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的学习策略
从善如流的下一句-英语学习影片
“授之以渔”
——浅谈小学生的学习策略
摘要: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更强调“学会学习”的今天,传授学生学习
的策略更显重要。学习策略指什么?影响学生策略学习的因素是什么?该如何培
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性学习?笔者试图从自己的日常教学经验中谈谈自己的
看法。
关键词:
学习策略 主动探究 问题解决
正文:
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 “学生是学习
的主体”,这是教师
普遍了解的一个教学原则,也是要求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
发展,由“要学”到“学会”,最后过渡到“
会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使
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而教给学生学习策略意义更显。
一、学习策略的阐述。
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特定的情境里,用以促其获得适应或技能的内部的
方法
总和。指导训练学生掌握运用学习策略,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学生素
质的形成和
发展。在教学中,使学生对整个学习情境,包括学习策略的结构与特
点,策略的如何使用,以及各种影响
学习的因素及其关系有充分的认识,这是策
略性学习的基础。学习策略化教学的重要现实意义是: 1、策略化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需要。古人说:“学贵有方”说的就
是这个道理,而学法指导
是策略化教学的重要方面,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需要,
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
2、 策
略化教学是学生和谐发展的需要。教学不仅仅是促进学生掌握知识、
获取技能,而要以促进学生的全面、
和谐发展为目标。《数学课程标准》把数学
课程目标划分为知识技能领域和发展性领域两个方面。强调数
学教学要促进学生
发展性领域目标的实现。策略化教学是从学生长远发展角度出发,致力于让学生
获得有效的学习策略,使之能学、愿学、会学。
3、策略化教学是时代的呼唤。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开展学法指导,是当代
改革的潮流。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不好的教师是转述真理,好的教师是叫<
br>学生去发现真理。”发现真理靠什么:靠科学方法论,包括科学的学习方法。教
法与学法是互相依
存、互相渗透的,在教法与学法的形成过程上体现为先有学法
而后有教法,在教学过程中应体现为教法是
先而学法在后,但教法是由学法决定
的。然而,在当前许多教师的教学中,却人为的“两法”隔离,导致
教学的低质
量,学生学习的低效率。可见,课堂教学过程本身就是教法、学法同行,课堂教
学必
须成为教学策略指导的主渠道,让自学与学法指导同步。
二、影响学生解决问题形成策略的因素初探。
1、来自教师的影响
在小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作为一个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始终
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组织各
种学习活动,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价等
等,由此教师个人的数学素养、教学技能等对学生问题
解决策略形成产生了很大
地影响。
首先,受传统教学观念、方式的影响,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数
学教学中,关注
的更多是书本上的知识点。他们的教学效益观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教给学生
更多的知识,所以,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对学生学习活动
的评价上,没有将学生的
活动、体验和反思作为关注点。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
而不是主动的经历与体验。
其次,教师
在教学活动中没有将问题解决作为一种学习活动或学习方式应用
到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
个领域的学习中。这对于学生形成良好
的数学学习方式是不利的。
再者,教师自身缺乏问题解
决的策略意识。在长期的讲练结合,熟能生巧教
学方式和思想的指导下,教学成果的获得唯一的途径就是
题海战术。教师在教学
中,往往就是就题讲题,尤其注重典型应用题的传授,对于智力水平一般的学生,
就告诉学生记住算法就可以了。这样的学习过程,对数学的理解、对自身思维的
发展、解决问题
能力的提高,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2、来自学生自身的限制
学生问题解决策略是否形成,最
终要由学生内因起主要作用。由于学生知识
基础、问题解决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差异,使学生面对同一个问
题时,表现出思维
水平和解决策略的差异。这种差异的直接表现就是问题解决的策略优与劣、多与
少、快与慢,进而影响到策略的内化与灵活运用。通过对学生作业的分析及课堂
学习过程的观察。将影
响学生问题解决策略形成的主要因素归结为以下两方面:
1)、知识基础与经验的影响
通过
对数学学习过程中学困生的分析,发现其学习数学中的困难主要表现为
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于基本的数
学概念和运算不能熟练掌握,另一方面是不能
将这些概念和运算正确地应用到问题情境中去。有研究发现
,超过75 %的数学
学困生在计算简单的利息、测量以及稍复杂的情境类题目时有严重困难。这些学<
br>生不能合理地运用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问题,不能很好地将生活中的
经验与数学的学习
建立有机的联系。如城市中的孩子往往分不清方向,在学习方
向与位置时,容易出现错误。如让学生解决
粮囤中粮食的重量问题,有农村生活
经验的和没有农村生活经验的学生,显然的问题解决的策略上会存在
差异。显而
易见,知识基础和经验是学生问题解决的基础,是影响学生问题解决策略形成的
重要
因素。
2)、定势的影响
问题解决的定势是指学生习惯用过去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套路来解决
当前的
相似问题。这时会出现两种可能的结果:如果当前的问题和以前的问题外表不同
而本质相
同即异形同型,那么解决定势能促进问题解决者快速、正确的解决问题;
反之,如果二者是外形相似而本
质相异(即同形异型)的,那么过去经验形成的
这种模式对于当前的问题解决是不适当的。
定
势,往往是某种问题解决策略的熟练化、自动化,某种策略定势的形成,
往往抑制其他策略的尝试与积累
,所以说,定势是影响学生策略形成的一个重要
因素。
3、来自课程与教学方面的影响。 <
/p>
首先是问题缺少挑战性。数学的学习过程是一个问题的解决过程,很难想象,
如果
一个学生整天面对的是大量机械的计算,每天套用公式、法则、固定算法解
答那些条件充分、解法单一、
结论固定的数学题,学生的问题解决策略会得到培
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会得到发展。因此,《新课程
标准》中提,“要选择现
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 ”而现实的数学教材,首先要考虑
基
础性、普及性,然后才是发展性。作为重要的数学知识载体和学生数学学习的重
要媒介,教材
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旨在传递大众数学的意愿,是面对大众的数学。
虽然让学生接触更多的富有挑战性的
问题与教材并无矛盾,但教材中提供的“问
题”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需要,很难刺激学生的
挑战欲望。而教师
如果照本宣科,而不去开发有价值的教学资源,那么,学生所面对的大部分是缺
少挑战性的问题。由于这些“问题”自身结构良好,留给学生的思考空间有限,
所以,不利于学生多种
问题解决策略的产生。
其次,教学重结论轻过程。对于问题解决而言,过程表征学生的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结论表征的是学生对问题的探究结果。两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
相互转化的关系。学
生有什么样的探过程和探究方法(问题解决的策略)就相应
的会得出什么样的探究结论或结果。问题的解
决往往需要特定的策略方法,需要
一个复杂的过程。受长期形成的教学思想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教学中,
更加关注
的是结果。具体教学中的表现是:第一、给学生的探究时间不足,这对于学生解
决问题
,尤其是形成个性化的问题解决策略是极为不利的,长期下去,课堂只能
成为教师和几个尖子生的主宰。
第二、教学评价单一,缺少指导性评价与鼓励求
异创新的评价。教师除了鼓励性评价外,还应该多一些这
样的谈话:他的方法好
在哪里?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你们两个人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
br>再者,教学中忽视了学习反思。学习反思是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
的反向思考,传统教学
正是因为忽视了学生的自我反思作用而使教学效率低下。
学习反思不光寻找学习问题与答案,更为了积累
并形成问题解决的多种策略,同
时,也为了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形成的技能、策略解决所面临的新的问
题。
三、学生学习策略形成方法。
1、掌握各种具体的认知策略。
根
据Susan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解决策略》中的介绍,适合小学生在
数学问题中使用的解题策略
有:使用逻辑推理;举实例找规律;选择一种运算(加、
减、乘、除);发现一个模式;制作图表;画图
与列表;逆向反推;猜测、检验
和修正等。
2、 掌握各种元认知策略。
学会
分析学习情境。能意识和体验到自己的认知过程、学习能力水平、已掌
握的知识程度、学习的目的、任务
、要求以及自己的个性特点、学习风格和长短
处;能意识和体验到自己所拥有的学习时间、所在的学习场
所、学习的材料、学
习的测验类型等;能意识和体验到哪些可供选择的学习方法,知道各种学习方法的作用、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
学会制定学习计划,会确立学习的步骤、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把学
习任务分
解成具体的几个部分,列出可能需要的学习方法。
学会监控性的检查自己的学习,能
不断地把有关的学习变量与所实施的学习
计划、学习方法联系起来对照检查,以估计学习计划与学习方法
所能够达到的预
期效果的程度。
学会根据学习情境的变化,选择、安排、使用
和调整学习方法;学会根据学
习的效果,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学习活动与学习方法的适用性,并把对学习效
果的
评价作为改进学习的重要手段。
3、 掌握各种资源管理策略
学会有效地安排和使用时间
学会整理学习小天地
学会排除各种不利情感的干扰,确
立和保持较高的学习动机、集中注意、克
服焦虑;学会自我奖惩;学会正确地从自己的身上寻找成功和失
败的原因。
学会寻找老师、同学和家长的帮助,学会同他人合作。
四、教师对学生学习策略形成的课堂把握。
1、合理创设情境,使学生愿学。
在课
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
材内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学
效率,而且能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思维,
成为学习的主人。
2、诱导学生思维,使学生乐学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
知识,又
长智慧。”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索,自己推论,给他们
讲的应
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需利用数学本身的规律和
诱人的奥秘,更好的诱导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构建
认知结构,从整体上提高综合解题能力,使学生乐学。
3、自我评价分析,使学生会学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环节,老师要鼓励学生自我反馈
和评价,开展同学
间的互相评价。通过互相反馈和评价,学生学会了评价别人,也更学会评价自己,因为,学生在评价别人时,必须自己先作出判断,发现它不符合在哪里,或错在
哪里,在评价过程中
学生由学会转化为会学。
4、分层指导训练,使学生善学。
由于一个班的学生学习能力和认
知水平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应当考虑学生不同
的特点,进行分层训练和指导,尽可能地调动全体学生的
积极性,使优秀生“吃”
得好,让学困生“吃”得饱。
没有意识性的策略性教学,只会使学生
不再关注学习过程,不再关注问题解
决的多种策略,不再积累各种活动的经验,学生只能学到死知识,而
学不到策略
方法,问题解决的能力培养更无从谈起。笛卡尔说过:“没有正确的方法,即使
有眼
睛的博学者也会像瞎子一样盲目地探索。”他认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
的知识”因此我们必须对学生
进行自主学习的策略指导。通过对学生实施策略教
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优化学生的策略
系统,提高学生心理系统
的自组织水平,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
性的充分发展。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2、《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解决过程及其策略》
3、《小学数学探究教育方法论》
4、《问题解决与数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