一枚小小的铁钉最终
导致了一个帝国的灭亡。在我国,古人也普遍认为一个微小
的改变就会对未来产生
很大影响。战国末期着名思想家韩非子说过:“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
室,
以突隙之烟焚。”在儒家经典《礼记·经解》中也有记载:“君子慎始,差若毫厘,
谬以千
里。”这些都说明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一个小小的变化就会带来全局的输赢,
因此我们要处处谨小慎微
,要从小处消除隐患。
这些现象与蝴蝶效应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蝴蝶效应是1963年美
国麻省理工学院
气象学家洛伦兹在用计算机求解仿真地球大气的方程式时提出的“非线性”理论。
由于描述气象系统的吸引子的“形状”往往都呈现出类似蝴蝶的图案,这就有了“蝴
蝶效应”的称谓。
这种效应更为诗意和普遍的阐述是:“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
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
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
龙卷风。”蝴蝶效应类似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理论,每件事情
有形或无形地联系在一
起,一次改变会引起后面很多事情的改变。
蝴蝶效应指在一
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
巨大的连锁反应。说明任何事物在其发展
道路上都存在不可测的“变数”,一个非常
细微的变化可能会影响事物的发展方向。
因此有些小事可以糊涂,但有些小事如经系统放大,则对一个组织、一个国家
至关重要,便不能糊涂。蝴
蝶效应其实是一种混沌效应。具体说来,是缘于它的最
终“吸引子”(一个系统在经过时间无限长后的最
终归属)。在未发现混沌现象之前,
科学家认为自然界的所有系统的“吸引子”只有两种:或是一个固定
点(例如:一
个皮球被踢出去之后,最终会停止到一个点);或是椭圆(例如:两个天体运行在椭
圆轨道上,始终保持一种互相吸引)。但是,洛伦兹通过计算发现,计算的结果对参
数的初始值非常敏
感,即使两个初始值只是相差到小数点后的第6位数,计算结果
也相差巨大,因此说气象是很难准确预测
的。
①“蝴蝶效应”一词一经提出便迅速成为许多领域的热门词汇
②蝴蝶效应之所
以令人着迷、令人激动、发人深省 ③它不仅应用于天气、股票市场、社会学及心理学等领域,还可应用于经济学和数学,就是在我们熟悉的电影业中也有涉猎
④更在
于其深刻的科学内涵和内在的哲学魅力
⑤不仅在于其大胆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
色彩
20世纪八九十年
代,电影界人士对蝴蝶效应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有些作者将蝴
蝶效应表述为一种人生的幻象,也就是一些
人展现出对初始值格外敏感的人生。假
如人们在时间的长河中回溯到过去,如果改变了过去的一个(初始
值)点,则会改
变这些人的人生历程,甚至会改变现有的世界。一些导演在创作上都试图从时间长
河中改变一点,并对此进行情节上的大肆渲染,再将这些回归到历史的激流中,这
种手法让观者大呼过
瘾。像《大话西游》《寻秦记》《步步惊心》和《达芬奇密码》
等影视作品中都有这样的设计。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经从一种只是进行机械运算的机器发展成
为无所不能、甚
至可以穿戴的技术产品,未来还会逐渐成为人体的一部分。计算机
运行的逻辑基础就是二进制的0和1,
经过无数次的分形迭代后,可以组合成人们
现在已经看到的无所不能的计算机世界。既然计算机的基础是
0和1,那么计算机
程序对于初始值的敏感程度更甚(不是0就是1)。人们在尝试寻找出一条分形迭代
N次之后的路径的难度可想而知。
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人们又开始借助计算技
术重操“旧业”——定制未来的
思想。这次要启用“人工智能”或者用机器替代人,或人工和机器相结合
,以实现
机器在规定的程序动作外可以自我学习,自我复制,甚至自我进化,从而可以达到
某些
高级动物的智能。
不过,目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仍然是横在计算机发展过程中的一道难
以逾越
的关口。另外,人们要想创造人工智能,必须保证初始值的正确。如果初始值的设
置有问
题,以后的努力都是徒劳的,甚至南辕北辙。如果能找对方向,未来通过计
算机的超高计算能力,会使发
展的路径更加顺利一些。当前,我们的时代似乎就处
在寻找人工智能的初始值的节点。
当然,最令人们感到有诱惑力的是:人类是否可以采用改变过去的方式来改变
未来呢?不同
时期的科幻电影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在2004年上映的《蝴蝶效应》里,
尽管主人公不断做出努力,还
是逃不出“宿命”的安排。而在2014年的大片《明日
边缘》里,人类通过自我学习、
自我进化,最终改变了人类的未来。在电影《源代
码》中,主人公可以反复“穿越”到一名在列车爆炸案
中遇害的死者身体里,在一
次次地“穿越”中最终寻找到元凶,阻止了一场更大规模的恐怖行动。在现实
中,
人类要变被动为主动,找到正确的初始值,应该更加积极主动地设计未来,我们期
待着人类
即将进入的又一个新的进化分支。
14.用一个成语来形象地概括一下“蝴蝶效应”的含义。(2分)
答:
15.说说第1段列举中外名言的好处。(3分)
答:
16.根据上下文,文章第5段的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①②③④⑤ B.②⑤④①③ C.①③②⑤④ D.②③①⑤④
17.文章第6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
18.从文中看,寻找人工智能的初始值有何意义?(2分)
答:
【2016·四川省成都卷】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2题。
猴年说猴
①对于普通民众而
言,有些人一生都未必见过真正的猴,但对猴似乎并不陌生。
在中国,猴的身影几乎无处不在。
②中国人对猴的喜爱由来已久。位于北京平谷距今六七千年前的一处新石器时
代
文化遗址中,曾出土了一件小石猴雕塑,它头部如猴形,下身似蝉状,被考证为
人类早期的辟邪饰物。据
史料记载,在殷商后期王室中就有了养猴、戏猴的习俗。
同时,猴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也有一席之地
,排名第九,称为“申猴”。
③猴为什么会受到人们如此的喜爱呢?一是猴有“封侯”之兆。
“猴”与“侯”
音同,拜相封侯是古代中国人的传统期盼。在民间吉祥图案上,这样的“期盼”随
处可见:一只猴攀在挂有一枚封印的枫树上,表达“封侯挂印”的寄托;两只猴坐
在一棵松树上,或一
只大猴背着一只小猴,就有了“辈辈封侯”的寓意。二是猴能
觉察、预防马疾,是马的守护神。猴被称为
“避马瘟”即由此而来。妇孺皆知的《西
游记》里,孙悟空就曾经当过“弼马温”。直到今天,中国云贵
高原上,当马帮长途
贩运时,也常携带一只猴同行。
④古往今来,中国人用多种多样
的艺术方式表达对猴的喜爱。文学中有猴,影
视中有猴,民间杂耍中有猴,工艺作品中也有猴,一个个鲜
活生动的猴的形象满足
了人们对猴的喜爱心理。吴承恩笔下的美猴王——孙悟空,成了正义美好的化身。
《西游记》被拍成电视剧猴,成了重播率最高的影视作品。民间盛行的猴戏,作为
汉族古老的表
演艺术之一,其中的猴翻筋斗、猴担水、猴走索、猴爬竿、猴开箱戴
面具等节目,深得男女老少的喜爱。
在各类工艺品中,艺人们利用猴的天然属性,
结合人们对猴的认识,创造了许许多多极具个性的猴的形象
:西北的“护娃猴”、南
阳的“猴加官”、北京的“毛猴”……
⑤由此可见,在民众
的意识里,猴从来就不是一只普通的动物,而是一只文化
猴。猴的形象已经根植于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的
民间文化之中了。(选文略有删改)
10.围绕“中国人对猴的喜爱”,文章介绍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3分)
答:
11.举例子是文章主要的什么方法,第④段划线处的四个例子有何作用?请简要分
析。(4分
)
答:
12.文章题目是“猴年说猴”,却没有介绍有关猴的种类、猴的生活习性等内容,如
果要在本
文增加这部分内容,是否恰当?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3分)
答:
【2016·四川省南充卷】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8-10题。
火箭回收有多难?(节选)
①目前,运载火箭都是一次性航天工具,其第一
级火箭在完成分离后会坠落到
陆上无人区或空旷海域,不可重复使用。有人曾形容火箭使用的浪费程度,
就和一
架波音747客机仅作了单趟飞行就报废一般。造价高昂的火箭如果摆脱“一次性”
用品
的角色,未来航天发射的成本有望大大降低。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历经失败仍然
坚持尝试的原因,不过他们
需要克服的难题不小。
②运载火箭回收实验有两大难点:一是让火箭第一级在分离后
垂直下降,其难
度就像在暴风雨中让一根扫帚平稳地直立在手掌上:二是精准降落在没有锚定且只
有足球场大小的浮动平台上极其困难,且着陆的精度要求在10米以内。因此,回收
火箭首先要解决火
箭着陆的精度问题,要能够回收到预定地点。其次,火箭要以垂
直的姿态降落,必须解决姿态控制问题,
而越是竖长的物体,就越难以控制。此外,
还要解决减速问题,必须是软着陆,又不用降落伞,所以只能
用反向推力装置。而
且,回收的过程是一个变速过程,在这个变速过程中如何始终解决好以上几大问题,
难度非常高。就回收平台来说,在海上平台上回收火箭比陆地平台更难,因为陆地
上气象条件更
好,回收面积也百以更大,平台更稳定。不过,在陆上降落意味着火
箭在空中飞行距离可
能更长,消耗的燃料更多。
③火箭的回收只是火箭重复使用的第一步,接下来要验证
火箭的发动机是否可
以重复使用,还要进一步验证回收二级火箭的可行性。
④火箭的重复使用对于发动机核心部件的性能和寿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
一次性使用的火箭来说,保
证材料和相关设计在短时间顶得住是一个问题,确保长
寿命使用又是另外一个问题。美国航天飞机的主发
动机的燃烧室压强高达207个大
气压,工作温度约为3300摄氏度(目前最先进的涡扇发动机涡轮温
度不到1700摄
氏度),其中一个小小的涡轮泵的功率就是目前最先进的主战坦克发动机功率的10<
br>倍。让这样的发动机顺利工作一次就已经非常困难,而要重复使用多次,那么对材
料和工艺的要求
必须要上一个巨大台阶。
⑤火箭首次成功回收只是一个开始,意味着这项技术具有可
行性,但真正掌握
这项技术,还需要通过多次实验验证其可靠性,由成功变成成熟。一旦这些技术可以完全实现,将大大降低发射成本。
专家预计
,如果回收并重复使用第一级火箭,
....
可以降低80%的成本,而如果能回收并利用第二级将可以降低98%的成本。
8.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8. B. )(2分)
A.人类之所以历经失败仍然坚持尝试回收火箭,是为了大大降低航天发射的成本。
B.火箭回收的最大难点是解决火箭着陆的精度问题和回收平台的不稳定问题。
C.火箭
回收的意义在于重复使用,所以对于火箭发动机核心部件的性能和寿命要
求较高,现在的
材料和工艺还达不到要求。
D.即使火箭成功回收,也只是迈出了火箭重复使用的第一步。
9.文中划线句子未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2分)
A.列数字
B.举例子 C.引用 D.作比较
10.下列对文章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目前造价高昂的运载火箭已经摆脱了“一次性”用品的角色。
B.在海上平台上回收火箭比陆地平台更难,科学家们选择海上平台回收火箭,表
明了人类
敢于挑战困难的伟大精神。
C.选文按照时间顺序说明了火箭回收的现状及难度。
D.第⑤段加点词语不可以删去,
“专家预计”四字,使“一旦这些技术可以完全
实现,将大大降低发射成本”这一说法更具权威性,说服
力。
【2016·山东省青岛卷】 (三)现代文阅读【本题满分10分】
大数据 云气象
①我们平时从电视、报纸、网站或手机上获取的看似简单的天气预
报,其背后
却有着极其庞杂的数据采集和分析作支撑。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天气预报是经过
“
云计算”得到的大数据产品。
②为了获取精确的气象预报,气象部门历来都会收集大量数据,
组成超大的“数
据库”。这些数据来自一个庞大的观测网络。目前,全国有2000多个
地面站、120
多个高空探测站、6颗在轨卫星、5万多个自动监测站、600多个农业检测站、300
多个雷达站等,逐日逐小时甚至逐分钟对不同地点、不同高度的各种气象要素进行
监测。仅在贵
州,每天就有85个气象站、3万多个区域自动气象站、7部新一代多
普勒天气雷达、2个探空雷达站对
贵州境内的各种气象要素进行实时监测。
③随着预报业务的不断发展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的应
用,这些数据变得更加精
密,数量也持续增加,气象预报也变得越来越精确。现在,我们已经可以随时随
地
....
通过电脑、手机、电视、网站等查询天气预报,其精度甚至可以精确到一公里、一<
br>....
小时以内。
..
④早晨起床后穿薄的还是厚的衣服?要不要
进行晨练?长假期间是否要外出旅
游?旅游时需要带哪些随身物品……如何选择,天气预报会为你提供有
效参考。
⑤随着各行各业对气象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气象部门还需要针对不同领域、
不同行业、不同群体制作相应的气象产品,包括面向社会群体的公众气象服务,面
向水利、电力、交通
、农业以及其他部门或企业的专业专项服务,以及针对干旱、
暴雨、森林火险、雷电等灾害性天气的气象
灾害预报预警服务等。
⑥比如说能源,可以通过分析电力负荷历史加上气象数据进行用电量估
算;农
业方面,通过某一地的农耕历史与相关气候信息,就可以指导农户进行农作物种养
殖结构
调整;还有交通,航班准点率历史加上机场历史天气特征,就可以得到航班
延误预测……这些日益丰富的
气象产品构成了气象大数据的重要部分,让我们的生
活变得更加丰富、便捷。
⑦当气
象邂逅大数据,气象大数据将大有作为,它必将更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
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为人们
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
16.第②自然段主要运用了
和 的说明方法,作用是
(4分)
17.阅读第④⑤⑥自然段,你认为下面这句话放在其中哪个自然段
的开头合适?为什
么?(3分)
更精细、更准确、更长时效的天气预报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变得更加
便捷。
18.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现在,我们已经可以
随
时随地
通过电脑、手机、电视、网站等查询天气预报,
....
其精度甚至可以精确到
一公里
、
一小时
以内。
......
答案2016小说散文阅读试题(一)
【2016·重庆A卷】(二)(20 分)18. (3分)笑,是一种保持青春的美容操,
是一种最为简单而有效的健身运动,通过微笑能促进人类心理健康。(每点1分)
19.(4分)测试过
程:首先是让患者观看喜剧和悲剧的两篇制片的片段,然后用超
声波测量患者肱动脉的血液流速,最后对
患者进行心电图测试(以上3点各1分);
采用了时间顺序。(1分)20.
(4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1分),把“大笑100次
的锻炼效果”
与“划10分钟船的运动效果”作比较(2分),强调了“大笑”的运
动效果(1分)。21. (5
分)(1)“约”即“大约”,说明这里的“80块肌肉”是一
个个估计的数字,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
确性。(2分)(2)这里运用比喻(打比方),
将“笑”比作“美容操“,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笑具有保
持青春美丽的作用,体现了
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3分) 22.(4分)B(A以偏概全,原文“
很多基因”C
顺序颠倒,原文“使胸腔和支气管先后扩张”D因果倒置,原文“让微笑在脸上绽
放,才能融解人们彼此之间的冰霜和风寒”)
【2016·重庆B卷】 (二)(20
分)18. (4分)经济性、安全性、先进性和
科学性19. (4分)“外练筋骨皮”:C919在
机体主结构上大量使用了世界先进的第三
代锂合金材料,可以实现结构臧重并大大提高飞机寿命(2分)
?。“内练——身气”:
C919航电系统的核心——IMA采用国际先进的高度集成数据处理和网络传
输技术,
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处理效率(2分)。20. (4分)作比较。将超临界翼型与古典翼型<
/p>
进行比较,突出了超监介翼型具有减轻飞机的结构重量、增大结构空间及燃油容积
的优点,进而说明了C919的经济性能。(说明方法1分,分析3分)21.(4分)(1)
把“航屯
系统”比作“大脑: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航电系统”的重要功能和作用(2
分)。(2)“目前”限制
时间,准确说明了C919在数字化和扩展潜力方面,只是达到
了现在民航先进机型的水平(2分。22
. (4分)这里是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介绍C919,
这样安排符合人的认知规律。
【2016·天津卷】6.下面对“沿海地区的居民仍有必要吃碘盐”的原因,分析不正
确的一项是(
6. D )
7.对文章第⑤自然段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7.
C
)(2分)
8.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8. C
)(2分)
【2016·浙江省杭州卷】12. 大气运动自身具有随机性;各种复杂
地形会影响大
气运动;对不同天气类型的预报,准确率有很大差异。13.
(1)“风险”具体指预测
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差很大,意味着预测失败。
(2)用“
捣蛋鬼”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使大气环流形势变得
十分复杂。14.具体说明随
着科技的发展,将来人们可以获取更小区域内精确的天气
信息;使说明内容通俗易仅,更具吸引力。15
. 苏轼诗句描写的是暴雨天气,因为
暴雨发生得突然,具有很强的局部地域性特征,所以预测困难。赵
师秀诗句描写的
是梅雨天气,因为梅雨天气空间范围较大,时间尺度较长,所以预测容易。
<
br>【2016·浙江省衢州卷】9.自己如何得知这本书;自己阅读这本书的感受;自己如
何翻译这
本书。10. C11. (1〉补充了对艾徳勒的介绍,增加读者对他的好感以
及对这本书的兴趣。(
2)“不幸”是指从亊出版工作二十多年才读到这本好书,太晚.
“幸运”是指有了自己的思索和困惑再
读这本书,收获更多。12. 示例:我认为能。
理由:译者讲述的两位作者的故亊让人觉得他们才华横
溢,对他们的书很期待;译
者作为出版人对这本书评价很高,让读者认为这本书很有阅读价值;译者翻译
用心,
这本书质量一定有保证;这本书畅销60年,历久弥新,足见其魅力;此文的语言
风
格诚恳朴实,具有感染力,让人愿意接受译者的推荐。
【2016·山东省济南卷
】15.文章主要从青蒿素的提取之困难、形态和治疟原理、
治疟效果显着和局限不足等方面来描写的。
16.点题,与题目呼应,为下文做铺垫,
统领全文,引起下文。
17.用举例子的
方法表现了青蒿素治疟的效果显着,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更
生动形象,读者更明白,增强说服力。
18.人工合成青蒿素的研究回报率极低, 虽
然国内很多化学公司进行了长达 30
多年的合成研究,但仍无过多进展, “目前”
表现了人工合成青蒿素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2016·山东省淄博卷】【分析】文章采用逻辑顺序,第①段引出说明对象,第②
﹣⑤段
说明小满节气的含义和农作物生长的特点,第⑥﹣⑦段说明小满节气的气候
特点和人们饮食注意事项。【
解答】(1)考查概括说明内容。第②﹣⑤段说明小满节
气的含义和农作物生长的特点,第⑥﹣⑦段说明
小满节气的气候特点和人们饮食注
意事项。(2)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
分类别、下定
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作引用等。
解答此类
题型,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必须要结合文段的
内容的来分析说明方法,然后根
据文章的内容或者文段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
象的特征来分析作用即可。用作引用的说明方法,说明
了小满这一节气的含义和农
作物生长的特点,生动形象,有说服力.(3)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抓住
说明文
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答题格式:①说明词语的意思,②说明用了该词句子
的意思
,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③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
确性。(4)开放性题。解答此
题只要从二十四节气(除了小满)中选择一个说明其
含义即可。
答案:(1)①小满
的时间;②小满的含义;③小满时农作物的生长特点;④小满时
的气候特点;⑤人们饮食的注意事项。(
2)多处引用农谚说明了小满节气的含义和
农作物生长的特点,生动形象,有说服力.(3)①准确说明
了今年小满节气到来的
时间.②“渐次”意思是逐渐,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逐渐进入夏
季,体现了说明
文语言的准确性。(4)①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
子。中国汉族传
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节
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
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
做民族扫墓节。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
将清明节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
物质文化遗产名录。②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更是干支历午月
的起始;
时间点在公历每年6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时.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
的
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中国古代将芒种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鹏
始鸣;三候反舌无声。
”此时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点评】
说明文赏析词语的表达作用,抓住说明文语
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答题格式:
①说明词语的意思,②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准确生动形象地
说明了事物……
的特征事理,③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2016·山东省东营卷】17. 答案:解耦即将两种或以上相互作用影响的事物分离
开来
,忽略它们之间的联系,阻止其恶性关系的循环,并采取措施解决主导性问题。
评分:意思对即可,共3
分。若答选文中“将人类的贫困同自然环境遭到破坏而恶化
分离开来……并采取措施解决人类需求这个主
导性问题”得2分。
18.答案:一方面野生动动物会从“万劫不复”的处境中幸免于难;另
一方面可减轻
或终止人类对自然资源、能源的索取、掠夺,避免人类因此走到“山穷水尽”的末
路。评分:每个方面各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9.
答案:人类对自然的索取和农民的极度贫困导致自然环境被严重破坏;而要解决
这个问
题,就要进行解耦:用人类技术替代自然资源是解耦的根本途径之上;因此让所有
人都改用便宜、清洁
而且充足的能源技术,是在不伤害环境的前提下,改善人们生
活的关键所在。
评分:
每个要点1分,共4分。内容全面、正确,推演过程合乎逻辑,内容有心缺
漏,推演过程
不够严密,可酌判2—1分;内容不当判0分。
20. 答案:示例一:举例子,如第①段说
明极度贫困对坏境造成巨大破坏的观点时,
举出维龙加同家公园内大猩猩和大象遭到猎杀的书例,确凿典
型,令人信服。示例
二:列数字,第③段在说明什么是解耦现象时,列举出嶋村茂治农场在能耗、产能<
br>方面的数字.说明通过科学技术提高生产力以实现解耦的巨大优势,具体准确,说服
力强。 评分
:举例、方法、作用各占1分,共3分。举出例句分析或概括说明均可。
只举例不得分。其它答案符合题
意亦可。
【2016·山东省济宁卷】14. 一是在一些结构上,鱼类大脑也与哺乳动物的
大脑拥
有相同的进化起源;二是研究发现鱼类明显具备学习能力,这种能力能支撑鱼类的
一系列
复杂行为;三是鱼类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会对有毒刺激物做出反应。(3分)
15.举例子
。列举杏仁核和海马体的例子、英国斯特林大学的实验,说明鱼类可能拥
有一定程度的情感和意识能力,
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4分)
16. 在科学研究中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创
新,这样才能不断推动科学
继续向前发展。当然这种科学的推断,不是建立在主观臆断的基础上,要有理
有据,
经过科学充分地论证。(3分)
【2016·山东省泰安卷】三、
【2016·山东省德州卷】20.答案示例:作比较,举例子,引用。将荷花和木芙蓉从<
br>生长环境、植物类型、开花时间三个方面加以比较区分;列举引用了古代若干诗人
的诗句,说明了
荷花与芙蓉花的区别。
共3分21.答案示例:木芙蓉。“十月”“寒衣”表明秋季开花
,“满枝”表明是木
本植物且花朵繁茂,因而为木芙蓉。共2分
【2016·山东省
枣庄卷】语恰当即可)15.为文章增添文学色彩,读来耐人寻味,激
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生动形象地说
明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一个微小的改变就会对
未来产生很大的影响;也为下一段引人蝴蝶效应话题作铺
垫。(3分。意思对即可)
16. B. (2 分〉17. 举例子,列兴了一些涉猎
蝴蝶效应的影视作品,具体说明了蝴
蝶效应在电影业中的应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3分,意思对即
可)18. 创造
人工智能。(2分,患思对即可)
【2016·四川省成都卷】、
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2题。
10.【答案】①中国人对猴的喜爱由来已
久 ②猴受到人们喜爱的原因 ③中国人用多
种多样的艺术方式表达对猴的喜爱。11.【答案】运用了
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有
力的写出中国人用多种多样的艺术方式表达对猴的喜爱,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12.【答
案】不恰当。因为这篇说明文主要说明了猴的形象已经根植于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
的
民间文化,是从文化内涵的角度来说明阐述的。而猴的种类、猴的生活习性等内
容不是人们喜欢猴的根本
原因,与文章要表达的主题关系不紧密,所以不恰当。
【2016·四川省南充卷】8.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8. B. )(2分)
9.文中划线句子未使用的说明方法是(9. C )(2分)
10.下列对文章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10. D )(2分)
【2016·山东省青岛卷】
16.【答案】列数字、举例子;作用是具体而有准
确的说明了,为了获取精确的气
象预报,气象部门组建有庞大的观测网络用来收集大量数据,组成超大的
“数据库”。
17.【答案】第④段,因为这句话概括说明的是天气预报在我们日常衣食住行中的作<
br>用,与第④段说明的中心相符。18. 【答案】“随时随地”表示范围广,“1公里、
1小时”
表示精度高。这些限制性词语的使用,具体生动的表明了随着预报业务的
不断发展以及大
数据、云计算的应用,数据变得更加精密,数量也持续增加,气象
预报也变得越来越精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