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教案
黑白女生头像-心碎大道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教案
新建学校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检查自学情况
谁能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认真听, 读让学生听他有没
有读错的地方。)
整体感知
合作探究
1、快速读课文,找出四组对话。
和 对话、 和 对话
和 对话、 和 对话
2、分角色朗读,研读对话,体会情感。
(1)、小鸟和大树是好朋友,课文中多次出现了“好朋友”这个
词。那么课文的
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确实是好朋友?把这些句子找出来。
感情朗读,分角色读。
(2)、文中两次提到鸟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每次看时鸟儿
会想些什么呢?
第一次: (我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你了。)
第二次:(老朋友,再见!)
3、朗读课文,采用恰当的语气。
大树的语气: ——鸟的语气:
树根的语气:
门先生的语气: ——鸟的语气:
小姑娘的语气:
4、谈谈读了这篇童话故事后的想法。
1
2_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教案。
3
4
5
xx——xx学年度第二学期
语文 科教学设计
1
3
4
5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划 | 语文老师工作计划 |
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语文教师工作计 |
新的学期到来啦,这一学期,老师和同学们将一起学习更多的
课文、收获更丰富的知识。一个出色的语文
教师总是拥有一份出色的
课件设计和教案,以下是的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新型玻璃》教案,
谢谢阅读。更多相关教案请点击【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学习本课的生字生词。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作用及介
绍各种玻璃时运用的说明方法。
★想象自己将要创造设计的新型玻璃,说清楚这种玻璃的特点
和作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能说说中玻璃有什么作用吗?
◆教师板书课题点明“新型”。“新型”是什么意思?
◆“新型玻璃”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抓住学生的质疑,进一步启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学
习课文后我们就明白了。
二、自学生字,读顺课文。
◆读课文,在文中画出生字、新词及不理解的词。
◆不认识的字可在小组解决,也可解决,注意要读准字音。
◆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难写的生字。
◆巩固练习,教师可出示小黑板或投影片,检查学生生字掌握
的情况。
认识生字后再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把它
画出来,提出来和同学们讨论。教师根据学
生讨论的情况,再根据讲
读课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点词语,请同学们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是否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
句子。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学生读书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新
型玻璃?用笔画下来。
(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
四、布置作业,练读课文。
◆书写本课的生字、生词。
◆自己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重点讲读,体会写法。
◆老师
导语引入:“夜深了,从一座陈列珍贵字画的博物馆里,
突然传来了急促的报警声。警察马上赶来,抓住
了一个划破玻璃企图
盗窃展品的
__。同学们,你们知道是谁报的警吗?”请大家快速阅读
课文第l自然段,从中找答案。
◆这是什么玻璃呀?怎么一接触它就发出报警声呢?自由读第1
自然段。想一想,夹
丝网防盗玻璃有什么特点?它有什么作用?用课文
中的相关语句说说你的理解。
◆学生汇报,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引导学生理解“夹丝
网防盗玻璃”的特点和
作用的关系。(这种特殊的玻璃在里面夹了一
层极细的金属丝网,由于金属丝网和电源相接通,同时又和
自动报警
器相接通,才使得它有自动报警防盗的作用。由此可见,“夹丝网防
盗玻璃”的作用是
由它的特点决定的。)
◆在学生理解了“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和作
用的基础上,
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夹丝网防盗玻璃”有什么用途?指导朗读句子。
(“博物馆
可以采用,银行可以采用,珠宝店可以采用,存放重要图
纸、文件的建筑物也可以采用。”)
谚思考:这句话中用了几个“可以”说明了什么?(说明了
这种
玻璃的用途广泛。你能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用上“……可以……可
以……可以……也可以
……”说一句话吗?)
二、利用表格,自主学习。
◆除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外,作者还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新
型玻璃呢?我们来开个
新型玻璃展销会吧!请各个厂家把自己玻璃的
特点和作用向大家介绍清楚,以便大家购买。分组读书讨论
,布置要
求:读课文,画特点,想作用,填表格。
哪个厂家先
来介绍自己生产的新型玻璃,注意说清楚这种玻璃
的特点和作用。学生发言,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藕断丝
连”的意思?
变色玻璃是怎样随着阳光的强弱调节室内光线的?
板书,小结各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这些新型玻璃在现代化的
建筑中,发挥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呀!
◆思考讨论:作者在介绍各种玻璃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先
用
分类说明法将新型玻璃分成哪几种;介绍每种玻璃时,又采用描述
说明法。)
一、教材分析:
《新型玻璃》是五
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精读课文分
别介绍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
吃音玻
璃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它们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课文一共有6个自然段。课文语言浅显,通俗易懂,主要是想
让学生通过了解5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了解迅速发展的科学技
术成就及其在现代工业化建设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的自学性。
五年级是小学阶段向初中阶段发展的关键时期,语文教学,应
该引
领学生走进其中,去解读、去品味、去领悟、去熏陶、去仰慕、
去沉醉……且大纲明确要求:“能抓住重
点词、句、段”,深入理解
课文内容:“学习课文是怎样观察事物,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
成篇”的;根据大纲目的要求,语文教学的规律以及《新型玻璃》这
一课的特点,
我设计了以下3大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了解课文介绍的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及作用。
能力目标:1、体会作者介绍玻璃的表达方法,进行说话训练、
创新设计,发展语言及创新思维。
2、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拓展科学知识的意识及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迅速发展的当代科技及其
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及作用,学习作者介绍玻璃的
表达方法进行说话训练。
教学难点:能正确区分特点和作用。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新型玻璃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二、设计教法
真正的语文教学,应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
运用电教手段,采用情境教学法。
三、有效学法
教
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的学习过程,要真正让语文
教学的课堂从过去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
堂”,必须优化课堂教
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益,把课堂这一个广阔的舞台还给学生,提高学
生素
质,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
原则,学生采用:看、听、读、品、演的
方法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语
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期待终身学习所带来的快乐。它应
该是一种享受。
四、教学过程设计: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我所思考的新的语文教学应该是
这样的:构建新的课堂模式。让课堂成为学
生思想碰撞的场所;让课
堂成为学生激情燃烧的火场;让课堂成为学生智慧的加工厂;让课堂
成
为学生梦想开始的地方。改变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大占天下的局面,
把活动引入课堂,把训练贯彻课堂,
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活化课堂教
学。
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今天的语文课学习一篇关
于玻璃的文章,不是
一般我们常见的玻璃,而是新型的玻璃。(板书,齐读课题,重点突
出新字
。)
(二)、确定目标,自主阅读
1、读课文,掌握本文难字生词。看文章写了几中新型玻璃,我
们学习这篇文章应该学什么?怎样学?我
要检查你们学的怎么样
啊!(板书:学什么 怎样学 学的怎么样)
2、检查巩固生字词:急促 报警 盗窃 嫌疑 噪音 调节 处理 即
使 粘在一起 安然无恙
藕断丝连
3、师:你们都想学习了解有关新型玻璃的哪些知识?(根据
学生
的回答板书:学什么?名称、特点、作用……)
4、师:
__了解新型玻璃的这些知识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怎么学?分组学习读课文、想、勾画、圈一圈
、收集资料……)
5、、学生根据自己确定的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采取自己喜欢
的阅读方式自主阅读。
(三)、交流讨论,互相补充
1、同桌或四人小组或自己找小伙伴,交流自学情况,互相补充,
相互释疑。
2、全班交流:通过自学交流,还有什么问题不明白?(教师适时
点拨,强调结合实
际和收集到的资料谈)。
线3、师:最近,老师家里要装修房子,请你帮老师的忙,我
该用那种玻璃?为什么?
4、你们推荐的玻璃除了家里可以用,还有哪儿可以用?(练习句
式:可以……可以
……可以……还可以……)
5、你们推荐了这么多的玻璃,请用“可以……可以……可以……
还可以……”说给老师听。
(四)、发挥潜能,创造设计
1、过渡:你们的建议真好!老师谢谢你们。同学们,我们人类
真了
不起,研制了这么好的新型玻璃造福于人类。你能联系生活实际
的需要,自己也研制设计一种新型玻璃吗
?
2.同学们设计新型玻璃。
(五)、抓住重点,训练说话
1、过渡:让我们随着轻快的音乐走进展销会场,把你们设计的
新型玻璃展示给客商吧!
2、学生设计展销形式,展销词,要求形式多样,语言生动,富
有创意。
3.汇报推销,师生点评。
(六)、总结评价,布置作业
1、总结评价:你觉得今天的语文课你自己学得怎么样?(学生自
我评价)
2、布置作业:将自己最喜欢的新型玻璃(可以是自己设计的,
也可
以是课文中介绍的)的特点、作用等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
我非常相
信你们,你们的推销一定会非常精彩,非常成功的。
不过,要把你们公司的新型玻璃推销出去,你得首先
学好课文,熟悉
新型玻璃。
四年级上册 | 四年级下册 |
语文教师 | 语文老师 | 语文教研
组工作计划
新的学期
到来啦,这一学期,老师和同学们将一起学习更多的
课文、收获更丰富的知识。一个出色的语文教师总是
拥有一份出色的
课件设计和教案,以下是的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去年的树》教案,
谢谢阅读
。更多相关教案请点击【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明白的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懂本文。
3.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4.对“信
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方面有所感染;体会人、
动物、植物(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读悟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教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引入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二、自主读文,初步感知
1.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读懂;
2.个体质疑→组内探讨→集体释疑
3.抽读、评议、正音。
4.感知内容:(学生畅谈)
鸟儿到南方去之前答应好朋友──────────────。
第二年
春天,鸟儿从南方回来却发现───────────
─—,于是就在火柴点燃的灯火前──────
──—。因为它──────────────。
三、对话朗读,培养语感
师引:这篇童话中有哪些有趣的角色啊?
(鸟儿、树、树根、门、伐木人、小姑娘、灯火……)他们还会
说话呢!
1.找出角色对话。用“﹏﹏﹏”画出小鸟说的话,用””画出、
树、树根、门、伐木人、小姑娘、灯火
……说的话。
2.模仿朗读(学生自主尝试)选读喜欢的角色对话。
3.出示对话,通过个别读、对读、组内演读、师生互读互议等
方法来感悟角色,体验心情。
小鸟大树
“好。我明年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再见了,小
鸟!明年请你再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树根“站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伐木人用斧子
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鸟儿向山谷里飞去)
门
“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他被机器
切
成细条儿,做成火柴,运到村子里卖掉了。”
(鸟儿向村子里飞去)
小姑娘
“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火柴已经用完
了,火柴点燃的火,还在灯里亮着。”
4.想一想,说一说:
伐木人来砍大树的时候,树对伐木人说:”────────
──”
四、延伸拓展,自主发展
1.师:大树还在吗?鸟儿又怎么认为的?
2.有感情地回读大树与小鸟的对话,再次体验大树与小鸟的情
意。
3.出示:“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接着,她就唱
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歌儿,鸟
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飞走了。”
学生自读思考:鸟儿盯着灯火看的时候,在想:
鸟儿唱完歌儿,对着灯火看的时候,在想:
出示:跳跃的灯火、抒情音乐。学生静悟,对着灯火说出自己
的心里话。
板书:
去年的树
信守诺言
珍惜友情
第二课时
一、演一演
1.小组分角色表演故事,进行评价,评出最佳演员。_四年级语
文上册第11课教案。
2.余念:鸟儿明年还会来吗?续编故事。
二、写一写
1.你想对鸟儿说些什么呢?请想一想,再写下来。
2.大家交流,评价。
教材简析:
《去年的树》是日本作家星美南吉的作品。课文用朴素的语
言
讲述了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
儿答应了树,还要回来唱
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鸟儿飞回来
找它的朋友时,树不见了,鸟儿四处访问,最后找到由树做成
的火柴
点燃的灯,唱起了去年的歌。这篇童话情深意浓,带着伤感色彩,赞
美了高尚的,令人荡
起回肠的友情。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会写4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培养语感。感受童话
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3.体会小鸟与大树之间的真挚情谊,感悟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
诚信的基础上的。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朗读、领悟课文中的情感。
2.懂得童话故事蕴涵的道理。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揭题导入,课题质疑。
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美丽的童话故事吧!
1、导入课题;齐读课题。
就是这棵去年的树给我们留下了那么
多的伤感和不舍,让我们带着怀念深切地呼唤这棵去年的树吧!
2、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这篇童话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通过读课文,我们了解了鸟和树是什么关系?默读课文,画
出感受最深的句子,生进行交流。
三、研读课文,训练朗读。
1、去年的树和鸟在一起是怎样的情形?自由读1——4自然段,
你的感受是什么?
(1) “天天”一词说明了什么?重点体会:天天唱、天天听;真
是朝夕相处,令
人羡慕啊!你们有这样的朋友吗?(老师评价:;老师从
你们的脸上看到了幸福,我们一起带着这种感情
读读这一段。)
(2)分别时的对话。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听出鸟儿和
树分别时的
心情了吗?(伤心或乐观、难舍难分。)请你和你的同桌来练一下这组
对话,好吗?
(生就近找一位好朋友读,师指导)请一对同桌读对话。(老
师评价:老师发现这只小鸟说:“我明年一
定回来”时,语气特别坚
定,你能告诉我,为什么要这样读吗?)再请一对同桌读。从他
们的对
话中,我们感觉到这对好朋友的感情是多么深厚啊,让我们的男孩子
来读大树,像刚才那
位男同学这样读出自己的个性,女孩子读小鸟。
咱们一起来对对话看,好吗?(男女生分角色读)你们这
是在向朋友保
证啊,坚定些,再来一次,好吗?(女生读)小结:分别时是那么难舍
难分,因为
他们是朝夕相处的(好朋友)
(3)小鸟带着对好朋友的承诺飞到南方
去了,等哪!盼哪!终于又
迎来了一个春天来寻找她的好朋友了。可是,不见树的踪影。假如,
你就是寻找好朋友的那只鸟,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焦急、伤心)千里
迢迢,历尽了千幸万苦,还是找不
到好朋友,真是心急如焚哪!请同
学们用-----
线画出鸟儿寻找朋友急切的话语,并指名读。(一次比一
次焦急,一次比一次急切)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 语文教师工作计
划 |
语文老师工作计划 | 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新的学期到来啦,这一学
期,老师和同学们将一起学习更多的
课文、收获更丰富的知识。一个出色的语文教师总是拥有一份出色的
课件设计和教案,以下是的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火烧云》教案,
谢谢阅读。更多相关教案请
点击【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情境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小天地”,如果
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好
一定情境,使学生进入角色,就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带来意想不
到的收
获。为此,课堂伊始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晚饭过后,火烧云
上来了(播放课件:火烧云)多美的火烧云
啊!它让人入迷,让人陶醉。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现代女作家萧红到天空中遨游,领略一下大自
然的壮美,感受夕阳西下,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的瑰丽情景。教师
创设了情景,以富有激情的导语,
在极短的时间内抓住学生的心神,
释放学生的心智潜能。以“一石击水”之势,激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
br>兴趣,自然引出下个环节的教学。
(二)读中感悟,合作探究。
火烧云的美在于它的“变”,作者是从颜色和形状两方面来写
的,
而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又都具有变化多和变化快的特点。于是,
我紧紧抓住“变化多、变化快”这条线索
来展开教学,让学生感受景
物美,品味语言美。
1、学习“火烧云的颜色变化”
新课程倡导以读为本,
在读中感悟。这里的读不是一遍一遍反
复地读,而是读的有层次,更深入。因此,在教学这一部分时,我
先
让学生自己读一读整个自然段,说说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使学生有了
初步的感受。再抓住重点
词句进行理解,使学生对火烧云的颜色变化
有了深一步的体会,这时再让学生去读一读,感受会更深,也
能把这
种感觉读出来。最后又读这一段,不仅读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也
能读出自己的这份热
爱。
同时根据《课程标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
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
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
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为此,
在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这部分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几个环节:
(1)自由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
A、4个“一会儿”说明火烧云颜色变化快。
同时投影对比句子:
a、这地方的
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
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b、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红通通的,金灿灿的,半紫半黄,
半灰半百合色。
通过比较,让学生从“一会儿……一会儿……”中体会变化“快”
这一特点。
B、红彤彤、金灿灿……说明颜色变化多。
在这一环节中,学习理解了书上写颜色的词,教师又说:那么
我们试着把这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
颜色,用“葡萄灰”、“梨
黄”、“茄子紫”这种带比喻的形式来说说。让学生尝试发挥自己的
想象力,用自己的话来延续作者丰富而绝妙的想象,此时又引导;天
空中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那是
多么美呀!能不能用恰当的词语
概括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呢?让学生用积累的词语来形容一下看到的火烧云,注重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同时感悟作者对美丽的火烧云由衷
的热爱,也受到热爱大自然、热
爱生活的情感熏陶。
(3)读出感悟
“学生通过理解,经历了作者的情感历程后,便产生了表达情
感的欲
望,而朗读无疑是最好的表达方法。”此时运用进行多种形式
朗读第三自然段,读出惊奇、高兴之情,读
出对火烧云的赞美之情。
2、学习“火烧云的形状变化”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
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在课堂上,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历程中,在互相的交流感
悟中充分
展示自我,提升语文素养,让学生在体味语言、交流表达过程中,陶
冶、塑造学生心灵
。
在学习“火烧云的形状变化”部分时,布置学生先自由读读四~六自然段,思考:火烧云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儿感悟到的。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小组
合作探究,想象体会,了解作者所描绘
的充满了大胆神奇想象的火烧云景象,并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
生
活的情感。在学生汇报时,引导学生谈个人对文句的理解和感受,鼓
励学生通过朗读来表达自
己的情感。同时进行品词品句的训练。如比
较句子:
a、马是跪着的,像是在等着有人骑到它的背上,它才站起来似
的。
b、马是跪着的。
使学生感受到第一句,作者把看
到的和想到的融合在一起写,
不仅使文章生动、具体,还突出了火烧云的变化美。
作者写火烧云的形状变化时,按“出现、样子、变化、消失”
这个顺序,并融入自己
的想象,在瞬息万变中,捕捉了清晰、印象深
刻的造型,动静结合,寓情于物,强化了火烧云的变化性和
趣味性,
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写出了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让我
们从字里行间感受
了火烧云的美,于是教师顺势引导:“其实火烧云
就像一幅幅抽象画,只要你展开丰富的想象,天空中就
什么都有。(课
件展示一组火烧云变化的图片也可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
想象一下,
它们像什么呢?” 让学生想象它的形状,并按照它的“出现、样子、
变化、消失”
这一顺序写一段话,然后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
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大胆创新,用自己的话来描
绘美丽的火烧云。
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发展了他们的思维想象能力。
不但能更
好的理解文本,也有利于突破重难点,这样的拓展,文章的
主题得到了升华,学生的情感受到熏陶。
最后,师生进行问答式引读。这样使原本难懂的内容在“读,
思,
议,读”的过程中,沿着作者的思路,上升到高尚的思想意境中
去,从而升华了情感,轻
轻松松地突破了教学难点。_四年级语文上
册第11课教案。
(三)拓展创新,发挥想象。
读着《火烧云》我们不由赞叹作者生花的
妙笔,那是源自作者
认真的观察,丰富的想象。于是,最后的课外作业拓展请学生学着作
者的观
察方法,去观察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象,发挥自己的想象,写一
写除夕的烟花、天空的云、海上的浪潮……
我们将课堂的语言训练和
课外的生活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从单一的语文课堂步
入
广泛的社会语文空间。同时也很自然地将学生的视野由课内推向课
外,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体现了语
文学科的生活性及开放性。
教学要求:
1、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及丰富的想象力和仔细观察事物的良好
习惯。
2、能抓住课文中表现叙述顺序的句子了解叙述顺序。了解课文
是按火烧云的“出现——变化——消失”的顺序叙述的。并懂得课文
以“变”为主线,突出火烧
云变化“多”与“快”两个特点。
3、学会6个生字:
积累11个词语;会用“必须”一词造句;会
照样子写“ABB”形式和用某种事物命名的表示色彩的词
。
4、体会排比句在课文中的作用。
5、背诵课文第4——7节。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简介作者、出示课题。
自然界里有
许多奇丽的景象,引动了无数的作家、诗人去描绘
它们,赞美它们。今天我们学习的《火烧云》是已故的
优秀女作家萧
红的作品。
谁来简单介绍一下萧红。(萧红是三十年代的青年女作家,曾受
到过鲁迅先生的关怀和帮助。)
二、读课题,自学课文。
1.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
2.按“上来了、变化极多、下去了”给课文分段。
板书:上来了(1-2)
变化极多(3-6)
下去了(7)
三、指名按段读文,并请同学思考问题。
1.人们为什么将一种云称为“火烧云”?课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
题意?
(第一段第2节)
出示: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
着了火。
2.自由反复朗读这句话,从词入手,请你谈谈你读懂了什么?(同
桌讨论)
①从这句话看出火烧云有什么特点?(红)
②“烧”的意思和作用?
(“烧”字写出了火烧云的颜色、速度(动态)、范围以及“火烧
云”名字的由来。)
③除了“烧”字写出了火烧云的特点,这句话中还有哪些词也
表现了火烧云的红?(
红彤彤、一直、烧、好像……着了火)
3.边朗读边体会这些词的作用。
四、导学第一段。
1.个别朗读第一节、思考:红红的火烧云的形成需要怎样的条
件?你从哪里看出来
?(傍晚——晚饭过后;夏季——乘凉)
2.引读:晚
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
大白狗变成——,红公鸡变成——,黑母鸡变成——
,小白猪变成了
——,老爷爷的胡子变成——。
(1)它们的颜色为什么都变了?
(2)出示:“紫檀色”
注意“檀”的右下字形。
(3)为什么黑母鸡变成了“紫檀色”?
(黑+红=紫,紫檀木就是那样的颜色,看彩图左上角。)
(4)出示课后题3:
读一读,比一比,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霞光照得动物的颜色都变了。
大白狗变成红的了。
红公鸡变成金的了。
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
像这样三个或三个以上结
构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紧密关联的
短语或句子连成一串的修辞手法,叫“排比”。
指名一人读第一句,一人读二、三、四句,比较、体会。
(突出了地面上的景物在霞光映照下颜色变化的奇妙。)
3.人们对火烧云的出现是什么态度?(“笑盈盈”)
4.请你带着笑意朗读第一段。
五、小结、读文。
1.今天我们读通了课文,给课文分了段,并且学习了第一段。
2.朗读全文。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家默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分了段,并且学习了第一段,今天我
们以自学为主,来学习第二段。
这篇课文的叙述是以“变”为主线的,描写了火烧云变化的“多”
和“快”两个特点。
二、自学第二段。
(一)出示自学题:(分组学习)
1.小组朗读第二段,找到分别描写颜色和形状变化的小节;
2.小组讨论,完成课后题1②,用直线划出有关词语;
3.独立完成:把颜色归类,每一类再另外写几种
(二)大组交流:
1.指名小组朗读描写颜色的小节,填空并归类:(出示课后题
1②)
颜色变化(多):红彤彤金灿灿……
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变化(快):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2.四个“一会儿”构成了排比句式,齐读,体会作用。
师提示:除了表示变化快外,还表示了什么?
(突出了颜色变化之多,之快。)
讨论:一般情况下,“一会儿”表示时间短,为什么在这里能
表现出“变化多”呢?
3.师生配合朗读。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
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一会儿——,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
4.指名小组朗读描写形状的小节,填空。
出示:形状:变化(多):马狗狮子
变化(快):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忽然接着一转眼
5.自由朗读4-6节,体会马、狗、狮子的变化是一个怎样的过
程?
清晰(逼真)——模糊(不见了)
6.小组分配朗读,两人读描写形状
“清晰”的句子,两人读描
写形状“模糊直至不见了”的句子,并圈出描写“清晰”和“模糊”
的词语。
7.指名小组朗读,交流划到的词。交流一节,集体读一节。
10.小结:可见火烧云的变化极多。集体朗读4-6节。
11.试着背诵4-6节。自背,个别背,集体背。
七、学习最后一段。
1.个别朗读。
2.学习词语:恍恍惚惚(由于事物变化快而看不真切、看不清
楚。)
文章中哪句话可解释“恍恍惚惚”,齐读。这句话也说明了火
烧云变化多。
补充板书:又像这个,又像那个。
师引读:必须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可是—
—
最后一句也说明了火烧云变化快。
3.背诵这段。
八、总结并朗读全文。
火烧云下去了,将迎来一个晴朗的夜晚。大自然 __,此起彼落,
彼落此起。无限循环,变化万千。不
但诗人、作家热爱它,我们每个
人都热爱它。
九、布置作业
1.火烧云是怎么形成的?
2.背诵4-7节
3.完成练习册。
板书:
变化(多):红彤彤 金灿灿……
半紫半黄 半灰半白 百合色……
颜色 葡萄灰 梨黄 茄子紫……
火烧云 变化(快):一会儿
一会儿 一会儿 一会儿
变化(多):马 狗
狮子(又像这个,又像那个)
形状
变化(快):一会儿 过了两三秒钟 忽然 接着 一转眼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 语文教师工作计
划 | 语文老师工作计划 |
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新的学期到来啦,这一学期,老师和同学们将一起
学习更多的
课文、收获更丰富的知识。一个出色的语文教师总是拥有一份出色的
课件设计和教案
,以下是的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
谢谢阅读。更多相关教案请点击【四年级上册语文
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2.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
也不一样。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
交流。
教学重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
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思想,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准备
1.橡皮泥。
2.学生收集有关的资料。
oint。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吟诵):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师:你们都知道
老师吟诵的是哪首古诗吧?(题西林壁)今天,让
我们随着诗人一起,到庐山去领略一下那神奇的自然风
光。请全班打
开课本第22面,齐读古诗《题西林壁》。
(生读古诗,师板书课题)
师:这首古诗,同学们都会背了,但是你们
知道它的含义吗?
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你们还记得我们学
习古诗的
步骤吗?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二、学习课文
(一)解诗题,知作者
1.师: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书写在
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2.师:谁知道的生平?(生交流苏轼的资料。)
(苏轼,字子瞻,好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
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
辙被合称为“三苏”。他一生
坎坷,屡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
诗之一。)
(二)抓字眼,明诗意
1.(师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中
读懂了什么。
2.师: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你们从这句诗中读懂了什么?
3.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作者)
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
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
4.师:你们能用橡皮泥捏出苏轼描绘的这座山吗?
远近高低各(重读)不同: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
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
5.师: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会有
怎么多种变化吗?
(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
6.师: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假如
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
,你能用我站在___________看到 __________
说一句话吗?(出示小黑板)不识
庐山真(重读)面目:(识:认清)“我”
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因为我站
在庐山中
7.师:这一句里有一个字很难写,谁知道呢?(“缘”字)让我们
一起来疏通一下笔画。
(三)多诵读,悟诗情
多诵读:
1.师: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作者喜爱庐
山
)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
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
流连忘返。你们说,你们能不
能把作者那赞美之情用优美的嗓子朗读出来?好,现在让我们用自己
喜爱的方式朗读这首古诗。谁还记得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齐诵、轮
诵、唱诵、表演读、叠诵……)
好,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
读这首古诗。
2.四人小组表演
悟诗情
师
:刚才同学们非常有感情地朗读了《题西林壁》。但吴老师
有一个地方却怎么也不能理解:作者为什么说
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
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因为他所站的位置
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是站在远处看的,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则是身在
庐山时看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
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们
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
三、总结
师:《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
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
四、作业
1.背诵、默写《题西林壁》。
2.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
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的意思。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读懂古诗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并默写这两首古诗。
3、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
诗中所含的哲理,想像诗歌所描
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和诗中所含哲理
关键:理解诗句,有感情的朗读
三、教学课时:两课时
四、教学准备:风景画、录像、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风景如画。说说你都游览过哪些风景名
胜?(生自主发言)景色秀美、山峦起伏的庐山,你游览过吗?(放映庐
山录像)看了以后,你
觉得庐山怎样?今天,我们就随着北宋诗人苏轼
一同到庐山一游。(板书诗题)
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诗意
1、指名读古诗,纠
正字音(古诗的教学,离不开吟读,因而在
本环节中教师要相机进行朗读指导,读出情,读出神。)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把学
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三、自主探究,理解感悟
1、借助书上的注释和自学任务,自读自悟(小黑板出示学习任
务)。
(生自学,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播放庐山风景。如果遇到难题,可
以向老师、同学求助)
2、小组交流、互相补充纠正(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3、集体汇报交流,感悟诗意和哲理
(1)诗人站在什么角度看庐山?(横、侧、远、近、高、底)
(2)
看到的庐山分别是什么样子?(横看:山峦起伏、连绵不断;
侧看:奇峰陡峭;远看:隐天蔽日;近看:
危崖险岩;高处俯看:身沟
幽壑;山下仰望:重峦叠嶂。)
师小节:诗人眼中的庐山,形状、姿态各不相同。
(3
)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
诗人为什么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点拨:诗人站在庐山的正面,只能看到它的正面,而山是不是
只
有一个面呢?所以无论诗人从什么角度看庐山,都只能看到庐山的
一个——部分)
同时引导联系《画杨桃》,帮助学生理解从不同的角度,观察
的结果也各不相同的道理。
师问:你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举个例子说一说。
四、品读欣赏,积累诗句
播放庐山的风景,配乐朗读。(师引发情感:
在我们的眼前是成
片的云雾遮挡着连绵起伏而又挺拔陡峭的庐山,庐山时隐时现,看到
如此美丽
的风景,你们高兴吗?让我们一起朗诵这首广为流传的〈〈题
西林壁〉〉)
五、感悟写法
作者是怎样写千姿百态的庐山风景?
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作者先写游山所见,再谈感受。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
千姿
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
味。
六、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学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 __看
清庐山的真面目?(要
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
正
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1、课后积累苏轼的其他诗句或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句。
2、将诗改写成短文,加上自己的感悟。
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
北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所见)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明理)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各不相同)
第二课时
一、引入
走出令人迷惑的庐山,我们再跟随宋朝著名诗人
本文: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