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人际交往心理辅导策略
一望无际-如何彻底删除文件
小学生人际交往心理辅导策略
姓名:李智朝
( 保山学院
教育学院 云南 保山 678000)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关注
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及注意
的热点。小学生作为社会中新生的主要成分对社会主义未来
建设有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而近些年来小学生心理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心理学家正探讨
和研究解决办法学校教师的教育、学生家长的关心也成为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必
不可少的力量。社会中
的人应动员校内校外资源共同营造小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
与氛围确保小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人际交往小学生身心健康解决问题共同营造健康环境
学校人际关系作为一种
敏感性强,影响力大的校园心理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
影响主要表现在:良好的师生交往,同辈相处,
可使学生产生接纳、温暖、安全
的感觉,形成愉悦、平和、自信、互助等积极的情绪体验和人格特质;不
良的师
生关系、同辈关系特别是人际冲突,易使学生滋生排斥、冷落、危险的感觉,并
可引起并
强化忧郁、恐慌、自卑、敌对等消极的情绪体验和人格特质
一、 教师和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对人际关系有一种积极的、全面的认识是良好的交往的基础。因此,教师应该
就人际交往问题
为学生作出表率,努力和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帮助他们形
成正确的人际交往观,这对于提高小学生
的交往素质有重要作用。 师生之间的
交往活动,实际上首先人际感情的交流,爱心构建“双向信任”的
桥梁。这里特
别要强调,教师应具有良好的人际品质,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理解学
生
,另一方面就是与学生和谐相处。具体说来,前者要求教师心胸豁达,能对在
身体、智力、感知、运动、
社交及情绪上各有差异的学生表示关切、接纳;对学
生产生的某需要、情感、冲突,能敏锐地察觉,并给
予深入、自发的反应;同时
能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后者要求教师不虚伪行事,与学生能开诚布公,不
居
高临下,盛气凌人;对学生持积极相待的态度;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做到和谐、
自然、默契,
这有利于协调师生关系,取得管理效果。 教师通过自身健康的情
绪去感染学生是师生交往的重要策略。
对学生采取积极热情的态度,可以促进学
生的学习热情,采取消极冷漠的态度,则会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个有感染力
的教师应使师生之间在情感上保持协调和融洽。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自己,要善
于把握自己,教师对自己的情感要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
随时把握住自己可能产
生的情感和心境,学会控制和支配自已的情感需要。在与
学生相处交往的过程中,应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
度出发,体察学生的情绪感受,
视这种感受如同自己的感受,在热爱学生的基础上,把握
学生的情感需要,从多
角度,多侧面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引导学生的情绪向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这样,
一些可能出现的激化矛盾的场面就可以避免,从而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教师用
爱心在师生之间
架起一座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的桥梁,学生自然而然地会把教师
当作最可依赖、最可亲近的人,视为自己
的亲朋好友,他就会和老师推心置腹地
谈思想、谈理想、谈学习、谈感觉,而教师的教育就容易被接受。
二、 教师帮助学生克服同伴交往中的心理障碍
人际交往是小学生最重要的社会技能之一,是
儿童社会化的动因,如合作、助人、
友爱和谦让等许多社会技能都是在人际交往中获得的。但有些学生由
于种种原因,
不能与同伴和谐共处,这常常会引起他们的离群、冷漠、自卑、抑郁,影响他们
的
心理健康。因此,教师也应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1、怎样让学生摆脱孤独感?
学生
孤僻的原因是多种多样:一种是性格过度内向,不喜欢多与人打交道。另一
种是社交退缩,有些学生生性
怯懦、自信不足,因而不敢与人打交道,怕自己出
洋相,更怕别人看不起自己,故常常采取退避行为。还
有一种是学习时常失败,
没有成就感,没有勇气面对现实。此外还有一些外部因素,如,家庭的社会经济
地位较低或父母下岗等,因而自觉低人一头。
这时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辅导:
a 向父母了解学生情况,确定其孤僻是情境性的还是持久性的。如属后者最好
请心理医生诊断治疗。
b
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应对他们给予更多关注,请他们回答问题时,应多留一
些思考和准备的时间。
c 鼓励他们多多参加集体活动,多与同学交往,并为他们创造在公开场合发言
的机会。有
些同学只有在小组里才敢发言,就多让他们参加小组活动。请班级同
学合作,鼓励他们在集体活动中发挥
长处,从容自如地表现自己,克服孤僻的心
态行为
2、怎样让学生克服嫉妒心理
嫉
妒是一种自私、气量狭窄、不能容忍他人的性格障碍。学生的嫉妒心则常常使
他们不能融洽地与同伴相处
,常常与同伴冲突。
有位老师反映过这样一个情况:有位学生自己常有一个怪念头,就是难容忍别人<
br>学习成绩超过自己,有时别的同学考试分数超过自己,就会觉得特别难受,晚上
会失眠,白天会莫
名其妙地怒。文明学生评了别人,便会觉得很不服气,耿耿于
怀,不能排解。这其实是典型的嫉妒心理在
作怪。
嫉妒心的形成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1)自小养成的气量狭窄,处事待人毫不谦
让的
性格。(2)由于自己表现不及别人,受到过老师和同学的冷落,造成自卑感
而引起嫉妒。(3)成人在
学生面前故意夸奖他人,使其怨恨他人。(4)父亲或母
亲常有嫉妒他人的表现,潜移默化中受到父母影
响。
对有嫉妒心学生的辅导措施有:
a 用坦白与诚实的态度处理。有时嫉妒是出于本能
,如果过分抑制它,也许只
能使它埋得更深而毒害孩子的心灵,所以要让它显露出来加以引导纠正。例如
,
在上述事例中,辅导老师的第一步,应该让该学生尽情诉说,把一直深藏于内心
的说不出口的
话统统说出来,以了解其嫉妒的真实原因。
b 帮助学生分析和认识嫉妒的产生原因和危害。利用
当事人的亲身体验,说明
嫉妒不仅伤害了别人,也伤害了自己,使自己心灵受到折磨。
c 鼓励学生靠自己的努力和进步来换取别人的赞扬,引导学生虚心看待别人的
优点与进步
,把别人的长处当成是自己的一面镜子,去发现自己的不足。
d
教师对学生应一视同仁,要用公正的评价,使其口服心服。
良好的个性品质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
条件,个性缺陷则是导致人际交往障
碍的背景因素。根据心理学的有关研究,下列人格特征容易阻碍人际
交往,导致
人际关系问题:
第一,不尊重他人,对人缺乏感情;第二,自我中心,只关心自身
利益,漠视他
人的处境和利益;第三,对人不真诚,有欺骗行为;第四,过分服从和取悦他人,
缺少自尊和自重;第五,过分自卑或自负,嫉妒心强;第六,性情孤僻,偏执,
不愿与人相处和接受他人
规劝;第七,目空一切,对他人过分苛求;第八,过分
使用心理防御机制,报复心强。
教师应
根据孩子个性品质中存在的缺陷,有针对性地进行矫治或重塑,以利于他
们顺利地进行人际交往。
三、教师对孩子进行多渠道人际交往的指导
从小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技巧,特别是做好
具体的指导工作,对他们当前
的人际适应以及将来顺利地走入社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非常重要的
意义。
1、结合各类课外活动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对学龄儿童来说,采用成人化的教育手
段要他们理解心理健康的抽象内容显然是
不行的。只有根据学龄儿童的自身发展特点,以儿童喜闻乐见的
课外活动,巧妙
地将良好人际交往的意义蕴含其中,使他们在玩与乐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和熏陶,
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的目的。
2、通过多种方式向家长普及交往心理知识
培养良好人际交往能力的大量工作在家庭,对于小学生来说尤其如此。从学校教
育的角度来看,可通过下
列方式向家长普及这类心理卫生知识:以家长学校名义
聘请心理卫生专家向家长讲授有关常识;利用家长
会的时机适当进行宣传;把学
生交往心理健康作为教师家访的一项内容;通过家长联系等书面形式督促家
长协
助学校共同解决子女交往心理的问题。因此,搞好对学生家长的交往心理普及工
作,对学龄
儿童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在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中,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求知活动,而且也是一种陶冶
活动,一种融知、情、意、行为一体的活动,和谐融冶的人际关系,会促进群体
意识有一个明确
的统一的教育目标,促进学生焦虑情绪的转化,创造民主平等、
协调、和谐的心理环境,形成团结互助,
积极进取的氛围。因此,教师应注重小
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三、教师与家长对学生的会谈技巧
会谈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心理辅导的
基本形式和手段。对
于心理辅导人员来讲,每一次辅导都是一次会谈,要通过会谈来达到影响和帮助学生的目的。有效的会谈是需要技巧的,所以要提高辅导效果,除了建立良好的
人际关系外,辅导教
师还要运用一些专门的技巧。
一、倾听
在心理辅导的会谈中,所谓倾听对方的谈话不仅仅是
听而已,辅导教师还要
借助一些适当的反应方式,真正听出对方所讲述的事实、所体验的情感、所持有<
br>的观念等。倾听时应采取开放的态度,同时与对方保持目光接触,注意获取言语
沟
通的信息。在倾听的过程中要鼓励对方真实表达内心的想法,让对方能够感觉
到理解和关怀,使其产生信
任感,同时也能够保持一定的威信。倾听是建立良好
辅导关系的手段,因为询问会给对方造成心理压力,
倾听可以减少对方的心理防
范。良好氛围下的倾听,可以使对方畅所欲言,不仅说明了自己的问题,而且
能
够缓解心理压力,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心理辅导的目的。
二、鼓励
鼓励是心理辅导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因为面对他人,人们总有一种心理防范
本能,不愿意在
别人面前过多地暴露自己的个人情况,尤其是这些情况涉及负面
的心理问题时,会谈往往会出现中断。在
这个时候鼓励的技巧就显得非常重要。
鼓励是指对被辅导学生所说的话的简单重复,或仅以某些词语如“
嗯”、“噢”、
“是这样”“还有呢”等来鼓励对方进一步讲下去。在会谈中辅导教师可以向对
方提供鼓励心理,如“嗯,我懂”、“我能体会”、“请继续讲”、“然后呢”、“原来
如此”、“是,
我正陪着你”等。鼓励这种积极的交流方式和倾听常常联系在一起,
如专注的眼神、倾听的姿势以及点头
示意等,都是一种无声的鼓励,既能使辅导
老师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还能使来访学生了解到辅导老师在
认真地听他讲话,
并希望这样的谈话能够继续下去。
三、询问
询问的原则是不要提过多的问题,少提负面的问题,多提正面的问题,不但
要问事实,
还要问看法和感受,如“我想知道你对这件事的感受如何”。
正面问题常常运用包括“什么”、“怎
么”、“为什么”等词语在内的语句发问,让
学生对有关的问题、事件给予较为详细的说明,而不仅仅是
以“是”或“不是”
等几个简单的词语来回答。这样的问题是引起对学生话题的一种方式,使对方能更多地讲出有关情况、想法,流露出一些情绪,表明特定的态度。但有时候得到
的回答可能是“不能
”或“我也说不清楚”等,如果发生这种情况,辅导教师还
可以进一步提其他正面的问题,如“为什么„
„”等。
负面问题的特征就是可以用“是”或者“不是”、“有”或者“没有”、“对”或者
“不对”等简单词语来回答。比如:“这件事就是你目前最头疼的吗?”“你的学
习成绩一直不好吗?
”“你是不是一直就很孤独?”这些问题就是负面的问题。
这类问题在会谈中具有提供信息、表明事实、
缩小范围、使会谈能集中探讨特定
问题等效果。
会谈的方法,对于小学生交往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小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表现及归因
一小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归纳四种类型:
(1) 攻击型 表现为攻击性强,敌意的,经常打
人骂人,行为古怪,或以武力
相威胁,狂妄自大,自命不凡,喜怒无常,粗暴;
(2)
差生型 表现为上课不认真,作业不完成,作弊行为多,学习成绩差,不
努力学习,不求上进;
(3) 吵闹型 表现在课堂不守纪律,活动游戏不守规则,事事胡闹。或缺乏必
要的交际技
巧,不善处理交流中出现的问题,缺乏责任感,集体荣誉感,
生活无约束,无组织,无纪律;
(4) 孤僻型
表现退缩的,安静的,孤独的,易于拒绝的,对人冷淡,不合
群,兴趣贫乏;
根据不同
的学生类型,在辅导学生心理上则要因人而宜,这样才能起到更好
的心理辅导效果。
二 小学生人际交往中出现的主要心理问题
通过观察和分析,小学生群体中人际交往出现的主要心理问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