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说课稿
成都大学录取分数线-传奇个性名字大全
桂林山水说课稿
《桂林山水》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们:
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桂林山水》 ,下面
我就从教
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课
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七个部分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
读课
文。这篇课文以生动形象的笔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 是一篇不
可
多得的写景佳作。文章开头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 ,点明桂
林是闻名
遐迩、令人神往的游览胜地,一个“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
山水的奇丽之景,
堪称天下第一,此句为全文的总领。下文就围绕这
一名句,分别对漓江水的
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两个方面 作了具体描绘。
文章最后以“舟
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收尾,
既画龙点睛地概括全文,又与首句“甲
天下”遥相呼应。全文脉络清 晰,自然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组训练的重点,我设定了如下的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能在文本与图片所形成的氛围中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3)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过程与方法
1)
借助课件演示,让学生对桂林山水有更形象的认识。
(2)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了解桂林山水的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
美,激发他们对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桂林山水的美。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写一处景物。
二、学情分析
孩子通过四年的学习, 具备了基本的识字能力及阅读能力。 理解
本课语
言文字不存在障碍。 但由于孩子阅读量不足, 阅读感悟能力较
差,而且大部
分孩子没有现实的经历, 存在的困难主要集中在如何引
导学生想象美景,感
受祖国山河的锦绣壮丽。
三、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选择贵在做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我将从教师教、 学
生学的
两个角度设计本堂课的教学模式
(一)说教法
首先,“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是学生、教师、文本、
编者 之间对话的过程,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感受。 ”教学中,
我结合本课特点,准备采取逐步以下教学法:
1 .直观教学法:教学 2 、3 自然段时,运用多媒体、板画创设
情境,
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理解重点词句。
2.朗读体会法:通过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感受作
者对桂林
山水的赞美之情,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感训练。
3 .举一反三法:第 2
、3 自然段结构相似、教学要求相同,运
用举一
反三法,通过反复训练,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说学法
其次,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
式。结合我校“自主学习、因势利导”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中,我
重点培养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运用“读、找、
品、诵”的方
法学习课文。
四、教学设计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我
紧扣
“课标要求”,针对教材内容,采用讲读法、讨论法、多读多想、从
扶
到放等方法,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3 分钟)
出示桂林山水的图片,让学生
猜:这是哪呢?上课一开始,教师
就用各种美丽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
让学生轻轻地闭上眼睛,
想象一下如果有一片竹筏带你漂在这样清澈的水面
上, 该是怎样的一 种感觉呢?
【设计意图】 再用充满激情的导语邀请学生一起游览桂林, 把学
生引入
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 积极主动地参与
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0 分钟)
大纲指出:听、说、读、写是
语文的基本能力,也是学生必须的 语文素质。 我让学生边看图边思考:
桂林
的水有什么特点?桂林的山 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带着问题看,
有利于培养学
生集中注意力和进行 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品词赏句、自主感悟( 15
分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齐读第一自然段,提问: 桂林山水甲天下 是什么意思
?它和全 文有
什么关系 ?在一定的语境中辨析近义词 观赏与欣赏
2 、重点分析第 2
自然段: 先让学生边读边用——画出漓江水特点的词
语, 并用波浪线画出 具体描写的句子,
边读边想象桂林水的美。 这样学生
对漓江水有了大 体的印象, 于是我趁热追击:
作者写漓江水之前为什么要写
到大海和
西湖呢?它们各有什么特点?(波澜壮阔、水平如镜)这时我在课件
上出示大海和西湖的照片,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两个词语。
接着我们来分析描写漓江水特点的句子, 它是一个排比句, 里面
有三个
分句: 并提问,每个分句各写出了水的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静、
清、绿),
再次品读“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
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在朗读中更真切地感 受水静、清、绿的特点。
3、仿写句子:
a
、 公园里的花真香呀,香得……
b
、
教室里真静啊,静得……
【设计意图】 及时运用了课堂上刚刚学习的句式, 真正做到了知
识的迁
移,使课内和课外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通过本段的学习,
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桂林水的静、 清、绿的特点, 特别
是通过图文对照,
仿佛自己正置身于桂林山水中, 同时又学到了 学习,的方
法。
4.运用学法学习第三自然段。
用“读、找、品、诵”的学习方法,自学
第三自然段。重点放在
理解词语的意思上。借助板画老人山、骆驼山、巨象
山,让学生形象 地感受桂林山的奇的特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加深学
生对桂林 山的美的感受和热爱。
5.学习第四自然段。
以读代讲, 让学生划出描绘整幅画卷的词语, 想象整幅画卷的形
象。理
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
6 .指导朗读,激发情感。
本课作者在描写桂林山水的特点时, 用了许多优美的语句, 这些
语句表
达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喜爱和赞美, 朗读时让学生把这种感情
读出来,把自
己被桂林山水陶醉的情感表达出来 .................
通过这种有感情
地朗读,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桂林的爱,对祖国河山的赞美,激起学生
对美好生
活的热爱。
(四) 、拓展探究、深化总结(三分钟)
请你为桂林山水写一句导游
词!
【设计意图】这一小练笔的设计意在将学生的情感及时总结升
华,从而
引导他们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深入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和
美丽,抒发对桂林
山水的赞美之情,同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技 巧。
(五)
写字指导,养成习惯(2分钟)
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因
此教学
工作中我们不容忽视。本节课写字教学工作重点引导学生注意 以下几个问题:
1、
说说“泰、峦、障、骆这 4个字的字体结构。
2、 重点指导“泰”的笔顺、笔画及书写。
3、 指导学生描红,把这4个字写紧凑。
【设计意图】通过指导训练,让学生观察字形结构、掌握书写规
律,做
到笔笔认真、字字端正、行行整洁,从而有效地提写字质量咼, 养成良好的书
写习惯。
五、说板书设计
2
桂林山水
山
水
甲
天
下
风
景
美
如
画
【设计意图】
板书浓缩了课文内容的精华,我设计的板书文字
简洁,既
能帮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指导背诵,又恰如其分的
落实了教学重
点,加上直观新颖的简笔画•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这节课,我和孩子们一起走进了语言文字,感受到了桂林山水独
特的美,
我们又一起走出了语言文字,带着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走向
了生活。设计教学
时,我努力做到,让学生课前有所期待,课堂有所 满足,课后有所回味。
六、课程评价
本课时侧重于课文教学的评价,我在评价过程中注重对语文学习
过程的评
价,重视对学生课文、自主感悟、情感深化 的评价、恰当
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评价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 下面是我
设计的《桂林山水》评价表。
二级
级指标 指标
知
文
与
技能
过
程
问题
1 .课
A
.能够朗读课文,无不认 识
的字。
B .能够有感情地、正确流 利
地朗读课文。
C.背诵课文。
A .能够积极提出不懂的问
题。
B
.能够就不懂的问题积极 思
考。C .围绕问题,将自己的 意见
和想法向老师或冋学表达。
D .围
绕问题,能够积极与同学 合作解决
评价具体内容 评价方式
A
.一颗星
B .两颗星
C .三颗星
识
探究
与
方
A .一颗星 B .两
颗星 C .三颗星
D .四颗星
法
问题,形成小组意见。
情 感
情感
A、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 表
A .三颗星
B .四颗星
态度
内化与外
现对桂林山水的喜爱。
价
化
值观
B
.学生有观察自然、热爱 自
然的兴趣和感情。
【设计意图】按照《桂林山水》的教学目标,抓住关键,突出重
点,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创造自主、合 作、探究的环
境。
七、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首先,是课堂资源的利用,为营造学习的氛围,选取与课文相关
图片和景
物视频,让学生能更直观的感受桂林山水的特点。 在课文朗
读时,配乐朗
读,不仅让课文内容更有感染力,让学生入情入境,感 受桂林山水的美。
课文中的一些重要语句,文章的脉络图和很多需要学生思考的问
题,一一
呈现在屏幕上,不仅让学生一目了然,而且本节课的学习时
间也得到了更有效
的利用。
其次,注重课外资源的利用。课后适时加入了“拓展”环节,推
荐学生利
用网络资源搜集桂林山水的图片,感悟大自然的美。
以上是我对《桂林山水》这篇课文的理解与课堂设计,不到之处
请各位老
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