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作文辅导讲义
害怕的近义词-月考分析
作文辅导讲义
一、怎样做看图作文
看图作文就是把画面的意思用文字表达出来,它是作文训练的一种好形式,
它
能培养你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有条理的思维能力。
看图作文有单幅图和多幅图,但看是写的前提。看图要有顺序边看边想,或
从
上到下,从下到上;或从远到近,从近到远;或从中间到四周;或从人到景,从
景
到人。想一想,图上画的是一件什么事物,对画面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先有一个大
概
的了解。再细看画面,了解事情发生的环境、地点,从景物和人物的衣着,还可
以
分析出事情发生的时间;细看人物的穿戴和身材,想一想人物的身份,年龄和职
业;
细看人物的动作,想一想他们在干什么,是怎样干的;细看人物的表情,想一想
人
物的思想感情。然后想一想整幅图画说明一个什么问题,作者画这幅画的目的是
什
么。最后,按图意列出提纲进行写作。
叙事的单幅图只展示了一件事的部分内容,除了前面所说的那些方法外,我
们
还要学会从一幅图的内容,想象出以前会怎么样,以后会发生什么变化,重视写
好
开头和结尾。
如果是多幅图,要注意图与图之间的联系。要着重观察前一幅中没有出现的
事
物,如出现了哪些新的人物,地点有什么变化等。即使是相同的画面,也要特别
注
意画面的细微变化,如人物的动作和表情,天气的变化等。从而了解事情的发展
变
化。逐幅看完后,再连贯起来重看一遍,使画面上事物的发生,发展的经过和结
果,
在自己头脑中留下一个完整的印象,然后按每幅图的主要意思列出提纲,突出重
点,
注意详略,不要每幅图都平均使用力气。每幅图的叙述描写要注意连贯,互相衔
接,
不要变成图意的说明。
看图写话的画面是静止的,而且比较单调,我们要通过仔细观察,合理想象,
使静止的画面动起来,使单调的画面充实起来,如使人物开口说话,开展心理活
动,
使景物具有色彩等。看图写话的方法,简要地可以用十二个字概括:顺序观察,
尝
试表达,合理想象。
二、怎样写好看图作文 在许多考试和竞赛中,同学们往往会遇到看图作文。面对看图作文,许多同学措
手无策,抓耳挠腮,
不知道去怎样写好它。今天,我就和大家围绕这个问题探讨探
讨。
看图作文,顾名思议,就是先看图后作文。看图作文一般分为单幅作文和多幅图
作文。
写单幅图作文时,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1.观察图画。同学们在写作前首先应该仔细地观察
图上的画面,看清图上画的
是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的事,画面上有哪些人、哪些景和哪些物。人是
我们
观察的主要对象,所以我们特别要注意观察人的服饰、容貌、年龄、身份、表情、
动作,并
给主要人物取名。
2.合理想象。画面上的景物都是静止的,我们应该通过想象,便人活起来,让他们自己说话、行动,要反映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就是要使画面内容变成活动着的
电影镜头。但这种
想象必须是合理的,是表现文章中心服务的,主要人物和情节必
须与画面内容一致,不能另编一套。 <
br>要写好多幅图作文也是如此,但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首先,我们应
该全面地看,从整体
上了解一下,这几幅图连起来是讲了一件什么事,基本内容是
什么。接着,我们还应该联系地看,看清上
图与下图之间有什么关系。画面什么变
化,如时间、地点,具体的环境,包括景和物,还有人物的动作等
,从中了解到事
件的发展与变化。最后,我们还应当有详略地看,写作时要注意图与图之间的轻重
之分
写好看图作文2
1.观察要细而全。
看图写文这类作文,图是写文的依据。因此,仔细观察图画,领会图画的含义是
写好
作文的关键。首先,要从整体着眼:图上有多少人,有哪些物„„这些大体上
的情况先要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再进行细致观察,要注意图中的细节:人是什么
身份,长得什么样,有什么特征,物是什么形状、
颜色等,需全面细致地观察,不
要轻易漏掉某个细节。
2.依据图意,展开联想。
联想是写作中常用的方法。一幅图受篇幅所限,能画出的形象毕竟有限,如果只
把图上所画的写出来,即
使观察得很细致,很全面,也不一定能写得生动、丰富。
所以,看图时要注意结合图上的形象,适当地展
开联想,联系实际生活,使文章变
得更真实可信。
3.围绕中心合理组织材料。
中
心是文章的主帅。我们从图上观察到的内容,以及由观察所联想到的内容,不
一定都可以写入作文,必须
根据确定好的中心进行“筛选”,写前要想一想:这次作
文应以写什么为主?哪些材料可以作辅助材料?
哪些材料可以不用?确立了重点内
容之后,再根据中心表达的需要,安排好结构层次,选择合适的表达方
式。
4.重视修改,精益求精。
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鲁迅先生也曾告诫我们“写完文章后
至少要读三遍”。可
见,写完文章之后,再进行推敲。修改是非常重要的,便于把要说的意思说得更清<
br>楚、更完备。
5.编写作文提纲。
通过上述的
看图、分析和想象,我们看懂了图画,接着就要写作文了。动手写之前,
还要把自己的看图所得整理一下
,编好作文提纲,然后写作。编写提纲可以分两步
走:第一步,把审题立意时确定的中心思想写下来,并
把想到的有关材料都先记下
来,不管其顺序,只要自己能看懂就行。这一步一是要快,抓紧时间,二是要
尽可
能抓住思想中的一闪念,记下来,以免忘记。第二步,再从容地归纳、分析、整理、
安排这
些材料,这时再想如何开头,如何展开,如何转接,用什么材料为主等等,
再写成简明扼要的提纲。
二、作文怎样才能不跑题
一篇作文的好坏,与你立意、构思、布局、运用词语和表现方法有很
大关系。
但是,如果你在作文中“跑了题”,就是没有看懂、看准题目,在写作中没有抓住中
心
思想,没有领会题目的要求,即使在其他方面都表现得好,也是白费笔墨。所以
说,审题是写好作文的第
一关,也是关键性的一步。
要“不跑题”,首先得在审题上下功夫了。
怎样审题,语文老师
肯定已讲过不少,如分析法、比较法等,我就不再重复了。
审题应注意些什么?
审题一般要注意“三审”。
一是审清对象,就是搞清楚写作文是写人呢,是记事呢,是写景呢,还是状物呢;
二是审明范
围,即要明确我们所选材料的时间、空间、数量及人称、范围上有什么
限制;三是审清重点,也就是“题
眼”,如《我喜欢的一件玩具》中的“喜欢”,《我学
会了_______》中的“学会”等。
这“三审”抓住了,题意就基本能把握,“跑题”的问题自然可避免了。
要是遇到《我
的家庭》《难忘的一课》之类“题目过大”的该怎么办呢?
审“大题”,我们可用“补充法”。这种方法的特点就是对“大题”加以补充,使它具
体化,化大为小,大题小做。就说《难忘的一课》吧,我们可以补充成:一堂
语文
课、自然课,或一次参观访问,或一次队活动或一次报告会,或和某人的一次有启
发、受教
育的谈话等,把它具体化成一个个“小问题”,然后从中选择最能反映令人“难
忘”的那一课去写,这样
就容易多了。下面有几个作文题,你不妨用“补充法”去审一
审,以便你掌握。
1.
我的双休日;2. 我的课外生活;3. 难忘的小学生活。
三、 怎样写日记?
(一)什么是日记 日记就是按日对自己所遇到的和所做的事情进行记录,有时
还论述自己对这
些事情的认识和感受,这种书面记录的文字就是日记。
《二)为什么要写日记
坚持写日记有许多好处。
1.写日记可以备忘 你可能听说过“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名言吧。日
记是自己的
生活足迹一,从日记中可以了解自己学习、生活中有意义,一特别是有纪念意义的
事
情,不管经历多长时间,翻开日记、就能重温在日难忘的经历,一引起许多美好
的回忆,从中感受到含己
的成长与进步。
2.写日记可以锻炼思维能力 坚持记日记,等于不断地审视自己的思想、学习,<
br>总结自己一时收获、得失;坚持写日记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大自然,认识生活,开阔
视野,有利于不
断训练自己的观察力、分析力,能够养成观察、思考的习惯,提高
观察、认识、分析的能力,思维能力也
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3.写日记可以提高写作能力 坚持记日记可以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在记录的
同一
时,还能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长此以往,自然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
4.写日记可以培养毅力和韧性 我们做一件事情如果三夭打鱼、两天晒网,肯定不
会有什么好结果,记
日记就是如此,它不是记一天就完了,、而且要求我们长期坚持,
在这种持续不断的练习中个人的毅力、恒心会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正是因为记日记
有许多好处
,许多大文学家、革命家、科学家和先进人物都有记日记的良好习惯,
比如我们熟悉的鲁迅、茅盾、叶圣
陶、雷锋等人,他们留下的日记,对于研究他们
和他们那个时代,具有宝贵的参考价值。
(三)日记的种类 日记内容丰富多彩,可以说是无所不包。一切有关个人的生活、
交往、工作
、学习、思想、认识、体会、见闻等,都可以写成日记认形式上也比较
自由,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常见
的日记类型有以下几种:
1.备忘式日记 这类日记往往以十分简略的文字,对日常事例作个记载、
以备需要时
查看。称迅先生的日记大都是这种备忘式的日记。 例文:
一二一九三五年八月三
十日 三十日„晴。下午往生活书店付译稿,并买《表》十五本,共泉(钱)四元
二
角。至北新书局访李小峰。至商务印书馆访三弟。同往冠生园午饭。午后得何自涛
信。下午青
曲来并赠果脯四合,赠以书籍四种。 (选自《鲁迅日记》下卷第966页)
2.感想式日记,:
这类日记多是记录自己的学习心得,或是对周围事物的认识、看
法或评价。像雷锋日记就是感想式日记。
例文: 一九六一争十一片二十六日.„ 我
学习了《毛泽东选集》一、二、三、四卷以后,感受最深的
是、懂得了怎样做人,
为谁活着…… 我觉得要使直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 我要以黄继
光、
董存瑞、方志敏等同志为榜样,做一个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永远忠于党、忠于人
民革命事
业的人。 (选自《雷锋日记》)
3.专题式日记 这类日记专门记述某一个内容。如实验日记、逐
日记录实验情况;旅
游日记,记叙旅游的所见、所闻、所感;学习日记,只记与学习有关的内容;活动<
br>日记、记录参加各项括动的事情;观察日记,一记录观察动物、植物的生长变化、
特点、习性等。
像在自然课后,老师布置同学们完成的观察黄豆发芽、生成的记录,
就是观察日记,也属实验日记。
4.自由式日记
这种类型的日记最多,即不固定哪一种方式,有事则简单记录改备
忘、一有
感则直抒胸臆.我们平时的日记就是自由式日记。 (四)日记的格式
写
日记,要掌握日记的基本格式。 日记要标明时间(年,月、日、星期几)和天气情
况,一般
写在第一行的中间。日记的年份如果前面已记明,后面就可省略,但如果
中间换了年份,就要标明。 有
的日记有标题。如果是一题多篇日记,总题目可写在
日期上面;如果是一题一篇,题目则写在日期下面。
接下来的正文的格式同其他文
章的要求一样。
(五)怎样写好日记
1.留心观察 又要写好日记,就必须留心观察。写日记,就是捕捉生活中的小镜头,
而这些小
镜头,只有通过细致的观察才能获得,这里所说的观察,不仅仅是甩眼睛
看,还要用耳朵听,用心来想,
用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去体验。如果走马观花,一
暴十寒,你永远会错过那些精彩的瞬间。
2.善于选材 有的同学记日记,除了吃饭、上学、玩儿,再没有别的内容可记了,
整天写这些,时间长
了,连自己都觉得没意思。其实,生活是七彩的,日记来源于
生活,应该有源源不断的好材料。
例如,看了一部电视剧,读了一篇好文章,可以
写点体会,就是一篇随笔了; 听到家里人议论一天的学
习和工作,把它记下来,就
是一段人物对话描写;遇到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有头有尾地记下来,便是一篇
记叙
文;对宠物的生长过程、生活习性全程观察,就会有精彩的系列观察日记的诞生……
只要我
们每天坐在灯下回顾一天的生活时,想想今天我做了些什么事情,哪些做对
了,哪些做错了哪些有意思,
从中选取自己觉得有表达欲望的材料,把它写下来,
就会是一篇不错的日记。一味的流水账,检讨书式的
日记还不如不记。
3.实话实说 日记的内容必须真实。写事
件必须是亲自经历的,写感想必须是真情实
感,不能做作,如果胡编乱造,.等于自己欺偏自己,那就失
去了记日记的意义.比
如上面提到的鲁迅先生等名失的甘鬼,正因为真实,才成为研究他们和他们那个时
代的宝贵资料,如果真假混杂公就投有什么价值了。 我们记日记是为了养成留心观
察事物的习
愤,是为了有惫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表达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
的素材,它是自我表达的需要。所
以,日记应该语言朴实、自然、清楚、明白,实
话实说.
4.持之以恒 一坚持天夭记日记
,这样才有意义.在这种自觉的约束中,,能培养我
们的毅力和恒心。有的同学也许会说学习任务重,没
有时间记日记。其实不然。 鲁
迅先生该是个大忙人吧?可是从1912年5月5日开始,到1936年
10月17日逝世
前两天为止,前后共二十五年,鲁迅先生写日记从未间断。即使因特别的事故中断,<
br>他也会补记。他除了写下大量的爱僧分明的杂文、著作外,还留下了厚厚的两大卷
《鲁迅日记》。
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竺可祯每天坚持用蝇头小楷写日记,从1936年1
月1日到1974年12一月6日
,共记了四十多本日记,都完好地保存着。竺可祯是
中国现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奠基人,他日‟记记载的
是气象和研究生物的周期性现象
与气候的关系,比如植物的发芽、开花、结果、候鸟的迁徙,动物的冬眠
与气候的
关系.就是在他临终的前一天,竺老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当他从收音机里听完气象
预报
后了用颤抖的手写下了最后一篇日记:“晴转多云,东风一至二级,最高气温一
1℃,最低气温一7℃。
还特别注上“局报”二字,说明这是气象局预报的,不是他观
察记录的。 从鲁迅、竺可祯的感人事迹中
,我们一定会深受教育和启迪。正如鲁迅
先生的一句名言:“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是会
有的。当我们抱怨没
有时间写日记时,是不是应该学习他们做事始终如一的毅力呢?坚持记日记需要毅<
br>
力,也能培养毅力。坚持记日记需要时间,也能更有效地利用时间。
四、用“陌生的眼光”观察
有一位同学跟我说起,他总觉得身边的事情都很普通,找不到写作素材,怎么
办呢? 于是,我告诉
他一个我曾经采访过的小发明家。这个小发明家有十多项
小发明得奖,其中的“安全螺口灯泡灯座”获得
“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成为此项奖
得主中唯一的小学生。我在采访中了解到,她发明了好多人们熟视
无睹而没有想到
改进的生活用具,如防触电插座、自行车简易打气筒等很有价值的小发明。 她的体会是,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她“喜欢用陌生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多问几个为什么”,
所以萌发了好
多小发明的“灵感”。用“陌生的眼光”来观察周围的事物,这或许是她
成功的“秘诀”吧。由此我想到
,有些同学在寻找写作素材时,缺少的也许正是这种“陌
生的眼光”吧。他们对难得参加的一次夏令营,
偶尔去外地旅游一回,会觉得有很多
东西可以写;而对自己身边的事物却往往是熟视无睹,“身在宝山不
识宝”,他们对
自己熟悉的生活,失去了某种新鲜感,好奇心。
然而我认为,学生写文章的主
要内容应该是校园生活。如果你也“觉得身边的事
情都很普通,找不到写作素材”,你不妨像那位小发明
家那样,用“陌生的眼光”来观
察自己身边的人和事。这样,你的大脑皮层或许会出现一种新鲜感,好奇
心。你的
笔尖或许会涌动起一种难得的,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又是必不可少的创作激情。你
也一
定有可能找到好的写作素材。罗丹有句名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
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
少发现。”美,到处都有。新鲜的,有趣的,有新意的事情,
同样到处存在,关键是我们用怎样的眼光去
发现。 我认为,用“陌生的眼光”去观察,
便是个好方法。 试试吧,朋友。每天抽一些时间,抱着一
种新鲜的感觉,好奇的心
情,用陌生的眼光把生活中的事情过滤一下,想想其中有什么新鲜的(哪怕一点
点),
有趣的(哪怕一点点),能挖得出新意的(哪怕一点点)事情可写?
五、怎样写好开头与结尾
写文章怎样开头?怎么结尾?谁也不会带着这个问题去问警察,因为警察
不是教语文
的,跟他关系不大。然而有一则外国幽默,却说有人向警察请教作报告
的诀窍,而这个警察终于谈出“门
道”来了:有人向警察请教作报告的诀窍,警察
说:“作报告时,首先要有信心,报告的开头要像逮捕犯
人一样,富于戏剧性;报告
中间要像审讯犯人一样有条不紊;报告的结尾要像宣判一样简洁明快。”
所谓开头要“富于戏剧性”,就是说开头要漂亮;所谓结尾要“简洁明快”,
就是说结尾要干脆有力。
做到“开头漂亮”的主要途径是:做到“开头漂亮”的主要途径是:
一、叙述好事件的起
因。如《边线》作文,开头这样写道:“大扫除刚结束,不
知哪个‘缺德鬼’把一小团废纸扔在五年级的
走廊上。”文章的开头便是军军和牛牛
争吵这件事的起因,具有夺人眼目的力量。
二、描写环
境,烘托气氛。如《风》作文,作者一开头就描写了风的猛烈:“走
在路上,风要把我吹得飘起来。”甚
至“前面路口的大杨树被风刮得东倒西歪,发出
‘唰唰’的响声„„”文章的开头交代了上学路上的恶劣
环境,正是为了适应表达
中心思想的需要,也增强了感染力。
三、激人兴趣,引人入胜。如
《一堂有趣的自然课》,作者开头就写道:“清脆
的上课铃声刚止住,马老师就抱着一大堆毛皮子、丝绸
帕、玻璃棍和橡胶棒等东西,
快步走进了教室。”马老师究竟要干什么?难道你不想看下去吗?
四、开门见山,点明题旨。如《“雷锋”来到运动场》作文,作者开头写道:“学
校十三届田径运动会
结束了。在总结会上,老师和同学们纷纷赞扬一位不知名的‘雷
锋’。”这样直截了当,一下子把读者注意力吸引到中心思想上,起到总领全文的作
用。
做到“结尾有力”的主要途径是:
一、把事件的结局交代清楚。如《一堂有趣有自然课》,是这样结局的:
下课铃声响了
,当同学们恋恋不舍地放下手中的实验时,一个个不由自主地
埋怨道:“怎么搞的,这节课时间这么短!
”
这种顺着情节的发展,以事情的终结作全文的结尾,干净利落,不枝不蔓,事情
结束,文章
也就结束了。
二、语言含蓄,发人深思。在记叙文中,作者以独特的认识和理解,写下深刻含
蓄的结语,力求意味深长,发人深思。
三、结尾同开头呼应。结尾照应开头,能使文章结构谨严,浑然一体。
四、篇末点题,突出中
心。篇末点题,尤如画龙点睛,这“睛”点得好,会使全
篇顿生光彩。画龙点睛式的结尾,能帮助读者悟
出全文的深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
象。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巧用修辞手法
怎样写日记?
“读后感”的秘诀
用“陌生的眼光”观察
记叙文“兴波”技法例谈
怎样做看图作文
写好看图作文2
八、 怎样写好开头与结尾
二 巧用修辞手法。
1、巧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方法,能使人、物、景栩栩如生。如写《秋天
的校园》中的“菊花”:
“秋风瑟瑟,一盆盆秋菊的小脑袋在不停地、快活地摇晃着,
还不时悄悄地把头伸进我们的教室里,好奇
地欣赏着这几十双求知的小眼睛,吮吸
着知识的甘露。”这段巧用拟人的手法写秋菊,惟妙惟肖地把人与
景融为一体,多么
形象有趣啊!
2 、巧用俗语。在写文章中巧用俗语(歇后语、谚语、格言
等)能引人入胜。如
《我第一次登台跳舞》一文,小作者用“我心里害怕得像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
八下”这一歇后语,表达心情紧张,比直接写“我第一次登台跳舞真害怕”生动得多。
3
巧用风趣幽默的语言。 说相声为什么能逗得观众哈哈大笑呢?主要原因是说
话风趣幽默。写文章也同样
。如一位同学写《我当上了家庭的“打工仔”》一文,他
写道:“我的家庭也进行了改革,打破了„三铁
‟:打破妈妈包揽家务的„铁饭碗‟,打
破我每月伸手要零花钱的„铁工资‟,打破我衣来伸手、饭来张
口的„铁交椅‟。我当上
了家庭的„打工仔‟……”这里巧妙地套用社会语言:“铁饭碗”“铁交椅”“
打工仔”,用
到一个小学生身上,既显得语言幽默风趣,又使文章生动活泼。
4巧用动作描
写。人、景、物的动态描写至关重要,尤其是人物的动作描写,俗
语说:“看人要看行动。” 如一
位同学描绘“舞草龙”:“小龙手举着龙灯球,忽
上忽下,忽左忽右,引逗草龙。草龙被激„怒‟了,龙
须颤动了,龙嘴大张着,直扑龙
灯球。龙身忽左忽右地扭动、翻腾,龙尾随之左右摇摆……”这段巧用了
“举”“忽上”“忽
下”“忽左”“忽右”“引逗”“直扑”“扭动”“翻腾”等动词,把舞草龙的动作
描写得生动逼
真,让读者好似身临其境一般。根据上述方法,再加上声音、颜色、形状、味道的
描写,平淡的材料就会变得生动逼真。
五、写好“读后感”的秘诀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或读了一段话,或读了几句名言后,把具
体感受和得到的
启示写成的文章。
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
br>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
起的对社会上某
些丑恶现象的抨击。
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
br>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读
后感,必须注意
以下几点:
首先,要读好原文。“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
走
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
得不深。
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
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
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
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
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
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
弄清楚
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
达了作
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其次,排好感点。只要认真读
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
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
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
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
对
它有感受,都可以写成读后感。
第三,选准感
点。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
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紧接着
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
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
顺畅的一个感点,
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
第四,叙述要简。既然读后
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
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
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了“叙”。
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
象、生动,而读
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学写读后<
br>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叙述不简要,实际上变成复述了。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还不
能把握所要引述
部分的精神、要点,所以才简明不了。简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
简还要明。
第五,联
想要注意形式。联想的形式有相同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同性)、
相反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
相反性)、相关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关性)、
相承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承性)、相似联
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似性)
等多种。写读后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联想与相似联想这两种联想形式的运
用。
六、 记叙文“兴波”技法例谈
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确实,一篇记叙文倘
若平铺直叙,似无浪平湖,必
索然无味;倘若波澜起伏,跌宕多姿,便能深深地吸引读者。
那么,记叙文如
何“兴波”呢?下面介绍一些实用的做法。
一、悬念法。悬念,在古典
小说里称为“扣子”或“关子”,即设置疑团,不作解答,
借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通俗地说,它是在
情节发展中设置谜面,使读者产生急
切的期盼心理,然后在适当的时机揭开谜底。课文《一碗阳春面》就
是范例。文章
开篇,写大年三十深夜十二点,母子三人来到北海亭
面馆吃面。这么晚了才来,而
且是吃一碗,这一情节足以引起读者的好奇。接下来写一年后他们二吃阳春
面,作
者仍然没有揭开谜底。再写一年后他们三吃阳春面,时间、地点、人物依旧,阳春
面变成
了两碗,这又是为什么?读者的好奇心被作者撩得按捺不住时,小说恰到好
处地通过母子三人的对话交代
了他们所遭遇的厄运。但作者还嫌悬念设置得不够充
分,往下是写母子三人十年没有来吃面,由此设下了
新的悬念:他们为什么没来?
他们的命运怎样了?直到篇末,读者紧悬的一颗心才放下,为主人公战胜厄
运而欢
欣。由于悬念扣人心弦,全文显得曲折有致。
二、误会法。就是借助人物之间的各
种误会造成一定的矛盾冲突,从而铺排情节。
如《红楼梦》中写到,贾宝玉从父亲那里回来了,此事是吉
是凶,黛玉放心不下,
便来看望宝玉。这时刚巧宝钗已在宝玉的院里了。黛玉叩门,院里的晴雯以为来的
是丫鬟,又因与碧痕拌了嘴,心里正有火气,加上宝钗来访心中更是不快,于是听
到有人敲门便
不加理会。黛玉再敲门,晴雯索性拒绝:“凭你是谁,二爷吩咐了,一
概不许放人进来呢!”黛玉被拒之
门外,自然对宝玉产生了误会。接着,她又在墙角
边看到宝玉送宝钗出门,越发气恼,越发悲戚。这样,
直接牵制并引发出下文黛玉
以残花自况、荷锄葬花和桃花坡上宝黛二人见面和解的情节,引起了读者的心
理期
待,揣测宝黛的爱情纠葛和黛玉的命运归宿。
三、巧合法。一部《三国演义》、一
部《水浒传》,究竟写了多少巧合,那是难以数
清的。正是这个原因,“无巧不成书”几乎成了过去说书
人的口头禅。没有巧合,就
没有故事;要想引人入胜,设置巧合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技法。如课文《林教头
风雪
山神庙》,就安排了许多巧合。篇首写林教头巧遇李小二,为下文写李小二知恩图报
埋下伏
笔。后写李小二巧遇陆虞侯,牵出林冲上街买刀准备复仇的情节。再写草料
场巧遇大风雪。正是风大雪紧,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正是风大雪紧,林冲进
了山神庙,才
用大石头顶住庙门,从而听到了仇人的谈话,知道了事情的 。于是忍
无可忍,愤而杀敌,实现了性格上
的质的飞跃。整篇课文,连设巧合,环环相扣,
推动着情节发展。 四、抑扬法。这是组织篇章造就
转折形成波澜的又一重要技
法。可以是先抑后扬,也可以是先扬后抑。如课文《琐忆》就是先抑后扬。作
者回
忆鲁迅开始使用了抑笔,说鲁迅“多疑”、“世故”、“脾气大”、“不容易接近”等等。文
章往下的回忆,则逐一解除了先前的这种误解,推翻了听来的别人的议论。原来,
鲁迅对青年平易近人
,亲切热情,从不使用教训口吻;而对那些攀附阔老的奴才、
伪装的道学者等,那确实是很有“脾气”、
也很爱“骂人”的。这样,文章前后抑扬的
呼应,形成了覆盖全文的波澜,增强了表达效果。 <
br>五、虚实法。正面直接写叫实写,侧面间接写叫虚写,虚写为实写服务。文章要以
实带虚,虚中见
实,相辅相成,形成一个又一个波澜。如《藤野先生》主要叙述作
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但开头三小节没
有直接去写,而是奇峰突起,以冷嘲热讽的
笔调刻画了清国留学“逛公园、学跳舞”的思想腐朽、不学无
术的丑恶形象。鲁迅对
东京的失望,实际上是为中国人的麻木而痛心,从侧面表露了作者不甘同流合污、
不与之为伍的爱国之情。又如《荷花淀》,实写水生嫂和水生的对话,虚写水生他们
报名参加“
地区队”;实写荷花淀几个青年妇女翻身跳下水的紧张场景,虚写参军的
战士们紧张迎敌的表现。这样,
以实显虚,以虚映实,青年妇女的战斗生活得到生
动的刻画,而青年男子的战斗作用也由此表现得富有情
趣。
六、相错法。“相错成文,则语势矫健”,就是说写文章要相错成文,才能避免平板、单调。在记叙时,时而顺序,指明事件的发展方向,时而插叙,交代事件发展过程
中各种因素的关系
,使文章有进有退,有起有落,有逆有转,变幻多姿,活泼有致。
如课文《第二次考试》,首节倒叙,概述苏教授在招生考试中发现一件奇怪的事:陈
伊玲初试时成绩优异
,复试时却使人大失所望。接下来五节文字补叙这件奇怪的事
情的原委。而第十三节作者运用插叙,叙述
苏教授从陈伊玲的弟弟口中了解到他姐
姐由于抢险救火、整夜不眠而影响了嗓子的
。这里的插叙与前面的倒叙、补叙结合
起来,在结构上形成摇曳多姿的态势。
七、张弛
法。“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叙述故事情节,如果有张有弛,就不致显得
急促或平淡无奇。如《荷花淀
》,前面部分写水乡,风景异常恬静美好,给人一种和
平的感觉,这是弛。接着作者转过笔锋,描写水上
一场激烈的游击战,使浓烈的战
争气氛弥漫其间,这是张。又如《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开头写春节
过后北京王
府井大街的特种药品商店的热闹景象,这是弛;接着写突然传来平陆县委的求援电
话
,这是张;再接下去补叙事情的发生,这又是弛。一张一弛,文章就有波澜了。
八、离合法。清
人唐彪在《作文谱》中说:“世间文字,断无句句看题、句句不看
题之理,其法在于离合相生。”又说:
“离合相生者,谓将与题近,忽然扬开;将与
题远,又复掉转回顾是也。”对于记叙文来说,就是在处理
场面和情节的过程中,不
必处处死扣主旨,而应采取“若即若离”的方式灵活安排,掀起文章的波澜,避
免单
调呆板。如季羡林的《马缨花》,文章用了几乎一半的篇幅回忆过去所住的大院,对
这院子
的人事沧桑、遗存古迹等等描写得十分具体细微,初读会以为这是回忆往昔
居室中闪现出“一股似浓似淡
的香气”,以为主人公马缨花登上了文章的中心位置。
往后就写马缨花的“绿云红雾飘满了北京”,正是
这马缨花的“影”与“光”的对比,“带
给我无穷无尽的力量”。至此,文章完成了对马缨花的全面的描
绘和赞美。原来,前
面部分是写马缨花的“影”的广阔社会背景,没有“影”的对照,就不能衬出“光”
。影中
的马缨花值得留念,光中的马缨花则更可爱。这不正是“离合相生”吗?
九、蓄放法。这种手法的运用,主要是在组织篇章的过程中,有意将文章的主
旨或
感情潜藏起来,积情蓄势,就像水库蓄水一样,积蓄到一定程度,行文到适当的时
候,突然
间将隐含于文中的主旨或感情爆发出来,如水库之开闸放水。如毕淑敏的
《儿子的创意》,作者以特有的
清新、细腻的文笔,给我们叙述了“儿子”参加一个宗
教博物馆建筑创意征文比赛的故事。通篇的构思十
分精巧高明。儿子一心一意想拿
金牌,妈妈气急败坏地阻止非难。儿子严肃认真,把参加课外活动看成是
培养自己
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妈妈则千方百计地引导孩子重视课本。多么尖锐的矛盾!然而,
在
文章的最后,当儿子拿到金牌,妈妈问他为什么想得金牌到日本去时,儿子的回
答却是“日本的游戏机最
好玩了,我去了就可以买一台回来啊”。原来儿子的“一心一
意”、“严肃认真”竟是为了一台游戏机!
这里,作者成功地运用了“蓄放”的手法。如
果说全文的母子之争是一种“积情蓄势”,那么结尾的陡然
一转,则是开闸放水了。
关于过渡段和过渡句
一篇文章,好比一架运转正常的机器
,文章中的一个个段落就好比机器中那
些大大小小的零件,这些零件不仅相互照应,而且那些大零件需要
小零件把它们连
接起来。文章里的段落也需要相互照应,也需要一些“小零件”,即过渡段和过渡句把它们自然、紧密地连接起来。不然,文章就显得支离破碎。所以,一定要注意段
与段之间的过渡和
照应。
一般地说,下面几种情况需要过渡:
一、由这件事转到另一件事时需要过渡。
二、记叙的时间发生变化时需要过渡。
三、由倒叙转入顺叙时需要过渡。
四、运用插叙时的起止处需要过渡。
插叙内容写完以后要注意与原来的叙事线索衔接。叙事中的照应有三种情
况:
一、文题照应。在叙事过程中,所写的内容务必切题,要和文章的标题相照
应。
二、首尾呼应。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可以使文章结构紧凑。
三、前后照应。在一篇文章中,前面的内容和后面的内容要互相照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