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经典古诗文诵读的意义和方法

余年寄山水
602次浏览
2020年12月15日 14:4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孟十朵-剑网3生活技能

2020年12月15日发(作者:许远)


小学生经典古诗文诵读的意义和方法
李知郿
近年来,对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 文的问题,学术界看法不一。支持者认为,
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是继承中华文化之大统、培养学生人文 素养的良方;反对
者则认为,学生应集中精力学习现代科学,没有必要再去诵读古诗文。而我认为,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不但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在
实践中也是可行的。
一、经典古诗文诵读的意义
1. 培养小学生的高尚情怀。经典古诗文一般都思想深刻、意境 优美、语言精练,
是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的良好教材,也是帮助小学生建立积极
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的好助手。学生从小诵读古诗文,能够很好
地了解我们民族的文化 传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这对于丰富学校德育的内容、
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2. 丰富小学生的社会知识。经典古诗文的诵读,对于丰富小学生的社会知识,
培养他们 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理解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都具有积
极的意义。如,孩子自小朗诵孟浩 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王之涣的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李坤的“谁知盘中餐,粒粒 皆辛苦”等诗歌,会
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到人对自然、对生命的关怀,体验到朋友之间深厚的友情。
3. 为小学生的记忆宝库奠基。有心理学家指出,人的记忆力在儿童时期发展极
快 ,到十三岁时达到最高峰。所以,我们要利用记忆力的这一特点,让学生们在
小学阶段多背诵经典诗文, 不求甚解,但求背熟,记下一些永恒的东西,将其作
为一种可供终生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储备。
4. 形成多种学习能力。诵读古诗文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全
面提高学生的 语文素养。诵读不但可以让古诗文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不断地反
刍、发酵,在潜移默化中开发他们的智慧 ,促成其人格的健康成长,而且可以培
养他们的记忆力、理解力和想象力等多种能力,使学生终生受益。
二、课内诵读经典古诗文的方法
读是语言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只有读得多,才能悟得深。多 读有助于学生对语
言的感知、吸收、积累,也有助于其思维的发展。笔者在带领学生进行古诗文诵


读时的具体做法如下:
1. 熟读古诗,自悟自得。在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的问题 上,笔者赞同中华古
诗文经典诵读工程组织者对古诗文“不求甚解”的提法,在学生诵读时,让他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多读几遍,使学生通过熟读慢慢体会诗的意境,从而由熟
读、质疑、解疑最终 达到自悟自得。
2. 适度讲解,交流体会。古诗文中所表现出来的既有诗人对宇宙万物关怀的感情,也表现了诗人的品格、修养和抱负,教师可通过适当的讲解,使学生更好地
理解古诗文,之后再 进行诵读,就能读得声情并茂了。
3. 展开想象,悟意明理。教师可根据古诗文的内容,引导学生想 象诗中描绘的
美好画面,让学生进入古诗的优美情境中,感受语言的美。这样,既激发了学生
学 习古诗的兴趣,又能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三、课外诵读经典古诗文的途径
1. 营造社 会氛围。儿童心理是很注重模仿的,如果他们看到很多人都在读古诗
文,就会产生诵读的兴趣,所以营造 人人读古诗的社会氛围,会使学生的诵读兴
趣大大提高。
2. “成就感”可以提高兴趣。学 生读得愈好就愈喜欢读,所以教师要维持学生
的这种“成就感”,对功课好的儿童,固然要多加称赞;对 功课差些的儿童,只
要他们有进步,教师就应当加以赞赏,使学生保持诵读的兴趣。
3. “ 变花样”可以激励兴趣。诵读古诗文所能变的花样在于读的方式,或快或
慢、或吟或唱、或带读、或齐读 、或接龙、或默读、或当场试背、或提问回答„„
花样多了,学生自然会感兴趣。







浅谈古诗文经典诵读
茅村实验小学 曹红莉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语言精品,蕴涵着深厚的民族文化,是我 们民族的血脉
和精神底蕴。它对情感的熏陶、精神的提升、习惯的养成、人格的塑造起到无可
估 量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诵读好古诗文,是我们每一位语文
教师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 问题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语言精品,蕴涵着深厚的民族文化,是我们民族的血脉
和精神底蕴。 它对情感的熏陶、精神的提升、习惯的养成、人格的塑造起到无可
估量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如何有效地指 导学生诵读好古诗文,是我们每一位语文
教师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第一,在观念上, 不能为背诵而背诵,而要认识到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积累古诗文,可以为学生打下精神的底子 。诗词中蕴涵的思想精华和情感魅力,
举不胜举。因此,教师指导古诗文的诵读,既不能放任自流,又不 能降格为技能
技巧的分析,要着力于整体感知,充分发挥诗词所蕴涵的丰富的育人功能。用中
华 优秀文化,用精炼、精湛的母语哺育我们的后代,在他们的心田撒播文化的种
子,播撒做人的良种。如王 之涣的《登鹳雀楼》,当读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
楼”时,那种不断进取、立志攀登的精神能给人启 迪,发人深省。再如白居易的
《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所寓含的顽强拼搏、百折不挠的意志,是学生成长的 重要
精神养料。
第二,在方法上,要突出吟诵,把握诗歌的音乐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培养 学
生的创造意识。古诗文经典诵读,意在突出一个“诵”字。中国的诗词一向也是“吟
诵”的, 而不是“朗读”的,更非机械识记、背诵。如果只是一味地让学生反复多
次的读,在方法上无疑机械了一 些,学生学得被动,缺乏乐趣,久而久之,学生
吟诵起来有口无心。教师也迫于完成任务,缺乏创造性。
学生是有个性的,每个学生对于诗中形象、情味等,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与感受。
因此,教师要 放手让学生自己诵读。学生只有真正进入角色,与诗中景、诗中情、
诗中人沟通,才可以读得慷慨激昂, 读得委婉含蓄,才能与诗意、诗情、诗境合
拍。当然,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也不能忽视。 如字音读错要纠正,
停顿有误要指点。教师也可以示范吟诵,更可以利用现代媒体,让学生倾听名家


大师们的经典诵读作品等。
第三,在操作上,要课内外比翼双飞,让学生自主诵读 ,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
首先,引入课内学习。在教学时,我们可以把与课文相关的、内容相同或相似的
古诗文引入课堂集中学习。如学习四季的课文,可以引进相关的季节诗;情感相
似的诗文可以一 并诵读等。其次,引导课余学习。①课前两分钟背古诗。即利用
上课预备铃到正式上课的两分钟间隔,由 一位学生带领全班学生诵读古诗文。这
样做,一方面可以安定学生的情绪,使他们能告别课间的喧闹,进 入角色。另一
方面,可以让学生积少成多,自然而然地识记、巩固诗文。②组织诗歌朗诵会。
可 以配乐朗诵,可以浅吟低唱,可以编成小品进行表演。③诗配画和诗化文。从
背诵的古诗词中,挑选自己 喜欢的作品配上想象的画面,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
形象直观的画面,再现出诗歌表现的空间与色彩形象 。还可以把古诗词改写成小
习作,将浓浓的诗情变为生动可感的篇章。④诗文集锦。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学 过
的诗词收集起来,再适当配上插图,贴在日记本上。
第四,在自身方面,要开阔视野,与学 生共同阅读,创造和谐、民主的氛围。教
师要和学生一起朗读吟诵,甚至还应该多诵读古典文学作品等, 以增加自己的文
化底蕴。教师要做到“口中有文”,随时能为学生范读。除此之外,语文教师还要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人生体验,把古诗文读活。例如:读《游子吟》时,我们
完全可以和学生一起诵 读,一起交流感受,一起联系生活,说说自己眼中的母亲。
在浓浓诗情中,师生心灵交融,共同感恩。











最能致远是书香——古诗文教学经典诵读心得

以诗传情 ,品美悟情。引导学生感受经典诗文的文化魅力、情感魅力,让学
生在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丰厚语 文素养是古诗文教学的特有内涵:诗中有
画,读诗要想象、重现诗中的画面;画中有诗,读诗要欣赏诗中 精妙语言对画面
的描述。如诗如画,品诗赏画,则更是古诗文教学追求的美好境界。诗可言志,
亦可传情。古诗文教学如何恰当地把握好一个“情”字,以更好地收到以诗传情、
品美悟情的效果?在实 际的教学中,我们应当正确、全面地解读文本,不仅要在
理解诗句上咬文嚼字、领悟意境、体验情感,还 要查阅大量资料,包括对诗人的
经历、写作背景、写作年代、写作风格进行细致探究,从而真正理解诗人 情之所
系,情之所在。现就有关桃花的古诗文教学谈一点心得。
桃树是我国传统的园林花木, 树态优美,枝干扶疏,花朵丰腴,色彩艳丽,为早
春重要观花树种。桃花进入中国古典诗文,为中国的古 典文学增添了一抹亮丽的
色彩,也传达出古人不同的情感。桃花这个意象在古诗文中出现的频率是颇高的 ,
《全唐诗》中涉及桃花的诗有293首,《全宋词》中涉及桃花的词有169首,《全
宋诗》 中涉及桃花的诗有865首,加上元、明、清的词及文章,共有1800余首
(篇)。翻开中国古典文学 ,可谓满眼的“桃花灿烂”。
在如此浩繁的涉及桃花的诗文中,有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通过启 发学生想
象,就能填补诗句的含蓄和跳跃,丰富诗句的语言和画面,学生边读诗,边想象,
如临 其境,如闻其声。
一、设身处地,品景悟情
在春风料峭之时,在万物尚未复苏之际 ,桃树开始苏醒,暗淡的树皮泛出了
点点的绿意,紫褐色的花骨朵开始突起、胀大,不知道什么时候绽开 了鲜艳的花
朵,那粉白色、粉红色、淡粉色的花朵,一簇簇,一丛丛,似妙龄女子的脸,似
天边 的云霞,让我们感到浓浓的春意。如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
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 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写这首诗时已孟夏
时节,诗人登山寻春,没想到在深山古寺之中发现了 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桃
花!“始盛”点明桃花怒放,浓艳欲滴。那一片火红灿烂的桃花在诗人始料未 及之
时冲入眼帘,扑面而来,这多么令人惊异、欣喜啊!一片桃花唤起了诗人美丽的

幻想,表达了诗人对浓浓春意的喜爱。
再如戴叔伦《兰溪棹歌》,“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 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
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这首诗写兰溪山水之美,抒渔家欢快之情。首句描写< br>月挂柳枝,光泻兰溪,细绦弄影,溪月相映的情景。次句写月下山水,皓月当空,
银辉四泻,溪平 如镜,倒影清明。两句诗文把兰溪山水写得朦胧飘渺,如诗如画。
然而对于渔人来说,最大的乐趣还在于 春潮渔汛:春雨过后,桃花飘零,溪水猛
涨,鲤鱼跳滩,拨鳍摆尾,噼里啪啦。看到这种情景,怎能不让 人心花怒放?全
诗写柳写月、写山写水、写花写鱼,描绘出一幅明澈秀丽、生机盎然的山水画,
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还有很多的诗文,作者都借用桃花这一意象来展现春天的
勃勃生机,表达作者对于 春天的喜爱之情。
而当满树的桃花开始凋零,娇艳的花瓣随着春风的吹拂纷纷落地,这就到了晚春了,文人骚客面对此情此景常常会产生“春归无觅”的惆怅。如李贺的《将进
酒》中有这样的诗 句,“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这里采用比喻的手
法,把凋落的花瓣比喻成红雨,说明春天 将要过去了,也暗示“青春将暮”,传达
出一种凄凉感伤的心绪。
再如白居易的《夜惜禁 中桃花,因怀钱员外》,“前日归时花正红,今夜宿时
枝半空。坐惜残芳君不见,风吹狼藉月明中。”这 首诗写前日桃花开得正鲜艳,
而今天晚上睡觉时,树上的桃花已经凋落得只剩一半了。诗人叹息桃花的凋 落,
目睹明月下的零乱花瓣,想起了友人钱员外。桃花凋落狼藉暗指春已去,自己的
美好年华也 在流逝,传达出诗人难平的心绪。
桃花是美好春天的象征。桃花的盛开,传达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 ;桃花的凋
落,传达出诗人对春归、年华易逝的感伤。
二、以花喻爱,品美悟情
桃花盛开在早春,桃花扶疏的枝干常被形容为女子曼妙的姿态;桃花鲜艳娇
嫩的花瓣就像女 子美丽的容貌;桃花花落叶繁,“桃子压枝垂”,又代表着女性孕
育子女的情形。所以,桃花这一意象很 早就和美丽女子联系在了一起。如《诗经·周
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子之于归,宜其室家 。”这里以桃花比喻年轻
美貌的女子,以桃花的花叶繁茂比喻女子出嫁后的幸福生活。如李群玉《龙安寺
佳人阿最歌八首》,“素腕撩金索,轻红约翠纱。不如栏下水,终日见桃花。”诗


中的桃花,暗指爱恋的女子。诗人借栏下水可以终日和桃花相守,比喻自己不能
和心爱的女子相爱相依 的伤感。
再如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
处 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去年今日,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宛如一幅画,以桃花
为衬托,表达了诗人对温婉 可人、脉脉含情的女子的爱慕之情。还是春光烂漫、
百花吐艳的季节,还是花木扶疏、桃花掩映的门户, 可美丽的女子却不知去处,
只剩下门前一树桃花临风盛开,笑对诗人。这里还是以桃花为衬托,表达了诗 人
的遗憾之情。全诗爱恨喜忧全由一束桃花映照而出,而美丽的桃花既是美貌女子
的衬托,也是 美貌女子的象征。
诗人把桃花比喻为妙龄女子,表达对她的爱慕和追逐,或是表达诗人寻而不
得,爱而不能的伤感。
三、宁静淡泊,品境悟情
自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问世,“桃花源”就成了自由隐 逸的代名词。此后,
很多的诗人都借桃花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如李白《山中问答》,“问余何意栖< br>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一二两句“问”而“不
答”,“笑 ”含悬念,“闲”显心性,尽见诗人远离尘俗,自由自在的浪漫情怀。第
三句特写桃花流水、窅然远逝的 景色,渲染一种天然宁静、淡泊幽深的氛围。桃
花流水,自自然然、清明亮丽,不汲汲于荣、不寂寂于逝 ,令人联想到宠辱不惊、
淡泊处世的隐士风采。末句对比议论,满蓄真情。山中一溪桃花、一脉流水、一
山青翠、一心清闲,别有天地而自得其乐。这份目无杂色,耳无杂音,心无杂念
的舒适惬意,哪 里是滚滚红尘、碌碌人间所能相比的呢?全诗借“桃花流水”展示
诗人潇洒出尘之心和归隐山林之志。
再如张旭的《桃花溪》,“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矾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
水,洞在清溪 何处边?”起笔画远景,深山野谷,云烟缭绕;山溪之上,长桥横
跨,忽隐忽现,似有似无,恍若在虚空 里飞腾。这境界多么深幽而神秘,朦朦胧
胧,如入仙境。发问绘近景,涉“目”成趣:水中岩石,如岛如 屿(石矾);清溪
之上,桃花飘流,源源不尽,绵绵不绝,如红霞映水,似赤袖拂风。诗意美妙空
灵,恍恍惚惚。天真有趣的一“问”引出一溪桃花流水,激活一份飘渺幻想,不言
神往而神往自见,表 达了诗人心仪虚无飘渺,神往世外桃源的审美情趣。但这明


知故问也透露出诗人感到理想 境界渺茫难求的怅惘心情。
此外还有张志和的“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还有杜甫的 “如行
武陵暮,欲问桃花宿”,还有张说的“桃花春径满,误识武陵源”等等,在这么多
诗文中 ,桃花这一意象都传达出了诗人对世外桃源的向往,对自由隐逸生活的追
慕,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厌恶。
四、浪漫遐思,品幻悟情
自从王母娘娘大摆蟠桃宴,招待众位神仙开始,蟠桃以及桃 树、桃花也成了
丹霞仙境的代名词。如李贺的《浩歌》里有这样的诗句,“南风吹山作平地,帝
遣天吴移海水。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诗人开篇从虚处起笔,将
幻想的世界呈现在读者面 前,南风把大山吹成了平地,天帝派遣天吴去移海水,
幻象纷呈,雄奇诡谲,委婉而又鲜明的表达了沧海 桑田之意。三四句写仙境和尘
世,传说王母的桃树“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生果”,当王母的桃树开花 千遍的
时候,彭祖和巫咸这样长寿的人也不知道死过几遍了。两相对照,见出生命的短
促。在感 叹生命短促之时,诗人通过想象,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桃花盛开,永恒存
在的仙境,感伤和向往之情通过对 照也鲜明地呈现出来。
再如晏殊的《燕归梁》也有这样的句子,“蟠桃花发一千年。祝长寿、比神
仙。”借仙境中的蟠桃树的恒久存在表达了词人对于神仙的羡慕,对于长寿的向
往。又如唐伯虎 的《桃花庵歌》里这样写道,“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
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
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 前。”这首诗
通过对桃花仙人自由自在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桃花仙人的羡慕,对功名利
禄 的蔑视。
总之,经典诗文中的桃花意象,缤纷多彩,摇曳多姿,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
感, 留给后人无穷的回味。引导学生在诵读中体验,在感悟中生成,就一定能提
升学生鉴赏古诗文的能力。







谈诵读经典古诗文与学生品德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还 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
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 美的
和谐发展。”这段话包含了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范围,不仅要进行语言文
字的训练, 还要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人生的两件大事,一是学做人,二是学做事。
所谓“人才”,首先得是堂堂正正 的人。人如果没有良好的道德引导和保障,掌握
了知识技能就有可能不能为社会造福,甚至有可能危害社 会。我们教师的首要职
责就是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做有德之人、有为之人。因此,培养青少年具有高尚< br>的道德品质,已经成为教学的重中之重。经典古诗文是我们中华几千年优秀文化
的精华积淀,我认 为在诵读课上不仅要引导学生读准诗文、读好诗韵、读出诗境,
还要充分利用古诗文诵读教学这块阵地,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校德
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传承美德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至今仍闪烁着灿烂的光辉,经典诗 文积淀了丰
厚的传统文化,而优秀的传统道德则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我 们民族魂、民族根。中国传统道德的精华,主要指的是以儒家伦理文化为主
要内容的道德精华。针对当前 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无私奉献、助人为乐、团
结友爱、孝敬父母的意识淡薄,所以我在诵读课中让学 生诵读《弟子规》中“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自律,以“诚”为先的交往准则,以“礼”为先的行为规 范,以
“孝”为先的家庭伦理,以“俭”为先的立家之本,以“仁”为先的待人之心。这些都
是 中国传统道德的精华,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再如诵读《三字经》的内
容,“子不学,非所宜,幼 不学,老何为……融四岁,能让梨……如囊萤,如映雪……”
在诵读中,教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仅 指导学生诵读,还指导学生讨论,引
导学生对照自己找差距,辨别自己哪些行为是对的,那些行为是不对 的,应该怎
样做,为什么这样做,今后应该怎样做。在诵读中不仅使学生积淀了知识,还在


学生的脑海中刻下了发愤读书、孝敬父母以及行为准则的印迹,对培养学生品德,
激发学生勤 学上进,起到了很大作用。

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人们千百年来形成的一种对祖国的最深厚的感情。是一个国家人
民道德品质的一 个重要特征,是学生发奋学习的推动力量。我们的教育要面向世
界,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就一定要跟先 进的、卓越的比,比民族的志气和民族
的自尊,因此,我们必须从小教育学生把自己的学习、生活与祖国 命运前途联系
起来,在学生的心里播下爱国主义的种子。中华古诗词中不乏歌颂祖国壮丽河山、
名胜古迹、丰富物产、辽阔疆域等名篇,教师利用诵读课机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
义教学可谓水到渠成。如 学习陆游的《示儿》可以利论文联盟
http:用作者的遗虑、遗愤、遗言、遗憾几个问题,激发学生< br>与作者的共鸣,在心底产生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人人都说家乡好,家乡
的风土人情、历史 文化,无处不存在着爱国主义教育的活教材。如学习《泊瓜洲
船》、《忆江南》等古诗让学生在体会作者 的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中,扣动学生
爱家乡之心弦,然后再扩大到整个国家。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还应 先从教育学
生同情他人,爱身边的亲人,关心师友做起。如《锄禾》在教育学生爱惜粮食的
同时 ,还应唤起学生的同情心,学习“送别诗”后,要启发学生心中有他人,播撒
友爱的种子,为萌生爱国主 义思想奠定心理基础。

三、注重人格教育

培养学生的真善美,是我们诵经活动的最终目标。中华古诗文记载着我们整
个民族文化的发展史,荟集着 儒、道、墨等诸家的深刻思想,这些传诵千年,脍
炙人口的篇章,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人文精神和民 族精神。“古诗文不仅能
提供文学滋养,而且融合在诗文中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操守都将成为新一代中
国人重建人生信念的重要资源”(中国青少年基金会社区与文化委员会主任陈越
光)。改革开放 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富裕了,与此同时一些不良社


会风气也随之产生了,诸 多的因素造成一些学生缺乏远大的理想,不懂人生意义,
只贪图享乐。针对学生的现状,我认为只把道德 品质教育推给少先队,推给思品
课是行不通的,应充分利用诵读课的优势和学生对诵读课浓厚的兴趣,在 诵读课
中渗透思想品质教育,使学生在了解和学习我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认识我们民
族的民族 精神,深受感染、熏陶,从而树立远大理想,陶冶自己的情操,塑造高
尚的灵魂和完美人格。如诵读“富 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海纳
百川,有容乃大”、“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时,诗 人的修养、胸怀会感染学
生,使得思想品质教育渗入他们的血液,从而提高他们的素质。
总之,经典古诗文是我们民族的思想宝库,引导学生诵读古诗文,他们受到
更多的是一种民族性格的熏陶 。古诗文诵读课的开展,在提高少年儿童资质品格,
陶冶情操,学习传统美德,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方面是 有很大作用的
。转贴于论文
联盟




用古诗文经典诵读浸润学生的人生

摘要:我国古典诗文源远流长,经历了几千年 的锤炼和积淀,具有感发人心、陶冶性
情、塑造人格、增长知识的功能。小学阶段是学生记忆的最佳时期 ,是人格培养、知识增长
的重要时期,如果让每位学生从儿童时期就养成诵读和欣赏经典古诗文的习惯, 既能使学生
从小就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挖掘古诗文的内涵,受到良好< br>的礼仪文化教育,又能继承、发扬这份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因此用古诗文经典诵读浸润孩
子的人 生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古诗文 经典诵读 浸润 科学性 可行性

古典诗文是古代文化中的瑰宝,是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的文化遗产。在十几年的教育
实践 中,我校摸索出了一条以“古诗文诵读工程”为核心,结合国学教育,开展不同形式的特


色教育之路,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真正起到“让古诗文经典诵读浸润学
生的人生”的 效果,充分印证了用古诗文经典诵读浸润学生的人生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一、以科学性、可行性的理论为依据,开展“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
我国的古典诗文源远流长 ,经历了几千年的锤炼和积淀,具有感发人心、陶冶性情、
塑造人格、增长知识的功能,是中华传统文化 当之无愧的代表,是中华儿女共同情感和群体
心声的抒发和体现,引起了后人心灵上的共鸣,深得一代代 中国人的喜爱,并将其发扬光大。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 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
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科学的。” 这充分说明了
儿童阅读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小学阶段是学生记忆的最佳时期,是人格培养、知识增长的重
要时期,如果让每位学生从儿童时期就养成诵读和欣赏经典古诗文的习惯,既能使学生从小
受到 传统文化的熏陶,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挖掘古诗文的内涵,受到良好的礼仪
文化教育,又能继 承、发扬这份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二、建立行之有效、规范的制度,保证“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的开展
1.开展课前十分钟诵 读。我们利用每天下午第一节课课前十分钟让学生诵读,并且列
入学校日常行为规范检查。学生从一年级 到六年级,每学年背诵古诗文80篇,小学阶段共
背诵古诗文不少于500篇。学生背诵古诗文的篇目大 大超过了《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数
目。
2.开展古诗过级测试。我校建立了古诗文 经典诵读过级制度,规定了考核要求,制定
了《小学古诗文诵读过级实施方案》以及测试标准。每年5— 6月份,我校组织并培训科任
教师对全体学生进行古诗文过级测试。过级测试要求学生通过抽签决定背诵 自己所在年级的
《古诗文经典诵读》教材中的6首,每个年级的学生每学年要求过2级,6年共过12级 。
只有熟练背诵全本教材上的古诗文,才能顺利通过。
三、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诵读实践,编辑、出版教材,拓宽学生诵读古诗文的
阅读面、阅读量
在实施“古诗文诵读工程”的初始阶段(1999—2006年),我们先后以《中华古诗文读< br>本》《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唐诗三百首》等书为诵读教材。在积累了大量的诵读实践后,针
对学 生的年龄特点,我校于2005年组织本校语文教师,在浩如烟海的古代诗文中优中选精,
遴选出334 篇适合少年儿童背诵的名篇佳作,编为6册,分别供一至六年级的学生使用。
这套《小学生古 诗文经典诵读》覆盖并超过新课标规定的篇目,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
特点,由浅入深地进行编排。低年级 学生从背诵白话蒙学经典以及简短的名句、诗歌开始,


难度逐渐加大到篇幅较长的诗文词 赋等,安排比较合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
对诗文的理解和思考。在编写时,除在原文中给 生字加注拼音外(一至三册),还在文后安
排了“请你知道”“为你释疑”“帮你理解”或“给你提示” 几个小板块。前三项分别是介绍作者、解
释字词和作品的译文、鉴赏,我们在译成现代汉语的同时,尽量 保持了原作的意境和风格。
最后一项是对作品内涵的提炼和延伸,启示学生自察自省,完善自我。
四、结合学年德育目标,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诵读古诗文的兴趣,提高诵读经典古
诗文 质量,赋予“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更鲜活和实用的生命力
我们在开展“古诗文经典诵读”工 程时,十分注重它的长久性和实用性。所以,我们在
教学中结合德育目标,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诵读古 诗文的兴趣,提高诵读经典古诗文质量,
赋予“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更鲜活和实用的生命力。
1.以节目的形式表演古诗文。诗是浓缩了的语言精华,把语言展开,诗的意境也就呈
现 在了人们的眼前。我校先后举行了以“诵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诵读经典古诗,传承中华
文明”为主 题的文艺演出。在每年的“六一”联欢会上,都有以古诗为题材的节目。
2.开展古诗文诵读 比赛、“古诗文PK赛”。每学期,学校都会组织各班开展不同形式的
古诗文诵读比赛、“古诗文PK赛 ”,同年级学生以班为单位,现场抽签,有感情地背诵或PK。
3.绘制古诗配画手抄报。学 生把诵读过的古诗文,配上想象的画面,精心设计,绘制
成图文并茂、别具一格的古诗配画手抄报。这样 就能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形象直观的画面,
再现出诗歌所表现的生动意象。
4.写 读后感。学校要求各班都召开《我从古诗中寻找民族精神》《弘扬民族精神,做礼
仪小公民》等为主题的 班队会,并要求学生及时把读古诗文的体会写出来,交流心得。这样
不仅使学生会背诵古诗文,还使学生 从古诗中有所感悟,受到了教育。
5.每日一句古训。在实施古诗文诵读工程的同时,我们注 意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结合
起来,要求各班在黑板左边一小角写一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方面的古诗文经典 名句,每日一
换,并且让各班学生准备一个小本,每天将本班黑板上的经典名句记录下来。这样做不仅有
助于学生对古诗文的积累,同时也在学生中弘扬了中华传统民族精神。
五、开展“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力求取得内蕴性、持久性、影响性的效果
开展此项工程, 不是让学生仅仅停留在大量诵读经典古诗的层面,而是力求取得内蕴
性、持久性、影响性的效果。实践证 明,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学生受到了中华民族文化
的熏陶,综合素养有了明显提高。“先天下之忧而 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不少学生为人处
事的态度;“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谁知盘中餐,粒粒 皆辛苦”已成为提醒学生珍惜时间、


爱惜粮食的警句;“温故而知新”则成为学生的座右 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更让学生
知道孝敬父母的重要性。此外,古诗文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想象力,调动了学生自主学
习的积极性,增强了记忆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
总之,开展“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的十几年中,我们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学生能更
加有效地从古诗文 春风化雨般的滋养中汲取中华民族千古文明的精华,充分领略汉语言微言
大义的魅力,体验余韵悠长的、 咀嚼不尽的文学之美,让更多的学生在记诵经典、沐浴圣人
先贤思想恩泽的同时,逐渐积累深厚的文化底 蕴,成为明理崇学的翩翩少年君子。




语文教学应加强古诗文的诵读

摘 要:诵读,是古代私塾教学的重要方法。古人一再 强调“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在现
代语文教学中,古诗文的诵读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诵读古诗文 具有思想教育的作用、
提高文化知识修养作用。我们应当督促学生加强诵读,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诵 读兴趣,
使他们在诵读中品味古诗文的语言风格,懈悟句句箴言,顺应层层波澜,体会种种情感。

关键词:语文教学 古诗文诵读 作用 方法

诵读,是古代私塾教学的 重要方法。古人一再强调“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在现代语文
教学中,古诗文的诵读并没有引起足够 的重视,学生连起码的断句都不会,对最基础的文
言实词和虚词的理解就更差了。笔者在上古诗文课时, 许多学生学得很被动,课堂上没有
积极活跃的气氛。后来笔者了解到,学生之所以怠慢古诗文,一个重要 的原因就是学生们
觉得学这些古代的文辞似乎没有多大的作用,而我们语文教师也没有认真对待学生的这 种
消极情绪,以致使学生在古诗文学习的认识方面造成短缺。所以笔者认为,我们语文教师
应该 加强学生古诗文的诵读。下面笔者主要从诵读古诗文的作用和怎样诵读两大方面谈谈
笔者的一点见解。

1.1诵读古诗文具有思想教育的作用

青少年正处于思想波动时期,经 常诵读古诗文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
和学习处世的方法。如荀况的《劝学》一文,行 文中整齐的排比、和谐的音节、畅达的气
势使之流传久远,文中的比喻贴切、浅显易懂。如“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
以成江海”教育人们要有日积月累,积少成多的学习态度;“锲而舍之,朽木 不折;锲而不
舍,金石可镂”,指出了人们要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文中蕴含的辩证唯物的
思想观点多年来一直给人以启示和鼓励。还有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虽是一篇游记,
却寄寓 了深刻的道理:“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强调无论做什么事,都必
须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和“深思慎取”的态度。这里包含了实事求是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在我
们人生的各方面都值得提倡。



1.2可提高文化知识修养

优美的古诗文是形式和内容 的完美统一。诵读这些名篇可以使学生逐渐形成灵敏的文言语
感,弄通文言语法,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其主要体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1)可使学生便于深入 理解课文,提高阅读古诗文的能力。教古诗文,常常离不开对疑难
词句重要语段的翻译。教师在课堂上点 出了课文重点词句的翻译,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根据
上下文语境体会、理解和记忆。并且在诵读中,还可形 成良好的语感,既理解了课文,又
领会了作者的情感。做到文感和情感的统一。这样能大大提高学生阅读 古诗文的能力。

(2)可使学生掌握有关的古代文化知识。我们学的古诗文,大都是作家的 经典之作,是不
可多得的优秀作品。如古代四言诗的典范《诗经.硕鼠》;古代议论文的典范《荀子.劝
学》,史传文学的经典《廉颇蔺相如列传》;五言律诗典范杜甫的《春望》等,这些名著
不仅是 古代语文的精品,也是古代文化遗产的精华。它浓缩了中华民族数千年对自然、人
生、社会、科学、艺术 、哲学等文化积淀,折射出中华民族的性格、精神、意志和品质。
所以,我们在学习这些古诗文时,不但 学习了其中虚词、实词灵活多样的用法,还学习了
动词的活用、介词结构后置、疑问代词后置等特殊的语 言现象。也学习了古人的人生观、
价值观和审美观,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从而提高自己 的人文素质。

(3)在古诗文中有许多快炙人口的名言警句和成语,可以做为我们学习、生 活的座右铭。
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望洋兴叹”、“完璧归赵”、“不求甚解”、“锲而不 舍”、“贻笑
大方”、“尽吾志而不能至,可以无悔矣”等等,这些词句都蕴含了深刻的道理,字字珠玑 ,
脍炙人口。我们的老一辈学者们,无不具有浓厚的文言文功底,他们之所以这样就是诵读
了无 数的名篇佳作。学生们更应该利用得天独厚的记忆力,熟读成诵名篇,从而奠定起“满
腹经纶”的基础。

(4)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学生学习语文,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写”,一些学生就是因
为积累的材料少,无话可说,因此半天写不出一个字。多诵读古诗文,可以帮助学生积累
材料,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在写作时就会自觉的运用,如行云流水,浑然天
成。使自己的文章增 色不少。此外,古人的一些写作方法,写作技巧,学生写作时也可以
借鉴,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2.1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诵读兴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因 素对学习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激发学生学古诗文的兴
趣、培养学生的诵读热情,是我们师者的关 键问题所在。

(1)把讲与读结合。笔者在进行古文教学时,对文中每个段落都要先讲解重 点的字、词、
句,再由学生参与译文理解文意,讲后一段读一段。先是笔者来范读,学生再进行全班齐< br>读或单独诵读或小组诵读。

(2)在熟读的基础上,要求背诵。笔者主要采用“背诵 接力”、“默写比赛”、“小组竞争”、


“小组个人评优”等方法来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 诵读热情。

“背诵接力”就是用接力式背诵,每组抽一个人开始背诵,前一人出现差错或者 遗忘时,小
组其他同学接续,看哪一组用的人少。

“默写比赛”就是全班同学同时默写,学生互改,小组总评分,选出得分最高的同学和小组。

“小组竞争”就是各组选出一名代表,参加读、背、默写比赛,以代表成绩记入小组成绩,
评出 先进小组。

“小组个人评优”就是每次竞赛都记下小组个人成绩,一阶段后进行总评,选出 小组优胜个
人。通过这些宽松,有趣味的竞赛活动,能使学生处于兴奋、精神集中的状态,激发、提高他们诵读的兴趣。

(3)在诵读中展开联想和想象。学生在诵读古诗文时,常会情不 自禁的被作者描绘的情景
所感染,教师可抓住学生这个情感契机,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引起学生的兴 趣,以至
在诵读中与作者产生共鸣。如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一词,词中运用比兴手
法,“借水怨山”,作者以眼前景(清江水和无数山)道心上事(追忆金兵往事,感叹中原
沦亡,壮志 难酬),达到了比兴传统意内言外之极高境界,为南宋爱国精神深沉凝聚之绝
唱。“郁孤台下清江水,中 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词的开头一句就把
词境从百里外的郁孤台,收至江西造口的 江清水,紧接着“行人泪”三个字直点造口当年之
事。词人身临宋太后隆祜及宋高宗被金兵追至之地,愤 金兵之狂,羞国耻之未雪。“西北望
长安,可怜无数山”,词人因怀想隆祜被追而念及神州陆沉,独立造 口遥望汴京,然而,被
无数青山重重遮住,望不见也。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才能在郁苦凄迷的景中,理解 作者的
愤慨之感,才能在诵读时做到声情并茂,如临其境。

2.2加大诵读古诗文在考试中的比重,以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

在已往的考试中, 我们只侧重于对字、词、句子的翻译、理解,考查背诵的内容较少,笔
者认为可以加大一些比重,引起学 生对诵读的重视。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督促学生加强诵读,使他们在诵读中品味古诗文的语 言风格,懈悟句
句箴言,顺应层层波澜,体会种种情感。在诵读中,积累文学精华和思想才富,以提高自
己的写作能力,做到“下笔微云超泰山”。


古诗文诵读教学之“四味”

古人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读书破万< br>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等。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诵


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可见,诵
读 是提高古诗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但是,古诗文毕竟是我国古代的书面语形式,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与现 代的人存在隔膜,学生
积累少,缺乏基本的审美和想象能力,难以感受古诗文的魅力,这势必造成古诗文 诵读教学
中的尴尬状态。如何指导学生在古诗文诵读中,读出层次,读出韵味,读出精神?我认为,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打破时空距离,走进作品,亲近作者,切身体味,充分诵读出古诗文作
品中所蕴 涵的四种“美味”来,即韵味、情味、意味、个味。
一、韵味
古诗文往往一字多义 ,不易理解,但它语言高度凝练,讲究声韵和谐,讲究朗朗上口,
只要多读就一定会读出它的韵味。首先 ,要读准字音,读懂词义,读通大致的文义。这里就
不可避免地要引导学生查阅字典,对照注释,搞清楚 疑难字词。其次,要读出语气。如《离
骚》一课,先让学生对照注释初读,解决字音词义的问题,再让学 生边读边划句子节奏,然
后学生找出语气的变化。如“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也?”要读出疑问 的语气,“余
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要读出坚定的语气等。再次,要把握古诗文的节奏。
大多数古诗文属韵文,有自己的格律,讲求四声平仄规律。(1)诗:我们学过的诗有五绝、
五 律、七绝、七律等。五绝和五律可分为两个音节,如“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望岳》),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这样的诗句式整齐,根据其中的
一句,即可将整首诗 的朗读节奏划分为两个音节。还有可分为三个音节的,其中有“二、一、
二”式。如“晨兴/理/荒秽” (《归园田居》其三),“夕露/沾/我衣”(同上),这主要是因
为中间的这个词是动词,与后面的构 成了动宾结构。另外一种是“二、二、一”式。如“种豆
/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归园田居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过故人庄》),这里的“一”主要是对前面内容的一 个补充说明。七绝和七律主要可分为“二、
二、三”式和“四、三”式。如“浅草/才能/没马蹄”(《 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
树”(同上);“水面初平/云脚低”(同上),“山重水复/疑 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
山西村》),它们的区别在于意思的连贯性和成语的连读上。“水面 初平”是主谓结构。另外《桃
花源记》这篇古文有特殊的地方。文中四字句比较多,而且句式整齐,如“ 中无杂树,芳草
鲜美,落英缤纷”等,就按“二、二”式划分节奏。(2)词:词主要是按意义单位来划 分。如“无
言/独上/西楼”,“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相见欢》),这是按照动宾之间划分 。(3)
古文:首先是按照意义划分。如《核舟记》中“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r>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这里就是按意义划分,读起来既朗朗上


口,又意思鲜明。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弄懂得诗词格律,熟悉四声平仄,才能正确吐字发音,
处 理诗句的抑扬顿挫。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在古诗文诵读中,还必须按照古典诗词的格律要求来 吐字发音,
处理句子的声调,才能悦耳动听,增加作品的感染力。否则,音韵全失,甚至意义千里。如< br>苏轼《水调歌头·中秋》中“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上面两句仄仄平
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几度低回婉转,后面一句仄仄仄平平,一气呵成,尘埃落定。这里
的“胜”字,作“ 承受”解,应念为平声,即shēng第一声。但是在白居易《忆江南》中有“日出
江花红胜火,春来江 水绿如蓝”之句,这里的“胜”字,按照仄仄平平平仄仄的要求,必须念
去声shèng。
二、情味
古诗文不外乎情、事、景,三者以情为本。情是古诗文的魂,它渗透在字里行间,与事< br>与景交融,或抑扬铿锵,或缠绵悱恻,或迭沓酣畅,或悠扬明快,或清新含蓄,只有反复诵
读,才 能体味出其中的味道。
首先,要想使学生具有激情,教师就要有热情,以情激情,这样学生才能读 懂诗后的故
事。其次,教师要带领学生尽情诵读,引导学生认真体味辨别,透过字表,调动主观情感积< br>极参与,与作者脉搏共振,心随文跳,情随文动,才能读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之儿
女情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田园乐,“牧童骑黄牛,歌声震林越”之童真趣,也就读
出了古诗文的 “经”,读出令人心动的动情点。只有找准每篇古诗文的动情点,才能加以体味
辨别,自己的情感才会与 作者的情感共鸣,擦出耀眼的火花。也只有在诵读中逐渐体味蕴涵
在这些古诗文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 伤悲”的理念、“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心胸、“慈
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母子情、“先天下 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要留清白
在人间”的高洁、“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索精神…… 才能使民族精神得以提升,才能感受到
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才能做一名真正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
三、意味
意境是作者的主观的生命情调和客观的自然景色互相渗透互相交融而成的艺 术境界。古
诗文追求意境。它往往将文字、绘画、音乐有机地统一,借助有限的文字来表达一种和谐的< br>意境。比如,唐代王维的诗被后世文人墨客称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古诗文诵读教学
中, 教师要注重发挥想象力,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配合,如散文描述法,配图激趣法,配乐法
等,引导学生根据 词语所蕴含的意象展开丰富的想象,进入诗文的意境中,品味深蕴其中的
浓郁的情怀,获得强烈的审美体 验,真正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效果。通过各种方法创


设情境,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形象性,创造出生动形象的艺术氛围,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唤起读者心中的意象,这样读者与作者的感 情就会产生共鸣,水到渠成地感情朗诵课文。如
学习词《天净沙·秋思》,学生可以发挥想象力描述一幅 秋景图,用“枯藤”、“老树”“西风”等
的荒凉与“小桥”、“流水”、“人家”的温馨画面形成强烈 鲜明的对比,引导学生思考,漂泊天
涯的游子那种睹物思乡、愁肠欲断的心情。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可以 利用多媒体教学仪器向
学生展示意境相同的山水画或自己绘制的图画,还可以配上比较忧郁惆怅的音乐, 这样,图、
文、乐并茂,更有利于学生揣摩诗中蕴涵的意境美。只有让学生深切地体味到了诗中的意境< br>之后,教师再来引导学生诵读,教师可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由“眼前景”联想到诗人的“胸
中 情”,将自己变为作者,并将自己完全地融入作者创设的情景之中,才能精确地表达诗文
中的意味之所在 。
四、个味
学习古诗文,掌握字、词、句、思想内容、艺术特色、文章主旨等是不 可或缺的,但还
应该学会从诗文的字词品味、情感体味、风格认识、意境探求等方面来赏析。语文新课标 中
明确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
社 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
中感人的情景和 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这一目标,突出了“欣赏”和“体验”,体现了对
初中语文文学教育思想的 回归。欣赏是个人的活动,他人的活动不能代替自己的感受。体验
是个性化的,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体验 。有人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完
全正确的。所以古诗文教学,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 的体验。
古诗文教学中诵读教学的魅力来自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创造性的发现与感悟。不论是采用各种< br>方式导入特定意境,以增强诵读效果,还是饱含激情地诵读演绎作品,它的最终目的是实现
学生与 作品的同振共鸣,深入体验与感悟,从而达到深刻理解的鉴赏评价,让学生独到的见
解得以亮相,有个性 的发现得以张扬。因此,诵读教学最赏心悦目、最令人迷恋、最让人激
动、最使人击掌而呼的是学生对作 品有自己的感知理解后的有创造性的诵读,通过诵读质疑
解疑,达到有独到的见解与评判。这个环节是整 个诵读课最光彩夺目的亮点,是诵读教学要
达到的高潮。




e百分英语家教王-1979年属什么


无线鼠标不灵敏-经典电影短片


流行歌曲500首-红日歌曲


中国鹰猎-洪永旺


第五个现代化-新建


舞阳河-光棍节是哪一天


物业代理-夏天适合到哪里旅游


情人节派对-天津塘沽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