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温柔似野鬼°
695次浏览
2020年12月14日 09:1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廉洁从政-蓝色缘分

2020年12月14日发(作者:薛禹胜)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1《观潮》
教材分析:
本文主要描写了被人们称为“天下奇观”浙江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景象。课文先写了潮来前江面风平 浪静、人们焦急盼望的情景,再写
潮来时那雄伟壮观、惊心动魄的景象,最后写潮过后余波奔涌,写出< br>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学情分析:
四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是理解字、词、句。 对于刚步入四年级的学生
而言,他们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其在表
情 达意方面的作用上还是存在较大的难度。此外,钱塘江大潮离学生
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较难感受和体会 其奇特、壮观的景色,这就要
求教师创设好情境,设计好句子理解的坡度,激发学生的想象,引领
学生走进文本,感受大潮的奇特、壮观、雄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时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
习惯。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本课知识。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中描写 潮来之时的语句,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
体会并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壮观的景象。
难点:感受大潮的神奇、壮观,受到大自然美的熏陶,把自己的阅读
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潮汐、潮汛的资料,了解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 br>“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留下的咏赞钱塘潮
的千古名句。当浪潮犹如千万 匹白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飞奔而来时,
会带给我们怎样的震撼?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钱塘江大 潮的
壮观景象吧!(板书课题:观潮)

二、初步感知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教师给学生强调重点字词的读音和解释。
观潮(cháo)
笼罩(lǒnɡ zhào)
薄雾(báo)
横贯(ɡuàn)
若隐若现:形容似有似无,不真切,不明朗。
人山人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山崩地裂:崩,倒塌。裂,裂开。本课形容声音很大。
漫天卷地:天和地随风浪翻卷。本文形容波涛无边无际地涌来,随着
风浪翻滚的情景。
3.学生默读课文,明确以下内容。
(1)课题中的“潮”指的是哪里的潮?
明确:“潮”指的是钱塘江大潮。
(2)“天下奇观”的“观”与“观潮”的“观”意思有什么不同?
明确:前者指看到的景象,后者是看的意思。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梳理文章结构。
(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说说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学生齐读课文,讨论并明确:作者是按时间和空间顺序来描写的。时


部编版四年 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间顺序:潮来前→潮来时→潮去时。空间顺序:由远及近。
(2)按文章的描写顺序,可以将课文分成几部分呢?
学生分组讨论,并明确: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写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潮来前的景色。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写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写潮退去时的景象。
2.归纳文章内容,感知作者感情。
老师指名朗读,其他学生思考讨论,老师总结明确:本文通过对钱塘
江大潮来之前、来时、去时景象的 具体描绘,展现了奇特的自然景观,
赞美了“天下奇观”的壮丽,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
情。

四、精读课文,重点探究
同学们,我们刚刚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的 主要内容,现在,我们来仔
细阅读课文,按作者观察的时间顺序来梳理课文。
1.潮来前的景象。
老师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
(1)作者是站在什么地方观看钱塘江大潮的?
学生思考明确:海宁市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
(2)潮来前的江面有什么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明确:平静。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薄雾。(板书:平静)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横卧”是什么意思?(横着躺下或趴下,文中把钱塘江比作人,形
容钱塘江江面非常开阔)
师:平静的江面、雨后的阳光、蒙蒙的薄雾,还有古塔、中山亭、观
潮台以及远处的小山,构成 了一幅多么平静美丽的山水画啊!要想把
这幅美丽的图画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在读的时候,声音应该轻点 儿,
速度应该慢点儿。请同学们一齐来读这几句。(学生齐读,教师指导
纠正)
(3 )“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
着,盼着。”这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明确:“人山人海”说明人多,正由于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所以
有这么多人来。“昂首东望 ”说明潮从东边来,人们心情急切。“等
着、盼着”也说明人们心情急切。(板书:昂首东望)
2.老师总结:这一自然段写潮来前的景象,人们等着,盼着江潮的
到来。

五、布置作业
1.重点预习课文第3、4自然段。
2.收集有关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诗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学生阅读课文第1、 2自然段,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回忆作者所
描写的潮来前的景象。接下来,我们继续随作者去看看潮 来时和潮去
时的景象。

二、精读课文第3~5自然段
1.潮来时的景象。
上节课,同学们已明确第3、4自然段描写的是潮来时的景象,是课文的重点部分,现在请同学们仔细听老师朗读这两个自然段,思考下
列问题。
(1)江潮是什么时候来的?
明确:午后一点左右。
老师指导:人们知道大潮到来 的时间,但还是一大早就来到海塘大堤
上,表明了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2)第3、4自然段各写了潮在什么地方的情景?
学生思考并讨论明确:第3自然段:远处;第4自然段:近处。
(3)第3自然段写了大潮在 远处的情景,可以分成两层。请同学们默
读这一自然段,思考如何分层。
明确:第1~3句为第一层,第4句为第二层。是按大潮到来的时间
顺序或地点变化来分的。
(4)大潮在远处时人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①听到了隆隆的响声,像什么?说明了什么?
明确:像闷雷滚动,说明大潮的声音很大,离我们很远。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②这时江面有什么变化吗?(风平浪静)
③当人们听到这声音时,会有怎样的反应?
讨论明确:人群非常喧闹,像锅里的开水一样,这就叫——人声鼎沸。
④过了一会儿又怎样?
明确:听到响声越来越大,看到一条白线。
⑤思考:“白线”指什么?在什么地方?如何理解?
明确:“白线”指潮水,在水天相接的地方。说明大潮离我们越来越
近。
(5)江潮逼近,这时人群又怎样了?
明确:人群又沸腾起来。
老师总结:第3自 然段主要讲了大潮在远处的情景,作者按由远及近
的顺序把江潮发出的声音、形状和人们的情绪变化写得 清清楚楚。
下面我们就按学习这一自然段的方法,学习第4自然段。学生默读课
文并思考问题。
(6)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此时人们看到了什么?
明确:看到了白线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①两丈多高的水墙写出了什么?
明确:写出了浪潮潮头的高。
②为什么先看到的是一条白线,现在是一睹两丈多高的水墙?
明确:因为浪潮的距离越来越近,潮水越来越大。
(7)“浪潮越来越近,犹如……颤动起来”是怎样的景象?从课文中
找个词来形容。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明确:浩浩荡荡。
①“浩浩荡荡”写出了什么?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明确:写出了江潮气势之大。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飞奔。
②这里实际上是指什么浩浩荡荡?(潮水)
③浪潮越来越近,此时的声音是怎样的?
(山崩地裂)
同学们,当我们读到这儿的时候,一定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
境 。齐读这一自然段,读出大潮越来越近的那种气势。(齐读)
老师总结:第4自然段写江潮在近处时变化的情景。
(8)小结第3、4自然段。
这两自然段写潮来时的情景,先写潮在远处的情景,再写潮在近处的
情景,作者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 的。
2.潮去时的景象。
(1)潮来时的景象是壮观的,那么潮去时又是怎样的情景呢?找出文
中表现潮去时总的特点。
明确:恢复了平静。
(2)这时江面恢复的平静与潮来前的平静相同吗?
明确:不同,这时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3)是很长时间涨了两丈来高吗?从哪儿可以得知?
明确:不是,从“霎时”可以得知。
(4)小结:这一自然段写潮去后江面又恢复了平静。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三、疑难探究
本课在写作上有何突出特点?
1.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如:“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 传来
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作者对大潮到来时、大潮过后的江面
上的情况采用了直接描 写的方法。这期间人们的反应则是间接描写,
衬托出大潮的雄伟气势。如:“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 还是风平
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2.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如:“江潮还没有来”“午 后一点左右”
“过了一会儿”“再近些”……作者按照“潮来前——潮来时——大
潮过后”的时 间顺序,非常清楚地介绍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气势。在
写作的过程中,重点描写了潮来时的景象,层次分 明,井然有序。

四、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作者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 通过写作者在观察
时所听到的声音、看到的情景,以及人们的情绪变化,把钱塘江大潮
的壮观场 面展现在我们眼前,使人发自内心地感叹:钱塘江大潮不愧
为天下奇观。

五、布置作业
练习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板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教学反思:
教学时,我以“天下奇观”为线索,并围绕它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
这样既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又锻炼 了学生的能力,较好地完成了本课
时的教学任务。
本课的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突出朗读训练。教学中采用了齐读、默读、引读、指名读等多种
形式,让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大 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
的热爱之情。
2.挖掘观潮人群情绪的变化,通过情绪的 变化体现“天下奇观”。
如潮来前引导学生抓住“昂首东望”“等着”“盼着”等词语,说明
人 们的心情如此急切,自然是想一睹“天下奇观”的风采。
不足的是在前面的读、悟、品的环节中耗时过 多,积累语言这一环节
做得不够好,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气氛跟平时的课堂相比还显得不够活
跃。 除了客观的原因外,我想我的教学感染力还有待提高。

2《走月亮》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充满着诗情画意的散文。写了“我”和阿妈在洒满月光的
小路上散步,展现了月光下 美丽的景象,体现了“我”和阿妈浓浓的
亲情。读着这篇文章,使人不由自主地走进一幅如诗、如梦、如 世外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田园的画卷中。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接触抒情散文的机会很少,课前可以让学生先了解作者和
散文 的有关知识,再力争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
设情境,促进感悟。这样学生不仅能感悟 到温馨、快乐、幸福的亲情
美,而且还体会可以到月色下的意境美。

教学建议:
学习本文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激起学生读
的欲望,再引导学生体会课 文“哪儿美,怎么美”。抓住重点词语、
句子,品味语言,体会月色下的静谧、祥和、人与自然交融和谐 的意
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中描写的意境,感悟文中温馨、快
乐、幸福的亲情。
【过程与方法】
1.指导预习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词语。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2.阅读和想象、品味语言结合,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之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以及“我”的幸福与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味文章语言的美,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
难点:体会文中快乐、幸福的亲情。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月亮船》的歌曲。
学生:搜集一些关于月亮的古诗或一些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小短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难点: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出示月亮图片)同学们,看到月亮,谁能吟诵几句有关月亮的诗
词?
2.古人 仰望柔情似水的月亮,埋头创作了许多流芳百世的诗词,也
让我们产生了无限的遐想。除了这些古诗,还 有许多美妙的歌曲陶冶
着我们的情操。你们想听吗?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动听的《月
亮船 》,希望大家静下心来,认真地听,细细地品,让月夜的温馨、
月光下妈妈浓浓的爱走近你我的心田。( 播放《月亮船》)
吟过古诗,赏完歌曲,我们的心情也如同月夜一样平静,伴着妈妈的
笑眼弯 弯,我们感觉好幸福!让我们在这种心境下跟随作者一起到月
光下去散步,一起走月亮吧!
3.板书课题:走月亮。
4.齐读课题。
二、学生自读课文
1.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初步扫除文字障碍。
2.请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
3.点名分段读课文,达到全班师生集体正音。

三、集体交流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教师向学生介绍云南、洱海、白族,出示有关 云南风景的图片,使学
生对美丽的云南风景有初步的印象。
1.说说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我”和阿妈走月亮时,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
3.读完文章后,你有怎样的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月光下的美丽景象。
3.体会“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我”获得的无
限乐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
理解“走月亮”中“走”的含义,感受情美、景美。
难点:理解并初步运用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自读了课文,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来仔
细品味,感受月光下的美。

二、初步感知课文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1.朗读课文并思考:
①“我”和阿妈走过了哪些地方?用“——”标记出来。
②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一个句子,用“——”标记下来。
2.引导学生汇报:
①教师相机板书:“我”和阿妈走过了小路、溪边、田埂……
②“我和阿妈走月亮”在课文反 复出现,共出现了4次,把“我”和
阿妈到过的地方巧妙地串联起来,使文章自然的分成了四个部分。

三、细读品味,理解感悟
(一)学习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1 .引导理解“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
重点体会“从洱海那边”升起来的意 境。
①要想走月亮,得先让月亮升起来,文中哪儿写月亮升起来了?谁来
读读。
② 月亮已经升起来了,为什么偏偏还要加上“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
呢?为什么不说“从花园那边升起来了 ”?
③引导体会美景:天上一轮月亮,水中一轮月亮,天上的月亮静静的,
水中的月亮随波荡漾。
④齐读这几句话。
2.指名读第2自然段。重点体会:“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
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①下面,我需要教室特别的安静。注意听 !听我读这四个“照亮了”,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你能听出什么味道?是从远处照到近处了,还是从近处照到远处了?
②生回答。
③ 师引导:远处的景物在朦胧的月光下能看得清吗?所以看起来模模
糊糊,照到村头的大青树就看得清楚了 ,看得最真切的是脚下的路。
④再次指名读。
3.在这样的情境下,“我”和阿妈在洒满月 光的小路上散步,心情
是怎样的?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4.学生配乐朗读。总结:多么温馨的月光小夜曲呀!
(二)学习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
1.师配乐朗读,学生想象,体会。(引:听!溪 水在唱歌,老师仿佛
看见一位阿妈牵着孩子的手,来到了小溪边。同学们轻闭你的双眼,
放飞你 的想象,赶快到小溪边去看一看,闻一闻,你看到了什么?闻
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
重点引导:
①你闻到了什么?画出描写小溪流香的句子。
②你看到了什么?(重点体会“抱”的温暖)
③此时此刻,文中的“我”想到了什么?
④假如是你是文中的孩子,此刻和妈妈在一起,你会做些什么?(结
合生活经验感悟)
3.小结:是呀!其实,只要我们和阿妈在一起,不管做什么游戏,
都会感到快乐!都会感到幸福!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4.把这种快乐和幸福传递给你的同桌,互相读一读。
(三)自学第三、四部分(第6~9自然段)。
老师领大家学习了第一、二部分,接下来请同 学们独立阅读和分析,
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你喜欢一个部分自学。
1.默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要求:把你感受深刻的地方标记下来,可
以是一个字,一个词语,一个句子,甚至一个标点符号。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4.小结:是呀,“我”和阿妈走在这样柔和的月 光下,伴着虫鸣、
鸟飞以及果园那边飘来的甜香,边走边聊,多么甜美,多么幸福呀!
即使什么 也不说,什么也不做,只是静静地走,温情也始终互相感染
着,多美的意境呀!
5.课文为什么反复出现“我和阿妈走月亮”?
明确:课文反复出现“我”和阿妈走月亮”, 充分表达了“我”和阿
妈在月光下散步时的幸福和喜悦之情。
(四)整体回顾。
《 走月亮》这篇文章用优美的文字,领我们走过了小路、溪边、田埂、
果园、稻田,走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 ,欣赏了一幅幅诗情画意般的美
景,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温馨、快乐、甜美、幸福。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全文,用心和阿妈一起走月亮!

四、播放歌曲《母亲》,升华情感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看到文中的孩子和阿妈在一起度过的幸福时光,不禁也让我们想起了
和妈妈在一起的幸福时刻。其实,亲 情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留心
观察,用心体会,就会发现,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我们都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让我们怀着甜蜜、幸福、感恩一起来欣赏一段歌曲《母
亲》,一起回忆妈妈带给我们的 温馨、快乐、幸福、无畏……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走月亮》是一篇如诗、如梦、如画的优美散文,人与自然交融和谐
的 意境,温馨、幸福、快乐的脉脉亲情溢于字里行间。在整个教学过
程中,我引导学生抓重点句子去体会, 并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所表达的
情感。我先把文中优美的句子一一找出,并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去读,让学生在范读中深受感染,使他们的语感得到培养。同时我还引导学
生回忆和妈妈一起散步时的情感 体验,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妈妈的爱,
对妈妈表达出自己发自内心的感谢与感恩。这样情感不知不觉的渗透
到作品中,这时的读就是用心读书,用情读书。

3《现代诗二首》
教材分析: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秋晚的江上》是近代 诗人刘大白1923年的作品。这首诗从整体框
架上采用了当时流行的小诗体,小幅的描写,简洁的勾勒 ,散文的句
式,即兴的抒发,描绘出了江边秋天黄昏时的景象。
《花牛歌》全诗四节,每节第 一行均以文字相近的诗句起首——“花
牛在草地里坐”“花牛在草地里眠”“花牛在草地里走”“花牛在 草
地里做梦”。用简单明朗、轻快活泼、一咏三叹的诗句形式,将草丛
中的花牛行动、景象巧妙 生动地展现,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
自由的追崇。

学情分析:
对学生进行诗歌的吟诵,进行诗的熏陶,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诗
的种子,无疑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情,这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在教学时老师要通过多种阅读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

教学建议:
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诗歌中的
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生字。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两首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4.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
【过程与方法】
以朗读、感悟、联想为主 ,以诗歌特有的音律美,引导学生感受对大
自然风景的喜爱。同时,运用多媒体音乐、画面营造氛围,让 学生独
立思考、独自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学生进行爱大自然、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两首诗的内容, 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难点: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

教学准备:
教师: 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 搜集关于秋天的诗。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1.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说说《秋晚的江上》描绘了哪些景物,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
样的画面。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用一幅画导入: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 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
引起学生思索。这样美得景色,我们现代的诗人刘大白会用什么样的
笔触去描写呢?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秋晚的江上》这首诗歌吗?喜欢的话就赶紧
读读吧。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画一画:画出本课的生字,多读几遍。
4.认一认:出示生字,生词,开火车认读。
归巢 驮着 斜阳 头白 芦苇 妆成 一瞬 红颜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5.帮一帮:四人小组互读课文,互相帮助指正。
6.比一比: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读诗歌,比比哪个小组读得正确、流
利。

三、研读诗歌,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一)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诗歌,画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反复练读。
2.说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及原因,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3.每一小节诗写了什么,全班交流。
(二)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1节。
2.教师示范,配图配乐朗诵。
3.思考问题:(1)鸟儿要干什么?是怎样的状态? (鸟儿归巢,倦了)
(2)“驮”字突出了什么?
(突出鸟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是景致的进一步渲染和绮丽的想象)
4.配图配乐齐读。
(三)学习第二小节。
1.指名读第2小节。
2.学生说说这一小节描绘的画面上出现了什么景物?
3.学生自主学习,在书中画有关的景物,组内交流后汇报。
4.思考问题:
(1)“鸟翻双翅,抖落斜阳”是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何好处?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夸张;体现了鸟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
(2)“妆”“红颜”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
(拟人,“妆”“红颜”把芦苇人格化,给诗文平添一丝情趣、一丝
生气)
5.指导学生朗读诗歌。
6.指名诵读、赛读。

四、整体感受诗歌内涵
1.从诗中描绘的景色中可以感受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无比欣悦)
2.诗人为什么能写出这么美的诗呢?(观察,感受,描绘,想象)
3.过渡:让我们用发现 美的眼睛,充满诗意的心,一起感受秋天吧。
闭上眼睛,想象秋天,你的头脑中出现了什么画面呢?和同 学一起交
流一下。

五、激情朗诵,升华情感
全班展示朗读、赛读。师生共同评价,评出“全班最佳朗读奖”。

六、自悟自得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学习感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1.认识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3.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仿照课文再续编一段诗歌。

教学过程:
一、导读引入,激发兴趣
1.上一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一幅秋天晚上的美丽画卷,这节课我们
来读一首徐志摩笔下描写花牛的诗。
2.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二、学习诗歌
1.自读感知。
请自由把课文读几遍,把字音读准确,把诗读流利,读完想一想:你
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 < br>(提示:可以从诗中的关键字、词、句中去体会,可以从整首诗的内
容上去体会,可以从诗的形式 上去感受,也可以从诗的思想上去感受)
2.点拨感悟: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1)指名分小节读,正音,认识生字。
(2)从这首诗中我们知道了花牛在草地里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 指导学生抓住“压扁”“霸占”“甩”
“偷渡”等词及带有这些词的句子边读边想象感悟)
(3)有感情地朗读。
这首简短的小诗,我们要边读边想象,才能入情入境,请同学们自由< br>朗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学生练读,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3.领悟写法:
(1)默读诗歌,说说这首诗在形式及写法上有哪些特点或值得我们借
鉴的地方?
(2)生谈自己的发现。
(3)师小结:A.每节第一行均以文字相近的诗句起首——“花牛 在草
地里坐”“花牛在草地里眠”“花牛在草地里走”“花牛在草地里做
梦”,用简单明朗、轻 快活泼、一咏三叹的诗句形式,读起来朗朗上
口。(结构一致)
B.用词讲究,动词用得很准 确,“压”“霸占”“甩”“偷渡”这
些表示动作的词的使用,既准确又形象。我们要学会用词,同一个 意
思可用不同的词来表达,这样就不显得单调和重复。

板书设计:
花牛歌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应给学生较多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的阅
读、 表达能力在语言实践中得到锻炼。为此在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几
点入手:
一、品读两首诗歌,把握诗歌主旨。
二、加强诗歌朗读训练,在读中感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 染,多读才
能更好地领悟诗歌。教师要利用自读、分组读、男女生轮读等多种方
式让学生读诗, 进而感悟理解诗歌。四年级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理解
诗歌的方法,在教学中应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以读 促思,以读带悟,
以读传情,为学生今后学习诗歌打下牢固的基础。
三、通过品读含义深刻的诗句,从中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
面。

4《繁星》
教材分析:
《繁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描写了巴金先生在三个不同时 期,不同
的地方所看到的繁星,表达了作者观看星天时的深切感受,以及对大
自然的热爱,对美 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学情分析: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因此,可以通过教学 让学生感受文章语言清
新明快、形象生动的特点。尤其是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
用, 让读者仿佛进入一个梦幻境界的写作特色,让学生在分析揣摩中
对海上夜的宁静和柔美产生鲜明深刻的感 受。

教学建议:
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美丽的星空和作者巴金及作品等 来填补
学生的知识空白。利用表格理清文章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生字。
2.理清本文的行文思路,知道文章是按时间和地点的顺序描写了三
次星空。
3.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观赏景物时的感受。
【过程与方法】
1.体会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描写。
2.诵读课文并揣摩作者由眼前实景产生的联想和想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难点: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重点:由景物引发的联想和不同感受。
难点: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恰当地表达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巴金的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星星是夜晚的精灵, 在无边的夜空,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你爱看天上的繁星吗?当你凝望那充满神奇色彩的星空时,你的心情
如何?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文坛巨匠巴金爷爷对繁星的观察和感
受。
2.(多媒体 出示巴金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市
人。代表作有《新生》《爱情三部曲》(《雾》 《雨》《电》)《春天
里的秋天》《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他的文字带有强
烈 的感情色彩,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多媒体出示)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2.查字典理解词语。(多媒体出示词语)
摇摇欲坠:形容非常危险,就要掉下来或垮下来。
半明半昧:一会儿明亮,一会儿昏暗。
密密麻麻:又多又密(多指小的东西)。
3.分小节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1.默读课文,完成表格。(多媒体出示)

2.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多媒体出示)
(1)在__________(时间),___ _______(地点),我看着
________________,感觉到___________ _____。
(2)在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地点),我看着______________,感觉到________________。
(3)在____ ______(时间),__________(地点),我看着
________________, 感觉到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作者三次看星空的情景和感受会不同? (明确:作者三次看星空的情景和感受不同,是因为随着作者年龄和
阅历的增长,对星空的观察和感 知逐步深入细微了。)
第一次:“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星
星”表达了思念之情。 < br>第二次:“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表达了


部编版四年级 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对生活充满光明、希望之感。
第三次:“我望着那许多……现在睡在母亲 的怀里了”写出了海上望
星的无比舒心、安详和陶醉的感受,以及与星空的知心之情。
4.看着满天的繁星,“我”获得了怎样的乐趣?根据句式练习说话。
(多媒体出示)看着满天的繁星,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之所以值得我们一读再读,是因为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你
能找出来并读一读,品一品吗?
(大部分精彩语句在第3自然段,再读第3自然段,回味、感悟、交
流)
拟人句: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
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排比句: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6.读下面的句子,用加点的词语照样子写句子。(多媒体出示)
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
们在小声说话。

四、小结课文,复习词语
1.请写出几个描写星空的词语。
例:星群密布
( ) ( ) ( )
2.复习词语。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纳凉 星群密布 静寂 半明半昧 摇摇欲坠 梦幻

五、总结仿写,拓展作业
1.仿写。在作者的笔下,繁星点点,胜似仙境, 美妙无比。本文之
所以有如此美妙的意境,是因为本文有对星空真实的描绘,也有作者
自己丰富 的联想,这种写法就叫作虚实结合。模仿课文的写法,按照
句式也写一段这样的话。
(多媒体出示句式)
我望着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仿佛看见___ _____________,我仿
佛听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觉得_ _____________________。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寻找虚写景物的句子。
(2)学生找出这些句子后进行赏析,并按要求写作。
(3)大组交流汇报自己所写的句子。
2.拓展。
(1)将自己看繁星的经历写成一段话。
(2)画一幅星空图,并写上几句话。

板书设计:
繁星


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这篇课文 主要内容是巴金描写三次看星星的经历,作者着重地描写了
第三次在海上看星星的过程,文章语言非常的 优美。多角度的写景,
在这一部分上,我觉得我处理的是理性有余,感性不足。这样的一种
美景 ,我认为只有把气氛用自己的语言渲染的到位,让学生充分地去
体验,让学生感受到散文的美。这样让学 生感受到散文语言的美,才
能达到这节课的最终目标与良好效果。

《口语交际一:我们与环境》
教材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要求学生认识到由于科技的 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水平
不断地提高,我们人类的生存环境却遭到了极大的人为破坏,我们人
类面临着极大的生存危机,从而弄明白什么是环境保护,为什么要进
行环境保护,以及该如何进行环境保 护。

学情分析:
经过这一单元四篇关于大自然的文章的学习,学生的环保意识 有了一
定的增强,这对进行以环保为主题的口语交际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
由于学生的语言表达 能力有限,让他们通过观察说出垃圾的来源应该
说问题不大,但要让他们说清楚如何处理垃圾却并不容易 ,因此结合
学生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能力较强的特点,要引导他们图文结合,
使学生在形象的 生活环境中认识周围事物,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
生在情境中实现说与听的共同发展。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教学建议:
四年级学 生在谈自己的想法时,由于收集的资料不多,可能会对自己
的生存环境受威胁这方面感受不够深刻。教师 应注意调动学生参与的
积极性,课前准备大量的有关环境污染的资料。另外,在课外调查实
践的 过程中,教师应教给学生搜集资料的途径,处理信息的方法,帮
他们扩大调查内容的范围,加深保护环境 的意识。 老师可以从学生
喜欢看电视, 玩电脑游戏入手, 利用现代设备教育引导学生看科教
片,教学生上网收集关于环境保护的相关资料,让学生获取信息,开
阔眼界,逐步喜欢阅读有关环境保 护方面的知识,激发他们关注周围
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它正在遭到各种污染,环境污染已威胁
到人类的生存。
2.讨论怎样保护环境。
3.懂得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过程与方法】
参与活动,讨论、发表对环境问题及保护环境的见解;耐心听别人的
发言,简明扼要地说,通过多方评价规范口头语言表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指导学生在情境中讨论交流时的条理性、应对性和合作性。
2.懂得环境对人类的重要作用,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难点:
1.尊重、理解对方,学会倾听。培养调查、访问、查找资料的能力,
探究能力。
2.能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保护环境,不做污染环境的事,养成自觉保
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美丽的环境录像和被破坏的环境视频。
学生:调查家乡的环境现状,查找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各组把要展示的标语版、手抄报、建议书等张贴在黑板上,进行
展示。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2.同学们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去了解我们生活 的环境。大家都了解到
了什么呢?现在我们就来交流一下。看到我们生活的环境,你们有什
么感 想呢?让我们首先进行一次展示会,把所有的收获与大家一起分
享,好吗?

二、小组交流
1.小组成员就同一主题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
2.小组成员整理本组成员收集的材料。
3.推举代表,小组成员就本组的调查主题准备进行全班交流。

三、全班展示
1.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1)以“我们与环境”为主题,结合本组的展示台内容先进行充分讲
解。
(2)把事情的过程说清楚,把了解到的情况说具体。
(3)讲的时候要有感情,把本组对环境保护的看法讲出来,使听的人
了解情况并受到感染。
(4)其他同学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听众,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不随
意打断别人的发言。
(5)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可在同学发言完毕后做补充。
(6)各组代表发言后,其他小组可提问。
2.教师引导学生全班交流,各小组派代表交流。 (提醒:与其他组一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样的不重复说)
(1)小组轮流展示。(鼓励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个性化的展示,如采用文
字、图片、实物或表演等形式 )
(2)小组之间互相观摩,“代言人”要向其他小组做集中介绍。
(3)每位同学都要认 真倾听其他小组的发言、展示,感受、了解我们
身边的环境,并准备对每个小组的展示情况进行评价或提 出问题。
3.多方评价,深化主题。通过各组同学评议:本次交流展示活动中
哪个小组表现比 较出色?(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1)学生评价:你认为这节课谁的表现最佳?为什么?
(2)教师评价:总结本节课中学生突出的优点,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
进意见。

四、总结、引导讨论
1.引导讨论:面对家乡的环境状况,我们小学生能做些什么呢?
2.评出合理化的建议。

五、交际范例
用一诺: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可 以这样做,用水后及时关紧水龙头;
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尽量多走楼梯,少乘电梯,健康又环保;
垃圾分类回收。

六、延伸拓展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希望同学们真正行动起来,争做一名环保小卫 士。并把今天我们交流
的情况讲给父母听,看看他们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如果整堂课只是在说, 那么它的效果也就随下课铃声一起结束了;如
果过分重视知识的传授,那就违背了口语交际活动实践性的 特点。因
此在教学本课内容时,我尝试将知识的传授贯穿于学生的实践活动
中,重在启发学生在 互动中学习与反思,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
借鉴别人的经验,摸索接受一定的方法技巧。本堂课上, 我不仅营造
了一个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感兴趣、又能让学生大胆把自己收集到的
材料介绍给大家 的语言环境,而且让学生在轻松的交流氛围中懂得保
护环境人人有责,培养了良好的听说能力和语言表达 习惯。
《习作一:推荐一个好地方》
教材分析:
这次习作的要求是 推荐一个好地方。要达到使别人读了文章也对这个
地方感兴趣,关键是要抓住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来写。 这次习作贴近
学生的实际,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已初步接 触了写景的习作训练,写作水平已有一定的基
础。但有一部分学生还没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再加上对习 作的畏惧
心理导致他们在习作时经常错字连篇,语句不通,标点符号乱打,内
容空洞,不能按照 一定的顺序将自己观察到的内容写清楚。因此,写
好写景作文的难度还较大。

教学建议:
推荐一个好地方,重点就是介绍出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使别人听了
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积累习作素材。
2.养成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并能与他人交换修改。
【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法、示范法、谈话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写喜欢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事物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有重点地把景物写具体。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难点:启发学生介绍更多的风景优美的地方,并写出这个地方的美。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自己喜欢的地方的图片或游玩的照片,以及描写景色的好词、
好句、古诗词。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些地方?那里的景色怎么样?
2.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畅谈那些好地方。(板书习作主题)
3.老师也是个喜欢旅游的 人,还喜欢在旅游的时候拍一些美美的照
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去这些风景优美的地方旅游,旁边总 会有
一位导游,给我们做详细的景点介绍。他们侃侃而谈,游客朋友们都
要围着听他们的讲解, 你们羡慕吗?
4.我刚从大队辅导员那里得到一个好消息,因红领巾广播站拓展业
务需要, 现面向全校学生招聘五名小导游。瞧,我还把面试内容带过
来了:能具体清楚地介绍去过的风景优美的地 方,或是想去的地方。
同学们,我们在介绍的时候,光说那里真美呀,别人知道有多美吗,
能打 动别人吗?我们在介绍的时候应如何介绍呢?(好方法,用上好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 册教案
词佳句)

二、分享预习效果
课前已经让同学们搜集描写风景的好词、佳句,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吧。

三、互动合作,调动感知
1.老师引导学生回忆,做好介绍的准备,同桌之间练习介绍风景优
美的地方,或是介绍在景点拍的照片。如果你也正好也去过那个地方,
可以适当补充,师相机指 导。
2.学生到讲台前来介绍,告诉他取胜的法宝。(语言生动,内容尽可
能具体,能打动别 人,使听的人也想去)
3.对听的同学提出要求,作为参赛选手和评委的我们我们该怎样做
呢 ?(认真听)出示听众要求(安静听、认真听),听完可提问题或给出
合理建议。
4.学生介绍,其他人补充、点评,师指导点评。

四、点拨思路,指导写作 < br>1.既然大家都想当导游,那我们就把自己的介绍写下来吧!一起来
比一比,读一读,看谁能当上 “最佳小作家”好吗。
2.读作文要求,审题。
3.怎样写,范文引路。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4.写作方法。 5.如何让语言优美,让语言亮起来。(美文欣赏)
6.总结:在介绍景物的时候把看到的景物颜色、 样子写出来了,而
且在介绍的过程中用上了好词好句,还用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再加上自 己的联想和想象,这样就写清楚、写生动了。用眼睛仔细看,
用耳朵注意听,用鼻子好好闻,用手去触摸 ,用心灵去感受。

五、自主展示,感受评价
1.写好后,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在小组内交流,把你写的读给小伙伴
听听, 看看你写得怎么样,让他们评价、补充。 (人人发言,互评
互议,师指导)
2.小组共评共议,评选优秀习作。
3.各小组长展示优秀作品,让全班学生受到新的启发,获得美的感
受。 (其他小组可以发表不同的看法,评一评)

六、佳作引航
美丽的竹林
外公家的小屋旁边有一片竹林。那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好地方。
春天的竹林里绚丽多彩。仔细看 ,鲜绿、深绿、黄绿、灰绿连接着交
错着,绿到小屋,绿到天边,绿到山脚外面去。一根根春笋破土而出 ,
拔地而起,仿佛在和我们比谁长得高呢。
夏天的竹林,绿中带黄。我们一热就钻到里面去玩 ,竹林茂密,太阳
晒也晒不透,这里凉爽极了。竹林就像一幅立体的画,就是我们的乐

< br>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园。还有一条清清的小溪从竹林中流过,更是把竹林点染得多姿多彩。
秋天,竹林与周围的树 映衬在一起,竹子是绿色的,周围还有很多树
的颜色:青绿的是松杉,朱紫的是山杏,火红的是枫树,金 黄的是银
杏。远远望去像给竹林镶了一道花边。
冬天的竹林好似披着一件外衣,和周围的树在一起犹如一座宫殿!
点评:这篇作文推荐的好地 方是美丽的竹林,分别抓住春、夏、秋、
冬四季的特点来写出竹林的美丽。其中春、夏写得最详细,做到 了详
略得当。习作语言生动,描写细致,善于想象,巧用比喻、拟人等手
法,写出了竹林独特的 美感。

七、教师总结,巩固延伸
同学们真棒,短短的一节课时间使掌握了这么多的写作本领, 老师
相信你们一定能将我们的家乡以及我们伟大祖国的风景名胜完美地
展现在读者面前!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常规的教学中,我确实忽略了课 前的预习与搜集资料在教学中的作
用.总不想增加孩子的负担。但作为老师,我应该让孩子课前口头上< br>向家长了解一些有关自己去过的地方的资料。那样的话,至少会有多
数同学能在课堂上对老师的提 问做到胸有成竹,对课堂产生浓厚的兴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趣,对整节课来说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让课堂充满生机,
让孩子在课堂上有感而发!

《语文园地一》
教材分析: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 用”“书写提示”和“日
积月累”四个板块。“交流平台”抓住这组课文的共同特点,引导学
生 发现在读书时要进入文字所描述的意境,掌握如何读书的方法。“词
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部分,一部分是 感悟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并在头脑
中形成画面;另一部分是让学生学会用表示时间的词描述事物的特
征。“书写提示”是让学生认真对待每次写字,在书写时要写好每一
个字以及注意字、标点符号的间距 。“日积月累”意在让学生积累古
诗,背诵古诗,了解古诗的意思。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孩子的思维发展水平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过程,但“词
句段运用”这一板块的内 容还需要老师进一步点拨,让他们知道该如
何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利用创设情境的方法让学生在饶有兴趣 地玩的
过程当中温故而知新,给孩子以自信心,让孩子有成功感,变被动学
习为主动学习。

教学建议: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1.运用“读中悟”的方法引导学生边读边在头脑中勾勒文本描绘的
画面。
2.引导学生发现词语的特点,进一步体验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和发
现的乐趣,积累词语。
3.运用“读中赏”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古诗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如何读文章的方法。
2.积累8个描写场景的成语和5个表示时间的词语。
3.养成提笔就练字的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
运用创设情境、讨论的方式感知如何在读文章时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学会发现语文知识的规律,并且联系生活创造性地学语文、用
语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写字的好习惯;积累词语;背诵古诗《鹿柴》。
难点:学习如何读文章的方法。初步理解古诗《鹿柴》,引导学生知
道古诗所描绘的景色。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教学准备:
教师: 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 搜集王维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导入:作者用文字表达思想感情,而我 们读者要了解这种感情就
必须看到超越平面文字的画面,学了本组课文,你在阅读方法上有什
么 新的发现或收获?先一起来看看几名学生的发现吧。
2.生自由读“交流平台”中的人物对话。
3.指名分角色读人物对话并说一说他们在对话中谈的内容。
4.联系课文,举例说一说自己读书时想象到的画面。
5.交流课外书中自己发现的一些句子,进行简单的欣赏。
6小结:读文章时不仅要想象画面,还要“听”声音,“闻”味道。

二、词句段运用
(一)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和同学交流。
1.读正确:
(1)自由读一读这些成语,把字音读正确。
(2)指名读,正音。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2.解词意:(1)你知道哪些词语的意思?说给同学们听一听。
(2)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可以提出来向同学请教,也可以借助成语词
典加以理解。
(3)选用其中的几个成语说一说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二)选一个事物,用上一两个加点的词语描述它,再写下来。
1.自读带点的词语,要求读正确。
2.你发现这些词有什么特点?
3.小组交流:任选一两个词语描述事物。
4.把交流的内容写下来再大声地读出来。

三、书写提示
1.出示文中的一段话让学生回想这是哪篇文章里的句子。
2.指名读——同桌读——齐读。
3.读旁批的三个句子,让学生明白如何把这段话写好。
4.在写字本上书写。
5.评比。

四、日积月累
1.导入。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由此可见积累的重要性。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 素有“诗佛”之称的大诗人王维写的《鹿柴》。
2.生借助拼音将古诗读通顺,并尝试着读出节奏。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3.针对学生不理解的,老师可作适当补充性讲解。
(1)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诗意:空寂的山谷中看不见人影,却能听到人讲话的声音。
(2)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诗意:落日的余晖反射入幽暗的深林,斑斑驳驳的树影映在青苔上。
总结:诗人以一种特有 的感觉,描绘了静寂幽暗的空山深林傍晚的景
色。这是一种有声的静寂,有光的幽暗,是诗人细致观察, 潜心体会
的结果。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5.引导学生课外找一些王维的诗来读一读。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 词句段运用
书写提示 日积月累

教学反思:
从 读到赏,再到拓展延伸,本节课的教学遵从了教学应循序渐进的理
念,结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将课内的知 识向课外拓展延伸,让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充分被调动起来,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发
挥得淋漓尽致,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这堂课不仅使学生了解了该
如何去想象,而且使学生感受到了 祖国山河的魅力。学生在感知、体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验,思索,理解的同时,也体验到学习和生活的乐趣。

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教材分析:
这个童话故事,首发表在1853年的《 丹麦历书》上。一个成熟了的
豆荚裂开了,里面的五个豆粒飞到广大的世界里去,各奔前程,它们
对各自的经历都很满意。但是那粒飞进窗子下面青苔裂缝里的豆粒的
经历,却是最值得称赞的,因为它 发芽、开花,给窗子边躺着的生病
的女孩带来了愉快和生机。

学情分析: 学生对安徒生的童话非常喜爱,也读过很多他的童话故事,对本课的
学习和体会人物的情感有很好的 帮助。

教学建议:
1.课前可要求学生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初步了解学生对
安徒生的童话。
2.引导学生品味课文,培养学生读中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时的生字、词语。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2.边读课文,边从不同角度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3.感受小豌豆在长叶、爬藤、开花的过程中给生病的小姑娘带来的
无限愉快和生机。
【过程与方法】
1.理解文章内容,准确把握五粒豆的语言,内心活动。
2.分角色朗读,体会童话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品读课文中,学习梳理问题,解决问题。

难点:理解和体会最后一粒豆的发芽、开花,给窗子边躺着的生病的
小女孩带来了愉快和生机。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安徒生童话读本、图片、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查阅安徒生童话及相关信息。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培养学生在学习课文中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难点:培养学生在学习课文中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初读文章,认识字词
1.了解安徒生写这篇童话时的一个小故事。
2.自由读文,读通句子。
3.检查初读情况。

二、再读文章,整体感知
1.再读课文,思考: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中都发生了什么事?
2.读后小组交流:你了解了些什么?有什么感受?
3.全班交流:
(1)你体会到了什么?
(2)提出疑难问题。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三、默读课文,积极思考
1.提出问题,列出问题清单,准备小组交流。
2.老师提示提出问题的方法。
发问的词有:谁 什么 怎么样
发问的地方可以是:对课题、对主要人物、对主要事件、对结果、或
者对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3.小组交流各自提出的问题,并对能解决的问题讨论解决,对自己
足够满意的答案提出来大家 讨论。
4.展示各小组问题,梳理出问题清单。对照课后的问题清单,说说
你有什么发现。
5.讨论解决:小豆子像“一个囚犯”,却长得很好,为什么?
一株豌豆苗为为什么称为“一个小花园”?
哪一粒豌豆最了不起?

四、总结本课学习方法
1.提出问题,读中思考,梳理相关内容,找到答案。
2.课后再读童话,体会人物的情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为什么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2.学习阅读中梳理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为什么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
难点:学习阅读中梳理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五粒豆的不同经历,提出了要解决的
问题并作了初步的探讨。这 节课来品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感情。

二、角色体验,品读感悟
1.创设情境,练习对话。
(1)这个童话故事中有哪些人物?他们说了一些什么呢?默读课文,
将对话用不同的符号标记出来。
(2)自主练习朗读各位童话人物的“台词”,体会他们的内心活动。
(3)小组分角色朗读。 2.合作表演,集体交流
(1)师演生病孩子的妈妈,师生合作朗读对话。
(2)推选小演员,带上头饰,合作“配音”朗读表演。

三、探讨解决问题
1.理解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为什么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呢?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找出童话中相关内容,品读体会。
点拔:豌豆苗的成长让小女孩感受到勃勃生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心情也开朗起 来。这样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
2.说小豆子像“一个囚犯”是什么样子的?
像“一个小花园”又是什么样子?前后描写是否矛盾?为什么 ?
点拔:说小豆子像“一个囚 犯”是因为青苔缝隙小,不能动弹,被裹
得严实;说像“一个小花园”是因为小女孩每天躺在病床上只能 看到
豌豆苗,现在豌豆苗要开花了,小女孩就拥有一个一粒豌豆形成的花
园。
3.体会小豆子的发芽、开花,给窗子里躺着的生病小女孩带来了愉
快和生机。

四、放飞想象,延伸拓展
1.假如你是豆荚里的一粒豆,你会说些什么?你会怎么做?
2.小豆子们这么可爱,你一定有很多话对他们说,先说一说。
3.把你说的写下来。

板书设计: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对童话的喜爱,引导在读中质疑 ,在读中体
会,在读中品味。并根据学 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寻找重点段落,领悟童
话的内涵。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自主学习效果很好。

6《蝙蝠和雷达》
【教学要求】:
1. 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 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懂得课文中总起句的作
用,学习先提出问题再逐步解决问题的写作方法。
3. 了解 飞机夜间能够安全飞行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
示。引导学生平时注意观察事物,并从中也得到启示。 激发学生从小
爱科学的兴趣。
4.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1.弄清人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才能够让飞机也在夜
里安全飞行的。
2.练习归纳段落大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弄清蝙蝠夜间飞行和飞机夜航之间的联系。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分两步出现)
1.介绍蝙蝠(播放有关蝙蝠的多媒体资料)
2.简介雷达(播放有关雷达的多媒体资料)
3.引导学生思考课题:蝙蝠是一种夜间飞行的哺乳动物,雷达
却是一种现代化的推测装 置,它们是不是同一类事物呢?(不是)课题
用一个“和”字把蝙蝠和雷达两种不同的事物联系在一块儿 了,为什
么会联系在一块呢?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让我们通过今
天的学习来弄清楚 这个问题。
二、检查自学生字词情况。
1.多媒体播放生字词,检查学生读音情 况,指导学生分析字形
结构,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联系课文上下文理解词义,有困难
的可 查字典。
2. 讨论记字方法。
例:钟、辟、超,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
碍、塞、摹,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
3.用形近字组词的方法来做巩固练习。(多媒体播放)
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竖( )即( )得( )起( )
坚( )既( )碍( )超( )
塞( )摹( )辟( )彰(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赛( )暮( )避( )障( )
(三)理解词语。
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例:横七竖八——形容纵横杂乱。联系上下文,横七竖八本
课指科学家在做试验的房间里拉的绳子很多。
3.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巩固练习。
敏锐:感觉灵敏,眼光尖锐。本课指眼光尖锐。
摹仿: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本课指科学家根据蝙蝠探
路的原理发明了雷达。
反复:①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复。②颠过来倒过去。③重复
的情况。
找出课文中带有 “反复”的句子读一读。“科学家经过反复
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看一看应选哪 种解释?

证明:①用可靠的材料来表明或断定人或事物的真实性。
②证明书和证明信。
同样从文中找出带有“证明”的句子,读一读,看看选哪种
解释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
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应选①。
(四)造句练习。
根据“证明”、“反复”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造两个句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子。
例:
反复——经过反复思考和计算,小明终于做出了这道题。
证明——看到蚂蚁搬家,小明说要下雨了,果然,一会儿
豆大的雨点落了下来,证明小明说得对。
(五)自由读课文。要求流畅、读准字音。
(六)作业。
1.写生字新词,造句。
2.熟读课文,并联系课文内容思考课后作业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同学们,现在让我们玩一个小小的游戏。
(请一位同学到讲台上来,然后用毛巾蒙住他的眼睛。)
现在,请这位同学走回自己的座位, (学生走)同学们,为
什么他会撞到桌椅呢?(生答)是的,同学们都很聪明,是因为这位
同学 被蒙住了眼睛。既然眼睛那么重要,那么现在请大家想想,如果
我们没有了眼睛,走路的时候怎么才可以 避开障碍物呢?好,现在让
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蝙蝠与雷达》。
二、讲读课文。
(一)指名读第1、2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
1.“第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自然段描述一架飞机在夜航。)
2.“夜航”,同学们刚刚提到了这个词语,那为什么飞机能在
黑夜中安全飞行?
书本中有这样的话吗?它是怎么解释的?现在请大家认
真阅读,然后找出答案。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
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3.在这句话中,哪个词语是重点词语呢?
(“启示”,多媒体播放)
4.那么第1、2自然段写了什么呢?哪位同学来总结一下。
(飞机夜航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二)那么同学们现在觉得课文接下来的会怎么写呢?谁来回答
老师这个问题呢?
(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人们是怎样从蝙蝠身
上得到启示的?)
1.下面默 读课文:想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科学家探索蝙蝠夜
间飞行的奥秘?然后4人一小组进行讨论。
(课文第四至第6自然段写了这个内容)
2.下面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朗读3自然段。其他同学带着问题思
考:这一自然段写的什么内容?
(蝙蝠高超的飞行本领,引起了科学家的思考。)
3.从哪儿看出蝙蝠的飞 行本领高超?划出有关句子,说说你的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理解。
(夜间飞行能捕捉极小的飞虫,从来不跟什么东西相撞,
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也能灵巧地避开。)
请同学们朗读有关句子,想象蝙蝠夜行的高超本领。
4.这些引起了科学家怎样的思考?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想想蝙蝠的眼睛是不是非常敏锐,
在漆黑的夜里能看清楚所有的东西?……
5.看书上是怎么说的?请大家齐声朗读,读出疑问的语气。
6.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科学家们做了三次试验,每次试验的
目的是什么?用了什么方法?结果怎样?
(让同学们4人一小组一起讨论学习第四、五两个自然段。
事先每组发一张表,讨论后集体填表。)
第一次试验:
目的:蝙蝠夜行探路是否靠眼睛。
方法: 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
许多铃铛。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
结果:铃铛一个也没响。
证明:蝙蝠夜行探路与眼睛无关。
第二次试验:
目的:蝙蝠夜行探路是否靠耳朵。
方法:把蝙蝠的耳朵塞上,让它在屋里飞。
结果:蝙蝠就像没头苍绳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 上的铃铛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响个不停。
证明:蝙蝠夜行探路与耳朵有关。
第三次试验:
目的:蝙蝠夜行探路是否靠嘴。
方法: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里飞。
结果:同试验二。
证明:蝙蝠夜行探路与嘴有关。
7.汇报填表情况。
8.科学家在这三次不同的试验中证明了什么?
(齐读: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
起来探路的。)
9.“蝙蝠 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来探路
的。”(多媒体播放)这个结论与书上的有什么不同? 哪一个更科学?
同学们联系两次试验去思考一下。
(丢掉“配合”不科学,因为第 二次和第三次两次试验,
分别塞住耳朵,封住嘴,也就是说单独将嘴或耳朵露在外面,但蝙蝠
都 失去了暗中探路的本领,这说明探路时靠的是这两样器官同时发挥
作用,所以课文上用上“配合”是科学 的。)
(三)指导朗读第4、5自然段。

第三课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蝙蝠夜行探路靠的是嘴
耳配合,那么蝙蝠到底口耳是怎样配合的呢?这 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
课文。
(二)讲读课文。
1.指名读第6自然段,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蝙蝠是怎样口耳
配合起来夜行探路的。
(先同桌互相讨论,再举手回答问题。)
学生说时,老师要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
2.下面哪位同学可以用自己的话说说蝙蝠是怎样捕捉小飞虫
的?或蝙蝠是怎样避开极细的电线的?
3.那么你从哪些词中可以看出科学家揭示出蝙蝠夜行的秘密
是要付出艰苦的努力的?
请同学们细细地体会“反复研究”一词。“反复研究”就
是:一遍又一遍地研究。
4.你们能想象出科学家是怎样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研究的吗?
5.教师小结:任 何一项科学成果,都是来之不易的,都是科学
家们反复研究,经过无数次失败,无数次地总结经验教训。 无数次地
再试验才得来的,只有不怕困难,勇于探索,敢于攀登的人才能够摘
下科学王冠上的一 颗颗闪闪发光的宝珠。
6.老师读第6自然段第一句: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
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全体同学齐读后三句:它一边飞,一边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 册全册教案
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
蝙蝠的耳朵却 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
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 的方向。
7.科学家反复研究,揭开了蝙蝠夜行探路的秘密。科学家从这
个秘密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4人一组讨论,试着画出示意图。指三或四个组的代表在
黑板上板演并加以说明。)
8.看第6自然段,蝙蝠是怎么探路的?与飞机比较,然后画出
示意图。
9.完成课后思考练习2。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飞机上的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嘴。雷达发出的无线
电波就像是蝙蝠的超声波。
②、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耳朵。)
10.下面老师请一位同学说说飞机夜间安全飞行是从蝙蝠身上
得到的启示。为什么?
(雷达探路的道理是从蝙蝠夜行探路的道理得来的,所以说
飞机夜间安全飞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 )
11.指导朗读第7自然段。
(三)指导分段,练习归纳段落大意。
1.指导分段:
仔细看每个自然段,想一想,哪几个自然段说的是一个具体< /p>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的意思?(小组讨论)全文可分为三大段
第一段:第1、第2自然段;
第二段:第3至第6自然段;
第三段:第7自然段。
2.指导归纳第二段段意,完成思考练习3。
把课文分成三段,在下面的内容中选择第二段的段意,用
“√”表示。
(1)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
(2)科学家通过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
(3)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
的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选择(3),因为(3)准确、全面、正确。)
3.总结全文,揭示中心。
学习了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许多科学技术都是从生物身上得到启示而发明创造出来
的。)
4.你知道人们从生物身上得到启示,还发明创造过什么?
5.激发兴趣。
同学们,希望你们从更多的生物中,得到更多的启示,有更
多的发明创造,希望你们像一只只雄鹰展翅飞 翔在科学的蓝天上,未
来的科学家就在我们中间。
6. 带着情感齐读全文。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7《呼风唤雨的世纪》
教材分析:
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100年间的科学技术发
展 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
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 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学情分析:
本文虽是一篇科技说明文,却生动形象、 文辞斐然。排比、引用等修
辞手法的运用令文章增色;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使课文深入浅
出,具体可感。教学本课应指导学生体会它们的妙处,并学着运用于
今后的习作。

教学建议:
本文中心突出,语言通俗易懂,完全可以多给学生一些阅读和想象的
空间 ,教师就势从旁指导即可。教师还可以设计一系列问题,以此为
纲,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 .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分类,再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全册教案
的问题。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过程与方法】
借助工具书理解课题,初读课文后,让学生就文中不理解的词句相互
质疑、解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
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利用幻灯片展示反映不同时代人民生活水平的图片)生活的巨大变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 册全册教案
化是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结果,今天我们来学习《呼风唤雨的世纪》,
感受20世 纪100年间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3.全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细读课文,体会表达方法
1.读第1、2自然段。
(1)联系上下文理解“呼风唤雨”。
①这个词让你想到谁?(有法术的神仙)
②文中谁“呼风唤雨”?靠的是法术吗?
③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呼风唤雨”的理解。
(人类利用科学手段能够有条件地支配自然,不再像从前那样受到自
然条件的严格限制) (2)“发明”与“发现”有什么区别?(“发明”是指创造出新的事物
或方法。“发现”则是指人 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经过研究探索,看
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
2.重点指导第3、4自然段。(1)指出你读后不理解的地方。
①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
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a.“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让你 想到了谁?他们的哪些
本事能反映出这三个词语的意思?
b.“愿望”是什么意思?(希望将来能达到某种目的的想法)
c.这些愿望在20世纪还算是人类的愿望吗?用生活实例来回答。
(卫星可看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飞机可以在云中穿梭,宇宙飞船可
以到宇宙中遨游……)
②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来形容。
a.这句诗出自哪儿?是什么意思?
b.用在这里想说明什么?(说明了现代科技发展的成就之大,范围之
广)
3.交流资料,丰富知识,加深认识。
(1)从文中找出具体体现科技发展成就巨大的内容。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
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 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
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 紧密的
“地球村”……)
(2)你还能举出哪些能反映科技成就的例子?
4.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谈谈你明白了什么。
(科学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

板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教学反思:
教学时,我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对话氛围,像这样的科普性文章,单
单介 绍一些常识是不够的。为了让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语言的实
践运用、品读、想象与表达,也为了让语 文课堂教学真实与扎实,我
不但抓住文中重点句,还设计了一些说话训练。在一节课即将结束之
前,我引发学生生成新的兴奋点——“你有什么样的奇思妙想”,学
生的思维再一次得到激活,他们在自 由交流中激发起热爱科学的情感
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本课时学生的收获颇多。


8* 蝴蝶的家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言辞优美的散文,以问题为线索, 思考蝴蝶的家有哪里,以
雨天蝴蝶躲藏在哪里贯穿全文,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幼小生灵的关爱
之 情。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所具有的善于思考,长于观察的良好的科学
素养。

学情分析:
课文篇幅比较短小,线索明晰,语言优美,学生比较喜爱。学生在本
单元 前几课的学习中已经尝试着养成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思考的阅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 教案
读习惯,对本课的学习十分有利。

教学建议:
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词语。
2.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再试着把问题分类,选出值得思考的
问题并解决。
3.归纳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弱小动物的关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多种形式理解重点词语。
2.读与品词相结合,读与想象相结 合,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
在读中加深对词句和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读中升华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对蝴蝶的怜惜,激发学生关爱弱小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作者对弱小动物的关爱之情。
难点:学习中尝试着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思考的阅读方法。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词语。
2.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再试着把问题分类,选出值得思考的
问题并解决。
3.归纳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弱小动物的关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归纳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弱小动物的关爱之情。
难点:落实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思考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每个人都渴望拥有一个幸福的家,那你能说说家是什么吗?学生自由
发 言。(家是温馨的港湾,让我们的心暖和,家是遮风挡雨的港湾,
让我们休息停靠……)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教师引入:(出示课件)同学们看,花丛中、 阳光下,小动物们在自由
自在地翩翩起舞。突然,天空中电闪雷鸣下起了大雨,青鸟、麻雀都
回 家躲避起来了,小蝴蝶躲到哪里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
起去探寻蝴蝶的家。

二、自读课文,认读生词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把生字词勾画出来多
读几遍。
2.刚才同学们读课文都很认真,我们先来检查一下生词。
出示第一组词语:吼叫、震撼、喧嚷、雨幕、黑压压、水淋淋。
指名读。齐读。这些词中你有不理解的吗?
3.出示第二组词语:轻盈、素洁、沾污、柔弱。
谁想读读这几个词?
这几个词语都是描写谁的?(蝴蝶)
你有不理解的词吗?
读了这几个描写蝴蝶的词语,你有什么感受?
4.同学们还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学生自由提出解答。(也未可知、翻转不定、家雀儿)
5.指名读课文。

三、再读文章,提出问题
1.交流所提出的问题是什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2.梳理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下节课学习。
3.整理问题,每小组保留三个问题。

四、带着问题,初读课文
1.理 解了词语,我们对课文的理解会有所提高,下面让我们带着自
己的问题,来读一读1、2自然段。
2.请同学们谈谈你刚才提的问题解决了没有。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中所描述 的内容有强烈的对比效
果:雨很大,而蝴蝶却很弱。这让作者为蝴蝶捏了一把汗,产生了着
急的 情绪。就让我们下节课接着去探索蝴蝶的家。

板书设计:
蝴蝶的家
我的问题: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
作者为什么特别在意这个问题?
它们的家为什么是美丽香甜的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品读课文,依据问题,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弱小动物的关爱之
情。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教学重难点:
重点;归纳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弱小动物的关爱之情。
难点:落实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思考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蝴蝶的家》。紧扣上节我们提出的问题读中
解决问题。

二、品读感悟,理解课文
1.刚才我们初读了课文,你感受到作者的心情了吗?是什么心情?
(作者为蝴蝶着急、担心)你们呢?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能感受到作者
为蝴蝶着急、担心呢?请 同学们默读课文,用心体会,用笔画出有关
的语句,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2.学生汇报。 < br>(1)天气是怎么难为蝴蝶的?谁来读一读。找学生读第二句,(出示第
二句)此时作者心里在想 什么呢?谁能读出作者的这种心情。
是啊!此时,天低、云黑、电闪、雷鸣、风狂、雨骤,让人听着心 惊,
看着害怕。这真是难为蝴蝶呀?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然
后再齐读。
(2)还从哪儿可以看出作者为蝴蝶着急、担心?
预设:①想到这里,我简直没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着急。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从“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看出作者为蝴蝶着急、担心。
②教师引导学生:为什么从这看出为蝴蝶着急、担心?作者当时在想
什么?
③作者刚 才想到了什么?(它们的身体是那样轻盈……)由作者想到
的你想到了什么?让我们读出蝴蝶的美丽与柔 弱。
是啊!这样轻盈、素洁、柔弱的蝴蝶怎么能不惹人喜爱?怎么禁得起
这猛烈的风雨呢?
④如果再想下去,作者会想到什么?这样美丽柔弱的蝴蝶要经受这样
的打击,想到这里,这简直 没法再想下去了。
此时作者是什么样的心情?谁能通过你的读让我们感受到作者此时
的心情。
(3)“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我真为蝴蝶着急了”。这句话在文中
两次出现,“我”因为什 么为蝴蝶着急了?(作者找了多次都没有找
到蝴蝶,所以更着急了。)
①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为蝴蝶找家时的着急心情,勾一勾、读一读。
②通过对读的方式来理解课文。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作者真为蝴
蝶着急了。
③一次次猜想,又一次次否定,作者一次次为蝴蝶找家,希望的是什
么?
(4)还从哪可以看出作者为蝴蝶着急、担心?
(5)让我们来读一读小女孩的话。
(出示第五自然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①小女孩是怎样看待蝴蝶有没有家这个问题的?(三个“一定”)
②小女孩连续说了三个“一定”,你们想一想,小女孩在说这些话时
心里在想什么?
③在这篇文章里,这仅仅是小女孩的心声吗?你能从小女孩的话中体
会出作者哪种美好的愿望?
小结:让我们再读小女孩的话,通过小女孩的话把作者的美好愿望表
达出来。

三、课外拓展
同学们,你们认为蝴蝶有家吗?这个美丽而香甜的家会在哪里呢?张
开你想象的翅膀,说一说。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堂在读准读通 课文的基础上,我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品读
中思考并解决问题。学生已能够运用这种方法学习课文 ,逐步养成思
考的良好习惯。

习作二:小小“动物园”
教材分析: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这次的习作是让同学抓住家里的每个人的特点 ,看看他们和哪种动物
比较像,有什么地方像。生活在这个“动物园”里每天的感觉是什么
样的 ,以此来感受家中的亲情。

学情分析:
学生对朝夕相处的家人是非常熟悉的, 但家里的每个人都有什么特
点?他们和哪种动物比较像?这还需要他们好好地想一想。本次写作
指导将以此为突破口,引导学生从平常的物件、话语中去感受亲人的
爱和精神世界。

教学建议:
组织学生讨论重点写好哪些部分,怎样突出人物的品质等,互相启发。
在 心里想好写作提纲,小组内交流体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体验、感受生活,学会通过写作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2.引导学生通过写作感受家中的亲情,让学生们能够健康成长。
3.学会从日常生活中,搜集整理写作素材,挖掘有价值的典型材料。
【过程与方法】
创设交流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写作水平。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家中的亲情,让学生们能够健康成长。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真观察家人的神态、动作、语言,写出真情实感。
难点:发现并理解生活中亲人的爱,写出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自己的习作。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写自己的家人。
2.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想想自己的家人和哪种动物比较像?什么地方像?
难点:真实感受该怎样去表达。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住着一个小动物,每个小动物也都有不
同 的个性,它们能反映出你的生活态度、处事原则和人生追求。今天
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你的家人最像哪种小 动物吧。

二、明确要求,选择内容
1.明确习作要求。
(1)学生自读教材中的内容,了解习作的内容和要求。
(2)小组交流,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明确要求。
(4)总结与板书。内容:我的一家人
要求:给家里的每个人都写上一段。写完以后,读给爸 爸妈妈听,请
他们提提意见,再认真改一改。
2.交流素材,确定内容。
(1)交 流家人和哪种动物比较像?有什么地方像?每天生活在这个
“动物园”里,你感觉怎么样?和组内的同学 说一说。
(2)全班交流。交流过程中,学生互相启发,确定写的内容。(如果多
数学生说的 内容相似,教师要加以引导)

三、整理思路,点拨写法
1.整理思路,拟写提纲。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1) 你想怎样写,在脑海中列出一个框架,打算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最后写什么,和同桌说一说。
(2)然后全班交流,互相启发,取长补短。
(3)学生自己试着拟写提纲。教师巡视指导。 (强调:不要统一学生的
思路,教师要鼓励有新意的想法)
2.重点指导,点拨写法。
(1)怎样才能写出家人的特点?
(2)指学生回答。在交流中明确:要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等
进行描写。
(3)要通过描述发生在人物身上的具体、生动的事情,来突出他们的
个性与特点。

四、个性表达,下笔成文
1.学生动笔写作,教师巡视,提醒学生给自己的习作起个新颖的名
字。
2.教师巡视中做个别指导或疑难解答。

五、佳作引航
我的“动物园”之家
我家有一个“动物园”,我带你去看看吧。
走进“动物园”, 每天都会看到一头勤劳的“牛”,那就是我的妈妈。
有一次,我的妈妈刚上完夜班回来,一看6点多了, 她知道我和哥哥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今天考试,需要补充营养,于 是没来得及休息就做早饭。每当我们放
学回来洗了手坐在饭桌前,饭桌上面已经摆上了香喷喷的饭菜,让 我
感到好温暖。但有时妈妈发起“牛脾气”来,会让人喘不过气。有一
次数学考试,我因为粗心 算错了两道题,妈妈对我采取了“错一罚十”
的“政策”。结果我一着急,又做错了,就这样一遍又一遍 ,直到深
夜十一点,这时“瞌睡虫”又找上门来了,我只好求妈妈:“妈,明
天再做吧,我困了 。”没想到妈妈眼睛一瞪,严厉地说:“不行,今
天的事必须今天完成!”没办法,我只好坚持把罚的题 目做完。这就
是我的妈妈。
我家里还有一只特别温顺的“狗”,他每时每刻保护着我们的家, 早
出晚归,特别辛苦。他高大的身躯变得消瘦了,瘦得跟他喜欢吃的排
骨似的,他为我们这个家 牺牲了很多精力。他就是我的爸爸,就像一
条忠诚的狗一样守护着我这个幸福的家。
我呢,是 一只“小老虎”。妈妈做的好菜好饭,总是让我吃个饱,连
爸爸都得让着我。我不但贪吃,还贪睡。记得 有一次,闹钟已经响了
好几遍,我还懒得起床。妈妈硬把我拉起来,可我还想睡,当妈妈伸
手给 我拿衣服时,我又扑腾倒在被子上睡了。结果那天上学迟到了,
妈妈说我是正宗的“大懒虎”。
这就是我的普通而又幸福的“动物之家”。
点评:这篇习作分别抓住爸爸、妈妈、“我”的特 点写出了三种动物:
牛、狗、老虎。这样的描写让人觉得很有趣味。其中写妈妈最详细,
写妈妈 是勤劳的“牛”,又写了她的“牛脾气”。作者善于表达,突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 教案
出了一个幸福、温馨的三口之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习作要求进行互评互改、自评自改,使文章内容具体,
语句通顺。
2.引导学生掌握修改文章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习作要求进行互评互改、自评自改,使文章内容具体,语
句通顺。
难点:能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和动作写出家人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回顾要求,谈话导入
1.上节课我们进行了习作指导,同学们也已经完成了习作。下面我
们来回忆一下习作要求,根据习作要求,进一步完善习作。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习作要求。

二、互评互改,完善习作
1.集体评改,回顾方法。
(1)回顾修改习作的方法,全班交流。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2)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习作,放到投影仪上 ,全班同学针对习作提出
修改意见。(交流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方式去修
改 。还要注意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1)自读习作,没完成的接着写完整。
(2)读自己的习作,按照习作要求和修改方法修改自己的习作。
(3)教师巡视指导修改情况。
3.互评互改,完善习作。
(1)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更好的修改建议。
(2)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作重点,评价事例是否具体,表达情感是
否真挚。

三、再次交流,布置作业
1.指名读修改后的习作,引导学生交流改后的感受。
2.布置作业。
回家后,将习作读给爸爸妈妈听,请他们提提意见,再认真改一改。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打草稿是将对作文的个人理解以文字 的形式展现出来的。其实,教学
中打写草稿也可以以口头的形式交流,也就是口头作文,这样可以启迪思维,有据可依,也可充实和完善腹稿,教学实际中这一方法屡用


部编版四年级语 文上册全册教案
不尽,效果甚佳。在作文过程中,要分清详、略,运用学过的多种知
识:词、 句、段乃至篇,借鉴有益的地方,自己也应创造新颖的,杜
绝人云亦云。在作文课堂教学中我觉得以后要 给学生发挥的空间,更
多地让他们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看法,写出属于他们真正要表达的内
心的 东西。

语文园地二
教材分析: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识 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和“日
积月累”四个板块。“交流平台”是让学生阅读时养成一边读一边提< br>问题的好习惯。“识字加油站”意在让学生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并且在发现规律的同时积累词 语。“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部分,一
部分是让学生用成语说句子,另一部分是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设问句 。
“日积月累”是让学生学习、理解并积累关于质疑的名人名言,丰富
自己的语言库,提高认知 能力。

学情分析:
这次“交流平台”揭示了一边读一边提问的读书方法和习惯 ,这是精
读文章的重要方法。读文章时一定要潜下心来,仔细体会、揣摩文章
中的词语、句子以 及文章描写的细节,这样才有可能深入地理解文章,
并在语言表达方面有所收获。所以,教学要引导学生 交流这方面的读
书体会是非常重要的。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教学建议:
这次“日积月累”安排的是一些关于质疑的名句,闪耀着古人的智慧 ,
展现了他们对于成长、对于人生的一些积极向上的看法。在教学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反复朗 读的基础上背诵,还可以谈谈各自对这些名
句的理解,或联系生活中自己或他人的例子谈谈体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明白阅读时养成一边读一边提问题的好习惯。
2.启发学生的思维,感知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3.了解设问句。
4.熟读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认读积累,拓展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提问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感知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2.了解设问句;积累一些古代名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难点
阅读时养成一边读一边提问题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问”的古语。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轻声朗读文中的对话,想想自己从中有何发现。
2.指名朗读,说说自己的发现。
3.交流各自的发现。
4.扩展练习。
(1)谈谈自己怎样读书的实例。
(2)从自己的读书实例中总结读书方法。
(3)鼓励学生在今后的读书中不断总结读书方法。

二、识字加油站
1.自由读三组字:你发现了什么?(每组字都是形声字;用熟字加熟
字的方法识记新字)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2.小组合作交流,说说你记住了哪个字,是怎么记住的。
3.卡片认读——任意抽读——送信游戏——同桌互读。
4.任意选择喜欢的字进行扩词练习。

三、词句段运用
(一)读一读,体会每组句子在表达上的不同。
1.自读每组两个句子。
2.你发现每组的两个句子有那些特点?
3.学会运用恰当修辞手法写句子,使句子表达的更形象、具体。
(二)读下面的句子,注意问号的用法,再抄写下来。
1.自由朗读文中的三个句子。
2.想一想三句话中的问号都有什么不同的作用。
3.告诉学生这种自问自答的句式叫设问句。作用是引起读者的注意
和思考。
4.再翻阅学过的课文找找设问句。
5.想想你读过的课外读物中是否有这样句子,你在作文中用过设问
句吗?

四、日积月累
1.告诉学生,这些都是从古诗文中选取名句,每句话都包含着深刻
的道理。
2.学生逐句自读,要求读正音,读通顺。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3.读读自己能读懂的句子,提出不理解的。
4.师生释疑。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遇到疑难就向别人请教,学识就会渊博精深。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 ,明辨之,笃行之:要博学多才,就要对学
问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 切实地
力行。
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即便是聪明智慧的人,也是不学习
就 不会懂得,不求教就不会明白的。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
疑惑?
5.熟读、背诵。
6.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其他名言,鼓励学生平时积累。
7.把自己最喜欢的名言写在自己随时看到的地方,鼓励自己。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识字加油站”这一板块主要是引导学生发现汉字规律和 识字方法的
练习,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善于发现的习惯。我在教这部分内容时,
注重引导学生 亲历自主发现的过程,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
会,要学会等待,不以教师或优生的发现结果代替 全体学生的发现过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程,同时巧妙的引导和适时的总结,整堂课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
地调动起来。

9.古诗三首
教材分析:
《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风景诗。诗人选取 了从红日西
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字里行间充溢着诗
人热爱大自然的 美丽景色,热爱大好秋色的喜悦之情。
《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 的形
态变化。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
山,会有不同的印象, 是因为“身在此山中”。
《雪梅》这首诗写出了梅与雪的特点。前两句写梅雪争春,要诗人评
判,后两句是诗人对梅与雪的评语。

学情分析:
“诗歌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 吐衷肠。”古诗教学只有多读多悟才能
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受到感染,激发浓厚的情趣,体味诗中的意 境
和作者的情感。四年级的学生对于古诗的学习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积
累,所以要充分激发学生 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自主的学习过程中
获取最大限度的收获。

教学建议: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教学本课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鼓 励学生积极展开自主学
习,通过初读解字词,熟读知大意,品悟情感的思路推进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反复诵阅读古诗,体会诗的意境,了解诗
歌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学习本课可先引导学生解诗题,知作者,并通过设计悬念,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然后自读古诗,把握节奏,再通过自由交流理解诗意,
其间适时引导朗读,体会词语的用法 、诗的意境,在理解品读中感悟
诗人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
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难点:体会诗句中含有的哲理。

教学准备: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古筝曲《渔舟唱晚》。
学生:搜集三首诗的作者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诵古诗并背诵古诗。
3.通过在读中想象意境,描绘意境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
体会古诗的意境。
4.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难点: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画面引入新课
1.(多媒体播放《渔舟唱晚》古筝曲,欣赏“残阳照水图”和“新月东升图”)同学们看了这么美的画面,有什么想说的吗?用自己的话
说说画面的内容。(根据不同的 话进行点评)同学们讲得很详细,语言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也很美 ,但是有一个人比你们更厉害,他仅用了28个字就把这两幅
画面的意境描绘得淋漓尽致。你们相信吗? 想知道他是谁吗?他是怎
样讲的呢?
2.观看多媒体(走进作者及课文内容),了解诗人及作诗背景。

二、指导学诗,体会意境
1.理解题意。
(1)题目“暮江吟”你是怎样理解的?
(2)从题目看出这首诗是写景还是叙事?写了什么时候的景色?
2.学生读诗自学,初步 弄清古诗的含义,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大
胆想象,用彩笔绘画一幅《暮江吟》的图画。

三、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1.从学生的绘画中挑选出几份具有代表性错误的图画张贴在黑板上 ,
让学生观察,对比诗文进行评析。
2.多媒体出示前两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 江红”。这
两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
3.多媒体出示后两句诗:“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出示注释,学生自读自悟后两句诗。
可怜:可爱。
似:好像。
(2)“露似真珠月似弓”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3)为什么“露似真珠月似弓呢”?老师指点回答。(因为这是可爱的
九月初三夜,九月初三 ,是月初,月亮还是弯弯的月牙。)
4.最后一句诗用了两个比喻,它们分别是把什么比作什么?你们能
说出来吗?
师指点:把月亮比作弓,把露水比作晶莹发亮的珍珠。
(1)提问:诗中描绘的是什么时候江边的景色?
(从傍晚到夜幕降临的江边景色,可见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
新月升起的时候)
(2)从诗中描绘的景物,你可以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可以体会到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
5.朗读指导。
(1)请大声地自由地朗读古诗,看谁能读出诗的韵律美,节奏美,读
出诗人的情感。
(2)(教师播放动画:诗人站在江畔激情吟诵)此时你们就是那位身着
古装的白居易,面对奇景吟诗 一首……谁先来展示一下?
(3)有与他不同理解的吗?以你的理解读读吧!全体同学按照自己喜
欢的方式自由诵读。
(4)看同学们读得热火朝天,我心里直痒痒,谁来和老师比试读一读。
(5)听范读。(出示课件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第一句,平缓,轻柔;第二< br>句,惊叹;后两句赞美)
(6)大家看着画面,听着音乐再次齐声读一遍。(呈现秋景图,播放 古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典乐)

四、绘画着色,感受诗文的画面美
学生通过学诗,了解了诗中描写了深秋时候,从傍晚到夜幕 降临江边
的景色,你们能把这两幅画涂上适当的颜色吗?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诵古诗、背诵古诗并默写古诗。
3.体会诗人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及诗句所蕴含的
人生哲理。
4.理解诗句的含义,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难点:体会诗句中含有的人生哲理。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教学过程:
一、介绍诗人,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一首诗。(板
书:题西林壁)
2.谁来说了你对苏轼相关情况的了解。
(学生介绍苏轼的生平及写此诗的背景,教师指点、补充)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正确、流利。
2.同桌互读互查,了解大意。
3.指名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4.借助注释和字典,理解诗中词句的意思,把不理解的标出来。
5.小组学习,交流讨论,尝试解决不理解的问题。

三、汇报交流,深入感悟
1.小组汇报。
2.教师对学生汇报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纠正、引导,并适时提问:怎
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你有没有体验过从不同角度看事情,结
果各不相同的例子?你从这首诗中受 到什么启发?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文,想象古诗描绘画面,体会古诗的意境。(教
师范读)
4.两个同学对读,深入体会。
5.小组接龙练习背诵。

四、小结学法
初读,读准读通;再读,了解大意;三读,理解句意;四读,体会情
感;五读,想象情境。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词语。
2.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的大意,领悟古诗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明白人和事物各有长短,应取 长补短的道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理。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在冬天,同学们最希望的就是下一场雪了。老师带了 一些图片让
大家一饱眼福。(课件出示:人们把雪称为报春使者)
2.在冬天,我们总要提到一种植物,它就是梅花。(课件出示:人们
也把梅称为报春使者)
3.那么雪和梅争着报春,谁更美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雪梅》。

二、学习古诗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作者在诗里想告诉我们什 么呢?我们来理解诗意。指名读注释。
结合注释,和同桌交流,说说诗意。
(1)一、二句的 意思:梅花和白雪相互争春,彼此各不相让,谁也不
肯认输,连诗人要评论它们二者的高下,也需要搁下 笔来好好地想一
想,煞费一番心思了。
(2)三、四句的意思:梅花在颜色的洁白上要比雪差 三分,而雪在气
味的芳香上,却要输给梅花一段了。
(3)颜色洁白是雪的长处,是梅花的短 处;而怡人的清香是梅花的长
处,却是雪的短处。(板书:各有长短)
(4)指导有感情地朗 读。(不服输的语气;诗人为难的语气;各有长短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的语气)
3.雪和梅争春,为什么比不出高低?假如没有梅花,就不能映衬出
雪的洁 白无瑕;没有雪的寒冷,也就不能显出梅花不畏风霜,吐露芬
芳的高贵品格。怎样才能更完美呢?(板书 :取长补短)
4.让我们一起踏雪寻梅,看看雪与梅互相映衬的美景吧!(课件引出
主题)只 有取长补短,既有晶莹洁白的雪,又有暗香浮动的梅,才是
冬天最美的景,才是最美的报春使者。 5.这首诗写雪与梅的古诗不仅向我们展示了雪与梅互相映衬的美景,
还告诉我们应该取长补短的道 理。让我们来背一背古诗。

三、拓展延伸
1.这首诗的作者在写完诗后大发感慨 ,又写了一首《雪梅》,算是
对前一首的补充与解释。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雪梅(二)》)
2.课后收集描写雪与梅的古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四年级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程度有很大差异,很多同学认为知道了
每个 字或词的意思,就是读懂了古诗词了。对此,我有必要进行一定
的引导,主要是引导学生对古诗词有更深 的理解,而不是让学生仅仅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停留在孤立字词的 理解上,停留在呆板的表面意思上。课文后面提供
的注释,可以起一定的辅助作用,可引导学生在朗读的 基础上借助注
释,自己试着理解诗歌的意思。


10.爬山虎的脚
教材分析:
课文介绍了爬山虎的叶子,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
往上 爬的过程,启发我们要留心和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 生对植物比较感兴趣,所以本课能引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
趣。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适当点拨 。

教学建议: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首先
是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以及它是怎样向上爬
的,然后引导学生通过 文中的重点句段,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和
抓住特点来描写的,从而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文中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说说爬山
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3.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
可从课题入手,直奔重点段 落,引导学生先理清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
来写爬山虎的,然后通过研读了解爬山虎各部分的特点及爬山虎 爬墙
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明白爬山虎是怎样一
脚一脚往上爬的。
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爬山虎脚的特点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有条件的可指导学生观察校内的爬山虎。
学生:预习课文,通过实物或影像资料观察爬山虎。

教学时间:2课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
3.熟读第2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难点:理清课文的脉络。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猜猜这是什么植物?长长的藤,绿绿的叶,爬在墙
上一片片,大街小巷都能见。( 爬山虎)你注意到爬山虎还有哪些特点
吗?(全国各地都有,也叫巴山虎、地锦、常春藤。夏天开黄绿色 的
小花,茎和根可以入药,是绿化和美化环境的常用植物)
2.今天我们学习叶圣陶老先生的 作品《爬山虎的脚》,读课文题目,
你知道本文写了什么吗?(主要写爬山虎的脚)

二、初读课文,理清顺序
1.读课文,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爬山虎的脚的特点。(第3~5自
然段)

小说排行榜前10名-东郊椰林


下一秒-红蜡笔


百年树人的上一句-幽默风趣的句子


今夜星光灿烂作文-现代装饰画


义和团运动首先兴起于-电脑无法正常启动


佳能a2100-大漠苍狼3


动词第三人称单数-孩子学习不认真怎么办


正襟危坐的危是什么意思-护佑肩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