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江苏中考说明文阅读题汇总【共六篇附答案】
北京饭店转让-做错
2019年江苏中考说明文阅读题汇总【共六篇附答案】
一、常州卷
8.阅读说明文,完成各题。
猕猴桃的奇异之旅
①猕猴桃奇异之旅的第一站是它的发源地--湖北省宜昌市。早在先秦时期,
这里充沛的雨量与
湿涧的空气就催生了一种古老的藤本果树,椭圆形果子表皮覆
盖着浓密的緘毛,内里是亮绿的果肉和一排
排黑色点状的种子。
②《诗经》记载了人们与它的初见:“隰①有苌楚,猗傩其枝。天②之沃沃
③,乐子之无知。”“其楚”可能是猕猴桃最早的名字。唐朝的《本草拾遗》中
出现了“猕猴桃”的记
载:“猕猴桃味咸,温,无毒,可供药用,主治骨节风。”
关于“猕猴桃”名称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
说是果子外皮的绒毛状似猕猴,另
一说法是果实常被猕猴食用。猕猴桃的叶子呈圆形或心形,花开乳白色
转黄色,
有人会在庭院中栽植观赏。
③猕猴桃缓慢地持续着它的旅程,却一直未被前人驯化栽
培。究其原因,一
是猕猴桃喜阴怕晒,畏旱怕涝,对水分、土壤的要求都较高;二是猕猴桃属于雌
雄异株,花朵对蜜蜂的吸引力不强,人工栽培的难度较大。就这样,猕猴桃默默
在山间谷底生长了上千
年,就连它最广为流传的名字-“猕猴桃”,也散发着一
种野果的味道。
④不过命运卷起了这
颗果实,给了它一张通往海洋另一边的船票。1904年
新西兰教育学者伊莎贝尔到宜昌探望妹,猕猴桃
的种子漂洋过海,随着她返回新
西兰,来到了南太平洋岛国。
⑤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新西兰是猕
猴桃生长的理想之地,很难授粉的问题也在
技术上得到了解决,猕猴桃被广泛种植并于1924年培育出
新的品种。改良后的
品种个头更大,皮表绒毛分布均匀,耐受磕碰,口味鲜美,营养丰富。也许是猕猴桃的中国名字传递的灵感,有人觉得这种全身绒毛、暗绿色的鸡蛋形果实和新
西兰特有的几维鸟(
Kiwi bird)倒是很像,1966年前后,Kiwi fruit(奇异果)
这个新名字诞生了
。这个名称是如此响亮,以至于逐渐成为所有商业化猕猴桃的
代称。再通过运输、储存和销售的产业实践
,20世纪70年代,新西兰在猕猴桃
栽培和销售的世界版图里一枝独秀,但随后奇异果的生产迅速传播
到其他国家。
⑥2016年,全球猕猴桃产量为430万吨,除了新西兰,智利、意大
利、法
国、日本和中国都是猕猴桃的生产大国。猜猜谁是猕猴桃产量的冠军?猕猴桃的
故乡重新
夺冠--中国居首位,占世界猕猴桃总产量的56%.新西兰猕猴桃品种在
上世纪70年代后期被引入中
国,曾经出口的水果以“进口水果”的身份回到了
老家,猕猴桃摇身一变成了奇异果。基于丰富的原生品
种资源,上世纪90年代
以来,我国科研人员分别从四川和湖北的野生猕猴桃品种中,培育出了含有金色
果肉的“黄金猕猴桃”与果心为红色的“红心猕猴桃”,在商业猕猴桃果肉颜色
里红绿黄三分天
下。
⑦世界第一的种植面积,稳定的产量,强劲有力的研发力量,还有潜力无限
的消费市场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猕猴桃终于回家了。
(根据《新华文摘》等资料整理)
【注释】①
隰:xí,低湿的地方。②婍摊:ěnuó,美的样子。③夭:yāo,
茂盛。④沃沃:涧泽。
(1)本文的题目有什么妙处?请简要分析。
(2)猕猴桃具有哪些价值?根据第②段简要概括。
(3)根据⑤⑥两段内容,总结出猕猴桃生产商业化的基本过程。
(4)联系⑥⑦两段的语境,解释画线短语的含义。
①曾经出口的水果以“进口水果”的身份回到了老家。
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猕猴桃终于回家了。
(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①②两段运用了摹状貌和引用资料的说明方法,介绍了猕猴桃名称
的变化和外形等特征
,增强了文学性和趣味性。
B.奇异果(Kiwi
fruit)和猕猴桃的命名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容易引起人
们的联想,令人印象深刻。
C.我国野生的猕猴桃一直未被驯化栽培,是因为品种单一和习性特殊,加上繁
殖的复杂,人工栽培的难
度很大。
D.本文按照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的顺序介绍了猕猴桃的奇异之旅,条理清晰。
解答
(1)运用了拟人的写作手法,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并形象的说明了猕猴桃
生产
商业化的基本过程。
(2)供药用,主治骨节风;庭院中栽植观赏。
(3)
在新西兰猕猴桃被命名为“奇异果”,成为所有商业化种植猕猴桃的代称,
在世界果蔬市场大放异彩;随
后猕猴桃在多国得到商业种植,特别是百年的猕猴
桃重新回到中国,并培育出商业新品种。
(
4)①因为猕猴桃发源地在中国,再从国外进口到中国销售,就像外出的人回
老家一样。②发源地在中国
的猕猴桃,现在重新在中国大量种植,并且种植面积
世界第一,产量稳定,研发力量强劲有力,还有潜力
无限的消费市场。这就像客
居他乡的人重新回到家。
(5)D。
二、淮安卷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充成12 ~15题。(18分)
题跋:绵廷千年的点赞艺术
马菁菁
①题跋是写在书籍、字画等前后的文字的总称。
写在前面即右侧的文字称
“题”,写在后面即左侧的文字称“跋”。这是由卷轴的形式特点决定,符合中
国古代从右到左、从上到下的观赏习惯的。内容多为品评、鉴赏、考订、记事等。
鉴于字画中的
题跋更常见、更典型,因此以字画为例解说题跋更合适些。
②魏晋南北朝是题跋的萌芽期,
那时绘画是一种职业,画师无需读书认字,
主要任务就是在寺庙里画壁画,或者去宮廷画皇帝、妃子的肖
像,当然不会在画
上署名,只有极少的王公贵族才会在作品上留下“签名”,顾恺之就是目前所知
第一位在画作上留下签名的人。
③宋代是题跋的发展期,皇帝艺术家宋徽宗功不可没,他
用瘦金体独创了一
种签名——天下一人,这四个字可作花押款,就好像是自己对自己的画进行认证。上行下效,于是更多的画家开始在画上签名.。起初他们不敢堂而皇之的“签名”,
只能愉偷的把名
宇写在树干上、山峰上。所以,如果一幅画上有画家自己的签名,
那通常是宋代以后的作品。
④元代是题跋的兴盛期。到了元代,倪瓒那一批画家就彻底不顾忌“签名。
他们
的文人画,讲究诗书入画”,有诗有序,作品才算完整,于是题跋成了书
画的重要组成部分。题跋中除了
签名,一般还要交代创作的时间、地点、人物,
或者写首诗配合画面,生怕后人感受不到画家的情绪。这
样一來,对画家的要求
就高了,不仅要会写诗,还要书法好,最重要的是会搭配,整体美观。画画的人<
br>变了,画作自然也就不同了,就好比文艺青年喜欢往各种“无聊”的地方增加难
度,并且乐此不疲
。
⑤除了书画家给自己的作品写题跋,更多的收藏家、鉴赏家也为作品写题跋。
比
如现存最早的山水面——隋朝画家展子虔的画作“游春图”,本来没有名字,
被宋徽宗收藏后,大笔一挥
,在右侧写了 展子虔游春图”六个字。以后就叫这
个名字了。后世的收藏家、鉴赏家们,不断将自己的
品评与鉴赏附于作品之后。
这一代代流传下来的题跋,宛若绵延千年的艺术“点赞”,构成了一幅画完整
的
价值,使书画具有了历久弥新的艺术生命。
⑥题跋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能
够像破案一样提供这幅画的创作线索,
这幅画怎么来的?我的看法是什么……后一个写题跋的人也是拫据
前一个人提
供的线索对这幅画作出自己的判断。所以我们在看一幅画的时唉千万不能略过题
跋,
比如《清明上河图》的题跋就足以拍一部穿越古今三生三世的电视连续剧了。
金人张著的题跋让后人破解
了《清明上河图》的作者之谜,但还有一个谜没有破
解。张著在题跋中说,宋徽宗也为 《清明上河图》
写过题跋,但我们现在看到
的画卷中却没有,而且画卷的长度也比明代李东阳题跋中所记录的少了近两米
,
这消失的部分去了哪儿呢?《清明上河图》又经历了怎样的命运呢?
⑦题跋是不
是比原画更有看头?总之,题跋就是一幅画存在的证据,是一幅
画背后的故事,字里行间,骨肉丰满。所
以,请好好对待一幅画的题跋吧!
(选自《山山水水聊聊画画》,有删改)
12.请简要概括文章从哪些方面介绍了“题跋”。(4分〉
答:
13. 第②段加点字“目前所知”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答:
14.第⑥段写《淸明上河图》有何作用?(5分)
答:
15.本文以“题跋:绵延千年的点赞艺术”为题好不好?请说说你的理由。
(5分)
答:
解答
12.定义、发展历史、艺术价值、重要作用。
13.不能,目前所知是据目前资料显示的意思。原句表示据目前历史资料显示,
顾恺之是第一位在画
作上留下签名的人,但并不表明他一定就是第一位在画作上
签名的人,如果删去,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
原意;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和严谨性。
14.举例子,举了《清明上河图》题跋揭示作
者部分缺失的例子,具体直观的说
明了题跋的重要作用,提供了创作线索。进一步说明了题跋是绵延千年
的点赞艺
术。为下文提出要好好对待题跋做铺垫,增加文章趣味性。
15.好。交代说明对象
是题跋,体现出题跋的历史悠久,绵延不绝。表达了作者
对题跋的赞美;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三、泰州卷
9.(8分)阅读下面的说明文语段,完成各题。
①从空中俯瞰,在天安门北创,无故应瑰丽的宫股宛如室石砌成的沙盘。这
就是举世
闻名的紫禁城——北京故宫。
②自十二世纪起,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逐渐
移到北京。因此,在北京的古
迹、文物,尤其是作为都城的象征﹣﹣宫殿建筑,不仅在全国居于首位,而
且和
世界各著名都城的皇宫相比,也占有突出的地位。
③英国的白金汉宫,建筑面
积相当于紫禁城的十分之一。俄罗斯的冬宫,建
筑面积相当于紫禁城的九分之一。法国的卢浮宫,建筑面
积尚不到紫禁城的四分
之一,北京故宫,仅就现存的明永乐十八年建成的紫禁城计算,它占地七十二万<
br>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十七万平方来,现实存十五万多平方来。
④在世界闻名的古国
中,巴比伦的宫殿早已无存,古希腊、罗马的宫殿已只
剩下废墟,埃及、印度中世纪前的宫殿也非原貌或
全貌了。北京故宫,虽然在明、
清两代一直不断地被重建、改建、扩建,但它的基本规模仍然是明永乐时
期所确
定的,至今仍能在紫禁成中看到诗多古建筑。
(节选自《故宫营造》,有删改)
(1)第①段划线句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 。
(2)第③段中,前三句话的顺序不能调换,请说明理由。
(3)下列对文末加点词“仍能”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明其他文明古国的宫殿都已不复存在。
B.说明紫禁城中有许多古建筑被延续不断地保存了下来。
C.流露出作者对明永乐时期故宫营建工程的赞叹之情。
D.表达作者对北京故宫的古建筑依然屹立于世界东方的民族自豪感。
【解答】
(1)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紫禁城的瑰丽。
(2)三句是按照建筑面积由小到大的逻辑顺序说明的,所以不能调换。
(3)A
四、扬州卷
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流浪地球》--恒星的挽歌
冯小宝
①《流浪地球》是 2019年备
受关注的电影,它引发了无数观众对电影中科
学设定的热烈讨论。有的说行星发动机不可能实现;有的说
要引爆木星推走地球,
有更好的办法…回头想想,到底什么才是地球不得不流浪的原因呢?
②太阳内部不断发生氢核聚变,产生氦,同时释放巨大的能量。一方面,太阳的
巨大质量产生引
力,令其自身向中心坍缩;另一方面,核反应产生的高热,导致
它膨胀。这两种趋势形成一种平衡,让太
阳能保持稳定的形态。但随着时间的推
移,太阳核心中的氢会越来越少,氦越来越多,核心密度越来越大
,于是核心就
会收缩。随后发生新的热核反应,这种反应会释放更大的能量,点燃太阳的氢壳
层
。因此太阳本身会更热且不断膨张,变成一颗红巨星,它的直径将相当于现在
的 100倍。到那时,太
阳会将靠近它的水星和金星一口吞掉,地球也许不会被
吞噬,但必然早就被烤焦,一切生物都将灰飞烟灭
。
③现实中,科学家已经找到了恒星“吃掉”行星的案例。2010年,哈勃太空望远镜就观测到,一颗与太阳类似的恒星,正在吞噬与它相距约300多万千米的行
星。在恒星巨大的
引力作用下,这颗行星被拉伸成橄榄状,其表面的平均温度超
过1500摄氏度。预计在之后的1000
万年内,这颗行星就会被完全吞啦。
④地球这颗行星的生物圈,其实是依靠太阳这颗恒星
给予的能量来维持的。离开
了太阳,地球的生态循环系统必然崩溃。此时,地球不得不流浪。因此,科幻
电
影《流浪地球)带领观众进行了各种基于已有科学发现的假设和推定。
⑤流浪的地球,离开了生命之光 --太阳,唱着恒星的挽歌,满含对旧爱的眷恋,
毅然决然地
踏上了未知的征程。当电影中的人类用各种语言说着“太阳系,再见”
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人类不懈的
科学探索精神,是永不熄灭的文明之火。
(选自《中学科技》,2019年第4期,有删改)
1、文章开头从电影《流浪地球》说起,有什么作用?
2、第②段侧重于科学推理太阳膨胀、烤焦地球的过程。请梳理这一过程,
完成填空。
太阳氢核聚变失衡,核心因密度增大而收缩→① ______ →② ______
→太
阳烤焦地球
3、文章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4、联系文章和下列材料,谈谈你对“人类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的认识。
(80-100字)
材料:宇宙是无穷无尽的,它的运动也是无穷无尽的。人类在“足不出户”的时
代就能够测算出
,遥远的星星体积有多大,温度有多高,有些什么元素,在怎样
运动。今天,载人的宇宙飞船已经成功地
实现了登上月球的飞行,将来一定会揭
示更多的宇宙秘密。
(选自《宇宙里有些什么》,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16版)
解答
(1)引出说明对象“地球流浪的原因”,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
对于“恒星”的说明
。
(2)①热核反应释放能量,点燃太阳氢壳层②太阳不断膨胀成为红巨星,吞噬
水星金星
(3)运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真实事例,具体准确的说明了恒星
吞噬行星的范围
之大,威力之强。
(4)人类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始于求知欲。对宇宙的好奇,让人类在几千年<
br>文明中不断探索,在智慧与实践的碰撞中,进发出真理的火花。人类虽然渺小,
却一步一步在认识
宇宙。正是科学探索精神,正是坚持真理,勇于追寻,让人类
文明如此灿烂并且不断向前发展!
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文章开篇以广受观众喜爱的电影《流浪地球》,引出说明
对象“地球流浪的原因
”。接着以举例子、列数字等不同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