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5篇.docx
公安特警-运动项目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5 篇
教学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也规
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下面是关于五年级下册数学教
学计划 5 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 一)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教材整体内容分布:
( 一)
数与代数 1. 因数与倍数
2.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3.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 二) 空间与图形
1. 图形的变换
2. 长方体和正方体
( 三) 统计与概率统计
( 四) 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广角――找次品
( 五) 综合应用 1. 粉刷围墙 2. 打电话
二、本班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共有学生 90 人,这些学生两极分化较为严重,
学优生和学困生均占较大
比例,而学困生的转化是一大难题。在本学期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既要重视学生
学
习习惯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学习的方法与能力的
指导。
三、教学目标
一单元:1.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
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
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 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 ,
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
形旋转 90o。
3.
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 进一步增
强空间观念。
4. 让学生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 ,
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
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单元:
1.
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
别。
2. 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 2、5、3 的倍数的特征。
3.
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三单元:
1.
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 通过实例,了解体积 (
包括容积 ) 的意义及度量单位 ( 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
厘米、升、毫升 )
,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
1m3、1dm3、1cm3 以及 1L、
1ml
的实际意义。
3.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
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
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四单元 1.
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
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
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 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
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
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5. 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五单元:
1.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出结
果。
2.
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 分数加法仍然适用,并会运用 些运算定律 行一些
分数加法的 便运算,
一步提高 算能力。
3. 体会分数加减运算在生活、生 中的广泛 用。
六
元:
1.
理解众数的含 ,学会求一 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
学上的意
。
2. 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 适当的 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 复式折 , 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 条形、 折 直
、有效地表示数据,并
能 数据 行 的分析和 。
七 元:
1. 使学生通
察、猜 、 、推理等活 ,体会解决 策略的多 性及运用 化的方法解
决 的有效性。
2. 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 用, 用数学的 来解决 生活中的
,
初步培养学生的 用意 和解决 的能力。
四、教具学具
1、
方体和正方体 物及模型, 2、演示分数用的教具
五、 安排 ( 共 60
)
一、 形的 (4
)
二、因数与倍数
(6
)
1. 因数和倍数 ⋯⋯⋯⋯⋯⋯⋯⋯ 2 左右
2.2 、5、3 的倍数的特征
⋯⋯⋯⋯ 3 左右
3.
数和合数 ⋯⋯⋯⋯⋯⋯⋯⋯ 1 左右三、 方体和正方
体 (12 )
1.
方体和正方体的 ⋯⋯⋯⋯⋯ 2 左右
2. 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 ⋯⋯⋯⋯⋯
2 左右
3. 方体和正方体的体 ⋯⋯⋯ 7 左右整理和复
⋯⋯⋯⋯⋯⋯⋯⋯⋯ 1
粉刷
⋯⋯⋯⋯⋯⋯⋯⋯⋯⋯ 1
四、分数的意 和性 (20
)
1. 分数的意
⋯⋯⋯⋯⋯⋯⋯⋯⋯ 4 左右
2. 真分数和假分数 ⋯⋯⋯⋯⋯⋯⋯ 3 左右
3 分数的基本性
⋯⋯⋯⋯⋯⋯⋯ 2 左右
4. 分
⋯⋯⋯⋯⋯⋯⋯⋯⋯⋯⋯ 4 左右
5. 通分 ⋯⋯⋯⋯⋯⋯⋯⋯⋯⋯⋯ 4
左右
6.5.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 2
左右
整理和复
⋯⋯⋯⋯⋯⋯⋯⋯⋯⋯⋯
1
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7
)
1.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 2 左右
2.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 3 左右
3.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 2 左右六、 (3
)
打 ⋯⋯⋯⋯⋯⋯⋯⋯⋯⋯⋯ 1
七、数学广角 (2
)
八、 复 (4
)
六、教学措施
1、加 自身学 , 努力提升自己的 文化知 水平,
不断学 当今社会最新
的教育理 和教学方法, 教育 念, 立 学生的 展服 的思想,
极参与
教科研活 ,在 践中探索, 在 践中 累 。 深入 研教材, 充分利用
40 分 ,
堂事半功倍。
2、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通 表
、
激励性 激 学生的学 情,努力培
养学生良好的行 和学
。开展“ 秀作 本 比” 、“数学学 周 ”
比等活 , 学生 在 比和表 中
得 步。
3、注重因材施教, 一步做好培 差工作。 学 生和学困生
,达到手
拉手同 步的目的。
4、踏踏实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以自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满腔热情的工作
作风,虚心向同事学习,同时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对学生的培养。
5、指导学生写数学学习周记并给以激励性评语,
依据学生周记写教师教学周记。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 二)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 , 两级分化现象较为严重 ,
学习的主动性远远不够。当
然 , 班上也有很多积极向上的学生 , 也有很多思维活跃、
善于思考的学生。 针对本班
级的实际情况 , 在本学期的数学教学中应重点采取以下措施
:
1. 帮助后进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 加强课后辅导 , 对其作业降低要求。
2. 深入调查学生的作业要求 , 改进作业的布置及检查方式 ,
增加趣味性、开放性、实
践性作业。
3. 强化培养、训练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
把学习习惯的好坏与期末数学成
绩的评价相结合。
4. 多鼓励和表扬学生 ,
多开展一些数学竞赛活动 ,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
主动性。
二、全册教材基本要求
1、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
, 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 会解比例 , 会看比例尺 ,
理解正比例和反
比例的意义 , 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
会用比例的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
应用题。
3、使学生认识圆柱、 圆锥的特征 ,
初步认识球的半径和直径
, 会计算圆柱的表面
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4、了解简单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
会看和初步绘制简单的统计图。
5、使学生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
,
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
握 , 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
灵活的计算能力 ,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
提高
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6、结合新的教学内容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 ,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 进行思
想品德教育。
7、贯彻新的课堂教学理念 ,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力。
三、全册重点难点关键
(1) 重点 : 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 正反比例的意义。②圆柱、圆锥的特征 ,
圆柱
的表面积及圆柱、圆锥的体积。③整理和复习小学数学知识。
(2) 难点 : ①比例
的有关概念及应用。②圆柱表面积、体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
公式的推导和实际应用。③小学数学有关知识
体系的建构。
(3) 关键 : ①运用知识迁移 , 采用对比的教学方法 ,
促使学生理解掌握比例、比例尺、
正反比例的意义 解比例应用题 ,
通过分析已学过的常见的数量关系 , 正确找出两种相
关联的量 , 判断成哪种比例关系 ,
再列出方程解答。 ②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 通过演
示 , 学生实验 , 操作 , 揭示规律
, 从而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 , 合作交流 , 协作探究出多
种方法来推导计算公式 ,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做好小学数学相关知识的归纳、
整理工作 , 确实做到精讲多练 ,
使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建构。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
贯彻数学课标标准的精神 , 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数学意识和实践
能力 ,
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认真钻研教材 , 明确教学要求 ,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
比例这一单元先教学正比例的量 , 接着教学成反比例的量 , 然后把两者放在一起
进行联系、对比
, 最后再教学正反比例的应用题 , 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正反比例地概念并
能正确判断 ,
避免发生混淆 对于应用题 , 安排用不同的方法解同一道题目 ,
既可以加深
学生对比例的认识 , 又可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各种知识的解题能力。
(3)
圆柱及圆锥的教学从直观入手 , 通过对常见实物观察 , 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形
状 ,
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几何图形 ,
然后介绍圆柱各部分名称。通过课件演示及学
生实验来教学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及圆锥的体积。
(4) 统计图教学时首先思考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一个统计表中有关数量间的百
分比关系。紧接着让学生知道在表示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上 , 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形
象具体
然后依次说明三种不同类型的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最后在例题和练习中
,
让学生根据图表回答问题 ,
使学生学会看统计图表、会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分析问题
,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养成学生应用统计的思想分析思考问题的习惯。
(5) 复习时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 , 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同时注意启发、引导学生
主动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 形成知识网络。教师则加强反馈 ,
注意面向全体 ,
因材施教 , 及时补习学生的知识缺漏。
五、课外活动安排
1、结合 自行车里的数学 组织学生分小组实际操作
, 获取数据 , 增强知识的应
用能力。
2、继续进行 奥数
教学。
六、教研专题
优化练习 , 提高教学质量
七、专题落实措施
1、根据班级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设计有层次性的练习。
2、结合整理与复习 , 设计系统性较强的练习 , 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小学阶段的数
学知识。
3、课后作业尽量做到分层练习。
八、单元教材分析
第( 一 ) 单元
内 容:
负数教学重点 : 会读写负数 , 比较负数的大小教学难点 : 比较负数的大小教
学措施
:
1、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 引导学生认识负数的意义。
2、 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 , 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第( 二 )
单元
内 容: 比例教学重点 :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
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 比例的有关概念及应用
教学措施 :
比例这一单元先教学成正比例的量 , 接着教学成反比例的量 ,
然后把这
两者放在一起进行联系、对比 , 最后再教学正反比例的应用题 ,
使学生更好地理解
正反比例的概念及判断 , 避免发生混淆
; 对于应用题 , 安排用不同的方法解一道题目 , 既
可以加深学生对比例的认识 ,
又可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各种知识的解题能力。
第( 三) 单元
内
容: 圆柱与圆锥
教学重点 : 圆柱、圆锥的特征及体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 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及圆柱的表面积 ,
体积和圆锥体积的
计算及有关的综合性问题。
教学措施 :
圆柱及圆锥的教学从直观入手 , 通过对常见实物观察 , 使学生认识圆柱
的形状 ,
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几何图形 , 然后介绍圆柱各部分名称。通过教师演示及
学生实验来教学圆柱的
侧面积、表面积及圆锥的体积。
第 ( 四 ) 单元
内 容: 统计
教学重点 : 学会看统计图表
教学难点 : 通过统计表回答问题
教学措施 :
让学生知道在表示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上 ,
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 然后依
次说明三种不同类型的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最后在例题和练习中 , 让学生根据图表回
答问题 ,
使学生学会看统计图表、会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分析问题 , 培养学生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养成学生应用统计的思想分析思考问题的习惯。第
( 五 )
单元内 容:
数学广角
教学重点 :
会用 抽屉原理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 了解 抽屉原理 会用 抽屉原理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措施
:
1、借助教具、事物操作和画草图方式进行 说理 让学生初步经历 数学证明
的过程。
2、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 模型
思想。引导学生先判断某个问题是否属于用 抽
屉原理 可以解决的范畴 ,
再思考如何寻找隐藏在其背后的 抽屉问题 的一般模式。
第(
六 ) 单元
内 容:
整理和复习
教学重点 : 梳理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难点
: 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措施 : 复习时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
, 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同时注意启发、引导
学生主动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
形成知识网络。教师则加强反馈
体 , 因材施教 , 及时补习学生的知识缺漏。
九、教学时间安排 :
周次 内容
一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二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应用
三
比例的应用、整理和复习、圆柱
四 圆柱、圆锥
五
球、整理和复习、统计表
六 统计图
七 数和数的运算
八 数和数的运算、代数初步知识
九 应用题
十
应用题、量的计量
十一 几何初步知识
十二 简单的统计
十三 综合复习
十四 综合复习
十五 综合复习
十六 考试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 三)
一、指导思想
:
, 注意面向全
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
全面落
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 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 ,
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
情景 , 以帮助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
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班级分析 :
五年级两个班级的学生数都是
55 人, 班级男女生比例谐调 , 对于新课程教材 , 我们
的学生基础知识还算比较扎实 ,
思维也比较活跃 ,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 , 同时两极分
化也相当明显 ,
两个班级差生都比较多 , 尤其五年级 , 很多差生已经开始妥协 , 因此 ,
在
这学期的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对差生的培养。 上课的时候要特别关照后进生的发言 ,
发挥
小组合作的作用 , 鼓励优等生带差生 , 帮助差生也能在数学上获得一定的收获。
三、教学内容 :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 圆, 百分数 ,
圆柱与圆锥 , 比例 , 比例尺 , 统计。圆,
百分数 ,
圆柱与圆锥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
,
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
动 ,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 ,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 体
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 , 感受用数学的愉悦 ,
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材分析 :
在数与代数方面 ,
这一册教材安排了百分数、 比例、比例尺。在前面学习分数及
比的前提下教学一些基础知识 ,
包括比例的意义、 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及应
用。比例尺的认识、 比例尺的应用 ,
对于百分数来说 , 百分数的意义、 读写 , 百分数
与小数、分数的互化 ,
百分数的应用等。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 , 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 圆柱与圆锥两个单元。
对于圆是学生
第一次接触 , 相比之下比较抽象 , 所以 , 学生掌握起来不是那么容易。
需要学生先弄清
楚圆的认识、 圆的周长、圆的面积等知识。 对于圆柱与圆锥 ,
要在圆的基础上进行研
究 ,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圆柱与圆锥的面积、体积计算是重点、难点。 需要学生好好
把握。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
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 ,
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众数和中位数、 扇形统计图。本册教材教
学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
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平均数作为
一组数据的代表 , 比较稳定、可靠 ,
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 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
表 , 可靠性比较差 ,
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 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 ,
也不受极端数据
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 ,
适宜选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
集中趋势。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 ,
教材一方面结合原来的比的知识和分数的相关知识 , 用所
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另一方面 , 安排了 数学与生活 的教学内容 , 引导学
生通过观察、
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
体会解决问题
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 感受数学的魅力。
五、教学目标 :
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 会比较百分数的大小 ,
会把假百分数化成分数
或小数 , 会进行分数、小数的互化
,
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比例和比例尺的意义和性质
,
利用比例的特点以及正反比例来解决实际
问题等。
3、
知道圆的有关知识 , 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认识圆的相关计算。
4、 结合具体情境 ,
探索并掌握圆柱与圆锥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 探索某
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5、通过丰富的实例 , 理解众数的意义 ,
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 , 并解释结果的实际
意义 根据具体的问题 ,
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6、 认识扇形统计图 ,
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7、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 体会数学在日常
生活中的作用 ,
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
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
,
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 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六、教学措施 :
1、合理利用教材 , 突出基本概念教学 ,
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
, 增加直观和
联系实际 ,
增加探索性和开放性 , 加强拓展性和知识性 , 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2、注重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 加强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1) 加强直观 , 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
对部分教学内容作适当的调整或精简。
(3) 加强开放性 ,
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加强联系实际 , 从现实问题情境引出数学问题
, 得出数学知识。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 , 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
, 促进学生空间
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 ,
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 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
问题的思维习惯。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
学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参与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知识和能力
,
而且还能有效地
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
进而奠定发展更高素质的基础。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
, 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1) 提供丰富的培养学习数学兴趣爱好的素材。
(2)
注意反映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的文化价值。
(3) 通过自主探索的活动 ,
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 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七、课时安排
一、圆
...........................................
8
课时
二、百分数
.......................................
14
课时
三、圆柱与圆锥
...................................
10
课时
综合运用
....................................
1
课时
四、比例
.........................................
10
课时
五、比例尺
........................................
8
课时
综合运用
.....................................
1
课时
六、统计
..........................................
7
课时
七、数学与生活
....................................
2
课时
八、总复习
........................................
14
课时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 四)
一、班级情况分析:
五 (1) 班共 54
人,大部分学生活泼、好动, 学习不太认真,字体书写比较工整,
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成绩:平均
54.8 分,优生率 19.67%,及格率
52.46%。学生知识
掌握的较好的地方有:基础知识、概念掌握得较牢固。不足之处:部分学生比较
粗心,运用知识不够灵活,口算、计算掌握较好。
二、主要教学目标
( 一)
数与代数
1、第二单元
因数与倍数
因数和倍数是在整除基础上的进一步研究,因此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建立
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关键是使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同时也是
对整除概念的进一步巩固。 在教学设计中通过一些辨析题是学生更透彻的理解概念。
在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归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学和
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认识真分
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
数或整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
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
地约分和通分。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3、第五单元
分数的加减法
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顺序,
方法。并能够正确计算。通过观察、比较,
体会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结合具体情境,解决简单分数运算的
实际问题,体会分数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 二) 空间与图形
1、第一单元
图形的变换
本单元的很多内容和习题都是可以通过操作来完成的,因此,在课前可以请学
生准备一些小的学具,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结合操作思考问题,并把操作、思考
和语言表达结合起来。
1、第一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基本特征及其展开图。结合具
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
的问题。经历展开与折叠、 寻找规律等活动过程, 发展空间观念和探索规律的能力。
通过操作活动,理解体积、容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容积的计量单位
( 米
3、分
米 3、厘米 3、升、毫升 ) ,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 1 米 3、1 分米
3、1 厘米
3 以及 1 升、1
毫升的实际意义。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并能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某一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 三)
统计与概率
第六单元
统计
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通过实例,复式折线统计图
的特点与作用。 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 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通过实例,
理解并会计算中位数、 众数,能解释其实际意义 能根据具体的问题, 选择适当的统
计量表示一组数据。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能通过报刊杂志等媒体中的数据或统
计图表获得有效的信息。
( 四) 综合应用
数学与生活、数学与购物
三、重、难点
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理解因数、倍数数的意义,会正确写出已知数的因数和倍数百分数,能进行
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四、教学实验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措施
1. 提供具有丰富现实背景的题材,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
重视多种操作活动的安排,关注知识、方法的形成过程 ,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符号感、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
3.
引导学生经历数学探索的全过程,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重视通过 综合运用
,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5.
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对所学内容的总结与反思,学会条理化和系统化。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 五)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期教五年级, 共有学生 29 人。从去年的学习成绩看,
该班学生大部分学生平
时在数学学习上态度较好,上课能认真听讲,能自觉按时完成作业,但有个别学生
数学基础较差,加上学习方法有待改进,导致与班级整体脱节。针对本班的数学教学
现状,本学期的工作重点是在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采取以优带
差促中等赶优等的办法, 同时不忽视优生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
使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课程标准》为指导,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
3、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
5、亲近自然、珍爱生命,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对科学实验比较感兴趣,不喜欢死
记硬背的知识,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独立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不强。
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
数、英教学,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
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
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而我们的科
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
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
人的生长发育过程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地表的变化及保护 、能量的表现形式及相互转换
、宇宙天体的构成及探索 、
科学探索历程及科技未来展望
等研究内容,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相关主题及学生
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
做到了 生活经验 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 将 科学
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有机地整合,引领学生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征
及事物变化的相互联系,进行以
逻辑推理 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本册教科书注意学生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整理,注重用联系的观点构建教科书整
体结构。随着学生科学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直接生活经验在教科书中的呈现越来
越淡化,相反,在科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知识经验的积累逐渐丰富,这些知识经
验为进一步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提供了条件,并在教科书中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出来。
从每单元的结构分析,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并且相互关联得更加紧密,表现出学生
知识经验纵横交错的 网络化 结构特点。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
4、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
5、各班建立科学小博士协会,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
6、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 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
经过思维
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
7、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
8、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讨论
辩论
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参观访问 竞赛科学欣赏
社区科学活动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 科学幻想七、主要学习方法:
探究法、演示
法、参观法、实践法、讨论法、谈话法、辩论法、实验法、列表
法、暗示法
本册教材共安排了
75 课时,另有 5 课时的机动时间
1、认识正、负数 2 课时
2、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0 课时
3、分数的加减法 ( 一 ) 14 课时
4、走进军营 -- 方向与位置
6 课时
5、关注污染 -- 分数加减法 ( 二) 10 课时
6、爱护眼睛 -- 统计 5 课时
7、包装盒 -- 长方体和正方体 12
课时
综合应用 -- 有趣的溶解现象 1 课时
8、下跳棋 --
可能性 2 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