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教材解读
廖浩明-爱之浓丝
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
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
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
令人难以忘怀。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
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
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
结。
本文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
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
联欢的情形。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
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
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
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
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三是情景交
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
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本文作为
“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
会作者对草原的
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并积累语言;三
是走进西部,通过
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欲望,激起对西部探讨的兴趣。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
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
光与人情的美好。教学难点一是品
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二是通过学习此文,引起认识西部,
了解西部的兴趣。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碧”是形容青草很绿。“千里”指草原的范围辽阔无边。“一”是“全”和“都”的意思。总起
来
是说整个草原全是碧绿碧绿望不到边的青草。这句话写出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放眼望去,目之所及
,
哪里都是绿的,但不因空旷而显得苍茫。这句话也是这一段的中心句。
②那些小丘的线条是
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
轻轻流入云际。
“渲染”“勾勒”均是绘画用语,“渲染”是指用水墨或淡的水彩涂抹画面,以取得不同寻常的艺术效
果
;“勾勒”是指用线条勾画出轮廓。“翠色欲流”是指青草鲜嫩,颜色青翠,似在流动,富有生机。老
舍
将草原拟为一幅挥毫泼洒的写意画,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柔美,整个草原犹如巨幅中
国画
那样让人赏心悦目。置身于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中,作者自然会惊叹、并产生舒服之感,因此,
既愿久
立欣赏,又想吟诵诗篇。
③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回味”,细
细地回忆,品味。这里是骏马和大牛的天然牧场。在作家的眼中,草原的风光如诗如画,
有着无限乐趣,
因此连静立的牛马,都似乎被陶醉了,像人一样在享受和回味。这种拟人的写法构成了
情景交融的艺术境
界,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
④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
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
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句话
是写蒙古族老乡身着节日盛装,策马疾驰,远迎来客。鲜艳的服饰,飞驰的骏马,飘舞的衣襟衣
带,作者
将这些景物比作彩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⑤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这句诗的
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
大草原上
,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涯,边际。天涯,天边,大地与天空相接的地方。这句话既是全文的
中心句,也
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从迎客、联欢到话别,处处洋溢着“蒙
汉情深”;千
里草原,芳草萋萋,举目皆是诗情画意,所以才让人流连不已,难分难舍。
(2)对词语的理解。
境界:事物所到达的程度和表现的情况。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鲜,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那种<
br>如诗如画的情境。
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时可以随
心所欲,而不必担心有什
么危险。
迂回:回旋,盘绕。文中指河像带子,弯弯曲曲的样子。
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态度显得不自然。
第一组
在祖国西部广袤的土地上,历史上
曾经有过鼎盛辉煌,也曾有过闭塞落后。今天,西部历史又掀开了崭
新的一页,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
响,那些前赴后继的建设者们,挥洒着青春和汗水,为西部的再度
辉煌,奉献着智慧和才干。西部又一次
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本组教材就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
编写的。
选编的4篇课文,从
不同角度反映了神奇的西部,反映了西部的昨天和今天。老舍的《草原》描绘了内
蒙古美丽的自然风光和
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情厚谊。《丝绸之路》再现了发生在两
千多年前这条伟大之路上
中西方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生动的一幕,表明了这条交通要道对东西方经济文
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
谊的重大作用,作者的民族自豪感洋溢在字里行间,引起读者对昔日西部繁
荣昌盛景象的遐想。《白杨》
通过父子两代人的交谈,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热情讴歌了一代又一代献
身边疆的建设者们。《把铁路修
到拉萨去》报道了一支最能吃苦、最能打硬仗、攻克了世界第一高原隧
道难关的筑路大军,他们昂扬的斗
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编排这组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
,激发热爱西部的情感;二是引导学
生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
理解语言的能力,
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三是引导学
生了解文章一些比较简单的、适于他们接受的写作方法,并试
着将这些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学生对西部缺乏了解,教学本组教材,既要引导学生把具体的景、人、事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结合起
来,还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多作一点有关西部的背景材料的介绍,以加深对西部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风
土人情和建设者的认识。
在本组的导语中,提出了“走进西部”。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
生搜集有关资料,通过网
络、影视、报刊等资源更多地了解西部,认识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可将搜集
到的有关西部自然风光、
历史文化、边疆开发、西部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在课文教学中作相应安排。为在
“口语交际·习作”和
“回顾·拓展”中的学习、交流做好准备。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各部分的内在联系
,使本组教学形成一
个有机的整体。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
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
习作3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
1—2课时。
(三)阅读教学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教材中精读课文数量
将逐渐减少,略读课文的数量则逐渐增加。
五年级上学期是小学高年级的起始阶段,教师要全面把握阅读
教学的要求,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
础。
1.精读课文的教学
(1)指导朗读、默读。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
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本册教
学仍要重视朗读训练。
本册的朗读要求,一般安排在课后练
习第一题。教师可以根据要求,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学习、思考,
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
。教师重点是要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在如何让学生有
感情的朗读上下工夫。另外,教师要注
意不是所有的精读课文都适合有感情地朗读,如,第三组“学习
说明性文章”;有的精读课文也不是全篇
都要求有感情的朗读,教师要抓住重点的句段,指导学生练读。
本册的默读,重点在加快默读速度的训
练。默读比朗读的速度快,更利于训练思维,要培养学生一边默
读,一边思考的习惯。默读后要有自己的
感受,并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教师可以组织相应
的讨论交流活动。默读能力的提高要有个训
练的过程,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默读,循序渐进地
提高默读要求,把训练落在实处,不能急于求
成或流于形式。为了提高学生的默读速度,教师还可以选
择课外的文章,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检测学生的
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
(2)精读词句,积累语言。
词句训练是精读课文的主要内容。本册
教学要继续理解词句的意思,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内容
的理解,同时积累词句,提高运用语言文
字的能力。
本册课后练习中对词句的学习和积累,采用了灵活安排和指定任务相结合的方式。比如,有
的课文要求
“背诵你喜欢的部分”“把你喜欢的语句写下来”,体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思
想;有的课文则明确指出“背
诵课文第三自然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加强学习的指导性,也便于
学生和教师操作。
(3)精读课文,领悟感情。
理解课文内容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教学
本册教材,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文体特点,利用导语、课后
习题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
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精读课文可以采取多种方法:一是
要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二是阅读中联
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并展开联想和想象,还要对阅读的
内容加以分析和归纳,进一步理清课文的条理和思
路,从而体会课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三是让学生联
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把自己的感
情纳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命运
和喜怒哀乐,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还
要在教师重点讲解和与同学阅读感受的交流中理
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最后,教师还要教给学生阅读方
法,提示阅读思路,用圈点、勾画、批注等方
法,读、思、记课文中需重点领悟的部分。
在理
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过程,通过自
悟自得
或交流讨论得出结论。教师可做重点指导和点拨,不要用现成的结论代替学生的思考。同时,尊
重学生的
理解和独特体验,允许学生有其他合理的选择。另外,教师还要教会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不
要偏离文本
提思考价值不大的问题。在阅读教学中,还要处理好正确的阅读导向和个性化解读的关系,
使学生既学习
阅读,又学习做人。
(4)精读内容,领会方法。
通过阅读,既要理解内容,体会感情,还
要领会作者表情达意和写作的方法。本册要重点教会学生领会
两点,一是学习基本的说明方法,一是“体
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阅读方法。前一项内容安排在第三组,
教师除了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基本的说明方
法外,重点还要让学生领会使用了这些说明方法后,文章有
哪些不同或更有表现力。后一项内容安排在第
四组,在“回顾?拓展四”的“交流平台”中有所提示,
教师重点是要教会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的方法,如,可以通过上下文来体会,可以通过自己的
生活经验来体会,可以通过相似文章的阅读来体会
,等等。体会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中年级
虽然训练过,到了高年级还应予以重视。
三、教学目标
(一)认字200个,会写150个,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
(二)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并体会汉字的优美。
(三)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五)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六)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
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
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
基本说明方法。
(七)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八)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九)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辩论、演讲的一些基本方法。
(十)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
(十一)学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学写内容梗概。
1十二)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能初步了解查
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并能策划简单的社会活动,学
写活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