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教学设计

余年寄山水
805次浏览
2020年12月13日 20:5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天津农学院录取分数线-软件学习

2020年12月13日发(作者:谈国帆)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版本: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年级:五年级语文下册
课题:清平乐·村居
课时:一课时
单位:大方县小屯小学 杨中秀

【摘要】:《清平乐村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田园小令,好似一幅有
声有色 的农村风俗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赏心悦目的感
觉,抒发了词人对村居生活的喜 爱和向往之情。
和“诗”一样,“词”也是一种文学体裁。从诗与词的外形上比较,诗句字
数相同对仗工整,而词句字数或长或短,这是为了吟唱时和所配的曲调押韵。因
此,词又叫长短 句。
“清平乐”是词牌,也就是曲调名称,“村居”才是这首词真正的题目。
【正文快照】:
教材分析
清平乐村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田园 小令,好似一幅有声有色的农
村风俗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赏心悦目的感觉,抒 发了
词人对村居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学情分析:这是学生的一次正式接触宋词,对小学生 来说,因为时代久远和
语言凝练,与学生生活较远,但是学生已经学过不少古诗,学习起来有相同之处,
通过了解词人和词,可让学生初步了解词的特点,并让学生想象理解词的意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在多层次阅读过程中体会词境,感受乡村生活的安宁美好。


教学难点:理解“相媚好”,能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词人和词
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一位著名的词人(板书辛弃疾)。
他不仅是位著名的词人,还是位勇敢 的将军。在他生活的年代,金兵占领了
国家的北方,辛弃疾参加了抵抗金兵的军队。由于后来他被奸臣陷 害,被贬到南
方的农村生活,在这期间,他写了好几首描写农村风光的词,今天我们要学习的
词 就是其中一首)板书课题。
和“诗”一样,“词”也是一种文学体裁。从诗与词的外形上比较,诗句字
数相同对仗工整,而词句字数或长或短,这是为了吟唱时和所配的曲调押韵。因
此,词又叫长短 句。
“清平乐”是词牌,也就是曲调名称,“村居”才是这首词真正的题目。读
这个课题的时 候,词牌名和后面的“村居”中间要略有停顿(学生读)。
二、导入课题 、初读全词
1、设疑:看到“村居”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学生交流自己印象或
想象中的村居。)
2、 过渡:那么辛弃疾笔下的村居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把
每个字读正确,读响亮。注意 :读词跟读诗一样要慢点,如果能注意适当的停顿,
那就更好了。这首宋词有上下两片,两片之间的停顿 要长一点。
3、指名2--3名学生读。相机正音:翁媪 莲蓬 卧剥
4、指名读,其余同学看插图,一边听他读,一边看着图想象每句话写了些
什么。
(设计理念 :诵读古诗词,让学生从中体会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意
境美;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 习的主人。)
三、想象画面,品悟词意。
1、(出示插图)这首词朴实易懂,联系插图,看看哪些词语、句子你自己能
读懂?
2、生交流:


▲感悟大儿、中儿的勤劳孝顺
师点拨:
(1)古诗词的语言和我们不一样。“豆”在这里是指庄稼,真正锄的应该是
草。
(2)中儿是什么意思?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这两个儿子怎样?怎么夸他
们?
▲感悟小儿调皮可爱。
师点拨:
(1)无赖
①一般情况下“无赖”是指什么样的人呢?
②在课文中是这个意思吗?
③从“无赖”这个词你读懂了什么?
(2)卧
①“卧”可能是什么姿势?(躺 趴)
②从“卧”字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无拘无束 自由自
在 天真可爱 调皮可爱)
③练习说话:看看图,想象一下小儿顽皮的样儿,可以自己说一说,还可以
同桌讨论讨论。
▲感悟景美
师点拨:
(1)读到“青青草”,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2)绿草如茵,溪水潺潺,你看到一条什么样的小溪?
(3)小结:瞧这 一家子,生活在山清水秀的农村,真是自有一番乐趣呀。
那就让我们走进画中,听他们聊聊吧!
▲感悟: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师点拨:
(1 )理解“翁媪”“翁媪”分别是图上的哪位老人呢?看看画面,老爷爷和
老奶奶的关系是?(夫妻)所以 ,在这首词里“翁媪”的意思是?
(2)理解“相媚好“


(3)理解“醉里吴音”, 说说这老两口是怎么“醉”的?
(4)小结:此情此景,不但这对 老夫妇会陶醉,就连路过这里的作者也为之
陶醉。你想:作者作为一个曾经上马杀敌的将领,为什么不去 描写抗金的将士,
而要去描写这样一个宁静恬淡的村居生活呢?(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感情:向往宁
静恬淡的村居生活。)
(设计理念: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入手,带给学生一幅安居乐业,其乐< br>融融的画面;指导学生品味“醉”字时,紧扣一个“醉”字!“谁醉?”“为什
么醉?”学生读过 后,知道是老两口陶醉了,再提醒“陶醉的仅仅是老两口吗”,
把学生的思维激活后,再结合课前的背景 介绍,使孩子们知道陶醉的不仅仅是
老两口,还有诗人,明白了他写词的目的。)
四、总结、拓展延伸
师:唐诗宋词既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璀璨的 明
珠。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更加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五、小练笔:
读词、结合图意,写景写人任选:
1、一个夏天的午后,辛弃疾去散步,望见了一条......
2、辛弃疾放眼望去,远远的豆田里. . . . . .
(设计理念:这一设计体现了新 课程教学的理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
学生,让学生真正品味词,课内外结合。)
教学反思
在执教《清平乐·村居》这一课时,我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入手,带给
学生一幅安 居乐业,其乐融融的画面。
首先,在指导学生品味“醉”字时,紧扣一个“醉”字!“谁醉? ”“为什么
醉?”学生读过后,知道是老两口陶醉了,再提醒“陶醉的仅仅是老两口吗”,
把学 生的思维激活后,再结合课前的背景介绍,使孩子们知道陶醉的不仅仅是老
两口,还有诗人,明白了他写 词的目的。
其次,在“小练笔”时:让学生读词、结合图意,写景写人任选一题:
1、一个夏天的午后,辛弃疾去散步,望见了一条......
2、辛弃疾放眼望去,远远的豆田里. . . . . .


这样的教学,真 正体现了新课程教学的理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真正体现了品味词,课内外结合。


板书设计:

清平乐 . 村居



醉(陶醉)




景: 溪 青青草
人:翁媪 大儿 中儿 小儿
相 勤 懂 顽
情 :媚
好 劳 事 皮
作者:向往宁静恬淡的村居生活

光明磊落的近义词-6个月宝宝早教


峨眉山简介-迪斯尼动画人物


老残游记读后感-爱的表达


个人能力介绍-3d技巧


月的诗句-求职指南


2012年12月思想汇报-兔女郎锐雯


公司设立-曾子杀猪的道理


笔记本无线网络连接不上-高一物理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