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
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我的母亲独一无二
第一单元 数据收集整理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
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
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
据的记录方
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
作用
,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
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
据说话的态度。
学情分析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
统计表时
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
决问题
。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
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
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
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
,学生的校服、讲故事
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
br>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
师要注意让学生经
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
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
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
的过程,能利用统计
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
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
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
题、回答问
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
问题的能力。
1
第一单元 数据收集整理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
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
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
的数 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
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
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法:
谈话、指导相
结合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讨,师生互动,在具体
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
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
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
校服的颜色吗?(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
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
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
合适。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你有什
么意见?
教师小结:你们刚才说的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颜色,
不能代表学校大多数同学想穿
的,那如何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
(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喜欢的颜色。)
2
教师追问:如果我们现在要马上把信息反馈给服装厂,你觉得调
查全校的学
生这个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全校学生那么多,要调查全校
的学生,范围太广了,我们可以先
在班级里调查,通过班级中的数据作为代表,找出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
色,也能
代表全校大多数学生喜欢的颜色。那这节课就以我们班级为单位,在班级中进行
调查统
计,看看在这四种颜色中,大多数同学最喜欢哪种颜色。
二、互动新授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
的人数也
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颜色
人数
红色
黄色
蓝色
白色
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
(3)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学生可能回答:把
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纸
张上、举手、小调查等。每人报喜欢的颜色,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如画“正
”;
举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围的,老师数一下,再把结果填在表中……)
(4)教师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
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
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布指令,每
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教师说颜色,学生举手,教师数人数,学生填表格。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
的发现。)
(1)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把每种颜色
喜欢的人数加起来,如果与
全班人数不相符,说明我们在统计的过程中出现了错
3
误。) <
br>(2)师:喜欢说明颜色的人数最多,那么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该种颜色,
那全校选这种颜色做
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组织学生分析表格,教师根据分析的情况加以引导,突出统计的意义。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
(1)要完成这张表格,你准备怎么办?
地点
人数
植物园
动物园
游乐园
森林公园
河滨公园
(要引导学生找出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举手报名,汇报填写等)并说出统
计的过程;收集整理
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2)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强调数据
的准确性),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
(3)小组内讨论完成“表格的分析”。
最喜欢去( )的人数最多,最喜欢去( )的人数最少。
最喜欢去植物园的右( )人。
你最喜欢去( ),喜欢去这里的同学有(
)人。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全班进行反馈。)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
(1)课件出示第1题的表格图。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共同填表格。
(2)根据表格内容回答问题。
参加(
)小组的人数最多,参加( )小组的人数最少。
我们班参加计算机小组的有( )人。
我喜欢( )小组,喜欢这个小组的有( )人。
4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统计了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校服<
br>的颜色,最喜欢去哪里春游,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活动,这个方法简便,易操作,
下次我们班级调
查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板书设计:
数据收集整理(一)
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
红 黄 蓝
白
颜色
人数
红色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根据统计结果回答问题、发现问题,进行简单的预测和较为合理的判断。
2、让学生进行
一些社会调查,体验实践性和现实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并接受其中的思想教
育。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选择记录方法作记录,并体会哪种记录方法既清楚又方便。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教法:
采用讲
授法、讨论法、发现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
习的主人,将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实
际水平有效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引导中探
黄色
蓝色
白色
5
索,探索中发展,发展中提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谈话:同学们,新的学期已经开始了几天,我们的学习生活正逐渐步入正轨,今天,老师要请你们帮忙,为老师评选一名数学科代表。
教师出示评选条件:
1、数学成绩优秀。
2、数学成绩一般,但非常希望能提高数学成绩。
3、愿意为大家服务,乐意为数学老师服务。
师:你想推荐谁当数学科代表?(学生自由发言并说出理由。)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筛选出两位学生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如张三、李四。
二、互动新授
1、学习用记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1)收集数据。
教师引导:刚才我们通
过筛选选出了两位合适的同学,那么,这两位同学哪
个更合适呢?我们要从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你有没
有合适的方法?
学生讨论,说说选择的方法。
教师提问:用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举手统计的方法可行吗?为什么?
小结:举手投票,存在很多
人情因素,有时会出现其他同学不公平、不服气
的情况,影响同学之间的和睦相处,那有没有更公平、公
正的方法呢?(学生自
由发言。)
出示小精灵的话:可以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能担任科代表。
教师讲解投票的方法,拿出准备好的小纸张,从黑板上选一个你心目中的科
代表的名字。
学生动笔写,将写好的纸张折好,由小组长收上来。
(2)学习记录方法。
教师将收好的纸张放在讲台桌上。
6
师:现在老师要从
这些纸张里拿出一张,报出名字,同学们要想办法把它记
在纸张上,老师报一个,你记一个,一直到把这
些纸张记完。请小组讨论一下,
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来统计数?(提示学生:纸张很多,报得又很快,必
须抓紧
时间统计,最好能分工合作。)
指名学生说,肯定学生的方法,如画“○”、画“∣”
、画“正”等。及搜狐
请方法独特的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记录。
讲
述:记录完的讨论一下,哪种方法记得既清楚又方便,将不同的方法展示
在黑板上让大家瞧一瞧。
完成统计表。
姓名
票数
张三
李四
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 )担任数学科代表。
(3)小结。
谈话:刚才同学们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方法,你们能说说是怎样记的吗?
把你喜欢的方法说给大家听一听,要说出喜欢这种方法的理由。
2、教学例2.
(1)过渡:同学们,光明小学要举办讲故事大赛,某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
菲中选一位参加比赛,他们也
是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参加比赛。
多媒体课件出示投票结果。
师:你能看懂他们用了哪些记录方法吗?(画“√”、画“正”、画“○”)
(2)填写统计表,分析数据。
把上面的统计结果填入下表。
姓名
票数
王明明
15
陈小菲
22
学生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
回答问题:
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谁参加比赛?(陈小菲)
7
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让
学生讨论可
能性。)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即使把缺勤同学的两票同学的两票加到王明明的
票数中,
也不影响投票结果,所以,结果不会改变。
(3)从上面这道题中,你有没有学到新的记录方法?(让学生自由说。)
教师:你喜欢哪种记录方法,下次你统计事物数量时,就可以用上这种记录
方法。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3题。
出示统计表,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天气情况吗?
1、根据统计图,完成统计表。
2、根据统计表逐题回答教材上的问题。
3、从统计表中你还知道什么?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最让你高兴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教
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应用统计知识帮助老师选了一位同学们心目中的数
学科代表,老师先谢谢同学们,
我们还学到了统计的另一种方法——投票,并用
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了记录,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统计的内
容很多,有兴趣的同学
课后还可以选择一些内容进行统计。
板书设计
数据收集整理(二)
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姓名
票数
张三
李四
8
第3课时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体验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分析统计表。 2、使学生在练习中,在收集、整理、分析、决策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沟
通、相互促进,掌握本单
元内容。
教学重点:
体验统计过程,能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
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
教法:
探究性实践作业。根据学生的实践作业进行分析、推理、判断,解决生活中
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知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6题。
1、师: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吃的水果是什么?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情况,并将结果填入第6题表格内。
出示统计表。
提问:要完成这项统计,你准备怎么办?
2、引导学生找出一些易操作的方法:举手或组内报
名,小组汇报等。并说
出统计的过程: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收集整理数据”。(强调数据的准确性。)
3、从你的统计中,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建议?
回答教材上的问题。
讨论:根据调查结果,说说买哪几种水果合理。
二、探究新知
1、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4题。
9
(1)谈话:同
学们,我们班谁的家里有车?(家里有车的同学举手,了解
学生家里有车的情况。)
这么多同
学家里有车,随着社会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车辆越来越多,你
们看,几个同学正在统计一个路口10
分钟内所通过的各种交通工具的数量。根
据他们的记录结果,你知道道路上的面包车、大巴车、小轿车、
摩托车各开过多
少辆吗?
(2)小组内分工,分发记录单。
学生填写,汇报,教师展示。
种类
辆数
(3)回答问题。
这个路口10分钟内通过的哪种车最多?哪种车最少?(小轿车最多,面包
车最少。)
如果再观察10分钟,哪种车通过的数量可能最多?(放手让学生讨论,说
出理由。)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5题。
出示统计表,要求学生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每种书有多少?
回答问题(1)和(2)。
讨论:图书室要新买一批图书,你有什么建议?
三、巩固迁移
完成教学“练习一”的第7题。
1、出示条形统计图。
读懂统计图。
图中1格代表( )份。
说说每天的销售情况。
2、哪天卖出的《电视报》的数量最多?哪天最少?(星期六最多,星期一
最少)
面包车
6
大巴车
8
小轿车
33
摩托车
12
10
3、你还能发现什么?你能提出什么建议?(学生自由发言。)
4、如果每格表示2份《电视报》,上面的数据应该怎么表示?
小组讨论,互相说说。
指名回答说出数据。
教师小结:如果数据比较大,用一格有时候能表示更大的量,因此,我们
在
读条形统计图时,先要读懂每格表示多少。
四、课堂小结
你觉得本节课有哪些收获?感觉自己表现得怎么样?
板书设计
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第4课时(复习课)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
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
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
决策略。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
答问
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一、口算:
5×8=
6×4= 7×3= 5×6= 4×8=
5×2=
2×3= 7×7= 9×6= 2×8=
5×4=
6×7= 4×3= 3×6= 7×8=
二、下是张老师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的业余生活情况统计表
活动项目 看书 看电视 旅游
体育运动 其他业余活动
11
人数 14 10 8 4 2
(1) 最喜欢( )的人多,做喜欢( )的人少。
(2)
最喜欢看书的比最喜欢旅游的多( )人。
(3) 最喜欢看电视的比最喜欢体育运动的多(
)人。
(4) 这个班一共有( )人
三、气象小组把6月份的天气作了如下记录:
(1) 把晴天、雨天、阴天的天数分别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
天气名称
晴天 雨天 阴天
天数
(2)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这个月中(
)的天数最多,( )的天数最少。
(3) 这个月中阴天有( )天。
(4) 这个月中晴天比雨天多( )天。
(5) 这个月中阴天比雨天多(
)天。
(6)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答?
四、下表是二(2)班学生每天看电视时间情况统计表:
时间 30分以下
30分——1小时 1小时以上
人数 正正 正正正正正正正 正
(1)每个“正”字表示几个人?
(2)这个班有多少名同学?
(3)根据上面的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下表是11月二(2)班在学校图书室的借书情况:
种类
数量
连环画
35本
故事书
20本
科技书
10本
其他书
15本
(1)哪种书借得最多?
(2)11月二(2)班在学校图书室共借书多少本?
12
(3)学校图书室要买一批新书,你有什么建议?
第5课时(单元测评)
教学目标
查看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
1.气象小组把6月份的天气作了如下记录:
(1) 把晴天、雨天、阴天的天数分别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
天气名称
晴天 雨天 阴天
天数
(2)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这个月中(
)的天数最多,( )的天数最少。
(3) 这个月中阴天有( )天。
(4) 这个月中晴天比雨天多( )天。
(5) 这个月中阴天比雨天多(
)天。
(6)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2.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图,并回答下面提出的问题。
13
(1)每个 表示( )辆车。
(2)小轿车比客车多( )辆。
(3)( )最少,( )最多。
(4)货车和面包车相差( )辆。
(5)客车和货车的总辆数和(
)同样多。
(6)这四种车一共有( )辆。
3.下面是森林动物园小动物的数量统计情况。
(1)小刺猬有(
)只;
小象有( )只;
小猴子有( )只。
(2)这些小动物一共有( )只。
口 ○ 口=口
4.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将结果填到下表中。
种类 航模组 书法组 羽毛球舞蹈组
组
人数 15人 8人 12人 9人
(1)我最喜欢( )小组。
(2)喜欢( )小组的人数最多。
(3)喜欢( )小组的人数最少。
(4)选择羽毛球组的有( )人。
(5)选择篮球组的有( )人。
绘画组
13人
篮球组
20人
围棋组
7人
14
(6)你对学校开展的课外小组有什么好的建议?
5.学校组织过的几次体检?请你根据一年级、四年级和六年级各一个班的情
况来回答问题。
5.0以上 4.9~4.7 4.6~4.3 4.2以下
一年级一班 29 11 5
2
四年级二班 27 12 6 3
六年级一班 18 20 5 5
(1)一年级5.0以上有( )人。
(2)六年级5.0以上有( )人。
(3)四年级4.2以下有( )人。
(4)六年级( )的人数最多。
(5)5.0的视力是正常的,低于5.0的一年级的有( )人;六年级的有(
)
人。
(6)从统计表中你还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6.下面是二年级四个班男、女
生人数的统计图,请根据统计图完成统计表,并回
答后面的问题。
人
班
数
别
(人)
性
别
二(一)班 二(2)班 二(3)班 二(4)班
男
女
(1)男生同样多的班是( ),女生同样多的班是(
)。
(2)( )班和( )班的学生人数同样多。
(3)二(3)班比二(2)班少( )人。
7、下表是二(2)班学生每天看电视时间情况统计表:
15
时间
人数
30分以下
正正
30分——1小时
正正正正正正正
1小时以上
正
(1)每个“正”字表示几个人?
(2)这个班有多少名同学?
(3)根据上面的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8、下面是本班同学喜欢的电视节目情况记录:
动画片:12人
电视剧:10人 体育:9人 新闻:8人
把上面的数据记录下来并回答问题。
节目 动画片 体育 电视剧
人数
新闻
(1)喜欢(
)电视节目的人数最多。
(2) 共调查了( )名同学。
(3)如果是你看电视,你会选什么节目?
9、下表是二(2)班图书角的藏书情况:
种类
数量
连环画
20本
故事书
35本
科技书
45本
其他书
40本
(1)哪种书最多?
(2)图书角的藏书共有多少本?
(3)图书角要买一批新书,你有什么建议?
16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
单元教学内容:
表内除法(一)
课本P7~27页。
单元教才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
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
实际问题。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
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
的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第二,在“平均分”概念的基
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用口诀求商遵循由易到难的原
则。解决问题是
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解决问
题的内容。然后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
商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
题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
单元教学要求: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
br>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
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
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
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
重点: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
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7
第1课时
平均分
教学内容:
课本P7~12页,例1、例2、及练习二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
“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例1
(1)今天老师给你
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
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
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
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
均分。
(板书课题)
18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 5 ) p8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
平均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
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
。
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
1、教学例2: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2、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3、完成课本第9页的做一做,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 )
盒
。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设计意图】: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知识,开拓学生思维。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练习二第1题。
(1)肯定第2、3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1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4)学生借助学具动手分一分,并边说分的过程和方法。
2、练习二第4题
师:你们知道小猴子爱吃什么?请小朋友帮忙分香蕉,要做到公平。
把24支香蕉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 )个;
把24支香蕉平均分给8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 )个;
19
【设计意图】:设计帮助小动物分食品的故事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然渗透爱护
动物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收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独立
解决问题,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又培
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实践活动:插花活动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
设计意图】:从多方面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开放性的活动使学生多
角度认识平均分,为以后学习有
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第2课时 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P10页,例3及练习二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
化。
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
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准备:学具、主题图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20
1、小朋友你们喜欢春游吗?喜欢去哪里春游?
2、出示分果冻问题的情景图。(不显示解决问题的办法)
师:瞧!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图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么
问题?
3、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春游活动引入,引导学生畅所欲
言,交流各自
所喜欢去春游的地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愿望。引
导
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探求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1、学习例3。出示例3主题图。
2、 分组探讨解决“能分成几份”。
师:你能应用你收集的信息帮他们解决.问题吗?你有什么办法?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结果。
3、全班交流反馈,及时评价。
4、小结: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8里面有几个2,8里面有4个2,就可以
分4份。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积极主动
地参与学习过程,在自主探
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具体感知“每2个
分一份,8个分成这样的4组,就要分4份。让学生
在交流中借鉴学习同学解决
问题的办法,体验成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方法,感知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
用,
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在生活中作用。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1、课本第12页的第5题。
问:图中的小熊在做什么?
小熊在思考什么问题?
你能帮小熊分分看。(引导学生帮小熊分筷子,用小棒代替筷子动手分。引
导学生思考:有几个
小动物就餐?一双筷子是几根?并说说怎么分。)
2、练习二第6题。
(1)第6题。出示分玉米的情景图。
21
师: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和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
四、开放题。
1、学生独立操作。
(1)用15个方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
)个木块。
(2)每个长方体用3个木块,可以摆( )个长方体。
思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2、学生在生活中找出用平均分的例子,在小组里交流分享。
【设计意图】:提供具有思考性
的问题情景,如“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
同的地方?”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以突出平均分的实质是“每
份分得同样多”,
加深对“平均分”方法的了解。利用开放题提供给学生广阔、自由的学习空间,
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深入探究,鼓励学生尽量说出与别人不同的例子,训练学生
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
。
五、课堂总结
第3课时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P13页,例4,练习三第1、2、3题。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情景图等。
教学过程:
22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情景图。
2、提出问题: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支?
请小朋友想一想。
3、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
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
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
一样的,每个盘
子里放( )支竹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
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
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
故知新,为引入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1、引入除法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
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揭示课题。除法
问: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多,是
平均分吗?
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
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
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
。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
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
3、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吧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出除法
算式,再读一读。
23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平均分的基础上,提供“
能不能用一种
方法直接计算呢?”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引入除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分
一分,写一写,读一读”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操作
进一步感受解决问题的过
程,领悟除法意义。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3页的“做一做”
(1)自己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 挑战园地:
(1)第一关(练习三第1题):“魔法卡片”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6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读
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
(2)第二关(练习三第2题)“小帮手”。
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教师巡视。
(3)第三关(练习三第3题)“分西瓜”。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追求快乐的天性,好胜的心理,
设计形式多样,富
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并运用奖励措施,满
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
第4课时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P14页例5,练习三第4、5、6题。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4 <
/p>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
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准备: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设计意
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
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
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
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3、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
来计算?
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25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
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
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比较,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
平均分成相等的
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
(1)练习三第4、5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
(2)练习三第6题:写出除法算式。
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对照算式画
图。
【设
计意图】: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动手分一分,
圈一圈等活动,营造出充满生气
和激情的学习氛围,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
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
第5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P16、17页练习四第7、8、9、10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验除法算式与生活实际的密切练习。
2、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分一分”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进一步理解掌握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
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26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图片、题卡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话: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我们从身边找一找数学,
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吧!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数学,能否举出
例子来?
2、学生举例。
3、自己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身边去发现除法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二、展开学习
1、引导学生完成第16页练习三第7题。
(1)请学生仔细观察图,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
(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3)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8题。
(1)教师巡视
(2)学生交流汇报算式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看图
,进一步理解图意,正确写出除法算式,重
点区别两种不同的分法和得数后面单位名称的写法。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9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2)指名汇报是怎样计算的?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的第11题。
(1)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算式的意义。
(2)全班交流汇报。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10题。
27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完成。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圈一圈物品的方
法进行平均分。分后填写算式。让
学生在独立写除法算式中熟悉除法算式的读法、及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加深对除
法意义的认识。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6课时 用乘法口诀求商(一)
教学内容:
课本P18页例1,练习四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
的商;通过比较分
析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可以用多种方法求商,感受到用
口诀求商的简便;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
求商。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语言
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求商。
教学准备: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故事。
【设计意图】:故事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看图,思考问题:小猴摘了几个桃子?猴妈妈准备分给几只小猴?
28
2、动手操作,探究方法。
(1)各小组动手分一分,并说说分的过程。
(2)小组合作,交流方法。
3、我们通过分一分知道了可以分给4只小猴。如果我们不动手分,那该怎
样想呢?
4、学生交流想法。
5、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6、12÷3的商是几?你是怎样算的?
7、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8、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为下面的抽象思维作准备,使学生由直观向抽象过
渡。通过相互交流、启发达到共同发展的效果。让学生在感受用乘法口诀求商的
过程中逐渐加深对计算
方法的理解。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1、引导学生完成第24页的“做一做”。
(1)要求学生利用口诀独立解决,并想想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教师巡视指
导。
(2)交流汇报。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1题。
学生认真观察图,说说图意。然后独立完成。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2、3题。
【设计意图】:寓学习于游戏中,并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让学生体会被
除数和除数一样时商是1。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7课时 用乘法口诀求商(二)
教学内容:
29
课本P19页例2,练习四第4~6题。
教学目标:
1、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2、能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3、在游戏中巩固知识并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主题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2、指名汇报。
【设计意图】:把计算教学置入生活情境中去,激发学习兴趣。
二、探索学习
1
、教学例2
(1)引导学生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2)学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教师板书。
每个笼屉放4个包子,6个笼屉一共放多少个包子?
一共包了24个包子,每个笼屉放4个包子,需要多少个笼屉?
一共包了24个包子,需要6个笼屉,每个笼屉放多少个包子?
2、你会列式吗?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说说商是几,你是怎么算的?比较总结求商的方法。
4、小结: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
仔细观察都用哪些乘法口诀求商?通过比较这些除法算式求商的方法发现规
律。
30
【设计意图】:展示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激起学生
进
一步表现的欲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1、引导学生完成19页做一做1、2。
要求学生口述对题意的理解以及求商的方法。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4、5、6题。
要求学生读懂题意,理解题意,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的方法。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8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P21、22页,练习四7--12。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所学表内乘除法知识。
2、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
培养学生综合、沟通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
教学难点:
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培养学生综合、沟通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图片、题卡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复习
1、我们学过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把你的收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学生分小组交流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收获。教师巡视。
31
3、汇报。
【设计意图】:明确学习目标。
二、展开学习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8题。
(1)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
学生观察图,与同桌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思考解决方法。
(2)怎样列式呢?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
(3)这3个算式分别该如何计算呢? 学生汇报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7题。
(1)出示题卡,请学生列乘法、除法算式,并说明计算方法。
(2)同桌合作学习,请一个当老师,一个列式,然后交换。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12题。
(1)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
学生仔细观察图,把自己了解到的信息说给同桌听。
(2)怎样列式呢?同桌交流想法。
(3)汇报,教师板书列式。
4、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0题。
(1)出示4个蘑菇房子的贴图。帮助小动物找家的游戏。教师谈话激趣。
(2)学生看图,独立完成。
(3)小组竞赛,然后在书上连线。
【设计意图】: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加强乘除认知
结构的系统化,提高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培
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三、拓展应用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9题。
(1)出示第9题的表格,你从表格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看清表格,理解题意,思考解题方法。
(2)独立计算,交流汇报。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1题。
32
请学生把用同一句口诀计算的算式作上相同的记号,再独立完成后交流汇
报。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更为熟练地进行计算。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9课时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P23页例3,练习五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2、通过提供丰富、现实、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
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
3、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
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除法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主题图、格子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出示例3主题图。
(1)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分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2)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在愉悦的谈话中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情绪饱满、积极投入学习。
二、探索学习
33
1、 教学例3
(1)从图中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讲给你的同桌听听。
(2)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
br>*一共有多少只蚕宝宝?*平均放在3个纸盒里,每个纸盒放几只?*每个纸
盒里放5只,要用几
个纸盒?
(3)一幅图提出了3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该怎样解答?说说这样解答的理由。
第二、三个问题怎么解答?试试看能给大家讲讲为什么这样计算的理由
吗?
(4)你能说出表示的意思吗?
通过解答这3道题,你能发现它们间的关系吗,和你组里的同学讨论讨论。
2、出示课题
板书:解决问题
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设计意图】:将学生置
身于现实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选取自己所需的信
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分析、比较的过程中培养
学生的数学思维,为进一
步学习乘除法应用题做铺垫。创设开放情境,为学生提供信息。
三、拓展应用
1、引导学生完成P24页“做一做”。请学生观察情境图后用自己的语言讲
小刺猬运水果的故事,引发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不同
的问题并解答。
2、学生从图中搜索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独立解决书中提出的问题。
3、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五1~3。
教师巡视、指导。
做完的同学选择一道题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计算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
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34
第10课时 练习课(一)
教学内容:
课本P24-25页,练习五4~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技能。
教学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图片、题卡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我们已经学了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你们都有
哪些收获?把你的收获再组里交流一下。
2、教师巡视,指名汇报。
3、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二、探索学习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5题。
(1)出示情境图,学生看图,想想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还有其他想法吗?学生思考、回答并独立完成。
2、引导学生完成第8题。
(1)让学生完成前两个问题。然后交流汇报。
(2)引导学生再提出问题。
3、引导学生完成第6题。夺红旗比赛并评比优秀。
4、引导学生完成第7题。学生看图思考并独立完成。
35
【设计意图】:练习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扩大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空
间,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
处用数学的同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拓展应用
1、补充拓展性练习。 <
br>(1)妈妈分苹果,分给家里每人1个后还剩1个,如果每人分2个,还少2
个,家里有几个人?
妈妈拿来几个苹果?
(2)盒子里有一些饼干,它们的块数比20多比30少,如果把它们平均分,<
br>那么平均分成的份数和每份的块数同样多。你知道盒子里有多少块饼干吗?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教师指导。
【设计意图】:拓展性的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并在交流中分享成功
的喜悦。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11课时 练习课(二)
教学内容:
课本P25页,练习七8、9、10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技能。
教学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图片、题卡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36
1、我们已经
学了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你们都有
哪些收获?把你的收获再组里交流一下。
2、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二、探索学习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9题。
(1)学生先独立思考完成,教师巡视。
(2)交流汇报,集体订正。
2、引导学生完成第8题。
(1)出示情境图,学生看图思考,独立完成练习。
(2)同桌相互交流,说说题意、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设计意图】:练习与生活实际联
系在一起,扩大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空
间,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用数学的同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做完
题后让学生交流解题思路,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成功。
三、拓展应用
1、补充拓展性练习。
(略)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教师指导。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12课时 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
课本P26、2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促使学生加深对除法含义的认识。
3、巩固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7
4、巩固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让学生对自己在本阶段所学的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及情感等方面进行
归纳总结与反思。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主题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请小朋友回忆一下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有关什么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对
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2、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设计意图】:明确学习目标。
二、探索学习
1、单元知识整理。
(1)通过这些新朋友,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呢?
(2)学生回忆在“表内除法”这一单元中结识了哪些新朋友。思考并回答问
题。
2、单元复习。
(1)复习除法的意义。
出示第一题主题图:比较这三道算式,说明乘法与除法的关系。
指名回答,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小结、板书。
(2)复习除法计算。
出示
口算卡片,学生分组进行口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说一说你是
根据什么进行口算的。
总结:我们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这样可以算得又对又快。
(3)复习除法应用题。
每位学生拿出8根小棒,平均分一分后再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分的。
谁能把你的分法和算式说给大家听一听。
38
引导学生
观察这几种分法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在组内交流分的过程
和除法算式。
(4)小结:这几种分法都是平均分,都用除法计算。
【设计意图】: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总
结与反思,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动手分一分进一步感受和理解除法的意义。比较和分析,进一步理
解除法应用题
的数量关系。
三、拓展应用
1、引导学生完成P27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汇报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2、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
先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订正。
3、引导学生完成第3题。
(1)出示情境图,学生看图并在小组中提出问题进行解答。
(2)全班交流汇报,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
减两位数退
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用游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13课时:表内除法练习课(1)
教学目标:
巩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的各部分
名称。为后面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
商打基础。进一步体验除法算式与生活实际的密切练习。通过开
展多种形式的“分
一分”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
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进一步理解掌握除法的意义,培养
39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
惯。
教学过程设计:
一、基础训练。
1、把6朵花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哪种分法对?在对的 里画“√”。
2、圈一圈,填一填。
(1)
一共有( )个 ,每(
)个一份,可以分成( )份。
算式是( )。
(2)
一共有( )个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有( )个。
算式是( )。
3、算式24÷3=8,读作(
),除数是( ),被除数是
( ),商是( )。
4、计算20 ÷
5 = 4时,想口诀:( ),商是( )。
5、把15个
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 )个 。
6、一本 要2元,10元钱可以买(
)本 。
7、 在( )里填上“>”、“<”或“=”。
5(
)20÷5 30÷6( ) 6 40( )6×5
12÷3 ( ) 5
6( )36÷6 20 ( )4×5
二、知识应用(判断对错)。
1、有24块,每6块装一袋,可以装4袋。 ( )
2、“8÷2=4”
读作:8除2等于4。 ( )
40
3、△△△ △△△△△△,列式:6÷3=2。 ( )
4、把15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 ( )
5、一份盒饭要5元,10元可以买2份。 ( )
三、解决问题。
1、除数是5,被除数是25,商是多少? 2、20里面有几个4?
3、把30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多少? 4、6的5倍是多少?
四、看图写算式。
1、
( )×( )=( )
( )÷( )=( ) ( )÷( )=( )
2、 30米
?米 ?米 ?米 ?米 ?米
( ) ( )=( )
五、用数学。
1、
需要几个筐?
2、(1)有8只兔子,平均装在2个笼里,每个笼装几只?
(2)有8只兔子,装在2个笼里,一个装5只,剩下另一个装几只?
3、
把这些风车平均分给8个小
每筐装4棵。
24棵
我们用了4张纸,每
张纸做6个风车。
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
4、
女生的人数是男
生的3倍。
有8个男生,
41
每4个女生一组,可以分成几组?
5、
每个同学分几朵?
6、
(1)3把剪刀12元,平均每把剪刀多少元钱?
(2)买3顶帽子的钱,可以买几本练习本?
2元
8元 是笔记本的3倍
每束花有3朵。
把这4束花平均
分给6个同学。
?元 6元
第14课时:表内除法练习课(2)
教学目标:
巩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的各部
分名称。为后面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
商打基础。进一步体验除法算式与生活实际的密切练习。通过
开展多种形式的“分
一分”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进一步理解掌握除法的意义,培养
42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
惯。
教学过程设计:
一、基础训练。
1、把10个○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
)个。
列出算式:( )÷( )=( )
2、24÷4=( )读作( )除以( ),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
每份是( ),也就是( )里面有( )个(
)。
3、填空
算式:□÷□=□
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每一份是( )。
4、填空
(1)10除以5等于2。 □○□=□
(2)被除数是12,除数是6,商是2。 □÷□=□
二、知识巩固。
1、写出除法算式.
(1)9除以3等于几?
(2)把24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几?
(3)有8个苹果,平均装在2个盘子里,每个盘子装几个?
(4)有8个苹果,装在2个盘子里,一个盘子装5个,另一个盘子装几个?
2、应用。
43
加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
乘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
除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
三、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一个笔记本2元钱,小丽带了12元钱,能买几个笔记本?
2、一斤桃子3元钱,妈妈带了15元钱,能买几斤桃子?
3、四年级2班有40人参加广播操比赛,平均分成5组,每组几人?
4、小华买了18条金鱼,每个鱼缸可以放6条金鱼,小华需要准备几个鱼缸?
5、中性笔3元一支,钢笔5元一支。王可带了29元钱,买了一支钢笔,剩
余的钱可以买几只中性笔?
第15课时:表内除法单元测评
教学目标:
巩固除法的含义
,及除法的各部分名称。为后面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
商打基础。进一步体验除法算式与生活实际的
密切练习。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分
一分”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
力和初步的
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进一步
理解掌握除法的意义,培养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选 择。
1.30÷6=5,读作( )。
A.30除以6等于5
B.30除以5等于6
2.20里面有4个( )。
A.10
B.4 C.5 D.16
3.下列算式中,商最大的算式是( )。
A.12÷3 B.36÷6 C.20÷4 D.24÷6
4.有一堆苹果,比20个多,比40个少,分得的份数和每份的个数同样多。
这堆苹果可能有(
)个。
A.24 B.25 C.36 D.35
5.二年(2)班参加舞蹈队的同学站了5排,每排站6人,其中男生有9人,求
44
女生有多少人。用算式表示是( )。
A.5+6-9
B.5+ 6-9
C.5×6-9 D.5+6-9
二、填空。
1. 30 ÷ 5 =
6
| | | |
(
) ( ) ( ) ( )
2.用下面卡片上的数摆成学过的除法算式。
3.
6÷口=口,表示6
只大公鸡,每
(
)只分为一组,可以分成这样的( )组。
4.
乘法算式:( )X( )=( ),( )X( )=( )
除法算式:( )÷( )=( ),( )÷( )=(
)
三、计 算。
1.填表格。
被除10 15 24 8 12
数
除数 3 8 2 5
商 5 6 3 4 6
2.想一想,算一算,你能很快写出得数吗?
45
四、应 用。
1.一个乒乓球2元钱,4个羽毛球12元钱,哪种球比较便宜?便宜多少钱?
2.超市饮料降价,买3瓶鲜橙汁6元钱,买6瓶多少钱?
3.一本书有36页,小明每天看6页,几天可以看完?如果4天看完,平均每
天看多少页?
第三单元 图形的运动(一)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这些内容都
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
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
视的作用。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
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
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
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轴对称、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是两种基本的
图形变换。二年级学生的
能力差别比较大,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也有
不同的层次,对空间图形的理解水平参差不平,针
对这一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学
生课时目标也应有不同的要求。本单元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的综合运
用,
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变换,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教学时,可以采用小
组合作学习
的形式,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体,注重实践活动的丰富
46
<
br>多样性,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在不同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
掌握基本的数学知
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可以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
象。
数学
思考: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
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
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问题解决: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
程,能灵活运用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情感态度:通过观察、操作活动,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
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从实物对称抽象出轴对称图形,感知旋转与平移现象。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区别旋转与平移现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
辑思维能力。
第三单元 图形的运动(一)
第1课时 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
、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
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能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教法:
观察、讨论法。准备一些轴对称图形的图片或剪纸(
如窗花),也可用电脑
上网收集各种各样轴对称的图片,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实物图进行观察、分析,<
br>
47
找出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建立表象
出示教材第28页单元主题图。
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
游乐场吗?这些玩具大家都玩过吗?那你对这个场
景肯定不陌生了,你能给大家介绍下这个游乐场里有哪
些好玩的项目吗?(请认
识的学生介绍项目。)
小结:你瞧,这个游乐场可好玩了,高高的上
空有缆车、摩天轮,下面还有
小火车、滑滑梯、飞机,孩子们在这里玩得可高兴了,他们还在这儿放风筝
呢,
这里不仅好玩,还藏着好多数学知识,想不想认识它们呢?这节课我们就要在这
样的游乐场
里学习数学知识。
二、互动新授
1、小组合作,探究对称。
教师点击蜻蜓风筝和蝴蝶风筝的图形。
谈话:你看,这是在游乐场上的蝴蝶风筝和蜻蜓风筝,
认真观察,它们在形
状上有什么特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
教师小结并过渡:像这些
物体,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一样的,我们把这种
现象称为“对称”,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着许多这样的
物体,让我们一起去欣赏
下吧。(教师出示叶子、蝴蝶和天安门图。)
师生谈话:从这些物体中,你发现它们都有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在小组
内说一说。
学生自主交流。
谁愿意来把你们组的发现说给大家庭?(学生在汇报时,教师尽量鼓励学生<
br>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学生一些不准确的表达无须过分强求,不必可以纠正。)
2、教学“对称”
师:同学们刚才观察得非常仔细,发现了这些各式各样的图形都有一个共同
的特征,就是它们的左右两边都是完全一样的。这种现象在数学上称为——对称,
48
这些物体就是对称现象。
3、剪一剪——认识轴对称图形。
(1)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对称图形,老师这里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
些纸张,大家能够用
剪刀试着剪出一个对称图形码?
在剪之前先想一想怎样剪才能剪出对称的图形,然后动手试一试。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剪一剪。
组织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对称图形进行展示并汇报各自的剪法。
(2)引导学生明确剪对称图形的方法。
要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可以先把纸张进行对折再剪,
最后沿对折的地方打开,
这就形成了一个对称图形。
教师小结:像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同桌交流,将剪出的图形
对折,看看是否完全重合,说说同桌剪的是不是轴
对称图形,怎样判断?
教师引导:我们剪轴
对称图形时,先要对折,那就是说,把你手上的图形对
折,如果能完全重合,就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操作,判断。指名上台演示,说说判断的理由。(展示时,教师注意让
学生从不同的方向,横着、
竖着、斜着的方向对折,感受不同角度进行判断。)
4、引导学生认识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谈话:将对折的图形打开,你有什么发现?(中间有一条折痕。)
师:这条折痕就是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同学们,用铅笔画出你们所剪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认识对称轴,画出对称轴。
5、同桌之间互相找找剪出来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找,互相说。
6、说一说,在我们的周围你能找出轴对称图形吗?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9页“做一做”。
49
说说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说明理由。
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将图形对折,看看是否完全重合。
2、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1、2题。
谈话:生活中还有很多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老师收集了一些图形,这里有轴
对称图形吗?你是怎
样确认的?
出示第1题的图形,让学生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看法,指名汇报。
教师小结:
这里的五角星,乒乓球拍和飞机的图案对折后能完全重合,都是
轴对称图形,你能指出它们的对称轴吗?
(学生互相指一指,并指名上台指。)
谈话:我们接触最多的10个阿拉伯数字里也有轴对称图形,你能找出来吗?
出示第2题的数字图,学生寻找。
交流汇报。
3、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3题,连一连。
学生读题,说说下面的图案分别是从哪张对折后的纸上剪下来的,连一连。
学生连线,教师巡视,指名汇报。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
从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只要我们留
心观察,我们生活的周围处处可以看见轴对称图形,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图形,我
们的生活才会装扮得这么美丽。
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剪一剪。
50
第2课时 平移和旋转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生活实例,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正确判断平移和旋
转。
2、利用原有的工具,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3、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区别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法:
观察法与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事例的观察和分析平移与旋转现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教师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游乐场中认识轴对
称图形,今天这节
课,我们继续走进游乐场,去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
播放游乐场动画视频。(视频中包括:开火车、旋转飞机、缆车和滑梯等游
乐项目。)
提出观察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看看画面上都有哪些物体在
运动,它们是如何运动的?
(课件出示游乐场的情景图:开火车、旋转飞机、缆
车和滑梯等)
提问:这些项目大家都玩过
吗?谁能来玩一玩?(引导学生用手势、身体来
模仿这些玩具的玩法。)
学生不能用手势等来表演时,教师可以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表示。
2、这些玩具的运动方法相
同吗?你们能根据它们运动方式的不同试着将它
们分类吗?(学生汇报的结果可能分成两类。一类是缆车
、滑滑梯;另一类是旋
转飞机、飓风车。)
51
学生汇报分类的结果,并说一说分类的理由。
3、谈话:你们不但观察得认真
,而且还会分类。像缆车、滑滑梯这样的运
动叫平移。像旋转飞机、飓风车这样的运动叫旋转。这节课,
我们一起来认识这
两种运动。
二、互动探究
1、生活中的平移。
谈话: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
像缆车是向前平移,滑滑梯是向斜方
向平移,你瞧,这里有一个观光电梯,它是
什么运动?(平移)
师:说得真棒,瞧,我们学
校的观光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
条直线移动,就是平移。只要是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移动,
就是平移。
谈话:我们的生活中有很 多这样的平移现象,(教师走到窗户旁)你瞧,老
师把
窗户打开,这个推开窗户的运动是什么现象?(平移)
对了,这是平移,那么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吗?举例说说。
让学生先说给同组的同学听,再指名回答。
师: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想)全体起立
,我们一起来,向左平移
2步,向右平移2步。真棒!请坐。我们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可多了,你能用你桌
面上的物体做做平移运动吗?(学生边说边做。)
2、移移看。
(1)课件出示例2的房子图。
谈话:这里有几座小房子,哪几座小房子能通过平移相互重合
?让我们一起
来移移看!(课件中小房子整体移动。)再问,小房子是朝哪个方向移动的?(向
上平移)移动了多远?(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向上或向左等)
谈话:说得真棒,瞧!(课件出示移动)小房子平移重合在一起。
(2)画一画。
谈话:如果要把平移的现象表现在纸上,我们又该怎么做呢?同学们,快来
移移看!剪下教材第121页
的学具,小组合作,沿着直线排一排,画一排小汽车。
52
3、生活中的旋转。
(1)谈话: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平移现象,还学会
了平移的方法,你
们真是聪明的孩子。在游乐园里,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呀?(旋转) <
br>师: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9先说给
同桌听听,然后汇报。
)
小结:像钟面的指针、风车、螺旋桨,它们都绕着一个点(一个中心)移动,
这样转动的现
象,都是旋转现象。板书揭示课题:旋转
(2)师: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旋转的
现象吧!起立,
一起来左转1圈,右转1圈。旋转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旋
转吗?(学生活动,互动点评。)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1页“做一做”。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教材第121页的学具照样子做陀螺。
小组合作,共同制作,将制作好的陀
螺试着玩一玩。(一开始玩起立不太顺
利,教师可先和一个学生示范。)
2、完成教材“练习七”第4题。
课件出示小鱼图。
谈话:哪些鱼通过平移与红色的小鱼重合,把它们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学生交流汇报:哪些图形通过平移可以重合?是怎样进行平移的?
(学生一
边表述一边在投影仪上操作)哪些通过平移后是不能重合的?为什么?
3、完成教材“练习七”第5题。
谈话:春天来了,草地上热闹起来了,小动物们在草地上聚
会呢,(课件出
示图形)草地上有哪些小动物?哪些图形可以通过平移相互重合?连一连。
学生小组合作,互相交流,再连一连。思考:哪些图形通过平移可以互相重
合?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小白兔、蜗牛可以通过平移重合,蝴蝶、乌龟它们
53
在不同的方向,平移后,不能重合。)
师:一些图形通过向不同方向的平移可以使图形互相重合。
四、课堂小结
谈话: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平移和旋转现象,像开关水龙头、转动的方<
br>向盘、风车这样(围绕一个中心)转动的现象,都是旋转现象。而像滑滑梯、推
拉窗户这样(沿着
直线)运动的现象都是平移现象。下课后,走出教室,去找找
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
板书设计
平移和旋转
平移: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变化。
平移现象:观光梯、缆车、推拉窗户……
旋转:物体围绕着某一点(一个中心)移动。
旋转现象:钟面的指针、摩天轮、螺旋桨……
第3课时
实践活动:剪一剪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剪一剪,剪出有规律的图形,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
力。
2、结合剪出的图形加深对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认识。
3、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动手剪出有规律的图形。
教学难点:
54
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法:
观察法,分层次
教学法。借助图形,组织观察,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课
件等活动,初步认识剪纸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谈话:同学们,剪纸艺术源于我国,有千百年的历史,是
我国的国宝,在世
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今天,老师带来一些剪纸作品,请同学们欣赏。
教师展示一些剪纸作品让学生欣赏。课件出示教材第31页的剪纸。
谈话:这些剪纸作品漂亮吗?这些剪纸中有些是轴对称图形,你能找出来
吗?
师:这些民间剪纸具有高的艺术价值,是民间艺术的美的展示,你们想学习
剪纸吗?
引入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动手剪一剪。
二、互动新授
1、教师展示课前剪好的一排小纸人。
(1)谈话:这是老师剪的剪纸,你能看懂老师剪的是
什么吗?(手拉手的
四个小人。)追问:剪出的小人有什么特点?(学生明确:每个小人都是一模一样的,每个人都是轴对称图形,四个一样的小人是手拉着手的。)
(2)教师:同学们真棒,找出
了它们的特点,这四个小人是并排排列的,
你们想知道老师是怎样剪出来的吗?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剪出
这样的图形呢?
2、组织学生观察剪一个小人。
(1)猜一猜。
谈话:一下子剪
四个小人有点难,我们可以先试着剪出一个小人。那怎样能
又快又好地剪出一个小人呢?
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教师引导谈话:老师这里有一张纸,把它对折,然后在不开口的这边画半个
55
小人,请大家猜一猜,沿着线把它剪下来,打开会是什么?
学生猜测,验证,尝试剪一个小人,教师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在投影仪下。
(2)为什么只要剪半个小人,就能剪出一个完整的小人呢?
(学生有了学习对称图形的基础,因此剪一个小人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回忆自
己去剪。)
(3)追问:如果在开口的这边画半个小人,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尝试剪。
明确:如果在开口这边剪
,会出现两个一半的小人。
谈话:看来即使是简单的剪纸也是需要技巧的,我们可以结合轴对称图形的
知识,先画出半个图案,再剪,就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图案,还要注意不要在折纸
开口处剪。
3、组织学生剪2个小人。
谈话:我们已经会剪一个小人了,你们怎样剪2个拉手的小人呢?
先让学生试着折纸,思考。
明确:对折两次就能剪出2个小人。
学生试着折纸,对
折两次,在不开口处画出半个小人,画小人的胳膊时要一
直延伸到纸的边缘,最后剪开。
展示学生的作品。
4、自主交流,组织学生学习剪一排小人的方法。
(1)我们已经会剪2个小人了,你们怎样剪4个手拉手的小人呢?
组织学生分组剪一排4个小人,先让学生试着折纸,思考。
学生操作时,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利用课间展示剪
一排4个小人的方法。
教师明确:把长方形纸对折后
,只画半个小人,小人的中线应都是折痕的一
边,画小人的胳膊要一直延伸到纸的边缘。
(2)展示学生的作品。说说自己在剪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5、谈话:我们刚才剪出了4
个小人并排手拉手的图形,你能想办法剪出8
个小人并排手拉手的图形吗?
56
学生思考,指名上台演示,试着说说剪的方法。
学生分小组剪出8个小人并排手拉手的图形。
6、提问:这些小人之间的位置变化有什么特点?(平移)
教师小结:这些小人不管是4人并列的还是8人并列的,都是通过1个小人
平移所得。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练习七”第12题。
课件出示:4个小人手拉手地站一圈。
1、同学们请看,这4个小人不是并排站着了,而是手
拉手地站一圈呢,你
能剪出这样的图形吗?小组合作试一试。
先让学生董脑筋想想应采取哪种方法,想好了,再动手实践。
教师提示:剪这样的图形需要的
是什么样的纸张?(正方形纸)怎样折才能
剪出来?(先将正方形纸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剪一圈小人的方法。
学生看课件演示,学习剪一圈小人的方法。(重点明确正方形纸的方法。)
2、组织学生分组剪一圈小人。
学生操作时,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组织学生展示作品。
学生互相评价,并提出自己在剪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4、组织学生观察:这些小人之间的位置变化有什么特点?(旋转)
四、课堂小结
师:你觉得本节课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利用我们学
过的轴对称图形的知识感受了一把兼职的
快乐,剪出了平移和旋转的图形。根据图形的对称关系,我们只
需要画出半个小
人,就能剪出一串完整的小纸人或围成一圈的小纸人。同学们的身边还有各种各
样的剪纸,上面有很多好看的图案,你们想不想剪出更多更美的图形呢?请同学
57
们自己设计一个图案,并剪出来展示。
板书设计
剪一剪
剪纸人:(1)对折
(2)画半个人
(3)剪一剪
第4课时 练习七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感受平移和旋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
用。
2、会用所学的图形拼出图案,培养欣赏美的能力。
3、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感受图形自身蕴含的丰富的形态美。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打开思路进行创作。
教法:
谈话法。谈话讲解,通过语言引导学生学习知识,适当点拨,突出重点。
教学过程:
一、回顾再现,复习引入
1、谈话:同学们,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
br>2、小结并过渡:这一单元,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平移和旋转这两种现
象,老师收集了一些生
活中的运动现象,你能说说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吗?
(课件出示“练习七”第7题。)
58
学生自己判断,指名汇报,逐个说出自己是怎样判断的,教师注意引导学
生
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达。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8题。
谈话:你瞧,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可真广,刚才同
学们说钟面上指针
的运动是旋转,老师这里有一个钟面,你能写出分针从12旋转到下面各个位置
所经过的之间吗?
课件出示3个钟面图。
分针走到“3”的时候是几分?(15分)
分针走到“1”的时候是几分?(5分)
分针走到“10”的时候是几分?(50分)
2、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6题。
谈话:明明用这些图形通过平移拼成一个火箭的图形。(课件出示图形)
请你猜猜下面的四幅图中哪幅是明明拼的?为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明确平移是直线运动的,
只有第2幅图是由所有图形平移而
成,所以应该是第2幅。
3、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13题。
谈话:同学们爱照镜子吗?把脸对着镜子,镜子里面就
会出现和这边一样的
图像,小明把这个图形对着镜子,镜子里面出现了另一半,(课件演示),你知道<
br>这是什么图形吗?(蝴蝶)
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小结:照镜子时,镜子外的是物体
和镜子内的成像前后、上下——不变,
但是左右相反发生变化,这就是镜面对称现象。镜面对称的图形也
是我们学过的
轴对称图形。
出示半边的天坛、笑脸、青蛙、雪花等图案,让学生想办法利用镜
面对称,
判断出是什么,指出这些图形的对称轴。
4、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14题。
59
三、动手操作,提高练习
1、做一做。(教材“练习七”的第9题。)
课件出示题目要求,小组合作,用圆片制作一个数字转盘。
游戏,两人一组,每人各转两次,计算出两个数的乘积,比比谁的积大。
2、拼一拼。(教材“练习七”的第10题。)
出示第121页的学具,让学生拿出学具拼一拼。
说说拼出的是什么图形。
3、剪一剪。(教材“练习七”的第11题。)
拿出正方形纸,按要求剪一剪。
根据图中的折法和剪掉的部分,想象剪出的最后的形状。
展示学生的作品。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轴对
称图形、平移和旋转现象,同学们剪出了
漂亮的轴对称图形,能判断平移和旋转。下课后,不要停下发现
的脚步,去生活
中寻找更多的数学知识,做生活的小主人。
板书设计
练习七
轴对称图形 平移现象 旋转现象
第5课时 图形的运动复习课
教学目标:
1、复习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进一步
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
观念,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60
教学难点:能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一、填一填
1、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
形叫做(
)图形,这条直线就是( )
2、长方形有( )条对称轴,正方形有(
)条对称轴。
3、小明向前走了3米,是( )现象。
4、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车身的运动是( )现象
二、判断
1、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 )
2、张叔叔在笔直的公路上开车,方向盘的运动是旋转现象。 ( )
3、所有的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 )
4、火箭升空,是旋转现象。 ( )
5、树上的水果掉在地上,是平移现象 ( )
三、选择
1、教室门的打开和关闭,门的运动是( )现象。
A.平移 B旋转
C平移和旋转
2、下面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2、下面( )的运动是平移。
A、旋转的呼啦圈 B、电风扇扇叶
C、拨算珠
4、下面各图形中( )不能通过图①平移或旋转得到。
①
A B C D
5、把
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后再对折,沿着折痕所在的直线画出台灯的一半,把它
沿边缘线剪下来,能剪出(
)个完整的台灯。 A、1 B、2 C、4
四、下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在□里画“√”
五、
( ) ( ) ( ) ( ) (
) ( ) ( )
六、下列现象是平移的画“—”,是旋转的画“○”
12分
61
( ) ( ) ( ) ( ) (
) ( )
七、根据对称轴,画出下面图形的另一半。
八、下面的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画出来。
第6课时
图形的运动单元测评(1)
教学目标:
1、通过测评,让学生进一步步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让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
力得到培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能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一、填空。
1、在我们学过的角中,( )角比直角小,( )角比直角大。
2、时针运动是( )现象,拉抽屉是( )现象。
3、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移动属于( )现象,车轮运动属于( )现
象。
62
4、红领巾上有两个( )角和一个(
)角。
5、48÷6=( ),读作( ),口诀 (
),被除
数是( ),除数是( ),商是( )。
6、 把12个
平均分给( )个小朋友,每人分( )个 。
7、用21根小棒,每3根摆一个
,可以摆( )个 。
8、写出两道运用口诀“七八五十六”计算的两道算式。
9、下面滑梯中有很多角,请你写出图中的角各是什么角?
∠1是(
)角 ∠2是( )角
∠3是( )角 ∠4是( )角
10、 图中共有( )个角,锐角有( )个
,直角有( )个,钝角有(
)个。
11、数一数右面图形中有( )个角,其中(
)个锐角,( )个钝角。
二、选择
1、在认识的角中,( )最小。
A、钝角 B、直角 C、锐角
2、下列各角中,( )是直角,(
)是锐角,( )是钝角。(三角尺量一量)
A B
C D E F
3、下面哪些图形可以通过平移与灰色的图形重合?并标上记号。
4、下列运动是平移的是( )
63
三、判断,正确的在(
)里画“√”,错误的画“×”
风车的转动是旋转,箱子在
正常行走的时钟,属旋转现
地面上被拖动是平移
。
象。(
)
(
( )
第7课时 图形的运动单元测评(2)
教学目标:
1、通过测评,让学生进一步步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让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
力得到培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能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四、我会画。
1、请你分别画一个锐角、直角、钝角。
2、在方格里画出向右平移8格后的图。
3、把 向右平移4格;再向上平移3格。
推拉窗户属于平移现象。( ) 钝角一定比锐角大。( )
64
3、分别画出把图形向下平移3格,和向右平移10格后的图形。
4.
观察下图,判断从前面到后面每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填上“平移”或
“旋转”.
五、解决问题
1.
(1)买8个羽毛球要多少钱?
(2)一个足球的价钱是一个乒乓球价钱的多少倍?
(3)买1副乒乓拍的钱可以买几个羽毛球?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把它解决。
2、二(1)班同学参加学校竞赛。一
等奖的奖品是40本故事书,二等奖的
奖品是48本练习簿。比赛结果一等奖有5人,二等奖有8人。
(1)一等奖的同学每人可得多少本故事书?
65
(2)你还能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你会解答吗?
3、小花和4个同学去公园玩,共花了20元买门票,平均每张门票多少元?
有15人参加跳绳比赛,
六、能力提升
1、
有多少人没参加跳绳比赛?
男生有24人,
女生有31人。
2、
我有8张纸,
我用2张纸做了8
可以做多少个风
个风车。
车?
3、
4元 24元 3元
12元
(1)买8个羽毛球要多少钱?
(2)一个铅笔盒的价格是一把尺子的几倍?
(3)我有32元,能买多少把小刀?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把它解决。
4、小花和4个同学去公园玩,共花了20元买门票,平均每张门票多少元?
66
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二)
教材分析
表内除法(二)是在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继续
学习用7~
9的乘法口诀求商。本单元的学习属于《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的
内容
,在《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首先是对表内除法
(一)单元除法意义的巩固,
其次是为三年级学习“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做好知识储备。着重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
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
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善于模仿。但注意力较弱,解决问题能
力欠缺,对应用题不能很好地去分析。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主要采用游戏
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
验,玩中创造。在游戏中让学生理解教材中比较抽象的
内容,同时将所学课本知识生活化。在平日的教学
中,应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
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
进行
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理解两个数量之
间的关系,
解决一个数里有几个几的用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是本单元解决问题的
一个重要内容。教学中,要密切联系
生活实际,通过例题和相关的练习,让学生
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求平均分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
求商的一般方法。
数学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和转化的
学习方法。
问题解决: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1、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2、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
几倍的数量关系的
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
67
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第1课时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内容】教材第38页例1、第39页例2,第40页练习八第1、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明确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初步会
用7、8、9的乘法
口诀求商,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数。
2、过程与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法求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练习
4 × 5 5 × 8 7 × 9 9 × 4
7 ×
3 6 × 8 9 × 5 8 × 8
7 × 8 3
× 6 9 × 9 6 × 7
2、 将下列口诀补充完整要。
(
)八五十六 三( )二十七 六( )五十四
七( )六十三
二( )一十八 ( )七二十八
3、 计算下面各题。
24÷6
15÷3
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求商的。
【设计意图】:复习乘法的相关口诀,为学习除法的求商做好铺垫。
二、合作探究
1、谈话引入新课六一快到了。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忙着布置自己的
教室呢!可是他们遇到了一些数
学上的问题,你能帮他们一快解决吗?
2、教学例1。
(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
怎样挂小旗整齐?
(2)有多少面小旗?列式得出结果。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有56面小旗,怎样挂小旗整齐?
68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如果挂8行,每行有多少面小旗?
解决问题并列出算式。板书:56÷8
(4)引导学生得出算式的商。问:你是怎么计算的?(想乘算除)
(5)学生独立解决:要
是挂7行呢?你能够解决吗?学生说出自己的计
算结果,并把求商的过程跟大家说一说。
【设
计意图】:重点突出学生的自主参与,独立思考,教师在这一过程中
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要把充分的学
习时空交还给学生。
3、练习:引导学生完成书本第38页做一做。
4、教学例2
(1)出示例2图。学生观察提出用除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每9个摆1行,可摆几行?
摆成3行,平均每行摆多少个
(2)学生列式计算。说说你是怎样得出商的
5、小
结: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不仅帮小朋友们解决了数学问题,而且还
进一步学会了利用乘法口诀来求商。在
以后的除法中只要大家能够熟记口诀,就
能很快算出除法的商了。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39页做一做第1、2题。
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再说一说怎样求得商?集体订正。
2、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39页做一做第3题。
用比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有了什么样的收获?
五、课堂练习:教材第40页练习八第1、2题。
第2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40-41页练习八第3-9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正确迅速的求积
求商。
2、过程与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法求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69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正确迅速的求积求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背1~9的乘法口诀。
2、计算
6×3 12÷4 35÷7 4×4 5÷5 1×7 14÷2
1×1
6÷3 42÷6 2×6 8÷2 3×3 6×4
7×4 1×2
30÷5 49÷7 6÷1 21÷3 4÷2
4÷4 7×7 3×1
3、用语言表达计算过程 42÷6=? 15÷5=?
二、巩固练习
1、教材40页练习八第3题。
强调:先计算出每题的结果,然后再排序。注意括号中应该填写算式。
2、教材401页练习八第4题。
比赛:男生完成左边一组,女生完成右边一组,看谁摘到桃子。
3、教材40页练习八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再随机点两题说说得出商的方法。
4、教材41页练习八第7题。
看清每班有多少队员参加比赛。引导学生认真看插图,你能提
出什么问题,
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
5、教材41页练习八第9题。
三、总结。
四、布置作业:教材41页练习八第6、8题。
第3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42页例3,教材第43页练习九第1-4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进一步懂得一个数包含几个另一
个数用除法的方法,体会数量之
间的相依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推理探究求“一个数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
实际
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
70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懂得一个数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的方法,体会数
量之间的相依关系。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含义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出示题目,组织学生口答。
(1)每千克苹果5元,买3得多少元?板书:5×3=15
(2)一条船可坐6人,2条这样的船最多可坐多少人?
板书:6×2=12
2、根据算式4×8﹦32写出2道除法算式。
3、(1)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
(2)6里面有几个2?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教学教材第42页例3。
(1)出示例3图。说说有哪些东西可买?各卖多少钱?
(2)题中的问题: “56元可以买多少个地球仪”是什么意思?
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摆小棒。
“56元可以买多少个地球仪”就是计算56里有多少个8元,也
就是求一
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
(3)引导列式。
56÷8=7(个)
(4)检查解答正确吗
(6)引导学生完成第42页例3后的问题。
三、总结
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
四、巩固练习
引导学生完成书本第43页1(左)、4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订正,必要
时进行讲解。
【设计意图】:尽可能让学生独立解答
五、课堂作业:教材第43页练习九第1(右)、2、3题。
71
第4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43-44页练习九第5-9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
能: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意义,掌握这
种问题的数量关系,懂得除法计算的道理,会
解答这类问题。
2、过程与方法:能用除法求“一个数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使
学生理解求一个数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意义,掌握这种
问题的数量关系,懂得除法计算的道理,会解答这
类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5里有几个3?
14是7的几倍?
2、有12个苹果,每盘放4个,可以放几盘?
学生列式解答后,请学生回答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二、巩固练习
1、出示教材第43页练习九第5题。
(1)这道题是不是要我们把题中的所有算式都计算出来?
(2)这题重点要把握什么?
(算出的商是下一步算式的除数)
(3)指导:
第一道题是32÷8=4,下一步是28÷4还是35÷7?为什么?
(4)放手让学生自己算,并画出线段,找出出迷宫的路线。
2、教材第44页练习九第6题。
(1)学生尝试提出问题,并说说用什么方法解决?为什么?
(2)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解答:
我们都坐过山车。一共需要多少钱?需要多少辆过山车?
3、教材第44页练习九第7题。
4、教材第44页练习九第9题提示。
便宜是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利用各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总结。
四、布置作业:教材第44页练习九第8、9题。
72
第5课时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45-46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复习有关乘法口诀和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内容,整理
用1~9的口诀求商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除法的排列规律。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会综合应用所
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
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转化的数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观察生活中现
象,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沟通乘、除法的联系,掌握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应用表内乘除的知识和倍的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放大的空白的表格。
【教学过程】
一、整理和复习
1、回忆:从表内除法(一)到表内除法(二),我们学习到什么?
2、教材第45页整理和复习
(1)观察表格,你发现有什么规律?
第一,每列从上到下的商依次为1-9;
第二,每列的除数相同;
第三,每列从上到下都是依据从1到9的乘法口诀。
(2)学生依据规律写出余下的算式。
(3)用写出的卡片开展活动。
3、教材第46页练习十第1题。
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4、教材第46页练习十第2题。
5、教材第46页练习十第4题。
先算出正解的被除数。
6、教材第46页练习十第3题(1)、(2)。
重点让学生说说列式的依据。
二、总结。
三、布置作业:
教材第46页练习十第3题(3)。老师提出问题:
(1)买7盒冰激凌需要多少钱?
(2)10元可以买多少根雪糕?
73
(3)18元可以买多少瓶饮料?
第6课时 表内除法(二)复习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求
一个数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意义,掌握这
种问题的数量关系,懂得除法计算的道理,会解答这类问题。
2、过程与方法:能用除法求“一个数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使
学生理解求一个数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意义,掌握这种
问题的数量关系,懂得除法计算的道理,会解答这
类问题。
一、直接写出得数。
32÷8 = 54+26 =
3×7 = 83-60 =
24+37 = 9×2 =
61-34 = 35÷7 =
6×8 = 87-63 =
56÷8 = 75+15 =
65-28 = 21÷3 =
30+48 = 6×6 =
63÷9 = 55+14 =
5×7 = 40-23 =
二、想一想,选择合适答案的序号填在( )里。
1、被除数是54,商是6,除数是9,求商列式是( )。
(1)54÷6
(2)54÷9 (3)6×9
2、求6个7相加是多少,列式是( )。
(1)6-7 (2)7×6
(3)6+6+6+6+6+6+6+6
3、钢笔每支8元,圆珠笔每支2元,钢笔和价钱是圆珠笔价钱的多少倍?
这题是求(
)。
(1)8和2倍是多少 (2)把8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
(3)8是2的多少倍
4、一个因数是12,另一个因数是4,积是多少?列式是(
)。
(1)12×4 (2)12÷4 (3)12+4
5、8+8 8×2
(1)﹥ (2)﹤
(3) =
74
6、每两个男生之间站一名女生,6个男生之间站( )个女生。
(1)6 (2)5 (3)3
三、想一想,填一填。
1、36是4的( )倍,是6的( )倍。
2、72÷8 =( ),想口决( )。
3、把18连续减去3,( )次减完。
4、把42本练习簿,平均分给7个同学,每人分得( )本。]
5、32里面有( )个4.
6、从35里面减去(
)个5,结果是5.
7、妈妈买来48支花,每6支扎成一束,可以扎( )束。
8、一个数的7倍是56,这个数是( )。
四、想一想,(
)里最大能填几。
8×( )﹤36 5×( )﹤5
6×( )﹤40
54﹥( )×8 12﹥( )×3
28﹥( )×7
五、这些小动物迷路了,你能帮它找到自己的家吗?
六、很快算出下面各题。
18÷3×9 54÷9×7
34+6×8 70-3×6
= =
= =
= =
= =
75
45+63÷9 6×7-32 56÷8+29
6×6÷4
= = =
=
= = =
=
七、解决问题。
1、
(1)买8个羽毛球要多少钱?
(2)一个足球的价钱是一个乒乓球价钱的多少倍?
(3)买2副乒乓拍的钱可以买几个羽毛球?
(4)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二(C)班同学参加学校竞赛。一等奖的奖品是40本故事书,二等奖的
奖品是
48本练习簿。比赛结果一等奖有5人,二等奖有8人。
(1)一等奖的同学每人可得多少本故事书?
(2)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
76
(1)我们有20元,太空船票每张4元,能买几张太空船票?
(2)电动火车票每张2元,我们9个同学一起玩电动火车2次,一共要
多少钱?
4、小浪花和4个同学去公园玩,共花了20元买门票,平均每张门票多少元?
第6课时 表内除法(二)单元测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意义,掌握这
种问题的数量关系,懂得除法计算的道理,会解答
这类问题。
2、过程与方法:能用除法求“一个数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使
学生理解求一个数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意义,掌握这种
问题的数量关系,懂得除法计算的道理,会解答这
类问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检测卷
一、 计算。
9×2÷3
24÷8×9 4×9÷6
40÷8×5
4÷4×9 (32-28)×3
5×7+34
96-35-29 6×7-8
二、填上恰当的数。
5× 〇 =45 35÷〇 =7
〇 × 7=63
42÷ 〇 =6 48- 〇 =8
6× 〇 =30
8× 〇 =56 54÷ 〇 =6 〇
+7=24
三、填空并列式。
(1)、40是5的( )倍,算式:
(2)、把35个苹果平均分成7份,每份有( )个。
算式:
口决:
(3)、56÷8=( ),被除数是(
),除数是( ),商是( ),表示
( )是( )的( )倍。
(4)、动物园有8只大猴子,小猴子有32只,小猴子的只数是大猴子的(
)
倍。算式:
(5)、被除数是45,除数是6,商是( )。
(6)、56里有(
)个8。算式:
77
(7)、一个星期有7天,35天有( )个星期。算式:
(8)、每3根小棒摆一个三角形,27根小棒可以摆( )个三角形。
算式:
8+14 7+15
9÷9×9 18÷2
四、解决问题。
1、
是
列式
2、
列式
3、涂一涂。
列式:
7颗
4、 的颗数是 的几倍?
21颗
列式:
5、 按条件画一画。
的( )倍。
是 的( )倍。
的个数是 的2倍。
78
苹果的个数是桃子的3倍。
6、
妈妈今年24岁。 小青今年4岁。
(1)、今年妈妈的岁数是小青的几倍?
(2)、明年妈妈的岁数是小青的几倍?
8人,平均每人10
7
、
、
有
分几个雪梨?
27瓶汽水。 8、
有
6个
平均每人有几瓶汽水?
79
9、有32人需要租车。
限乘客9人
限乘客4人
(1)、如果都坐小车,需要租几辆?
(4分)
(2)、还可以怎样租车?
(6分)
我觉得还可以这样租车:租限乘客9人的车( )辆,再租限乘客
4人的车(
)辆。
第五单元 混合运算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包括只含同一级的混合运算,含有两级的
混合运算,含有小括
号的混合运算以及用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
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境,体验运算顺序规定
的合理性,帮助学生理解应该先算
什么,再算什么。解决问题主要是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转化成混合运
算的应用
题,运用括号,能使列出的综合算式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相一致,进一步发
展和提
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学情分析
运算顺序是人们共同遵循的计算规则,是一整套合理的规定。
二年级学生已
经学会了加、减、乘、除的基础知识,懂得简单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
方
法,有一定的计算基础,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先乘除、后加减”
“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
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让学生独
80
立计算时
进行演绎推理,经历“观察算式——回忆运算顺序——规划计算步骤—
—按次序进行计算——反思并积累
体会”的过程,既发展了他们数学思考的能力,
又提升了掌握运算顺序的水平。以观察、比较、分组讨论
、推理和应用及口算、
听算为主线。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留给学生学习思考的空间。采用问题——发<
br>现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
积极主动获得新知
。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
学会计算含有乘除
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数学思考: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
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迁移类推
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问题解决:
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
问题。
情感态度: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训
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能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
在认识
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积累学习的经验,形成计算技能,并
且能用两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
第1课时:同级运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理解乘加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除加或
81
除减混合运算,学会解答两级两部混合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两级的两步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6+9+8=
32-10-6=
25+20-10=
48-8+17=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
下午有多少人?
问题:
1. 同学们做什么呢?
2. 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有关的信息啊?
3. 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二)反馈交流,总结加减运算的顺序
分步算式 综合算式
53-24=29
53-24+38=67
29+38=67
82
问题
:像53-24+38这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能说说你是按怎样的运算顺
序进行计算的吗?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 右的顺
序计算。
(三)学习脱式计算格式
53-24+38
=29+38
=67
问题:1. 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说明:(在“53-24”的下面画上横线)为了
清楚地看出运算的顺序,可以
脱式进行计算,呈现出运算的顺序和每次计算的结果。在算式的下面写出第
一步
计算的结果(29),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照抄下来(+38),在算式的下面再写出
第二步计算的结果(=67)。注意:把等号上下对齐。
问题:2. 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3. 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我们是怎么算的啊?
(四)巩固脱式计算格式,体会同级运算的顺序
48-8+17=
15÷3×5=
问题:1. 你能把这两道题写成脱式计算的格式吗? 2.
这个算式(15÷3
×5)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 这样的题我们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
83
三、巩固练习
(一)计算
问
题:想一想,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
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
,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二)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
问题:1. 谁读懂题目的意思了?
2. 第2题哪错了?
3.
第3题哪错了?
4. 这些综合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啊?
四、课堂作业作业:第50页练习十一,第1题、第2题。
84
第2课时 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P48页例2。
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
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
力。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2+4+30= 2×4×7=
6÷3×2= 15+10-8=
问题: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或只有
乘法、除法运算时,我们要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问题:
1.
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 根据这幅图我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3.
你能列算式解答“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
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二、探究新知
85
(二)反馈交流,总结混合运算的顺序
分步算式
综合算式 综合算式
4×3=12
12+7=19
追问
1:这道题我们先
说说是怎么想的。
算什么?
再算什么?
追问2 :为什么
先算4×3?
(三)练习辨析,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
4×3+7
=12+7
=19
7+(4×3)
=7+12
=19
追问:这是谁列的?
追问:见下页。
7+(4×3)
=7+12
=19
问题:
1.
有的同学是这样列式的,和刚才的有什么不同?
2. 加这个小括号什么意思?
3.
不加这个小括号先算谁?
4. 这个小括号该加吗?
5.
用脱式计算的形式怎么算的啊?
说明:这道题有乘法,还有加法,那么我们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在
算式
下面第一行抄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7+),再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12),在
第二行
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19)。
7+12÷3
=7+4
=11
问题:1. 这道题谁会用脱式算一算?
2.
这个算式我们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
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86
三、巩固练习
(一)下面各题第一步要先算什么?把它圈出来
20-8÷2 7×5-3
4+4×6 81÷9+2
问题:这些题里有乘、除法,还有加、减法,我们按什么顺序
进行计算?
(二)小动物回家
(四)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
问题:
1.
谁读懂题目的意思了?
2. 你能说说错误的原因吗?
3. 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50页练习十一,第4题。
第3课时: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
用迁移类推的方法,对含有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进行脱式计算。
87
<
br>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
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
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
力。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有括号)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10-5+3= 7+(7-6)=
10-(5+3)= 7+7-6=
问题:
1.
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
为什么数字相同,运算符号相同,可运算顺序不一样呢?
小结:我们在一年级时就知道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同样,在混合运算里,如果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我们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二、探究新知
(一)独立尝试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7×(7-5) (77-42)÷7
问题:上面的题你们能用脱式做一做吗?
(二)反馈交流,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问题:
1. 这两道题你们是怎么算的?
2.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 在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中,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呢?
88
小结:算式里有小括号的,我们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在脱式计算时要注意在
算式下面第一
行抄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和运算符号,在第二行写出第二步计算的
结果。等号要对齐。
三、巩固练习
(一)计算
34-(28-13)
6×(7+2) (88-56)÷8
76-(12+25) (12-5)×3
48÷(8-2)
问题:
1. 这6道题有什么相同点?
2.
有小括号的算式,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二)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4+5×7 (72-18)÷9 24÷4+2
(4+5)×7 72-18÷9
24÷(4+2)
问题: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结: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四)在数字间填写适当的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
2 2 2
2 = 2
问题:
1. 你看见什么了?
2.
你能在前三个“2”之间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使这个
算式的运算结果等于第四个“2”吗?
四、课堂作业
89
作业:第51页练习十一,第7题。
第52页练习十一,第11题。
第4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色条图(线段图的邹形)
分析数
量关系,感受其使问题简明、直观、便于分析的作用,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丰富
解决问题
的策略。
2.使学生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学会用找出中间问题的方法解决需要两步解
决的问
题,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3.在分步列式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会
合理运
用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四能,体会到
数学在日
常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良好
的学习习惯和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
会找出隐藏的中间问题,并合理利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30-20)÷5 =
72÷(18-9)=
65-8×5 = 20+7×5 =
2、问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
90
剩下的还要烤几次?
问题:
1. 仔细观察,你知道了什么?
2. 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的意思?
3.
要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你们会解决吗?
(二)尝试解决,体会方法
分步列式:
综合算式:
90-36=54(个)
54÷9=6(次)
追问: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二)尝试解决,体会方法
(90-36)÷9
= 54÷9
= 6(次)
问题:
1.
综合算式先算什么?求出的是图上的哪个部分?
2. 要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需要知道什么?
3. 这两个在题目中,哪个告诉我们了?哪个没告诉我们?
4.
要先求出“剩下多少面包需要烤”,需要知道什么?
5. 谁能完整地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检查反思,归纳总结
91
问题:
1. 解答正确吗?说说你的想法。
2.今天研究的问题为什么必须两步解答?
小结:解决一个问题需要两个和它有关的信息,如果其中的一个
信息直接给了,另一个信息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我们要先求出它来,再解决最后
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1.
问题:
1. 你知道了什么?
2. 想求“平均每个笼子放几只” 你会解答吗?请写一写。
(25+15)÷8
=40÷8
=5(只)
3.
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也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来帮助说明。
4.
为什么要先求“一共有多少只兔子”?
5. 解答正确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
92
剩下的要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问题:
1.
你知道了什么?
2. 要求“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你会解答吗?
画一画,算一算,把你的想法表示出来。
(60-15)÷5
= 45÷5
=
9(米)
4. 解答正确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3. 为什么这道题要用两步来解决?
剩下的要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3.
同学们在做操,如果9个人一排,可以站几排?
问题:
1. 你知道了什么?
2. 你会解答吗?把你的想法写出来。
6×3÷9
=18÷9
=2(排)
3. 为什么这道题要用两步来解决?
4.
这道题的综合算式不需要加小括号吗?
5. 解答正确吗?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55页练习十二,第2题、第3题。
第56页练习十二,第5题。
93
第5课时: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在回顾中复习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2.用列综合算式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对混合运算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
教学难点: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混合运算的顺序
(一)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4×6÷8=
72-5×8= 30÷6+29=
7×(36-30)=
48-18+32= (14+21)÷7=
问题:读题目要求,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问题:1.
你能把这6个算式分分类吗?并说说为什么这么分类。
2. 每一类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呢?
(1)在有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中,按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计算。
(2)只含有加减(或乘除),要从左至右按顺序计算。
(3)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二)对比练习,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
比较上下两题的运算顺序和计算结果。
18+27÷9
4×8-3
(18+27 )÷9 4×(8-3)
问题: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结:在做混合运算时,一定要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复习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1.
94
问题:
1.
你知道了什么?
2. 你会解答吗?选择一个你喜欢的问题把你的想法写出来。
5.
解答正确吗?
4. 能说说你们的想法吗?
3. 能列个综合算式表示你的思路吗?
小男孩: 小女孩:
3×4+5 10-(3+5)
=12+5
=10-8
=17(元) =2(元)
2.
(26+19)÷5
=45÷5
=9(个)
问题:
1. 你知道了什么?
2. 能列个综合算式表示你的思路吗?
3.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 为什么要加小括号呢?
5. 解答正确吗?
3.
95
8×3-10
=24-10
=14(瓶)
问题:
1. 你知道了什么?
2.
要求“还剩多少瓶”,你们会解决吗?能列综合算式
表示你的思路吗?
3.
说一说你的想法。
4. 这道题需要加小括号吗?
5. 解答正确吗?
三、课堂作业
作业:第58页练习十三,第1~3题。
第6课时:混合运算复习课
教学目标:
1.在回顾中复习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2.用列综合算式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对混合运算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
教学难点: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一. 我知道。
1.在有括号的算式里,应先算( ),再算( )。
2.7个6是(
),再加上25的和是( )。
3.用30减去35除以7的商,差是( )。
4.在52+8×7这道题中,既有( )法,又有( )
法,再算(
)法。
96
,要先算( )
5.
二年级有女生13人,男生17人,共有学生( )。如果每5人一组做
实验,可以分(
)组。列一个综合算式是( )。
二. 连一连。
3×5 + 2
14
4×3 + 2 8
2×4
17
3×5 - 4 11
三、脱式计算我能行。
7×5+18 32÷4+25 72÷(24-16)
(34+47)÷9
四. 购物。
羽毛球拍 羽毛球 皮球 乒乓球拍
28元 3元 8元 15元
(1)买一副羽毛球拍,6个羽毛球,共需多少钱?
(2)买4个皮球和一副乒乓球拍、付50元够吗?
(3)小明有52元钱,买了5个皮球,剩下的钱买羽毛球,能买多少个?
第7课时:混合运算单元测评
教学目标:
1.巩固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97
2.测评学生用列综合算式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对混合运算进行系统整理和测评。
教学难点: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巩固。
一、填空: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都要先算(
),
再算( )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
)或只有
( ),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3、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 ),再算
( )。
4、甲数比乙数少15,乙数是30,甲数是( )。
5、85减去13的差是再除以9,列综合式:( )。
6、一本故事书有40页,看了8页后,剩下的4天看完,要求平均每天看几
页,必须先算出(
),
列综合算式:( )。
二、判断:
1、63÷9+27应该先算
63÷9。 ( )
2、9×4+
6=90
( )
3、要使6×( +5)=48,
里应该填
3。 ( )
4、计算有余数的除法,除数一定要比余数大。 ( )
三、计算大比拼:
1、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4×6= 20-3= 72-12=
9×4= 12-6×2=
50÷8=
5×7= 40÷8=
33÷8= 28÷6= 7+5×6=
98
100-5×9=
2、竖式计算。
100-46= 63+27=
65÷7=
58÷9=
3、脱式计算。
38-18÷2 44+6×3 64-15+28
72÷(43-34)
三、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4×8÷4
75-18+
36
=4×2
=75-
54
=8 ( ) =21
(
)
26+2×8
14+28÷7
=2×8
=42÷7
=16
( )
=6 ( )
五、解决问题。
1、 光华路小学买了1个排球和4个铅球,
共用去42元。如果一个排球
18元,那么每个铅球多少元?(列综合算式)
2、 生产小组上午接到38件生产任务,下午接到34件,把这些任务平均
分给8个小组,每
个小组生产多少件?每个小组有3人,平均每个人分几件?
3、
一本故事书85页,小明每天看6页,看了9天,小明一共看了多少页?
这本书还剩多少页?
99
4、 学校买了40盆菊花,放在6个教室,平均每个教室放
6盆,剩下的放
在办公室里,办公室里放多少盆菊花?
5、
修路队修一段长60米的公路,前3天已修了42米,剩下的要2天修完,
平均每天修多少米?
6、 小明:我买3支钢笔用了24元。 小红:我买1支中性笔用了6元。
那种笔便宜?每支便宜几元?(6分)
第六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
行教学
的。教学内容包括体会余数的含义及利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两大部分内容。
教材注重
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具体情境,选择数目小,学生熟悉的
事物作为例题,配以实物图,让学
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
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
本单元教学有余
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内
容包括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
计算以及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
题。学生在前一阶段刚学会表内除法,已经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
例,但
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想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
的转变,
就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
学时,应该根据知识的系统性以及
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使学生通过积累观察、
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获取知识
,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
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
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
数的有余数除法的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