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第一单元教案

余年寄山水
976次浏览
2020年12月15日 04:3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自动拨号上网-描写雷阵雨的作文

2020年12月15日发(作者:文光浚)


1、草 原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读写“地毯、渲 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束、羞
涩、摔跤、偏西、天涯”等词语。
2.有感 情朗读课文,感受蒙古草原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蒙汉的民族情深,激起学
生了解西部,热爱西部 之情。
3.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br>的含义。
4.背诵课文1、2 自然段。

教学重点
感受蒙古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理 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激发学生的热爱西部之情和珍爱蒙汉的
民族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
1.课前要求同学们收集的有关草原的资料,以及作家老舍的有关情况。
2.有关美丽的草原的风光片和能抒发美丽辽阔草原歌曲。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一、谈话引
入,创设情


教学预设
1.播放歌唱草原的歌曲,(如《美丽的草
原我的家》、《蒙古人》等能体现草原辽阔
风光或 民族特色的歌曲。)
2.同学们,听了这首歌你的心情怎样,是
不是有一种置身于草原的感觉 呢?课前你
们收集了有关草原的资料,能谈一谈草原在
你们心目中的印象吗?
(学生 尽情说一说,可以描绘草原的一碧千
里,也可以描绘草原绿毯如毡,还可以说一
说这里牛羊成群 盛景、民族风俗等等。)
3.作家老舍是一位人民艺术家,也是一位
文学产量较高的作家,深 受人们的爱戴,那
么当我们的作家老舍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
草原时,他看到的是一番怎样的情景 呢?现
二次备课










了解老舍这位作

课后反思


在我们就随着老舍先生一起到美丽的草原
看一看。(板书课题:草原。)
4.即将来到草原的你,见了这个题目,最
想了解草原的什么?
预测:
(1)草原的景色如何?
(2)草原的人们怎么样?
(3)作者第一次来到草原有何感受?
二、读课
文,自学本
课生字

1.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很多,现在就让我
们带着对草原的好奇,一起来到草原。边 读
边想,课文描写了草原的什么?
(学生自由读课文)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3.学生自学课文生字,新词。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也可以和同
座交流)
4.检查学生的自学结果:
(1)读生字和词语。
A.认读几个容易读错的字和纠正几个易写
错字:
蒙的读音是“ měng ”,“好客”中的
“好”读作“hào ”,“同行”中的“行”
读作“xíng” ,“似乎”中的“似”读作
“s씓毯”的最后 一笔为点,
“吟”“貌”不要多一点“襟”“涩”不
要少一点。
B.理解以下几个词语:
境界:事物所达到的程度和表现的情况。文
中指草原天空明 朗,空气清新,一碧千里,
翠色欲滴的那种如诗如画的情境。
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 拘束。文中
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是可以随心所欲,
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危害。
迂回:回旋,盘绕。文中指河向带子,弯弯
曲曲的样子。
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态度显得不自然。
三、再读课
文,理清行
文线索

1.认真读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草原
这篇文章的。读书时,一定要读准字音, 把
句子读通顺。
2.和同学们交流一下,作者是怎样安排这


篇文章的行文线索的。
3.汇报交流结果,教师及时引导,概括内
容如下:
这篇文章作者按事情发展的先后 顺序来写
的。首先描述了一望无际的草原美景,使作
者感到一种境界的美。(板书:风景之美)
接着又展示了一幅人们欢迎远方客人的隆
重场面,最后把酒话别,直至用“蒙汉情深
何 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收束全文。
四、精读细
品,品味草
原之美
1.作者老舍初到草原的感受是独特的,你
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看看课文作者是
从哪 些方面描写了草原之美的?划出你认
为描写优美的词句,印象深的地方多读几
遍。
2.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并批注。
3.汇报交流。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归纳出 草原的“可爱
之美,自然之美,意境之美”。重点导读并
理解以下语句: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然。
A.能不能说一说“一碧千里”在你脑海中
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B.“茫茫”是什么 意思?同是写草原,为
什么有的说“天苍苍,野茫茫”老舍先生却
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呢?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向只
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 br>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A.翠色“欲”流,为什么后面又说“轻轻
流入云际”,这不是很矛盾吗?
B.“翠 ”是什么颜色?那为什么不说绿色
要说“翠色”呢?区别在哪里?学过国画
的同学能给我们解释 一下什么是“用绿色
渲染”吗?
C.轻声读读这句话,看看这“翠色欲流,
轻轻流入 云际”在你眼前是一幅怎样的画
面?
(3)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
既 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来吟一首奇丽的小
诗。


A.是什么使人惊叹?是什么使人舒服?还
能用别的词语来形容这样的境界吗?
B.“奇丽”是什么意思?如果要你来吟诵
一首奇丽的小诗,你会吟诵什么呢?
(4)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
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A.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样的情景。
B.你认为有那些草原的乐趣?
五、课件演
示,再现草
原之美

1.通过刚才的交流,同学们感受 到的草原
之美,那么真实的草原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你们想看一看吗?(播放草原的有关录像资
料)
2.谈一谈,看完录像的感受。
3.指名再来读读课文,要求学生边读边结
合文中的语句,想象画面的内容。
4.试着把这一自然段背诵下来。
六、升华情
感,滞留问

1. 同学们都谈出了真实的感受,老师也看
出,你们对草原充满无比热爱之情,那么这
篇课文,作者 是怎样用生动的笔触表达情感
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2.找一些描写草原美景的文章,课后和同
学们读一读。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感知美
教学预设
伴随着欢快悦耳的《吉祥 三宝》,让我们再
一次跟随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去游览一碧千
里的大草原,领略成群的牛羊,欣赏 美丽的
夕照,感受热情的蒙古人吧!
二、初读,1.通过上节课初读课文,你对草原有什么感
了解美 受?用一个字来概括。(美)
2.快速浏览课文,从哪些方面讲草原美?
(风光美、人情美)
3.哪个句子最能概 括作者草原之行的心
情?用“——”勾出这个句子。(“蒙汉情深何
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
4.初步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
斜阳。”

个人色彩添加

课后反思
一、听歌,播放歌曲《吉祥三宝》引入课题。


(1)生提疑:哪里有疑问。
(2)师生共同讨论解疑。
(3)师问:哪个词是在说草原风光美,哪
个是说人情美 ?(“天涯碧草”和“蒙汉情
深”)
三、精读,1.草原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碧)课文
理解美。哪一段讲了草原这一特点?
(学习第2.默读第一段,用波浪线勾体现草原“碧”的
(1)理解重点句子:“在天底下…… 轻轻流
入云际。”
①理解草原的“绿”。
问:读文,想象体会草原绿的特点,再填 空:
草原绿得_____,绿得_____,绿得_____(绿
得广阔、绿得富足、绿得生动 )。
问: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草原绿得广阔、绿
得富足、绿得生动?(一碧千里、白色的大< br>花、翠色欲流等)
②说说这部分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从上到
下,从整体到部分)
(2)看到一望无际的绿色草原,作者有什
么感受?师引读,生接读。
3.配乐齐读第一自然段。
4.小结学法:刚才我们运用了抓住重点词
句,理解句意 ,体会情感的方法,接下来运
用这种方法继续学习。
四、选读,(1)课文哪些段在讲蒙汉情深?(第二到
感悟美 五自然段)
(2)引 导概括小标题。课文从哪几方面讲
蒙汉情深?试着用小标题概括。(欢迎远客、
友好相见、热情 款待、联欢话别)
(3)你最感兴趣哪一部分,就自读哪一部
分,并运用了抓住重点词句,理 解句意,体
会情感的方法说说自己的体会。
(4)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自由体会,朗读相
关段落。
五、重点1. 师:夕阳西下, 再美好的相聚,也终有
外,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手握着手,那
样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 …那可真是:

读,升华美 分别的时刻,此时的宾主双方站在蒙古包

一自然段) 句子,抓住重点词体会体会。


──依依不舍,难舍难分(引导学生说出表
示舍不得离别的成语)。
2.再次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
斜阳。”
(1)引导学生读重点句子,再次理解句子
意思。
(2)引导质疑:“蒙汉为何情深?仅仅是蒙
汉才情深吗?”
3.放背景音乐《爱我 中华》,展示图片:“青
藏铁路”“西气东输”“丝绸之路”等。师解说:
西部大开发已迈开大 步:全长1956公里的
青藏铁路克服了多年冻土、高原缺氧、生态
脆弱三大难题的考验于20 06年7月1日全
线通车;2004年底,我国第一条西气东
输管线全线商业运营,天然气从新 疆到上
海,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使
东西部实现共赢……2004年,国家对西部
总投资800亿元。今天,我们在老舍先生的
带领下走近蒙古,走近西部,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所以不
仅仅是蒙汉情深,而是民族情深!爱我中华,
相 信祖国明天越来越美好。
六、小练笔 你能利用本文的直抒胸臆,精描细写的手
法,来描写一 处你喜欢的景物吗?请你试一
试。记住要用上打比方的句子(学生练写)





2、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1.认识“矗 凹”等七个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说出这条路被称为“丝绸之路”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让学生采 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会收集、整理、加工信息,能从网上查阅关于丝绸之
路的其他知识,能用简洁的 话介绍,从而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丝绸之路的价值


课前准备:挂图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谈话引

教学预设 个人色彩添加 课后反思
1.导语: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
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这条路,承载
了无数 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
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
与文明。它是东 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
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
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 走近──丝绸之路。
2.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学生自由
提 问,板书比较主要的问题。如:为什么称
作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
义?对于比较简 单的问题可由学生互相解
答)
4.带着同学们的问题,读一读课文,看看
能否在文中找到答案。
1.选择一种你最 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你
特别喜欢的地方,或者读得不太通顺的地方
多读一读。
2.和同学交流一下你最喜欢的部分,读给
他听一听,如果能说说理由,就更好了。
二、检查预
习情况

三、阅读课
文,交流体

(一)体会丝绸之路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
价值。
1.出示句子:“没想到,一条 道路将远隔千
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
路。”
2.读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3.你是怎样理解“联系”这一词语的。文中
描写“我们”是怎样“联系”的?
4.再读文章,用笔勾一勾你认为有价值的
地方。
5.集体交流(预设:学生会找出 中国使者
和安息国互相交流的地方。找到中国使者为
安息国带去了“绫罗绸缎”,而安息国则将 自
已国家的”驼鸟蛋”,以及特色文化“魔术”、
“杂技”等献给了中国。如果个人学生没有找
到,可以再讨论)


(二)体会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精神文化交流
方面的作用。
1.安息国 与中国在进行交流的时候,两国
人民都是怎样的心情呢?小组内进行分角
色朗读,注意模仿一些 动作与表情,体会一
下两国人民的心情。2.小组汇报表演,再
读文章。
3.通过分角色朗读,你体会到了两国人民
怎样的心情?学生充分交流。
(预设:学 生通过文章对两国人民一些动作
表情的描写,例如:安息国臣民等待时的“浩
浩荡荡的大军在边 境迎候”,刚出现骆驼队
时人们的“欢呼”“奏乐”“欢腾”。中国使臣的”
大跨步上前”“满 面笑容”;安息国将军的“翻
身下马”“高兴得连连点头”等地方可以看出
两国的友好与融洽。 )
4.引读:这一场景的实现,多亏了一条道
路呀!──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
(三)结合资料,深入理解
1.其实,今天我们看到 的这一幕,只是通
过丝绸之路发生的一个小小的故事。这样的
故事还有好多好多。你还知道些什 么呢?把
你搜集的资料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吧。
2.交流小组内搜集到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
事。
3.老师也有一个小小的资料和大家 交流。
由于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执政官恺撒,穿
着中国丝袍进入剧场,轰动一时,从而,出< br>现了中国的丝绸热效应。从此以后罗马城内
的豪华市区,就设有专售中国丝绸的店铺。
而 当时中国的丝绸,全部都是经过这一条道
路进入罗马城内的,而这丝绸之路的开辟者
就是著名的 ──张骞。
4.齐读课文13自然段
5.你有什么体会?
6.再读13自然段。
7.回答课前两个问题
(1)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因为在这条道
路上,主要的贸易物品是丝绸。
(2)丝 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丝绸之
路是东西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交流的通
道。同时板书。
四、小结
古代的丝绸贸易,骆驼与商旅的情形,我们


没 有机会再看到。而现在矗立在西安市玉祥
门外的巨型石雕,在默默地给我们讲述着丝
绸之路上那 古老而美丽的故事。(出示挂图)
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一幕古老的风景,重温那
动人的一幕幕。齐 读第一自然段与最后一自
然段。







教学目标
3、白杨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 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
边疆、陷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

教学难点
1.体会文章的写法,感悟白杨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2.体会父亲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情怀。

教学准备
1.课前要求同学 们搜集有关边疆建设者的资料:如屯垦戍边的生产建设兵团战士、支边人
员以及参加新疆建设的其他人员 等等。
2.教师为同学们准备一些相关的影视资料、图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一、揭示课
教学预设
教师板书课题:白杨
个人色彩添加

课后反思


题,学习新
课:

二、初读课
文,整体感
知:

三、学习

生齐读课题。
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说说自己对白杨有
哪些了解?
1.自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提出自己不理
解的问题。
2.与小组同学交流问题。
3.练习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师指名读1-3自然段,说说大戈壁滩给
师引读:没有------没有------- 没有
------。天和地的界限------
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头脑中形成画面。
教师出示戈壁滩的图片,看着画面再读第一
自然段。
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大戈壁滩的?
教师板书:茫茫没有……没有……没有……
浑黄一体
师引读第二自然段。作者用哪个词语来形容
白杨树?(高大挺秀)
引导学生质疑:读到这你会产生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在这么荒凉的地方,白杨
为什么还长得这样高大挺秀?它有怎样的
特点?
默读后面的内容。


1-3自然段 你怎样的印象?(荒凉、没有生机)
四、写初读
课文后的
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一、学习准
备,导入新
课。
二、检查预
习,揭示目
标。
教学预设
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著名作 家袁鹰写
的《白杨》一文,(板书:白杨)学习了生
字和新词,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今
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昨天老师布置了一道预习题、请同学们
默读课文,按照 先后顺序划出描写爸爸神情
变化的词语。大家完成了没有?好,下面我
们交流一下。

个人色彩添加

课后反思


学生边回答老师上依次出示:出神……
小结:爸爸先是出神,接着是微笑,再
接着是变得严肃起来,然后是陷入沉思,最
后又浮起微笑,这就是爸爸的神情变化。
三、细读课
文,体会含
义。
l、首先我们来讨论,爸爸为什么出神。先看屏幕,然后再自由读课文的第1——4节,
想想看,能回答吗?同桌的同学可以互相讨
论 讨论。
2、爸爸为什么微笑呢?
请每个学习小组用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课文4
至12 节,然后我们互相交流。每个学习小
组练该对话.(一人读哥哥的话,一人读妹
妹的话,一人读 爸爸的话,一人读叙述人的
话、)指名读。
3、爸爸的神情为什么又变得严肃起来呢?
请同学们快读课文的第14节,然后回答,
好吗?
是因为爸爸要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品格,所以他显得严肃起来。爸爸用三句话向
孩子们介绍了白杨的品格。试试看,能不能
把爸 爸的话读通。
指名试读。
还有谁能读得更好吗?
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讨论:这三句话应该怎样读?
自由练读。
齐读。
教师叙述:在风沙面前 ,白杨像城墙一样巍
然屹立,在雨雪面前,白杨像青松一样挺拔
高洁;在干旱面前,白杨像骆驼 一样耐渴;
在洪水面前,白杨像中流砥柱一样牢固坚
定。
引导这是何等高洁的品格!爸爸在向孩子们
介绍时怎能不肃然起敬变得严肃起来呢
让我们带着赞美、崇敬的感情再把爸爸的话
读一遍.
爸爸的神情变得严肃起来不仅仅 是出于对
白杨的崇敬,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你能快速
阅读课文第15节告诉老师吗?(学生读书
思考) 这种写作方法叫“借物喻人”。


板书:借物喻人
爸爸的心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讨论.
首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16节,完成填空。
(完成后学习小组之间可以先交流交流.) 讨论。指名说。爸爸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学
到这里你明白了吗?请你用“哪儿……哪
儿…… ”和“不管……不管……总
是……”这两个关联词语来向大家介绍一
下好吗?练说。交流。
爸爸的心现在你知道了吗?
板书:建设边疆扎根边疆
爸爸为什么又陷入沉思?为什么突然嘴角
又浮起一丝微笑?
默读最后一节课文,想想看。
讨论。(爸爸在沉思什么呢?……)板书:
小白杨茁壮 成长孩子(爸爸仿佛……孩子仿
四、理清线
索,总结升
华。
佛……)
《白杨》这篇课文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
先写白杨高大挺秀,适应性强、生命力强的
特点,借以表达爸爸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
宏伟志向。同时也表达了爸爸对孩子的期望
和信任, 他相信孩子们一定会像小白杨一
样,迎着风沙茁壮成长,成为建设边疆的生
力军。


五、小练笔 练习写一个借物喻人的片段



板书设计: 借物 喻人
高大挺秀 扎根边疆
白杨 适应性强 ……爸爸
生命力强 建设边疆
小白杨 —— 茁壮成长 —— 孩子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教学目标
1.认识“妖娆”等1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感受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英勇气概。

教学重点
了解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所遇的困难,感受勇克难关的英勇气概,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情景导
入,引入课

教学预设 个人色彩添加 课后反思
观赏了一碧千里的大草原,游览了神秘的
丝绸之路,祖国的西部真是景色奇丽,蔚为
奇观。现 在,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西部的雪域
圣城──美丽的拉萨。
指名谈拉萨印象
师:在人 们的心目中,“出国易,入藏
难”。拉萨地处偏远,交通闭塞,给物资流
通,文化交流带来了重 重困难,是全国唯一
一座未通火车的城市。为了造福广大人民,
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20 01年,党中
央作出了指示:(揭题,读题)──《把铁
路修到拉萨去》。
1.自读阅读提示,看看学习这篇文章有几
个方面的要求。
2.交流。阅读提示中共 有3个要求。(1)
默读课文,说说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
路。
(2)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
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3)将收 集到的有关西部大开发的资料,
三、感知课
文内容,了
解文章大

讲给同学听。
1.自学课文:请按阅读要求默读课文,注
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作批注。
2.检查自学:自学生字,生词的情况。
3.整体感悟:你觉得阅读提示中哪个问题
对读懂全文最重要?(第二问)有一句话在

二、读懂阅
读提示,明
确阅读要


文中反复出现,强调了这一点。这句话是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四、直击重
点,自学探

过渡:是啊,要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
是一件简单的事!在修建过程中,建设者都
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自读课
文,勾出 课文相关语句,联系实际或资料进
行批注,小组交流。(学生自学勾画,小组
讨论交流) 出示句子:“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
一件简单的事”。(学生交流,教师主要抓
住以 下几点随机点拨。)
1.研读“困难”
(1)了解困难:“正在修建的是一条世界
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冰土铁路。”
(2)体验困难: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文中哪些
句子说明了什么是“冻土”“海拔”。
②联系资料谈谈高原冻土给施工带来了哪
些阻碍?
(3)克服困难:
“科 技人员昼夜在隧道里实地考察,发现冰
岩温度的变化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
实验,他们终 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
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①体验情感:从“昼夜”“反复”,你体会
到了什么?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②补充资料,深化认识:课件《生命禁区的
早晨》。
(4)感情朗读,激发情感。战 风雪,斗严
寒,在生命禁区的高原,这是一种无法想象
的施工,当我们体会到这些,你会怎样读 这
段话?(指导朗读第5.6自然段)
师:所以,面对困难,谁不知道──“把铁
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2.研读“困难2”
(1)了解困难;“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轮

五、想象情
境,领悟内


番向这支队伍进攻”
(2)体验困难:把对你触动最大的地方读
给大家听,并联系实际或结合资料进行想
象 。
(3)克服困难:
①理解词语:哪些词语体现了科技人员的艰
辛?
②想象“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工作
情景
(4)感情朗读,升华情感师:天气恶 劣,
繁重危险,多么特别,多么凶险的施工!当
我们体会了这些,你又会怎样读这段话呢?(读第8.9自然段)
师:所以,──“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
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六、拓展教学资源,丰富形象
1.拓展资源:青藏铁路工程足以让世界震
惊。老师从 网上获得了一些资料(大屏幕出
示,老师讲述《建设者的
“苦”“笑”“酷”》)
师 :既然这项工程难度之大,让人难以想象,
为什么还要坚持“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你从中感受 到什么?
小结:正是建设者挑战极限,勇创第一的精
神,正是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气 概,
才有了一次次实验,一次次攻关,一次次失
败,一次次成功。突击队员和科技人员一次次呼喊出同一个心愿──“把铁路修到拉
萨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2.联系生活,激 发豪情:这就是壮丽的青
春,这是一曲新时代的“青春之歌”,他们
奏响了生命的最强音,他谱 写了中国铁路建
设史上的新篇章!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在
2005年10月15日,青藏铁路 提前三年全


线竣工,将在今年7月1日正式通车,(大
屏幕出示中国铁路交通图 ,红线标出青藏铁
路走向。指名介绍)
六、小练笔
青藏铁路的竣工,将引起西藏的 巨大变
化,我们不能忘记曾在这片冻土上挥洒血泪
的建设者。如果要在铁路经过的海拔最高处< br>为建设者立一块丰碑,你会在上面写下什么
呢?(生动笔写)
七、归纳总

正是建设者挑战极限,勇创第一的精神,

正是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气概,才
有了一次次实验,一次次攻关,一次次失败,
一次次成功。今年7月1日,青藏铁路将试
运行通车,同学们如果有机会坐火车到拉萨
去,请一定不要忘记修建这条铁路的建设者
们为之 而付出的血汗!希望你们以后也能成
为这样的建设者!







口语交际一·习作一

学习目标
1.策划一次和远方小学生的“手拉手”活动,商量、讨论活动的方案。
2.能有条理、较为具体地说出自己的活动方案。
3.能通过书信的方式与他人沟通,并把“手拉手”活动开展下去。
4.能在信中把自己对活动的打算做具体清楚的描述,同时能合理地提出可行性建议。

课前准备各地风土人情方面的图片。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教学环节
一、激发兴
趣,组织讨


教学预设
1.出示各地风土人情方面的图片,了解祖国
各地的特色。说说 自己的向往:最想去哪
里?了解哪里?
2.如果自己有一个在远方的同龄朋友,你觉
个人色彩添加

课后反思


得会有什么好处?你想要这样的一个朋友
吗?
3.组织学 生讨论:用哪些方式才能与素不相
识的远方小学生建立联系呢?可以通过远
方的一个朋友介绍认 识;可以通过爸爸妈妈
来联系;可能通过媒体来认识;
二、合作讨
论,汇集精


1.联系上以后,我们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呢?
同学合作讨论,策划活动方案。
2.教师到各组听到方案,参与讨论、合作。
3.全班交流活动方案:(1)首先写信,建立
联系。(2)比较熟悉后,发出邀请,一同参
与活动。(3)若对方生活困难,我们就对他给予生活上的资助。(4)……
1.讨论刚才提出的方案,你觉得最可行,最
好的是哪一个方案?并说明理由。
2.如果你们真的联系上了,成了一对好朋
友,你们会怎么做?


三、选择方
案,付之行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教学环节
一、谈话导
入,激发兴

二、讨论内
容,激发写
作灵感

教学预设 个人色彩添加 课后反思
上节课我们已经讨论过活动的方案了,今天
就开始行动,第一步──写信,建立联系。
1.小组讨论:信的内容包括哪几方面?
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情况(学习、生活,生活
的小环境、大环境)
把自己班级策划的方案详细地进行介绍。
提出自己认为比较可行的建议。
希望以后能如何进一步地相互了解。
想了解对方的哪些情况。……
2.注意书信和信封的格式
(1)书信的格式:书信由称谓、正文、敬
语、落款及时 间四部分组成。称谓应在第一
行顶格写,后加冒号,以示尊敬;正文是信
函的主体。可以根据对 象和所述内容的不
同,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文笔和风格;敬语在
书信结束时向对方表达祝愿、勉慰 之情的短
语。落款及时间在信文的最后,写上写信人
的姓名和写信日期,写在敬语后另起一行靠
右位置。
(2)信封的格式:左上方写收信人所在的


邮 政编码,上方写收信人的地址,中间写收
信人的姓名,姓名写得大一些。信封的右下
方写寄信人 的地址、姓名和寄信人所在的邮
政编码。
三、动笔写
作,开启心


1.写信方式:可以小组合作写信,分工合作,
一人写一个部分。比如有的写自己 的情况介
绍,有的写活动设想,有的对对方的请求等,
最后一起修改合成一份完整的信;也可以 自
己独立完成。
2.开始写信。
(1)回顾交流:写好这封信要注意哪些?
①学生讨论。②投影出示。
(2)投影一篇中等程度的习作。
全体学生自由读这篇 习作,对照评议标准进
行评价。引导学生先评议这篇习作的成功之
处,有什么不足,说说理由, 并且加以修改。
(3)投影一篇较优秀的习作。①让小作者
本人朗读全文。
②学生再次根据评议标准思考,评议。

四、典型评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教学环节
一、典型评


教学预设 个人色彩添加 课后反思
1.回顾交流:写好这封信要注意哪些?
(1)学生讨论。(2)投影出示:
2.投影一篇中等程度的习作。
全体学生自由读这篇习作,对照评议标准进
行评价。 引导学生先评议这篇习作的成功之
处,有什么不足,说说理由,并且加以修改。
3.投影一篇较优秀的习作。
(1)让小作者本人朗读全文。
(2)学生再次根据评议标准思考,评议。
(3)学生听完后各抒己见。
1.交流第一部分内容:自我介绍。
在交流中知道自己还需要如何修改,如何补
充材 料,才能让对方更了解自己,了解我们
的大家庭。
2.交流第二块内容:活动的方案
学生各抒己见,过讨论边修改,把自己的内
容改得更加丰满。
3.注意检查信的书写格式。
1.小组合作写信的同学,把自己所写的一个
部分与其 他几位同学合起来,再读一读,一
二、继续写
作,在交流
中充实内


三、合作交
流,在修改


中完善

同修改:是否有错别字,语句是否通顺,文
章内容是否饱满。
2.课堂交流。
把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一部分文章与大家一
同分享。
小组合作写的文章就把自己组认为比较有
新意的语句读给大家听。


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写作指导
给远方小学生的一封信 :
今天我们要来策 划一次和远方的小伙伴的“手拉手”活动。去结交更多的朋友,了解他们的
学习、生活情况,更深入地了 解他们那里的风景和物产。
远方的小伙伴和我们相隔遥远,千山万水把我们阻隔,我们怎样才能和他们 建立联系,认识
他们、了解他们呢?请大家出谋划策。
在报刊杂志、网上、电视节目和搜集一 些小伙伴的联系地址,你愿意把自己的“手拉手”活
动构思告诉他们,与他们一同架起友谊的长桥吗?
书信写得好坏,没有什么特别的方法可言,主要取决于你写的内容是否贴切,是否符合对方
的兴 趣和心理需求。那么在着这封信中,我们可以就哪些方面介绍呢?下面提供集中写作思
路,供同学们参考 :
(一)、介绍自己的学校生活
在信中,可以把我们所在的学校情况作一介绍,把自己所在 的班级及自己学习情况作一介绍,
以便对方了解你,增强双方的亲近感。如在信中写道:“我是安徽省芜 湖市绿影小学的一名
五年级学生,我们学校是安徽省实验学校,在当地享有一定的名声。我们的校园很美 ,如果
你能到我们学校做客,相信你一定会被我们美丽的校园所吸引。我所在的五(2)班在学校
的北教学楼,走进教室,你一定会有一种走进家的感觉……”这样的介绍让读者感到亲切、
坦诚,会留 下很深的印象。
(二)、介绍自己的家庭情况
为了能让对方了解你的情况,为了缩短你和收 信人之间的情感距离,使对方愿意接近你,和
你成为好朋友,有必要向对方敞开心扉,介绍一下自己的家 庭情况。如介绍自己的爸爸、妈
妈,介绍你的小书房,介绍你们家庭和睦生活的典型事例,介绍爸爸、妈 妈如何关心、疼爱
你的等等。例如,有一个同学在信中写道:“我是一个三口之家的开心宝,我有一个幸 福、
和睦的家庭。”
(三)、介绍自己的个性爱好
让对方了解自己、认识自己还可 以从自己的个性爱好介绍入手,因为一个人的个性爱好往往
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特点。让对方知道自己的个 性爱好,这也是表明你愿意和对方成为知心朋
友的一种积极的姿态,对方一定乐意接受你的,一定愿意和 你成为知心朋友。如一位同学在
文章中这样写道:我是一个性格开朗的人,对同学总是热情大度,从不斤 斤计较。记得,有


一次我的同座不小心把我新买的文具盒弄到地上,文具盒还跌掉了还大 一块漆。当时他显得
十分紧张,生怕我责怪他,让他赔。而我却笑着对他说:“没关系,我知道你不是故 意的,
跌破了,最多回家让爸爸帮忙用漆补上。可是直到现在我也没有让爸爸补成,每次他看到我
的文具盒上的伤疤时,都觉得很不好意思。”
我还是一个爱好广泛的学生,在学校老师和同学们都叫我“小博士”。……
(四)、介绍自己的学习情况
作为一个学生,对方可能非常想了解你的学习情况,因为他一定 乐于和一个爱学习的好学生
交往。所以,在我们的习作中,可以坦诚地介绍自己的学习状况,有哪些长处 ,哪些短处,
真诚地希望对方能够向自己提出宝贵的建议,帮助自己提高。比如一位同学在信中写道:“ 我
是一个学习勤奋但不够聪明的学生,在学习上我尽力地做到认真、努力,可就是不能名列前
茅 。为此,爸爸妈妈经常为我着急。不知怎的,一到大考我就紧张,一紧张就发挥不好。不
知道你有没有什 么好的方法帮我改掉这个毛病”。
(五)、介绍手拉手活动的建议及具体方法措施






回顾·拓展一
学习目标
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学习与感悟。
2.积累古诗。
3.通过“趣味语文”的学习,感受到标点符号的魅力。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一、交流平


教学预设
1.想一想,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你有什
么收获和体会?
2.自由地进行课堂交流。
3.选择重点展开讨论。
(1)说说对西部的认识和感 受。教师可以
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让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对
西部的认识,比如:西部的历史;西部 的自
然环境;西部的发展。
(2)说说对课文写法特点的认识。
①《白杨》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个人色彩添加

课后反思


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例证。(以白杨的品格
来比喻、暗示西部建设者 的品质等。)

②《草原》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例证 篇。(景色的铺陈,
直抒胸臆的抒情等。)
(3)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体会。
①找一找在这组课文中有哪些含义深刻的
句子,简要的说说其中的含义。
②说说你是 怎样去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
思?(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理解个
别字记词的含义等。)
二、日积月


1.导入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 也会吟。
可见积累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
首中唐时期素有诗豪之称的大诗人刘禹锡< br>写的《浪淘沙》。
2.学生自由朗读,如果有不理解的,老师可
作适当补充性讲解。
“九曲黄河万里沙”,写黄河弯弯曲曲地流
经万里,夹带着大量泥沙。“浪淘”,波浪翻
卷;“风簸”,风浪滚动。“浪淘风簸自天涯”,
写黄河波涛汹涌,来自天边。“如今直上银
河去”,是诗人一种浪漫的想象,说黄河一
直走到银河那里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夸
张地说 可以到达牛郞和织女的家了。前两句
描写黄河奔腾万里的雄浑气势;后两句运用
夸张的手法描写 黄河源远流长,仿佛是从银
河里流下来的。
此诗写九曲黄河的雄伟气势,并展开奇特的
想象,表现作者的向往与追求。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4.引导学生课外找一些刘禹锡的诗来读一
读。




第二课时趣味语文
教学环节
一、谈话导


教学预设
1、师:批改作文时,常发现有些学生 对标
点符号的使用随心所欲。或一“,”到底,
或通篇不用,想起来了就随手点一下,说明这些学生对标点符号极不重视。今天我们来
读一则关于标点符号的故事,读完之后,谈
个人 色彩添加

课后反思


谈你的感想。
2、学生读文中故事。
3、交流读后感受。
4.教师提供故事:
有一个 富翁生性吝啬,聘请教书先生时,讲
明膳食供给很微薄。当时,这位教书先生一
口应允了。但借 口恐怕口说无凭,写了一张
没有加标点符号的合约:“无鸡鸭亦可无鱼
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富翁根据自己主观
愿望。理解为“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
青菜一碟足矣。”欣然签字。那知 吃第一顿
饭时,教书先生就大喊大叫:“怎么尽是素
菜,没有荤菜?我们不是约定了‘无鸡鸭也
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的么?”
弄得这个富翁哭笑不得,只好照合约上的
办。
5.动手练习加标点,使之成为不同意思。
①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②过路人等不得在此小便
③某家有少女人材十分丑陋全无一双好脚
④今年好倒霉少不得打官司
二、小结


标点一定要恰当,它就 像一个人的五冠,不
能因为它不是字就显得无足轻重,标点错
了,意义也就变了。

4k纸尺寸-中华帝国主义


小满吃什么-申论答题格式


百米跨栏-国庆节放几天假


2019年全国一卷-吐血的原因


销售人员绩效考核表-云中的月亮


好日子香烟-一马


让我为你唱首歌-齐云山旅游


美容养生保健-忘不了的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