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教学论文:“语文园地”教学谈
学英语的好电影-坚持不懈的反义词
“语文园地”教学谈
我们学校使用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已经有一年多了,教材致
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
文素养,体现时代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体现了《语
文课程标
准》对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如何使用教材,才能使教材本身所蕴含的诸多有利因素得以开发利用呢?本文试以“语文园地”的教学为例,谈谈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
实验教
材中的“语文园地”实质上与以往教材中的“基础训练”基本相同,但二者相比
较而言,“语文园地”除
了帮助学生对所学的语文知识、技能进行系统地梳理、整合、巩固
以外,更注重在学生心中培植学习语文
的兴趣和自信。“语文园地”中题目的安排都以“我
会”的形式出现,“我会读”“我会写”“我会说”
“我会画”都是激励学生满怀自信地进
行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的有效形式。因此,从“基础训练”到“语
文园地”,不仅仅是提法
上的改变,其最根本的变化体现在观念、认识上的更新,课程改革与语文课程标
准所倡导的
新理念在其间得到了凸显。那么,我们应该赋予“语文园地”什么新的内涵?我的理解是它<
br>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乐园。有了理念上的更新,如何进一步在操作上让“语文园地”走出传统
“基础
训练”的模式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乐园呢?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语文实践活动
刚从幼儿园踏入小学的孩子,
大多好动爱玩,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进入小学后
相对正规的学习常常令他们不知所措甚至厌倦。
在低年级孩子的观察和想像中,客观世界是
拟人化的世界,大至一片森林,小至一个苹果,在他们看来,
都成了有情感有智慧、能说会
道的精灵。抓住了学生的这一特点来组织教学,也就抓住了教学成功的关键
。对此,创设情
境的做法显得尤为适用。
如在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的教
学中,有位教师精心创设了“到大森林秋游”的情
境。一上课,小朋友们便“接到森林爷爷的请柬”,大
家唱着《一同去郊游》的歌,高高兴
兴地向大森林出发了(此时,教师用大屏幕展示了一组森林秋色图片
)。“走着走着”,小
朋友遇见了一群找不到家的“小鸟”,热心的孩子当然得帮这个忙,于是,“帮小
鸟找家”
的活动开始了(即“我会走”)。在此,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一个个抽象、枯燥的拼音字母和汉字“变”成了具体可感的生动形象——美丽的大树和活泼可爱的小鸟,化
理性的学
习内容为感性的游戏活动。孩子们全身心地进入了充满情趣的大自然怀抱中,为了
完成“帮小鸟找家”的
任务,他们亢奋、踊跃,高度自主、积极合作,自始至终处在一种极
其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
(教室四周放置几簇假花草树木,播放欢快的背景音乐,整个课堂充满欢快的气氛)
师:这几天,小朋友在学习上表现得棒极了!这事儿让森林爷爷知道了,他可高兴啦!
看,
他寄来了请帖,邀请大家到它家去玩。你们想去吗?
生:想!(学生兴趣倍增,精神焕发)
师:那么,我们就一起出发了。
(师生表演唱《一同去郊游》,好像真的踏上了郊游的路。)
师:快到了,快到了,老师想给大家一个惊喜,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等老师说“睁开”
你们再睁开眼,
好吗?
(学生都闭上了眼睛,想像着自己正置身于大自然的美景中)
师:(音乐停,课件展示一组配乐的森林美景图)森林爷爷的家到了。请睁开眼看看,
你们看到什么?
生:森林的树木长得又高又大,树叶绿绿的,密密的,还闪闪发光呢!
生:草地上,小草嫩绿嫩绿的,踩上去肯定软绵绵的。
生:森林里,野花盛开,有红的,白的,紫的,黄的,五颜六色,非常美丽。
师:森林在大家的眼里是这么美。在小鸟的眼里也很美,它们可喜欢这里了,想把窝搭
在大树上。
(课件展示:小鸟在大树上欢蹦乱跳,小鸟的身上有“子”字,8棵大树的树干上分别<
br>标有:Zh、Z、Ch、C、Sh、s、n、l;学生津津有味地看着各种各样的小鸟在枝头上活动。
师:小鸟们叽叽喳喳地说着什么呢?听——
小鸟:小朋友,你们知道我的家在哪棵树上吗?
(生想了想,纷纷举手)
生:你的家在“Z”这棵树上。
小鸟:你怎么知道的?
生:你的名字是“子”,“子”的声母是“Z”
小鸟:真聪明!能从我的
名字的读音去想我的家在哪棵树上,谢谢你!可是,你们还能
帮我的伙伴们找到它们的家吗?
生:行!(一个个跃跃欲试)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想出了帮小鸟找家的办法。为了让大家更快地为小鸟找到家,
我们先准备准备。
(师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认“小鸟”的名字即“我会连”中的18个字,小组开火车读、
男女生赛读、全班齐读、个别读)
师:请小组合作学习,一起帮小鸟找家。比比看,哪个小组最快地帮小鸟找到家。
生:
(各组合作,帮小鸟找家—一给生字卡片分类。除课本上的18个字外,教师另补
充8个字:做、只、窗
、出、送、书、老、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