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阅读作文辅导

绝世美人儿
883次浏览
2020年12月15日 00:0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免费网页电话-虾皮冬瓜

2020年12月15日发(作者:邬彤)


怎样分层概括段意
课前回顾:
写出各文段的构段方式

(一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 br>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 筑飞一般
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总分关系)

(二) 有一天,午饭后,我正静静地坐在沙发上看书。忽然看见松鼠跳上餐桌,叼起一块面包皮,跳上了大柜顶。
过了一会儿,它又来叼走了一块。 ——《跑进家来的松鼠》 (顺承关系,)
(三)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地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 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
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庄严的老人带了全家,夹了圣经,坐着小 艇上教堂去做祷告。(并列关系)
(四)《莫泊桑拜师》第一个自然段:莫泊桑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 家。他从小酷爱写作,孜孜不倦地写下了许多作品,
但这些作品都平平常常,没有什么特色。莫泊桑焦急 万分,于是,他去拜法国文学大师福楼拜为师。
(五)早就听说林场的灰椋鸟多。我想,灰椋鸟尖尖的 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
的呢?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了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 像,就再也忍不住了,决定亲自去看一看。
二、例题分析 写出下面自然段的段意
例1. 半夜的时候,戏院散场,一大群人挤了出来,走到各自雇定的小艇里去。那许多小艇原来是簇拥 在一块地方的,
不久便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街道中了。远处传来哗笑的声音,告别的声音。这时候水面 上渐渐沉寂,我们只看见月
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大建筑物矗立在前面,残破的桥梁横在水上,岸边的船 都停泊着不动。静寂笼罩着威尼斯。古
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威尼斯的小艇》)
例2. 再过些日子,桃红柳绿,野花遍地,小草却默默地躺在万花丛中,无私地把自己献给大自然,献给人们。 孩子
们在那绿油油的草地上做游戏,大人们在那软绵绵的草地上休息;牛羊细细地咀嚼着那鲜美柔嫩的茎 叶。
【解答】
一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就是它的段意。自然段的段意一般用一两句简练的陈述 句进行概括。它要指明谁(或什么)做
什么(或怎么样,或是什么)。
例2
马克思是 共产主义理论的奠基人。他受反动政府的迫害,长期流亡在外,生活很穷苦。他常常跑当铺,把衣服当
了 钱买面包。由于到期付不出赊购货物的欠款,他常常受杂货店老板的责备。有时候他竟至于为了寄一篇文章到报馆
去,到处借钱买邮票。生活这样窘困,马克思毫不在意,还是顽强地进行他的研究工作和革命活动。那时 候,恩格斯
在生活上给他很大的帮助。

【解答】
给自然段分层一般可按四 个步骤进行。先通读全段,了解主要内容;第二步,分析每句话的意思;第三步,把表示同
一个意思的几 句话合并在一起,为一个小部分;第四步,看几个小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再做适当的调整,确定每层
的 起止。
如举例中的那段话,主要写的是马克思是共产主义理论的奠基人,生活非常贫困,还顽强地进行 他的研究工作和革命
活动,恩格斯在生活上给他很大帮助。全段共7句话,了解每句话的意思后再把它们 合并,先可合并成5小部分即第1
句,第2句,第3~5句具体写马克思怎样贫困,第6句,第7句。再 进一步合并第2、3两小部分属于总分关系可合
并为一部分,这样全段可分为4部分,即第1句,第2~ 5句,第6句和第7句。再进一步分析,第1句和第2~5句
是因果关系可以把它们合并为一层,这样全 段可分为三层:1~5句为一层,6和7句各为一层。
有些自然段是典型的总分、顺承、并列、因果段式就可按前面介绍过的各种段式进行分层。
例3因果段式
指出下面各段中叙述事物的原因和结果两部分。
例1. 花草树木美 化环境的本领很大:花草树木是“氧气制造厂”,一公顷的阔叶林一天就能放出700公斤的氧气,能
供 1000人使用;花草树木又是“天然的吸尘器”,大量的树木枝叶能够减低风速,使工业粉尘下降;花草树木还 是“气
候调节器”,能够吸热,遮光,散发热量,蒸发水分,增加空气湿度,使人感到舒服;一些花草树 木还能吸收有害气
体,分泌杀菌素,吸收和隔挡噪声,因此花草树木又被人们誉为“有毒气体净化所”、 “自然界的免疫员”、“天然
隔音墙”。据调查,世界上长寿人多的地方都是环境美、绿化好的地方。所 以我们少年儿童应当积极参加植树造林、
绿化祖国、种草种花活动,树立“爱护花草树木光荣,毁坏花草 树木可耻”的新风尚。


例2. 做作业,要自己想,自己做,不要抄别人的。抄作业是 一种骗老师、骗家长、骗自己的不良行为。不动脑筋,抄
别人作业,学习上一定要掉队。
例3. 花虽然多,但是没有奇花异草。珍贵的花草不容易养活,看着一棵好花生病要死,是件难过的事 。北京的气候,
对养花来说不算很好,冬天冷,春天多风,夏天不是干旱就是大雨倾盆,秋天最好,可是 会忽然闹霜冻。在这种气候
里,想把南方的好花养活,我还没有那么大的本事。因此,我只养些好种易活 的自己会奋斗的花草。
【解答】
例1、例2中的两段话都是由叙述事物的原因和结果两部分构 成的,这样的段落叫因果段式。因果段式可分
两层,因一层,果一层。构段时,有时因在前,果在后,如 例1段中共3句话,前两句为一层是说因,最后一句为一
层说果;有的因果段式果在前,因在后,例2段 就是一例,第一句话为一层是说果,后面的为一层说因。有的段落为
了与上文衔接,强调结果还有“果— —因——果”的构成形式,如例3即是。

因果段式的段意一般取果,如例1的段意可概括为: 少年儿童应当积极参加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种草种花活动,树
立“爱护花草树木光荣,毁坏花草树木可 耻”的新风尚。
例4并列段式
1. 说出下面一段话从哪几方面写大草原辽阔美丽。 < br>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 十来岁的
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 彩光芒,就像神话故
事里的宝镜一样。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色的牵牛花 ,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
清香。《锡林格勒大草原》)
2. 说出下面一段话从哪些方面介绍大雪山。
大雪山在四川省的西部。那里没有人烟,没有花草树木,连条 小路也没有。一年四季,山上都盖着厚厚的雪。夏天,
别的地方热得摇蒲扇,大雪山上还是白雪纷飞,寒 风刺骨。(《大雪山》)
【解答】
例1中的一段话从三个方面写出大草原辽阔美丽。第一、 二句是从草原的广阔、野草非常茂盛来写。第三句是从草丛
中有很多神奇、美丽的水湖来写草原的美丽。
第四、五两句是
从草丛中的野花种类多、颜色美、还散发着阵阵清香
来写草原的美丽。 这三个方面是并列的,因此这样的段式称为并列段式。
例2是从三个方面介绍大雪山的。第一句话介绍 了大雪山的位置,第二句话介绍大雪山非常荒凉。第三、四句话介绍
大雪山终年积雪,气候寒冷。这段是 从不同方面介绍大雪山的情况的,它也是并列段式。
并列段式中介绍几个方面的情况就可分为几层,例 1、例2都是从三个方面介绍的,所以就都可分为三层。概括段意时,
有的可以把并列的几层意思再概括 为一个内容,如例1,可概括为介绍大草原的辽阔、美丽;有的段意则要把各层的意
思连起来为段意更好 ,如例2的段意可概括为:大雪山在四川省西部,那里非常荒凉,四季积雪,气候非常寒冷。到
底如何概 括并列段式的段意,则要根据文章的具体情况而定了。
【举例】
想想下面的一个自然段中有几句话,它们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它们的顺序能不能颠倒?
和尚先 请熟悉水性的人潜到水底,摸清了铁牛沉在哪儿。他让人准备两只很大的木船,船舱里装满泥沙,慢慢行驶到铁牛沉没的地方。船停稳了,他叫人把两只船并排拴得紧紧的,用结实的木料搭个架子,跨在两只船上。又请 熟悉水
性的人带了很粗的绳子潜到水底,把绳子的一头牢牢地拴住铁牛,绳子的另一头绑在两只大船之间 的架子上。
(《捞铁牛》)
【解答】顺承段式
这个自然段共有4句话,按事情的 发展顺序,先写摸清铁牛沉没的位置,再写准备两只大船,装满泥沙,
驶到铁牛沉没的地方,然后写把两 只船并排拴紧,搭个木架跨在两条船上,最后写用绳子拴住铁牛。它
们的顺序不能颠倒。像这样按事物发 展变化或时间先后来组织材料,安排顺序的段落形式叫顺承段式。
这样的段的段意一般可以用“谁(或什 么)做什么”的句式进行概括。如上面的一段话的段意可概括为
“和尚让人做好捞铁牛的准备工作。”


概括段意的一般步骤是先读全段,再看全段有几句话,哪几句说的是一个意思, 哪是主要的,再确定这段主要写的是
谁(或什么),再确定写(谁或什么)做什么(怎么样或是什么)。 概括段意一般是用自己的话写出段意,也可以用
一些词语把段中的一些词句连起来。如例1中的那段话的 段意可以概括为:半夜的时候,小艇把看戏的人送回家,船
停泊在岸边不动,威尼斯也沉沉入睡了。 < br>有的自然段中有概括段意的话,就可用这话做段意。如例2的段意可用文中的“小草无私地把自己献给大自 然,献给
人们”来概括。


概括段意层意的要求是明确、简练、完整、连贯。
明确,就是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段或这层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一般用叙述语言表示;如果用疑问句,那么 别人依
然看不出主要内容。
例如《黄继光》这篇课文,第三大段的段意可以概括为黄继光用自 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英勇牺牲。如果
这一段的段意概括为黄继光是怎样完成任务的,这里的“怎 样”就不明确,使人无法知道究竟怎样。所以,这样的概
括不明确,不能做段意。
简练,就是 语言表达要简明扼要,不啰嗦。如果一段话只有一两句,而概括的段意比原话还多,那怎么能叫“主
要内 容概括”呢?例如《燕子》这篇课文的第二段写:
阳春三月,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 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青的草,绿的叶,各种色彩鲜艳
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 的春天。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了,加入这百花争艳的盛会,为
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
这一段共四句话,有的同学概括段意是:春天来了,各种花、草、树木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春天。小燕< br>子也飞来了,为春天增添了生趣。你看,这段段意多啰嗦,比原来的一段话少不了多少,不能说是概括。实 际上,这
里的①~③句话是说春天来了,第④句话说小燕子为春天增添了生趣。可以看出第④句话包括了 前三句的意思。另外
这篇课文主要是讲燕子的,所以段意应概括为:燕子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这样的 段意就很简练。
完整,就是指段意的语言要完整,不能是半句话,也不能是一个词组。例如《燕子》这篇课文的第一段:
一身乌黑的羽毛,光滑漂亮,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一个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活泼可爱的小燕 子。
这一段是写了燕子的外形,但这不能作为段意,因为“燕子的外形”,不是一句完整的话,而是一 个词组,因此
这段段意应概括为:小燕子的外形活泼可爱。
连贯,就是指概括出各段的段意或 各层之间的层意,应该是互相关联的,如果把各段段意连续起来看,就是一篇
文章的脉络及主要内容。
例如《罗盛教》这篇课文共三大段,把这三段段意概括出来是:
第一大段,一个朝鲜小朋友不幸掉进了冰窟窿。
第二大段,志愿军战士罗盛教跳进冰窟窿,救出了朝鲜小朋友,光荣地牺牲了。
第三大段,朝鲜人民永远怀念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
看这三段互相连接得多密切, 这三段段意连起来,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三段段意也表示出了文章的脉络。
概括段意层意的方法
明确了概括段意层意的要求以后,还要学习掌握概括段意层意的方法。
1.分析关系,摘录中心句
作者写一篇文章或一段话,往往是用一定的逻辑关系构成的。最常 见的段式就是总分关系,即先概括、后具体的
段式。这种总述句(概括句)就是全段主要内容的概括,可 以作为段意。这种方法,既简单又准确,很容易掌握。
其步骤是:先阅读全文,再逐段细读,边读边思 考这段话围绕哪一句话写的?什么关系?找出中心句,最后组织
好语言。有时中心句摘录下来就可以做段 意,有时还需要在语言上加以组织。
一般的中心句在段首,这一段称为总分关系。例如:
西 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遍地都是海鸟蛋。树下堆积着厚厚的一层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这一段共四句话,是从鸟多、鸟蛋多、鸟粪多来具体说明西沙 群岛是鸟的天下的。因此第一句话是全段主要内容
的概括,是中心句,可以作为段意。
有时中心句也可在段尾,称为分总关系。
例如《海滨小城》的第二大段共三小段。
第一小段写小城的庭院里栽了许多树;第二小段写小城的花园更美;
第三小段写小城的街道异常清洁。最后结尾时写道: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
这句话 概括了前面三个小段的主要内容,也就是说,作者是从庭院、花园、街道这三部分把小城的美丽、整洁写
具体的,所以最后一句话可以作为这一大段的段意。
有时,在一段话的首尾均有中心句,可称为总分总关系
例如:
羊的全身都是宝。羊 毛是纺织呢绒的原料,还可以制成毛线、毛毯。羊皮可以制成皮革,制成皮衣、皮包、皮手
套。羊肉营养 丰富,羊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羊肠可以制成外科手术用的缝合线。羊粪还是很好的肥料。羊的
用 处可真大呀!
这一段先总写“羊的全身都是宝”,然后分别从羊毛、羊皮、羊肉、羊奶、羊肠、羊粪五 个方面来具体说明,最
后总述“羊的用处可真大呀!”这里的第一句与最后一句都可以作为这段的段意。
在摘录中经常遇到的还有一种句子,就是过渡句。一篇文章在由这段转到下一段时,中间往往用上起着承 上启下
作用的过渡句。这种句子或是上一段主要内容的概括,或是下一段主要内容的概括,可以把它摘录 下来,作为段意。
例如:


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 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
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 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
真像活的一样。
这段的 第一句话是过渡句,由这句话可以看出上面一段一定是写赵州桥十分坚固,这一段一定是写赵州桥十分美
观。接着作者具体描写了三种不同状态的龙,都说明了桥的美,这样把第一句话重新组织一下语言,就可以作为这 段
的段意了。即:赵州桥十分美观。
2.分清主次,归纳段意
作者为了把文章写具 体,写生动,往往使用描写、衬托、对比等各种写作方法,在概括段意时,就应善于区分主
次,抓住主要 内容。
这种方法也比较容易掌握。具体步骤是,首先要认真审题,然后通读全文,抓主要人物,主要事 件,再逐段细读,
围绕着题目及主要内容边读边思考:这段写了谁,什么,怎么样了,下一段写了谁,什 么,又怎样了……最后用回答
问题的方法,组织好语言,就可成为各段的段意。例如:
敌人想 收买刘胡兰,对她说:“告诉我,村子里谁是共产党员,说出一个,给你一百块钱。”刘胡兰大声回答:
“我不知道!”敌人又威胁她说:“不说就枪毙你!”刘胡兰愤怒地回答:“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敌人从刘胡 兰
口里得不到什么,把她打得鲜血直流。刘胡兰像钢铁铸成似的,一点也不动摇。
这一段话是 《刘胡兰》这篇课文的第二小段。从题目上可以看出,这篇课文主要是写刘胡兰的光辉事迹的。这一
段共 六句话,其中三句是写敌人的,三句是写刘胡兰的。写敌人的凶狠毒辣是从反面衬托刘胡兰的坚贞不屈,所以这< br>一段概括段意时,应抓住主要的。这一段写了刘胡兰怎样呢?可以用一句概括的话回答:刘胡兰在凶狠毒辣 的敌人面
前坚守党的秘密。这就是这一段的段意。
3.体会内容,归纳段意
在文章 中,有的段落,既没有明显的总分关系,又找不出主要的与次要的,这样在概括段意时,就需要我们好好
体会内容,理解作者要说明的意思,然后用自己的话把段意归纳出来。
这种方法的具体步骤是,首先读 懂全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逐段细读,看看每一段围绕全文的主要内容
说了什么,去体会作者的 意思;最后,用自己的话,把这一段的主要内容归纳出来,作为段意。例如:
云散了,雨住了,太阳照 亮了大地。我推开窗户,一股泥土的清香迎面扑来。空气像滤过似的,格外清新。窗外
的杨树、柳树,经 过雨水的冲洗,舒枝展叶,绿得发亮,美丽极了。
这是《雨》这篇课文的最后一段。这篇课文主要描写 了雨前,雨中,雨后的景色,来抒发作者对这场及时雨的喜
爱之情。最后一段“云散了,雨住了,太阳照 亮了大地”可以看出是写雨后的景色。这里写了泥土的清香、空气的清
新、树木的油绿。看起来内容很多 ,实际上却是围绕一个意思写的。我们仔细体会,可以看到作者写了雨后的美景。
用一句话归纳出来,就 是:雨后的景色真美啊!这就是这一段的段意。
在概括段意时,要注意抓主要内容,不要把段意写偏了。还应注意段意语言的感情色彩。


作文的审题方法(二)

(一)、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 要审清题目中的“题眼”和“题限”。“题眼”就是题目中的关键词。“题限”,即题目限制的记叙
范围 。
例:我的好朋友
提示:风雨人生路,朋友可以为你挡风寒,为你分忧愁,朋友时 时会伸出友谊之手,是你登高时的一把扶梯。请
用一两件事来介绍你最好的朋友,写出他的特点。写一篇 450字以上的记叙文。
审题解读:题目中的核心词是“好朋友”,因此这是一篇写人为主的记叙 文。文章要以第一人称“我”来叙述。
“用一两件事”写出好朋友的“特点”。
(二)、半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是指作文题目只出现一部分,另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补充的一种 作文题型。写好半命题作文首先要
分析题目中已有文字部分所表达的意思。然后细读提示中对空白处的要 求和限制。再根据提示展开联想,搜寻最适合
写的材料。补写文题时我们要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选材自由 的特点,在提示要求的范围内,选择自己认为最想写、最
有把握写好的内容填在横线上。
例:____给予____
提示:人们常说,“给予”是快乐的,我们曾经感受过他人给予的关怀 ,社会给予的磨炼,生活给予的启迪;也
曾将信任给予他人,爱心给予社会,热情给予生活……请围绕“ 给予”选择合适的材料,写一篇400字以上的纪实作
文。
审题解读:这个题目的关键词 是“给予”,“给予”就是“给”的意思,它包括物质上的给予和精神上的给予。
“给予”是双向的,既 可以是他人给我,也可以是我给他人。“提示”中尤其要注意的是“人们常说,‘给予’是快
乐的”一句 ,它点出了“给予”带给人的感受,同时也为文章定下了情感的基调,那就是“快乐”。
“提示” 中的几个小句子同时起到了辅助选材的作用。“他人给予的关怀,社会给予的磨炼,生活给予的启迪”,
提示了选材的第一个角度,他人、社会、生活给予“我”,“我”是接受者;另一个角度是,写自己把“信任给予 他
人,爱心给予社会,热情给予生活”,“我”是实施者。后面的省略号则涵盖了更多的内容。无论选取 哪种材料,一
定要注意写出“给予”的过程,写出“快乐”的感受。
(三)、给范围自拟题作文
此类作文命题思路是先明确一个“靶心”,再要求考生自拟题 写记叙文。命题者在命题时为考生提供了一个简明的
引领性提示。这些提示在材料选择和习作思路上给了 考生一个重要的导引,使考生对主题的感悟有了个性发挥的余地。
审读提示语,首先抓住其中关键 词,其次,提示语中常常包含着命题者对选材范围的规定,审读时一定要注意分
析“提示语”中各分句的 意思。学会抓提示中的“选材点”,与自己的素材积累建立联系。
例:
在喜庆热闹 的春节、欢欣快乐的儿童节、幸福温馨的生日、丰富多彩的周末……我们总是与家人、朋友、老师、
同学 们欢聚一堂。那场面多么令人留恋,那故事多么令人难忘。请你围绕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欢聚”,选择合适的材料 ,
写一篇450字以上的纪实作文,题目自拟。
审题解读:这是个提供了核心词的自命题 作文,核心词是“欢聚”,“欢聚”就是快乐的团聚。提示中第一句从两个方
面明确了选材的范围。“在 喜庆热闹的春节、欢欣快乐的儿童节、幸福温馨的生日、丰富多彩的周末……”罗列的生活
场景都是考生 所熟悉的,同时又点明了事情发生的时间,省略号还省略了其他的时间和场景,这样让考生人人有事可
写 ,有话可说。“我们总是与家人、朋友、老师、同学们欢聚一堂。”明确了文章要以第一人称“我”来叙述,事情 发生在
“我”与家人、朋友、老师、同学这些人物之间。
第二句话“那场面多么令人留恋 ,那故事多么令人难忘。”一方面提示考生写“欢聚”不仅要有场面描写,还必须有一
个完整的故事情节 作支撑。另一方面提示考生文章情感基调为留恋、难忘。
第三句话“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欢聚’” 突出了故事的难忘,明确了选材的典型性,点明了核心词“欢聚”,要写出愉悦
的感受。
通过将提示语分层次解读,把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考虑,我们的审题过程才算完整,题意才有可能理解正确。
二、确定文章记叙对象
什么是记叙文: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 、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1、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2、把握六要素,即: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因为什么?干什么? 怎么样了?
记叙文包括记事、写人、写景、状物等四种。
如果碰到半命题作文,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写作习惯先填充,再一步步来。
审题练习
1、看看下面的作文题,说说题目的意思,并找出“题眼”,在它的下面划上“~~~~”线。
①最爱我的人②小学生活中的一件乐事③可爱的家乡④园丁赞
2、比较下面每组作文题,说说它们有哪些共同点,每个题目又有什么不同要求:
①我们做了一件事 ②难忘的日子 ③我爱老师
我做了一件好事 难忘的一天我的老师


这件事做得好 难忘的时刻 我和老师
④节日的夜晚 ⑤春游XX记 ⑥记一次运动会
欢乐的节日游XX记运动会的一角
3、仔细审题,确定下面这些习题目的体裁(记事、写人、写景、状物、读后感)重点和范围。
⑴第一次游西湖⑵班上好事多⑶读课文《XX》有感
⑷闲不住的奶奶⑸不平静的夜晚⑹校园一角
三、定好中心
什么是中心:记叙文总要表达一个 思想,说明一个道理或表现某一方面的思想感情,这就是文章的中心。在一篇记叙
文中,确立中心思想是 很重要的。清朝作家姚鼐说过:“诗文美者,命意必善。”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中心思想
确立得好, 写出的文章才能有神。
1、中心要有意义的健康的。文章的中心要正确,对社会上正确的现象加以歌颂 ,错误的现象给予批评。中心正确,健
康是文章的根本,对此必须首先要注意。一篇文章赞扬什么(或歌 颂什么),批评什么(或揭露什么),或说明一个什
么道理,都应该使别人读了以后受到教育或启发。如 果能达到这个目的,那么这篇文章就是有积极意义的。
2、中心要集中。一篇文章必须围绕一个中心来写,不能分散,不能有二个(或多个)中心。
3、 中心要鲜明,鲜明指文章的褒贬必须明确,不能含含糊糊;集中,指要将所有的材料有机地组织起来,集中表现一个中心思想。此外,还要做到新颖深刻。文章,特别是考场作文,最忌千篇一律。这样的作文,容易是阅 卷老师
感到乏味,甚至于厌倦,是不会得到太高的分数的。反之,如果在“一律千篇”之中突现一篇立意 新颖深刻的文章,
即使其他方面不是上等水平,也会得到优良的成绩的。要善于从多层次、多角度、多方 面来考察材料,做到以小见大,
由表及里,从中深深地挖掘出他人从未曾发现的新的思想内容。
确定中心思想,有的可直接从题目中看出,如《勤俭节约的奶奶》、《我爱家乡的秋天》等题目作文 ,确定中心思
想必须符合题目的要求。有的作文题目设有直接规定中心思想,但是规定了确定中心思想大 致的范围,如《一次有意
义的活动》、《这件事教育了我》等题目,确定中心思想比前一种情况有较大的 自由,但也必须受规定的范围的限制。
有的作文题目完全没有涉及中心思想,而只规定了在什么范围里选 择写作的材料,如《课间十分钟》《我的爸爸》等题
目,但要避免中心思想不明确的毛病。
1、给下面的作文题目分类,看看哪些题目直接规定了中心思想;哪些题目规定了中心思想的大致范围;哪些题目
完全没有涉及中心思想。
(1)一个助人为乐的人(2)春游南北湖(3)记一次公益劳动
(4)书,我的好朋友(5)生日(6)我的小黑板
2、根据下面所给材料,请你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
李明在运动会比赛的前一天身体不舒服,老师 、家长、同学都劝他不要跑了,可他坚持参加。比赛中,李明被其
他运动员远远地甩在后边,但他仍顽强 地跑完了全程。
中心是
佳作欣赏
墙缝中的那颗石莲
一次,我 去奶奶家的时候,发现奶奶家的花开得特别灿烂,有淡雅的玉兰花,有可爱的喇叭花,最吸引我眼球的
是 盆里的那几朵石莲。
奶奶常跟我讲,石莲是个顽强的小生命。它既不怕水淹,也不怕光晒,没有水也能 活哩!听奶奶这么一说,我就
对它更加爱不释手,央求奶奶把石莲移到了我们家。
从那以后, 我每天都悉心给它浇水、翻土,真是形影不离。过了几天,不知道怎么回事,它竟然无精打采起来,
俨然 一个生病的娃娃!我为难起来,爸爸见了,无奈道:“它可能被你浇死了!扔了吧!”“唉!怎么好心没好报呢? ”
我嘟囔着,然后依依不舍地把它拔了出来,放到了墙角。奶奶来到我家后,知道了事情的原委,也叹了 口气:“它不
需要天天浇水的,傻孩子。”听了奶奶的话,我更是后悔不已。
就这样过了一两 个月,一次,在写作业时,我无意间发现,被我扔在墙角处的石莲竟然长到了墙缝里,而且还开
出了一朵 朵灰白色的小花,它们似乎在说:“主人,我开花了,就算差点被浇死,我也会顽强生存,你瞧,我没事了!”< br>看着它那绿意盎然的样子,我不禁想起沙漠中的仙人掌,还有天涯海角的小草,冬天那傲雪怒放的腊梅!它 们让人肃
然起敬。
这棵石莲让我很感动。做人要像石莲一样坚忍不拔,像昙花一样不张扬,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十全十美。

帽子编织花样图解-dnf力量宝珠


本人工作意愿-好听的网名大全


温州旅游-射箭大赛


英雄联盟菲兹-百二关河


秘密歌词-湖北省高考改革


讨厌的反义词-thief是什么意思


dnf图表系统组建失败-言简意赅的意思


weishenme-够爱东城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