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本是最好的参考书
端午节放假时间-焦庆军
语文课本是最好的参考书
初中语文课本是根据“课标”编纂的,它
选取了文质兼
美、适合教学的文章,系统地介绍了语文基础知识,是向学生
进行系统语文教育的
教科书,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主要材
料。但受教育体制,教育环境等的影响,有的教师在实际工作<
br>中,往往丢开“课标”提出的语文教学目的和任务,完全依照
课本内容进行教学,把教学课本内容
当作教学任务完成。这是
违背了“课标”要求的错误做法。对于课本,其内容的理论性、
系统性
、规范性以及选材的典范性和对学生的教育作用等是
无可非议的。但它也只是教与学的材料,不是教学的
“任务”。
况且课本内容的编排完全是理论编排,知识系统只是理论系
统,知识内容也是从理论
角度阐述的,这样,对照“课标”要求,
把课本内容当教学任务来完成的做法存在以下弊端:
1、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是因为课本内容偏重
于理论性、知识性、规范性,内容编
写不可能完全符合学生身
心特点,如课文内容受时代背景的影响,其反映的价值观及要
求与学生
实际存在着差距,甚至将某些不符合学生特点的认
识强加给学生等。而当代学生思想开放,思维敏捷,对
语文材
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把他们动态的思想、思维囿于已定的
理论知识内容中,容易使他
们乏味。另外,老师为了完成课本
内容这个“任务”往往花大量时间对课本内容进行分析讲授,
面面俱到,“满堂灌”,甚至还加班加点,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
学习地位,学生在学习过
程难以得到独特体验,因而使他们丧
失学习语文的兴趣,甚至把语文看作“厌物”。
2
、不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开展。课本
从编写伊始就已把学生置于被动的学习地位,加上老
师又把
学生笼于课文之中,就更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受到桎梏,学生是
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成为了空
话。例如,每篇课文内容的主题思
想、艺术特征、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等,往往是“定格”了
的,学生不能想自己所想,只好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就算让学
生去“思考”,但课文提供的往往只是单一
信息,没办法进行
比较、分析、综合,使学生的思维受到束缚,难以延展。这些
都扼杀了学生的
好奇心、求知欲,不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
和进取精神。
3、不利于对阅读、写作、
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
方面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力的培养应建立在严格的训练基础
上,要有
完整的训练序列。只片面强调完成课本内容,训练就
会受课本内容的制约;或大量的教学时间花在对课本
的分析
讲授上,无法训练;或出现什么,练什么,要求什么,练什么,走马
观花,水过鸭背,顾
不上学生能力差异,顾不上训练的规范性、
系统性,这样,学生能力培养就没有保障了。
4、不利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课本虽选取了典范
的文章,编排了具体的语文基础知识,但这些也只
是沧海一粟,
远远不能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课标”指出:语文综合性学
习有
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
要途径,
应该积极提倡。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
的领域。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
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从“课
标”要求看,只限于课本内容的教学,是不利于学生获得全面
的知识,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
以上谈了把课本内容当作教学任务来完成的一些弊端。
那么,语文课本如何在教学中发挥作
用呢?叶圣陶先生说:“语
文教本只是些例子,从青年现在或将来需要读的同类的书中
举出来的
例子,其意是说你如果能够了解语文教本里的这些
篇章,也就大概能阅读同类的书,不至于摸不着头脑。
所以语
文教本不是个终点,从语文教本入手,目的都在阅读种种的
书。”(《叶圣陶语文教学论
集》教育科学出版社)叶老的话,
为正确利用语文课本指明了方向。具体来说,就是要使语文课
本成为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具有适应实
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
能力、口语交际能
力等的途径,因此,对于语文课本,不能把它当作教学任务,应
把它作为学生
学习语文的参考书。
如何使课本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参考书呢?
一.要认清基础知识教学与语文实践的关系
语文基础知识,不仅是学习语文的基
础,也是学习其它各
科的基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这些知识的传授和训练,
当然是必要
的和应该的,教学中在基础知识方面狠下功夫,这
当然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静止
的,语
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教学中的基础知识教学和语文
实践之间既有内在联系,又有
反映形态上的差别。有的教师认
为,只要基础抓好了,语文能力自然就提高了。这是以知识代
能
力,基础知识,毕竟是知识;语文实践是语文能力的途径。虽
然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但知识不能直接代替
能力。知识可以转
化为能力,这个转化的途径就是“实践”。教师只有通过培养
学生的语文实践
能力,长期地反复地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运
用基础知识,学生才真正可以形成能力。如果只强调基础知识
而忽视语文实践,就会陷入对课本内容的过分“纠缠”上,也
就是把课本内容当作教学任务了。
因此,教师应重视语文实践,
在依据课本讲清、学生在学会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
生反
复运用从课本中学到的基础知识去解决语文实践中的
各种问题,这样才是真正完成教学任务。
二.要科学地使用课本
首先,教师要充分了解课本的编写体系和编写意图,注重<
br>知识和能力的系统的教学设计及全册课本内容的计划安排。
不但要通读每册课本内容,而且要对全
套课本的内容都有所
了解。这样,才能明确每册课本在整套课本中的地位,它所分
担的知识和能力培养的任务,与前后的衔接,才能确定好知识
传授和能力培养的计划,恰当地安排好每
篇课文的教学。
其次,由于课本的内容含量很大,在处理上深浅程度的伸
缩性也很强,
而学生的情况也千差万别,因此对课本内容的处
理决不能生搬硬套,也不能轻重不分面面俱到。必须因地
制宜,
区别不同情况对课本作不同的处理。
第三,充分利用单元说明、注释、插图以及
附录等,帮助
学生提高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课本中的单元说明、
注释、插图、附录等
,是课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本成为学
生学习参考书的最“直观”部分,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例如,
从单元说明可以先把握知识要点,为正确解读课文提供帮助;
注释是阅读的向导,不但解释字词
,而且还介绍文学、文化常
识等;插图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不但帮助理解课文,还有助于
提高
学生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附录是对各册语文
知识的归纳和补充,使之更加系统、完整。这些
都是编者经过
全面考虑安排的,无论对教师的教、还是对学生的学,都是不
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特别是引导学生参考这些内容来学习,
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三.采取科学的以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为主的教学模
式
采取以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为主的教学模式,是能否
让课本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参考书的关键。传统的教学模式,
<
br>往往都根据文章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来进行。思路是知识
传授――训练检查,步骤是复习旧课、
讲授新课、巩固新课、
布置作业,这种模式的特点是老师主宰课堂,学生只能处于被
动地位,其
状况往往容易造成或者是学生对知识不很理解,只
能死记硬背,效果不佳;或者是师生均受课本束缚,陷
入以课本
为任务的泥坑,存在前面所述的弊端。
我们应根据能力培养的要求,根据学生
的实际情况,设计
以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为主的教学模式。如在向学生传授知识
之前,先提出学习
目的要求,让学生根据要求去获取知识,再巩
固提高。例如九年级《语文》(上?语文出版社)课本,第
三单元
是议论文单元,《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议论文的要求是“区
分简单议论文中的观点与材
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
能联系生活,对简单议论文的观点作出自己的判断”。对议论
文的有关知识,学生在七、八年级已学过,因此,教这个单元时,
先分别设计以下能力训练题:①论证结
构、论证方法各有几种;
②如何区分论题与中心论点?③如何概括论据,并理解其论证
作用……
在向学生提出这些训练要求后,教师引导学生深入
阅读课文,在学生获得了有关知识后再作进一步的训练
提高。
这种模式,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去参与学习的过程,真正
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
,课本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参
考书。经过这种模式的训练,会使学生尝到甜头,对学习产生
浓厚的兴趣,变成自觉的行动,促进学生独立学习,因而提高能
力。
语文课本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参考书,是实现叶老提出
的“自能读书不待老师教”的教学理想的重要步骤
。
肖群英,教师,现居广东翁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