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年级上册精读课文文学常识
电脑播音员-高压变电站
四年级上册语文精读课文文学常识、文章教义、写作特点梳理
大坪小学四年级教研组
第一组
1、单元主题:自然奇观
2、训练重点: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
《观潮》
1、内容要点:本文记叙的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
过后的景象
,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
恢复平静的动态变
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使人读后不禁赞叹: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
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
!
2、写作特点:
①在写作方法上,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过之后”的顺序记叙,层次清楚,条理分明。
②在记叙中采用动静结合,运用拟人、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充分表现了钱塘江大潮的非凡
气势。
《鸟的天堂》
1、文学常识:作者:巴金。原名李尧棠。
2、内容要点
: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
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
鸟活动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3、写作特点: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和事情发展顺序来组织材料,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
①作
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傍晚去时分,这一次,他没有看到鸟,只见到高大茂盛、
充满生机的大榕
树。这部分重点刻画大榕树的美丽:从远到近,展示出大榕树的勃勃生机。在饱含
情感的描写之后,作者
发出由衷地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②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是早晨去,他见到了千
鸟竞飞、百鸟争鸣的热闹场面,文中
写了鸟声、鸟影;写了鸟的形态;写了鸟的各种姿态;最后,又专写
了一只画眉鸟,采用点面结合
的方法让我们知道了这里的鸟儿数量众多、种类繁多,感受到了他们生活的
自由和快乐。作者也因
此由衷地赞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
第二组
1、单元主题:观察与发现
2、训练重点:在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的,并学习他们的观察方法。
《古诗两首》
1、《题西林壁》
(1)文学常识:作者:(北宋)苏轼,号东坡居士。
(2)内容要点: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
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
理: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
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当
局者迷,旁观者清”。
(3)诗句意思:这首
诗揭示哲理的诗句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话的意
思是:我不认识庐山真面目,只因
为我身在庐山之中,视野狭窄,只能看到局部,不能认识庐山的
全貌。
2、《游山西村》
(1)文学常识:作者:(南宋)陆游
(2)内容要点:诗人陆游以一个“游”字贯穿
全诗的主线,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
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
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第一、二行诗以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时尽其所有
的盛情。第三、四行诗在写景中寓
有一定的哲理,常以形容陷入困境,似已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新
的契机,增强克服困难的信
心。
(3)诗句意思:这首诗中成为千古传唱的名句是:山穷水复
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思
是: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怀疑无路可走,突然出现柳阴深深,鲜花簇
簇,眼前又是一个山村。
《爬山虎的脚》
1、文学常识:作者:叶圣陶,
原名叶绍钧。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童话
集《稻草人》。
2、内容要点:
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
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脚一
脚往上爬的。使我们产生了探究的愿望,激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
兴趣。
《蟋蟀的住宅》
2
1、文学常识:作者:法国作家法布
尔,他是著名的昆虫学家,创作了著名的《昆虫记》。
2、内容要点:
(1)本为围绕“蟋
蟀的住宅”,通过描写蟋蟀洞穴的特点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表现了作者
对蟋蟀劳动成果的极大赞赏。
(2)对于蟋蟀住宅的特点,作者不要是从住宅的选址、外部和内部三方面来介绍的:
①选址——经过慎重选择,不肯随遇而安,不用现成的洞穴;
②外部——向阳、隐蔽、干燥、有门、有平台;
③内部——简朴、清洁、干燥、很卫生。
(3)对于蟋蟀如何精心建造住宅,作者是从三方面介绍的:动工时间、怎样挖掘、不断修整。
3、写作特点:作者大量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蟋蟀比作人,把它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把它
的活动比
作人的活动,想象非常丰富,语言十分风趣。
第三组
1、单元主题:中外童话
2、训练要点:了解童话内容,品味童话语言,体会童话特点。
《巨人的花园》
1、文学常识:
(1)作家:英国王尔德;体裁:童话。
(2)童话可以分为两大
类。一类是由作家创作的,如丹麦的安徒生童话,德国的豪夫童话,
英国的王尔德童话,中国的叶圣陶、
张天翼写的童话。另一类是在人们口头流传,后经有心人搜集、
整理而成的,如《格林童话》,它包含《
灰姑娘》《小红帽》《白雪公主》等。
2、内容要点:
(1)这篇课文主要讲一个自私的巨
人在孩子们的帮助下,改正了自己的错误做法,和孩子们
一起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告诉我们能和大家分享
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2)巨人的花园之所以没有春天的原因是自己太任性了,一次次赶走孩子们
;是因为自己太
冷酷了,一次次训斥孩子们。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故事告诉我们这样
的道理:
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3、写作特点: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
情节、揭示道理。如,巨人砌墙与拆墙后花园情景的
对比,巨人砌墙与拆墙后态度的对比、感觉的对比。
3
《去年的树》
1、文学常识:本文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写的。体裁:拟人体童话。
2、内容要点:
(1)这篇童话主要写了鸟儿为了实现自己的承诺千方百计地去寻找自己的朋友树,分别询问
了树根、
门先生、小女孩,最后面对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唱起了去年的歌。赞美了高尚而
令人荡气回肠的
真挚情谊。
(2)蕴含的道理:要信守诺言,珍惜友情。
3、写作特点:
(1)
这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故事的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全文一共有四次对话:鸟与
树的对话、鸟与树
根的对话、鸟与门先生的对话、鸟与小姑娘的对话。
(2)整篇童话的语言朴实无华,全文没有华丽的
词句,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鸟儿对树的真
挚情谊。
第四组
1、单元主题:作家笔下的动物
2、训练重点:感受作家笔下的动物形象,比较表达上的不同特点。
《白鹅》
1、文学常识:作者:丰子恺。
2、内容要点:在这篇课文中,作者重点表现的是白鹅高傲的
性格特点。继而以“鹅的高傲,
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一过渡段统领全文。细致刻画了
鹅“严肃郑重”的声调,
“大模大样”的步态和“三眼一板”“一丝不苟”的吃相。其中吃相写得最详细
。表达了作者的白
鹅的喜爱之情。
3、写作特点:
(1)本文运用对比的方法。如,用鹅的“引吭大叫”与狗的“狂吠”对比。
(2)善于运用
反语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如“我们的鹅老爷”“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运用
了反语,表面上说不喜欢
鹅,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3)先总写后分说的表达方法。
(4)用词生动形象,语言幽默风趣。
《猫》
4
1、文学常识: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
2、内容要点:
(1)
这篇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
出作者对猫的喜爱
之情。
(2)作家笔下的猫性格古怪,表现在:它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既胆小又勇猛。
3、写作特点:用具体事实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第五组
1、单元主题:我国的世界遗产
2、训练重点: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
《长城》
1、文学常识:截至2003年,我国已有29处世界遗产。世界文化遗产如:北京
故宫、长城、
北京颐和园、北京天坛、大足石刻等。世界自然遗产共4处: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九寨沟风
景区、
黄龙风景名胜区、云南“三江并流”自然景观。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共4处;武夷山风景区、泰山风
景区、黄山风景区、峨眉山—乐山大佛。
2、内容要点:这篇课文围绕“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
,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个
中心句,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
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
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写
作特点:课文的观察顺序:观察有顺序,记叙有条理是本文突出的写作特色。从“远看长
城”和“来到长
城脚下”可以看出作者的视角的变化——由远及近,使我们对长城的整体和局部有
了清晰的认识。
《颐和园》
1、内容要点:本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湖光山色、亭台楼阁、长廊、
石桥等景物,表达了作
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2、写作特点:
(1)写作顺序:
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住“长”的特
点从总体介绍,然后抓住每一
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
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
景色: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壮观景象,
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
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景象;三写昆明湖的景色:分
5
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
(2)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第六组
1、单元主题:人间真情。
2、训练重点: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体会重点语句感悟课文内容。
《古诗两首》
这两首诗都是送别诗,都描写了送别好友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文学常识:作者:(唐)李白
(2)内容要点:
①这首诗通过写春天送别好友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之情。
②“尽”字和“唯”字,将孤帆远去、江流天际的景象以及诗人目驻神驰的情形巧妙地展现出
来
。
③“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思是:我伫立江边,目送友人的小舟愈行愈远,
渐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望见浩浩荡荡的江水流向天边。
(3)写作特点:诗的前两行叙事,
后两行写景,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片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
物的动态描写之中,情景交融,让人回味无穷。
2、《送元二使安西》
(1)文学常识:作者:(唐)王维
(2)内容要点:
①这首诗通过写细雨中设宴为朋友饯行时劝酒的情景,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恋恋不舍之
情。
②“更”字表明酒已劝了多次,尽了夺杯,表现出依依惜别之情。
③“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
阳关无故人”的意思是:劝说朋友再喝完这一杯醇香的美酒,等您
西行出了阳关之后,就再也没有一个交
情深厚的老友了。
《搭石》
1、文学常识:作者:刘章。
2、内容要点:
6
(1)这篇文章通过描绘摆搭石、走
搭石等生活中的几个平凡情景,赞颂了搭石默默无闻的奉
献精神,同时也赞美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
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
(2)文章总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从上了年岁的人摆好
和调整好搭石;一行人
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互相示意,让对方先行;年轻人背
老人走搭石这几
幅画面具体地写出了这是理所当然的事。从而看出比这风景更美好的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
精神和一
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
3、写作特点: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表现美,小中见大的写作特点。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1、文学常识:作者:竹林。
2、内容要点:本文讲述了:
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
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
峡的生命桥。赞颂了两岸同胞难以割舍的骨肉血脉亲情。
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
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
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
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的花莲慈济医
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成功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
3、写作特点:对比的手法。杭州小钱和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的对比。
文学常识:
《爱的教育》是一部日记体儿童小说,原名《心》。书中以小学生的口吻,记述
了发生在四年级学生中的
一百个动人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主要是学生,还有老师以及学生的父母
亲等平凡的人。
第七组
1、单元主题:成长的故事
2、训练重点:通过认真阅读,体会课文表达的
思想感情;通过阅读、访问、书信等形式了解
成长故事。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文学常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2、内容要点:本文通过周恩来少年时代目睹
了中国人在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
从中深刻体会伯父说的
“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
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
3、写作特点:用对比烘托的写法突出主题。
7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1、文学常识:作者:肖复兴。
2、内容要点:本文回忆1
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
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
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3、写作特点:借景抒情,作者两次写到爬山虎,通过对爬山虎的生动描写来抒发情感。
第八组
1、单元主题:科技成就
2、训练重点: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体会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
《呼风唤雨的世纪》
1、文学常识:作者:路甬祥
2、内容要点:这篇课文讲述了
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
迅猛发展给人内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
前景。激发我们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浓厚
兴趣。
3、写作特点:学习“比较”的
说明方法。通过鲜明的对比,来说明事物的情况及特点,从而
给读者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飞向蓝天的恐龙》
1、文学常识:辽西地区是个化石宝库,被誉为“白垩纪公园”。 2、内容要点:本文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我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
很
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代。20世纪末,我国科学家在辽西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
化石,为
人们想象恐龙飞向蓝天、变化为鸟类的演化过程提供了证据。文章既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
生物研究上的重
大发现,也向我们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
3、写作特点:
(1)语言准确、生动是本文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2)恐龙演化成鸟儿的过程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描写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