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意识论文

巡山小妖精
853次浏览
2020年12月13日 21:0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达芬奇作品-美丽的岳西

2020年12月13日发(作者:俞长荣)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公民意识的培养
群力实验小学 张卓玲
公民意识是一 种现代意识,在基础教育阶段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是
顺应时代要求的,是21世纪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 者和接班人的
必然要求,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小学生公民意识的问题受到
广泛的关注, 研究如何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是非常
必要的。
一、学校教育是开展公民意识教育的主渠道
学校教育是开展公民意识教育的主渠道,课程就是 开展教育的主
阵地,教学内容必须结合小学生的思想动态,从学生存在的意识问题
中了解他们的 思想需求,从而提炼教学内容,构建针对性强的教育内
容体系,使其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同 时有具有时代感和
认同感,要联系实际,引导学生确立自己的“班级公民”身份。我们
利用召开 召开主题会的机会,出台了《班级公约》。“公约”让学生
让学生明确班级需要的“角色”,通过公开竞 聘产生了“班级小能人”,
组建了“班级代表大会”,体现了《班级宪公约》中“人人享有选举
权和被选举权”的精神。然后将班级的常规事务分工落实到具体人员
上。比如将班级事物分成40份,人 人都有担当,都是班级不可或缺
的角色。如浇花、黑板等保洁实行轮值制。这样可确保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应履行一定的
义务。
二、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渗透、强化学生的“ 班级公民”意识。


在日常学习 生活中渗透、强化学生的“班级公民”意识。我们还
结合日常的学习生活对孩子们进行公民意识教育。比 如在《班会课》
上,包含公民意识教育的一些基本内容,是品德 、纪律、法治教育
的好教材。在课堂上总是让他们联系“班级公民”的角色谈谈遇事应
该如何想 、怎么做才能为班集体增光。当然仅仅依靠这门学科是远
远不够的。我们把公民意识教育渗透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 。 比如在
语文学科的习作训练中,要求孩子们讲真话 、说实话 , 不说假话 、
空话 ,客观公正地反映班级的人与事。 在体育竞赛中,学校的秋季
运动会以及冬季趣味运动会,都是对学生 进行公民意识教育好的契
机,我们号召孩子们齐心协力为班集体的荣誉而战,做一个心系集体
的 班级公民。利用班会课传播中华传统美德,增强学生现代公民意识
中华传统美德有很多,主要可概括为五 个方面:仁、义、礼、智、信。
现代公民素质教育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文化科学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审美素质教育、
劳动技能素质教育等。
养成教育主要是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它是
以各种活动为载体,学生在活动中吸取 教训,从而在生活中自觉养成
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它是一个人能否成为祖国栋梁之才的关键,是
评价人才的重要标志,是人的首要素质。学生的养成教育出现了很多
问题:多数家庭比较富裕,“诋犊 之情”造成这些孩子身在福中不知
福,特别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今天,为保证孩子学习,不让< br>孩子做任何家务,养成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怕苦怕累的不良习


惯。不少学生 还以为享受父母的关心照顾应是理所当然的。他们只知
道受爱,不懂得关心体贴父母,跟长辈说话不讲礼 貌,更不懂得要报
答父母的养育之恩。面对养成教育的新问题,沿用过去的老思想、老
办法已经 难以解决传授知识和学生德育养成之间的实际矛盾冲突。作
为一名小学教师,又是一名班主任,培养学生 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
品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刻不容缓。
三、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师垂范,以行动引领学生践行“班 级公 民”。孩 子最可接受
的是身边的榜样。因此,所有科任老师均要做到严于律己,以身立教。
比如,老师在 见到废纸、杂物时总能低头弯腰主动捡拾;为使学生养
成有规律进餐的习惯,老师建议孩子们课间吃水果 而不是零食 ; 为
使学生懂得团结互助、关爱弱小,老师们从 最后一名学困生教起⋯ ⋯
行动是无声的语言。在老师们的感召下 ,班级的孩子虽然入学不到
两年,但在行为举止方面变得彬彬有礼、关爱集体 、乐学向上。他
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了“人人都是班级主人 ,个个都是集体形
象”。 < br>家庭是公民意识培养的摇篮,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
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为此,我们通 过家长学校、家访等形式与家长进
行沟通交流,同时将好的教育文章推荐给家长,借此传授家庭教育理< br>念与技巧,提出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做好以下工作。
强化孩子的家庭成员意识和家庭责任感。为了 使孩子强烈地感知
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我们呼吁家长让孩子参与家庭的日常管理,参

< br>加家庭会议,共商家庭大计。如哈佛大学一项长达20年的研究表明,
爱做家务的孩子跟不爱做家 务的相比,就业率为15:1,收入比后者
高20%,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全国2万个小学生家庭进行 的调查也
表明,孩子做家务的家庭比不做家务的家庭,孩子成绩优秀的比例高
了27倍。从小会 不会做家务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成年。成年后的家
庭是你自己的,要靠自己去创建。
在很多欧 美国家,让孩子从小参与家务劳动几乎是共识。在德国,甚
至有专门的法律规定孩子必须做家务,并且没 有哪个孩子对这条法律
持有异议的。因为,从家长方面来讲,大人都有这样一个共识:家长
的首 要责任就是让自己孩子通过做家务,从小就懂得一个人走向社会
最终要靠自己,靠自立和自强。从孩子方 面来讲,做家务既可以锻炼
身体,又可以培养动手能力。一位德国爸爸表示:“我每个月给孩子
零花钱,这些零花钱需要他们付出一定劳动,比如为花园里的花草浇
水、翻土以及帮助父母洗餐具等等, 与其让孩子将来做寄生虫,不如
现在就教给他们劳动技能!”
四、学校小社会,社会大课堂。
我们所开展的活动,把人的发展作为根本目标,对学校、家庭 和
社会的育人因素进行了充分的整合。我们希望同时坚信通过我们的努
力,孩子们在今后的人生 道路上步伐会更加稳健,行事会更加合乎规
范。我们还将在这条道路上执著前行.继续为培养未来社会的 合格公
民而不懈努力,而帮助学生树立更高的目标。激励性语言最大的功能
是建立以尊重和爱为 核心的新型师生关系,它要求教师平等地对待每


一位学生。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自尊自信, 使他们始终保持昂扬勃发的
精神状态,教师要对学生的不足及时给予谅解,这比任何暴风骤雨般
的责骂都更有效。学生都具有丰富的情感潜势,这种潜势在外界刺激
下会引发出来。谅解性激励语的优势 在于:用满面春风的神态、浓郁
亲情的话语和饱含激情的语调鼓舞学生勇往直前。教师采用谅解式激励语言来组织各项工作,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从而产生积极向
上的良好学习心态 。 < br>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加强对
小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是现代化建 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
要,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需要,中小学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且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
我们针对小学生的公民意识的现 状,研究、探索提高学生公民意识的
各种有效措施,将是一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长期工程。

dnf净化装备-延安讲话


初中补习网站-狂战士出装顺序


藤蔓素材-高端逗比的游戏名


大敌当前-拉大锯


孝顺父母的经典句子-漫无止境的八月


浙江南浔-广告媒体策划


唐诗七言绝句-中华帝国主义


dnf找回装备-花花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