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淡雅壁纸-爱国歌词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简介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
》是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
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
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
验稿)》为依据编写的,供实验班四年级第一学期使用。在保持
上册编写体系的基础上,本册在专题内容上又有了新的变化。
为了帮助老师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更好
地使用教材,现
就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的主要编写特点、教学目标、教
材内容与教学建议
做一简要说明,仅供教师教学中参考。
一、教材基本结构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
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
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40篇。这些课文从精读、
略
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
教材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
、以诚待人、
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
求、故事长廊。其中
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
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
更加丰富多彩。
每个专题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每组
开头的导语
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4篇课
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
课文1-2篇。精读课文
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
起来,并
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
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
的背景资
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
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有4个固定栏目:“口语交
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
文”“展示台”或“成语故
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全册8个语
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2
0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
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
求会写
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为了便
于复习检测,每组课文后安排有“词语盘点”栏目
,包括“读
读写写”“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是由精读课文中会读
会写的词语组成;“
读读记记”是由精读和略读课文中要求认识
的词语组成。另外,教材后附有两个生字表。表(一)是要求
认识的字,200个;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200个,以供复
习总结之用。
本
册注音有下面几种情况: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
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导语、课后练习、资料
袋、阅读链
接、语文园地里不认识的字,只在全册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后
面出现
均不注音。选读课文出现的生字一律不注音。生字注音
用圆括号标出;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
为了便于识
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变调读出或读
轻声的字,随文注音,
并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加以提示。
二、教材的主要编写特点
本册是在四年级上册基础上编写的
,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是
共同的,体现整套教材的一致性。现就本册几个主要方面作重
点介绍。
(一)专题组元,整合教材
本册教材的编排方式仍然是专题组元型。专题内容新颖、
丰富,内涵深刻,富有人文气息,同时也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特
点。比如,热爱生命专题,从对自然万物生
命勃发的感悟,到
对人的生命的尊重、救助,及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对学生具有
积极的现实意义
。大自然的启示专题,则从生物、自然与人类
的关系,给人类的启迪,提出对生存环境的思考,比前几册
相
关专题内容更深入,具有丰富的思考价值。
根据课标提出的教材要“避免繁琐,突出重点,
加强整合”
的要求,本册在编写中加强了整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
面。
1.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
在本册八个单元导语中,提示学习内容,点明
专题,布置
学习的任务。在内容上,力求启发阅读兴趣,引导单元学习;
在语言叙述上,体现文
学色彩,强调感染力。比如,第一单元,
“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
br>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用诗一般的语言
展示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画面,激发
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
向往之情。
2.精读与略读课文的联系和整合。
为了体现
单元整合,加强在精读与略读课文中间的联系。
本册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安排有“连接语”,这段
文字承
上启下,内容突出,过渡自然,明确地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
要求和方法,体现由精读到
略读的阅读训练过程,使精读课文
和略读课文形成的整体感更强。
3.单元学习活动的贯通和整合。
单元整合不仅在课文内容上,还体现在听说读写的语文学<
br>习活动上。本册教材继续加强专题内学习活动的整合,力求设
计的各项活动贯通、严密。本册继续
在每组课文后安排“词语
盘点”,就本组课文所学生词进行归纳总结,以便学生自查自测、
复习
巩固之用。从导语到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作文、日积月
累、宽带网(安排在第一、四单
元)、展示台(安排在第三、六
单元)等,围绕专题内容,各项活动一以贯之:前面有布置,
中
间有铺垫,后面有复习、拓展、交流,整组教材乃至于全册
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全面推进语文各项
能力的训练。
(二)安排“综合性学习”,体现新课程理念
综合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着力点
。本册教材继续安排两次
综合性学习,一个安排在“大自然的启示”专题中,要求观察
大自然现
象或搜集资料、调查访问,交流从中的发现或得到的
启发;也可以做做实验或搞搞小发明。一个安排在“
田园生活”
专题,了解乡村景物和人们的生活。编排方式是:导语点出活
动的内容及要求;第一
篇课文后具体提出活动方式的建议;“语
文园地”中凭借“口语交际”、“习作”进行交流,在“展示台
”
中展示成果。随着学生主体活动能力的增强,综合性学习的要
求也在逐步提高,较之三年级,
本册减去了“综合性学习提示”,
在活动过程中,不再对学生作进一步提醒和促进。
根据教材
的编排,教师对综合性学习的指导要着重抓好三
个环节:一是通过布置,使学生明确任务,知道要做些什
么,
该怎么做;二是在学生自行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时时关
心,该怎么做;二是在学生自
行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时
时关心、了解活动开展的情况,及时表扬好的做法,帮助解决
遇到的困难;三是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展示交流。
(三)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作为中年级的最后一册,本册仍然采用第一 人称“我”的
语言叙述方式,继续强调自主学习意识。同时,为了体现文本
交流,精读课文中仍 然以泡泡的形式出现,提出问题,引导学
生主动思考,培养质疑问难能力。泡泡的内容大致有:引导学< br>生理解词句及课文内容的;引导想象的;体会文章结构特点的;
引导课外阅读的等等。
“我的发现”是自主学习方式的重要体现,在本册共安排
8次。在内容安排上继续体现中年级的特点,引 导学生认识、
了解一些语言现象,初步掌握一些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
习惯。分别是:认识 排比句、养成留心观察和勤动笔的习惯、
体会副词的表达效果、体会比喻句表达的感情色彩、体会句子< br>含着的意思、认识拟人句、了解双引号的作用、学习怎样抓住
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册精 读课文一般安排三道题:第一题,引导朗读、背诵,
重视语言的积累;第二题,侧重理解内容,体会思想 感情;第
三题,加强词句训练。有的课文后设计了选做题。为了加强自
主学习意识,本册仍以学 习伙伴的语言方式,引导学生读书、
思考、提问题、谈感受、讨论交流,以便让学生把自主学习化
作经常的行动和习惯。本册在理解内容深度上、阅读方法的要
求上,较前几册均有所提
高。
(四)丰富课本内容,拓宽学习资源
根据课程标准精神,语文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
接触语
文材料,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本册课后继续安排“资
料袋”,在课文背景或
相关知识上,增加了深度和广度。语文园
地的“宽带网”安排在一、四组、引导学生搜集有关祖国五岳<
br>和五大淡水湖的资料以及了解有关战争给人类造成灾难的事实
和英雄人物的事迹,拓展知识面。“
展示台”安排在第三、六单
元,作为综合活动的组成部分,交流认识大自然和感受农村生
活的活
动成果。“日积月累”中的名言警句、古诗名句、谚语、
成语等,“趣味语文”中的《说“信”》《趣联
巧对》,“成语故事”
中的《鹏程万里》《手不释卷》,集中安排以古代传统文化为主
的内容,
在趣味阅读、轻松记背中,积累语言,感受中华文化
的优秀和博大精深。此外,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学
生课外阅
读,重点推荐《一千零一夜》《伊索寓言》和中国的民间故事。
这些都为丰富学习、拓
展学习开辟了资源空间。
三、教学目标
本册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过程的熏陶和感染
中,
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在识字
写字、课文阅
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综合性学习等学习和
活动中,全面达到中年级的阶段教学目标。
本册学习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
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
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
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
见闻,并
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
比较具
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
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
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
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教材内容与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教学
识字、写字是贯穿
整个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它是阅读习
作的基础。由于中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识字方式上可以做进一步的调整。
对于认识的字,由于精读和略读课文中的生字都注音,学
生
认字并不困难,可以让学生自学完成。老师在学生自学的基
础上进行检查,可以对多音字、难读准的生字
或易混的生字作
指导。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
选读课文中的生字
一律不注音,为的是让学生在阅读中自主识
字,自查字典读准确,培养独立识字能力。老师还可以鼓励学
生课外阅读,通过各种渠道主动识字,扩大识字量并养成独立
识字的习惯。
会写的字
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中,
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引导学
生用
识字规律认记生字。课内要留有一定的写字时间,指导学生写
好笔画、笔顺,安排好字的各
部件及间架结构,把字写端正、
写美观,提高写字的速度,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学生的写字
练
习重在求质。对于要写的生字、精读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老
师引导学生随时抄写,及时听写检测。也可以
说“词语盘点”
中的词语,进行复习巩固。
对于书写练习,除课堂生字学习指
导外,主要凭借本册的
钢笔字和毛笔字写字教材,进行指导和书写训练,及时纠正学
生在书写过
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爱好。
(二)阅读教学
本册既要完成中年级阅
读学习目标,又为高年级的阅读作
准备,在教学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习的重要阶段,要
给予足够的重视。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教
材中精读课文数量将逐渐减少,略读课文的
数量则逐渐增加。
1.精读课文的教学
(1)指导朗读、默读。
朗读是最经常、
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本册教学仍要重视朗读<
br>训练。
本册的朗读要求,一般安排在课后练习第一题。教师可以
根据要求,给学生以充
分的读书时间,多读少讲。让学生在自
主的读书中学习、思考,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
本册的默读,要在学生不出声、不指读、不动嘴唇的基础
上,加快默读速度的训练。默读比朗读
的速度快,更利于训练
思维,要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默读后要有自
己的感受,
并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教师可以组织
相应的讨论交流活动。默读能力的提高
要有个训练的过程,教
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默读,循序渐进地提高默读要求,
把训练落在
实处,不能急于求成或流于形式。
(2)精读词句,积累语言。
词句训练是精读课文的主要
内容。本册教学要继续研读词
句意思,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同时积累
词句
,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本册课后练习中对词句的学习和积累,采用了灵活的、有
一定弹
性的安排,比如,背诵你喜欢的部分,把你喜欢的语句
写下来。这一编排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教
学中要加强
检查、交流,将训练落到实处。
(3)精读内容、领悟思想感情。
理解
课文内容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教学本册教材,要
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文体特点,利用课后习题、文中泡
泡等,引
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和感情。精
读课文可以采取多种方法
:一是要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
容。二是阅读中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并展开联想和想象,还
要对阅读的内容加以分析和归纳,进一步理清课文的条理和思
路,从而体会课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三
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
生活体验,体情入境地读课文,把自己的感情纳入到课文的人
物和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从而体会课文表
达的思想感情。同时,还要在教师重点讲
解和与同学阅读感受
的交流中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最后,教师还要教给学生
阅读方法,提
示阅读思路,用圈点、批注、勾画等方法,读、
思、记课文中需重点领悟的部分。
本册要重点
教会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阅读方法,
这项内容在语文园地八“交流平台”中,它以对话形式,渗
透
阅读中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教师可引导学生把交流平台
中提示的方法,加以扩展练习,
运用到阅读学习中去。
在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自主
学习意识,让
学生自主完成学习的过程,并得出结论。教师可
做重点指导和点拨,不可用现成的结论代替学生的思考。
同时,
尊重学生的理解和独特体验,允许学生有其他合理的选择。
2.略读课文的教学 本册安排了15篇略读课文,根据叶圣陶提出的“就教学而
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略读指导却
需要提纲挈领,期其
自得”的思想,略读教学要求与精读要求不同。
略读课文的教学,一是内
容上,理解内容的要求要低于精
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
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
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
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
把课文读懂。并在以后的大量阅读中进一步掌握读书方法,提
高阅读能力。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参照连接
语中的提示,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
体会内容;然后抓
住一两个重点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学
生讨论、交流。
教学中还可以结合课文中泡泡的内容,提示学生思考,比
如,《万年牢》中“课文中三处提到了
‘万年牢’,这中间有什
么联系呢”是有关课文内容的理解题目,可以作为引领全文学
习的思考
题。
3.选读课文的教学
本册教材后安排了8篇选读课文,内容基本与单元对应,
供学生自学完成。这类课文属选择性学习,教学上不宜统一要
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程度和个体情况,
决定是否选用。选
用时,可以按课文内容分别插入相关专题单元阅读,也可以作
为期末综合复习
材料,集中安排阅读,让学生课外独立阅读完
成。教师可以提出要求并酌情检查,通过引导和交流促进阅
读。
对主动阅读的学生,要予以鼓励,激发学生更多、更广泛地课
外阅读。
(三)“语文园地”教学
本册安排8次口语交际。分别是:“走,我们去春游
”“以
诚待人的事情”“大自然的启示”“小小新闻发布会”“热爱生命
的故事”“乡村生活”
“我敬佩的一个人”“向你推荐一本书”。
其中,“大自然的启示”“乡村生活”作为口语交际,是“综
合
性学习”的一部分。其他6次是结合专题内容,从学生生活和
思想实际出发而安排的话题,比
如,策划春游,真诚地对待人
和事,对生命的了解和热爱等,都是学生生活中感兴趣的内容,
学
生有话可说,能够彼此交际。这些话题中,有的以独白语训
练为主,如,小小新闻发布会,也有的以交际
训练为主,如“走,
我们去春游”,更多的是两者相结合的训练。
本册口语交际教学,既要重
彼此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培养
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特别要在学生口语表达中随机训
练和
规范,循序渐进提高口语表达水平。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
个方面。
1.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要根据话题内容,设计导入方式,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兴
致勃勃地参与练习,有话可说,有话爱
说。另外鼓励学生表达,
不要打断学生讲话时的思路,引导学生畅快地说出自己的所思
所想,训
练学生思维能力。
2.交际中,注重语言的规范和指导。
教师可以在语言表
达的准确生动上、内容丰富上和思维清
晰上给学生以指导,使学生的口语表达在指导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指导还要有层次性,循序渐进地提出表达要求。教师要善
于发现学生口语交际的不足,就共同的
问题及时讲解,随时规
范学生的口头语言,还可有针对性地点拨纠正。
在互动交流中,注意让
学生学会倾听,要听明白别人讲的
主要意思是什么,还要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有不同意见
与同学商讨。讨论时,把自己的意思说清楚,一个说完后,另
一个再说,不要中途打断别人的说话,要尊
重别人的发言。
3.面向全体,训练到位。
教学要面向每一个人,不能留有教学的死角。要
想办法使
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人人都有锻炼的机会,在双向或多向的
互动中活跃思维,逐步提
高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可
以根据话题内容,采取多种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可以
采取同桌互说,指名说,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的形式,扩大口
语交际的“面”与“量”。教师要特别关
注双向互说,了解每一
个人语言表达中存在的问题,并随机进行指导。
4.把口语训练延伸到日常活动中去。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和语文活动中,在回答问题、讨论交
流
的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口语表达情况,随时纠正口
语交际中存在的
问题。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
动、大胆地与他人交流,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养成良好
的
口语表达习惯。
5.引导评价,提高语言能力。
关注自己表达中存在的问题,进
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能有效地提高口语表达水平。教学中可随时引导学生开展评价,
本册可
就听人说话能否把握主要内容,说话能否清楚明白地表
达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等主要方面,进行评价。学
生在参与评
价过程中,逐步提高判断正误、优劣的能力,并养成良好的听、
说态度和习惯。
(四)习作教学
本册习作在“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了8次,作为完整的习
作训练;此
外,结合课文学习,安排3次小练笔,作为片断练
习。
8次分别是写校园景、物、事,写自己
的心里话,写大自
然中的观察和发现,看图写想象,写热爱生命的人和事,写乡
村生活的感受,
写敬佩的一个人及自由表达。其中,大自然中
的观察和发现,热爱生命的人和事,乡村生活的感受,我敬
佩
的一个人,这四项内容是说、写合一安排;其他四项是说、写
分开安排。这8次习作训练有以
下特点:
1.拓宽题材范围,给学生习作开辟选择的空间
拓宽习作的范围,
让学生有内容可写,充分体现在本册习
作编写中。在八个选题中,每一个都提供了多项内容的选择,增加学生写的自由度。比如,“语文园地一”的校园写景,写物,
也可以写校园中发生的事。“语文
园地二”的写心里话,可以对
父母说、对小伙伴说、对邻居说,也可以对其他人说。“语文园
地
六”,既可以写乡村景物,也可以写乡村生活;对于在城市生
活成大的孩子,还可以写自己听到的、看到
的、想到的乡村生
活及乡村的人和事。“语文园地八”的自由表达,选择的余地更
大,可以尽情
选择自己想写的内容,写故事、童话、寓言,写
自己的希望和梦想,还可以写自己关注的人和事等。这八
个专
题中,包括有写人、写事、写景物、写生活、写感想、写体会
等。每个学生都有内容可写,
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所想、所感。
2.写实、想象等多种作文类型
为了体现课标提出的“能
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
受和想象”,本册除了内容上拓宽习作的范围,在形式上,也提
供了多种习作类型。有写实的,就是自己观察和看到的人、景、
事、物;也有写想象的,有看图想象、写
童话故事等。写实是
为了让学生从生活的真实出发,写出自己的所想、所见、所感、
所做,培养
学生的观察和认识能力;写想象,是为了培养和训
练学生的想象能力。还有提供材料写作
文,让学生根据提供的
材料思考、作文,比如,“语文园地五”提供有关热爱生命、救
助生命的
人和事例,以及自然世界中植物顽强生长的资料,供
学生选择使用,丰富了作文的写作形式。
3.重视习作后的交流和评改
评改和交流,是学写作文、提高习作水平的重要方面。同
时,也能促进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本册
从这一基点出发,在习作安排中,大都
提出了交流和评改的要
求,比如,“语文园地二”的写心里话,要求“写完以后可以读
给对方人
听,再根据别人的意见改一改”。本册侧重修改习作中
有明显错误的词句以及其他有明显错误的地方。
习作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启发引导,让学生乐写、爱写,对写充满兴趣
课程
标准中年级提出:“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本册仍然
从培养写作兴趣、降低写的难度入手,让学生不受
文体、篇幅
的限制,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教师要引导学生
结合专题学习,让学生
把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学到的表
达方式,运用到习作中去。还可以灵活处理“口语交际”和“习<
br>作”部分,可以先习作,后交际;也可以先交际,后习作,根
据教学实际灵活安排,目的是让学生
乐写、爱写。在教学上可
以采取各种方式启发引导,让学生对作文充满兴趣:可以设置<
br>情境,启发想象;可以激发生活经验和情感,让学生有话可说,
引发写的冲动;还可以引导观察,
发现生活情趣,引起学生写
的热情和愿望。
写的时候,不要有写法上条条框框,让他们放开手
脚去写,
不受形式的束缚,重在把心中所想、所感及时的写下来,让学
生感到写就是倾吐,是件
快意的事情。
2.感情真实、内容具体,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
写真实、写具体是小学阶段作
文的基本要求。在指导时,
要鼓励学生如实表达,比如,写敬佩的一个人,可以引导学生
从真实
的生活中观察寻找。习作时,要让学生写真话、写实话、
写心里话,不写假话、空话和套话。在教学中还
要引导学生写
具体。此外,要让学生用自己语言表达,提倡朴实、自然的语
言风格,教师可以通
过评价引导正确的文风。
本册的“看图想象”和“编童话故事”是想象作文练习。
想象作文同
样要鼓励学生真实的想象,而不是不着边际的胡想
乱造,老师要引导学生合理的想象。
3.让学生经常练笔,养成勤动笔的习惯。
“小练笔”是提高作文水平的经常性的练习活动。
本册内
安排了3次小练笔,分别是“想象人物的表现”“读课文后的感
受”“想
象周围人的议论”。教学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设制情
境,寻找写的契入点,让学生有兴趣写、乐于写,
比如,《中彩
那天》车开走后的情景想象,可以让学生从实际可能出发,想
象人物各自的语言、
动作和表情。老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及
教学时间,随时安排适于学生的练笔内容。“小练笔”以学生自
主练习为主,练习的时间宜短而快。教师不宜拔高要求,当作
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来对待。此
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在生活
中经常练笔,当作日常要求,鼓励学生随时把自己的所思、所
想、所
见,记在日记本中。
4.习作交流和评价,重在鼓励。
教学中的交流评价主要体现在:写前
交流中,互相启发思
路;习作后的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交流写法,加深对自己
习作的认识;
讲评作文中,互相激励,提高习作水平。习作的
交流评价重在鼓励学生的习作热情和兴趣,教师在教学中
要以
鼓励为主,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始终以乐观和愉悦的心情
来写作文。
为方便
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现将与本册教材配套的
教学辅助品种介绍如下:教师教学用书、教学挂图、同
步阅读、
钢笔字教材、毛笔字仿影教材、语文练习、教学录音带、投影
片、生字生词卡片(教师
用、学生用)、小学生字词句手册、课
堂教学设计与案例、同步练习。教师在使用本册教
材的过程中,
如果有什么疑难或意见、建议,可以来信或访问人教网小学语
文网站(网址:ww
w.pep.com.cnxiaoyu),与教材编写者
共同探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