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花香满径-百货商场管理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晟舍完小 潘志琴
“没有
食欲,勉强地把食物呑到胃里,只能引起消化不良。反之,他就会乐
意接受,并且很好地消化它。”同理
,成功的教学也不应是强制性的,而应激发
学生的兴趣,特别是在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推进素质教育
的今天,激发与培
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这
是每个数学教师关注的问题。对此,我在数学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关爱学生,酝酿兴趣
亲其师,信其道。一位学生喜欢、爱戴的老师才能使他们产生学习动机和兴
趣,教师要用一颗赤
诚的心,唤醒无数颗喜爱数学的童心。
1、生活上关心照顾学生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小学生
由于各种原因,生活上无人体贴和照顾,这些学
生特别需要教师的“爱”,以师生的感情,诱发学生学习
的内驱力,从而培养学
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学习上扶助差生
小学生对学习的胜
任感,直接影响学习兴趣。有了对学习的胜任感,应能产
生学习兴趣,但是,有些差生学习很吃力。教师
要及时帮助这部分差生弥补数学
知识上的缺陷,课外不仅进行必要的辅导,而且还要注重课内的辅导,可
以从以
下几方面入手:讲课时特别注意观察他们;课堂提问时尽量让他们回答能够回答
的问题;
学生作业时,重点辅导他们;差生的作业尽量当堂面批,存在的知识缺
陷及时补救。这样持之以恒,差生
就会逐步转变。
3、表扬鼓励,坚定信心
差生往往很自卑,学习没有兴趣,灰心丧气。为了
消除他们的自卑感,激发
学习兴趣,教师要在教学中尽量寻找他们的点滴进步,并及时表扬、鼓励,从而
激发上进心,努力学习。
二、创设情境,唤醒兴趣
“创设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
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
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因而在学生心理上造
成一种悬念,从而
使其注意力、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富有情趣地
把学生引入学习的情境,引发学生探求知识奥秘和愿望。
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
,先提问:“能被2、5整除的数
的特征是什么?”当学生轻松回答后,教师再问:“能被3整除的数的
特征是否
也有类似的规律呢?”有的学生可能受前者的影响回答:“个位是3、6、9、的
数能
被3整除。”是这样吗?同学们一试,象13、23、29、56等都不能社被3
整除,显然这不是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时,教师凭借已有知识推出一些是3
的倍数,然后确定其
中一个数,调换各数位上的数字,如135与换位置531、153、
315、351。让学生检验与换
后的各数还是不是3的倍数,学生经过检查惊奇地发
现它们仍然是3的倍数,这说明能被3整除的数与其
每个数字所在的数位无关。
“那么这里边有什么奥秘呢?”不等教师提问,学生自己便会积极思考起来,
急
于想找到答案的好奇心,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诱发出了强烈的学习兴
趣,教师在这
时展开新课教学,就能使教学效果较佳。
三、探究新知,激发兴趣
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探索新知识,并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又激发
了学生兴趣。 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让学生把三根小棒分别摆在不同的数位
上,于是组成了许多数:
111、12、102、210、10101等等,经检验,这些数都
能被3整除。可见三根小棒无论怎
样摆,都能被3整除。然后再让学生分别用4
根、5根、6根9根小棒摆成不同的数。这些数是否能被3
整除?这样在教师的
指导下,不仅探索了新知,而且激发了兴趣。
四、动手实践,提高兴趣
皮亚杰说过:“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时,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
就不能得到发展。”
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
必须多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以“动”启发学
生的思维,让他们产生更多的新问题、
新想法,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教学“求平均数”中“移多补少,
使两者一样多”
的应用题时,教师准备许多圆片让学生操作,从多的一行取几个移到另一行,使
两行的圆片一样多。学生的操作兴趣非常高,起初是笨拙地一个一个地移,然后
就有学生发觉可利用求平
均数以后来移,最后学生又发现了一种更简便的算
法――利用求两者的“差”来移„„,通过动手激发了
学生的求知欲望,变被动
学习为主动学习,而且在多种感官的运用中,学生们学到了探索新知识的一种方
法,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精设练习,增添兴趣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主
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数
学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所以精心设计多种形式的练
习,既增添学生的学
习兴趣,又巩固所学的知识。
例如教学比例应用题后,教师设计这样一道
题:一辆汽车3小时行138千米,
照这样计算:5小时行多少千米?要求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看看谁
想的方法最
多,这时,同学们争强好胜的心理表现出来,人人积极思考,竭尽全力寻找与众
不同
的解答方法。
当同学们说出用归一法,倍比方法、方程、比例方法等解法后
,教师接着说:
“还有没有其他的解答方法,请同学们讨论讨论。”这时课堂气氛又活跃起来,
过了一会儿,一个同学举手回答:“也可以用分数的知识解答。把3小时看作占
5小时的 35,根据已
知一个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列式:136÷35。
这样,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了成
功的喜悦,从而增添了学习数学的兴
趣。
六、课堂小结,延续兴趣
一节好的数学课
不仅“课伊始,趣已生;课进行,趣已浓”,而且还要“课
结束,趣延续,使学生延续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是这样结课的: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
的初步认识,对分数有了
初步的理解,请同学们回答本节开始所提的问题。“一
块蛋糕,爷爷吃了这块蛋糕的一半,爸爸吃了这块
蛋糕的一半的一半,小明吃了
这块蛋糕的一半的一半的一半。”你能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来表述吗?当同
学们
回答:爷爷吃了12,爸爸吃了14,小明吃了18后,再追问:这块蛋糕还剩
多少?谁吃
得多?谁吃得少?为什么?当学生不能回答时,教师就说这些知识等
到下节课学习之后就能明白,同学们
先回去想想,看谁最聪明!
总之,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艺术,从教材内容和学
生实际出发,运用各种合理的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
数学的积极性,
使教学效果最佳。
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对数学的迷恋往往也
是从兴趣开始
的。正如托尔斯泰所说的“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那如何才能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呢?我将围绕关爱学生,来激发学生的数
学学习兴趣。可在生活
上关心学生,在学习上帮助差生来实现;并通过优化课堂
教学,来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可在导入时
设置悬念,探讨新知中创设各种
情境,设置多样化多层次的练习,精心设置课堂小结等教学环节中激发和
提高学
生的数学兴趣。此外,我还通过揭示数学之美,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一、 关爱学生,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对一门学科的兴趣往
往是从这一学科的老师开始的。
如果学生喜欢该学科的任课老师,那么他也会对这一学科产生兴趣和学习
动机。
所以我们数学老师,要充分利用起这一点,用“爱”来激发和维护学生对数学的
<
br>
兴趣。
1,生活上关心学生
小学阶段的学
生很崇拜老师,如果能得到老师的赞扬,学生都会表现的很兴
奋,对这一学科也会表现出很高的兴趣。特
别是一些在生活中无人体贴和照顾的
学生,他们特别需要老师的爱。所以我们教师有必要在生活上多关心
一下学生,
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使他们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动机。
2,学习上帮助差生
小学生的数学成绩,直接影响到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成绩好的
学生,对
数学的兴趣会表现的很强烈。而对于那些学习很吃力的差生,则会对数学的兴趣
表现的
越来越消极。所以教师要及时帮助这部分差生弥补数学知识上的缺陷,提
高他们的数学成绩。我们不仅要
在课外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辅导,而且还要注重课
内的辅导,提供给他们较多的课堂参与机会;对这部分学
生的家庭作业和课堂练
习及时的检查讲解,存在的知识缺陷及时补救;对学生存在的点滴进步要及时的<
br>表扬、鼓励。这样差生就会逐步转变,渐渐喜欢上数学,从而提高了自己的数学
成绩。
二、优化课堂教学,调动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数学兴
趣,除了要在生活中关心学生,学习上帮助差生等方
式之外,能好好的把握住这短短的课堂40分钟也是
至关重要的。那如何才能充
分的利用好这堂课呢?那就需要我们把握住课堂的每一个环节,把每一个教学
环
节都上精彩了,才会使整个课堂发挥出整体的教学效果,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
起到提高学生
数学兴趣的作用。
1,在导入时设置悬念来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导入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在使用情境导入、实验导入、演示导入、设
疑导
入时,给学生创设一个悬念。因为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烈,它能引发学生的
兴趣,是小学生兴趣的重要来
源。强烈的好奇心会紧紧的抓住人的注意力,使其
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答案,从而牵引着小学生去积极探索
事情的原因。因此,在数
学教学的导入中,教师应巧设问题,制造悬念,为上好整堂数学课打下铺垫。
例如
:在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提问:“能被2、5整除的数
的特征是什么?”当学生轻松回
答后,教师再问:“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什
么呢?”有的学生可能受前者的影响回答:“个位是3、
6、9、的数能被3整除。”
是这样吗?让同学们通过动笔试一试,像13、16、19、23„„都不
能被3整除,
显然这不是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然后,教师再让同学们说数字,自己不用动笔
试
一试就能很快的说出它是不是3的倍数。接着让学生检验老师的判断是否正
确,从而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
奇心。当学生问及原因时,教师先不告诉他们,让
他们把刚才检验的几个数的数字的位置调换一下,看看
还是不是3的倍数,学生
经过检查惊奇地发现它们仍然是3的倍数,这说明能被3整除的数与其每个数字
所在的数位无关。“那么这里边有什么奥秘呢?”不等教师提问,学生自己便会
积极思考起来,
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答案。
2,在探讨新知中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把生活实际和数学充分的联系起来,让学生认识到
数学
的价值所在,这样才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学习数学的积极情绪。把生活与数学
联系起来我们可以通过创设各
种教学情境来实现,如:生活情境、故事情境、游
戏情境、竞争情境等,让学生从中认识到数学的意义,
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
兴趣。
3,设置多样化多层次练习来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练习是使学生掌握新知
,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的重手段。是学生对
所学新知的巩固,也是教师对学生新知掌握程度的一种检
测。同时它还可以引导
学生更深一步的理解新知。但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这就造成了学生对<
br>知识掌握程度的不同。那如何才能使所设计的练习既使掌握快的同学得到进一步
的提高,又不至于
使掌握慢的同学感到吃力呢?那就需要我们在设计练习时做到
多层次、多样化,使其难度逐步提高,同时
尽量设计到班里的每一个人。