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行为问题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
想念短信-教我如何不想他简谱
多动行为问题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
一、研究目的
学生作为学校生活的主体,
其行为意识在学习、活动等方面对其身心发展都有一定的
影响。如果学生行为不符合学校相关教学管理制
度,势必会对其个人甚至其他学生群体造成
不良影响。通过本案例的研究,了解学生在行为好动方面产生
的原因,并探究如何矫正这种
行为问题的科学方法。
二、基本资料
个案姓名:小A
性别:男 年龄:13岁 年级:初三
三、主要问题概述
小A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无关的活动过多,在课堂上基本坐不住,身体前后转动,注意
力维持时间很短,不能专心听课,有时还严
重干扰班级的课堂教学。据家长反映,孩子在家
做作业也不能安静,小动作不断。注意力容易分散,容易
受外界微小刺激的干扰,课堂上极
易受其它事情吸引。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差,容易激动,好发脾气,
与同学相处关系紧张。
四、资料收集
1、家庭背景
父母都在外地做生意,长期出
差在外,没有多少精力过问孩子,平时主要靠奶奶照顾
孩子,因为不懂文化,又一个人带孩子,对孩子的
期望值很高,难免有点急躁,不能以平和
客观的态度和行之有效的方法来严格要求他。孩子的习惯没人管
教,坏毛病就越积越多。
2、学校背景
小A没有任何智力问题,而且爱动脑筋,对事情有良
好的好奇心,希望探究,偶尔考
试中也能出现“冒尖”现象。但是由于个人学习习惯比较差,学习成绩十
分不稳定。
3、任课老师的评价
任课老师都反映小A比较聪明,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探索精
神,但就是对自己的要求
不严,自控能力较差,无法管束好自己的行为,不仅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有影响,
也影响和同
学的人际关系。
五、个案行为问题分析
小A虽然比较聪明,但是由于
父母长期在外地,家中的奶奶又因为没有文化,不懂科学
的教育方法,只会用责骂来管教孩子,缺乏有效
合适的方法,导致孩子犯了错却不知道该如
何纠正,以至于一错再错,一骂再骂。随着孩子年岁增大,个
人意识越来越强,越不服奶奶
的管教,行为问题也越积越多。但是因为孩子身上毕竟还存
在着一定的闪光点,如爱动脑筋,
学习成绩虽然很不稳定,但也不是很差。可见个案不是没有能力学好,
只是对自己没有严格
要求,没有及时改进自己的行为,最后形成了一定的恶性循环。
六、个案辅导的实施策略
1、首先对个案小A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他并不是由于智力问题
所引发的行为问题,而
且身上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闪光点,要让他自己意识到这一点。我和他进行过多次交
谈,给他
分析不良行为习惯给他带来的害处,给其他同学带来的影响,告诉他不能控制自己,散漫随便是个很不好的习惯。如果能改掉这个毛病,遵守纪律,集中精力,他将是个非常可爱的孩
子。一段
时间后进而启发他:老师一直认为你很聪明,也很爱动脑筋,你可以把自己的聪明
爱动脑筋发挥到日常的
学习生活中,老师可以提供你展示自己的机会。希望你能成为一个让
家长放心,让同学喜欢的孩子。 <
br>2、改变不良行为习惯并非一日之功。平时我一方面更加注意个案的行为习惯,一旦发现有
反复的
时候就小声的或者仅仅用一些细小的动作提醒他,保护了他的自尊心。同时在班上也
经常给他机会展示自
己,多用积极的语言鼓励他,表扬他的每一点进步,让同学们以一种欣
赏的态度来对待他,并且当着全班
的面说:小A同学知道自己有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但他
愿意改正,愿意做一个老师的好学生,同学的好
伙伴,希望同学们以一种友好的态度重新认
识他。来自老师的关心和同学的激励,他终于开始慢慢学着自
我控制。
3、学校辅导时间有限,他绝大部分时间与家人共处,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我与小A家长<
br>共同商定对他的辅导计划。对家长提出建议。促使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帮助小A养成良好生
活习惯
和学习习惯。对他微小的进步及时予以表扬、鼓励,使他建立信心,减少对小A不良
行为的惩罚。
七、个案辅导成效
该生虽然没有完全达到一个优秀学生的标准,但是在课堂纪律、完成作业以
及和同学的
人际交往方面都有了非常大的进步,同学也开始和他交往了,他的家人也能明显感觉出他对<
br>自己确实是在控制。今后会继续对个案进行教育和跟踪,以期望看到其更明显的进步和更优
秀的表
现。
八、辅导反思
法国作家拉封丹有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试,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
脱掉。北风
首先发威,行人为了抵御北风侵袭,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拂,顿时,行人觉得<
br>春暖衣厚,始则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是的,有爱就能感动学生。
一个多学
期的辅导教育,小A从一个人见人厌的孩子慢慢变得让同学喜欢,让老师放心。
总的说来,本案例的辅导
干预是成功的,效果是明显的。这要特别感谢家长的配合、支持。
我也从辅导过程中感悟到,教育学生培
养良好的习惯,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时刻都不忘“自己也曾是个孩子”
教师要树立角
色互换意识,尽量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从他们的角色意识出发,
进行比较客观的审视,看看在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学生的所作所为是否有些道理,想想你
若处于他们的角色位置,是不是也会有相近
的想法、做法,而不是用教师的标准及主观判断
来“框套”学生。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一个好教
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
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
成为一个好人,善于
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
个孩子。”
“换位”教育,贴近了学生的生活,走进了他们的心灵世界,使他们从看似平淡实则蕴含着
美好情感的人和事中,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2、要相信学生一定行
如今,一般教师
都能认同这样的观点,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如果我们用那种静止的、僵
化的、一成不变的思维定势来看待
学生,我们就看不到学生的可变性、可发展性。古今中外
的无数事实给了我们许多启示。爱迪生、马克思
、英国数学家巴伯基和文学家马阿特都是最
好的例子。他们小时候原本并不是一个十分完美的孩子,身上
也曾经有一些弱点。可后来,
经过学校的教育不也是取得了令人震惊的成就吗?所以,教师要真正了解学
生,就要用变化
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和研究学生,要看到学生未来的发展,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多种发
展
可能性,决不能把有鲜活生命的学生理解为一成不变的物体。
从个案本身来说,我在争取任
课教师的支持这一点上力度显得不够。因为转化特殊的学生除
了要优化他们所处的小环境,各任课教师的
教育合力也是十分重要的力量。多动孩子的行为
往往容易出现反复的现象,作为辅导者,如何更好地做到
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还有许多文
章可做。比如当初要是对孩子进行艺术熏陶,可能矫正的效果还会更好
。因为兴趣是最好的
老师,越是对某人、某事、某物感兴趣,就越能集中注意力。在满足学生爱好的需求
过程中,
训练他们注意力的效果肯定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