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大纲
舞台剧剧本-全国三八红旗手
最新整理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大纲
一、学情分析:
上学期,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研究教材,研究学生身
上。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
。在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多下功夫,收集相关的
成语,加大读、写、背的力度,逢周六日让学生写读书
笔记和日记,对于训练学
生的写作能力,取得了一定成绩。在教学中,我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
,
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
情感,使他们
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
注意引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课堂上做
到讲练结合。
但是,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二年级的学生爱动、好玩,
缺乏自控能力,有些家长溺爱孩子,所以有个别学生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学习成绩较差,针对
这种问题,在工作中注意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
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
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
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多表扬、多鼓励。
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新课标语文第四册教科书围绕着八个专题以整合的方式安排了教学
内容。
1、春天
里的发现;2、奉献与关爱;3、爱祖国、爱家乡;4、用心思考、勇
于创造;5、美丽神奇的大自然;
6、培养优秀的品质;7、正确看待问题,善于
思考;8、走进科技的世界。
每个专题的
内涵都比较丰富,为学生知识和能力、方法和习惯及情感、态度、
价值观的培养和提高,提供了广阔的平
台。
2、本册共有32篇课文。为体现与中年级的衔接,安排了4篇略读课文。
略读课文只编排了两项课后练习;有识字任务,没有写字要求。
3、"语文园地"包括四--
五个栏目,在上册教材四个栏目的基础
上,新增了"宽带网"。
4
、八组课文之后,安排了六篇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阅读。教师可作灵活
处理。教材最后
是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全册要求认识的字,有400个。生
字表(二)是全册要求会写的字,有
300个。要求认识和要求会写的字,分别在每
一课的课后练习中标明。
5、除了随课文
识字以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认
识的字,学生既可以利用熟字认
识生字,也可以借助生活经验,在同类事物的列
举中认字。
三、本学期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认识400个字,会写30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
解意思,不
作字形分析,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
解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
面表达中运用。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
中自主识字。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
洁。
3、熟练使用两种查字方法,借助它独立识字,理解词语意思,选择意思。。
4、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
己喜欢的课文片段。初步学习
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思考
简单问题。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句、自己喜欢的成语,
对联、古典诗词和格言警
句。
5、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
6、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完成阅读练习,参
加学校的学科竞
赛。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
8、逐步养成讲普通
话的习惯和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能认真听别人讲话,
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
事和见闻。说话时态度自然大
方,有礼貌。
9、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
来。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
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在写话中,学习使用逗号。
10、对周围事物额,并能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教学措施:
1、让学生借助汉语
拼音读准字音,分析记忆字形,看图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词义。发挥创造性,设计活泼多样
的教学方法,在游戏中、在活动中、在语言环
境中巩固识字。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培养良好的写字
习惯。
2、重视朗读指导,采用多种方法,每篇课文都要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时间,
充分利
用插图,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3、注意每组教材在内容上的联系,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方案,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4、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习伙伴"的作用,借以引导学生认真思
考
,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和语文实践活动。将游戏、唱
歌、猜谜语、表演等引进课
堂,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
进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5、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篇段并复习巩固学过的字词,利用周末作
业和学校作业展
示的要求,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教学时,要鼓励学生
独立完成练习,主动积累词句,将积累的
词语运用于口头和书面语言之中。
6、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举手发言,互相释疑,合作释
疑,培养他
们勤思善问的习惯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