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咚》说课稿
2019年是什么年-歌德简介
《咕咚》说课稿
一、说教材
《
咕咚》是部编版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是一篇童
话,趣味性强。写的是一个木瓜熟了,掉进
湖里。兔子听见咕咚一声,
吓得边跑边叫,许多小动物跟着跑,最后大象拦住他们,弄明白了事
情的真相,原来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这个故事告诉大家:
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筋
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
跟从别人。这篇课文故事性强,适合学生进行阅读。
二、说学情
学习此课,我们有以下有利因素: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能借助
拼音
读准字音,比较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而且他们已经掌握了一
些基本笔画和常见的偏旁部首,能运用多
种方法识字,具备了一定的
识字能力。再有我班从一年级就开始了课外阅读,学生的识字量较大,
这对他们独立认字、理解字义都有很大帮助。
也有如下不利因素: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发现
由于课文较长,
识字量增大,在第一课时进行集中识字,学生对生字掌握得不牢固。
脱离了文本
这个载体孤立的识字,学习效果不好,于是我决定采用分
散识字,提高实效性。
三、教学目标
1. 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
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
读流利。
3.
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
息进行推断。
4.
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
四、说教法
过去的识字教学方法低效枯燥,
只注意了“音、形”,而忽视“义”,
造成学生错别字多,口语交流时说错话表错意。基于这种现状,识
字
教学必须注意“音、形、义”的结合,教给学生多种识字方法,逐步
培养其独立识字能力。所
以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注意了以下两点:
1.运用字理识字,提高识字效率。
利
用字理识字,挖掘汉字本身的趣味,会让学生感觉学起来有趣。
教学“热”“闹”时,我将采用追根溯源
法帮学生识字。这样,会让
学生很快记住,同时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好。
2.在语境中识字,培养识字能力。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识中有读,读中有悟。识字教学不能孤立<
br>进行,必须在语境中识字。教学中,我将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丰富多
彩的识字情境,采用多种方法
,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识字,并鼓励学
生大胆寻找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设置悬念,激趣导入。
好的开端是一堂课成功的一半。正因为如此,
我运用激趣导入,
进行猜谜语、听声音比赛。利用课件引导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
象多渠道
运作起来,积极参与到学习中。而且我还特别设计了个别声
音用耳朵比较难以辨别,学生
只好用眼睛揭开谜底,从而初步接触课
文“眼见为实”的主旨。最后出示“咕咚”的声音,让学生猜猜这
样
的声音通常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让学生模拟发
出“咕咚”声,从而引出
课题。并且告诉大家:千万别小看这个有点
奇怪的声音,它可在森林中掀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呢。
(二)初读感知,理顺层次。
通过教师的范读和学生自渎,让学生解决三个问题。
1.文章有多少个自然段落?
2.课文中出现了哪几种动物?
3.根据插图,复述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这个环节中,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复述故事,
出示课文中的四幅挂
图,要求学生按照“谁、在干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做”的顺序,完整
地说说
每幅图的意思,并且集体评议。发挥师生评价的作用,促进学
生的认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理清
了课文的脉络,可以帮助
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并且为下一步的合作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抠对白,制作小剧本。
善于读书的人,会把书越读越薄。意思就是说在理解的基础
上,
要学会自己归纳和总结。善于学习的人,同样会把课文越学越精简。
这篇课文篇幅很长,情
节却很简单,对白比较多,我便引导学生自己
用笔画出所有的对白,组成一个小剧本,养成不动笔墨不读
书的好习
惯。我通过插图和创设情境,让学生把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经过
老师和学生之间的
表演,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表演,小组和小组之间的
表演等多次反复的朗读表演,让学生在
表演中来体会短小的剧本所表
达的故事精髓。
(四)分组合作学习
叶圣陶先生
曾说:教是为了不教。而传统的教学弊端在于:教师
用烦琐的教学分析占用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事实上,
语文学科具有很
强的实践性。当学生有迫切的学习兴趣,并且这篇文章又简单易懂,
我便因势利
导,让学生自己去学习。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
可以自由选择学习伙伴;自由选择学习内容;甚
至可以自由选择学习
的方式。使课堂上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信息交流呈现出双向
和多向
互动的局面,从而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自觉、主动、热情的学
习状态。
有了小剧本作为主
线,我就做到由“扶”到“放”,放手让学生
自主地学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或者几句对白,找到课
文出处,
学习探讨整个段落中小动物的心理活动、动作反应、表达情绪的关键
词、朗读的语气等
等。
通过小组讨论,孩子们在全班交流了学习成果。如小兔的第一句
对白,出现在第二自
然段,孩子们紧扣“撒腿就跑”的这个动词,抓
住小兔胆小的心态。充分发挥想象,“咕咚”究竟是个如
何可怕的东
西。学生还能结合生活实际,形象地模拟“撒腿就跑”这个动作。其
他动物的盲目跟
随、慌乱紧张,野牛的好奇大胆、要一探究竟的场景
都在合作学习中一一再现。
学生通过
自主学习、情感体验之后,带感情朗读便水到渠成。此
时再次让学生整体朗读全文,进行
总结,完成“总—分—总”的课文
学习结构。
(五)动脑动口,升华主旨。
根
据新课标提出的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要结合语文学习,观察
自然,并结合社会活动,用语言或图文表达
自己的见闻和想法。所以
在《咕咚》这课的设计中,我设计了一组问题,进行口语表达练习,
并
给同学们留下情感发挥的余地。
1. 你最喜欢课文中的哪种动物,为什么?
2.
你想和它们说些什么?
3. 以后我们遇到类似的事情应该怎么办?
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这一
系列的问题,让学生领悟到“凡事要动脑筋,
要眼见为实,不要盲目跟随别人。”的道理,使课堂有效地
结合学生
的生活与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