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由浅到难,含题目)

萌到你眼炸
524次浏览
2020年12月13日 01:0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沐春风-分手后的伤

2020年12月13日发(作者:安力夫)


文言文阅读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 )聪慧( )。孔君平诣( )其父,父不在,
...
乃( )呼儿出。为设( )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 )儿曰:“此
...
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 )孔雀是夫子家禽。”
..
1.翻译下列句子。
(1)此是君家果

(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孔君平为什么说杨梅是杨氏家的家果?

3.孔君平对就对的杨氏子说“此是君家果”是怎样一种心态?


道边李苦
王戎七岁,尝( )与诸( )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 )
....
折枝( ),诸儿竞( )走( )取之( ),唯( )戎不动。
......
人问之( ),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
...
1.故事的主人公是( )岁的( )。
2.“戎”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
3.“( )”一句说明树上结了很多李子。
4.你认为王戎的话应该读出( )的语气,在哪里停顿比较合适?


执竿入城
鲁有执( )长竿入城门者( ),初( )竖执之( ),不
....
可入,横执之,亦( )不可入,计无所出。俄( )有老父( )至曰:
....
“吾( )非圣人,但( )见事多矣( )!何( )不以( )
.....
锯中截( )而入?遂( )依而截之。
...
1


1.解释下面的句子。
(1)计无所出

(2)遂依而截之。

2.这段文字给予我们什么启发?



张吴兴亏齿
张吴兴年八岁,亏( )齿。先达【有德行学问的前辈】知其不常( ),故
..
( )戏( )之曰:“君口中何为开狗窦( )?”张应声答曰:“正使( )
...
君辈从此( )中出入( )。”
..
1.解释句子:君口中何为开狗窦?

2.用自己的话说说张吴兴的“不常”是如何得到表现的?



破缸救友
司马光生七岁,凛然( )如( )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 ),
....
退为( )家人讲,既( )了( )其大指( )。自是( )
......
手不释( )书,至( )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 )庭,一儿登( )
....
瓮( ),足跌( )没水中,众皆( )弃去( ),光持( )
.......
石击瓮,破之( ),水迸( ),儿得活。
..
1.解释句子: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2.这篇短文赞扬了儿时的司马光的哪些优秀品质?


2


程门立雪
杨时见( )程颐于( )洛,时盖( )年四十矣( )。一日见
....
颐,颐偶( )瞑坐( ),时与游酢侍立( )不去( )。
......
颐既觉( ),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
1.解释句子: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

2.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发?


齐宣王使人吹竽
齐宣王使( )人吹竽,必( )三百人。南郭处士( )请( )
....
为( )王吹竽,宣王说( )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 ),
...
好( )一一听之,处士逃。

1.翻译下列句子。
(1)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2)湣王立,好一一听之。

2.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 )


王蓝田性急
王蓝田性( )急( ),尝( )食鸡子,以( )箸( )
.....
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 )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 )下地以屐( )
...
齿碾之,又不得。瞋( )甚,复于地取内( )口中,啮( )破即
...
吐之。
1.请说出“鸡子”的古今异义。
古义( ) 今义( )
2.翻译句子: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碾之,又不得。

3


3.本文对王蓝田动辄暴怒的描写十分精彩,请说出是通过哪些动词来刻画的?

4.对王蓝田这类性格特点的人,让你想起哪些相关谚语、歇后语或成语,试着写出两个。



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 )李太白读书山中,未( )成,弃去( )。
...
过小溪,逢老媪( )方( )磨铁杵( ),问之,曰:“欲( )作针。”
....
太白感( )其意( ),还( )卒业( )。媪自言姓武。今( )
......
溪旁有武氏岩。
1.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问之,曰:“欲作针。”( ) 学而时习之( )
2.解释句子: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愚人食盐
昔( )有愚人,至( )于( )他家。主人与( )食,嫌淡无
....
味。主人闻已( ),更( )为益( )盐。既得盐羹,便自念言:“所以( )
......
羹者,缘( )有盐故( )。少有尚尔( ),况复( )多也?”愚人
.....
无智,便空食盐。盐已口爽( ),返( )为( )其患。
....
1.翻译下列句子。
(1)所以羹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

(2)盐已口爽,反为其患。

2.这个“愚人”吃了盐,尝到了盐的美味后,他是怎样做的?

4


3.请用简洁的寓言概括这则笑话蕴涵的道理。


对牛弹琴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 )操( ),伏( )食如故。非牛不闻,
...
不合其耳( )也。转为牛虻之声,孤犊之鸣,即( )掉尾奋( )耳,蹀
....
躞( )而听。

1.翻译下面句子。
(1)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2)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2.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虎求( )百兽而食( )之,得( )狐。狐曰:“子( )无敢
......
( )食我也!天帝使( )我长( )百兽。今( )子
...
食我,是( )逆( )天帝命也!子以我为( )不信( ),
......
吾( )为子先行( ),子随我后,观( )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 )
....
乎?”虎以为( )然( ),故( )遂( )与之行。兽见之皆( )
......
走。虎不知兽畏( )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一词多义(“之”的用法)
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
兽见之皆走( )
2.翻译下列句子。
(1)天帝使我长百兽

(2)子以我为不信

5



故遂与之行( )
虎求百兽而食之( )


(3)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4)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5)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3.从这则寓言可概括出的成语(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


父善游
有过于江上者( ),见人方( )引( )婴儿而( )欲投之( )
.....
江中,婴儿啼。人问其( )故( )。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 )善
...
游,其子岂( )遽急( )善游哉( )?以( )此任( )物,
......
亦必悖( )矣。

1.翻译句子
(1)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

(2)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2.写出这个故事的含义。


草书大王
张丞相好( )书而( )不工。当时流辈( )皆讥笑之( )。
.....
丞相自若( )也。一日得句( ),索( )
.....
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 )侄录( )之。当波险处( ),
.....
侄罔然( )而止。执( )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 )
.....
久之,亦不自识。诟( )其侄曰:“汝胡( )不早问,致余( )忘之。”
...
1.翻译下列句子。
(1)此何字也?
6


(2)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3)汝胡不早问⑥,致余忘之。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 )墙坏。其( )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
...
( )云( )。暮( )而果大亡( )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 )
....
疑邻人之( )父。

1.翻译下列句子
(1)天雨墙坏

(2)其家甚智其子

2.这篇寓言故事对你有何启发?


宋人掘井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 )出溉汲( ),常一人居外( )。
........
及( )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 )得一人。”
...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 )之( ),闻之于( )
...
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 )丁氏。丁氏对( )曰:“得一人之使( ),非
...
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翻译下列句子
(1)吾穿井得一人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2.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

7


3.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是
假如,本来就是错误的话,不加分析,却一传十,十传百地传下去,这种做法,可以用一个
成语 概括

七录
溥幼嗜( )学,所读书必手钞( ),钞已朗诵一过( ),即( )
.....
焚( )之( ),又钞,如是( )者六七始( )已( )。右手
......
握管( )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 ),日沃( )汤( )
....
数次,后名( )读书之斋( )曰:“七录”。
..
1.翻译下列句子
(1)如是者六七始已

(2)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 )触株,折颈而死。因( )释( )
...
其( )耒而守株,冀( )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 )宋国笑。
...
1.翻译: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2.用一个成语概括这则寓言的大意:( )
3.这个故事讽刺了哪一类人?它告诉了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4.你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的成语,请再写四个


李广射石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 ),视之,石也。因( )
..
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广所居郡闻有虎,尝( )自射之。及( )
...
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 )竟射杀之。

8


1.写出下列句子中“之”的意思
以为虎而射之( )
因复更射之( )
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 )
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 )
2.诗人卢纶在《塞下曲》中,描写李广射石这件事,你能将诗句补充完整吗?
林暗草惊风, 。平明寻白羽, 。
3.唐代诗人王昌龄在《出塞》中也提到了李广,你能将诗句补充完整吗?
,万里长征人未还。 ,不教胡马度阴山。

文不加点
王勃凡欲( )作文,先令磨墨数升,饮酒数杯,以( )被覆面而寝。既( )
...
寤( ),援( )笔而成,文不加点,时人谓为“腹稿”也。
..
1.王勃为后人所熟知的作品是《杜少府之任蜀州》以及《滕王阁序》
(1)默写《杜少府之任蜀州》

(2)默写《滕王阁序》中的经典名句


月攘一鸡
今( )有人日攘( )其( )邻之( )鸡者,或( )告
......
( )之( )曰:“是( )非君子之道( )。”曰:“请损( )
....
之,月攘一鸡( ),以( )待来年( )然( )
........
后( )已( )。”如知其非义,斯( )速( )已矣( ),
.....
何( )待来年?

1.偷鸡人听到别人劝告后的态度是(用现代汉语回答)

2.对偷鸡人做法的评价是(用原文回答)

3.这个故事启示我们


9


肚里没有
一秀才将试,日夜忧郁不已。妻乃慰之曰:“看你作文,如此之难,好似奴生产( )
..
一般。”夫曰:“还是你每( )生子容易。”妻曰:“怎见得?”夫曰:“你是有在
..
肚里的,我是没有在肚里的。”
1.这个故事的讽刺了

父子性刚
有父子俱( )性刚不肯让人者。一日,父留客饮,遣( )子入( )
...
城市( )肉。子取肉回,将出城门,值( )一人对面而来,各不相让,
..
遂( )挺立良久( )。父寻至见之,谓( )子曰:“汝( )
.....
姑( )持肉回陪客饮,待我与他对立在此!”

1.翻译下列句子
(1)有父子俱性刚不肯让人者。

(2)汝姑持肉回陪客饮,待我与他对立在此!

2.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什么道理?


太守断鹅
万历中,钱若赓守临江,多异政( )。
..
有乡人持鹅入市,寄店中他往( )。还索( )鹅,店主赖之云:
...
“群鹅我鹅耳( )。”乡人讼( )于( )郡。
...
公令人取店中鹅,计四只,各以一纸,给笔砚,分四处,令其供状。人无不惊讶 。已退

食( ),使人问鹅供状否。答曰:“未。”少顷出,下堂视之,曰:“状已供矣( )。”
..
因( )指一鹅曰:“此乡人鹅。”盖( )乡人鹅食野草,粪色青;店鹅食谷栗,
..
粪色黄。店主伏罪( )。
..
1.给加点的字注音。
乡人讼于郡( ) 各以一纸,给笔砚( ) 少顷出( ) 店鹅食谷栗( )
....
2.翻译下列句子
10


(1)群鹅我鹅耳

(2)退食,使人问鹅供状否

3.用自己的话说说“人无不惊讶”的原因

4.找出太守辨认鹅的依据(用原文回答)

5.你以前学过鹅的诗句吗?有,请写出来


孙亮辨奸
孙亮方( )食生梅,使黄门( )至中藏( )取蜜渍( )梅,
......
蜜中有鼠矢;乃问藏吏( ),藏吏叩头,亮问吏曰:“黄门尝私从汝求蜜耶?”吏曰:
..
“向( )求,实不敢与。”黄门不服( ),亮曰:“此易知耳( )。”令破( )
....
鼠矢,矢里燥。亮大笑曰:“若矢先在蜜中,中外当俱湿;今外湿里燥,必是黄门所为 !”黄
门首服,左右莫( )不惊悚。

1.请用自己的话回答,孙亮是如何证明老鼠屎是黄门刚放入蜜中的?


望梅止渴
魏武行役( )失汲( )道,三军( )皆( )
......
渴,乃( )令曰:“前有大梅林饶( )子( ),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
....
( )之,口皆出水( ),乘此得及( )前源。
...
1.翻译下列句子
(1)魏武行役失汲道

(2)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

2.曹操带领部队行军时,为了解决士兵口渴的问题用了“ ”的办法。此成
11


语现在比喻
3.有一成语与“望梅止渴”意义相近,是 。
4.“魏武”指的是“曹操”,他是 时期著名的 。
请你再写出1-2个关于的他的故事的题目来: 、


齐人攫金
昔( )齐人有欲金者,清旦( )衣冠( )而之( )
......
市( )。适( )鬻(yù() )金者之所( ),因( )攫(jué() )
.....
其金而去( )。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 )?”
..
对曰:“取金时,不见人,徒( )见金。”

1.“衣冠”的意思是 ,用法是 。
2.翻译下列句子
(1)清旦衣冠而之市

(2)子攫人之金何

3.齐人攫金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4.用自己的话或借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杜处士好画
蜀中有杜处士( ),好书画,所宝( )以( )百数。有戴嵩牛
.....
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一日曝( )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 )
...
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 )入两股间,今乃掉尾( )而斗,
...
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
....
改也。
12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 )

所宝以百数( )

2.对这则故事几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所宝以百数”是说,杜处士珍藏的书画很多,要以百来计数。
B“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 ”是说,在众多的书画中,杜处士最珍爱的是一轴唐代画家戴嵩
画的牛。
C“有一牧童见之, 拊掌大笑”是说,在晒画的时候,有一个牧童看见杜处士,就笑他竟然
收藏了一幅画错了的画。
D“处士笑而然之”是说,牧童讲了画错的理由后,杜处士认为他说的话是对的。
3.这则故事说明的道理是 。
4.以画牛著世的戴嵩,他的“斗牛图”为何出现“掉尾”的错误?牧童为何就能指出其中的
错误?

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6.文中的小牧童和杜处士都有值得人们称道的方面,请你说说他们哪些方面值得人们学习。


曾子杀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 )为女杀彘(zhì) ( )。”
..
妻适市来( ),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 )与婴儿戏( )
.....
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 )之也。婴儿非有知也,待( )
.....
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 )欺之,是( )教子欺也。母欺子而( )
...
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 )烹( )彘也。
........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或用法
(1)曾子之妻之市( )( )
..
(2)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 )
..
2.下列成语或名言哪一句与本文的寓意无相似的一项是( )
A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B言必信,行必果 C掩耳盗铃 D一诺千金
13


3.写出“顾反为女杀彘”句中的通假字
4.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不见长安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 )流涕。明
..
帝问何以( )致泣,具以东渡意( )告之。因( )问明帝:“汝( )
......
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 )可知。”元帝异之。
..
明日( ),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便( )重问之。乃( )答曰:“日近。”
....
元帝失色,曰:“尔( )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1.用“”为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2.文中有两个第二人称代词,分别是 和
3.用文中的话填空
在回答“长安和太阳哪个更远”这个问题时,明帝第一次的回答是 ,原因是
。第二次的回答是 ,原因是 。
4.翻译下列句子
(1)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

(2)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5.面对同一个问题,晋明帝的回答为什么不一样?



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 )于( )秦青,未穷( )青之技( ),自谓( )
.....
尽之,遂( )辞归。

秦青弗( )止,饯( )于郊衢( ),抚( )节( )悲
.....
歌,声振林木,响遏( )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1.翻译下列句子
14


(1)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2)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2.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

3.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日喻
生而眇( )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 )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
..
槃而得其声。他日( )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 )烛
...
而得其形,他日揣樾( ),以为日也。日之与钟、樾亦( )远矣,而眇者不知
..
其异( ),以其未尝( )见而求之人也。
..
1.解释“之”的用法
问之有目者( )
或告之曰( )
2.翻译句子
(1)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

3.文段中眇者不止日与钟、日与樾的区别,原因在于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

4.短文借“盲人识日”件数了什么道理?结合自身实际,说说你的理解










日之与钟、樾亦远矣( )
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
15

三年级写植物作文-吉它


电脑自动关机怎么回事-优秀作文题目


超级三小子-上海建桥学院分数线


新疆喀纳斯湖-咖啡起源


送别歌曲-皇庭玺园


高鼎的村居-世界地势最低的国家


食品安全标识-无上真灵


称的多音字-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