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几点做法
40的女人-福州时代中学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几点做法
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成长、终身发
展的基础。俗话说得好:良好的习惯是人
一生的财富。我们作为奠基铺路人,更应在小学这一习惯形成的
关键期抓好学生
的行为规范。鉴于以上认识,几年来,我比较重视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
育,力求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打实基础,创出新意。并重点对学生在校日常行
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内容、
方法进行了探索,取得了较为好的实践效果。
一、建章立制、 规范言行
良好的行为规范的
养成并不是靠几次教育、几个活动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期
的持之以恒的训练才能形成。建立一套完整的养
成教育工作制度或成立相应的监
督组织是持之以恒抓好行为规范教育的重要保证。
为了有效地
规范学生行为,我制订了“班级规范考核细则”,将其打印后发
给每个学生,每人都要学懂。因为每人都
要按细则去约束自己,去规范自己的行
为,每人都有做管理干部的可能(表现好的优先竞选)。其次要求
值日人员认真
做好每天各项的检查、记载(出示:在校日常行为规范考核细则) 。平时学生
在
哪个项目里做得优秀就加分,相反则扣分,把行为规范当作一面镜子,做到一
日一公布, 一周一小结,
一月一评比,并将“规范管理”记载簿上的加扣分汇总
到细则考核栏,增加管理的透明度。班上每个学生
的基准分为100分,加扣的每
一分不是用数字表示的,而是用五角星代替的。一个五角星的角则代表一
分,分
别用红、蓝色两种墨水的笔进行加分扣分,比看谁的红星多,蓝星少或没有蓝星。
学生学
期末,根据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记载得星的情况及自评、小组评出“新
三好生、优秀干部、十小、好学
生、好孩子、好公民”各类先进,给予一定的表
彰和奖励。这样,把学生平时的个人行为表现记载与期末
评先结合起来,使学生
平时的行为表现处于集体的舆论监督下,使学生能比较自学地遵守规范。
二、严格训练、逐步内化
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训练,必须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
以行”,而其中“导之以行”尤为重要。为此,需强化学生行为规范养成的
训练,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强化训练时,我采用了以下几种训练方法:
1、
寓“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训练于各种活动之中。小学生在校常规的
养成教育中,行为训练的方法可注重
多种方法的组合,而且要注意选择学生乐于
接受的训练方法。如:榜样示范法,行为训练法,说服教育法
,评比竞赛法,实
践体验法等等
。
班队集体活动是养成教育的主渠道,在集体活动中除
要求学生
排队进出场、按次序就座、不吃零食、不扔果皮纸屑、认真听讲、有礼貌地鼓掌
致谢外
,我还与辅导员邹娟筠老师一道对学生的敬礼、站立、以及红领巾的佩戴
等均有严格的规定。再如:《学
规范细则、做规范学生》、《规范细则知识抢答》
班会主题活动,故事、小品、游戏等形式,寓教于乐,
让学生在活动中明白培养
遵守规范的意义。
教师的行为是对学生最有力的暗示,因此发现学生
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努力
通过行动做出表率,暗示学生纠正。如不迟到,我们要先做到。地上有纸屑,我
们如果简单地在班上宣布禁止或罚学生当众捡起来,往往起不到培养学生良好卫
生习惯的作用。处罚甚至可能使学生私下里变本加厉地故意破坏卫生,所以,我
总是随时捡拾起来或暗示
学生做出道德认识判断,次数多了,学生对自己卫生习
惯也渐渐重视起来了。另外,要求学生干部要先行
一步,当示范员,带出一种好
风气来。为此我比较注重干部培训工作。一般我分“点”、“面”两种培训
方式
进行培训(点:引路的干部;面:全班的学生)。如:值日班长是人人都要做的
工作,而他
们去做又得靠老师及常务干部的引导,所以既要培训引路干部,又要
面向全班学生进行培训。重在培训怎
样做:怎样去组织同学们朝读、做两操,怎
样去督促检查卫生,怎样做图书、拖把、扫把、水桶的摆放等
协调工作。
2、寓“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训练于日常生活之中。要求学生在校日常行
为规范
化、科学化、序列化。如:学生就餐时,要求学生做到“排队进入餐厅,
按座位有次序就座,用餐时不讲
话,有非说不可的事可小声讲,要菜加饭要举手,
就餐完毕将圆凳靠桌内摆放,地上无纸屑无剩饭粒。
3、寓“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训练于家庭之中。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
效补充。我和邹娟筠
老师在每个学期至少都要组织召开2——3次家长会。日常
行为规范细则制定好后,我们分别召开了科任
老师及家长会议,对他们宣讲细则
内容,希望在教育措施上得到支持与配合。并定期向家长下发《家校联
系册》,
要求家长在家督促孩子贯彻落实。有时也借家长来校接孩子的时间积极主动与家
长面谈
,了解学生在家的行为习惯,同时让每个家长及时了解子女在校的情况,
使学生明确不仅在学校,在家里
、社会也受到严格的监督训练。
三、反馈评价、矫正强化
反馈,分正反馈和负反馈。正反馈
是对良好行为养成的评定,能给学生以鼓
励和信心,从而产生新的良好行为动机,具有强化作用。负反馈
是对不良习惯的
评定,它可用来调节、控制不良行为,使其符合《规范》的目标,具有矫正的作
用。我和邹娟筠老师们在班级一直利用 “红旗”和 “警示”栏目进行反馈,这
一举措充分调动了学生
的积极性,也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其中有一位家长曾在家
校册上写道:“大周、小邹两位老师心想学生所
想,急为学生所急,为他们付出
了许多„„每天在黑板上利用红旗栏的方式表扬优秀或进步的孩子,虽然
是麻烦
了点,但确实为孩子的成长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谢谢老师的辛勤培育!”现
在我们有
时也利用“快乐树”这个栏目,让表现特别优秀或有进步的学生“爬”
上树,感受到进步及成功的快乐。
四、实践效果与体会
通过实施规范细则训练,目前学生逐渐在校内养成了轻声细语的习惯,高
生在课堂及餐厅内喧哗的现象逐渐减少;以不影响他人学习、休息、生活为荣,
文明礼仪习惯越
来越好;升旗有较庄严的气势,行走有较整齐的队伍及较饱满的
精神(眼睛向前,昂首挺胸,迈步有力、
自然),校园内,遇到老师、来宾能够
主动向他们问好,“您好”、“对不起”、“没关系”、“谢谢”
“再见”等礼
貌用语时常可见;桌椅及抽屉柜子里的用品能比较有序地摆放(墨水瓶、彩笔、
毛
巾、纸巾、水杯、活动器材等用品一律放在柜子里),爱护桌椅柜,能较好地
保洁;上下楼靠右行、爱看
书、主动预习、主动读背、主动改错、主动记笔记、
主动做好下节课准备的人越来越多。这无疑不是良好
的日常行为规范训练的成
效,但也还有少数特殊学生的习惯时好时差,这也说明了日常行为的规范训练具
有它的艰巨性和持久性。
实践使我体会到:1、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是一个“明理—→导行—
→评价”、
不断循环反复的过程,在循环中不断巩固原有的行为习惯,实现新的行为要<
br>求。 其中 “明理”是基础,因为学生受年龄、知识等限制,是非观念不强,学
生对正确行为缺
乏认识和实践,必须强化“明理”教育。“导行”是关键,教师
提出的导行要求,必须考虑到学生原有的
行为基础和达成的可能性,防止行为要
求过高过全。“评价”是深化。评价过程既是一种自我教育,也是
道德内化的过
程,即由“他律”逐步转向“自律”的过程。
2、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
是可以通过训练形成的,关键是加强训练目标的层
次性、有序化,训练过程的具体指导和学生主体意识发
挥的相互结合。
3、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不是一蹴即就的事,何况我们的对象是小学生,因
此,只要我们不懈地努力,做到脑勤、脚勤、嘴勤、手勤,一定会收到较好的效
果的。
1 加强师德修养
古今中外,大量的事实都证明了为一条真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
的。老师的示范作用对学生良好行
为的培养具有很大的影响。叫学生不迟到,老师上班就不能迟到;叫学
生不打架斗殴,老师就不能打学生;
叫学生衣服整洁,老师应仪表端正……
校园里
常见这样的一幕:课间是学生开心有礼貌地向老师问好,可是好多老师却紧皱眉头,视而
不见,要不就是
毫无表情地点个头,孩子们只好露出失望和错愕的眼神……我们教育学生对人要真诚,要
讲礼貌,而我们
的行为却背道而驰。显然,这样的“德育”是惨白无力的。
建议:加强师德修养。这里的
“师德”不仅包括教师职业道德,也包含教师的个人品德修养。看来,
学校对学生实施日常行为规范养成
教育之前,要让教师先学学《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2 提高“育人”能力
作为一个教师
,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授业”能力,也应该把握“传道”的技巧。如何让学生在学习、感受、
实践《小学
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是有别于甚至高于“授业”的一
门学问。
它要求教师更具有诸如“沟通、表率、影响、亲和……”等能力,更具有耐心,更要进一步研究《教
育学
》、《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