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周长精品赛课教案
红烧土豆-死亡abc
圆的周长
教学内容:
五年级下册第92~93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识圆的周长,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
确地进
行简单计算。
2.通过观察、操作、推理、分析、交流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索圆的周长
与直径关系的过
程,渗透“化曲为直”、“变与不变”、“极限趋近”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动手实践、
自主探
究等多方面的数学能力。
3.
结合古人对圆周率研究史料的学习,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热情,感受数学文化。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2.推导并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够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细绳、几个大小不同的圆片、直尺、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篇:开门见山,提出问题。
1.谈话: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内容?(圆的周长)请大家一起读一读。
2.提问:看到这个
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预设:什么是圆的周长?怎么去测量一个
圆的周长?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是什么
?学了圆周长有什么用等。将学生的问题简单板书并肯
定鼓励,如学生未能提出相关问题,教师即直接提
出)
(设计意图:舍去一些琐碎的语言,课始即切入正题,鼓励学生主动提出自己想学习的问
题,一来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二来引导学生较快进入到探究状态。)
二、探究篇:动手动脑,分析问题
1.预设探究问题一:什么是圆的周长?
(1)学生交流:(呈现一圆形纸片)对于这个圆片来说,它的周长指的
是什么呢?
你还能结合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来说说你的理解吗?
(2)教师引导:(呈现例4的自行车车轮图)
你知道车轮的周长指的是什么吗?(车轮一周的长度)
下面是三种不同规格的自行车
车轮,各滚动一圈,你觉得哪一种车轮行的路程比较长?
为什么?(直径是26英寸的车轮)教师相机介
绍:生活中人们习惯用英寸作单位来表示自行车
的规格。换算成厘米分别约是56厘米、61厘
米
和66厘米。
(3)启发思考:比较三个车轮的直径和周长,你有什么发现?(车轮的直径
越长,周长
也就越长)想一想,对于任意一个圆形物体来说,它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呢?(板书C<
br>与d有关)
(设计意图:例4的处理突显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观察、交流、举例的方式便于更
真切
地理解圆周长的定义,更直观地联想到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为后面的合
理猜想、尝试探究打基础。)
2.预设探究问题二:怎么知道一个圆的周长是多少?
(如果
学生的问题是周长公式,即过渡:对于周长公式的研究,数学史上经历了一个漫
长的过程,古代数学家们
先用到的一种研究方法就是测量法)
(1)尝试探究:(承接课本例4)比如要想知道一个车轮的周长
是多少,你有什么办法
吗?学生以圆片1为轮子模型,先独立操作(可以用到老师帮你提供的一些材料或
自己身边
的一些工具),再小组交流,教师参与其中。
(2)集体探究:你们想到了什么办法?
(预设:用卷尺量、量出地面上的路程、绕线法、做记号滚动法等)
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课件相机演示:
(3)总结提炼:教师肯定学生的想法,并在
评
价中渗透“化曲为直”:曲的线不便于直接测
量,同学们巧妙地想到了把测量曲线的长度转换
为
测量直线的长度,这种方法数学家们把它叫做
“化曲为直”。
(4)掌握方法:每人测量出一枚1元硬币的周长,集体校对。
(5)承上启下:
在测量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困难或困惑?如
果要测量一个摩天轮的周长,怎么办?(最好
能得出一个公式)
(设计意图:此处的操作不是为了得出某个具体的测量数据,而更关注学生分析问题
、解
决问题的过程,通过独立操作、小组交流、集体交流、教师提炼的组织程序带领学生发现测
量方法、培养操作实践能力,同时在此基础上发现新的问题,激起进一步探究的积极性。)
3.预设探究问题三:圆有没有一个固定的周长计算公式?
(1)回顾迁移:我们已经知道一
个圆形物体周长的长短与它的直径有关系,联系我们前
面的学习经验,我们发现正方形的周长总是它边长
的4倍,长方形周长总是它长和宽和的2
倍,那一个圆的周长与直径会不会也有一定的倍数关系呢?如果
有,会是几倍呢?猜猜看(课
本例4车轮周长曲线与直线图再次呈现)学生直观猜想。
(2)
启发思考:光有猜想还不行,你觉得下面我们可以怎么研究?(举一些例子,量一
量,算一算)
(3)合作探究(测量验证):
①同桌两人合作,利用自己身边的材料每人测量出一个你想测
量的圆形物体的周长和它
的直径,再用计算器算一下周长除以直径的商。
②小组内交流,对有疑义的可重测。
③组长将相关数据整理填表,并讨论计算的结果能发现什么。
(学生分工合作、测量,教师参与其中,对有困难的进行指导)
实 验 记 录 单
周长除以直径的商
所测圆形物体名称 周长cm 直径cm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通过测量和计算,我们发现了
(4)引导发现:
集体交流汇报:你们组有什么发现?有什么困惑?组间讨论。
讨
论总结:这些商虽然不完全一样,但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大多数同学得出的结
论是圆的周长大约是
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请得出这个结果的同学把你测的圆片高高举起,
你又发现什么?(不管是大圆还
是小圆,圆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
(5)推理验证:那这个倍数可不可能是2倍多或4倍多呢?我们来一起推理一番:
A.在正方形内放一个最大的圆。
① 正方形周长和圆的周长比,谁长?
②
正方形的周长是圆的直径的几倍?
③ 通过这幅图发现:圆的周长一定小于直径的(
4 ) 倍。
B.在圆内放一个最大的正六边形。
①
正六边形周长和圆的周长比,谁长?
② 正六边形的周长是圆的直径的几倍?
③
通过这幅图发现: 圆的周长一定大于直径的( 3 )倍。
C.通过上面的思考,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呢?
谈话:我们用这种两面夹击的办法看出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肯定在3~4倍之间。
(6)讨
论交流:有的同学也在细心测量,可为什么算出来的结果相差较大呢?(存在误
差,测量方法有局限性)
(7)揭示概念:数学家们把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倍数关系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
表示,
那么这个倍数π到底是3点多少呢? 从古至今,数学家们经历了漫长而又深入的研究。
(设计意图:
这一探究过程,旨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再创造,体验简单的数学探究的历程,
从中知道一些数学探究的方
法,在师生、生生的多向互动中调动起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三、阅读篇:加深认识、领略文化
课件展示:日益精确的圆周率——介绍圆周率的研究历程
(1)阅读问题:古人在探究周长和
直径的关系时用到了哪些方法?圆周率到底是怎样一
个数?你有何感想?
(2)学生交流:重点说说对圆周率的理解,互相补充。
(3)教师总结:研究工具在变,方
法在变,但圆周率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它是一个无
限不循环小数,
我们在计算时,一般保留两位小数约是3.14。(板书: π≈3.14)
(4)辨析练习(用手势表示对或错):
圆周率=3.14;
大圆的圆周率比小圆的圆周率大;
圆的直径越大,周长就越长。
(设计意图:引领
学生对圆周率漫长的研究历程进行一个纵向的了解,利于拓宽学生的
知识面,对新知的内化更有实质性的
内化。)
四、应用篇: 总结公式,生活应用
预设探究问题四:圆的周长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
(1)总结回顾: 圆的周
长÷它的直径=圆周率,现在你知道怎样计算圆的公式了吗?学
生尝试推理,教师板书:C=
d,C=2
r
(2)基础练习:
学生独立计算,交流时说说自己用的是
什么公式,是怎么想的?
(3)生活应用:呼应课始。
A.摩天轮的半径是10米,坐着它转动一周,大约在空中转过多少米?
B.课本例4中那个
最大车轮的周长是多少?小芳骑这辆自行车走过了
224.4米的路程,这个车轮要滚动多少圈?
C.有一个运动场,两端是半圆形,中间是长方形,这个运
动场的周长是多少米?
(机动题)
(学生尝试独立完成这几题,指名学生板演,而后集体交流,重点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4)互动交流: 回到课始的几个问题,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建议课后搜集阅读有关圆周率的材料,下节课进行阅读交流。
(设计意图: 能正确应用公式
计算有关圆周长的问题,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练习中
以基础题为主,以解决生活问题为主,利于学生
夯实基础。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除了有一
定的收获外,肯定也有一些疑问,因此有必要鼓励学生主动提
出新的问题去分析、去解惑。
学生本节课对圆周率的印象尤为深刻,同时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数学专题阅读
课的素材,利于
学生的持续发展。)
附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数学思想: 化曲为直 变 与 不变
C÷d =圆周率π
π≈3.14
探究方法: 测量 计算 推理分析等
(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C=
d
C=2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