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第一单元教案
自动拨号上网-描写雷阵雨的作文
1、草 原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读写“地毯、渲
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束、羞
涩、摔跤、偏西、天涯”等词语。
2.有感
情朗读课文,感受蒙古草原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蒙汉的民族情深,激起学
生了解西部,热爱西部
之情。
3.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br>的含义。
4.背诵课文1、2 自然段。
教学重点
感受蒙古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理
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激发学生的热爱西部之情和珍爱蒙汉的
民族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
1.课前要求同学们收集的有关草原的资料,以及作家老舍的有关情况。
2.有关美丽的草原的风光片和能抒发美丽辽阔草原歌曲。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一、谈话引
入,创设情
境
教学预设
1.播放歌唱草原的歌曲,(如《美丽的草
原我的家》、《蒙古人》等能体现草原辽阔
风光或
民族特色的歌曲。)
2.同学们,听了这首歌你的心情怎样,是
不是有一种置身于草原的感觉
呢?课前你
们收集了有关草原的资料,能谈一谈草原在
你们心目中的印象吗?
(学生
尽情说一说,可以描绘草原的一碧千
里,也可以描绘草原绿毯如毡,还可以说一
说这里牛羊成群
盛景、民族风俗等等。)
3.作家老舍是一位人民艺术家,也是一位
文学产量较高的作家,深
受人们的爱戴,那
么当我们的作家老舍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
草原时,他看到的是一番怎样的情景
呢?现
二次备课
了解老舍这位作
家
课后反思
在我们就随着老舍先生一起到美丽的草原
看一看。(板书课题:草原。)
4.即将来到草原的你,见了这个题目,最
想了解草原的什么?
预测:
(1)草原的景色如何?
(2)草原的人们怎么样?
(3)作者第一次来到草原有何感受?
二、读课
文,自学本
课生字
1.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很多,现在就让我
们带着对草原的好奇,一起来到草原。边
读
边想,课文描写了草原的什么?
(学生自由读课文)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3.学生自学课文生字,新词。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也可以和同
座交流)
4.检查学生的自学结果:
(1)读生字和词语。
A.认读几个容易读错的字和纠正几个易写
错字:
蒙的读音是“ měng ”,“好客”中的
“好”读作“hào
”,“同行”中的“行”
读作“xíng” ,“似乎”中的“似”读作
“s씓毯”的最后
一笔为点,
“吟”“貌”不要多一点“襟”“涩”不
要少一点。
B.理解以下几个词语:
境界:事物所达到的程度和表现的情况。文
中指草原天空明
朗,空气清新,一碧千里,
翠色欲滴的那种如诗如画的情境。
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
拘束。文中
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是可以随心所欲,
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危害。
迂回:回旋,盘绕。文中指河向带子,弯弯
曲曲的样子。
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态度显得不自然。
三、再读课
文,理清行
文线索
1.认真读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草原
这篇文章的。读书时,一定要读准字音,
把
句子读通顺。
2.和同学们交流一下,作者是怎样安排这
篇文章的行文线索的。
3.汇报交流结果,教师及时引导,概括内
容如下:
这篇文章作者按事情发展的先后
顺序来写
的。首先描述了一望无际的草原美景,使作
者感到一种境界的美。(板书:风景之美)
接着又展示了一幅人们欢迎远方客人的隆
重场面,最后把酒话别,直至用“蒙汉情深
何
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收束全文。
四、精读细
品,品味草
原之美
1.作者老舍初到草原的感受是独特的,你
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看看课文作者是
从哪
些方面描写了草原之美的?划出你认
为描写优美的词句,印象深的地方多读几
遍。
2.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并批注。
3.汇报交流。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归纳出
草原的“可爱
之美,自然之美,意境之美”。重点导读并
理解以下语句: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然。
A.能不能说一说“一碧千里”在你脑海中
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B.“茫茫”是什么
意思?同是写草原,为
什么有的说“天苍苍,野茫茫”老舍先生却
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呢?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向只
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
br>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A.翠色“欲”流,为什么后面又说“轻轻
流入云际”,这不是很矛盾吗?
B.“翠
”是什么颜色?那为什么不说绿色
要说“翠色”呢?区别在哪里?学过国画
的同学能给我们解释
一下什么是“用绿色
渲染”吗?
C.轻声读读这句话,看看这“翠色欲流,
轻轻流入
云际”在你眼前是一幅怎样的画
面?
(3)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
既
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来吟一首奇丽的小
诗。
A.是什么使人惊叹?是什么使人舒服?还
能用别的词语来形容这样的境界吗?
B.“奇丽”是什么意思?如果要你来吟诵
一首奇丽的小诗,你会吟诵什么呢?
(4)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
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A.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样的情景。
B.你认为有那些草原的乐趣?
五、课件演
示,再现草
原之美
1.通过刚才的交流,同学们感受
到的草原
之美,那么真实的草原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你们想看一看吗?(播放草原的有关录像资
料)
2.谈一谈,看完录像的感受。
3.指名再来读读课文,要求学生边读边结
合文中的语句,想象画面的内容。
4.试着把这一自然段背诵下来。
六、升华情
感,滞留问
题
1.
同学们都谈出了真实的感受,老师也看
出,你们对草原充满无比热爱之情,那么这
篇课文,作者
是怎样用生动的笔触表达情感
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2.找一些描写草原美景的文章,课后和同
学们读一读。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感知美
教学预设
伴随着欢快悦耳的《吉祥
三宝》,让我们再
一次跟随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去游览一碧千
里的大草原,领略成群的牛羊,欣赏
美丽的
夕照,感受热情的蒙古人吧!
二、初读,1.通过上节课初读课文,你对草原有什么感
了解美 受?用一个字来概括。(美)
2.快速浏览课文,从哪些方面讲草原美?
(风光美、人情美)
3.哪个句子最能概
括作者草原之行的心
情?用“——”勾出这个句子。(“蒙汉情深何
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
4.初步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
斜阳。”
个人色彩添加
课后反思
一、听歌,播放歌曲《吉祥三宝》引入课题。
(1)生提疑:哪里有疑问。
(2)师生共同讨论解疑。
(3)师问:哪个词是在说草原风光美,哪
个是说人情美
?(“天涯碧草”和“蒙汉情
深”)
三、精读,1.草原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碧)课文
理解美。哪一段讲了草原这一特点?
(学习第2.默读第一段,用波浪线勾体现草原“碧”的
(1)理解重点句子:“在天底下……
轻轻流
入云际。”
①理解草原的“绿”。
问:读文,想象体会草原绿的特点,再填
空:
草原绿得_____,绿得_____,绿得_____(绿
得广阔、绿得富足、绿得生动
)。
问: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草原绿得广阔、绿
得富足、绿得生动?(一碧千里、白色的大<
br>花、翠色欲流等)
②说说这部分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从上到
下,从整体到部分)
(2)看到一望无际的绿色草原,作者有什
么感受?师引读,生接读。
3.配乐齐读第一自然段。
4.小结学法:刚才我们运用了抓住重点词
句,理解句意
,体会情感的方法,接下来运
用这种方法继续学习。
四、选读,(1)课文哪些段在讲蒙汉情深?(第二到
感悟美 五自然段)
(2)引
导概括小标题。课文从哪几方面讲
蒙汉情深?试着用小标题概括。(欢迎远客、
友好相见、热情
款待、联欢话别)
(3)你最感兴趣哪一部分,就自读哪一部
分,并运用了抓住重点词句,理
解句意,体
会情感的方法说说自己的体会。
(4)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自由体会,朗读相
关段落。
五、重点1. 师:夕阳西下,
再美好的相聚,也终有
外,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手握着手,那
样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
…那可真是:
读,升华美 分别的时刻,此时的宾主双方站在蒙古包
一自然段) 句子,抓住重点词体会体会。
──依依不舍,难舍难分(引导学生说出表
示舍不得离别的成语)。
2.再次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
斜阳。”
(1)引导学生读重点句子,再次理解句子
意思。
(2)引导质疑:“蒙汉为何情深?仅仅是蒙
汉才情深吗?”
3.放背景音乐《爱我
中华》,展示图片:“青
藏铁路”“西气东输”“丝绸之路”等。师解说:
西部大开发已迈开大
步:全长1956公里的
青藏铁路克服了多年冻土、高原缺氧、生态
脆弱三大难题的考验于20
06年7月1日全
线通车;2004年底,我国第一条西气东
输管线全线商业运营,天然气从新
疆到上
海,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使
东西部实现共赢……2004年,国家对西部
总投资800亿元。今天,我们在老舍先生的
带领下走近蒙古,走近西部,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所以不
仅仅是蒙汉情深,而是民族情深!爱我中华,
相
信祖国明天越来越美好。
六、小练笔 你能利用本文的直抒胸臆,精描细写的手
法,来描写一
处你喜欢的景物吗?请你试一
试。记住要用上打比方的句子(学生练写)
2、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1.认识“矗 凹”等七个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说出这条路被称为“丝绸之路”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让学生采
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会收集、整理、加工信息,能从网上查阅关于丝绸之
路的其他知识,能用简洁的
话介绍,从而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丝绸之路的价值
课前准备:挂图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谈话引
入
教学预设 个人色彩添加 课后反思
1.导语: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
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这条路,承载
了无数
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
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
与文明。它是东
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
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
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
走近──丝绸之路。
2.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学生自由
提
问,板书比较主要的问题。如:为什么称
作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
义?对于比较简
单的问题可由学生互相解
答)
4.带着同学们的问题,读一读课文,看看
能否在文中找到答案。
1.选择一种你最
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你
特别喜欢的地方,或者读得不太通顺的地方
多读一读。
2.和同学交流一下你最喜欢的部分,读给
他听一听,如果能说说理由,就更好了。
二、检查预
习情况
三、阅读课
文,交流体
会
(一)体会丝绸之路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
价值。
1.出示句子:“没想到,一条
道路将远隔千
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
路。”
2.读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3.你是怎样理解“联系”这一词语的。文中
描写“我们”是怎样“联系”的?
4.再读文章,用笔勾一勾你认为有价值的
地方。
5.集体交流(预设:学生会找出
中国使者
和安息国互相交流的地方。找到中国使者为
安息国带去了“绫罗绸缎”,而安息国则将
自
已国家的”驼鸟蛋”,以及特色文化“魔术”、
“杂技”等献给了中国。如果个人学生没有找
到,可以再讨论)
(二)体会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精神文化交流
方面的作用。
1.安息国
与中国在进行交流的时候,两国
人民都是怎样的心情呢?小组内进行分角
色朗读,注意模仿一些
动作与表情,体会一
下两国人民的心情。2.小组汇报表演,再
读文章。
3.通过分角色朗读,你体会到了两国人民
怎样的心情?学生充分交流。
(预设:学
生通过文章对两国人民一些动作
表情的描写,例如:安息国臣民等待时的“浩
浩荡荡的大军在边
境迎候”,刚出现骆驼队
时人们的“欢呼”“奏乐”“欢腾”。中国使臣的”
大跨步上前”“满
面笑容”;安息国将军的“翻
身下马”“高兴得连连点头”等地方可以看出
两国的友好与融洽。
)
4.引读:这一场景的实现,多亏了一条道
路呀!──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
(三)结合资料,深入理解
1.其实,今天我们看到
的这一幕,只是通
过丝绸之路发生的一个小小的故事。这样的
故事还有好多好多。你还知道些什
么呢?把
你搜集的资料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吧。
2.交流小组内搜集到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
事。
3.老师也有一个小小的资料和大家
交流。
由于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执政官恺撒,穿
着中国丝袍进入剧场,轰动一时,从而,出<
br>现了中国的丝绸热效应。从此以后罗马城内
的豪华市区,就设有专售中国丝绸的店铺。
而
当时中国的丝绸,全部都是经过这一条道
路进入罗马城内的,而这丝绸之路的开辟者
就是著名的
──张骞。
4.齐读课文13自然段
5.你有什么体会?
6.再读13自然段。
7.回答课前两个问题
(1)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因为在这条道
路上,主要的贸易物品是丝绸。
(2)丝
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丝绸之
路是东西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交流的通
道。同时板书。
四、小结
古代的丝绸贸易,骆驼与商旅的情形,我们
没
有机会再看到。而现在矗立在西安市玉祥
门外的巨型石雕,在默默地给我们讲述着丝
绸之路上那
古老而美丽的故事。(出示挂图)
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一幕古老的风景,重温那
动人的一幕幕。齐
读第一自然段与最后一自
然段。
教学目标
3、白杨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
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
边疆、陷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
教学难点
1.体会文章的写法,感悟白杨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2.体会父亲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情怀。
教学准备
1.课前要求同学
们搜集有关边疆建设者的资料:如屯垦戍边的生产建设兵团战士、支边人
员以及参加新疆建设的其他人员
等等。
2.教师为同学们准备一些相关的影视资料、图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一、揭示课
教学预设
教师板书课题:白杨
个人色彩添加
课后反思
题,学习新
课:
二、初读课
文,整体感
知:
三、学习
生齐读课题。
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说说自己对白杨有
哪些了解?
1.自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提出自己不理
解的问题。
2.与小组同学交流问题。
3.练习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师指名读1-3自然段,说说大戈壁滩给
师引读:没有------没有-------
没有
------。天和地的界限------
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头脑中形成画面。
教师出示戈壁滩的图片,看着画面再读第一
自然段。
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大戈壁滩的?
教师板书:茫茫没有……没有……没有……
浑黄一体
师引读第二自然段。作者用哪个词语来形容
白杨树?(高大挺秀)
引导学生质疑:读到这你会产生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在这么荒凉的地方,白杨
为什么还长得这样高大挺秀?它有怎样的
特点?
默读后面的内容。
1-3自然段 你怎样的印象?(荒凉、没有生机)
四、写初读
课文后的
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一、学习准
备,导入新
课。
二、检查预
习,揭示目
标。
教学预设
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著名作
家袁鹰写
的《白杨》一文,(板书:白杨)学习了生
字和新词,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今
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昨天老师布置了一道预习题、请同学们
默读课文,按照
先后顺序划出描写爸爸神情
变化的词语。大家完成了没有?好,下面我
们交流一下。
个人色彩添加
课后反思
学生边回答老师上依次出示:出神……
小结:爸爸先是出神,接着是微笑,再
接着是变得严肃起来,然后是陷入沉思,最
后又浮起微笑,这就是爸爸的神情变化。
三、细读课
文,体会含
义。
l、首先我们来讨论,爸爸为什么出神。先看屏幕,然后再自由读课文的第1——4节,
想想看,能回答吗?同桌的同学可以互相讨
论
讨论。
2、爸爸为什么微笑呢?
请每个学习小组用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课文4
至12
节,然后我们互相交流。每个学习小
组练该对话.(一人读哥哥的话,一人读妹
妹的话,一人读
爸爸的话,一人读叙述人的
话、)指名读。
3、爸爸的神情为什么又变得严肃起来呢?
请同学们快读课文的第14节,然后回答,
好吗?
是因为爸爸要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品格,所以他显得严肃起来。爸爸用三句话向
孩子们介绍了白杨的品格。试试看,能不能
把爸
爸的话读通。
指名试读。
还有谁能读得更好吗?
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讨论:这三句话应该怎样读?
自由练读。
齐读。
教师叙述:在风沙面前
,白杨像城墙一样巍
然屹立,在雨雪面前,白杨像青松一样挺拔
高洁;在干旱面前,白杨像骆驼
一样耐渴;
在洪水面前,白杨像中流砥柱一样牢固坚
定。
引导这是何等高洁的品格!爸爸在向孩子们
介绍时怎能不肃然起敬变得严肃起来呢
让我们带着赞美、崇敬的感情再把爸爸的话
读一遍.
爸爸的神情变得严肃起来不仅仅
是出于对
白杨的崇敬,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你能快速
阅读课文第15节告诉老师吗?(学生读书
思考) 这种写作方法叫“借物喻人”。
板书:借物喻人
爸爸的心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讨论.
首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16节,完成填空。
(完成后学习小组之间可以先交流交流.) 讨论。指名说。爸爸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学
到这里你明白了吗?请你用“哪儿……哪
儿……
”和“不管……不管……总
是……”这两个关联词语来向大家介绍一
下好吗?练说。交流。
爸爸的心现在你知道了吗?
板书:建设边疆扎根边疆
爸爸为什么又陷入沉思?为什么突然嘴角
又浮起一丝微笑?
默读最后一节课文,想想看。
讨论。(爸爸在沉思什么呢?……)板书:
小白杨茁壮
成长孩子(爸爸仿佛……孩子仿
四、理清线
索,总结升
华。
佛……)
《白杨》这篇课文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
先写白杨高大挺秀,适应性强、生命力强的
特点,借以表达爸爸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
宏伟志向。同时也表达了爸爸对孩子的期望
和信任,
他相信孩子们一定会像小白杨一
样,迎着风沙茁壮成长,成为建设边疆的生
力军。
五、小练笔 练习写一个借物喻人的片段
板书设计: 借物 喻人
高大挺秀 扎根边疆
白杨 适应性强 ……爸爸
生命力强 建设边疆
小白杨
—— 茁壮成长 —— 孩子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教学目标
1.认识“妖娆”等1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感受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英勇气概。
教学重点
了解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所遇的困难,感受勇克难关的英勇气概,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情景导
入,引入课
题
教学预设 个人色彩添加 课后反思
观赏了一碧千里的大草原,游览了神秘的
丝绸之路,祖国的西部真是景色奇丽,蔚为
奇观。现
在,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西部的雪域
圣城──美丽的拉萨。
指名谈拉萨印象
师:在人
们的心目中,“出国易,入藏
难”。拉萨地处偏远,交通闭塞,给物资流
通,文化交流带来了重
重困难,是全国唯一
一座未通火车的城市。为了造福广大人民,
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20
01年,党中
央作出了指示:(揭题,读题)──《把铁
路修到拉萨去》。
1.自读阅读提示,看看学习这篇文章有几
个方面的要求。
2.交流。阅读提示中共
有3个要求。(1)
默读课文,说说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
路。
(2)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
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3)将收
集到的有关西部大开发的资料,
三、感知课
文内容,了
解文章大
意
讲给同学听。
1.自学课文:请按阅读要求默读课文,注
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作批注。
2.检查自学:自学生字,生词的情况。
3.整体感悟:你觉得阅读提示中哪个问题
对读懂全文最重要?(第二问)有一句话在
二、读懂阅
读提示,明
确阅读要
求
文中反复出现,强调了这一点。这句话是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四、直击重
点,自学探
究
过渡:是啊,要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
是一件简单的事!在修建过程中,建设者都
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自读课
文,勾出
课文相关语句,联系实际或资料进
行批注,小组交流。(学生自学勾画,小组
讨论交流) 出示句子:“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
一件简单的事”。(学生交流,教师主要抓
住以
下几点随机点拨。)
1.研读“困难”
(1)了解困难:“正在修建的是一条世界
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冰土铁路。”
(2)体验困难: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文中哪些
句子说明了什么是“冻土”“海拔”。
②联系资料谈谈高原冻土给施工带来了哪
些阻碍?
(3)克服困难:
“科
技人员昼夜在隧道里实地考察,发现冰
岩温度的变化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
实验,他们终
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
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①体验情感:从“昼夜”“反复”,你体会
到了什么?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②补充资料,深化认识:课件《生命禁区的
早晨》。
(4)感情朗读,激发情感。战
风雪,斗严
寒,在生命禁区的高原,这是一种无法想象
的施工,当我们体会到这些,你会怎样读
这
段话?(指导朗读第5.6自然段)
师:所以,面对困难,谁不知道──“把铁
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2.研读“困难2”
(1)了解困难;“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轮
五、想象情
境,领悟内
涵
番向这支队伍进攻”
(2)体验困难:把对你触动最大的地方读
给大家听,并联系实际或结合资料进行想
象
。
(3)克服困难:
①理解词语:哪些词语体现了科技人员的艰
辛?
②想象“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工作
情景
(4)感情朗读,升华情感师:天气恶
劣,
繁重危险,多么特别,多么凶险的施工!当
我们体会了这些,你又会怎样读这段话呢?(读第8.9自然段)
师:所以,──“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
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六、拓展教学资源,丰富形象
1.拓展资源:青藏铁路工程足以让世界震
惊。老师从
网上获得了一些资料(大屏幕出
示,老师讲述《建设者的
“苦”“笑”“酷”》)
师
:既然这项工程难度之大,让人难以想象,
为什么还要坚持“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你从中感受
到什么?
小结:正是建设者挑战极限,勇创第一的精
神,正是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气
概,
才有了一次次实验,一次次攻关,一次次失
败,一次次成功。突击队员和科技人员一次次呼喊出同一个心愿──“把铁路修到拉
萨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2.联系生活,激
发豪情:这就是壮丽的青
春,这是一曲新时代的“青春之歌”,他们
奏响了生命的最强音,他谱
写了中国铁路建
设史上的新篇章!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在
2005年10月15日,青藏铁路
提前三年全
线竣工,将在今年7月1日正式通车,(大
屏幕出示中国铁路交通图
,红线标出青藏铁
路走向。指名介绍)
六、小练笔
青藏铁路的竣工,将引起西藏的
巨大变
化,我们不能忘记曾在这片冻土上挥洒血泪
的建设者。如果要在铁路经过的海拔最高处<
br>为建设者立一块丰碑,你会在上面写下什么
呢?(生动笔写)
七、归纳总
结
正是建设者挑战极限,勇创第一的精神,
正是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气概,才
有了一次次实验,一次次攻关,一次次失败,
一次次成功。今年7月1日,青藏铁路将试
运行通车,同学们如果有机会坐火车到拉萨
去,请一定不要忘记修建这条铁路的建设者
们为之
而付出的血汗!希望你们以后也能成
为这样的建设者!
口语交际一·习作一
学习目标
1.策划一次和远方小学生的“手拉手”活动,商量、讨论活动的方案。
2.能有条理、较为具体地说出自己的活动方案。
3.能通过书信的方式与他人沟通,并把“手拉手”活动开展下去。
4.能在信中把自己对活动的打算做具体清楚的描述,同时能合理地提出可行性建议。
课前准备各地风土人情方面的图片。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教学环节
一、激发兴
趣,组织讨
论
教学预设
1.出示各地风土人情方面的图片,了解祖国
各地的特色。说说
自己的向往:最想去哪
里?了解哪里?
2.如果自己有一个在远方的同龄朋友,你觉
个人色彩添加
课后反思
得会有什么好处?你想要这样的一个朋友
吗?
3.组织学
生讨论:用哪些方式才能与素不相
识的远方小学生建立联系呢?可以通过远
方的一个朋友介绍认
识;可以通过爸爸妈妈
来联系;可能通过媒体来认识;
二、合作讨
论,汇集精
华
1.联系上以后,我们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呢?
同学合作讨论,策划活动方案。
2.教师到各组听到方案,参与讨论、合作。
3.全班交流活动方案:(1)首先写信,建立
联系。(2)比较熟悉后,发出邀请,一同参
与活动。(3)若对方生活困难,我们就对他给予生活上的资助。(4)……
1.讨论刚才提出的方案,你觉得最可行,最
好的是哪一个方案?并说明理由。
2.如果你们真的联系上了,成了一对好朋
友,你们会怎么做?
三、选择方
案,付之行
动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教学环节
一、谈话导
入,激发兴
趣
二、讨论内
容,激发写
作灵感
教学预设 个人色彩添加 课后反思
上节课我们已经讨论过活动的方案了,今天
就开始行动,第一步──写信,建立联系。
1.小组讨论:信的内容包括哪几方面?
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情况(学习、生活,生活
的小环境、大环境)
把自己班级策划的方案详细地进行介绍。
提出自己认为比较可行的建议。
希望以后能如何进一步地相互了解。
想了解对方的哪些情况。……
2.注意书信和信封的格式
(1)书信的格式:书信由称谓、正文、敬
语、落款及时
间四部分组成。称谓应在第一
行顶格写,后加冒号,以示尊敬;正文是信
函的主体。可以根据对
象和所述内容的不
同,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文笔和风格;敬语在
书信结束时向对方表达祝愿、勉慰
之情的短
语。落款及时间在信文的最后,写上写信人
的姓名和写信日期,写在敬语后另起一行靠
右位置。
(2)信封的格式:左上方写收信人所在的
邮
政编码,上方写收信人的地址,中间写收
信人的姓名,姓名写得大一些。信封的右下
方写寄信人
的地址、姓名和寄信人所在的邮
政编码。
三、动笔写
作,开启心
扉
1.写信方式:可以小组合作写信,分工合作,
一人写一个部分。比如有的写自己
的情况介
绍,有的写活动设想,有的对对方的请求等,
最后一起修改合成一份完整的信;也可以
自
己独立完成。
2.开始写信。
(1)回顾交流:写好这封信要注意哪些?
①学生讨论。②投影出示。
(2)投影一篇中等程度的习作。
全体学生自由读这篇
习作,对照评议标准进
行评价。引导学生先评议这篇习作的成功之
处,有什么不足,说说理由,
并且加以修改。
(3)投影一篇较优秀的习作。①让小作者
本人朗读全文。
②学生再次根据评议标准思考,评议。
四、典型评
价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教学环节
一、典型评
价
教学预设 个人色彩添加 课后反思
1.回顾交流:写好这封信要注意哪些?
(1)学生讨论。(2)投影出示:
2.投影一篇中等程度的习作。
全体学生自由读这篇习作,对照评议标准进
行评价。
引导学生先评议这篇习作的成功之
处,有什么不足,说说理由,并且加以修改。
3.投影一篇较优秀的习作。
(1)让小作者本人朗读全文。
(2)学生再次根据评议标准思考,评议。
(3)学生听完后各抒己见。
1.交流第一部分内容:自我介绍。
在交流中知道自己还需要如何修改,如何补
充材
料,才能让对方更了解自己,了解我们
的大家庭。
2.交流第二块内容:活动的方案
学生各抒己见,过讨论边修改,把自己的内
容改得更加丰满。
3.注意检查信的书写格式。
1.小组合作写信的同学,把自己所写的一个
部分与其
他几位同学合起来,再读一读,一
二、继续写
作,在交流
中充实内
容
三、合作交
流,在修改
中完善
同修改:是否有错别字,语句是否通顺,文
章内容是否饱满。
2.课堂交流。
把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一部分文章与大家一
同分享。
小组合作写的文章就把自己组认为比较有
新意的语句读给大家听。
•
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写作指导
给远方小学生的一封信 :
今天我们要来策
划一次和远方的小伙伴的“手拉手”活动。去结交更多的朋友,了解他们的
学习、生活情况,更深入地了
解他们那里的风景和物产。
远方的小伙伴和我们相隔遥远,千山万水把我们阻隔,我们怎样才能和他们
建立联系,认识
他们、了解他们呢?请大家出谋划策。
在报刊杂志、网上、电视节目和搜集一
些小伙伴的联系地址,你愿意把自己的“手拉手”活
动构思告诉他们,与他们一同架起友谊的长桥吗?
书信写得好坏,没有什么特别的方法可言,主要取决于你写的内容是否贴切,是否符合对方
的兴
趣和心理需求。那么在着这封信中,我们可以就哪些方面介绍呢?下面提供集中写作思
路,供同学们参考
:
(一)、介绍自己的学校生活
在信中,可以把我们所在的学校情况作一介绍,把自己所在
的班级及自己学习情况作一介绍,
以便对方了解你,增强双方的亲近感。如在信中写道:“我是安徽省芜
湖市绿影小学的一名
五年级学生,我们学校是安徽省实验学校,在当地享有一定的名声。我们的校园很美
,如果
你能到我们学校做客,相信你一定会被我们美丽的校园所吸引。我所在的五(2)班在学校
的北教学楼,走进教室,你一定会有一种走进家的感觉……”这样的介绍让读者感到亲切、
坦诚,会留
下很深的印象。
(二)、介绍自己的家庭情况
为了能让对方了解你的情况,为了缩短你和收
信人之间的情感距离,使对方愿意接近你,和
你成为好朋友,有必要向对方敞开心扉,介绍一下自己的家
庭情况。如介绍自己的爸爸、妈
妈,介绍你的小书房,介绍你们家庭和睦生活的典型事例,介绍爸爸、妈
妈如何关心、疼爱
你的等等。例如,有一个同学在信中写道:“我是一个三口之家的开心宝,我有一个幸
福、
和睦的家庭。”
(三)、介绍自己的个性爱好
让对方了解自己、认识自己还可
以从自己的个性爱好介绍入手,因为一个人的个性爱好往往
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特点。让对方知道自己的个
性爱好,这也是表明你愿意和对方成为知心朋
友的一种积极的姿态,对方一定乐意接受你的,一定愿意和
你成为知心朋友。如一位同学在
文章中这样写道:我是一个性格开朗的人,对同学总是热情大度,从不斤
斤计较。记得,有
一次我的同座不小心把我新买的文具盒弄到地上,文具盒还跌掉了还大
一块漆。当时他显得
十分紧张,生怕我责怪他,让他赔。而我却笑着对他说:“没关系,我知道你不是故
意的,
跌破了,最多回家让爸爸帮忙用漆补上。可是直到现在我也没有让爸爸补成,每次他看到我
的文具盒上的伤疤时,都觉得很不好意思。”
我还是一个爱好广泛的学生,在学校老师和同学们都叫我“小博士”。……
(四)、介绍自己的学习情况
作为一个学生,对方可能非常想了解你的学习情况,因为他一定
乐于和一个爱学习的好学生
交往。所以,在我们的习作中,可以坦诚地介绍自己的学习状况,有哪些长处
,哪些短处,
真诚地希望对方能够向自己提出宝贵的建议,帮助自己提高。比如一位同学在信中写道:“
我
是一个学习勤奋但不够聪明的学生,在学习上我尽力地做到认真、努力,可就是不能名列前
茅
。为此,爸爸妈妈经常为我着急。不知怎的,一到大考我就紧张,一紧张就发挥不好。不
知道你有没有什
么好的方法帮我改掉这个毛病”。
(五)、介绍手拉手活动的建议及具体方法措施
回顾·拓展一
学习目标
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学习与感悟。
2.积累古诗。
3.通过“趣味语文”的学习,感受到标点符号的魅力。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一、交流平
台
教学预设
1.想一想,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你有什
么收获和体会?
2.自由地进行课堂交流。
3.选择重点展开讨论。
(1)说说对西部的认识和感
受。教师可以
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让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对
西部的认识,比如:西部的历史;西部
的自
然环境;西部的发展。
(2)说说对课文写法特点的认识。
①《白杨》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个人色彩添加
课后反思
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例证。(以白杨的品格
来比喻、暗示西部建设者
的品质等。)
②《草原》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例证
篇。(景色的铺陈,
直抒胸臆的抒情等。)
(3)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体会。
①找一找在这组课文中有哪些含义深刻的
句子,简要的说说其中的含义。
②说说你是
怎样去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
思?(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理解个
别字记词的含义等。)
二、日积月
累
1.导入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
也会吟。
可见积累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
首中唐时期素有诗豪之称的大诗人刘禹锡<
br>写的《浪淘沙》。
2.学生自由朗读,如果有不理解的,老师可
作适当补充性讲解。
“九曲黄河万里沙”,写黄河弯弯曲曲地流
经万里,夹带着大量泥沙。“浪淘”,波浪翻
卷;“风簸”,风浪滚动。“浪淘风簸自天涯”,
写黄河波涛汹涌,来自天边。“如今直上银
河去”,是诗人一种浪漫的想象,说黄河一
直走到银河那里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夸
张地说
可以到达牛郞和织女的家了。前两句
描写黄河奔腾万里的雄浑气势;后两句运用
夸张的手法描写
黄河源远流长,仿佛是从银
河里流下来的。
此诗写九曲黄河的雄伟气势,并展开奇特的
想象,表现作者的向往与追求。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4.引导学生课外找一些刘禹锡的诗来读一
读。
第二课时趣味语文
教学环节
一、谈话导
入
教学预设
1、师:批改作文时,常发现有些学生
对标
点符号的使用随心所欲。或一“,”到底,
或通篇不用,想起来了就随手点一下,说明这些学生对标点符号极不重视。今天我们来
读一则关于标点符号的故事,读完之后,谈
个人
色彩添加
课后反思
谈你的感想。
2、学生读文中故事。
3、交流读后感受。
4.教师提供故事:
有一个
富翁生性吝啬,聘请教书先生时,讲
明膳食供给很微薄。当时,这位教书先生一
口应允了。但借
口恐怕口说无凭,写了一张
没有加标点符号的合约:“无鸡鸭亦可无鱼
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富翁根据自己主观
愿望。理解为“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
青菜一碟足矣。”欣然签字。那知
吃第一顿
饭时,教书先生就大喊大叫:“怎么尽是素
菜,没有荤菜?我们不是约定了‘无鸡鸭也
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的么?”
弄得这个富翁哭笑不得,只好照合约上的
办。
5.动手练习加标点,使之成为不同意思。
①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②过路人等不得在此小便
③某家有少女人材十分丑陋全无一双好脚
④今年好倒霉少不得打官司
二、小结
标点一定要恰当,它就
像一个人的五冠,不
能因为它不是字就显得无足轻重,标点错
了,意义也就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